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及大纲(共6篇)
1.质量管理体系及大纲 篇一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2版)
1.总则
本大纲依据CCA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则中“2.4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基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CCAA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为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
2.考试要求
2.1考试对象
已完成符合注册准则2.2.4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试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
2.2考试方式
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CCAA统一编制。
考试分为基础知识和审核知识两部分,分别安排在同一天的上、下午进行,每部分考试时间
为2小时。
参加基础知识考试时,考生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参加审核知识考试时,考生可参看CCAA提供的、考场专用的GB/T 19001-2008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文本。
申请人可以一次参加两个部分的考试,也可以一次参加一个部分的考试,两个部分都合格方
为通过考试。
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见附件一)。违反考场规则者,将取消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
2.3考试频次及地点
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下旬组织一次,每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国内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将提前发文通知报名,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试,具体的考试日期、地点及安排在考试前1个月公布。
2.4考试费用
CCAA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
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2.5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5.1基础知识部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分值分布 1.GB/T19001-2008 标准理解 约占65%
2.GB/T19000-2008 标准理解、质量管理工具相关知识 约占20% 3.法律法规知识 约占10% 4.个人素质 约占5%
题 型 数 量 单题分值(分))小计分值(分
单项选择题 40 1 40 判断题 30 1 30 多项选择题 15 2 30
2.5.2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分值分布 1.审核及认证知识 约占75%
2.标准、质量管理工具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综合应用 约占15% 3.对审核员管理的通用要求及组织状况、管理运作 约占10% 题 型 数 量 单题分值(分))小计分值(分
单项选择题 20 1 20 判断题 15 1 15 多项选择题 3 5 15 阐述题 2 10 20 案例分析题 5 6 30
2.6考试合格判定
基础知识部分和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满分均为100分,每部分70分(含)以上合格,两部分均合格方能通过考试。
2.7 考试结果发布
CCAA将在考试结束后45天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3.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内容
3.1 范围
a.注册准则2.3.1 个人素质
b.注册准则2.4.1.2 质量管理体系
c.注册准则2.4.1.3 法律法规
3.2 内容
3.2.1 GB/T 19001-2008 标准(以下序号以GB/T 19001-2008 标准的条款号为序)
理解本条款中列出的内容
0 引言
a.影响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的6个因素
b.标准的目的、用途、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
c.过程方法、PDCA的含义
d.GB/T 19001 与GB/T 19004 标准的关系
e.GB/T 19001 标准与其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范围
a.GB/T 19001-2008 标准的适用范围
b.遵守法律与符合标准的关系,满足产品要求应包含的几项内容
c.标准中,术语“产品”适用的范围 应用 标准要求的通用性、“删减”的要求和条件引用标准 引用的标准是GB/T 19000-2008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a.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有效性的总体思路
b.外包过程的含义、识别和控制要求及影响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3 个因素
c.外包过程和7.4 的关系
4.2 文件要求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
b.质量手册必须包括的内容 c.文件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文件控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内容
d.记录与文件的关系及控制要求,记录的作用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的内容和证据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体现,与7.2.1条款、8.2.1条款的关系
5.3质量方针的制定要求和管理要求
a.质量方针应包括的两个承诺、一个框架
b.质量方针的管理要求及与质量目标的关系
5.4策划的控制要点
a.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标准4.1 条款和质量目标的关系
b.质量目标应包括的内容,质量目标的管理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与要求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a.内部沟通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措施
5.6管理评审
a.管理评审的目的与要求
b.管理评审输入、输出内容资源管理
6.1 需要确定和提供资源的两个方面
6.2 人力资源
a.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人员具备能力能够胜任的要求
b.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的范围
c.满足人员能力要求的措施及其评价,记录的要求
6.3 对基础设施控制的范围和要求
6.4 工作环境所涉及的对象、范围、要求和内容产品实现
7.1产品实现策划
a.产品实现策划的对象、范围及4 项内容
b.对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理解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a.产品要求包括的4 个方面,交付后活动的内容
b.产品要求评审的目的、对象、时机、方法和内容
c.组织与顾客沟通的安排与控制
7.3设计和开发
a.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应确定的内容
b.产品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包括的内容,设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c.产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内涵、区别和方法(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
d.产品设计更改的控制要点
7.4采购
a.对供方评价和选择的要求,评价的方法
b.评价、选择和再评价供方的准则
c.采购过程的控制要求
d.对采购信息的基本要求,采购信息的内容应充分和适宜 e.适当时采购信息应包括的三个方面要求的具体含义
f.采购产品的验证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a.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及其控制的要求
b.交付后活动的类型
c.过程确认的目的、对象和要求
d.标识的三种形式和作用及其区别
e.顾客财产的类型(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及控制要求
f.产品防护涉及的对象、内容、要求与方式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a.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区别,监视和测量的范围,校准和检定(验证)的关系
b.对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求
c.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采取的措施
d.校准和验证(检定)结果的记录要求
e.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的确认要求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a.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策划的要求、范围和目的b.对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的确定要求
8.2.1 顾客满意
a.“顾客满意”的概念
b.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获取、利用的要求
c.获取“顾客满意”的信息的方法
8.2.2 内部审核
a.内部审核的时机、目的、作用及实施要求
b.审核方案的策划要求
c.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及程序文件的内容
d.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求,审核员的选择
e.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及跟踪活动要求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及要求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a.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对象、时机和记录的要求
b.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要求
8.3 不合格品控制
a.对不合格品控制和处置的目的和要求
b.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
c.纠正后再验证的要求
8.4 数据分析
a.数据分析的目的、输入和输出的要求
8.5 改进
a.持续改进的概念,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活动
b.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目的和要求
3.2.2 GB/T19000-2008 标准理解、质量管理工具相关知识 1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重点理解:
a.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含义
b.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GB/T19001-2008 标准中的体现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重点理解以下基础:
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b.过程方法
c.文件的价值
d.持续改进
e.统计技术的作用术语和定义
了解GB/T 19000-2008 标准中的所有术语和定义。
重点理解以下术语及其相互关系: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策划、质量计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过程、程序、不合格、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文件、特性、返工、返修、顾客、顾客满意。质量管理工具相关知识
a.统计技术
--GB/Z19027-2005《GB/T 19001-2000 的统计技术指南》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的、范围和用
--描述性统计的概念、益处和用途;均值、标准差、趋势图(也称“运行图”),散布图,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和实际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用途;表述及计算
--抽样的概念、益处及用途
--统计过程控制及SPC图的概念、益处、用途和常规控制图的类型(计数控制图和计量控制图)
b.重点掌握GB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标准中:
--标准的适用范围
--术语:检验批、批量、样本、样本量、抽样计划、抽样方案、正常检验、加严检验、放宽检验、过程平均、接受质量限
--标准第5、6、10章的内容以及第9章的“转移规则”
c.了解失效(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六西格玛的概念
3.2.3 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b.《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2004年第61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第七条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
e.《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3.2.4 个人素质
a.阅读理解能力
b.观察感知能力
c.分析判断能力
d.逻辑推理能力
4.审核知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内容
4.1 范围
a.注册准则2.3.2审核原则
b.注册准则2.4.1.1管理体系审核
c.注册准则2.4.1.4组织状况
d.注册准则2.6审核员行为规范
4.2 内容
4.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a.GB/T 19011-2003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审核、审核组、审核员、能力、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审核方案、审核计划、审核范围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
c.审核原则
d.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阶段及活动
e.审核方案与审核计划的不同点
4.2.2审核的启动
a.指定的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职责
b.影响确定审核组组成和规模的因素
c.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的内容和确定原则
d.确定审核是否可行的重要性,确定时需考虑的因素
e.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的目的及责任人
4.2.3 文件评审
a.文件评审的时机、目的、作用、内容、依据、评审意见和结论
b.现场初访的意图和时机
4.2.4现场审核的准备
a.编制审核计划的要求(编制人、作用、提交的时间和修改)
b.审核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c.审核计划在现场审核中的灵活性
d.审核人日的确定依据和影响因素
e.审核组工作分配的原则
f.审核工作文件的内容和使用要求,在审核中使用检查表的益处和风险
g.编制检查表的方法和技能(如何体现审核准则的要求、抽样原则和审核的方法)
4.2.5现场审核的实施
a.举行首次会议的目的、时机、可能的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
b.沟通的类型、目的、重要性以及对审核过程的影响
c.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
d.信息与审核证据的关系,信息的来源及信息收集到形成审核结论的过程,收集信息/ 审核证据的方法 e.审核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掌握合理抽样的方法
f.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和面谈技巧,包括听和问的能力
g.审核发现的形成、审核发现的评审需求以及记录的要求
h.不符合的含义、不符合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写不符合报告的技能
i.审核结论的定义,根据审核发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应考虑的几个方面,认证
审核的结论还应包括认证推荐建议
j.末次会议的时机、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
k.在现场审核实施活动中需要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4.2.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
a.审核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b.编制审核报告的要求
c.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的要求
4.2.7审核的完成a.审核结束的时间
b.对审核信息的保密要求
4.2.8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a.审核后续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b.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实施的需要
c.纠正措施验证的要求
4.2.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
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认证与审核的关系
b.初次审核(第一阶段审核、第二阶段审核)
c.监督审核
d.再认证审核
e.特殊审核
注:4.2.9条款涉及GB/T27021-2007中9.2至9.5条款与审核有关的要求。
4.2.10 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和审核员注册管理的通用要求
a.我国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CA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的性质、作用和关系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
4.2.11审核员行为规范
4.2.12组织的状况、管理与运作的基础知识
a.GB/T 19011-2003 标准7.3.1c)条款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关系
——总体运营过程和相关术语
——受审核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b.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常识,如: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的常规设置和名称、运作的常用术语等
4.2.13标准、质量管理工具和法规知识的综合应用
a.GB/T19001-2008 标准中条款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b.基础知识部分(GB/T19000-2008 标准理解、质量管理工具相关知识)中需重点理解
和重点掌握的内容的应用
c.法律法规知识的应用
附件一:考场规则
1.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违反者考试成绩无效: 1)考生应携带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并向监考人员出示。
2)请使用蓝色、黑色签字笔书写答案。
3)写清姓名。字迹要工整清晰,以免误判。
4)每题答案请书写在指定的位置或试卷正反面空白处。
5)听从监考人员指挥和管理,严格遵守考试时间。过时不交卷,本次考试无效。
6)不得自带并使用考场提供的标准之外的书籍、笔记、纸张等物。
7)不得使用和查看手机、便携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
8)未经监考人员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考场。
2.以下行为属考场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 1)交头接耳,传递纸条。
2)抄、看他人的试卷。
3)抄、看非考场提供的笔记、书籍。
4)使用、查看手机等电子信息设备等。
5)吸烟、喧哗及其它妨害他人正常考试的行为。
6)不听从监考人员的指挥。
7)扰乱考场秩序。
附件二:参考书目
【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联合编著:《GB/T 19001-2008 理解与实施》,北京,2009年3 月
【2】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
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培训教材《(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
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3年8月
【3】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编:《审核员统计技术应用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
【4】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GB/T 27021-2007《合格评定 管理体
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7年12月
2.个人与团队管理教学及考核大纲 篇二
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系列课程
个人与团队管理--考核大纲
第一部分 考核大纲说明
一、考核大纲制定依据
通用管理能力认证体系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资源组织制定的包含一系列通用型管理课程的教学考核系统,它是建立在对就业者应具备能力的长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之上。整套体系将就业者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适性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工具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为就业者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和素质训练,它适用于每一位就业者、管理人或潜在的管理人。
个人与团队管理是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中的一个证书。《个人与团队管理》的教材包括上、下二册,上册包括《自我规划》《时间管理》、《工作沟通》、《团队简报》《工作谈判》、《走出困境》6个单元,下册包括《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企业》《团队腾飞》《团队学习》、《实现目标》和《团队激励》6个单元。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通用管理能力认证标准》、《通用管理能力教学大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中央电大相关的文件和规定。
二、考核对象
本大纲的考核对象适用于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专科03年秋后注册的学生和有志学习该课程并掌握相应技能的求学者。其它时间注册(专科、本科)的各类(其它学科、类、专业)自愿选修的学生。
三、考核方式
考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由中央电大具体实施。卷面成绩达70分及以上者可获得《通用管理能力水平等级证书》。对于该课程的学历教育评价由2个部分组织,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和终结性考核成绩(70%)之和。
四、命题依据
本课程命题的依据是教学要求(《通用管理能力认证标准》、《通用管理能力教学大纲》)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清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教材《个人与团队管理》(上、下册)(英国
Corinne Leech、Karen Holems等著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
五、考核总体要求
《个人与团队管理》(上、下)的内容共包括十二个单元45章。第一单元讲述了自我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第二单元讲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三单元讲述了团队和组织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第四单元讲述了如何制定团队简报,如何做好团队报告;第五单元讲述了工作中的谈判;第六单元讲述了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处境;第七单元讲述了团队领导者如何有效的领导;第八单元讲述了企业经营的状况;第九单元讲述了团队建设中团队领导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第十单元讲述了团队学习;第十一单元讲述如何实现团队的目标;第十二单元讲述了团队中的激励水平。
对于期末考试的内容,总体分为二个要求:有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分配时间和精力;有关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l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l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l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六、命题原则
1.期末考试的命题不超出本课程教学要求、指定教材内容和范围。
2.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较宽,但命题突出学习重点。
3.试卷中的试题将尽可能兼顾各个知识点、各能力层次。
4.试卷中将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比例为3:6:1。
七、试题类型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有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案例分析选择,卷面总分数为100分。
1.判断:判断命题的错误。占卷面的10%,即10分。
2.单项选择:按要求准确选择,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占卷面分数的20%,即20分。
3.多项选择:按要求准确选择,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占卷面分数的10%,即10分。
4.案例分析选择:要求根据案情分析并选择正确答案。占卷面分数的60%,即60分
八、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单元、自我规划
第1章 思考你的目标
I.考核知识点:
1、目标、个人头脑风暴法
2、各种思考方法
3、职业选择
4、分析自身现状
II.考核要求
1、了解树立目标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自己的目标
2、掌握几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左、右半脑的思维规律、绘制脑图、个人头脑风暴、寻求问题的根源等。
3、能够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分析自身现状,对自己的现状进行评估
4、掌握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如何做出有效应对。通常采取的对策包括:改变境遇、改变自己、改变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离开。
第2章 自我认知
I.考核知识点:
1、自我认知、情感智能
2、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
3、自我评估的方法
4、SWOT分析
II.考核要求:
1、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开发和增强自我认知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哪些好处,情感智能框架的内容。
2、掌握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方法。主要有:(1)反思自己的行为及行为造成的后果,并从中总结经验(2)观察其他人的反馈
3、重点掌握自我评估的方法。评估自我的能力主要通过:领导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自信、协作、建立开放、积极的氛围、培训与发展员工、管理团队绩效、沟通、决策和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等方面进行。
4、重点掌握个人SWOT分析法。
第3章有效的学习
I.考核知识点:
1、学习周期
2、反思的作用
3、工作中学习
4、学习障碍
II.考核要求:
1、了解学习周期的四个基本阶段:获得经验、反思、理论化、应用,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特点。
2、了解使反思发挥作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3、了解如何进行反思。
4、掌握在工作中学习的方法
5、掌握学习中遇到的障碍类型,并掌握能够排除这些障碍的方法
第4章 检验目标计划
I.考核知识点:
1、目标的类型
2、SMART原则
II.考核要求:
1、了解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目标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掌握制定SMART目标的原则
3、重点掌握如何制定SMART目标
第二单元
时间管理
第5章 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
I.考核知识点:
1、活动跟踪表
2、工作方式
3、利用时间的形式
4、平衡关系
II.考核要求:
1、学会使用活动跟踪表,活动跟踪表包括哪些内容。
2、了解不同的工作方式
3、掌握利用时间的不同形式:
(1)时间观念差
(2)拖拉推延
(3)需要压力才能行动
(4)虎头蛇尾者
(5)缺乏灵活性
(6)过于忙碌
4、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几种平衡关系:
(1)思考和行为之间的平衡;
(2)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之间的平衡;
(3)工作和维持工作能力之间的平衡;
(4)压力不足和压力过度之间的平衡;
(5)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
5、掌握保持以上各种平衡关系的方法
第6章 做好时间规划
I.考核知识点:
1、工作计划、紧迫性/重要性矩阵
2、确定工作优先级
3、保持任务、团队、员工之间平衡
II.考核要求:
1、了解制订工作计划的方法,它通常包括:正确确定工作优先级;平衡员工的行动。
2、掌握制定计划的好处。
3、了解如何确定员工的目标,员工的目标如何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
4、掌握正确区分工作优先级的方法,掌握紧迫性/重要性矩阵,每一个优先级别的任务和工作有什么不同。
5、了解如何在任务、团队、员工之间保持平衡。三者之间失衡时,应该表现出哪些特点。
第7章 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I.考核知识点:
1、人的三种行为类型
2、建立自信
3、应付打扰
II.考核要求:
1、了解自信、好斗、自卑的人做事的特点
2、掌握有利于建立自信的方法:说“不”;说出真实的要求;对付干扰。
3、掌握应付打扰的技巧,比如应付电话的打扰。
第三单元、工作沟通
第8章 口头沟通
I.考核知识点:
1、沟通时应注意的五个关键要点
2、优质信息
3、共享思路和见解
II.考核要求:
1、了解沟通时需要考虑的五个关键要点
(1)目的意图
(2)时间安排
(3)沟通对象
(4)信息内容
(5)方式方法
2、了解优质信息的特点:
(1)正确的内容
(2)正确的形式
(3)正确的时间
(4)适度的费用
(5)正确的人员
3、掌握共享思路和见解的方法,了解沟通中产生障碍的类型,掌握各种沟通技巧:
l
善于与交往者建立友善与良好的关系
l
善于聆听,从而理解他人的观点
l
善于提出问题,以期获得更广泛的了解
l
善于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
第9章 会议沟通
I.考核知识点:
1、筹划会议
2、会议的形式
3、会议备忘录
II.考核要求:
1、掌握准备会议的五个关键要点,筹划会议时,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会议目的何在、是不是非开不可、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2、了解会议的几种形式,了解会议日程,把握会议的进展情况,解决会议中出现的困难局面。
3、掌握如何书写会议备忘录,掌握贯彻执行会议决议的方法
第10章 书面沟通
I.考核知识点:
1、书面沟通形式
2、文档的结构和版式
3、商业文件的特点
4、撰写文档时的规范和技巧
II.考核要求:
1、掌握几种常用的书面沟通形式,如何确定文档的目的和方式
2、了解文档结构和版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书面沟通的形式都包括:主题、目标、采取的行动三个方面的内容。
3、掌握撰写文档时的规范和技巧,写作中注意的事项。
4、掌握商业沟通文件的特点:
(1)清楚明了、准确无误
(2)叙述简捷、条理清晰
(3)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第四单元、团队简报
第11章 团队简报
I.考核知识点:
1、团队简报
2、团队简报的好处
3、团队简报的效果
4、提高沟通效果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简报的概念
2、了解团队简报在组织中的好处:
(1)保证信息流从高级管理层传递到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
(2)提供向上反馈的有效渠道,把有关人员的观点反馈到管理层
(3)为团队讨论提供机会
3、了解影响团队简报效果的因素
4、掌握提高沟通效果的方法,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双向沟通。
第12章 分析听众
I.考核知识点:
1、听众、听众心理
2、听众的具体情况
3、抓住听众心理
II.考核要求:
1、了解听众的具体情况:
О
听众人数
О
听众的身份
О
对当前主题的了解程度
О
参加团队简报的目的О
他们想从团队简报中获得什么
О
他们通过团队简报想做些什么
О
他们具有哪些先入之见
О
是否还有其它应考虑的专门需求
2、掌握抓住听众心理的方法
О
运用视觉辅助手段
О
提问
О
布置一些小的任务或者活动
О
让听众明白“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О
经常做阶段性的小结
О
采用清晰的结构使听众便于掌握
第13章 抓住听众的技巧
I.考核知识点:
1、听众注意力
2、提问的技巧
3、展开讨论、布置简短的活动、视觉辅助手段
II.考核要求:
1、掌握抓住听众注意力的方法:
(1)提问
(2)展开讨论
(3)布置简短的活动
(4)运用辅助手段
2、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问可以用于哪些场合,提问有哪些类型,如何控制听众的反馈。
3、掌握展开讨论的方法,展开讨论前必须注意的问题。
4、了解如何布置简短的活动,通常使用:头脑风暴法、配对活动或小组活动等使听众参与讨论的过程,掌握头脑风暴法的使用原则。
5、了解视觉辅助手段的好处,了解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
第14章 准备团队会议报告内容
I.考核知识点:
1、团队会议报告的材料来源
2、控制团队会议报告
3、准备会议报告的内容
4、团队简报的规划
5、团队简报的辅助手段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会议报告的材料的来源:一是自己准备材料,二是别人准备的材料。
2、掌握如何控制团队会议报告的时间,准备会议报告的内容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团队简报的时间安排及规划方法。
4、了解在做团队报告时,运用的视觉辅助手段和散发的资料。
第15章 做团队报告
I.考核知识点:
1、形体语言
2、维持良好关系
3、消除沟通时的紧张心情
II.考核要求:
1、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能够使用合适的言辞,注意形体语言的运用。
2、掌握团队报告中与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通常通过什么方式维持良好关系。
3、掌握沟通时消除心情紧张的方法。
第五单元 工作谈判
第16章 谈判准备
I.考核知识点:
1、自我控制
2、评价自我控制
3、果断行事的方法
II.考核要求:
1、了解谈判中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如何评价自我控制的程度。
2、掌握通过与自己谈话的方式进行自我控制,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错误假定。
3、了解谈判中控制节奏的重要性
4、掌握果断行事的方法,了解处事果断、专横武断、优柔寡断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
第17章 提高影响力
I.考核知识点:
1、影响力、说服力
2、影响力的原理
3、提高影响力
4、如何赢得支持
II.考核要求:
1、了解影响力及其相关概念,人们从
О
个人才干
О
人际关系
О
社会压力
О
说服力
这几个方面感知影响力。
2、掌握影响力、说服力的三个基本原理。
3、掌握提高影响力应该掌握的一个问题,两个观点,三个方面。
4、了解谈判时的问题和需要,掌握如何赢得人们的支持,如何使人们接受你的观点。
第18章 谈判过程
I.考核知识点:
1、谈判的结果
2、谈判的方法
3、谈判过程
4、谈判者的五种类型
II.考核要求:
1、了解如何确定谈判的目标,谈判通常有:双赢、赢-输、两败三种结果。
2、掌握谈判有没有必要进行的判断方法。
3、掌握准备谈判过程中要注意的:确认需求、进行研究、争取支持、分析对方的情况的四个阶段。谈判者分为:魅力型、思考型、怀疑型、控制型、谨慎型五种人物类型。
4、掌握规划谈判进程的方法,能够收集实例,整理和组织论据,掌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5、掌握处理反对意见的方法。
第19章 处理谈判冲突
I.考核知识点:
1、谈判中出现的困难
2、面对困难人们做出的选择
3、谈判的特殊局面
II.考核要求:
1、了解面对谈判中出现的困难和冲突时,人们一般有两种选择:(1)直面冲突(2)避免或不予理睬。
2、掌握面对特殊的谈判局面时,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六单元、走出困境
第20章 法规与公司制度
I.考核知识点:
1、《劳动法》
2、组织的规章制度
3、员工本身的权利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国外和国内有关《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了解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规章制度对组织和个人双方的利益均有保证。
3、了解员工本身应该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
第21章 问题及处理
I.考核知识点:
1、员工的不满、抱怨、申诉
2、处理问题的步骤
II.考核要求:
1、了解不满、抱怨、申诉三种情况的不同表现,找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
2、掌握处理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第二步:找到问题的原因
第三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设计一个行动计划来解决问题
第五步:检验解决办法的有效性,以供日后借鉴
3、了解组织的规章制度中禁止的行为。
4、掌握并学会运用公司的纪律处理程序,了解纪律处分的几个程度不同的阶段:提醒、批评、警告、开除。
第22章 申诉及应对
I.考核知识点:
1、申诉程序
2、歧视
3、骚扰
4、欺凌
5、处理申诉的原则
II.考核要求:
1、了解申诉程序应该遵循的规则。
2、了解部门申诉的要点,申诉的步骤。
3、掌握处理歧视、骚扰、欺凌问题的方法,了解歧视的现象主要存在哪些领域。
4、掌握正确处理申诉的两个原则。
第七单元、个人与团队
第23章 领导者的素质
I.考核知识点:
1、领导、管理
2、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3、领导的角色
4、领导的技能和品质
II.考核要求:
1、了解领导的概念、管理的概念
2、掌握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3、了解领导的角色,一般来说分为:完成工作、建设团队、培养个人三个角色。
4、了解领导应该具备的技能和品质,如何评价你现在具备的品质和技能,培养领导者具有的品质和技能的方法。
第24章 领导方式
I.考核知识点:
1、领导方式
2、领导方式的类型
3、如何选择领导方式
4、选择领导方式时考虑的因素
II.考核要求:
1、了解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该考虑的三个方面的因素:自身、下属、任务及环境。
2、掌握领导方式的五种典型的类型:命令、说服、协商、参与、授权。
3、掌握选择不同领导方式时应该考虑的下属承担工作的能力和意愿。
4、掌握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第25章 建立信任
I.考核知识点:
1、信任度、授权
2、评价信任度
3、信任带来的好处
4、建立信任的方法
II.考核要求:
1、了解信任度的定义及信任存在的标志:坦诚的交流、尊重、授予管理权、承担风险
2、了解如何评价团队中的信任程度。
3、掌握信任给团队带来的好处:
o
可以得到真正的意见和建议
o
有更多人参与
o
团队更具使命感
o
合作更多
o
可以积极地运用冲突的力量
o
有更好的机会来发现隐藏着的问题
o
可以互相信赖
o
更加开诚布公、工作更好
4、掌握建立信任的一些做法:
o
客观并一视同仁
o
表现出你在为他人服务
o
给予反馈和赞扬
o
授权
o
承认错误和过失
o
信守诺言
第26章 领导的授权
I.考核知识点:
1、授权
2、授权的好处
3、授权的原理
4、授权的方法和步骤
II.考核要求:
1、掌握授权的好处:
l
团队将满怀信心,知道该去做什么
l
团队成员对于团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l
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因此备受尊重。
2、了解授权的基本原理,营造授权的气氛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3、掌握领导不善于授权的原因。
4、掌握授权的方法和步骤:
o
第一步:打好基础
o
第二步:下达指令
o
第三步:检查进展情况
o
第四步:反思
第八单元、个人与企业
第27章 影响组织的因素
I.考核知识点:
1、组织、利益相关者
2、组织的运作过程
3、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
4、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5、组织面临的挑战
II.考核要求:
1、了解组织的定义,组织的运作过程:输入-运作过程-输出。
2、掌握一般的组织结构和形式。
3、了解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提高客户满意度、尽量增加收益、降低营业成本等。
4、掌握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利益相关者包括受组织业绩影响并且影响组织业绩的个人或团体。
5、掌握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包括:供应商、客户、政府、调控者、社区
6、掌握组织通常会面临的挑战。
第28章 组织的目标
I.考核知识点:
1、组织的目标、组织的价值观
2、组织的阶段,现状
3、组织的外部环境
4、组织现状分析的方法
II.考核要求:
1、了解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的概念。
2、了解组织目前所处的阶段、现状,一般从:组织的优势、劣势;组织外部发生的所有的事情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的现状。
3、在考虑外部环境时,应该考虑下面三个方面:客户需要什么、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外部环境存在哪些机遇和威胁。
4、掌握分析组织现状的方法:五力模型、PESTLE分析法、SWOT分析。
第29章 制定决策
I.考核知识点:
1、决策、战略
2、战略决策的类型
3、目标分解
4、目标评估方式
5、平衡记分卡
II.考核要求:
1、掌握制定决策时,应该考虑的事项。
2、掌握利用Ansoff矩阵进行决策,这个矩阵包括四个战略决策:产品开发、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多元化经营。
3、了解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和层次。
4、掌握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5、掌握评估目标实现的方法,通常我们应用的评估方式:实时评估、全方位的评估,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标准。
6、掌握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平衡记分卡的评估领域:财务成果、客户满意度、向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的流程、学习和发展。
第30章 组织文化
I.考核知识点:
1、组织文化
2、组织文化的类型
3、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
II.考核要求:
1、了解组织文化的构成,它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了解组织文化的重要性,组织文化一般分为:权力文化、角色文化、任务文化、个人文化。
3、掌握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
第九单元、团队腾飞
第31章 团队基本知识
I.考核知识点:
1、团队类型
2、团队的工作模式
3、优秀团队的特征
4、团队发展的阶段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的分类方式,团队的类型与机遇、挑战、优势等
2、了解团队的灵活工作模式:弹性工作制、兼职工作、轮班工作、家庭计件工、远程工作制等。
3、了解团队工作的优势,优秀团队具有的特征:
l
目标/目的明确
l
广泛的技能与经验
l
公开交流
l
合理利用冲突
l
透明程序
l
定期检查
l
信任与支持
了解如何评价团队的以上特征。
4、掌握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波动、规范化、成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判断团队发展属于某个阶段。
第32章 团队内部建设
I.考核知识点:
1、冲突
2、团队角色
3、团队角色的平衡
4、冲突的类型
5、冲突的应对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角色的定义,团队成员中至少包括:执行任务的人员和维护人员。另外还应该包括:谋士、推动者、挑战者、关心细节者、实施人员、资源调查员、领导、协调人员等角色。
2、掌握伊莱斯-怀特的“团队效力圈”。
3、掌握用来平衡团队中角色的方法:招聘、工作分配、委派、灵活采用不同角色、开发等。
4、了解如何培养团队中成员的关系,团队中健康的气氛和不健康的气氛有哪些特征。
5、掌握对于团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气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六顶思考帽子方法。
6、掌握冲突的两种类型:健康冲突和不健康冲突。
7、掌握应对冲突的五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对抗、回避、折衷、迁就、协作。
第33章 团队维护
I.考核知识点:
1、团队的共同意识
2、团队共同意识的建立
3、团队决策的模式
4、决策的创造性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具有共同意识的优势:
l
人们有一种归属于团队的感觉
l
团队内部交流得到改善
l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2、了解建立团队共同意识的重要性,不利于团队建立共同意识的原因。
3、掌握维护团队共同意识的方法。
4、掌握团队进行决策的模式,它一般包括:阐明问题、获得信息、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建立选择标准、做出决定、实施并督导解决方案这几个阶段。
5、了解团队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决策,如何达成协议。
第34章 团队外部关系
I.考核知识点:
1、团队关系
2、分析团队关系
3、建立融洽的团队关系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对团队进行横向分析。
2、了解团队之间的相互期望,包括:
l
信息——提供实时信息
l
建议——如何做以及具有什么效力
l
讨论并一起工作——然后提高服务
3、掌握展示团队的方法,团队需要的支持者通常都包括哪些人物。
4、掌握建立团队融洽关系和处理团队紧张关系的方法
第十单元、团队学习
第35章 员工学习与发展
I.考核知识点:
1、学习、发展
2、学习和发展的区别
3、发展的循环周期
4、员工发展和学习的方法
II.考核要求:
1、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异同。
2、了解团队学习的重要意义,确保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
3、了解发展的循环周期,包括下面几个阶段:
o
明确发展需求
o
同意发展目标
o
选择发展方法
o
计划学习和支持
o
实施和支持学习
o
检查目标
o
评估学习和方法的有效性
4、掌握发展周期的前三个阶段(明确发展需求、同意发展目标、选择发展方法)的特点。
5、掌握员工发展和学习的途径。
第36章 支持团队学习
I.考核知识点:
1、领导者成为支持者
2、检查自己
3、营造团队学习气氛
4、经验学习周期
5、审查和评估员工学习和发展
II.考核要求:
1、了解领导者成为“支持者”应该做到:
l
让团队成员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l
经常与他们沟通,并参与到他们中去
l
鼓励团队成员
2、了解如何检查你为团队发展做出的努力。
3、掌握团队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氛围有利于团队员工的发展和学习。
4、掌握从经验中学习周期的四个阶段:获得经验、反思、理论化、应用,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5、掌握如何审查和评估员工学习和发展的效果。
第37章 培训与训练
I.考核知识点:
1、训练
2、训练前的准备
3、训练的步骤
4、训练的技巧
II.考核要求:
1、了解训练的定义,训练和在职培训的区别。
2、掌握训练的五个步骤:
第1步: 计划和建立
第2步: 简要介绍
第3步: 后退
第4步: 督导和检查
第5步: 审查和评估
3、掌握进行训练和培训前应该考虑的事情和准备相关的资料。
4、掌握训练的技巧。
第38章 在职培训
I.考核知识点:
1、在职培训
2、学习方法
3、在职培训的步骤
II.考核要求:
1、了解人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利用感知学习,重复学习等。
2、了解在职培训的步骤:
o
准备
o
解释
o
示范
o
示范/解释
o
学习者总结
o
学习者操作
第十一单元、实现目标
第39章 确定团队目标
I.考核知识点:
1、目标的分解
2、目标和目的的关系
3、SMART目标的特征
4、绩效循环
II.考核要求:
1、了解组织的目标、团队的目标、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系。
2、掌握组织目标的分解及重要性
3、了解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的是怎样分解为各个目标的。
4、掌握如何制定SMART目标,SMART目标的特征:具体性、有时间限定的、可达到的、现实的、可测量的。
5、了解绩效循环的三个阶段:制定SMART目标以实现目标,通过目标来监督成功,通过目标来检测成功。
第40章 制定和确认计划
I.考核知识点:
1、计划
2、计划的限制因素
3、工作分解结构
4、计划进度表
5、获取资源
II.考核要求:
1、了解计划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时间、如何实施、参加人员。
2、了解制定计划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包括资源因素、组织文化和结构、上级主管经理等。
3、了解如何确定任务
4、掌握如何分配任务,掌握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向员工分配任务时,应该注意的分配标准;并了解授权的概念。
5、掌握如何获取各种资源。
6、掌握制定计划进度表的方法,计划进度表应该包括的内容,计划进度表的种类:制定任务进度表、制定人员安排表、物质资源的计划等。
7、了解如何使计划达成一致。
第41章 监督、控制和支持
I.考核知识点:
1、反馈环
2、监督标准
3、监督措施
4、监控方法
5、修正措施
II.考核要求:
1、了解反馈环的原理。
2、了解监督标准。
3、掌握监控的措施,一般包括:定性的、定量的绩效指标。
4、掌握监控的方法:
o
基于系统的监控
o
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o
巡视管理(MBWA)
o
报告
o
会议
5、掌握如何采用修正措施。
6、了解如何向员工提供支持,保持员工的士气。
第42章 评估工作绩效
I.考核知识点:
1、评估绩效标准
2、反馈
3、反馈的形式
4、评估体系
II.考核要求:
1、了解评估绩效的标准。
2、掌握如何为团队提供反馈,好的反馈具备的十个特点。
3、掌握获得反馈的几种形式:有建设性的反馈、身体语言、一对一的反馈、保持记录。
4、了解如何进行工作评估,评估体系包括哪些内容,评估的方式,正式评估的形式有几种。
5、掌握如何判断评估的有效性。
第十二单元、团队激励
第43章 影响激励的因素
I.考核知识点:
1、需求理论
2、期望理论
3、双因素理论
II.考核要求:
1、了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了解期望理论,期望与激励之间的关系。
3、了解双因素理论,掌握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的含义及包括的内容。
4、掌握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
第44章 激励的技巧
I.考核知识点:
1、树立榜样
2、期望、x、y理论
3、支持性团队
4、激励的结果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领导者如何树立榜样,作为领导,如何检测自己的激励水平。
2、掌握如何对期望进行检查,了解x、y理论。
3、掌握开发支持型的团队应该从:了解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显示出信任、尊重、同成员交流等方面考虑。
4、了解通过管理绩效来进行激励,了解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的关系和区别。
5、了解如何鼓励发展。
第45章 全方位的激励
I.考核知识点:
1、影响激励水平的因素
2、工作本身
3、薪水和利益
4、工作条件
5、企业文化
II.考核要求:
1、了解从工作本身来讲,影响激励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一般情况通过:工作扩展、工作轮换、工作充实三个方法来进行增加人们的激励水平。
2、了解薪水和利益对激励的影响,员工的福利政策也是对激励水平的一种影响。
3、了解工作条件对激励的影响,工作条件的好坏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抱怨,掌握消除这些不满应该采取的措施。
3.质量管理体系及大纲 篇三
⑴直方图的主要用途是:
·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从中掌握质量能力状态;
·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⑵直方图法的应用,首先是收集当前生产过程质量特性抽检的数据,然后制作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和能力。如表1z204054为某工程10组试块的抗压强度数据150个,但很难直接判断其质量状况是否正常、稳定和受控情况,如将其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直方图,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如图1z204054-1所示。
图1z204054-1混凝土强度分布直方图
⑶直方图的观察分析之一——形状观察分析
·所谓形状观察分析是指将绘制好的直方图形状与正态分布图的形状进行比较分析,一看形状是否相似,二看分布区间的宽窄。直方图的分布形状及分布区间宽窄是由质量特性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所决定的。
·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如图1z204054-2(a)所示。正常直方图反应生产过程质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数理统计研究证明,当随机抽样方案合理且样本数量足够大时,在生产能力处于正常、稳定状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趋于正态分布。
·异常直方图呈偏态分布,常见的异常直方图有:折齿型[z2]、陡坡型、孤岛型、双峰型[z3]、峭壁型[z4],如图1z204054-2(b)、(c)、(d)、(e)、(f)所示,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存在影响质量的系统因素,或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直方图的方法不当所致,要具体分析。
⑷直方图的观察分析之二——位置观察分析
·所谓位置观察分析是指将直方图的分布位置与质量控制标准[z5]的上下限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如图1z204054-3所示。
·生产过程的质量正常、稳定和受控,还必须在公差标准上、下界限范围内达到质量合格的要求。只有这样的正常、稳定和受控才是经济合理的受控状态,如图1z204054-3(a)所示。
·图1z204054-3(b)中质量特性数据分布偏下限,易出现不合格,在管理上必须提高总体能力。
·图1z204054-3(c)中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充满上下限,质量能力处于临界状态,易出现不合格,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图1z204054-3(d)中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居中且边界与上下限有较大的距离,说明质量能力偏大不经济。
·图1z204054-3(e)、(f)中均已出现超出上下限的数据,说明生产过程存在质量不合格,需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1z204060了解gb/t19000-iso9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z20406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⑴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我国按等同原则,从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z6]转化而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⑵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编制基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不少内容与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吻合。它的贯彻执行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提高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帮助企业达到持续成功的目的。
⑶质量管理八项原则[z7]的具体内容
·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从事一定范围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依存于其顾客。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原则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营造和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因此领导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只有领导重视,各项质量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原则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全员充分参加,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产品质量是产品形成过程中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着为他们提供支持的管理、检查、行政人员的贡献。企业领导应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等各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其能力、知识、经验的提高提供机会,发挥创造精神,鼓励持续改进,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全员积极参与,为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目标而奋斗。
·原则四: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任何使用资源生产活动和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活动都可视为过程。2000版iso9000标准是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一般在过程的输入端、过程的不同位置及输出端都存在着可以进行测量、检查的机会和控制点,对这些控制点实行测量、检测和管理,便能控制过程的有效实施。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资源管理、过程实现、测量分析改进等方面的关联关系,并加以控制。即采用过程网络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系统管理。一般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包括:a.确定顾客期望;b.建立质量目标和方针;c.确定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职责;d.确定必须提供的资源;e.规定测量过程有效性的方法;f.实施测量确定过程的有效性;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清除产生原因的措施;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原则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其作用在于增强企业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包括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是增强和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使企业的质量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应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和信息分析是事实的高度提炼。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为此企业领导应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建立双方的互利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是企业提供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涉及到企业能否持续稳定提供顾客满意产品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是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企业与供方双方都有利。
1z20406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⑴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质量体系文件的重要性作了专门的阐述,要求企业重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和使用。编制和使用质量体系文件本身是一项具有动态管理要求的活动。因为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要从编制完善体系文件开始,质量体系的运行、审核与改进都是依据文件的规定进行,质量管理实施的结果也要形成文件,作为证实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质量体系有效的证据。
⑵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提出明确要求,企业应具有完整和科学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以下内容构成:
4.《市政质量员》考试大纲 篇四
专业知识(建议面授学时:50学时)
第一章 建设法律法规(权重20%)
了解: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建设法规体系;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筑法》关于质量管理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
熟悉:建设法规的概念;《建筑法》关于建设许可与建筑工程承包的有关规定;《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劳动法》 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法》关于排放污染物的有关规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关于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要求及违反规定处罚的有关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的有关规定。
掌握:《建筑法》关于从业资格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法》关于违反污染物排放规定的法律责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关于节能建筑概念、施工单位要求及违反规定的处罚的有关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建筑材料(权重20%)
了解:建筑钢材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质;石灰、建筑石膏的应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混凝土的分类与品种; 建筑砂浆与墙体材料的品种; 防水涂料主要品种; 建筑装饰涂料; 材料的吸声性能; 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
熟悉:常用建筑钢材的分类 ; 石灰、建筑石膏的技术标准;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作用;水泥的验收与保管; 外加剂与掺合料; 砌墙砖、砌块; 建筑密封材料主要品种、特性; 建筑装饰材料的质量要求;绝热、防腐及吸(隔)声材料的特性。
掌握:常用建筑钢材的力学工艺性能及常用建筑钢材的品种; 石灰、建筑石膏的生产和品种、主要技术性质;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品种,定义,技术要求,应用特性;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和应用;砌筑砂浆的技术性质;防水卷材主要品种、特性;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品种与技术性能;绝热、防腐及吸(隔)声材料的品种。
第三章 建筑识图与构造(权重 30%)
了解:图幅、标题栏与会签栏、字体等制图的基本知识;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基本概念;房屋建筑工程图的分类;施工图首页的内容;建筑总平面图的形成和用途;基础 的类型和构造。
熟悉:图线、比例、标高符号、材料图例;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区别、画剖面图的注意事项;建筑总平面图常用图例符号;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形成和作用;地下室的构造;地坪与楼地面的构造;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平屋顶防水;屋顶的保温与隔热;变形缝种类及构造。
掌握:尺寸标注、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定位轴线及其它常用符号;剖面图的表达方式、剖面图和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内容及图示方法;建筑结构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识读;墙体的类型及要求;墙体的基本构造和装修构造;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组成及类型。
第四章 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权重 5%)
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钢结构的基本结构形式;重力式挡土墙的组成与构造。
熟悉:建筑结构荷载和结构类型;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要求;震级及地震烈度和抗震设防;建筑地基基本知识; 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构造要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墙的构造要求;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章 建筑施工工艺与项目管理(权重 20%)
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施工项目现场安全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和控制措施;施工合同的订立及履行、施工合同的变更、终止和争议解决;施工索赔概念;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工程管理信息化。
熟悉:脚手架常见类型和应用;模板工程基本施工方法;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和种类、施工合同的特点;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施工项目基本施工程序;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内容;施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基本环保措施;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条件和标准、工程项目竣工资料。
掌握:砖砌体砌筑工艺;钢筋工程基本施工方法;钢结构的加工和连接方法;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管理程序和准备。
第六章 计算机基础(权重 5%)
了解: 计算机基础知识及Word、Excel、PowerPoint三种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建筑与市政工程市政工程质量员》考试大纲(试用)
专业技能(建议面授学时:70学时)
第一章 市政工程识图(权重 4%)
了解:交通工程图识读;市政工程施工图图例。熟悉:桥梁工程图与识读;排水管道工程图与识读。掌握:道路工程图与识读。
第二章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权重 4 %)
了解:测量仪器的管理和保养;隧道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
熟悉:施工测量的概念、任务及内容;桥梁的施工测量放线;管道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使用;道路工程的定位与施工测量。第三章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权重30%)
了解:路基工程的一般规定;基层施工的一般规定;广场与停车场面层施工;人行地道结构施工;挡土墙构造及施工;道路附属构筑物及施工。
熟悉:石方路基施工、路肩施工、构筑物处理、特殊土路基施工、粒料类基层施工;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透层、粘层、封层;人行道铺装施工;人行地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挡土墙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附属构筑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掌握:土方路基施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基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广场与停车场面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人行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第四章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权重 25 %)了解:桥面系与附属结构施工。
熟悉:城市桥梁模板工程、支架与拱架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墩台与支座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墩台质量验收标准;支座质量验收标准;桥面系质量验收标准;附属结构质量验收标准。掌握: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梁(板)施工;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模板、支架与拱架质量验收标准;钢筋质量验收标准;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基础质量验收标准;混凝土梁板质量验收标准。
第五章 城市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权重25%)了解: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管道附属构筑物。
熟悉: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管道功能性试验;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质量验收标准;管道附属构筑物质量验收标准。
掌握:城市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基本规定;土石方与地基处理施工;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土石方与地基处理质量验收标准;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质量验收标准;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质量验收标准。第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隧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权重12%)了解:盾构法隧道施工。
熟悉:明挖法隧道施工;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明挖法隧道给水及消防、电气照明、通风系统、弱电智能化系统质量检查;盾构法隧道质量验收标准。
5.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实习大纲 篇五
一、课程概况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Investigating practice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实习周数:0.5周学分:0.5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该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和能力的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调查的目的是加深对食品行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和熟悉市场上食品的质量状况,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深入实际、注重调查分析的优良作风,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
2、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的方法。
3、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对社会的影响及重要性。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安排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分散调查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各项内容。采用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等方法,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内容,以及一些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对某类产品质量、安全性、市场需求等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由此进一步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提交调查报告。
由学生独立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对象。要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选择老百姓日常接触和使用的食品种类和材料,避开低发生率或消费者陌生的产品或服务,如可选择学生、老师、校园周边居民等为调查对象,学校周围的商场、超市、食堂、饭店为目标的项目。
时间安排:第一天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然后用半天时间进行调查,再用一天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报告。
五、实习报告撰写的要求
1、按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包括封面、目的、意义、方法、内容、结果与分析、讨论或改进方案等。
2、实习态度正确、数据可靠、分析正确、建议合理、文字通顺。
3、排版美观,封面统一格式,报告不少于3000字。
六、课程考核方式
按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6.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篇六
前言
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制了《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大纲》共包括以下10部分:
——第1部分:首次监督检查 ——第2部分:地基处理监督检查
——第3部分: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前监督检查
——第4部分:主厂房交付安装前监督检查
——第5部分:锅炉水压试验前监督检查
——第6部分:汽轮机扣盖前监督检查
——第7部分: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
——第8部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
——第9部分: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监督检查
——第10部分:机组商业运行前监督检查
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国发[2012]9号)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国能电力[2012]306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 5009.1)《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DL/T 1144)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 5434)
(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按照精简程序、强化监管的指导思想,本《大纲》的编制遵循了以下原则:
(1)与监督检查阶段相协调的原则。
(2)监督检查转序的原则。
(3)监督验收质量的原则。
(4)监测实体质量的原则。
(5)以强制性条文为基础的原则。
(6)兼顾技术进步的原则。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本《大纲》与原《大纲》相比,主要的调整和变化如下:
(1)在监督检查的内容上增加了地基处理监督检查部分。
(2)本《大纲》吸收了原“火电土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的内容,将火电土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界定为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前监督检查、主厂房交付安装前监督检查及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三部分。
(3)将原“火电工程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后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和“火电工程验收移交生产后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归并成本《大纲》第10部分机组商业运行前监督检查。
(4)原《大纲》中独立的“对技术文件资料的监督检查”章节予以删除,其相关内容分别在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两章予以阐述,以避免重复检查,强化验证资料和实物工程的一致性。
(5)删除了原《大纲》中“质量监督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和“检查评价”章节内容,取消了自检和预监检,简化了监督检查的程序,使监督检查定位更准确。监督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在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程序相关文件中另行规定。
(6)增加了“质量监督检测”一章。
(四)各部分的内容构成
本《大纲》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监督检查依据、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检测。
二、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以下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
(1)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燃煤发电工程。
(2)装机容量300MW及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3)其他火力发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三、使用说明
本《大纲》是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和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依据,与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程序的相关规定配套使用。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时,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阶段划分和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的监督检查阶段,工程进度或监督检查进度相近的阶段可以合并进行,但监督检查内容必须符合本《大纲》的规定。
(1)首次监督检查可与地基处理监督检查合并进行。
(2)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可与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或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监督检查合并进行。
(3)其他部分单独使用。
(4)本《大纲》以主厂房施工节点划分建筑工程监督检查阶段,在各阶段监督检查时,可同事对其他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四、解释
本《大纲》由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编制并负责解释。
五、施行日期
本《大纲》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 检查大纲
第1部分:首次监督检查
目
次
1.总则
2.监督检查依据
3.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4.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5.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检查
6.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首次质量监督检查应在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前进行。
1.0.2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
《钢筋焊接验收规程》(JGJ 18)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工程建设单位已按规定办理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
3.0.2责任主体单位项目组织机构已建立,人员已到位。
3.0.3现场施工机械及工器具满足工程需要。
3.0.4建筑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检验合格。
3.0.5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完成,审批手续齐全。
3.0.6工程项目“五通一平”基本完成。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工程项目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批准),文件齐全。完成招投标并与承包商签订合同。
4.1.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已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已到位。
4.1.4质量管理制度已制订。
4.1.5施工组织总设计已审批。
4.1.6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已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
4.1.8施工图会检已组织完成。
4.1.9工程项目开工文件已下达。
4.1.10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2工程项目按规定 4.1.11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批准。
4.2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2.2勘察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更改控制程序、现场服务程序齐全,人员到位。
4.2.3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4.2.4设计交底已完成,设计更改手续齐全。
4.2.5按规定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并签证。
4.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3.2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专业人员配备满足工程实际需要。4.3.3检测仪器和工具配置满足监理工作需要。
4.3.4已按验收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了验收。
4.3.5本工程应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已确认。
4.3.6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见证取样、验收工作开展正常。
4.3.7已组织编制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4.2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
4.4.3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4.4质量检查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5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4.4.6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审批手续齐全,技术交底已完成。4.4.7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4.8检测试验项目计划已审批。4.4.9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4.4.10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落实。4.4.12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养室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4.5.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施工现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0.1测量定位基准点验收合格,站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主要建(构)筑物控制桩复测报告齐全,桩位维护良好。
5.0.2建筑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钢筋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合格,报告齐全。
5.0.3混凝土用水水质检验合格。
5.0.4现场混凝土搅拌站条件符合要求;商品混凝土技术检验合格,报告齐全。
5.0.5已完成的桩基或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合格。
5.0.6 深基坑开挖边坡放坡系数按施工方案执行并符合要求。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水泥;
(2)钢材、钢筋及连接接头;
(3)混凝土粗细骨料;
(4)混凝土外加剂;
(5)混凝土搅拌用水;
(6)防水、防腐材料。
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 检查大纲
第2部分:地基处理监督检查 目
次
1总则
2监督检查依据
3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4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5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换填垫层地基的监督检查
5.2预压地基 的监督检查
5.3压实地基的监督检查
5.4夯实地基的监督检查
5.5复合地基的监督检查
5.6注浆地基的监督检查
5.7微型桩加固的监督检查
5.8灌注桩工程的监督检查
5.9预制桩工程的监督检查
5.10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 5.11边坡工程的监督检查
5.12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的监督检查
5.13液化地基的监督检查
5.14冻土地基的监督检查
5.15膨胀地基的监督检查
6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的监督检查应在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前完成,视工程实际情况也可与首次监督检查一并进行。附属工程地基处理的监督检查也可在其他阶段性监督检查时抽查。
1.0.2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3 本阶段监督检查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时,可根据相应的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4)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 135)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已完成检测。
3.0.2 施工质量验收已完成。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已按规定完成招投标并签订合同。
4.1.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已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已到位。
4.1.3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已制订。
4.1.4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已审批。
4.1.5已组织设计交底及施工图纸会检。4.1.6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7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批准。
4.2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4.2.2按规定进行设计交底并参加图纸会检。
4.2.3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2.5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
4.2.6按规定参加有关重要部位的工程质量验收及签证。
4.2.7进行了本阶段工程实体质量与勘察设计的符合性确认。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3.2地基处理工程已验收签证。
4.3.3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的任务相符。
4.3.4已组织编制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并按计划实施。
4.3.5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已审查,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已审批。4.3.6组织或参加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检查验收。
4.3.7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
4.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
4.3.9提出地基处理施工质量评价意见。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地基处理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4.2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4.3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
4.4.4质量检查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5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审批手续齐全,技术交底已完成。重大方案或特殊专项措施经专项评审。
4.4.6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4.7检测试验项目计划齐全。4.4.8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
4.4.10完成施工验收中不符合项的整改闭环。
4.4.11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5.4地基处理检测方案已审批。
4.5.5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换填垫层地基的监督检查
5.1.1 换填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1.2 地基验槽符合设计,验收签字齐全。
5.1.3砂石、粉质黏土、灰土、矿渣、粉煤灰、土工合成材料等换填垫层材料及其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5.1.4 换填土料按规范要求做了击实试验、土易溶盐分析试验、消石灰化学分析试验、土颗粒分析试验及设计有要求时的腐蚀性或放射性试验合格。
5.1.5 换填已进行分层试验,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5.1.6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符合设计要求。
5.1.7 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1.8 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5.2 预压地基的监督检查
5.2.1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2.2预压地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2.3所用土、砂、石、塑料排水板等原材料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规定。
5.2.4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地基强度或承载力等试验合格,报告结论明确。
5.2.5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工艺与设计及施工方案一致。
5.2.6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符合设计要求。
5.2.7施工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2.8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3 压实地基的监督检查
5.3.1现场试验性施工,确定碾压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碾压范围和有效加固深度等施工参数和压实地基施工方法。
5.3.2压实地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3.3压实土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5.3.4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符合设计要求。
5.3.5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3.6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4 夯实地基的监督检查
5.4.1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4.2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采取的强夯夯锤质量、夯锤底面形式、锤底面积、锤底静接地压力值、排气孔等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5.4.3强夯过程和强夯置换夯符合规范规定,并采取必要的隔震或减震措施。
5.4.4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4.5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4.6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完整。5.5 复合地基的监督检查
5.5.1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经过检测确定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5.2复合地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5.5.3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密实,检测报告齐全。5.5.4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的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齐全。
5.5.5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有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已通过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及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5.6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的桩位偏差满足规范规定。
5.5.7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5.8 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5.5.9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碎石桩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3)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4)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
5.5.10 水泥土搅拌桩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3)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采用钻取芯样做水泥土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检测结果满足规范规定。
(4)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5)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6)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1 旋喷桩复合地基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3)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4)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2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符合以下要求:
(1)消石灰性能指标及灰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一致。
(3)桩长范围内灰土或土填料的平均压实系数,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抽检数量符合规范规定。
(4)对消除湿陷性的工程,进行了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规定。(5)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6)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7)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3)夯填桩体的干密度、抽检数量符合规范规定。
(4)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6)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3)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差、褥垫层厚度、夯填度和桩体试块抗压强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4)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符合规范规定。(5)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6)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7)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5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符合以下要求:
(1)碎砖三合土、级配砂石、矿渣、灰土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3)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4)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5.16 多桩型复合地基
(1)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2)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3)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符合要求;(4)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6)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6 注浆地基的监督检查
5.6.1设计前已通过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参数及选用的设备。
5.6.2 浆液、外加剂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6.3 注浆地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6.4 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5.6.5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试验和室内试验符合规范规定,加固地层的压缩性、强度、渗透性、湿陷性、均匀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5.6.6地基承载力检测(对地基承载力有要求时)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6.7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6.8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7 微型桩加固工程的监督检查
5.7.1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7.2微型桩加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7.3 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7.4 微型桩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5.7.5 树根桩施工允许偏差、成孔、吊装、灌注、填充、加压、保护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5.7.6 预制桩预制过程(包括连接件)、压桩力、接桩和截桩等符合规范规定。5.7.7 注浆钢管桩水泥浆灌注的注浆方法、时间间隔、钢管连接方式、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规定。
5.7.8 混凝土和砂浆抗压强度、钢构件防腐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规定。5.7.9微型桩变形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7.10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7.11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7.12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8 灌注桩工程的监督检查 5.8.1 当需要提供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时,应按试桩方案进行了试桩确定。
5.8.2灌注桩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8.3 钢筋、水泥、砂、石、掺和料及钢筋焊接材料等性能证明文件、现场见证取样检验报告齐全。
5.8.4 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报告齐全。
5.8.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合格,报告齐全。
5.8.6 桩基础施工工艺应与设计技术(施工)方案一致。
5.8.7人工挖孔桩终孔时,持力层检验记录齐全。
5.8.8 人工挖孔灌注桩、干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的桩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及桩位的偏差符合规范规定。
5.8.9工程桩承载力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桩身质量检验符合规程规定,报告齐全。5.8.10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8.11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9 预制桩工程的监督检查
5.9.1 当需要提供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时,应按经试桩方案进行试桩确定。
5.9.2预制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9.3静压桩、锤击桩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5.9.4桩体材料和连接材料的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9.5桩身检测、接桩接头检测合格,报告齐全。5.9.6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5.9.7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9.8 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5.10 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
5.10.1 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10.2 基坑施工方案、基坑监测技术方案齐全,已审批;深基坑施工方案经专家评审,评审资料齐全。
5.10.3 钢筋、混凝土、锚杆、桩体、土钉、钢材等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10.4 钻芯、抗拔、声波等试验合格,报告齐全。
5.10.5 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基坑监测实施与方案一致。
5.10.6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10.7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5.11 边坡工程的监督检查
5.11.1设计有要求时,通过现场试验和试验性施工,确定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11.2 边坡处理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11.3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5.11.4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11.5 灌注排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的检验符合设计要求;锚孔施工、锚杆灌浆和张拉符合设计要求;资料齐全。
5.11.6泄水孔位置、边坡坡度、反滤层、回填土、挡土墙伸缩缝(沉降缝)位置和填塞物、边坡排水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边坡位移监测正常。
5.11.7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11.8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5.1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监督检查
5.12.1 经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检测其湿陷量消除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12.2 桩基础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中;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层中。
5.12.3 单桩竖向承载力通过现场静载荷浸水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5.12.4 灰土、土挤密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荷浸水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5.12.5 不得选用盐渍土、膨胀土、冻土、含有机质的不良土料和粗颗粒的透水性(如砂、石)材料。
5.13 液化地基的监督检查
5.13.1 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的地基,处理后液化等级与液化指数符合设计要求。
5.13.2 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符合规范规定。
5.14冻土地基的监督检查
5.14.1 所用热棒、通风管管材、保温隔热材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复试合格。
5.14.2 热棒地下安装部分周围用细沙土分层填实,用水浇透,固定可靠、排列整齐。
5.14.3 热棒、通风管、保温隔热材料施工记录表齐全,数据真实。
5.14.4 地温观测孔及变形监测点设置符合规范规定。
5.14.5 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地基融沉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15 膨胀土地基的监督检查 5.15.1设计前已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
5.15.2 膨胀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施工方案齐全,已审批。
5.15.3施工工艺与设计、施工方案一致。
5.15.4钢筋、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5.15.5 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结论满足设计要求。
5.15.6质量控制参数符合技术方案,施工记录齐全;
5.15.7施工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数量符合规范规定,质量验收记录齐全。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
(2)垫层地基的压实系数;
(3)桩基础工程桩的桩身偏差和完整性;
(4)桩身混凝土强度。
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 检查大纲
第3部分: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前监督检查
目
次
1总则
2监督检查依据
3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4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5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测量的监督检查
5.2 混凝土基础的监督检查
5.3 基础防腐(防水)的监督检查
5.4 冬期施工的监督检查
6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本部分适用于火电工程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前质量监督检查应在主厂房基础工程隐蔽前完成。
1.0.3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本阶段监督检查时,可针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按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编制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7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573)
《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一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号)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 基础工程施工完,验收签证完,验收发现的不符合项已处理。
3.0.2 基础工程隐蔽前。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2按规定组织完成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
4.1.3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
4.1.4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5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审批。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
4.2.2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2.4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
4.2.5按规定参加施工主要控制网(桩)验收和地基验槽签证。
4.2.6进行了本阶段工程实体质量与设计的符合性确认。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4.3.2检测仪器和工具配置满足监理工作需要。
4.3.3已按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检查。
4.3.4组织补充完善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对设定的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了旁站监理。
4.3.5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已审批。
4.3.6对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及原材料复检的见证取样。
4.3.7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
4.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
4.3.9完成主厂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3.10对本阶段工程质量提出评价意见。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
4.4.2质量检查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3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4.4.4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已落实。4.4.5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已审批,技术交底记录齐全。.4.4.6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4.7按照检测试验项目计划进行有见证的取样和送检,台账完整。
4.4.8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商品混凝土的跟踪管理台账清晰,记录完整。
4.4.9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4.4.10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实施。
4.4.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
4.4.12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5.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测量的监督检查
5.1.1 测量控制方案已经审核批准。
5.1.2现场按测量控制方案布设的控制桩(点)设置规范,保护完好。
5.1.3测量仪器检定有效。
5.1.4各建(构)筑物定位放线符合设计要求,测量数据齐全、完整。
5.1.5沉降观测点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及规程规定,观测记录齐全。
5.2 混凝土基础的监督检查
5.2.1 钢筋、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拌合用水及焊材、焊剂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合格,报告齐全。商品混凝土技术检验合格,报告齐全。
5.2.2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碱活性检验合格。
5.2.3 用于配制钢筋混凝土的海砂氯离子含量检验合格。
5.2.4 焊接工艺、机械连接工艺试验合格;钢筋焊接接头、机械连接试件截取符合规范,试验合格,报告齐全。
5.2.5 钢筋代换已办理设计变更,可追溯。
5.2.6 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报告齐全。5.2.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已审批,温控措施符合方案,测温记录齐全。5.2.8 混凝土浇筑记录齐全;试件抽取、留置符合规范规定。
5.2.9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与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尺寸偏差符合质量验收标准。5.2.10 贮水(油)池等构筑物满水试验合格,签证记录齐全。5.2.11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记录完整,记录齐全。
5.2.12 裸露在外的基础短柱钢筋防锈蚀保护、柱水平施工缝凿毛符合要求。5.3 基础防腐(防水)的监督检查
5.3.1 防腐(防水)材料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复试报告齐全。
5.3.2 防腐(防水)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粘接牢固,无表面损伤。
5.4 冬期施工的监督检查
5.4.1冬期施工措施和越冬保温措施已审批。
5.4.2原材料预热、选用的外加剂、混凝土拌和和浇筑条件、试块的留置符合规范规定。
5.4.3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养护条件、测温次数符合规范规定,记录齐全。
5.4.4冬期停、缓建工程,停止位置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质量监督检测
6.0.1 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钢筋、水泥、砂、碎石及卵石、拌合用水、掺合料、外加剂、混凝土试块、钢筋连接接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技术性能。
(2)防腐(防水)材料性能、涂层厚度、附着力等。
火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 检查大纲
第4部分:主厂房交付安装前监督检查
目
次
1总则
2监督检查依据
3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4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5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混凝土结构的监督检查
5.2 钢结构工程的监督检查
5.3 砌体工程的监督检查
5.4 冬期施工的监督检查
6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电工程主厂房交付安装前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主厂房交付安装前质量监督检查应在汽轮机基础交付安装前完成。
1.0.3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 本阶段监督检查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时,可根据相应的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7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573)
《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9)
《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55)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一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号)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完、基本封闭完,汽轮机基座和混凝土炉架施工完,验收签证完。
3.0.2验收发现的不符合项已处理。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2组织进行了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
4.1.3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
4.1.4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5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审批。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
4.2.2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2.4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
4.2.5按规定参加主体结构质量验收。
4.2.6进行了本阶段工程实体质量与设计的符合性确认。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4.3.2检测仪器和工具配置满足监理工作需要。
4.3.3组织补充完善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对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了旁站监理。
4.3.4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已审批。
4.3.5对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及原材料复检的见证取样。
4.3.6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4.3.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
4.3.8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汽轮机基座施工质量验收。
4.3.9对本阶段工程质量提出评价意见。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项目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
4.4.2质量检查员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3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已审批,技术交底记录齐全。4.4.4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4.5按照检测试验项目计划进行有见证的取样和送检,台账完整。4.4.6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商品混凝土的跟踪管理台账清晰,记录完整。4.4.7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实施。
4.4.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4.4.9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5.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监督检查
5.1.1 钢筋、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拌合用水及焊材、焊剂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合格,报告齐全。
5.1.2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碱活性检验合格。
5.1.3 用于配制钢筋混凝土的海砂氯离子含量检验合格。
5.1.4 焊接工艺试验、机械连接工艺试验合格,其连接接头试件截取符合规范,试验合格,报告齐全。
5.1.5 钢筋代换已办理设计变更,可追溯。
5.1.6 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实验报告齐全。5.1.7 混凝土浇筑记录齐全;试件抽取、留置符合规范。5.1.8 基础预埋螺栓、预留孔洞、预埋铁件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5.1.9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符合质量验收标准。5.1.10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记录录齐全。5.2 钢结构工程的监督检查
5.2.1 钢材、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地脚螺栓、涂料、焊材等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
5.2.2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抽样复检合格。5.2.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抽测合格。
5.2.4 钢结构现场焊接缝检验合格。
5.2.5 钢结构、钢网架变形测量记录齐全,偏差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
5.2.6 涂料(防火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记录齐全。
5.2.7 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3 砌体工程的监督检查
5.3.1 砌体结构所用砖、石材、砌块、水泥等原材料性能证明文件齐全;抽查检测合格,报告齐全。
5.3.2 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试验报告齐全。
5.3.3 砌体组砌方式、钢筋的设置位置、挡土墙泄水孔留置符合规范规定。
5.3.4 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5.4
冬季施工的监督检查
5.4.1冬期施工措施和越冬保温措施已审批。
5.4.2原材料预热、选用的外加剂、混凝土拌合和浇筑条件、试块的留置符合规范规定。
5.4.3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和砌体工程,养护条件、测温次数符合规范规定,记录齐全。
5.4.4冬季停、缓建工程,停止位置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砂、石、砖、砌块、水泥、钢筋及其连接接头等技术性能;(2)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
(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紧固力矩。
第5部分:锅炉水压试验前监督检查
目
次 总
则 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4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锅炉本体基础的监督检查
5.2 锅炉构架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5.3 锅炉承压部件及受热面的监督检查
5.4 锅炉附属管道及附件的监督检查
5.5 焊接及金属监督的监督检查
5.6 验收及缺陷处理的监督检查 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力发电工程锅炉水压试验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锅炉水压试验前监督检查范围为锅炉本体的全部承重结构、承压部件、受热面、参加水压试验的各类管道及参加水压试验临时系统等。
1.0.3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 本阶段监督检查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时按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应当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205)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55)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
《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12)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647)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 锅炉机组》(DL 5190.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8)
《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DL/T 586)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 75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 5001)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054)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2部分 锅炉机组》(DL/T5210.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5部分
管道及系统》(DL/T5210.5)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7部分:焊接》(DL/T5210.7)《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 锅炉钢结构、承压部件、受热面、附属管道及其附件、水压试验系统隔离的临时封堵及其上水临时系统安装完成,并验收签证。
3.0.2 受监焊口全部检验合格。
3.0.3 试验用水水质满足要求,废水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
3.0.4 水压试验范围内的楼梯、平台、栏杆、沟道盖板等齐全,通道畅通,照明充足。
3.0.5 办理了具备锅炉整体水压试验条件的签证。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组织完成具备锅炉整体水压试验条件的签证。
4.1.2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3按规定组织施工图会检,按合同约定组织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交底并指导安装、处理设备缺陷。4.1.4对锅炉设备组织了设备监造,并提供了设备监造报告。
4.1.5以下主要技术文件、资料已收集齐全:
(1)锅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2)锅炉安装和使用说明书;
(3)锅炉热力计算书、承压部件强度计算书;
(4)承压部件设计修改技术资料;
(5)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报告;
(6)锅炉钢架沉降观测资料。
4.1.6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
4.1.7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8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审批。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现场连续施工。
4.2.2按规定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检。4.2.3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2.5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3.2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4.3.3完成相关施工的质量验收、隐蔽工程签证。
4.3.4已按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检查。
4.3.5组织编制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对设定的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了旁站监理。
4.3.6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查,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已审批。4.3.7已组织或参加设备、材料的到货检查验收。
4.3.8设备、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记录齐全。4.3.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到位。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企业安装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相符。
4.4.2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
4.4.3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
4.4.4质量检查员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5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已审批,技术交底记录齐全。4.4.6编制检测试验项目计划,实施记录齐全。
4.4.7焊接检验制度健全,焊材保管、复检、发放制度健全,台帐完整。
4.4.8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4.9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4.4.10水压试验方案已经批准。
4.4.11水压试验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人员到位。4.4.12水压试验现场的安全、保卫等项工作已落实。4.4.13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4.4.15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5.4现场射线源管理符合环保、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4.5.5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锅炉本体基础的监督检查
5.1.1 建筑交付安装验收记录齐全。
5.1.2 基础沉降均匀,沉降观测记录完整。
5.2 锅炉构架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5.2.1 高强度螺栓按规定复检合格,报告齐全,钢结构节点螺栓终紧扭矩抽检合格。
5.2.2 节点的连接和封闭符合规范规定。
5.2.3大板梁挠度测量符合厂家设计或规范规定。
5.2.4 楼梯、平台、栏杆安装牢固,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5.3 锅炉承压部件及受热面的监督检查
5.3.1 水压范围内的承压部件安装结束,验收合格。
5.3.2 受热面通球试验合格、签证记录齐全。
5.3.3 膨胀间隙调整符合图纸要求,膨胀指示器安装、调整完毕。
5.3.4 支座、吊挂系统调整结束,受力均匀。
5.3.5 受热面密封焊接完毕,渗透试验合格,验收签证齐全。
5.3.6温度、压力测点在受热面上安装完成,验收合格。
5.4 锅炉附属管道及附件的监督检查 5.4.1 附属管路布置合理,安装结束,验收合格。
5.4.2 参加水压试验的附件安装结束,校验合格。
5.4.3 水压试验系统隔离的封堵施工完成,验收合格。
5.4.4水压试验的临时系统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毕。5.5 焊接及金属监督的监督检查
5.5.1 焊接工程项目一览表的项目内容齐全,焊接分项工程综合质量验收资料齐全。
5.5.2 锅炉承重、承压焊口的外观质量与外观检查记录相符。
5.5.3 焊接工程检验一览表的项目内容齐全,无损检测、理化检验报告齐全。
5.5.4 合金钢零部件材质复检符合制造厂图纸要求。5.6
验收及缺陷处理的监督检查
5.6.1 水压前相关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资料齐全。
5.6.2 设备缺陷记录及处理验收记录齐全。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焊口无损检测;
(2)合金钢材料及焊口的光谱、硬度检测。
第6部分:汽轮机扣盖前监督检查
目
次
总则监督检查依据 质量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5 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汽轮机基座的监督检查
5.2台板与垫铁的监督检查
5.3汽缸、轴承座及滑销系统的监督检查
5.4轴承和油挡的监督检查 5.5汽轮机转子的监督检查
5.6通流部分设备安装的监督检查
5.7汽轮机金属检测的监督检查
5.8验收及缺陷处理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力发电工程汽轮机扣盖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3本阶段监督检查时,可针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按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应当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 5190.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7部分:焊接工程》(DL 5190.7)
《汽轮发电机合金轴瓦超声波检测》(DL/T 297)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8)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 439)
《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DL 586)
《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DL/T 69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 884)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DL/T 99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210.3)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 5210.4)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T 5210.5)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7部分:焊接》(DL/T 521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 汽轮机本体安装调整工作结束,已经试扣盖检查,并办理扣盖前的检查签证。
3.0.2 对汽轮机本体调整工作有影响的热力管道和设备完成连接,热工元件试装完。
3.0.3 与扣盖相关的合金钢零部件、管材、焊口全部检验合格。
3.0.4 汽机房行车等吊装机械完好,验收合格。
3.0.5 扣缸范围内的楼梯、平台、栏杆、沟道盖板等齐全,通道畅通、照明充足。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完成扣盖前的检查签证
4.1.2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3按规定组织施工图会检,按合同约定组织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交底并指导安装、处理设备缺陷。4.1.4对汽轮机设备组织了设备监造,并提供了设备监造报告。
4.1.5以下主要技术文件、资料已收集齐全:
(1)汽轮机总装报告;
(2)设备出厂质检报告及质保书;
(3)重要部件出厂材质检验及探伤报告;
(4)转子出厂超速试验及高速动平衡报告;
(5)汽轮机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4.1.6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
4.1.7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8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批审。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
4.2.2按规定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检。
4.2.3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
4.2.5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4.3.2完成相关施工的质量验收计隐蔽工程签证。4.3.3已按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检查。
4.3.4组织编制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对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了旁站监理。4.3.5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查,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已审批。4.3.6组织或参加设备、材料的到货检查验收。4.3.7设备、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记录齐全。4.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4.2质量检查员及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4.4.3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已审批,技术交底记录齐全。4.4.4 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4.4.5扣盖方案经批准。
4.4.6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4.4.7检测试验项目已按计划实施,记录齐全。4.4.8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4.9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4.4.10 扣盖方案已经批准。4.4.11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4.4.13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5.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5.3 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5.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汽轮机基座的监督检查
5.1.1 建筑交付安装验收记录齐全。
5.1.2 基础沉降均匀,沉降观测记录完整。
5.2
台板与垫铁的监督检查
5.2.1 垫铁的布设符合图纸要求,台板与垫铁及每叠垫铁间接触及间隙符合规范,检查验收记录完整。
5.2.2 台板或轴承座底部混凝土垫块布设符合图纸,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齐全。
5.3
汽缸、轴承座及滑销系统的监督检查
5.3.1 抽查汽缸、轴承座与台板间隙符合规范,并与记录相符。
5.3.2 汽缸喷嘴室、调门汽室隐蔽签证记录完整。
5.3.3 各轴承座进行的检漏试验,签证记录齐全。
5.3.4 抽查汽缸、轴承座水平、扬度与记录相符,并符合规范要求。
5.3.5 抽查滑销、猫爪、联系螺栓间隙符合厂家要求,与记录相符。5.3.6 抽查汽缸法兰结合面间隙符合规范要求,与记录相符。
5.3.7 检查汽缸负荷分配记录符合厂家要求。
5.3.8 汽缸内部热工测量元件校验合格,报告齐全并经过试装。
5.3.9 组装供货的汽轮机和燃气轮机,模块组装符合厂家的技术要求。
5.4 轴承和油挡的监督检查
5.4.1 抽查轴瓦接触(重点检查轴瓦钨金接触、垫块接触)符合规范规定,并与记录相符。
5.4.2 检查推力瓦间隙符合厂家要求,并与记录相符。
5.4.3 抽查轴承座及轴瓦油挡间隙符合厂家要求;并与记录相符。
5.5
汽轮机转子的监督检查
5.5.1 检查转子轴颈椭圆度和不柱度记录符合规范规定。5.5.2 检查转子弯曲度记录符合厂家检验要求。
5.5.3 全实缸状态下测量转子轴颈扬度符合制造厂要求,并与记录相符。
5.5.4 检查转子推力盘端面瓢偏记录符合规范规定。
5.5.5 检查转子联轴器晃度及端面瓢偏记录符合规范规定,与记录相符。
5.5.6 抽查转子对汽封(或油挡)洼窝中心记录符合制造厂要求或规范规定。
5.5.7 全实缸状态下测量转子联轴器找中心数值符合制造厂要求,与记录相符。
5.5.8 转子就位后复测转子外轴向定位值,与记录相符。
5.6
通流部分的监督检查
5.6.1 静叶持环或隔板(包括回转隔板)安装符合厂家要求,并与记录相符。
5.6.2全实缸状态下抽测轴封及通流间隙符合厂家要求,与记录相符;
5.6.3 全实缸状态下做转子推拉试验,推拉值满足要求,与记录相符;
5.7
汽轮机金属检测的监督检查
5.7.1 汽缸及内部合金钢零部件及与汽缸连接的合金钢管材质光谱复查报告齐全,符合厂家图纸要求。
5.7.2 抽查与汽缸相连的主要管道焊接检验报告、热处理资料,内容完整,报告(含底片)齐全。
5.7.3 轴瓦及推力瓦脱胎检测报告齐全。
5.7.4 高温紧固件的硬度复测、光谱检测及金相抽查符合厂家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测报告齐全。
5.8
验收及缺陷处理的监督检查
5.8.1 扣盖前相关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和隐蔽验收签证资料完整。
5.8.2 设备缺陷情况及处理验收记录齐全。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汽缸及缸内部合金钢零部件的材质检测。(2)与汽缸连接的合金钢管的材质检测及其焊口的光谱、硬度、无损检测。
第7部分: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
目
次 总
则 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 调试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6 生产运行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7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建筑专业的监督检查
5.2 电气专业的监督检查
5.3 热控专业的监督检查
5.4 调整试验的监督检查
5.5 生产运行准备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电工程厂用电系统受电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范围为受电电源、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厂用电高压配电装置。
1.0.3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本阶段监督检查时,可针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按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应当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17)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DL/T 5294)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 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并验收签证。
3.0.2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电气一、二次系统施工完成,相应的电气试验及保护调试完成,并验收签证。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组织完成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建筑工程验收。
4.1.2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
4.1.3按规定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4.1.4按合同约定组织设备制造厂进行技术交底。
4.1.5组织完成厂用电系统受电范围内电气一、二次系统及保护调试验收。4.1.6设备制造厂负责调试的项目已调试完成,验收合格。
4.1.7厂用电系统受电方案经试运指挥部批准,现场的安全、保卫、消防等项工作已落实,受电后的管理方式已确定。
4.1.8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4.1.9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10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审批。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
4.2.2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
4.2.3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4.2.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4.3.2完成相关施工和调试项目的质量验收并汇总。4.3.3已按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检查。
4.3.4组织补充完善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对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了旁站监理。4.3.5施工方案和调试方案已审查。
4.3.6组织或参加设备、材料的到货检查验收。
4.3.7设备、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记录齐全。4.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4.3.9 提出受电范围内的工程项目质量监理评价意见。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4.2质量检查、特殊工种及特种作业等人员持证上岗。4.4.3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4.4.4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已审批,技术交底记录完全。4.4.5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4.6检测试验项目的检测报告齐全。
4.4.7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4.4.8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落实。4.4.10 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
4.5 调试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5.2项目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
4.5.3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
4.5.4专业调试人员持证上岗。
4.5.5调试措施审批手续齐全;厂用电系统受电方案已经试运总指挥批准。
4.5.6调试使用的仪器、仪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5.7厂用受电相应的控制系统功能已调试合格。
4.5.8受电范围内的设备和系统已按规定全部调试完毕并签证。
4.5.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执行。
4.5.10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
4.6 生产运行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6.1运行人员经培训上岗。
4.6.2相关运行规程、系统图、运行日志、记录表格、操作票、工作票、设备问题台账等准备。
4.6.3完成保护装置定值的审批,保护定值。4.6.4完成受电设备、系统与施工区域的隔离。4.6.5完成受电区域和设备的标识。4.6.6 反事故措施和应急预案已审批。4.7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7.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7.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
4.7.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7.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建筑专业的监督检查
5.1.1 受电范围内环境整洁、照明齐全,消防器材配备完善,消防通道畅通。
5.1.2建(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基础沉降均匀。
5.1.3 受电范围内的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按照本大纲第8部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进行。
5.2 电气专业的监督检查
5.2.1 带电设备的安全净距符合规范规定,电气连接可靠。
5.2.2 带电设备的一次试验项目完成,试验合格,记录齐全。
5.2.3启动备用变压器密封良好;绝缘油(或SF6)试验合格、报告齐全,油位(或气压)正常;本体及中性点接地符合规范规定、连接可靠;冷却装置启停正常;气体继电器、温度计检定合格;调压装置操动灵活,指示正确。
5.2.4充气设备气体压力、密度继电器报警和闭锁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5.2.5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操动机构动作可靠,分、合闸指示正确;油(气)操动机构无渗漏现象;隔离开关接触电阻及三相同期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5.2.6高压开关柜防误闭锁装置齐全可靠。
5.2.7 互感器外观完好,密封良好,油位或气压正常,接地可靠;电流互感器备用线圈短接并可靠接地。5.2.8 避雷器外观及安全装置完好,排气口朝向合理;在线监测装置接地可靠,安装方向便于观察。5.2.9 软母线压接(或螺栓连接)质量检查合格;硬母线的焊接检验报告齐全。
5.2.10 盘柜安装牢固、接地可靠;手车式、抽屉式配电柜开关推拉灵活。
5.2.11电缆孔洞防火封堵严密、阻燃措施齐全;金属电缆支架接地良好。
5.2.12 电缆施工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验收签证齐全;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可靠。
5.2.13 蓄电池组标示正确、清晰,充放电试验合格,记录齐全;UPS电源工作正常。
5.2.14 防雷接地、设备接地和主接地网连接可靠,验收签证齐全。
5.2.15 升压站、网控室、集控室等电位网安装完成,质量验收合格,记录齐全。
5.2.16 电气设备及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抗测试符合设计要求,报告齐全。
5.3 热控专业的监督检查
5.3.1 DCS系统盘柜、操作台、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安装完毕,记录齐全。
5.3.2 DCS系统已受电,电源可靠。
5.3.3 DCS系统接地可靠、标识清晰。
5.3.4 DCS盘柜内防火封堵严密。
5.3.5 ECS系统已正常投运,受电范围内设备及系统可在ECS系统操作
5.3.6 继电器室空调已投入运行,温度、湿度满足DCS系统运行要求。
5.3.7 事故顺序记录系统(SOE)投运正常。
5.3.8 DCS系统冗余切换正常。
5.4 调整试验的监督检查
5.4.1 高压带电设备的特殊试验项目完成,试验合格,记录齐全。
5.4.2 启动/备用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变压器分接头变比,三相连接组别(或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等试验项目齐全,试验合格。
5.4.3 断路器、组合电器主回路导电电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SF6气体含水量以及泄漏率检测合格,主回路交流耐压试验通过。
5.4.4 互感器的接线组别和极性正确,绕组的绝缘电阻合格,互感器测量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5.4.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的绝缘电阻符合规范规定。
5.4.6 全厂接地电阻测试合格,符合设计要求。5.4.7 电流、电压、控制、信号等二次回路绝缘符合规范规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有载分接开关传动试验动作可靠,信号正确;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准确、可靠,信号正确。
5.4.8 保护定值已整定,线路双侧保护联调合格,通信正常。
5.4.9 DCS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试报告齐全,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
5.4.10 DCS系统操作可靠、信号正确,监控及保护联锁功能试验完成且符合设计要求。
5.5 生产准备的监督检查
5.5.1 控制室与电网调度场操作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络通畅。
5.5.2 受电区域与非带电区域及运行区域隔离可靠,警示标识齐全、醒目。
5.5.3 设备命名编号及盘、柜双面标识准确、齐全;设备运行安全警示标识醒目。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电力电缆两端相位一致性检测;
(2)六氟化硫气体的含水量检测;
(3)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量(含设备接地);
(4)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测量;
(5)启动/备用变压器绕组、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试;
(6)启动/备用变压器、互感器接线组别和极性测试;
(7)共箱母线导电回路电阻测试。
第8部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
目
次
总则 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楼地面、屋面工程的监督检查
5.2 门窗工程的监督检查
5.3 装饰装修的监督检查
5.4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的监督检查 5.5 建筑电气工程的监督检查
5.6 通风及空调工程的监督检查
5.7 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
5.8 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检查
5.9 电梯工程的监督检查 6 质量监督检测 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力发电工程的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本部分与厂用电系统受电前、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监督检查大纲配套使用,其他建(构)筑物投运前的监督检查可参照执行。
1.0.3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 本阶段监督检查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时,按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监督检测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DL/T 5210.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
【质量管理体系及大纲】推荐阅读:
质量考核及质量整改管理办法07-16
质量管理试题及答案08-01
质量管理及保障承诺10-13
钢筋后台管理及质量标准10-25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06-30
工程业主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办法06-15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及控制07-21
土建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论文07-29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