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2024-10-10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精选11篇)

1.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一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107 开课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工学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课内总学时:63 学分:7 实验学时:6 课内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执笔:李威、王小群、边新孝 审阅:韩建友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条件去进行设计构想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以便为顺利的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1)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

(2)要求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分析、运动分析、失效分析等。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刚度与柔度、摩擦、磨损和润滑,寿命与可靠性,以及热平衡、稳定性等。计算载荷,条件性计算等强度计算,当量法或等效转换法等。机械零件简化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加摩擦,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手段,以及预应力、冷作硬化、变形协调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绘图技能,实验技能,编程技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编制技术文件技能等。

2.课程难点:

由于本课程具有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因而必须认清这个过渡对学习方法提出的特殊要求。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方法,不仅和过去学习理论基础课时有根本的差别,而且和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技术基础课时也大不相同。因而如果在学习方法上转折得好,那就会事半功倍,迅速提高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通用机械设计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装置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础训练;

(5)熟练的运用CAD技术。

(6)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7学时)1. 机械设计总论(4学时)1.1 机械设计概述 1.2 机械零部件设计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1.4 机械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选择 1.5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2. 机械传动设计总论(2学时)2.1 常用机械传动型式的特点和选择 2.2 机械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 挠性传动设计(5学时)3.1 带传动设计 3.2 链传动设计

4. 齿轮传动设计(8学时)4.1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4.2 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 4.3 齿轮的计算载荷

4.4 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4.5 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4.6 直齿锥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5. 蜗杆传动设计(4学时)5.1 蜗杆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5.2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结构 5.3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4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效率计算 5.5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5.6 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6. 轴的工作能力设计(4学时)6.1 轴的强度计算 6.2 轴的刚度计算 6.3 轴的振动简述 7. 滚动轴承(6学时)7.1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

7.2 滚动轴承的受力和应力分析及其失效形式 7.3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7.4 滚动轴承的动态承载能力计算 7.5 滚动轴承的静态承载能力计算 8. 滑动轴承设计(4学时)8.1 机械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 8.2 混合润滑滑动轴承的工作能力设计 8.3 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能力设计 8.4 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的比较 9. 螺纹连接设计(6学时)9.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9.2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9.3 螺栓组设计 9.4 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 9.5 提高连接性能的措施 9.6 螺旋传动

10. 弹簧设计(4学时)10.1 弹簧的材料、选材与制造 10.2 弹簧的参数、特性曲线与刚度 10.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 10.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10.5 受变载荷螺旋弹簧的疲劳强度验算 11. 机械结构设计概论(2学时)11.1概述

11.2 结构设计的原则

12. 传动装置结构设计(8学时)12.1 轮类零件的结构设计 12.2 轴毂连接设计 12.3 滑动轴承结构设计 12.4 润滑装置设计 12.5 密封装置设计 12.5 联轴器与离合器 实验教学(6学时)

1.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3学时)实验一 摩擦和磨损测定 实验二 润滑油承载能力的测定 实验三 液体动压轴承性能分析实验 2.机械传动系统实验(3学时)实验四 带传动特性实验

实验五 封闭功率流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实验六 减速器的拆装实验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吴宗泽,刘莹,李威,王小群,边新孝等编,《机械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北京市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吴克坚,于晓红,钱瑞明,李威等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参考书

1.M.F.Spotts,T.E.Shoup,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New York: McGraw-Hill,1998,Seventh edition 2.Robert L.Mott, 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New York: McGraw-Hill,1999,Third edition 3.濮良贵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第七版 4.邱宣怀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7年,第四版 5.谈嘉祯编,《机械设计》,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五、作业 根据教学要求,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课外习题和设计大作业。习题和设计大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除了完成教材中每个章节后面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以外,每个学生至少完成螺旋举重器设计和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两个大作业。每个大作业的量一般为装配图1张,设计说明书一份,约需15~20个课外学时。

六、说明

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是参考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该课程的授课方式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应进行考试,平时成绩应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二

上力学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工程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培养优秀的土木工程类人才,高质量的教材选取、合理教学大纲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完备的实验教学等方面是重要的保障体系[1].本文作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曾在挪威科技大学(NTNU)岩土工程研究所从事学习与研究工作,有机会学习了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最新土力学教材,听取了NTNU土力学课程,颇有体会,遂成此文.目的是给国内从事土力学教学提供参考,并对土力学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1 教材建设

1.1 教材编写风格

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在1941年走进大学课堂[2],此后国外出版了不少经典的土力学教材,如Terzaghi[3]和Taylor[4]等编者的教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大且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力学教材,很多内容仍沿用了这两本书的架构.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国内外出版的土力学教材众多,较有影响的有:Holtz[5],Lambe[6]和Smith[7]等编者的本科教材.本文选取几个国外目前较广泛使用,且较为时新的本科教材来阐述.以英国Atkinson[8],Powrie[9],美国Budhu[10],意大利Lancellotta[11]和澳大利亚Aysen[12]等编著教材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这些教材共同的特点是语言严谨、思路清晰和讲解透彻,深入浅出,并且较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非常适合读者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其中,尤其以Budhu的土力学教材独树一帜,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优点是:

(1)结构严谨新颖

每一章节由引言、主体部分、总结和习题组成.这是目前教材的常规做法,所不同的是在引言和主体部分之间插入了“关键名词定义”和“导读疑问”,这是该书的一个亮点、特色和创新;节与节之间穿插了“下一步是…”之类的语句,使得节与节过渡自然、紧凑,知识讲解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从而吸引读者的兴趣,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2)绘图精美、赏心悦目

所有插图包括曲线图彩色绘制,标题采用红色,关键词句以浅红色为底色,公式用红线框标识,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感觉,使读者学习过程中有美的享受,而不感疲倦.对教材而言,这的确会增加印刷成本,但采用电子阅读形式不失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3)配备了辅助教学的CAI光盘

这是该书的另一个主要特色:增补了与教材内容对应的大量工程实例照片或彩图、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和指导、交互式习题练习、某些计算例题位移和应力动态显示、试验过程的动态显示等.这对该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利的补充,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1.2 教材内容

1.2.1 内容时新性

基于笔者国外经历以及网上调研美国、英国著名高校的土力学教学大纲,发现国外土力学本科教学及教材内容比较时新,反映了土力学较为前沿和较为普遍采用、认可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

(1)临界状态土力学

该成果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剑桥大学提出,经过近50年发展,目前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同时被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岩土工程软件如FLAC,PLAXIS等采用.该部分内容对理解土体的渐进破坏有重要作用,在英国、美国、意大利等本科教材中都有所体现,NTNU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在国内,这部分内容只作为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高等土力学的教学内容,如清华大学和河海大学的教材[13,14].

(2)非饱和土力学

传统土力学基础理论是基于完全饱和土的研究而建立的.目前,国内外对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日常活跃,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这门学科仍在继续发展中,因此,非饱和土力学入门知识,国外已经写入了本科教材,也进入了挪威的本科教学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然而,国内本科教材和教学大纲中还较为鲜见.

(3)体现计算机应用

国内土力学教材一直沿用“查表格”的计算方法,如地基附加应力计算表格、库伦土压力计算表格等,这些在国外时兴教材已不多见.在计算机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方法在教学和工程实践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方法显得落伍了.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如“表格法”非常适合采用Excel软件计算,且易学易用.

1.2.2 知识理论性

国外土力学教材很少体现国家或行业的“规范”,而国内教材编写和教学过于被“规范”所限.教材过多涉及“规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尤其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对工程遇到的新问题,难免产生困惑,而难于找到解决的方法.

1.2.3 教材编写的创新性

本文作者2008年11月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土力学教学研讨会,与会代表有一个共同心声:现在国内土力学教材编写过多,千篇一律,有创意的较少,并且仍存在某些“概念性”错误,还有以讹传讹的现象,这对本科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材编写是一个艰巨任务,要付出艰辛劳动,是教师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基础上,在没有功利思想上“十年磨一砺”的精神上,方能编著出精品教材.编写教材也是需要创新的,如教材“Applied soil mechanics with ABAQUS”[15]就很值得借鉴,该书将传统的土力学中应力、变形、固结、承载力计算运用有限元的方法求解,通过有限元的云图显示、动态显示(书中提供了有限元程序文件)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直观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有限元这一工具的认识和学习,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

2.1 教材选取

挪威科技大学的土力学教学是从国际著名土力学专家N.Janbu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大都使用自己的讲义讲解(这个讲义是自己独立写成的,或者采用本单位一系列教授的成果),不局限某一种教材.另外,教师会列出一系列参考教材,供学生课后阅读参考,称为Further reading.

2.2 课堂教学

国外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在课堂上传授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或本节知识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非常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出问题.教师也经常问些问题,或是组织小组讨论.

2.3 课后作业

NTNU强调学习过程中完成课程作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作业种类繁多,工作量较大,可分为必交作业和不必交作业.必交作业鼓励小组讨论,一般要求学生就自己的作业做10~15分钟演讲.

2.4 实验教学

土工试验是土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土力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土力学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土力学的试验,使学生掌握土力学试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国外土力学试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两个方面内容:(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土样制备、仪器拆卸、安装和试验操作;(2)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这是土工试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指引学生如何准确获得试验参数,分析试验现象,尤其重视对异常试验结果的分析,重点指引学生如何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2.5 考试

为了充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甄别学生学习的优劣,NTNU制定了严格的考试体系.考试分笔试、口试或提交报告.口试一般有两位考官,一位考官负责提问,并且和学生做必要交流,另外一位考官负责成绩评定.如果没有笔试和口试,只要求提交报告的话,就会对报告的要求很高,往往要求对提交的报告进行演讲.

3 结语

3.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三

【关键词】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 新升本科院校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个体差异大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点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层级中学习是许多高校探索的路径。

一、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教育部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达到的听说读写译和词汇水平都作了具体规定。

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输入假说”中的i+1输入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因此有效的语言教学应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遵循因材施教。

新升本科院校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涉及学生人数最多、教学周期最长、教学层次最为复杂的一门课程;随着学生生源地不断增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新升本科院校的英语课堂暴露无遗。新升本科院校应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分级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关键之处

1.制定科学合理分级体系。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级教学体系。借鉴大多高校的经验,结合新升本科院校实际,实施分级教学的策略时,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主要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 A、B、C 不同层级进行授课。

2.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依据 A、B、C 级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班级的程度,对教学过程做出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三个层级的学生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

3.形成规范的教学评价方式。分级教学模式下不能采用传统统一的教学考核标准,学校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互动参与、课外作业评定、网络自主学习等;终结性评估包含期中、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等。

三、分级教学效果的不足之处

1.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引入竞争机制会造成学习者心理不适应和危机感等,同时由于分级教学课堂活动是打破传统自然班的形式,学习者之间不熟悉,加之语言测试的特殊意义及师生之间交流缺乏等原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或多或少出现焦虑等心理压力。

2.英语学习主动性受挫。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将英语差班生晋级到好班学习,但是在新升本科高校英语分级教学体系里,这一目标并未凸显出来。学生成绩起点相对较低,分级教学又以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普通班的学生感到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丧失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管理有诸多不便。目前分级教学一般是按照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后英语水平测试的成绩分成高、低两个等级或高、中、低三个等级。这种打破自然班级的形式还会给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如班级考勤、考试安排、成绩录入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的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分级教学实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任何一项新的改革都利弊同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仍然处在探索阶段,通过反思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控过程,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应结合校情、地情和学情,创设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1985.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9):1-1.

[4]孙雪娥.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5)135-140.

作者简介:

4.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四

(校教通知【2011】75号)

为了加强教风建设,严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秩序,加快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教学事故是指,违反学校相关规定或规范,影响教学质量或教学及管理工作(含考务工作)的行为。

本办法所指的教学事故包括教学质量事故、教学责任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三类。

第一章教学质量事故

第一条一般教学质量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本科教学质量事故:

1.选用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水平、质量明显低劣,影响教学效果;

2.课前不认真备课、多媒体课件粗制滥造、上课照本或照屏宣科、缺乏必要的板书或板书内容错误较多等,影响教学效果;

3.未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4.讲授内容缺乏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

5.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纪律差;

6.批改作业或实验报告不认真(无批注)或不检查辅导教师的作业或实验报告批改情况;

7.指导实验不认真,默认学生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

8.所用试卷试题与同一门课程近三年的试卷试题2/3以上雷同,或试题出现明显错误;

9.试卷批改或卷面统分出现明显错误;

10.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明显违反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尤其是对所指导的学生长期无故不予指导,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或内容雷同;

1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明显不当; 12.课堂教学只播放音视频资料而无讲解; 13.其他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形。第二条重大教学质量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教学质量事故:

1.符合一般教学质量事故有关条款,但程度上明显超出对应条款的规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大多数学生反映强烈,专家认为教学水平极低,教学效果极差;

3.上课不携带任何教学材料(教材、讲稿、课件等),且不能正常进行教学或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其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形。

第二章教学责任事故

第三条一般教学责任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教学责任事故: 1.错订、漏订教材,影响正常教学; 2.上课迟到、早退,在5分钟之内; 3.上课5分钟之内,多媒体课件尚不能使用,且影响正常教学; 4.上课时,教师使用通讯工具或擅离课堂处理个人事务; 5.不按教学计划要求,无故减少课程4学时以内; 6.作业量及批改作业量达不到教学规范要求;

7.不按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实验、实践环节,或不按时开出实验; 8.实验准备不充分,影响实验教学; 9.不按规定进行课外辅导;

10.不按时(考试结束7个工作日内)上报学生成绩,延误后续工作; 11.擅自更改课程、实验等考核成绩;

12.未经教务处批准,擅自占用教室,影响教学秩序;

13.未经批准,擅自调课或擅自委托他人临时代课;或擅自委托他人代为监考;

14.未按监考要求按时到达考场,时间在5分钟以内; 15.监考过程中,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造成不良后果; 16.其他影响教学或考试的情形。第四条重大教学责任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

1.符合一般教学责任事故有关条款,但程度上超出对应条款的规定,或造成严重后果;

2.教师在教学中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

3.未经批准,擅自停课或擅自转移教学任务;或未经批准,擅自委托他人代为监考,并产生严重后果;

4.教师以任何形式泄露试题;

5.监考过程中,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造成严重后果;对学生的违纪、作弊行为不制止、不汇报;

6.回收试卷有误,丢失试卷或缺少页数,造成学生成绩无法确定; 7.教师违反试卷管理规定,导致试卷丢失或泄密;

8.擅自更改课程、实验等考核成绩,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9.其他影响教学或考试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第三章教学管理事故

第五条一般教学管理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教学管理事故:

1.未按规定打开教室、实验室或教学设备,或因教学设施维护不力,影响教学或考试,延误时间在5分钟之内;

2.因工作失误导致教材未按时到位,影响正常教学;

3.下达教学或监考任务发生差错,影响正常教学或考试;

4.教学运行安排(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调课、补课等)出现差错,或不能及时、准确地将教学运行安排有效告知学生、教师和有关单位,影响正常教学或考试;

5.考务工作准备不充分,影响考试,时间在5分钟以内;

6.不按要求组织巡考,或在巡考中发现违纪、作弊现象制止不力; 7.向上级部门报送的各种报表等填写错误或漏报; 8.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学生的各种证书(证件)无效; 9.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擅自更改培养方案; 10.故意隐瞒教学事故,不上报相关部门; 11.外聘人员发生一般教学事故;

12.其他因工作失误而影响教学(含考试)或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形 第六条重大教学管理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教学管理事故:

1.符合一般教学管理事故有关条款,但程度上超出对应条款的规定,或造成严重后果;

2.未按相关规定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导致教学档案丢失; 3.擅自改动学生成绩,或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学生成绩证明; 4.管理人员违反试卷管理规定,导致试卷丢失或泄密; 5.以各种形式向学生泄露试题;

6.在巡考中发现违纪、作弊现象不制止、不汇报;

7.在毕业证、学位证等重要证书的审批和发放中,弄虚作假; 8.外聘人员发生重大教学事故;

9.其他教学管理工作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第四章事故认定、处理与申诉

第七条事故认定与处理 1.对于一般教学质量事故,由学院组织专家组认定。对责任人,给予停发1—6个月的岗位津贴,并视事故严重程度,可以做出如下处理:

1)限期整改; 2)通报批评。

2.对于重大教学质量事故,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认定。对责任人,要求其限期整改,给予停发6—12个月的岗位津贴,并视事故严重程度,可以做出以下处理:

1)通报批评;

2)暂停本科教学资格。

对暂停本科教学资格者,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本科授课资格。3.对于一般教学责任事故、一般教学管理事故责任人,停发200元—1个月的岗位津贴,并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4.对于重大教学责任事故、重大教学管理事故责任人,视事故严重程度、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停发2—12个月的岗位津贴,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处理。

5.凡后果严重的重大教学事故,取消事故责任人自事故发生日起一年内评优和申报高一级技术职务的资格。

6.外聘人员发生的教学事故由派出单位承担所对应的责任。

7.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单位疏于管理,导致教学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事故)频发,应追究该部门或该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责任。

第八条处理权限

1.对一般教学事故(含教学质量事故、教学责任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的处理按以下规定办理:

1)停发岗位津贴,由责任人所在单位实施;

2)给予通报批评处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教务处实施;

3)对一般教学质量事故责任人给予限期整改处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实施。2.对重大教学事故(含教学质量事故、教学责任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的处理按以下规定办理:

1)停发岗位津贴,由责任人所在单位实施;

2)给予通报批评处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教务处实施; 3)给予暂停授课资格处理,由教务处实施;

4)给予取消本科授课资格处理,由教务处报主管校长审批后实施;

5)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由教务处汇同相关职能部门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后实施。

第九条处理程序 1.教学事故发生后,教学事故处理单位或部门应听取责任人的书面或口头(有记录)陈述,并做事故调查、核实。

2.教学事故处理单位或部门根据调查、核实的事实,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形成《教学事故处理决定》。

3.教学事故处理单位或部门应将《教学事故处理决定》书面送达责任人,并由责任人签收。

4.教学事故处理决定的副本应送交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备案。第十条申诉

若责任人对学校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教学事故处理决定后的7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教师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学校教师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申诉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

第五章适用范围

第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本科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员(含外聘人员)。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5.四川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ical & Hydrological Field Study

课程代码:30653110课程周数: 1学分:1 面向专业: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文环境工程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即要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是水电学院水工、农水、水文专业以及建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地质基础实习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常见的地质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与分析地质现象的思维能力,对野外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有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背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地应用。

二、实习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

⒈ 情况介绍(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介绍实习地自然地理、地质情况;讲解实习器材使用方法和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实习地的基本情况,明确实习内容和任务。

⑴ 自然地理:实习地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系、地形地貌特征。⑵ 地质特征:实习地岩石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实习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现今峨眉山地形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⑶ 器材用途:方法、原理讲解及实际操作练习。

⑷ 明确实习内容,布置实习任务。

⒉ 猫儿岗----紫兰洞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现场认识第四纪洪积扇的形态、地质结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发展规律,掌握以上地质现象将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⑴ 猫儿岗

观察第四纪洪积扇的形态、地质结构特点;分析其不同部位的工程地质特征;观察扇体内部地质结构及其与下伏基岩的接触情况。

⑵ 紫兰洞

观察紫兰洞溶洞的分层发育现象及地下水的露头 —— 泉水的分布情况;通过泉水、溶洞的分层发育特征分析,讲解溶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以及溶蚀现象的工程意义。

⒊ 清音电站 —— 龙门洞口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现场认识不同类别的岩石、地质构造现象,掌握野外识别不同类别岩石、地质构造现象的方法;观察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岩溶及地下水出露现象;观察并评述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观察由于岩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地表差异侵蚀现象。

⑴ 识别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⑵ 认识峨眉山玄武岩及其柱状节理,掌握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工程地质性质; ⑶ 参观清音电站,了解山区地形地貌在水力发电中的独特作用;

⑷ 确定实习报告专题(库岸稳定、库区渗漏、坝区渗漏、坝基岩体稳定分析);

⑸ 明确报告资料收集范围和方法,重点掌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思路; ⑹ 就相关专题,沿清音电站----龙门洞口一线边观察边收集报告资料; ⑺ 讲解摸拟坝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要求学生在模拟坝区应用器材读取相关的基本参数;

⑻ 考察黄湾顺层滑坡,观察开滑坡的形态特征,分析其滑坡成因,掌握滑坡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活动的危害;

⑼ 观察黄湾河谷阶地的地形地貌特点,了解河谷阶地的成因,掌握阶地的工程地质特征。

⒋ 五显岗 —— 一线天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线路是龙门洞实习线路的延续,目的是在线路行进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不同岩性的地层、地质构造、水流的侵蚀现象、古滑坡等。

⑴ 清音电站取水口,讲解山区河谷地貌在引水式电站建设中的作用、压力钢管进水口调压池的设置及工作原理;

⑵ 清音电站取水口——清音阁,沿途观察地层产状的变化情况,分析产状变化的原因,识别桂花场向斜的形态,掌握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观察古滑坡的形态,分析其工程危害,掌握在其上或附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的事项;观察山区河谷宽谷、峡谷交替出现的现象,分析其地质成因;掌握不同角度的剖面上同一套地层不同的出路特征,分析其原因,并掌握纵谷、横谷、斜交谷的判断方法和各自的水利工程地质意义;了解清音阁牛心石、黑龙江、白龙江的地质成因;

⑶ 清音阁 —— —线天,沿途观察地层岩性、产状的变化;了解一线天的成因,掌握构造节理在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峨眉山花岗岩,比较它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异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侵入岩与喷出岩在结构、构造上的区别;

⑷ 五显岗峨眉山温泉井点,分析此处温泉地下水的成因、水文地质特征,掌握承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⒌ 金顶实习点(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印象;对比金顶玄武岩与龙门洞玄武岩的异同,分析二者不同的成岩环境。结合峨眉山碳酸盐岩裂隙的发育特点和玄武岩的柱状节理特征,分析金顶舍生崖的成因;结合峨眉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峨眉山地区地形地貌的成因,巩固学生对构造运动的认识。

⒍ 完成实习报告(返校后一周之内)

三、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⒈ 实习报告内容

在清音电站 —— 龙门洞口实习线路上,设置了模拟的水利工程库、坝区,实习完成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在现场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结合水利工程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特殊要求,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实习报告:

⑴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坝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综合评价

⑵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区××地层段岸坡稳定性评价

⑶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区××地层段库区渗漏地质条件评价

⑷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址区坝肩稳定性评价

⑸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址区坝区渗漏地质条件评价

⑹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基稳定性评价

⑺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型选择论证

⒉ 报告要求

⑴ 要求学生按照上述题目完成报告;

⑵ 报告论据应尽可能充分并由相关图片的配合;

⑶ 实习报告按照正规的西文科技论文编排格式进行编排。

实习报告的章节要基本涵盖如下内容:

第一章 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 评价目标段地质条件

第三章 评价目标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第四章 评价目标段河谷类型判断

第五章 专题分析

第六章 工程措施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四、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实习由水电学院省岩土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水电学院主管领导、本科教学管理部门及学生工作组辅导员老师给予大力协助。

五、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实习采用四川大学水电学院省岩土重点试验室地质教研组编制的《地质基础实习指导书》,该指导书被列为水利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系列指导书。

主要的参考资料有:

⑴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⑵ 《动力地质学原理》李叔达编,1994年《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⑶ 《水文地质学》,孙世雄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⑷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绰元编著,地质出版社 1981。

六、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每位同学须提交工程地质专题调查报告,其内容是该同学对所感兴趣的地质问题的判断、分析结果,教师将按预设区域具体地质特征对同学提交报告的正确

性、各门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给予评分。评分具体标准如下:

⑴ 报告章节编排格式符合要求 —— 20分;

⑵ 报告内容要件—— 50分;

⑶ 岩体结构特征描述 —— 5;

⑷ 具体专题 —— 5;

⑸ 工程措施 —— 5;

⑹ 结论及建议 —— 10;

⑺ 知识运用充分性或创新性 —— 5。

大纲执笔人: 何鹏大纲审定人

6.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六

课程编码:lx2001、lx2002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总 学 时:授课学时: 112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1.力学(20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掌握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能熟练求解质点运动学的两类问题。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5)理解质心的概念和质心运动定律。

(6)理解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和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刚体定轴转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7)理解刚体定轴转动中力矩的功和转动动能定理。

重点

(1)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注意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3)质点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4)变力的功、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5)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及其应用。

(6)质点和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难点

(2)三个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3)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1)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2.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12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平衡态、状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理解气体分子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和内能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3)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统计速率。

(4)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5)理解准静态过程、功和热量的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应用。能熟练计算理想气体在典型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

(6)理解循环过程,理解卡诺循环,能计算简单循环的效率。

(7)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熵和熵增加原理。重点

(1)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并会应用该原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应用。熟练计算理想气体在典型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

(3)能计算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难点

(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2)绝热过程及循环过程。(3)熵和熵增加原理。

3.电磁学(3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简单应用。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3)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其性质。了解电解电解质的极化现象。理解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4)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及磁场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5)理解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及其简单应用。(6)理解安培环路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线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7)了解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H和B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磁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8)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并能熟练进行简单计算。理解自感和互感,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

(9)理解电场和磁场的能量。

(10)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和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重点

(1)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注意其矢量性;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势及电势叠加原理。能应用微积分解决电场强度、电势的有关计算。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其性质。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3)磁感应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原理,注意其矢量性;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4)洛伦兹力、安培力、磁矩的概念。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能应用微积分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线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动生电动势的一般公式,能熟练计算简单问题中的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

(6)麦克斯韦关于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电磁场的物质性、相对性和统一性。

难点

(1)电场强度及电势的叠加,应用微积分解决电场强度、电势的有关计算。(2)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3)动生电动势一般公式的应用和感生电场。(4)位移电流。

4.振动和波(1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相位、简谐振动运动方程。旋转矢量法。

(2)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会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并能计算一维简谐振动的角频率和周期。

(3)掌握简谐运动的能量。

(4)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了解两个相互垂直、频率相同或为整数比的简谐运动合成规律。

(5)理解机械波的基本特征。掌握平面简谐波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能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

(6)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7)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8)理解驻波及其特征。

(9)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0)理解电磁波的性质。重点

(1)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相位,能建立一维简谐运动方程。(2)会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并能计算一维简谐振动的角频率和周期,简谐运动的能量。

(3)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4)平面简谐波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能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6)驻波及其特征。(7)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8)电磁波的性质。难点

(1)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

(2)理解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3)驻波的有关计算。(4)电磁波的性质。

5.波动光学(14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用分波阵面和分振幅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明确洛埃镜干涉产生的相位突变。掌握薄膜干涉的规律,理解增透膜、增反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等厚干涉、牛顿环干涉规律,会分析、确定其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3)了解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及它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理解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理解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线宽度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单缝衍射明、暗纹的条件,计算波长、条纹位置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掌握光栅方程,理解光栅光谱的特征。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及光强分布规律,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理解光栅缺级现象及缺级条件。

(5)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及获得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双折射现象。

重点

(1)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杨氏双缝干涉的规律及其有关计算。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牛顿环光程差的计算,干涉规律及其应用。

(3)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明、暗纹分布规律,能熟练地应用单缝衍射明、暗纹的条件,计算波长、条纹位置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4)光栅方程及其应用。会计算光栅常数、条纹位置、缺级级数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

(1)干涉、衍射现象中典型问题的光程差计算。

(2)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明、暗纹分布规律及衍射明、暗条纹的条件。

(3)光栅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的特点。(4)双折射现象。

6.狭义相对论(6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掌握洛伦兹坐标变换式及其简单应用。

(2)了解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

(3)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即同时的相对性、时空量度的相对性。理解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的区别。

(4)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狭义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质能关系,动量和能量关系。

重点

(1)洛伦兹坐标变换及其应用。

(2)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同时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及其应用。

(3)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主要结论及其应用。难点

(1)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的应用。(2)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主要结论的应用。

7.量子物理基础(8学时)(选讲)基本要求

(1)了解黑体模型、单色辐出度、辐出度的概念,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联系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公式。

(3)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用玻尔理论计算简单的氢原子光谱问题。

(4)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了解电子衍射实验,理解德布罗意公式及其应用。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理解一维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及其应用。

(6)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7)了解氢原子的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和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8)了解施特恩一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的自旋。

(9)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及原子中电子状态按四个量子数的分布规律、元素周期表。

重点

(1)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能用爱因斯坦方程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联系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公式。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用玻尔理论计算简单的氢原子光谱问题。

(3)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德布罗意公式及其应用。(4)理解一维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及其应用。

(5)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6)氢原子的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和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7)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及原子中电子状态按四个量子数的分布规律。

难点

(1)单色辐出度、辐出度的概念。

(2)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3)氢原子的量子理论。

8.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另定)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4.素质培养

(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7.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七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口译教学,教材

近年来, 区域对外合作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勃兴, 地方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全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2000年将口译课程列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但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解决, 如口译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统一纲要的制定、教材编写的质量等。本文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阶段口译课程为例, 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口译课程的定位、区域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结合口译技能的培养原则, 对目前使用较多的口译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如何因校制宜选择口译课程教材。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口译课程的定位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随着首府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泛北部湾新经济区域的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种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出现, 广西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广西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 面对这样的区域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 其办学目标定位于:立足广西, 服务东盟。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在教学目的、课程大纲、教材使用上均应服务这一定位。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本省。广西大学不少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学校区外生源比例为27% (唐纪良, 2003) , 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内地许多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欠佳, 不少还带有地方口音, 这些都是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口译课程面临的问题。因此, 广西大学英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注意基础性, 即“本科口译课应该定位为技能入门课” (黄天源, 2008) , 还要考虑市场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期待, 即服务本地, 面向东盟。教学大纲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前, 国内出版的口译教材非常丰富, 但甄选教材仍然困扰着授课教师, 而口译教材编写具有局限性, 即“书本的内容容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脱节” (吴冰, 1999) 。

二、对现有使用较多的口译教材的分析

文军、张瑜清对国内口译教材 (1988-2008) 进行了研究, 发现口译教材编写结构主要包括口译基础知识或理论以及口译练习, 有些附有专门词汇的补充或练习答案;教材涉及的口译技巧主要包括记忆、口译笔记、数字口译、译前准备及专业术语或谚语翻译等。最后建议, 教材内容难度大、书面化, 在其选择上要有所选择和改写, 明确分级, 并建议配备影像资料, 尤其是增加带有口音的真实材料, 另外还要与网络应用结合。陈菁、肖晓燕主编的《英语口译》系列教材里的《口译基础》 (该册由苏伟、邓轶主编) 和刘和平编著的《法语口译教程》于2009年出版。两套教材的共同点是教材封面均注明了属于本科生系列教材, 这与以往教材标明的初级/中级/高级相比, 对象指向更明确了, 针对和贴近本科生的特点和需求。两套教材在结构内容上也颇为相似, 即口译理论基础所占比例很小, 仅在前言部分提及, 后者在第一单元第一讲提及;在记忆等其他口译技能之前均增加听辨训练。

三、从口译技能的培养原则评判口译教材

刘和平 (2005) 指出, 培养的人才有级别差异, 内容和方法根据级别而定, 但从最低级到最高级, 口译技能是纵向的, 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大学本科口译课, 虽然是技能课, 但因为是“入门”, 故教学中不能过度向技能训练倾斜, “主”、“辅”界限不宜过于明显, 而应该是既要传授口译入门技能, 又不要忽视语言训练 (黄天源, 2008) 。鲍川运认为, 由于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在培养的过程中, 口译教学中也应适当注意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如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语言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这些都说明了大学本科口译课应该是口译入门技能与语言习得同步进行的。口译听力理解能力强是口译成功的第一步, 鲍刚在《口译理论概述》中, 把口译的听辨与理解放在记忆等其他技能之前, 然而, 口译教材中鲜有重视听辨能力训练的。梅德明主编的《英语口译教程》里设有“耳听会意”练习, 虽然针对听辨, 但并未作详细和系统的指导, 学生往往不明白练习中应该如何去抓信息线索, 不少教师本身对听辨研究不够, 练习中缺乏明晰的指导和有效的课堂操作。相比之下, 《口译基础》里前一单元 (含五课) 是由易至难的听辨练习, 配有清晰的概述和听辨指导, 但该教材没有配备教师用书, 不利于教师针对听辨进行有效的课堂操作。《法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的说明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了帮助, 教师用书的说明帮助教师理解和展开指导。Cunningsworth指出, 教材可以作为缺乏经验和自信心的教师的一种支持。束定芳在2001年所作的一次调查发现, 50%以上的教师希望《教师手册》包括一些教学理论和教学建议, 这说明教师们更希望得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此外, 听辨练习缺乏语音变体听辨, 即平时所说的带口音的材料。以广西为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当地口译人员将接触到更多来自东盟国家的人士。这就意味着口译人员将面对东盟国家的各种口音, 这是在自贸区的口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之一。口音辨认是口译听辨能力之一, 在本科阶段教材中可适当编入来自实际口译现场的真实素材, 引导学生对英语变体的关注, 加强自我练习。

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材选用面临一定困难。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材应该是符合地方高校定位、符合地方高校本科生水平、符合口译培养原则及学习者认知规律的, 同时又能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需要, 针对地方学生自身可能带有的口音以及地方口译人员接触最多的外方口音的教材。通过以上讨论也期待口译课程建设中, 教师们能因地制宜地编订出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材料。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 2004, (5) .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5.

[3]黄天源.口译课的“中外合作”模式[J].法国研究, 2008, (1) .

[4]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唐纪良.2003年新年讲话.http://xiaoban.gxu.edu.cn/Read_News.aspx?NewsID=437&level1_id=3&level2_id=58.

[7]文军, 张瑜清.国内口译教材 (1998-2008) 研究[J].上海翻译, 2009, (2) .

[8]吴冰.关于口译教材编写的思考——兼评国内出版的六种教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2) .

8.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八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在国外高校及国内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创新性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以优化学生知识内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级财务会计

翻转课堂(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翻转“知识传递——知识内化”这一流程,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内化,强调对知识内化过程的优化。正如Bergmann et al. 所指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翻转了形式,而是强调优化课堂学习效果[1];它是通过建构特定的情境而非通过教师的传授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 [2]。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系统的自主学习;二是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深化学生认知[3]。Enfield通过研究也发现,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和自主性[4]。可见,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惯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内最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是中小学校,但比较而言,高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方面更具优势,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5]。换言之,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学科多样性特点,更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性构建相适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级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基础”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要课程,也是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一般制造企业的常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门应用学科。从课程特点看,“中级财务会计”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并且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围绕理论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后辅以练习。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判断力,难以应对复杂商业环境中的会计实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重新设计“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务应用能力。

一、加强课前教学材料设计,做好翻转课堂教学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要求学生预习课本,而我国会计专业教材种类较少,且内容陈旧,学生预习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根据Chandler et al.的观点,冗余的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效果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对教学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剔除无关信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提前制作电子教学材料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教学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虽然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没有发生,但是教师制作的课前自主学习材料已经基本决定了学生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考虑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制作教学材料。在课前教学材料设计这个阶段,教师既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对商业环境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了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从技术层面来看,翻转课堂常用的教学材料是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的短小精悍的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视频容量小,便于学生从网上下载。由于当前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尚未普及,网络来源的会计教学视频数量不多,且往往时间较长,缺乏针对性,因此只能由教师本人制作。微视频的制作可以采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讲解过程,并辅以声音解说的方式。

从教学材料的内容来看,该环节主要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学习为主,帮助学生逐步向更高层级的认知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6]。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其基本知识点如表1所示。

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材料应当力求简洁,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存货期末计价的内容与方法。以知识点1中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原则有直观的感受,如图所示。

在完成基本知识解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表2所示。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商业环境中的真实案例,将理论与现实情况紧密结合。

1. 存货期末计价对于哪些企业尤其重要?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关注存货占总资产比重高的企业

2. 确定存货期末价值对于哪些企业来说难度较大?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关注存货期末计价在确定数量和价格上有难度的企业

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反馈机制,科学制作课堂教学案例

良好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念 [7]。传统教学以既定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而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理念将“既定的”目标变成“将成的”目标,强调在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学生可以采取邮件、微信等方式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存货期末计价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教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学生在网上进行了资料搜寻。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更为关注的情景和事件做进一步教学案例设计与讨论。比如,针对教师提出的 “确定存货期末价值对于哪些企业来说困难较大?试举例说明。”这一问题,可能很多学生会关注近期发生的獐子岛存货减值事件,那么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一事件制作“獐子岛存货减值案例”用于课堂案例讨论,如表3所示。这个案例是最新发生事件,具有时效性,且网络上相关的新闻报道很多,学生很容易获取资料。endprint

三、建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互动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相比,由于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板块已经对基本知识进行了掌握,课堂时间则是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再度强化知识内化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个人经验与外界相互作用,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8]。鉴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务导向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现实商业环境中的案例来构建真实商业环境的课堂情境。比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企业某一业务涉及的角色,模拟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完成实物流转和单据流转,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再如,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或者改编过的案例为学习材料,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学习。以“獐子岛存货减值案例”为例,案例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

四、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提升教学

内容

翻转课堂不是一次性的教学实践,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传统的评估模式下,学生在期末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期末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中,教师在每一次翻转课堂结束之后可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并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同时对学生评价则以过程为导向,评价内容更加细致和全面化。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可设计教师表现和学生表现两个维度实施评价过程,如表5所示。

在以过程为导向的考核中,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环节、小组内部讨论的课堂记录、小组推选成员展示的课堂记录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考核形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走,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总之,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掌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课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应当扭转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同时还需要掌握翻转课堂所需的技术手段,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来提升教学效果。

表5 教师表现维度与学生表现维度的具体评价指标

教师表现维度学生表现维度

1.教师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出与课程整体设计相符合的课前学习材料;1.学生能否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并且及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

2.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2.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良好协同合作,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3.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3.学生能否在课上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Bergmann J, Overmyer J, Wilie B. The Flipped Class: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EB/OL]. http://www. thedailyriff.com/articles/the-flipped-class-conversation-689.php. 2012-04-14.

[2]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张新民, 何文涛. 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4] Enfield J. Looking at the Impa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Undergraduate Multimedia Students at CSUN[J]. Techtrends,2013(6).

[5] 陈子超,蒋家傅.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6] 郑旭东,郑伦楚,曹阳.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以“学习心理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4(9):27-32.

[7] 朱志平. 选择性注意的因素: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形成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7):20-22.

[8] Peggy A. Ertmer,Timothy J. Newby,盛群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4(4):27-31.

[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北京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9.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九

(修订征求意见稿)为了规范教学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职责,增强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它的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其时间分配、教学进程和必要的说明等。

第二条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内容。第三条 培养方案由学院根据学校总体指导思想组织制订,经院学术委员会初审、校学术委员会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 培养方案应每位教师人手一册,且每届新生入学时发至新生人手一册。第五条 培养方案一经制订,应严格执行,在一个周期内不做大的变动。如特殊情况确需变动,需由学院提交书面申请,报送教务处履行审批手续,获得批准后,学院应周知相关师生。

二、教学大纲

第一条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是选编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制订和执行好教学大纲,对于规范教学内容,搞好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条 教学大纲需按课程分别编制。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习)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第三条 教学大纲应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根据教学法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系统地按要求或章节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以及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规定实验、实习、作业、参考书和有关教学设备等;同时还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教材的选编原则和根据、教学方法的提示,教学内容中特别疑难与复杂部分的教学处理建议等。

第四条 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任务,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在保持自身科学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法的要求,还应当注意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重复和脱节。第五条 编制教学大纲应当贯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大纲应做到文字清楚、意义明确,名词术语规范及定义正确。

第六条 教学大纲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课程(群)负责人及相关教师编制,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三、教材

第一条 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选择优质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每门课程均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由课程(群)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要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重点教材,经典教材 及国外优秀教材。

第三条 如没有合适的教材可自行编写教材(讲义),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制定合理的教材建设规划,组织编写高水平教材。

第四条 各门课程所编选的教材,需报所在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批准。

四、任课教师

第一条 大学教师担负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主讲教师应具备:

1、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精通本门课程的内容,能较好地讲授难点和重点,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能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总结、研究教学方法;

4、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5、讲师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

6、授课教师每学期承担的课程应不超过3门,承担周学时不超过16学时,确有需要更多承担教学任务的,应由学院审批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条 首次上岗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经历过人事处组织参加的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2、跟随主讲教师参与所开课程的辅导、答疑、习题课等教学环节,经过一轮的实践锻炼;

3、按照课程的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掌握所开课程的基本内容;

4、通过试讲等必要考核,证明已经能够独立胜任相应课程主讲工作。第三条 新开课的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对该学科领域作过较多的研究工作,发表过有关的论文或著作,并积累有相当数量的资料;

2、对新开设课程的意义、目的、要求进行过论证;

3、提出较为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

4、由学院和专业负责人组织试讲评议后,确认达到开设新课的基本要求;

5、教师有义务承担学院分配的开设新课程的授课任务。第三条 外聘兼职教师应具备:

1、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经专业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推荐报学院审核批准;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为人师表,具备高校教师的师德风貌;

3、受聘讲授理论课程的,需系统讲授过将承担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第四条 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备课

第一条 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要有完整的教案。第二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和熟悉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2、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地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即该课程(或单元)的基本知识(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把握住主要思路,剖析层次,突出重点、注意难点;

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后续课程的要求,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4、要适当介绍前人进行探索的经验教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要处理好基本内容和辅助内容、经典理论与新技术的关系,注意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条 讲课前,对实验课、习题课、课堂讨论、上机、演示实验、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的配合应提出要求,认真落实、做好准备。

六、课堂教学

第一条 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应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教学进度表》,交开课学院教务科保存三年。

第二条 教师应严格按课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如因病或参加国际会议及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会议确需调停课的,必须履行相应手续。

第三条 教师进入课堂应做到服装整洁、仪态端庄、言谈得体、举止文明。

第四条 任课教师需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做到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上课期间任课教师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迅工具。

第五条 用汉语授课的,必须使用普通话,在授课时要做到条理清楚,概念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谨,快慢适度,板书清晰,效果良好。课堂上不讲与课程无关内容,做到教风严谨,尽职尽责。

第六条 讲究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七条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第八条 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阅读课外参考书、参考资料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献查阅及综合能力。

第九条 课堂上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课后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第十条 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将学生考勤纳入到成绩考核中,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确保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任何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第十一条 学院应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监督、考核,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七、辅导和答疑

第一条 辅导答疑是课程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都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条 配有专职辅导教师的课程,辅导教师要随班听课,并及时向主讲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密切配合主讲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主讲教师也必须定期参加答疑。周学时4以上的课程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周学时4以下的课程一般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

第三条 辅导答疑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也可以通过预约或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第四条 以个别答疑为主,对共同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

第五条 教师应善于从辅导答疑过程中发现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八、批改作业

第一条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严肃认真地学习,必须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不仅辅导教师要批改作业,主讲教师也应批改作业。

第二条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按时收交。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不能放任自流;对潦草、马虎、画图草率不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令其重做,对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应进行严肃批评,并令其补做。

第三条 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及时。要指出作业中的突出优点、独立见解和错误之处,对共性的问题应集中讲解。

第四条 作业一般都应全部批阅。对于少数作业量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阅量。凡减少批阅作业量的课程,应经课程(群)负责人同意,院长审核批准,但每次不得少于学生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五条 作业成绩应作为对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之一。

第六条 有条件的课程,教师可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上收交和批改作业。

九、实验教学

第一条 实验课要有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条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遵守本实验时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特别是注意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第三条 指导实验应严格要求,每个实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并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要仔细批改实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或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应退回,实验必须重做。对不严肃认真、违反操作规程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不接受教育者可令其停止实验。

第四条 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努力增设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条 对于课程附属的实验,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成绩作出评定,并记入该课程 的成绩。对于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教师应按一门课程进行成绩考核。

第六条 学生因故经教师同意不能按时做实验,教师一般应安排时间补做。无故不做实验,该实验成绩以零分计。

第七条 教师安排实验课,应处理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

十、实习和毕业设计

第一条 学院要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组织制订各类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实习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第二条 各类实习均要根据培养方案和实习大纲制订实习教学实施计划和实习指导书(包括实习目的、内容、要求和日程),落实实习地点,选聘有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

第三条 实习前学院要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宣布实习计划,进行组织纪律、安全与保密教育。

第四条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及实习工作总结,并将实习工作总结报教务处备案。

第五条 毕业设计工作规范详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规范》。

十一、考试和考查

第一条 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按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目的是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评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检查总结教学效果。

第二条 考试课程一般应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并进行适当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由学校在学期末集中安排;考查课程根据平时测验、作业、实验、课堂讨论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考核应在期末集中考试前完成。

第三条 考试命题:

1、命题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试题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检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真实水平,并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应由课程(群)负责人指定教师命题,教务处指定的重点课程应实行考教分离,涉及面较大的课程应进行统考,课程(群)负责人对试题的质量负责。试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考试时间一般为2小时。

3、命题应出两份水平相当的试卷,即A卷、B卷,其中一份作为考试卷,另一份作为补考卷。教师命题应同时给出评分标准。

4、试题由校教材中心统一印制,教师和与试题接触的人要高度重视试题的保密工作,考试前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或泄露试题内容。

第四条 教师应服从工作安排,参加监考,严格执行《北京邮电大学监考教师职责》,严肃考场纪律。

第五条 阅卷:

1、统考课程实行流水作业,集中评卷。

2、严格按评分标准评卷,如有异议,须经评卷教师集体讨论,方能改动评分标准。

3、评卷后需专人复查合格才能登分,避免评分或成绩统计错误。

第六条 期末考卷一般需保留四年。如果学生对成绩有异议,应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以书面方式向课程所在学院教务科提出查卷申请,任课教师应查阅试卷,并给予答复。

第七条 成绩评定:

1、考试课、考查课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含实践环节课程。毕业设计、体育课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2、考试课程期末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取和确定,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实验)和期中考试占30-40%,期末考试占70-60%。

3、考查课程期末总成绩应以平时测验占60%左右,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占40%左右的比例确定。

4、各门课程的班级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班级平均分一般应在70-80分。要避免分数过高或过低现象。对考试不及格比例偏大的现象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

第八条 课程考试(考查)结束后一周内,教师应将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录入成绩管理系统。

十二、附则

第一条 担任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学工作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熟悉本细则,并严格执行。

第二条

各教学单位应经常或定期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情况组织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改进措施,确保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

10.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十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2017年11月1日至6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1人,通过深度访谈、调阅课程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听课看课、走访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考察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召开座谈会,考察公共教学、生活设施等形式,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

根据《**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近六十年办学成绩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我校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学校于2017年12月召开教学工作大会,结合专家组意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研讨存在问题和改革举措。大会之后,经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和《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分解表》。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

27.教育信息化项目组:责任部门为信息中心。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深度信息化水平工作。负责校领导。

职 责:各项目组建立由责任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单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本项目组的具体整改工作,负责本项目组整改工作的推进与过程管理,按时完成本项目组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工作报告。

各学院、职能部门及教辅单位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共同参与到项目组的整改工作中,另一方面对本单位评建成果进行总结,列出需要整改的清单,落实对本单位的整改工作。

三、整改目标与整改举措

(一)学校发展与定位项目组 1.整改目标

使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全校形成共识,在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中入脑入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具有高显示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2.整改措施

(1)学习、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牵头开展全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习讨论活动;各部门、学院在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制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2)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质量立校,学校定期召开党政专题工作会,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全面落实近年来学校颁布的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制度,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写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主要文件中。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组 1.整改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引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一支学科上高端引领、专业上学术示范的高层次教学人才队伍;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2.整改措施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十三五”期间,健全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通过各类选聘,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到2020年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制定并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细则;加强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出台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案和措施。

(2)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增加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青年千人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通

6(1)加大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本科生均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形成支持本科教学发展的经费持续投入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经费划拨使用管理方式,突出绩效,落实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专项经费。

(2)整合实验资源,改善实验条件。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规划与整合,加强实验室用房管理。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坚决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及运行机制,彻底打破目前实验室“布局分散”“管理分割”“软硬分家”的局面,突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着力打造“布局相对统一、管理相对集中、软件硬件一体”的一体化现代实验平台体系,建设开放实验网络平台,充分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激励机制,统筹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调配,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利用率;三是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努力改善实验设施设备的质量。

(3)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一是全面清查教学设施,逐步淘汰陈旧老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二是及时做好教学楼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三是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档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校园拥挤、嘈杂问题。

(四)专业建设项目组 1.整改目标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严控专业数量,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加强课程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整改措施

(1)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控制专业规模,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优化现有本科专业布局和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专业准入和专业退出的第三方论证模式。鼓励设置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控制生师比偏高、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招生规模。

(3)科学规划课程建设。科学编制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课程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各类课程数量,加大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前沿课程与综合类课程,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空间,建立课程质量标准以及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机制保障。构建特色鲜明的优质校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4)构建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校本通识课资源的培育,形成多个类别、多种模式的通识课程体系;完善网络通识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10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制度保证。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制度约束。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日常教学的过程监控与督查,切实从严执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教学不规范行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完善学校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巡考、随机抽查、教学档案专项检查等教学巡查制度,推动学院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监控与管理体系。

(3)加强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加大专业教研室建设力度,从内容到形式明确教研室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积极发挥专业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同行评教、集体备课、试卷成绩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制订有效的责权利协调机制,发挥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的主动性,保障有组织、有主题的基层教研活动常态化,进一步加强专业教研室日常管理。

(4)充实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切实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方法,推进教学督导监控、评价结果的运用。一是充实教学督导力量。从退休和在职教师中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教育理念较新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督导团;二是对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三是加大教学督导面,一方面教学督导覆盖所有教学环节,另一方面督导面达到100%;四是落实院级督导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院级教学督导组织,研究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分工合作机制;五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提升督导工作实效。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评估、学生评教“三位一体”的评估机制。规范网上评教、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长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与保障数据库,加强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反馈、结果运用及反馈机制的持续改进。

(6)构建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自我监控的自觉性,构筑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员参与的院级质量保障体系。

(7)加强教学评价结果的及时统计分析与反馈。构建和完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信息统计-信息反馈-教学改进”的闭环,合理利用评教结果,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认识,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8)建立评估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规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学院自我评估制度。以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为主,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做好教材、教案、课程考核材料、教学纪律以及考试等教学工作

314

(三)整改总结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2019年1月到3月开展终期验收,全面总结学校整改工作,完成整改工作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和省教育厅。

五、工作要求

1.各专项整改工作组、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整改进程安排,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改工作任务。

2.以专家反馈意见为依据,实事求是,深入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3.整改报告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做到有理念、有措施、有效果。

4.整改方案、整改报告须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方可提交。

11.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 篇十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大学数学教学。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探索新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变老旧的大学数学学习观念等,为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理念,将大学数学的学习与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41-02

应用型本科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端人才,将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切教学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当中,大学数学属于中心环节的教学科目,通常情况下,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一般重要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大学数学。因此,学好大学数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探索新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变老旧的大学数学学习观念等,为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理念,将大学数学的学习与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众多科目的学习当中,数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复杂、并且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其对于学生的个人思维以及数学推理思维等要求较高。大学数学当中涵盖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定理、相应的解题公式和课后习题等。一般情况下,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大多数注重的是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其在教学方面理论大于实际,使学生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相似,也是将理论进行过多的讲授。这样虽然使大学数学的教学具有完整科学性,但是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遇到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够将大学数学知识活学活用,使其所学的相关知识点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以至于大学数学知识不能够为其专业课的学习给予帮助。根据这一点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大学数学的教学并没有过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色,对于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培养方面考虑欠缺。

(二)教学方式单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大学数学的课堂中仅仅是将大学数学知识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其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觉得枯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虽然这对大学数学知识的讲授比较全面系统,但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思考能力的启发比较少,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相违背,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师资力量一般

近年来,有很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其具有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感染学生,更关注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以及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培养。但是,年轻的大学数学教师虽然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其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等方面在进行大学数学授课过程中难以把握,这就导致其授课时不能够全面照顾所有学生,有可能使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接受能力较慢以及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被落下,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是学术型院校的退休老教师或者是学术型院校的在职教师,这一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其具有自己的本职院校以及本职工作,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授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措施

(一)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领导要经常组织学校的数学教研小组与各科专业学科的教研小组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将各专业当中需要应用的数学知识摘出来,并且将所有应用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侧重点比较;数学教研小组的教师再根据数学教学体系结构进行融合比较,在不改变数学教学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将数学讲解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大学数学当中所学的数学内容比较重点的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时还包括比较重要的《微积分》,在此基础上还有《线性代数》等,这些数学课程都具有基本的教学构架,教师要根据专业课所需的数学知识进行相应课程的调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将数学科目进行分门别类,在不破坏数学知识构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各专业所需求的教学大纲,使大学数学学习能够切实地为专业学习所服务。

(二)编写配套教材、数学教学立体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数学教学大纲的同时要将数学教材进行配套的编写,使其所用数学教材能够适应大学数学的改革。配套教材的编写要具有一定专业性与适用性,主要是将传统的大学数学知识内容与各学科进行相应的整理与融合,在教材编制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适当补充与删减。要将各学科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进行丰富,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与专业课相关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明确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方向。同时,配套教材的编写还要将传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主要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证明推论以及大量的理论概念等删除,使大学数学教材更加突出核心、更加简练。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鼓励数学教师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丰富教材内容。

(三)壮大师资队伍、加强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年轻的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尽可能多地开展教研小组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讲解,使年轻教师获得一定的教学心得,丰富其自身的教学经验。同时,年轻教师在闲暇的时间里可以到老教师讲课的课堂进行旁听,通过学习旁听能够了解具体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要适当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进行大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尽量减少兼职教师,加大力度培养自身学校的本职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环境的稳定性,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都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四)实现网络教学、增加数学实验

网络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改革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主要是将大学数学的课程录制成视频,视频当中包含大学数学的重点知识以及关键部分,同时建立本校的校内网,将录制的数学课程视频进行上传,使学生通过登录自己学号的方式进行网站浏览以及视频下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数学资源最大化,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数学课堂学习。学校也可以设立网站管理员,其主要是由数学研究小组的教师组成,制订相应的疑难问题解答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不懂的知识予以标记,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解决自身疑问,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内涵。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增设数学实验课堂,这一课堂主要是将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数学实验课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全面掌握自身的计算能力,将大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当中,加强数学与各科学科的联系性,使学生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各专业课的学习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五)丰富考核方式、内容

传统的学科考核仅仅是课堂表现成绩与期末试卷分数两者的总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数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这种考核方式予以改变,同时丰富考核内容。将以往单一化的考核方式逐渐转变为试卷成绩与实验课题研究成绩两者的总和,将总分平均分成两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通过试卷的考核来表现,另一方面通过数学课程的实验研究成果考核来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中,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丰富其专业课教学体系。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并且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大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各专业课的学习更加科学化、全面化,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郭秀颖,田国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90.

[2] 刘玮,付存君.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才智,2015(11):16-17.

[3] 彭维才,陈淼超.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巢湖学院学报,2014(6):143-145.

上一篇: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下一篇:王之涣《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