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发现美

2024-09-27

日记发现美(精选16篇)

1.日记发现美 篇一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季 惠

(2002级学员)

内容提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施行美育的必然性和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谈起,重在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拓展、创造美的能力,旨在呼吁语文教师共同开拓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重现语文学科的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发现 感悟 创造

春草萌芽、绿树抽枝、花香飘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青山隐隐、洁白雕像、窈窕淑女、时髦服饰、整洁居室„„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不透出美的意蕴。罗丹说:“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P6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具有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语文学科在汉字结构造型、语汇格调辞彩、语法规范修辞形式、诗文体制意想等方面具有直观、形象、情感外化和艺术感的形式美。挖掘和展现语文学科教育中的美,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语文学科的灵性,抹去了其中的美感,使语文一度成为最枯燥:无聊、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真乃语文学科、语文教育的悲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一大批有志之士呼吁要重视语文学科美感,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人们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语文审美教有的独特功能。第一,对智教育发展起促进作用.现代科学证明,人脑的两半球都只有高级智力功能,开发和拓展右大脑的最有效于段就是美育,通过一系列的美的熏陶能有效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审美教育能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个人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通过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文学艺术等。艺术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有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本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欲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来获得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第二,引导学生认识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条古老的乌克兰格言告际我们‘一个人手里抓住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邪恶与真正的美是不相容的。”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让人学会区分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第三,审美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而兴趣最容易被美的东西激活,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并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把爱美发展为理解美、学习美、从而去创造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进一步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悟并创造美。

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审美情境的设置。审美情境是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场景、环境和氛围。教学中构成审美情境的要素有:1.教师行为中的审美含量 教师的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美与丑,雅与俗。教师课堂教学技巧运用的艺术性,如提问的机趣与智性,板书的鲜明与精确,讲解的逻辑与启悟,演示的生动与巧妙,范读的意韵与情感无一不透露出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与低。2.教学中师生情感关系 包括教师的态度(如亲切热忱的教态、饱满丰富的情绪情感、真诚坦率的指导、平等的关怀)师生情感交流的频数和程度等。3.教材本身蕴涵的美 从教材的题题材内容来看: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有尽现人间真善美的社会美,有形式丰富、形态逼真的艺术美。从教材体体裁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颖、流动、多义的意象,具有跳跃性和音乐的语言;散文,形散神聚真实可感,语言适雅宜俗,意境丰富美丽;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情节的曲折性,结构形式的审美性:戏剧的矛盾冲突的“激变”艺术,人物台词的个性化,凝蓄性:即使在论说文中,高度的理性思维,谨严的逻辑形式,得体语言表达也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教材的语言运用中处处体现出韵律之美、文采之美、句式的多样统一之美:教材的结构安排中常常蕴涵着整齐:对称、均衡、协凋、对比、起伏、聚敞等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特点:课文的不同体裁中也显示了各不相同的美的特征。4.相应的教学媒介和方式 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动态、互动教学材料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了和谐的音乐氛围,鲜明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交互式对话;以音、画、装置艺术作为教学活动背景,美化环境;以网络及艺术场馆作为课堂审美教学的辅助媒介。语文教学中美的情景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应尽情发挥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

教师更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感知美——诵读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象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多姿多彩的美,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不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副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去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2]

读不是平板呆滞地读字词,而是身临其境,用心揣摩,绘声绘色。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他们读书往往大声吟哦,摇头晃脑,甚至手舞足蹈。叶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读”方法。“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3]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行文如云似水、语言清新隽永,文字简洁洗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极佳训练点。如这样—段文字:“月光如水流—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时此际学生准确流畅而富有表情地诵渎,就能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文字,而如小提琴琴弦在耳畔轻轻奏出的—支小夜曲,是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一种令人赏心悦耳的审美感受。

二、理解美——鉴赏

在初步感受美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理解、体会美,必须学会鉴赏分析。审美鉴赏是比审美感知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识别。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已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一种诱发性因素,教师要善于驾御情感之舟,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鉴赏、领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

[4]

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跟随自己渐入文章佳境,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审美鉴赏中,教师除了要擅长于“动之以情”,还要不断对学生“晓之以理”,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分析鉴赏美的常识,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主题的美 教师可以从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环境氛围,把握人物关系的对比,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几方面帮助学生揭示主题的美。2.思路与结构的美 把握不同的文体所采用的顺序,段落与层次的联系,开头和结尾的特点,过渡和照应的方法。3.表现形式的美 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渲染,比拟、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议论文中论证方法,说明文中的各种说明方法。4.语言的美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点,用词的准确传神,分析句式的变化方法,修辞的使用情况。

三、拓展美——想象

想象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把有关的表象加以联结的意识活动,它在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想象是美感产生的来源之—,想象不仅有助于认识客观存在的美,通过想象还可以加强美感。莱辛指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 [5](P41)想象是审美能力的翅膀,想象力丰富,审美能力就越强。想象可跨越空间,超越时间,可以让思维自由翱翔,陶冶性情,创造出更新更奇的美的事物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尤其在诗歌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进—步拓展诗歌的空间。诗歌语言在节与节,行与行之间都有大幅度的跳跃,在表意上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调动审美想象力,物化诗歌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欣赏这一段旖旎的景物描写时,若不展开想象的翅膀,伴随着作者一起重温康河旧梦,就无法领略到景中的神韵,体味作者的无限情思。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泠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通过—系列的比喻,将难以捉摸、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难以描述的音乐形象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阅读时只有借助想象力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起感受出神入化的琵琶演奏技巧;体味音乐世界的美妙动人。

四、创造美——说写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求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可通过说和写两个途径,激励学生创造美。

当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令人忧虑的,高中学生表达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针对学生口语上的弱点进行,同时也要让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言要准确简练,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热情大方;三是主题美,就是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四是逻辑美,发言要条理清晰,思路严密。通过对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口语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写作激情。除了口头表达外,写就是表达审美情感的最佳途径。此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记下自己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我手写我口”学生想的说的和写的都一致,文章自然会生动传神,情真意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尽情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人生中的假、丑、恶。学生拥有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比较容易创作文质兼美或创意的文章,从而进—步激发写作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贬恶扬善的同时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推荐选读报刊杂志上的美文:朗读交流学生文中佳作,扩大和阅读空间,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的愉悦,进一步激励学生审美创造的欲望。当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起来时,他们就—定能够在写作中创造美。

课堂教学中美育活动设计还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

1、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审美因秦,教学中的审美不能脱离教材和教学任务单独进行,应渗透在各知识点、能力点的接受、掌握过程中,与知识教学同步进行。应着眼于从教材内部发掘和发现审美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任务系统中确立与之相应的美育子目标。

2、教学生的美育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借助语言审美教育的情感陶冶、精神体验、趣味滋养、道德评价等渠道进行,使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减少强加性和说教性。

3、教师与教学中的美育。教师确立教学审美化的意识,从学科的课程学角度把握教材和教学,即把学科教材与教学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和社会审美背景之中,理解教材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的养成功能,以降低应试型的知识传习强度,增强素质型的学养培育力度为目标,设计审美化的教学。

总之,语文课是最有审美价值的课之一,语文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作努力。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相信,语文教学将会有新的起色,语文课将会变得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充满情趣和美感。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参考文献:

[1]沈琪泽.罗丹艺术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4]于漪.兴趣情思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J].语文学习[5]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P 41

2.日记发现美 篇二

我和我的孩子们相伴走过了两个春秋, 在这些日子里, 我们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 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其间的快乐不言而喻, 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2009年年底, 我有幸拜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 读罢之余, 美得说不出, 美得让我惊喜, 美得让我急于把它推荐给我的孩子们, 也让这份美带给他们, 值此作为2010年的新年大礼。

二、发现美

寒假结束了,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当我再次和孩子们见面时, 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个个手中都拿着一本书, 拿着一本同样的书——《青铜葵花》, 我不禁问了其中的几名学生,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太美了!太感人了!”听到这些, 我心中不禁思索, 何不让他们一吐为快, 把自我的发现放大, 放大……

我放下手中的新课本, 开始拟定以“发现美”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根据本书的特点以及结合本年级孩子的特点, 我拟定了几个主题如:以人物为线索, ××的青铜或××的葵花, 对人物进行分析……

拟定好了主题, 我便重新拿起《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一共有九章, 之前, 我和同学们已经一起欣赏了第一章, 还剩下八章, 我们班有八组, 按照每小组一章进行分配, 把其中较长的章分给能力较强的小组, 至此, 我便趁着星期五把作业布置了下去, 并许诺发言精彩者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礼物。同学们听罢, 欢呼雀跃, 看到此景, 我更加地期待同学们的归来, 带着青铜和葵花一起归来。

三、感受美

课堂伊始, 我便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向同学们再次介绍《青铜葵花》, 同学们和我一起沉浸在那凄美感人的故事情节里, 一起再次感受了纯美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当我介绍完之后, 我便把“舞台”交给孩子们, 让他们尽情地表演, 尽情地展示。

孩子们小手如林, 争先恐后, 每个小组好不热闹, 有的孩子汇报青铜时, 当说及青铜五岁那年失去了嗓音, 成了一个哑巴, 全班孩子为之惋惜;当说及青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 全班孩子无不为自己感到庆幸……这就是好的作品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染, 也许没有什么豪言壮志, 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大作, 心灵为之一颤也就足矣!

美, 人物美, 故事美, 心灵美, 是这部小说要告之于我们的吗?请听曹文轩如此说: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作品写苦难, 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 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 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我们应该敢于正视痛苦, 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 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 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都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

3.发现美 欣赏美 展示美 篇三

一、发现美

写作是一种“倾吐”,平时没有积累,拿什么“倾吐”呢?写作过程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性提取、加工改造的“倾吐”过程。哲者曾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所以,广泛阅读名家名作,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最佳途径。可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为提高分数,只在“题海”中鏖战,很少开展课外阅读。 所以在九年级第一个学期中,教师可以每个星期挤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把自己的图书带到课堂中,大家也可共同借阅,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同时告诫学生阅读不能单追求“量”,更应注重“质”。很多学生阅读,常常只是了解文章内容,追求情节,走马观花,粗粗浏览,不假思索,结果毫无收获,过目即忘。我要求他们边看边想,并作标记,最后体会精彩片段的写法,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思方法、写作方法,并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写成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

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觉得有点东西好写了,可问题也出现了。有的学生书是读了,笔记也做了,可在写作时没有自己的想法,把书上看到的例子放在一篇文章中,这跟抄袭又有什么不同呢?而这种情况在不少学生的作文有所体现。事实证明,写作,离开了观察,离开了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领着学生走进了生活,体验到生活真切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故作姿态地“无病呻吟”,就能将学生从“无话可说”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到达“有话要说”,这样对学生来说,已经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比如上面那篇文章,我对学生说,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略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我们的学生细细感受生活,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文章一定会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二、欣赏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境:一篇经过自己挑选的语言优美、内涵丰富、主题深刻的好文章,费尽口舌地向学生推荐,而学生也“配合”地阅读完毕,但在“效果检测”时,我们最终发现,阅读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只知道“阅读”要“读”,而不知道“阅读”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思考”。学生的“阅读”只关注有哪些人物、讲了什么故事等,而没有去欣赏文章中独特的语言美、深邃而有哲理的主旨等等。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的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能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如何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如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学生要怎样欣赏到“那种感觉”?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不能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也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拓展。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可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能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

文章如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正是欣赏了生活中的美,才会有自己的感悟。

三、展示美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是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创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训练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没有时间面面俱到,因此作文指导应当从个性特征出发。有人长于抒情,有人长于叙事,有人长于描摹。面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写作方案,扬长避短,使他们写作的特点更突出、更扎实,有利于考场发挥。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写作也是一样,他们需要享受成功,需要教师的赏识评价,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大胆地展示心中的美。其实学生有学生的生活,要引导他们用心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一样给他们无数的感动,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們教师要让学生留意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轻轻的话语、一丝淡淡的心绪等带给他们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走进自己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体会,把握写作的切入点,抒写自己心中的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那就说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生运用这些美的载体,就可以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创造出另一种形式的美——作文美。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作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不仅能让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体验到成功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学生也已经在不经意中积累了许多的素材。通过一段时间集中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自然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4.作文《发现美》 篇四

雾气蒙蒙的早晨是美的;日落的夕阳是美的:夏夜的池塘是美的;浓浓的母爱更是美的。爱是无处不在,但大家却视而不见,而我却发现了它,因为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记得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天空中洒着纷纷扬扬的雨丝,点点雨丝打湿了一条条马路。曾经,就在这样的雨天,妈妈背我去学画画,因为学画让我拥有了一双欣赏美,感悟美的眼睛。又在这样的雨天,我们全家在春雨的亲吻下,来到了虞波广场。那时的我仅仅只有7岁,是一个酷爱玩耍的淘气包。

一进广场,就被一张蹦蹦床给吸住了,我赶紧朝着蹦蹦床奔去。可妈妈说那个太危险了,怕我摔伤,不让我玩。在我一再的纠缠下,妈妈还是答应了,我高兴地跑了进去。啊,春雨好美哦!蹦蹦床好好玩哟!大家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呼。都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享受着这一切。我也开始跳了起来,哇,这“床”真舒服软软的,挺有弹性的。我轻轻一蹦,好高哎!不仅如此,而且蹦蹦床还是个游乐天地。里面有水帘洞、花果山、米奇妙妙屋。真是应有尽有。我万分兴奋,大声地叫喊着,蹦上去,落下来,摔在“床”上,好柔软,我再一次蹦了起来,蹦过水帘洞,越过花果山,蹦上米奇妙妙屋,站妙妙屋上和爸爸妈妈打招呼。我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蹦到西。每弹一次,我就蹦的老高,老高。仿佛间,和云儿们见了面,谈了话。我沉醉于蹦蹦床的奇妙,享受着春雨的抚摸,眼前一切都很美好。“啊——”我突然放声地大叫,打破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因为我发现自己被弹到了外面。我惊慌失措,脑子一片空白。心想这回肯定被摔得屁股开花,疼得要命。我赶紧闭上眼睛,等着灾难降临,怎么不痛?我睁开眼睛一看。哦,幸亏妈妈抱住了我。抬头看看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的妈妈,发现她眉头紧皱,却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说:“还好接住了,你有没有摔痛?”我摇了摇头,再仔细看,却发现我们坐在地上。于是立刻站起来,顺手拉妈妈起来,可妈妈却摇摇头说:“别拉,我自己慢慢起来,”可我却不依不饶,非要拉妈妈起来不可,爸爸见状立即跑过来,把妈妈抱了起来。过后才知道,妈妈在接我时,不小心扭伤了要,痛得起不来了。可她不但没有怪我,而且还担心我有没有摔痛。意外受伤后,妈妈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妈妈对我的关怀使我看到了另一种美——母爱之美。

看着周围依旧目不转睛的人们,再看看扭伤了腰却朝我微笑的妈妈,我忽然想起了罗丹的作品,那是一座残缺的雕像……我忽然醒悟到:最美的景色,并不是春雨蒙蒙;最美的身姿,并不是身轻如燕……最美的景色,是妈妈的微笑;最美的身姿,是她给我温暖的拥抱……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爱,一种美丽的爱,在你我身上闪闪发光。我发现了它,它无所不在,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

最美的是善良

世间美好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但,都不及她美。

那天,我补习完坐车回家,正好碰上下班高峰期,真是可怜。车上人挤人,本来已经上了一天课的我已经疲惫不堪,被挤在中间,什么知觉都没有。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依靠的东西,一根栏杆,心中已经很满足。我用说抓住栏杆,头靠在手背上,全身的力量的倚靠在这根柱子上,就这样站着睡着了。忽然,感觉什么东西在摇我的手臂,我缓缓得睁开眼睛抬起头来,原来,是一个坐在我面前的小女孩,心里不禁涌出这样的想法:“皮肤黝黑,鼻头上还有几点雀斑,头发乱糟糟的,还抱着个一样邋遢的弟弟,一看就不讨人喜欢。现在还打扰我睡觉,真是讨厌至极了!”我还是无奈地回了声:“怎么了?”她用手指了指旁边,我顺她手指看过去,是一个空座位耶!我欣喜若狂想要奔过去,但是,一股内疚感涌上心头,脸颊不知怎么的,感觉又热又烫,“我刚刚还在心中暗暗责备她,我真的有权利坐那个座位吗?”我的心在挣扎,“你抱你弟弟那么辛苦,让你弟弟坐吧!”我转念说。但这时,座位已经给一位也是很累的阿姨坐了。我转过头,刚好遇她的眼神对上,她立刻低下了头。顿时,我从她眼睛里看到了些好美好美的东西,是善良。

从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整天独自一人在屋子里看书,写作。他经常都会看见一束光射入他的窗户,反射到他的书上。开始,他没太留意。之后,那道光有时还射到眼镜镜片上了,他觉得很刺眼,很不耐烦,于是他去找出光源。刚走出屋子,他就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门槛上,手上还拿着一面镜子,方向就是对着他屋子的,正当他想开口大骂的时候,小男孩对他笑了笑,说:“叔叔,是我把刚射到你房间里去的,你喜欢吗?我猜你一定会喜欢。因为我父母经常都要外出工作,家里就剩我一个人,我会觉得好孤独。而你常常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头,没有人陪伴你,你一定感到很孤单吧?所以,我就把光射到你的屋子里,和你作伴,希望这样能够解除你心里的孤单。”顿时,作家的心晃动了一下,他也对这男孩微笑,“我很喜欢,谢谢你。”作家感动地说。这是,我从故事中的男孩身上看到了些好美好美的东西,也是善良。

我认为,世间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善良。

美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是过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我眼睛里渐渐没有了斑斓的美丽,而只剩下了层层暗淡的色彩。于是有一天,我踏上了寻找丢失的美的旅途。自然之美:小河流水

追随着耳边“叮叮咚咚”悦耳的流水声,我来到一条小溪旁。涓涓细流,淡绿的安详的色彩,上面架着一座晃晃荡荡的小木桥——这样一条小溪在普通乡村中很容易可以看到。我凝视着小溪,看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嬉游,看水草在水中柔柔摆动,看一片碎玉搬的波光粼粼。轻风吹起我的发梢,我的头顶上,蓝天对我微笑。我张开双臂伸向天空,一刹间体会了鸟儿飞翔的快乐。我想,也许这就是一种美吧!信念之美:破茧成蝶

这是一个普通的公园,我坐在一条普通的长椅上享受旁边一棵普通的大树带来的浓荫。不经意间我扭头一看,呵,竟看到了一只颤动的蝶蛹——美丽的蝴蝶将要破茧而出了。我紧张地注视着蝶蛹,里面的小蝶正努力挣脱的束缚,也不知过了多久,小蝶终于将茧撕开一个口,见到了光明,它继续挣扎着抖动着,而我则在心里暗为小蝶加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蝶终于破开了茧,张开它紫色的翅膀,飞向那遥远的天空,飞向那它不可预知的幸福。我看着小蝶离去,微笑了。是小蝶破茧时不懈的信念,使它拥有飞翔的幸福。

5.发现美 篇五

也许,生活中大多数都是只会赞美那些盛开着的漂亮的鲜花、小草,只会赞美那高大挺拔的大树,但是,它们却忘了,假如泥土,怎么会有漂亮的鲜花,小草和那高大挺拔的大树呢?泥土默默地把自己吸收的养料给予了鲜花,小草,让他们有了生存的环境和食物的来源,这样,鲜花才会绽放出那么漂亮的花朵,小草才会长的那么的茂盛呀!在刮大风的时候,它牢牢地抓住鲜花和小草的根,让它们不会那么容易就被风吹走了。

我们生活中吃的粮食也是种在泥土里的,泥土养着它们,一年又一年,直到它们可以丰收了它才会完成了这批任务,接着它又会供养新一批得粮食,假如没有泥土的话,我们人类就没了食物,就没法生存下来。还有我们爬山时,路总是那么的陡峭,不平衡,泥土就会让人们踩在自己的身上,踩出一条路,以便爬山,泥土还有许多作用,它总是贡献着自己,从不向我们索取回报。

泥土的外表是很丑,但它的心灵是那么美。

6.从平凡中发现美 篇六

杨华

女 36岁

泗安中心小学

***

从平凡中发现美

美,在生活中。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品味。美,无处不在,而我们时常没有发现它。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了美,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去寻找、去发现一个美好的事物,直到形成一种习惯。

我经常发现在我家前面的广场上,一位大爷推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大娘,在广场上散步。大爷几乎每天都要这样做,早已把它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爷推着轮椅,大娘一脸的欣慰而又带着一丝歉意的表情坐在轮椅上,大爷对大娘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春天,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大爷会对大娘进行精心打扮,来配上这美丽的季节;夏天,烈日当空,太阳炙烤着大地,大爷会带上一块毛巾和一把小扇子,还给轮椅装上一把大伞,用它们为大娘去热。

秋天,是他们最喜欢的季节了。傍晚的时候,大爷推着轮椅,大娘一脸的欣慰而又带着一丝歉意的表情坐在轮椅上。秋天,似乎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美丽而又朴素的背景,映衬着这对老人深厚的感情。那金色的落叶,犹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种意境,衬托着老人之间朴素的情感!我自愧才学不够高深,无法淋漓尽致的将这仙境般的感觉呈现给大家。这样的意境,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美地告诉别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远远看见大爷推着轮椅,大娘一脸欣慰而又带着一丝歉意的表情坐在轮椅上,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这画其实并不豪华,也未加修饰,它将大爷和大娘的真实生活融入到画中。或许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旁人所想的,但我们不可否认,这一幅看似平常的画,却体现了这对老人之间不可磨灭的深厚的情感!

7.初中美术之发现美 篇七

一、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美

初中美术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材里面有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以及一些有趣的图画,可以说,教材就是一本很好的学习资源。美术老师可以利用这些能够吸引眼球的图画,引导学生在图画中欣赏美、发现美。举个例子,老师在开始讲新知识前,可惜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初中美术课本的封面,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封面有什么特点,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封面等等问题。学生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的学生说“这个封面的色彩很鲜艳,我很喜欢这种颜色的搭配”、有的学生说“封面的图形很好看”,还有的说“封面对图的摆放位置很特别”,等等,老师这时就可以顺势将课本新知识引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解析,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表现手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美、从而发现更多的美。通过这种在教材上发现美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发现美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自己所认为的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学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美术与生活的结合,在生活中发现美

文章开头提到,美术来源于生活。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发现更多的美,就需要将生活实际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美。举个例子,在学“向日葵”这幅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把心目中的向日葵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跟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的向日葵是最美的,美在何处?经过学生的轮流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对美的认识说出来,而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去看看现实中的向日葵,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那么让自己感到美的地方,并写出一篇关于观察的日记。通过这种课上课下和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亲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 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存在美,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

三、艺术价值在发现美中的运用

虽然初中美术只是学生入门艺术的一扇门,但是在进入这扇门之前,我们也可以发掘其中很多有用的价值。要知道,美术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欣赏图画,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构图、如何上色,如何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画背后蕴藏的巨大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可以和作画者心灵相通,会为作画者的作品发出由衷的感动和思考,不再只是个参观者,而是参与者,这样的话,有利于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举个例子,如在欣赏“和平鸽”这幅作品时,老师就就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平鸽故事的由来,让同学们了解到是画家毕加索为了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同时也为了表达自己对法西斯残忍行径的反抗。通过老师对“和平鸽”的解读,同学们好像“身临其境”,好像也能体会到作画者的心情,与作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在画中发现一种“对和平追求的美”。这种利用艺术价值来引发学生的心灵冲击,可以使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美,而不止止是表层的美。

四、多媒体课件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略显枯燥的教学氛围,将多媒体中的声音和画面结合起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得学生可以在这种“美的环境”下,去感受美,发现美。举个例子,在欣赏“游春图”这幅作品时,老师就可以用电子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歌曲旋律,使得学生在这种悦耳动听的音乐中,享受着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学生这是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在“游春图”中的情形,自由自在,活泼快乐,仿佛身在其中,欣赏和发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可以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使色彩、音乐、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产生美好的想象,让学生可以在美的领域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从而无形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不过,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切不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只是依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只能适得其反。

五、结束语

8.发现“美”,感悟“美” 篇八

一、讲故事——发现人物魅力

童话作品的课文为何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小学生最喜欢听教师讲故事,着迷于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童话人物身上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呢?是人性的“真、善、美”,它们满足了学生心中质朴的情感和天真的想象,标志着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更要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人物的魅力。

(一)激情朗读。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别具特色,不仅要语调准确、声情并茂,符合童话作品的文学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学生。比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开篇写无情的大火一部分,语调应适当降低,充满悲伤;在水桶由本色变成银色,而后变成金色的三次经历中,教师范读要注意声调一层一层地提高,把小姑娘看到水桶变色时的“惊讶”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留意到木桶变色的经过,并回味探究小姑娘的善良行为。

(二)细品人物。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代入文本展现的世界,使学生随着故事的推衍,被小姑娘的善良打动。细品童话中人物的可贵品格:小姑娘将唯一的一桶水分给奄奄一息的小狗时,体现出她对生命的珍重;病中的母亲将水留给小姑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小姑娘又将水让给了过路人,表现了小姑娘纯洁无私的爱心。挖掘这些人性的闪光点,有助于小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

二、演故事——体验世间百态

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在童话作品阅读教学中并非鲜有的教学手段。其趣味十足的教学形式,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立体展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深受小学生青睐。但做到“表演故事”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熟悉整个故事,进而做到能够复述故事,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表演。而学生在对童话的层层解读中,对其所呈现的世间百态、人生哲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复述童话。复述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但复述不等于背诵。很多学生在复述故事中,只是将原文完完整整地背了下来,并没能达到知识的内化。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童话故事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复述的过程自然显得机械;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童话的世界中。教师可以利用关键字引导、看图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复核。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对“陶罐”和“铁罐”命运的变迁,教师可以制作两幅简易漫画,一幅为王宫内两个的表情对比,一幅为若干年后,陶罐被挖出来后惦记铁罐的表情。学生根据这两幅漫画复述整个故事,自然就容易许多了。

(二)表演童话。这是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在上面的童话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较多,适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先将课文中的对话和旁白分开,由学生分别扮演“陶罐”“铁罐”和旁白的角色。在表演中提示学生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表情上对“陶罐”被挖出前后给以区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陶罐”的善良和世间温情。

三、说故事——感受灵魂触动

说故事是在讲故事和演故事的基础上,对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进行深层剖析,鼓励学生畅谈阅读体会,并结合自身理解,给故事合理续话,以达到给学生带来灵魂触动的目的。

(一)畅谈体会。面对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学生会看到不同的侧面,其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如《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认为,鹿一直抱怨自己的腿太细,以长长的角为美;当狮子因为“鹿角”而发现了鹿的踪迹并一步步逼近时,鹿终于明白了腿的重要性,而它引以为傲的“角”却差一点让它命丧狮口,这是一种看法。还有其他的看法,比如有的认为文章是在宣讲一个务实的道理,华丽的外表终究不实用,看似不起眼的“腿”才是小鹿真正需要的。通过对故事的畅谈,加深了学生对童话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联想续话。在上面“狮口逃生”的故事里,小鹿认识到了“华而不实”与“朴实无华”的差异。学生们通过自己对故事的认识,可以为故事写续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在辅导学生续写故事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原文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脉络去写。如当小鹿远远看到狮子时,有意识地藏起了那双华丽的角,躲过了一次劫难。学生借助小鹿之口,写下自己对故事的体会。既使续写部分与原文形成连贯性,也使学生体悟到了务实的真正含义。

童话故事展现的不仅仅是人物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还原童话的本来面貌,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美”。◆(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学附属小学)

9.发现美 500字作文 篇九

在我们的生活中,花儿无处不在。当然,花开是一个难以“捕捉”的美丽时刻。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百合花盆里的一个花蕾孤孤单单在那里,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发现花蕾一点一点地张开了它的“嘴巴”,渐渐地开大了,开圆了,颜色也变白了,我感到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就是花开之美。

自然现象在美中也不太容易被发现,我们就来谈谈“雨过天晴”吧。

一次,雨整整下了一个早上,到了中午,雨渐渐地变小了,天空也渐渐地放晴,抬头一望,空中挂起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大街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的;树叶绿得发亮;空气像是被过滤似的,变得格外清新。这就是天晴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美有很多。当然,最美的应该是心灵。因为,心灵美,人就美。

一天,我从阳台上望下去,映进我眼帘的是一位老奶奶买完菜,在回家的路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装满食材的袋子,颤微微地走着。突然,袋子底部漏了个洞,一下子,蔬菜撒得满地都是。这时,一位年轻的过路人看到了,急忙跑过去,弯下腰帮老奶奶捡蔬菜,顺便向附近的菜摊子要了一个结实点的袋子帮老奶奶装蔬菜,并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奶奶往前走……

10.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十

1、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2、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3、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俄国)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5、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6、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7、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佚名

8、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宋征时

9、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纪伯伦

11.让幼儿在绘画中发现美、感受美 篇十一

【关键词】绘画;美术活动;运用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以赏画于玩、学画于嬉、教画于乐为主导思想,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具体从下面几点谈一下:

一、激发兴趣,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关注儿童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于是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而我们的瓷砖墙就成了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不用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可以把自己画的每一样东西展示出来,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幼儿活动时对美的理解及想象对他们技巧的表现,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外界环境的布置参与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驰骋,也萌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在观察、欣赏中给幼儿美的享受,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大班画《美丽的树林》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绘画创作。

(1)从游戏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就会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

(2)“教”学互动,以孩子为中心培养独立意识。幼儿在欣赏教师轻松自如的作画时,让他们有一种作画容易的心理暗示,使幼儿增强作画的自信心,感到没有压力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还有我在为幼儿示范时一般只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恰当的示范表演。例如,在“小鸡”这一活动中,我的示范是一只母鸡和一只鸡蛋,因为幼儿在以前的绘画活动中已经掌握了有关画圆的技能,因此这一次活动我只重点示范了画“尖尖嘴”、“小小脚”,而鸡的各种动态则用语言提示:“小鸡从蛋壳里出来,它们会干什么呢?”,于是作品中出现了“小鸡在捉虫”、“小鸡在奔跑”、“小鸡做游戏”等各种动态,又如在“太阳”这一绘画活动中,我只示范画了太阳圆圆的脸,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我们把太阳光当成是太阳的头发,让幼儿来为太阳设计发型,这时幼儿积极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于是一幅幅生动可爱的作品诞生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幼儿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机械枯燥的模仿。

四、提供多种材料,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提供多元的材料对孩子的艺术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指导,让孩子在技法练习中既放飞心灵又能切实掌握材料技巧。新颖的美术教育工具,刺激孩子的新鲜感,效果也很特别。如我们用罐头裹上小毛巾来画滚筒画,为鲜花灿烂的春天涂上美丽的色彩,孩子们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色彩进行涂色、创作,不仅有趣,游戏性质也很强,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当三幅色彩鲜艳的大型滚筒画《美丽的春天》完成时,孩子们欢歌笑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和有趣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奇妙的世界,让孩子们在绘画中进一步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幼儿园课程改革理論指导》.李志宇主编,北京:中国广视出版社,2003.9

[3]《二十一世纪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吴颃琛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10

作者简介:

黄振霞,女,汉族,大专,兰州西站幼儿园,职称:一级幼教,研究方向:高级幼儿教师。

12.阅读教学:充满“美”的发现之旅 篇十二

然而,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板书课题之后,煞有其事地说:“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们纷纷发问。接着,教师就用一句“万能”的导语来结束这样的质疑过程:“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至于学生到底问了些什么,究竟想了解什么,都随着预定教学环节的完成而烟消云散了。

阅读不仅是一种验证,更多的是发现。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的未知旅程。在这样的理念关照下,我们不禁要思考:谁是未知旅程真正的发现者?阅读的旅途中,该追寻什么样的体验?怎样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饶有情趣的探索过程?笔者从优秀青年教师的成功课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写下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于儿童视角,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丽

江苏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一位教师执教的《乌鸦喝水》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赞赏。其中一个教学“渴”和“喝”的片段,笔者印象尤为深刻:

师:原来是小乌鸦口渴了,才去喝水的啊。(教师板书:口渴了)

师:我们看这个“渴”字,你觉得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啊?

生:(兴奋地抢着说)是课题中的“喝”字。

师:你们真会观察。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左边的部首。渴是什么旁?为什么呢?

生:“渴”是三点水旁,因为人们没有水就会渴。

师:对啊,缺水就会有口渴的感觉。每个字的部首都和这个字本身的意思有关。要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快?

(师生借助生字卡片互动游戏。)

缺水———渴,用嘴———喝。

三点水旁的是———渴。口字旁的是———喝。

渴是什么旁?———三点水。喝是什么旁?———口字旁。

(学生情绪高昂,有的学生甚至抢在教师之前说题目。)

师:大家真聪明,一点也没被教师绕糊涂啊!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渴”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渴”。)

学生一起在课文纸上书写“渴”。

……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它不仅是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符号系统,还承载着数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形示意,义寓形中。”汉字之美的发现既要尊重字理,更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教学中,这位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刚刚接触的生字“喝”,发现了“渴”与“喝”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又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没有水就会渴”“喝水要用口”,明白了部首的表义功能;紧接着,又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小朋友无限喜欢的“互动小游戏”,引导他们兴致盎然地反复区别两个生字的部首及意义,并强化识记。这样,生字教学一步步接近儿童的真实生活,一步步走进儿童的心灵,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与成长规律,这就是儿童视角的理性回归。儿童的成长不是成人能够替代的;儿童的发现也不是教师能够“灌输”的。只有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了解他们自己建构世界过程中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不过高要求儿童,亦不过低估计儿童,不处处要求儿童适应教师的思维方式,“配合”教师完成课堂“表演”。[2]

二、基于课程性质,体验实践活动之美妙

如果说十年前,我们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还是模糊的,那么,十年后,新课标已经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指向言语运用的实践活动过程,我们要精心设计好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细细体悟,慢慢咀嚼语文的味道。

苏教版二年级《夕阳真美》一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往往一进入讲读部分,就会让学生找出课文里描写夕阳的句子,进而知道夕阳落山时,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我区的一位教师却把这个环节放到了课末,根据板书回顾全文内容之后,她设计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夕阳落山的过程。学生相互练说,发言热烈。

生1:太阳先西斜,然后把刺眼的阳光收起来,最后慢慢地走向西山的背后。

生2:太阳先西斜,然后慢慢往下沉,最后轻轻走向西山背后。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太阳位置的变化。

生3:太阳先把刺眼的阳光收起来,然后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最后它的脸更红了。

师:你读书可细心了!还发现了太阳颜色的变化。

生4:太阳先西斜,把刺眼的阳光收起来,然后慢慢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最后它的脸更红了,轻轻走向西山背后。

师:太阳落山,位置在不断变化,颜色以及周围的云彩也在不断变化!你说得更具体和生动了!

语文教育的天职就是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变无意识言说为有意识言说;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规范言语行为。[3]一次言语实践活动安排的小小调整,不但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内容理解上让学生领略了夕阳更多的美,而且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指向,在运用实践中使学生提升了说和想的能力。没有言语实践活动,儿童便没有展示语言才华的场所;没有驾驭语言技巧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言语发展的追求。只有“言语运用”的回归,才是阅读教学“发现”本质的回归。

三、基于过程哲学,探索文本内涵之美好

语文教学主要是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学行为。课堂上,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师“教”的过程,更应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认知碰撞作为设计自身课堂行为的主要目标,引导、激发并完善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让学生充分地展开学习过程,那么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中,将化被动为主动,探索文本的丰富内涵。[4]我区的另一位教师基于过程哲学思想,执教《安塞腰鼓》一课,引导学生探索文本的丰富内涵,获江苏省小学语文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起初,这位教师引导学生追问作者的四次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交流初读感受;而后,学生再次对比探寻,在四次感叹中发现了“好一个”和感叹号的言语秘密。就在学生为作者表达之精妙赞叹不已,以为学习就此终止时,教师只轻轻一点,学生便再次踏上了美丽的旅程:“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么多感叹?”“为什么安塞腰鼓蓬勃了想象力,痛快了山河?”“夸的是安塞腰鼓,为什么后面要写‘好一个黄土高原’?”……针对四次感叹的一次次质疑,如蓬勃清泉在课堂汩汩冒出,让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循着自己的疑问,一步步探索、一步步解惑。当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当学生正为有新的发现雀跃不已,当大家都以为这次已经到了旅程的彼岸时,教师却又引领学生攀登另一座高峰,引导学生再次质疑:“为什么要用搏击呢?”“打腰鼓,又不是打仗什么的,而且出现了三个‘搏击’?”是的,为什么要用搏击呢?教师没有立刻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说说搏击的意思,再引学生细读课文,并提供《这边风景》一文供学生拓展参考。静默之后,学生发现了——后生们搏击着精神、搏击着观众的心、搏击着自己的命运、搏击着恶劣的环境、搏击着生命的尊严!此刻,学生突然明白了,这腰鼓,不仅气势壮观,更是黄土高原之生命、之灵魂、之精华、之希望……

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自主质疑、发现、交流、再质疑、再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之气势,黄土高原人的蓬勃力量,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整个过程中,学生如安塞腰鼓一样酣畅淋漓地阅读、探究、思索,带着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品味着学习过程的充实、快乐与感动。

人生的旅途在乎的不是到达的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基于儿童视角、基于课程性质、基于过程哲学,阅读教学的旅程中就会不断地发现美丽、体验美妙和探索美好。让我们尊重儿童、立足言语,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开启充满“美”的阅读教学发现之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候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高万同.相似与互构:感悟语文的本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13.发掘长处发现美初一作文 篇十三

尺有所长寸有算短,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有长处,只要你愿意真的用心去发现它。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长颈鹿和山羊一起觅食,前面有一颗大树,长颈鹿轻松的一伸吃到了嫩绿的树叶,山羊则垂诞三尺;后来山羊钻过围墙下的一个洞,吃到了鲜嫩的青草,而长颈鹿过不去,只好在一边直流口水。

上面那则故事很明确的说明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音乐家,可以是文学家,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你只能成为幻想家。是否成才的关键一点在于到底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

我也曾十分厌恶学习,甚至憎恨!一心觉得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后来我的班主任,鼓励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举了个例子,就是我。他说虽然我的数学泛泛无奇,但作文却是极有文采,妙趣横生。从此,就变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应该自卑不是吗?

比如NBA篮球明星姚明,他就借助自身长处在NBA打出一片天地;比如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他曾一度认为自己没有当作家的资格,可一旦它承认了,你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啦。

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大仲马先生曾穷困潦倒,流落到巴黎,指望父亲的朋友能给他谋一份差事,可他自认为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特长。父亲的.朋友叫他留下地址,却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好,鼓励他这也是一种长处,这种长处在大仲马心中不断放大,后来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字写得好也是长处;孝顺父母也是长处;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欣赏。

我学了一篇课文《表哥驾到》,表哥和表弟都以为自己一无所长,并且都认为对方很多优点,这很有趣,很滑稽,不是吗?难道他们真的没有一点优点?不,不会的,他们只是没有发现自身的优点啊!

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阻挡你前进脚步的拦路虎,你必须是“武松”。

14.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 篇十四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1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我发现了是中的没。大自然中,春意盎然,花草树木都很美。小草虽然没有牡丹、杜鹃那样美丽,但它是坚强的,它经历着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水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水平如镜。山有的太峻了,有的太尊了,还有的太贵了。是多么美丽,我不惊一颤,是什么颤动了我?是自然中的美。

你看,在那教师办公室的窗台下。教师还在辛勤的批改着作业,教师您的家人、亲人还等着您回去吃饭呢!那一瓶又一瓶的用尽的墨水瓶,那一支又一支写坏的红笔。不知这些年来,您用尽了多少墨,用坏了多少笔。教师您辛苦了!您又辛苦了一天,就别为大家费心了!啊,多么好的教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呀!

应着日落的余辉,小道上一点黄晕的光。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同学便立刻上前帮助,扶着老人走向了远处,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消失,我的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美好的时刻。

楼道里灯还亮着我知道,这一定是哪家的孩子还没回来,爸妈怕他害怕,点着灯等孩子回家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啊父亲,母亲你们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起,你们给予了我多少爱的付出?还将要给予我多少?啊,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爱着您们!啊,教师!是你给予大家无穷的知识,让大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什么是生活中的美?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小事。

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2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份宽容、一份真诚都是一种美。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望着窗外,天地间灰蒙蒙一片,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下这么大的雨,会是谁呢?爸爸已打开门,门外是个男子,大约40出头,乌黑的头发已经被淋得湿漉漉,不停往下滴着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下巴微尖,原本干净整齐的制服也被淋湿了,紧紧贴在身上……

他微笑着从制服底下拿出快递给爸爸,并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快递,有些淋湿了,不知道里面的东西是否损坏,如有损坏,请打电话给我。”那真诚的话语,至今依然回荡耳旁。爸爸连忙安慰他说:“快递倒还不算湿,谢谢您把它保护得这么好,不会有破损的!”他憨憨地笑了,那笑容特别的淳朴,特别美。

爸爸签收了单子,快递员急着就要走。我和爸爸异口同声道:“等雨小了再走也不迟,先进来我们家坐坐,喝杯茶吧!”快递员有些不好拒绝,但也没想要进来的意思。

看着包裹,我心想:快递员的工资不高,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对待这些快递为什么这么慎重?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旋转着。在爸爸转身放好包裹的瞬间,快递员乘着电梯下楼了。我们从窗户往下看,雨中的他骑着车,很快消失在雨雾中。我突然发现,他工作卑微,平凡得犹如根小草,但他的品质是高尚的,他把工作做到极致是多么不平凡。

世界上的美各种各样,有些人工作虽普通,但有一份真诚,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何尝不是一种美?

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3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缺少感悟美丽的心。

———题记

美,在大自然中

来到登高山公园,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阳光,穿透树叶间的缝隙,洒下点点光影,鸟儿在枝桠中灵动地跳跃着,不时唱出几句悦耳的歌谣。小桥、流水、暖阳,一切显提那么和谐,似乎走进了梦幻世界,我们就是绿色城堡的`舞动精灵。天空湛蓝无根,湖泊,碧绿如玉,回忆,带上了少许的温度。大自然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自然。那棵奇特的树,正是由奇秀的大自然孕育出来的树叶缠绕着树干,树干缠绕着树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两者似乎融合在了一起,无法分割。

美,在心灵之中

一日,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在拥挤的人群中,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的脸是瘦削的,那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像一块老柏树皮;他凸出的前额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好像是被鞭子抽打出来的,他的背佝偻这,向火塘伸去枯枝死的手拿着话筒,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感恩的心”脚下放着一只盒子,盒子里,有一些钱。他的声音浑厚,却有些干哑,应该是唱了很久没有停下来吧!从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老人艰苦的生活,可再看看他淡定的神情流露出一种坚定。突然间,觉得他好美!

美,是什么?它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心灵美、平凡美、环境美,它在众人眼里或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我发现了美初一作文4

美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你发现生活中的美了吗?

我发现了美,美在公园里。公园里一位位清洁工,他们不怕冷,一大清早,就来到公园里清扫落叶。瞧!他们干得多带劲呀!

我发现了美,美在校园里。美,是见到老师后的一个队礼,是一句问好;美,是弯腰捡起一片片废纸;美,是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一起克服难题;美,是搀扶一下摔倒的同学;美,是帮请病假的同学补几次课……

我发现了美,美在公交车上。清晨,我坐公交车去上学,看见一位青年在为一位老奶奶让座。看!那老奶奶满脸笑容,连声道谢。

我发现了美,美在大剧院广场里。夜晚,我徒步在大剧院广场散步,地上星光璀璨。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有的踢毽子,有的玩游乐设施,还有的……流光溢彩的草坪灯、地灯、各种游乐设施的灯,把广场装点成了一个梦幻世界。

我发现了美,美在清晨的公路上。瞧!警察叔叔那利落的手势是多么的酷呀!看!那唱着欢快的歌的洒水车又开始了它新一天的工作。人行道上几位小朋友背着沉重的书包,拉着小手,有说有笑地去上学。

15.日记发现美 篇十五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天体。它的存在让天文学家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即随着恒星老化, 它和它周围的行星之间将如何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同时还观测到这一恒星-行星系统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射出的高速喷流, 这个喷流延伸长达几光年。

一般的观点认为, 尘埃盘和喷流是新生恒星的标志, 但是一些证据, 包括此次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结果, 显示双鱼座BP实际上并非如人们原先所想。

相反,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颗老年恒星, 已经处于红巨星阶段 (恒星老年的阶段) 。而那个围绕它的尘埃盘其实是被它毁灭的另一个较小恒星或行星的残骸。

我们的太阳目前正值壮年, 称为“主序星”。但是当它的燃料逐渐燃烧消耗完, 恒星便会逐渐膨胀, 向外抛射其外层大气物质, 成为红巨星。以我们的太阳为例, 当它成为红巨星时, 它将最终膨胀并吞噬地球。

“这样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恒星之间相互蚕食的宇宙, 当然也可能是恒星蚕食行星的宇宙, ”乔·卡斯特纳 (Joel Kastner) 说, 他来自罗彻斯特工学院, 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不管怎样, 它至少让我们知道, 外边可不那么友好。”

双鱼座BP之所以引起研究人员对其身份的怀疑, 进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是因为在她附近没有适合恒星诞生的星云带, 也没有其他的新生恒星。在其大气层中也检测到少量锂元素的痕迹, 这是老年恒星普遍的现象。

当双鱼座BP膨胀时, 它附近的行星将被吞噬毁灭。但是研究人员相信, 在最初的行星形成数亿年之后, 这颗红巨星周围的尘埃盘中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行星形成过程。

“双鱼座BP告诉我们, 我们的太阳或许可以安安静静的发光发热数十亿年, ”大卫·罗基霍斯 (David Rodriguez) 说, 他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但是当它去世的时候, 它肯定会拉一两个恒星或行星做垫背的。”

数字新闻

※南极是地球上天然的陨石宝库, 世界上90%以上的陨石均采自南极。目前, 全世界已经收集到3万多块陨石, 其中80%以上是普通球粒陨石, 绝大多数陨石被认为是来自小行星的碎片。除了地基观测和有限的空间飞行器探测外, 科学家对小行星的研究主要都是通过这些普通球粒陨石。截至目前, 我国南极陨石收集量达到11400块, 数量仅次于日本、美国, 位居世界第三。

※美国中北部北达科他州有个“魔鬼湖” (Devils Lake) , 该湖是北达科他州境内最大的淡水湖, 所处地形是一个盆地中的盆地, 并处于封闭状态。这个湖在过去20年不断地“成长”, 湖的面积扩张了将近4倍, 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不断上升的水位吞噬了约6万公顷土地、数百栋建筑以及至少两个城镇。目前, “魔鬼湖”湖岸线长约1610公里, 湖深23.3米。

※9月25日, 一艘用巧克力和冰糖制造的帆船在法国西北菲尼斯泰尔省的孔卡诺港下海试水。这艘巧克力帆船长3.5米、重1.2吨, 由法国名匠设计。帆船的龙骨全部使用冰糖搭建, 除风帆和发动机外, 其他部分则用巧克力当材料。当天, 这只巧克力帆船载着制造者和一名乘客成功驶离孔卡诺港, 在海上巡航数圈后安全返回。

※空间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为载体进行空间移动目标之间的通信技术。该技术应用对象包括卫星通信、飞机通信和舰船通信等, 可以构建深空探测器、不同轨道卫星、空间实验站、飞机及地面站之间的天—空—地立体激光通信网络。武汉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国科环宇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高速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研究项目组, 经过1年多的技术攻关, 近日研制出7.5G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8月下旬在青海省青海湖成功进行了7.5G速率40km距离的自由空间激光通信试验。

16.重新发现园林古典美 篇十六

庭院深深深几许,就让我们重新发现园林之美。

杭州永福寺:重回盛唐

从游人如织、香客济济的灵隐寺向西,走上不到500米就会来到永福禅寺。

这座清雅秀丽的禅寺始建于东晋,迄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灵隐这一带集杭州灵气之大成,起伏的群山之间,隐藏着灵隐、永福、法净、法喜、法镜等多座古寺,大多建于宋代之前,掩映在参天的古木之中,是以中国园林的审美来体现佛家净土的最典型代表。

去过永福寺的人都会深深感叹:这里太像日本的寺院了。其实,日本的建筑风格本来就是继承中国唐代的遗风,而如今,这种在我们本土大多数地方已经“失落”了的优美典雅,在永福寺却四处可见。

原先的永福寺历经上千年岁月早已残破不堪。从2002年开始,禅寺开始了历时数年的重整工程。修缮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整新如旧”,但每一座禅院,每一道廊柱、檐梁,每一个石制灯台、桥梁,都最大限度保留了东晋与盛唐的风范。站在这里,无需想象,你就仿佛真的置身在1600年前,在暮鼓晨钟里体会净土的意味。

没有高耸森严的寺门,自一道小巧古雅的松木庙门而入,小径旁边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一进又一进的普园净院、迦陵禅院、福泉禅院……全都依着石笋峰的山势,渐次分布在山间,由石板台阶相连。每一进禅院中,花木扶疏、叶繁林密,带着茶香的空气令人沉醉。

我们在讲经院中突遇一场大雨,于是就坐在檐下,看雨听风。山间极静,唯有雨声簌簌,打在枝叶之上,将那明黄的院墙洗刷得更澄净。一场雨落了半个小时,坐在永福寺中却竟无半分焦急烦忧,眼前的一草一木都似带有禅意,宁静致远,是这个初夏的下午最让人欢喜忘忧的一刻。

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的美,就在那一个“瘦”字。

若不是这“瘦”,你就无法将两岸的春色同时相拥。蜿蜒曲折的瘦西湖宛如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堪称古典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色,组合巧妙,既融入了南方园林之秀丽别致,又汇北方园林之雄奇浑厚,可谓园林艺术中难得的佳品。难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游览之后也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步入瘦西湖大门,迎宾的是长堤春柳,尽头是徐园。徐园曾是当地军阀徐宝山的祠祀,规模不大,但结构布局合理,庭院错落有致,春池假山点缀其间,让人备感江南园林的精巧。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都集中在这里。小金山西麓,有长屿伸入湖中,行至尽头,有一座重檐方亭,亭壁三面留有圆洞,引入远景,尽收洞中。方亭东檐口悬“钓鱼台”三字匾,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钓过鱼。

走过小金山,登上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桥上有二十四根栏柱,处处都与二十四相联系。栏柱上刻有彩云追月的浮雕,桥水衔接处有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也使得唐代才子杜牧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南京瞻园:明代园林

瞻园分东西两部分,大门在东,门楣上悬一大匾:“金陵第一园”。

与小家碧玉式的苏州园林相比,瞻园尽显皇家的豪气与霸气。静静矗立在南京城里六百多年,如今瞻园是城中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这里最初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的府邸,经过上百年的扩建而成为古金陵园林最重要的代表。院子四周高墙耸立,长廊环绕,扇亭和岁寒亭错落其间。扇亭全为铜铸,形如打开的折扇置于假山之上。假山上有一洞,寒冬腊月里,洞中会点燃薪火,热气沿铜柱上传,供主人取暖驱寒。

整个园子不算太大,假山就占掉了将近一半的面积,主景与骨干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各显其陡峭雄浑之势。跨入嵌有“瞻园”门额的园门,才真正见到了昔日达官贵人私家宅院的堂皇。园内假山嶙峋,藤树参差,池馆错落。院内主建筑是静妙堂,它的一部分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在堂前廊檐下可以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飞瀑。而沿假山小径爬上山巅,又可观赏静妙堂全景。

与其他古典园林不同的是,瞻园如今还是太平天国历史纪念馆的所在地。一进园门便是一道屏风,画屏云蒸霞蔚,巨龙盘曲。绕过屏风,便见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各式大炮。二进的大厅是太平天国纪念馆,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众多历史文物,诉说着太平天国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和注定覆灭的哀伤。

苏州沧浪亭:北宋私家花园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

园门开在水面之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如当年的沈复那般“过石桥,进门”,虽然没有老仆前导,却也是“折东曲径而入”。前行未几步,便是土山了,沧浪亭便立在其上。但我们未“循级至亭心”,惟恐失去游园之趣,徒踏前人后尘,于是便顺着水边复廊前行。复廊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而尤以此处为佳。

沿廊前行,小折,有一亭临水而建,此便是“观鱼处”了。可惜的是,观鱼处如今却变作钓鱼台,怕是庄周在世,也不会发出鱼之乐的感叹了。转过观鱼处,沿廊而行,径分两端,左通一别院,继续前行,还可经过看山楼、印心石屋,来到“翠玲珑”亭,名字取自苏子美“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句。

转过“翠玲珑”便是五百名贤堂了,堂内陈列有五百历代贤士小像,像侧皆有题注,概其一生功绩。路过“仰止亭”“清香馆”便走回土山的另一侧了。山不高,堆土而成,各处皆树木花草,分外繁茂,沧浪亭便隐于其中。亭柱上刻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今文经学家、书法家俞樾之手,说起这一对联来也是蛮有意味的:上联本是出自欧阳修之手,而下联却是苏子美之作,直至清代,梁章钜才把两句集为了联,且由俞樾书写才得以悬挂,这也算得上是文史上一则美谈。

上一篇:中学时作文范文下一篇:我的煤矿生活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