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2024-09-15

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7篇)

1.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一

加强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几个有效途径

摘 要:本文例举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探讨了2011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即从生活实例引出概念、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组内合作理解概念、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等几个方面来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重要概念;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47-1

一、生活实例:引出重要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主动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在中学众多学科中,生物学科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所教的生物学知识来自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且大多是活生生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食物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觉得泛泛的讲述食物链的概念,短时间内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记忆,但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是不能全面理解与应用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了如下的处理:1.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谚语引出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2.播放学校操场草坪的图片,图片中有学生熟悉的蝗虫、蚱蜢、老鼠、麻雀、草籽、小野花等,引出学生熟悉的生物并让学生说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尝试着用箭头和符号表示出来。3.阅读教材,定义相关食物链的概念,修正自己所写的食物链,进一步明确①什么是食物链?②食物链的书写要求。③上述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何种关系?是何种类型的食物链?4.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的这些生物能构成食物链吗?如果要把螳螂、蝉、黄雀这些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应增加哪种生物?运用谚语,引起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认知碰撞,引出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进一步明确食物链的概念,并迁移科学概念,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5.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尽可能地写出多条食物链。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分析食物链的内涵,并说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仅仅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参与,明确初中阶段对食物链这个重要概念的要求,也提醒学生食物链的类型很多,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自然地引出概念,层层递进,形成了概念学习的一定梯度,促进了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

二、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

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加以加深、拓宽、拓展,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合。例如:我们在分析苏科版八上教材中“绿色植物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教学内容时发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需要牵涉到初一学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两个概念作为学生生成新知识的引子,带着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以二氧化碳、氧气为中心词分析自然界中这两种气体此消彼长的关系,理解绿色植物是如何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的,整合出碳―氧平衡的公式,建立新的概念。

三、组内合作:理解重要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围绕具体的学习要求,开展互动交流,互助中理解重要概念。例如:受精的过程是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先分解后整合的方式,即一先把受精的过程分解成如下小题:①花粉粒到达柱头后发生怎样变化?②花粉管经过了雌蕊的哪些结构?最终到达了哪里?③从花粉管中放出的精子有几个?分别与胚珠中的哪个细胞结合?④什么是受精?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二通过关键词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出受精的过程进行整合。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先自学后互助的方式,即

一、先让学生围绕上述设置的4个小题,对照课本文字自我回答,组内分享成果;

二、通过向组内同学描述的方式,说出双受精的完整过程,互助中理解关于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的相关重要概念。

四、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

图解、图示是形象化呈现知识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比零散的知识更易识记和提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提取课本文字描述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或者对于事物的特征进行抽取,以图表或者图示的方式展示概念,加快学生完成对于重要概念的构建。例如,在学生学习“受精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时,从复习旧知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关于“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关系图,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

学以致用,让生物学知识向社会和生活领域延伸,有意识的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让理论知识向学生的实际迁移,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向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舞蹈家邓肯曾狂热地追求萧伯纳,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作家求爱,她给萧伯纳写信说:“如果我们俩结合,生下的孩子,有我美丽的仪表,而有你智慧的头脑,这该多妙!”萧伯纳复信道:“如果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糕。”请问:假如他们结婚了,他们的后代真的会像他们所说的一样吗?

适合学生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强化”生本”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才能使生物学概念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二

学好生物知识, 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版的生物新课标中明确规定,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需在义务教育中理解掌握50个重要生物概念, 以获得扎实基础知识, 为将来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生物课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而,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 须引发高度重视, 注重加强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 对这50个凸显的重要概念, 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运用, 以期改变原有要求学生对生物概念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结果既增加了他们的过重学习负担, 而且从掌握到的知识牢固度来看, 多为孤立、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导致学习成效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在此, 本人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实际教学做法, 请各位同仁多多给予指正, 共同促进初中生对生物课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解析和教学意义

要在轻松中掌握初中生物的50个重要概念, 首先要明白重要概念的意思。国家新课标提出的生物重要概念, 是有别与其它的概念界定, 它主要是对课程中研究的生命基本现象、活动规律、基本原理等作出理解和阐释, 不仅涉及到概念的本质、内涵及拓展, 也包括有关键语词, 还明确指出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和教学突破目标, 是生物课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科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单位。

其次是要明确加强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一是生物重要概念, 它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次要点, 以便各自能够对生物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在不自觉中促进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二是50个生物重要概念, 大大地改变了学生原来对生物名词学习的盲目现象, 极大减轻了学习压力, 确保他们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状态, 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到位;三是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架构下, 促使学生有了一个继续添砖加瓦的学习劲,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会主动去对联想到对其它相关名词的探究, 更好发挥出主观学习能动性, 培养发散思维的形成。总之, 实现对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 对初中生掌握生物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开展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 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从感性引入升华到理性的认知

生物课中的50个重要概念都在词语上较为抽象, 这对理解、分析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讲, 要让他们能够准确对这些重要生物概念理解、掌握到位, 此时的生物教师, 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从感性认识的引入, 继而上升为理性认知的教学手段。首先, 课前备好一些辅助课堂教学的具体事实或直观材料, 尔后在课堂上借助这些基础东西, 再去从感性认识的角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一步一步去理性认知这个重要概念, 产生理解与掌握, 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比如, 生物教师在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 可以借助蝗虫、蟑螂、家蚕和蝴蝶的不同发育阶段标本, 让学生亲眼目睹到, 家蚕、蝴蝶, 它们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象蝗虫、蟑螂, 它们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却很像, 只不过是个体逐渐长大并出现了翅的变化而已, 继而把对于不同动物发育方式可能不同这一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通过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了解蝗虫、蟑螂、家蚕和蝴蝶的幼虫与成虫生活习性有那些变化?从而理解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帮助初中生加深了对动物发育过程的理性认知与理解, 并深刻领会到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

(二) 创设生活情景课件让知识迁移

学习生物重要概念掌握的终极目标, 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的运用, 帮助自己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来解释、判断和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实现提高生物知识素养, 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 对重要概念知识的迁移就显现的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教学目标, 此时生物教师可提供生活情景内容的课件, 通过把初中生带进真实的生活中, 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学会对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知识迁移运用, 同时也再次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在讲授“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时, 可以利用“猫捉老鼠”的视频, 给学生分析和解读“猫捉老鼠”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让他们首先在内心世界接受到猫捉老鼠是天生的本能习惯,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观看小猫和老猫捕捉老鼠各自不同的行为过程, 再让同学们接受到, 原来小猫捕捉老鼠的行为过程, 是学习老猫的, 这样就理解了动物行为的两种分类, 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理解, 继而对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与生俱有, 遗传所致, 后天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得来的抽象词语概念理解,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掌握。

(三) 设置问题诱导实现主动性探究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学好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础与根本, 只有当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达到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其设置创设情景问题, 就是一种教学手段。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 进而引导全班同学参加自由讨论, 通过互动, 学生对原来存在的重要概念理解偏差和错误得到纠正, 达到加深理解之成效。还是以“动物行为”为例, 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 帮助初中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 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对这个重要概念形成正确认知, 再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 进一步点拨学生思维, 启发他们深入地对重要概念本质和内涵进行探究, 达到深层次理解, 最终实现传递“对接”。以猎狗捕食为例, 生物教师先通过多媒体, 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猎狗捕食过程的画面播放片段, 设置学生分析猎狗动作或活动问题, 通过回答, 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掌握到动物行为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初步对这个重要概念形成后, 生物教师接着再进一步提出猎狗在什么情况下捕食, 有哪些利于捕食的身体特点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划分的小组, 充分讨论后, 得出了猎狗是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生理变化引起的捕食行为, 其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 由感觉和运动器官配合来完成的结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辨析, 学生对动物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诚然, 创新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 比如生物教师还可在教学中, 将重要概念采用化整为零的分解方式, 建立一个以重要概念这核心作用的概念体系, 从具体的层次概念中, 进行帮助学生梳理出对重要概念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脉络,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力。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生物教师需要围绕50个重要概念的核心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教学形势, 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 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 不断创新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 促使生物课堂始终保持生机勃然一片, 定会收获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从而促进生物教学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是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知识之根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师, 应在教学中注重融入一些策略, 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牢固掌握并学会迁移运用50个重要概念, 为将来高中生物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结合个人日常教学实践, 提出肤浅建议,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刘恩山.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和要点.生物学通报, 2012. (03) .

[3]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03) .

[4]吴洪.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例谈[J].长三角 (教育) .2012. (08) .

3.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一、引言

学好生物知识,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版的生物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需在义务教育中理解掌握50个重要生物概念,以获得扎实基础知识,为将来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生物课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而,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须引发高度重视,注重加强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对这50个凸显的重要概念,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运用,以期改变原有要求学生对生物概念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结果既增加了他们的过重学习负担,而且从掌握到的知识牢固度来看,多为孤立、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导致学习成效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在此,本人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实际教学做法,请各位同仁多多给予指正,共同促进初中生对生物课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解析和教学意义

要在轻松中掌握初中生物的50个重要概念,首先要明白重要概念的意思。国家新课标提出的生物重要概念,是有别与其它的概念界定,它主要是对课程中研究的生命基本现象、活动规律、基本原理等作出理解和阐释,不仅涉及到概念的本质、内涵及拓展,也包括有关键语词,还明确指出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和教学突破目标,是生物课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单位。

其次是要明确加强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一是生物重要概念,它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次要点,以便各自能够对生物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在不自觉中促进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二是50个生物重要概念,大大地改变了学生原来对生物名词学习的盲目现象,极大减轻了学习压力,确保他们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状态,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到位;三是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架构下,促使学生有了一个继续添砖加瓦的学习劲,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会主动去对联想到对其它相关名词的探究,更好发挥出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发散思维的形成。总之,实现对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对初中生掌握生物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从感性引入升华到理性的认知

生物课中的50个重要概念都在词语上较为抽象,这对理解、分析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讲,要让他们能够准确对这些重要生物概念理解、掌握到位,此时的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从感性认识的引入,继而上升为理性认知的教学手段。首先,课前备好一些辅助课堂教学的具体事实或直观材料,尔后在课堂上借助这些基础东西,再去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一步一步去理性认知这个重要概念,产生理解与掌握,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比如,生物教师在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借助蝗虫、蟑螂、家蚕和蝴蝶的不同发育阶段标本,让学生亲眼目睹到,家蚕、蝴蝶,它们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象蝗虫、蟑螂,它们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却很像,只不过是个体逐渐长大并出现了翅的变化而已,继而把对于不同动物发育方式可能不同这一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通过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了解蝗虫、蟑螂、家蚕和蝴蝶的幼虫与成虫生活习性有那些变化?从而理解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帮助初中生加深了对动物发育过程的理性认知与理解,并深刻领会到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

(二)创设生活情景课件让知识迁移

学习生物重要概念掌握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的运用,帮助自己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来解释、判断和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实现提高生物知识素养,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重要概念知识的迁移就显现的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教学目标,此时生物教师可提供生活情景内容的课件,通过把初中生带进真实的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对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知识迁移运用,同时也再次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在讲授“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时,可以利用“猫捉老鼠”的视频,给学生分析和解读“猫捉老鼠”的一系列行为过程,让他们首先在内心世界接受到猫捉老鼠是天生的本能习惯,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观看小猫和老猫捕捉老鼠各自不同的行为过程,再让同学们接受到,原来小猫捕捉老鼠的行为过程,是学习老猫的,这样就理解了动物行为的两种分类,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理解,继而对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与生俱有,遗传所致,后天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得来的抽象词语概念理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掌握。

(三)设置问题诱导实现主动性探究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学好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当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其设置创设情景问题,就是一种教学手段。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进而引导全班同学参加自由讨论,通过互动,学生对原来存在的重要概念理解偏差和错误得到纠正,达到加深理解之成效。还是以“动物行为”为例,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初中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对这个重要概念形成正确认知,再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进一步点拨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深入地对重要概念本质和内涵进行探究,达到深层次理解,最终实现传递“对接”。以猎狗捕食为例,生物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猎狗捕食过程的画面播放片段,设置学生分析猎狗动作或活动问题,通过回答,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掌握到动物行为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初步对这个重要概念形成后,生物教师接着再进一步提出猎狗在什么情况下捕食,有哪些利于捕食的身体特点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划分的小组,充分讨论后,得出了猎狗是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生理变化引起的捕食行为,其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由感觉和运动器官配合来完成的结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学生对动物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诚然,创新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比如生物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将重要概念采用化整为零的分解方式,建立一个以重要概念这核心作用的概念体系,从具体的层次概念中,进行帮助学生梳理出对重要概念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脉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围绕50个重要概念的核心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教学形势,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促使生物课堂始终保持生机勃然一片,定会收获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效,从而促进生物教学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恩山.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和要点.生物学通报,2012.(03).

[3]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4] 吴洪.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例谈[J].长三角(教育).2012.(08).

[5]华蕾.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初探[J].新课程(上).2011.(04).

4.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四

政治是需要多记忆背诵的学科,考生在平时要多掌握政治知识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轻松进行运用,下面xx为大家带来,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今天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

报告提出了四个重要概念,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你快速梳理,一起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5.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五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2F时>

17.力方向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F合=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6.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六

一、借助情境———拓展概念引入的“宽度”

在传统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呈现、讲解、理解、巩固四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两个弊端:第一, 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二,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它直接决定了传统生物学概念教学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生物学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改变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原有模式, 从概念引入入手,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概念引入的“宽度”。

1. 创设生活情境, 拓展概念引入的“宽度”

在生物学概念的引入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概念还原到具体的生活中, 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个概念时, 我引导学生将人体内的血管想象成城市里四通八达的道路, 血管中的血液以及血液中包含的各种物质就是行驶在道路中的各种车辆。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入学习, 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含义,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印象。

2. 借助认知情境, 拓展概念引入的“宽度”

借助“认知”是指通过创设有效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概念之前已有相关认识, 再引入概念学习。例如, 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在实验中, 我引导学生将绿叶比喻成工厂, 然后在该厂中找到生产车间、生产机器以及所用原材料, 同时提出“原料来自何方”“产物由什么运输”等问题, 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情况下来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强调过程———延展概念形成的“长度”

概念形成是继概念引入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形成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 同时容易导致学生反感,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概念形成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概念“产生背景、形成环境、最终结果”的全过程, 在全面仔细地了解概念的基础上来形成概念, 延展概念形成的“长度”。

1. 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中形成概念

概念形成后, 学生对其具体化学习, 再将具体化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抽象化总结。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在“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中认识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 在教学“呼吸作用”这一生物学概念时, 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光合作用的概念, 因此, 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在回顾已学知识后, 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植物的呼吸现象:种子在萌芽过程中吸收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现象展开思考, 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是什么?呼吸作用发生在哪些细胞中?呼吸作用对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 学生将抽象的呼吸作用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分析中, 将其与光合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形成了自己对呼吸作用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再将自己的认识加以梳理总结, 成功形成概念。

2. 在疑问与验证的反复中形成概念

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反复产生疑问, 最后探索结果并验证, 然后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同时,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关键点, 找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从而形成概念。例如,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 “能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 但却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生物学概念。因此, 教师在教学这个概念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猜想的方式, 将“能量”化无形为有形。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 体会不吃早餐上学的感觉, 并记录“无力、无精神”;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体会进食后的感觉, 并记录“头不晕了, 眼也不花了, 精神倍棒”。在学生切身体验了“能量”之后, 设计燃烧相同物质和不同物质 (质量相同) 的两组对比实验,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的概念。实验过程如下: (1) 分组:将学生按合适的人数分组。 (2) 分工:确定好每组中成员的负责内容。 (3) 开始试验。 (4) 归纳总结: (1) 质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质燃烧都能使试管内水温升高; (2) 质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质燃烧使试管内水温改变的数值不同; (3) 燃烧食物释放的热能能使水温升高, 并且脂肪越多的物质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学生通过上述的体验和实验, 实现了自主体验和探究学习, 并且知道了食物中含有能量, 贮藏在营养物质中。学生虽然还不能给“能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但却对“能量”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而有效延展了概念形成的“长度”。

三、思维历练———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所谓概念强化阶段, 即将形成的概念彻底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概念的强化不仅仅是反复记忆并同化的过程, 而是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 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1. 建立网络强化概念的“深度”

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 我们不难发现生物学概念不仅多, 而且比较分散, 并且很多概念在字词上都具有相似性,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因此, 在概念的强化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 从大处着手, 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例如, 学生在学习“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这三个概念后, 因概念本身的相似性, 导致容易混淆。因此, 在概念教学的深化阶段, 教师可以将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产生条件建立网络, 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比较分析, 帮助学生认识它们的区别:保护色与环境颜色相同, 使之不易被识别, 起到保护作用;警戒色容易被发现, 异于环境颜色, 起到警戒威慑作用;拟态与保护色接近, 但却高于保护色, 有更好的防护作用, 且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建立这样的概念对比网络, 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各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概念, 同时对学生概念强化的“深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挖掘内涵强化概念的“深度”

在生物学概念中, 很多概念的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 通过简单的学习往往只能理解其浅层次意思。因此, 在概念强化阶段, 教师有必要全面地、系统地将这些概念加以剖析, 使学生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学习“新陈代谢”这一概念时, 因为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知识体, 所以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诠释清楚。这时,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在其他涉及其内涵的章节中提及该概念的相关内容, 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循环等, 做到将该概念全面而系统的解析学习, 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7.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 篇七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重要概念 凸显 传递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90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1]课程标准在初中生物学十个一级主题下,列出了50个重要概念,凸显了重要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是我们广大一线生物教师所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是笔者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重要概念的兴趣

新课标中所指的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学习单元中以概念内涵的形式呈现的若干概念性知识。[2]传统的生物教学对概念的传授是灌输式的,即教师首先呈现概念的定义,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效率,但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探究思考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对概念性知识的获取是被动接受的,容易遗忘。当概念性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出现迁移或拓展应用时,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即出现了只会死记知识,而无法活学活用的现象。大量概念性知识在各章节中的逻辑关系更无法真正建构起来,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概念性知识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从而也就对生物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生探究重要要概念的兴趣。

1.利用好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在如何引发学生探究生物学重要概念兴趣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问题情境。翻开教材的每个章节,首先呈现给学生的就是“想一想,议一议”栏目,教师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这个栏目,因为该栏目呈现给学生的是有关重要概念的问题情境,并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去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往往是为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而创设的,或者提供与重要概念关联性很强的相关知识。例如,在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这节课中,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图中的莲花,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可是由埋藏了一千多年的莲子长成的植株绽放的。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很感兴趣为什么千年的古莲能够开花。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有种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和种子萌发所需条件这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基本的概念就指向学生本章节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

2.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根据心理学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学会理性思考,从而为建构相关概念性知识创造条件。基于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提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感性材料。例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与父母(在眼皮、酒窝、耳垂、卷舌、血型等)的部分性状,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生物性状”概念性知识,再通过多组有关(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兔的白毛与黑毛、人的卷发与直发)等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相对性状”的概念。

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建构重要概念开展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李高峰的博士论文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错误概念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错误概念问题还比较严重。[3]因为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概念时,习惯于用他们原有的概念去认识新科学概念的具体内涵与外延,但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有的甚至还是错误的,一些学者把这些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对于生物教师而言,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原有的前科学概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认知上的冲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前科学概念,去解释在新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当学生发现他们原来的前科学概念无法解释时,就会产生探究新科学概念的欲望,而这将有助于学生建构本节课所学的重要概念。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鸟》这节课中,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往往形成以下几种前科学概念:①鸟类会飞是因为有翅膀,人如果双臂能有翅膀也能飞;②所有的鸟都能飞;③鸡、鸭不能飞不属于鸟类;④蝙蝠能飞是鸟类等。学生产生这些前科学概念,有他的生活经验或认识水平的原因,这时教师要设置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学生认为鸟类会飞是因为有了翅膀,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给你一双大大的翅膀,你能飞起来吗?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播放世界各地举办的“鸟人”大赛,让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感受到人即使双臂绑上一双翅膀也飞不起来。学生在利用原有前科学概念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探究鸟类有什么形态结构特征是适应飞行生活的。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建构“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重要概念。

三、提供多种事实性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与建构相关概念性知识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1]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给我们精选出来的每一事实性知识,帮助学生对概念性知识进行理解。如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一概念,教师要利用生物学教材给我们呈现丰富的各种植物图片资料,列举无果皮包被的种子,课本给学生呈现了油松、侧柏、苏铁的图片,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这些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列举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时,课本给学生呈现了豌豆、荔枝、木瓜的图片,学生很容易看到这些种子外面是有果皮包被着的。如果我们讲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呈现概念,而没给学生提供事实性的资料,那么学生要理解它们的区别就会比较困难。

四、注重章节标题重要概念内涵的表达,促进重要概念的凸显和传递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举的重要概念,有的用章节的标题以概念内涵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阅读教材往往是从章节的标题开始,这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导向性作用,而且有的标题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一些错误概念。例如,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内涵的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并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为它向学生很好地传递了“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和学习目标,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在章节标题中出现概念内涵,也是先入为主,给学生以强烈的第一印象,这印象是深刻的,有助于学生后面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转变学生的错误思维。因学生普遍认为生态系统只由生物部分组成,往往忽略了“环境”这一非生物部分。当“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内涵清晰地表达出来时,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比单独用生态系统这一生物专有名词来表达更生动和深刻,而且有助于让学生记住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环境这一非生物部分的重要特征。

五、绘制概念图,帮助学生构建相关重要概念的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列举的50个重要概念,抽象度较高,每个概念都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具有较广的内涵与外延。绘制概念图,有利于学生理解一般概念与重要概念的逻辑关系,并且有助于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概念图,让学生具体填出植物各种组织的名称及构成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改变以往我们给学生有关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时的平铺直叙式流程结构: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教师课堂上利用平铺直叙式的概念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对植物有哪些组织及植物体由哪些具体器官构成,往往了解不深刻,从而无法建构相关的概念性知识。

六、合理利用练习,检测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概念的能力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体现在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概念的能力。练习无疑是学生巩固所学概念的最好检测方式,也是对所学重要概念的完善和拓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题,因为这些题目的设计就是针对本课所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迁移和辨析,以及在具体环境中的运用与延伸。教师在出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测学生时,可以结合一定的情境,把前后所学的概念都渗透到具体的情境中,检测学生的运用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如笔者曾利用福州市中小学都有进行的防灾演习活动为情境,出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测学生对初中生物学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为了提高福州市中小学生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逃生及自救的基本技能,学校都会不定期地举行疏散演练,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指令后,立即按老师指定的路线疏散,这一反射属于 反射(填“简单”或“复杂”)。完成这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2)小明在演练中,上臂屈肘用湿毛巾紧紧捂住口鼻,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通过口鼻进入呼吸道。此时,小明上臂的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3)小明在演练结束后发现自己的手臂有血液少量地渗出,用你所学的有关血管知识判断,小明可能伤及的血管是 。不过伤口流出的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的 起凝血的作用。

(4)小明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的,这个过程是在小明身体细胞结构中的 进行。

(5)演练中同学们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向操场集结。同学们出色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是在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多个系统相互密切配合完成的。

总之,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凸显和传递,为教师把握生物学科教学重点和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和指导,给一线教师指明了生物学教育的方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生物教师要注意:(1)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对所建构重要概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一定的过程去体验。(2)教师在重视重要概念教学的同时,不要走进以概念教学替代传统的探究式教学的误区,应以探究式教学活动方式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展开教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努力。

[ 注 释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如何体现概念的传递、形成和转变过程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4):66.

[3]李高峰.初中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深圳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社会实践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