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
第3课时 解决问题阳江中心学校老区小学吴扬雪2016年4月1日校内公开课[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第3课时 解决问题56÷8=7(个)56=30(元)36÷9=4(个
2.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二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3.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篇三
驯良xùn 帽缨yīng 矫健jiǎo 榛子zhēn
榉实jǔ 蛰伏zhé 点缀zhuì 锥形zhuī
锹甲qiāo 上颚è 瞌睡kē 鞘翅qiào
螽斯zhōng 濒危bīn 林苑yuàn 璀璨càn
岷山mín 邛崃qióng lái 栖息qī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日yì 拯救zhěng 繁衍yǎn
南麓lù 近在咫尺 悬崖绝壁 崇山峻岭
葱茏茂密 云雾缭绕 烟波浩瀚 弃荤食素
旁若无人 乐不可支 兴高采烈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屈指可数:形容数量稀少。
无动于衷: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憨态可掬: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可爱、单纯的样子,很招人喜爱。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的意思
1.《松鼠》的作者是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2.《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3.《国宝——大熊猫》的作者是科普及传记作家叶永烈,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理事。
4.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43页例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能力目标:
根据实际生活需要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生活需要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讲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吗?阅读是个好习惯,可以让我们增长很多知识,小明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阅读,请看大屏幕。
出示:小明看一本书,前3天看了138页,后4天看了余下的17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师: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请同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并强调注意点(相同竖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那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帮小明解决了问题,现在小红一家又碰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帮帮她们吗?
星期天,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商场,他们选中了三种商品,请看大屏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出示例4,产品的销售清单。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销售清单中都能得到哪些信
息?说一说。
学生和大家分享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师引导:她们选完商品,就要去结账了,不知道小红爸爸带的钱
够不够,不够的话被扣下来可怎么办,多尴尬呀,咱们赶紧去帮帮他吧。
师:咱们应该帮小红爸爸什么忙呀?
生: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引导学生:小红爸爸大约应准备多少钱,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
大概估计一下就行。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4人一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板书:
560+230+170
=790+170
=960(元)
答: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960元。
2、师:小红的爸爸带着大家帮他准备好的钱去结账了,猜猜谁
又碰见了难题。
生: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师:引导学生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因此要精确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4人一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3)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板书:
558+225+166
=
783+166
=
949(元)
答:收银员应收949元。
同学们真棒,又帮小红一家和收银员解决了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帮老师吗?
三、应用练习
出示大像山景点一周售票情况统计图。
让同学们计算
(1)
周六周日共售票多少张?
(精确计算)
(2)
周一到周五大约售票多少张?(估算)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讨论,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全班
交流计算过程。
四、小结
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因此要精确计算;而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不需要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小结:当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要求准确时,就要精确计算,当结果不需要准确时,可以估算解决。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方法。
五、小游戏
老师带来了两个数字宝宝:227和548
分估算组和精算组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这节课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课后练习:
5.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设计
学
科
数
学
年
级 二 年 级
册
次
第 4 册
课
题《解决问题》
备课人
周航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景图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1):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解决问题
(1)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2)怎样解决?
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3、列式计算 15÷3=5(只)
4、检验:解答正确吗?
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
5、答题。
6、同法指导例3(2)。
7、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
8、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1题。
(1)让学生明白每题的意思,属于哪种情况。(2)按程序解答。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4题。
五、总结
6.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8÷2/3-4计算:1/5÷(2/3+1/5)×15
=8×3/2-4计算:1/5÷[(2/3+1/5)×15]
=12-4=1/5÷[(10/15+3/15)×15]
=8(朵)=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
第2节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设疑讨论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师: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结果)
1、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讨论设疑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教师板书
2、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④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四、板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例一:
解: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解:设爸爸体重为x千克
4/5x=287/15x=35
x=28÷4/5x=35÷7/15
x=35x=75
答:小明体重35千克。答:爸爸体重75千克。
第二课时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复习xkb1.com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二
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讨论设疑
(1)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 怎样用线段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2、讨论要求
① 将4个问题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 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独立解答
4、由组长汇报检查并汇报解法过程。
三、课堂练习:www.xkb1.com
1、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四、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问题参加运算,用方程简单
解:设航模组有x人
x+1/4x=25x×(1+1/4)=25
5/4x=255/4x=25
x=25÷5/4x=25÷5/4
x=20x=20
7.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七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8.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八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陈玉剑
一、 基础练兵场(25分)
1.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
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 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
(5) 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6) 《观沧海》中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句子是:兴,百姓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是( )。(3分)
A. 温故知新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
B.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刻舟求剑
C. 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 豁然开朗
D. 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李克强在南京看望青奥会志愿者时,称赞他们在服务工作中展现了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
B. 最新研究认为:在学习中,如果你无计可施时,适当地分心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C. 我们要让中国文化的精髓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电视读书节目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姿态和风范,代表着电视台的人文气质。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肉食者鄙(这里指目光短浅) 又何间焉(参与) 惧有伏焉(埋伏)
B. 孰视之(同熟,仔细) 王之蔽(受蒙蔽)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 举于士(狱官) 人恒过(过失) 而后喻(明白,了解)
D. 存亡之秋(季节) 陟罚臧否(评论人物好坏) 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5. 回忆名著《朝花夕拾》,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就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
(2)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重要经历。
(3)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精品屋(35分)
(一)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6~7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论四端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选自《孟子》)
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苟: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辟: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丧:__________________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舍身而取义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C. 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
D. 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11. 孟子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乙文中哪句话的观点与之相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8分)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佚 名
①“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为我们描写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传神地展现了马的强劲豪迈,让人有一种马鸣风萧萧之感。
②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因而居六畜之首。它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于是,就有了许多佳名美誉:乌骓、赤兔、八骏、九逸、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③马以速度见长,是古代交通工具的最佳之选。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④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业的功臣,“马到成功”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马之功居其半,兵马俑可为一证。唐太宗连年征战,六骏战功显赫。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两大洲时,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动物能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人与马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是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马和人一起创造了历史。
⑤正因为如此,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语、俗语记载了这一切:“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老骥伏枥”比喻人虽老而壮志犹在,“千里驹”却是褒奖年青才俊的好词。文学艺术中也有它的身影,如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历史故事中有王亥驯马、九方皋相马,唐代的韦偃、近代的徐悲鸿等为之倾倒而作画,二胡曲《赛马》也是为它谱写的赞歌。
⑥时至今日,人们还要高声呼唤龙马精神……这一切无不说明,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它已成为我们人类无言的朋友、忠诚的伙伴!
12. 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做开头有何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介绍了关于马的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④节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第⑤节提到了徐悲鸿为马倾倒而作画。右面是徐悲鸿笔下的一幅奔马图,请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大家介绍这幅画的特点(能用上绘画方面的术语更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3分)
逃跑的马
刘亮程
①跟马没有长久贴身的接触,甚至没有骑马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这样简单的经历。顶多是牵一头驴穿过浩浩荡荡的马群,或者坐在牛背上,看骑马人从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我没有太要紧的事,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办理,牛和驴的性情刚好适合我——慢悠悠的。
②但马的身影一直浮游在我身旁,马蹄声常年在村里村外的土路上踏响,我不能回避它们。甚至天真地想,马跑得那么快,一定先我到达了一些地方,骑马人一定把我今后的去处早早游荡了一遍。因为不骑马,我一生的路上必定印满先行的马蹄印儿。直到后来,我徒步追上并超过许多匹马之后,才打消了这种想法——曾经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的那些马,最终都没有比我走得更远。在远离村庄的路上,我时常会遇到一堆一堆的马骨。
③马到底碰到了怎样沉重的事情,使它如此强健的躯体承受不了,如此快捷有力的四蹄逃脱不了?这些高大健壮的生命在我们身边倒下,留下堆堆白骨。我们这些矮小的生命还活着,我们能走多远?我相信累死一匹马的,不是骑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对马的一生来说,这些东西微不足道。
④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知道世上许多路该如何去走。马无法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另一匹马。马老了之后也许跟人一样。它一辈子没干成什么大事,只犯了许多错误,于是,它把自己的错误看得珍贵无比,总希望别的马能从它身上吸取点教训。可是,那些年轻的活蹦乱跳的儿马,从来不懂得恭恭敬敬地向一匹老马请教。它们有的是精力和时间去走错路,老马不也是这样走到老的吗?
⑤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人和马付出了一样沉重的劳动。人使唤马拉车、赶路,马也使唤人给自己饮水、喂草加料、清理圈里的马粪。有时,人还带着马找畜医去看病,像照管自己的父亲一样热心。堆在人一生中的事情,一样堆在马的一生中。人只知道马帮自己干了一辈子活,却不知道人也帮马操劳了一辈子。只是活到最后,人可以把一匹老马的肉吃掉,皮子卖掉。马却不能对人这样。
⑥有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几个人,在远离村庄的野地,围坐在一群马身旁,煮一匹老马的骨头。我们喝着酒,不断地添着柴火。我们想:马越老,骨头里就越能熬出东西。更多的马静静站立在四周,用眼睛看着我们。火光映红了一大片夜空。马站在暗处,眼睛闪着蓝光。马一定看清了我们,看清了人。而我们一点都不知道马,不明白马在想些什么。
⑦马从不对人说一句话。
⑧我们用心理解不了的东西,就这样用胃消化掉了。
⑨但我们确实不懂马啊。
⑩也许,没有骑快马奔一段路,真是件遗憾的事。许多年后,有些东西终于从背后渐渐地追上我。那都是些要命的东西,我年轻时不把它们当回事,也不为自己着急。有一天一回头,发现它们已近在咫尺。这时,我才明白了以往年月中那些不停奔跑的马,以及骑马奔跑的人。马并不是被人鞭催着在跑,不是。马在自己奔逃。马一生下来便开始了奔逃。人只是在借助马的速度摆脱命中的厄运。
{11}反正,我没骑马奔跑过,我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些年月,人们一窝蜂朝某个地方飞奔,我远远地落在后面,像是被遗弃。另一些年月,人们回过头,朝相反的方向奔跑,我仍旧慢慢悠悠,远远地走在他们前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骑马。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③节中作者说:“我相信累死一匹马的,不是骑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对马的一生来说,这些东西微不足道。”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究竟累死马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仔细阅读第①节和第{11}节,谈谈这两处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品读第⑤节画线处的一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面是刘亮程其他文章的几段文字:
(1) “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与虫共眠》)
(2) “我是通驴性的人。而且我认为,一个人只有通了驴性,方能一通百通,更通晓人性。不妨站在驴一边想想人;再回过头站在人一边想想驴……”(《通驴性的人》)
(3) “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和尴尬。”(《老鼠应该有一个好收成》)
(4)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语,把一滩草惹笑。”(《对一朵花微笑》)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上材料,谈谈作者创作时对笔下的对象所持的情感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笔展示台(40分)
9.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篇九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为主。同时训练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会用“忙着、一„„就„„”等词语说话、造句。
本组教学仍以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的好思想。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3、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之青。
4、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所表达的含义。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之青。
2、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具准备: 收录机、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9、母亲的恩情„„„„„„„„2课时
10、沉香救母(一)„„„„„„2课时
11、沉香救母(二)„„„„„„3课时
10.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十
双定镇中心小学
潘英娥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调动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3×3-2=25(个)3×3×2+7=25(个)3×3+3×3+7=25(个)……
[设计意图]: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解答问题的方法,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方法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类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11.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十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文后方格内。(4分)
南沙群岛,珍珠一般sǎ落在我国的南海。那浩淼的水域,清澈见底,海底奇异莫名的珊瑚礁像盛开的硕大的花朵,同样奇异莫名的热带鱼,以它斑lán的色彩、怪诞的身形,灿烂地撞击着我的眼球……
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1)枝间新绿一重重, 。
(2)若待上林花似锦,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4) ,到乡翻似烂柯人。
(5)夕阳西下, 。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诗人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
3.阅读《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5分)
(1)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故事情节: (1分);除了力大无穷外,这位英雄还非常仗义,请列举出两个相关情节: , 。(2分)
(2)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绰号叫 ,“杨志卖刀”结果怎样?请写出省略号后的内容:
(2分)
4.金山网讯: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市博物馆昨天在大市口广场推出了“文化的坐标——镇江名人故居展”活动,让镇江的市民对本市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据此,我校八年级准备开展语文专题活动——《走近文化名人》。请你仿照下列示例,从镇江的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进行介绍,并说说选中他们为“文化名人”的理由。(提示:镇江的文化名人包括葛洪、祖冲之、陶弘景、沈括、江淹、刘勰、柳永、刘鹗等)(3分)
示例:萧统——萧统少时既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他编撰的《萧统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5.请在横线上为下列新闻拟一个适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记者:付一鸣 和苗)
二、阅读精品屋(38分)
(一)阅读《村居》一诗,完成6~7题。(5分)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第一、二句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请具体生动地描绘一下其所展现的画面。(3分)
7.这首诗第三、四句描写儿童放纸鸢的场景,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6分)
甲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乙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⑦嗢噱⑧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⑨间。华堂旅会⑩,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节选自黄宗羲《柳敬亭传》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欢快。⑧嗢噱:大笑。⑨缙绅:指官绅阶层。⑩旅会:大聚会。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可使以其技鸣 ④句性情,习方俗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10. 请在甲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并说说有何作用?(4分)
11.请摘录乙文中的句子,回答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主要表现在哪里?柳敬亭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6题。(共17分)
总有一些爱跑在后面
雷茂盛
父亲木讷,做什么事都要慢一拍。
小时候我过生日,等他回来一起吃饭,可是直到我快睡着了,才听到他找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开家长会,他是最后一个来的,他赶到时,家长会已接近尾声。我生病住院,夜夜守着我的是母亲,而父亲,只是在我要出院那天才赶来,摸摸我的头,然后就蹲在外面抽烟。我上大学那年,他说来送我,可是等了许久,也没见他的身影,等车要开了,他才骑着单车一摇一晃地赶来。他总是慢,总是迟到,在我最需要关怀的时候,他总是缺席。
父亲是小城的邮递员,在家的时间少,每天都是骑着单车,将一封封信送到每一个山村。我写回家的信,他要隔好一段时间才送回去。我问他,他就说放在口袋里忘了。他也不给我写回信,大学四年,一封也没有。过春节,他要大年三十才赶回来。望着门上鲜红的春联,他笑着说:“我还说赶回来贴春联呢。”
家里的事,我和母亲就从来没巴望过父亲。A房子漏雨,是我搬来高高的楼梯,颤抖着爬上去修好的。米没了,是我搬来谷子,扛到村头的碾米坊去碾。大部分的田地,则是母亲一个人赶着牛去犁的。渐渐地,我也就习惯了没有父爱的生活,感觉不到父爱的滋味。
我大学毕业那年,工作难找,一个人在这个城那个城的奔波应聘,父亲却从来不问一句。我签了工作合同,打电话给他,他只是淡淡地说,在外省也好,在哪儿都好。工作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打电话来跟我谈心的,是母亲;跟我唠叨女朋友、为我的终身大事着急的,也是母亲。父亲则一直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
我以为父亲永远是一个冰冷的影子。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开始变得温暖了。50岁时,父亲退休了。作为退休礼物,弟弟给他买了部手机。一天,我意外地收到父亲的短信,他给我发的是“儿子,我会发短信了”。再后来,他就隔三岔五地给我发短信,发的都是“儿子,我看天气预报,你那里降温了”“儿子,今天家里打鱼了,可惜你不在”这样唠唠叨叨的事。
妻子生孩子那年,父亲一个人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来看他的孙子,还从家里带来了大袋小袋的土特产。我埋怨他,他却笑呵呵地说:“是你母亲让我来的。”每逢春节回家,父亲会早早地在车站等我。有一年下大雪,到镇上的车停开了,B他冒着雪,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来接我,见到他时,他蹲在车站门口直哆嗦,手里还握着他送给孙子的玩具。
母亲也悄悄地告诉我,说父亲退休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会起早给母亲煮面,把场院打扫干净,然后找米喂鸡鸭,去水塘挑水。并且他会在大冷天的为母亲洗衣服。母亲生病,他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她吃药。母亲还告诉我一件事:一次母亲去外婆家,父亲觉得母亲一个人去不放心,跟她去家里又需要人照管。父亲说送母亲一段路,母亲不让,自己走了。没想到母亲走了两个小时,快到外婆家时,回头看到山梁上一个戴着草帽、步履蹒跚的人正站在那里看她,这个人正是父亲。他的脚在退休前受过伤,走得不快,就在后面跟着母亲,一个梁子一个梁子的送她,直到母亲安全到达。
母亲说着说着,眼角便变得红红的。母亲哭了,也许这么多年,她是第一次感受到父亲这么温暖的爱。母亲哭的时候,我的心里似乎也有某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涌动着。如今我懂了,父亲不是不爱我,不是不关心这个家,而是,这份爱一直跑在了后面,步履蹒跚地跟着我,陪伴着我渐渐成长的年华。
12.“木讷”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父亲木讷的形象?(4分)
13.画线句A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画线句B中,哪些词语要重读,理由是什么?(4分)
15. 文章结尾说“我的心里似乎也有某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涌动着”,“说不出来的东西”是什么?(3分)
16.文章以“总有一些爱跑在后面”为标题有哪些深刻含义?(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7.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社会、生活,处处都有美的踪迹。发现美,欣赏美,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
12.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十二
一、基础练兵场 (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 它绽 () 放得美丽、舒展、xuàn () 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 清新流畅, 意yùn () 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 音律 () 和谐, 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 奔流不息, 滚滚向前。
2.下列句子中, 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 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 各路记者纷至沓来, 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 常常妄自菲薄,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3.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 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 小雅那优美的舞姿, 动听的歌声, 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 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 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 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 精心地收藏。
4.默写。 (5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 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2)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4)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 (《登飞来峰》)
5.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等待》, 回答以下问题。 (6分)
(1) 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50字左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幅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歌颂教师的对联补充完整。 (4分)
上联:三尺讲台, __________
下联:一支粉笔, ___________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字以内) (3分)
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 (2011年4月) 8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投资约245亿元人民币, 预计于5年后建成。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一期建筑面积为3.9平方公里, 为世界第6个迪士尼乐园。曾参与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夏林根认为,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价格起码要达到300元人民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4分)
(一) 阅读《望岳》, 完成8~9题。 (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对我们年轻人有何启发?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 完成10~14题。 (14分) [甲]小石潭记 (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记 (节选)
元结
道州 (1) 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2)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敧 (3) 嵌 (4) 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 (5) 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而置州 (6) 以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注释] (1)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 元结曾在此为官。 (2) 合营溪:汇入营溪。 (3) 敧:倾斜。 (4) 嵌:张开。 (5) 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6) 置州:设置州郡。
(乙文选自《历代散文精华》, 刘琦、王天辉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0.《小石潭记》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
《右溪记》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 (2分)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 () (2) 以其境过清 ()
(3) 南流数十步 () (4) 不可名状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小石潭记》:___________
《右溪记》:_____________
1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5~19题。 (16分)
最美好的时刻 (节选)
[美国]格拉迪·贝尔
(1) 一个春天的夜晚, 我突然醒了, 睁开眼睛, 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 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2) 我下了床, 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 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 她抬起头, 看见了我, 笑了笑, 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 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 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 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 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 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从草坪上向我们跑来, 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 伸展了一下身子, 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上。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 谁都不作声。
(3) 然而, 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还有金花鼠, 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 那花园的阴影处, 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那些红的桃花, 白的梨花, 很快就会飘散零落, 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 野李子又酸又甜, 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 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 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 花朵里满是蜜糖, 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 但是过不了多久, 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 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 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 它既摸不着, 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 它在生长, 它在壮大。
(4)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 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 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 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模仿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 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 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选自《中国小学生2008阅读年选·高年级下》, 朱晓进、李亮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5.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1) “美好”指的是:__________
(2) “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
16.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 (2) 自然段中对“那只看门狗”的描写,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 (3) 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 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做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0.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 碰到不同的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人、这些事, 决定了我们能否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请以“当_____来敲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将题目补充完整 (空格上可以填写“幸福”“快乐”“疑虑”“痛苦”……) , 写一篇记叙文, 感情真挚, 不得抄袭; (2) 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4)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第四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1.zhàn;绚;韵 (蕴) ;lǜ
2.C
3.D
4. (1)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1) 有一个人掉进水里, 伸出一只手, 急待救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几个新闻记者赶到现场, 架起摄像机, 拿着话筒, 开始等待救援者。
(2)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们应伸出援手, 而不是袖手旁观。
6.育桃李;写春秋
7.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开工, 票价预计超300元。
二、阅读精品屋
8.《望岳》从“望”字着笔, 重在描写望山时的所见所感, 以简洁有力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 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9.这两句诗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启示:我们要确立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树立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11. (1) 大约, 大概; (2) 凄清, 冷清清; (3) 向南; (4) 说出
12. (1)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2) 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3.《小石潭记》:清澈透明, 侧面 (间接) 描写;《右溪记》:水流湍急, 正面 (直接) 描写。
14.借景抒情。例如《小石潭记》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 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5. (1) 宁静、温馨; (2) 春天的夜晚
16.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7.突出主题, 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8.不矛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19.语言生动。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一段, 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 (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 言之成理也可)
三、文笔展示台
1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十三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 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14.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四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够按照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情感得到陶冶,感受到任务心灵的美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地领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前三个自然段开头那满含恳求医院的祈使句,结尾那充满肯定预期的反问句,还有排比句,比喻句的恰当运用所表达的感情,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声声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本课在教学中,我还抓住“亲人”,帮助理解课文,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在朗读方面,先让学生谈谈哪些句段最让人感动,听听范读,然后练习、背诵,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条件的学生课下还阅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受到感动。同时,画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有关语句读一读,读后说说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桥》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课堂上我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给学生充分地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赏析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略读课文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我力争做好。在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梦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唤起爱心,增进友谊、带来希望等等。这样再来读重点句:“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刻,我相信这是发自学生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加上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予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再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课外研究。
这篇课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军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有些忽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我国军事上有口皆碑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课文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
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下面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四部分,它主要表现了诸葛亮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神机妙算”来读书,在读中思考、划句,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强对语言的读、品、悟。
我设计了问题:
1.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的妙算?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相关的课文段落、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把握这几点:〈1〉选择大雾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2〉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说明他晓地理。
2.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具体的计策)〈1〉草船借箭准备的充分、考虑的周密;〈2〉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3〉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4〉下令军士擂鼓呐喊;〈5〉下令把船掉过来。
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样,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启示。
教学中,我尽量不让学生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了解上,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从而更好地领悟战术中的思想方法;明白了善于思考、分析、观察的重要,从而养成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抓住课文的重点读、品、悟,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岗》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
一、打虎前写喝酒
抓语言见特点我教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默读后很快就举手回答: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我觉得武松很勇敢。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我根据同学们的口述板书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然后我趁热打铁追问,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学生个个举手发言,非常踊跃。
二、景阳冈上打虎
抓动作见特点教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提问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然后我点拨。
三“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
“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老虎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学生找出动词为“一扑……一掀……一剪”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设计教学时,我的构思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他的金箍棒、虎皮裙,他那顽皮的动作和神态太了解了。一个在上面说,下面的同学仿佛此时的孙悟空就在他们眼前活灵活现一样。有的同学学他的猴样十足;有的同学学他的金箍棒,耍得左右翻飞;有的同学学他的说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讲孙悟空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孙悟空三大百骨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后我让学生说说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有的说孙悟空敢说敢干,有挑战精神;他不怕玉皇大帝,敢于反抗;还有的埋怨唐憎:说孙悟空舍命相救,他却人妖不分,那么容易被蒙骗,让孙悟空受尽委屈;我想像孙悟空一样有无穷的本领那该多好……孩子们打开话匣子,学课文变得很容易。15分钟的读书、思考后的交流、讨论更始热烈。后面的交流感悟、朗读展示,让我感到了学生的潜力,这类课文放手,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时,我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体会古代的白话文的语言特征。还有,句段赏读,让学生一边读,读出语气,感悟美猴王的顽皮、活泼、勇敢、个性。其中,孙悟空始叫石猴,再称美猴王。我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将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对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本单元,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
二、学会处理利用已经获得的信息。
三、学习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学生阅读第一个板块,即书上故事,学生去领悟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古代开始就有了信息的传递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代的变迁。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越来起准。学生在第一个板块中,重点掌握当今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并会利用这些方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学习第二个板块,去领悟如何处理和利用信息。阅读书上的两篇调查报告,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第三是选题,学生分工去用自己掌握的方式方法获取信息,课堂上来交流,互补信息。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15.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十五
一、基础练兵场 (18 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 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 分)
(1) 它在炫耀它的美貌, 尤其那对折扇更是它的mèi () 力所在。 可惜的是, 雌虫一动不动, 似乎对它的献 () 无动于衷。
(2) 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 细心呵护, 以 () 救这一bīn () 危物种, 促使大熊猫繁yǎn () 复壮, 家族兴旺。
2.下列各句子中, 加点成语的使用的一项是 () 。 (2分)
A.如果继续像当前这样, 我们注定将走向一个非常惨淡的未来。
B.土地高度开发的台北盆地, 尚能存活的百年老树, 已是, 弥足珍贵。
C.古人写文章都是,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D.就常情而言, 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 大都, 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3.下列句子中, 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投资环境的好坏, 服务质量的优劣, 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 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 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 并罚款人民币4 万元。
C今年五一节前夕, 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D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4.默写。 (4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其喉, 尽其肉, 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
(2) _________________, 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3) 郑谷的《鹧鸪》一诗中, 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湖边古庙, 听到鹧鸪声声哀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3 分)
在自然界中, 人和任何一种自然生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 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 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 年前还有几十万只, 现在已不足7 万只, 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 年前还有400 头, 现在已多年未见;野外生存的东北虎仅长白山还有不足8 只…… 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现在, 班级将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明确、有号召力, 并且言简意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和《鲁滨孙漂流记》内容的表述的一项是 () 。 (2 分)
A.《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吴承恩, 字汝中, 号射阳山人, 明代人。
B.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 先后变化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 最后变化为老公公, 都被孙悟空识破。
C.《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D.鲁滨孙不仅将星期五培养成一个对自己有用的助手, 他还经常向星期五灌输宗教知识, 使他认识到真正的神正是自己。
二、阅读精品屋 (42 分)
(一) 阅读王昌龄的《饮马渡秋水》, 完成7~8题。 (8分)
饮马渡秋水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 黯黯 (1) 见临洮 (2) 。
昔日长城战, 咸 (3) 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选自《王昌龄诗集》, 黄明校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
注释: (1) 黯黯:同“暗暗”。 (2)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 是长城的起点。 (3) 咸:都。
7.“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 完成9~11题。 (12分)
[甲]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慭慭然, 莫相知。
他日, 驴一鸣, 虎大骇, 远遁, 以为且噬已也, 甚恐。 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 断其喉, 尽其肉, 乃去。
[乙]蜘蛛杀蛇
薛福成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 昂首欲吞蜘蛛, 而势稍不及。久之, 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下, 垂身半空, 若将追蛇者。蛇怒, 复昂首欲吞之, 蜘蛛引丝疾上。 久之, 蛇又将行矣, 蜘蛛复悬丝疾下, 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仍还守其网。 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 以首俯地, 蜘蛛乘其不备, 奋身飙下 (1) , 踞 (2) 蛇之首, 抵死不动, 蛇狂跳颠掷, 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 (3) 其脑, 果腹而去。
(乙文选自《庸庵笔记》, 薛福成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 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2) 踞:趴。 (3) 盬 (gǔ) :吸饮。
9.结合语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5 分)
(1) 有好事者载以入 () (2) 尽其肉, 去 ()
(3) 如者三四次 ()
(4) 蜘蛛盬其脑, 腹而去 () ()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蜘蛛忽悬丝而下, 垂身半空, 若将追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黔之驴 》和 《蜘蛛杀蛇 》中的虎和蜘蛛都能够吃掉比自己体形庞大的对方, 请说一说它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之处。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2~14 题。 (10 分)
蟹蛛
[法国]法布尔
它 (蟹蛛) 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 而且它是横着走路的, 有点儿像螃蟹, 所以叫蟹蛛。
这种蜘蛛不会用网猎取食物, 它的捕食方法是:埋伏在花的后面等猎物经过, 然后上去在它颈部轻轻一刺, 你别小看这轻轻的一刺, 这能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我所观察到的这群蟹蛛尤其喜欢捕食蜜蜂。
蜜蜂采花蜜的时候是很专心的, 什么都不会想, 也不会开小差。 它用舌头舔着花蜜, 然后挑选一个能采到许多花蜜的花蕊上, 一心一意地开始工作。 当它正埋头苦干的时候, 蟹蛛早就虎视眈眈从隐藏的地方偷偷地、悄悄地爬出来, 走到蜜蜂背后, 越走越近, 然后一下子冲上去, 在蜜蜂颈背上的某一点刺了一下。 蜜蜂无论怎么挣扎也摆脱不了那一刺。
这一刺可不是随随便便出手的。 它刚好刺在蜜蜂颈部的神经中枢上。 蜜蜂的神经中枢被麻痹了, 腿也开始硬化, 不能动弹了。 一秒钟内, 一个小生命就宣告结束了。 蟹蛛这个凶手快乐而满足地吸着它的血, 吸完后抹抹嘴巴, 残酷地把它的尸体的遗骸丢在一边。
可是, 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残暴的刽子手在家里是个非常慈爱温和的母亲。
有一次我在一株水蜡树上找到它, 当时它正在一丛花的中间筑巢, 它织着一只白色的丝袋, 形状像一个顶针:这个白色的丝袋就是它的卵的安乐窝, 袋口上还盖着一个又圆又扁的绒毛盖子。 在屋顶的上部有一个用绒线张成的圆顶, 里面还夹杂着一些凋谢了的花瓣, 这就是它的瞭望台。 就在这瞭望台上, 蟹蛛像一名尽心尽责的卫兵一样, 天天守在这里。
自从产卵之后, 它比以前消瘦多了, 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 它全神贯注地守在这瞭望台上, 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 投入战备状态, 然后从那儿走出来, 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 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 的确把那些或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 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 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那么, 它又在那丝和花瓣做成的穹顶下做什么呢? 原来它在舒展着身体来遮蔽它宝贝的卵。 尽管此时它已经非常瘦小孱弱了, 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卷走。 它已忘记了饮食, 为了守望工作不被影响, 它现在已抛弃了睡眠, 不再去捕蜜蜂, 吸它们的血充饥, 它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卵上。
两三个星期后, 母蛛因为滴水未进, 一点没吃, 而愈来愈来瘦了。 可它的守望工作却丝毫不见有松懈。 在临死之前, 它还有什么愿望呢? 它似乎一直在等待什么, 这等待使它苦苦地支撑着自己, 用它的精神撑起早已没有活力的身体。 它究竟在等什么呢? 是什么值得它这样用生命去苦苦等待呢? 后来我才知道, 它是在等它的孩子们出来, 这个垂死的母亲还能为孩子们尽一点力。
卵袋的四壁又厚又粗, 微弱的小蛛们自己是决不能把它抓破的。 当这位母亲感觉到袋子里的小生命不耐烦地骚动的时候, 它知道孩子们急于想出来, 于是就用全身的力气在袋壁上打了一个洞。 母蛛虽然衰弱得可以随时死去, 但为了它的家庭, 它一直顽强地支撑了五六个星期, 然后把全身的力量积聚到一点上爆发出来打这个洞, 这个任务完成之后, 它便安然去世了。
它死的时候非常平静, 脸上带着安详的神情, 胸前紧紧抱着那已没有用处的巢, 慢慢地缩成一个僵硬的尸体。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母蚁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 可是和蟹蛛相比, 似乎还略逊一筹。
(选自《昆虫记》,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年, 本刊有删改)
12.文章围绕蟹蛛的哪两个方面着重进行了介绍?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母蚁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 可是和蟹蛛相比, 似乎还略逊一筹。 ”这一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比较下面两段蟹蛛守护卵袋直至死去的内容, 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并简述原因。 (3 分)
(1) 母蛛虽然衰弱得可以随时死去, 但为了它的家庭, 它一直顽强地支撑了五六个星期, 然后把全身的力量积聚到一点上爆发出来打这个洞, 这个任务完成之后, 它便安然去世了。
(2) 雌蟹蛛产卵袋于叶面或树干上, 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 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文, 完成15~17 题。 (12 分)
晚唱
杨虎
黑石河往东流去, 五叔在田里扶着犁走, 一抬眼, 满河的水在阳光下冒起白烟。
五叔还是半大孩子的时候, 父亲犁完了田, 就把牛绳交给他, 说:牵去困水。在渠里困了水起来, 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 黑眼睛看着五叔, 亲热地在他身边挨来挨去。
五叔家三代使牛。 因牛使得好, 村人们都亲切地喊他“使牛匠”。
别人使牛不过混口饭吃。 五叔家每年立春, 都要郑重地在牛栏里上香, 贴春牛图, 献刀头。 祖父在时, 还要领着一家大小, 恭恭敬敬地对着栏里的牛磕头。
别人使水牛, 也使黄牛。黄牛不能骑, 力也不大, 还爱捞嘴。因为这, 五叔一向使水牛。
这一天, 天上像悬着两个太阳。五叔和牛累得吭哧吭哧。主人家催得紧, 歇午的时候, 牛刚下河, 见五叔坐立不安的样子, 就站起来, 朝五叔叫了两声, 又回到了田里。 也合该出事, 耙完田, 五叔累得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 忘了解下耙具。 牛热得遭不住, 拖着耙具, 就往河边赶。
水牛跑得风快。 一坝田里的人都惊呆了。 耙具露出尖尖的牙齿, 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 五叔刚“哎呀”一声, 就见耙子跳起来, 狠狠往水牛的后腿上咬了一下。 水牛一吃痛, 四处乱奔, 耙具更加疯狂起来, 张开嘴, 露出森森白齿, 一下一下往水牛的臀、后腿、背上……狠狠扎去。
五叔再也喊不出声来, 泪水涟涟, 一下子萎在了地上。
牛贩子们交易时都不说话, 手缩在袖笼里, 指头忽长忽短地叫价。 五叔不忙讨价, 只把目光缓缓地在每头牛身上移动。 牛群黑黄高低, 远远近近地立着, 叫着。 月光在天上流动, 洗得牛市上时而白, 时而黑。
经过一头大水牛时, 水牛响亮地叫了一声。 这牛贩子是个年轻人, 两眼笑眯眯地招呼五叔。 五叔熟练地将水牛的嘴唇翻开, 瞄了瞄牙口, 眼里一热, 问:咋卖?
牛贩子袖笼里动了一下。五叔伸出手去, 捉住那几根指头, 犹豫着, 还了一个价。牛贩子嘲笑地摇摇头, 目光转向别处。
天快亮了, 一声忧伤的牛哞突然叫得牛市上空荡荡的。 五叔一无所获, 在地上捡了半截牛绳, 正低头怏怏地走。 牛哞声一声比一声凄凉, 五叔抬起头来, 看见一头苍老的黄牛拼命往一个妇人身后藏。 集市上的杀牛匠嘴里含了一把尖刀, 眼睛上上下下地往那黄牛身上瞧。 黄牛不敢看那汉子的眼睛, 低下头, 围着妇人转来转去。 妇人火了, 一把扳住它的犄角。 黄牛吃惊地盯着主人, 又望望旁边站着的五叔, 眼神又慌乱, 又绝望。 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它深深的眼窝里缓缓淌了出来。
杀牛的人嘴里哼了一声, 朝妇人伸出三根手指。 妇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杀牛匠转身就走。 妇人慌了, 急忙招呼他等等。 杀牛匠将刀吐在手中, 稳稳地攥着, 说:一口价, 三百, 卖不卖由你。
妇人叹口气, 苦笑着, 手一伸, 将牛绳递了出去。
汉子伸出手, 却发现绳索紧紧地捏在了一个老人的手里。
(1) 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 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 递给妇人, 说:六百, 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 一听这价, 笑着摇摇头, 径自走了。
坝上的庄稼再次被风吹黄时, 黄牛就死了。 黄牛太老了。 五叔牵着它在村道上走, 像领着自己的父亲。 村里人笑五叔使了一辈子牛, 老了却伺候着一头废物。 (2) 在田里调头的时候, 黄牛拉不动犁头, 就喘着气, 停了下来, 一面转过头, 哞哞地喊着五叔, 眼里满是歉意。五叔温柔地摸摸它的犄角, 扔了犁, 让它歇着, 自己在一旁笑眯眯地裹着叶子烟。别的使牛人见了, 暗暗高兴, “啪”的一鞭抽在自家的牛背上, 大声喊:五叔, 秧子多深了, 快点。
五叔嘿嘿地笑:不忙, 不忙, 它也干了一辈子了, 等它歇歇。
黄昏时分, 五叔拿着牛角, 走进了坟茔。坟园深处, 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 大声说:黄牛老弟, 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 害得这世变牛, 劳碌了一辈子。 现在, 我们把你埋在这里, 和我先人们做伴, 他们都是爱牛的人, 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 永远都别醒来。
(选自2008 年第6 期《短小说》, 本刊有删改)
15.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表现了五叔爱牛的性格特征?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文中 (1) (2) 两处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中两处加“”的句子, 思考标题“晚唱”具有什么含义。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 分)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反思10-18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8-01
室内设计教学解决问题调研报告07-24
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10-16
合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反思06-15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对策论文08-29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9-20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07-18
浩辰CAD如何解决设计中图纸交流问题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