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2024-11-03

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14篇)

1.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一

是指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学习,合作学习,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然后作简单的自评、互评等等,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民主,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使之和谐。如何让师生在这个环节中成为最佳拍档呢?1、学生的反思。(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理解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 2、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回放一遍,感受课堂教学、学生精彩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手段的成败之处等等。(1)聆听学生对其自己、对同伴、对小组或者对老师的评价,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2)注意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及时简单反馈,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师的管理中来。 3、课堂评价的方式(1)教师评学生。评价有导向性,评价有激励性、评价有开放性、评价还有发展性。教师仍然具有评价的权利,但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同时应该评价学习的过程;应该评价知识,也同时应该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如适当表扬和鼓励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等,但一定要从以前的裁决模式变为六步教学中的激励模式(2)学生评学生。除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以外,学生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学生评教师。其实,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二

导:即教师在讲授某篇课文或上一节课之前的谈话。或有机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统领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学习气氛;或引发一种学习情绪。总之, 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内心感受或情绪的渲染将学生导入学习课文的情境之中。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默读、朗读、表情读或速读, 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析: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目标要求以及课文的重难点进行分析讨论, 在讨论之中得到知识。练: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口头练习主要是在自学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学生告知结果, 师生共同订正。书面练习是对课后作业和把课文内容的重难点转化为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训练。结:即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小结, 以便巩固, 加深记忆。

现以《孔乙己》为例, 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课堂五步教学法的。

一、导。本文开始, 我是这

样导入新课的:有这样一个人, 他半生苦读, 一心向上爬, 一生不得志, 落到求乞的地步。但即使这样也不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挣不到钱又偏偏好喝, 就是被打折了腿也要用手“走”到酒店去喝酒。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学习《孔乙己》后就知道了。

二、读。

在读《孔乙己》时, 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读法。第四自然段用默读, 读出对孔乙己肖像刻画的作用。第五至八自然段用速读, 读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第十一自然段用表情读, 读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在读全文时, 要带有强烈的感情, 读出孔乙己的不幸和世人的麻木。

三、析。

在读的过程中, 教师提出析的要求。 (1) 全文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 层次怎样划分? (2) 酒店以两种喝酒的人的描写起何作用? (3) 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对刻画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起何作用? (4) 课文用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揭示孔乙己的性格? (5)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笑声起何作用? (6) 为什么说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7) 体会课文中精确的语言。如“踱进店里”的“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排”、“摸”;“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中的“笼”;“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中的“罩”等等。

四、练。

口头练习, 学生告知读、析中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 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五、结。

学完这篇课文后,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 他热衷科举, 一心向上爬, 最后落到求乞的境地也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 以显示自己的清高;当被打折了腿时, 还自欺欺人, 用“跌断”的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至死还麻木不仁。作者就是通过孔乙己来对封建科举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

3.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 目标阅读

一、引读启智

此环节的阅读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读题,就题设疑,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欲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要善于创设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情境,巧妙引出课题。在指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读题过程中生成并提出问题,产生阅读期待,激发探究潜能和阅读欲望。要关注两点:(1)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比较简单的浅层次问题,初读课文就能自行解决;还有一类是比较深奥的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整理这些问题,形成精读探究学习目标。无论是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都一定要是学生的真问题,这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归纳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阅读欲望直接关系到进一步阅读的效果。

二、初读感悟

此环节的阅读目标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学生在强烈的阅读欲望驱使下,急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阅读探究问题答案,而这时阅读文本的最大障碍是生字词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根据阅读情况确定初期学习目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同伴互助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以求“读准字音”,再采取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和小组群读等形式实现“读通课文”的目标。在多遍轮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1.读:⑴自读(低年级可选择教师范读、领读),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⑵互读,读通课文,做到语句通畅、流利。

2.查:认读字词,指名读文(或整篇或分段),检查目标落实情况。

3.议:在小组讨论中疏通文义,解决初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4.讲:讲讲课文大概意思。

三、精读理解

此环节的阅读目标是: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理清文脉。文章都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读懂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还要体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内容,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自读自悟。以学生自主默读为主,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后的理解、感悟、体会在书上做好批注,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基础上,交流解决遗留问题,并随着阅读的深入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交流展示。小组合作交流阅读体验,集中展示学习收获。

四、品读体会

此环节的阅读目标是: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文章意思表达清楚的,感受文章语言风格,领悟表达方法。根据阅读需求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三品”,即品词、品句和品读,在反复品味、揣摩、感受语言现象的基础上,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关键词句一般体现在:(1)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含有丰富哲理的语句。这类语句因为直接指向文本的思想情感,所以品读这类语句有助于形成对文本的整体理解。(2)生动形象的语句。形象的语句既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又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所以探究这些语句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又可以学习语言表达之妙。(3)文本的空白处。作者行文时往往不把所有意思说出来,留一些空白,给人以无限思考想象的空间。(4)一些特殊的标点。

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要注意三点:(1)要善于捕捉文眼。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和一个个句子中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人文关怀,更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2)要选择不同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语境感悟法、置换比较法、换位比较法、添词比较法、省词比较法等。

五、延读拓展

此环节的阅读目标是:迁移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根据“精读一篇——略读一组——浏览一片”的精神,在充分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课外相关阅读篇目,提出具体阅读要求,为学生建立阅读链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阅读能力能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落实此环节关键要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必要时可通过组织阅读展示活动等形式促进课外阅读的落实,否则课外阅读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五步目标阅读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篇完整课文的基本模式。根据学段目标不同,文本体裁不同,课时要求也不一样,使用时应灵活把握,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欢.课堂情境中的合作创造力评估及其困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9).

4.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四

——小学英语“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我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确立以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活化”的课堂为目标,深化探索了五步教学法: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其中自主预习是重要前提条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是核心内容,当堂检测是效果评价。

一、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提高预习质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我在多年的小学英语实践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确立了“三年级——‘扶’,四年级——‘半扶半放’,五、六年级——‘放’的预习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年级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进行预习方法指导,先由教师向学生渗透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预习方法,对预习不作学习任务的要求,完全是一种自然学习状态下的预习;四年级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预习提纲为学生预习提供知识与方法指导,注重发挥优秀生的榜样带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进行预习;

五、六年级将预习进一步深入,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我一是通过预习提纲设计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进行系统指导,在预习提纲的设计中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拓展知识,并且在设计中注重了“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二是充分保证预习时间:三年级提前1天、四年级提前2天、五、六年级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预习时采取个人预习、小组合作预习、教师指导预习等多种方法。三是加强对预习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或教师抽查、普查等形式实现对预习效果的管理,将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量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一,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

预习的效果,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教师一般通过在预习提纲中勾画完成,也可以教学实施后教学反思中二次备课的内容。

通过“扶——半扶半半放——放”的预习模式,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将学生“一刀切”,使教师、学生不会因预习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在预习中充分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二、交流展示

如何将预习效果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交流展示环节,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预习效果显著的平台,给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个体与小组互相质疑交流展示。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全班同学按座位前后分为十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同学,每小组有1名组长,小组长每周轮流担任;小组长起着组织协调本组顺利进行活动的任务,不代表本组的学术意见。小组内任何一人成员都可以进行发言等活动,其成绩记入本小组中,个人没有成绩,个人活动前可以与本组进行充分交流。当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的汇报情况不是很充分时,其余同学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质疑,请展示小组回答,以便使交流展示的内容更充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展示交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以激励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

三、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展示教师高超教学技能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机巧、教学机智、驾驭教材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等基本教学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巧妙点拨,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精”与“点”,即教师要针对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对重点知识交流不是很清晰或很到位时,教师设计小而精的问题,灵活地引导,使学生理解时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一环节切忌当学生交流不是很充分、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时,教师再重头讲解。因此,如何运用好交流展示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艺。

精讲点拨与交流展示两个环节有时相互交融,难以明显分割开,根据教材内容有的可集中展示交流后并进行精讲点拨,有时展示交流与精讲点拨交插进行,精讲点拨要触动师生的兴奋点。精讲点拨时一是要对学生预习中难以完成的共性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系统讲解;二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特别是使中下等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四、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是自主预习、精讲点拨的深化和提高,一是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学习任务,进一步挖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系统总结、归纳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总结的方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一般通过限时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可以在省配套练习册中选择题目,也可以另外设计题目,其中基础知识占60%,基本能力占30%,拓展知识占10%,每堂课检测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教师要录堂进行评价,批改可以由学习小组内互批、组间互批、集体订正等方法,批阅后教师要统计达标情况,此项工作必须于下课之课完成,不要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通过当堂检测一是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呆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

因此,当堂达标率是检验教师所有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个环节。当达标率不高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是不是教材分析不透彻、预习设计不科学、精讲点拨不到位、当堂检测题有难度等问题。教师可以准确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问题、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通过“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

5.五步教学法实现高效课堂[范文] 篇五

一、何谓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二、高效课堂的要求

高校课堂要求:一是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展示的机会,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差异;二是精讲多练,优化教学时间安排,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三是师生互动,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四是技术运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五是目标达成,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六是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审视。

三、五步教学法实现高效课堂

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课外知识面窄,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就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着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例

以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为例:

测:练习册P39页选择题。通过课前检测,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理解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繁荣,为在后面学习秦汉时期文化蓬勃发展时能有较好的思维过渡与知识的衔接,顺理成章地学习新的知识。

导: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并不是单纯地堆积中国元素,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纸,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纸。那么纸是何时发明,发明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播放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学: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在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的材料?

2、随着文化的发展,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3、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这一环节采用问题引导法,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上交全班,在全班学生及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讨论、交流达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激活学生思维,真正实现知识共享,以此完成本课重点。

二、《九章算术》与地动仪

1、通过几道简单的数学题引导学生理解《九章算术》

2、视频《地动仪的原理》

通过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和便于理解的视频,使学生理解过于精深的科技知识。同时在学生的注意力正在渐渐脱离的课堂中间时段,这个视频的出现也能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下面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华佗和张仲景

在课下学生搜集了关于华佗和张仲景的相关资料,在这一环节予以展示。在此环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史料及表达的能力,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学生积极展示成果也能充分活跃课堂,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练:1.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2.“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的技术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纸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3.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C.《缀术》D.《水经》

4.某校计划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小红同学的任务是介绍张衡的成就。在她的介绍中,张衡对人类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A.地动仪B.造纸术C.麻沸散D.计时仪

5.右图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仪器,其功能是()

A.测量航行方向 B.演示天象 C.观测地震 D.测定地震方位

馈:请学生复述本课所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补充板书。带领学生对全课进行梳理,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6.三化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三化”:

文本问题化:

充分接触文本,使文本的内容问题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直接着眼于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生活化:

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准备、涉猎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引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激发学生发创造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层次化: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培养目标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起步就规划和制定不同层次的能力达成目标。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培养具有层次化,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具有可达性,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都能够收获成功的自信。

“五步”:

导、学、点、练、结

激发兴趣、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巡视观察、适时点拨---巩固练习、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师生小结

操作要领:

1、激发兴趣、问题导学

导入新课一定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选取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设相应情境,使文本问题化,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此环节时间不超过5分钟。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进入课堂后,要在教师自学提示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自学氛围,带着问题,围绕目标,充分接触文本,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难问题个人难以解决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形成学习成果。

3、巡视观察、适时点拨

在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和督促者。学生在个体自学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自学时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难,并进行点拨;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进行督促和适时的指导,帮助小组形成学习和讨论成果。

4、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阶段之后,教师要设计典型的练习,让学生进入紧张而充实的训练阶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尤其是课堂检测,要当作真正的考试,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和认真,达到巩固和反馈的目的。

5、拓展延伸、师生小结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练习和当堂检测后,对所学知识整理、理解、内化,并以此知识点为核心,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的知识和运用,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知识和能力要点,谈谈学习的收获,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小结。

西南舁小学学科课堂评价口诀

语文课堂评价口诀

导趣多参,读贯穿; 抓基提能,适时点;问题导学,读中悟;学生概括,能为先;练习设计,讲四性;板书抓重,又美观;和谐高效,重评价;回归写作,小结前。

(典型性、层次性、可达性、时间性)

科学课堂评价口诀

问题导入贴生活 假设猜想靠自发 观察实验有计划 小组操作是良策 眼到手到心也到 搜整信息要合作 测试评价点拨到 和谐快乐学科学

数学课堂评价口诀

导入新课逻辑清 问题导学把路引 传授新知有铺垫 思维方法须点明 自学时间要充足 合作机会需搞清 练习题型讲“四性”

(典型性、层次性、可达性、时间性)

板书认真又典型 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典型题、易错题、共性问题;三不讲:多数会做题、自学可

会题、合作可懂题)适时评点课有情

品德课堂评价口诀

生活导入引思考 问题活动两重要 搜集信息要共享 学习要点多探讨 激发兴趣有情境 导生概括有妙招 知识习惯和能力 情感共鸣评价高

英语课堂评价口诀

7.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探讨 篇七

一、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课题思路

学校的教学活动既为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探讨的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它要求尊重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 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 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 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基本思想。

二、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课题要求

虽然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复杂的活动, 但是语文教学有着它自身的特点, 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要求。我们研究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 是让学生的学习有序可循, 有据可依, 让学生适应模式, 学会学习, 从而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个教学模式要遵循下面的要求。

1.要求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追求的是个人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所以, 语文课堂要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去参与。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活动。 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在操作中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必须有效地组织学生投入自学、质疑、讨论, 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读书、思考、表达。

3.师生要和谐民主。讲和谐讲民主是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中,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同学、教师的不同意见;教师必须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 宽容学生的幼稚及错误, 发现学生的亮点奇思, 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4.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注重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 辅之以相应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 获得发展。

三、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探究

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是一个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它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开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方式, 包括以导学为基础、自主学习为中心、师生互动全员参与为基本要求的五个基本环节:定向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导学 (科学设计导学问题及过程) ———检测 (检测目标达成度) ———小结 (学生课堂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 ———拓展 (巩固本节课知识, 联结下节课内容, 延伸课外学习) 。

(一) 定向

定向, 即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 它具有可操作性, 对教学活动起导向、控制、检测等作用。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有目标, 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有目标, 而教学目标要围绕以下几点来选取确定: (1) 字词目标; (2) 诵读目标; (3) 内容目标; (4) 文体目标; (5) 句段赏析目标; (6) 写作目标; (7) 品德目标。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完成教学。

(二) 导学

五步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导学, 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它以导学问题为载体,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是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过程。教师利用导学问题进行授课。导学问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路线图, 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 都由导学问题牵引。导学是否科学合理, 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导学是开展五步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1.设计导学问题。 (1) 教师阅读教材、教参、教辅等工具书, 确定学习目标; (2) 根据目标, 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学问题; (3) 修改、交流、探讨, 确定导学问题。如教学《苏州园林》,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学问题: (1)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作者怎样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结构? (3) 课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 课文第3、4、5、6 段与第2 段是什么关系? (5) 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6) 找出使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的句子, 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2.课堂导学流程。 (1) 教师把课堂“学习目标”展示出来, 与学生一起学习、领会这个“学习目标”, 最好整节课都要把它保留着, 课堂教学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2) (多媒体投影) 展示导学问题, 学生按照导学问题看书学习, 解决导学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 先一对一讨论 (即A1对A2, B1对B2, C1对C2) , 再组内 (以前后两桌为小组) 讨论, 之后各组之间对导学案中的难点题目进行交流, 全班大讨论。 (4) 展示交流。学生轮流上台讲解题目, 展示答案, 然后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点评。完成一个导学问题后, 再展示第二个导学问题, 直至完成所有导学问题, 可补充讲解、点评甚至质疑。教师要让学生轮流做代表发言, 这样使优等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使中等生得到一次锻炼, 使暂差生得到启发、帮助, 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 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也有利于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不盲从, 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最后, 教师对有必要纠错的地方进行更正、点评。完成一个导学问题后, 如需要强调更正, 教师就把正确的答案展示在白板上。教师讲解要精简, 不需要讲的一律不讲, 可讲可不讲的也不要讲, 要视情况灵活掌控。

(三) 检测

课堂教学中的检测应根据教学目标, 对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测的指标要明确具体, 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 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五步课堂教学检测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检测的内容有: (1) 字词听说读写检测; (2) 感情朗读或背诵检测; (3) 知识要点检测。 最后将检测的情况进行反馈。 例如, 朱自清的《春》, 有利于感情朗读的检测;《苏州园林》有利于说明方法的检测;《风筝》《小巷深处》有利于记叙文写作知识的检测。教师要抓住重点, 灵活把握, 多注意信息反馈, 加强指导。

(四) 小结

小结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课堂小结做得好,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内容, 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梳理, 语文能力得以强化, 学习方法得以归纳, 思想情感得以升华。它是学生反思的过程, 是学生参与学习、有效学习、陈述知识、梳理认知的过程, 既是师生的互动, 学习过程的反复, 知识要点的反复, 又是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信息互动的交流, 也是确定学习目标的最终达成度。比如,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如下小结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课堂小结可这样设计: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 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课堂拓展延伸环节, 教师的点拨、诱导, 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间, 可以激起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探究的兴趣, 从而达到一种余音绕梁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的启发, 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学习本身走出来, 关注身边的生活世界,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进生活的课堂, 更好地在生活中学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可这样拓展: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又如学习《黄鹤楼》 (崔颢)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这两首诗时可这样拓展:查阅资料对比学习贾岛的《黄鹤楼》;或查资料, 探究律诗与宋词小令的区别 (为下节课学习两首宋词做准备) ;或你能背诵另外一两首描写春的绝句、律诗或宋词吗?

8.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式”教学法 篇八

我校在教学中提出构建“绿色课堂”、课堂教学“七有效”“三讲、三不讲”等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本人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摸索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式”教学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果较好,具体过程如下。

一、引

引就是教师在上课后利用1~2分钟时间,结合生活实践、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已有知识引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探究讨论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读

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在每一节课先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读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阅读时由宏观到微观,由总到分,按照课题→导言→节题→框题→标题→正文→辅助文等的顺序,了解教材结构,分清层次,了解基本概念,找出基本原理、重点、难点。

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必须手拿铅笔,一边看一边把课文中的主要时间、地点、人名、事件、概念、原理等画出来做相应标记。同时可互相询问遇到的问题,或自己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中与课本有关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走动,询问阅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碰到的一些问题,或进一步指导学生一些阅读学习的方法。

通过阅读,学生在总体上了解了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为下一阶段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归纳、整理课本线索和结构创造了条件。

三、思

思就是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或阅读中把所学内容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成几道问题,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本后用大约5分钟时间,结合课本思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期间,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一些学生思考的角度、方法,提醒学生在思考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检查、询问个别学生思考解答的情况。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紧扣教材,有易有难。易的让学生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答案,难的就是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才能回答。有易有难,才会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

四、议

议就是分组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个体思考之后,让他们大约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和对照各自的观点。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检查自己的思考是否到位、准确、全面,并进行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结论,指定发言组长,以便交流发言。

五、理

理就是理清课本的知识结构线索,归纳出主干知识体系,板书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一过程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或者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10分钟时间,以提问的方式一起进行。方式可用图表法、投影法、板书法。

引、读、思、议、理五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引是整个环节的前提;读是基础;思、议是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理是概括总结。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9.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九

——王义贞中学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2010年在市教育局“课堂效益建设年”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自2010年四月份起,我校开始模仿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 “临帖 ”过程中,我校不断总结在实施新课堂模式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变,但在发生变化的同时,却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下、导学案的印制缺乏实质意义、教师学生陷入题海中、学生考试成绩不很理想等,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高效课堂的目标相差甚远。为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我校教导处在广范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于2010年10月,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预习----点拨引导----分层运用----交流展示----小结提高的“讲练结合、分层要求”的五步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以“面向全体,分层要求;强化预习,培养习惯;全面提高质量,确保品牌”为目标,课堂教学分五步完成,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教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学生的热烈讨论;既有学生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质疑。该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了降低教师的讲、提高学生参与的目的。为督促该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大力推进,学校行政值日领导及教导处分管领导,每天对全校课堂教学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向老师们进行反馈。

构建“五步教学法”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的结果。

一、“五步教学法”具体内涵

学生预习----点拨引导----分层运用----交流展示----小结提高的“讲练结合、分层要求”的五步教学模式。

1、教师发放学案,师生明确目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并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结合教案、结合学生预习掌握情况,点拨本课主要知识和学生难理解知识,并作相应的应用示例。

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层解决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4、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形成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分层掌握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要求一课内容体现五步教学而不是在一课时都体现出来。

二、“五步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l、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有效的教学准备环节,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都能有效备课,必须抓好集体备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要充分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原则、方法等。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不仅讨论教材核心内容、教法及学法,还要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位教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2、抓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有效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在教师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我们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学生首先要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哪些内容是看不懂的,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等。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管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方面来讲。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经历、去发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精讲,以“学”定“教”,讲在点子上,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时间,使“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是“学时”。

4、抓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业的目的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有当堂作业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有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我们还要求学生作业的布置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备课组统一确定,杜绝无效作业。

5、抓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评价主体,应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有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三、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方面

1、学案、教案并重

学案编写的内容与导学案有一定的区别。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小结等五个环节(语文学科还应有知识准备或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学生预习提示;二是本节课配套分层练习。学案供同学科组所有师生使用。

学科教师还应编写与学案配套的教案,编写体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教师引导学生的策略,也就是教师精讲的部分。

2、规范了学案、教案的编写流程 根据学科负责人的安排,学案由学科组内教师轮流编写。每周六校本研训时间,在学科负责人的组织下,同学科教师集体讨论研究下一周所学单元或章节知识的设计思路。

在形成某一课的统一意见后,由主备教师编写学案。学案形成后,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编写适合教师个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

3、明确了学案、教案的编写要求

学案的编写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同学科教师的统一意见下设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分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可将练习设置为几个不同层次:A部分为基础题。直接明显体现学习目标,供潜能生使用;B部分为中等难度题,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综合,供成绩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使用;C部分为能力提升题,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使用。(语文学科可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当增加尖子学生的学习难度)。每部分习题必须精选,数量不宜过多,建议ABC三个等级的题量比例为4:3:3。

学案中预习的设置要求明确学生预习的步骤、预习的方法、预习内容或提纲等。

教案的编写必须依据学科组的统一教学意见,体现教师个人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二)、学生方面

各班级各学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各班学生平均编成7--8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根据学生成绩,要求每一位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四、“五步教学”的评价方法(1)、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① 坚持校长、行政值日领导、教导处分管领导巡堂制度,以督促教师按新教学模式上课。巡堂主要看学生参入课堂、自主学习等情况。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三次的常规教学检查。检查细则依据我校新课堂模式标准制定。检查结果纳入学期末的教师目标考核。

③按规定七年级语、数、外,八年级语、数、外、物等学科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依据我校新的课堂模式完成一堂达标课。其结果纳入学期末的教师目标考核。一方面,达标,在教学研究项中计5分,另一方面,达标课得分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教学质量得分中。学生对教师评价:

教导处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是否采用新模式教学。依据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2)、对学生的评价 ①、小组评价

各班级自行设计学生课堂评价表。以小组为单位,各班每周五统计各小组学生的表现,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得分,评出两个优秀小组,颁发流动红旗。②、学生评价

各班级依据学生课堂评价表的记载,不定期评出各类“××星”。科任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可以将学生评价等级适时进行调整。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提升做题等级;对于吃不消的学生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学习。

五、推行“五步教学法”以来的一些变化 通过前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校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交流展示的胆子大了,语言流畅了,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动态把握课堂能力也增强了,课堂质疑、反思、生成也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阅读教师编写的学案,并能进行有效的预习,完成既定的预习题。预习中不懂得问题,学生能积极反馈给教师,以便在点拨环节有的放矢。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听讲的习惯、细心聆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竞争等良好习惯在“五步教学法”的推行中,学生逐步养成。

3、教师研究教学的氛围日渐浓郁。教师的教学由原来的个性行为变为共同研究。学案的制定是同学科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共同研究解决的途径。

4、教学研究蓬勃开展。推行“五步教学法”以来,各教研组以达标课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看课积极认真,评课活动异彩纷呈。教研成果层出不穷。

六、推行“五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

“五步教学法”推行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五步教学法”重视了预习环节,但我们的教师还很难一下子转轨,总习惯在课前准备好进教室就开始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总存在不放心的思想。

2、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预习,上好预习课是很多老师在推行“五步教学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手头的资料,很少出现个性化的、有价值的课堂生成。

4、学案编写任务完成了,但教师的个人备课出现不严谨的现象。

5、学生对个人及小组的评价结果不是很在乎。

6、如何恰当地处理学生分层练习也是我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7、教研室所发的导学案所设计的预习内容过多过细,导致预习时间过长、教学进度缓慢,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有的学科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向前推进的构想

1、教育主管部门在改革的核心问题上不能过多干涉学校的做法,如导学案的使用不一定符合所有的学校,杜郎口模式不一定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合适的土壤。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的彻底变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或取得明显效果,我们也不应该追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短期效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五步教学法”,是结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产物,它的实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否科学、能否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得到实践的检验。

10.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十

机器人一班

“五步教学法”是灵宝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本期提出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各个环节学习形式多样:有趣味导入、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组内讨论、教师点拨、小组展示、多元评价、答疑解惑、总结收获等。这些环节的设置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五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给大家做以简略介绍:

第一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自由对话、课堂提问、角色表演、歌曲或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演、游戏或竞赛,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学生的应答予以肯定和补充,同时通过启发性的话语或肢体语言导入新课,学生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第二步: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和再创造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把详细的操作步骤示范给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和掌握运用的能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学生在操作时也不容易出错,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步:动手临摹,巡回指导。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自己对事物认识基础上的再思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动脑想、动口说,使得手、脑、口有效结合。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通过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第四步:作品展示,多元评价。

在作品展示环节,小组展示作品,组内补充,组间交流。通过多元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中,教师适时、正确地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对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步:回顾课堂,总结收获。

总结收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总结收获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还会突发灵感,产生从未有过的想法、解法、方案等,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1.“双向四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一

一、“双向”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教学效果。

二、“四环”是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四个环节,即“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讲解——巩固提升”。

三、“五步” 是指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四个环节又细化成五个具体操作的步骤。

各步骤及具体内容为:

(一)明确目标,分配任务。(4分钟左右)

1.激情导入:(1~3分钟左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中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数,手中有法”。所谓“目中有人”就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等情况来巧妙施导。所谓“胸中有数”就是要根据具体篇目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所谓“手中有法”就是导入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各尽其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选择相应的方法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前的小故事、对话训练、经典诵读等过渡到新课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或者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对上节课重点知识点的复习,进而引出与此相关的新知识,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新授课环节。

2.明确目标,分配任务:(约2分钟)

(1)(约1分钟)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约1分钟)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到各小组。

(二)独立学习,讨论备展。(10分钟左右)

1.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约3分钟)

2.小组交流:小组成员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约6分钟)

3.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哪些成员黑板演示、设计,读、写、讲、演、唱等,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约3分钟)

也可根据学生预习效果,在展示完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后直接进入展示讨论阶段。其间,教师必须深入各学习小组中间巡视、督导学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情况。

(三)分组展示,教师点拨。(15~20分钟左右)

1. 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如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诵、作画、三句半等文艺表演形式。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 学生讲解、表演完后,学生、教师可作点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讨论或学生间修改指正或教师引导点拨进行释疑解惑。展示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学生个体为主,交流预习成果,实现“生生互动,兵教兵”,扫清疑难障碍,做到展示重点、展示疑点、展示共点,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展示。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释更正,同时在学生解释、更正的过程中,说清错因和为什么这样更正。对于须要归纳或总结的法则、定理、公式、规律多让学生总结,教师在黑板上归纳。总之,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写的教师不写,教师只要进行点拨、引导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遵循“一讲三不讲”原则:学生难以理解又必须掌握的教师要精讲,细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究后能掌握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务必重视。所谓的重点、难点突破,课堂上学生的有效组织和调控、新知的讲授、教学目标、教学思想的达成等都体现于此。

(四)当堂检测,落实目标。(5~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展示情况,出示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进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内巡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或没有掌握好的学生进行辅导,争取做到全部学生当堂完成学习目标。或者根据每一节课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说”,提供条件让学生体验“写”。 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五)梳理反思,归纳总结。(3~5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谈自己的收获,包括基本技能和情感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可采取每个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说,也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说。与教学目标相呼应,这也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要适时地点拨、梳理,如有必要,教师应适当地与旧知进行联系,以使学生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要继续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梳理反思结束,教师就本节的授课内容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业最好当堂完成,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四、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困生参与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二)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四)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的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爱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赢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五、“双向”四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一) 学案编制习题化。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把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导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因此,导学案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做一题,通一类”。

(二)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

有些教师在编写学案时,把教参上或其他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三) 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因此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四)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教师的“满堂灌”。

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甚至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片面理解,强加给其他学生。

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五)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

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由于小组长缺乏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往往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不服从组长的安排,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

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地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六)为展示而展示。

有些教师和学生片面地理解展示的目的,认为只要有展示,课堂就精彩,所以出现了只重形式,但与文本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应该提前了解学生拓展展示的内容与形式,并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E-mail:563102683@qq.com

12.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探究 篇十二

概括说来, 古诗词教法分为五个步骤, 即解题知背景——初读明诗意——诵读悟意境——品读明诗情——想象论古今。下面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解题知背景: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文学中的诗词部分是前人留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词有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距离小学生年代久远, 他们学习起来理解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查资料, 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引入课题后, 先让学生交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题目的含义, 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 这就为学生诵读理解全诗扫清了障碍,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先让学了解杜甫一生历经盛衰离乱, 饱受艰难困苦, 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 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房兵曹胡马》作于开元二十九年 (741) , 正值诗人漫游齐赵, 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 凛凛有生气, 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题目中“房”是姓, “兵曹”参军的省称, 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胡”指古代西域, “马”西域盛产的汗血宝马。

第二步初读明诗意:该步骤侧重点放在读准、和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教师要环环相扣, 把握住如下九个环节。

范:教师要做好朗读提示, 先示范朗读, 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音乐美。

划:教师范读时, 要求学生动笔边欣赏边用“/”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 标注出不懂的词句。

读:让生自由朗读, 然后采取指名读、小组轮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诵等形式, 让学生灵活地诵读古诗。

评:各种形式诵读后, 让生自评、互评、师生点评, 诵读优秀者予以表扬和掌声鼓励。

纠:学生诵读评论后,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断错的句子等内容, 提示“通假字”和多音字。

解:教师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省略的词、倒装句, 引用的典故、神话故事点拨解释, 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 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议:学生以自学、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讲解诗词的大致意思。

讲: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 指名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每句诗的诗意。

点: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对关键词句 (诗眼) 适时进行点拨,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绝伦之处。

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塞》《浪淘沙》中分别引用了“西子”“飞将”“牵牛织女”的典故, 在《出塞》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教师应加以指导更正, 以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第三步诵读悟意境:大部分古诗词诗中附有图画, 画中有景, 情由景生,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 头脑中一边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 一边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 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 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配乐诵读等方法。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学生背诵时, 可以边背边想, 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 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加以细细揣摩、感悟。

第四步品读明诗情: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让学生走进诗人, 走进诗词描绘的景物中, 抓住诗眼, 反复品读诗文, 弄明白诗人写作的目的, 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浓厚情感, 达到情感共鸣。此时可以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出来, 或者在全班交流, 把品读活动推向高潮。

如有位学生诵读《出塞》后向同学讲:诗歌前两句从回顾秦汉以来战火纷飞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的历史, 联想到了眼前胡地边塞, 战火连绵的残酷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 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使国家得到安宁, 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第五步想象论古今:古诗词既有旺盛的生命力, 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诗重在抒怀言志, 有的诗重在针砭时弊, 有的诗重在蕴含一个深刻的哲理, 有的诗重在展现人民劳动生活的美好场面……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 学生已尝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最后一步可以在课堂上拓展, 也可以布置在课后完成, 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 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赏析词, 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 会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这一环节可视学生的学情而定, 不易千篇一律。如学习《题西林壁》后, 学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同一个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就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当然, “五步教学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有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优等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 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教材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编了部分名家的古诗, 这些古诗立意高远, 构思新颖, 语言清新, 趣味浓郁, 情深意长。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 培养美好的情趣,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3.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十三

4.完成任务,是指学生根据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本部分要遵循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逐渐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帮助。

5.总结提高,是指学生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使用的技能和获得的新发现、新技能,并结合教材形成书面的经验,巩固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四、条件保障

(一)公共基础课教学 1.合理分组 形成氛围

班主任综合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学习态度等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6-8人一组,编上组号,排好“团坐式”座位,便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学习。2.培训教师 转变角色

为转变教师思想,学校从2009年开始组织老师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赏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魏书生的“自主课堂”教学录像的观摩,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全面认识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本着“尽可能让学生去做”的原则,组织学生自学,进行竞赛,以赛促学,并担任好“裁判”,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评定,激发学习小组的学习动力。3.过程评价 形成动力

学生课堂评价分为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上课时组长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程度,指定组员进行展示,并对组员的参与次数做好记录,连同组员的上课出勤,形成组长评分。当天组长将评分反馈给班主任,便于及时进行督促、激励。任课教师负责裁判小组在“赛”环节上的表现并打分,形成学习小组的成绩。然后由小组长根据组员参与次数折算出个人平均成绩。期末时,教师将学生个人平均成绩汇总,按20%的比例计入学生个人综合考评成绩。

(二)专业课教学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五步教学,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任务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按照培养计划设定的学生技能训练体系细化为具体的训练项目,然后分五段进行教学和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都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一训练项目为编排体例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保证专业课五步教学的实现。2.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业课实施“五步教学法”,教师是关键。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技能培养,需要教师是“能文能舞”的全才。为此,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同时,学校采用外聘专家指导、结对帮扶、外出培训、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技能水平。3.建设与教学任务相配套的优质实践教学环境

我校是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日照市加工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建有CAXA数字工厂,汽修综合实训室、能够承担技能大赛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备齐全,理实一体教室齐备,保证了专业课五步教学法的开展。实现专业课中的“五步教学”,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必不可少。4.建设新的学生评价机制

14.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篇十四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指导区域课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推进效果,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因此具有普适性。“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体悟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第一部分“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第二部分“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 第一步:独学。“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检查重点关注学困生,检查内容和检查评价方式要依据具体学生情况,增强针对性。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复习旧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⑴管理要求。简言之,教师要做好独学的评价,以评促学,而不是给管理硬性规定。另一项要求就是做好时间管理,结合时间预设和实际进展情况,并对进展较慢的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导,尽可能使其不掉队。另外,如果独学是在课前进行,就要提前做好抽检,了解学情并组织各小组做好课前自学评价。

⑵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独学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各类题目。

⑶双色笔标注。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⑷向组长汇报。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一旦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便可以自我控制,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第一步。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⑴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⑵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⑶适时点拨指导。教师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⑷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

(二)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⑵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⑶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三)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3.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4.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但,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预设外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机智,并依靠学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之,要使生成尽可能不脱离目标,不偏离主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臵,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学案整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对子检查。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尤其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的落实。

3.学习反思或学后记。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二)对教师的要求

1.组织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测试题组织达标验收。在达标测评的题目设计上要体现“尊重差异,分层达标”的原则,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如教师检查、小组间互查、小组内小组长检查、对子互查、组员自查等。最终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2.学情调查。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臵做好记录,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

一、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这是基于高效课堂一般模式下为了方便陈述,按照一课时的内容来介绍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二、各环节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难易度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不可能去统一确定。只能作一般性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独学—10分钟;对学、群学—8分钟;展示(含小展示、大展示及准备时间)—20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但往往独学是在课前自主自习课进行,课上以其他环节为主,这样各环节时间就要适当调整。具体情况视课堂实际作相应调整,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重在指导学法。

三、要重视自学、展示、反馈。

自学、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四、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高效课堂的管理与评价发生了很大的转移,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课堂的评价,有着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是高效课堂顺利推行的有力支撑。

五、高效课堂是系统工程。

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单是课堂技术层面的改革,如果单就技术层面去改革,最终会导致失败。高效课堂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学校要站在系统论的角度,围绕高效课堂整体建构并实施这一系统工程。

六、高效课堂教学的“去模式”问题。

教学模式的问题,本章开篇已做了论述,表明了观点。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帖——破帖”的阶段。通过“临帖”,规范和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则又误入经验教学的泥潭,导致课改不伦不类,直至最终失败。“临帖”不是目的,这个过程运用的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般在四五个月左右。“走入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模式”、“生成模式”,这种建立在熟能生巧的技术之上的教学行为,方为真正的创造,直至最终形成本土化的教学特色或者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上一篇:粤教版六科学教案下一篇:学习不认真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