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精选18篇)
1.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篇一
小学数学教育案例及反思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比赛的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的学生的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教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想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了分析了哭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是,变得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啥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例反思: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
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少学生而言,可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棵,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起前一教学片段,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冷的无意识行为表示迁就,但是心里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时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
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免得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海因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起需求都冷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
2.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篇二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有余, 但教师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足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实验课是课时数最多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其旺盛的阶段, 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实验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不断深化, 在展开真正意义的探索时, 他们却丧失了最初的兴趣。这是因为教师经常只对所做实验的目的、要求进行提醒, 而没有进一步指明实验的方向性、实用性, 致使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只是停留在玩一玩的层面, 从而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实验数据闭塞、单一
在实验课堂上一般采用两种实验方式讲授课程:一种是教师在前面做实验, 同时会请1~2名学生到讲台协助教师进行实验, 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实验过程及结果。这样的实验数据基本上只有一组, 闭塞、单一的数据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影响其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另一种是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 各小组分别进行试验。貌似这样得来的数据会变多, 可即使数据有所增加也无法很好地在全班共享。这两种方式的缺点都是数据无法在全班及时共享, 导致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3.分组合作实验只是流于表面
课堂上小组分配基本是4~6人为一组, 其宗旨是在实验的过程中组员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实验分组的目的性很好, 但落实到教学中往往发现小组成员很难做到合作, 会的学生一直“独揽大权”地进行实验而不管其他组员的意愿和感受;有的组人人都要玩, 没能正确定位自己在团队里面的位置, 忽略了实验的真正目的。
4.巩固拓展方面不甚理想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多数的科学实验不是只观测到实验结果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课外知识的补充以及课堂多角度地进行巩固加强, 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并能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有一些探究类的实验活动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探究, 基本上鲜有学生会真的去实验, 那么这就成为教学中缺失的一道环节。
改进科学实验课的相应策略
1.用问题驱动方式来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拟定相关问题,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 使之明确通过实验可以解决生活上的哪些问题。适时地提出问题作为引导方向能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 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此项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使其明白实验的目的、可应用之处及知识点脉络。这样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 又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程度, 由最初单纯地觉得好玩逐渐变成对科学原理本身的兴趣。
2.建构较完整的实验数据体系
得出一个科学的实验结果需要多组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而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把全班的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致使学生很难正确地推理出实验结果。因此, 教师可在分组的基础上, 给每组发一个平板电脑, 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系统, 把自己组的数据或现象填写在相应的电子表格中。各组通过提交数据达到全班共享的目的, 通过多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这样, 不仅有助于正确结果的推演, 还可以实现各组数据的自查, 如有不对, 可以及时调整、反思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师通道看到各组的详细情况, 对出现错误的组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或提示。
3.小组分工明确, 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小组合理分工、正确交流呢?
教师可以引入一种软件, 把实验中所需要的角色, 如记录员、操作员、分析员、汇报员等虚拟成各种小人头像,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在对应的角色头像下输入自己的名字, 以明确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如此一来, 小组成员们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来有条不紊地执行各自的任务, 不会再出现一组成员慌乱成堆、操作完实验却不知实验目的和结果的现象。明确分工也是为了让小组间的各成员更好地、有条理地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这样更符合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当然, 角色并不是固定的, 一学期每位学生都要轮流担任这几种角色, 以防过度关注某一种角色而忽略其他综合能力。
4.应用适当的软件, 多维度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
实验课堂时间尤为紧迫, 应用恰当的软件可以提高效率, 并能很好地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中相应的题库进行作答, 提交后系统自动评价判断正误, 方便学生进行自测。同样, 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自测结果, 推断哪部分知识点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 然后进行统一讲解。如个别学生有不理解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软件窗口和教师进行会话, 教师在课后对其进行讲解;对于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上知识点的, 也可以推荐他们先反复观看相关的微视频。
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选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难点录制不同的微课, 提供给想要个性化学习的学生们。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几项任务任选一个进行探讨, 在软件中提交各自的解题思路及最终结果, 或者寻找课外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长此以往, 这样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使学生越学越聪慧,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型教学。
案例设计DESIGN
本案例为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区第八小学张志中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 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张老师设计并开发了基于i Pad移动终端的“e+云课堂”系统, 分为教师管理端和学生应用端。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5年级第7课。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另一种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密度概念要求过高, 教科书也没有直接给出密度概念。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操作课, 通过探索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对液体密度的感知。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 一般落在物体本身, 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液体对沉浮的影响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学会滴液加热的技能 (重点1) ;知道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且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重点2) 。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调制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并找到最少溶解物质的量 (难点) ;使用i Pad进行实验支持、数据统计分析和互动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 需要很多证据。不确定也是一种科学态度;很多魔术都利用了物理和化学原理。
4.教学整合点
整合点一:小组实验——滴液加热。
学生扫描二维码, 登录“e+云课堂”, 输入小组编号, 进入实验, 开始自主学习。学生端提供了滴液加热实验操作的图文流程作为指导 (如图1) , 所以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整个实验, 并提交实验结论。 (突出重点1) 教师端可以即时地获取各小组的实验信息, 在各组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巡回指导。
整合点二:数据分析——调制液体。
学生分A、B两队进行实验, 每队分三个小组。A队使用盐作为溶解物质, B队使用糖作为溶解物质。实验中, 各小组随时在学生端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放入几瓶盖物质和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 (突出重点2) 系统不仅给学生信息提示, 帮助其找到溶解物质的最少量, 还会自动生成实验数据表格, 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跟踪实验数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时可以进行独立分析、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综合分析等。学生则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思考, 得出实验结论。 (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 由于学生发现各小组放入的物质的量都各不相同, 所以能够对比出谁在水中放入了相对少的物质。并主动反思本小组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还有的学生由于发现用糖调制液体比用盐调制效率要低, 要进一步探寻换成其他的物质。
整合点三:互动评价。
各小组可以在学生端以奖励五角星的方式自评。教师端则可以点赞的方式, 对各组的综合表现进行逐一评价 (如上页图2) 。
5.教学过程
①激发兴趣——魔法盒子。一开始, 我创编了一个魔术, 打破学生预习书本所带来的惯性思维,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液体对沉浮的影响上来。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让其了解到很多魔术都利用了物理和化学原理。然后, 让学生判断“这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水有什么不同”, 从而引入小组实验——滴液加热。
②小组实验——滴液加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主进行实验操作, 发现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中加入了溶解的物质。这物质会是什么呢?我事先在液体中加入了“味素”, 而不是书中介绍的盐。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让他们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 需要很多的证据。而不能确定, 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③数据分析——调制液体。我先提出问题:是不是水中加入了溶解的物质, 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然后引入实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并找到溶解物质的最少量。我设计了A、B两队, 每队分为三个小组。各队、各小组记录实验数据, 并进行数据分析, 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此时, 我还拿出一个巨型马铃薯, 让学生判断“让小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是否也能让这个巨型马铃薯浮起来”, 这是一个“认知陷阱”, 学生们感觉很有趣, 争相尝试判断。而答案会关联此前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对物体沉浮的整体认知。
④认知拓展——乐在死海。回归生活, 向学生介绍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死海。
⑤在线评价——互动反思。各小组可以对本组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 然后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智慧反思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 对小学科学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型课堂中, 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成为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的思考题。
首先, 与传统课堂相比, 这种智慧型课堂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实验课堂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多, 填写电子数据表格的时间较为宽泛, 因此在课堂上, 学生的主要任务由被动观看教师实验过程、死记教师给出的实验结论转变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分析, 总结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所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 这样的实验研究都是一条起跑线, 自主能动性会更加强烈。
其次, 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适当的转变。只有教师的讲授方式发生转变, 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课后学习系统 (空间) 等教学手段, 其实也是为了实现小学生在课堂上同样可以个性化学习, 不必非要通过课外补课的形式达到此目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型课堂突出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需要, 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需要。
3.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分层作业;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11-02
所谓分层作业是教师所设计的一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技能,并提高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作业式学习方法。在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下,分层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为农村小学生设计数学家庭作业的动因分析
1、学生原因
农村小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环境方面显然差于城市同年龄小学生,所以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在我国农村有近80%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为理解能力差而无法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校教育能力的薄弱。
2、校方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水平有限,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授学生,形成典型的“大锅饭”式教育,不能因材施教。这样目的性不强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不高的教育能力也让小学生无法得到基于数学的思考能力,与现代教育素质培养的原则不符。
3、家庭原因
现在农村小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多数由隔代人抚养,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家庭教育方面无法给予小学生太多,所以为小学生设计家庭作业,也是约束和帮助他们能在课外继续学习,而不是被放任不管,保证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极性[1]。
二、分层作业
1、分层作业的内涵
若要使用分层作业法为小学生布置设计家庭作业,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内容难度不高,但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为其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分层作业的特色就是以全体学生所拥有的学习水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以所有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而不同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发展路径为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层次每个学生的现实需求。下文将举例说明分层作业之于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案例设计及分析[2]。
2、基于“分层作业”的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案例研究
(1)研究目标及目的
选取班中一名数学成绩较为普通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该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思想懒惰,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60~75分左右(100分制),属于刚刚及格的水准。首先根据该学生过往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性格进行分析,并按照实际情况展开基于分层作业理论的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此次设计及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在测试过程中对该名学生数学能力的各项考察,同时希望帮助他提升数学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该研究测试时间为一个月。
(2)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主要为小学五年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内容。实验阶段为1个月,看1个月测试阶段内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的完成情况,评价其作业质量和能力的变化。
(3)研究结果分析
①测试过程分析
实验主要以数学教学为主,内容即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该阶段的实验要求依然保持学生平时做数学作业时的习惯,测试中发现该学生在对数学作业态度方面比较潦草,不够认真,作业完成度虽然合格但是错误太多,整体评价不高。下面举例来说明:
为该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了三道大题,其难度各有不同,来测试该学生不同的数学解题能力。
题目1:记忆能力考查
该题目组别主要测试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题目为:
1、3x+2≤2x+3
2、5x-2>9x+4
3、1/3 x+3>x
该组主要为该学生巩固当天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让他通过解题能够快速掌握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同时,也通过解题复习巩固该学生之前存在的乘除法薄弱环节,加深他对不等式性质的深刻记忆和灵活运用。
题目2:理解创新能力考查
题目:自己编写一个解集为x≥2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改题目考查的是该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3:综合能力考查
题目:已知条件为x的方程2n-3x=20是非整数,求解n的取值范围。这一题目培养的是学生运用不等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该学生全方位式的综合考量。
②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所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考察,暴露了该学生的一些数学学习问题,也体现了他在学习方面的一些优点。比如说该同学在第一题的回答上是全部正确的,这就体现了他在对知识记忆方面的能力。
但对于第二,该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过程模糊,虽然结果正确,表明他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题的回答中,学生虽然给出了解题过程但结果却是错误的。本次测试反映了学生记忆、理解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虽然题目很简单,但还是暴露了该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缺陷。通过这样一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该学生有了自己的收获,比如他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自己数学解题的能力。而在教师诸如“希望你完善作业中的解题过程”等的引导性评语引导下,该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数学作业中的不足,以进行自我评价。经过1个月的测试后,该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从原有的60分~75分水准提升到了85~90分,而且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程度改善。这也体现了分层作业“没有暴露问题,就不可能有收获”的教育宗旨[3]。
总结:本文基于“分层作业理论”为农村小学生进行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一方面是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的知识复习,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将小学课堂与课外自然的衔接起来,快速提升农村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从记忆、运用、创新等多个方面锻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同时,也希望其他学科也都能合理运用这种家庭作业的设计理念,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 丽.农村小学学困生数学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2(16):95-96.
[2] 晏世华.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3):38.
4.东关小学 家庭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篇四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校自启动“牵手两代人,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不断加大对家长课程的宣传工作力度,以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学校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校的家长课程、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民心,已经成为我们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领导,营造环境,夯实互动基础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明确家庭教育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根据工作需要,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以邹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办公室人员名单有纸质材料,同时做到了做牌上墙。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家庭教育校级研究团队,制定了今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在领导班子会议记录中安排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单独标出,按要求做好了亲子共成长的教材征订工作。
2、家长委员会是家庭教育的智囊团,为此我们成立了东关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定了东关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选举成立了班级、年级、1 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了东关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家长委员会职责和家长委员会章程做牌上墙。我校的家长委员会不是虚设,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沟通,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定期召开校级家长委员大会,就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我校的家长委员会不是虚设,我们定期召开校级家长委员大会,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
3、家庭教育由分管家庭教育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负责建档、归档工作。包括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制定家长课程开课计划、开课安排、家长课程开课家长签到表、班主任备课、家长作业、家长培训体会、开课总结等。我们学校把这些材料装订成册,分类归放,统一保管。
二、完善制度 强化措施,确保家校共育扎实有效
家长学校是是引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家长育儿教子水平的重要平台。我校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完善,不断夯实,通过完善“四落实”,强化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有效稳固了家校互动的基础。
1、制度落实。
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庭教育的各种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评估激励等制度管理网络,确保了家长学校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它们分别是《东关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学校培训制度》 2 等等。同时,我校还出台了《家长学校考核表彰制度》,组织全体家长学习,要求他们做好学生的表率,关心孩子的成长。
2、时间落实。
家长课程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我校坚决落实好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的家长课程开设工作,并且根据要求每学期初上报家长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有课程开设计划(即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同时各年级有具体的开设内容。
3、师资落实。
一是由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根据《牵手两代》课程授课;二是邀请在教育子女方面比较成功的家长作经验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热情高、责任强、素质好的家教师资队伍。
4.开课要求落实。
我们每期家长课程开课,始终做到家长“六个注重”,一是注重家长出勤率,保证每次开课达到95%以上,二是注重家长听课反馈,三是注重家长作业质量,四是注重家长带课本的数量,五是注重家长听课记录的质量,六是注重灵活的授课方式。教师培训“六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开课前备好详案。二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培训作业,每次培训结束要布置一个与所培训内容相联系的作业。三是要求教师不能坐讲,要立讲,板好书。四是要求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要板书出开课主题。五是要求教师汇总好 3 家长反馈意见或建议。六是要求教师组织好家长的签到。
三、拓宽互动途径,促进家校互动成长
1、设立家校联系记录表
为了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更好的教育孩子,我校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了家校联系记录表,每月一汇总,选出典型学生,老师针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2、做好一年级新生和毕业生的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我校总是在学期开始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举办有关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培养的讲座,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进入新学段后面临的问题,解析孩子衔接期入学的适应难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新学期的生活与学习中;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我们专门举办“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小学毕业前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进入初中学习做准备,使家长增加了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培训结束后各班主任及时引导家长写出培训体会,以加深印象。
3、创建学习型家庭
为了进一步搞好家庭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家庭,根据教管办安排和我校实际,我校决定低中年级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高年级以 4 家庭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开展了读好书征文评比活动。
4、“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主题实践活动
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我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利用放寒假前后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主题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学生们从各自家中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家训,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校全体师生在以邹校长为首的带领下,特别成立了“家风家训伴我行” 领导小组,让学生收集家教故事,学习优秀家风、家训,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美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举行家教讲座
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教讲座,家教讲座深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学校还侧重于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利用黑板报、家长委员会做好宣传、沟通工作,互相联系,主动为学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解决不必要的纠纷和困难,促进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为提高育人水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6、组织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和 “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总结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更好 5 地教育子女,我校每学年都组织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和 “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家长颁发证书,在家长会上大力表彰,以鼓励先进,带动其余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
5.小学教师教育案例 篇五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所有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真心实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对那些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有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当他们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好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他叫班亚伟,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达不到目标就哭鼻子,而且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需要别人帮忙收拾自己的书桌。有时上课时就独自的进入了自我情境。比如,我让把书翻到第九页,他可能就会被别的内容给吸引了,就自己看起来了。而且有时候不知是想到什么高兴的事,就会自顾自的在那里哼哼歌呢!一开始是我总会被他的行为影响我的讲课情绪。每次当他作业完成的慢或是受到一点批评时都会满头是汗,更甚的就是嚎啕大哭。我决定先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小胖脸,我就想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使它健康成长。
我发现他是一名有着上进心的孩子,而且特别懂事,就是性子慢。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聊天,指出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每次他都是积极主动的说:“老师那我改还不行吗?”他的语气憨厚但是转头又忘了,但那时我已经不生气了,因为他是个可爱的小男孩。我只能想办法去慢慢地改变他了。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课,我发现他又在本上
画画,尽管他这样做不对,但画却画得相当不错,我灵机一动,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画,同学们都认为他画的不错。然后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听课、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听讲、积极地回答问题,有时还能积极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不懂得问题呢!只要他进步了,我就及时表扬他。每次表扬他,他都会露出笑脸,十分自豪的样子,让我感到欣慰。他十分爱看书。我就让他当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并能很好、及时地处理一些同学们借书、还书时发生的问题。平时,我爱帮他整理书包,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由于他不断的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加上他原来学习成绩就好,因此在上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呢!
6.小学生教育案例 篇六
以往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教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明白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齐去了河边看日出,应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头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教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很多的时间用来训练自我的说话和演说本事,却忽略了倾听本事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7.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篇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强调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 提高和发展思维能力, 强调基于问题的认识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寻求信息和总结归纳的一般过程, 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能为他们后续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奠定基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教学重点在于发掘学生的探究活动意识,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意识, 使学生在充满智慧教育的课堂活动中探究归纳。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 让小学数学教育智慧起来, 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转换教学思想, 拥有智慧教育理念, 注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探究, 确定智慧教育价值取向, 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 提供丰富的智慧学习资源, 搭建智慧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最后对于课堂探究活动, 教师应投入一定精力设计认知活动和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合作探究, 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其能真正智慧地学习。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常见问题
经过梳理, 笔者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 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1.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效果不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注重公式的讲授, 以数学练习题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组织活动缺乏科学性、探究性, 学生只知道反复练习, 成为重复机器, 丝毫没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记忆知识的结果, 使得思维培养成为纸上谈兵。
2.数学思维难以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应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 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 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及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的课堂活动使他们初步建立数学“转化”思想, 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深度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而如今的课堂忽视学生动手实践, 将其变成接收机器, 使其不懂得思辨过程, 这样其数学思维就难以发展。
3.忽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标提倡,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该互有问答。而如今的课堂上, 教师始终面向全体学生, 导致学生缺乏交流互动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智慧课堂应注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加大师生互动交流, 生生合作探究, 从而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智慧教育以智慧的学习环境为基础, 而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有效支撑。信息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i Pad等都是新兴的教学资源工具, 笔者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以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为基础, 设计了一个以信息化学习资源工具为支撑环境的教学案例, 以期促成“智慧教育”教学。
电子书包具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它的便携性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从客观条件上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它还能提供交流互动社区, 满足师生、生生的互动需求, 促进小组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切实的交流基础,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以微视频为载体, 时间在5~10分钟, 由于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 所以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等录制成简短视频, 这种形式能大大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拨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以视频化的形式传递知识, 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观看、学习, 完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 这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本案例中, 教师在课前将生活中有关垂直式和斜列式停车位的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 使其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同时, 激发学习兴趣, 为后续认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案例设计 DESIGN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7~8页的内容, 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奠定基础, 因此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平行四边形特征, 但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 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困难。通过前测调查, 他们还存在把周长公式代替面积公式和把两条邻边相乘当成面积公式两种典型的错误认知。因此, 本节课将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 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的探究, 逐步分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对应矩形的面积, 培养探究意识;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实践求解各种平行四边形面积, 初步掌握求解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避免将周长公式代替面积公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 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 培养思考、分析、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动手合作探究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达到良好的学习体验。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手实践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5.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生活中各种停车位的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 通过社会真实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思考:斜列式和垂直式相比有什么优点?二者面积有何区别?
整合点:教师通过课前播放微视频, 引发学生思考分析, 激发其求知欲, 为课上学习新知做好情境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真实的生活实例引入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探究垂直式和斜列式二者的面积关系, 使学生初步了解知识内容, 启发数学思维, 进而进行课上探究活动, 保障学生思考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课上:
①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生活中两种停车位的方式, 并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两种停车位的面积关系, 并提出小组探究面积求解过程的方案。
生1:斜列式比垂直式面积大, 因为直观观察斜列式比较长。
生2:垂直式比斜列式面积大, 因为垂直式比较宽。
生3:斜列式和垂直式面积一样大, 因为车子尺寸不变, 可以停靠在两种不同的车位上。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提出了两种停车位方式的面积关系, 为了验证假设猜想的正确性, 请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并制定一个验证方案, 对二者面积关系大小进行验证, 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否与本小组的假设相符。
点拨:如何运用i Pad中的图形变化工具探究二者面积大小?能否用其他熟知的图形面积来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选取哪种熟知的图形?如何将熟知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否用若干个正方形拼凑取代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小组探究。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平移软件、方格软件演示探究猜想。观察对比:不同平移效果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平移对比实验, 探究归纳不同样式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学生合作讨论。
师:如何求解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选择正方格进行拼凑?并论述过程。
设计意图:以电子书包讨论区为交流平台,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求知欲, 实时交流互动, 解决探究问题, 培养合作精神。
④猜想验证。
学生选择正方格拼凑的方式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 探究、对比通过移动产生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等。以小组为单位讲解方案设计思路, 展示探究过程。
学生讨论:探究结果与猜想结果是否相同, 并讲解探究方案设计方法及探究过程。
设计意图:探究过程讲解, 能让学生思路清晰、印象深刻, 探究思维活跃。
教师设疑:同学们的探究方法科学, 求解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 验证了各自的猜想假设。但有些同学仍然存在疑惑, 看着不同的两个图形, 其面积怎么会相同呢?有没有哪个小组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和其相对应的矩形面积是一样的呢?
学生探究:可以通过拆分法来验证一下。如下页图1所示, 可以取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面一边做垂线, 然后沿着这条垂线将它剪开, 拼凑成矩形。学生通过验证发现剪切后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是完全重合的 (如下页图2) , 这说明我们的猜想没有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是相等的。矩形面积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矩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由此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改变了传统的结果传授式教学, 旨在组织学生动手探究、小组讨论验证猜想, 学会用事实说话, 杜绝盲目直观定论式思维, 将探究思维融入课堂的各个活动环节, 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助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⑤反馈学习。
以实际练习巩固新知。教师提问:计算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如图3) 。
学生讨论:有的小组求解结果为150;有的小组为120;有的小组为96。组织学生讨论哪个结果是正确的, 并指出得出结果是150的小组是用10×15算的。由此引出注意:求解过程一定要用底边乘以底边所对应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 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 给予了点拨指导。
⑥总结梳理, 布置任务。
教师通过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什么更多地采用斜列式停车位?而采用垂直式较少呢?既然斜列式比其他方式节省空间, 那为什么不都画成斜列式呢?两种画法各有什么优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问题, 在智慧学习的基础上智慧地生活。
设计意图:将数学教学融于生活, 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使数学教学系统化。
智慧反思
本节课颠覆了结果讲授式的教学模式, 改为组织学生动手探索、小组合作、实时交流讨论, 然后提出假设、探究方案, 最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充分培养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轻松判断出斜列式停车位比垂直式停车位要节省空间, 通过小组探究认识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能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课程结束时, 留下“既然斜列式比其他方式节省空间, 为什么不都画成斜列式”“两种画法各有什么优点”这些疑问给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下探究。这样,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其数学思维, 进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由于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解方法, 以及进行过程探究、归纳总结是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使其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进行区分认知, 充分运用已有知识, 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8.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篇八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怎样才能使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功能呢?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指根据教学目标,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并进行客观的描述,形成供学习者反思与探讨的内容,以此为平台,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多门学科中都有使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应具有如下的特点。
1参与性
案例教学的参与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而是在与教师、与教材的“对话”中生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的设置、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2体验性
案例教学的体验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内化的情感上的净化与升华,以此提高自我效能感。心理的教育重在情感的体验,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战胜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认知与情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厚实个体生活经验的积累,赋予学生经验和感悟多种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3动态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师生的“对话”教学,知识的授—受过程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本身具有动态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次,在案例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处于活跃的动态过程中,他们凭借自己的视野去理解体验,可以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审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结论。最后,教学的结果是动态的,对案例的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有可能性的答案。这样,案例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创造了一个高度动态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4启发性
在案例教学相对开放的空间中,要使学生通过自我主体去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创造性地把知识转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案例教学的启发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所选择的案例以及进行的案例分析一定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不只是掌握此案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发展。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共鸣,并能极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教学的启发,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并在案例思考和分析中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激发和彰显。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的选择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应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要密切联系实际。所以,选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一定要围绕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展开。由此,案例的选择具有如下的要求。
1典型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掌握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既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又要有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日常内容。因此教学案例要符合特定的教学目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案例取材于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这类问题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代表着某一类问题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对案例的解读和理解中就很容易产生熟悉和亲近的感觉,引起共鸣,从而调动起情感,投入学习。通过典型性的案例教学,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时效性
不同案例承载着特定的时代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处在花季、雨季、诗季中的青少年正在尝试着走出历史、价值、意义的怪圈,他们不相信那些危言耸听的“巨型话语”和虚假的许诺。面对这么一个裂变、反叛、多元、对话、沟通相纵横的时代的演绎,面对着在这样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案例的主题已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回避,应该直面这些关联与冲突。因此,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效性,才能更具有说服力。
3问题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就是要解决心理问题的。所以,作为教学用的案例就必须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使案例更集中,更有针对性。这些问题又必须是学生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中获得启迪,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只是一种经验的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现实环境的问题能作出迅速判断。
4丰富性
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通常意义的专业知识课,学生不会很重视,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或者是不积极,影响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材料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给学生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相关的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在丰富的案例中得以直观展现,提高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可以是文字表述的材料,也可以是音像视频材料,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他者的故事,等等。多方面的案例展示,将学生带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互动真实的场景中,使学生在观看、讨论的过程中,反思自身的生活,以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观念和情感。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创建了一种再现的真实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其特定的规定性。
1案例的编撰
案例是根据研究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件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作为一种描述性的研究文件,必须经过选择精心编撰,不能信手拈来。案例的编撰要根据一定的操作程序,根据教学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由多种角度来呈现细节和必需的讯息资料。在此实际情境的描述中,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理论知识。案例不等于教案,也不是教学中的举例子。
2阅读
仔细阅读案例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案例的阅读中,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应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通过角色换位,设身处地的分析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阅读中一定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进入案例的场景进行思考。
3讨论
案例教学法一般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一般根据座位,以四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内,每人就自己第一阶段阅读获得的感受发表见解,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方式多种多样,但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言,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预防小组中“权威”的产生。大家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讨论、批评、切磋、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4假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能力,所以把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延伸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据课程计划的具体安排,有重点地提出假设,供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假设的论证,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设案例中反映的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经验,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得到不断增强。
5总结
总结评述是案例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不可忽视。总结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概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思考、提升从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巩固在案例学习中掌握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心理综合素质。
9.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案例 篇九
一、情景案例
那是我新接二年级一个班的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身高情况对学生的座次进行了调整。开学两周后的一天,当我刚跨进教室门,小小(化名)就哭着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同桌洋洋(化名)推我,不让我坐在位子上。”我急忙问洋洋:“你为什么推她呀?”洋洋说:“她喊我‘小霸王’。”我转身给小小讲了一番道理,小小向洋洋道歉后,这件事算是平息了。
可没想到才过了一天,我去教室收作业。一进门,就看到洋洋一边使劲地推着小小,一边说:“我不要你坐在这里,滚一边去!”我赶忙走过去,一边制止洋洋的做法,一边问原因。洋洋理直气壮地说:“她用我的橡皮。”我耐心地对洋洋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今天你帮助了她,下次你遇到困难,她也会帮助你的。让她坐下,好吗?”“不行!我就不要她作同位!“铃……”上课铃响了,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我”只好暂时把****调到邻桌。
二、案例分析
为了了解这个看上去有些活泼,却又有些自私的孩子,以便有的放矢的对他进行教育,我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并**到洋洋的一年级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得到如下信息。
1、家庭因素
洋洋的爸爸、爷爷均是单传,到了洋洋这一代,却首先生下了洋洋的****,根据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盼来了洋洋。于是,洋洋成了他们一家继续传宗接代的唯一希望,自然也就铸就了他在家的特殊地位。全家人对他可谓百依百顺,不敢说半个“不”字。
2、个人因素
正是由于洋洋特殊的家庭地位逐渐养成了他不健全的性格特点:
(1)、任性。说一不二,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
(2)、自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别人就应该为他服务。
(3)、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霆,恶语相向,指责对方。
(4)、喜欢推脱责任。即使明知自己有错误,也总是迁怒于别人。
其优点是:聪明、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善于表达等。
3、教育因素
从上幼儿园到入学,当洋洋犯了错误时,老师多是询问一下原因,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屡教屡犯时,便把家长叫到学校,通报一下洋洋在学校的表现,要求家长在家加强教育。教育**段过于简单,教育效果自然收效甚微。
三、辅导策略及转变过程
了解掌握了洋洋的以上情况,我深深地感受到对洋洋进行正面教育的迫切性和艰巨性。洋洋才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今后的成长之路还很漫长,帮他尽快建立起健康的人格已刻不容缓。
1、抓住契机,促其警醒。我专门精心设计开展了一次以“我最尊敬的同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不仅要说出自己尊敬的同学是谁,还要说出为什么尊敬他(或她)。课堂上热闹非凡,大家或因爱护集体荣誉、或因热心帮助别人、或因文明礼貌尊敬师长而得到同学们的尊敬。却没人提到洋洋的名字,这对心气高傲的他来说绝对是一次打击,同时,也是我帮助他的最佳契机。会后,我借故问他:“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都没有提到你吗?”他先是摇了摇头,而后又点了点头,**声说道:“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又问道:“那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你吗?”见他有些茫然,我便进一步启发道:“想一想,你平时是怎样对待同学们的?”洋洋听了我的话,深深地低下了头。我继续说道:“同学就像朋友,对待朋友要真诚、客气,你要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应当尊重别人。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才会真正认可你、尊敬你。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很友善的,你如果真正有所转变,同学们是会尊敬你的,不信,试试看。”这时,洋洋抬起了头,我进一步鼓励道:“其实,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多才多艺、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的学生,老师真心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洋洋很认真地望着我,眼里放着光彩。我把他拉到我的身边,一手抚摸着他的头,一手握住他的小手,小声地问道:“告诉老师,今后你该怎么办?”洋洋想了想,同样小声地对我说:“老师,再让小小跟我同位吧。”
2、群策群力,帮其转变。我组织召开班委会,提出要帮助洋洋转化的计划,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数班干部认为,洋洋的毛病太多太久了,不好转变。我语重心长地讲道:“同学们,我们二年级一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就是一家人,不管是谁有了错误,大家都应该伸出友谊之手帮一帮他,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这样,我们班才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呀!”听了我的话,大家逐渐统一了认识,并纷纷表示同洋洋交朋友,帮助洋洋改掉坏习惯。我还不失时机地提醒大家,只顾自己同洋洋交朋友是不够的,要带动大家来关心洋洋、帮助洋洋。一时间,我们班掀起了一股同洋洋交朋友的热潮,置身于这股热潮之中的洋洋哪还有任性、暴躁、自私的机会和条件呢?
3、集体活动感化,加速其转变。不管是学校还是班内开展的手抄报评比、义务劳动、踢跳比赛、文娱联欢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我都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而且,常常委以重任。渐渐地,他在感受到他在集体中的价值的同时,更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他懂得了尊重别人,学会了体谅别人,不再动不动就发火。
4、鼓励加鞭策,巩固其转变。我密切关注着洋洋的转化进程,当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时,我便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给以表扬和鼓励;当他控制不住自己,旧病重犯时,我便及时找到他谈心,告诫他要维护好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不要让老师和同学失望。一次家长会上,我特意安排洋洋的妈妈介绍洋洋在家的转变,当他妈妈无比骄傲地讲到洋洋文明礼貌、诚实宽容的新形象时,洋洋竟兴奋地站起来,向全体家长招了招手。家长们也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辅导成效
一个学期过后,洋洋同学已完全变了,他由一个任性、自私、暴躁的家庭小皇帝,变成了一位文明守纪、团结友爱、活泼开朗、极富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好同学。新学期,班干部竞选,洋洋同学顺利地当上了班长,成为我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五、反思与感悟 通过“洋洋的转变”这一成功案例,我有很深的感触:
1、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及个性特点,我们教师要在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的同时,更要了解和掌握其形成的原因,以便加以分析,因材施教,制定出有效的辅导计划。
2、在实施转变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班干部的主力作用,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而且他们同问题同学朝夕相处,接触密切。他们的作用一旦被发掘,其能量,不言而喻。
3、在实施转变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循循善诱的话语来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通过我们严肃地批评和引导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渐渐地学会判断是非,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4、在实施转变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这一载体,因为每次集体活动都是同学们展示自身价值的绝佳机会,对问题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副副感化剂。
5、在实施转变计划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发挥好家长的“配合性”作用,做到家校沟通、家校合一。
10.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
案例宋京山
祁萌萌是三年级学生,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爷爷奶奶关怀和溺爱,由此显得非常霸道,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不论做什么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上课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爱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案例分析
针对祁萌萌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3根据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11.心理教育案例 篇十一
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即心理症结。心理教育的技巧:信任,宽容,接纳,聆听,惩罚。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我们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尝试,对学生的行为应该无条件地宽容和接纳,包括学生的不足和出格行为。
一个朋友的儿子上高二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上高二后,与同宿舍几名品行不好的学生交了朋友。半学期内,染上了逃课、喝酒、抽烟等陋习,最后通宵上网被学校留校查看,并且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全家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好几次,就是不管用(朋友的家庭比较民主,什么事都是各抒己见,没有有力的权威)。
开学前一天,我让他们一家到我家来,让我给侄子做做工作。上午来到后,我打开电脑让他玩,不管他。一家人一直等我教训,可我什么也没做,也不管。到了下午,侄儿出现了焦躁情绪,来挨训的,你老不训,他心理没底儿呀。来来回回地在屋里走动,边看我的表情。我只是看电视,跟家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就不提要说的事,这就是惩罚,当他知道有危险而不知何种危险何时发生,这是一种煎熬,像等待押赴刑场的囚犯,其实这种煎熬带来的是思考。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我把他叫到书房坐下来,没有训斥,开始给他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首先肯定他的头脑聪明,从上学一直都有不错的成绩,近来的成绩下滑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让他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他最困惑的是朋友跟学习之间的关系,朋友让出去玩,出于义气不好意思不去,也觉得跟他们玩很新奇,玩了这么长时间,也觉得没意思了,想好好学可就是没信心。我把他的毛病归结为好奇心导致他走了歪路,这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每个人都会遇到,只要下决心改正就会赶上以前的学习水平。教他如何处理跟那些同学的关系,我又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教给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他也吐露了他的一些想法,一直谈到十一点多。他对我的分析十分认可,并承诺好好学习,找回从前的自己。最后我说我会每个月跟他的班主任联系以观其学习效果,让他感到我时刻在监督他。
至此,一个心理治疗结束了。经过半年的验证,效果很好,他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当然,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也是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晶,好多心理教育需要反复进行。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把我的成功经验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2.通过案例进行集体教育 篇十二
一、教育诊断
小艾遇到了困难,并已经远远超过她的经验和能力,班主任几番谈话和建议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我们有必要对小艾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诊断。
1.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学习内容。能否具有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的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而且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小艾目前的人际关系可以用“糟透了”给予概括,同学看不惯她,她也不与同学交往,甚至认为班级里没有一个好人。分析其中的缘由,有小艾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小艾自身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同学缺乏信任感,因此不愿和同学交往;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仅凭直觉判断同学,只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同学,因此每个人在她的眼里都一无是处。
2. 面临成长焦虑
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女孩,小艾的目标高于一般同学,她的付出和追求也高于其他同学。但小艾身心能否和谐健康发展,让人有些担心。因为小艾除了升学目标,其它目标并不清晰,而且对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极易动摇或放弃。现在与同学的矛盾,生活中的孤独感,使她对自身的现状失望,用她的话来说,正在走向堕落。
3. 缺少良好的班级氛围
我们知道,由于班级同学存在各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处事待人、学习目标、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差异会不断反映在班级生活中,导致班级生活中各种小矛盾出现。为了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差异,让班级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小艾所在的班级既不和谐也缺少团结互助,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各种矛盾就会愈演愈烈,人际关系就会更加紧张,人的学习动力也会逐步消解。
二、教育策略
应该说,班主任对小艾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效果不明。班主任要把对小艾的教育,置于班级整体的教育之中。
1. 教育学生认同他人的长处
我国古代就确立了基本的教育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的是,教育就是要施加各种影响,帮助学生长“善”救“失”。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都知道自己之“善”,也认同他人之“善”。知道自己有“善”,学生就会心情愉悦。但小艾的班级,显然做得不够。在小艾眼里,同学中“没一个好人”;在同学眼里,小艾“一无是处”。这样的氛围不扭转,班级就会滋生“揭丑”心理,同学之间关注的只是他人的短处。其实,班级同学有很多很多的“善”,小艾也有不少的“善”,只是彼此都未用发现的眼睛去看,未用包容的心去体会。如小艾有学习目标,学习刻苦,生活节俭等。对小艾的善,班主任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欣赏,而且要让更多同学认同和学习。班主任更要让大家,包括小艾,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和学习其他同学的“善”。
2. 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
当然,班主任还有救小艾之“失”的责任。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班主任救“失”,一定要了解小艾的生活经验,依据小艾的理解水平。小艾也要明白以下几点:
(1)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不少的差异,有差异是正常的。
(2)人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既有长处和优点,也有不足和缺点。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要努力克服和改正;对于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只要不妨碍集体和他人,就应该宽容。
(3)班主任要尽可能以浅显的话语让小艾明白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道理,如人际交互原则中,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
(4)朋友和同伴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他人的协作和帮助。与人友好相处,是学习一项重要内容。
3. 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首先,班级要有家的氛围。对于一群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未成年人来说,寝室、小组和班级都应该充满温情、关爱的和包容。他们特别渴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能充满浓浓的亲情。我们接触过的民族班,几乎都提供了相似的经验。这种相似性,不能不说是一种规律性的办班经验。
其次,班级要树立正能量。班级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微社会,它是师生思想和行为的产物,一旦成为班级氛围,就会影响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需要有培育和收集学生闪光点的教育敏感和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协作和分享、责任和勤奋、关爱和包容等,这些就是班级的正能量。在充满正能量的集体中,学生会变得更加善良、信任和积极。如果形成这样的氛围,小艾就会感受到同学的温暖。如:偷看小艾随笔并不负责任向他人传播的同学就会受到批评,就会有同学会主动和小艾消除误解,就会有同学去劝说小艾不要轻易放弃求学……
13.小学一年级适应教育案例 篇十三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
毛毛,今年7岁、男孩子,父母个体户,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这孩子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多动,贪玩,不遵守纪律。
二、情况分析
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父母忙。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看电视、玩手机;不做作业。
三、教育对策
1.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4.每天课上积极关注,课下的时候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有什么活动都让他积极参加。只要他有积极的表现就奖励一颗小红星。有一次,他的坐姿表现特别棒,5分钟的坐姿检查,他能够坚持坐10分钟,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也是刮目相看。
四、教育效果:
经过辅导,我发现孩子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以等待“习惯成自然”,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
14.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篇十四
开学第一天,他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对赵某的观察。随着一天天的与赵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赵某总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乱画,随意撕些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赵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帮他准备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写,而且没能写对几个字)。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丢到垃圾桶。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过他(他个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时还吐到其他同学的课桌、书本上甚至是别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分析问题的成因:
从发育上看,赵某像是7岁的孩子,个头比正常的孩子大一号。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赵某在出生时就不会哭,但当时并没有做及时的诊断,估计是脑部缺氧,;而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不重视,没有给孩子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这些是赵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他行为古怪、习惯差、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个个的原因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父母的遗传可能是第一个原因;脑部缺氧是第二个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第三种不良的影响──赵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这最后一种状况成了使他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对于赵某来说,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是造成他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亲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给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师都会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成绩差,加上行为习惯怪异,很少有老师不放弃他,班级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处。这又使他变得更糟糕,从而进入“老师不管――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有人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学习。这并不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最佳捷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普通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1、理论学习――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
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我对“不适当的教学”的理解首先是不能以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习落后的孩子。不要随意用打分数的方式来评价他们,只有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才给他们打分数,并且不要让孩子感到他在班里和别的孩子有区别。对于他们,要尽一切努力发展他们的认识可能性,增强他的记忆,要细心地引导他们思考,要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同情心,让他们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如果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2)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感情。良好的教育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最基本的是教会孩子做人,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3)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理想的学校内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在现实教育现象中,至少有5%的学生是被教师长期忽视的。本案例中的赵某就属于被教师长期忽视的群体之一。我们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和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继续被忽视。那么今后在对赵某教育过程中除了尊重他,还必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4)善于觉察发现极其细微的变化
善于觉察这些儿童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例如,考虑到有些孩子的智力过程的能动性有所降低,他们的智力眼界相对地受到局限,我就作出一些结论,譬如应当让这些孩子读哪些科普读物,等。
2、实践尝试――初尝成功喜悦
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此位学生。
首先,我从生活上关心他,尊重他,从细微处爱护他。例如给一包吐痰用的餐巾纸,雨天问他是否带伞,一声“冷空气”的提前预报,关照他多加衣服。当他好奇的来看我改作业时,给他一个微笑,问一声:有需要帮忙的吗?每次进教室,先观察他,并叮嘱他可以做些什么事。面对学生一天四、五次针对赵某告状时,我先告诫自己,要冷静、警慎,然后再去处理。处理此类纠纷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教室。这样既在全班面前公开分析事情的对错,又让其他孩子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并给予谅解,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深入观察赵某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的动机。他为什么喜欢大喊大叫?很显然他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为什么老是找茬?其实他真的很无聊,想引起身边同学的注意。他老是把纸斯成碎片,为的是打发时间,发泄心中的怨恨。
15.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案例浅析 篇十五
由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面就如何加强我校四川灾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 谈谈感想。
第一,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院接收安置了一批来自四川绵竹东汽技校的18名灾区学生。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 党委书记和学生处长带队专程前往长沙迎接, 并组织在校师生于迎接专车到校时燃放鞭炮, 热情欢迎。对此18名学生的生活进行了妥善安排。最好最安全的公寓, 配有热水器和全套床上用品的宿舍, 热情诚挚的师生, 让这群离乡背井的灾区孩子们马上找到了家的感觉。
安置以后, 怕她们因思念家人而伤心难过, 学院特为她们专门安排了4名学生会干部与她们同吃同住, 另还配备了工作细腻、责任心强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服务管理;怕她们在这吃不饱, 穿不暧, 学院对这18名学生除了学费全免, 每月每人300元的生活费, 院领导还组织各科室负责发放给这18名学生每月每人150元的零花钱, 并经常和她们保持联系, 进行谈心和引导教育。在节假日里, 怕她们孤单, 学院及学生处领导还利用休息时间陪她们聚餐以表节日慰问, 灾区孩子甚是感动, 与领导举杯欢庆的同时献上了自已编排的歌舞, 表达了她们对学院领导及师生的感激之情。
另外要提到的是这群灾区孩子不仅拥有本院领导及师生的关爱, 还拥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心。中秋节, 衡阳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领导代表衡阳市市委、市政府给她们送来了温暖, 发放了助学金。市总工会曾仁忠主席、团市委书记、市妇联主席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表达了“地震无情, 大爱无疆”的情意, 并希望她们好好学习, 建设家园, 回报社会。
第二, 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与择业就业相结合, 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作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 学习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当初这18名灾区学生来我院就读时, 因她们所学专业是文秘与旅游, 按教学计划我院经贸系中专部并没有开设此专业, 但为了让她们如愿完成学业, 学院领导决定为她们开设此专业, 怕她们人少没有学习氛围, 又特意面向社会招了16名同龄学生和她们组成一个班。两年学习的教材, 院教务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与规划, 确保她们在校两年能学到专业性强而又实用的知识。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有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 院领导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年龄偏小, 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会感觉枯燥, 为了提高她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与兴趣, 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她们游览衡阳市的景点和组织去南岳衡山旅游, 美丽风景不仅陶冶了情操, 同时也让她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所在, 那就是现在好好学习, 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 把震后重建的美丽家园, 通过自己自豪地讲解给所有的游客, 为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发现她们在学习生活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时, 院领导又联系了我市五星级神龙大酒店, 组织她们到那里进行实习, 并配置实习老师随时和酒店管理人员保持联系, 以便及时了解况状, 对于不遵守酒店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这些社会实践,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特点的同时, 也帮助和引导她们找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引导她们把自己的前途同震后家园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要贴近学生的交往实际。学生远离父母家庭的客观现实, 学校生活、学习和环境的新特点, 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人际储备的新要求, 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既要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基础知识, 更要注重引导他们培养交往的能力, 愿意交往、勇于交往、善于交往, 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开放的良好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实际交往过程中, 对于这群正处于叛逆期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们, 这思想教育工作没少做。每个人的性格那是百花齐放, 要么开朗的过了头, 要么又过于内向;今天亲亲热热, 明天又冷冷淡淡;还好矛盾来得快也去得快, 只是彼此之间分边分派的现象很多, 这种现象很影响班集体的团结, 为了让她们能够和睦相处, 多次组织班委会带领全班同学外出野餐, 爬山, 踏春, 开阔视野的同时心胸也开阔了, 互帮互助的同时友谊也增进了。正是这无时无刻的关心与关注, 消除了她们总感不安全的焦虑, 让她们认识到自己虽离家这么远, 但遇困难时她决不会是一个人面对, 会有很多人在她身边帮助支持她。
第四, 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自强自立。她们思维活跃, 思想敏锐, 胸怀远大理想,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针对此方面, 院领导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选拔人才, 一些综合素质高、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并为此类人才提供锻炼平台, 使她们能尽快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来, 起模范带头作用。像四川灾区学生中两位女同学, 院团委推荐她们到省各大高校进行“地震无情, 大爱无疆”的演讲汇演, 在她们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 也切身体会到社会各界对四川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两名同学回校后就组织另外18位同学在元旦节晚会上, 身着白色运动衫, 手捧红色蜡烛, 眼含泪光, 在闪闪的烛光中为全院师生深情演唱了一曲“感恩的心”, 以此表达她们的感激之情。
在“5.12”地震一周年时, 这群学生自发的主办了一次“缅怀过去, 感恩现在, 展望未来, 报效祖国”的纪念活动。在此活动中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生处领导还特意为这群孩子挑选了纪念礼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激发了同学们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决心。为回报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关心与关爱, 这18名同学还主动要求和本院学生会干部一同前往市孤儿院, 看望孤儿, 并送上了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在院领导的无微不至关怀下, 这18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院将继续探索新思路, 拓展新渠道新途径, 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当前, 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的精神, 就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 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灾区学生,思想教育,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6.教育案例 篇十六
【摘要】她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得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品行也出了问题。班主任依靠集体的力量对她进行帮助,可惜以失败告终,班级同学助人自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迷茫的班主任怎样拯救迷失的学生?面临特殊家庭如何整合教育合力?
【关键词】职校班主任 助人自助 教育合力
【案例描述】
她的事情一直纠结着我。提起她,心里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新生刚进校时,她看上去跟其他同学没两样,甚至表现的更积极。班级自习课纪律不好,她会偷偷地发短信,让我来看看。坐在第一排的她,上课的时候,看上去也比较认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始料未及。
首先是她所在的宿舍接二连三地发生财物丢失事件。人人都丢了钱,她当然也不例外。我找宿舍同学了解情况,谈看法,宿舍同学都怀疑是她。我到宿舍对学生进行了财物保管的安全教育,同时,教育大家不要互相猜疑,以免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因为她晚自习的迟到,更让我吃惊地了解到,她周末其实是住到了一个男孩家。我觉得事情比较严重,于是,联系了她的家长。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她生活的环境。
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母亲是个外乡人,她是个领养的孩子。在对待她的问题上,我能感到她父亲对她明显的袒护。而她母亲则对她比较严格,“严母慈父”是她家对待她的问题的真实写照。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特殊的孩子。她父亲对她的在外留宿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却要求我不要告诉她母亲,有情况他来处理。
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在一个周末,她宿舍有位同学又丢了200元钱,而只有她有下手的机会。于是,这次她不得不有了动作。周日下午收到她同桌的短信和电话,告诉我,她没有来学校。并且她还在周五回家前,留给宿舍同学和班主任书信。我问书信的内容,同桌说是遗书,她说她要去死!因为她现在真的没来,很怕她出事,所以赶紧打电话告诉我。我得知消息后便与其父联系。晚上7点多钟,我终于接到她父亲的回电,说她已经到学校去了。同时,也接到她同桌的电话,同桌告诉我,她到学校了,她还告诉同学说自己喝了农药。同学很紧张,要送她去医院。我要她们跟我随时保持联系。随后,我也匆匆赶往学校。
在学校大门口我看见了她和她宿舍的同学。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对于她喝农药的说法,心里也有了底。同桌立刻将我拉到一边,小声跟我说别把她喝农药的事情告诉她的父母。这时,我才注意到校门口停着一辆小三卡,估计她父母坐在车内。我问她喝了多少?她说两小瓶盖。我问为什么喝?她说为家里的事情。我问什么事?同学代她回答说,她妈是后妈,经常打骂她。同桌也把她留的三封信交给了我。
我询问她父亲,家中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父亲说没有事情。我拿出了三封信给他看,他说看不清。我告诉他,这是孩子留下的遗书,他听完后感到很惘然。再问她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又说是因为宿舍同学怀疑她偷钱。我把她宿舍的其他人喊来,宿舍同学一致表示并没有怀疑她的言行。她母亲则很气愤,说孩子不懂事,自己在家很幸苦,老老少少都是她在操心,家里的关系也不是像她说的那么坏。她父亲沉思了半天,问能否退学?钱可以退吗?我做了回答。最后,我跟他达成一致,不管今后上学否,先把孩子带回家稳定一下情绪。
考虑到她可能还会回来上学,我叮嘱她宿舍的同学不要在班级谈论此事。
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办退学手续那天是她母亲陪她来的,母亲对她的行为感到抱歉。
她虽然走了,但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案例分析】
做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们面临的学生一般都是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心差,行为表现上纪律散漫,不求上进,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旷课、与课任教师发生顶撞、上网、搞对象、打群架,并且比例成上升趋势。这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这对于职校的班主任来说,在工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我个人以为不出乱子,平安度过职校的三年学习生活是最低要求。然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从现状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我班的“她”来说,原本很不一般的出生也许会成为她刻苦学习的原动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撒谎、夜不归宿成了她的家常事,胆子之大让人吃惊。对自己的错误不仅不反思,反而拿出一股“打死我也不说”的“英雄”气概,而且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一哭,二闹,三上吊”没理也要让她三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一方面,我要充分地考虑她的感受,给她留有下台的余地,希望她能迷途知返。另外一方面,我却又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以免她发生不测。所幸的是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给予了我高度的配合,这与我平常对他们进行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他们知道,虽然她可能偷了他们的钱,但他们更懂得 “助人自助”。“助人自助”按照字义来解释,“助人”就是协助或帮助他人。而“助人自助”就是协助求助人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引导其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助人”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自助”才是目的。另一方面,按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观点,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促进自身成长、迈向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中职生正值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人格都在逐渐成熟和完善之中,他们有“自助”的愿望,也有“自助”的能力。因此,“助人自助”这一理念在班级得到了贯彻。同学们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表现良好,保障了事态的良性发展,我欣慰地看到同学们在助人的过程中成长。对照“她”,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人生目标,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感到困惑的是,我们常说对影响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有益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合力。这种合力不是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的班级教育力量。按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心理生活空间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综合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函数,也表明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几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为了保证各种教育影响能共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对他们进行整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可是具体到她,我感到了一种无奈,我对她的教育,及家庭对她的影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要知道在职业学校这样的学生为数并不少,面临特殊家庭如何整合教育合力,我感到迷茫。
17.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篇十七
1、让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家长和同学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也可以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4、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18.中小学教育热情教育管理案例 篇十八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XXXXXX
XXXX
XXX 案例背景: 案例过程:
RON CLARK从北卡罗莱纳前往纽约大都市一所中学开始了他新的教师生涯。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即使刚从肺炎中解脱出来,CLARK马上投入到他的调皮学生当中。
学校中的题材永远挖不完,我们知道中国的教育精髓,我们看过鬼冢的日式狂放教育,但是我们没有见过美国学校中如此热血的CLARK,年轻的学生有着各式各样烦恼和天赋,尖锐叛逆,在美国这个倡导自由的国家里CLARK和学生究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何况出演主角RON的演员可是在Friend和The West Wing的Matthew Perry哦。
克拉克没有退却,他第一堂课就教育孩子们要有梦想,说自己和学生们是一家人,自己永远不会离开。
也许影片做了艺术加工,电影中克拉克的学生在班级的表现,我们都是无法想像的。这简直是菜市场,根本不像是教室,学生都像小痞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克拉克充满热情的想要去改变这些学生们,但是,学生们根本不买账,到了第六天,看到教室一片狼藉的景象,克拉克决定放弃了,他无奈的对学生说,你们赢了。
就在这时,克拉克的女友鼓励他不要放弃。于是第二天,学生意外的发现,被他们气跑的克拉克居然还在教室里。接下来,克拉克一条条的制定班规,从行为规范入手,严格要求,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在面前放满了几十罐酸奶,他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们能认真听我讲话15秒,我就喝下一罐巧克力酸奶”。就这样,为了孩子们能专心听讲,一堂课下来,他硬是喝下了几十罐酸奶;他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双跳,切实的走进孩子心中,赢得孩子的信任;他自编说唱词,带着孩子载歌载舞蹈记美国历史知识,巧妙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尽管病得很重,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晕倒在黑板前,住院了,他也舍不得放下孩子,他让女友帮他摄像录像,放在班级的电视里进行视频教学。
克拉克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为好成绩歌唱跳舞庆祝;
学生们运用他们学的诗,把她称作是他们的“光”,露安(米歇尔菲弗)决定留下来;
克来门特老师要走了,学生们被校长关在教室里不让送行,于是一架架纸飞机从教室的窗户里飞了出来,上面写着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
基丁经过教室去收拾自己的东西,学生们一个个都站到了桌子上,高喊“船长,我的船长!” 霍兰德先生退休那天,三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们都来为他送行,坐满了整个礼堂,在这里,他指挥演奏出他这一生最伟大、最壮美的一个乐章
2012年2月2日下午,“班主任尖峰论坛”群友湖南刘海美老师推荐了美国教育电影《热血教师》(the Ron Clark Story)。因为上班,所以只是现在网上搜索了解了一下,《热血教师》由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主演,改编自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Ron Clark)的真实事迹。影片选取了克拉克只身来到纽约执教于黑人区一所学校的一段典型经历,讲述他的为人师表、鞠躬尽瘁,将全校最差的一个班级教导成了全校成绩最好的一个。原形克拉克当老师属于半路出家,他的经历非常丰富,是个干劲十足思维活跃的家伙。当老师后,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在学校以至社会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际。他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他用了种种方法,他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时不惜让自己出丑。他将他的教育经验写成了书——《教育的55个细节》(The Essential 55),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03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
然而,Clark老师完全出于自发有目的的家访。最后,他虽然遇到了不欢迎、不信任、不合作的家长和家庭,但是,Clark老师还真的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学生信息,比如,他了解到了胡里奥的调皮;了解到了泰肖恩跟坏孩子鬼混和绘画的潜能;了解到了莎美卡12岁就是3个孩子的母亲,放学后无瑕完成功课的现状……这样,家访极大地帮助了他对他的学生迅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见面第一节课,学生就不买帐,称呼Clark老师为“白痴”,和他对着干,打赌他最多周五就会辞职,下课后,学生无序混乱地离开教室。如果是在中国,我想很多的老师都会被教室的此种场景气疯而掉头就跑。但是,Clark老师极富爱心,没有去计较这些“需要”教育的孩子,而是满怀信心、耐心地去教育、帮助他们,去“转化”(我们常用的词)他们。他在教室里用两张大纸书写着“Dream Big, Take Risks”(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贴在教室墙上(美国教室的周围都摆放着电脑、模型、仪器、书架等教学用具,墙壁上根据需要都张贴着很多教育教学资料,相比我们的黑板报等多数情况下用于宣传的目的要实用得多),激励学生怀有梦想,努力去追求,去实现。每个人都应该种下梦想的种子,并去努力实现梦想!他向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Rule 1 We are a family(我们是一家人);Rule 2 We respect each other(我们互相尊重);Rule 3 We will follow the line to enter and exit the classroom or dining room(进出教室餐厅要排队)。这不仅仅是班级的要求,而且是为人处世和在公共场合的基本规范。育人在课堂,也应该延伸至社会!
教师必要时找台阶下,学会反思、调整、改变十分重要,值得学习!在讲枯燥的语法时实施“苦肉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Clark老师每讲15秒钟,他就叫调皮的胡里奥提醒他停下来喝一杯巧克力奶,让学生等待观看他吐的窘相。学生们自然开始了安静地期待着Clark老师的第一次课。课后,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Clark老师和学生打赌,他向学生学双跳,师生一起跳长绳,Clark老师开始时笨拙地摔过很多次跤,后来逐步熟练,最后快乐地和学生们一起游戏。师生关系渐渐开始融洽。这时,我问身边一起看电影读小学一年级的6岁半的儿子Gary, “你喜欢Clark老师吗?” “喜欢。”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而且他很幽默,不怕丢丑(因为Clark老师喝巧克力奶时喝得想吐,跳长绳时多次摔跤)。” 是啊,一个6岁半的孩子也喜欢这样的老师,幼小的孩子说的都是真话。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喜同乐,风趣幽默,表现自然,毫不做作的老师不正是学生所喜欢的老师吗?
他将学生难懂的美国历任总统编写成了节奏感极强的Rap歌曲,带头和学生们边唱边跳,不一会了,全体学生就攻克了这个难点。教师也要学会创造性地改编整合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学科渗透,指导学法,帮助学生快速、有效、高兴地学习知识。不巧,学生的统考迫在眉睫,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之时,Clark老师积劳成疾,染上肺炎,在讲解重力时倒在了教室白板下。Clark老师生病住院期间,也没有忘记他的学生们,他在玛丽莎的帮助下,每天录制4个小时的录像课,播放给学生看。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特写镜头,Clark老师在录像中提醒正在嚼口香糖的阿丽塔,提醒朝后面坐着的胡里奥转身向前听讲,Clark老师对学生们日常生活细节特点的观察做到了极致和神奇,距离考试一周了,Clark老师终于回到了孩子们中间。学生们的作业令他失望地当着学生的面给丢到了身后。但是,他耐心地做着学生的考前心理调适,回忆他们为了统考一起奋斗准备三个月的互相学习经历和收获,打消他们“我们是失败者”的悲观思想,教会他们藐视考试。Clark老师一直把学生送进考场。电影的最后是一个完美的喜剧结局,Clark老师在有家长参加的毕业典礼上颁发各科最高奖项的时候,特纳校长来喜上加喜宣布从教育部获取的信息:该班取得了全州统考最好的成绩!家长、学生、老师沸腾了,欢快地又跳起了Clark老师编排的美国总统RAP歌曲。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没有梦想,不敢有梦想,孩子们自暴自弃,但是电影结尾他们确实实现并超越了特纳校长提出的州统考成绩优异的梦想。正如获得整个街区英语和数学两个满分的莎美卡发表感言时所说,“是你鼓励我们敢于梦想”。老师,应该给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老师,应该托举起学生让他们高高自由地飞翔。
Ron Clark老师虽然是一位优秀的美国教师,也让我们也向他学习吧!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 案例分析: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下,作为新理念教育改革背景的“新教师”,我认为,对待后进生,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坚持采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用发展性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我们认为应做到这几点:
一、坚持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传统思想
施旭东,张苏(2008年)提出当代中国正在致力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 求教育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不仅使边远乡村、落
后地区和弱势群体享受入学机会的均等,、尊重个体,做到有教无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万世宗师孔子曰:“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这样,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视学生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千万不要奚落、嘲笑、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最好的教学方法、最渊博的知识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才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发展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关爱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成为我们的办学宗旨,实施“全员转化后进生”的活动。使学生从扬长开始树信心,从信心的树立起改陋习,从师生沟通之中感受师爱。
2、关爱学生,做到全面发展
二、坚持关爱学生的教育原则,包容差异,特别是后进生
不會、調皮、有問題的學生特別需要老師教。耶穌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與其說Ron Clark是一個樂於挑戰高難度學生,春風化雨的良師益友,倒不如說他是一個耶穌基督教導的現代實踐者。
三.关注问题学生,以心换心 钦佩于他的敬业和对每个学生的了如指掌,比如说一句话不同学生的反应,谁的好奇最大,谁擅长涂鸦,谁有领导力……他赢取了学生的尊敬,源于他的执著、观察力、信心,并始终抱着许三多式的不放弃精神,不断地给予学生是最棒的,是让我为之骄傲的心理暗示。当学生放弃时,当学生说我们是最落后的,他说不,是领先的,不是失败者。领队人不能放弃,执著如此。
更钦佩于他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而且孩子更多的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有领导力的萨美卡疲于照顾弟妹,克拉克与其母谈心肯定了其的聪明潜质,说服家长信任自己并让她孩子继续上学多花点时间在功课上。寄养的汉肖姆与老师冲突不断,喜欢涂鸦,卡拉克充分肯定,并鼓励给他补课,当他抱着被打伤躺在下雨小巷中的孩子,感动不已。
热血教师,趁着我对于教育的热情尚未熄灭,趁着我骨子里不服输的干劲,在信仰的名义下,调整方式和心态,我也许不会那么痛苦和彷徨…… 克拉克点燃孩子们热情,指引他们方向,激发他们的兴趣,由此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好学的潜力无限的,我们呢?
三、做好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周华(2012年)提出,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表现在师爱的实施上,教师平等地
关爱学生,用心地培养学生,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付出,认
同教师的劳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引领,遵循教师的要求。而 师爱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谢禾华,袁海林(2010年)提出在教学中,热爱关心 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民主的教 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启
发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每一 个学生健康成长。
克拉克老师要做的是放下老师与成人双重的架子,争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信任。克拉克让孩子们教他跳绳作为交换的条件,他教他们之时,当然,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克拉克学会了跳绳,一是孩子们必须认真听讲。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他所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他克拉克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和孩子们是彼此平等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教与学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双方向的。克拉克向孩子们学习跳绳,孩子们就是老师,克拉克就是学生;而克拉克向孩子们讲授知识时,才恢复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这种双向的师生关系,是很难得的,教与学不是简单的此端与彼端,他们是相互的,教中有学,学中有教。
四、坚持因材施教
克拉克将这一群孩子慢慢“驯服”之后,教学渐渐走上了正轨,下面所要针对的是孩子们的个别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克拉克所要做的就是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想自己选定的方向努力发展。
最后的大考将近,克拉克已经很了解这群孩子的能力、实力和潜力了,因为以前的失败的阴影,孩子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克拉克害怕的就是孩子们的胆怯与紧张会让他们不能正常发挥。他最后所要给予孩子们的就是勇气与自信,这比知识更重要。无疑的,克拉克成功了,孩子们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五、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李艳华(2010)年提出,“多元智力所内含的积极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但不同智能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 的,此时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择其优势智能
再开发适合其优势智能发展的有效教法,从而扬长避短地使其得到发展”
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六、坚持正面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周总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巴金“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污垢”,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去鼓励他们奋发、努力,用各种奖励制度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出版各种专栏,张贴学生获奖光荣榜使他们学有榜样。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与体育节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了平台,燃点了他们头脑中创造的火花。
七、转化思路
二.贴近学生,兴趣引导。
此点很高明,很重要,要能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克拉克老师虽然最初屡屡碰壁甚至甩门而出,但是其信仰和朋友的鼓励使之继续回到课堂,然后就改变了方式。
方式一,自虐,为了让学生耐心听课,每安静15秒就喝一杯巧克力,喝到反胃。
方式二,运动,参加别的老师都不屑的双跳,与学生打成一片,虽然在学生面前摔得四仰八叉,但是很可爱。这点似乎丁老前辈就做过。
方式三,奖惩分明,奖励为主,及时表达,听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I AM PROUD OF YOU”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学生得了A的一根棒棒糖、学期末的小金人颁奖等。
【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推荐阅读: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06-24
高中生家庭教育案例09-05
初一家庭教育案例分析11-25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11-30
小学科学教育案例11-20
家庭理财分析案例06-27
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案例06-13
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案例07-05
小学学困生教育案例08-11
小学英语教育案例故事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