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11篇)
1.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一
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 近年来在兰州发展得特别迅猛。随着兰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 广大乡村基础设施也得以改善, 乡村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培育, 独具兰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尤其是都市游客的青睐。这本是好事一桩, 它可为人们提供更多走进绿色、融入自然、享受休闲生活的生态化空间。然而, 反观近几年来兴起的某些乡村游, 经济效益似乎成了经营者们的主要追逐目标。而且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创意, 照搬他人模式, 让人走到哪儿都似曾相识, 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长此以往, 肯定难以激起人们再前去旅游的兴致。
因此, 面对即有的资源开发乡村旅游, 要细心挖掘、整理、开发, 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 把最闪光的东西、最具特色的产品呈现给游人, 绝非种点花草, 建几栋干净房子就成的, 必须依靠浓郁的本土气息, 运用创新思维, 发掘比较优势, 避免雷同撞脸, 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东西, 让游人既欣赏到本土的自然风光, 还能享受到乡野乐趣。最终, 达到使人不仅自己看了还想再来, 还会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来的目的。青城之所以能吸引兰州人来此, 有其自身的文化魅力的吸引, 但下一步的发展前景, 依然要向这个方向看齐, 向文化内涵要效益。
另一方面, 笔者觉得乡村游不仅仅是看景点、景色、吃吃喝喝, 互动体验的休闲生活也很重要“, 玩”其实也可以成为乡村游独特的内涵。那么, 乡村如何玩出新花样呢?体验就能补短板。磨豆腐、烧饭、饲养、深井打水等。这些颇费力气、看起来也并不高大上的项目, 对于旅游者来说, 无疑是最佳的生活体验。因此, 发展乡村游, 农村不仅需要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升级衣食住行, 同时也不能丢掉最本土古朴的生活场景。把二者结合, 乡村游才能生动、丰富起来。显然, 青城的乡村旅游发展红火, 也得益于这一点。
2.“乡村综合体”应该怎么做? 篇二
眼下,很多人在谈论要防止乡村发展过于商业化,进而对乡村综合体很排斥。但从中国乡村现有的情况看,被过度商业化的乡村,比如丽江、凤凰,我们能列举出几个?大家谈论资本下乡,实际有多少资本真正的进入了乡村?
现在的中国乡村,叫好不叫座,谈论乡建变成了时尚和情怀,但并没有多少资金真的涌入乡村。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很艰难,我差点因为谈理想、情怀死在半路上。呼声很高的热点民宿,不过是乡村里的九牛一毛,而民宿在乡村产业里又仅仅是星海里的小小一颗。“乡村发展过度商业化”本身是个伪命题,目前中国的乡村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回报率,自然不会有资本进入。我希望用商业的模式去实现中国乡村的复兴,情怀与商业并不是完全对立。我对乡村有感情,如果在乡村可以找到一个健康可循环的产业,这显然也是好事。同时,乡村的资源很稀缺和脆弱,在打造乡村综合体上需要谨慎一些。
我们做的“田园东方”项目被定义为第一个乡村综合体,即“田园综合体”,它是以田园和农业为核心,衍生出商业房产、旅游度假等其他业态。综合体首先要有一个核心,当把这个核心抽离出来,这个综合体就不存在了。此外要有多产业的叠合,并且这些产业是吸附在核心上的。单一业态很难做成综合体,比如整村打造成住宿,配套餐饮,这只能算是一个大酒店,并不能叫综合体。目前,国内对乡村的投资开发、乡村项目,尚未有成熟的产品。
我们在庾村做的项目只是综合体的雏形,1.0版本,植入了不同业态,如精品民宿、农园、部分文化和旅游业态,但功能分散,没有牢牢地黏在一起。所以,在2.0版本的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上,我们更多关注如何把产业综合效应发挥出来。现在,在浙江松阳榔树村和昆山冀家村所打造的项目,还算不上综合体,应该是乡村生活方式的聚落。我们会寻找小型聚落吃穿住行等基本业态要素一起进入乡村,并更注重对人的选择。对人的判断更倾向于感性的价值观判断——是否热爱乡村的生活,是否是环保和热爱自然的人,对业态是否有创新的可能性。乡村聚落类似一种乌托邦社区,这里的人有共同的理念。并且,乡村不应该只有旅游,而应该有别的产业,围绕第一批回去的人,慢慢会产生新的业态。这些业态跟当地的物产、文化、村民产生各种连接以后变成综合体,这需要一个创新的过程。乡村综合体并不是把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模式直接植入乡村,而是去探索如何用更丰富的业态来复兴面临凋敝的乡村。
海峡旅游×朱胜萱
海峡旅游:很多人担忧乡村综合体的商业化会破坏乡村,您怎么看?
朱胜萱:“综合体”只是一个学术名词,没有褒义和贬义。很多人站在道义的高度忧虑资本会大量涌入乡村,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有几个资本真正下乡了?在股票和商业领域,盖个写字楼、居住区动辄十个亿,你看到哪个地方花几十个亿建乡村了吗?如果有资本愿意进入乡村,我会希望它赶紧来。与过度商业化的丽江、凤凰相比,更多的是默默消失的村落。
海峡旅游:资本在观望乡村的市场,是因为乡村回报比较慢,产出比较低吗?
朱胜萱: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制度,国家制度是有瓶颈的。土地的权属问题,不管是农用地、宅基地还是集体用地,没有办法打通,不能贷款,也不能融资。它跟城市用地完全是两种性质,在乡村土地开辟的任何经营行为都是政策里面的空白。无论是宅基地的流转还是开发使用,它本身就不是商业可开发的领域,你有的只是使用权。如果哪天农民的土地可以自由交易,如果集体用地可以抵押,可以有融资的渠道,可以进行金融化运作,这就有大资本进入的可能了,但目前这是无法实现的。除此之外,乡村人才稀缺、交通也不便利等等,对于资本而言,都是风险。
海峡旅游:乡村综合体怎么才能做到可持续?
nlc202309081259
朱胜萱:第一个关键因素是选址,不同的时间段选择不同的地点。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在长三角,这个地区的消费升级较快,平原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好。如果第一站我们选择贵州,那么它的影响力就没那么大,扩张力也不够。第二个是控制投资的规模,控制项目资金和现金流,回报率过慢也会有问题,这是循序渐进的问题。我们在莫干山的民宿有三家,2011年到现在,第三家还没开成,我们用谨慎小心的态度一步步往前走,控制投资和投资进度。第三是对于商业回报率欲望的控制,因为所有都是过犹不及的,要有耐心和节制。莫干山原舍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调过价,这就是对回报率欲望的控制,一定要做到持久。一个良性的项目,回报率应该在6-8年,基本上可以回本金。一般我们的租赁年限是20年,快则5年,慢则8年,太慢了就没有商业的价值。在投资之前可以做一个商业测算。
海峡旅游:您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较为偏僻的松阳做项目?
朱胜萱:从短期效益看,松阳比别的项目的回报率会慢,因为松阳的配套和交通没有浙江核心区域好。但从资源的稀缺性来看,它的人文底蕴和自然生态是稀缺的。如果单独一个项目的话,我不会选松阳。但是我们有八九个项目,从整个商业开发上而言,松阳是可以出好作品的,我需要一个好作品。
2015年开始,SMART开始研究乡村综合体,及如何通过乡创大会把聚集的资源、服务方和投资机构整合在一起。乡村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可以集众多小而美的产业于一体形成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目前,简单地划分,乡村综合体大概有两种类型,一是公益组织和政府主导的公益类型,但公益类型缺乏专业的商业思维模式,在商业上很难持续;另一种是开发商式的商业类型,这种方式进入乡村很难成功。开发商模式适合简单复制和大规模投入,应对这种复杂模式需要面对很多困难,而和村民的产权问题,无论是对独立的民宿管理者还是大规模的产业投入开发商都是棘手的头疼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旅游更注重、更适合平台化思维。
在过去几年,大家都说乡建,乡建关注的重点在于村庄的硬体、硬件的建设上面。我们提出“乡创”概念,把美丽乡村和乡村创客两个因素结合。很显然,我们强调的是内容上的创新,和年轻创业者在乡村中起到的作用,把硬件建设放到第二步。你可以用“乡创聚落”“乡创孵化器”来描述它,它不是简单的乡村建设,更多的是把创业、创新、创客,把乡村的综合生态、产业生态、乡村文旅、美丽乡村集中到一个点上,去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目前,众筹众包以及民间力量在寻找的自下而上的生长模式更适合乡村。在这些资源里我们认为可能涉及到的有:精品酒店、客栈民宿、农厂农庄、特色餐饮、手作民艺、亲子见学、有机农业、生鲜电商、新媒体、NGO、设计类等。当这些资源链接到一起的话,将会发生一个不可限量的化学反应的生态圈。
SMART一开始是和公益组织一起进入乡村,“精准扶贫”,以乡村的发展成长为导向,在公益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社会企业模式去推进,这是我们乡村策略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地产基因很强,可以从商业角度,在业态配置和内容方面对乡村进行评估和策划,将公益和商业视角进行结合。从公益角度进入乡村,非盈利地帮乡村营造发展机遇,更容易和在地达成共识。
“乡村创客”,乡村的灵魂、内核和驱动力不在于修建了多少栋房子,而在于是否有乡村创客,这是我们乡村综合体的基本元素。我们试图在一个村子引入二三十个不同的乡村创客,覆盖民宿、餐厅、手作工坊、亲子田间见学、营地教育、有机农业、生鲜电商等创业内容,把乡村创客聚集起来,形成聚合效应,提高创客成功率,同时也做乡村需求的发声方和内容提供方,双方相互需求。没有这个平台以前,双方信息是不对等的。
海峡旅游×王旭
海峡旅游:一些人觉得“乡村综合体”太过商业化,您怎么看?
王旭:SMART的价值观是,尊重多元价值观,商业和公益各有短板和优势。对我而言,“综合体”是中性的词,有商业综合体,有度假综合体,乡村综合体,也可以叫民宿聚落、乡创聚落。就像很多人在抠精品酒店、民宿、客栈的差别,对我们而言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是住的问题,无非就是有标准化、非标的差别,我们应该对背后的产业生态做研究。
海峡旅游:2013-2014年,很多声音出来说怕乡村的商业化,现在似乎有变化,更多在讨论怎么成熟运营?
王旭:我们应该特别去尊重先行者,他们在先行实践的时候往往很壮烈。如果没有去一线做事,去留汗,去经历挫折,他的观点是很苍白的。任何一个新事物,开始的时候舆论都可能忽左忽右,但是一个产业的成熟,需要先行者用他的事迹和实操换来经验,再不断优化模式,慢慢地,大家也会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到目前为止,乡村综合体没有成功的标杆。
3.特色小吃店开业活动怎么做 篇三
特色小吃行业的市场盈利令不少的创业者动了心,于是有很多创业者现在都已经着手筹备起了特色小吃店,在小吃店正式营业之前都需要进行店铺的开业活动,创业赚点好点子那么特色小吃店的开业活动怎么做呢?
特色小吃店在筹划加盟店开业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加盟总部往往会派专业人士协助,并对仪式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详细全面的设计。开业仪式中规模可大可小,仪式的程度可简约也可隆重,具体方案应由总部和新店经营者共同商定。
面积大的特色小吃店,首家加盟店以及文化技术含量较高、品位较高的店铺开张,也相当隆重。店铺开张,是特色小吃店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露脸,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松懈不得。各项筹备工作要派专人分头负责,每一个细节须不断和总部派来的专员“碰头”商定。重重要的是,作为“东道主”,开业仪式之前一定要落实特邀嘉宾名单和赠送的礼品。
行业特点 □吸粉□留客□增利□小本□大众□省心□共赢
立即预约http://canyin.qudao.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5号渠道网络大厦 渠道网官网:)
4.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四
特色品牌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刚兴起的,因而,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也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谁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抢得先机、拔得头筹,谁就能在乡村旅游业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年上半年,党校课题组围绕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情况,先后走访了张桥镇的西桥村、曲霞镇的印达村、黄桥镇的祁巷村、姚王镇的桑木村、宣堡镇的江苏古银杏森林公园与郭寨村、虹桥镇压的森萱农庄、滨江镇的三泰农庄、广陵镇的普丰生态园,召开了10次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几年来,我市依靠独特的生态产业优势和地方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进一步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
乡村文化旅游是在乡村旅游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旅游就是以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文化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乡村文化旅游,旅游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化是关键。乡村文化旅游要求旅游项目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有教化美化功能。使旅游者在旅游中既获得美的享受,又得到教育和启迪。乡村文化旅游已在各地悄然兴起,但只有形成品牌才具竞争力。
对于什么是品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所谓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就是指作为旅游产品之一的乡村文化旅游这种产品中著名产品的牌子。正如格力、美的、春兰等是空调产品中的品牌一样,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就是**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任何产品要成为品牌,都必须经过认真的打造。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意义
品牌就是名片、招牌,就是资产、实力,更是附加值和效益。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乡村文化旅游企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通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化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由于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我市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优化,在农村中,服务业占比2012年较2011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2、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通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使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农民致富的目标。据统计,我市乡村文化旅游搞得好的乡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较临近乡村提高了1200多元。通过集体土地、鱼塘等的出租等,也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滨江镇的三泰农业生态园每年给卢碾村带来近三十多万元的收入,宣堡镇郭寨村的文化休闲旅游也给郭寨村带来近三十多万元的收入。
3、促进文明风尚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最终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更不易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必然在市场的引导下,在现实的教育下,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行为。
4、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的综合治理、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的要求,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解决目前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问题的最佳模式。
二、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绩
1、政府给力氛围初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而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制定了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其中对乡村文化旅游作了专题规划,这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其次,建立了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市旅游局”,设立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明确了人员和职责,理顺了体制,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三,专门设立了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在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中拿出部分来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制定了旅游品牌创建的奖励政策。如对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资金1000万元,对黄桥古城区建设、维修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资金600万元,而且已投入数年。这就为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这些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氛围初现。
2、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经过近几年的多方努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出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的良性发展态势。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特色景观名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文化旅游点10家,其中四星级乡村文化旅游点2个,三星级乡村文化旅游点4家,还有业态丰富的生态园、农家乐、农庄、乡村休闲中心60余家。其中,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陵普丰生态园、森萱农庄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小南湖生态园、三泰农庄、桑木生态园、西桥生态园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黄桥祁家巷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曲霞镇印达村获评“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凤灵集团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黄桥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发展黄桥旅游已写入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黄桥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
A级景区。
3、品牌效应日益凸现。以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杨根思纪念馆、江浙独立支部等基地为景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桥古城区为景点的古镇文化旅游,以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广陵普丰生态园为景点的绿色旅游,以洋思中学、黄桥中学等为基地的教育旅游,以新街现代农业生态园为景点的农业科枝旅游,以宝塔湾、庆云寺等为景点的宗教旅游等已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对外名片。2012年,全市乡村文化旅游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近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近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000人,带动近2万农民增收,乡村文化旅游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农村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可见,乡村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支柱和重要的增长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如泰州的姜堰区、兴化市、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等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如在质量上全市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5A级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意识不强。**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它西临长江、水网密布、交通便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充裕,而现在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大多是农民或村干部,他们的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自身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加之**人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意识较强,因而,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
2、文化内涵不深。**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银杏仙子的神话、季三嗒子的传说、岳家军的历史、新四军的足迹等等,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革命英雄也是不胜枚举。目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由于乡村文化旅游的经营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或村干部,受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大都缺乏文化内涵,产品定位不准,大多数文化旅游项目都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很难形成品牌。
3、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乡村文化旅游是近两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旅游产品,因而针对乡村文化旅游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销售人才等在市场上都很缺乏。成立时间不长的市旅游局和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还未曾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实际上许多乡村文化旅游点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职,从业人员由当地农民担任,专业素质普遍低下,因而乡村文化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4、政府投入不足。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投资我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工业资本、商业资本、村集体资金、个人资产等,政府投入很少。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的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缓慢。据调查,我市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只有两项,一是每年拨付1000万元支持宣堡乡村文化旅游区发展,累计投入达4000万。二是每年拨付600万元支持黄桥古镇文化旅游区发展,累计投入达2400万元。显然,这与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要求相距甚远。
5、旅游交通不便。公共交通、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不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乡村文化旅游景点都在农村,虽然**市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工程,自驾车可直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但城乡公交基本没有直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的。如想乘城乡公交去旅游,公交车只能将人带到有关乡镇,下车后还要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乡镇的出租车很少)十分不便。如宣堡的古银杏森林公园、曲霞印达村、黄桥祁家巷村、虹桥的森萱农庄等就是如此。加之过去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盲目发展,因而我市乡村文化旅游景点虽不少,但地域上分布广而散,组织旅游线路的难度很大。这也制约了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三、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路和建议
(一)打好品牌战略牌
1、意识要强化。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的主体固然是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但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也是参与者,所以,不仅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而且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从上到下尽快形成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浓烈氛围。
2、规划要先行。没有规划,很容易导致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还容易打击广大投资者和经营者对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如沿江湿地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尚未编制专项规划。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只能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来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制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时要根据景观类型和交通条件,有选择地重点开发和创造开发,避免相互模仿、重复开发;要协调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之间、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的衔接;要充分利用传统旅游景点知名度高的优势,提高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带动乡村文化旅游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3、品牌要定位。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调查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自已的品牌在市场上选准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二)打好特色文化牌。
文化品位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精髓,是创造差别性的核心元素。针对目前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的文化内涵不深的现状,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急需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品位。从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的角度,我们认为**可重点打造以下几大板块,集体打包,推向市场,创建品牌:
1、黄桥板块。重点以黄桥古镇、古溪镇、祁巷小南湖为中心,挖掘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祠堂文化、饮食文化等,引导游客吃黄桥烧饼和祁巷八大碗、品古镇风情、游览胡锦涛祖父开的茶叶店及何氏宗祠、缅怀黄桥战役牺牲烈士、参观东方禅寺等。
2、宣堡板块。重点以宣堡古银杏森林公园、根思陵园、新街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挖掘银杏文化、红色文化、养老文化、饮食文化、农业文化等,引导游客凭吊根思烈士陵园、观古银杏树、打白果、呼吸清新空气、吃宣堡小馄饨与刘陈猪头肉、食各种白果佳肴、赏奇异花草、当一天农民等。
3、沿江板块。重点以庆云寺、虹桥森萱、滨江三泰为中心,挖掘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以江鲜为主的饮食文化、以江上垂钓为主的娱乐休闲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引导游客参佛、钓鱼、吃河豚等江鲜、尝新市复烧饼、畅游长江、访陆文夫故居等。
4、沿靖板块。以曲霞的印达、广陵的普丰园、张桥镇的西桥村为中心,挖掘灯文化、节庆文化、佛教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等,引导游客吃曲霞蟹黄汤包及生态健康食品、观灯、赏珍稀植物、参佛、做一顿农家饭等。
(三)打好人力资源牌
乡村文化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水平,最终形成品牌,关键要有高素质的经营性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包括这三支队伍:一是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队伍;二是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人员队伍;三是乡村文化旅游市场营销人员队伍。
1、培训从业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与引导等方式,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进行接待礼仪、服务规范、卫生常识、安全知识、农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另外,要加强环保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全方位提高从业人员(经营者)的素质。实行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障乡村文化旅游的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2、培养专门人才。乡村文化旅游的专门人才是指具有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市场信息分析、农家菜肴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的人才。要鼓励市内各类职校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开设相关专业,增加培训课程。大力发展乡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招引各方人才。对具备条件,有意涉足乡村文化旅游的农户和农民,尤其是对毕业的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能人”以及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鼓励他们进入乡村文化旅游行业,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人才保障。另外,还要加大招商引智的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用丰厚优越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让外地的这方面的人才也为我所用。
(四)打好政府扶持牌
1、提升管理级别。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泰州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发挥**省直管县体制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改革。在发展我市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验区,借鉴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的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提升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的级别,既让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品牌的打造,又让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享受到“一区四园”同样的各项优惠政策。
2、完善相关政策。今后我市应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的扶持、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合推进机制,成立由农业、工商、国土、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明确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配合支持,既要确保坚守政策底线,又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要求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既要强化管理,又要确保审批最快,办理证照等各项费用最低;国土部门用活土地政策,优先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税务部门做到各项税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还有在信贷方面,制定和出台一些可用农村房屋、土地、鱼塘、注册商标、林木、大型农具等抵押贷款的政策、办法来。
3、加大资金投入。从苏南和其它一些成功地方的做法中可以看出,政府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扶持力度都很大,动辄都是数亿元、十数亿元,而且一扶持就是数年、十数年。如泰州市姜堰区的溱湖旅游景区,2003-2012年,全市旅游项目及配套累计投入财政及财政担保信贷资金12亿元以上,吸引社会投入35亿元左右,使姜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溱湖风景区创建为泰州首家、苏中第三家5A级景区,2012年底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再如在法国,凡是取得“法国居住所合格证”和“欢迎到农场来”标识资格证的农户,进行房屋维修时可获得由欧洲、法国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50%补助。与他们相比较,我市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4、加快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推进集散中心、信息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点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改善乡村文化旅游点交通、住宿等条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另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指引标志体系,尽快建立通往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的公交专线,将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之间的公交连成线。如印达到普丰园、三泰到森萱等。
(五)打好宣传营销牌。
正如任何产品都要做广告、搞营销一样,乡村文化旅游也要搞好宣传营销,特别是乡村文化旅游形成品牌后,更应如此。姜堰溱潼和兴化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1、宣传力度再加大。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旅行社在宣传、推广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上的积极作用,重点是搞好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帮助乡村文化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服务产品形象。支持他们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乃至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支持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参与省内外旅游展销会,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产品促销会、展示会、说明会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组织程度再提高。首先,在市旅游局下成立乡村文化旅游总公司。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强+强联合战略,把乡村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其次,在各乡镇或相邻乡镇成立乡村文化旅游分公司。如黄桥分公司、广陵分公司、曲霞分公司、虹桥分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设计出**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再次,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和协调服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5.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五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势所趋,具体怎么做?
近年来,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中国文旅强化发展的时代已然到来,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资本进入。中国国旅、港中旅、携程、华侨城、中青旅等旅游企业近六年来投资1500亿元,旅游跨界投资互联网企业前10位中9家投资旅游、5年累计350亿元,房地产企业前5位全部投资旅游1.7万亿元,风投企业前10位中8家投资旅游,山西省煤炭企业215家投资旅游、累计320亿元,国美、苏宁、中粮等传统企业纷纷试水旅游。普通开发商、投资商怎么跟着市场资金赚钱?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接近成为公理的时候,文化总被人从故纸堆里找出来被作为标签贴在旅游产品或项目上,似乎迎合式地在说“我们是有灵魂的”。殊不知,游客要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感,是文化体验。与静态的文化展示不同,文化感需要从场所记忆和集体记忆中摄取、转化为场景、故事、故事线,通过技术复魅,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才是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品质升级,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古街古镇、亭台寺庙,还是名山大川、民族风情,对旅游者来说都是一次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在西安、洛阳等古都,深厚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沿线,故国遗迹和文物带来独有的沧桑感受,成为吸引历史爱好者的热门旅游路线;青城山、普陀山、五台山等道教、佛教名山,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渊源而声名远播;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地区连成的“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独特的民俗风情令游客流连忘返……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合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推动多元融合,跨界模式成为行业趋势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势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旅游业与目的地优势文化相结合成为趋势,在与文学、音乐、影视、民俗、建筑设计、工业等领域的结合中催生新型旅游产品。除了以音乐形式呈现目的地文化外,“旅游+演艺”模式也在不少景区运用得相对成熟,通过与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的紧密结合为游客呈现另类体验。《宋城千古情》以主题公园模式,以历史典故展现杭州这个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印象系列”以实景模式将当地文化与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梦回大唐》以剧场模式,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塑造丰富的舞台表达形式……目前来看,在我国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或园区,已形成多元集群的融合发展态势。近年火起来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从八号桥、莫干山路50号到1933老场坊,曾经的工业厂房成为文化艺术与时尚的聚集地;在横店、宋城等影视基地,特色历史场景与影视文化结合带给游客独特的观光体验。同时,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突显,智慧“文化旅游”消费方式越来越受青睐。如今,游客可以通过景区电商平台购买文化旅游纪念品,也可以通过VR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体验历史事件,甚至可通过虚拟场景详细了解已经不存在或未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遗迹。跨界融合的趋势催生了更多消费需求和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从而驱动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手段进入文化旅游领域,推动产业链横向扩张和行业资源共享。专家表示,对于文化景区来说,新技术形成对历史场景和文化古迹的复原再现,让游客获得更为立体化的体验,可以培养游客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分流游客而减轻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加强公共服务,打造旅游文化综合体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如过度商业化运营,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常有游客抱怨,文化景点往往千篇 一律、形式单一,如名人故居仅仅陈列简单物件,历史文化街区售卖相似的小吃和纪念品等,让人很难从中获得文化熏陶。如何才能更好地呈现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文化旅游通常将古代的节事活动、仪式典礼、历史文化名人等包装成旅游产品进行推广,然而这并不是文化旅游的唯一表达方式。除了历史文化外,还应针对当代人的文化需求,通过创新手段,打造符合当代人的旅游产品,以及服务于当地人的活的文化,让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到文化休闲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创意创新,将文化旅游产品与当地人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逐渐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景区内外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应避免文化景区建设与当地真实文化相脱离,让旅游目的地既“宜游”又“宜居”。作为一种综合性质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的消费者也对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公共服务有更高的需求。专家提出,文化旅游产业集食、住、娱、游、购、行于一体,在每一个环节都与当地特色文化对接,增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属性,打造可看、可玩、可参与的体验式文化项目,将无形文化景观化、具象化,为旅游者提供一次完善的文化旅游经历。从产业链纵向来看,在文化旅游产业上游的资源规划开发的基础上,下一步更需要着力于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与不同部门领域配合衔接,全方位完善文化旅游产品。我国旅游业经过35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来到摆脱“重硬轻软”传统思维阶段,旅游项目的“大投资”已经无法保证项目的成功和投资者的收益。在不差资本、资源、资产的时代背景下,关键缺的是理念、整合、运营,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投资者能够见来知往,量体裁衣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模式。1、轻资产的旅游IP投资模式轻资产的旅游IP投资模式指围绕一个主导功能,打造一个独立的IP。其特点在于小体量、轻资产、新内容。主要适用于资金实力一般的投资者或者旅游大项目开发的启动与人气集聚期。通过小投入、轻资产旅游项目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如北京市的田妈妈儿童主题园区和陕西省袁家村是其典型代表。田妈妈通过以“成长体验+休闲教育+亲子社交”为核心的“轻资产,重运营”模式,用短短两年时间,在北京、上海等地打造了近10个儿童主题园区,发展逾2万亲子家庭会员,成为休闲农业界的明星产品;袁家村以乡村美食为核心,突出关中民俗体验,通过“村委+农户+第三方”协商共管,在春节、国庆期间游客接待量远远超过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2、中资产的单核功能叠加模式中资产的单核功能叠加模式指围绕主导功能,完善多种旅游要素配套。其特点是高性价比产品入市,实质性推进项目发展。适用于资金实力较强的投资主体或旅游大项目的区域价值与配套实质转化期。根据主导功能,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服务业态,换取现金流,提升区域综合价值。常见应用该模式投资开发的项目类型多为复合型旅游区。如乌镇景区引入中青旅、IDG等的市场化战略管理机制,开发以来,游客人次保持15%-77.5%的增长速度,旅游收入保持17%-60%的增长速度,净利润保持22%-103%的增长速度,净利润占收入比重从22.82%提升至35.68% ,是目前国内盈利能力最强大的水乡景区,成为中国文旅度假项目标杆。3、重资产的多核专业运营模式重资产的多核专业运营模式指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多个有独立运营能力的主体,形成系列延伸单体产品。其特点在于产品持续发力、区域综合开发、获取高额利润。主要适用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或旅游大项目开发的区域成熟与价值获取期。通过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运营主体强强联合,促使土地增值、政策聚焦、资产溢价,最终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产品多样化、运营专业化,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常见应用该模式投资开发的项目类型多为文化旅游综合体。如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其中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在元旦期间每天就吸引1.3万至1.5万人的游客量,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像过去圈个资源、盖个房子、卖个门票,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也不再像过去一样高举高打。在狂沙漫卷、乱云飞渡的文旅投资大势中,不仅要有打马扬鞭、逐鹿中原的气势,更要深深懂得旅游产业的粉妆玉砌。如果您正在面对文化旅游产业摩拳擦掌或已经置身在文化旅游产业之中,请先停下脚步,想清楚、定好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才能在风起云涌的浪潮中扬帆远航。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返乡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干货知识。专注三农、乡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等研究与开发者服务!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案扎堆。6.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六
摘要: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产业型;考验型;宣教型;乡村旅游;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F061.5;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3—0030—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本文在借鉴四川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拟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各地的旅游要素、优势或特点,因地制宜地整合乡村旅游资源,选择各地适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行探索。
一、利用城市区位优势与资金优势,合理规划建设,人为自觉改造环境,发展产业型观光休闲乡村旅游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据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资料显示,我国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已有49个,50万至100万人的大城市有78个,20万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有213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320多个。在这些城市间,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正日益显现,有些特大城市所在区域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态势已初现端倪。由于文化、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乡镇和乡村为连接纽带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将不断形成相对聚合的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在这些城市群里,处于中心的特大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群中的乡村旅游基础资源的区位优势和中心特大城市相对集中的政策与资金优势,加上成熟的招商引资环境与资本运作及项目经营管理经验,高屋建瓴并富有创意性地创建产业型观光休闲乡村旅游模式,并通过发展产业型观光休闲乡村旅游促进区域内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政府或开发商选择产业型观光休闲乡村旅游模式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必须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要从空间场地、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水电气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为项目打好产业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避免项目发展不久就遭遇规划或配套设施落后的瓶颈;二是要依托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力度,进行精心策划,既保护原生态,又形成新景观。通过提炼整合新旧景观,不断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观光休闲文化需求;三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成系统地吸纳企事业单位带项目参与景区的建设开发,尽量形成和扩大核心产业规模,拓展延长与核心产业有关的产业链,多开发与核心产业有关的产品项目,多生产提供与核心产业有关且附加价值高的商品;四是要注意旅游服务的规模和档次布局。要有意识地发展满足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型的游客的消费需求。要既不贪大求贵,价格过高,又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景区内严重同质化的恶性价格竞争。
二、依托民族文化,保持民俗特色,整合乡村优势,发展参与体验型文化原生态乡村旅游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可能成为世界的,越具独特民族特性的事物就越有生命力。人们旅游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希望暂时脱离自己的现有的生活环境与模式,去见识和体验一些不同的文化,感受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在体验和感受这种差异性过程中放松身心,学习知识,享受旅游的快乐。在这类旅游中,游客所到之处的所见所感与自己日常生活原有模式与感受的差异越大,景点的吸引力就越强,游客的收获就越丰富。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不少少数民族千万年来由于独特的生存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形成了自己民族非常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为我们依托独特民族文化和民俗特色,整合乡村文化优势,推进参与体验型文化原生态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源。
要发展参与体验型文化原生态乡村旅游,一是旅游点必须确实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物质文化基础,而且承载这种民族文化的旅游物质文化资源在具有独特性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量的规模,以满足接待游客基本的空间场所需要。其次是要有推广和展示这种独特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和途径。第三是当地政府与原住地村民要规范和克制自己的旅游接待行为及节奏,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特色旅游物质资源的保护同规模化进行旅游产业开发之间的矛盾,避免杀鸡取卵的破坏性开发或掠夺式的过量接待游客对特色旅游资源造成损毁。第四是要在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维护本土传统文化严肃性与本土旅游资源原生态的同时,根据社会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不断革新展示、宣传、推广自己旅游景点的方法与途径,既要避免参与体验型文化原生态乡村旅游沦为谄笑迎奉的无尊严的“风尘美女”,也要避免参与体验型文化原生态乡村旅游成为躲在深宫自恋的“绝色公主”。
三、开发革命遗迹景点,弘扬革命文化内涵,利用政策扶持优势,发展宣教型红色文化乡村旅游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占了中国绝大部分面积,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反抗压迫、反抗剥削、追求解放的革命和起义都由农民发起并发生在农村,为广大乡村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革命斗争胜利的过程中,更是将众多的革命遗址如夏夜繁星般地撒播在了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为我们开发革命遗迹景点,弘扬革命文化内涵,发展宣教型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基础资源。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也从政策上加以扶持,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进行部署,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5至2006年,国家在国债资金中安排了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1亿元,支持101个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旅游局也规划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2006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及井冈山、韶山、延安、广安等7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进行的跟踪统计和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340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5.28亿元。从瑞金到韶山,从延安到广安,从红岩村到西柏坡,红色文化休闲观光宣教型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成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发展宣教型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依托并挖掘整理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提炼出具有景点独特性的革命遗迹的红色文化内涵,形成景点鲜明独特的看点,并建成展示这种文化的物质场所与载体。其次,要尽量与周边其他的旅游景点联合起来,最好是与就近的红色旅游景点联合起来,由点成线,通过线上景点类型和数量的增加来丰富景点的内涵,提升旅游线路的宣教效果。第三,要尽量开发好旅游服务环境和具有本景点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虽然这类景点具有红色文化宣教特点,但绝大多数游客对基本的吃、住、行、玩、购还是很看重,要挖掘景点自身的红色文化内涵,推出有自己特色的服务种类与旅游纪念产品来提升景点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7.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 篇七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怎么写?小编为大家带来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欢迎阅读!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一)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到2020年,全市建设98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贫困人口脱贫。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市“十三五”旅游业规划重要内容。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对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和开展旅游扶贫给予规划指导和项目策划,针对贫困户推出一批适合参与经营的旅游小项目。
(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
(三)实施旅游产品开发行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对有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点村进行招商开发。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村创建A级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景观名镇(村)、旅游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特色民宿、汽车营地、帐篷营地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乡村摄影、踏青赏花、避暑、晒秋、“候鸟村”、养生养老、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旅游化和品牌化包装。
(四)实施旅游扶贫增收致富行动。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住宿、农家乐、特色旅游商品。采取“公司+农户”、“农家乐协会+农户”等形式带动创收扶贫。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脱贫。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组织50家旅游企业就近吸纳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
(五)实施旅游重点村宣传推广行动。支持重点村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全市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媒体和旅行商赴贫困地区开展踩线采风活动。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周边城市游客为重点,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六)实施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行动。把加大人才培训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分级分类加强对旅游扶贫村村官、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贫困户)100人次,乡村旅游服务人员300人次。开展教育扶贫助学活动,落实中职免学费政策,支持特困家庭子女进入省旅游学校学习,对大别山特困地区实施送教上门。到2018年,实现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旅游部门牵头、扶贫等相关部门配合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卫生等问题。完善用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对新评定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农家乐和旅游新业态项目,按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政策规定给予奖补。各商业银行每年安排1-2个信贷产品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扶贫项目。
(三)开展评估考核。建立旅游扶贫观测点,开展旅游扶贫动态跟踪监测。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情况的重要内容,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检查考核。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二)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目标(XX-XX年)
到XX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XX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二)远期目标(XX-2020年)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项目)。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一)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托、民俗风情、品牌餐饮、乡村酒店、古村聚落等不同模式,使农民不仅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用好用足生产资源和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成为企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能人带农户(贫困户),能人吸纳或租赁贫困户山林、果园、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资源合作参股,共同建设等形式。由政府规划,企业或能人牵头,市场化运作。引导、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能人进行开发建设,根据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经济实体中从事管理和生产。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四)大力开发和发展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充分挖掘我市特有的客家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竹木、地矿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如,充分整合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大余芋荷、信丰萝卜干、石城莲子、崇义酸枣糕、宁都肉丸、兴国鱼丝、会昌豆腐干等特色旅游食品,包装提升三僚罗盘、石城砚、黄梅(石壶)、藤编等特色手工艺品档次,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和销售。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不断扩大网上购买的比例,提升我市旅游商品流通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XX年4月底前)
对各县(市、区)特别是11个贫困县的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旅游资源、农业特色、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列出相应的建设计划,并选择一批具有特色的镇村进行旅游扶贫试点。4月底前将调查摸底表和建设计划报至市旅发委。
(二)试点建设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结合《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布局,在选出的试点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完善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制定扶贫村发展旅游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组织旅游专家入村进行诊断式指导培训;协助培育1-2个特色观光农业项目;扶持1-3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家庭旅馆、A级乡村旅游点、农家餐菜馆、民俗体验馆等);引进一个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成立旅游合作社或帮助村里建立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和队伍;成立农民表演队并培育一台民俗演出;开展村民旅游业务培训和文明礼貌教育;制定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计划,制作发布宣传品或网页,帮助开拓市场;策划一个乡村节庆活动。针对扶贫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扶贫项目,精准施力,因地制宜,确保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三)全面推广阶段(XX年1月2020年11月)
总结前期试点建设取得的成效,制定和实施二期建设计划,把行之有效的旅游扶贫方法模式向全市推广。
(四)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2月)
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旅游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五、政策保障
(一)用地保障政策。将旅游项目列为我市重点发展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予以保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用以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在承包农户自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偿流转使用农用地,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鼓励支持经营业主依法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二)金融信贷政策。鼓励经营业主通过银行贷款建设农家旅馆。对评定后的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项目建设银行贷款20万元以上且银行贷款利息已经发生的,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市县两级贷款贴息扶持(具体计算办法按实际贷款额及银行利率为准),贴息期从评定年起算,最长不超过三年(项目贷款合同期不足三年的,以贷款合同期限为准)。
(三)对口帮扶政策。凡XX年后新评为且要享受政府奖补的国家3A级以上景区、省级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等企业,安排吸纳贫困人员的就业比例不得低于企业总员工的15%。
(四)奖励支持政策。对新评定的A级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品牌,按市里有关政策兑现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性质,整合部门的资源、政策、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统筹一致推进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旅发委)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赣州市委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市发6号)文件精神,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口部门的支持帮助,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尽可能争取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
(三)形成推进合力。市县乡三级要积极整合和吸纳社会力量开展旅游扶贫。旅游企业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旅游扶贫志愿者服务,真正把旅游扶贫工作引向深入,形成全行业全社会扶贫氛围,如期实现旅游扶贫工作目标。市旅发委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在全市旅游系统形成扶贫济困的正能量。
(四)狠抓工作落实。市、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每年的旅游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对工作目标要建立倒排推进工作时间表,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目标考核机制,各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要把项目扶贫作为第一要务,在资源利用,企业用工安排上,首先考虑贫困户利益,充分发挥旅游项目的扶贫带动作用。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XX-2018年减少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二、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应充分体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引导生活在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依托乡村旅游就业脱贫。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对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推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旅游路建设,改善重点景点景区的交通条件。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开展“六小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三)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各地要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大力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大力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业单位等宣传,把乡村旅游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学校的实践基地”、“社区的活动中心”。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引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风景、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五)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各地要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深入基层一线、面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
三、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1、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启动“六小工程”,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到2020年全国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六小工程”和“厕所革命”全覆盖,5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组织和支持300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围绕旅游产品建设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每年促成不少于5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规划设计单位结对,5年完成3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编制。
3、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为贫困地区开设扶贫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到2020年,全国建设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销售产值8000亿元,带动不低于50万户贫困户脱贫;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每年实现旅游商品销售100亿元。
4、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组织动员全国1万家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等单位,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帮扶脱贫。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通过5年时间解决1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脱贫。
5、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组织和引导百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到2020年,全国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示范乡村。
6、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加快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统筹资源支持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创新金融服务,设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支持产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情况,为景区、能人、企业(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信贷支持。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不少于1000个,资金不少于3000亿元。
7、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按照景区扶贫加分政策,鼓励每个4A、5A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3个,每个能人带动不少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加快扶贫创新模式推广,到2020年,全国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景区1000个、企业(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基地1万家,培育旅游扶贫带头人5万个,带动80万户贫困户脱贫。
8、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设立乡村旅游扶贫东部、西部培训基地,组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到2020年前,各省要以市、县为基础,建立地方培训基地,实现对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培养旅游扶贫带头人10万人。
四、实施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建立由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机制。旅游部门建立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发展改革部门加强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和重点村、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重点村开展规划建设,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扶贫各项用地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环保部门指导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重点村人居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规划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河流、湖泊、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部门负责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林业部门指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精品景区。扶贫办负责协调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
(二)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将旅游扶贫工作有机融入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构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旅游扶贫体系,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应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各地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微信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旅游扶贫成果,进一步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各方参与旅游扶贫,共同分享旅游扶贫成果。
8.薪酬设计怎么做 篇八
1 注意薪酬结构要合理
薪资体系的构成一般由基本薪、职位薪、绩效薪、年资、加班工资、奖金等组成。尤其是基本薪、职位薪、绩效薪的比例要合理,基本工资对企业来说一般是通用型,满足当地最低工资水准,体现薪水的刚性;而职位薪则根据不同职位的工作分析,来分析岗位的价值,做出科学准确的岗位评估,来体现职位薪水的高低,满足员工内部薪资平衡心理,绩效薪是根据绩效结果的达成,来确定绩效工资多少,企业内不同层次的员工,绩效薪占整个薪资总额比例不一样。高层一般占40-50%,中层20-30%,基层10-20%;而年资属于内部普调工资,应体现工资的平衡公平性,加班工资的计算则要体现工资的合法性。
2 注意薪酬水准具竞争力
薪酬水准影响到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在行业的竞争力。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准低于当地同类型企业和行业市场水准,同时又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措施如稳定、较高的福利、便利的工作条件、有吸引力和提升性的培训机会等,就容易造成员工流失,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和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
3 注意执薪公正,做到同工同酬
如果一个企业的薪酬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员工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员工在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怠工,降低努力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将有可能造成辞职。如果这是一名普工的话,或许他的做法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但却可能使公司名誉受损。如果这是一名优秀员工或者高级主管,他的消极工作态度,甚至是辞职离去,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4 注意同级别、同层次员工分工合理,劳逸平均
如果一家企业中,在同一层次和同一级别的员工中,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而有些员工却无事可做,喝茶聊天,这说明岗位工作分析出了问题,
同级别和层次的员工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岗位职责不一致,其薪酬的公平、公正和薪资对等性肯定存在问题。长此以往,公司的员工一定会是牢骚满腹,轻则造成内部不团结,影响士气,重则造成员工消极、人心不稳,跳槽频繁。管理
5 注意中高层与基层员工薪资水平差异不能太大
中高层管理或技术人员确是属于企业核心人才,所产生的价值确实不一样,工资水准也不一样。但如果出现企业中高层岗位的薪水与基层员工的差异达到8-10倍以上,则基层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疏远甚至僵化,基层员工情绪低落,士气下降,整个公司将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而中高层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6 注意调薪有依据,绩效考评公正、公平
企业内岗位的调薪,做好了能激励员工的士气,做不好会动摇部分员工的信心。尤其是毫无根据地随意调薪,或绩效评估不公正,都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薪酬系统产生怀疑,甚至不满,调薪必须有依据,讲原则,重激励。
7 注意薪资计算准确,发放及时
企业不能够做到准时发放薪资,薪资计算经常出现错误,都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信用产生疑问,很可能致使公司名誉遭受损失,也可能使外部投资者对该企业丧失信心,同时拖欠员工薪水也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得不偿失。
8 注意公司利润与员工适当共享
9.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九
感想
——山合水易“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乡村旅游创意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一个乡村旅游创意规划设计项目,现在该项目已经成功落地运营,对于该项目的设计历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项目设计团队真诚的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要雁峥:
海南在我的心中,不仅仅是国际旅游岛,更应当成为国际蜜月岛,像马来西亚的沙巴、西印度洋的毛里求斯或者大洋洲的巴哈马。国际玫瑰谷这个项目以玫瑰文化为主线,可以很好的贯通农业、文化、旅游等各个环节,用小小的一朵玫瑰花,就解决了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民就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高端度假型物业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改变了海南当前的地产开发模式与粗放的旅游产品经营模式,是值得在海南甚至在全国推广的创新之道。
李洪涛:
主题园区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一个成功的主题园区除了好的设计理念、完善的主题包装造景,营
销策划也是主题园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景区宣传片作为一种动态展现品牌精神面貌的广告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玫瑰是这个项目的主线,团队围绕玫瑰进行策划、规划、建筑、景观、VI设计到宣传片制作。宣传片的制作,则是通过三维动画,直观生动地展示园区特色的玫瑰景观、民俗风情、休闲体验、娱乐体验、高端产品体验等项目,使观看宣传片后,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片制作的目的。
赵力国:
玫瑰给我的感觉就是浪漫与高贵的代名词,在策划过程中,我的得意之作在于不破坏整个玫瑰园美丽的环境,合理的将浪漫、欢乐、高端等场景融入其中,同时看到了当地农民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场景。
郭雅静:
一亩玫瑰,别样浪漫,一汪碧海,他处风光,在做三亚玫瑰谷项目期间,我就好似进行了一次梦幻般的旅程。
张恒: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项目,我认为从策划定位上来讲是很具有产业创意、市场眼光的。因此在规划上也必须从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一高点上入手前瞻性的去整合各类
现有和潜在的资源、落实和拓展各项功能、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作为规划设计人员,我们在该项目的规划中,既要站在推动新型产业发展的角度,又要站在开发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还要站在地方百姓的切身利益能得到较好保障的角度去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探索和解决遇到各类矛盾、问题。
张志强:
在为海南三亚国际玫瑰谷互联网网站建设、园区路牌广告设计及VI设计过程中,发现像这样的旅游景区项目、休闲度假项目不只一家,有很多没有专业的营销推广人员、没有自己的定位,他们不知道怎么系统的去做营销推广。将自己旅游景区、休闲度假项目的价值和特色展示给客户,只知道拿钱去砸几家全国性的报纸、网站、甚至是 电视媒体。不知道什么叫整合营销宣传!不知道分析客户群做精准营销。最后换来的结果是经营惨淡资金缺乏!
好的旅游景区策划、好的休闲度假项目规划更要配合合理的营销推广计划,将自己的旅游产品分阶段的、系统的注入营销推广的方法策略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得到更好的口碑。有的时候即使你的旅游景区的项目设施不太完善、前期投资资金不是很大、展示的服务活动项目不够理想。如果你在前期做了很到位的营销推广,那
么你还是可以通过前期的客流量激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去改善你的硬件设施和前期投资资金不大的问题。例如:“广州的百万葵园” 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旅游景区营销宣传占据了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份额,如何通过专业的方法策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让有需要客户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咱们。是更多网络营销人员所要考虑的课题。
闫凯:
旅游景区VI,画册,网站,广告的核心都是全面简洁的向大家传递景区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三亚国际玫瑰谷这个项目,我们整个设计的初衷,就是以“玫瑰”为导线,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情调,东西方玫瑰文化汇聚的海南旅游新形象。不仅仅是去设计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一个画面,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把握“玫瑰之约,浪漫三亚”的理念,提升每一位观光者的体验和感受。
代占卿:
玫瑰谷网站最大的亮点是绚丽的页面和实用的功能于一体,既展现了三亚玫瑰谷的美丽又给用户一目了然的感受,如玫瑰谷的简介,新闻等长篇幅的文章,没有设置复杂的分页,我们直接在一个页面展现出来,让用户可以连贯的阅读,网站在图片的处理上使用了幻灯片的方式,使用户可以点击小图,立即查看高清图片,增加用户浏览舒适度,并且网站配有论坛,可以增加用户更好的互动。
刘湘冰: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多媒体动画的制作,不同于其他动画多媒体的制作,不仅形势新,画面新,主题特点也比较突出。“玫瑰”这一特色映衬着“浪漫”这一主题。不仅突出了农业旅游,休闲度假这些元素,而且完整阐释了“国际玫瑰谷”是什么。拓展了“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的视觉形象宣传,对于海南旅游农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多方位立体式的互动宣传和形象展示。
郑贵斌: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这个项目,我们在动画方面着重体现了玫瑰的一系列产品,唯美的画面营造出最浪漫的气氛。这个片子是我们公司内部几个部门来配合才完成的,所以我们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以后做出的片子都是最出彩的。海南是旅游圣地,她本来就很美,好比一位美丽的少女。《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为她装点上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赵莉:
我心中的海南三亚玫瑰谷不仅景色怡人,还是许多人向往的浪漫之旅。在项目动画制作中围绕“玫瑰之约,浪漫三亚”为主题。呈现给游客的是一个真实的三维动画模拟。带领游客一览三亚玫瑰谷的风光和浪漫。
施辉:
玫瑰被称之为‘花之皇后’,在中国古代被尊为‘女神之花’,从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精油价格及其昂贵,素有‘液体黄金’之称。中国玫瑰产业也在不断的摸索中发展,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项目以产业促进文化,通过文化完善了餐饮、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也带动玫瑰周片产品的销售,两者相得益彰。通过本次规划,国际玫瑰谷项目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玫瑰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出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的作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玫瑰谷将会成为中国玫瑰产业的龙头企业。
10.乡村养老旅游规划产业发展分析! 篇十
乡村养老旅游规划产业发展分析!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时代的来临,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面对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如何将乡村旅游同老年人养老结合起来,探索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更加重大。在此基础上“乡村养老旅游”开始形成,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一、“乡村养老旅游”概念解读指老年人出于健康、疗养的目的而发生到异地乡村进行旅行、暂居和游览活动的总和。乡村旅游和养老旅游的概念界定较为一致,乡村养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乡村旅游与养老旅游的结合,与一般的乡村旅游活动不同。乡村养老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不是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而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选择到更加适合于老年人养老的自然风光秀美,环境、气候宜人的乡村旅游地进行异地养老,在疗养、养老的同时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风俗风景。二、发展乡村养老旅游产业势在必行(一)有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同老龄人口总量相比,社会养老机构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人赡养压力增大,家庭养老功能将不断弱化,社会养老模式必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发展乡村养老旅游,可以进一步充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无疑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二)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心理及健康方面的需求老年游客与其他游客群体不同,旅游动机大多不是求新求异,而是怀旧、求美和寻求疗养健康,特别是很多老年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国内很多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养生,而且老年人在户外亲近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养花、种菜等适当的体力劳动健康体魄,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单纯娱乐更有意义,发展乡村养老旅游可以满足老年人追求自然、安逸、健康的心理需求。(三)有利于实现旅游扶贫,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收入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加旅游目的地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发展乡村养老旅游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国家旅游局李金早指出,未来国家旅游局将继续推动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挥乡村旅游的扶贫作用,计划每年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全国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新增就业岗位180个。三、针对养老养生人群有哪些项目可以设计1、耕地出租预留部分农业用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耕地出租,老年人可以在租到的土地上种植自己感兴趣的农作物,前期要注意稀缺效益,引起老年人的种植欲望,以便为今后的大规模开发做推广。2、免费农业技术服务有些老年人并不懂种植技术,农庄可充分利用在经营菜地种植时,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技术指导,提升老年人的信任度与影响力,打造品牌效益。3、观光采摘在留出客户耕种的土地的同时,预留出农庄的“经营”用地,这部分土地可以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要种植绿色健康的蔬菜,开展参观、体验采摘等活动,提高知名度。这点目前休闲农业都在做,需要有创新。4、会员制采摘机制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租户都能够配备相应的菜地,而那些没有租到配套土地、或者是自己不愿意耕种的老年人,可为其办理采摘会员。每年缴纳一定的年费,便可定量在农庄的`菜地里进行采摘。采摘的蔬菜在满足老年人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送给子女,一举两得。5、加入社区文化,创办老年兴趣俱乐部可以定期邀请参与耕种菜地的老年人参加类评比项目的活动,评选出优秀者,在进行物质奖励时,推广经验,将农庄打造成现代都市外的世外田园。同时依照不同的兴趣进行人群划分,让老年人开拓自己的交际圈,激发生活乐趣。6、加入养生餐饮人年纪大了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而养生食疗对这些小毛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对于那些不愿自己动手做饭的老年人可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制定食谱,当然味道是要保证的哦。农庄在老人入住时最好对老人的身体状况有一定了解,对于不适合入驻的老人尽量委婉拒绝。有常驻医师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症。乡村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模式,在解决城市病的同时,也为扶贫开辟了新道路。乡村养老旅游充分发挥了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了农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了农业与养老、旅游与休闲度假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广大的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返乡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干货知识。专注三农、乡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等研究与开发者服务!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案扎堆。
11.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 篇十一
——四川成都蒲江县
2014年,四川成都市蒲江县将加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把美丽乡村规划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相衔接,力争于特色中凸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宣传教育。采用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讲解、“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充分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到美丽幸福新家园的建设中来。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一三产业融合互动打好基础。
四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切实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违建清理、农房“四改”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构建长效环境美化净化机制。五是强化和谐文明。针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者关爱活动,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勇先创景视点: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县镇,一定是美丽的。因为旅游有两大功能:一是环境营造功能,二是藏富于民,也就是富民工程。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怎么做有特色】推荐阅读:
乡村旅游节事规划方案08-06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11-21
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09-24
乡村旅游概述10-16
中国乡村旅游调研06-29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07-08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09-13
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方案09-24
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2-20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