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

2024-10-25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精选12篇)

1.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 篇一

小学课件《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一、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并借助认数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

(一)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百”及“十进制”“位值制”

1.通过让学生从数直观、无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到数直观有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操作或课件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最后归纳出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

2.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呈现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10根为1捆”的方法后,再呈现有结构的小棒,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多少个一”组成的。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表达、对比等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完整过程,体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对照、填写、概括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进一步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4.通过交流班级学生数、门牌号等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学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借助“百数表”“数尺”“数轴”等认数工具,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对比等活动中,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1.通过填写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课程实施中,先依次呈现表中的“四支不同数队伍”,让学生逐一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体会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填满百数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2.通过“填写数轴”“为数找家”“按顺序连点成画”等练习活动,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深入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根据小棒图比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大小,根据从高位上的数比起比大小……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比较方法,只要能比较出大小,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二、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充分利用“百羊图”“百圆图”“钮扣图”等现实素材,通过多层次的估计、多角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主题图时,先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以圈出的“10只羊”为标准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交流估测的结果并给出准确数量100,最后引导学生把100和20进行比较,感受100比20大得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百数表”“数轴”等认数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建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练习九第2题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数轴上独立填数,然后通过观察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最后引导学生逐渐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比较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猜数游戏”等情境,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1.创设“串珠子”“装饼干”“装苹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问题,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例7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用画图、数的组成、数数等策略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通过解决“买写字本”“小猫钓鱼”“分跳绳”等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数“拐弯数”、数位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结合相应的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2.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 篇二

一、说教材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 本课讲授第一课时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拓展。教学中安排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亿以内数的学习, 也将会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 教材加强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对亿以内数到底有多大有更深的了解。

那么, 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下面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数位顺序, 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明白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 这些目标实现起来有些比较简单, 而有些较难一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的重点是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难点是数位、数级、计数单位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用来当珠子的纽扣、纸片计数器。

那么, 这些教具该怎么使用?目标又是如何来达成呢?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

1. 活用教具, 不断设疑

这节课的主要教具就是每个学生手上有一个纸片计数器, 而教师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个计数器来展开教学, 不断抛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思考,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2.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一个纸片计数器不够, 就让两个学生合作, 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新的计数器, 无形中, 就将两个同桌同学合并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一起拨珠, 一起数数, 一起思考, 一起探索。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锻炼了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

3. 联系生活, 感受大数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从生活中来学习认识千万、上亿的数, 是再合适不过了。通过“一亿滴水有四大车那么多”这样鲜活的例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对“数”的认识。

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是怎么来实施的呢?接下来, 就请大家一起走进这一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 直奔主题。用课件演示这样的一个计数器。问学生, 在计数器的每个数位上最多可以拨几颗珠子?学生会说9个。那如果拨了10个呢?就要向前进一, 用四个字表示就是“满十进一”。复习完这个知识后, 又让学生依次拨出四个数, 3、30、300、3000, 问学生为什么不同大小的数却可以用相同个数的珠子来表示。学生会说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让学生明白数位对数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 让学生猜猜第五个数要拨多少?学生会脱口而出:三万。就这样, 非常自然地由复习过渡到新课。

2. 不断对话, 探究新知

拨三万, 在这个计数器上怎么拨?可能会有学生说拨不出来, 也会有学生说在千位上拨十个珠子, 这时引导学生说出“满十进一”;还会有学生就说干脆拨三十个珠子, 这时就在课件上演示千位上有三十个珠子的情形, 学生马上会表示反对, 原因很简单, 孩子们会说满十要进一。这个时候, 乘机问学生:是珠子不够, 还是这个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学生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只有这四个数位是不够的, 必须要去认识新的数位才能解决问题。教师提示学生一个计数器只有四个数位不够, 要是同桌合作, 将两张计数器合并在一起, 这个三万可能怎么拨?学生马上想到在这个“个”位上拨, 但拨完后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有问题。让学生自己说说要怎么改。“个”字必须改成“万”字。改完了, 学生就会发现, 那就是其他三个数位“十, 百, 千”也要改。学生改完后, 又抓住时机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同学不停地用修正液, 而有些同学修正液动都没动?”原来, 他们只是在“十, 百, 千”后面加上一万。就这样, 让学生明白万级与个级的数位其实是有相对应的关系。学生明白了万级上的四个数位与个级的四个数位相对应的时候, 就到了让学生学习数位的时机了。这时告诉学生, 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哪四个数位属于个级, 哪四个数位属于万级。

认识了数级以后, 教师又和学生进行了一个互动演示。让学生一万一万地数, 十个一万是十万, 因为要满十进一。同样的道理, 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这样让学生明白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当读到十个一千万的时候, 学生又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这时引导学生将“十个一千万是一亿”这个知识推出来, 并告诉学生“亿位”不再属于万级, 而属于亿级。学生可能会问, 亿后面还有什么数位。这时老师趁机推出课题, 今天只探索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拓展应用, 深化延伸

在课件上制作一个小纪录片, 通过一个个例子,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十万、一亿等数的大小。比如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 一亿滴水大约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等数。接下来, 通过两人合作拨数游戏, 分别拨出230000、23、12460000等数。这样既让学生区分了万级与个级的数位不同, 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

然后让学生口头完成书本第5页的5、6题, 加深对数的理解。最后, 让学生谈谈收获, 都是小结整节课内容。整节课就全部完成了。

五、板书设计

3.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 篇三

二、学情分析: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感知1000是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

2.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关系。

2.“拐弯”处的数。(个位或百位满+向前1位进)

五、教学用具:1000根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件,纸盒四个,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

问:“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知道是什么歌吗?今天青青草原的小羊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那么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和小羊们一起学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先看到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数数看有多少根小棒?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一根一根数的)数了几个一?十个一是几?老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0根小棒。接着数,20根到100根,这里有几个10,10个十是100,我就把这100根小棒捆成一大捆,这一捆是多少根?谁来完整的说说十个一是(   ),十个十是(   ),出示。

小结:这是同学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设计意图:从数小棒、捆小棒,复习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三)学习新知

看!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棒,现在我们来估一估,猜一猜,你大约有多少根小棒?看来,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那怎样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根小棒呢?(数,这个主意可真不错)现在我们各小组分工合作,来一次数数比赛。先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1.要数的快。2.要数的准确3.结果要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比赛开始。各小组汇报小棒根数。

小结:同学们刚才数的数都比100要大,你们可真不简单,这么大的数都数出来了,但是,光数出来可不行,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三个漂亮的盒子,什么颜色?(红、黄、蓝)老师要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你们的小棒怎么往这三个盒子里一放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先请你们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里说说,并把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

谁来把你的小棒拿到前面来摆一摆,说一说。(在盒子上贴上百,十,个)

让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

刚才这个小朋友用捆一捆,摆一摆的好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了小棒有多少根。现在请你们也用这种好办法把你的小棒也捆一捆,摆一摆,并把你们这组小棒的根数在小组里说说。

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小棒了,那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一共带了多少根小棒?请小组长把你们的小棒拿到老师这里来。

我们先数大捆的,是怎样数的?数小捆的,怎样数的?数到几百九十几时,问后面是几。小棒怎么放?一根一根的数,数到几百零九时,问后面这个数是几?放一根是几。小棒要怎么放。继续数,数到10个100,问10个100是几?出示,10个100是一千。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一起来读一遍。百位上满了十,我们要怎么样?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捆。让学生摸一摸,看看多不多,重不重,这么一大捆老师把它放哪?放一个大盒子里,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位,板书:千位。刚才我们一个数一个数数的时候,小朋友知道了什么?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根小棒是这么多,1000粒大米有多少呢?1000张纸有多厚呢?(出示装有大米的瓶子和纸)(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数数和读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和探索,讨论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不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计数器上数数

出示计数器,问:在计数器上,我们用几个珠子就可以表示1000,你会拨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拨。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那这些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如609、599、999并接着后向数数。如:509  510  511  399  340 341   999  1000(课件显示计数器数数,演示满十进一,突破拐弯数的难点。)(设计意图: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学会读写1000,加深对1000的认识。)

(五)练习反馈

今天我的新知识就学完了,青青草原的小羊们要闪亮出场了。课件出示,小朋友愿意接受他们的挑战吗?课件出示练习。

1.请从计数器上分别表示509、399、998.并接着数出后面两个数。

比一比谁的填法最多

—— ——800—— ——

说一说,生活中大于100的数。(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么大的数,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去搜集几个,和同学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了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每组桌子上的小棒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教学时老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准备好的小棒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粒大米的多少,感受1000,一切教学活动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篇四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陈老师的这节课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更加中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陈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介绍时下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和大家见面,让孩子们和这三只小动物一起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随即马上出示一个由1000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并出示提出灰太狼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在学生兴趣高涨中开始了本课的学习,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更精彩的是,三只小动物的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二、重视概念理解和数感培养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陈老师引导学生先一个一个地数,并媒体演示是个小正方形排成一竖列,得出并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随即问到:“接下来谁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好地数出来?”让学生思考想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不断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比较深刻了。然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紧接着,陈老师又用“1000根小棒”“100张A4纸与1000张A4纸的比较”“根据学生瓶子里100粒黄豆的数量猜老师瓶子里的黄豆数量”等活动,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猜一猜,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而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陈老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

陈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上得生动活泼,学生也是兴趣高涨,但是不管组织什么活动,陈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有趣的“射击比赛”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陈老师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重视练习的设计

5.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过程与方法:通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2)(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并进行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干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看书质疑。

问: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回答下面的问题。(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3)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4)有87258091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课本p4页的做一做。3.判断题:

(1)十个一千是一万。()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全课总结:

6.《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六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

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3、万以内数的读写。

4、数的组成。

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体会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各知识点的教学策略:

1、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结合学生的做操情景,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然后再去数一数,算一算引入“千”这一计算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来这样“一个一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 “百个百个的数”, “千个千个的数”的数学活动,知道10个一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体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通过现实情境估计二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和“多少本书有一千张纸” “多少本书有一万张纸”的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大数千、万。

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由于生活中很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

在数数时,对学生来说,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如: 989数下一个时,学生直接数1000,这时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认识到下一个应该是990.并再通过举类似的例子(如:489数下一个,679数下一个等)进一步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同时板书时,我把989和990后两位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989下一个是990,就是和89下一个是90是一样。

在读数和写数时,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数是一个难点,如读时,出现两千零三和两千零零三两种读法,这是通过学生交流,学生知道读两个零重复了,读两千零三就可以。在写一千零八时,有写成108的,通过学生交流,并借助计数器来拨拨,认识到“1”在千位上,“8”在个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数的组成这里,与读数和写数来结合的,同时结合借助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来体会数位上数的意义。

练习题中涉及到的数的规律,实际是对数数和数位意义知识的延伸,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在这里借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说说方法,然后再解决问题。

2、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多样化,只要能比较出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数位来比较,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数,987是三位数,所以1008大于987)

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数,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 ,8大于6 ,所以980大于968)

方法二:借助一个标准来比较。(例如:1008和987 。1008大于1000,987小于1000,所以1008大于987)

方法三:渗透近似数来比较(不易要求过高,重点培养学生数感)(例如895和806,通过学生想895和806离得哪个整百数近,得到895的近似数是900,806的近似数是800,900大于800,所以895大于806)……

3、估计估算

先让学生独立的估计,再组织交流估计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对结果同样不要求精确、统一。在估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按一定的策略进行估计,避免毫无根据的估计。通过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输出20个人来,然后圈一圈,再看看总人数中有几个这么多,这样就可以估计出总人数。

同时增加一些身边的素材,估计一下一张书页的字数、二年级学生的人数、全校的人数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先复习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增加迁移效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口算方法。同时特别关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方法,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作铺垫。在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个十时,可以借助计数器或者小棒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7.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七

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个感性认识。

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

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爱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学具100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师:小朋友们坐得真端正,个个都精神焕发,是不是特开心啊?

生:是。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看过《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吗?

生1:看过。

生2:没看过。

师:今天张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看南塘版的快乐大本营,你们开心吗?(开心)

师:边出示口号内容边问:我们南塘版《快乐大本营的口号》是什么?

生:看到口号的内容说: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

二、音乐激趣,导入新授。

师:现在进入我们南塘版《快乐大本营》的第一个环节,快乐学一学。

(一)快乐学一学:

在本环节的开始,我想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播放儿歌,出示动态课件: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青青的草,聪聪明明做游戏,几群羊儿在吃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蓝蓝的天空下小羊在快乐的吃草。

师:你们看这里的环境美吗?

生:美!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保护环境。

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样的爱护你周边的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1、整体感知,加深理解20有多少。

师: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这么美的草地上共来了多少只小羊?

学生齐声说出有20只羊。

师: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他们中间谁数得最棒?

生1: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得非常认真。

生2:一群一群数(10只10只数)比较简便。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又出示8群羊。)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有多少只羊?(你想怎么猜就怎么猜,想猜多少就说多少。)

(学生回答)(80、50、20、90、100)

师:小朋友们,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1:我同意猜100只的同学的意见。

师:到底是多少?是不是100只?老师也不知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3、揭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些小礼物,请你们打开看看是什么?同桌合作数一数,共有多少根?你是怎样数的?(学具:100根小棒。)

生1:一根一根地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2:10根10根数。(师:你的方法真好,还有谁是这样数的?)

(请一个是10根10根数的小朋友上台演示是怎么数的,怎么捆的。)

生:10根小棒捆一捆,捆了10捆。

幻灯片出示一幅画好的小棒图(10根1根1根的小棒,最后10根捆成1捆,是10根。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10捆是100根。):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及时表扬有不同发现的小朋友。)

师小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空写百)

下面进入我们南塘版快乐大本营的第二个环节:

(二)快乐数一数:

1、数主题图中的小羊。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到刚才你们猜过的小羊图,回想一下,你猜对了吗?现在你知道怎么数能准确地数出图中有多少只羊,而且能快速地数出来?

生1:一群一群数。

生2:每数10只用笔圈出来,10只10只数。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打开书第3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师:看谁数得最棒!)

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数出了有100只小羊,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我们南塘版《快乐大本营》的第三个环节。

(三)快乐比一比:

活动1(石头、剪子、布游戏):游戏时分老师、同学两方,一起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输了的一方数数。

活动2(翻书比赛游戏):小朋友与小朋友竞争,教师发指令。比如:翻到39的后一页、40的前一页、79的后两页等。

活动3(男女生数数比赛):男女生竞争,教师发指令。比如:从88数到100。

学生咱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

师:现在进入我们今天《快乐大本营》的最后一个环节。

(四)快乐做一做:(我选择我喜欢)

1、从30数到100。

2、数一数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

3、79( )( ) 82( )84

10( )30( )50()70、80( )100

三、全课小结:

8.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八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具体结构如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100以内数的认识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来认识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十进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

1.例1(数数)

因此,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为此,我们安排了例1,并且不再单独编排例题(实验教材中的例2)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这里还有一点儿细节上的改变。(1)如数数中出现的都是汉字的数,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这是因为还没有教学认读100以内的数,不要求学生能够认读,从而理顺了例题之间的关系。例2中也是这样处理的。(2)以20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

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数―摆小棒―组成;组成―摆小棒―组成。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例3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例5和例6的合并。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写数上,写数的方法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有所体会,教材继续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具体地来说:10以内写数是一个数对应着一个数字;11~20各数的写数就不同了,这点陶老师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即需要按位值制来写数――按位值制记数,就要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认识中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写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100以内数的写数继续在此基础上教学“个位”“十位”“百位”。】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并通过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P40第9、10题。

●在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

4.例4

例4教学数的顺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发现规律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并增加了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3)小题和做一做。但是,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例5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与实验教材相比,更体现了清晰的层次:借助直观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数;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的法则,这是较实验教材完善的一点。

6.例6

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实验教材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在修订的时候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完善。如:修改情境图使之更符合实际;改变了数据,使之更利于学生判断;实验教材是红金鱼与黑金鱼比、黑金鱼与花金鱼比,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和判断;修订教材则都是把红球、黄球和蓝球比,更易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判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7.例7:问题解决

例7是我们新增加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我们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我们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这个例题在强调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同时,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利用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实际操作(或画图)。当然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10个10个地数数等。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解决的例题实际上可以看做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丰富学生数数经验的内容,P47练习十的第1、2、3题也都可以看做丰富学生的数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3个3个的数、12个12个的数)经验的题目。

(二)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9.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篇九

市十小 华 东

(时间:2009-5-15 15:48:5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分析:《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它不仅是为学生认识万以内数做准备,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教材从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引入,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让学生通过猜猜体育馆大约能装多少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为引出万以内的数做准备。

通过让学生数小正方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数数,除了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是十,十个千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进制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并会正确地读写,这都是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班级内有1/3的学生会数千以内的数,但是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数是全班学生共性的难点。同时二年级的儿童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在数学中要加强操作活动,在操作中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材处理:

改变主题图的呈现顺序,由猜小棒的游戏拉开新课的帷幕,让学生先猜1小捆小棒有多少根,再猜1大捆小棒有多少根,最后猜1大堆小棒有多少根,在学生猜出可能是1000根时,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数小棒的方法去验证。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小组数一部分。有两个小组数的小棒不是整百的,一组是接近几百根的,还有一组的是比几百多几根,最后学生把数好的小棒放到一起汇总。这样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千”,并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从而突出了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拐弯数”和“十进制关系”。最后让学生用“千”的表象估计主题图中的人数,进行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让学生感知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大数的组成,发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教学难点:

1.“拐弯数”

2.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教学设想:

一、从生活中引出大数

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首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学一开始,就请学生汇报在生活中积累的大数,是通过问题“哪些是三位数的?”引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加强操作,层层递进,培养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通过三次操作,学生估数时的指名操作,学生数数时的全体操作和数的汇总时老师的直观演示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看一看,逐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1.从生活中发现大数

激趣导入: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数?

预设生:会说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数 2.给数分类,引出课题

(1)思考:这些数中,哪些是三位数,哪些不是三位数?

预设生:会准确地分类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大数,同时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多重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1.估数游戏,初步感知大数

思考:1小捆、1大捆和1大堆的小棒大约有多少根?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1大堆的小棒大约是1000根?

预设生:10、100、1000根;看看这一大堆的小棒是不是能分成10个100根那么多。

操作:指名,把一大堆的小棒捆成10个一百根那么多。[设计意图: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估数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数,建立数感的有效方法。] 2.数小棒,认识计数单位“千”

思考: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些小棒到底是不是一千根。

怎么数,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数出这堆小棒的数量?

预设生:动手数一数;全班学生都来数,每个小组数一部分,最后把数的数加起来,计算是否等于1000根。

启发:怎么数,才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你数的结果?

预设生:小组内商量数数的方法

操作:小组内学生分工后,开始动手数小棒,师巡视。

展示:学生把数好的小棒放到展示台上。

预设生:大多数的小组会把10根捆成1小捆,再把10小捆捆成一大捆,但个别组可能会没把10小捆捆成一大捆。

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

小结:这种方法真好,在数的时候,我们都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

生齐答,师板书

预设生:把没捆成100根的重新捆成在一起

质疑:为什么有两个小组的小棒没100根100根那么捆呢?有什么好方法让它们也能是整百根吗?

学生交流:

197根不到整百根,203根比整百根多,可以把203根中的3根和197根合在一起数。

师演示:把3根和197根中的7根组成1个十,捆在一起,再把10个10根捆成100根的一大捆。

数数:学生从197根数到20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数数的过程中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从而为学习10个一百是一千做好了迁移的准备,学生经历了概念“千”的形成过程,并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拐弯数”。] 迁移: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千)

演示:师把10个一百根捆成一大捆。3.观察小棒,发现十进制关系

观察:生观察10根、100根、1000根的小棒。

启发:“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测生:说出是十进制或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拓展:我们数1000根的小棒是一百一百地数,如果是更大的数,可能怎么数?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深入,经历了数概念“千”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了十进制关系。“关于数数,你有什么发现?”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回顾数数方法,提升思维

多媒体演示数小正方体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由直观操作提升到认识,让学生经历了估数——验证——交流——验证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72页第5题 2.71页第2题 3.小小森林运动会

(1)从485数到500(2)从607数到622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千以内数的概念。]

(五)拓展延伸

1.估数:出示67页主题中的作用,同时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起。] 图,学生估数

2.拓展:不久,我们就要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比比谁学得好。[设计意图: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

1、大家数到1000的时候特别高兴,1000到底有多少呢?(实物)

(1)我们常用的字典一本有300多张纸,那么几本这样的字典有1000张纸呢?1000张纸有多厚呢?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出示验证)

10.《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十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三、过关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万位、()、()、()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万级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知道了数位与计数位的区分。“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十”中要特别注意“相邻”。

五:作业

1、练习一:

11.教学反思20以内数的认识 篇十一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会数、会读写了,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20以内数的顺序从10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从2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开始,向前数一数,向后数一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在教学中,不是单看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多少,而且还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本着这样的教学追求,我就设计了上面这样的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自由地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那种抽象的概念,使抽象变为具体,这样学生便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同时又在乐趣中学会课本知识。

通过多次小组活动,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开小火车,巩固学习20以内数的排列,熟练掌握从大到小排列和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小组中,组长的带头作用十分理想。

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对数列知识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和延伸,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品质。应该说,数列的奥秒是无穷的,按照不同的规律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数列,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能力找一找规律,完成数列,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可以发现它的规律。教学设计时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的空间,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12.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十二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习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习。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习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上一篇:关于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下一篇: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