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2024-09-13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8篇)

1.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一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个国家的科普能力,集中表现为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而科普资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也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怎样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并见到实效,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科普事业发展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本研究旨在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为北京市的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作 者:何丹 何维达 李梅 汪振霞 HE Dan HE Wei-Da LI Mei WANG Zhen-xia 作者单位:何丹,何维达,HE Dan,HE Wei-Da(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083)

李梅,汪振霞,LI Mei,WANG Zhen-xia(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中国,北京,100077)

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 PKU英文刊名: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年,卷(期):12(15)分类号:C93 N4关键词:科技资源 开发和共享 政策建议 :Scienc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hared Policy Proposals

2.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二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而人才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人才培养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昌平区是北京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区接待中外游客1952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38.6亿元;2010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310.3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345.4亿元, 在全市10个郊区县中名列前茅, 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人才需求旺盛。但也存在着员工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行业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昌平区旅游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的旅游人力资源调查数据的分析, 理清了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与原因, 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 并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战略, 为昌平区旅游人力资源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二、北京市昌平区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昌平区地处北京西北部, 长城以南, 军都山下, 面积1343.5km,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旅游形象定位于“皇家福地、水暖山青”, 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 成为北京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展昌平旅游业, 为昌平旅游业提供更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昌平旅游局于2009年1月4日-2月14日对区内的461家旅游企业的人员状况进行了调研, 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后, 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 发展迅速、需求旺盛, 但旅游商店、旅行社从业人员规模偏小

全区旅游企业共有491家, 调研企业为461家, 旅游行业在岗职工人数为38226人, 比2001年的1.1万人多出2万多, 年预需求人数为4168人。其中, 星级酒店、社会旅馆和乡村酒店从业人员共为18652人, 民俗村11000人, 旅游景点5173人, 旅游商店和旅行社从业人员人数较少, 分别为2519人和142人。旅游商品收入比重偏低。旅游购物消费所占比重的多少, 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 如新加坡占到59.6%, 美国占到54.7%, 法国占到52.1%, 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到49.6%, 而2008年昌平区的旅游商店收入在旅游综合收入中的比重仅为20%, 直接影响了昌平区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

(二) 年龄结构:从业者以中青年为主, “年轻化”趋势明显

全行业旅游从业人员40岁以下居多, 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被调查的大多数企业的4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到了75%以上。这个年龄段的从业者年轻活跃、精力旺盛, 基本符合旅游行业服务性本质要求。此状形成, 一是因为现阶段昌平区旅游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需要大量精力相对旺盛的青壮年劳动力;二是与当前旅游业“吃青春饭”、“杜会地位低下”等社会观念影响有关。

(三) 学历结构:高学历比重偏小, 高学历、高层次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稀缺

从昌平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来看, 除旅行社、星级饭店的从业人员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重较大之外, 其余旅游企业员工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占多数, 尤其是星级餐厅, 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7.4%。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 从业服务技能易于学习掌握;二是受历史原因与社会观念影响, 导致旅游行业人员学历整体偏低。此状况与昌平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宏观局势相悖, 成为制约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流动状况:员工流动性大, 旅游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

昌平区旅游企业的年平均人员流动率都在30%左右, 个别企业的人员流动率高达90%, 其中以星级餐厅和旅游景点最为普遍与频繁。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说明旅游企业的员工吸引力低, 难以留住员工, 具体表现在薪酬待遇偏低、缺乏统一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关系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旅游服务企业地处偏远等;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培训, 导致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 稳定性不够, 流失率增加。而高流动率也增加了旅游企业的成本, 为旅游品牌形成增加了难度, 造成企业对人才有很大需求的表象, 使不少旅游企业陷入“长期招工”的困境, 从而影响到昌平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五) 地域结构:员工大多来自外埠农村, 本市员工少

旅行社、旅游景点工作人员60%以上来自本市, 其余旅游企业员工中来自外埠的比重很大, 这在餐厅、饭店、社会旅馆、旅游商店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了解, 外埠人员多来自农村, 80%以上是来北京的务工人员, 本市的旅游服务人员也有近半数来自农村。这说明本市对旅游服务行业的认同感还不够, 认为旅游服务是伺候人的行业, 收入不高暂且不说, 还不太体面;而来自外埠的员工虽然比较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 也比较吃苦耐劳, 但由于很多人工作素质欠佳, 普通话发音不标准, 直接导致了旅游服务效果不理想, 同样也导致其缺乏对昌平的地域认同感。种种表现使得这些从业人员急需进行有效培训, 从而达到提升个人从业素质, 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目的, 但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和难度加大的问题。

(六) 培训需求结构:培训需求强烈但有差别

昌平区旅游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 需求培训的形式大多数为企业内部培训, 培训的内容多集中在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基本技能和更高层次的企业内部管理知识的培训上。但不同企业对于培训内容有明显差别, 其中星级饭店、星级餐厅和社会旅馆这类住宿餐饮接待类的企业员工迫切需要岗位技能和服务礼仪的培训。旅游商店类的旅游商品销售企业的员工还需要财务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旅游景区类的员工还需要历史知识、科普等扩充自身知识面, 提高文化底蕴方面的培训。此外, 昌平区每年接待的境外游客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因此对从业者的接待英语、讲解英语和国际礼仪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北京市昌平区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一) 健全“以人为本”的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应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 建立适应本行业的, 涵盖人才测评、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薪酬管理以及人才激励机制的一整套管理办法。着眼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让员工随着企业发展, 自身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各级各类行政管理部门要规范和引导旅游企业的发展, 建立员工权益保障机制, 改善昌平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旅游服务人员薪酬待遇偏低、缺乏统一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关系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从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人员机制改革, 建立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 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 充分发挥人的能力, 特别是人的创新能力, 努力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 盘活现有人才存量, 有效解决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频繁, 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二)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与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

第一, 依托昌平区强大的人文教育背景, 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基地, 在昌平区的高校重点发展新型旅游学科。并依据旅游行业需要的不同层次岗位, 分层次培养适合岗位、具备岗位专业技能的行业人才。

第二, 在行业主管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员工培训工作。根据调查可知, 不同旅游企业的培训需求是有差别的, 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并提高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昌平区乃至北京市的高校资源举办经理进修班, 提高在职人员尤其是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利用团体和社会力量创办的培训中心,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三是旅游局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以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及提高从业人员对旅游行业的认知为目的;四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 网络培训和现实培训体系相结合, 了解并学习区外、北京市、全国甚至国际上优秀旅游企业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三) 搭建区域信息网络, 为旅游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信息平台

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力资源缺乏的重要因素, 因而要搭建旅游人力资源信息平台, 推动旅游人才市场从集市化向信息化、网络化等高级形态发展。提供各种旅游业人力资源因素的相关信息, 如旅游人才需求的总量预测、特种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人才数据库等, 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的市场信息平台。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解决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的局面。完善昌平旅游人力资源供求市场, 引进更多更好的人才为昌平旅游业服务, 促进昌平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昌平新城规划 (2005-2020) [Z].

[2].昌平区旅游局等.关于昌平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R].2008.

[3].熊建平, 刘承良, 章晴.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人才培植战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 .

[4].余昌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5].熊建平, 刘承良, 王薇.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性评析[J].经济地理, 2007 (8) .

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三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增加土地供应,创新土地出让方式。本文拟通过分析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13年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交易数据,分析该市土地出让市场的现状特征、地价高企的原因和后果、房企拿地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北京市土地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一)特殊地形导致建设用地供应长期紧张

北京市山地多,平原少。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且环绕市区,这不利于北京市城市的扩展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城市大,郊区相对较小;人多地少,耕地更少。随着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迅速减少,耕地也随之锐减。土地利用率高达85.5%,其中近郊区和平原区土地利用率达95%以上,造成后备资源不足容易导致建设用地供应紧张。

(二)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受到较大限制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单位、部队大院都无偿或低偿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用地。此外,北京市是举世文明的历史文化古城,拥有一批具有传统历史风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旧城区,大片的四合院、平房住宅占据着黄金地段,人口稠密,土地成本很高,因此旧城改造受到限制。

(三)征地拆迁难度加大,项目推进缓慢

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深入实施,当前征地、拆迁等土地前期开发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速度放缓,开发成本呈现上升态势。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每年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对土地供应总量、用途结构、空间布局及具体执行等情况进行了明确安排。从这几年的供地计划可以看出,土地总体供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紧张。2012、2013年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仅计划供应850公顷,较2006年减少了47%。

二、2013年北京市土地出让交易情况分析

(一)土地成交规模大幅增加,土地收益创新高

2013年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成交214宗土地①,总成交土地面积2082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377万平方米,与去年全年163宗地,共1693万平方米的规划建筑面积相比,规划建筑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40.4%,略超2011年。

商品房用地成交面积为近六年次高。2013年北京市共成交131块商品房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一倍,在近六年中仅低于2010年。其中居住用地61块,规划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综合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上涨,全年共成交综合用地40宗,规划建筑面积51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0%。

全年实现土地收益1822亿元,同比增长181%,比创纪录的2010年还增加了186亿元的收入。商品房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近两倍,创历史新高。2013年,北京商品房用地土地出让总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加194%,比2010年还高出216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第四季度土地出让收入647亿元,11月单月土地出让收入407亿元,占全年的23%。平均单幅土地的总价高达13.5亿元,与前几年相比大幅提高,而居住用地的平均单幅土地总价已高达16.73亿元。

(二)土地成交结构中居住用地比重有所增加

2013全年成交的214块土地中83块是工业用地,建设用地面积38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占总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的22%。居住用地共成交61块,建设用地面积60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与前两年相比大幅增加。居住用地成交规模占所有土地的比重为45%;占商品房用地的比重为59%。居住用地占商品房用地的比重呈缓慢增加的趋势。

(三)商品房用地成交楼面价大幅提高

2013年,北京土地出让市场共成交131宗商品房用地,其中56块土地配建了保障房或异地建设保障房、医院。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房用地平均成交楼面价9632元/平方米,首次逼近万元,同比上涨45%。其中12块土地底价成交,114块土地溢价成交,另有5块招标出让的土地底价未知导致溢价未知。在这114块溢价成交的土地中,有10块土地溢价率超过100%,最高达242%;10块土地溢价率在50%—100%;28块土地溢价率在40%—50%;34块土地因土地成交价格达到政府设定上限而竞投保障房面积或异地建设医院。

(四)居住用地供应量少造成地价高企

2013年,北京市居住用地成交楼面价9380元/平方米,创历史最高,而起始楼面价也达到7213元/平方米,比2012年的成交楼面价还高。土地起始楼面价大幅上涨,决定了成交楼面价也不得不涨。从土地价格来看,房价的上涨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其实,居住用地的成交楼面价和溢价率均低于实际情况。居住用地在出让时都被政府设定了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溢价率最高不得超过50%,当达到上限价格后,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竞报保障房面积或异地建设专项资金,人为限制了成交楼面价。2013年北京出让的商品房用地共配建保障房面积443万平方米,与2012年(150万平方米)相比多出了293万平方米保障房,有53块土地需要建设或配建公租房、限价房、经适房或自住型商品房,另有3块土地异地建设保障房或者医院,这种异地建设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增加土地价款。endprint

居住用地地价涨幅如此之大,主要还是供应量少造成的。最近5年来,居住用地土地供应缺口达到了1565万平方米,特别是2009年和2012年,这两年的住宅类土地供应缺口分别达到了803万平方米和828万平方米。房企销售状况好,资金充足,土地需求旺盛,同期的土地供应不足就造成房企逢地必抢。因此,2009年和2012年下半年,北京的土地市场最为火爆,地王频出。2013年北京土地供应虽然有所增加,但房企对土地的需求尚未满足,且二三线城市市场风险较大,众多房企回归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对优质地块一掷千金,地价迅速上涨,平均成交楼面价近万元。

选取2008—2013年的居住用地成交楼面价与住宅销售均价作比较发现,2013年土地成交楼面价占住宅销售均价的比重已达45%,是近六年来最高的一年。土地成本增加,房价的上涨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五)成交土地以城市发展新区为主

城市发展新区是供地主力,生态涵养发展区供地比重逐步增加。2013年北京市成交的商品房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规划建筑面积1154万平米,占全市的比重为62.85%;城市功能拓展区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仅358万平米,仅占全市的19.52%;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3年已经达到315万平米,占全市的17.17%。

三、2014年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走势

(一)供应量方面,住宅用地供应将相应提速

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房地产调控方向由抑制需求转向加大供应。“国五条”要求各地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国土资源部也强调要保持城市地价平稳,切实稳定土地市场,要求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要调增并公布住房用地供应计划。2012年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持续火热,高价地块的频繁出现明显推动了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增加住宅用地的供应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局面。2013年,北京市政府积极增加土地供应,预计2014年仍将加快推出住宅用地,向社会释放土地供应增加、后市预期稳定的积极信号。但由于北京市特殊的土地利用现状,整体土地资源稀缺,优质地块基本开发殆尽,因此,可增加的供应有限。同时,所供土地以近远郊区域为主,其中远郊区域所占比重将继续上升。

(二)供应结构上,加大居住类用地尤其是保障房、自住房用地供应

配建保障房的住宅用地比例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也将有更多的纯保障房用地推出。“京七条”提出,2013年北京市要完成不低于2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2014年计划推出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2013年,北京共成交配建自住型商品房的地块超过14宗,“2万套”目标已实现,其中部分地块全部建设保障房和自住型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地块的不断增加,有助于平抑房价上涨预期。2014年北京仍将加大自住型商品房的供应,将继续加大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时进一步优化供应结构,拟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中的4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0%用于商品房建设,商品房用地中将有50%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房,因此,用于保障房和自住房建设的土地共占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这些计划如能充分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开发商扎堆竞价的现象,并通过加大面粉量进而抑制面包价格的调控机制对房价的过快上涨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需求方面,品牌房企将延续上年的拿地态势,下半年热度有所消减

2013年,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债券、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明显增多,优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龙头企业销售业绩再上新台阶,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万科、绿地、万达、保利、中海、恒大、碧桂园7家房企跻身“千亿俱乐部”。品牌房企在良好销售业绩和积极融资的支撑下,对于优质地块的储备趋于迫切,2014年拿地的积极性有可能会继续高涨。虽然北京拿地成本高,但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一线城市整体市场环境规范且市场预期看好,楼市需求旺盛,依然是企业首选。2013年品牌房企一线城市拿地占比明显提高,对一线城市优质地块不惜重金争夺。预计2013年北京土地市场的热度可能将延续到2014年。2014年上半年,由于惯性的作用,土地市场的这种热度不会减弱,很多房企土地储备还不够。下半年,土地成交量增长势头将有所缓和,一方面企业经过持续拿地后,土地储备较为充足,拿地积极性渐渐消退,另一方面,预计2014年融资环境将有所收紧,企业将加强资金管控。

(四)土地价格上,优质地块依然可能出现地王

由于北京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一级开发成本过高,房企拿地热度高涨,从短期看,土地市场有可能还会引来品牌房企对于优质地块的争夺,预计地王依然会出现,影响市场的价格预期。2014年,如果宏观政策依然平稳过渡,由于土地财政和土地一级开发成本高企等原因,政府设定的土地起始楼面价较高,因此,如果消除保障房和远郊区县土地的影响,就同一区域同一用途的土地来说,土地成交楼面价有可能继续上涨。但由于配建保障房比例继续增加,且设定“合理土地上限价格”,以及政府抬高了土地起始楼面价,可能会使土地溢价幅度有所下降。

注:

①本文中“土地”含工业用地、加油站、商品房用地;商品房用地含住宅用地、综合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不含工业用地和加油站。

4.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四

南京市耕地资源供求态势及警情分析

依据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态势,分析了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水平,并根据构建的南京市人口增长模型,预测了~南京市粮食需求总量.据此,通过建立区域耕地供求影响分析数学模型,科学预测了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满足程度,并从南京这一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在确定南京市粮食自给率的.基础上,预测了南京市2001~20的耕地数量警情,并提出实现南京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政策建议.

作 者:潘杰华 黄贤金  作者单位:潘杰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南京,210008)

黄贤金(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江苏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6) 分类号:F301.2 关键词:粮食消费   供求分析   耕地预警   数量分析模型  

5.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五

系别:工商管理系 班级:200901081班

姓名:周梦远

学号:20090108124

北京汽车4S店销售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北京汽车销售4S店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进入壁垒中存在寻租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2.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错误!未定义书签。3.4S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地位不对等 错误!未定义书签。4.4S店初期投资过高................................错误!未定义书签。5.经营成本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北京汽车4s店改变现状的主要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迫...................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收缩营销网络是大势所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不是什么品牌都能采用4S营销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不必拘泥于4S................................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确实加强4s店企业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 考 文 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文对北京汽车4S营销模式和销售现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北京汽车4S营销模式进行汇总,并找出一些存在的进入壁垒中存在寻租现象;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4S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地位不对等;4S店初期投资过高;经营成本高等主要问题。并对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相关的经营思路及对策如下:适当降低成本;收缩营销网络;改变品牌都能采用4S营销模式这一特点不必拘泥于4S。以及如何加强管理的措施如:保持服务团队的稳定性;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成本和费用的严格控制;服务顾问团队的建设;打造维修明星工程师;加强维修站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汽车产业 营销模式 汽车4S店

现状分析

一、前言

汽车4S店是指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营销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中国汽车厂商1999年以后开始大量建立自己的汽车销售4S店。虽然4S营销模式在中国的历史不到十年,但是在4S店的建设上已经暴露出投资过热后的各种问题。中国出现了世界最豪华、最庞大的4S专卖店群,但是大部分经销店却出现了“一流设施、二流销售、三流服务”的尴尬现状。

二、北京汽车销售4S店现状分析

自从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率先引进4S模式之后,我国各种品牌汽车厂商纷纷仿效,在近五六年时间里,我国的4S店的数量已跃居全球前列,每个品牌的4S店基本上超过100家,像一汽丰田2001年才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但到2004年它在中国的4S店已达到190家,仅在北京就有30多家。目前已上升至300余家。

北京汽车销售4S店除少数几个中高档品牌外,其余品牌的4S店现状已不容乐观:部分经营日产、一汽大众和菲亚特品牌的经销商惨淡经营,有的已经开始转手卖店;2004年以后,北京基本上每月都有一到两家4S店关闭„„实际上,早在2004年,很多汽车4S店已经濒于破产。2005年以来,汽车整车销售利润年均下降5%,4S营销模式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2006年汽车销售继续低迷,4S营销模式的弊端就显得更为突出。车市繁荣时,4S店的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一旦车市不景气,4S店的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2006年12月31日正式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也必然影响北京数百家汽车经销商和4S店的生存。市场迹象表明,一场汽车销售业的大洗牌正在来临,首当其冲的是各种压力和矛盾集中的4S店经销商。今年以来,北京地区汽车销售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上升态势,销量趋于平稳,去年上半年的寒冬期似乎已过。过去一年中,除高端及豪华品牌的经销网络扩网未减速外,大部分合资品牌的网络扩张减速,零星的新店开业都是之前已获授权而不得不建。豪华品牌新店生存得挺好,较高的置换率规模让限牌政策对其销量影响甚微;自

主品牌基本未开新店,即便老店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处于中间地带的合资品牌两年内建的新店,总体境况尚可,这些新店大多有集团背景,成为开业初期最重要的保障。

4S店之所以造成今天这样的困境,除了国家关税下调、国家宏观调控、汽车市场回归理性发展等大环境的原因外,北京汽车4S营销模式本身的缺陷是主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

1.进入壁垒中存在寻租现象

厂家掌握汽车销售领域的主导权,尤其是在汽车畅销前几年,申请一家4S店需要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的公关费,这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2.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

几乎每个新品牌进入中国,都要大张旗鼓地投资建网,每个品牌的4S店少则100多家,多则超过300家,更有老牌企业在全国已有600多家特约销售商。在北京东南一片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居然有7家丰田4S店,又如上海大众仅在北京就有39家专卖店,若再加上新建的4家斯柯达店,仅在北京就有43家4S店。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逐年减少,随着竞争加剧和投资逐步增大,某一品牌汽车的市场销量被摊薄,其4S店难以支撑其运作成本,至于能否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对4S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3.4S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地位不对等

汽车厂家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对4S经销商进行强行搭售、强制性接车现象并不少见。比如,2004年乘用车市场不好,有些汽

车企业便强迫4S店不顾市场实际变化而吃货,而4S店因为担心汽车厂家将其4S资格收回,不得不大量积压库存。厂家的库存压力通过4S店推向了社会。

4.4S店初期投资过高

据调查,一个4S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至1500万元,流动资金要求在1000万元,总投资少则三五千万元,多的上亿元。在汽车企业的严格规定下,一个集展示、销售、维修保养为一体的4S店要占地5至10亩,有工位20至30个。

5.经营成本高

汽车专卖店追求数量增长之时,提升档次之风也越演越烈。巨大的投入使卖车成本居高不下,北京目前80%以上的4S店在惨淡经营。一家4S店即使一台车不卖,一天维持运转的水、电等的运营费用在一万元以上。

三、北京汽车4s店改变现状的主要对策

(一).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迫

建设一个4S店不仅需要支付灰色公关成本,而且需要支付巨大的初始成本,还需要高额的运营成本。在汽车销售的暴利时代,成本问题被虚假繁荣掩盖了。随着汽车市场新品种不断推出,各种车型价格纷纷跳水,4S店的市场利润在缩水,汽车销售进入微利时代后,经销商自然无法承担4S店高昂的投资费用和运营费用,前期投入可能成为沉没成本,因此难怪高投入高成本的4S模式进入了消退期。如果4S店减少一些投资,降低建设成本,把富丽堂皇的商场建成大

型仓储式卖场,把这部分节约下来的确投资在车价中相应地减除或用于对用户的服务,也许消费者更乐于接受。现代物流理论强调物资流通的高效率,不遗余力地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中国4S店的奢华之风,显然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二).收缩营销网络是大势所趋

在全球普遍整合经销网络的今天,国内汽车企业却在大搞分网经营,我国有很多4S店只销售单一品牌的车型,比如:仅丰田在中国就有雷克萨斯、一汽丰田、广州丰田3个网络;上海通用有卡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等3个品牌网络;同是大众品牌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同是马自达的M6和323,都是分开销售的。这种分网经营必然是重复布点、资源不能共享,是规模不经济的。笔者认为,厂家应根据车型、品牌对旗下的4S店进行整合,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调整产量,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开支,也可以使4S店的产品更加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大举兴建4S店的现象正好相反,美国、欧洲的汽车专营店网络正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收缩,因为4S这种专营方式正受到当地消费者的质疑:庞大的经销网络和过于密集的销售网点消耗了巨额运营成本,最终却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本土经销商的利润连续五年走低,2006年更是下滑到销售额的1.45%,为此,美国汽车经销商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用汽车将SAAB、卡迪拉克等高端品牌在欧洲并网销售),努力降低4S店的运营成本,而欧盟为了降低销售成本,打破汽车销售过程中的垄断,更是取消了汽车专营政策。目前,在我国汽车4S店面临

困境、卡车4S店方兴未艾的时候,国外4S店的发展历程有前车之鉴的作用,防止我国卡车营销重蹈汽车4S店之覆辙,更是各卡车厂商、政策制定部门必须清醒思考的问题。

(三)不是什么品牌都能采用4S营销模式

4S是卖方市场时的经营理念,它不是惟一的营销模式,不适合所有的车型和地区。4S店就其高额成本、高效服务的角度来讲,适合高档汽车的营销,因为高端客户为了得到更优质更省心的服务,钱并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对中档车来说,采用4S形式则要有良好的品牌和服务,成本核算和控制相对高档车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对于低端车来说,虽然采取4S店的模式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但是恐怕要为此付出比广告费高得多的代价。因为这里有个成本分摊的问题,汽车市场中销售一辆40万元的车和销售一辆20万元的车相比,利润差距很大,如果4S店卖的是高档车,一年销售300辆可能有1200万元的毛利,但如果销售低端车,一年销售300辆毛利可能不到120万,这120万元毛利可能连固定资产的每年分摊都支付不起,更不要说盈利了。此外,一些销量很低、市场占有率很小的品牌,也不宜采用4S营销模式,2006年连续几个月汽车销量下滑,对这类弱势品牌的4S经销商已是致命的打击,它们有的已成为第一批被洗牌出局的牺牲品。

(四)不必拘泥于4S 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4S店的部分功能,如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可以合并,以取得规模经济。在这方面,欧美已有可供汲取的经验。

美国的汽车销售已经实行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分离。美国的汽车销售是特许经营的,而售后服务则逐渐趋向专业化经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国有2.2万个汽车专卖店,大多数专卖店只做销售,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才会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像通用公司卖出的汽车中,74%不是由特约经销商提供维修服务的,因为3S、4S经销模式提供维修服务费用很高,而且每个经销商都购置一套维修设备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欧洲作为4S店的起源地,这几年也决定“开放汽车销售形式”,重新设计适应新环境的营销形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对汽车零售业进行改革,允许多品牌经营,减少中间环节,以达到降低成本,促进消费之目的。

二是从宏观的角度看,汽车销售除了4S模式,还有汽车有形市场(汽车大市场)、汽车经销集团等业态。4S店模式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供给的多样化,无论什么销售方式,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汽车大市场和汽车销售集团作为汽车营销模式依然充满着生命力。这是因为:①汽车大市场有产品集中、品种品牌多、方便购车者货比三家的优点,专卖店销售规模再大,也不能与大的汽车大市场相比,因此,越来越多的4S店开进了大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像北京的亚运村汽车市场交易量占北京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广州的广东汽车市场2005年销售额达到了63亿元,这都说明汽车大市场优势依旧;②汽车经销集团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因为具有规模经济的优点,近两年又显露出它的生命力。车市洗牌使那些零散的、粗

放式的经销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有实力、懂管理、有战略眼光的大型汽车经销集团,像中汽南方、兆方机电都是多品牌、集约化经营的成功代表。其实,纵观发达国家或地区,一个区域的汽车经销多为几大集团所垄断:像香港,所有汽车品牌均被英之杰、大昌行、森那美三大集团瓜分;像广东顺德的汽车市场,经过市场的一番大浪淘沙之后,最终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商都归属于新协力集团和合成汽贸两个汽车营销集团旗下。这种适度的集中,体现了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是对过度竞争和乱铺摊子的纠正。

(五)确实加强4s店企业管理

1、保持服务团队的稳定性,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的流失,会将公司的顾客带走,这对公司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公司要从员工的待遇、培训晋升、激励制度等方面服务好员工,汽车4S店要树立“只有公司服务好自身的员工,员工才会服务好本公司的顾客”的理念来打造服务团队的稳定性。

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客户资源,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做好顾客由销售客户及时转化为售后客户,对客户做到及时有效的“一对一”服务,对客户做到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3、成本和费用的严格控制。要在全员中树立成本观念,将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指标化,直接到相关责任人,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将成本与费用的控制与员工的奖金建立必然的联系。

4、服务顾问团队的建设。服务顾问团队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店的维修业务量,要从服务态度、专业水平、产值、接车台次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提高服务顾问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5、打造维修明星工程师。一直以来汽车业界将重心关注于汽车销售,业内新闻媒介针对汽车销售人员的各种评比活动层出不穷,而汽车维修方面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冷落的地位,近几年针对汽车维修方面的投拆日趋增长,因此首先打造4S店的维修明星工程师,向顾户展示优质的维修技术和服务水平,有助企业的美誉度的提升,打消客户的顾虑,促进店内维修量的稳步增长。

6、加强维修站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维修站的管理制度,厂家都有详尽的规定,但制度的执行力则不尽相同,特别是维修站,要向顾客展现本店的服务、技术水平,维修站必须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工艺流程、质量监控、工具及物料管理等方面按要求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使之成为维修站的行为习惯,这样顾客才能感受到维修站井井有条、工作有节奏,心中自然放心。

7、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当前单个4S店要想突破厂家的限制,打造自已的品牌形象确实很困难。必须在汽车后市场方面作文章,从公司的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可筹建快修保养美容加装的连锁经营体系,以连锁加盟方式在广州市内建立连锁店,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就市场竞争趋势而言,汽车售后服务维修保养是最重要的环节。企业要炼就和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建立自有品牌的快修保养美容加装连锁经营体系。这是汽车服务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是塑造企业自身形象参与竞争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点

四、结束语

当我们把眼光投向西方,发现几年前国内汽车经销商追随欧美大力发展的4S营销模式,原来却是人家快要淘汰的东西。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我们的邻居日本,会发现,日本不同品牌汽车的销售模式不尽相同,日本汽车品牌经销模式并不存在4S之说。

显然,以北京为例,国内汽车4S营销模式超越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步伐,脱离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有盲目跟风之嫌。合资企业要求国内经销商兴建4S店,自有其自私自利的一面,亦不排除厂家有关人员设租的可能。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经销商开不开4S店,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自由交易,不必旁人说三道四,但是,当这种交易给第三方造成损害,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时,政府不能坐视不理,我们的产业政策制定者和有关部门不能无所作为,而作为投资方,更是要有清醒、冷静的头脑。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汽车4S店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2012-03-06

6.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六

侯志勇100321037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东接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西邻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巢湖市(和县)、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江苏省溧阳市,北连江苏省仪征市、安徽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南京市区东接江苏省仪征市、镇江市、句容市,西连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巢湖市和县,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安徽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内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南京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现状

(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南京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道路系统方面

①.道路功能偏混杂。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基本定位于混行交通模式,车辆与行人共用一个交通空问。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道路建没步伐,新建、拓建了一大批道路,但在路网布局、路网功能区划、道路使用等方面基本维持混行交通的格局,实施的是修建三块扳道路,在道路上设置中心隔离、机非隔离、交叉口信号控制及在一些交叉口修建立交桥等,在同一道路断面上研究解决问题。

混行交通难以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同一道路断面、同一平面混合行驶和双向行驶时,车辆相互影响的问题。特别是自行车行驶的不稳定性.随机性。造成了交通秩序混乱降低了交通安全系数,导致交通速度降低,交通阻塞增加,通行能力不高。

②.道路结构不合理。南京市的道路结构为主、次干道各占逾四成,而支路只占不到二成。相比而言,国外成熟的道路结构是一支路为主,通过支路连接主次干道,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使机动车可以在城市中穿梭自如。我市的主次干道偏多,造成的结果是车辆大量拥挤在主次干道上,车辆行驶不灵活,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拥堵。

③.城市结构对道路的影响。城市的结构不合理。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分布太分散,造成相互联系不便捷,使连接各个分区的道路趋于饱和。例如连接河西与主城的七座横跨秦淮和的桥-尤其是靠近市中心的4座,每到早晚高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此外还有大厂地区与主城的联系,主城与江宁。

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南京在许多外地人眼里是一个红灯特别多的地方。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上次做公交车,车行驶至解放路金城集团东大门就开始减速,前面排了近300米的车辆。公交车且开且停,直到第三个红灯过后,方才开过解放路和中山东路的路口。司机表示,现在龙蟠中路施工,很多车辆都不走高架,而是改走大明路,从大光路驶入解放路,避免在龙蟠中路上“挤窝子”。这样一来,解放路就开始吃不消了,尤其是解放路与中山南路这个路口,一个红灯105秒,这让急于上班的市民怎能满意!!对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具体有效措施,改善南京市的红绿灯设置,尽可能地避免上述现象。

动态交通方面

①.机动车占有量大。截至去年底,我市民用机动车辆(即私家车)已达65.5万辆。车多与路少构成了现在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

②.非机动车、行人的影响。目前,自行车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且城区出行率高,流量大,方向性、时候性强。且交通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市民的交通法制

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人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对机动车的顺畅通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南京市的公交系统建设的不足。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等车时间过长,首班末班车不够准时”、“车内过于拥挤”、“市区开往郊区的车辆过少”。对此我们的建议主要是:发展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系统研究,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推进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合理设置公交车单行线,目前南京市内已有单行线20多条,收效显著,不过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单行线的负面作用,它会使道路之间不再也无法连贯,从而导致道路利用率低下;最后,我们希望可以开展公交票制多元化研究,同时提高公交车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公交车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④.施工影响。近年来我市长期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不免的会经常性的有交通管制。特别是近期城东干道和汉中路-中山东路一线两条城市交通主动脉的施工,使通行率锐减,城市交通也因此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

二、原因分析

1.城市开发。城市快速开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今年以来,市政建设、老城改造对道路影响的范围很大。涉及道路交通的主要工程有:长江路改造、赛虹桥立交工程、草场门大桥拓宽工程等共计48个。占道施工使原本不富余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比如龙蟠南路双桥门立交施工,将原由南向北进城的4股车道占用2股,通行能力减少50%,必然造成机动车排长队。再如草场门大桥拓宽改造,也使通行能力减少30%,造成早晚高峰交通通行不畅。

2.地形条件。南京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过境交通压力十分大。部分城市交通设施不得不承担过境交通压力。对于过江交通,二桥、三桥的建成缓解了过境交通的压力。然而,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使一座长江大桥难以满足城市需要。从这点上看,对于城市内部过江通道的建设迟了,考虑不足,没有预料到发展的迅速。

3.建设资金的制约。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许多工程不能够同步建设,甚至还会分几期来建设,带来的可能是施工浪费,重复建设。

4.车辆增加。车辆增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长。目前,主城区75%道路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车流十分密集。

5.历史人文因素的制约。南京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暑去山岗、湖泊和明代城墙的地理位置是路网不可能十分规整。民国时期形成的以浓郁的绿化相间隔的三块版式主干道,也限制了道路的扩宽改造。而出于对城市景观的保护,市区内不能修建大量的高架桥,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高、工期更长、对交通影响更大的隧道和地铁。近期,南京市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三.南京城市交通发展建议

1.道路建设方面

尽快完成“井”字型快速内环。开辟城内过江通道。

就前面所谈的道路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难以增建主城道路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公交车道和单行线,使道路合理使用率提高。要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努力大幅提高路网密度。

从历史风貌保护和人居环境的角度,慎重对待旧城区道路的建设和改造。特别是要慎重对待胡同的改造,避免过境车辆的驶入,避免引起新的交通安全和环境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路建设方针。

2.公共交通建设

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筑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通车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研究制定与地铁换乘便捷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推进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和试点,加快公交智能化的步伐。

要随着南京新城区建设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常规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促进新区的开发建设。继续加快公交后方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公交停车场和公交综合站点,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300米覆盖率达50%以上。继续增加并更新一批公交运营车辆,适当提高运营车辆档次,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加大支线巴士数量、密度。着手研究营运中巴车“退城进郊”方案,制定合理的限制、疏导办法,在主城区逐步限制其行驶,进一步改善主城区客运秩序,改变中巴车运营管理难、对城市交通秩序带来的不利影响。

3.公共停车设施

第一,拥车者自备泊位,是最终向停车产业循环的一条重要举措。如果每辆机动车都有自己车位的话,那么车辆发生点的泊车问题就完全得到了解决。吸引点的泊车问题,相当一部分也应由配建解决。应当鼓励或者强制配建向社会开放。

第二,鼓励多元化投资,积极建设公共停车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重点规划和布置在城市新街口、山西路、河西、铁北等中心商业区,外围副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外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外围地铁枢纽站等地区停车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老城改造和河西开发及地铁施工这一契机,适当增加社会停车场的数量和规模。积极动员沿街单位有空闲场地或多余停车泊位的对外开放,方便市民停车,可增泊位2000个左右。建议在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地段设立大型旅游客车停车场。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停车管理信息网络化。逐步建立一套信息系统,通过诱导显示牌方便驾车者寻找停车泊位。在市区部分路内停车场逐步设立咪表系统,并与全市电脑计

时收费停车场实行IC卡联网化。参照北京、上海、广州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停车场(库)的使用率和科技含量。

4.城市交通管理方面

①.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

②.扩展交通控制系统。主要是红绿灯控制,研发新软件,开展“绿波带”工程。③.做好临时交通管制的预案工作。近年来,南京市道路交通施工繁多,且多在交通主动脉上,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7.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七

在这种形势下研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实施营销策略,对于进一步促进门头沟区沟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休闲旅游的当代解读

休闲旅游一直以来是人类追求生活品味的佼佼者,在中国古代也是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娱乐项目之一。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与朋友在会稽山之阴兰亭旁游憩,并留下空前绝后行书“兰亭序”。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虽然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身心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走进山林亲近自然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现代休闲旅游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社会生后回顾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同时陶冶身心的一种特殊活动。

另外,在城市郊形成的一种地域经济形式———沟域经济,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支撑恰恰来源于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由此可以看出,休闲旅游不仅仅是当代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形式的重要部分。

2 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的基础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分为8类。门头沟区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计100个,属于8 类,6个亚类,30个基本类型,按类型统计,地文景观类单体16个,占16%;水域风光类4个,占4%;生物景观类8个,占8%;天象与气候景观5个,占5%;遗址遗迹8个,占8%;建筑与设施34个,占34 %;旅游商品17个,占17%;人文活动13个,占13%,数量比较丰富,类型齐全,接待能力较强。见表1。

2.1.2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008年以来,门头沟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区战略,不断加大生态投入力度,全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水利设施、道路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0.6 亿元,同比增长了15.2%。生态造林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9%,山区植被净化功能明显增强。

2.1.3 政府主导下良好的政策支持

1)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全区旅游资源开发涌现新亮点。利用政策手段盘活旅游产业发展资金,2014年共3个项目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与4 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向41家单位和个人发放约55笔贷款,贷款总额约2.08亿元。立足资源优势培育新兴景区和旅游新业态,推动京西商旅古道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桑峪村汽车露营地工程,完善阳坡园等精品旅游村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灵水景区、南石洋大峡谷景区建设步伐,培育新兴景区和旅游新业态。依托部门联动推进旅游、农业、文化等多元要素深度融合,培育出6类35家乡村旅游新业态;举办重阳文化节、永定河文化节等各类综合性文化活动;完成虚拟现实3D漫游项目和应急救援系统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开展智慧景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2)软硬件改造带动服务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开启了新阶段。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黑车、黑导游、非法小广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实施市级办实事项目,提升改造8家景区及民俗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目前9个厕所、4家单位标识系统通过验收,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成7家京郊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及35家特色业态的复核工作,新增神泉峡1家3A景区、涧沟村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各类平台受理旅游投诉30起,群众满意率100%;开展京郊旅游“百千万”培训,组织民俗专家对15个行政村300多名民俗户进行入户诊断式培训,加快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签订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联合区安监局加快推进28家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抓好春节、十一黄金周、山地旅游文化节、APEC会议等重大节假日、活动的安全管理,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0 余次,抽查企业141家、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排查隐患10处,不断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

3)精准营销带动客源市场,全区旅游品牌培育达到新高度。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建立媒体信息数据库,通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对区内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各类信息1 125条,与北京旅游网、周末去哪玩儿、艺龙旅游网等网站合作,线上线下宣传门头沟区旅游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了潭戒两寺新年祈福、山地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推出50余项特色旅游活动和2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推介优秀旅游商品,挖掘旅游消费潜能。

2.2 劣势分析

2.2.1 部分旅游景区环境较差

由于过去长期大规模的过度采矿,导致斋堂镇妙峰山镇废弃采矿区的植被覆盖率低于10%,土层、岩石裸露,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并且在遭遇大风天气时,矿灰、土壤造成的沙尘极大的污染了空气和永定河水源,造成得危害极大,影响了游客参与旅游的兴趣。

2.2.2 旅游增速快,但旅游总量低、增量少

门头沟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但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总量在全市所占比重仍不到1%。门头沟区旅游企业数量少,“食住行游购娱”中旅游各要素的发展与其他区县相比不均衡,旅游商业和旅游餐饮收入在旅游综合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位于全市倒数第二,只占全市两项收入的0.5%。并且能够弥补餐饮、住宿、娱乐、旅游商品空缺的民俗旅游发展比较滞后,缺乏经营特色,未形成品牌。门头沟区经营民俗旅游数量在全市13个有经营民俗旅游的区县中位于第7位,但综合收入位于倒数第三,因此门头沟区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可开发和提升的空间,应加大对门头沟区民俗旅游及特色新业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引导发展方向,倡导错位开发和品牌塑造,提升经营理念、接待档次和规模,以民俗旅游的整体提升促进全区旅游收入的总量增加。

2.2.3 乡村旅游和旅行社发展不容乐观

受永定镇等地区拆迁和统计口径调整影响,观光园、民俗户和乡村旅游从业单位个数均有所减少,再加上受7月份冰雹的影响导致京白梨卖相差,价格下降,销量同比减少,给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带来较大影响;旅行社收入方面主要是受自驾游分流、国内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和宣传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导致旅行社发展进入下行期。

2.2.4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改变,景区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景区门票以外的其他消费刺激才能增加收入。但目前,门头沟区大部分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服务接待基础设施不够、消费项目少,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阶段,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全链条发展很不均衡。多数景区旅游收入仅仅依靠游览门票这一单一环节的一次性消费,对于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配套设施开发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此外,随着广大游客旅游观念的逐渐转变,自驾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然而,目前门头沟区针对自驾车游客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娱乐项目还十分匮乏,广大自驾来区的游客旅游消费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不少游客抛弃了景区景点旅游的制式化限制,借用门头沟区整体优良的旅游环境,自主安排野外烧烤等旅行内容,并自行携带旅游食品、器具等配套物品,造成了进入门头沟区的大量旅游者并没有真正产生旅游消费,也没有起到带动门头沟区的旅游收入增长的作用。

2.2.5旅游活动缺乏推陈出新

门头沟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活动,尤其是冬季旅游产品匮乏,形成明显的旅游淡季;现有的旅游活动缺乏精品策划包装,部分景区常规性旅游活动持续多年,亟需策划推出新的旅游活动,打造新的吸引点和旅游增长点。

另外,在人文关怀方面缺乏意识,例如:宾馆酒店设施也略显滞后,目前全区仅有两家四星级宾馆,并且远离著名景区(灵山和百花山),其他民俗接待户较多,但是设施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需求。如果管理方面加入人文关怀因素,将会对产业效益生成有益的影响。

2.3 机遇分析

2.3.1 休闲旅游深入人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年度公报:2014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2.6 亿人次,同比增长4.0%。总收入3 997亿元,同比增长9.0%。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为4 280.1亿元,同比增长8.0%。2014年出国处境游人数4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9%。2014年底全市机动车已达559.1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居民用汽车532.4万辆,同比增长2.60%。家庭用汽车437.2万辆,私人汽车中家庭轿车316.5万辆,同比分别增加2.51%和1.77%(图1)。私家汽车的增加为居民自助外出休闲旅游提供便利条件,使得人们更具有主动性。

以上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益蓬勃,休闲旅游业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巨大潜力。

2.3.2 自主型旅游者促进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每个人的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自驾游、徒步穿越、自行车骑行等一批新型旅游者涌现。门头沟区的灵山和百花山地区就有相当一批以登山长距离穿越野山的游客。仅仅从近几年“驴友”报案救援的频次就可以看出这些游客的数量庞大(见表2)。

这类人喜欢冒险刺激和自由的方式在山林中穿行,乐在其中,危险也蕴藏其间。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吸引众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也带动兴趣相投的人群,同时开发出户外运动产品、山林向导以及救援人员。这样就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也为沟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2.4 挑战分析

2.4.1 竞争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北京市各区县都开始意识到休闲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并且形成了相对各具特色的格局。对于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的争夺,会给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北京市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如果成功,将会促进延庆县、昌平区等地的山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势必对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带较大压力。

2.4.2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造成的挑战

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宣传力度还不够,对于灵山百花山等优美的自然风景宣传力度不够,对山中的奇险宣传不足。这必然对于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制约,同时也会给旅游者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如上文所述会出现较多险情。目前,其他区县开始大力宣传本区县特色项目,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比如海淀区大西山地区红叶节(登山游憩),平谷区的桃花节(休闲游憩),延庆县的龙庆峡冰雪节(滑冰观冰灯)等等。在这方面门头沟区还缺乏宣传力度和品牌意识。

2.4.3 环境保护乏力对持续发展造成的挑战

休闲旅游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离开城市走进山林峡谷寻找的也是这样的环境。因此今后应该着力保护未遭破坏的自然环境,尽快修复曾遭侵蚀的山林沟壑。如:珍珠湖是一个大型水库,其周围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水呼应,景色十分优美,吸引了大批的游人,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景点破坏、污染,水质下降,湖里生物大量减少,类似的过度开发行为不仅仅对旅游资源是一种威胁,同时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修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并且需要更多资金投入,阻止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的长期良好地发展。

3 结论

1)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生态涵养与水源保护建设的重点区域,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始终。采取生态旅游的方式发展休闲旅游业可有效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休闲旅游开发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且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的双赢局面。

2)充分挖掘区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古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端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落地,开发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多层次需求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休闲产业产品升级,充分发挥高端旅游产业在未来全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3)立足各镇旅游文化资源,依托镇企合作模式,做好民俗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规划开发工作。

4)抓好安全管理,监督企业对事故易发、多发、频发的隐患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继续推进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针对旅游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岗位操作人员开展逐级培训,组织企业开展消防、搜救、防汛、游船逃生等应急演练,提高事故灾害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摘要:在对门头沟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缜密分析汇总,提出关于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建议,进而为促进沟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沟域经济,休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培玉,何佳梅.21世纪初中国体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8-61.

[2]张庆新.北京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J].体育科技,2008(1):5-8.

[3]张义丰,李想,傅晓莺.北京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典型案例开发研究——以门头沟区清水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3573-3575,3589.

[4]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7(4):59-62.

[5]井玲.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48-54.

[6]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5):90-100,115.

[7]韩鲁安,崔继安,和平.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

[8]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经济社会统计报告(下册)[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193-257.

[9]张工.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8:290-293.

8.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南京市;观赏桃;品种资源;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S662.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1—0190—04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有关于桃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足见人们对桃的喜爱。桃(Amygdalus persica L.)为蔷薇科桃属落叶小乔木,根据实际用途可分为果桃、花桃,因为果桃的花也很漂亮,因此在园林中最早应用的是果桃。由于实用价值和栽培目的不同,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果桃、花桃在形态特征上,特别是在花与果的颜色、大小及花的结构、果肉质地与味道等方面出现了显著差异。目前园林中的桃品种虽然很多,但是种植比较杂乱,有些品种遭到破坏和损失,因此亟需对现有桃花品种资源加以调查、整理、分类、保存,使优良品种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培育新品种提供相应材料。

本研究对南京市现有的主要观赏桃品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对主要的品种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目前在南京市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观赏桃的选择、品种配置等诸多问题提供参考。

1调查方法与依据

1.1调查方法、地点

在查阅文献资料、熟悉不同品种观赏桃的特征特性前提下,采取先普查后重点观察的方法:首先,在花期对紫金山、栖霞山、绿博园、玄武湖、情侣园、总统府、白马公园、小桃园、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地的观赏桃品种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然后对品种资源较集中的白马公园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与观赏有关的形态特征,尤其是花的形态、颜色、重瓣性等,还包括枝姿、叶色等性状。

1.2调查依据

按照胡东燕教授制定的桃花品种性状登记表的标准登记桃花品种的性状特征,并依据《观赏桃》中记载的观赏桃分类系统,对所调查的主要观赏桃品种进行系统分类。

2结果与分析

2.1南京市自然条件

南京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3℃,无霜期为237 d。岳海燕等研究表明,南京市冬季湿冷,最低温度可达-8℃,日相对湿度在70%以上;夏季日气温最高可达40℃,日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的“火炉”城市。南京市年平均降水117 d,年均降水量1034.0 mm,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市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此外,南京市地形复杂,低山、丘岗和谷地平原相間分布。王辉等调查表明,南京市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水耕人为土)、黄棕壤(铁质湿润淋溶土)、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沼泽土(有机正常潜育土)、红壤(简育湿润富铁土)、紫色土(紫色湿润雏形土)、石灰岩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等。

2.2主要观赏桃品种资源与分布

经调查,南京市现有的主要观赏桃品种约22种,白马公园、小桃园是南京市桃品种最为丰富的景区,主要品种及其分布见表1。从本调查结果看,在调查的10个样地中,出现最多的品种是单粉、碧桃,其次是紫叶桃;晚白桃、二色桃、粉紫台阁、五宝桃均只出现在白马公园;菊花桃、绯桃、绛桃、单粉垂枝等均只出现在其中2~3个样地。可见南京市园林中应用观赏桃造景时大量选择了单粉、碧桃和紫叶桃,而极少考虑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如五宝桃、单粉垂枝等。

2.3主要观赏桃品种的形态特征

观赏桃根据枝型可分为直枝型、寿星型、帚型、垂枝型、龙游型;根据花色可分为白色、红色、粉色、复色;根据花型可分为单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菊花型、铃型。南京市现有的观赏桃品种观赏性状丰富,有3种枝型(直枝桃17个、寿星桃3个、垂枝型2个),5种花型(单瓣型、梅花型、牡丹型、月季型、菊花型),复瓣品种11个,重瓣品种8个,详见表2。

2.4观赏桃品种分类检索表

桃品种分类最主要的依据是形态学方面的特征。张秀英在对桃花品种调查的基础上,经多次的调整和完善,将桃花品种分为2系、5类、16型,且这一分类系统得到了后续研究者的认同和佐证。胡东燕在对中国及日本部分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将桃花品种分为2系、5组、11型。根据最新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定和要求,取消了原来桃花品种分类中山桃花系和真桃花系的划分,将桃花品种直接分为6类,即山碧桃类、垂枝桃类、帚桃类、直枝桃类、寿星桃类、曲枝桃类。总之,种系、枝型及花型是桃分类系统的3个主要分类依据。南京市主要观赏桃品种分类如下:

3南京市主要观赏桃品种在园林中的应用

3.1城市美化

3.1.1水邊的配置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还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及所形成的倒影,均增加了水体的美感。

观赏桃可用作水边植物,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南京市,常植垂柳于水边,配以碧桃、迎春等。如玄武湖上以桃、柳间植水滨,到了春天,桃花盛开,烂漫芳菲、花团锦簇,且柳叶新发,枝条纤细、树影婆娑,相得益彰。“桃红柳绿”已成为园林春季景观中的经典搭配手法,但这一造景形式用得过于频繁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树种稍嫌单调。可从2个方面人手,改善这略显单调的景观:(1)保留“间株杨柳间株桃”的传统配置形式,以观赏桃的花色、花型、花期等为选择依据,应用具有不同观赏特性的观赏桃品种,形成具有不同韵味的景观,如不同花色的桃花相互搭配更能够相互映衬,体现春意盎然的意境;(2)丰富植物种类,增加观花、观果灌木及地被,来烘托点缀“桃红柳绿”这一经典景观,如云南黄素馨柔韧的枝条与垂柳轻抚水面,可为水景增添一丝柔媚;紫薇与桃花配植可弥补桃花观赏期较短的缺点,保证水岸边三季有花可观。需要注意的是,因观赏桃怕水湿,其在与水体配置时,应植于较高且干燥处。

nlc202309031608

3.1.2道路的配置 (1)城市道路。道路以“线”的形式,贯穿于整个城市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道路绿地中,桃的应用可谓历史悠久。《吕氏春秋》中提到:“子产相郑,桃李垂于街”,足见周代就用桃作行道树了。已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南京市老城区人行道绿化带中,碧桃或丛植或与其他植物交替种植来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寿星桃较低矮,不会影响路面交通,且其着花紧密,观赏价值高,是道路分车绿带中良好的绿化植物。如寿红、寿粉、寿白三五成群,或某种寿星桃与木槿、紫薇等搭配种植,均能丰富道路分车绿带的景观。

(2)园林道路。园林道路(简称园路)是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起着交通、导游、构景的作用。如南京市小桃园的园路植物配置以观赏桃为主,其平坦的主路采用规则式种植,以香樟、银杏等作为上层大乔木,以碧桃、寿桃等观赏桃及紫薇、紫叶李等作为中层小乔木,以红花檵木、女贞等作为下层花灌木,以麦冬、吉祥草作为地被,如此復合层次的搭配,丰富了道路景观;而蜿蜒曲折的支路,以自然式配置为主,白碧桃、红碧桃、绛桃、绯桃等各种观赏桃争奇斗艳,配植桂花、金丝桃、海桐等,游人春赏桃花之明艳,夏观金丝桃之灿烂,秋闻桂花之香郁,冬叹海桐之葱绿,四季有景可观,游人置身于其中可享受这如诗如画的意境。

3.1.3建筑周边的配置 植物与建筑配置,可以使园林建筑主题更突出,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也完善了建筑物的功能,如导游、隐蔽、隔离等。在南京市挹江门城墙前,春有碧桃、寿星桃争奇斗艳,夏有紫薇百日红艳,秋有爬山虎、鸡爪槭红红火火,冬有女贞青翠欲滴,四季之景增添了城墙的美感,使其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观赏桃与建筑周边的配置最为常见的是零星地散植于机关、家庭庭院。古今中外,庭院的布置几乎都离不开桃红柳绿,在庭院一角散植不同品种的观赏桃,可选红白相间,相映成趣。南京市宋都美域锦园内某一角以1座方亭和自然式叠水为构图中心,四周散植着垂柳和紫叶桃,从留出的透景线可观亭的北面一丛丛风姿绰约的孝顺竹,可赏亭的南面三五成群的碧桃及配植的鸡爪槭和红叶石楠,“四季交替、春华秋实”已成为该方亭四周之景的一大特色。

3.1.4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桃花可作为单一或组合配植营造花墙、花山甚至花海来丰富园林植物景观,如南京市小桃园的桃花坞,成群的各色观赏桃下配植成片的黑心菊,修剪整齐的小蜡和红花檵木组成的图案点缀其中,游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桃花世界。桃花也可与多种植物相配植,营造出格调不同、色彩鲜亮的绚丽春色景观。最为著名的传统栽植方式是桃柳组合,这一搭配利用桃花花期与柳树展叶期大致同时的特点,产生物候现象重叠之美,如南京林业大学紫湖溪两岸的“桃红柳绿”;桃李同栽,有桃李满天下之意,如一些庭院的“桃李满园”;“竹外桃花三两枝”,富含诗情画意,如南京市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营造出了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

3.2专类园

专类园是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同一类观赏植物供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观赏桃的变种、品種繁多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宜集中于一园专门展示。我国目前的桃花专类园通常是以植物园的专类植物收集区、园的形式,或以风景名胜区、公园的桃园、桃花谷、桃花山的形式出现。目前南京城区最具代表性的桃花专类园是南京白马公园,据不完全统计,白马公园已种植观赏桃约20个品种近万株,种植规模、数量及观赏价值均居南京城区桃林之首。

3.3盆栽与盆景

观赏桃以其树干性弱、树冠开张、幼龄树生长旺、开花结果早等特点适宜盆栽培养。盆栽桃花宜选择植株矮小、节问较短、树冠紧凑、株形优美的观赏桃花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是寿星桃。此外,碧桃、菊花桃等品种也是盆栽桃花的优良品种。观赏桃盆景是将桃树栽培技术与传统造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赏花品果,而且经过冬季催花,春节开花。观赏桃花盆景的主要形式有斜干式、临水式、双干式、丛林式、露根式、悬崖式等,有独枝悬崖型、龙曲型、双枝鹿角型、三枝杯状型、分层开心型、垂柳型等造型。胡忠惠等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观赏桃盆景培育技术,可使桃花盆景尽早批量上市,形成规模化生产。

自古以来,色泽艳丽的桃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桃花素有吉祥之花、幸运之花的美誉。目前南京市盆栽桃花及桃花盆景常用于年宵花卉的展览销售或用于装饰酒店大堂、点缀会场等室内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庭院、道路、公共绿地等室外绿化。

3.4切花与插花

桃切花属于木本切花,是东方式插花的主要材料,其枝条养分充足、花朵密集、开花集中,易于造型和搭配,观赏效果好。桃花作为折枝瓶插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切花催花技术也广为应用。已有学者研究记载,桃花切枝瓶插催花主要与桃花品种和着花密度有一定关系,例如早花品种绛桃,需冷量较低,着花密度中等,催花相对容易,又能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此外,桃花的切枝催花还可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可将剪弃的枝条插于瓶中,用于室内美化。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分类意识不强,缺乏专类苗圃。观赏桃品种丰富,多数苗木商甚至是园林绿化技术员不能进行区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品种混乱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观赏桃品种分类的知识普及,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观赏桃多与其他苗木混植于苗圃中,管理较粗放,桃花苗木品质较低。观赏桃专类苗圃的建立,有利于对观赏桃进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如对其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从而提高观赏桃苗木质量。

(2)早、晚花品种较少,花期相对一致。南京市现有观赏桃品种虽然比较丰富,但花期相对一致,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造成桃花整体观赏期较短。湖南省常德地区3月上中旬的早花品种黄金美丽、迎春和北京地区4月中下旬开花的晚花品种京舞子、黛玉垂枝等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多引种栽培诸如此类的早花、晚花品种,合理地组合搭配,以延长观赏桃的整体花期。

(3)品种应用较单一,景观相对单调。南京市白马公园、小桃园及栖霞山桃花涧观赏桃品种丰富,桃花景观美不胜收,但其他如玄武湖、绿博园、居住区等地的观赏桃造景仅大量应用碧桃、紫叶桃,多数景观重复而单调。因此,观赏桃在南京市园林应用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各景点在应用观赏桃时,应考虑各品种的花色、花型、花期等观赏特性进行选择搭配,从而丰富桃花景观,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4)养护管理欠佳,病害较为严重。小桃园某支路两旁三三两两栽植的碧桃,其枝条细弱、树冠狭窄、树型矮小,严重影响了道路景观;白马公园一角多数观赏桃患有流胶病,降低了其本身的观赏价值。因此,需要加强观赏桃的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胶病、蚜虫、红蜘蛛是桃花的最为常见的病虫害),以确保观赏桃较高的观赏性。

上一篇:离散数学练下一篇:员工安全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