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共8篇)
1.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 篇一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站中心校董明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启发性的主要标志,是教学活动的“内化”关键。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调控。课堂提问要注重艺术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要注意哪些细节,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实现师生和谐互动。这就是课堂提问调控的艺术性。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是否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引起注意:
首先是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过程性。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生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简单做法,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把课堂提问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探索上,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
其次,问题提出后,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精心分析教材、设计课堂问题,考虑问题的设计表述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明易懂;同时更要花主要精力去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分析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地多方面地考虑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做好应对措施,把握提问时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再次,考虑问题的提出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问题要包含多种水平。要防止出现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现象,也要防止因教师传递不当的期望或者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表现出的歧视,给学生带去教学机会的不平等或致使学生因教师的低期望而导致学习动机降低。总之,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兴趣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肯动脑筋想问题。才会钻研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改变过去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打天下的形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生动、直观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创造力,实现课堂效益化。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加强提问策略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①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②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③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④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加强提问方式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掌握提问的技术,优化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开放式提问、突破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猜测式提问。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强化了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优劣互补,在游戏、讨论、自我陈述、展示和生活情境陶冶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 篇二
有效问题是什么样
符合一定教学目的的问题。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避免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不但浪费教学时间,而且挫伤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牡丹的拒绝》一课时,用多媒体放映牡丹花的图片,然后指着屏幕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
师:这是什么?
生:花。
师:什么花?
生:牡丹花。
师:花怎么样?
生:好看。
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很明显,这里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可以直接问:这些美丽的牡丹花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前面的提问都是无效的,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除此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漫无目的的提问。如:“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大家懂了没有?”“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呀?”
这样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频频出现,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提问要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
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想到问题的重要作用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更有甚者,出现了所谓的“满堂问”的奇怪现象。教师所问的往往是学生已知的东西,学生即使不懂也无意发问,叫做“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后便问“对不对”“是不是”。有些问题浅显易答,有些问题无疑而问,有些问题空而难答,而学生齐声回答都是一个声音:“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过于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也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有价值的问题标准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那种“满堂问”只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学生所能理解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必不可少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理解。这是类化原则在提问技术上的应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至少能够在学生的经验中搜索到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来回答问题。如在一节历史课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南美洲的情形如何?”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随便加了一段无伤大雅的题外话, 过了大约两分钟, 教师让学生把刚才所提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课后发现, 学生纸条上的答案五花八门, 我们对学生的答案作了一个归纳:南美洲在哪里?南美洲有什么特色?南美洲的地形是什么?南美洲的气候怎样?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如何……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可想而知,基于这些个性化的理解所作出的答案,更是匪夷所思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是一个含糊不清、并不确定、范围太广的问题,容易让人迷惑,以致学生误解。因此,教师要切忌在学生力不能及时跟进问题,提出的问题切忌内涵外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千万别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然就别提课堂教学效果了。
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比较过程中提问。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运用比较的提问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有助于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防止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取舍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教《与朱元思书》时,课文描写了富春江的水急,还有山上的猿鸣。此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它与之前的一篇课文———《三峡》进行比较,问学生这两处的写景是否一样。学生就会明白:《与朱元思书》中的猿鸣是抒发了一种凄凉的情感,而《三峡》中的写景则是写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以生命力。
在最佳时机时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常常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细心选择课堂提问的时机。如峻青的散文《海滨仲夏夜》,一位教师在公开课上讲到“海滨漫步”这一段时,他向学生发问道: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处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回顾全文内容,思考这个涉及全文中心思想的问题。接着教师因势利导,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原来作者是山东人,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情谊,当作者漫步威海海滨,看到海港美丽多姿、家乡变化翻天覆地的时候,一种强烈的热爱故乡的深情涌现于笔端。一些听课教师认为,选择这样的时机提问,恰到好处地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生平,不仅打破常规,而且有助于突破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经解决,提问就成了马后炮。
在内容矛盾处提问。不少课文在内容上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孔乙己》一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抓住这句对课文起点睛作用的句子,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两词是矛盾的,为什么鲁迅先生却又要把它们放在一句话中并列使用?它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一下子挑起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深思和解答。孔乙己是被社会遗忘的人,他的死是无人过问的,因此,鲁迅先生用了“大约的确死了”一句作为这个悲剧的结局。那么,这样的并列使用是不是矛盾呢?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根据孔乙己当时的遭遇,无疑可以判定他是死了,但是他的死活无人过问,因此又用了“大约”作不肯定的假设。这正是鲁迅用词的精妙、恰当之处。
在关键内容处提问。所谓的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重要疑点、难点等。这些关键内容,往往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或是散文中的“题眼”,或是诗歌中的“诗眼”。教师处理好了这些“眼”后,再分析全文,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尾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使之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使得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在关键处追踪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随便使用问答,因为这种简单的问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器官产生压抑。有了矛盾才会有思维能力,教师在指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就要顺着思路逐步深入地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随着这样的提问逐步深化。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妙处,寻根问底,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设置疑难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深思。如教《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追踪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了,纷纷回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提问: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未变,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因势利导,提出以下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的重点、难点肯定容易掌握。
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几点
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对问题要学会思考、争议,养成镇定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用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有注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要有弹性。教师提出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而且要考虑其正在理解问题、写发言稿以及心理上的准备等。教师延长提出问题后的等待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发生很多积极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师们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3分钟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增加教师等待的时间,学生对问题主动作答的正确答案会增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时间会减少。
提问要有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经验出发提一些有效地问题才能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才能使学生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行为,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的提问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都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
提问要有创新性。因为教师无激情或设计平庸,使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提问要倾注教师的期盼、热情、诚恳等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从而认真思考,踊跃地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之踊跃发言。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提问既要注意内容别致,还应注意形式上要不断地创新。
3.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有效教学 篇三
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54-03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设计带有针对性的提问是很关键的环节之一。
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发展创造性思维;好的课堂提问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较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好的课堂提问也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随时检测教学的效果,从而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设计太简单,对学生没有启发性导致问题失去作用;或者设计太复杂太有深度,学生回答不上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似懂非懂,加上对于课堂问题的提问把握不到位,对提出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点评等,导致出现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应当是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鸦片战争》教学的问题设置来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的设计
同一历史问题,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设计出有特色、有层次、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趣味性和知识性。
1.遵循趣味性原则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参与到课堂中,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多么地透彻详细,也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但假如在课堂出现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学生就会马上集中精神,绷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例:一般对于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导入部分,通常我们教师惯用的教法是叫学生阅读导言内容然后会向学生展示线索表进行讲解,对此部分我尝试换一种方式,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坏掉的苹果,看看学生的反应,学生会觉得历史课堂出现这样的画面很新鲜,这样马上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苹果坏掉有几种可能?”学生马上会踊跃举手回答,有的说苹果会由内往外烂掉,有的说苹果会由于外力挤压或碰撞导致坏掉。由此我马上导入:“如何处理这样的苹果?”然后引入晚清的状况是否与此有相同之处,犹如烂掉的苹果?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觉能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会绕着情境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烂苹果的情境,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引发学生正视晚清的民族危机状况,继而引发学生对挽救民族危机、奋起救国的思考。从而导入——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有凝聚力,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上教师的提问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我讲到“鸦片战争的经过”这一内容时,直接设问:“鸦片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然后展示鸦片战争过程的地图,学生在结合地图和课本的知识思考后,很快就会觉得这个问题不难,容易理解,这样学生就会踊跃举手回答来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遵循知识性原则
(1)富有启发性。教师提问要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进行分析归纳,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例如,对于“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的关联性”这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于是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通过设计这样的争议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从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能力。岳麓版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材料,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讲到“鸦片的大量输入带给中国的的危害以及面对鸦片的肆虐清政府朝野不同的态度”时,课本有两段很好的补充材料,于是我直接提出“鸦片走私带给中国怎样的危害?你认为朝野关于禁绝鸦片问题的辩论哪种方案更合理?怎样解决鸦片泛滥的问题?”学生结合课本的材料,很容易从材料中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通过展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图》:
然后提出问题:“从这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假如我就是英国商人,你们就是我雇佣的市场调查人员,你们能结合当时的实际帮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呢?”通过设置情境,然后叫学生分组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用数据反差的情境造成思维的矛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发展多向思维。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中,教师提问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机会。只有遇到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时,通常教师讲这部分的内容时是讲述事件的经过然后展示圆明园被毁坏后的照片,谴责英法的罪行。在讲此内容时,我设计了开放性问题,首先向学生展示“哭泣的圆明园”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遗址上重建圆明园,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工作者或城建规划部门的人员,你对此持什么态度?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对此反应很激烈:有人说“赞成,因为重建可以给世人重现圆明园的中西合璧的美丽园林景观”;有人说:“赞成!因为重建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有人说“反对,因为这是英法侵略中国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罪证,在原址上重建会抹杀他们的罪行”;也有人说:“我赞成建,但不要在原址上重建,因为这样既可以保留罪证,又可以让世人重见万园之园的美,并且会带来经济效益”。学生围绕着在原址上建与不建,是站在历史工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城建规划部门的角度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上有这样一两个开放性的提问,会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提问的技巧
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用强迫的语气去问学生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教师提问的时候,语言要有亲切感,缩短师生心灵差距,增加学生答题的信心。
1.引导学生思考
善问须善诱,善诱是指教师对于抛出给学生问题要相应诱导,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如果教师做不到善诱,再好的问题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力留心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当发现学生对问题不能完全理解时,就应该补充材料或分层启发剖析或进行通俗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的,片面的观点要及时诱导,针对问题不足指出思路。例如,在这课讲到“鸦片战争的战败”这个问题时,我叫学生先阅读课后的解析与探究的相关材料,然后抛出问题:“在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学生会很踊跃地根据材料的信息思考然后反馈:从军备落后、战时调兵速度慢、清政府官员战和不定的心态等具体原因来回答问题,从而得出清政府制度的腐败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个答案。从上课的几个班的情况来看,鲜有学生能站在另一个思考的角度“文明对抗冲击”角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时我补充中英两国在当时国家体制的比较图、农业生产的比较图、经济生产比较图、军事装备比较图后,通过诱导剖析每一张图的不同与变化,学生的思路就会赫然开阔,就会在头脑里反应已经学过的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带给英国的变化以及闭关锁国带给清朝的没落状况的鲜明对比,层层剖析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是一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较量,落后的农业文明不能对抗先进的工业文明。这样的诱导不仅解决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而且也对全课进行了深层次全面的归纳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给予思考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提出一个问题,就滔滔不绝的重述自己的知识,迫不及待的阐述自己的看法,以获得学生的赞同,但却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自然过渡到问题的答案,尽管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但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是要给予学生适当思考的空间,并且在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答之间要耐心等待,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1974年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等待时间”。她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是0.9秒,这么短的时间学生是难以构思组织答案的,因此要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从而达到学生想得深,教师问的精的效果。
3.提问适时有度
前几天在听科组的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她在讲这一课时,本来用两个课时讲的她一节课讲完了,而且轰炸式的问题特别多,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而且学生上课听得会很累,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根本无法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教学效果。显然,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4.分配问题机会
一个班级里,总存在一些成绩比较好、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有一些成绩比较差,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总存在一些思维敏捷,对问题反应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一些思维迟钝,对问题反应比较慢的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基础较好,性格外向,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很快想出答案,善于表现自己的他们敢于举手甚至脱口将答案说出来了,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讲,始终没有回答的机会。这样的情况当然对于好的学生来说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思维的发展,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的,会使好生和差生有更大的落差。为解决机会分配不均的情况,在课堂上,我通常提问都是按号数点名回答,比如,今天日期是3号,就点3号、13号、23号、33号等同学,公平对待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回答。甚至有时直接点名叫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都得到答题的机会,哪怕回答不太理想,也可以加以引导,使他们找到答题的方向。或者把较容易的基础题,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兴趣;对综合题的提问,选择中等生回答,巩固教学效果;对深层次的灵活题,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发挥特长生优势。总之,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三、问题的反馈
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抓住时机听取来自老师或同学对回答的反馈,才能更有利于其对问题的解决。教师也只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评价,才能让学生从老师处获得反馈信息。
1.学生相互评价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互评以对问题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和了解。例如,在讲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个内容时,我提问学生回答有关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位同学只指出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伤害和打击,然后再提问另一个同学,叫他对前者的回答进行评价:“你认为王子婷同学的回答怎样?”他马上说:“不够全面,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应该看到鸦片战争促使国人的觉醒,另一方面,对英国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加速它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互评,从而提高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及时评价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或问的问题比较多,教师往往会缺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没有正面回应然后绕到下一个内容去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并不是说学生回答完后只是简单指出学生的回答是对的或是错的,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稍作思考,然后再给予及时地适当的评价。教师要对答对者给予表扬,使其精益求精,对于回答有偏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优化心理品质,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的积极性。通过双向交流,增进师生情谊,做到教学相长,促进思维发展,从而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教师传授知识之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以上是本人结合教材案例的一点点做法,未必成熟全面。课堂提问究竟应如何优化,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摸索,就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达到有效教学。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五次版.P51.
4.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篇四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
第 1 页 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第 2 页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何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
第 3 页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
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 2.期望.
第 4 页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
第 5 页 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2.提问方式转变.
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0—80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3.有效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
第 6 页 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5.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 篇五
题
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学
号:
姓
名:
系
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有部分教师未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致使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是走走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的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方法,致使目前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
二、国内外综述
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
第1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提问理念与方法》。崔教授对“有效教学提问”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提问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在有效教学提问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界定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主要指:老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教学提问”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提问”。
有效教学提问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它是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
第2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有效教学提问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提问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即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既依赖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生动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授予”或“移植”,而应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问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提问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情境创设、利用课本应有资源等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问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提问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提问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问方法?”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第3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并使用不同的提问。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八、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1)课堂的提问,不拘泥于统一授课形式;(2)课堂的提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3)课堂的提问,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4)巧设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地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转
九、理论方法介绍
方法
一、简单谈话,拉近师生距离的提问
每每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谈话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亲切地调侃,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能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巧妙地引导,不着痕迹地铺垫课文;精当地点拨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听一位特级教师上《分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一翻谈话: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喜欢数学吗?很简短的两句话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莫名的产生一种亲切感。然后她又和学生玩了一
第4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个猜数学谜语:考试成绩(分数),再见了妈妈(分母),再见了儿子(分子),七上八下(7/8)。简单的四个谜语不但与本节课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提问
我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于是,我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 我校2011年度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其实具体的做法还有如下这些:
1、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提问。
“主题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新教材注重把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放到富有儿童情趣、有着浓浓生活味的主题图中。它贴近生活,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理
第5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解主题图,抓住主题图特点,通过一定的“事件”为载体:给“主题图”编故事、替“主题图”换内容、化“主题图”为动态。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能力,使课堂变得生动。
2、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提问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提问,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该教师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
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创设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情境提问方式。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
第6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提问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方法
三、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我认为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出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研究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
第7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方法
四、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
第8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具体地应该如下做:
1、游戏活动中。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
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提问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2、操作活动中。
现代教学要点是不但要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科学。社会需求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手脑是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操作活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功效。可见,操作活动提问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后,我组织了以下的课堂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把学具纸上所画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
第9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同的图画。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创意拼出了汽车、小火车、房子、轮船等图画,这种“剪剪、拼拼”的活动,使孩子看到了按自己想法制作出来图画,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后来我还尝试让孩子试着借用工具直接在纸上画,有趣的图形也依旧跃然纸上。这种创造型的体验证明了数学本身是有趣的,数学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这样的体验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求异、求新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体验活动中。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如在教学人民币后,可以创设了这样一个提问场景:在各学习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摆了许多的学习用品(标有单价),每小组设两名售货员,其余均为顾客,然后进行购物模拟实践活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十、研究成果自我预测
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应有一些成果,现归纳如下: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能够得到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
第10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能得到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2 2、高永芳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2002.9
3、孙
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5.2
4、孔企平《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2005.9
5、李
静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选择》
2005.1
第11 页
6.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 篇六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问有效,应努力做到纵观全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切合实际,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并要能拓展提问,延伸课堂,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如何让这位主角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需教师的引导。而提问就是教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能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记忆性的问题。比如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以“金属的性质”一课为例,如果老师问:“金属的活动顺序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往往是将课本上的原文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已经掌握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不如将问题改成:“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这样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关注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观念和方法,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如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
1、提问过多,过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样的方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所提的问题随意性大。东拉西扯。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有些又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成了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3、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深度把握不准。
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比如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起发性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要么一上来就提出特别难的问题,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失去问题的意义。提问面太广,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时,需要让学生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到规律,从而得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一名老师就此这样提问:“上面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问题提出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这就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太大了学生掌握不了,或无法理解,自然而然也就答不上来了。
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的提问,花架子十足,可是中看不中用。或是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种现象在平日课堂表现更为突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提问的作用。
5、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应变。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可是,有些教师在上课中,不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当课堂上出现与事先设置的问题不一致时,要么按照事先备好的课,或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要么就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或者干脆对学生的新问题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草草收场。教师此时本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可有些教师却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失去了许多培养学生勤问、善问能力的契机。
三、有效提问的探究
1、提问要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重点问题,将它作为贯穿本课的思维主线,围绕它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重点问题是:能否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这个重点问题设计提问:
(1)食盐溶液能导电,而食盐固体不导电,食盐溶液和食盐固体的微粒有什么不同。(2)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不同。
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问题重点,才能突破知识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度适易,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梯度以及明确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递度,即由浅入难,步步引导学生。例如,在讲授“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例如,在之前提出的那位教师在讲解“复分解反应”定义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过大,不具有明确性。若改为“同学们请看反应物,从物质的分类上他们都属于什么呢?”“生成物呢?”这样就明确了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反应的?这样一步步引导,明确问题的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问应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教学要注重从生活中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联系生活学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到酸与某些盐的反应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吃着松软香甜的馒头时,是否想过,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还包含着化学知识,发生着化学反应呢?制作馒头时,首先要将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若不处理,其味将令人难以下咽。一般处理方法是:向其中加入食用的纯碱溶液,从而除去酸味。这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加入纯碱后的馒头,蒸好会更加疏松多孔?请同学们解释一下。
这样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5、拓展提问,延伸课堂。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有时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学生无意的举动,只要妥善引导并加以挖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比较时,让学生探究方法,多数学生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改变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升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热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再让学生讨论:变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课堂提问要有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要杜绝使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言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课堂有效提问的一点思考,教师的课堂提问时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相信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也才能最终催生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7.巧设课堂提问,实现有效教学 篇七
事实上,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而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英语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正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始终。高中英语新教材从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及内容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题材广泛且体裁多样的课文和话题资源,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培养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候诊案例
【案例一 】牛津高 中英语M6 Unit3 Cultural differencesReading教学片段
… (Omitted)
T:Today,we’ll discus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the countries.First,Let’s have a free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es you haveknown.Are you ready?I think you can do very well with your partners.
(学生找到自己的同伴 ,讨论自己知道的中国文化节日等话题,开始寻找课本里的相关信息。 )
(3分钟后 )
T:Now,pleas tell me what you’ve discussed.OK?
S1:…
T:Do you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Western cultures?I willgive you some pictures and listening about it,and then answer myfollowing questions.
(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很多关于中外文化的图片 ,并播放了文中课文的听力。 )
S1:…
(其他学生七嘴八舌 ,课堂比较闹。 )
T:Now,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correctly?
1. Which country is Waled from?
2. Where does Peter come from?
3. Does everyone in Brunei wear yellow?
Ss:…
(学生在找书上的句子 ,准备回答问题 ,一部分人不知所措。 )
T:OK.I think you’ve go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so pleasegroup yourselves and read each of the remaining parts.
Ss:…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小组练习朗读。 )
… (Omitted)
二、诊断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 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手段很普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平时教学的主要部分,并且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惯性思维。但是将案例提取出来,仔细分析还是能发现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有所考略的,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是有所收获的,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师的机智提问上, 如何提出有效合理的问题,需要教师课前大量准备,充分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情况, 一个会分析并掌控教材的老师才是最理解学生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是为学生而设定的。
案例一中, 自由讨论其实并没有考虑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信息量的储备是否足够,脱离学生实际思考讨论范围,因此,再好的答案和预设的导入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样的10分钟教学是无效的或者是目标实现效果很低的一个环节, 教师的问题已经偏离学生探讨外国文化的兴趣。
三、借鉴案例
【案例二 】牛津高 中英语M6 Unit3 Cultural differencesReading教学片段
… (Omitted)
T:Now let’s try to find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You can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partner together.Iwill give you three minutes,and then I will ask you some detailedquestions.Also,I will offer some different questions to your eachteam.Do you understand?
T:If you have any problems,you can tell me as soon as possible.Also,please discuss with you partner further.Pay attention tothe details of the text.
(教师在教室里仔细观察学生分组情况 ,并在一些比较弱的小组里加入课代表等优秀学生进去,增强讨论效果。 )
(3分钟后 )
T:Now,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1.Which country is Waled from?
2.Where does Peter come from?
3.Does everyone in Brunei wear yellow?
(教师提供三种不同难度的问题 ,分别让小组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讨论和论证答案。 )
S1:…
T:Good job.You are very wonderful.
S2:…
(小组间的合作精神给予每个学生自信的回答 ,同时教师的提问难度很适中。 )
T:Ok,I think you’ve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soplease group yourselves into four and read the text.Please readeach part correctly and focus on new words and phrases.You’dbetter circle the difficulties if possible.
Ss:…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认真阅读课文 ,根据老师的问题理解句子,有的同学能主动画出关键词和句。 )
…
在分析案例一的不合理处之后,对案例二做出改善、改进,表明有效科学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学习效果 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案例在反复修改完善之后还可以更好。但是,观点是一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引用恰当的生活片段,能提升学习效率和学生主观能动性。
四、建议
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导下,针对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教学提问这一环节创新。
(一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 )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进行全面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三 )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 ,驾驭学生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可以采用单独提问、小组提问或者班级讨论等方法。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为了提问改变提问的过程。问题要巧而精;为了设疑创新,问题要活而新;为了设疑增信心,问题要适当而富有层次性;为了设疑增互动,问题要情景结合且富有真实性。这样,英语课堂的问题设计才能使学生置于“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极大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终收到较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深远影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合理的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学情,反馈学习效果,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互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清生.浅谈英语新课程教学与评价[G].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1).
8.课堂提问中的有效教学 篇八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的有效教学实际就是一种对话教学,而这种对话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高度互动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课堂上要想形成一种对话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必须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等功能。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己懂得课堂提问的技巧,我们在课堂提问上还有很多盲点和误区。因此,深入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定义和作用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它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鉴赏、表达等各种能力。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当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
1.问题过于单一,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2.教师自问自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3.对话内容简单,学生没有提升的空间
4.提问面向少数优生,学生失去思考的动力
5.过分依赖多媒体,学生失去想象的动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有效教学
1.充分理解教材,发挥教学机智
有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设计的问题机械地操作,对一些随机性的问题和一些能够体现学生思维水平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设计出一些相应的问题来进行提问,把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入更高的水平。
2.优化问题设计,提高问题质量
首先,问题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要有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其次,问题要有层次性。学习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求知的欲望,更好地进行学习。第三,问题要情境化。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3.丰富提问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提问单个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举行辩论赛等等,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有学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课堂参与机会的次数和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关。所以老师要增加学生对问题及课堂的参与度,让每个人都有课堂参与的机会。
4.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学会质疑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难问题,如果我们把学生作为提问的主体,把话语的权利让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寻求出正确的答案,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提问主体的改变产生角色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和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的认同观念,采取鼓励、启发的手段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疑惑或观点提出来。教师要教给学生梳理问题的方法,组织提问语言的方法,提问的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要留出让学生提问的充足时间,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为学生提问作出准备。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高质量的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为英语教学的本质就是交流,而提问作为课堂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师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提问能力,有效提问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只有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前进,而一个不会有效提问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位好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教学中,一定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提问,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金传宝 “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3.MORINE DERSHIMER G, EYERBACH B. Educators’ handbook: A research perspective[M]. New York: Longman pressed, 1987,
4.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 2005.4
【有效课堂提问教学随笔】推荐阅读: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08-03
有效的课堂提问07-05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06-24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9-07
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12-14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09-02
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9-0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结论09-08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10-18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