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2024-10-09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共18篇)

1.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一

人的不幸是从小看自己开始的。

传统教育让我们从小就谦虚谨慎,大家都更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习惯下,自我的努力就变成了追赶别人的游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别人”越来越多,让人追得筋疲力尽,充满沮丧。

看别人活,活给别人看,在别人的阴影下,我,渺小而无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一切都强于自己的别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艳羡的不过是别人好的一面。同样,我们自卑的,也只是自己不如人好的一面。

不能完整客观地看待别人,同样就不能完整客观地对待自己。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客观地看待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准确的人生定位。盲目的自卑比盲目的自大对人生地伤害更大。

天下众生,各有其命,不能简单地类比。对于自身的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冷暖得失,内心自知。

人首先要爱自己,进而才能相信自己。人无完人,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如果马云天天就知道照镜子,与自己的长相较劲儿,那一定是一个悲剧。

爱自己是不能有选择性的,爱自己的所长容易,但不抱怨自己的缺憾与不幸很难。初涉人生,每一个人都会希望满怀,但事遂人愿的故事似乎总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能看见的总是自己的艰难与坎坷。

这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误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看别人,往往只看到结果,而看不见过程;而看自己则正好相反,过程的煎熬有时甚至遮盖了结果的光彩,自己的人生因此暗淡无光。

尼采说,要爱命运。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各安天命。与自己的命运和解,依循自己命运的轨迹,在有限的可能里找寻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学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倔强生动地活着。只有自己开始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

要善于放大自己的所长,哪怕它微不足道,这是你自己的,将它放大了,就会成为你独特的品格,被人牢记,被人尊重。妄自菲薄是人生的毒药,任何一个强大的人都是内心坚定,充满自信的人。

不小看自己,再去高看别人。看高别人是为了让自己长高,而不是衬托自己的渺小。

一切从爱自己开始,这是人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阶梯。

2.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二

关键词:人生观,自我意识,品牌建设,教育案例

一个班级的同学就像一幅绚丽的风景画, 有浓墨重彩的近景, 也有风轻云淡的远景, 近物喜于表达, 往往成为班级里的焦点, 远景羞于表达、不善表达或各种原因不真实表达, 无形中成了遗忘的角落。记得一次因班级聚会的活动项目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征求方案时, 因为以前聚会以“吃”为主, 这次我建议大家唱歌, 没想到气氛异常热烈, 有的同学恨不得从板凳上跳起来, 有的同学高喊要唱的经典曲甚至开始建议去哪唱, 一时间这个建议仿佛成了没有争议的定案, 当然我也没忘了让大家举手表决, 一时间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目之所及已经远远过半, 当场这个方案就算定了, 我心满意足地离开教室, 结果刚走到楼梯口, 团支书就追上来了, 说:“老师, 很多同学私下说不想去唱歌, 能不能换别的呀?”“什么?”我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我刚刚看到的是假象, 还是团支书夸大事实只是少数同学不想唱歌, 我匪夷所思的同时让她再做个举手表决, 我没再走进教室, 团支书出来说:老师, 这次只有十几个愿意去。第一次举手表决时少说也有三十多个, 前后来去几分钟变化就这么大, 团支书看出我的诧异, 说:“老师, 其实我们班爱唱歌的就那么几个外向活跃的, 好些人都是不喜欢唱歌, 去KTV要睡觉的, 只是看见老师你那样的兴致, 还有一些同学热烈地响应, 不想扫兴罢了。”“这样也可以?”放在心里的话没说出来, 却引发一长串的深思, 尽管在班团委组建时人员构成考虑到各种类型学生, 这次事情, 团支书及时反映了同学们的心声, 可有那么多人在这么一件小事上都不能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着各种顾虑, 可想而知, 平日班级各项事务表面上大家参与, 可背后又有多少人有心参与。老师与同学当众沟通的局限性和同学们对周记沟通“安全性”的考虑, 真实的话就被无形过滤掉了。经过考虑, 我在网上花了几十元钱买来一个带钥匙的意见箱。钥匙只有我有, 并在班级对同学们讲这不仅是意见箱, 更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想法和心情都可以写进去。未曾想到的是美好的初衷引来了更大的问题。

有了这个小箱子后,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班会课后, 我就会拿着小钥匙打开箱子, 第一周, 收到一封信和几张小纸条, 信是谈自己理想的, 还有就是对现在的一些迷茫, 几张小纸条是咨询一些问题, 看后我还是挺欣慰, 觉得这是个沟通的好方式。第二周收到更多的纸条, 有的抱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有的开始对一些班委提出了质疑, 等等。第三周, 第四周每次打开, 箱子里都是满满的, 每次都看得我甚是郁闷。慢慢地, 我发现班级气氛越发紧张, 本来之前班级就存在一些“小团体”, 这是任何一个集体都避免不了的, 虽然在入校分宿舍时我故意把同一地方的同学分散开来, 可时间久了, “小团体”现象还是凸显了, 自从班级多了意见箱, 仿佛又加剧了这一现象。一次, 我有事找了一位同学到办公室来后, 那位同学很委屈地说很多同学背地里说她有事到我这里来告状。与此同时, 我发现同学与我的距离远了, 再没了之前谈心式的信件, 甚至我在一位任课老师那听说, 我班有位同学告诉她班里同学心机很重。他们的“小世界”里发生了什么? 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心思细腻, 一些同学关注别人究竟有无犯错, 尤其是班委和同学间, 班委被告发日渐频繁。虽说我深知作为班主任, 很多方案不能朝令夕改, 可对于意见箱是否该设置和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应对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正在我焦头烂额时, 学校系部要求创建品牌班级, 也就是一个班以一个品牌作为自己的特色, 班级现状急待重树班风, 简单地说, 从关注自己开始, 利用品牌建设的班级会议, 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选了四自管理作为本班特色:“自定目标、自主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目的只有一个, 短期内要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这次班会围绕“从关注自己开始”的主题就班级现状展开讨论, 刚开始大家都挺扭捏, 但说起意见箱大家的话匣子终于打开了, 有的同学说, 我们不该用过多的精力关注他人, 吹毛求疵, 应先从自身找问题;有的同学说, 我们不该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 猜忌别人;还有的同学说, 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 这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等等。大家对这次的事情感慨颇深, 最后当意见箱退出历史舞台时, 大家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我总结了大家的想法, 人生就像一盘棋, 如果你一直想着毁别人的棋, 输棋的一定是你。如果你一直跟随别人出棋, 输棋的还是你。我们要有独立的思想, 要有表达思想的能力, 人生这盘棋我们才会赢。此次班会让同学们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 有的同学把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关注自己”, 有的同学周记里写到自己观念的转变, 等等。班会后, 我们要把这种思想的影响力延续下去, 把四自管理确定为班级的品牌长期坚持下去, 并让同学按文明道德、勤奋学习、劳动卫生、文体活动四类考核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目标。虽说短期内大家各项考核并不是很理想, 可已经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自己了。

3.转型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三

择,最后就看你有没有坚韧性。不是猛龙不过江!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制衡中转型”,我的理解:转型就是“变态”,是企业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形态。这个转变一定是不顺利的,所以它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衡。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金蝶转型的故事。

不止一次的转型

蝴蝶是怎么飞起来的?破蛹化蝶,美丽的蝴蝶经历了很多次转变和蜕变的挣扎。我想企业也是这样。

金蝶公司这几年来一直在转型。1991年,我们开始了财务软件的创业,“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2000年,我们开始了一次蜕变,提出“帮助顾客成功”,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财务软件,还提供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软件,比如:人力资源、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等。2008年,我们提出了“向服务转型”,建立管理专家形象。

这就是我们由一个产品性的公司,向全方位的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进行转变的过程。它已经超越了单个产品的好恶,是为客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管理问题提供诊断、提供咨询、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金蝶就是经过若干次蜕变,才得以完成这样一个巨大转变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蝶公司2008年成立了咨询事业组,联合国内诸多商学院,在成思危先生的指导下,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的遴选,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各行各业当中挑选出那些在富于管理创新,形成了一定管理模式的企业,把它们总结提炼出来,归纳出属于中国的管理模式。这是一项事业,代表着我们想要创新,想要与广大的中小企业进行分享的理念。这对金蝶公司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是做IT的,想转变成管理专家需要学习,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也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到今年为止,金蝶公司的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30%,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再过两三年能达到50%。

应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转型我们还尚未取得成功,我们还在努力。

转型的支撑

第一,转型实际上就是企业战略在发生变化,战略一定要想清楚,谋定而后动。很多企业的创始人都是自己摸爬滚打起来的,看到机会就往前冲,往往缺少思考。所以提醒大家,一定多做思考,把事情问个水落石出,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只有当我们更多的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够掌握转型和变革的主动权。其实转型到了关键时刻就是对自己的考验,是你的抉择,最后就看你有没有坚韧性,不是猛龙不过江。

第二,组织与文化一定要有保障。过去,一谈到组织变化往往很频繁,而且每次变动都非常大,想一口吃个胖子。如果没有想清楚,带来的教训和损失将会很大。邓小平同志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刚刚开始第一次转型。第一次往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IBM公司经历过很多次转型,最早的时候是从做打卡机转型为做计算器,之后转型为做服务器,再转型做软件、做服务。它们的血液当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创始人、作为领导,一定要参与其中,一定要亲历亲为,一定要跟一线员工在一起。我们的经验就是第一次转型绝不采取空降的方式,而应该通过练内功,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第四,IT系统的支撑。如果说我们的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那要非常感谢成功的数字识别系统了。

说到公司转型,其实我们国家也在转型。刚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大力提升我们服务业的比重:到2009年,中国服务业比重大概占到42%左右;到2015年,要超过50%。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转型力度是非常大的。

管理好自己

转型要成功一定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什么是管理呢?管理就是细节,管理就是持续的改善、优化流程,而变革则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800个企业样本当中选取24家企业进行了研究,涉及42个行业。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管理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第一,中国企业正在由过去把握机会、依赖直觉与模糊思考的方式,向坚持战略方向与因势调整的系统思考进行转变。第二,中国企业正在由家长式的管理向兄长式的管理进行转变,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把创业伙伴看成自己的兄弟,而不像过去把自己当成家长。第三,中国企业正在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些变化都是好事。

在诸多变化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企业的领导人有了更多的哲学式思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管理好。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管理好,我觉得你就有资格去管理别人。然而,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不够的管理者比比皆是。管理者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越近。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

最近热播的《公司的力量》是金蝶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起打造的。当中介绍了大量的管理案例,特别是日本的企业和企业家,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家把自己管理好了,把自己的思维模式管理好了,想清楚了创办企业到底是为什么,才有了今天日本的辉煌。其实他们的思想源泉来自于中国,是把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儒家精神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一个企业转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有没有把自己管理好,有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要我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把我们的思维模式彻底的打开,把战略想清楚,把过程管理好,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想转型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管理

(本文根据“第1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速记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

4.作文: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四

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恶劣的天气,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灵。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一只雏鹰起初胆小如鼠,当它改变自己懦弱的习性后才能勇敢地飞向蔚蓝的天空。一棵幼草起初孱弱无力,当它在风雨中改变自己柔软的身躯后才能变得更加坚强,紧抓泥土不倒。

一条大河起初弯弯曲曲地在山区奔涌,当它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后才能自由地奔向浩瀚的大海。

雏鹰、幼草、大河无法改变蓝天、风雨和山地,但它们勇敢地改变了自己,走向辉煌。人也一样,只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完善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我国古代有位青年叫周处,被当地人称作三害之一,“三害”即蛟龙、猛虎和周处。因为他总是欺负别人,人们厌恶他、恨他。周处不想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祸害,他决心战胜猛虎和蛟龙,为人民除害。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除掉了二患。也因此赢得大家一致的赞扬,成为了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人。周处是勇敢的、明智的,他有勇气改变自己的顽劣之气,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改变自己的思想,可以更加自信、坚强。人生有很多事都是无法选择的,比如人的容貌和身材。我国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张越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们可曾知道她也有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曾经在上大学时,由于体态发胖、长相不佳,她很自闭,她紧紧地关上了心灵之窗,面对着身材姣好的女同学,她最怕看见穿在别人身上的那美丽的花裙子。这样一段时间的封闭后,她苏醒了。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学识和德行。多年的努力奋斗以后,她变成了一个气质非凡的女记者。

改变一下自己的弱点,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变得自信和坚强。外界的事物既然无法为自己所左右,何不着手改变一下自己呢?自己掌握自己,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请记住: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

点评:

5.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五

随着“一创双优” 集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坚持边查边学边改,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认真查找、概括总结出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和不良风气,以及应该树立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应该弘扬的优良作风,归纳为“十破十立”、“八弃八扬”。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创新,就要打破以往的旧观念,旧思想,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新观念,从改变自己开始。

关于改变自己,有位哲人说:这一辈子,我从梦想改变世界,到只梦想改变国家,到只想改变家庭和亲近的人,结果,什么都没有改变。在我临终之际,我才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我自己,也许我反而能够依次改变家人,改变国家,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奥巴马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的领袖,就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一个一开始就想改变世界的人,往往什么都改变不了。就是说,改变世界的起点,改变一切的前提,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教育转型要先从教育者自己的改变开始。有一个西部的农村校长到省城办事,在朋友家的地板上踩下很多泥巴脚印,非常尴尬。这位校长回到学校,就在每个教室门口铺上一个草甸,并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此,学生养成了在草甸上踩完尘土再进教室的习惯,教室相当洁净。后来,大家惊奇地发现,当地家家户户门口都多了一块草甸子,清洁度大大提升。一个校长改变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改变自己,就可以示范所教学生由学生最终影响更多的人。

关于改变,有很多例子。有个将要破产的牙膏厂,老板为经营不当痛苦不堪。一天,一个女工的一条建议让这位老板兴奋不已,并给予了高额奖赏。那位女工建议牙膏的口径扩展一毫米。当年利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很小的一个改变,就改变了企业的命运。还有个例子,讲的是有个饭店经理看到饭店卫生始终很差,后来实行承包制,他自己带头承包洗手间,每天将洗手间搞得非常干净,带动每一个员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改变了饭店的形象。

改变自己,关键要从改变习惯做起。比如,坚持锻炼身体,珍重自己的健康;纠正片面的成功观,懂得承认自己的价值;对岗位重新认同,有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地批改每一份作业;心怀感恩,健全自己的人格;每天留一点安静的时间,调适自己的心境„„这些习惯改变的背后,都包涵着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升华和更新,这也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改变自己,如同蚕蛹蜕变化蝶,过程很痛苦,但结果会很美丽。

6.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六

也许你会觉得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但我要就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个乞丐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美女给自己送来玫瑰花,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许乞丐从来没有用心爱过自己,也没有接受过别人对自己的爱。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当天不行乞了,回家!

回到家之后,他在家里找出一个瓶子装上水,把玫瑰花插进去养起来,然后把花放在桌子上静静的欣赏着玫瑰的美丽。忽然他似乎想到什么,然后他马上开始把花拿出来,把瓶子拿去洗干净后再把花插进瓶子里!

原来他突然间觉得,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随意插在这么脏的瓶子上,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干净,这样才配得上这么美丽的玫瑰!

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玫瑰,突然间他感觉这么漂亮的花和这么干净的瓶子怎么能放在这么脏乱的桌子上,于是他开始动手把桌子擦干净,把杂物收拾整齐!

处理完之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地欣赏眼前的一切,突然间他感觉到这么漂亮的玫瑰和这么干净的桌子怎么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间.......

突然间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映射而变的温馨起来!这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正在陶醉时,突然发现镜子中反射出一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衣裳褴褛的年轻人,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样的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

于是他立刻去洗了几年来唯一洗过的,也是第一次澡,洗完之后找出几件虽然显得有点旧,但稍微干净的衣服,刮完胡子之后,把自己从头到下整理了一番,然后再照照镜子,突然间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出现在镜子中!

这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其实我也很不错,再看看房间中的一切,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决定第二天不再当乞丐而是去找工作,因为他不怕脏和累,所以第二天他很顺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或许是因为他心中盛开的.玫瑰花激励着他,随着他的不懈努力,几年后他成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企业老板!

若干年后,他终于寻找到当初送花给他的小姑娘,并把他一半的财产送给了小姑娘,不为别的,只为感激在他沦落为乞丐时送他的一朵玫瑰!

那不是一朵玫瑰,而是一份希望,一份对人生的希望,一份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典故!

其实每个人都是最棒的!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

7.改变从我开始 篇七

我是一个初中生, 性格内向, 不擅与人交际。最近转入新学校, 感觉这里的一切都好陌生, 自己也适应不了新的环境, 跟老师和同学更不知该怎么相处, 每天都是一个人上下学, 一个人去食堂吃饭, 一个人打发课余时间, 觉得好无聊又好孤单。

我也很想跟同学们融为一体, 可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做, 下课的时候看着他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我就会很难受, 觉得受到了冷落。

老师也不太注意我, 有时上课发言, 不管我怎么举手, 他也不会叫我。

也许是我长得太不起眼, 也许是我天生就没有人缘, 还是这里真的不适合我?

天天姐姐, 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 你能不能告诉我, 要怎样才能融入到新的环境, 和老师同学们愉快相处?

小杰:

你好!你所碰到的困扰, 可能也是许多转学生正在为之苦恼的。

来到新的学校, 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环境, 和从未接触过的师生, 想要融入进去并不容易, 这需要你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不过, 更重要的是你要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

首先, 尽量让自己热情一些, 时刻保持亲和的微笑, 不管对谁, 先以笑容示人, 这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觉得你并不难接近, 也会因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一点很重要。

试想, 如果你的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 总是一副不合群、冷冰冰的样子, 我想你也一定不愿跟他接触。

其次, 你说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老师却不理你。那你不妨找个适当的时机与老师沟通一下, 毕竟作为新的学生, 老师可能也不了解你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让他对你多一些认识, 感受到你的学习热情, 相信以后他就会更多地注意到你。你注意到

最后, 也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发现自己, 这并不是一种张扬, 而是让新的师生更多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更多更

比如, 尽量发挥你的特长, 多找机会为机会为大家做些事, 多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学……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过程, 对你来说更是一种成长, 是每个你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 用适当的方式处理好, 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进步与收获。

最后, 祝愿你早日融入新的环境。

8.改变自己,从接受美育开始 篇八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当前,美育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其中重要的原因,一是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实施力度不够,政策引领和督导不够;二是有浅表化、功利化的倾向;三是有形形色色的不良思想意识借助美育的包装在迷惑青少年……

在开始重视美育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和短期的战术安排。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美育在中小幼教育中地位的认识问题。

人们常说:德育搞不好出危险品,智育搞不好出次品,体育搞不好出废品。那么,美育搞不好是什么结果呢?这的确需要我们反思。让我们先从一起高才生投毒杀害同学的案件说起:

复旦大学高才生林森浩投毒杀害同学黄洋,在一审宣判死刑之前,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专访中,他告诉记者,对于自己性格中的“矛盾”,他自己都无法解释。不过,在他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记者:你能解释吗?就是自己性格中这种巨大的反差。

林森浩:……可能还是跟我做事不计后果这个习惯有关。伤害别人身体的这种行为,好像在我这里不是我的一个底线。

记者:为什么这么最基本的东西,当你长到这么大,而且你的智商这么高的时候,反而没有具备?

林森浩:不知道。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就是你头脑里的底线,你做事的习惯方式、思维方式都是需要你学习的。除非你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在你的家庭、周围环境存在那种很强烈的、反反复复的刺激,导致你头脑里从小就形成这种习惯。要是从小没有,那么你长大之后要学习,必须是要自己经过反复不断地强化。

记者:你学习过吗?

林森浩:我没有,跟我的成长路程有关。因为一路走来,就是说成绩都还一直可以,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自以为是。

从这段谈话可以看出,林森浩不敬畏生命,缺少“不能伤害别人身体”的底线,这是因为他从小缺乏这种对自己和他人美好人生负责的教育,长大以后也没有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应该说不只是他认为的习惯)。不敬畏生命,不懂得如何让生命走向美好,不理解什么是美好的人生,这就是林森浩虽然知识渊博,但是仍沦为杀人犯的重要原因。

而从林森浩的个案出发,站在教育工作的角度,我们应该做更深层的反思。

缺少触及灵魂的教育

林森浩作为高分考入复旦大学的学生,他的“智”应该说没有问题;林森浩是班干部,在父亲印象中是“曾经孝顺、善良的儿子”,父亲认为孩子的“德”,至少不应该差到去杀人。

可是活生生的现实告诉我们,林森浩就是杀人犯。法庭最终宣布:“林森浩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

为什么高才生成为杀人犯?他自己说的是“我做事不计后果”“伤害别人身体的这种行为,好像在我这里不是我的一个底线”。

他自己说不清楚的原因,其实就是“最基本的东西”的缺失。这个“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实际就是在他内心世界中,缺失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一个大学的高才生竟然缺乏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说明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很少能触及这位“高才生”的灵魂,这难道不应当引起我们对教育整体工作的深思吗?

在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纲要中,甚至在课本的编写中,不乏各种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的内容。然而为什么没有进入学生的心灵?怎样才能使教育触及灵魂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好看”“好听”叫作美,这只是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方面说的。

人类的美,应该说有更深刻的意义。所谓美,就是人类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并且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建筑工人欣赏自己建造的高楼大厦,农民欣赏自己辛勤培育的庄稼,艺术家欣赏自己呕心沥血孕育的作品,教师欣赏自己循循善诱而主动发展的学生,家长欣赏自己千辛万苦拉扯大的孩子,学生幸福地看到自己在健康发展:这才是美!

所以说,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对象化,才是美的本质。如果我们的审美教育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自然不会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也无法触及灵魂。

没有美育,就是半截子教育

真善美是人类一切理想境界的最完整标志。“真”侧重于人掌握客观规律;善侧重于掌握人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只有满足自己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需要才能达到善;而美则侧重于在前两者的前提下,超越真(例如过去梦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和善(例如道德中的诚实规范,做好事不留真名)各自的片面性,比较自由地、自主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也就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蔡元培曾经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他强调:美育是辅助德育完成的有力工具。也就是说,美育就是这样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净化人的精神的工具,它的作用是帮助德育完成任务。现在事实的确证明了:缺少美育,没有动情,满足于宣誓和背诵道德条文,德育就没有办法真正完成。

所以说,没有美育,就是半截子教育。美育搞不好,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半成品,甚至会出林森浩这样的“定时炸弹”!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缺失了美育?

不能不说,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得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把应试放到压倒一切的高度,这使他们拥有的只能是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的“知识”,只能掌握为了升学而必须遵守、牢记的“品德习惯”“规章制度”。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名次、分数,心中只有个人的得失,也就是在他们内心世界中只想为名次、成绩拼搏的时候,已经很难容下其他东西,更不用说真善美了。

另一方面,学生成长中接触的是真实的社会环境,而当今的社会中,把金钱、实惠、名利看得至高无上的思潮还有相当的市场。这种思潮是和真善美背道而驰的,它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当中。

可想而知,一个没有通过美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识别美丑能力的学生,面对这些社会思潮,他既不可能躲进一个纯洁的空间,在现实社会中又没有自我抵御的能力。他的健康成长自然是很难很难的,更不要说成为顶天立地、具有高尚美德的新一代。

美育应该从小进行

那么,怎样将美育与智育结合?美育怎样成为辅助德育完成的有力工具?从小就进行美育,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美育的优势是能够调动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只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教育才能直达人的心灵。而人的童年时期情感感受性更强,应该说正是开展美育的最佳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为什么花了大量时间写了1200个童话故事?前年我去乌克兰访问,看到了他们大量出版的精美的童话书籍,看到了在中小学、幼儿园里有十分丰富的童话演出,看到帕夫雷什中学精心策划修建的童话室,我才逐渐明白了:他们的美育从小就进行了,并落到了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与美是分不开的,并有助于美感的培育,没有美感,就难有高尚的心灵和对他人的不幸、悲伤及痛苦的真诚的同情心。

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篇童话:

在夜莺面前觉得羞愧

奥丽雅和丽达选择了去森林,走啊,走啊。在路上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掏出来袋子里的面包、鸡蛋、黄油,吃加餐。

树上落着一只唱歌的夜莺,它美丽的歌声迷住了奥丽雅和丽达。他们俩坐着,不敢动一动,直到它的歌声停了下来。

奥丽雅把吃剩下的垃圾扔进了灌木丛。

丽达则收拾起这些垃圾,包起来,放进一个袋子里。

奥丽雅问:“你为什么把这些垃圾收起来?在树林中没有人看见。”

丽达静静地说:“在夜莺面前我觉得羞愧。”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用儿童最容易理解的事情,赞颂了美好的情感,让这种美好的情感更加放大、更加升华,将始终陪伴着孩子的人生旅程。

这篇童话传递了苏霍姆林斯基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做了不体面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年长的人,而是来自孩子。年长的人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因此,他十分重视早期通过童话进行教育,认为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感教育,是能够激发自我教育的道德审美教育。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缺少了美育这个重要环节?当孩子一入学,就用考上清华北大的目标引领他,用堆积如山的作业考验他,除了为了分数盲目拼搏的自我,哪里还有美?哪里还能够容得下美?

对于已经度过童年期的青年来说,如何弥补这个美育的不足?在这里,引用著名电视主持人敬一丹的母亲的一句名言:“想改变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晚。”由于青年比儿童更加成熟,自觉意识更强,只要想改变自己,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欣赏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

何况,许多学生内心世界并不都是一片荒漠,有可能从各种途径接受了美育,或是家庭重视美育,或是学校重视美育,或是在社会上接受了美育。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把握住这些衔接点,仍然可以再接再厉,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9.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九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张衡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讲,不勤奋努力去求索,去追求,人生怎么会有所收获?我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然而这个星期日,我看到的一件事情,让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那天,我走在街上去买书,从书店出来就看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她背着两个厚厚的麻袋,里面全都装着被人丢弃的水瓶。她每听见水瓶落地的声音便艰难地走过去,掏出夹子,缓缓地捡起来。我仔仔细细的大量着她,她穿着一件已经掉了色的毛衣,上边的商标已经含糊不清了,披着一件有些破洞的棉袄,下身则穿了一件沾满污渍的灰色裤子,她的头发已经斑白,脸上的皱纹也毫不客气的.爬满了她的整张脸。那时,有一位年轻人从钱包里掏出一百块钱递给了老人,我也把我仅剩的5元钱递了上去。老人愣了愣,赶忙说:”不用,不用,我不需要,我自己能行……“又有几个人也把自己的钱递了上去,老人也都一一拒绝。

那时,我听见旁边有几位老人说:”她可真可怜,她的老伴因为心脏病需要每天服药,还不能走动,他们没有子女便只能自己出来捡水瓶,每天总是吃馒头,而且别人的施舍也从来不要……“我听到这里,突然感觉这位捡垃圾的老人突然变得伟大起来,她的处境尽管是可怜至极,然而她却没有接受任何属于别人的东西,她完全靠着自己的双手来养活他和他的老伴。我看着这样一个身体薄弱的老婆婆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来打拼,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些街头乞讨的却四肢健全,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那些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去劳动?为什么他们要去乞讨?难道他们都不会向一位老婆婆学习吗?也许他们会说太累了,太苦了,可是别人就知道用自己的手来养活自己,他们是伟大的,那些好吃懒做只求施舍之人以后永远只能跪下求人,永远只会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自己的尊严永远学不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一切。

10.一切从零开始作文 篇十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现在我所在的中学里,每一个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我要从他们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我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因为我是住校生,所以呢,我还要学会独立自主。现在我的起点是零,但是我会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是最好的解释。

其实一个新的开始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的好办法。因为我们的心里必须有一个念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必须好好地去珍惜。要努力地学习,因为一切都是来之不易,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那就对不起我们的父母,更对不起我们自己。

11.一切从故乡开始 篇十一

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

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

然而,就是在这样困境中,我触摸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马赛。中国驻马赛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屈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唯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

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还有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缘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绝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它绝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12.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十二

关键词: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已在湖南省“粉墨登场”,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教育的开始。英语教学, 重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倡导“任务型”学习, 通过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形成交际策略。

英语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教师要将英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 进行分解, 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 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 以应付大大小小, 反反复复的考试。而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参与开放式的探究, 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新课程向广大英语老师提出了新的思考, 新的挑战,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新课程呢?英语老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呢?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改能否成功, 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观念能否转变。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英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英语习惯的培养者, 以及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 等等, 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传统的观念中, 英语课程是英语教育教学的方向或目标, 是由国家制定的, 具有一定的专制性、统一性, 英语老师的任务是忠实而有效地传授课程知识, 学生考试能得到高分就行了。这样, 英语这个本来最富有灵气和活力的课程走向了难、繁、偏、旧。

传统的英语教学整齐划一, 统一教材, 统一考试, 统一标准答案, 这样使英语老师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 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走向死胡同, 使无数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是英语教学的莫大悲哀。到此, 英语非改不可了。

英语新课程由“专制”走向了民主, 由“统一”走向了多样, 英语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 不再是知识的特定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 教师就是课程之一, 是课程的主体, 是课程的创造者。只有这样英语改革才大有希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其实质是师生的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中心”的现象, 对文章的理解、语段的分析、文章主题的把握, 都以老师的答案为标准, 更有甚者, 作文都是按老师设计的套路模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创造, 这样的英语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也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新课程要求通过交往、互动, 形成人道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从而教学相长, 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日常教学中, 英语教师习惯于课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顺利完成教案所预先设计的内容。对于Reading部分的教学, 大多数老师还是沿用老教学模式:单词教学—翻译课文—划出短语—分析长难句—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是机械的、僵化的。学生按部就班,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英语教师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张扬。新课程要求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 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自我解读,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开发的生命体验场所, 让师生在课堂互动中, 产生灵感, 自由创造。

二、努力丰富文化积淀, 完善知识结构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不大, 甚至有点讨厌英语。这里有教育观念等外部的原因, 更有我们英语老师自己的知识素养不高的关系。

有些老师上课时, 语言单调贫乏, 照本宣科, 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个词。这实际上是英语老师受到文化与学识的制约。英语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 涉及英美为主的多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底蕴, 甚至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国际时事。作为英语老师, 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 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 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 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 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 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

三、建构新的教学方式

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 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 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是与他人合作、分享、共进的学习, 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 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革命”, 这场革命将彻底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时代已随着世纪的更替而成了教育的过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 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园网, 开设了电子阅览室。轻轻一按, 缤纷世界尽收眼底。借鉴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手段, 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本和书面资料为唯一教材的保守教学模式的弊端,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各种感官, 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 获得最充实、最具体的经验。

但走进课堂, 我们会发现这些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却很低, 有的只是作为学校的摆设或对外公开课时的点缀。许多英语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很不娴熟, 有的不知道如何利用IE浏览器在网上搜寻信息, 不懂得如何制作课件, 更有甚者投影仪也不会使用。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应尽快走出“电脑盲”的境地, 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使英语教学走出课堂, 走进网络, 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工具, 真正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强调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同时重视基础性。英语教学重在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高考把英语学习引向了一个歧途, 变成了一种应试的技巧。其实, 只要将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教学, 平时多听、多读, 不管高考怎样变, 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3.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十三

初一(3)班 刘丹

【活动目的】

1.使学生通过学习友善的品格,学会友善对待他人之道; 2.培养学生关于“友善”的良好品格; 3.使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形式】

学生主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采用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想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活动过程】

活动时间:2015年3月 活动地点:教师

活动人员:初一(3)班全体师生

一、看PPT上所展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观看图片引出主题“友善”,你想别人友善地对待你,你首先要友善待人。

二、情景一:早晨的校园宁静清新。操场上、教室里还没有什么人来。只有你在树荫下看书。这时,你的同学小红来到学校,不知怎么回事,脚下一个踉跄,摔了一跤(恰巧你看到她摔跤,她却没有看见你)……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思考、讨论…...引出:友善首先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友善,尊重他人也是一种友善的品格。

三、小品《绊倒了》

通过小品引发学生关于“友善”的思考,引导学生深究摔倒的学生究竟被什么绊倒了。引出友善也变现为良好的礼仪修养和素质。

四、小品《撞了》

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做才是友善的?友善的人应具备哪些品格?

五、“友善的星星“悬挂在星空下

引导学生将友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身体力行。

六、独唱《兄弟难当》

七、游戏《收获惊喜》

通过游戏,告诉大家只要目标明确,朝着“友善”这个方面去努力,你就能收获惊喜。

八、总结

14.改变,从习惯开始 篇十四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改变,从习惯开始

——井下铁矿中运作业区六米单卷扬班司机长 代鑫玉

2012年,根据井下铁矿设备管理要求,要求在全矿范围内全面进行TnPM管理体系的推进建设工作。我们中运作业区作为井下铁矿的重点单位,当仁不让地冲在了TnPM推进大军的前线。同时,我所在的卷扬班作为作业区乃至全矿重点监控岗位与特种大型设备,也被安排为试点岗位。身为一名卷扬工的我,感受到无限光荣的同时,也感觉到肩膀上担子异常沉重。

起初,我也和大多数同志们一样,对TnPM管理的概念知之甚少,甚至并不理解和接受,认为一名操作工,做好操作的分内事就足够了,哪里来的那么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呢!但经过井下铁矿TnPM推进办与作业区TnPM推进小组组织的数次培训与宣传,我逐渐地扭转了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设备就如我们的孩子一样,你不但要教育得当,还要负责监管它的健康成长。TnPM管理办法就是让我们从“只管开,不维护”的观念转变为“不但要开好,还要维护好”。

要想TnPM在班组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必须从班长至每名班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由于我自身的文化特长,我义无反顾地为班组同志们担当起解说员的角色,在与大家一同学习TnPM管理知识的同时,我不间断地利用闲暇时间用井下铁矿推进办公室下发的宣传材料与知识手册和班组同志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和大家都能够对TnPM的基础知识达到熟练掌握,并在作业区的历次测试中,六米单卷扬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与TnPM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真刀实枪的抗战。在井下矿部门与作业区推进小组的指导下,卷扬班自2012年一月起开始对作业现场全面进行6S、6H查找治理,并对设备保养维护与自主维修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运转效率,以提升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为了这个目的,我结合岗位从前检修工作的记录与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编写了故障清查手册,上面记载了卷扬提升作业中易出现的小故障与排除方法,这个点子被作业区推进小组采纳并在全作业区生产班组进行推广。同时,我还根据平常操作过程共发现的卷扬机提升作业中出现的特殊运转现象,编写出OPL一点课《6米单卷扬提矿超速掉电的检查与处理办法》经作业区领导审阅评定决定在全班组进行培训,使得大家在面对这一突发故障时都能够快速反应并排除。作业区为表彰我的这一贡献,给予我物质上的嘉奖,这使我深受鼓舞。

TnPM管理在我们班组已经推行七个月之久了,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通过现场不断的6S及6H查找,作业现场的状况大大改善,岗位面貌大为改观;通过可视化管理,使得设备维护检修效率大幅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度提升,故障率大为降低;OPL的开展使得班组成员的工作技能整体得到提升,现场处理问题能力不断提高;操作工人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令我们振奋,但同时也意识到,所有的一切只开始,如何继续深入地开展TnPM活动,使其更加形式化、习惯化、品格化,并最终形成气质,仍有待于尝试和探索。同时我也感觉到TnPM管理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我仍会将自己的热情与干劲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一点一滴做下去,逐步攀登TnPM管理的高峰。

15.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十五

一、在接近生活和解决问题的现实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1.在接近生活的现实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90后的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个性率真,对自己不能感知理解的知识,无论教师怎么教导和灌输,都是置若罔闻。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行为,让自己传授的书本知识,能使学生通过听觉器官及大脑来感知与获取。例如,在策划书写作的教学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教学生如何组织文字材料,而是利用担任班主任的优势,组织了一次野外烧烤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执行力。

首先,在开展活动的前两周的班会课上,全班同学讨论商量后,确定好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交通工具及活动费用标准;其次,在班会课结束后,派出考察团成员去活动地点详细了解 《烧烤须知》,去超市了解各种食材及调料的具体价格;再次,以寝室为单位由各寝室长统计本寝室成员喜爱并拟购的食物,再由班长制订出不超过活动费用标准的经费预算明细表;最后,按照前期确定的活动方案如期顺利地开展活动,班上同学全部参与。

紧接着,活动后的一周,我花两课时讲授策划书的写作。有了前期的活动铺垫,学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兴趣高涨了很多。如策划书的正文内容包括下列内容:策划的目的、意义和目标;活动开展过程(分前期准备和活动当天);预算表等。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说出了活动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至于活动开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回忆近两周为活动所做的种种具体事情,在头脑中稍微整合一下,并条理清晰地形成文字,这部分的内容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至于预算表,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本清楚的账,只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就行。把策划书正文中这些具体的、核心的部分内容写充实了,学生再参照正文结构的几个部分及相关的精彩例文,绝大部分学生就能掌握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了。这样, 在接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在解决问题的现实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基础差,数学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教师教起来痛苦,学生学起来困难。

有一次,我到自己任班主任的班级巡视上课情况,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80%学生没有听课,有的一脸茫然在发呆,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讲话,有的东张西望。这一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让学生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我思索着。

在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学生课桌上摆放着一个喝完饮料的易拉罐,我便问学生制作这样一个圆柱形易拉罐,应该如何下料?需要多大面积的金属片?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张长方形书签,将它卷起来变成一个圆筒,并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是长与宽的乘积,而此处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母线长,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看看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知道了这个易拉罐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难道不知道易拉罐的表面积是多少吗?难道会不知道制作这样一个易拉罐下料时需要多大面积的金属片吗?在假设若干年后想开办一个金属罐厂,不具备上述数学知识能行吗?这一连串的发问,让懵懂的学生醍醐灌顶。 此后根据我的观察和数学老师的反映, 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在这次教育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基础的确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还是很旺盛的。例如他们不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当得知圆周长c=2πr(r是圆的半径)的时候, 他们会进一步提问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当然,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下子也不知道如何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这种现象,值得老师深刻反思:我们不能一味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思维能力差,而是要思考我们该如何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关注其感兴趣的信息,并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透彻理解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给学生时间上的宽裕和精神上的轻松,使其进行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

有人说,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 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其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我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对这些教育理念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当代军旅作家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士兵突击》,记载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并被拍摄成30集的电视连续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对人的精神的提升。作品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巧妙地通过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命运的曲折变迁来阐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内涵。剧中许三多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节选到教材中的部分,主要讲述了许三多、成才和伍六一在特种兵的选拔赛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善于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学生通过阅读便在文本能很快找到答案。于是学生对上述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感知。学生对三个人物的喜爱和评价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喜欢许三多,有的理解成才,有的对伍六一怀有崇高的敬意,有的对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着到达槲树林终点的成才的眼神有着独到的理解。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课本节选的和教师讲授及讨论的内容,他们自发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在两三个星期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电视剧全部看了一遍。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千差万别,同样是喜欢许三多的学生,也有时间阶段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对许三多在新兵连三个月训练结束后被流放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的生活经历感受颇深。那里的人过着如白开水一样无味的生活,内心却琢磨着能否使白开水沸腾起来。许三多的到来让他们感到茫然甚至慌乱:许三多每天整齐的内务代替了曾经的凌乱,许三多每天的自我训练让那几个老兵不得不考虑打牌是否有意义,许三多让那里失去了平衡和平静,许三多执着地开始修路更让其他人沮丧得如被刺痛了什么。于是有嘲笑、有排挤, 许三多却觉得那里是他最单纯快乐的天堂。不懂世事的天真可以抵挡住一切寒流。

因为这样的生活场景,对于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着共鸣之处,因为学业负担不重,没有应试的压力,所以有的学生大量时间不知如何度过。许三多这个阶段的名言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道理对处于十六七岁年龄段的懵懵懂懂的职高学生来说,尤其有着座右铭般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从许三多在反恐演习中的表现,看到了他不管是特种兵还是常规部队的士兵在战场上最应该具备的那种心理素质———沉着、冷静。他不怕死,是真的不怕死,这就决定了他面对死亡的时候,会在做出本能反应的同时,还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不是呆若木鸡。从这个角度来说,许三多是当之无愧的好兵,他虽然各项指标并不出色,但是他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而这种先天就具备的沉着与冷静却不是后天训练能补得上的。所有的这些都能令有的学生联想到自己。 其实他们骨子里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着超强的执行力,他们渴望学到对自己的心智有启迪作用的知识、道理和训练得到后的能力,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用得上的、能解决问题的, 而不仅仅是看上去体面的分数和各种考核指标。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存在着资质差异,就像同样作为士兵,存在着像许三多与成才、伍六一之不同资质的差异一样。

还有一些同学在观看作品时,从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是只笨鸟,期待着像作品中那样的史今、高诚、袁朗之类师长耐心且严格地帮助自己成长,期待着学校、教师、家长给自己提供相应的机会,使自己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学生阅读后的这些体会与感悟,难道不是教育最有价值的体现吗?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基本的教育资源,读这样的作品, 只要真正读进去了,就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就一定会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学生的心智。这样让学生在时间上和精神上都感到轻松的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比起教师光凭说教,把不能触及学生灵魂的东西灌输进去,效果要好很多。因为这是完全渗透进了学生身心的东西,他们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力活动了。

三、按自己的思路设计课程,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课程,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 又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设计课程,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记得在讲授法国思想家蒙田的散文 (哲理随笔)《热爱生命》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因为标题既然为“热爱生命”,那么我们应先想清楚什么是生命。学生思考片刻后, 我引导学生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生命的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活生生的躯体;二是指这一客观个体所度过的时间。

那么“热爱生命”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珍惜、爱护我们活生生的作为万物之灵的生物学层面的个体。蒙田在文中提到“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而不是“一件贱物”。如何让学生对这个观点有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呢?我便将另外一篇课文,我国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中的一部分文字作为注解———“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下去多少谷物,饮下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 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资格说我不重要吗……人类原始时期的北京猿人精心打制出的石器,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在脑海深处。我们是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显而易见,这样一段文笔优美、层次清楚、内涵丰富的文字, 学生用心读过以后,“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这一观念便会镌刻在内心深处,从而会萌生爱惜身体、珍视生命的自觉性。

至于热爱生命的第二层含义,蒙田在文中提到“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 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这些文字使我联想到本单元另一篇自读课文— ——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写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中的一段话: “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间之外,还拥有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间。现实的世间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间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间。这样,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与非存在的一切。 ”这样一组合,学生就能很敏感地意识到多阅读、 读好书是有效利用时间、 增加生命分量的有效途径。

因此,西方哲人的一些观点,在学生看来很深奥、难以理解,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所写的学生爱读易懂的美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一些对他们成长发展有着深远指导意义的哲学思想,这是教书育人完全可以发挥的作用。

还记得在讲授汪曾祺的短篇小说 《受戒》过程中,我曾有意让学生注意小说对主人公小明子与小英子两人所生活的居住环境———荸荠庵和小英子家的房屋建筑方面的描写,其目的是为几周后即将学习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埋下伏笔。

梁思成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时提到 “ 院落之组织 ” ,即 “ 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如配厢、夹室 、 廊庑、周屋 、山门 、前殿 、围墙 、角楼之属, 成为庭院之组织,始完成中国建筑物之全貌… …中国建筑物之完整印象,必须与其院落合观之”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建筑特征,我要求学生到《 受戒》 中找到对荸荠庵的描写,作为上述特征的例证。 小说是这样描写的:“荸荠庵地势很好, 在一片高地上。门前是一条河 。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 三面都是很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弥勒佛后面是韦陀;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 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文字传递的信息,计算出荸荠庵至少有多少间房屋。有学生很快就得到答案。 接着,再要求学生画出荸荠庵的房屋平面示意图。

小说这样描写小英子的家:“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岛上有六棵大桑树,一个菜园子。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 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一边是牛屋、 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一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正中是堂屋,两边是卧房,房檐下, 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同样,有学生能到黑板上画出小英子家的房屋平面示意图。

从《受戒》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不管是出家人住的寺庙,还是在家人住的民房,都体现出了梁思成所谈到的中国建筑物轮廓的“院落之组织”这一特征,并且使学生有着具体可感的认知。

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方式,灵活地组织教材内容。

16.一切从“新”开始 篇十六

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看到老师们亲切的笑容,听到同学们愉快地交谈声,心里突然感觉踏实了许多。 因爸爸去西藏守卫祖国的边防,我转学来到这座既陌生又充满魅力的城市——苏州。临近开学这几天,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害怕跟不上这里的学习,融入不了这个大集体,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

我带着紧张走进教室,新班主任张老师对我点头微笑,同学们向我投来友善的目光。上课铃声响起,各科老师上课绘声绘色,我同全班同学一起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

转眼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全班同学列着整齐安静地队伍走进食堂,各自拿好饭菜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午不回家,与同学老师们一起享受学校营养午餐,感觉很新奇又很震撼!三千多名学生同时用餐,而且安静得只能听到勺子碰到盘子的声音。

中午休息时间,同学带着我去小树林中游戏。我们不小心将树林中的泥巴带进了教室,我的同桌不声不响地拿起扫帚默默地打扫干净。一个小小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 。

一天的校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这新的一天让我收获满满,心里暖暖。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我,一

切从“新”开始!

17.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十七

治生活开始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管党从严一切从政治生活开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了热点,从基层到中央接连沦陷,重灾区比比皆是。从建党以来,这样如此高强度的反腐发出的信号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永远在路上。腐败之于党,犹如毒疮,疮一日不除,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因此有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而反腐的轰轰烈烈之后,如何治党,如何从根源上的防治腐败这样的问题冷峻地摆在我们眼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最直面的回答,也是在大反腐后发出的全党的共同心声。不仅要管,还要严管,这是党中央代表全党作出的坚强决心。“管”字在先“严”字当头,管到哪里,严到何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准则》的推出,解答了管党从严管什么的问题。

党内政治生活的信念不可忘却。1949年5月,在硝烟弥漫的上海,600万上海市民打开家门时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感动,十万大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夜宿上海马路边。这张照片成为了新中国创建时期著名的经典照片之一。在进入上海之前,陈毅对十万大军立下铁的纪律,“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入,天王老子也不行!”。于是,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有人认为,是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纪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却是根植于每个党员对解放人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他。在新形势下,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浮躁,人心的晃动,使信念变的模糊。党员干部只认识到自己可以谋利的干部身份,却忘记自己前辈的党员光环;只对经济的提速感兴趣,却对自身的精神信仰毫不关心。于是,这样的党员干部钻到了钱眼里埋头苦干,***们应运而生。归根结底,是精神信仰的缺失,是对最初宣誓时信念的忘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房无柱必倒,人无魂必亡。只有信念的坚定,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方得始终。

党内政治生活的纪律不能违反。建党初期,江西民族运动先锋赵醒侬有这样一句话“只知尽忠于党,不图稍利于己,无偿典衣节食,以充党费”。直到赵醒侬被害,一直严守党的秘密,忠贞不屈。忠于党,就是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就是对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用四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犯罪过程:“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的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的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纪律的松软,源于对党的不老实。收受贿赂之时,虚荣心作怪,侥幸心作祟,以为瞒天过海,实则自欺欺人,以为微乎其微,实则丛轻折轴。有的官员台上讲廉,台下讲钱。怕的是见不得光,见不得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对党光明磊落,时刻严于律己,对党忠诚老实,时刻警钟长鸣。

党内政治生活的根基不可动摇。从抗战到解放战争,解放军凭着小米加步枪解放了全中国。看似是小米加步枪,实则是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孟子·离娄上》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就是党的根基,失去群众信任,就是根不稳,则地动山摇。郑板桥有首民垂千古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样一种把群众装进心里的心境,难怪,郑板桥去官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当官不是做老爷,为官不是谋富贵,为官一方,必得造福于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是漠视群众疾苦的变相欺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包装工程是为饱一己之私的变相敛财。这一切的要害就是脱离群众,不为民所想,不为民解难。只有每位党员干部把群众装进心,把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党的立身之本才会永葆生机。

18.一切从好奇开始 篇十八

一切从好奇开始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记者李杨李文 由于在天文、物理、生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5位“小科学家”3月30日获得了首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一殊荣。作为第23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重头戏”,5个小家伙登上了领奖台。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一副小大人样,但仍掩饰不住脸上流露出的童真。1“小科学家”不都是尖子生北京市日前决定,从今年起设立这一奖项,每年评出5名“市长奖”,以褒奖在科技实践中发扬创新精神、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获得首届“市长奖”的同学是:80中的孟奂、四中的王思远、65中的曹鹏飞、101中的陈炜和马尧。“按照排名,我们处于第一梯队的中等,或者中下;以5分制计,我们的学习成绩是5减或4加。”孟奂告诉记者,他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接触到的伙伴,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最顶尖的。今年高三的孟奂说,只要学校的功课掌握了,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了”,没有必要非争第一名。他说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只拼分数的做法是风格上的差异,并且认为保持这样的风格需要“抵制力”。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韩静老师说,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有时不是学校的“好学生”,他们“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一般不是最好的,有时被学校视为“捣蛋鬼”、“不务正业”,而这些孩子中,不少人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创造潜能的。2兴趣能带人走一千里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而这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获得“市长奖”的5名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却都坚持了很长时间。其中孟奂观测天象,曹鹏飞研究植物生理竟长达5年之久,几乎占到他们年轻生命的三分之一。是什么驱使他们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坚持做同一件事?答案很简单,小家伙们几乎异口同声――“好玩”。量子生物化学专家温元凯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实验”,用墨水瓶装上灯芯做酒精灯,把电灯泡改成烧瓶,然后自己装小火箭,虽然闯了不少祸,却很好地培养了他的创新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正是在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玩”中,形成他们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创造心理。参加今年科技创新初赛活动的青少年有24万人之多,几乎占到北京市青少年的十分之一。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快乐科学”,就是让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产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逐步走上科技创新之路。3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由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一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当今我国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吹拉弹唱班挤破门,科技馆门庭冷落。”中国农业展览馆每年的参观者只有5万人。情况稍好的北京天文馆每年的参观者也不过20万人,“与社会上的英语班、奥校班根本没法比”,北京天文馆的王宗良说。大赛评委、北京创新思维研究所副所长李全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也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差的原因之一。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等。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这种“积淀”由社会、学校、家庭施加给了青少年。曾经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标准答案应该是“化成水”。有个学生回答“化出一个春天”。这本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答案,但教师却判他答错了。长期形成的一些保守死板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青少年小小年纪就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4让孩子们走出泥潭有关人士认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目标就直指高考。除了学校的课业外,“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等各种与提高考试成绩有关的课外辅导班,成了他们普遍的必修课。许多本来蕴含在各种知识和技能中的创新元素慢慢被抛却,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了一种纯粹应付考试的工具性技巧。他们往往还来不及好奇,就被大量更“奇”的题海所淹没,其大脑就被更多的课本知识所充塞。有关专家认为,我们总在谈考试的弊端,但却摆脱不了考试,结果掉进了“考试主义”的泥潭。教育部日前宣布,今年将允许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在内的22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尽管这一做法需要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以避免暗箱操作,但无论是鼓励青少年创新的“市长奖”的设立,还是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尝试都在试图走出“考试主义”的泥潭,还青少年本真的创新天性。但必须承认的是,一切还刚刚开始。《中国教育报》203月31日第2版

上一篇:个人简历(手写版)下一篇:红领巾监督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