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

2024-09-21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精选4篇)

1.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 篇一

一、课堂教学中词语积累的运用

识字是基础,阅读则是运用和吸引。但二者又不能片面的孤立起来,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识字教学,让识字教学引领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边感悟文章的内涵的同时,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为例。

师:同学们,这课题的内容就藏在一个小节里呢?你能找到吗?

生:第四节中,“卧薪”:“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尝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通过文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卧薪尝胆”这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课文中插图的解说,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词语的意思,甚至还能揣测一下越王勾践当时的心理或志向。

(二)利用文中词语,学会复述课文

接着展示本课需要认识和掌握的生字词,并把这些字词分成四组,如下:

第一组:“吴国、越国、败仗”;

第二组:“夫妇、表示、奴仆、建议、免除后患、灭掉”;

第三组:“屈辱、柴草、耻辱”;

第四组:“转弱为强、报仇雪恨”。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边读时边把这些生字词在文章中画出来,然后教师同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对应一组词语,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连成一两句话复述课文内容,回答得最全面,内容理解最透彻的小组加星。

(三)解疑释惑中掌握词语

在每一组同学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中出现的难写的生字词,遇有不懂的词语及时提问,同学或老师解答,直到弄懂为止。同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描红训练,使学生能从音、形、义三方面全面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说过:“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这就是说,需要安排外部情景,以推动支助和维持组成每一学习活动的内部加工。”把关联不大的几个成语放一起,如果仅仅靠单一的识记、背诵,学生可能花上很长的时间也难以搞定,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记忆,此时就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中“读读背背”一栏的八个成语为例。

成语展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师:“这八个成语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回忆故事内容、复述一下故事。”

生:“开始,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回国后他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他的事迹催人奋进,最后他羽翼丰满,终于报仇雪恨。”

师:学以致用:“会稽一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万般无奈,( )来到了吴国,勾践夫妇为吴王做牛做马,受尽了屈辱,只求( ),勾践回国后( )、( ),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最后,他终于( )了。”

因为学生对此故事已非常熟悉,所以理解起来得心应手,既学习了这八个成语,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卧薪尝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巩固与理解。

二、课外词语积累的方法

(一)利用好“图书一角”

我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学生借阅图书,在开学初就组织图书管理员会同语文老师,精心挑选符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图书,登记成册后,放在各班建立的“图书一角”。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在班级积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自带书籍,充实班级图书角,既丰富了图书角的藏书量,又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分享。

1. 词语的摘抄积累。如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一些成语、优美的词语,画下来,做好摘抄,并试着去造一个句子,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 好句好段的摘抄。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会读到一些描写景物、场景、人物等优美、传神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经常去读一读,还可以在课堂上把你的理解进行交流。

(二)读书交流会

每周二至周四,每天早晨20分钟时间,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读书交流。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讲讲自己的读书心得”、“讲故事”、“朗读”、“表演”等方式,每周评选出“读书心得”周冠军、“故事大王”周冠军等;每月进行总结,拿出五篇优秀的读书心得上交图书馆参评。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在边讲述时边展示自己在看书过程中认识的新字与生词,和同学们共享。

(三)每月的图书漂流

每个月末,学校统一组织,让每个班级的所有图书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漂流”仪式。交流之后,书目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增加了。学生也从真正意义上可以选择属于自己兴趣爱好的书目进行拓展阅读,开阔了视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

2.迁移运用:高效积累文言词语 篇二

关键词:闻言词语 必要手段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8-01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必须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迁移运用是高效积累文言词语的必要手段。但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多不重视文言词语的迁移运用。一般的教学情况是,文本学习结束,处理掉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和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练习,就算“完”事大吉。其实,只做这两种练习很难达到高效积累的目的。因为课后练习所涉及的语句多来自文本,做它相当于对所学知识的机械照搬;而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练习往往缺乏针对性,很少真正顾及与课文词语的有效链接。那么,怎样的迁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积累文言词语的目的呢?笔者谨结合课文《三峡》谈一些看法。

1 诉诸听说,在交流中积累

第一步,教师认真分析文本,明确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要求学生记录并自己理解掌握。如《三峡》,重要实词有:略、嶂、蔽、亭、或、溯、奔、疾、素、湍、旦、属、引、绝、故。重要虚词有:于、虽、以、之、则、而。

第二步,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各位组员轮流结合语句(可以是本文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讲述对上述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其他同学听讲并进行评判,肯定正确,指出错误。有研究表明,单纯用耳朵听老师的讲授,24小时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程度只有5%,而亲自向别人讲述过的知识则能留下90%,可见讲述是牢记知识的好方法。对于亲自讲述的学生而言,这是把词语刻入大脑的好机会。对于那些听讲的学生而言,因为是在进行检查,必然认真听讲,仔细辨别,所以也是一次深化记忆的过程。轮流讲述,让每位组员都有双重角色,都有评判和主讲的机会,效果优于单纯一种角色。

2 诉诸解字,在熏陶中积累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抓住文中重要词语予以解说,就会激活其生命力,使之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止走向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词语,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比如解说下列词语:

略:这是一个形声字。“田”指“可耕地”。“各”意为“十字交叉”。“田”与“各”联合起来表示“把可耕地画上十字格”、“规划土地”。本义:规划土地。引申义:经营土地。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略,经略土地也。”又《广韵》“用功少者皆曰略”。引申为简明、简洁;简略”《三峡》中的“略无阙处”的“略”意为“一点”,就是由此引申而来。

亭:这是一个象形字。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说文》中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后指驿亭,民所安定也,引申为“适中,均衡,正”, 形容词。如:亭匀(均匀,妥贴)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正是此义。

不仅可以解释字本身,还可以凭借它引发联想,勾连出相关的词语、成语、学过的句子等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等词语。这样广泛联想,温故而知新,积累词汇,可以大大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解字解多了,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些较容易的字加以解说,这样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3 诉诸阅读,在拓展中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律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给教师的建议》1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要求学生牢记文言词语也是如此,涉及所学词语的“智力背景”最广阔,学习效果越好。这就要求教师从浩如烟海的文言典籍中挑选出在词语上与课文有相当多重合点的文本。学习《三峡》,拓展时可以从课内外挑选符合要求的篇章。如下面一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该文段中有“每、于、则”等虚词,有“略、亭、溯”等实词,它们与课文中的词语在用法与意义上,不管相同还是不同,都能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印象。同时,本文段属于课外阅读课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简洁方便,因此可以说是较为合适的拓展材料。用这样的材料拓展,既有新鲜感,又能复习部分重要词语,还能增长思想见识。

找出这样的文段后,出示在多媒体上,由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对重要词语予以解释,教师则对解释得正确与否作出评判。

4 诉诸写作,在运用中积累

学“来”的知识如果不能灵活地用“出”去,学生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自然如镜花水月。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是让知识进入学生智力活动的周转过程。对于积累文言词语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词语。诉诸写作的好处:(1)促使学生把所学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一搞清,深化理解,加强记忆。(2)培养了学生的语境意识,使他们对词语运用情况产生了深刻的感性认识。(3)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优化他们的语言表达。

方法一:选词造句。

学生用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另造新句,或搜集典籍中材料,要求所用词语的义项与课文中的相同。前种方法适于课堂上短时间操作,后种方法适用于课后复习。下面是示例:

亭:分别数年,校园内树木已亭亭如盖。(直立;耸立)

略: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简明、简洁;简略)

或:一个人或犯了很多个错误,他或并不以为然,这也许比错误还严重(也许,有时)出示重要词语后,由学生挑选其中一个或数个造句,看谁造得快而准。这样有创新,有竞争,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强化学生记忆。

方法二:改写文本。

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文本适宜改写什么就改写成什么,学生善于改写什么就改写成什么,像《三峡》可以改写成导游词,《陋室铭》可以改写为散文或者仿写,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改写理解为对文本“字字落实”般的翻译,它比翻译宽松而灵活。改写的要求是,必须覆盖到所有应掌握的重点词语,即能够在改写出来的文本中把这些词语的义项都显示出来。

这样的改写自由活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 篇三

然而速度速记的课型无非就是词语记忆复述课、句段记忆复述课、短文记忆复述课,这也就是以往令我们语文教师头疼的好词佳句每段的积累,现在通过这些课型积累环节攻克了,运用起来也就不难了,因为在训练课中,我们孩子记忆词语后,都要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故事,这一环节很好地运用了所积累的好词,再加上老师出示的美段,使孩子们更加明确了这些好词如何运用才更恰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一节好的训练课就有这样的功效,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认真钻研,上好每一节训练课。注重坚持反复精讲一个故事、反复诵读一首小诗、反复演练一节诗会、每月仿写一首小诗、每月一条论语、每周一条格言、每人有一节好课、每周训练两个句段、坚持四课时训练:词语、句段、短文。因为这样的课堂使教师的观念发生变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做法得到落实。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解放了学生,转变了角色,使讲堂变学堂。因为这样的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练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课堂中的“读悟”,取代了传统课堂中的“讲、听、问、答”。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速读速记使积累与运用贯穿于课堂始终,使课堂教学简单、高效、轻松、愉快、回归、鲜活。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六小学)

4.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 篇四

关键词:词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07-01

新时代、新社会、新信息、新变化。但是,不变的事情还是有很多。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下足“词语积累”这一功夫,否则说话、习作等其它训练都无法进行。因为万层楼房皆地起,学习也如此,没有词语的积累就无法提出高质量的学习,就不可能快乐学习、幸福学习。

尤其在当今课程改革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呼声越来越高,反映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下面,笔者浅谈如何加强词语积累,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的“国学”课程——语文。

一、感知词语,学生喜欢“刺”

一个人要喜欢什么东西,最直接的就是看到实物或实体,面对面感知就不经然间就爱上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词语也是如此。当然,小学生在感知词语方面,要经历初读、精读、牢记阶段,对不同的词语进行“刺”,以便牢記心中。

每一阶段,任务不同,因人而异。初读阶段,在阅读课文、欣赏美文等不同内容的时候,孩子们在感知中积累词语程度不同、喜欢词语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我。比如,写人的文章,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写景的文章,初读时可摘录文中绘景的优美词语。在精读阶段,我们要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在牢记阶段,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抄写、听写、据意写词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词语指点,还以通过用词造句、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复述课文、运用文中的词写话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

例如,我们细细品尝《四季乌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大胆用词非常丰富。在初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描写春天的;描写夏天的;描写秋天的;描写冬天的。这样结合积累,既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美景,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的形象感、情趣感、分寸感等打下了基础。精读的时候,我们在《四季乌江》一文中寻找比喻词中的“靓词”,最抢眼的词语,大家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如此之美?这样,我们在体会作者用词恰当、理解课文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词语。 在牢记阶段,我们要大胆创新、开放教学,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繁花嫩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通过训练,既强化了词语积累,又深化了内容理解,一举几得何乐不为?

二、活学活记,学生热衷“累”

日积月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能进步。学生们一时高兴记下,可是过了几天就忘记到九霄云外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在“记”“学”方面下功夫,不光分阶段按照目标完成积累数量,还要按照方式完成积累质量,让学生喜欢积累词语,感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巧妙引导,注重积累。老师要按照课前预习、造句运用、说话训练等方式进行日积月累,让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广,学习越来越自信。课前预习。每篇课文都有需要识记的字音、字形、词义,对于这些词语我一般让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自己预习课文时先背过,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学生对于这些词语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识记的漏洞。造句运用。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学生又较陌生的词语,不仅让学生要记住它的读音、字形及意思,还要会运用,即让学生对词语进行造句。如“鹤立鸡群”。我找上中下三等分别两名共六名学生对此进行造句,直至彻底会用这个词语为止。说话训练。每周学习完新课后,我就会从学过的几篇文章中找2-5个以上意境优美,学生又容易忘记的词语无序地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些词语连在一起,说一段话。

词语积累,更需课外。学习知识,主动权在学生,一切要靠学生。一是要模仿好句,做到背名篇,仿名篇。对于课内学到的一些名家名篇名段,也一定要督促学生背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背的精彩句子多了,学生在写作中很自然就会去模写名家的语言、名家的文章结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二是做好个性笔记。每周五都有学生的读书课,要求读书时眼前要有笔记本,手中要有笔,桌上要有字典。不认识的字要积极查字典,遇到好词好句要记录下来。实现每月一评比,开展一次好词好句的积累大赛,比谁记得多,比谁用得巧,用得美。最后评出词语积累最多奖,最精彩句子奖,最感人句子奖等奖项,以此激励学生在平常读书中注重积累好词好句。

当然,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贵在坚持不懈、不知疲倦,而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三、自然而然,学习快乐“学”

我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有部分老师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语言文字积累更是十分欠缺。

我认为是不妥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积累总量不少于5万字。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认为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将语言文字兴趣积累要逐渐升华为审美积累。审美积累才是一种恒久的有强大内驱力的语言文字积累。

上一篇:北京市育鸿学校排名下一篇:定点采购供货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