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近义词

2024-10-06

痛苦的近义词(精选15篇)

1.痛苦的近义词 篇一

失声痛苦的近义词都有哪些

失声痛苦的近义词都有哪些

潸然泪下shān rán lèi xià

【解释】: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出自】:《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

【示例】:林冲见说了,~,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泪流满面lèi liú mǎn miàn

【解释】: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自】:《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

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示例】:我怎能忍心告诉他,使这个老人~呢?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泣不成声qǐ bù chéng shēng

【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示例】: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涕泗滂沱tì sì páng tuó

【解释】: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出自】:《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示例】: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哀动左右。 ◎《南史梁本纪中》

2.痛苦的近义词 篇二

一.母亲手中的玩偶

主人公妮娜美丽、脆弱、略带恐惧, 她是母亲时刻都挂在嘴边的Sweet Girl。她28岁了, 但还过着8岁女孩的生活。她的卧室装饰成粉色的公主风格, 房间里摆满毛绒玩具, 白色的瑜伽服, 母亲为她料理生活起居, 细微到帮她剪指甲、洗澡、脱衣服, 她在母亲眼里是时时、事事需要照顾的孩子。妮娜虽是成年人, 但是她的心理和情感发育并不完全。她缺乏安全感、缺少自信, 始终处于压抑状态。

从电影中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 妮娜母亲是一位失败的芭蕾舞演员, 她希望女儿能完成她未够完成的梦想, 所以自幼便将妮娜打造成她意志的代言人。为了她“自己”的梦想, 她近乎病态地监视控制着女儿的生活。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妮娜, 事事必告知母亲, 她对母亲有一种情感上的依托。妮娜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成年人, 完全无个人意志和思想, 是母亲手中的玩偶, 是母亲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如果没有任何外部干扰, 没有任何唤醒妮娜独立人格的事件, 其母在妮娜体内的控制力是很难撼动的[1]。

二.探寻自我的痛苦历程

(一) 对母亲的反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在社会经验和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即是作为个体与那整个过程的关系及与该过程中其他个体的关系的结果发展起来的。”[2]随着年龄增长, 妮娜对自我的追求逐渐萌芽, 在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会交往中, 作为成年人的妮娜对母亲的“精心”照顾充满了精神上的挣扎, 对母亲的敌意由于母亲的强势力量一直潜藏在内心深处, 而对母亲的爱作为一种表面精神力量以绝对优势将敌意压抑在无意识层面。然而, 在自己渴望已久的“领舞”这个人生的机会和诱惑前, 在舞团导演托马斯和竞争对手莉莉的刺激下, 妮娜第一次真实地面对自己———欲望、嫉妒、叛逆……[3]面对真实的自己, 妮娜既害怕又渴望。对舞台上的完美的渴望, 对“天鹅皇后”的热切期盼, 对艺术的追求, 妮娜在矛盾痛苦中开始释放心中的“黑天鹅”, 与母亲的矛盾与冲突逐步升级。妮娜扔掉房间里所有的毛绒娃娃, 音乐盒摔在地上, 她与莉莉在酒吧嗑药, 她背着母亲在房中手淫自慰, 她的衣服也逐步由白色、粉色变为灰色、黑色, 她拒绝再做母亲的乖女孩。“黑天鹅”开始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妮娜的意识。她与母亲走向了对立面。在二人冲突达到最激烈的时候, 母亲哭喊的是:“where is my sweet girl。”而妮娜给出的回答异常决绝:“shehas gone。”最后, 妮娜不惜伤害母亲, 挣脱出目前的阻止, 甩下一句:“I am the swan queen, you are the one who never leave the corpse”, 妮娜将黑天鹅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4]。

(二) 对性的探索

在对人性的理解上, 弗洛伊德认为人不仅不是世界的主人而且也不是自己的主人。它暗示人们, 驱使人生存、劳作和创造的动机并不是理性、意识、意志, 而是来自生命底层的无声的本能躁动, 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识积淀。他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5]。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

影片中妮娜的蜕变的根源也在于“性”。托马斯在妮娜的蜕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天鹅湖》剧情本身要求演员一人分饰两个角色, 这就要求演员性格本身要有双重性。妮娜是纯洁的“白天鹅”, 要想挖掘出高贵的“白天鹅”表面下掩盖的邪恶、叛逆, 性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最初的妮娜一直在压制她内心想要获得角色的冲动, 这从她遭总监托马斯的强吻后咬伤他的嘴唇、不断地挠后背的伤痕, 对于前“天鹅皇后”贝丝的恐惧心理都看得出, 但是理性始终没有敌过内心的渴望。在托马斯的一步步“引导”下, 在她“看到”托马斯和竞争对手莉莉欢好画面后, 她主动找到托马斯, 接受他的“引诱”。为了让妮娜释放出黑天鹅的激情、邪恶和女性的魅惑, 托马斯用性来启蒙妮娜, 想方设法让她从性快感中感受黑天鹅的“恶”。先是让她自己回家自慰, 而后是自己引诱妮娜, 让她模仿。“这次是我引诱你, 我要的是你引诱我”。在托马斯的一步步地“引诱”下, 妮娜在一步步走向性格的另一面。她在家里的两次自慰都没有成功。在莉莉的怂恿下, 妮娜在酒吧里嗑药后, 在幻觉中与莉莉欢好。性觉醒是成长的一部分, 黑天鹅最重要的特质正是对异性的诱惑, 这是作为女人才有的能力, 而还处在女孩状态的妮娜没有。如果说托马斯是妮娜探索“性”的启蒙者, 那莉莉就是妮娜“性”探寻路上的强化者。她身上拥有妮娜缺乏的危险、魅惑的黑天鹅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让妮娜感到压力和恐惧, 但同时, 对她又有巨大吸引力。因此在妮娜自我定位时, 她在某种程度上, 将莉莉视为她的一种“榜样”。妮娜在出现与莉莉亲热的幻觉的第二天, 她的表现取有很大突破, 她的服装也首次变成黑色。这不是因为某种性幻想, 而是她在潜意识中已经成为了莉莉 (现实中, 她也确实在药物的作用下, 放纵了一次) 。而她背上的抓痕也随着体内的黑天鹅一点点地被唤醒, 从一开始两道小小的抓痕, 越来越严重, 到最后钻出黑色羽毛, 黑天鹅完全占据了妮娜———成长即将完成。

三.找到自我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 (1923年) 中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 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社会每个个体都在压抑中生存, 所有恶的欲望都只是暂时被压抑, 本我和超我不断斗争, 虽然能够通过自我达成暂时的平衡, 但是这种平衡很快会被其他事件打破, 个体会再次陷入斗争之中。[3]自身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成为代表性恶的本我与代表道德的超我在个体思想中的斗争过程, 是代表性恶的本我如何挣脱代表道德的超我束缚的过程。[6]可怜的“我”服侍着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人。《黑天鹅》中, 妮娜本我层面的东西, 如对母亲苛刻要求的反叛、对压抑的生活环境的反抗、她潜藏在身体里的性欲、对竞争对手莉莉的嫉妒……所有这些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在善良、脆弱的“白天鹅”面前、在妮娜的超我面前, 威力无比, 本我以绝对的优势压过超我。对“天鹅皇后”热切渴盼、对艺术执著的追求, 打破了自我平衡。母亲的压制、托马斯有意识地“引诱”、竞争对手莉莉在她生活中亦真亦假的出现, 所有的一切, 把妮娜心中“黑天鹅”的邪恶, 把她内心潜藏的巨大的欲望, 全部挖掘了出来。影片最后, 几个主要人物在妮娜的幻觉中轮番出现, 她临近崩溃, 这是妮娜最痛苦的阶段, 也是她完成从“白天鹅”到“黑天鹅”完美蜕变前一种极端的不确定和不自信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恐惧。最后, 在化妆间幻想对莉莉的攻击, 巩固了妮娜的自信心, 一登场就是华丽的32圈“挥鞭转”, 完美诠释了黑天鹅, 震撼全场。

妮娜在欲望释放的瞬间, 感受到了快乐, 释放了心中压抑与欲望的妮娜, 也终于发现, 她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白天鹅”从高空跌落, 妮娜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对艺术的“完美”追求。妮娜感受到了完美, 寻找到了“恶”与“善”并存的自我。妮娜用生命换来一次极端的自我成长。

《黑天鹅》是妮娜一次被放大的、极端化的成长。对母亲的依赖与反抗、对竞争者的警惕和嫉妒、羡慕相交织的复杂的感情、在极度渴望下埋积的日益强大的压力、来源于自身的不自信和不确定的折磨, 还有总被隐晦的性觉醒, 都被波特曼精湛的演技还有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对节奏收放自如的掌握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真实地展现出来, 成就了一部运用超现实手法的写实佳作。《黑天鹅》中, 妮娜用极端方式寻求成长, 也让观者对教育方式、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黑天鹅》:母权下的自我觉醒.http://i.mtime.com/1433080/blog/5376741/

[2]方艳.在自我矛盾中寻找生命平衡的支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 (6) :70-71.

[3]陈磊, 刘芳.《黑天鹅》中成长的痛苦与挣扎[J].电影文学, 2011, 19:119-120.

[4]《黑天鹅》:一次极端的成长.http://i.mtime.com/993032/blog/5528685/

[5]李亚旭.论弗洛伊德精神学说的三种解释方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18-22.

3.痛苦的人格分裂 篇三

一九四九年,随着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古老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应该说各个阶层的人们这时是抱着不同的心境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其中,原来一直在唯物史观阵营之外的那一群传统学人,此刻当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后,他们则经历了他们的先辈们所没经历的心灵磨难。而这一时期史界传统学人所感受到的心灵磨难可能最为沉重。

他们中间不少人,很想积极适应这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社会,但又处处感到格格不入;想和过去诀别,以崭新的形像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又积重难返,步履维艰;想努力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但又总是陷入东施效颦的可笑境地;想在新发起的各种运动、各种斗争中冲锋陷阵,表现自己,但又往往表演得过火、过分,让人生疑;想与过去的恩师一刀两断、划清界线,但又难以承受良知的折磨……这就是五十年代前期多数史界传统学人的窘况。

顾颉刚先生在旧中国的学界声名赫赫,七大册《古史辨》,与《观堂集林》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所谓“国学”的成绩。如果只是这些,倒也不会成为多大的问题。问题在于,顾先生的成名与疑古运动的展开,与胡适有脱不开的干系,甚而至于可说得力于胡适。而胡适长期以来又是共产党在文化界的头号敌人。现在世道变了,胡适“溜之乎也”。我们的顾先生怎么办呢?顾先生素来对胡适执师生之礼。表现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的那种师生之情,至今读来令人起敬。在这篇《自序》中,顾先生以极度尊敬的口吻前后提到“适之先生”的地方多达二十六次。并在分析总结自己由以成名的原因时,反复强调自己所受“适之先生”的影响:“要是不是遇见孟真和适之先生……,要是我不亲从适之先生受学,了解他的研究的方法,我也不会认识自己最近性情的学问乃是史学。要是适之玄同两先生不提起我的编集伪材料的兴趣,奖励我的大胆的假设,我对于研究古史的进行也不会这般的快速。”时过境迁,现在顾先生如何面对与“适之先生”的师生关系呢?他采取了一种比较实际的做法:不得已而大骂胡适。

远在大规模批胡之前的一九五一年,顾先生就开始与“适之先生”划清界线了,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从我自己看胡适》一文。(见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大公报》)在批胡的高潮期间,在政协的一次扩大会议发言中,顾先生当众检讨了自己的兴趣主义的治学旨趣,检讨了自己起草向蒋介石献礼的九鼎铭辞的行为,特别是检讨了自己所受胡适的影响。其中说,胡适的实验主义研究方法,“乃是腐朽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方法,他的一切学术工作乃是替封建势力和美帝国主义服务、转移青年目标、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手段”,承认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他造成他的虚名和声势的一个人”。(见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另在这时再版的《汉代的儒生与方士》的前言中,交待本书的写作缘起时,只字不提实验主义的影响和胡适名字,仅说如何受到钱玄同的影响与推动。在《古籍考辨丛刊·序》中,也同样如此。这种努力回避胡适、淡化彼此关系的倾向,甚至到顾先生逝世前的八十年代仍未消失。(见《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刊上海影印《古史辨》第一册。将此文与《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对照阅读,会很有意思。)

要是仅有这一面就好了,后人就会认为顾先生思想改造得比较彻底了,而且也好像被主流学者认可了。可是,新出版的《顾颉刚年谱》为我们展示了顾先生的另一面:与新社会关系比较紧张,心灵深处创伤累累的一面。从《年谱》中可以看到,顾先生在通过与“适之先生”划清界线努力向新的“道德标准”、“社会风气”认同的同时,私下也颇多不满与抱怨。在谈到对当时思想改造运动不满时,一九五二年七月九日的日记中说:“此次学习,可怕者三:天正热,不堪炎热,一也。刺激太甚,使予接连不得安眠,二也。开会太多,无写作自我批判时间,三也。”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在致友人祝瑞开的信中又说:“本年三反、五反、思想改造三种运动,刚无不参与,而皆未真有所会悟。所以然者,每一运动皆过于紧张迫促,无从容思考之余地。刚以前作《<古史辨>自序》,是任北大助教六年慢慢读、慢慢想而得到的。因为(此)有些内容,所以发生了影响。今马列主义之精深博大,超过我《古史辨》工作何限,而工作同志要人一下就搞通,以刚之愚,实不知其可。……若不经渐悟之阶段而要人顿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实欺人之语耳”。想用对待学问的态度来对待当时令人目不暇接的运动,极其拙笨地对待思想改造,看来是顾先生不满与苦恼的根子。而且,他还通过各种渠道、场合反映他的不满与痛苦。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日,他与“李亚农同访中共华东宣传部副部长匡亚明述现时难以从事研究及整理古籍工作之痛苦”。反右前夕,他又呼吁“打倒令人窒息的教条主义”,说当时“很多人有话无处说,或有话不敢说”。正因他是如此较真,所以,他自己也受到了批判。一九五五年三月五日,在中国科学院批判胡适思想会上,顾先生曾发言一小时:“近来批判胡适历史学、考据学的文字中,常常牵到我的《古史辨》,因此,我在今天会上说个明白”。他是怎么说的呢?“我愿为考据学说一公道话,考据学是反封建的”。结果,“闻者大哗,对我抨击”。《年谱》中写道:“因发言不当,会后作检讨书,三月二十六日,在统战部批判会上受尖锐激烈之批判。”顾先生不明白,胡适与“古史辨”派渊源是如此之深,要搞臭胡适,不搞臭《古史辨》、考据学怎么能行呢?换句话说,一方面批判胡适,一方面又维护、肯定《古史辨》、“考据学”,是不相容的。顾先生在当时应该把《古史辨》说得一钱不值,才能过关。可是他做不到这一点,就只好痛苦不堪了。

应该说,顾先生的痛苦是很深很深的。除了公开被批判外,痛苦似乎主要来自有形无形的被轻慢,来自边缘感、圈外感,来自自尊心被深深伤害和被迫低下一贯昂起的头。一九五一年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顾先生不但未获得任何职衔,连与会的资格也未有。一九四三年在重庆召开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时,顾先生“频作主席”,“得票最多”,而且都“揭诸报纸”。联系到这些盛誉,现在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喟了。另外,从上海迁到北京后,所在单位负责人看到他的二百多箱书籍说:“我看你就害在这几百箱书上了”。这话使他仿佛一下子掉进冰窟中。后来他将自己的稿件和研究工作计划上交,这位负责人根本未看,而对他以往几十年的工作只评为“大而无当”。自己由以安身立命的东西被人不拿正眼看,痛何言哉!

正像顾先生是众多胡门弟子之一一样,顾先生自己也拥有一批追随者和学生,这就是“古史辨”派。顾先生在困难时刻希望通过不得已的“背叛”他的老师来解脱自己,他的学生也只好通过“背叛”他来使自己得到超度了。在干将如林的“古史辨派”中,童书业先生是突出的一位。童先生受顾先生恩惠甚大。他原是浙江图书馆附属印刷厂的校对员,因发表《评顾著<尚书研究讲义>》深为顾先生赞赏,遂邀他至北京协助自己工作,其薪金由顾先生自己支付。这对先前主要依靠自学的童先生来说,当然非同小可,童先生由此成名。建国后,“他真诚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真诚地尽力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各学术领域的研究,真诚地想将自己的研究适应社会的思潮。”(童教英:《童书业》,引自《山东现代著名社会科学家传》,山东教育出版社版)由此他想踏上一条新的治学路子。这一切,大概正是想向世人表明,他想努力适应这个新的社会。但是,“古史辨派成员”的阴影却影响了新社会对他的接纳。因此,他不得不在这同时像顾先生一样一再检讨、交待自己的过去;“解放以后,我曾经好几次在学习讨论会上和报纸上批判自己过去的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想”。但他并未清算自己所属的学派与师承,也就是说批判仍不深入。就在这时,他可能看到了顾先生的《从我自己看胡适》一文,从中看到了出路。于是,他步恩师的后尘,发表了《“古史辨派”的阶级本质》一文(《文史哲》,一九五二年三月号),表示了与“古史辨派”、与他的恩师一刀两断的决绝立场。他说:所谓“疑古派史学”是美国实验主义传到中国后的产物,它的首创者是五四时代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当前的战犯胡适。他认为顾先生所说的一系列不反对人们运用唯物史观的话,“其实都只是抗拒唯物史观的一种手段”;反对唯物史观的“方法不必一致;或者尽情低毁,或者托词抗拒,或者截取变质;而这三种方法我们这批人之中就都用过的”。又说:疑古派史学的真实企图,最初是右面抵抗封建阶级,而左面抵抗无产阶级,到后来,“这派的史学家多数与封建阶级妥协,只坚决抗拒无产阶级了”。进而说,“古史辨派”的作品,“在考据学上说,也没有什么价值”。“我的结论是:当前的思想改造运动,是要肃清封建思想和改造资产阶级意识,疑古派的史学思想是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正是应改造的对象之一,同志们赶快起来改造自己罢!”

与童先生的这篇文章同时,一九五二年三月号《文史哲》还刊出了另一位“古史辨派”成员题为《“古史辨派”的学术思想批判》的文章。这位先生“过去也是受顾颉刚教授影响很深的一个人,……曾经跟他读书多年,曾和他合写过”一系列名文,现在也站出来与顾先生决裂了。这位先生说顾颉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心论者,……这一派的治学方法,彻头彻尾是唯心论的”。又说“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有没有学术上的价值呢?肯定地,没有。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根本不能成立。……这一‘发现’,没有说明任何问题,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同样地,《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一文,“没有而且也不能解决问题”。文末又强调说:“顾颉刚教授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接受了开明地主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又接受了买办资产阶级的实验主义方法,造成了他的疑古学说,因而没有解决任何古史问题,反而造成了混乱。”

看完这两篇文章后,顾先生在一九五二年三月十二日的日记中沉痛地写道:此两文“均给予无情之打击”,哀伤、绝望之情,溢于言表。但是,更深的伤害还在后边。在席卷整个知识界的批判胡适思想运动中,作为陪绑者,“古史辨派”和顾先生又受到他的学生及他人进一步清算。这就是顾先生说的,“近来批判胡适历史学、考据学的文字中,常常牵到我和《古史辨》”。(《年谱》第355页)批判、否定“古史辨派”的,这时仍然是“古史辨派”成员自己。童书业先生在批胡高潮中,再次冲锋在前,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都牵扯到了《古史辨》和顾先生。有些人出于保护顾先生的目的说顾先生所接受的胡适的实验主义并不完全,顾先生自己也这样说。但童先生在现在的文章中强调指出:“我觉得在《古史辨》中,实验主义的精神是很显著的。例如顾先生的有名的‘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分明是《井田辨》的‘考据’方法的发挥和发展”。“《井田辨》就是七大册《古史辨》的前驱,在《古史辨》中,充满着胡适《井田辨》的精神。”(《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考据学”》,原载一九五五年二月三日《光明日报》,后收入《胡适思想批判》第三辑)指出这一点后,童先生指出:“顾先生向来主张尊重历史事实,我的上面这个分析,我想他是会首肯的。”(同上)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的文中曾说:“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古史辨的自序里,曾说他从我的水浒传考证和井田辨等文字里,得着历史分析方法的暗示。”童先生据此强调:“这段话可以证明顾颉刚先生最早所用的‘讨论古史’的‘见解’和‘方法’,就是胡适的见解和方法。”(《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史学”方法》,原载《文史哲》一九五五年五期,后收入《胡适思想批判》第六辑)童先生还认为,胡适考证“井田”的用意,是在证明“古代没有均产的时代”,而《古史辨》在胡适的实验主义指导之下的“疑古”,也就变成原始共产社会的抹煞论了。“实验主义的‘考据学’,确实是主观唯心论所支配的‘考据学’,根本谈不上有一丝一毫的科学气息!‘古史辨’派中了实验主义的毒,所以敢于大胆抹煞古代的传说,抹煞史料的真实性,把中国原始社会史完全否定。”(《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考据学”》)这就不是学术问题了,从中让人感到“古史辨派”的工作似乎已带有政治性质。难怪顾先生看后,气得要“说个明白”了。

如同顾先生积极批判胡适与胡适划清界线时的情形一样,童先生对《古史辨》和顾先生的批判,也并不意味着他已完全放弃了原有的治学路数。不,至少不完全是这样。就在童先生发表《“古史辨派”的阶级本质》不久,他就与《“古史辨派”的学术思想批判》一文的作者一起,向顾先生为《文史哲》杂志约稿。此举意味着什么?陪情?自责?希望理解?在复王树民的信中,顾先生对此举的含义也作了推敲:“苟我之学术工作已不足存于今之世,胡近来二君又为《文史哲》向我索稿乎?”(《年谱》第352页)的确,如果“顾先生”、“顾颉刚教授”真如同他们所批判的一样,为何又向自己的批判对象要稿子呢?这不是引火烧身吗?这不是又是对顾先生的承认吗?可见,童先生们当时并非表里一致,内心深处肯定有挥之不去的隐痛。顾先生后来“应童书业邀,为《文史哲》作《息壤考》”。一九五六年七月下旬至九月下旬的两个月,顾先生“养病于青岛”,就住在上述另一位批判者家里,“整理《史记》”。这都说明了“古史辨派”之间的联系。童先生的女公子为乃父写的传记中说:尽管童先生拚命想使自己的研究适应新的社会风气、学术风气,但是他仍“难以跟上越来越‘左’倾的‘理论’。彷徨痛苦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又转向古史、古籍的考辨”。其实,童先生一直未忘情于“古史辨派”的考辨路数。他这一时期出版的《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丛》,主体部分仍是历史考辨。所以,一九五八年“史学革命”、“拔白旗插红旗”运动中,他被抛了出来,成为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重点批判对象。从当时“揭发”出来的东西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童先生内心深处的“自我”与前些年外表上的“自我”有很大差异。当时的“揭发”文章与大字报认为,“史料至上,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已形成一种歪风”,“考据之风,在‘双反’运动之前,在‘山大’历史系里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而且一直蔓延、发展着”。这种状况“从童先生一段话中反映得最清楚不过”。这段话是:“谁说我不懂史料,这简直对我是莫大侮辱。老实说,我过去搞过几十年考据,我会不懂史料?几年之内我拿出一百万字的考据文章来给你们看,那时候你们才知道我的真才实学。”(《厚古薄今种种》,载人民出版社编辑部编《历史科学中两条道路的科学(续辑)》,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书中收集的主要是学生写的大字报)人们还“揭发”出童先生教导学生背诵古书、背诵资料的一段话:“我从事研究,有赖于我五岁启蒙,七岁读经,一部左传,背得滚瓜烂熟。”(《童先生的学问》,见上书)假如这两段话没有大的出入,那么童先生内心崇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如同他女儿所认为的:“他自一九三三年接受顾颉刚‘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起,在整个学术生命中始终致力于考证辨伪的研究。”与顾先生本人的做法一样,童先生批判顾先生,只是表明他也在表里之间两种人格之间进行痛苦挣扎而已。

顾颉刚先生的人格被撕裂了,童书业先生的人格又被撕裂了。他们这时都深深陷入了痛苦的二元分裂之中。他们本以为,各自在口头上“抛弃”了自己的恩师之后,就能够相安无事。可是,在他们付出了过分沉重的人格代价后,并未赢得预期的信任。他们的心在滴血。他们当年这么做,不能说明他们本人在节操上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头上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超过了任何正常人所能承受、任何道德规范所能支撑的限度。当然,承受相同性质的折磨,在份量上还是有轻重的。我觉得,就痛苦的程度而言,童先生肯定深于顾先生。胡适是“战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国民党的“文化班头”,新社会与胡适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痛骂胡适,在当时看来,就像忠臣“背叛”暴君一样,较少存在什么道义上的责任。顾先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释放自己的痛苦,缓解内在的紧张。童先生可没有这么多理由原谅自己。顾先生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者,但他与新社会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还任全国政协委员,统战团结的对象。作为学生起来批判、揭发还是公民的老师,总是会觉得不踏实、甚至折磨。所以他一方面撰文批判,另一方面又向老师约稿,借以“赎罪”或传达某种信息。不但童先生自己可能觉得此举于理有亏,连旁观者似乎也看不下去,鸣不平。直到一九五四年五月,学者王树民还在致顾颉刚的信中,对童书业等的批判文章对“古史辨派”所持完全否定之态度“窃未敢以之为然”。人们以为,顾先生批判胡适,可以理解,童书业批判顾先生,难以首肯。那么,时过两年,顾先生自己这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出乎意料的平静。在复王树民的信中,他说:“此是渠等应付思想改造时之自我批判耳。以彼辈与《古史辨》之关系太深,故不得不作过情之打击。苟我之学术工作已不足存于今之世,胡近来二君又为《文史哲》向我索稿乎?故其为否定之批判,是可以原谅者也。”(见《年谱》第352页)

“此是渠等应付思想改造时之自我批判耳”。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悟道”之言。其中的“应付”二字尤其值得玩味。这两个字,再好不过地揭示了五十年代初期知识分子面对思想改造运动时的心态。

为了生存,为了较好的生存,这些知识分子不得不承受了人格分裂的痛苦煎熬。五十年代初期,所有那些有接受“改造”的愿望和表现但又未完全做到“入乡随俗”的传统学人,大多如此。这种历史教训值得记取。

另外,我们今天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稍稍总结一些历史教训,应该说,得益于像顾潮这样的亲属和历史学家,不畏艰难,编写出《顾颉刚年谱》这样的著作。我们希望,这类以活生生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的著作应当出版得更多。

4.痛苦不痛苦的哲理故事 篇四

消防队员赶来了,经过了三个小时,才把司机从驾驶室里抱出来,但司机已经死去多时了。司机的遗体被家人运走了。安葬后,司机的妻子带着五岁的儿子赶来问他一个问题。

她问:“我丈夫撞车前,有没有喝酒?”

他说:“没有。”

她又问:“有没有疲劳驾驶?”

他说:“我们刚刚启程一小时。”她的泪掉下来了,又问:“当时他痛不痛苦?”

他一怔,说:“不痛苦。”

她问:“真的不痛苦?那有没有说什么话。”

他说:“没有。”

她已经泪流满面,她对儿子说:“你爸爸死的时候没痛苦,他很坚强。”

孩子懂事地点点头。

其实,他的朋友卡在驾驶室里,痛苦至极。朋友在里面呼天抢地,但是,他无能为力。朋友那满脸的血,绝望的`呼救,他回想起来,就会不寒而栗。

他不想让朋友的妻子知道这一切。否则,这惨状会让朋友的妻子一辈子也无法承受。但不幸的是,一个月后,当时消防队员救援的场面却在电视台播出了,镜头中的朋友已经丧失了理智,他在喊救命,不停地喊着。他吃了一惊,马上想到了朋友的妻子会不会看到,如果看到了,她将如何面对?

他赶往朋友的家,当他走进家门时,朋友的家人正在用餐,电视关着,他们对于他的到来有点意外,招呼着他一起吃。他和他们聊着家常,他们很平静。他想,他们肯定没有看到那一幕。

5.痛苦的近义词 篇五

年轻女性生育更顺畅

就年龄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以35岁这个分界点来说,35岁之前的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可能要比35岁之后的女性更加顺畅。这是因为女性年轻,产道相对柔软,伸展性好,胎儿在生育过程容易出来。当然,这里说到的是适龄生育女性,女性超过了22岁,生育孩子是最好的,很多地方出现女性在不到二十岁就分娩,这其实很伤身体。

宫颈软的女性适合生育

影视剧中的女性生育孩子看起来非常的痛苦,其实,宫颈打开能帮助生育,一般来说,宫颈松软的女性在生育孩子时会更加快。有些女性生性敏感,没有宫缩,生孩子甚至能生一整天,都没有生出来。

骨盆大的女性生育更顺利

即使是现在,老一辈的人看到年轻小媳妇,还会看看她们的臀部,这些老人信奉屁股大好生养。屁股就是骨盆,骨盆的大小对生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通常,骨盆大、呈现出圆形,这样的女性在生育时会显得更加容易顺畅。

孕妇体重影响到生育

孕妇体重也会影响到生育,体重增加其实会增加生育的难度,体重增加会造成产道中的脂肪不断变厚,胎儿较难出来。

宫缩频率

女性的宫缩对生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宫缩太强、太弱都是不太好的事情。要是宫缩太强、过于剧烈,会造成产道拉伤,进而会伤害到胎儿;宫缩时间慢,会造成孕妇生产时乏力,不利于正常的分娩,甚至可能会造成分娩中断。

二胎或会促进生育加快

对于产妇来说,二胎可能比第一胎更加顺畅,生二胎的时候,会比生第一胎产程短。第一胎生的快、生的顺畅其实并不多。

6.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六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痛苦的滋味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1

“笑”,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每当看到这个字,你一定会想到快乐、激动、兴奋、高兴、愉快......但是在那一次,我的笑是痛苦的。

晓诗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她长得很清秀,但成绩却不是名列前茅。这使她觉得很矛盾,无论她怎么积极地学习,还是赶不上她的同桌刘婉华。

一天,我和她正在图书馆看书,晓诗突然晕倒了。我很害怕,在把晓诗送去医院的途中,我在左眼皮跳得很厉害,我紧紧握住躺在病床上的晓诗的手,默默地祈祷她不要出事。但是在医院检查出的结果是——白血病!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病呀,这对于一个正在青春的道路上前进的女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这种病能治好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机率。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在我们班炸开了,同学们都在纷纷议论。这时,刘婉华坐在座位上,双手紧合上,好像在祈祷着什么。我慢慢地向她走去:“婉华,你......”我还没有说完,她的眼泪就从眼眶里涌出:“你说,晓诗她一定不会有事的,对吧?她对人那么好,心地这么善良,这样的厄运一定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的。”我忍住眼中的泪,安慰道:“是的,她一定不会有事的,她永远都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她不会有事的。”

傍晚,我和婉华拿着晓诗最喜欢吃的苹果去探望她。映入我们眼帘的这一幕,真的不敢让人相信:晓诗正在跳绳呢。我连忙走过去说:“你身体还没恢复,怎么能做这样激烈的运动呢?”她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放心吧!我健康得很呢!别老把我当病人看,我是个坚强的人,我不会那么容易就倒下的,我还答应婉华这次期末考试分个高低呢。记住了,只要笑一笑,没有什么事情过不了的。”看到这一切,我笑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强的人,我对晓诗越来越有信心了,我相信她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的。

往后的几天,我们都来探望晓诗,她一天比一天乐观,但是病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了。我很少见到晓诗哭,就在星期六在早上,我又去探望她。她看见了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她对我说:“馨文,明天我要去广州进行化疗,这次去可能是凶多吉少了。我和你都是一个坚强的人,还有婉华,她也是。如果我出了什么事,你们都不要哭,知道吗?”“嗯,我不哭,我不会哭的......”虽然是这样说,但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晓诗了。在她走了差不多两个月之后,我通过她的父母,知道她去世了。回到家后,我的眼泪涌上了眼眶,但是我没有让它流出来,而是微微一笑。因为我答应过晓诗,我不会哭,我和她都是一个坚强的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句话:只要笑一笑,没有什么事情过不了。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2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给予我们各种各样的滋味.甜蜜的、痛苦的、辛酸的......但在我的记忆中,其中痛苦的滋味令我难以忘怀.

有一次,我的喉咙发炎了,就去诊所里打针.结果要打两瓶吊针,啊,我哪受得了呀!可非要打,没办法,就打吧.打完针后,我以为没事了。没想到,医生说:“你喉咙发炎了,油炸、辣的、膨化食品都不能吃。”我听了,想:这怎么行呢?我家还有一大堆零食正等着被我“解决”呀。

中午,回到家中,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正想吃点东西,便听到耳边传来:“慧,那不能吃,你就吃些米饭和蔬菜吧。”

下午,我和妈妈出去玩。路过油炸旁时,我停住了,嘴不禁馋了起来。这时,便听到耳边又传来:“慧,那不能吃,等下我跟你买个面包吃。”嗯,面包没有油炸的好吃,可命令不能违抗呀。

傍晚,我一进家门,双眼直瞪那一大包零食,口水地点都直流“三千尺”了。可我的耳边又传来:“慧,那不能吃,还是赶紧吃饭去吧。”啊,我的日子可没法过了。......

我这痛苦的滋味要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3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回想起今天发生的事,心中充满了酸酸的滋味。天空中下起的雨似乎是在为我今天的经历流泪,路边摇晃的大树似乎也在为我打抱不平。看着身边的`一切事物,我留下了几滴痛苦的眼泪,对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大声的痛骂,天空成了我发泄的工具,然而,这并不能减轻我心苦涩涩的痛,我找到一棵大树开始了无尽的折磨……

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平时的活泼少年突然变成了一个垂头丧气的人。还请让我为你慢慢说来。

其实是这么一回事,今天我在学校里和同学玩,一不小心就两个人撞在一起了,都受了伤。中间,我两你一拳我一拳,打得鼻青脸肿。这下同学们见了不知所措,只好手忙脚乱的跑到老师办公室,找我们班主任来帮忙。班主任一见了,火立马就来了,他见我受的伤轻点,就认为是我在打那个同学,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我骂的狗血喷头,还给我老妈打了电话,说让她“教育教育”我。而那位同学呢?老师让我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我心中充满了后悔,心想着这怎么办呀!打坏了怎么办啊!一种种想法在脑中浮现。还好医生说只是皮肉擦伤,过几天就没事了。

这就是痛苦的滋味,我下次不想再尝到痛苦的滋味了。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4

“酸`甜`苦`辣`咸这是直击我们味蕾的滋味;而痛苦的滋味却直击我们的心灵。

蓦然回首,那是我的童年,是我悲喜交加过的“天堂”是我最不舍的六年光景。没错这是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座落在我们村的中心,但是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的学校虽然很小,但却在教学设备上不输任何一所小学。在这里,我付出过努力和汗水,取得过骄傲成绩,留下过欢声笑语。可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式,是的我们毕业了,我不知是该开心还是该感到不适,这种心情在我心中互相加杂成了痛苦,心中的感觉溢于言表。

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将近两年了,但是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毕业那天的情景,当摄影时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间,我感到这周围的一切都在同我道别,时间在那一刻对我来说异常缓慢,仿佛“度秒如天”,因为在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太多画面,它们张张都犹如电影片段一样在我脑海中快速闪过。是呀这六年就像一场电影,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最后放映结束,毕业会是终场,但仅仅是小学而不是人生。在那一天痛苦萦绕着整个我,不应该是到现在。

今天的我认为这种痛苦是另一种……而并不是理论上的那种,同时我也感谢这种痛苦,直至现在它一直在某种程度上鼓励着我。

痛苦的滋味就这样在我的回忆中敲击着我的心灵。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5

我算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那是王老师说在学校里不要跑,可我就是不听。

终于,我吃到了苦头。

一个月之前的中午吃完饭我和赵靖宇他们玩游戏那时我跑步到了后门那突然脚一滑就倒了下去那时我用右手撑着可由于手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那种力量就好像有好几十个人在有骨头上同事打了一拳,我瞬间就倒在了地上,那时我感觉我的右手的骨头都要粉碎了。我当时瞒了一个辅导老师和一节课的时间,因为第二节课要听写,没有办法只好说了,最后到医院,一检查是分离性骨折,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好。

我顿时傻了眼,那些天我有好多事情都不能自理,如说写字,系鞋带,睡觉时脱衣服和起床时穿衣服等等,都不能自理。

我的手直至现在也都没好,不仅如此,我的手还是弯的,说不定的话还得去医院复查,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6

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我的痛苦便是被数落的时候。每当我犯错的时候,妈妈都会数落我,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说我不会做人,没礼貌,太差劲了,和其他孩子没法比。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同学和我一起放学回家。我的同学看见我妈妈之后,笑着喊了一声:“阿姨好!”妈妈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回家的路上,妈妈便开始数落我:“你看看你的同学多有礼貌,再看看你呢!一声不吭的,整天就跟别人欠你多少钱似的,真令人讨厌!”我顿时咬牙切齿、火冒三丈。心想:我平时见到人不也问好的吗!凭什么总说别人好,我就不好啊!真是小瞧人。一路上,妈妈就没完没了的说着。这还不算完,一到家,妈妈就和爷爷奶奶说了这件事,他们听了,心里顿时就不痛快起来了。

他们一起串通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数落似的,说谁谁家的小孩都有礼貌,都比我好。说了都快有二小时了,还不放过我。我的耳朵都快磨成茧了,可他们还是没完没了的,好像没有要停的意思。当他们讲完后,我忍无可忍,把门“砰”地一声关了起来,把花瓶往地上一砸,“气死我了!”我怒气冲天地想着。越想越生气,于是,我一个人在房间大哭了一场。

被骂的、被数落的滋味我都尝过。它是痛苦的,是难受的,是伤心的。妈妈、爷爷奶奶,你们明白此时我的心情吗?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7

很多人认为,世上最大的痛苦便是死去;可有一种痛苦却比死更痛、更难受,那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却又无能为力。

4月,我那和蔼可亲的舅舅去世了,享年42岁。4月的星期五,一场疾病降临到他身上,他肺里的细菌在身体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再次发起侵略,他当时吐血了,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凌晨,天阴沉沉的,家的四周死一般的沉寂。他立刻叫醒舅母,几经波折才进了医院。这时生与死之间的战斗开始了。

当舅舅入院时,他已经十分痛苦。时间啊!你快点走吧,让舅舅不再痛苦,不!你慢点走,让舅舅“复生”吧!当我正纠结时,舅舅再次吐血,接着,便与世长辞了。他死前,连一句遗言也没说呀!

我眼睁睁地看着舅舅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大哭一场,痛哭流涕,我感到自己很弱小。我也无数次含着泪叩问老天:“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舅舅死后,他的遗体被运到了佛山殡仪馆,在告别仪式上,我握紧拳头,自言自语道:“老天,为什么?为什么让死神那么快就夺去我舅舅的生命,为什么?”

因为需要火葬,所以,舅舅的遗体在程序的安排下缓缓地被送进了火化车间。一个小时后,昨天还好好的舅舅成了一堆白灰,当接过舅舅的骨灰罐时,我十分悲痛,无数次地问妈妈:“舅舅完完整整地来到这个世上,他也应该完整地仙去。为什么要将他火化?”

得到的却总是这样的回答“因为……因为……因为舅舅的遗体还有病毒,所以要火化……”我才暂时冷静下来。

事后,每当我想起舅舅时,我都会泪流满面,或仰天长啸:“为什么要夺去我舅舅的生命?说!说啊!你到是说啊!”可我的理想也就此改变,我想成为一代名医,因为我不想让更多的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8

很多人认为,世上最大的痛苦便是死去;可有一种痛苦却比死更痛、更难受,那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却又无能为力。

20xx年4月,我那和蔼可亲的舅舅去世了,享年42岁。4月的星期五,一场疾病降临到他身上,他肺里的细菌在身体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再次发起侵略,他当时吐血了,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凌晨,天阴沉沉的,家的四周死一般的沉寂。他立刻叫醒舅母,几经波折才进了医院。这时生与死之间的战斗开始了。

当舅舅入院时,他已经十分痛苦。时间啊!你快点走吧,让舅舅不再痛苦,不!你慢点走,让舅舅“复生”吧!当我正纠结时,舅舅再次吐血,接着,便与世长辞了。他死前,连一句遗言也没说呀!我眼睁睁地看着舅舅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大哭一场,痛哭流涕,我感到自己很弱小。我也无数次含着泪叩问老天:“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舅舅死后,他的遗体被运到了佛山殡仪馆,在告别仪式上,我握紧拳头,自言自语道:“老天,为什么?为什么让死神那么快就夺去我舅舅的生命,为什么?”因为需要火葬,所以,舅舅的遗体在程序的安排下缓缓地被送进了火化车间。一个小时后,昨天还好好的舅舅成了一堆白灰,当接过舅舅的骨灰罐时,我十分悲痛,无数次地问妈妈:“舅舅完完整整地来到这个世上,他也应该完整地仙去。为什么要将他火化?”得到的却总是这样的回答“因为……因为……因为舅舅的遗体还有病毒,所以要火化……”我才暂时冷静下来。

事后,每当我想起舅舅时,我都会泪流满面,或仰天长啸:“为什么要夺去我舅舅的生命?说!说啊!你到是说啊!”可我的理想也就此改变,我想成为一代名医,因为我不想让更多的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9

人生就像调味品一样,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这样才会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可最近尝到的苦头,可谓是令我终身难忘。

趁着中秋三天假期,我与奶奶来到墨池公园游玩,一路上有说有笑,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就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公园,来到公交车站。

我顺手从兜里摸出一颗糖,吃了下去,一瞬间,我沉睡的味蕾苏醒了,一股浓浓的甜味,充满了我的喉咙,我忍不住的舔了舔嘴巴,咽了口水。突然,我的肚子开始反抗了。肚子开始痛了起来,我捂着肚子,坐在了椅子上。我的胃里,仿佛展开了一场大战,痛得我直冒冷汗。我站了起来,准备找厕所,结束这场恶战,不料,一站起来肚子就像针扎了一样痛,我吃力地走着,脸变得煞白煞白的,与“白雪公主”可是有的一比。

我痛得头昏眼花,渐渐地眯起了眼睛。一阵睡意向我袭来,我勉强睁开双眼,看着已经在我眼里模糊不清的人行道。我摇摇晃晃地走着,那模样简直狼狈不堪,肚子仍像钻心一样疼痛,我轻轻地呻吟着,强忍着疼痛向前走去。原来只有五分钟就到达的路,却让我觉得像走了一百年那样漫长。

在我肚子里,它们仿佛越打越激烈,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要直到我找到厕所,它们才善罢甘休,愤愤离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气无力地想:早知道那颗糖果有“毒”,我就不会吃了,这痛苦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吃啊!想到这儿,我就心有余悸,经过这次事情后,吓得我一连几天都没碰过糖果。

痛苦的滋味作文 篇10

今天上午,我们五年级组要举行一场达标运动会,项目是我最讨厌的四百米跑。我一直都讨厌跑步,特别是长跑,所以我跑上三百米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更别说是四百米了。

我是第五个开始跑,所以可以更充分的做好跑步前的准备。我看见人家跑的时候都是开始很快,但后来就渐渐慢起来,甚至有人还是走过来的,难道有这么累吗?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这么想时,我就要开始跑了,我甩甩头,把头脑里的想法全部甩掉,准备专心致志地跑步……

看见自己的双腿卖力的在跑步,超越了其他几个人时,我的心里特别的高兴。但后来我的腿渐渐不听我使唤,还差点让我摔倒在地,真是气死我了!最后一圈我的速度几乎像走路一样,因为我实在跑不动了。

我一步一步的爬向休息地,幸好它离跑道不远,不然非把我累死不可。我躺在休息地上,身体摆成了“K”字型,正当我在舒舒服服地睡觉时,喉咙里一股严重的血腥味就冲了上来,我努力的控制自己不呕吐出来,但难吃的味道还是一直想我袭击。我又重新躺回地上,真想休息一会,突然感觉肚子很痒,好像是虫子,所以我拿起手就往我肚子上一打,哇!不得了,虫子没打着,但肚子却快被我打残了,一股血腥味又来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我深深地自责到。

7.痛苦的近义词 篇七

今年节后, 情况看上去更加严重。工业区一路走过去, 所有的工厂都是招工广告。

大小老板们派出各路人马, 奔火车站、汽车站、劳动市场, 甚至外省农村招工。人人都快疯了。70人的规模, 我的工人才回来30人。

与之相比的是, 订单哗啦啦地下, 老外也像是知道国内的情况一样, 今年订单来得特别早, 比以往提前了至少半个月。量也不小, 若有胆子, 有工人, 可以全接。但是面对订单, 我一点高兴不起来。

我的小厂是从广东迁移到浙江的。虽说也是自营出口, 但是产值很小, 制作手工工艺品, 就是那种专门给节日布置装饰的产品。品种多, 材料多, 工艺变化快, 手工复杂, 只能手工做。

面对订单, 想给工人涨加工资, 就先得跟老外涨价。一说涨价, 所有客户都嗷嗷叫。去年上半年已经涨了一次, 没涨成功的, 下半年接着涨。今年看来还得涨, 老外也受不了, 威胁撤单。若这些10年的老客户, 都撤了我该怎么办?

所以, 现在订单虽多, 但很发愁:要不就是价格太低没钱赚, 要不就是人手不够, 做不出来。人手不够可以加钱, 但是又没钱赚。最好的结果, 也就是活儿做出来但没钱赚。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去年春节至今, 工人工资跟疯了一样, 我出1500元, 就有工人来告诉我, 旁边工厂1600, 我出1800, 人家就有2000, 我出2000, 别人已经涨到2500元。一年工人工资涨了5成, 说出来没人相信。

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中国不生产, 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能做呢?在进入中国之前, 他们在全世界每个地方都试过了, 没有比中国更好的产地了, 日本、德国、美国不做了, 中国香港与台湾做不了了, 才轮到我们。

我们的一些客户是10年前从印度、斯里兰卡转过来的, 他说那边做的东西可以, 但是交货期太慢了, 2个月交货的东西, 他们要一年多, 这不是生产, 这是做艺术品。还有从泰国转过来的, 客人说受不了他们的罢工。看上去, 他们全都热爱中国。

有人会跟我说要产业升级, 从劳动密集型到高科技, 但我们这些小工厂, 哪有本事说转就转。这些年也不是没想过转型, 但那些项目要不就是忽悠, 要不就是资金需求太大。其实, 我知道最赚钱的是房地产、金融业。这些年身边也有很多同行转去搞房地产, 有一些去承揽政府工程、搞旅游什么的, 甚至去做传销的都有。

这个行业里所有人都很悲观, 也没什么人在乎, 国家无所谓, 用工荒比失业率高强多了。用工荒都快两年了, 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国家有没有什么支持?比如减税, 还是任我们自生自灭。很多人在筹划退路, 这在多年前就开始了, 现在更多, 没人扩大生产。不过我还想坚持, 有的死, 有的跑, 也不是坏事, 前些年行业鱼龙混杂, 自相残杀。现在不是市场衰退, 相反, 市场不错, 而是我们自己招架不住了。

实际上, 中国加工出口贸易的利润太少了, 而付出的又太多。我们两美金 (或者两欧元) 以下的产品, 假设我们的出厂价是1, 那么在零售单价的标签上就是5。他们会告诉我, 关税、批发零售等层层成本, 其实我知道, 就算是直接大百货店采购, 还是一样的比例。我希望目前的人民币升值、用工荒, 加上原材料涨价, 能让中国的工厂们集体涨价, 也到底硬一回。

但是我又不可避免地悲观, 因为一定会有不涨价的企业, 一定会有新的小企业起来, 在那些老的小企业承受不住死掉以后起来, 跟以前若干次一样。

我也知道, 加工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往内地转移, 但是像我们这个涉及很多材料、技术、产业规模又不大的集群性行当, 要转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看“带头大哥”的动作。这个行当从广东转移到浙江也不过才10年多一点的时间, 这么快又要转移, 洗牌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

8.射出来的痛苦 篇八

天有不测

天有不测风云,很多事情往往会出人意料。其实,在很多球员身上,也经常会发生一些离奇之事。在进球后,球员本应该舒展全身激情庆祝,但有些人却因为意外受伤而上演尴尬一幕。

2007年7月3日,阿根廷在2007年美洲杯小组赛中以4∶2击败哥伦比亚。比赛第18分钟,梅西禁区内创造点球,克雷斯波操刀主罚并一蹴而就。这个进球是克雷斯波在国家队的第35个进球,他也因此超越了马拉多纳的国家队进球纪录。但是,克雷斯波进球之后却跳到底线附近向教练席做出换人手势,脸上更是一幅既痛苦又无奈的表情。原来,他在罚点球时,由于用力过猛而拉伤了大腿,这让那些冲上来准备与其庆祝的队友猝不及防,大家只能遗憾地和他拥抱并加以安慰。这次尴尬的受伤,最终让克雷斯波提前告别了职业生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美洲杯。

与克雷斯波遭遇相同的还有齐达内。2005年4月11日,2004/2005赛季西甲第31轮,皇马主场迎战巴塞罗那,比赛第7分钟,罗纳尔多右路底线传中,齐达内远点飞身鱼跃,重重地将球砸进对手球门。就在皇马群星准备庆祝的时候,他们却发现齐达内仍然躺在地上,而且双手不停捂着头。原来,齐达内进球之后因为惯性刹不住车,头狠狠地撞在了门柱上。这可急坏了皇马的队医,他们飞奔进球场,围住他忙活了起来。经过队医精心的治疗后,齐祖才又投入了比赛。虽然皇马最终以4∶2击败了巴塞罗那,但齐祖付出的代价可着实不小。

乐极生悲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这里的“乐极生悲”,表示人在高兴到极点时,便会发生使人悲伤的事。而球员在进球之后庆祝过度,有时也会乐极生悲。

2006/2007赛季意甲第9轮,国际米兰在德比战中以4∶3取胜A C米兰。比赛第68分钟,费戈右路任意球传中,马特拉齐头球破门。进球后,马特拉齐掀起球衣罩在头上,露出内衣上“向戴维祝贺”的字样。戴维是马特拉齐的二儿子,但却是A C米兰的球迷,父子俩赛前对米兰德比打赌,所以马特拉齐才会如此激动。结果,他的这一举动导致主裁判向其出示黄牌,由于此前他已经得到一张黄牌,因此被罚出场外。不过,在走向场外的途中,马特拉齐继续用双手指着球衣背后的名字,示意球迷们的掌声再热烈点。而在马特拉齐被罚下场后,A C米兰扳回两球,差点追平了比分。

进球后因为庆祝动作过火导致吃牌的场景还有很多。2006/2007赛季西甲第33轮,皇马在伯纳乌以3∶2逆转塞维利亚。比赛第78分钟,古蒂中路直传,罗比尼奥推射破门。进球后,巴西人先是跑到场边与球迷拥抱庆祝,接着又脱下球衣并且摆出姿势与队友玩擦皮鞋游戏,但等他回到球场后,主裁判出示了第二张黄牌将其罚下。赛后罗比尼奥表示,以后进球再也不脱球衣了。

与进球后庆祝被罚下场相比, 因为庆祝进球而导致自己受伤则更加尴尬。2006/2007 赛季第24 轮,阿森纳在酋长球场以2 ∶ 1 逆转曼联。比赛第83 分钟,罗斯基传球,范佩西小角度破门。进球后,他和队友放肆庆祝,结果导致脚踝骨裂;阿根廷的“疯子”帕勒莫也有类似经历,他在一次进球后用脚猛踢看台边的水泥围栏,结果造成腿部骨折,修养了三个多月才重返赛场;刚果民主共和国前锋卢阿卢阿效力朴次茅斯时,因为进球后玩高难度的空翻扭伤了脚踝,不得不提前被换下场。他赛后说:“以前医生告诉我不要玩空翻,但我没听进去,以后我一定会听医生的话。”嘿嘿,是不是有点星爷“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的味道?

饮水思源

俗话说得好,喝水不忘挖井人。对于很多富有职业精神的球员来说,他们无一例外都很念旧。于是,当他们在球场上面对旧主时,便会有一些超乎常人的举动,尤其是在进球后,他们都会拒绝庆祝和欢呼,更有甚者还会流下眼泪。对于这些球员来说,进老东家的球实在太“痛苦”了。

2000/2001赛季意甲第八轮,罗马主场以1∶0战胜佛罗伦萨。比赛第83分钟,巴蒂斯图塔禁区外大力轰门敲开了紫百合球门。进球后,巴蒂没有做出任何庆祝动作,当队友们冲上来围住他时,他用球衣蒙住了眼睛。佛罗伦萨是“战神”成名的地方,赛前他就曾说,他宁愿不在这场比赛中上场,“每个人都知道我是多么热爱佛罗伦萨,我宁愿永远不与佛罗伦萨在球场相见。”但是,巴蒂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精神,事实上,如果罗马注定要击败佛罗伦萨的话,最好的进球者就是巴蒂。比赛结束后,巴蒂拥抱了鲁伊·科斯塔、托尔多等昔日队友。巴蒂说,那个夜晚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C·罗纳尔多也有动情时刻。2007年9月20日,曼联在欧冠小组赛中客场以1∶0击败里斯本竞技。比赛第62分钟,布朗右路传中,C罗鱼跃冲顶破门。作为里斯本竞技出产的球星,C罗并没有庆祝自己的进球,相反,他双手合十向阿尔瓦拉德球场的球迷鞠了一躬,“进球那一刻我既高兴又悲伤,是的,正如你们所见,我向球迷鞠了一躬,我想用这种方式向球迷致敬。我热爱里斯本竞技,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C罗的这一举动获得了球迷的尊重,所有人都起立为他鼓掌。曼联门将范德萨赛后说:“克里斯蒂亚诺进球后,球迷给了他足够的尊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主队球迷为客队进球队员鼓掌。”

饮水思源,这何尝不应该成为每个职业球员的必要守则呢?埃托奥说,他回马洛卡比赛时进球绝不庆祝,“那里一半的球迷都是来看我的,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庆祝进球呢?”离开国际米兰的雷科巴也有同样的选择,“我尊敬国际米兰,如果对他们的比赛有进球,我不会庆祝。”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球员李金羽也曾有让人感动的一幕,他在代表山东回辽宁比赛时,对母队进球后跪在地上双手掩面,被换下场后更是三次流泪,他说:“进球我一点都不高兴,只有难过。”

做无用功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你用手推桌子,但桌子稳如泰山,那么你就做了无用功。换在球场上,如果你的进球没有给你的球队带来利益,比如让球队获胜,或者让你的球队出线,那么你的进球也等于无用功。而做无用功的进球者,当时的感觉和心境只能用一个“酸”来形容。

2004 年6 月23 日,意大利在2004 年欧洲杯小组赛中以2 ∶ 1 击败保加利亚。比赛结束前,奥多右路传球,卡萨诺弧线球射门得分。进球后的卡萨诺跳了起来,他跑到替补席上准备接受队友的拥抱和祝贺,但是帕努奇的表情告诉他,在另外一场比赛中,瑞典和丹麦打成了2 ∶ 2 平。换句话说,尽管意大利赢了球,但他们仍将无缘小组出线。那一刻,卡萨诺颓然倒地,躺在草皮上,泪水浸满了眼眶。赞布罗塔将他拉了起来,“把剩下的比赛踢完吧。”但谁还有动力呢?《米兰体育报》当时在文章中写道:“光荣!兴奋!然后就是悲伤。卡萨诺的喜悦变成了绝望。”对于卡萨诺来说,这个进球是心酸的,从天堂到地狱的急剧转变,让他泪流满面。

9.痛苦的日子周记 篇九

“咝——!”伴着这声音,徐老师手中的红笔轻轻摆动了一下,作文本上就出现了一条十分醒目的红色的线,绿色与白色相见的作文本其中200多个字都被划了,真是浪费了我一半的脑细胞啊!作文本上的红线,此刻似乎格外的长,仿佛也在告诉我:骆开妍呀!骆开妍,就连小小的作文都写不好,也太笨了一些吧?哈哈哈……这条红线从作文纸的一角,直冲向作文纸的另一个对称角,就这细细长长得线,竟毁了作文纸一大半的“面貌”,“好惨呀!又被划了!”我在心中苦苦的想着,红色的墨水断断续续的花在了作文纸的上面,尾尖有一大点的红色墨水,手指按在上面,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手指印中间有一块变成了白色的,再看一下手指上,已变成了一点红色。

线的中间有一段被划破了,直印到下一张作文纸,“没用右脑!我要的是眼睛看到的……”耳边响起了徐老师的喊话声,唉!眼睛看到的到底该怎么写呀?我抓着头皮,简直头都要大了!眼都花了,还怎么看呀?眼前的400个格子,看着都烦,有的地方还划出了又小又尖的的纸片,摸上去的的确确很舒服,可这一点也不吸引我的眼球,只感觉烦!烦!烦!烦透了。这是我花力气写出来的呀!可是我一大半的脑细胞啊!怎么可以这么不珍惜?瞟了一眼就划啊!唉!我开始在心中不停想着到底该怎么写,脑子却一片空白,此刻,所有原来已有的`东西全都没有了,唉,真痛苦……

10.幸福的“痛苦” 篇十

自从妈妈有了我以后,就开始难过了,甚至还哭了几场,因为在有我之前,妈妈生病了,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药,结果检查出来才知道调皮的我已经在她的肚子里呆了好几天了,妈妈为了让我生下来后不会哪个地方有残缺,就跑了好多家医院,可医生们都说:如果你害怕肚子里的孩子有残缺的话,你最好还是把他拿掉。妈妈有些绝望,但她并没有放弃,就在这时,她来到一家小诊所,这位医生姓贾,他把了把妈妈的脉以后,就说:“这孩子绝对能要,没有问题但你非要听那些医院里的医生的,我也没有办法。”妈妈听到这句话,得到了一线希望,但她还是提心吊胆的。

妈妈听了贾医生的话,把我留下列,然后妈妈就经常吃一些很有营养的东西,可她也并没有闲着,听爸爸说,妈妈在生我的头一天还在上课。妈妈就这样过了十个月,上完课的那天晚上,妈妈就被接到了贡井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我的小脚丫就不听使唤了,一个劲儿地踢妈妈的肚子,又拼命地想出来看看新的“天地”。真让妈妈觉得难受极了,爸爸连忙去叫医生,然后把妈妈推入产房,爸爸也跟着进去了。那时只有我一个人出生,所以,我没有抱错的`可能。当时几个医生按着妈妈的肚子,说:“使劲,快使劲!”可我就是不肯出来,医生拿我没办法,就只好决定用吸筒来吸,爸爸看了,当时就吓晕了,医生又把爸爸送到病房里,最终,我还是被吸筒给吸出来了,然后,在体重器上一称:六斤八两,而且,在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一点都不像别的婴儿那样,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我是被憋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才哭出来的。这时妈妈脸上才有了幸福的笑容。

我被护士阿姨抱到了楼上以后,爸爸也醒了,他抱着我亲了有亲,把我当成了宝。

11.拥抱成长的痛苦 篇十一

年幼的爱丽丝在一次滑雪练习中受了伤,从此跛行,留下终生遗憾;马蒂亚弄丢了他的双胞胎妹妹,罪恶感永远如影随形。他们的童年阴影变成了与这个世界的隔膜,注定了他和她的格格不入。当少女的她和少年的他相遇,两人在彼此身上感觉到相似的气息—他们同样难以原谅自己、同样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小心翼翼地裹上一层自我保护的薄膜。两个寂寞的个体从此有了交集,孤独注定成为了他们之间最为纯粹的联系。所以他们默默地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却又总是在关键时刻一再做出违背心意的决定,终究未能紧握彼此的手。

“质数”式的人仿佛隐喻着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群体状况—越来越多地依靠各种通讯工具,面对面的能力却越来越匮乏,患上了集体的人群恐惧症。对此乔尔达诺本人也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地经过痛苦的过程,变成一种质数的状态,或者一种孤独的状态。这是一种分离的状态,但如果不经历这个状态,人生会很不完整。”乔尔达诺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少年时期正好是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从美国引入的很多音乐以及其他的文学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冲击感,给那个年代成长的人形成了一种痛苦。进入孤独、质数的状态是真正能够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一种方法。现在很多人在网上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感受另外一种孤独。我比较担心现在的这种状态,人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的行为了。”

纵使孤独是人性使然,纵使随着数字的无穷扩大,质数可能会越来越孤独,但是始终存在着一对或是更多像是2和3这样的质数,他们毗邻且将永远在一起。人的DNA锁链,就是彼此徘徊纠葛着前进的两条。所以无论是幼年的精神创伤,还是未能圆满的爱情,每一种精神的痕迹,最终都将变成我们人生的填色剂。能够为人生的并肩而庆幸,或许就是作者想让我们体悟的真谛。

《胭脂盆地》

作者:简媜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1月

简媜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洗尽铅华,独具慧眼,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但在阅读这本《胭脂盆地》时却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在那些诙谐的句子里最隐藏着深沉的哀思,表面逗趣的语句也难掩文字本身骨子里的悲恸。作者将关注的焦点从早年抒发个人经验的内省,转向了对浮世人情的观察。

《如何讀,为什么读》

作者:【美】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黄灿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1月

哈罗德·布鲁姆是一个固执的老人,他对莎士比亚的近乎痴狂的热爱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新书《如何读,为什么读》中,布鲁姆将莎士比亚作为所有作家的典范,引导读者走出混乱。这本小说运用了他一如往日的犀利笔锋,势必能满足读者对于西方正典的精神的探知。

《生命如歌》

作者:【美】特雷西·基德尔

译者:刘莉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3月

12.痛苦的近义词 篇十二

乍一看, 作者写了一个嗜鸟如命的怪人, 他就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父亲。晚年的父亲集吃喝嫖赌于一身, 不仅母亲无可奈何, “我”也无能为力。乡下的母亲不止一次要求“我”设法拯救父亲, 但父亲的固执和神经质使他拒绝一切改变。然而, 一只鸟在无意间改变了父亲。父亲对“我”的那只鸟的照顾比女人照看婴儿还要周密和细致, 他甚至于嫉妒“我”和鸟的亲近, 总之, 那只鸟使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所有的恶习都离他远去, 他成了一个酷爱自然、拥抱自由, 浑身散发出浪漫精神的人物。父亲的“恋鸟癖”是山区乡间一大惹人注目的景观。为了渲染父亲的这种癖好, 作者用他那朴实而灵动的笔触, 对父亲的恋鸟行为进行了足够充分的诗意的描绘。父亲为鸟做的鸟笼庞大宽敞得像一个猪笼, 为了不让鸟儿感到孤单, 父亲甚至钻进鸟笼和鸟宿在一起。他是如此的热爱鸟, 热爱鸟就是热爱自由, 他并不满足于给鸟做一个超大的鸟笼所给予的有限的自由, 后来他索性和鸟一起钻进山林, 像一个野人一样和那只鸟以及山中的鸟群生活在一起, 在鸟的天堂里, 父亲获得了全部的自由。

终于有一天, 父亲和那只鸟一起失踪了。他已经遁迹山林。“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的诗句其实也道出了现代人的潜在心理冲动。只有在原始的山林里, 人才能和大地诗意地栖居。父亲和那只鸟在山林中形影不离, 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 父亲乐此不疲, 他栖身在树杈间, 宛若一个“鸟人”。世俗的所有欲望于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 他甚至对女人也失去了兴趣。没有人知道父亲后来长年累月是如何在山林里生活的, 在父亲失踪后, “我”雇人四处寻找父亲而不得, 我们只是沿途看见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痕迹。小说中关于父亲留下的那个巨大鸟巢的描写让人惊叹, “我”钻进那个巨型鸟巢, 感觉稳固、柔软、宁静, 甚至还感觉到了父亲的体温。但父亲是永远地消失了, 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他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个世俗的世界, 他已经皈依于山林, 他走向了大地的深处。父亲失踪了, 鸟失踪了, 他们的失踪是一次诗意的逃亡。父亲告别的是世俗的日常生活, 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自由的灵境。

然而, 仅仅看到诗意的逃亡这种自由主题还不够。在作者诗意的描述背后, 其实还隐含着父亲心底深处的巨大痛苦。这篇小说有一个叙述特点值得关注, 即作者有意地放弃了对主人公内心状态的描写, 有意地模糊了主人公逃亡的具体心理动机。父亲为什么要逃亡?他为什么要那样迷恋鸟?从抽象的精神层面来看, 这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由的热爱, 也可以理解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显然, 这是典型的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主题, 带有对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色彩。然而, 如果从具体的人物心理动机考察, 我们又可以发现, 虽然作者竭力地诗化了主人公的逃亡行为, 虚化了主人公逃亡的心理依据, 但从文本中依然可以寻觅到有关这种逃亡心理的蛛丝马迹。比如, 父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猎手, 整天出没于山林之间;父亲娶母亲是以放弃山林为代价的;父亲和母亲像冤家一样过着没完没了的日子;这一切都是父亲晚年沉迷于吃喝嫖赌的心理过激反应。从这意义上看, 父亲后来迷恋鸟, 既是对俗世的厌倦, 对山林的向往, 也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补偿。

13.痛苦伤感的情书 篇十三

因为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就过快的在一起了,生活上有了很多的矛盾,可是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随着日子久了一切都会好的.可是我错了,的4月,在我从国内刚回来1个月的时候,我发现,他背着我,在外面开始找别的女生了.(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开始上留园情感)当时我真的很伤心,园子里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劝我跟他分开,可是我没有听话,在他求我不要走,不要分开的时候,我心软了....那时的我,感觉他挺真心的,还认为他是浪子回头了,心里还美孜孜的呢.....现在想想,真傻...

后来的生活,甜蜜了几个月,那段时间他对我真的很好,可是后来,他开始对我动手,3个月的时间里打了我6次...8月,我受不了了,心冷了,搬了出去....2个月后,因为觉得自己对他还有情,还没有办法斩断情丝,他也老来看我,找我,我就又搬了回去.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一定会说我贱,没关系的,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是有些贱吧.不过,他是我第一个男朋友,我对他真的付出了很多,跟他分开的那2个月我真的很难受很痛苦.

再次和好以后,我们的关系可以说曾经一度非常健康平稳的良好发展,让我的朋友们松了一口气,对我说,你们真的越来越有夫妻相了.我好开心!

XXX

14.痛苦的句子 篇十四

2、富人永远不停地奋斗着、努力着创造机会。对于富人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所以他们永不会绝望。

3、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志气,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事情上面去求发展,就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5、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6、不言放弃,是一种生活的勇气,不言放弃,是一种幸福,拥有了这种幸福,我们才会拥有奋进的源泉。

7、坚持到底,决不放弃,是成功的保证,只要你不放弃,你就有机会,只要放弃的人,他肯定是不会成功的人。

8、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9、我这代人,永远都把责任放第一位,把爱好放第二位。只要生命还在往前走,我就绝不放弃我的责任,永不停止!

10、这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

11、无数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情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停下来。

12、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

13、如果将梦想作为信仰,不放弃地追求下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1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5、不放弃,不抛弃,摔倒了就站起来,不被困难所打倒,用微笑去面对它。

1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17、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18、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19、没有不劳而获的物质生活,都必须进行一定的奋斗,即使白手起家也都有富裕的一天!我们要有不放弃的信念,不放弃的毅力及不放弃的生活!万事只能靠自己!

20、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富豪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失败的挫折就历为富豪的。

15.痛苦的近义词 篇十五

——这是我们的文章第一稿到第五稿的开头。

“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律动, 激荡着未来。2011年新年的中原大地, 新潮涌动, 号角声声,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顺时而动, 乘势而上,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才能无往而不胜。”

——这是我们的文章第六稿到第十二稿的开头。

这种变化, 绝非简单地在行文造句上的推翻重来, 其本质还是我们创作思想方面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体现。坦率地说, 这种变化, 让我们饱尝了紧张又兴奋、痛苦且快乐的感受。

紧张。是因为这组“何平文章”, 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惯例, 居然是九篇一组的系列, 居然要在一个多月全部完成。朱夏炎社长高度重视, 从写作动员到谋篇布局全程指导, 高标准、严要求。

李兵感慨道:“这一个多月, 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整天满脑子想的就是怎样破题搭架子, 怎样组织语言锤炼句子……”

兴奋。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逢重压志弥坚的性格使然, 是因为对重大题目的挑战性充满了思索、探求、试图找出答案的渴望。

在动手写作之前, 我们一连开了好几个会, 充分学习领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和朱夏炎社长提出的总体要求, 统一思想, 明确方向。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规律”, 谈规律, 是一个很哲学的话题, 稍有不慎, 容易流于概念化、理论化。既要深刻, 又要耐读, 怎么办?最好的解决方法, 是把对规律的认识, 真正化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 真正化到振兴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具体实践中去, 这样的文章, 人家读起来, 才会觉得有深度、有针对性, 也有力量。

在实际操作中, 即使我们觉得已经认识很深刻了, 但还是走了弯路。正如我们的第一个开头所存在的问题, 它入题太慢, 入题太玄, 没有把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清清亮亮、明明白白讲出来。此时, 我们犹豫、彷徨、怜惜、不舍, 毕竟这是我们奋战多日, 曾经很得意的劳动成果。最终, 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改, 必须大改!不改就不会有提升, 就不会上高度!”

于是, 我们重新谋篇布局, 开门见山就把“中原经济区遵循规律而来, 也必将遵循规律而兴”的主题抛出来, 让读者一口咬到“包子馅”, 解馋, 过瘾, 痛快。

痛苦。是因为一篇评论, 从立意到结构, 从句子到语言, 都需要悉心经营, 又都可能面临推翻重来、另起炉灶的情况。每每看到自己苦心孤诣搞的东西, 又被改得面目全非;每每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而紧锁眉头、凝神苦思;每每为一个观点、一个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 真有一种身心疲惫、痛苦不堪的感觉。

在初稿完成后, 我们又专程跑到省社科院, 请几位专家为我们的文章“会诊”, 完善思路, 清晰观点, 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了把握, 堪称收获巨大。从省社科院回来后, 我们加班加点修改稿件直至东方破晓, 真是自己又给自己找了一次痛苦。

快乐。是因为我们能有幸参与如此重大的报道, 是因为眼看着难题被一一攻克, 白纸被黑字渐渐覆盖, 一种职业快感油然而生。

我们有快乐, 我们更收获。

当我们捧起印有我们的“何平文章”的报纸, 真是沉甸甸、沉甸甸的。通过参加“何平文章”的写作, 我们每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上升——这恐怕也是“何平文章”的一个规律。

对省委中心工作认识更加明确。在小组讨论文章结构之前, 我们集中学习了卢展工书记的大部分讲话、文章以及“‘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文件, 进一步把握省委的工作重点。

让自己的理论水平产生飞跃。写作过程中, 我们根据文章观点, 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李瑞环的有关理论论述, 以及一些专家的理论观点, 可谓边学习边写作。

培养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构思到行文, 从报社领导到普通记者, 每个人每一刻都是全力以赴。朱夏炎社长曾经两次把我们叫到他的办公室里聊天, 在他的启发下, 我们聊着聊着就碰撞出很多想法, 脉络捋清了, 写文章下笔时就有神了。记得在去年最后一天的深夜, 我们几个围坐在办公室里写稿到“山穷水尽”的时刻, 王亚明副总编及时雨般闪现在我们面前, 他和我们一起把握卢展工书记的讲话, 探讨曹维新的思路, 把“规律”这两个字掰开了、揉碎了再组合起来, 终于使我们“柳暗花明”。即使在文章上版前的最后一刻, 朱夏炎社长、常法武总编辑、王亚明副总编辑、王自合编委依然和我们在一起推敲标题。其实, 标题上就那么几个字, 我们添了删, 删了添, 竟然尝试出N多个排列组合方式。

上一篇:考勤制度(比较人性化)下一篇:友谊小学班级特色展示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