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共11篇)(共11篇)
1.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一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建设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的各种思想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服从于服务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意义
(一)有效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经营活动相脱离现象。在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经营工作经常出现“两张皮”现象,而企业文化建设则可以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二者最佳结合点。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三者有个共同的特点,都离不开人。只是各自作用于人的情形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教育对象,业务经营以人为管理重点,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可见,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经营工作中具有中介地位和连续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文化的氛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依赖于企业业务经营存在和发展,并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载体和环境。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员工们在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又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可以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过于原则化、理想化、单一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多向思维的形成和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
(四)可以摆脱“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政工干部难当”的窘境。为政工干部拓宽职能,施展才能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随着我行业务范围的扩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将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是改善和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建设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企业文化的成功之路,更是一条增强农村信用社事业发展后劲的必要途径。
2.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国企,和谐文化,建设,思考
简单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作为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 它是管理实践的结晶, 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 其基点是以人为本。
而作为国有企业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必须强调管理以人为中心, 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 重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 运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等文化观念, 来营造整体的企业人生, 使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那么, 当前国有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又存在哪些误区?笔者认为, 和谐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加以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构建国企和谐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政治日趋交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导致了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 给国有企业凝心聚力,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和谐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和谐文化,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国有大型企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在关键领域占重要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肩负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 这些企业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和谐文化, 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随着形势的发展, 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发展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新旧体制变革派生出来的文化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企业整体的协调发展, 因此, 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亟待改造与创新。
二、构建国企和谐文化必须避免的误区
谈到企业文化, 不少人有以下几个片面认识:
一是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的文体活动, 或者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
二是不少国企的党群部门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 提供文化园地, 包括企业内的思想教育, 企业文化就是制度建设。
三是一些人认为, 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一团和气, 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没有根本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说法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理解和曲解。因此, 在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必须避免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三、构建国企和谐文化必备的重要因素
企业和谐文化的创新和建设, 目的就是要内强企业素质, 外塑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 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企业和谐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因此,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主要应当包括: (1) 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2) 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3) 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寓文化理念于制度建设之中, 规范职工行为, 提高管理效能;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建立企业标识体系, 加强企业和谐文化设施建设, 打造企业品牌, 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6)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构建协调健康、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水平。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企业和谐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基业长青, 因此, 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不仅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更要体现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要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 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企业的产品符合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文化观、群众观和实践观, 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健康发展。要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规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的误区, 消除片面认识,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将文化的功能融入管理的功能, 寻求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要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持之以恒。
第二, 寻找培育员工的最佳途径。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既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更要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要把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作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的重要途径, 大力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和引导职工发扬集体主义, 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 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要坚持一切依靠职工,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职工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 打造个性鲜明的国企品牌。个性是企业间在文化上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是企业和谐文化丰富和发展的源泉和全部魅力所在,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上, 已经形成了整体框架和自己的特色, 各个国有企业都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和谐文化品牌。
第四, 形成职工内在的前进动力。企业构建和谐文化要贯穿“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 既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又要合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更要结合国企的实际和职工思想的实际,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要突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时代性, 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 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真正成为职工内在的前进动力。
第五, 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企业构建和谐文化, 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 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 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 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要把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企业和谐文化主阵地, 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 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始终保持企业“三个稳定”。
四、探索国企构建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 把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体员工共同构建, 而构建的基础首先需要大家特别是各级管理层对企业和谐文化统一认识、明确意义、了解内涵、掌握方式。要从国有大型企业创一流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要做到“三个落实”, 即组织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把企业和谐文化推进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二, 提高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认同度。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 加大对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宣传力度。要从现代企业发展的高度, 统一思想, 积极参加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宣传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 分阶段多层次大力宣传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背景、意义、内涵, 介绍推荐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经验与做法, 提高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的认同度。同时要有组织地进行专门培训, 特别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形成制度, 着力推进。
第三, 形成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良好氛围。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 要做到求真务实, 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 反对形式主义, 避免急功近利。要立足企业实际, 符合企业定位, 将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企业和谐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 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 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和谐文化体系。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有步骤地发动职工广泛参与, 从基层文化抓起,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内容, 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 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 调整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新战略。要重点抓好企业和谐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 突出学习、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 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团队。要注意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挖掘国企在长期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从国有大型企业的实际出发, 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 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 正确制定和调整企业和谐文化战略, 充分体现国有大型企业的特点。
第五, 将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和谐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 要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 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要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 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和谐文化。要强化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发挥企业和谐文化的作用, 促进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把全体职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 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加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文化的理性思考与现实构建 篇三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是在企业或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的文化影响,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它涵盖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东西,其中包括品牌、战略、制度、管理、服务、环境、涉外形象等等。
二、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凝聚力功能。企业文化使人们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从各方面、各层次将企业成员凝聚在一起,使职工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吸引力和归属感可以转换成强大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激励力功能。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激励员工向困难挑战,向自我挑战。这种机制就会激励他人做得更好更完善,以至推动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文化价值氛围,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和集体智慧。并使每个成员都乐意为争取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同时得到精神与物质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
约束力功能。利用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这样可以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为一种行为规范,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心理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内部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导向力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和员工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可以使广大员工在特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引导员工自觉遵循企业价值观,时时检查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
执行力功能。执行力诞生于企业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执行力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就是对好的企业文化的最生动写照。
辐射力功能。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本身,还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也把自己的影响扩大和渗透到社会中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的生成条件与构成要素
(一)企业文化生成的基础与条件
企业文化产生的条件需要具有共通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经营实践。企业文化生成的要素主要有:
企业的初始创意。新建一个企业,公司领导层制订并努力实施一种创意、发展目标、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管理战略等,将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最初源头。
企业经营行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制订的经营思想等各项经营业务认真实施;企业员工运用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等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企业经营成果。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措施、手段,使经营取得成功,这些成就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企业建设的成功实践。企业在相当一段时期的经营实践中产生了企业文化,它包含了企业创意思想、经营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员工在实施这些策略的经验体会等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与特点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层由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道德、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和部分党的作风建设等内容组成。制度文化层由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民主制度组成。行为文化层由员工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礼仪仪表、企业行为等组成。物质文化层由企业产品,企业容貌、企业环境、企业科技状况等组成。它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的构成决定了企业文化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种务实、追求直接经济结果的文化;企业文化还是一种投入、产出变化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文
化、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是相互作用的。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拓展
(一)理清三个关系
一是理清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它的培植、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二是理清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是体现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特征的一种管理文化。它的根本目的是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创新和提升。三是理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与本的关系,不能把企业文化创建仅仅停留在企业形象的外在塑造上,停留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 的设计上。企业形象塑造只是企业文化创建的必要手段和方式,而非终极目的。
(二)拓展企业文化内涵
注重企业的形象设计和品牌再造。利用策划公益文化活动、发掘企业闪光点、参与重大事件等形式,大力传播和宣扬企业的战略设想及文化理念。同时,不断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发挥企业理念的外化辐射作用和品牌再造功能,强化企业的新形象,推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
创新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一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以先进的理念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关键就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实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实现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建设学习型企业。企业应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符合岗位要求和个人特点的培训制度,形成科学的学习激励机制;构建多重学习架构和开创多种学习途径,为员工持续学习提供机会及必要的设施和资金;采取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共享和有效传播;强化岗位培训功能,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建立健全自我评价和改进机制。适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量与评估,注意收集和科学分析企业内外的反馈信息,客观评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效能,并形成改进措施,及时修正、完善机制,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提高和升华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需求层次的客观发展趋势。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掘职工中蕴藏着的巨大潜能,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依靠人、尊重人、培养人、关心人,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益和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企业要有自己的“人才发展纲要”,增添厚重的人才底蕴;通过创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抓住职工的心,形成企业的根。
(四)打造企业文化载体
精心提炼企业精神文化。企业要有明确的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等等。“诚信、敬业、求精、创新”的精神支柱;“人格、品德、智慧、意志”的人文理念;“锐意进取,创造完美,以顾客为中心,追求质量最高点,成本最低点”的经营之道;“先有优秀人才,才有优秀产品,再有优秀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是一个优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
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反映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对本企业的制度实施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以确保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逐步形成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折射出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内功的外化,员工的基本素养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熏陶。
不断改进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的优劣判断。它虽是表层企业文化,却是企业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显现和外在结晶。一方面要受企业文化制约,具有从属性、被动性;另一方面又是感受企业文化外在形式,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要不断改进和建设与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形成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五)构建独具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惟有企业的文化是无法模仿和照搬的。因此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抓住企业自身的灵魂,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以何种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去吸引社会对本企业以及产品的关注和信赖,去凝聚企业员工,关系到企业的胜败存亡。
企业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企业文化过程中要使其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一方面,企业应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对自己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描述应该具体化。一个企业的文化包括两部分:外在的构成要素和内存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贯彻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重视和支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承担着企业文化构建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他们制定的企业的核心目标,经营理念直接影响着本企业文化构建的方向,直接决定着本企业构建的企业文化是否成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4.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四
企业文化在国内的企业中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了,多数企业从老板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喊口号,参加文体活动,听讲座这一类事情上,那作为我们金融服务行业来说,如何将企业文化更深层次的运用到企业的运行当中去,成为所有农信人去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外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农信系统中被广泛的接受与应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只注重形式以及无形的精神层面上,而不能很好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从上到下都认可的并被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我们农信社从成立以来积攒并传承下来的很多运营上的经验,所以我们现在所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目前来说最好的,那么怎样将我们的企业文化深深植根到企业的运行中去?从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上来说,我们农信社近年来的人员文凭有了很大提高,业务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这为我们农信社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为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加强人员能力素质的培训,建立了一整套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培训计划,严格制定一个上下都能满意的奖惩条例,坚持以个人的德行为先的用人条件,打造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个人德行优良的队伍,同时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加强对职工的心理关怀,发现员工出现心理波动,积极加以开导,立即找出原因加以解决。让员工对农信社有一种家的温暖,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员工之间互相理解,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共同体。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到整个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内容是具有传承和创新特性的,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现阶段的社会,那么员工与社会是不会认可的。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基本是服务于三农,面向广大的农民兄弟的,我们的企业文化继承了老一辈农信社员工对农村工作有耐心服务有爱心的优良传统,同时也积极创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形态,新时期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客户对服务也有新的要求,我们的员工遇到问题积极同客户做交流沟通,互相理解,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广大客户的认同。
同时我们农信社也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来,让职工积极献言献策,好的建议会被采纳,被采纳的将给与奖励与鼓励,这样职工提出来的建议也容易被广大职工所接受与认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构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思考 篇五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文化体系。当前,农发行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时期,信贷业务以及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如何面对和化解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预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发展业务,打造现代银行笔者认为应以加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一)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
1、可以确保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可以给客户安全感、信赖感,客户也将按封闭管理要求营运收购资金,从而确保收购资金不流失。
2、有利于保留和吸纳人才。名牌企业之所以享誉国内外,作为企业形象组成部分的企业职工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产生的职工主人翁自豪感,不仅使原有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也使外部人才愿意来企业效力。
3、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银行有一种预期的好感,即使农发行一时有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得到谅解。同时,在农发行困难时期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二)细化企业文化,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意义
企业信贷文化是信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践行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和鲜明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在增强农发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为大家认可,达成共识,但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具操作性笔者认为,应该按农发行职能部门设置来进一步把企业文化细分,使其具体化和岗位化,并重点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当前,农发行面对着以信贷业务为核心内容的各类矛盾,诸如:政策性经营范围定位的钢性造成的经营业务相对萎缩与内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支撑点和增长点之间的矛盾;银行自身和主体服务对象两个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转换之间的矛盾;国家认定的亏损挂账贷款占比高与政策性消化滞后信贷资产流动性受阻之间的矛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与农发行防化信贷风险及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等等。
三、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
1、执行政策,履行职能。这是由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性质决定的;
2、生存、发展和盈利。这是由农发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的。各级农发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原则,结合各地各行实际,贴近《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3、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各级农发行要始终抓住信贷服务质量和信贷资产质量两个基本点,树立“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经营理念,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
4、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创新进取。这一点着重强调农发行广大信贷从业人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永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以高质量信贷立行”的信念。
四、如何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
1.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广泛机制、技术和文化被誉为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机制是组织保证,技术是管理手段,文化是实施的前提。可以说,理念和文化是信贷管理的血液,制度和机制是信贷管理的骨骼。但,归根结底“人”是信贷管理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发行要着重打造出全新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领导,学习型部门、学习型银行”。一是对信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使信贷队伍管理水平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鼓励现有信贷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和自学改善知识结构,彻底改变在营销和评估项目上的不科学做法;三是建立业绩评估制度,正确评价和衡量信贷经营单位与人员的经营业绩,实现业绩标准制定、监督、评估与反馈的科学化。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为民务实清廉,团结一致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以风险点管理为基础,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银行风险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以,各级经营行要善始善终地突出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细化,有效识别各风险点;其次明确信贷流程中的各相关点;再次是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要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各岗位的接口得到控制、确认。通过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点迅速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使银行风险降到最低点。
3.以组织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系统性
6.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六
摘要: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软实力,完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应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一个浅层次的阐述和分析,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协调机制 软实力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对企业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不是企业的产品,而是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危机感进一步强化,其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也被极大地激发。企业也可以通过文化建设及时改进企业的发展策略,使其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基础,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笔无形的财富,应予以高度重视。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构建起具有其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极增强其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体现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被全体成员所认同并接受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包括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制度规范、工作环境等。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道德规范、品牌打造、发展方向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提出来的。他们看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其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流通过程也进一步缩短。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仅仅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企业除了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市场策略,积极进行产品开发,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之外,还要逐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建立起独具企业特色的知识体系,积极协调企业的资本、知识以及技术的关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信仰,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约束功能,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为企业的所有成员所共同遵守。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了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强化了其责任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决策力,它既包括企业掌控全局、准确判断的能力,也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将企业的技术生产力、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有效整合起来,使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将企业管理经营者和员工的个体价值结合起来,实现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个性和不可复制性,它主要由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企业发展产统、企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决定,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具有不可模仿性,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以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始终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着企业的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追求个性化价值,塑造价值的过程。企业文化只有不断保持其个性,并结合企业优势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不仅是凝聚全体成员力量,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极大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创新。另一方面还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规范着企业成员的一言一行。而这种约束力和推动力就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因之一。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海尔文化在海尔集团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海尔文化是在海尔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既包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含了日本的吃苦精神以及美国的开放竞争意识。对海尔集团而言,海尔文化的价值在于抓住市场需求,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上发挥着关键性因素。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企业必须努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明确目标客户,发展关键技术,协调整合机制出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文化。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目标顾客占据首要地位。在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时,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客户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论中,“顾客”的概念有了新的延伸,顾客主要分为内部顾客(企业员工)和外部顾客(消费者)。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并考虑目标客户的需求,使得企业的内外客户都感到满意,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其中,内部顾客满意是外部顾客满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要做足“顾客”的文章,以顾客为中心,关心客户需求,尊重客户,积极协调与客户的关系。同时,企业还要重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激发其创造性。要想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必须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理念,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核心,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理念逐渐发展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构建企业文化时,企业管理者要注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其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设计并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职工的积极性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个体需求与总体目标的和谐统一,在共同的价值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员工积极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的关键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积极发挥关键技术优势,贯彻人本管理理念,重视企业员工的价值,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对企业而言,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发展壮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主品牌,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与所承担工作量相适应。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协调整合机制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该在充分考虑其协调整合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企业发展的动态分析,将企业文化定位为一种经济文化,进行管理成本分析,积极推行“学习至上”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在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时,应逐步形成以一个或多个关键环节为功能导向,不断调整和协调各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机制。这种整合机制能够有效地集中企业的关键能力和有效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将一些落后的,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产生集成放大效应。企业只有在充分考虑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机整合以及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到准确把握。有效整合企业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成本领先”。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7.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七
一、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基本要素
首先, 在物质层面构建企业的群众文化。物质层面是企业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基本内容, 是企业职工可以直接感知的有形、可视部分, 主要包括企业为企业群众创造的物质环境, 主要包括企业群众的生产环境、企业群众的休息娱乐环境、企业群众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其次, 在行为制度方面构建企业的群众文化。行为层面主要是指企业群众的群体行为、企业家的行为、群众模范人物行为, 其中企业家的行为是企业群众文化的楷模, 群众模范人物行为是企业群众文化的中坚, 企业群众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企业群众的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文明的程度以及精神风貌, 在行为制度方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 主要是制定具有企业群众文化特色的规章制度、企业群众道德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等。
最后, 在精神层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精神层面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以及灵魂部分, 是企业文化最高的层次部分, 而企业群众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需要在精神层面进行构建, 在精神层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 主要是在企业职工的素养方面以及职工的使命感、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等。
二、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意义
企业群众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企业的群众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与管理密不可分, 是建设企业群众精神文明的主要表现方式, 其为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有很多。
首先是拓展并丰富了企业群众文化, 对企业的人才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群众文化对企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人, 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 培养企业职工成为有文化、有梦想、有追求、高技术人才, 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使企业发展获得基础保障。
其次, 企业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 也是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潜力与聪明才智, 才可以为发展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软基底, 企业群众文化的存在意义就是发挥企业职工的精神动力功效, 促进企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最后, 企业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企业职工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 而活跃的企业群众文化活动能不断提高一个企业的对外知名度,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积极利用开展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扩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 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时, 可以充分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企业能力、企业的装备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 一个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打开市场的重要手段, 为开辟企业发展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三、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实践措施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发展的主体就是人, 使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工作中来, 在构成企业文化的众多因素中, 企业职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群众文化的构建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企业职工的潜力与智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环境与氛围, 在构建企业文化时, 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企业员工的诉求, 在组织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时, 与企业员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企业需要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娱乐与生活的基础设施, 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 在物质层面为职工提供足够的保障, 通过组织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或日常娱乐活动来增加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
在组织企业文化时, 除了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外, 还需要做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 文化设施是为企业职工提供可以享受爱护生活、开展文化活动的空间以及物质环境, 而文化队伍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 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企业职工建立图书室、俱乐部以及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物质实施即体育设施, 将文化施工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 维护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要想做好企业群众工作, 需要最大程度上维护好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 企业要尽最大地能力帮助解决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发挥企业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保障企业职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权利, 充分解决好企业民生文化, 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 为企业职工搭建成长的平台, 促进企业职工成长。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时, 要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充分体现企业的关怀, 创造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氛围。
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诉求的渠道, 建立健全长效的组织机制, 将群众文化活动做长久, 为企业群众提供思想交流、自由言论、反映实际情况的民主平台, 利用好诉求渠道, 解决好自己的生活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好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深入到群众当中去, 听从群众的呼声。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建立解决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 预防企业职工之间发生矛盾与纠纷。
(三) 定期组织外联活动。企业定期为企业员工组织外联活动, 将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企业的群众文化进行交流, 将其他企业的群众文化充分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在进行企业外联活动时, 可以充分用彼此之间的资源, 共同为企业职工组织单身交友、职工运动会、才艺比拼以及文化艺术节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企业职工请一些文化艺术表演群体到企业中来, 丰富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使企业文化活动不再单调, 可以将比较先进、流行的、有内涵的文化活动请到企业内部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为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加一份色彩, 拓宽企业职工的文化视野, 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
在群众队伍中加强企业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三项建设, 要想将企业文化工作做好, 就需要做好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建立一支有文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建设, 要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学习三个代表、中国梦等重要思想, 同时加强职工学习企业文化的力度, 使企业职工与企业始终站在一条战线上, 使企业的文化与行动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上。企业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 还要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能力, 开展技能学习班、组织员工进行网络学习、定期将员工进行外派,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 将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落实, 提高企业职工的全面素质, 在精神层面上加强企业群众文化的建设, 加强企业职工的作风建设, 建立有活力的群众队伍, 将企业文化不断地传输出去,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四、结语
企业群众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水平,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才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促使企业不断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以及新形式, 企业需要加大群众文化的构建工作力度, 满足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需求, 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童高田, 王涛.关于燃气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J].城市燃气, 2005 (06) .
[2]宋颖.关于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 (24) .
8.对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八
长炼液化气站是集易燃易爆有毒害于一体的企业,长期来,他们内强管理、外抓形象,大力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采取了行之有效方式,结合石化行业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安全文化指南,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使职工从被动管理服从,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长炼液化气站连续多年获得了长炼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岗检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好高危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正确安全观念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安全管理上,最大的隐患就是思想隐患。要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让职工牢固树立先进、科学、完整的安全理念。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是立企之本,安全是为官之本,安全是效益之本,安全是稳定之本”的思想,坚决杜绝忽视安全突击生产的现象。二要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的观念。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液化气站只有实现安全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秩序。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向职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等安全理念,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三要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企业对安全工作、对员工生命的关注不仅要强调生命存在的可贵,更要对员工进行情感和精神关怀,使企业“人本、人权、人性、人情”的核心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潜移默化地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行动。
二、构建全员管理模式
首先,单位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安全监管是安全管理的主管职责,安全培训是负责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主要任务。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实现严实精细的安全管理,确定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措施和办法,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营造起浓厚的安全文化管理氛围。其次,党的组织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核心,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监督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报刊、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网络等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形式的活动,起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的作用。第三,工会、共青团和家属等群众组织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主要力量,通过广大员工、团员青年、家属的广泛参与,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构成全员参与安全文化氛围的自我教育的庞大体系,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呈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群众氛围。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为了规范管理而制定的,同时也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而制定的。在安全管理上,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制度,形成一种凡事讲规矩,做事靠制度的氛围,让每一名员工在安全管理上,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并在遵守、维护、执行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不论是对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整改、违章违纪的纠察、“三违”现象的制止、奖惩等一切行为都按制度办事的规范的行为模式。就长炼液化气站而言,针对石化企业易燃、易爆、易毒、易污染的特性,根据“现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液化气站安全生产总则》,《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入厂安全教育制度》等8种制度。下设了专门的安全机构,强化了安全职责。在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直接领导和在专职管理机构监督检查下,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各种现代安全生产活动,自觉遵守各项现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新理念,主动提出改进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努力实现“三不伤害”,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通过现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液化气站的安全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连续多年保证了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四、突出安全知识教育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安全知识活动,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员工、家属,重点是各个层面上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因为只有执行层的这些人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扎实了,才能把各项规程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可以从学习内容、形式、效果方面坚持做到“五个一”。一是按照长炼分公司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要求,开展员工“人人学习一本书”活动,引导员工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二是扎实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员工学技爱岗,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使全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写一篇安全管理体会文章。管理干部每年紧密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撰写一篇安全管理方面的体会文章,巩固学习成果。四是讲一次安全文化教育课。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管理层的领导,从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到班组长,每月给员工讲一次安全课,可分层次进行,扩大教育面,增强安全知识学习的效果。五是组织一次安全文化研讨会,每年进行一次,在全车间进行安全文化研讨交流,表彰奖励,这也是对安全文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检验。如为了有效提高外来人员和职工队伍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如2014年长炼液化气站举办了三期用户安全学习班,对178名液化气用户进行了安全培训,签订《安全承诺书》,举行了两期职工安全教育学习班。
五、强化现场管理,塑造适宜的安全文化氛围
长炼液化气站把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作为现场管理的首要工作,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到位不生产”。对此做到了整顿、清洁和养成。所谓整顿,就是要求员工对生产现场区分有用和没用物品,即经常对工作现场物品进行识别,对任何物品都进行有必要和无必要的区分,不断把不必要的物品消除,而保留有用物品,目的是塑造一个清爽,有序、宽松的工作环境;所谓清洁,就是生产现场用品摆放整齐,整洁有序,一目了然,这样既可把物品存放有序,避免摆放零乱,又可以让操作者使用时方便、顺手、省力、省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谓养成,就是每一个成员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言行举止都符合安全规定和要求,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效果。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共同的自觉行为。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它要求每个人日常生产、活的习惯,让它能渗透到安全文化生产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安全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定能激发企业员工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9.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九
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合与构建。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一种追求与选择,它对企业文化的生成和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 企本文化 领导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
1 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
2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3 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4 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1.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学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7.
[3]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187.
10.对构建安全文化体系的思考 篇十
一、推进安全系统观的确立
安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面、综合、系统地规划、推进和落实。
1、确立安全的投入观。安全的投入观,是“安全第一”方针在投入上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涵是:凡涉及安全的投入,是硬投入,是必须的投入,是第一位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投入。
2、确立安全的环境观。创造安全的环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企业应当从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形成本质型安全的条件。
3、确立安全的分配观。加大安全在分配中的比例,用分配来调节安全,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机制。它的切入点是将职工的安全行为(结果)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收入)有效挂钩,从根本上克服“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改变利益驱动的单向性。
4、确立安全的管理观。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维性。要注重突出预防这个特点,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尤其把防范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根本职责;注重强化基础这个难点,不断提高技能,规范行为,实行标准化的考核管理;注重源头治理这个重点,实行釜底抽薪,切实把事故苗头和隐患消除在初期阶段。
5、确立安全的责任观。要将“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重于泰山”等方针、政策、原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责任,通过实施细则、工作程序、行为规范,使其实现具体化、刚性化、人格化,成为人们不愿、不敢、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二、推进安全辩证法的思考
用辩证思维来指导安全工作,不断深化对安全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引导职工注意表象下的本质、静止间的运动、偶然中的必然,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更细致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安全工作更为有序。
1、正确处理“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的关系。要弱化“要我安全”中说教的成分,使管理者的思想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突出“我要安全”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其成为操作层自身、主观、存在的需要。从而激发职工内在的责任感,启发职工能动的自觉性,焕发职工自强的潜意识,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局面
2、正确处理“自主保安”与“联锁保安”的关系。安全工作是一个整体,个人的行为关乎他人的生命。“自主保安”是基础, “联锁保安”是手段,二者的关系是递进并相融的“双保险”。
3、正确处理“安全激励”与“行为约束”的关系。激励与约束是同轴两极、对立统一的两种手段。它们有机融合、相互作用于安全工作而成为重要机制。它们目标相同、相向而行,共同作用于安全生产的主体,以期形成“自控体系”。
4、正确处理“历史经验”与“现实安全”的关系。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历史经验”是“现实安全”的镜子。要通过温故而知新,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解析原因,寻求规律,以确保不犯或少犯重复性的错误,降低安全风险和成本,最终实现“现实安全”。
三、推进安全方法论的探索
安全方法论是各类安全方法的集成,是各类方法整合后的新境界。
1、制度规范法。安全制度带有历史性、集约性和抽象性,它是在鲜血、汗水、案例的基础上构成的。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是做好安全的基础性方法。
2、案例剖析法。案例剖析法是指用现实的、生活的、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职工注重安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学、可比、可信和可参照性;它的优势是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更令人信服。
3、心理疏导法。许多事故的发生一般都有前兆和原因,并不都是猝不及防、不可避免的。在责任事故中,就有由于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受到一些社会、家庭问题的干扰而导致的。许多企业总结的最容易出事故的“几种人”,需要及时疏导的“几种心理”,心理疏导中的“几个注意”,就是对这一方法的有效运用。
4、正负强化法。经常地、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运用正反典型、正反案例、正反教材,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督导,使之逐步形成按章作业、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形成遵章守纪、互助互保的良好风气,形成烂熟于心、信手拈来的安全常识。
11.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十一
把握当前形势,确保农信社发展方向
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国际、国内金融形势来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
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从机遇看,当前,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活力增强,经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二是要树立危机意识。从挑战看,竞争的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形成。农业银行弃城下乡;邮政储蓄在农村开始开办信贷业务;银监会适度调整了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农信社独家垄断经营格局将不复存在。
三是要正确面对困难。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尚不规范。队伍素质整体偏低;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面对竞争形势,我们要敢于直面困难;要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谋划,沉着应付;要勇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主流;要牢牢抓住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农信社发展意识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遇到任何困难,发展的意识都不能淡化,发展的热情都不能降低,发展的干劲不能减少。
一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又快又好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促进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更加注重资源成本的节约;更加注重干部员工的全面发展。
二是在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资金扶持政策中,我们要抢占先机。要进一步加快完成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进一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集中精力抓发展;集中精力防风险;集中精力促转型;要敢于打破固有模式;善于突破思维定式,要敏锐地发现机遇;果断地抓住机遇;创造性地用好机遇,全力推进稳健发展。
三是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负重奋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转换经营理念,实现经营机制创新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结合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
一是要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要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
三是要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加大薪酬改革,健全农信社人才竞争机制
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加大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实现稳健经营迫在眉睫。
一是树立人才兴社的思想。不仅要把管理岗位上的干部作为人才使用,还要把业务骨干、优秀职工当做人才使用。要出于公心选拔使用人才,坚决杜绝用人中的不正之风。要在人才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不能因循守旧,现时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爱护人才。
二是大力推行农信社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要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奖优罚劣,实行末位淘汰。要按照干部聘任、员工聘用办法,继续推进竞聘任职,严格目标考核和工作问责,推行干部能上能下的任用管理机制。
三是坚决推行农信社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要从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发,优化员工队伍结构,要转变观念,大胆破除与农村信用社发展不相适应的劳动用工制度。确保竞争机制的完善。通过完善全员合同制,不断规范短期合同工的管理,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机制。
四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继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加大业绩计酬比例,确立以利润为中心,以质量和效率为保证,讲求成本约束的业绩指标考核体系。要按照以业绩、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发挥薪酬考核正向激励的同时,形成收入与贡献相匹配的分配机制。
强化营销力度,提升农信社均衡发展能力
按照紧贴农村、立足市区,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营思路,要进一步细分农村信用社营销市场。
一是要确立城乡结合部为目标市场的市场定位,实现营销业务战略转移。要面向“三农”,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品牌优势,全力打造“农民银行”。要加强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向市区,做好中小企业的服务。要以市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发挥贷款营销中心个贷业务的品牌优势,做强做大个贷零售业务,全力打造“社区银行”。
二是要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服务方式。将完善的金融服务渗透整个领域,提升信用社整体服务质量。
三是要积极探索信用站撤消后,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可根据各社实际,采取信贷员包片,送信贷下村入户、设立信息员等方式。也可摸索实行“包村、包片、包户、包社区”的支农客户经理制度,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是要拓展服务空间。要以支持科技农业、市场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起点,调整农贷投放对象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的转型。增加零售业务的信贷投入,逐步改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集存、贷、汇、代理、理财业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把服务范围逐步向黄金客户群转移,随着金融服务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信贷结构调整更趋完善。
推进风险管理,提升农信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信贷管理。要扭转“重贷轻管”思想,严格按照贷款操作流程要求,做好贷后检查与管理工作。
一是要加强信贷管理,合理控制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把好贷款投放关。要认真做好操作风险的控制,继续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要努力做好市场风险的规避,加强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形势分析。要合理规避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形成的政策性风险和产业结构性风险,逐步调整不合理的信贷结构,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防止政策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是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凡是对信用社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一律加重处理。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努力降低案件风险。要加强重要业务环节和风险点的管理,严肃纠正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行为。
三是要坚决把好授权、检查、控制关口和复核、审核等重点业务环节的闸门。定期开展信贷、财务、账务审计,及时发现、纠正违规经营行为。要教育、引导和督促全员严守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
【构建农信社独特企业文化的思考】推荐阅读:
构建农信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问题07-01
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07-07
企业文化如何构建08-25
企业文化构建思路10-3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工作08-13
打造廉洁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08-16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09-25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10-19
构建海事短波应急通信系统的思考08-07
职业学校构建新型教学新模式的思考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