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2024-09-02

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精选7篇)

1.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篇一

初中课外古诗词名句集锦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潜《移居》)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兰诗》)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入若耶溪》)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1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17.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1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2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2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唐·李白《夜宿山寺》)

2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带。(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木槛遣心》)2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2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相二十二韵》)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3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3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3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4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4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白居易《琵琶行》)4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4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4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47.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唐·温庭筠《望江南》)4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二)5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5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5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5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5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5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

58.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锦瑟》)5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6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6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 鹤楼》)63.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6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6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6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6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6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70.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7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宋·苏轼《江城子》)7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7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7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7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7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8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8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83.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8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8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8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8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8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9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9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9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宋·陆游《诉衷情》)9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9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志》)9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9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9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98.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明·夏完淳《别云间》)

9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100.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开发与利用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可增强积累,提高语感,让学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如何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值得研讨。

一、培养兴趣,别出心裁“读”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从读的方法入手,别出心裁,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

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可利用名家朗读示范引导、师生同读等方式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如聆听《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领略诗词的魅力。师生自己录制朗读磁带,让大家评头论足,评选每周“朗读之星”,开展攻擂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巧妙联姻,以唱助读别有滋味。

如何过诗词背诵关,我观察一名戏曲演员有时要唱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戏词,如果硬背可能难记,但在熟悉的旋律下演唱却可以一字不差。如果用“唱”的方法来背古诗词,效果是否会更好呢?以“唱”助读可是一个好方法。

第一,选读今人谱曲的著名诗词,“唱”读背诵。如《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满江红》(岳飞《满江红》)等等,对这些歌曲,同学们大都耳熟能详,在优美的旋律下,记诵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诗词,或者说是古诗词的诗译作品,如《涛声依旧》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水一方》与诗经的《蒹葭》等等,演唱这些歌曲,也可很好地帮助学生记诵古诗词。

第二,选用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巧妙联姻,便捷实用,别有情趣。可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谱为古诗词配曲。如《还珠格格》的插曲《你是风儿我是沙》,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配曲,唱起来意境风格还真是比较贴切。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填入《化蝶》的曲调中,确实珠联璧合,词曲和谐。

3、驱遣想象,读出诗中画意真情。

语文的阅读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在古诗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

可以开展“诗配画”活动。我国的古诗词一向讲究诗情画意,只要你用心品读,就会发现,每首诗甚至每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任选诗词,自由配画,结集成册。如李白诗配画,一位同学取名为《仙剑明月》,另一位同学则取为《诗仙豪情》。李清照诗词诗配画,有的取名《轻舟载愁》,有的取名《暗香盈袖》,有的则取名为《豪气与柔情》,从中可窥见一斑,在“诗配画”活动中,同学们的品读更深入了,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可以进行“诗词素描”。古诗词中的画意真情不仅可以用图画描绘,更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经典诗作时,我同时也将曾冬的《唐诗素描》中的几篇打印出来,供同学们借鉴学习,如《山居秋暝》《静夜思》《游子吟》等等,同学们读了这些美文,在唇齿留香之际不觉感慨万分:原来,诗词还可以这样来读。同学们便开始学习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词,并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朗读感受。一位同学这样素描《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东方的夜空,一轮弯月已撕破夜幕,悄然升起。皎洁的银白无声无息撒向大地。宁静的夜晚,几多清凉,几多素淡。林间的树枝在月光下,影影绰绰,忽隐忽现。憩于枝间的鸟鹊,为月光的明暗交替而惊醒,时而起,时而落,时而长鸣,时而窃语。清淡的夜晚,生机四伏。忽然,一缕清风习习而过,枝叶翩然起舞。顿时,蝉儿清唱,此起彼伏,随风之舞而乐其鸣。温柔的夏夜,美妙的交响,如入人间仙境。还有一位同学准备将诗经中的《关雎》拍成MTV,他写的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雎鸠关关相对吟唱,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风中摇曳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那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那纯洁美丽的好姑娘,让我醒着相思梦里爱。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

二、加强积累,内联外延“品”经典。

要增强古诗文积累,提升文化品位,每册书后的10首课外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积累量一升再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1、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探究。

课外古诗词背诵积累,还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在更美更大的诗海中泛舟,在更幽更雅的词山中徜徉。为此,我们和学生一同设计了一份“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鼓励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合作互助,借鉴碰撞,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供参考)

这个表格只是给学生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它告诉学生,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方式很多。在这个表格的启发下,各小组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比如“同题佳句”这一项,有的就换成了“作者经典”,不好找同题佳句,也可以将本诗词作者的其它经典诗篇或佳句列举出来。至于“相关链接”,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名家的评论、精妙的赏析、诗词的新译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探究‘悦’读”这个栏目,学生在这个栏目的探究过程中,既有深层严肃的思考,也有妙趣横生的玩味。

2、整合资料,自主学习,进行专题探究。

在进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时候,我们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整理归类,有兴趣的可以进行专题探究,与课内古诗文学习结合,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与时尚流行经典结合,充分发挥新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词内容广泛,学习时,可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加以分类归纳,有助于积累与运用。比如:诗中山、诗中水、诗中花、诗中春、诗中秋等等。一位同学就以“花魂”为题搜集了课内外阅读的关于“花”的诗词佳作,加以品味赏析,还配上了相应的花卉美景图片,真是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读之得到极高的艺术享受。

以作者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作者为主线来整合诗词,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用好用足用透书中提供的例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成倍的积累,熟悉作者文风,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和作品情感,更好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我们的教材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他们都是进行专题研究的好目标。比如,一位同学以李清照为专题,写出了探究报告《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报告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入手,分析其早期诗作的俏丽、清新与活泼,进而研究李词“愁”绪之根源,深入把握了李清照思想变化的脉搏。另一位同学也独具慧眼,选择了这样一个专题《从苏轼诗词看“贬文学”》,且不说探究的价值,至少,写这样一份报告,他得要好好地读一读苏轼的诗词,要深入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还要向大家介绍介绍何为“贬文学”,或者还要找找与苏轼有着同样遭贬经历的名人名作名句。这就够了,这已经远远不是我们老师所能给他的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定会受益匪浅。

以与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开放自主,只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古诗词积累有帮助的都可以。比如《古诗词中的科学》《宋词的词牌名探趣》《古诗词中的雅兴》《题好一半诗——古诗词标题研究》。有一位同学从李白的诗《峨眉山月歌》中受到启发,感觉地名入诗的妙处,专题报告《地名入诗逞风流》受到师生和专家的好评。

三、学习模仿,含英咀华“炼”语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我们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课内课外的古诗词背诵积累,是很典范的语言学习的材料。

1、利用古诗词背诵,学习修辞方法。

《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学习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举隅一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通过这样的积累与提炼,学生对“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必然印象深刻,也体会到它的妙处,写作中就会学习模仿,注重语言的锤炼,在简洁的语言中力求生动传神,意蕴丰富。

2、利用诗词赏析,提高品味能力。

“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每首诗词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赏析语言,虽篇幅不长,却是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方法,积累文学词汇的重要的学习资源。

可学习诗词鉴赏方法。以七年级(下)《竹里馆》一诗的赏析语言为例,这则赏析可分为三部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第一部分是从诗的内容方面做总体概述。“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第二部分虽进一步分析诗的内容,却从具体的诗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品析。“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第三部分是对全诗的意境情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老师的分析与指导,同学们就会逐步明白,赏析一首诗,是有方法的,大多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去进行,有法可循,自然能学以致用。

可积累文学词汇,写好赏析文字。要写好赏析文字,除了要有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重视诗前的短小赏析,可积累一些赏析语言的表达模式,如:“构成了”“传达出”“可谓”“虽…但…却…”等等。还可积累许多雅词佳句,如“率兴而成”“淳厚隽永”“尽寓其中”“狂涛漫卷”“天马行空”等等。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不愁再写不出好的赏析文字,自己对古诗词的真切体会也会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3.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篇三

导入新课

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 《望岳》

一、齐读诗歌

二、解题,了解泰山。学生先介绍。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视频了解“泰山”

三、自主学习《望岳》

1、学习方法介绍:

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

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

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板书设计: 远望 青未了 广阔近望 神秀 高大 凝望 云、鸟 愿望 众山小

四、鉴赏诗歌

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 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

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 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

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

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点面结合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5、我们了解到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的感情总是很深沉郁结,但是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杜甫。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写这首诗的背景。

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

7、齐背诵《望岳》。登飞来峰

一、过渡引入

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齐读诗歌。

二、解题,了解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

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

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提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等飞来峰》。

四、展示学习成果

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峰上千寻塔

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夸张

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闻说:听说。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不怕。缘:因为。遮:遮挡,遮住。

4、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出处古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网络用语:

“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也不稀罕”——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 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5、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天子与太阳同辉,“日”象征着帝王,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诵读整首诗歌

(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比较异同

一、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1、借景抒怀 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3、夸张、比喻的手法,大胆的想象。虚实结合

二、读了这两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板书设计:

远望 青未了 广阔近望 神秀 高大 凝望 豪迈

愿望 勇攀高峰,俯视万物。

《望岳 登飞来峰》课堂学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背诵、默写 【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泰山与飞来峰。

2、了解作者

杜甫:

王安石:

3、背景介绍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望岳》活动方案

活动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美。(自主朗读《望岳》,注意诗歌的节奏。)活动二:自主学习《望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诗,并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活动三:鉴赏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3、尾联是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活动四:感受诗人形象

联系你读过的诗歌说一说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他的形象,比较一下,看看本诗中的诗人形象如何。

《登飞来峰》活动方案

活动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美。

(自主朗读《登飞来峰》,注意诗歌的节奏。)活动二:自主学习《登飞来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诗,并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活动三:鉴赏诗歌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如何理解这句话?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活动四:拓展延伸

1、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手法、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2、读了这两首诗后,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反馈练习】

一、阅读《望岳》,完成下列问题。

1、《望岳》的作者是 代诗人,字,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2、《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 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问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4.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篇四

年级:性别:

可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进行了这次匿名的问卷调查

活动。你认真地填写是对我们调查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1.你喜欢读课外书吗?()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D.讨厌

2.你为什么(不)喜欢读课外书?()

A.老师要求读的B.家长要求读的C.自己喜欢读D.其他

3.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读课外书?()

A.放学后B.周末C.节假日D.其他

4.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读课外书?()

A.家里B.图书馆C.学校D.其他

5.你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

A.卡通漫画B.名著C.童话故事D.学习辅导类读物E.科学常识类(如《十万个为什么》)F.其他

6.你喜欢以什么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A.与小朋友一起B.家长陪同C.单独阅读D.其他

7.你在课外时间,喜欢做什么?()

A.课外阅读B.看电视C.玩电脑D.与小朋友玩游戏E.其他

8.你的课外书是怎样得到的?()

A.家长买的B.亲友送的C.学校统一订的D.图书馆借的E.其他

9.你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为多长?()

A.10分钟以下B.10—20分之间C.20—30分之间D.其他

10.你在课外阅读时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

A.有许多不认识的字B.对于有些句子不理解C.时间不够用D.其他

11.你在课外阅读时喜欢采用哪种读书方式?()

A.摘抄B.记录感想C.也想学着写D.其他

12.课外阅读对你阅读能力的提高()

A.有很大提高B.有一定帮助C.没什么帮助D.说不好

13.课外阅读对你写作能力的提高()

A.有很大提高B.有一定帮助C.没什么帮助D.说不好

14.如果你有很多课外书,你会感觉()

A.很骄傲、很光荣B.没什么感觉C.感到压力大、烦躁D.其他

15.你是否希望学校开设一些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5.课外古诗词诵读 篇五

(二)(展示)

初一(18)班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并默写诗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不同的秋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中字词的表达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悲秋是古诗词的常见主题,比如说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但是今天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刘禹锡是如何爱秋的,有请第十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秋词》。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反映了他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却毫不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

2、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是诗人写给对方的复信。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 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3、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诗风豪迈、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4、谭嗣同

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之一。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三)诗意及赏析和主旨

1、《秋词》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运用对比手法,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本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诗歌结构设计精妙,创意十足。从空间上看,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西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 对比。诗人把巴蜀之地的秋雨夜景与思念的愁绪结合起来写,抒情达意丝丝入扣。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4、《潼关》

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四)课外延伸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五)作业布置

1、收集整理自己学过的关于写秋的诗句。

2、背诵诗歌四首

6.浅谈初中课外阅读教学 篇六

关键词:转变观念;兴趣培养;正确指导;提供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7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35

一、改变观念,为阅读摆正位置

在实践中,我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有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考试进行挂钩后,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变得厌恶各类课外读物。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拿更多的分数不是为了知道某一个虚构的故事。提倡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是获得我们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这与看一遍文学导读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学校、教师应该重新看待阅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为了考而读。

二、改进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阅读教学明显带有浓厚的“技术化”的倾向,教师如同“庖丁解牛”,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娴熟细致的解剖,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醉心于细枝末节的零碎知识,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而很少拿出时间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体悟整体美感,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在死气沉沉的匪夷所思的练习题中,学生的阅读就成了任务,吃力而被动。原本应该享受读书的乐趣却成了索然无味的题海训练。这样令人疲倦的阅读,必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又怎么会真心喜欢阅读呢?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的阅读教学着手,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以及精神对话,以此来构筑属于学生自己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三、跟上变化,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教师自身也要时刻关注文化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兴趣如何,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再一方面,应该注意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所看的各类书都能成为她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而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学校、教师配合,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孩子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课后或随笔中,我发现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如郭敬明、张悦然等等,却对曹文轩、毕淑敏等作家的作品不屑一顾。根据这一情况,我自己先阅读了曹文轩、郑渊洁等作家作品,选取其中一些片段在阅读课上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后觉得很有趣,急于想知道故事发展,我借此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渐渐开始接受原先自己觉得无趣的课外读物。偶尔会有学生跟我分享她读某本书后的感受。有的时候可能不尽然正确,或者理解得较为片面、肤浅,但这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不宜直接予以否定。通常我会尽可能自己也读一遍这本书,然后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学生进行对话。在探讨中,试图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获得新的、更全面的理解,而往往在这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四、利用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那是远远不够。要能够利用起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为此我在所教的两个班里各开了一堂阅读课,每周一次。每次课前,请同学上来推荐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和推荐理由,或者请同学谈一谈最近读的某一本书的感受,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实践证明,学生自己的推荐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一两位同学推荐后,其他同学也会拿起那本书来看一看,并在读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效果要远远好于一个人读。而同时,我自己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会留心是不是有适合初中生的内容、题材,有好的文章、书报也会保留下来在阅读课上给学生朗读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充他们的阅读量。

五、改革教育体制,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

首先,在教材编写上下工夫,教材编辑应该抛开一些陈旧、古板的观念,积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选编一些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中生代作家的优秀作品,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性和广泛性,开拓和丰富广大中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量,少一些过时的、不符合逻辑的、缺乏人文关怀的作品,使教材能真正成为中学生登上文学殿堂的一级阶梯。其次,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着眼于人,真正地理解素质教育。每半个月,我会要求学生上交一次阅读摘录,可以是对读到自己较欣赏的句段的摘抄,也可以是对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悟、评价。短的可以一句两句,长的可以满满一页,在这样的摘录作业中,我发现了不少学生都对阅读有了自己很独到的见解。好的阅读笔记或其他类型的阅读成果,我会在早自修诵读,或者打印之后张贴在教室后的板报上进行展览,甚至推荐发表到学校的文学社刊上。只是一点点的鼓励就能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促进了他们的写作,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阅读指导。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一定要坚决摒弃以考试、检测为主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积极探索新颖的、有效合理的评价方式,达到促使学生爱读、乐读的目标。

7.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篇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 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三、(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四.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五.(6分)(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2014四川省宜宾市

(三)古诗文阅读(15分)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七、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1分)(2)赏析:

(八)古诗文阅读

16、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7、(1)争、啄。(2)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九)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十.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十一.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十二)(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24.(2分)B

(十三)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 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8、C

(十四)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十五.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三)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意思对即可)(2分)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十六)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四)(4分)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 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1分,共2分)(十七)(4分)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4分)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3.(4分)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感情和意境各2分,意对即可)(十八)(4分)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清幽,宁静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十九)(4分)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3.全诗洋溢着一种 “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1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二十)(4分)

13.“乐”或“乐哉”(2分)“忙”(1分)

评分标准:2分。答“乐”或“乐哉”,得2分。若答“忙”字,得1分。

14.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评分标准:2分,仅作诗句的简单翻译,得1分。(廿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 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12.(2)繁茂,生机盎然

13.(3)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廿二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一)7.D(2分)8.C(2分)

廿三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4分)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 达了对春天 的赞美之情。(一)7.A 8.D

廿

四、古诗词赏析。(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二)(3分)

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廿五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一)(14分)8.(3分)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 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 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2014湖南益阳市

(一)古诗文阅读(14分)

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阅读(40分)

10.(2分)D 廿

六、(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 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3分)

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8.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9.拟人; “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考点分析】考察的是对诗歌意境、情感主旨、写作手法的把握以及“炼字”能力。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2014鄂州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二.阅读(共44分)

(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廿

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古诗赏析(2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二、(共20分)7.C(2分)

廿八.诗词鉴赏。(4分)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0.(4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廿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2分)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共2分

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三十二.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13.(6分)(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来源:学,科,网](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9-20题。(4 分)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做题时,先把握诗句的内容,联系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加以评析。注意佯狂、飘零、独怜才、诗千首等关键词。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三十四.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员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9.A 三十五.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 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 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 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8.C

三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晴江秋望(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卅七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这首曲的作者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23.(3分)张养浩 聚 怒

24.(2分)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卅八 阅读下 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采 薇(节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 迟迟,载渴载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4分)答案:

10.(1)《诗经•小雅》,五言律诗

(2)①《采薇》表达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50.【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 卅九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21题。

(一)(4分)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

13.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分,符全诗意即可)

1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四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18.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 17.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2分)18.国家残破(忧国)(1分)。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1分)四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小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1分)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答案: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0.B。四十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 天的美写活了。(2分)

1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15.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54.【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 四

十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2分)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案:13.(2分)黄昏(傍晚)醉 14.(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 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四十四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 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2分)8.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7.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8.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四十五

(一)古诗词鉴赏。(4分)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9.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10.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

答案:9.春末夏初(或“暮春”)思念家乡。

10.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

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四十六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相见欢(4分)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2分)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答案:9.C 10.四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暮春[来源: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0.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上一篇: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总结下一篇:扫黑除恶宣传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