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检测(共9篇)
1.名著阅读检测 篇一
名著阅读检测
1、《西游记》里,取经一事给读者的启示在于:
2、《格列佛游记》作者是(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他游历了、、、(国
家)。本书中 “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是:。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国家)作家。21世纪的今天,保尔精神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汤姆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写出作品中你熟悉的两个故事情节。
品质:
情节:、9、写出《水浒传》中你认为精彩的两个故事情节:、《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性格特征。
11、《朝花夕拾》是1926年所作的(体裁),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篇目
有、、。
在《朝花夕拾》10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一篇写得最好?理由是什么?
13.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并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古典名著《永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1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B.宋江因酒醉在洵阳楼墙壁上题了反诗被逼上梁山。
C.鲁滨逊再造独木舟体现他失败而不气馁的精神。
D.小人国是以鞋跟的高低来选拔官员的。
15.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保尔·柯察金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人物形象。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1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小人国”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散文集。
D.《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1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作品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弊的批判,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C.《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真是侠肝义胆,智勇双全。
D.《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度过26年孤独时光的经历。
1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B.宋江因酒醉在洵阳楼墙壁上题了反诗被逼上梁山。
C.鲁滨逊再造独木舟体现他失败而不气馁的精神。
D.《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19.走近名著。
作为初中毕业生,你一定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请写出作品中一个人物及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情节。
著作:。人物:
情节:
20.《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A.七擒孟获B.赤壁之战C.火烧连营D.水淹七军
21.选出你最熟悉的一部作品,用直线将其相关的作家、国籍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连在一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笛福美国蓓姬
《鲁宾逊漂流记》马克·吐温英国保尔·柯察金
《汤姆·索亚历险记》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星期五
22.请把与《水浒》有关的三个选项挑选出来。
①吴承恩②施耐庵 ③吴敬梓 ④杨志 ⑤杨修 ⑥范进 ⑦三英战吕布
⑧三借芭蕉扇区⑨三打祝家庄、、2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写的是沙僧。
B.《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讽刺小说,它通过虚构的离奇情节和丰富的讽刺手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C.赵云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一杆长枪,勇救幼主,征战无数,屡建奇功。
D.鲁达和林冲、史进在潘家酒楼吃酒,遇到金翠莲父女卖唱乞讨,得知他们父女受了郑屠欺负,不禁大怒,不但慷慨解囊,而且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24.名著阅读。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______________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______________,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______________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水浒传》中绰号成为体现人物性格最为简明的符号,直率鲁莽的李逵叫“黑旋风”,武艺高强的林冲叫“狮子头”,足智多谋的吴用叫“智多星”。
B.《朝花夕拾》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质朴方正的寿镜吾、正直严谨的藤野„„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C.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能通过火焰山,靠的是孙悟空智取芭蕉扇,于是就有了“三调芭蕉扇”这一精彩有趣的情节。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顽强执着、刻苦勇敢、奋进奉献等人格品质,至今仍可作为青少年的精神坐标。
26.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 事卖掉了。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27.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①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作者是。
②保尔因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
28.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A、三顾茅庐B、三进大观园C、三打祝家庄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F、三英战吕布G、三入死囚牢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
29.名著阅读。
(1)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 __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
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30.名著阅读。
(1)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全对的一组是()(2分)
A.时迁—鼓上蚤—轻功上乘,善于偷盗B。戴宗—神行太保—擅神行之术
C.花荣—小李广—善使飞刀D。张顺—浪里白条—水底下可伏得七日七夜
名著阅读检测题答案:
1、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
2、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3、英国斯威夫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4、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5、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6、保尔的精神对我们在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且以健康的人格、奋发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保尔人格特征是:自我牺牲、坚定不移,顽强坚忍,他的精神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7、马克·吐温美国
8、坚强、勇敢、机智、乐观、镇定、正直、真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富于幻想和
冒险精神,渴望自由生活。洞中历险;海盗生活。
9、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
10、鲁智深:急躁莽撞,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11、鲁迅回忆性散文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12、通过几个片段的记叙,既表现了老师高尚的师德又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钦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优美,叙事生动,充满童心童趣。
《阿长与<山海经>》:这是他笔调最温暖最富有感情的一篇。让我们看到鲁迅除了有顽强坚毅的性格,也有一颗仁爱之心,也有他温情的一面。并且成功地塑造了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粗俗好事、“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13.C14.D15.C 16.C17.A18.D 19.作品:《水浒传》人物:武松情节:景阳冈打虎。20.A21.略22.②④⑨23.D24.①宋江②林冲③野猪林25.A26.C27.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②参考答案: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
28.(1)C和E(2)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29.(1)(2分)孙悟空【示例】三打白骨精
(2)(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们讲美女蛇的故事
30.C
2.名著阅读检测 篇二
那么, 如何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变负担为享受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教设疑激趣
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著的内容节选, 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 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时, 我从杨志和林冲打斗开始, 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 又从杨志误杀泼皮牛二, 讲到戴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 更给学生们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将何去何从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 便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格列佛游记》, 我从《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这两个精彩的片断入手, 引导学生品读。学生了解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飞岛国的教授们所谓的改进本国语言, 原来就是简化言辞、以物示意, 认为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对身体健康有益, 对更加简练地表达思想也有好处。另外, 它还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 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 所以对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学生读到这一定会感觉到这些情节荒诞可笑、想象奇特。教者再追问: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游历的几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国家的人和事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受书本中精彩片断的感染, 加之有这些问题的追问, 便会产生迫不及待想阅读原著的欲望。
二、因“剧”制宜开渠引流
现在, 许多改编自经典名著的电视剧都相继热播, 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 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 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学校中所学, 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的确, 要了解名著, 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 比起一部厚厚的原著, 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 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 但看了相关的电视剧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一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学生, 看了名著电视剧以后, 也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
有人会说, 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不假。问题是, 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 如果再不看电视, 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能从电视中了解名著, 不是也很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 看电视剧就更能激发他们读名著的愿望。特别是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文学名著, 本来学生的阅读障碍就是原著中有很多人名难认难记, 但看过电视后就能大大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三、因“势”利导广种“博”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 名著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也相等。其实, 只要留心,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名著的影子。比如一些民间俗语“智不智看三国, 勇不勇看水浒”、“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等, 都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 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名著的各种信息, 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去滋润名著的田园。
另外, 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动漫、连环画中也有很多是对名著的戏说。什么《大话三国》《大话西游》《大话红楼》, 什么《水浒外传》《后西游记》, 什么《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等等,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但这些作品还是吸引了大批的中小学生。究其原因, 无非是作品轻松调侃的笔调, 幽默有趣的情节, 令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 捧腹大笑, 烦恼尽消。大多数学生把这些作品当成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但我认为, 如果引导得当, 就可以把这种作品变作学生阅读名著的钥匙。因为我不反对学生读这些Q版名著, 许多学生就带到学校来看, 有疑难之处, 还来问我。后来他们越读越有趣, 借着这种好奇心就读了很多名著。
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篇三
首先,明确学习名著的益处和必要性。
教师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经典,是作文的典范。学习名著,能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学习名著时,我都会适时的引用名言来说明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如:歌德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毛泽东的“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阅读在中考中占的分值是8分,在考试中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分数,势必会严重影响语文成绩,给中考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激情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它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名著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的导入,要向磁铁般牢牢吸住学生的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中,我是这样导入:“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完全是因为杨志的粗暴无能所致;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原因不在他,而在于他的手下。同学们,你们赞成这两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阅读,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再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根据名著篇幅的长短和文学体裁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些由小诗和独立成篇的散文组成的诗集和散文集,篇幅短小且独立成篇,我就采用诵读法,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再放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接着精心挑选一、两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像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类科学小品文,语言优美,知识丰富,富有科学性。在教学中,我则采用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美文的同时,又能学到许多昆虫的知识。然后我挑选一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学生欣赏。像老舍的《骆驼祥子》、施耐庵的《水浒》,这类篇幅较长的小说,要学生在这么紧张的学习阶段一一精读,时间不允许,我就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教育方法。每个小组有自己的阅读章节,采取故事接龙的形式,复述故事,然后再挑选精彩的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掌握名著的内容,还能让学生领略到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教师根据名著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报纸的内容包括: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如:人物:鲁智深;故事情节:闹野猪林、三拳打死镇关西等;人物性格: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手抄报进行评比,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张贴优秀作品。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对那些已经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的名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但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影片跟原著是有所不同的。
(四)摘抄名著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鼓励学生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举办各种活動,巩固和加深名著知识。如知识竞赛“名著知多少”、名著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4.名著阅读检测 篇四
文学常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
1.(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5、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理去印度七年,杳无音信,欧也妮一直等待他的归来,把他赠的梳妆匣当作随身宝物,但是,等来了的是查理与一位侯爵奇丑无比的女儿订婚的消息,她一气之下,嫁给给了
贪图她财产的特·蓬风,从此再也不管查理的事情了
b、葛朗台遇到要应付、要解决什么生活上或买卖上的难题时,他就搬出四句口诀,像代数
公式一样准确,就是: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慢慢瞧吧
c、欧也妮异常伤心,但为了成全查理,让他不会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使婚姻失败,仍为夏尔
清偿了债务,为其恢复名誉,好让他同侯爵小姐结婚“您以社会的惯例牺牲了我们得初
恋,我祝你们幸福我只能将叔父的名誉奉献给您,使您得到幸福的生活”查理得知欧也
妮如此富有,后悔莫及
d、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一个
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15、a(a“从此再也不管查理的事情了”应为“欧也妮交给特·篷风150万法郎的股票,托他还清叔叔的债务,为查理恢复名誉,好让查理能同侯爵小姐结婚”)、2、(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斯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驳回后,涅赫柳多夫要把这消息告诉马斯洛娃,当他赶到监狱医院时,被告知马斯洛娃因与医务助理勾搭,从监狱医院被赶回了狱中。涅赫柳多夫不知马斯洛娃受了冤枉,以为真有其事,因而很生气。
b陪审员在对马斯洛娃写的定罪意见中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涅赫柳多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马斯洛娃被判罪了。庭长急于办私事匆忙结案,宣判将马斯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c马斯洛娃在判决后回忆起她在车站见到涅赫柳多夫一面的那个晚上发生的事。当时涅赫柳多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她就和厨娘女儿一起赶到车站。她看到涅赫柳多夫坐在头等车厢里,正要敲窗户,火车开动了。她本想轨自杀,但对涅赫柳多夫的怨恨使她活下来。
d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马斯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讶,但又不
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了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痹自己。
【答案】c(c马斯洛娃因为肚子里的孩子而活下来。)
3、(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说服了姑妈张太太,让躲在同学家的觉民与琴见了面。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b.吴荪甫对屠维岳委以重任,并派车送他回厂,但又对他浪漫颓废的作风很不满意,就打电话给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监视屠维岳。(《子夜》)
c.克洛德告诉爱斯梅拉达在目睹对她的用刑时,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还掀开教士服,让她看伤口。(《巴黎圣母院》)
d.马斯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佣人都打发了,自己搬到旅馆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劝说,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复活》)
e.查理觉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尽管父亲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她,使她惊慌到心都碎了,但欧也妮还是把父亲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来放上桌子。(《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 b(a不是“说服”,而是趁张太太不在家时;两人未“抱头痛哭”,而是“亲密交谈”。b不是对“浪漫颓废的作风”很不满意,而是“想到年轻人可能会有不稳当的思想”,他本有让人监视屠维岳之意,但听到电话里莫干丞畏缩吞吐的语音时,他立刻变了卦,他反而要求大家都听从屠维岳的调度。)
4.(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民、觉慧和一班年青人积极办《黎明周报》,遭到高老太爷严令禁止,但他们并不气馁,着手筹办新的周报,很快就成立阅报处并办妥筹备事宜。(《家》)
b.面对罢工风潮,屠维岳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宝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对。吴荪甫就以收回成命作为复工条件之一,从而平息了工潮。(《子夜》)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并带到广场上,要爱斯梅拉达在绞刑架和他之间做出选择。爱斯梅拉达表示宁死也不屈从于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d.得知夏尔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答应与德·蓬风结婚,德·蓬风为此而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欧也妮·葛朗台》)
e.马斯洛娃知道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庄园后,半夜到车站见他。当火车猛烈开动时,马斯
洛娃紧追不舍,在最终无望后想自杀,但肚里的孩子又让她打消了念头。(《复活》)
【答案】:【a d】(a.觉民没有参与创办《黎明周报》;“遭高老太爷严令禁止”有误,应是“警察局严令禁止”。d项“迎娶侯爵小姐”有误,夏尔只是和侯爵小姐订婚;“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有误,应是欧也妮的爱情理想破灭。)(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5.(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
“此难”指什么?曹操怎样“脱此难”?请简述这个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到了这一天黛玉绝粒之日,紫鹃料无指望了,守着哭了会儿,因出来偷向雪雁道:“你进屋里来好好儿的守着他。我去回老太太、太太和二奶奶去,今日这个光景大非往常可比了。”
“今日这光景”指什么?紫鹃因为什么事说“这个光景大非往常可比”?请简述这件事。答:第()题:
【答案】:(1)曹操在华容道被云长的伏兵堵截。(1分)曹操上前求情,云长想起曹操以前对他的许多恩义,便把马头勒回。曹操等一齐冲将过去。(2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后看到张辽又动故旧之情,于是就放了他们。(2分)
(2)黛玉的病情。(1分)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定亲的消息后,(1分)便刻意糟蹋自己的身体,不盖被子也不添衣裳,最后发展到绝食的地步。(2分)她的身体在绝食中日渐垂危。(1分)
6.(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2分)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对方应尽的职分。(意思对即可)
(2)(4分)“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1分),“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1分),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2分)。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脚,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自己的腹心。”
7.(2014·江西宜春上高二中第5次月考)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三国演义》)
b.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c.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巴黎圣母院》)
d.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答案】:d。英莲被拐走后甄家被烧毁。
8.(2014·湖南邵阳第1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为政》)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⑤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1)结合上述语录,对孔子、孔门弟子和孟子等人的交友之道、待友之心作简要括概。(4分)(一点1分,共2分)
(2)结合社会现实和我们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交友、待友的认识。(8分)
【答案】:(1)(4分)他们的交友之道是:①一定要诚信交友;(如“朋友信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②交友不能只看对方的年龄、地位和人势,而应重视他的品格操守。(如孟子之言。)(一点1分,共2分)
他们的待友之心是:①朋友陷于困境时,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如子路之言。)②朋友来访时,要热情地接待。(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点1分,共2分)
(2)(共8分)参考答案:
在朋友问题上,必须讲究交友之道、处友之德。交友讲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谨慎选择交良友,要交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二是要重德讲信交义友,不能以势利相亲,而应以道义相交;三是要互相促进交诤友,对于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要直言相劝,批评指正,不要盲从。对待朋友,也有三个方面:首先,对待朋友都要真诚,这样会得到更多更真诚的回报;第二,主动对朋友表示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各种小事、各种细节上,在朋友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总会出现,这才是真正的关怀;第三,要善于倾听,倾听朋友的心声,从朋友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只要我们以真诚、真情交友、待友,我们一定会成为朋友最信赖的人。
9.(2014·北京东城12月联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8句,分四联,分
别叫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4句。
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
洵、苏轼、苏辙。
【答案】:c 【解析】绝句4句,律诗8句,四联应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10.(2014·湖南澧县、益阳、桃源三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答案】:(1)孟子人性问题,(1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2分)
(2)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所以人应该保持仁义、放弃私利,以维护自己的天性。)(理解6分,结合实际3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
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
11.(2014·浙江余姚中学(上)期中)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23—24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23.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4.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23.【解析】【参考答案】(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2分)(意思对即可)
24.【解析】【参考答案】(2)【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
12.(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 有 六 义 其 二 曰 赋 赋 者 铺 也 铺 采 摛 文 体 物 写 志 也 昔 邵 公 称 公 卿 献 诗,师箴赋。传注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注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20﹒《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2分)
▲ ▲ 2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
【答案】:19﹒诗 有 六 义 / 其 二 曰 赋 / 赋 者 / 铺 也 / 铺 采 摛 文 / 体 物 写 志 也 / 昔 邵 公 称 公 卿 献 诗,20﹒风、雅、颂、赋、比、兴(三个1分)
21﹒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⑤。(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释】①体物:体察、描绘事物。志:情思。②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③“登高能赋”二句:《毛传》中说,有“升高能赋”等九种本领,才“可以为大夫”。④“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异体:不同的文体、体裁,这里是说赋不同于《诗》而成另一种文体。⑤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古诗之流也:其话见于《两都赋序》,原文为:“赋者,古诗之流也。”古诗,指《诗经》;流,支流。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召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13.(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答案】:be(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莱特无意中杀死的。)
14.(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充分表现葛朗台守财奴本性的典型细节有哪些?(5分)
▲ ▲
(2)《边城》的环境描写,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小说中描写了哪些湘西民俗?(5分)
▲ ▲
【答案】:(1)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临终守密室、临死抓法器、“到那边交账”的遗言(1个1分)
(2)①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2分)②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1分)③提亲的车路、马路;(1分)④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放烟花爆竹。(1分)
15.(201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12月考)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诗中之诗”的美称。请根据给定的上联,从白鹤梁、石宝寨、太白岩、张飞庙、神女峰中任选一景为对象,补写出下联。(4分)
上联:龙腾古渡,一湾寒波,胜景有真意;
下联:。
【答案】:(1)、白鹤梁:石沉碧江,万簇细浪,白鹤留墨香;(2)、石宝寨:寨依危峦,数点鸥鸟,红袍遗厚泽;(红袍,唐代刺史官服,此代忠州刺史白居易)(3)、太白岩:岩峙江城,数里层宇,名区腾祥云;(4)张飞庙:风送归帆,满江碧影,山寺存远思;(5)、神女峰:翠耸重霄,数座青峦,大江涌诗情。
【评分标准:所写对联内容必须紧扣所选景物特点(2)分,结构一致,平仄不作要求(2分)】
16.(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⑵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2分)两句话都讲到诚实守信的问题,肯定了“信”这一立身处事的原则。
(2).(4分)看上去矛盾,但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原则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1分)在孔子看来,信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1分)而在孟子看来,信又不能拘泥于小节小信,应该以义来进行调节变通。(1分)两人的观点表明: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于小节上的一成不变。(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1)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2)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
合乎道义就行。”
17.(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5分)...
a.东汉末年,朝廷内宦官“十常侍”专权,祸国殃民。国舅何进与袁绍谋划剿除宦官,便召集各路人马进京。不料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让“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后杀害。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杀进宫去,京城大乱。
b.刘关张结成兄弟后,发誓同生共死,齐心协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张飞、关羽先后被杀,刘备急于报仇,放弃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尽起蜀汉精兵伐吴,不想被吕蒙用计火烧连营,损失惨重,致使蜀汉大伤元气。
c.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官渡之战前,因袁绍兵多势强,曹操军中部分谋士和将领惮于袁军威势,与袁绍暗通书信,为自己谋求退路。曹操取胜后,并没有接受左右近臣的建议杀掉这些人,而是烧毁了书信,宽恕了他们。
d.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
e.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答案】:be(b项两处错:“张飞、关羽先后被杀”应是“关羽、张飞先后被杀”;“被吕蒙火烧连营”应是“被陆逊火烧连营”。e项也有两处错,一是司马懿的病态是他和儿子导演的一出好戏装出来的;二是李胜是曹爽派去打探虚实的心腹。)
18.(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⑵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
“小主人”是谁?赵云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答案】:⑴南郡。周瑜让蒋钦为先锋,徐盛、丁奉为副将去战曹仁,大败而归;周瑜听从甘宁打彝陵,甘宁中计被围,周瑜让凌统代任都督,亲自去救甘宁;周瑜得彝陵,曹仁佯败骗周瑜入南郡,周瑜受伤,大败而归;周瑜诈死,曹仁上当,周瑜得胜,却被诸葛亮取了南郡、襄阳和荆州。
⑵阿斗。赵云知道消息后,急忙独自驾船追上孙夫人的船只,劝阻无果后,只先将阿斗抢在怀里;张飞巡哨得到消息,急忙带船队前来拦截,并杀了东吴的壮士周善,由于孙夫人执意
回去探母,两人只好放走孙夫人,带回阿斗。
19.(2014·福建“四地六校”第3次联考)根据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出合适的下联是()(2分)
a、沉稳机智,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b、拔草寻蛇,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
c、不知所措,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
d、眼明心亮,悟空识破白骨精(《西游记》)
【答案】:d(考查句式选用、仿用,a、c项“刘姥姥”“诸葛亮”与“保尔”不能相对,可排除;b项“拔草寻蛇”为动作,与形容精神意志的“身残志坚”不能相对,且“棒打”与“唱响”词语结构不同,也可排除。)
20、(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是谁说的话?她因为何事而说此话?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答第()题:
【答案】:⑴“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明为代取西川以换回荆州(1分),实则在途经荆州时趁机夺了荆州(1分)。其结果是孔明将计就计,周瑜非但夺不得荆州(1分),反遭蜀军围杀(1分),最终自己被气死(1分)。
⑵ 她是鸳鸯(1分),她这么说是因为大老爷贾赦看上了她(1分),让邢夫人等人做说客(1分),并扬言鸳鸯难出他手心,除非死了或终身不嫁人,于是鸳鸯在贾母面前明誓坚决不嫁(1分)。鸳鸯最终结局是在贾母死后,她上吊自杀(1分)。
21.(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呜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都批评了过分关注“利”的人。(意思对即可。)(2)孔子认为多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学问道德登堂入室,成为“善”人;孟子认为自身要积极主动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响,才能成为舜一样的“善”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5.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检测题 篇五
(一)简答题:
中考范例:“杨志卖刀”、“真假李逵”是《水浒》中两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120字左右)(5
分)示例:“杨志卖刀”。杨志拿宝刀到闹市去卖,招来泼皮牛二的骚扰。牛二要求杨志演示宝刀的“三宝”,经过演示,前“二宝”丝毫不爽。牛二又无理要求杨志杀个人来证明第三宝——“杀人刀上没血”,杨志不肯,牛二就耍起无赖,来抢宝刀,还要打杨志。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
示例:“真假李逵”。李逵回乡迎母,在一个偏僻处,跳出冒充自己的假李逵拦路抢劫。李逵大怒,把他打倒在地。假李逵慌忙求饶,自称李鬼,并编造谎言骗李逵。李逵听了,就饶了他。后来,在李鬼家,李逵得知受骗,还发现对方要加害于己,就杀了李鬼。)
《童年》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1,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3,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4、舅舅: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真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5、《昆虫记》该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充满盎然的情趣
(二)填空题: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还有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乐观纯朴的学徒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快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4,“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是《童年》中说的,“好孩子”指的是。(答案示例:外祖母阿廖沙)
5,根据高尔基《童年》的内容,在下面空白处填出相关人物。(2分)
每逢周六,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外祖母收养的弃儿弄来黑色蟑螂,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答案示例:外祖父小茨冈或伊凡)
6.《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因此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
得、;但也因为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
到,在邪恶中看到,在冷酷无情中看
到,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
答案:严肃、低沉天真烂漫光明善良人性的光芒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7.《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 ________,就_________,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答案:‘老三掉到井里纵身跳到井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
三、选择题:选择题一般就是直接考《名著导读》当中的内容,或者是《名著导读》中的内容拿来翻新
(三)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就是直接考《名著导读》当中的内容,或者是《名著导读》中的内容拿来翻新;
1、对下列文学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B)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状况。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布封所著,这部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6.走进名著阅读经典 篇六
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洪春幸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现代汉语词典》)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让我们的孩子走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增加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小学生和经典名著的距离有多远?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孩子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其实,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中,脸颊红红、目光灼灼时,我们已无需多言,经典名著对于头脑的启迪自有其时,也自有其序。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的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激发孩子热爱名著。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再长远一些,一本经典名著不会也不能教会孩子学习语文,但它应当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
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著都不多,并且都是节选改编的,这当然是考虑了种种原因,还有教材选文标准长期争议不下又相互妥协的结果,本文暂且不论。但是,这仅有的几篇经典名著的“影子”,应当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比如:《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教学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教与学全方位向名著开放。
教与学向名著的作者开放。名著的作者当然是名家,是一个文学名家、文化名家,认识名家就是一种素质、一种品位。名著的作者在孩子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是点燃孩子心中对名著向往之火的一个易燃点。
教与学向名著的经典情节开放。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都是节选改编的,孤立缺少联系,单薄失去趣味。一次,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有学生问:“这个故事中原本有许多有趣、聪明的计谋,为什么这里都没有了?”原来他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认为阅读原著要比读课文更快乐、更有趣。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了解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三国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三国演义》的原著天地。
教与学向名著的人物开放。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没有《西游记》当然不会有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横空出世,《西游记》更加熠熠生辉。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主要表现在对名著人物的喜爱,对某个人物的喜爱之情往往会成为孩子搜寻名著、阅读名著的主要动力,而对某个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会成为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从多种途径获得的《西游记》知识,教学向孙悟空的“前尘”“后事”延伸,可以有效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并可转化为对《西游记》的阅读欲。
教与学向名著的时代背景开放。名著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名著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的,了解一点背景知识,有利于孩子理解故事,更能激励孩子去探究名著。《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平定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欲于一举统一中国,挥师南下……如何消灭袁绍、吕布?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成为孩子心中一个急欲解开的谜。
教与学向名著的评论开放。名著评论大都成为了一门学问,浩瀚的《红楼梦》评论成就了“红学”的辉煌。名著评论是小学阶段名著教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开发和利用好这份资源,可以促进孩子们深入阅读名著,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教学《孙悟空三大白骨精》后,向孩子们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孙悟空”人物评论,启发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孙悟空”,既可以激发孩子阅读《西游记》的热情,又是一次个性化阅读的历练。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做的孙悟空评论不但观点鲜明,也说的有理有据,而且图文并茂。“孙悟空——„忠‟的化身”、“机智勇敢的孙行者”、“贵人相助孙悟空”……
教与学向名著的经典因素开放。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或相得益彰,或推波助澜……这些经典因素主要包括一些或与名著的内容相关、或与名著的人物相关、或直接由名著而引发的经典诗文、民间谚语、优秀影视剧甚至经典游戏等。教学《三顾茅庐》,引入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甫的《蜀相》,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集中熏陶;教学《赤壁之战》,引入苏轼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是体验赤壁之战的另一种浪漫情怀;教学《孙悟空三大白骨精》,引导学生比较《大话西游》,是对后现代主义的古典关怀……
名著大多历时久远,但是能够成为经典,馨香弥久,又必定具备了其超时代的价值。正如史达尔夫人所说:“在日益发展的科学中,最后的一步是最惊人的一步;而文学艺术却可以在最初的一次诗情迸发中达到以后无法超越的某种美。”(史达尔夫人:《论文学》,1986,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小学阶段进行名著教学,带领孩子从小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是和在春日的阳光下与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样充满诱惑的事。
7.浅谈名著阅读教学 篇七
如200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卷中名著阅读题: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此题要求写出两个经典故事中任何一个情节, 有限制, 但难度不大, 鲁智深这个人物同学们非常熟悉, 大家都有话可说, 凡看过作品的大都写得出来, 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就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虽然读过原作, 知道一些人物,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 不能把握情节的核心内容, 此题也不容易得高分。因此,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名著知识, 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为中考打下基础呢?在名著阅读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有侧重, 考查多角度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熟读的名著太多, 每个学期都有推荐篇目, 但在中考复习的时候, 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教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著。如国内名著考查中出现较多的是《水浒传》和《西游记》, 其次还有《朝花夕拾》, 国外名著考查中首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列佛游记》。因此, 对中考试卷中考查频率高的名著必须指导学生作深度阅读, 全面了解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 从不同角度考查名著的知识点。当然, 对在名著考查中出现较少的名著, 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忽视, 还要适当地阅读, 做到有备无患, 万无一失。
二、课前两分钟, 名著天天讲
每天课前两分钟, 我坚持让学生进行演讲。方式是按学号每天每人一讲, 可以提前一天准备, 内容可以讲一个情节, 分析一个人物, 讲成语的出典、俗语的由来, 也可以是作者介绍。让学生每天和名著“见面”。由同学评议打分, 一轮一总评。苏教版每一册语文课本书上都有名著导读, 于是我按照课本上的要求, 规定名著篇目, 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熟悉情节, 分析人物, 品味语言, 通过阅读, 选好自己要发言的内容, 而且一周内不允许出现重复。从反馈情况看, 同学们准备得都很充分, 每个同学都想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同学们对情节了如指掌, 而且叙述得绘声绘色, 对一些有争议的内容讲解得头头是道, 名著中的人物被大家分析得淋漓尽致, 人物不同, 个性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物, 在同学们的分析中也有不同的个性。长此以往,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辨析能力。
三、开设名著导读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教材中都选用了一些名著选段, 教学中我利用这些教材开设名著导读课。例如, 赏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开设《水浒传》英雄导读课。赏读《曹操煮酒论英雄》, 开设《三国演义》英雄导读课, 引出与曹操刘备的有关情节, 从他们的成败得失辩证地分析人物行为。“一个好汉三个帮”, 铸就刘备这一英雄人物又有哪些英雄的帮助呢?学生讨论, 可以推出许多熟悉的人物:诸葛亮、关羽、赵云……真是说不尽三国英雄故事, 道不完千古将士情。课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按照课上的方法再列出《三国演义》中吴魏两国的英雄人物, 写出他们的不凡事迹。
四、引进名著故事, 开拓阅读视野
教学中, 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 适当地引进一些名著小故事, 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 而且提升了名著赏读能力、夯实了文言知识的基础。以《三国演义》为例, 可陆续引进一些“三国”小故事:华歆“管宁割席”、曹娥“投江救父”、曹操“望梅止渴”、孔融“小时聪明”、刘禅“乐不思蜀”、刘备“三顾茅庐”……学生可以试着阅读, 联系上下文, 读懂文中的意思, 扫除文言障碍, 这对于强化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也大有裨益。
五、熟记诗词, 了解人物
古典名著里有许多千古流传的诗词名句, 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如《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曹植《七步诗》、诸葛亮《出师表》……名著中人物众多, 让学生诵读诗词名句, 熟悉人物, 既可以分析人物的性格, 也可以将有关情节穿成一线, 改写成人物传记。
六、活动形式多样, 理解名著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中, 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举办一些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活动前先规定一个论题, 内容与名著有关, 如:“今天我们学习保尔有没有必要?”“汤姆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吗?”“你是如何看待唐僧师徒这个团队的?”……教师提前布置题目, 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 最后采用竞争激励的方式进行辩论, 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深度解读。
8.高三名著阅读复习策略 篇八
语文教师每天奔忙于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整天的时间被备课、批改作业、精选练习等等所充斥。文科班的名著复习又是头等大的事。看名著主要靠课外的功夫,然而学生的笔头作业尚且来不及做,又怎么会理会阅读之事呢?况且又是名著,而非娱乐消息、《最小说》之类。或者索性挤出阅读时间专门给学生看书,担心又有了:看书的效果如何?遇到题目会解答吗?或者也尝试着死记硬背,学生的抱怨又来了:情节尚且不怎么了解,背了只会应付一道题目,有何用?题海无涯,如何才能捞到针?或者老师索性就包办到底,有的单枪匹马上阵,有的实现资源共享,几个老师分工,扮演“专家”的角色,你讲《三国》,我讲《红楼》,挨个班级一遍遍讲过去,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轻松,听时津津有味,做题基本不会。
困惑,这是高三一线语文教师普遍的反映。在紧锣密鼓的高三复习中,在“减负”的背景下,如何花有限的时间争得有效的名著阅读效果?
首先是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是指人们为探究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因。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名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亲近的东西,他们宁可,敬而远之,很少有人会真正感兴趣。然而,一旦学生产生兴趣了,他们就会凭借年轻人的热情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去阅读,去讨论。
其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人的自主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之后,就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愿学和乐学,这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为了省时省力,需要教师强化学法指导。从而改变学生盲目学习的状况,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怎么操作呢?笔者通过两届文科班的实践、总结,有以下的策略:
1.学生“专家”引路,带动全班同学产生阅读名著的热情。通过课代表物色、班级同学推荐,甚至毛遂自荐,每个班都会有对某部名著读得很深入的学生。《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名著阅读是最有分歧的,很多女生都能把《红楼梦》里的细节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对《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的情节连连摇头,更不用说去细读了;男生恰好相反。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那就是让“专家”给他们开讲座。比如阅读《三国演义》时,一般选定四到五位“专家”,怎么讲?他们提议,从主要人物着手,理出重要的情节,然后分析人物性格。他们自己领取要讲的人物,在名著阅读课上,由他们轮流上来讲解。有一位同学是讲诸葛亮的有关故事的,就罗列了“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等二十个重要情节。有几位女生讲“金陵十二钗”,从画面、判词、曲,到有关情节,然后还不忘加上周汝昌、刘心武等人的解读,令老师都自愧不如。“讲座”开完后,听的学生总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没关系,“专家”就在身边,自己找时间去解决。课间开始出现了讨论名著的声音,到宿舍还在讨论着“曹操杀掉粮官之后能消除士兵的怨愤吗”,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看一个情节,要父母催上好几遍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睡觉。兴趣上来了,胃口上来了,读名著的效果,与老师布置阅读的效果相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教师密切配合学生的工作,并做好开讲前的培训。“专家”学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退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操控大局。还要补充哪些情节,而哪些情节可以删去,教师必须对学生“专家”递交上来的提纲作把关。接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该怎么讲,这是最关键的。有的情节一扯可以扯得很远,而时间有限,讲清楚就要讲究方法,重点要突出。比如,讲述某个情节的时候,要交代前因、经过、结果。如果情节中有重要细节的,像“青梅煮酒”中刘备匙箸掉到地上,就是一个细节,必须交代,以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当然另外还有声音、表达、板书、时间把握等等也是需要教师点拨一下的。
3.学生整理笔记,明确答题步骤,背诵巩固。讲座持续进行,学生光是课堂上听,课后讨论,而不自己去消化,收效甚微。每一次讲座完后,按照老师所指导的答题步骤,整理笔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写远比听、说、读的效果来得好,而且写可以增强学生听、说、读的效率。
笔记整理好之后,阅读、背诵必不可少。名著阅读复习不能靠死记硬背,但是在阅读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背诵,趁热打铁,能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智慧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放低自己的身姿,伴着他们飞翔,相视一笑,何乐而不为?
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情节
曹操:
1.杀吕伯奢2.梦中杀人3.挟天子以令诸侯4.曹操献刀5.官渡之战6.杀粮官7.杀杨修(杨修之死)8.望梅止渴9.割发代首10.割须弃袍11.代人捉刀
诸葛亮:
1.三顾茅庐2.火烧博望坡3.舌战群儒4.草船借箭5.借东风6.智算华容7.三气周瑜8.锦囊妙计9.定计捉张任10.八阵图11.白帝托孤12.安居平五路13.七擒孟获14.空城计15.挥泪斩马谡16.智取陈仓17.秋风五丈原18.六出祁山19.司马懿忍辱受衣20.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刘备:
1.桃园结义2.汉中争夺战3.三英战吕布4.三让徐州5.煮酒论英雄6.跃马过檀溪7.携民渡江8.摔阿斗9.彝陵之战10.刘备仁厚
关羽:
1.温酒斩华雄2.过五关斩六将3.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4.单刀赴会5.水淹七军6.斩颜良、文丑7.刮骨疗毒8.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张飞:
1.怒鞭邮督2.大闹长板桥3.计捉张岱4.义释严颜5.智取瓦口隘6.丢徐州7.急兄之仇
周瑜:
1.群英会蒋干中计2.苦肉计3.火烧赤壁4.赔了夫人又折兵5.三气周瑜
9.名著阅读 思维导引 篇九
4对重要情节有真正的阅读感悟
5对作品的外延(歇后语,典故,成语要知来源及意义)名著阅读(大致了解作者)
#道理型传统文化# 《论语》 · 重点章节写心得体会
· 所有章节意思背默,赏析大概印象 · 知“作品主题”
#多人物多性格中国文化#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岩》(《海底两万里》)· 重点人物形象,性格,事迹了解(且知前后顺序&具体怎样体现人物性格)· 重点事件(知前后顺序&涉及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知“作品主题”—承载精神 · 细节!!
#单人物显精神反映社会背景#《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 ·人物经历(什么跌宕起伏&凸显什么精神)· 反映什么社会背景 · 细节!!
#散文反映社会背景#《朝花夕拾》 · 每篇的社会意义 · 每篇涉及人物&性格
作品主题 《水浒传》
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也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主要思想:本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官场的腐败,统治者的无能,但是它主要用当时黑暗痛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英雄们,来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虽然起义的结局是失败的,但是那并不代表所有人应该甘心情愿的接受黑暗的统治以及腐败的官场。这样的作品就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对美好以及理想的追求。如今,我们看这部作品的作用更大是要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不断追求理想,也要心系国家。
《三国演义》
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在道德史观的笼罩下,在“仁义”与“政治”之间,作者的创作心态必然倾向于前者,这本来就是政治道德化、历史道德化的必然要求,即使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依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核所在。由于作者对道德观念的突出强调,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就加重了全书的悲剧氛围。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
主要内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诸侯争霸——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晋朝统一
主题思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的价值在于作者通过几个封建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损人利己,阴谋暗算,残暴虚伪的本质;反映了无辜人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闪烁着人民美好理想的光辉,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愿望,也表达了人民要求通过正义战争,以达到国家的统一.《红岩》
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西游记》
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
-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意为: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的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都具有非正义的性质,玉皇的昏庸暴戾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缩影;而取经路上妖魔的阴险淫恶则反映了社会上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正由于有了这样的对立面,孙悟空才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为书中突出了斩妖除怪的内容,而使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仅有象征性意义。对于唐僧这个人物,作者是批评大于肯定。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迂腐顽固,不分是非,从而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这也是《西游记》与传统的取经故事的不同之处。此外,书中还刻画了猪八戒这样一个既憨厚纯朴、吃苦耐劳、对敌斗争从不屈服、同时又贪馋好色、不能辨识敌我、以及嫉妒心强、斗争不够坚定的社会小生产者的形象,作者对他给予了戏谑嘲笑和善意的批评。作者正是通过书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戒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在艺术上也独具魅力。首先,从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成功地运用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与描写来塑造人物,就成了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使读者可以看到祥子曾经是怎样一个对理想有着强烈渴望与追求的人。这些笔墨,极生动地写出了一位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年轻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善良时的痛苦与矛盾的心境。它使读者既看到了祥子原本纯朴、善良的本性,又看到了他在黑暗的重压下,是怎样一点点开始滑向蜕变的。另外,作品对祥子受虎妞诱骗后内心的种种痛苦以及他在重重生活打击面前,由失望转至重新燃起希望,最终又陷入麻木的复杂内心都描写得逼真细致,使读者看到了祥子心灵变化的历程。其次,语言很有特色。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无论是人物语言或叙述语言,都新鲜活泼,而且许多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北京口语,它使作品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不仅简而短,而且是直愣愣的。它一是准确地表现出了祥子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北京下层人口语的特点。极有口语特点,京味实足。主要人物:《骆驼祥子》:祥子,虎姑娘,曹先生
主要情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纯朴、勤劳的青年农民祥子,破产后进入北京城,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揭露了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仅靠个人奋斗去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路。
读后点评: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这么一个像骆驼一样善良老实又魁梧健壮的年轻人,在不幸的命运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终于绝望了、沉沦了。
这是大作家老舍先生惯用的悲剧手法,在悲惨的剧情中灌入悲观的意识,使得我们读者也近乎绝望了。作者在用自己感人的文字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呐喊(与其说是呐喊,不如说是呻吟)。由此我不禁想到作者本人——老舍。他好像也是一个悲观人士,他的作品大都是悲剧,并且,都悲惨得叫人心碎,因为它们一悲到底,不给生活留有一丝曙光,唯一的美好只能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找寻,而现实里仅有的那一点希望也被他毫不犹豫地掐死了,他的这种“残忍”,却能在小说里巧妙地转变为社会的残忍,使得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海底两万里》
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激发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控索,揭露贪婪的物质文明发展对世界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扼杀
--小说的最后揭开了蒙在貌似渊博学者的船长尼摩脸上的一层神秘面纱,给了读者这样的思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良的设施装备若被用来作恶时,将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性后果。
《鲁滨逊漂流记》
小说的主题: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从这部小说的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故事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的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启示读者: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一直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对这样的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得可贵。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论语》
【名著阅读检测】推荐阅读:
目送名著阅读阅读答案12-13
名著阅读计划07-17
名著阅读材料07-23
名著阅读之呐喊06-26
中考名著阅读汇编09-20
六年级名著阅读09-26
初中名著阅读资料10-31
教师如何阅读教育名著08-24
六年级下册名著阅读09-06
名著阅读训练八年级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