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2024-09-10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共12篇)

1.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一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 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

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

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

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

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

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

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

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

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 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

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

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弥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增设过鱼通道,采用可供鱼类产卵和休息的护岸形式,修复天然弯道、浅滩,恢复湖周草场,恢复水系周边湿地等。

2.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二

1 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

1.1 取样检测

1.1.1 规范取样

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样品检测中得出, 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 要科学、规范的取样, 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 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1.1.2 代表性取样

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 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 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 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 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 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 (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 。然而, 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 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的不良现象。故抽样关一定要加强。

1.2 环境温度与湿度

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材料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严格按照养护标准和检测标准进行养护和测试, 这样才能得出具有可比性的检测结果。例如,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 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 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C, 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1.3 加荷速度

由于快速的加荷速度和荷载, 在常温条件下对水泥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时, 测试出的材料强度值就会高出材料本身的强度值。但在进行芯样混凝土等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时, 常温下的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却不同。例如, 在进行混凝土试件抗压实验时, 就可以发现, 加荷速度过快, 材料裂纹扩展的速度就慢于荷载增加的速度, 从而应使得测得的强度值偏高。故要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加荷速度, 并在标准范围内取最低值。

1.4 试件尺寸及精度

要按照标准的试件方式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例如,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试件标准为以边长150mm的正方体。若尺寸和形状都在要求范围之内, 这就说明了该试件为标准的试件, 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精度高低的影响检测结果。例如, 因为不够平整引起偏心受压从而导致由强度会下降5%左右。

1.5 检测误差

检测结果会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其因素差异, 都会造成检测出现误差。因此, 要严格按规范、标准、规程规定进行检测。一般造成检测误差有3种情况:1) 平行检测误差, 就是用同种方法同种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段式样检测时, 得出的结果会有误差。它偏重于材料的匀质性, 在相关的规定里一般不允许有这样的误差;2) 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 它主要是考虑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 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3) 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 此误差是在用不同设备对同一材料、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所得出的误差。该误差是对所有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考虑, 其也有允许误差, 并规定误差范围在3种误差中是最大的。

1.6 数据处理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同组试件测试时得出的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 只有对材料的测试结果规定标准的取舍要求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例如, 在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压、抗折测试时有3种情况:1) 如果在三个强度值中的其中一个超过了平均值±l O%的需要去掉该超出值, 将剩余两项强度值取平均数来作为最后的测试结果;2) 如果在三者中有两项两个强度值超过平均值的±10%, 这时就以剩下的一项作为测试结果;3) 如果三项测定值都超过平均值的±10%, 这时就需要进行重新检验。在对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测试时其平均值的计算都有不同的取值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两者的计算方法不是简单的相加, 其计算后的数据要按照GB/T8l7O-1987的修约的方法来进行, 尾数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 还须保留数据的位数。由于测试结果在进行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比预期值要高或过低, 即便是在对同组试件, 其得出的数据也会相差很大, 或是在对同试件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测试时也会出现相互矛盾等现象。因此, 在数据的处理上要认真对待, 找出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再次测试。

2 提高措施

2.1 严守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 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设备在进场验收时, 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 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 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 以为防止伪造产品。在进行招标或采购时, 产品样品、投标书、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有要专人保管, 但甲方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也要要全面掌握这些资料内容, 当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要按照该资料进行检查, 检查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 外观质量, 严禁接收不达标的材料。在较为重要的设备、仪器验收时也需要甲方去现场检查监督生产过程。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如果建设单位材料部门或相关部门在进行整个操作过程并没有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 也没有给该监理工程师相关的复印资料, 或是当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来进行检测验收, 而是由材料部门或工地未经标准验收方式直接接收该材料, 这样的不良现象都会造成问题材料的出现。因此, 一定要严守验收环节, 才能首要保证工程质量。

2.2 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检测, 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 才能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检测, 例如, 对钢筋数量的检测, 对混凝土试块检测, 对瓷砖性能检测, 对水泥质量检测, 对成品、半成品检测, 对有机污染物含量检测等, 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程序进行。

2.3 随时掌握现场的动态质量

要不定期和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切勿使用不合格材料, 安装不合格的构件。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质量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防止后期施工出现的质量隐患。

2.4 构筑现代化人力资源平台

专业人才是我国检测行业中最为匮乏的。从事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检测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因此, 一方面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自身的检测水平, 另一方面国家要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还可以建立专门培训质量检测的培训机制和培训机构, 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摘要:本文从材料取样测试、环境温度与湿度、试件尺寸及精度、加荷速度、检测误差、数据处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并总结出几点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璋生.建筑材料检测科学性、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M].福建交通出版社, 2008 (2) .

[2]王燕萍.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措施[N].江苏都市报, 2009 (6) .

[3]王晓丽.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方法探讨.鹤岗矿务局矿建公司试验站, 2008 (7) .

3.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三

关键词:建筑材料 质量 检测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047-01

建筑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且在性能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各种材料千差万别,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是其基础,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甚至出现坍塌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要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工作,保证建筑材料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

1 影响工程建筑材料质量因素

1.1 建筑材料的供应缺乏计划性

建材的供应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保管与堆放,但当前的现状却是供应上缺乏一定的计划,导致建筑材料出现锈蚀问题,这是由于在保管时没有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1.2 建筑材料检测不严格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是由于在对建材进行检测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漏检了部分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中如果采用不合格的建材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1.3 建筑施工工艺水平低

在工程施工中,搭接的工艺水平较低,在焊接完成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检测就使用,导致钢筋原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建筑材料中有些半成品的构件,这些材料在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龄期,甚至没有经过检测就使用,这给工程建设埋下了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工程质量材料的质量检测

2.1 确定检测项目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与标准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工程建设现场,建筑材料非常的多,一定要保证每一项建筑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在使用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与试验。

2.2 取样试样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取样时要注重取样的数量与取样的标准,数量上一定要把控好,减少试验结果的误差。在具体的取样过程中,对同一批建筑材料进行不同部位的取样,确保取样工作的准确与试验结果的稳定。

2.3 环境湿度与温度

建筑材料的性能受到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环境条件进行测试,在试验时,要将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4 减少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的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人为因素,在试验的过程中,部分检测的工作人员对试验工作没有认真对待,产品的检测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检测,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誤差。

2.5 处理数据

在对同一组的建材进行试验时,由于一些原因,会出现试验的数据结果存在较大的离散型,这时在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中要有一定的取舍,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工程质量材料的质量控制

3.1 加强进场前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相关的检测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与文件进行详细的阅读,熟悉文件中规定的材料品种、规格与强度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要认真的进行查阅,在使用过程中,熟悉材料的性质、特点、使用范围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适当的给予一定的解决意见。工作人员在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熟悉且掌握之后,就要进行材料的选择,要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对供应商的材料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要选择质量可靠且价格较优惠的大企业。供应商的可靠与否,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之后,检测人员要为业主提供建材的检测结果和信息核对结果,检测人员还需要对承包商提供的建材资料进行一定的审查与论证,最终的材料选择权要由业主决定。

3.2 加强进场中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建筑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中时,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检验,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1)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材与设备要有质量合格证,其规格、性能指标与型号等要符合相关的标准。

(2)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检验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要及时的进行清理,绝不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

(3)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到达的建筑材料进行核对,保证其规格、性能指标、型号等与设计的需求相符合,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要及时的进行退回。

(4)在建筑工程中,有些比较重要的建材,要安排专人监督生产现场,比如商品混凝土这一类的重要建筑材料,就需要专门人员对其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3.3 加强进场后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建筑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后,要对质量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预防,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一定的原因追溯。在建筑工程中,对于使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必须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施工现场要避免出现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或者是与施工设计无关的建筑材料。严格控制施工中使用的建材,必须按照设计中要求的品种与规格型号进行检验。在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上,要注意有些建筑材料是不能存放在一起的,在使用时也要特别注重一些建筑材料不可同时使用。在建筑工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对其根源进行彻查,防止类似质量问题的出现。

4 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加,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的难度系数较大,因建材市场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材料检验与检查的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春华.建材质量检测技术分析[M].建筑科学出版社,2010(18).

[2]柯海龙.建筑材料质量分析理论与实用检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8).

[3]俞鹃.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0(11).

4.材料采购质量保证措施 篇四

1物贷采购

根据合同要求,工程部在进行施工计划编制的同时,进行材料使用计划的编制,由材料部按《质量手册》的要求,进行采购信息收集,供应商评审,报项目经理和上级材料主管部门批准,订立合同。

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入现场后,由材料部入库保管,入库前,材料部对相关材料的名称、数量及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验证,并作好标识工作和有关的台帐,有关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复印一份,原件交工地试验室保管,工地试验室按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对有关专业性较强的单项工程需要分包施工的,由工程部提出具体意见,报项目经理审核,根据《工程分包控制程序》,进行分包商评审,合约部和工程部负责有关商务和施工能力方面的评审,技术质量部负责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业绩考评,然后,由项目经理决策,报上级批标。在本工程中专业分包不能进行再分包。2标识和追溯性

产品标识按不同对象和时段进行。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标识,有材料部和工地试验室负责,进行名称、规格、产地、数量和批发的挂牌标识,工序标识由技术质量部负责,采用记录的方式进行。3产品的保护

本工程涉及的产品保护主要是已完结构物的保护,由工程部负责实施,对道路边的结构,进行包裹防护。

对产品运输中的防护,由工程部提出防护措施,采取包裹、衬垫等手段,实施产品的防护。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工程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由工程部负责进行,要求建立台帐和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监控,工地试验室和项目测量控制中心具体实施。5产品检验

进贷检验由材料部负责,工地试验室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工序检验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工地试验室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验证检验。

最终检验在工程项目施工按合同要求实施完毕,各类检查检验数据齐全,技术质量资料满足规定的要求,由项目经理向业主提出竣工验收申请。6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控制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当出现不合格点:由施工员负责,操作班组长组织有关操作人员进行处理,一般不合格:由项目部质量员向施工员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内容和方法,复验结果、完成时间,当出现严重不合格:质量员报告总工程师,并报请上级有关质量管理部门、监理、业主等参加处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由材料部组织,合同技术质量进行处理。7测量、分析和改进

根据为客户提供优良的建筑产品的原则,对质量管理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7.1数据分析

项目经理部各部室都要求在质量体系统运营过程中收集足够的信息和数据,以便项目经理对质量体系统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

技术质量部负责收集工程质量状况、不合格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工程部负责收集工程进度、设备人员配置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材料部负责收集材料供应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和约部负责收集与客户有关的信息,提供合同支付和资金运营方面的数据。大楼室负责收集文件资料管理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对于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先由各部门经过分析过滤,一般问题直接由各部室实行纠偏处理,重大问题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召集有关评审会议处理。7.2纠正预防措施

每月召集一次由工程、技术质量、材料、合约部以及大楼室负责人员参加的例会,综合分析业主投诉、检验试验,针对已出现的问题制定有关部门写出不合格报告,并对主要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项目部工程师负责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项目部和质量部负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合约部负责业主投诉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8供贷方管理

在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供贷商中,经过招标选定信誉、质量、供贷能力过硬的供贷方与我公司合作,以保证材料的及时、充足、质优进场。

5.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措施11 篇五

全面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项目部全体职工均能按优质工程的要求进行施工。

1.健全以项目部为基础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全面管理指导施工,各个部门及岗位均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职责分明。

2.做好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施工中各种施工表格按甲方要求的格式进行填写,对设计图纸、会议纪要、变更设计、来往文件设专人进行管理,做好收、发、管、存、归档的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工程资料,认真规范填写各类资料表格,务求做到工程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

3.积极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以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及常见的质量通病为课题,不断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及解决施工中的常见整理问题。

4.建立整理奖罚制度,对积极贯彻执行整理管理制度,精心施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班组或个人实行奖励,反之,对所完成的工程质量优劣,重复出现质量问题的班组或个人,视情节轻重损失多少进行罚款或调离岗位处理。

5.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6.所有的施工项目均须有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上报甲方(或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不得擅自更改,各级质检部门负责监督执行。7.进行详细的工程技术交底,每个部位、工序施工前。均需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三级:第一级是由设计人员、甲方监理、质监站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的技术交底;第二级是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持,工程、质检人员参加的对各工程处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交底;第三级是各施工管理人员对工人、操作者的技术交底。

8.加强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工作,对甲方或设计单位移交的基准线、点饱括坐标点、水准点)进行认真的复核。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布置现场测量控制网络,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闭合测量,严格控制测量精确度.测量仪器、工具,须按国家计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定期送检,测量仪器在使用时应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校准,发现仪器失准或因意外经摔交、碰撞,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指定的计量检测所进行鉴定、检修。

9.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各工序在隐蔽前必须经施工队、工程处、项目部三级质检人员分别验收并签名认可,且经工程监理及质监站监督(人员必要时需经设计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并签名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10.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须有施工员、质检员在现场指导、监督,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纠正,保证每个工序均符号设计及规范要求。

11.及时对已完工序的检查和验收,驻现场质检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须进行外观检查和实测实量检查,对达不到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的,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12.项目部质检人员,将于每月的第一周组织对上月完成的工程项目,检修验收、评定,包括外观质量评分,实测实量评分、资料检查评分等,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完善施工工艺.

13.加强材料管理:

14.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施工中所用的管材、管件等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书,还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经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材料或作降级使用、或作退货处理.

15.原材料、半成品的堆放应符合现场要求,分类分规格堆放,并挂上标识牌,以防误用。项目部质检人员每季度将对不合格半成品、成品或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分析该工序所用材料、工艺、生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技艺或其他因素,对质量的不同影响,区别对待并提出和采取预防措施。

16.施工中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17.加强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管理:

18.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损坏;

6.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六

浅析材料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章具体分析当前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漏洞,要想改变现状,惟有通过招标采购及比价采购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加强材料计量、质量验收、出入库台账等管理,减少施工现场浪费及失盗,规范材料结算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 者:欧志永 作者单位:广西冶金建设公司,广西,柳州,545002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8)分类号:F406.72关键词:材料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7.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七

1 建筑常用材料性质以及检测

一项建筑的完成是由施工人员利用各种施工设备将各种建材组合搭建而成, 建材可以说是建筑完成的根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是建材质量不过关, 那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更是无法保证。当前较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一般具备3个性质, 分别为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工艺性质, 如钢筋、砂砾、砖块、混凝土等等, 这3种性质决定着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是否满足建筑施工需求, 建筑材料的质量和特性检测也主要是针对建筑材料的这3个性质进行的。使用质量过关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 那将是事半功倍。所以, 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可靠性, 必须对建筑材料的特性进行检测, 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出建筑材料的3个特性是否满足施工需求。当前建筑施工的建材检测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钢筋焊接:抗拉的实验;其次, 钢筋原材料:进行拉力实验、缩性实验以及冷弯实验;其次, 水泥:需要检测其5大指标主要有细度、终凝时间、初凝时间、强度以及安定性;其次, 碎石:检测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以及级配等指标;最后, 沥青:需要检测其三大指标软化点、延度和针入度。

只有对建材的具体检测项目有所了解, 才能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了解工作完成后, 就需要正式进入建材质量检测工作环节中,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采集需要检测的建材样本。检测建材样本的选取必须保证其代表性, 选取方式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法, 即在建材不同位置选取等量的样本, 再从多个样本中选取检测样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样本选取位置必须随机且具有代表性, 样本选取的数量也要适量, 根据建材检测需求进行选取数量的限定。

任何检测都会存在误差, 建材质量检测也不例外。建材检测的误差除了无法完全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外, 人为失误是导致建材检测失误的主要因素。建材质量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失误或者不按照正规检测程序进行检测是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 过于经验主义的检测人员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检测人员。这类人为检测失误通常在钢筋拉伸试验、钢筋抗压试验等检测程序中出现。为了降低这种人为建材检测的失误出现, 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求其充分掌握检测规范程序。

样本选取和检测环节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建材质量检测工作的结束, 最后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检测结果的处理。由于诸多不可完全控制的因素存在, 如湿度、温度等, 同一组建材样本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数据分散性较大的情况, 这种结果数据分散性情况出现时就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再处理。例如进行水泥强度检测时, 若是相同样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平均值的1.1倍, 那就需要删除该数据, 以其他检测试验数据结果作为最后处理的数据结果。此外, 有的建材的特性检测是有固定程序和检测方法的, 检测数据结果并不是简单地求平均值, 而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最精准的数值。从上述可知, 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是整个建材检测试验的重要一环。

2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市场中的建材种类较多, 性能上也各有不同, 一项建筑项目的完成需要使用多种建材, 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 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建筑项目合法分包是当前建筑市场的大趋势, 这种趋势虽然有利于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的获利, 却给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 有的施工单位不重视建材质量问题, 在进行建材验收时, 只检查建材数量是否达到标准, 而不对建材质量进行检测, 这就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对建材的选购和管理也不到位, 选购的建材存在厂家信誉问题, 日常的建材管理也存在随意堆放、供应无计划、建材储存仓库环境较差等问题, 导致质量过关的建材在储存管理过程中遭到腐蚀和损毁, 尤其是水泥、钢筋等建材, 容易发生硬化、生锈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只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细节, 但是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因此, 必须加以重视。

材料供应无计划、堆放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 加上管理不善, 当水泥、钢材等材料产生受潮、变质、锈蚀时, 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材料检测不及时, 不严格, 漏检、错装, 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材料使用, 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材料半成品构件 (如涵管、预制大梁) 未及时进行检测就直接安装在构造物上, 易造成意想不到的质量事故。以上几点是工程施工过程中, 有关材料方面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这对基本建设程工程质量的影响, 绝对也不容忽视。

3 做好材料检测与控制的措施

3.1 在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 很多客观因素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 施工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影响因素, 以保证检测顺利进行以及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温度与湿度是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的主要因素, 不同温度与湿度情况下, 工程材料将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因此, 工程材料检测必须严格控制外界温度与湿度,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需要施工人员确定合理的检测目标, 以提高检测效率。如, 对于水泥材料来说, 水泥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 需要对水泥的这几个项目进行重点检测。对于钢筋来说, 钢筋的拉、弯直接反应了其性能好坏。所以需要加强检测力度, 不仅可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又可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要求。

3.2 加强对建材检测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保障建材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建材样本检测关乎整个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 因此,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 要提高建材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现任职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且要提高建材检测人员雇佣的门槛, 对应聘人员的相关证书进行检查, 确认其具备担任建材检测一职后再录取。而且在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 帮助其熟悉检测程序, 积累经验。第二, 要保证建材样本选取的代表性, 进行样本选取时要有人监督, 建立相应的样本选取见证制度。在样本传送的过程中要有专人看管样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才能避免浑水摸鱼的行为。

3.3 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 治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严禁使用伪劣材料, 需要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以及规范的要求进行项目的严格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的检测:比如主体结构、钢筋数量、竣工后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钢筋抽样检测、瓷砖性能检测以及铝合金门窗的三性的检测等等, 通过这些强制性检测项目的开展, 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

3.4 建立岗位工作制和资料管理制度。

要建立严格的岗位工作制度以及科学的资料管理制度, 从检测开始到检测报告的形成, 这一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所有的检测都需要包含送样单位的主要施工人员填写的详细委托单。试样送至检测中心, 要有检测中心的人员进行试样数量以及规格的检测, 确认无误后再根据项目分送的需要安排人员进行检测, 测试人员要不定期地进行轮岗, 收样人员和检测人员要相互监督。

3.5 加强对建材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

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性的关键所在, 必须加强管理并进行日常维护, 以保证其在检测环节中能够正常运行。首先, 可以根据设备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贵重程度、精密程度建立一个管理目录。这样不仅方便管理, 而且能够迅速提取机器投入使用。此外, 还可以给每台设备都配上相应的登陆卡, 便于日常和定期的管理维护。新购进的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和数据调准, 确保合格后再存入仓库。最后, 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是保证设备使用质量的关键, 必须重视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结语

总之, 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有效地检测, 不仅是保证工程材料质量的关键手段, 同时也是促进建筑工程材料合理、节约运用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 必须以“严格、细致、全面”为原则, 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容易忽略环节的重视, 以保证工程材料检测的效率与质量。

摘要:建材是构建建筑的主体, 若是建材本身质量不过关, 那再好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也无济于事。所以建材的质量和特性检测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鉴于此, 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当前建筑材料的检测和相关控制措施进行探究, 希望对建材质量检测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现状,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富年.常用建筑材料检验项目及试验数据处理[J].材料分析, 2005 (5) :6-8.

[2]袁忠胜.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的研究[J].今日财富, 2010 (4) :50.

[3]愈鹃.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 2010 (11) :33.

8.房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篇八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住房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话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对施工、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影响都是极大的,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从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来说,其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最为关键的。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必须要接受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检查并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对项目进行严格施工,并对其施工质量负责。

1 建筑工程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原则

1.1 组建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队伍 施工企业应针对其项目特点在施工前期组建成立一个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对项目的综合管理来促使工程质量体系得到有效运转。

1.2 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 总之建筑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品质,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前期就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加大对供应商的了解。并对采购回的材料进行验收和复检等相关手续,对存有问题的材料杜绝入库,从根本上截断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1.3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为了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在建工程的质量状况,项目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和质量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技术复核制度、进货检验制度质量联查制度、质量奖惩办法等)并把“三检”制度和交接检查制度落实到实处。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程序,并进行及时纠正。

1.4 加强对项目施工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彻底落实过程管理才能真正的加大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前,必须严格遵循其各工序,注意对施工人员加大技术交底,对其中的关系环节和特殊工序最好能够制订出相应的作业指导指南。

1.5 质量管理的根本是以预防、预控为先 对于工程质量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预防,固有的观念一直是以事后的检查为准,施工企业只有扎实做好项目质量的预防措施,对每一道工序都做好事前检查,这是确保项目质量的有效保障。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只有项目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和标准及合同约定才能说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让这一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采用一定的检测、试验、监控等手段与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般都会遵循以下几原则:

2.1 建立质量管理体制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是贯穿全过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系统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参与项目建设人员的责任与权限并对其做出明确规定。

2.2 加大对项目技术文件、报告等工程资料的审核 工程资料的审核关系到工程设计、规划、施工等诸多因素是否可行,施工前只有对其资质待证明文件进行有效审核才能选出最为优良的施工企业进行建设,也只有通过开工报告的审核并经现场核实后才能对项目进行下一步。此外,对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措施、各类原材料的质量报告等都能很好反映出工程质量的现状。而对设计的变更、图纸的审核、技术核定书的确认等都关系到工程质量,所以对于基础资料的审核工作是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2.3 施工阶段必须要加强过程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无论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建设阶段的控制过程或是事后的验收过程,均都存在着质量控制这个问题。只有工序交接有检查、工程变更有手续、隐蔽工程记录、相关试验有报告,施工过程记录,才能做好过程质量的过程控制。

2.4 加强现场质量检查力度 现场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可以在自检、巡检的基础上展开交叉检查。另外对隐蔽工程检查也是不可忽视的,凡是隐蔽工程的施工都必须以检查认证后才能进入到下一工序。简单的说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即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除观察法必须以丰富的自身经验为基础外,余下的测量法和试验法均是以实际所得的数据为依据的。

2.5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一线的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下。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对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不断的充实以外还要注重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只有将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支点才能使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的取得有时并不一定非要从外部进行招聘,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深入挖掘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按不同专业进行相关的技术、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培训,也可以把有某些看上去可以找到共通点的技术进行无差异性培训。同时将质量体系相关课程插入培训,并在事后逐步落实。

3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很普遍但却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的话题,企业除了自身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外,行政及监理部门也必须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魏.浅谈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2]曹阳.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J].价值工程,2013(04).

[3]李源民,杨金梅.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9.工程材料管理方案范文 篇九

一、甲供材料设备管理方案

1、属甲供材料设备的,乙方在工程需要前50天报出材料计划,经甲方审批、工程项目负责人审核后交甲方工程物资部执行。

2、甲供材料设备到货有的存入临时库房,有的直接送乙方指定现场交乙方卸货验收。

3、无论现场交货或临时库房交货,乙方必须按实际供货量开出领料单,否则拒绝供应。所产生后果由乙方负责。

4、凡乙方领出物资由乙方自行保管,丢失、损坏由乙方负责。

5、属甲方组织供应与安装的设备乙方要给予充分的配合,(如脚手架、垫木、油漆粉刷等,用电电费可以另算)。

6、甲方负责安装的设备竣工后经甲乙双方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乙方。成品保护由乙方负责。

7、工程物资部虽不设库房,但管理不能疏漏,凡材料设备进场都必须办理入库手续,以便财务结算。

8、工程物资部所采购的材料设备属工程所用,未经允许任何部门不得动用。

二、甲控乙供材料管理管理方案

1、属甲控乙供应的材料,甲方自主选择供应商。由乙方签定供货合同。零星材料由甲方、乙方共同商定。

2、乙方与供应商在买卖交往中,因货款不清产生的矛盾与甲方无关。影响供货拖延工程进度由乙方负责。

3、乙方要提前通知甲方材料到货时间和地点,以便甲方跟踪检验,必要时甲方将抽样检验。乙方要给予配合。

4、凡发生材料货源与招标中标单位不符。或材料发票、质保书、炉批号与材料不符。甲方有权通知乙方停止使用,清退出场。影响工程进度由乙方负责。

5、凡乙方所购甲控乙供材料必须将供货合同及供货发票的复印件交给甲方物供部以便财务结算.7、凡需甲方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供应商的少量和大宗材料。乙方必须根据自身计划安排提前50天向甲方提出申请。否则影响供应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三、材料总量控制与计划

1、总量控制

甲供材料(设备)应按图纸及定额规定的损耗率作为该工程甲供材料的总控制量。施工单位可按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提交各种材料的总量计划。如由于图纸变更引起甲供材料的变化,施工单位应以书面形式申报给甲方及审计单位,审核后追加或减少甲供材料数量,如施工单位未及时申报造成甲供材料供应问题,造成的损失有施工单位负责。

2、甲供材料计划

①、施工单位必须在实际使用前30天以书面形式报送经甲方现场代表,上报给业主工程部甲供材采购负责人安排采购计划,计划单中应包括材料(设备)的品种、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级、供货日期、供货地点、已累计供应数。

②、甲方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申请计划单要求供货商及时送货到需求地点。甲供材料(设备)到场时的7天视为正常;超过7天到场,甲方应提前通知乙方,乙方应适时调整工序,不计损失。如果由于施工单位申报计划不及时造成的延误供货,施工单位需自行调整施工工序,如造成损失有施工单位自负。

③、乙方所报材料(设备)需求计划漏项或临时变更等原因需要材料,情况紧急时需申报应急材料需求计划,应急需求计划必须由乙方项目经理签字并加盖印章,直接报送甲方现场代表签字后送甲方工程部经理审核签字,甲方进行应急采购送货。

④、施工单位在上报计划时所用的材料(设备)名称的规格及型号、计量单位的书写应以行业统一名称并与图纸定额写法及供应商一致,不得使用简称、别称及俗称,以防造成采购品种有误。

三、材料进场验收

1、甲供材料的接收验收

①、现场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接收甲供材料,并由施工方项目经理、工长、共同参与对甲供材料验收。应在《甲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②、项目经理、工长需仔细检查产品实物与资料上的(送货单)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相符;检查产品的外观形状,包括其包装、标识及相关内容是否完好,合格,是否有破损;检查其数量是否与供货单一致,如有短缺应通知甲方由供货商补足。

③、由于乙方施工原因或计划不周或不根据变更及时提报材料的变更增减计划等原因造成的退货申请,因退货所产生的费用概由施工单位承担。

2、乙供材料的验收 A、检查验收乙供材料质量是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极其重要:

①、乙供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

②、各种设备、构配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明,并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③、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

④、在现场配置的材料,如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饰面涂料、油漆等的配合比,应进行试配合格后方可大批量使用;

⑤、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和技术交底,以防错用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对乙供材料的采购供应活动及材料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验收,及时的发现所供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便于及时进行处置和调整,避免隐患。

B、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

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四种。其中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是要依靠试验设备和仪器,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的检验试验。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各相关责任人应做到的是材料的书面检验和外观检验:

①、书面检验是指通过对采购供应的材料质量保证资料、实验报告等核认;

②、外观检验是指对采购供应的材料从品种、规格、标志、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看其有无质量问题。

C、对材料不合格的处置方式

1、质量不合格:甲方、、现场工长对验收材料,发现不合格的,坚决要求供货商退货。

2、数量达不到要求:对总量不足或超供现场,现场工长应及时要求供货商进行补足或退货。

四、甲供材料自行保管管理职责

1、原则上所有甲供材料由施工单位统一保管(甲方自己保管的除外),验收,出库等,保管费用由甲乙双方另行明确。

2、严格材料出库审批制度,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审批材料出库数量,检查监督施工现场工完料净情况,余料堆放或归库情况,保证安全合理使用出库材料。

3、材料员职责

①、项目工程材料人员负责工程所需工程材料的协调、开箱验收; ②、负责编制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按计划对进场工程材料进行验证; ③、负责甲供现场仓储设施、入库工程材料的保管、标识、库存工程材料清点、盘存、废弃工程材料的分类处置等工作的管理;

4、工程材料进场验收:

①、核对进场工程材料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或加工合同规定,核查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与合同约定、样品、产品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送货单、过磅单、装箱单等符合,验证质量合格,库管员作好记录,才允许卸货;

②、需复试的材料进场时,库管员进行数量和表面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即可卸货,并做好待检标识,及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待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验收方式按照合同或采购前约定进行, 对包装或整齐捆绑工程材料,库管员按照随机抽样进行抽查,抽查数量控制在进货数量的5%以内;

④、验证数量与到货凭证不符,采购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到场重新确认后允许卸货,如抽查样品质量、数量与到货凭证或已封存样品质量、数量不符,验证人员加倍抽样查验,仍发现不符合,库管员拒绝收货、通知供应商退货;

5、材料保管责任 ①、甲供工程材料由工程材料部负责保管的,做好防火、防水、防潮、防盗、防风等,贮备量应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采用分类堆放,做到领用方便;杜绝危险源的产生。

②、工程材料的接收与领取前应办理交接手续,材料员应保存验收入库、出库交接记录;材料员依据领料单发放材料,领料单必须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并有项目工长签字,缺少任何一项均不能发料;

③、工地清理下来的废品料具,按工程部规定进行处理和变卖,杜绝个人行为,擅自出售者应按情节予以处理。

④、对数量不足或失窃材料的处理

如因施工单位保管不善,施工单位进库前未严格验收材料批次数量、现场施工造成失窃,施工单位施工期间照管不善等上述情况,由此产生的材料费用概由施工单位承担,造成工程延期的,也由施工单位负责。

10.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十

一、原材料进场检验情况

1、水泥的进场检验

(1)检查生产厂家的资格证明和质量证明书是否齐全;(2)检查水泥的牌号、品种、强度、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3)检查厂家的自检报告和合格证,报告应包括3d强度试验结果、化学成分分析、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等指标。

(4)按照验收规范中的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

以上所有项目检验合格后水泥方可充罐储存。

2、矿物掺合料的进场检验

(1)矿物掺合料一般包括粉煤灰、矿渣和硅灰等,检查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品种、等级等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3)包装形式符合要求。包装形式有袋装和散装2种形式,袋装要检查包装袋。

(4)外观检查:检查矿物掺合料的颜色、粒度、密度等。

(5)按照验收规范中的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对矿物掺合料进行抽样检验。

以上所有这些指标均合格才能入罐。

3、粗、细骨料进货验收

(1)检查粗、细骨料的品种、规格、粒度级配、生产厂家等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3)外观检查:⑴检查粗骨料(石)的产地、规格、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料含量、杂物等;⑵检查细骨料(砂)的产地、细度模数、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杂物等。

(4)按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查。粗骨料(石)检查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指标等。细骨料(砂)检查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指标等;

以上所有项目检查合格方可入库。

4、外加剂进货验收

(1)外加剂品种众多,主要包括普通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速凝剂、脱模剂等种类,应检查外加剂的牌号、品种、规格、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2)检查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匀质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3)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和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报告。

(4)按验收规范要求的频次和方法对外加剂进行抽样检验,如减水剂试验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坍落度、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等项目。

二、质量控制措施

1、水泥质量控制措施

(1)不同品种、规格、出厂时间的水泥不得混罐;(2)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做好密封储存、防潮措施;

(3)储存超过6个月,必须重新检验强度等级后使用;(4)建立完善的水泥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2、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措施

(1)矿物掺合料按品种、规格、等级等专罐储存,不同等级、规格不得混罐;做好密封、防潮措施。

(2)应遵循先进先用原则,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3)建立完善的矿物掺合料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3、粗、细骨料质量控制措施

第1页,(1)严格控制细骨料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指标等;

(2)严格控制粗骨料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指标等。

(3)粗细骨料分仓储存,料仓内应做好防排水措施。(4)粗、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品种、粒径、规格等分仓、分批堆放。

4、外加剂质量控制措施

(1)外加剂必须经检验合格并验证进货产品与工程试配时情况一致,才能使用;结果不一致,必须停止使用。

(2)外加剂要严格分类存放,遵循先进仓先使用的原则。

(3)粉状外加剂要防止受潮结块;发现结块,必须经性能试验合格并粉碎到全部通过0.63mm筛后才能使用。储存期较长的外加剂,也必须经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11.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钢结构材料;造价管理;预算

1.引言

在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材料造价管理主要是以办理工程结算价为重点,仅仅将相关施工阶段的材料造价控制放在首位,对于开工前期投资决策阶段材料产生的造价控制并不重视。建设决策的基本前提是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预算,其与国民经济和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2.钢结构材料造价管理中预算问题

我国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涉及的内容广,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需将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直接费、间接费以及应缴纳的税金纳入考虑范围内。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等属于直接费,同时也是直接工程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措施费主要有以下几种: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二次搬运及脚手架费等。间接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管理费一种是规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然而,我国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预算问题。造成工程超预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预算编制不够完善。预算的编制对于造价管理而言,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工程中,没有将能够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会导致预算编制出现缺陷,从而引发超预算的问题。

(2)建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预算造价中的材料费用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价格的变动,就会导致造价失控。

(3)限额设计得不到有效的推行。建筑项目造价控制中的限额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急于开工建设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忽视了限额设计的工作。忽视设计限额工作,可能会导致设计出现随意变动等不良现象,从而引发超预算的问题,对预算的编制造成影响。

3.做好造价预算工作的相关措施

(1)做好造价预算资料收集工作。在开始编制工程造价预算之前,应当全面收集、分析工程项目的可行报告、投资以及工程项目内容等资料,从而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点。具体来说,首先工程造价的预算管理员应当对市场进行调查,全面掌握相关产品的价格,并详细的考察施工的现场,积极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搜集和整理重要的资料(如施工档案、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提高资料的全面性以及正确性,为日后的造价预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市场价格进行动态监控。控制成本是工程造价中最关键的工作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建筑材料、设备、工作人员的费用等,其比例在60%~80%左右。造价预算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应当建筑材料、设备等价格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建筑材料以及设备的型号多而杂,价格也有高有低,会对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市场调查才能全面掌握建筑材料的型号、种类以及价格,对市场的相关产品进行实时的动态,严格的控制报价,降低施工的成本,确保报价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进行科学的造价预算编制。在完成了造价预算管理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检测市场动态的工作后,在开始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前应当拟定可行的方案,为预算计算提供正确的方式。漏算、错算是目前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中常见的现象,对工程造价预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管理力度,提高预算数据的正确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其依据主要有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单、招投标文件、现场签证单等。此外,应当采用科学的预算审计方式,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标准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效的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在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管理下,落实限额设计工作,完善设计经济责任制度,将造价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做好图纸设计及造价预算管理的工作

想要做好设计图纸以及工程施工造价预算管理的工作,同时全面保证工程图纸造价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4点出发:

(1)拟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严格按照工程的招标流程进行招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团队,结合相关的资料进行图纸设计,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减少成本。

(2)要保证编制工程图预算的合理性,从市场工程图设计价格、材料价格等方面出发,严格的控制施工图纸的设计成本  。

(3)实行限额设计,首先要进行初步设计的估算,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设计,避免出现随意变更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出现变更的情况,那么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协商,确定最佳的更改方案。

(4)关于设计收费的问题,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后将去顶的价格写入合同中,付款时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此外,保证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阶段内的主要内容有:施工时应当严格遵照施工组织的方案以及设计的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质量以及效率;尽量避免出现工程变更,如果需要变更,应当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通过与各单位协商后拟定可行的方案,做好现象签证的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施工造价。

5.预算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越来越繁琐,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预算控制的要求,应当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结算、成本、资源、合同、工程量计价管理等功能是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2)在管理系统中建立定额库。建立定额库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储当前所采用的预算定额,为工程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费用定额、价格定额及消耗定额是定额库中计价变中三个不同的计价指标。

(3)计算建筑工程量的实现。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加入扫描法、图形法以及公式法等自动化算法,从而有效实现工程量的电算化。扫描法其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扫描设计图纸同时结合图纸计算建筑工程来那个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图纸的规范性,防止出现设计图纸不规范的现象,从而避免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图形法是按照既定的绘图规则通过计算机重新绘制图纸,而后在有系统根据计算机的施工图计算出建筑工程量的方法。而通过计算机系统中输入施工图纸数据,同时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公式以及预算书进行建筑工程量计算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公式法。计算准确、简单以及直观是公式法所具有的特性,然而其需要人工输入数据,因此会增加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在采用信息系统对预算造价进行管理时,还应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纳入考虑范围内,为此,应当选择科学的计算建筑工程量的算法,从而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6.结束语

在钢结构材料造价管理中,通常会出现资料不充足,可比性工程较少或者资料累计较少的问题,估算办法也不完善,从而对钢结构材料的造价专管部门以及实际工作着在施工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投资控制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工程项目决策前期确定的投资预算,同时更是整个项目进行材料造价控制的源头。

参考文献:

[1]金谊.钢结构造价控制的重点以及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222.

[2]陈佳威.建筑钢结构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思考[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4,03:29-30.

[3]郭烽仁.浅析钢结构工程造价管理和钢结构工程概预算[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4,08:94-95.

12.建筑企业的材料成本管理措施 篇十二

一、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1.施工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生产,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对材料价格的管理,更没有把它提到建筑施工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各施工项目中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2.对建筑材料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建材市场动态。在目前买方建材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施工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建筑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建材市场的肤浅了解,造成供应商单一,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的材料供应。

3.建筑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由其统一采购,承担着企业材料的计划、采购、存储保管工作。技术检查部门负责材料采购入库前的检验,审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监督,财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

二、做好建筑材料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降低建筑材料采购价格

1.做好建材市场调查。影响建筑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实现采购成本目标,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供求变动的规律,避免高价位采购。

2.制订采购预算。制订采购预算是指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不仅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还可以建立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额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3.采取议标订货。所谓议标订货,就是需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需方提出的条件向需方投标。

4.确保供应主渠道畅通。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稳定主渠道、及时付款的供应策略,建立与主渠道供应商协同发展、长久合作的良好关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确保采购主渠道的畅通,又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二)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从材料的“量”上做文章

1.进行施工前估料,以此作为材料采购的依据。估料方法主要有:(1)清单和施工图结合法。这种方法是在拿到施工图纸后先核对图纸和清单,以图纸为基础对清单上的项目分类进行统计核对。对于一些直接明了的工程量可以直接根据图纸数量进行采购。(2)材料ABC分类法。对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按其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结合重要程度分成ABC三类,审核估料时采取不同的办法。

2.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的用量。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思想并按规程规范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做好用料交底。对桥梁工程,特别是钢材的使用方面,防止班组下料时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三)减少材料不必要周转和库存积压造成的浪费

1.周密安排月、旬用料计划,执行进度限额领料制度。项目计划部门必须准确地把握工程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预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进度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按进度限额领料制度,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

2.及时办理签证和变更手续,适时调整材料采购计划。工程变更时,往往会造成材料积压(减少工程量)或材料种类和用量的增加(增加工程量)。对材料积压,首先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按进度按计划进行,不乱采购,以便在工程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及时减少材料用量计划。

3.根据工序和进度合理设置好材料现场堆放地点,减少材料不必要周转。

4.搞好边角料的回收。对于必须出现的边角料,也要尽可能地进行回收和利用,争取材料最优化利用,减少浪费。

上一篇:儿科护理质控计划下一篇:小学语文优秀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