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2024-08-06

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精选11篇)

1.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一

中外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

【摘 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近30年来中外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的一个教学课题。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这就会引来质量与数量的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高等教育保障制度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文章主要是就外国(以英国为例)的高等教育保障体制与中国的相比较,得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中外教育;高等教育保障制度;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

(一)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随着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加,高等学校的层次性也在不断增加,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就是将各种教学、管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的一个统一的系统。有了高等教育保障系统才能保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与教育质量的双方面的问题。

(二)增加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对大学生的稀缺感已经不复存在,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致使许多人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了怀疑。高等院校之所以建立高等教育保障体系,也是为了能够向政府、雇主、学生以及家长提供质量证明,证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英国是构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比较早的国家,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英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特点是从内外两部分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保障。

(一)外部监督。1.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会。QAA即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会主要负责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各方面的事宜,提供一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合理化改革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公开的、公平的、客观的评定方式。以便教育相关者能够直接的、明确的得出高等教育质量的结论。2. 专门的课程认证机构。与中国不同,英国的课程认证是由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估,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毕业的时候他们会接受医学总会对其进行的专门的鉴定,以便在毕业的时候可以比较公平的得到毕业生能够胜任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会大学及其课程进行鉴定。

(二)内部保障制度。1. 高校内部的部门。由于英国政府对各个高校的财政支持的大幅度的缩减,为保证财政的正常运作,学校采取了增加学费的措施,进而学校也将再度提高对教学质量的重视。QAA和高等教育界进行合作,制定一系列有关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的文件,高校的各个部门将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履行文件规定的义务。2. 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机构的监督只是一时的,并没有深入到每节课,而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授课的质量以及对学生的负责程度。英国教育部门对老师的职业道德约束是很高的。3. 学生及学生雇主评议。由于学费的大幅度上涨,学生和学生雇主的权益意识越来越强,以此在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的时候,会充分的考虑学生及学生雇主的意见。

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1. 生源质量。生源质量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高考的成绩,这就进一步的强化了高考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决定生源质量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同时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双方面的考虑才能决定生源的质量。2. 师资队伍及教师素质。现在大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本科学校对教师的最低要求是“双211”毕业的老师,主要的专业课任课老师则要是博士毕业生来担任。不过尽管入校授课的门槛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由此看来,各高校的教师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3. 师生比。师生比是决定一个学校的部分教学质量,一般规定1:14是优秀,1:16是良好,1:18是合格。

(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方面,评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的比较权威的评估,另外一种是民间非政府机构对大学的排名。

四、英国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加强宏观监控。政府是外部监管单位中权力最大的一方,政府应该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工作上更加注意细节,在宏观上更加具体的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管。例如,出台一些监管细则或者建立专门专项的监管机构等。

(二)质量保障部门的密切关注。目前我国的一些省份已经建立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成为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估单位正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在督促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权益。

(三)高校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年的积累,因此,学校内部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督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有教师评估制度,但是这项制度的准确性不高,一方面评估形式太过单一,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增加评估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重视教育。

(四)建立毕业生反馈制度。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家长学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毕业生的水平,这将成为评估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同时也会督促学校多加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

五、结语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是为了高等教育高质量的向前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教育相关者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就英国的高等教育保障制度来看,外部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会以及专门的课程保障机构,内部同样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保障制度过于简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各种漏洞,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长处,来服务与我们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钰.多方统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探索,(11).

[2] 刘智运.对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

[3] 高桂娟,李敏.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文化力量[J].江苏高教,(6).

[4] 张力.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部机制的研究[J].江苏高教,(5).

2.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二

(一)成人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的定位

非学历培训教育通常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教学类型,其涵盖的教学内容广泛,面向各种社会需求,包括各行业、各层次的中短期培训。接受非学历培训教育的人群主要是需要接受职业再教育的群体,培训学习目的不是为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人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就是借助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升职业能力的需求为目的,而开展的非学历培训教育。

(二)成人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质量要素的构成

1. 教育质量的取向。

提供非学历培训教育课程的教育机构所具有的全面教育质量的原则,对网络培训教育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树立了网络培训教育的质量意识,才能更好地保证网络培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2. 教师资源。

培训课程授课教师是网络培训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反映网络教学的质量,也承载着培训教育机构的成长和发展。网络培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教育,教师和学习者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习者以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来实现。对网络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网络培训教育的实现需要。

3. 课程资源。

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就要保证教学课程资源的质量。课程是实施网络培训教学的核心资源,集授课教师、网上课件、教学媒体为一体,是承载网络培训教学功能的核心要素。因此,网络培训教育应具备高水平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丰富的可选择性的高质量网络培训课程和教学课件,以及完善的网上教学辅助资源。

4. 教学管理服务。

非学历网络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培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发送是否适应教学需要、及时到位。网络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运行是否正常、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否有效。平时的作业批改与返还,以及考试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来保证。

5. 学习支持服务。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培训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在网络教育中,师生之间主要依赖网络进行互交,和课程的教与学。因此,高质量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帮助办学机构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6. 学习者认可。

学习者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互动体验、体会和提升的过程。因而培训教育质量的评价包含很多主观的成分,只能用培训的效果和学员的满意度来评价。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不仅与培训的提供方有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和参与程度也很重要。运用网络来实现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使学习者能够得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通过老师的讲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领悟到解决思路与方案,达到或超过学习者的期望,只有如此,学习者才会满意这种基于网络开展的培训教育方式。

7. 用人单位的认可。

培训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所以,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决定了网络培训教育质量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评估标准。用人单位对培训教育的认可主要反映在员工通过培训其职业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给企业带来更大上的收益。

二、成人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质量控制体系

(一)办学机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1. 前期质量控制。

(1)培训产品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是为网络培训产品确定目标和主题,。对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全球化等环境的分析,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详细掌握目前同类竞争者的发展态势,再结合自身办学机构的优势和网络环境教学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群体和网络培训课程主题。主题的确定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培训项目的起点和基础,从根本上确定了整个培训课程的质量。

(2)网络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的设计是通过组织课程专家围绕培训主题构建培训课程体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重点:其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非学历培训教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以非学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题;其二,以及教育市场的细分与定位,通过广泛和细致的市场调研,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其三,充分发挥内部和外聘教育专家的作用;其四,注意培训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实践案例的相互结合性。

(3)主讲教师的选聘。

网络培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育,教师和学生是借助网络开展教与学的过程,因此,主讲教师的网络授课水平决定了培训课程对学习者吸引力,也决定了培训课程的成功与否。非学历培训项目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教育体系,只有将主讲教师纳入到整个培训教育体系中,才能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自己专长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训项目的主线,使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能够合理搭配,取得较好效果。

(4)课程宣传和推广。

培训课程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工作对网络培训课程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期望值的影响等方面。这就需要在课程宣传和推广等方面除了考虑经济收入,更要牢牢树立社会效益。

(5)教学准备。

前期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网络课程的教学准备,包括网络课件的制作和准备、网络技术服务的保证、学员的接待与管理、主讲教师的协调与安排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2. 中期质量控制。

中期质量控制是指在网络培训教学的过程中所实施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是教育培训服务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主讲教师的网上授课情况、培训学员的网上课堂参与程度、网络传输技术保证的强弱、学员的在线应答踊跃程度、作业提交和反馈,以及技术保障团队对教学平台的维护等都对网络培训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 后期质量控制。

培训学员结业后,表面看来培训教育工作已经结束,实际上仅是完成了教学的工作。由于培训教育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潜在的过程,导致学员对培训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学员刚刚结业时对培训教育的质量评估只是阶段性的部分评估。针对学员结业后的客户服务工作,对教育培训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充分利用培训机构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力争做到学员参加一次学习享受终身学习服务。

(二)办学机构外部质量控制体系

1. 政府行政管理。

政府教育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开展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机构的政策监管是保证培训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政府教育部门出台的规范非学历成人培训教育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市场准入标准和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的互联网规范要求,能较好地规范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保障接受培训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2. 第三方质量评估和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运用网络开展非学历培训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还缺乏国内权威性的第三方网络教育质量认证评估机构。针对这种现状,委托或聘请远程教育界以及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来指导、协调、统筹非学历网络培训课程的质量保障活动,并对培训课程质量进行整体评估,或借鉴IC-DE(即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对非学历网络培训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以此标准构建培训机构网络课程的评估专家队伍和信息网络,承担起独立的远程网络培训教育质量的评估机构,定期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提交专业的质量评估报告和建议。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具有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便捷性、无时间地域差异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等特点,使受教育者不受时空的限制,适合成人教育的特点,特别对非学历成人培训具有很大的意义。保证网络培训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对构成教育质量的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能满足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支持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完善服务,并通过建立有效和权威性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培训办学机构的教育质量实施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非学历成人网络培训教育获得“国家认可、社会认可、用户认可”。

摘要:成人继续教育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该领域的长足发展。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成人非学历网络继续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教育质量的控制和评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作者希望能从网络教育中的成人非学历培训教育的质量控制要素定义出发,提出构建网络培训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成人非学历网络教育,质量控制要素,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3.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三

关键词:本硕一体化;体系;创新型人才

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的规划设置与优化调整、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课程结构的优化等各方面的系统改革。近年来,国内少数高校采取的本硕一体化或直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所谓本硕一体化就是在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不间断地学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最终获得硕士学位。硕博连读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成为通用模式,并得到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认同和借鉴。或者说,攻读硕士学位就是为了攻读博士学位,部分研究生最终只获得硕士学位是淘汰机制下的无奈选择。而我国的学位制度中,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阶段基本是分离的,不适于快速培养创新型的精英人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分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教育阶段,经过20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这种阶段划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弹性化处理。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对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有很强的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本硕一体化贯通的培养尝试。

本硕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优势,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既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高知识层次和高科学研究连续性的要求,又有利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学生获取博士学位的周期;保证了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另外,连续的时间安排,有利于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供了可能,也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1 优化培养机制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重点高校,2009年7月,大禹学院成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经过五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理念到培养模式,从制度建设到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人才培养新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大禹学院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拓展和提升,是学校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尝试。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行本研连续培养。学生一、二学年按水利土木大类培养,主要是通识教育和基础培养。第三学年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程序到各专业方向,主要有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第四学年开始,满足条件者可免试推荐、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1.1 校院协同

大禹强化班由大禹学院与各专业学院共同培养,注重学生宽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各专业学院拥有优秀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团队,科研项目均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以及重大科技计划等。大禹学院依托各专业学院学术前沿等优势,整合师资队伍和科技资源,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共同构建培养平台,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大禹学院本科生实行学业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专业选择、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

1.2 校地协同

结合华东地区重大需求,河海大学与坐落地的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建科学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优势互补、相互辐射,既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地创新实践机会,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1.3 国际协同

大禹学院依托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外先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性企业实习培训、国际交换生、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短期国际社会实践项目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 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保证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如何提高当前本科生、研究生学风水平,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高等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高等学校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风建设,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硕一体化”培养理念主要指:同一个辅导员负责同一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工作。两个年级工作具有共通性及互补性特点,打破了过去本科生辅导员负责本科生事务、研究生辅导员负责研究生事务的工作模式,将同一专业不同学业阶段统筹起来,以实现本、硕培养的有效衔接。

2.1 传承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于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大学精神体现了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一经形成,将对全体师生起到激励、辐射、引导的作用,对学风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生经过四年在校学习及考研过程后,经过耳濡目染,对校园文化已经有了清晰的理解与认识,而本科生由于年龄小、心智未成熟,还不能完全体会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研究生对本科生讲解、以身作则,能够使本科生迅速了解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促进学风建设。

2.2 学习经验传递

研究生不同专业之间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以经常性的读书会、问题研讨会、沙龙、讲座等形式,通过交流和沟通,促进研究生和自我素养提升。通过研究生不同学科专业的交流活动,可以使研究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有效解决研究生新生可能出现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也可以锻炼研究生在活动中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研究生的自我服务功能。在与本科生的交往活动中,研究生通过向本科生介绍考研的经历和大学学习方法,可以逆向影响自身,从而更加注重专业理论学习,而且还能够锻炼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为本科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2.3 营造科研氛围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高校发展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学风建设的动力源泉。学校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教育纳入到正常教学当中,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但是,由于低年级本科生掌握有限的专业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还不能安全、独立胜任此类科研项目。基于“本硕一体化”培养理念是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为辅”的理念,由研究生指导,让更多的本科生到实验室参与到创新实验当中。其次,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搭建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学术论坛、科技文化节、学术成果申报、学科竞赛、创业计划等实践创新平台,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科技学术含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深层次促进学风建设。

3 导师制模式

指导教师的水平和指导模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既是学生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导师,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师,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硕一体化导师制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各类科研团队相继建立,不同学科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导师组制学生培养模式值得尝试。导师组制的培养模式是以一名教授或专家为组长,由几名教授、副教授和高年级研究生参加的指导小组。由教授和副教授共同研究制订并实施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并在培养中共同参与、集体培养。其特点是发挥集体优势,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但是导师组是由多位导师组成,因此,只有有效组织和协调导师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其优势。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各高校本科生规模较大,而教师课时较多,加之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本身的科研成果要求较高,所以部分教师无多余精力指导本科生科研。但是很多本科生是初次参加科研活动,对文献查找、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不甚了解,加之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帮助,打消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考虑构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体系,充分利用研究生资源。研究生具有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和思维敏捷等特点,且正在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生队伍作为学校科研的主力军,因此,利用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科研,充分发挥研究生队伍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是提高本科生科研水平最为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吴文涛等,协同创新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管理,2013.11

[2] 许周速等,构建省属高校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理论纵横,2013.12

[3] 王学保,基于“本硕一体化”培养理念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探究,教育改革,2013.07

4.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四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即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不能照搬,而且要有所创新,从而探索一条与国情相一致的发展之路,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迅速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内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随着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热点,多元文化教育也日益普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也就势在必行了。

世界上有众多民族,由于居住地域、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所谓“文化”,指的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代代习得与传递而形成并流传开来”。也就是说,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它包括许多方面,如学术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即为民族各分子所共同拥有;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我们可以说,文化表现出了“一个社会的行为和物质特征”,它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独特本质的那些因素的集合体”。因此,我们的星球在有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具有多种文化,世界上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意指超越多种文化的同化和消极的共存,就是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处社会民族的文化,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还要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

多元文化如同多元文化教育一样,学术界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分歧。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基本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指导原则。“世界各文化的音乐,不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来看,都应该在广义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文化人类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本民族音乐文化和本社会的多元文化音乐状况,并放眼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发达国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深入,还是发展中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兴起,都使世界音乐多样化和平等性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在这里笔者先对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代表国家进行简要介绍。

1.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美国对多元文化教育包括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特别重视,是一个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行得很早的国家。研究美国的历史,可以给我们在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给予很多启示。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官方、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认可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至关重要,这是由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因此,美国的多元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在政策实施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理念是代表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生诸多变化。从最初学习德国传统音乐到接受北欧、中欧民歌和黑人、土著歌曲及东南欧和东亚歌曲,后来又加强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学习。从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社会背景与一切的教育目标的制定密不可分,这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趋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而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将其有效地实施贯通,推向世界。

2.英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英国学生应该能够用各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来表演和欣赏不同时代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以何为主,要看音乐的发源地在哪里。由于英国“二战”之后的情况变化,大量人力需要帮助建设,西洋音乐需要鼓励,这种社会文化构成的发生变化使人们意识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音乐课程当中加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其他一些地区的音乐,无论是音乐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校,世界音乐的培训都已纳入教学内容。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把欧洲古典主义传统教育纳入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如非洲、加勒比、印度尼西亚等。面对这些一直以传统教育为主的国家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这些传统是社会的、发展的、交流的,是面向未来的。

3.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澳大利亚是由移民建立起的国家,它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英、德、澳大利亚等西欧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音乐形态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特有的历史发展情况,原先这些国家住着许多土著民族和大量移民,这种文化迫使他们的政府选择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来传承音乐。英国影响它的音乐教育很大,政府的政策也随着别的国家从同化向多元文化方向的转变。在澳大利亚的音乐师范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音乐在另一种背景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了解如何理解音乐,这里的音乐是在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学习和理解在这里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西欧各国的音乐文化,结合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个性,理解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音乐现状。学生要真正地理解音乐,就要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和表现内涵等方面着手,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这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4.日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日本从自身社会的变化和情况出发,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在保存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试图把亚洲音乐教育观念与西方音乐媒介合并,他们认为亚洲传统音乐是国家的财富,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古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当代日本两大文化价值体系,在他们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研究中,既要继承也要传扬。高度重视欧洲艺术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音乐传承。亚洲传统音乐需要在音乐师范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予以实施。日本音乐教育试图将西方与亚洲文化结合一起,并结合本民族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传统和习惯的音乐教育方法。

综合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发达国家,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出发,非常重视多元文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底蕴并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国家都试图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情况,总结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高全民族多元文化的教育意识,调整自身的音乐教育结构,寻找一条健康而有效的多元文化发展之路。音乐教育者开始试图寻找将传统音乐引入课堂的途径,在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他们正努力摆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造成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滞缓的殖民音乐教育结构,开始重新重视自己的本土音乐和口传心授的传统。由于这些国家本身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许多欧洲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态,音乐被认为是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自己本身具有的丰厚音乐财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该朝着更高级、更先进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历史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厚而又独特的文化个性要结合本民族实际特点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全盘照搬固然是不合适,因此开创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多元文化音乐道路势在必行。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是在清朝末年以后,由于历史上、政治上的诸多原因,几千年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再加上中国的地域广阔性,这种地域性的巨大差异使着音乐文化带着丰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个性。各地区的民族众多,差异巨大,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元文化音乐宝库。西洋艺术音乐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音乐教育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西方化的倾向,参考西方学校教育模式,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国的学校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从基础课程设置到高级理论实践,西方艺术音乐教育体系所占比重很大。这种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重,为培养西方艺术音乐人才而设置的。经过这样教学内容系统训练的中国学生必然在审美形态上会以西方音乐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规范自己。这种完全西洋古典音乐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音乐在内的所有音乐形态,忽视了中国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不太合理,西方艺术音乐的标准不能用来衡量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体系,而应该从本国国情、从中国本民族音乐出发进行教学,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中国音乐教育,了解异文化音乐,通过长期的收集、比较和研究,从整体上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政策中,我们也看到了多元文化的倾向。《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课程设置上,讲授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中国音乐文化自古就有融合异文化音乐而发展的传统,盛唐时的音乐繁荣发展就是典型例证。因此,重视自身母语教学,兼具世界眼光关注异文化音乐,是推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当前中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具体实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四、结语

5.市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篇五

一、市委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20分)

(一)把握党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1、市委重视党校工作,把握党校教育总体要求,党校办学方向正确,办学目标明确。

2、市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并进行督促检查。

3、把党校工作纳入市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列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常委会每年至少一次研究党校工作。

4、市委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给党校出题目,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5、市委制定下发或转发党校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定位准确,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

6、市委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党校改革和发展问题。

(二)加强党校工作的具体措施

1、市委重视干部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干部教育资源配置,实行以党校为主题的“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的办学模式。

2、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政策,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计划,严肃调训调学纪律。

3、严格执行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学员的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4、坚持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每年至少4次到党校讲课、作报告或与学员座谈的工作制度。

5、按照预算,党校办学需要的基本建设经费和重点专项经费投入由财政全额投入,经费使用和管理规范。

6、协调市直相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市委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三)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

1、市委党校实行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长或常务副校长主持校委会工作。

2、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校长每年不少于4次到党校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或调研指导党校工作。

3、党校常务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和党建领导小组的必要成员。

4、党校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高组织领导能力、熟悉党校教学业务的人员组成。班子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应占50%以上。主管教学的班子成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根据编制要求,落实市委党校体制规格政策到位全面。

6、市委配备和考核党校领导班子,党校领导班子结构健全。

(四)动态指标

二、党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18分)

(一)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1、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轮训办班不少于4期,学制不少于20天,规模不少于200人次。

2、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培训办班不少于2期,学制不少于2个月,规模不少于100人次。

3、根据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培训办班不少于2期,学制不少于7天,规模不少于300人次。

4、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党校可以主办、承办或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社会培训。

(二)宣传重要阵地作用的发挥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每年深入机关、企业和基层宣讲不少于4批次。

2、校报校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坚持正确办刊导向,为推进理论创新服务,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每年出刊不少于4期。

3、党校设立党建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力量开展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4、在省市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宣传理论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或出版学术专著,每年累计不少于20篇部。

(三)决策思想库作用的发挥

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市委、市政府指定课题的调研任务,并形成研究报告。

2、注重申报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调研,每年至少要有一篇调研报告被党委或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四)党性锻炼“熔炉”作用的发挥

1、开设党性锻炼课程,把党性锻炼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党校常规班次的教学中,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品行和思想境界。

2、通过入学教育、党性分析、警示教育和参观考察等形式,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

3、对学员的党性锻炼情况做出分析和评判,并纳入到对学员培训鉴定和考核内容中。

(五)党校业务指导作用的发挥

1、对县级党校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并提出意见。

2、对县级党校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指导,并提出改进建议。

3、按照“以评促建,质量第一”等评估原则,对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建议意见。

(六)动态指标

三、党校的内部管理(22分)

(一)教学管理

1、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党校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优化教学布局,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每年教学专题更新率不低于30%。

3、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形成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的培训计划制定机制。

4、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科学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党校各常规班次培训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5、推行研究式教学方式,根据培训需要,倡导实行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式。

6、积极采用远程教育、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7、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实行测评制度,常规班次学员满意率须达到80%以上。

8、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新课试讲、课题招标和集体备课等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

9、加强党校教材建设,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或采购适合干部培训要求的教材。

10、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干部成长和党校教育培训的需求,充实和完善党校的学科建设体系。

(二)科研管理

1、按照《条例》提出的党校科研的“四个服务”方针和坚持正确的导向,切实发挥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作用。

2、建立开放的科研管理体制,注重加强与上级党校、实际工作部门、科研院所、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党校科研水平有效提升。

4、科研管理制度健全,研究制定科研管理、项目立项、经费配套、考核表彰等办法,推动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5、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机制,注重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调研成果及时转化成优良的教学效果。

6、党校每年确定若干重点科研课题,重点科研课题引入并实施项目招标管理机制。

(三)学员管理

1、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实施,党校学风纯净。

2、党校常规班次建立学员党支部,学员党支部作用有效发挥。

3、党校注重各班次组织员或班主任的选配,组织员或班主任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

(四)行政后勤管理

1、行政后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能积极为党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

2、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有效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动态指标

四、党校的队伍建设(16分)

(一)队伍的规模与结构

1、按照办学规模与在职职工人数3.5:1的要求,党校工作人员的编制总数应不少于100人。

2、党校实有在职职工人数应不少于编制总数的80%。

3、党校教研人员的数量应不少于在职职工总数的55%。

4、党校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研人员的数量应不少于教研人员总数的60%。

5、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党校建立起适应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不少于15人。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党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或培养优秀人才工作成效明显。

2、党校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人员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考核等机制完善。

3、党校根据岗位设置和聘用要求,专业技术评聘工作机制完善。

4、党校注重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工作联系,制定并实施干部内外交流工作制度。

5、党校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和《公务员法》等相关规定,制定并实施人才成长的奖励机制。

(三)思想作风建设

1、党校建立机关党组织,注重加强对教职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清正廉洁的教育,党校校风风清气正。

2、党校注重加强教研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守“科学研究无禁区,党校课堂有纪律”的要求,绝不转播和散步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论。

3、党校机关党建工作富有成效,能够为各项任务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4、党校重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职工精神状态好。

(四)动态指标

五、党校的办学条件(24分)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党校校园占地面积应不少于30亩。

2、党校具有办学必须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室)、宿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设施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功能齐全,运转良好,能够满足正常办学需求。

3、党校校舍总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2000平方米。

4、按同期可承办不少于400人的培训规模,标准化教室和教学场所应不少于5个,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平方米。

5、按同期可承办不少于400人的培训规模,食堂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少于3平方米。

6、按同期可承办不少于400人的培训规模,宿舍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

7、党校应具有文体活动场所并配有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8、党校校园干净卫生、绿化美化、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郁。

(二)图书资源建设

1、图书馆(室)含阅览室按同期可接待不少于100人的规模,其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平方米。

2、图书馆(室)纸质文字图书资料应不少于5万册,其中近三年出版的新书应不少于其总数的5%。

3、图书馆(室)年征订各类综合性报刊和学术期刊应不少于50种。

4、图书馆(室)电子类图书和期刊资料应不少于3万册。

5、图书馆(室)建有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等终端设备,可供40人同时使用。

6、党校系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进程取得明显进展。

(三)信息化建设

1、建有校园网,校园网覆盖办公区、教学区和学员宿舍区。

2、校园网出口带宽10M以上,网速较快,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办公需求。

3、建有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接收设备运行正常。

4、实现与全省党校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开设VPN专网,网关设备运行正常。

5、建有不少于2个符合技术要求和规范的多媒体教室。

6、建有OA或协同办公系统,逐步推行校内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无纸化。

7、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配有2名以上专业为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相关的专职人员。

8、重视信息技能培训及推广运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信息技术培训或讲座。

(四)动态指标

附:指标说明

1、市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共设立三级指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90个。每个三级指标1分,每个“动态指标”2分,指标体系总分为100分。

2、为了充分调动各地加强党校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了使指标内容更加符合各地实际,增加指标体系的弹性,特别设置“动态指标”。“动态指标”内容由各地自行确定,得分情况在自评的基础上由专家评审组最终认定。

3、“常规班次”是指以前所称的主体班次,主要包括《条例》规定的班次和由党委及其部门调学的其他班次。

6.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六

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对于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援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深人开展,如何确保和提高办案质量已经成为法律援助管理工作中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是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各国普遍采取的法律援助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性质和实质是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一种控制措施和监管方法。

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在法律援助实践中,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下列七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在目前我国法律援助的管理体制中,省级以下的法律援助机构一般兼具办案和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对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常用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方法主要有:检查和抽查案卷、旁听庭审、回访受援人、开展质量评比和表彰奖励活动,对违反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等。

二是律师协会等行业组织。常用的监管措施和和方法主要有:年检注册、培训教育、表彰奖励、行业处分、投诉处理等。

三是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如安排调剂合适的办案人员、组织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集体讨论等质量保证和把关措施。司法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组织集体研究,确定承办方案,确保办案的质量和效果。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对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纠正。

四是法院、仲裁以及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如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检查活动,法院、仲裁等部门对案件承办人员进行的意见反馈,人大等执法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活动等。

五是受援人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包括受援人对案件办理情况的意见反馈、受援人对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意见等。

六是媒体等社会舆论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各种媒体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情况的反映和报道等,都属于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

七是专门的案件质量评估活动。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是案件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目前世界公认的开展法律援助质量评估工作最成熟的国家是英国,主要方式是由专门的案件质量评估机构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员,对法律援助人员的服务,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进行的专业技术评估。主要是从法律援助人员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服务技能的发挥情况、以及服务态度等主要方面,测量评估各类案件质量标准的落实情况。具体方法是通过设置能反映案件质量的若干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分值和权重比例,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进行综合等级评定,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通过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活动,达到促进和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的目的。在英国,对案件质量的评估被视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主要内容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案件质量标准、评估主体、评估对象和评估方法等要素,本文结合各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对这些要素分别讲述。

(一)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根据不同类型法律援助案件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建立不同类型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个案件质量标准的内容,应该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经验,包括涵盖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确立的原则和要求,符合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规律,能够对影响和制约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行量化评估,能够切实保证和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有利于推动法律援助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的思路。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的具体思路和要思考的问题应当是:第几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中,受援人的要求分别是什么?明确了受援人的各项具体要求,就明确了如何制定质量标准。

第二,在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是什么?主要考虑民诉法的要求、刑诉法的要求、律师法的要求、法律援助条例的要求、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要求等。

第三,如何评估考察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特性,满足受援人要求的程度?可以借鉴前面讲述的服务质量五个方面的特性去考虑。比如,功能性,即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是否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时间性,即办案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及时、准时、省时等。安全性,体现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是指是否有效地避免了受援人的诉讼风险。文明性,是指在办案过程中,法律援助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对受援人热情、礼貌的程度以及受援人权利和利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等。

第四,为了满足受援人及相关方的要求,应当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援助人员提出哪些要求?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量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并尽可能地量化,便于评估时的操作。

第五,虽然影响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最直接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是法律专业知识及执业技能或服务技能),另一方面是法律专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包括责任心、质量意识、敬业精神等。确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应从影响案件质量的这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对关键环节和关键过程,比如,提供法律咨询、调查取证、会见被告、参加庭审活动、制作法律文书、发表辩护或代理意见等,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就可以达到控制和保证案件质量,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受援合法权益的目的。、确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应当注意和把握的问题。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应当是一个合格标准,即基本要求或最低要求。

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立法精神以及政府免费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特性以及目前中国的国情和经费保障状况,决定了目前我们将要制定的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应当是案件质量的合格标准。《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应当指定情形”。《法律援助条例》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第六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

因此,在分析确定满足受援人的具体要求和制定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时,应当把受援人的这种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要求把握在合法、合理和适当的范围内。政府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特性决定了受援人的质量要求与有偿法律服务中当事人对律师提出的过高质量要求的区别。、对一些国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标准的简要介绍。以下是从各国律师业务指引所选取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业务标准,可供在确定质量标准时参考和借鉴 :

提供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律师应当:

(l)与其所代表的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建立信任关系,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代表当事人争取其合法权益。(挪威、欧洲律师协会和法律委员会、新西兰、美国的两个州)

(2)在收到指派后立即着手办理案件,并应于接到指派通知后尽快会见当事人,以及在诉讼过程中与之定期保持联系。法律援助律师在第一次会见当事人前,应通过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文件、材料,对案件进行准备;会见时,应向当事人了解他所知的所有与案件有关的情况。(日本、美国的两个州)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被羁押的当事人争取保释(了解各项保释条件,并在案件有可能符合保释条件时尽力为当事人争取保释。(加拿大、日本、美国的几个州)

(4)确保当事人在被拘留后能尽早得知其被拘留的原因以及了解其被控以的罪名及其性质。法律援助律师应告知当事人其案件的基本情况,随时向其通告案件的进展以及及时解答当事人与案件有关的问题。法律援助律师应告知当事人其享有的上诉权利,并在有需要时继续在上诉程序中代表该当事人。(挪威、美国的一个州)

(5)及时对当事人提出的会见辩护律师的要求作出回应,避免无故缺席已安排的会面并尽力履行其对当事人作出的承诺。在履行其义务时,法律援助律师应注意效率并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延误。(新加坡、美国的一个州)

(6)协助当事人了解其诉讼权利、案件的法律争议点、诉讼程序、必要的安排以及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澳大利亚、美国的几个州)

(7)在向当事人提供有关认罪以及是否向法庭作供的法律建议的同时,避免任何可能妨碍当事人对上述事项进行自由选择的行为。

(8)作为当事人的代表出席庭审并对之作充分全面的准备)除非遇到不可预见、无法避免的例外情况,并且已取得当事人同意及已安排合格的替代人,否则不得缺席任何庭审(此外,该名合格替代人必须对案件有所认识,并能回答庭审中各方提出的有关案件的疑问。

(9)除法律要求或经当事人授权外,法律援助律师应履行与当事人的保密义务,不得向他人披露任何于办理案件过程中取得的保密资料。此保密义务不因案件处理完结而终止。

(10)在接受案件指派前,向当事人披露任何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来源于该律师与其所代表的当事人的关系或者该律师与其他案件当事人的关系。如有利益冲突在法律援助律师授受案件指派后才出现,则该律师应立即将其告知当事人并采取任何合法方法对之进行修正,例如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为其安排其他代表律师。

(11)避免涉及任何可能影响其独立身份或任何可能妨碍其自主实施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关系和处境。

(12)以为当事人谋求最佳合法利益为日标进行诉讼行为,这主要包括对案件进行充分准备,并尽力向司法机关提出所有有助于当事人的案件的合法主张和事实。

(13)确保当事人获得公正的审判,维护其所享有的程序权利,并尽可能于诉讼的各阶段代表当事人。

(14)除法律许可的代理费用外,不得收取任何与其当事人的案件有关联的人提供的金钱、服务、或其他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15)不分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尽力为当事人提供最佳的法律服务对其代表的所有当事人一视同仁。

(16)不论个人认为当事人是否有罪,均尽力为其提供合格和全面的辩护。

(17)除非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不得向他人透露其因办理该案件而得知的任何能证明该当事人有罪的证据。

(二)评估对象或评估范围

构建比较完善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制定了案件质量标准以后,还要明确评估的对象或评估范围是什么,是对法律援助人员办理个案的质策进行评估,还是对法律援助机构或法律服务机构办理案件的总体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咨询和代书是否要纳入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之中?等等,在明确了评估的对象和评估范围之后,才能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评估主体和评估方法等。

确定评估对象或范围,应该结合评估工作的性质、目的、功能以及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各个方而综合考虑。同时,由于目前我们开展案件质量评估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限于时间和精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们重点研究和探讨对法律援助案件的个案质量进行评估,也就是主要从法律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以及服务态度两大方面对法律援助人员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评估。进行专业质量评估的案件主要包括以下案件:(l)受援人对质量投诉的案件。(2)法律援助人员对司法行政机关或法律援助机构评议结果有争议的案件;(3)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群体性案件;(4)对某一法律援助机构或法律服务机构办理案件的整体质量状况或某一类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专业评估。

另外,关于咨询和代书是否要纳人评估范围的问题,因为在法律援助实践中,咨询和代书所占的比重较大,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4322329 人次(包括来访、来信、来电、通过 148 专用电话),提供代书234448 份;同时,接待咨询工作,也是法律援助机构的一个窗口工作,是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环节,因此,应该把咨询和代书纳入质量评估的范围,加强监管,提高质量对咨询和代书的评估可以参照个案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对法律援助机构或法律服务机构办案质量总体情况的评估,或是对某一类案件总体质量情况的评估是建立在对个案质量评估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完善个案质量评估制度和工作的基础上,待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后,可以逐步扩大评估范围。

(三)评估主体

目前各地已经在探索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概括各地的规定和做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两个: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的服务质量考评领导小组或评审委员会也是代表司法行政机关在这些评估活动中,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依据,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法以及专门的评估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员。

比如宁夏规定,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评估工作及办案补贴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原则。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指导监督职责。对于政府指派的、重大群体性等特殊案件,法律援助机构逐级上报,由自治区评审委员会进行评估量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工作职责由本级司法行政机关承担,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广东省和贵州省规定: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应对本机构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情况及案件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上级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对下级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案件的情况及案件质策进行监督、检查。

实际上,从广义上理解,对法律援助案件负有质量骨理和保证责任的各个机构和参与人都可以成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评估主体。具体包括:(l)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2)各级法律援助机构;(3)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4)律师协会;(5)律师以及其他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法律服务人员。所有案件的承办人可能首先是自己承办案件的自评人或初评人。这些不同的评估主体,都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作出不同的测量和评价。

而即将在全国开展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以及我们研究构建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中,为确保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评估的人员应该是符合一定条件和要求的由经验丰富的法律专业人担任,评估的机构也应该相对独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公正和公平这样的专门机构(专家评估委员会)只能另行组建,独立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同时,鉴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和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受经费、编制、人力等资源的限制,案件质量评估委员会不可能层层设立地市级以上的司法行政部门才可以根据需要,组建由资深律师、法官、法律专家、律师管理部门及律师协会人员等组成的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机构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案件进行质鼠评估,只能对一些重点案件进行抽样调查,作出评估结论。

(四)评估方法

l、专门评估机构同行审查的方法。案件质量评估的时间是在案件办结之后。摆在评估人员面前的主要就是案卷材料,可能还有受援人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反馈情况等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通过什么途径,从哪些方面判断法律援助人员所办理的案件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质量标准和受援人的要求哪此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没有达到?达到什么程度是合格的或是优秀的,什么程度是不合格的?等等)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借鉴各国质量管理的光进经验和有效方法,比较科学和可行的质量评估方法主要是英国的同行审查制度以及一些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中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技术。同行审查主要是由经验丰富的同行审查人员利用其丰富的执业经验和技能技巧,通过查找案卷材料所揭示出来的趋势和规律,针对法律援助人员提供的专业法律服务质量得出综合等级评定。

同行审查只是解决了评估的方法问题。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得出这种综合评定结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必须结合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特点,设立能反映案件质量的若干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对案件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如前所述,影响和决定案件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个是法律援助人员的服务态度。案件质量评估指标就从决定和反映案件质量的这两个方面入手,设计若干能直接反映法律援助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评估指标,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比例,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对案件质量作出综合评估,得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评估结果。比如,能反映业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有:辩护或代理的观点是否正确、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辩护或代理意见是否被采纳、是否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决定案件胜负的关键证据是否取到、当事人的诉讼风险是否得到控制、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庭审中的表现情况、会见当事人或被告人的记录是否完整、全面等。反映服务态度的指标主要有:办理乎续是否及时、会见、阅卷、开庭是否及时、是否与当事人及时沟通意见及办案进展情况、对当事人的权利是否及时履行了告知义务、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等。以上指标中,有些指标既可以反映业务水平,也可以反映服务态度。另外,受援人的反馈意见或相关部门的评价情况等,都是对案件综合评估时应当考虑的指标因素、对英国法律援助同行审查制度中的评定等级及各等级指标的简要介绍。在英国,接受同行审查的每一个民事档案中,案件质量的综合评估被分为 l--5 个评定等级。而对于刑事案件档案来说,1--5 个评定等级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侦查阶段、治安法庭阶段及王室法庭阶段)。然后才对整个案件的办案质量进行综合评分。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完全不合格 5 个等级。

在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优秀”的指标包括:(l)能够全面适当地记录当事人的指示;(2)开展的沟通、咨询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符合每一个当事人的实际需要;(3)为当事人提供了准确而全面的咨询服务;(4)对所有问题的处理都能做到全面、适当且有效;(5)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在较广泛的背景下理解问题;(6)为 了使当事人得到最佳结果,能够很好地运用策略、手段、技能技巧及专业知识;(7)法律服务人员非常重视其所办理的案件,能够全面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处理案件。

在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良好”的指标包括:(l)能够适当地记录当事人的指示;(2)提供的咨询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符合每一个当事人的实际需要;(3)为当事人提供了准确而全面的咨询服务;(4)对所有问题的处理都能做到全面、适当且有效;(5)为了使当事人得到最佳结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方法策略;(6)法律服务人员非常重视其所办理的案件,能够全面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处理案件。

在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合格”的指标包括:(l)能够适当地记录当事人的指示;(2)能够适当但有限地与当事人沟通;(3)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能够适当但不够广泛的咨询和服务工作,且对于与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有关联的其他问题没能予以解答处理;(4)为了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工作标准,法律服务工作者工作存在需要改进完善之外。

在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不合格”的指标包括:(l)不能准确记录、报告案件信息;(2)有时候,与当事人的沟通能力不强;(3)提供的咨询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不适当;(4)对一些案件的处理缺少正确的办案技能技巧及合理的谨慎义务;(5)有时候,开展的沟通不及时、提供的咨询和其他工作不适当;(6)与规定的标准之间存在差距。

在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完全不合格”的指标包括:(l)不能准确记录和报告案件信息;(2)有时候,与当事人沟通能力不强;(3)从总体上看,对案件的处理缺少正确的办案技能技巧及合理的谨慎义务;(4)经常出现不能及时开展的沟通和提供咨询或其他工作的现象;(5)提供的服务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或者提供的服务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提供的服务可能会损害到当事人的利益

(五)评估结果及其运用

将案件质量评估出各等次的结果,并不是建立案件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最终目的。开展案件质量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在建立了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之后,要着重求实上下功夫,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规范运行。要保证案件质量评估体系规范运行,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和执行是一个重要方 面。

一是要强化激励制约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要将案件质量评估结果,作为对案件承办人员下作实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励办案人员增强办案责任心,发挥办案积极性。

二是要加强案件质量分析,在案件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季度、半、案件质策通报会、质量分析会、培训班等,以总结通报形式,分析案件质量情况、反馈办案质量信息组织承办人员对自身办案质策实行自查自纠,并由相关负责人对办案质策进行讲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多角度、全方位保证办案质量。

7.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七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在众多因素中,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因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有不少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来说, 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京师范大学马健生教授等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的出版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是马健生教授的研究团队历经4年所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 并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该书共十五章。第一章导论部分阐释了该书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并在分析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论分析, 目的在于为该书确定研究范围和分析框架。第三章至第九章基于第二章所确立的分析框架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分别进行了研究。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从组织机构、教师教育标准、运行机制、高校专业评估制度以及学生参与等几方面, 对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专题性比较。第十五章在总结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经验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策略。

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第一, 丰富翔实的信息。比较教育研究总体上属于一种归纳性的研究, 其研究观点的呈现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客观证据基础上。因此, 研究者在呈现研究观点时必须同时向读者呈现足够的有关研究对象国的客观信息。该书洋洋洒洒, 近50万字, 研究者在广泛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为我们全面了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 全面立体的分析。比较研究不是静态地罗列研究对象国的相关信息。针对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现有研究存在的“研究视角单一”、“经验介绍多, 理论分析少”和“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 [2]该书在第二章对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从组织机构、质量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几方面, 确立了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的框架。第三章至第九章的国别研究遵循了第二章的分析框架, 既避免了简单的情况介绍, 也为国别之间的比较提供了统一的标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人们展示研究对象国的信息, 也不仅仅在于比较研究对象国之间的异同, 而是要揭示异同背后的背景因素。换句话说, 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回答“是什么” (what) 的问题, 更要回答“为什么” (why) 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该书在第三章至第九章的国别研究中均单设一节考察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产生背景, 在对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 以比较的视野归纳分析了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特点。这种立体化的分析, 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解, 而且也为我们借鉴这些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经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三, 本土关怀的意识。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与功能在于借鉴。而借鉴是否有效, 一方面取决于我们是否对国外教育有立体化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对国内教育的深刻理解。而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 存在一种突出的现象:很多研究者对国外教育情况可能较为熟悉, 但对国内教育却所知甚少。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许多比较教育研究的著作或论文习惯性地设置借鉴或启示的部分, 但是由于对国内情况的不了解而使得启示或借鉴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该书作者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 并形成了本土关怀的强烈意识。为此, 作者一方面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立体的深度分析, 另一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高等教育机构自我评估机制、发挥行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保证体系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议。

笔者对高等教育领域研究不多, 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也缺乏深入的思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领域都涉及到哪些基本理论问题?世界各国主要有哪些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如何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读完该书, 笔者对这些问题, 尤其是前两个问题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而且, 该书对于笔者思考教师教育质量保证问题也有很多启发, 因此, 在此郑重向各位读者推荐这本著作。

正如王英杰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涉及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第三部门的发展成熟度以及大学内部自然生成的对质量保障的抵触等多方面的问题。至于进行跨国的比较,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不同, 就更非易事”。因此, 书中出现不足或缺憾也在所难免。该书在以下两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第一, 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背景分析主要停留在对“产生背景”的分析层面, 似显不足, 可以考虑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文化传统等层面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第二, 相比于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经验的考察较为充分, 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的考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谓借鉴, 应该是经验与教训两方面综合考察基础上的借鉴, 各国在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一定也有很多教训, 这些教训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任何一个研究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相信这些问题会在作者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12-09.http://www.edu.cn/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707/t20140707_1147310_2.shtml.

8.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八

目前,在美国并存有一些针对全美公民的教育评估体系,其中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和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趋势评估(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是两个重要评估体系。NAEP是由美国国会授权的一项全国性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它由美国教育部任命,但又独立于教育部的国家评估理事会(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负责制定NAEP的政策并设计其评估体系[1],是美国国内最大的、周期性评估体系。它目前涉及的内容有數学、阅读、科学、写作、艺术、公民教育、经济、地理和美国历史。评估的对象是4、8和12年级的学生。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负责运行的国际性教育评估项目[2]。TIMSS每四年举行一次调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数学和科学学科的学业成就,参与最近一次评估(2007年)的国家和地区将近60个,评估的对象是4和8年级学生。

这两种教育评估体系运作多年,且全程都有科学家、教育专家和统计专家参与,都是较为成熟的教育评估体系。因此,通过研究和比较前述的两种教育评估体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深入了解国际上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模式,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评估体系。为了有针对性和可比性,本文仅仅比较这两种体系中的科学课程方面的体系内容。

人类科学实践活动依赖于人们具有的科学认知能力来完成,因此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在科学课程方面的学业成就时,NAEP和TIMSS除了设定科学内容的考察,还对科学认知能力进行了评估。这两种评估体系都通过评估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个试题都有两个分类编码,一个分类编码用于区分科学内容,一个用于区分科学认知能力,因此两种评估体系对科学内容和科学认知能力的评估是同时进行的。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两个体系进行比较。

一、NAEP和TIMSS在科学课程内容上的异同

NAEP的科学内容分布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它包括三个部分: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地球和空间科学。从表1中可知:各部分在4年级分布均匀,8年级则偏重地球和空间科学。从内容分布情况可以看出,NAEP认为4年级各部分内容应保持均衡,以适应4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培养8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8年级的科学内容则更加强调地球和空间科学。

表1所示也列出了TIMSS覆盖的科学内容。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内容的差异,TIMSS对4年级和8年级设置了不同的内容类别,4年级没有涉及化学的内容,8年级的自然科学课程分成化学和物理,同时生物的占比下降,地球科学内容占比保持不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个体系中的4年级自然科学包含的内容不一样,在NAEP中包含物理和化学,在TIMSS中只有物理内容。从表1中可看出,相对NAEP来说,TIMSS中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占比更多。TMISS中4年级生命科学内容占比达到45%,8年级的物理和化学合起来占比达到45%。TIMSS认为低年级学生对于生命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因势利导地加强生命科学的内容,而到高年级则通过物理和化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说明两个体系在科学内容的覆盖上的异同,我们以NAEP的4年级和8年级自然科学和TIMSS中的4年级自然科学以及8年级的物理和化学内容进行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TIMSS实际覆盖的内容范围比NAEP要大,而且TIMSS内容体系的4年级和8年级的类目名字虽然相同,但是实际内容和要求则不同,8年级的内容不是4年级的重复,而是在4年级的基础上深化。比如:声这一部分内容在4年级只要求知道声音是振动引起的,在8年级则要求区分音量,振幅,频率和音高,并了解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在表面会反射和吸收,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在对比光、声、磁方面的内容时,就会发现NAEP和TIMSS有很大的不同。以光的内容为例,NAEP里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4年级),光可以传递能量和太阳的光能(8年级),TIMSS在4年级要求分辨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在8年级要求了解光速,光的反射、吸收和色散,光和物体的颜色关系,透镜的使用。从以上对比可以了解,TIMSS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比NAEP要高。这从一个侧面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学生在TIMSS测试中表现欠佳。但是在一些基本内容上,比如物质、力和运动这些内容上两个体系基本没有差别。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这两种评估体系在科学内容的覆盖面上基本一样,但是在不同年级的各部分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另外TMISS的覆盖面比NAEP要大一些。

二、NAEP和TIMSS在科学认知能力上的异同

NAEP的科学认知能力包括四个层次:识别科学原理、应用科学原理、实施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这四个层次NAEP有明确的要求:识别科学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记忆、关联和叙述基本科学原理;应用科学原理要求学生能够解释现象,预判某一现象可能的结果和能够举出和科学原理相关的事例;实施科学探究则关注学生设计一个科学调查或者评判一个科学调查的能力,即利用合适工具和技术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找出实验数据的规律或者与其相关的理论模型的能力,利用实验数据证实或评估结论的能力;技术设计则关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系统地应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贯穿于每个年级,但是各年级有所区别。从表3可看出4年级的科学认知能力主要强调前三个层次,这也更加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8年级则特别重视应用科学原理。

TIMSS的科学认知能力则分为三个层次:知道、应用和推理。在TIMSS中对这三种认知能力有如下要求:知道认知要求学生了解科学概念和模型,并能使用合适的工具和实验方法用于科学探索中;应用认知要求学生使用科学概念和原理比较、区分和解释科学信息,并能利用概念和原理解决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推理认知则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并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设计和解释处理问题的方法,使用合适的公式和分析方法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认知方面的要求也是适用于每个年级,但是从表3中可看出在4年级更关注知道和了解科学知识,即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在8年级则提高对推理方面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区分它们在科学认知方面的不同,把这两种体系中的试题按照TIMSS的认知体系分类后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对于4年级来讲,在NAEP中18%的试题属于知道认知,这个比例比TIMSS的一半还少;NAEP中53%的试题属于应用认知,比TIMSS多18%;推理认知在两个体系都差不多;另外NAEP还有6%的综合性认知,即不能简单归为某一类。对于8年级来讲,NAEP减少了知道认知,TIMSS虽然也减少了,但是这一比例仍然是NAEP的3倍,而这个比例在4年级是2倍;在应用认知部分NAEP增加了一部分比例,而TIMSS没有增加,从而使这一部分的比例差扩大;推理部分NAEP基本没有什么变化,TIMSS则增加到35%,比NAEP多10%左右。综合以上信息可看出,不管是NAEP还是TIMSS从4年级到8年级都减少了知道认知方面的比例,分别增加了应用和推理方面的比例;而NAEP更加强调应用认知,TIMSS更加强调推理认知。这种安排显示了这两种体系对这两个年级的认知发展有不同的期望。

在对基本科学规律和现象的认知上,TIMSS比NAEP更重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更深层次的科学认知能力上,两种体系都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NAEP更重视科学内容的应用,TIMSS更重视学生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三、NAEP和TIMSS在科学课程评估中试题形式和分布的异同

NAEP和TIMSS试题都包含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试题(Constructed Response or Open Ended Question)。TIMSS中的开放性试题包括简答题(Short Constructed Response Question)和拓展题(Extended Constructed Response Question)。简答题用一个单词或者短语简要回答。解答拓展题时,由于需要利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所以学生可以根据题意安排自己的答题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的完整程度给出拓展题相应的分数,而其评价的重点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而不是在写作的能力上。比如单词和句子写得是否规范,这样的评分细则和我国的小学考试评分标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NAEP的开放性试题包含简答题、拓展题和概念图任务(Concept Mapping Tasks)。其中概念图任务题要求学生在6-8个概念间用箭头建立联系,并在箭头上用单词或短语简要描述概念间的联系,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科学内容或者概念有精准的认识,并要求有一定的联想能力。这和目前国内流行的思维导图和相类似。另外,考虑到工作量和评估的有效性,NAEP还对一小部分的测试对象进行加试,这部分内容的题型主要包含实验题(Hand-on Performance Task)和计算机交互模拟试题(Interactive Computer Task),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由于TIMSS中没有相应的内容,所以加试的题型不在这次对比的内容里。

两个体系中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也不相同。在TIMSS中简答题有正确和错误两个评分等级,拓展题有三个:正确、部分正确、错误。在NAEP中,简答题则可能有两个或者三个评分等级,拓展题有四个:正确、部分正确、少量正确和错误。需要说明的是,TIMSS有些题没有唯一答案,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根据回答内容对其评价,评价的结果分为三类(两个都正确,一个正确和都不正确)。

图1(a)和(b)分别是NAEP和TIMSS中选择题和开放性试题考查各种认知能力试题的百分比

在比较了NAEP和TIMSS在科学课程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后,发现NAEP和TIMSS都不仅仅关注学生科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科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它们的这种方法是值得我国在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评估时借鉴和学习的。两个体系在评估这两个方面方式和側重虽然不同,但是都能很好地对教育活动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这些是值得我国教育机构反思的。

参考文献

[1] NAEP.Science Framework for the 2009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ess.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science/moreabout.asp

[2] IEA. TIMSS 2007 Assessment Frameworks..http://timssandpirls.bc.edu/TIMSS2007/frameworks.html.

9.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九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杨尚春周学东 石冰唐洁柳茜

摘要:为了适应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全面开展高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在积极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我院不断凝练办学思想、强化办学特色,坚持管理到位、监督到位、投入到位、激励到位,推动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从1917年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在我院创立至今,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目前有口腔医学七年制、五年制专业,2005年新设口腔修复工艺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口腔修复工艺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在海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目前还有数名留学生及70余名台湾籍学生在我院就读。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2003年,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在认真学习贯彻有关评估的文件精神过程中,我们深刻领会到答案就在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评估指标体系中,本科教学评估为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抓好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1、思想上重视:在进行迎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有关工作之初,通过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院领导就充分认识到在进入新世纪,新川大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狠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的新时期,参加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学院进一步凝练办学思想、强化办学特色,推动转变教育观念,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优化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宣传,让2003年是教学质量年,2004年是自评年,2005年是迎评年,2006年是实战年的观念深入人心。认识到位,统一了教学思想,使无序的教学活动变为有序的步骤,真正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建立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组织落实:实行学院(教学督导组)— 教学办公室 — 教研室 — 教师的四级管理方式,其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了让教职工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懂得怎么做,教学

办公室首先反复研究评估体系,再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分解细化各项指标要求,充分发挥好教学办公室的组织、服务职能。

3、措施具体

(1)教研室与学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2)评估指标体系分解到全院各职能科室和教研室,明确其职责与任务。

(3)教学办公室统一制定规范电子文档格式,发教研室填写。

(4)各教研室收集资料、规范存档并整理归纳成学院总览表,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二、发挥华西口腔特色优势,建立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做到四个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投入到位、激励到位。

1、管理到位

(1)领导高度重视:

1)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周一次的院务会,教学院长及教学办公室主任均要参加并报提案,商讨本科教学工作,决定本科教学重大事项,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并将教学纳入学院缺陷管理。

2)落实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与学校签定了《本科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教研室主任与学院签定了《口腔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层层落实。

3)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院领导都要听课、巡教、训考,并设立学生接待日。

4)注重教学机构的精简优化实用。将原教学科、学生科、教学实验室合并为教学办公室,调整人员结构,形成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

5)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将教学纳入学院绩效考评,并与收入挂钩;双语教学课酬双倍;对获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的集体和个人学院给予对等奖励;设立高露洁、登士柏等奖教金。

(2)教学管理:做到五化、一充分,起到了示范作用。

1)“五化”:

A 一体化——学院与医院一体化,教研室与科室一体化管理

B 层次化——学院(教学督导组)→ 教研室 → 教学组 → 教师,使教学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划分。

C 规范化——建立教学工作流程表、常规记录实现统一电子文档管理

D 数字化——自主开发管理软件并应用,管理初见雏形。我院教学办公室人员开发的学籍管理软件能随时出具学生各种成绩;试卷分析软件能显示试题难易程度,各种题型及分度和学生成绩分布图;实验管理软件可随时查询设备清单、材料、器械保存及使用情况,实现实验室计算机管理。

E 制度化——不仅严格遵守现有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校教务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将教学工作统一纳入学院缺陷管理制度,并专门制定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2)“一充分”: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a组织参加优秀教师讲课观摩。

b优秀教案、大纲作为执行模板。

c在教学工作突出的教研室开现场会并交流经验。

d注重沟通交流,对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学习及讨论。

(3)教研室管理:设立专职教学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多的科室设专职教学秘书。每学期初发本期工作的指南,要求教研室按工作流程及时报有关资料。学期末对未及时完成资料准备的教研室不发放或扣发课时酬金,并以缺陷管理条例处理责任人,对资料准备齐全、报送及时的教研室予以奖励。

(4)师资队伍建设

华西口腔医学院是一所容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学院。教学编制人员101人,绝大多数业务人员承担着“教师”、“医生”、“研究员”的三重角色。三种身份互相促进,互为弥补,使其成为一支综合素质好,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阔的师资队伍。

教学办公室对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建设起着领导、监督、指导的作用。各教研室对每一位教师肩负培养、考核的职责,保证了口腔医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稳定性。

青年师资的培养与锻炼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他们承担承前启后,发挥口腔医学教育传统优势和开拓发展口腔医学教育新局面的重任,能否建设好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是关系口腔医学院未来5-10年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对他们的培养本着从严,规范和连续上下功夫。做到制度化、连续化,保证其建设质量。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制度;量化考核指标;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通过设立院青年基金、定向培养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学位、国内进修及出国学习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一批

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构造合理的学术梯队。

(5)学风建设及学生管理

1)形成每年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学风情况问卷调查制度。

2)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学术能力的提高。

3)以鼓励参加讲演比赛、英语戏剧节、全国英语竞赛、为学生举办免费培训班等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奖学金评定公开、公正,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5)营造大学生素质发展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推进素质教育。

6)坚持开展国情教育,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监督到位。

(1)成立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督导组专家的作用,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有措施、有总结。除常规听课,专家不定期抽查教学情况。教学会议均邀请专家组成员出席,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每月的教学查房及平时的教学抽查邀请专家参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专家们的热情、仔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令所有教学人员都很感动,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可以说,我院近年教学所取得的很多成绩,与院领导重视发挥督导组专家的作用、专家们积极主动参与是分不开的。

(2)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注重学生的监督作用,成立学生教学评估组,除坚持学评教外,还设立院领导公开接待日,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协助学生定期召开学生工作座谈会,搜集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师教学等的意见和建议。

3、投入到位。

(1)课程建设:积极申请成为各级精品课程,获得专项经费资助。鼓励教师新开课程,报销开设课程所需费用,对开设情况较好的课程予以奖励,并与职称晋升、调资等挂钩。近年来为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就有近十门,包括口腔设备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种植学、牙合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护理学、儿童及妊娠期妇女口腔卫生保健、融合行为导论等。

(2)学科建设:为建设好我院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在上级拨款450万元的情况下,我院又配套450万元,保证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3)教材建设:保证国家级、部省级教材主编二万元、副主编一万元、编委四千元的编写费用,对公开出版的参考书,学院给予主编一万元、几千元不等的奖励;自编教材者,除报销编写费用外,给予伍佰元奖励。同时每年学院花费十余万元购入原版英文教材,及最新专业书籍,保证双语教学的进行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4)教学场地:1997年,投资二千多万元建成现代化的科教楼,为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充足空间保障。1998年投资一百五十万元建成基础型仿真人头模实验室,投资30万元购入修复用技工台。2002年投资一千多万元建成临床教学楼,二百余套牙科综合治疗台,一百余张病床,为学生临床实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年,投资15万元将科教楼所有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2003年,通过学校523实验室工程,争取到了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第一阶段一百五十万元、财政部一百万元经费的支持,学院同时投入配套资金20万元,建成目前国内一流的临床型专业实验室,配备数字教学网络、液晶屏、内窥镜、摄像头等先进教学设施。2004年,投资50余万元,配备20余台数码显微镜的数码互动式形态学实验室建成,教学实验室正逐步成为全国一流的本科实验教学基地。

4、激励到位。

学院制定了教学奖励条例,设立了教学成果奖、编写教材奖及优秀教材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电子课件制作奖、青年教师奖、特别贡献奖、教学行政工作奖、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奖。学院每年奖教金数额达数万元,最高5000元,最低400元。对在院级以上教学获奖的集体及个人,学院还要再次奖励表彰。

三、效果

多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院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管理方面七年制教学评估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育部肯定;“523实验室”工程成为四川大学优秀示范样板;本科评估以扎实细致的工作,鲜明突出的特色得到专家一致肯定,在2003年及2004年学校两次本科评优检查中,评为优秀单位,在2005年举行的全国口腔医学教学管理研讨会上,我院关于“构建多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报告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会后部分院校还专门派人到我院参观学习;“高素质口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世纪口腔医学生临床知识体系的构建”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师资方面两位教师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并获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资助,多人受省级、校级表彰;课程建设方面口腔修复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获四川省精品课程,口腔材料学、口腔正畸学获四川大学精品课程;近三年承担国家、部级规划教材主编6位,副主编2位,编写出版三十余部教材及参考书,多项视听教材获省级表彰;学生培养方面大学外语四级的二年级通过率为

10.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十

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及其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中的应用

介绍了安全质量评估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评估方法及其与ISO 9000标准之间的区别.

作 者:付靖春 郭秀云 袁纪武 Fu Jingchun Guo Xiuyun Yuan Jiwu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年,卷(期):20077(10)分类号:X9关键词:评估 SQAS安全 化工物流

11.国内外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29-02

2013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指出,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审核评估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从而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审核评估的特点是不直接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它是通过考察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来间接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从本质上讲,审核评估就是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质量保障体系是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1]。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责任、权限、并且能够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和结构的“全面性”和“全员参与”

质量保障体系标准是对专业培养和相应各环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和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再根据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也是基本要求,例如专业培养环节基本要求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质量保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其各自的质量的职责。①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其中领导机构如校级委员会,管理机构如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②执行机构及职责,其中执行机构如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部、系)等。③监督机构及其主要监督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质量监控部门、教学督导人员(尤其是完善和建立各二级教学单位的二级督导制度和职责)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等[2],监督内容包括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和公众监督等。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加强组织和制度保障,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做到制定的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和结构“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性”、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意识与使命,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做实,并能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从而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环节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质量是过程的结果,教学质量具有依时性和潜在性,可测性较差,因此需要用过程质量来推断结果质量。质量产生于过程,只要保障了过程质量,就有理由相信结果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学校应保障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把控,要以“教学过程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三部分作为实施载体。

教学过程检查以期初、期中、期末的全过程校内教学检查,且教学检查具有联动性,既有校级层面的检查,同时还有各二级教学单位的经常性自查。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支撑条件评价。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就业竞争力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还需学校委托第三方进行调研。

根据审核评估要求的“目标达成度”、“需求适应度”、“条件保障度”、“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的五个评判度,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提出可行性整改方案并做好反馈,进行整改后的评价。

三、完善教学评教体系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评教体系,综合考虑领导评价、同行评分、督导评价和学生评议;其次是建立和依靠权威的评教组织,充分依靠校、院二级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进行科学、有效的评教;最后是形成有效的评教机制,确保评教主体的多元性、评教内容的全面性和评教过程的连续性,制定优化的评教方案和采用适当的评教形式。

此外,教学评教体系还应综合考虑教、管、学的相互联系,将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既从严“治教”,也要从严“治管”,还要从严“治学”,真正实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方针,使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

四、建立循环闭合环路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网络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校要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要点、要素为基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其能够实现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保证全校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此外,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队伍建设方面,应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制度,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队伍建设,形成覆盖各类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有序性。

质量管理有两个基本功能:监控与改进。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经络与血脉,从质量监控获得质量信息并经加工后进行反馈,才能实现质量改进。学校应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OCA循环(戴明环),使质量管理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环路。按照“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运行机制,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循环闭合环路的建立是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评价全方位”、“反馈针对性”、“改进可行性”、“再评价有效果”这几个关键环节和要点。总之,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网络是实时的、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通过改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质量提高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循环。

五、提升管理队伍水平

伴随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化、规范化的科学化进程,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日益提高,高校管理队伍学历层次水平与教学科研队伍存在不小差距,专业化程度与水平亟待提升。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创建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所以,努力提升管理队伍的质量与水平,使管理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是办好一所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3]。

审核评估为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高校不要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视为一项孤立的工作,而要把它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质量保障的标准建设,强化质量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的交互性建设,实现审核评估与质量保障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中国大学教育,2013(7):75-78.

[2]肖芳.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黑龙江教育,2015(11):62-63.

上一篇:珍惜母爱作文500字下一篇:划拨土地司法拍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