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2024-11-23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共16篇)(共16篇)

1.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一

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本着以节约成本、资源共享,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理念,各种类的外来医疗器械越来越被临床医生认同并广泛使用。外来器械品种繁多,在不同医院来回传递,流动性大,通常器械在一家医院使用完毕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将器械送到另一家医院,其潜在的院感隐患不容忽视,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出台,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9年5月开始实行外来器械集中管理,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程管理,现对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阐述如下: 制订相关人员的培训措施

1.1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首先接受培训,而后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供应室、手术室、整形美容外科人员重点培训,由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共同参与制定租借手术器械植入物接收流程和管理制度。督促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并抽查执行情况。

1.2植入物及外来器械大多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通过学习了解厂家器械的功能、拆装方法、清洗方法及包装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及操作中的依从性。

1.3器械的接收处理由消毒供应室严格把关:外来器械应至少于术前一日将所需手术器械准备齐全送到消毒供应室,为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由回收去污区的护士与外来器械公司业务员共同清点、核对数目及性能,填写外来手术器械交接登记本,交接内容包括器械供应厂家、器械名称、数量、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主刀医生,选择灭菌方式是否急症放行等。2 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

外来器械接收后,根据器械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采用适宜的清洗方式。对植入物单独放入清洗篮筐中,以免碰撞造成损坏。手工清洗的水温为15~30℃,选择相匹配的清洗用具,刷洗操作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清洗时,被清洗的器械应充分接触水流,有锈迹,必须先除锈,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使用精密清洗框旋转、冲洗,洗涤终末漂洗时使用软水。器械的检查、包装与灭菌

采用双层棉包布2块,由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厂商业务员核对器械无误后包装并双签名。包装时在包内旋转第五代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标签,并注收器械名称、厂家、包装者代码、消毒日期、失效期。

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及检测制度:每锅次灭菌过程进行工艺检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对于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方能发放。同时将生物监测的试管标签及爬行卡贴在植入物监测记录上,待手术室定送来使用者资料再将表格补充完善并存档,以便追溯管理。4 发放

灭菌员严格按照规范装放,质检员在做好常规的灭菌效果监测外,如有急诊病人使用,灭菌时还应在测试包内放置第五类爬行卡,确认第五类爬行卡灭菌合格后先把急诊用包放行,然后追踪做生物监测存档。灭菌质

量由灭菌员、质检员,护理管理人员共同检查监督,确保植入物的灭菌质量。灭菌人员除做好日常运行程序记录,灭菌效果监测记录外,还要做好植入物放行登记。包括:灭菌日期、器械的名称、生物监测结果、爬行卡结果、运转锅号、锅次、是否提前放行、提前放行的原因、灭菌人签名,质检员将生物监测化验单及爬行卡留档保存。5 管理小结

5.1规范管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逐渐增多,如不加强管理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随着手术器械管理的中心供应趋势,将外来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而外来器械作为一次新的技术,给手术器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也给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需要相关科室共同协作来完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每个环节管理,实施标准化的器械处理流程,杜绝了因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完善各项记录以便于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医疗风险。5.2确保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外来器械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不规范,无清洗和消毒灭菌的指导,租借物厂商自己清洗而业务员的素质及掌握医学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对器械的清洗、保养结果不容乐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而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和灭菌又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依据合理的清洗流程,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工作,采用严密的清洗监测方法,方能保证清洗质量,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3资源共享。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养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使消毒

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设备充分利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而降低了医疗成本,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2.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二

1 环节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即是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管理。供应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污染物品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 消毒物品制备包装, 灭菌处理、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等七个方面。为保证工作质量标准化、常规化、程序化、科学化,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供应室质量监控小组, 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建立全部工作流程记录和表格, 尤其注重“三区”的工作环节的管理, 采取岗位人员自查的自我控制、小组监控、质控员每天检查, 护士长在班时每天检查、每周再随机抽查的质控方法, 护理部定期对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 现场解决或限期整改, 并查找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达到质量全过程控制和质量跟踪, 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工作, 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适用。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引导和实现供应室的发展目标, 成为持续改进的过程。

1.1 污染区的环节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污染区是处理已经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 即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处理。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须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以免消毒液、污水及器械上的残留体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造成损伤或感染。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对分类的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处理后, 检查符合要求才送清洁区处理。

1.2 清洁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清洁区的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去污清洗、消毒和烘干的清洁物品处理区域, 在清洁区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配套、包装制作及待灭菌物品的暂储存。要求进入该区的包装材料及容器为:清洁、干燥, 大小和重量适宜、符合要求;清洗后物品的质量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玻璃、不锈钢、搪瓷类物品达到光亮、不挂水珠、无污渍; (2) 金属器具光泽明亮, 无锈迹、污渍; (3) 棉布类物品清洁、干燥、无脱落的纤维及棉絮。要求所有待灭菌的物品需经质检员检查, 确定符合物品包装要求后, 包装者和质检员均于标签上签名, 以示负责。

1.3 无菌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合格处理的物品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的医疗用品储存和发放的区域。该区设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进入无菌区的工作人员需洗手、换鞋、换无菌衣、戴帽子、口罩。对发送的无菌物品进行记录。要求护士长或质控人员记录灭菌器的消毒灭菌的监测结果, 每一锅灭菌物品经检查消毒灭菌合格后, 定点定位, 按消毒先后顺序放置, 外附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标志、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包装员、质检员签名。对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发、不保存, 并进行查原因, 落实整改措施, 经重新灭菌合格的物品才能保存和发放。

2 提高供应室人员的素质

2.1 供应室的工作是很平凡所琐碎的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有爱岗敬业

精神、对工作高度责任心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管理部门专门陪训, 具有较强的消毒灭菌知识和熟练的各项操作技能。

2.2 严格按照省、洲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制度验收

标准》及《二甲级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的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用以上标准和制度完成供应室的清洁、灭菌等各项工作。

2.3 加强业务培训

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很强,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 学习掌握有关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考试合格后, 消毒员要持证上岗。上岗后仍要坚定专业思想, 奋发进取,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 为满足临床需要, 有甘当后勤兵的精神和毅力。

3 加强供应室的质量

3.1 制定标准化质量文件, 规范操作规程

要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可靠性, 建立文件质量标准是进行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第一步, 我院依据供应室专业标准内容, 结合实际制定了供应室工作制度标准化的质量文件, 包括职责、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记录等等, 并制定过程控制 (环节质量管理) 标准和终末质量标准, 明确规定技术操作的各项原则和要点, 制定技术操作的程序与方法, 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制定预案。要求供应室人员要熟练掌握其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自觉履行职责, 保证临床需要和医疗安全。

3.2 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

供应室人员配置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选用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 由于护理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临时检查工作。

3.3 各种医疗灭菌物品分类

包囊大小应在25cm×30cm×3cm之间, 敷料包重5kg, 器械包重75kg, 动脉真空灭菌器装戴容积90%, 每日BD试剂鉴定无菌锅的灭菌效能, 各项无菌物品合格100%, 并做记录。

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到, 供应室环节质量操作的管理, 只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测和科学管理, 供应室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定各项质量标准, 加强“三区”的管理, 明确各区域的质量要求, 认真做好供觉覆行职责, 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兴芬.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2.

3.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三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关。方法 设立合理的建筑布局,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进行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建立了合理的工作布局,提高了各层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结论 合理的建筑布局,精湛的业务素质,定期的培训,严格的质量控制,可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使灭菌产品达到无菌要求。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

医院作为集中接受病人治疗的公共场所,其人流集中,且大部分都是感染疾病或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因此其病菌也较多,而许多医疗器材也不是一次性,需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各医院进行消毒或供应无菌医疗器材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各科室医疗护理、病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而供应室又是医院各类物品混合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随着各大医院对预防院内感染观念的不断加深,因此医院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布局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人数的激增,医院业务也处在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下,这也导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设备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而消毒供应室的卫生情况对整个消毒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防止已经消毒好的器材在消毒室内被二次污染。因此消毒室需要对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满足医院消毒物资量大的需求,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规划要做到合理规范,对人流和物流要分成两条线,并严格按照制度来。从医疗器械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监测、敷料、制作、工作人员更衣和办公室等,均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程序来进行设置。同时消毒室内应有规范化的工作台、物品柜、浸泡池以及洗涤池等。消毒供应室所需的蒸汽也应由专线进行供应,从而确保气压的稳定。同时要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来供应。医院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标准的工作流水线,确保回收物与已消毒物品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2 完善消毒供应室内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以促进员工按章办事为目的,以保证质量管理为目标。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的独立性强,且工作流程很多时候是在一种无人监督的条件下由护理人员自觉完成的,因此只有靠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员工奖罚分明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按章办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促使科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按时上下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防范措施。

3 供应室人员的管理

不论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还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其本质都是对人的管理。而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安危,因此在人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业务知识全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且身体素质好、勇于奉献自己的人来担任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其次还应重视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同时医院也应组织手术室护士参加消毒供应室的专科讲座,例如,使用后器械初处理不彻底给手术室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增加器械初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也可以组织消毒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技能与理论的考试,并组织护理人员对先进模范的学习,增强其责任心。

4 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质量管理

4.1 物品回收与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

物品的回收与清洗环节过程关键是要防止物品对外产生污染及损坏器械。回收过程中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此阶段工作人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器械的损坏,按器械的种类精密度贵重程度分类,重点保护精密度高锐利器械,刀剪及贵重物品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清洗手段进行清洗,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保护器械。

4.2 物品的包装与灭菌

在对物品进行包装前,应严格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器械是否完整、是否出现松动,同时还要核对器械的数量,应对器械进行一定保养,精密器械上油、再按照物品的分类来进行包装,落实双人核查制度,然后再在外包装上黏贴3M胶带和包外标签,同时注明消毒日期和所需科室等资料。按照灭菌器的要求,物品包装最大不能超过30cmX30cmX50cm,敷料包最重不能超过5kg,器械包最重不能超过7kg,再按要求将包裹放在灭菌器中,物品间留2.5cm的间隙,包裹不能与灭菌器壁接触。由于灭菌器材属于高压危险的岗位,因此对灭菌器的使用人要进行严格训练,同时做到持证上岗。

4.3 灭菌质量的检测

为了防止灭菌不彻底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需对每批次的灭菌物品进行一次质量监测,首先灭菌前空锅BD测试,每锅次对物理化学监测结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灭菌器进行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对监测结果存档时间大于3年,还需对灭菌室常用物品进行专门配置,严禁拿灭菌室供它用。灭菌员在对灭菌物品出锅时认真查对灭菌包质量,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从而保证各类医疗器械的无菌质量。

4.4 物品的储存与发放环节质量控制

经过消毒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放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无菌物品储存室内,并制定专人负责,在发放无菌物品前,发放人员进入無菌物品储存室前,戴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进入无菌室将物品取出。在物品发放时,要做好质量把关及标签核对,同时与接收科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5 结语

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遵守上述管理措施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消毒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大大提高灭菌效率,确保为各科室提供安全无菌的医用器材,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2] 杨在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1-222.

[3] 樊桂芳,刘晓霞,陈少琴.供应室管理中的难点与建议[J].实用护理杂志, 1998,14( 9):479。

4.消毒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 篇四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 在护理部指导下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

2. 供应室护理人员经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经过培训后持防疫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上岗工作。

3.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洗手、带口罩、遵守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

4. 供应室的布局要合理,作业流程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取强制性的通行路线,不准逆行。

5. 凡回收物用待消净物应定时送回收处进行交接,送物者不得入内。包布、治疗巾、孔巾使用应按照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处理,保证无破损。

6. 下送下收设备,收送物品分别放置,有菌、无菌严格分开,不得混放。

7. 分类物品灭菌后,分类定位存放,每件物品标志名称、消毒日期、责任者,每件物品外包必须有指示带,包内有指示卡。无菌物品从灭菌之日起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未达到灭菌时,要重新刷洗、灭菌。

8. 进无菌室要把好三关(门、鞋、更衣关),空气消毒机每日上、下午各照射一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空气培养

一次,并有记录。

9. 供应室物品存放有序,各室每天擦拭清扫一次,保持清洁整齐。各室要有专用抹布及拖布并有明显标志。10. 消毒器每天做B-D测试一次。供应室无菌物品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并记录。

(二)热源反应追查制度

1、临床科室使用供应室的器械,一旦发生热源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2、出现热源反应科室应立即封存器具。

3、将封存的器具立即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热源检测,消毒供应室须将检测结果通知有关科室。

4、将消毒供应室同批灭菌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不低

于5%),如抽样检查为阳性,该批灭菌器具应重新处理后在灭菌。

5、护士长及时组织本科工作人员找产热源的原因,加强

除热源处理,杜绝热源反应发生。

(三)回收室工作制度

1、各科室用后的物品需做一般消毒处理后,方可到消毒

供应室兑换。

2、认真填写兑换物品单,不符合要求不予兑换。

3、回收物品时认真清点无误。

4、回收物品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并送至各操作间。

5、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6、每周更换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四)发放、兑换制度

1、凡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戴帽子、换拖鞋,严格遵

守无菌原则。

2、认真填写物品兑换单并与兑换者复述一次无误后方可

兑换。

3、认真清点回收物品,并检查物品是否有破损血迹等,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予交换。

4、回收治疗包内物品必须齐全、完好,包布清洁无血迹。

(五)借物制度

1、各科室临时借用物品应道无菌室填写借物单,进修医

生、护士、实习学生借物时,应填写本人姓名及带教老师姓名。

2、所借物品必须在24—48小时返还,以免影响周转。

3、借物者归还物品时,应初步清洁处理后,如数完好送还

消毒供应室。

4、个人借用器械如有破损或丢失,一律按价赔偿、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本室工作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守

岗位。

(二)工作时间着装整齐。

(三)工作是要严肃,不得喧哗。

(四)凡未曾灭菌的物品严禁发放。

(五)保证准确及时地向临床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

(六)工作认真负责,爱护公物,严格查对,防止差错。

(七)认真做好本室的登记,统计工作。

(八)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九)各种器材、用具要保持清洁整齐。(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得简化操作步骤。

(十一)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居各项任务。

灭菌后外包装及内在质量监控制度

1、布内外清洁、干燥、无污渍、无油渍。

2、包布应用无纺布或棉布,为二层。

3、消毒包外粘贴胶带以示为灭菌,包内置监测指示管或指示卡,以便监测灭菌效果。

4、消毒包应填写责任者及灭菌日期。

5、消毒器械应清洁干净,无污渍、无血渍、无锈渍。

6、包不应过松或过紧,不过大,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7、灭菌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置于无菌柜内,包布应每次灭菌后及时清洗,保持干净。

查对制度

(一)为了防止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制定器械包装组查对

制度、物品发放查对制度,消毒药液配制等查对制度,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二)回收物品要认真查对。

(三)无菌物品发出,应认真查对物品兑换单上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物品,有效期,是否有误。

(四)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长或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

包装消毒查对者,包装者签名名或千代号,注明灭菌日期,一旦发生差错由查对者承担责任。

差错登记上报制度

(一)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严防差错发生,建立差错登记本。(二)差错范围:

1、发放未经灭菌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

2、发放灭菌物品,但灭菌效果不彻底,而且给病人或医疗工作造成影响者。

(三)检查者发现差错及工作漏洞一律登记。

(四)发生差错后护士长应及时组织本室人员讨论,找出差错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杜绝措施。

5.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五

【摘 要】加强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供应室医院感染;探讨基层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采取全员参与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基层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24-01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包括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并实行下收下送等工作的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为此,我院于2011年重建了消毒供应室,使消毒供应室进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并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了等级医院评审。现就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浅谈如下:制度管理

1.1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供应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每年对相关制度、流程等进行修订和整改。使人人掌握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1.2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质检员、区域组长等组成。质控组每月两次不定期抽查,并在科内设一兼职院感监督员和科护士长一起加强消毒隔离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检测,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人员管理

2.1科室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区域组长、A级护士等组成。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两次科内消毒灭菌等专科知识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每月进行一次理论、操作技能测试,建立业务档案,记学分制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与层级晋升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进取心,拓宽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2消毒供应室应有一套完整的医院保洁运行方法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掌握基础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同时对保洁员进行考核,提高工作质量,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环境管理

3.1建筑布局合理,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之间设实际屏障,进出各区有缓冲间。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各区域人员相对固定,不得来回穿越。

3.2坚持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工作区每周一次大扫除,专人负责擦拭,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在案,每月做好各项监测。物品管理

4.1耗材管理:首先严把质量关,设专人负责入库前检查其卫生许可证及有效期,妥善存放,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安全使用。了解各区耗材使用情况,掌握库存状态,保证及时供应。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由设备管理部门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设专人监管,入库前检查、产品名称、规格、质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妥善存放,定期检查,保证安全使用。建立无菌物品质量追踪登记本,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并采样送检,不得自行作退货、换货处理。

4.3医疗器械及物品管理:

医疗器械由医院器械科统一采购、管理和维修。供应室设专人负责医疗器械请领和保管,严格使用管理。控制医疗器材的流向和实行分区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严格区分三类器材,即污染器材、清洁器材和无菌器材,从临床科室收回的所有器械,不论使用与否,均视为污染器械,只能进入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后的器械只能在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包装,灭菌后经确认合格的物品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和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经高水平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例如湿化瓶、螺纹管、呼吸面罩、压脉带等,干燥后及时包装,存放在专柜或专架上,在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定位放置,不得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时从清洁物品传递窗发出。质量管理

5.1拟定工作程序及质量标准:健全岗位责任制,各区人员相对固定,对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轮岗3个月,定人定岗,各岗位皆有明确分工,以熟悉各岗位的工作程序,便于督促和检查。同时制定出质量标准,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质控组每月、护士长每周随机以环境、质量、流程、安全、文件记录、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督导。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服务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要求进行改进,同时进行效果评价并及时考评改进效果,达到质量保证与持续质量改进。

5.2严把质量监测关:为保证供应室质量有序运转,应有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同时应对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和灭菌的设备及耗材进行检测与验证,并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

6.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六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室需要。方法手术室自制的敷料包集中供应室制备包装。结果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得到保证。手术室的使用需要得到了保障,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节省了能源资源。结论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手术室需要。【关键词】手术室敷料包供应室管理

我院为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际开放病床400张,每天手术约20台。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1月开始已实施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过去手术室的敷料包还是由手术室自备包装,送到供应室灭菌,由于手术室没有专职人员配包包装,经常不能及时配包,导致拖延送至供应室灭菌,从而影响供应室工作质量;还导致供应室不能及时灭菌敷料包,不能及时供应手术室的使用需求,影响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自2010年3月开始,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管理方法。九个月来,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方法

1.1环境、人员与资源的安排

1.1.1在供应室的清洁区内设置一间敷料包装间,供应室的敷料包装间与器械包装间单独分开使用,避免敷料包装间的棉絮污染器械。

1.1.2供应室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手术敷料包的包装工作,另外安排一名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折叠包布等工作。

1.1.3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1.2工作流程

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改变了过去手术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包装的工作流程,敷料包布由洗涤部洗净后直接送至供应室敷料包装间,由供应室专门人员打包、灭菌,再由供应室人员用专用的灭菌物品车把灭菌敷料包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1.2.1健全岗位职责

科室制定岗位职责,要求配包人员当天工作时间配备第二天手术室24小时内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要求每天上午8:30分前,手术室必须把需要使用的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下午3:00前,手术室必须把下午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消毒员除了负责敷料包的灭菌外,必须负责手术敷料包清单的数量落实。

1.2.2强化人员培训

要求配包人员掌握手术室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的包布、敷料、手术衣、孔巾、方巾、中单等名称,掌握敷料包的用途,掌握各种包布的折叠方法,包装的方法。明确包布一用一洗,包布必须干燥、清洁,不能有破烂,不能有补丁。1.2.3建立各种敷料包配置常规卡

配包人员根据敷料包的配置常规卡配包,在每个敷料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灭菌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敷料包名称、灭菌炉号、炉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配包人员的签名。1.2.4包装

手术敷料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二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包外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封包必须严密,闭合性完好.敷料包的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敷料包的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1.2.5灭菌

消毒员根据待灭菌物品的不同材质分类分批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灭菌后物品用专用清洁车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2体会

2.1保障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利用术后空隙时间打包,包装好后用车送到供应室灭菌,如遇到手术室护士连台手术,不能及时打包,从而影响手术室的敷料包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配备了专职的工人打包,保障了敷料包的打包,保障了供应室能及时灭菌,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2.2手术敷料包得到质量的保障

以往手术室的护士打包,因为非专业性人员操作,包装的质量常有不规范的现象,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专职人员打包,体积、体重得到严格的控制,有利于高压蒸汽穿透灭菌的保障,包装的密封性,包装的灭菌标识更好地体现出专业性的规范。2.3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

以往手术用的敷料包都在手术室的供应区内准备,而在包装敷料时会有许多纤维绒,从而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从而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2.4减耗增效

以往有时因为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不能及时送到供应室灭菌,而供应室使用中的高压灭菌锅炉不能接着连续次序装载灭菌而开着机器等待,有时手术室护士打来一个电话告知:现在没有时间打包,等到晚上再打包灭菌,从而增加了机器的能源损耗,增加了供应室消毒员的工作超时数,增加了医院财费、人力的支出。现在手术室敷料包与器械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供应室消毒员合理安排灭菌物品的时间、次序,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有利于高压灭菌器的节能耗源,有利于机器延长使用寿命。2.5合理使用资源、人力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由手术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由于非专业性操作,包布往往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也是造成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的原因之一,同样也影响供应室打器械包的使用需求。现在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领取使用,既保证了包布的使用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包布的一用一清洗的要求。手术室护士脱离了器械清洗、打包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术配合当中去,即节省了人力,又发挥了专长[1]。供应室的专职人员也同样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体现了专业人员做专业性的工作优势和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2]。3小结

早在2006年,我科已开始实施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保障了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质量。2010年3月开始全部实施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即符合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强制性卫生行业的3项标准要求,也保障了手术器械包与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和使用需求。经过九个月的探索实践后,对供应室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专业性的工作由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的理念,同样也减少了因为手术室敷料包不能及时送至供应室而影响灭菌质量和手术的需求。参考文献

7.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七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许多患者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 医院的医疗器械无菌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消毒供应室是保证整个医院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控制患者出现细菌感染重要的一步。因此,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活动以及患者的健康都有非常大影响。本文通过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规范的细节管理, 发现细节管理有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2月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实行科学的细节管理, 并在实施前、后对医院临床科室中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获取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同时对这200名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相应的调查, 以探究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 (1) 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为提高护理质量, 应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可以先由护士长与责任护理组长组成一个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通过具体的分工以及配合, 对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同时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还需要对相应的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在抽查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了问题则因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其监控力度[1]。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在加强监控的过程中,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要让护理人员能够接受先进的护理理念、知识以及技能, 在培训的过程中, 让护理人员学习一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2]。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护理人员, 更是需要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 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护理人员都能够了解到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 (2) 物品管理:物品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而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首先, 对于那些已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在回收之后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详细的分类, 进而根据各类物品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清洗与消毒方式, 清洗消毒之后将医疗器械立即干燥与包装好, 在包装上要写明消毒日期。其次, 对于那些消毒不合格的物品, 应该进一步的清洗与消毒, 直到合格或者直接遗弃。消毒包装完成之后, 要及时将物品运送到各个科室中, 要准备专门人员运送物品。医疗器械的回收车与运送车不能够一起使用, 要准备专门的物品运送车与回收车。在运送过程中, 运送人员不能与物品直接接触以防止污染, 并且要做好运送车的消毒工作。 (3) 环境管理:整个消毒供应室分成了多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比如说污染区、生活办公区、清洁区以及包装灭菌区等, 因此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物品存放的合理性。同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应每天做好相应的循环风空气消毒, 每周做好彻底的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每月做好细菌学检测以保障消毒的质量[3]。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 对消毒供应室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清洁管理。

效果评价:本文研究主要对200名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而护理质量主要是通过监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等来判断。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 并确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满意度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200名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 (93%) 与实施前 (78%)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识别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器械的主要消毒场所, 医务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洁工作, 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 才能发现消毒工作中的一些隐患,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4]。医疗器械中任何一个隐患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医务人员只有从细节中找出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 在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之后, 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 不仅能够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护理素质,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根娣, 周小妹, 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9 (1) :66.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9) :134-137.

[3]贺春莲, 刘小芳, 郑文.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 2010, 31 (36) :6855-6856.

8.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八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医院感染;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2-01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负责收集和接受临床、医技科室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物品,并对其进行清洗、消毒、装配、灭菌和保存,再发放至医院各临床科室使用的后勤保障科室。合理的建筑布局,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清洗、消毒、组装、灭菌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监管措施能大大提高无菌物品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性感染的发生。自2009年5月卫生部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试行以来我院就对供应室进行了重新布局和建设,加大设备的投入和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变分散式管理模式为集中消毒供应管理模式),使供应室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较好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率的发生。体会如下:

1.消毒供应室的合理布局和设备配置

1.1按照WS310.1-2009规范要求,在供应室内设立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灭菌物品卸载存放区。污染区、清洁区均采用双扉清洗消毒器、双门干燥柜、双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物理屏障分开。物流方向由污到洁,洁污分流。无交叉。人流需通过缓冲间更衣、更鞋后方可进入各区域。气流由洁到污,压力控制。

1.2设备配置 

(1)去污区配置了污物接收分类台、双扉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波清洗机、煮沸消毒上油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及不锈钢清洗池、双扉干燥柜;清洁区配置不锈钢打包台、带光源的放大镜、封口机、双扉式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无菌物品存放架、及回收和发放物品运输车;按各区面积合理配置动态三氧消毒机等设备设施,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为防止污染器械物品在各项工序中交叉感染,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专人专车进行下收、下送,实施有效封闭运送,车和容器使用后清洁消毒,并按固定区域放置,各工作区台面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拖,每天三氧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2次并记录。

2.加强消毒供应室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

2.1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理念,开拓管理思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2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各岗位职责,各区域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2.3抓护士队伍内涵建设 以前我院从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临近退休的老护士、不能胜任临床工作体弱多病的护士。不但缺乏消毒供应专业知识,且传统的工作习惯很难改变。2009年7月,我院依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将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均拿入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对供应室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调整,从临床、手术室抽调年轻业务骨干充实到供应室,并选派业务骨干及年轻护士参加国家级、省级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到上级医院进修。不定期组织学习专科业务知识、各项规章制度,各岗位职责,各区域操作流程,质量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使供应室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抓消毒供应室三区工作流程管理

3.1消毒供应室的去污区主要是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1]所以,消毒供应室的污染区是污染器械集中处置的区域,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严格的区域划分是院内感染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2]。在污染區与清洁区之间设置双门清洗消毒机和双门干燥柜,作为第一道物理屏障,使可机洗的器械物品从污染区的门进入清洗消毒机内进行清洗消毒上油干燥后,从清洁区取出进过清洗消毒的物品;手工清洗的物品可经过双门干燥柜和双门传递窗传入清洁区,保证了清洗后物品的质量。

(1)从临床回收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污物接收台进行接收、清点、按不同种类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2)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前提 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是清洗质量的根本保证。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蛋白质、黏液、体液、油污等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媒介的有效接触,且会产生生物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因此,灭菌前完全彻底的清洗十分重要。我院对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均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复杂器械物品采用人工清洗的方法进行清洗,清洗前高效多酶清洗液浸泡,再刷洗,一次漂洗、二次纯净水漂洗,,可耐热的用煮沸上油机进行消毒,不耐热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特殊感染的器械物品,必须先消毒或灭菌再按清洗操作流程进行处理。

(3)加强污染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每班次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帽子、口罩、面罩、手套、穿防水工作服,每班更换清洗消毒。

(4)台面、地面定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定时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照射消毒。

3.2清洁区的工作流程管理 清洁区是器材检查、包装及灭菌物品装载的区域。清洁区与无菌区之间用双扉压力蒸汽灭菌器,将两个不同的区域自然隔开,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在缓冲间更鞋后方可进入。台面、地面每班班前班后湿式擦拭,每天定时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照射消毒并做好记录。

(1)器械装配前必须严格检查清洗质量和器械的功能。如关节是否灵活、咬合面是否紧密、沟槽是否平行、锐器是否锋利、持针器持针是否牢固等,功能失灵的器械立即更换。

(2)器械包装 将检查好的器械按包内物品卡上的数量再次核对后,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盆、盘、类重叠包装时用吸湿纸隔开。闭合包装应注意其闭合完整性和包裹的松紧度。包外粘贴包名及化学指示胶带。

(3)待灭菌物品装载管理 我院使用的是蓝筐作为装载工具,利于蒸汽穿透和灭菌包的干燥,装载时,器械盒平放,布类包竖放,盆、盘类倾斜放置,重物放在最下层,包裹不得与灭菌器腔壁接触,包与包之间留有3mm-5mm的间隙,以保证灭菌效果。

(4)强化消毒员安全意识,专职消毒员需持证上岗,严格掌握灭菌三大要素和灭菌操作规程。

(5)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认真做好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须每锅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灭菌须每天进行生物监测,详细记录灭菌器的压力、温度、时间、锅号,检测化学指示卡变化以确定灭菌效果。每次可针对不同的灭菌物品进行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致病微生物,灭菌物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3.3无菌区管理

(1)严格控制无菌物品存放区进出人员。

(2)灭菌物品实行分类存放,物品放置与发放按左进右出顺序进行,有效期7天,先灭菌先发放使用的原则,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掉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每天定时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紫外线照射并记录。

4.体会

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科学化管理,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消毒供应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为医院节约了人力、物力,使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得到了保证,大大降低了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几率,保证医疗安全,让临床和手术室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为病人服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2009

[2]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3] 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

9.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检查评价标准 篇九

检查时间____检查人____检查结果____

1、各区人员按分区要求着装

26、等离子灭菌各项记录落实

2、各区工作间干净无浮沉

27、无菌物品摆放有序

3、各区物品定点定位放置

28、无菌物品标示清楚有效期存放

4、各区每日按要求进行卫生消毒

29、一次性物品及时补充帐物相符

5、各区禁止存放私人物品30、发放人员按要求发放

6、各区卫生清扫用具专用

31、发放人员每日按记录结账

7、各区交接班制度落实

32、传递窗紫外线定时消毒记录

8、各岗位查对制度落实

33、一次性物品库房摆放有序

9、回收人员按要求回收物品

34、一次性物品近期先出远期后出

10、回收器械几时分类处理

35、一次性物品进行出库管理制度落实

11、回收人员按时记录记账

36、每月做好环境监测

12、清洗人员按要求配置、更换消毒液

37、各岗人员在岗在位

13、清洗人员按要求装框清洗

38、上班不扎堆聊天

14、清洗人员做好清洗记录

39、上班不串岗、外出请假

15、清洗后器械立即包装40、厕所清洁无臭味

16、器械选配无锈、无污、功能良好

41、值班室清洁整齐无杂物

17、包装人员按要求进行包装

42、各区垃圾及时倾倒

18、塑封机封口温度符合要求

43、按时要求下手下送

19、腹被、包布完整清洁无破损

44、下收下送车冲洗、消毒、存放

20、各操作台用必按要求擦拭

45、各区设备清洗无尘

21、各柜物品放置有序

46、各设备仪器保养性能良好

22、灭菌物品装载符合要求

47、不用微机做与科室工作无关事

23、待灭菌物品及时灭菌

48、冰箱物品放量规范温度符合要求

24、灭菌人员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9、工作区无常明灯长流水现象

25、高压灭菌各项记录落实50、下班时门窗水电气关闭

备注:

1、凡检查发现不合格项在该项后打×,注明负责人

项目总数—不合格项数

2、计算方法:质量合格率=——————————×100%

总项目数

10.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目标责任书 篇十

基础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工作满意度≥98% 基础护理合格率≥95%(90分合格)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95分合格)急救物品合格率100%(100分合格)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

1、洗手依从性≥95%

洗手正确率≥95%

2、职业防护执行率 100%

3、各种清洁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等合格率100%

4、各区域环境清洁与消毒程序执行率 100%

5、器械清洗合格率≥95%

6、消毒物品合格率 100%

7、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8、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 100%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目标

二、器械清洗合格率≥95%,消毒物品合格率为100%,灭菌物品合格率100%。目标

三、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目标

四、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 目标

五、防范与减少职业暴露 目标

六、防范与减少烫伤事件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跌倒事件

目标

11.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 篇十一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高危科室。手是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但在供应室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重视和加强供应室手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部分人员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忽視操作前洗手,依赖戴手套,忽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

现状分析

在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去污区人员对手卫生比较重视,但检查包装区和无菌区的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所接触的物品均为清洁物品,没有被污染的危险,所以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大家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洗手。不少人因为贪图省事而人为地简化了洗手步骤,出现揉搓时间不足及漏洗指尖、指缝等现象。部分人员认为操作时戴了手套就比较安全了,但碰到手套有不太明显的破损时做不到及时更换,也忽视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

因为全院器械在供应室的集中处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人员配置上的不足、频繁洗手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或皲裂,也是导致洗手频率和洗手时间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手卫生依从性低,是制约手卫生规范化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要加强手卫生的宣传与培训,强化手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执行率。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2012年手卫生促进活动倡议》的精神,开展了“做好手卫生,保护你我他”为主题的“手卫生宣传周”活动,营造重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采用业务讲座、视频宣传等形式,重点宣传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手污染危害等,让手卫生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大家的手卫生意识。在供应室里,利用晨会时间和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重复培训,要求无论是洗手方法还是消毒剂擦拭法,都要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确保人人过关。

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洗手是公认的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基本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1]。但是,洗手也是平时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戴手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医务人员手被病原体污染,因此,要教育大家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以有效祛除手上的大部分细菌。洗手设施是做好手卫生的基础,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基本保障,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我们各区域均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器,停止使用肥皂,改用洗手液,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创造了方便大家洗手及手消毒的条件,使手卫生高效、方便易行。我们在各洗手水池上方张贴了“六步洗手法”的彩图,这样,既便于大家学习,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时刻提醒大家要勤洗手、规范洗手。同时,又配备了护手霜,使大家不再惧怕可能由于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所带来的手的干燥、皲裂。

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除科内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加强手卫生管理外,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也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院感和护理质量考核计划中,制定了奖惩措施,定期组织考核和随机抽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不定期进行手的微生物学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供事实和数据,引起大家对手卫生的重视,确保手卫生管理效果。

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针对供应室集中处理全院器械后工作量的剧增,护理部及时为供应室增加了人员编制,供应室也进行了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各班次、各岗位的工作量,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手卫生,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执行率。

讨论

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已经于2009年12月开始实施,它是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使手卫生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发病率[2~6],因此,在消毒供应室里,应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细坤,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2曾成惠,荣德明.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12-114.

3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5冯笑峰,赵玲华.手部卫生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5-1746.

12.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十二

1 监测管理的要求及方法

1.1 工艺监测

1.1.1 记录必要的灭菌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 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压力蒸汽、灭菌时间和温度。

1.1.2 正确的包装包装材料通气性能好, 可用脱脂棉布、专用包纸

及带通气孔的器具, 灭菌包的体积不得大于30cm×30cm×25cm, 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体积不得大于30cm×30cm×50cm。

1.1.3 合理摆放所有灭菌包应竖放, 包与包之间留孔隙, 灭菌物品的装量不得超过柜容积80%, 预蒸真空灭亡菌器不得超过90%[2]。

1.1.4 灭菌设备无技术障碍进排气系统通畅, 仪表温度和时间显示正常, 蒸汽饱和度好。

1.2 仪表监测

1.2.1 灭菌器所有仪表定期监测, 每半年有设备科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监定, 并记录。

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监定记录, 合格后方可使用。

1.2.2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每半年有院感专职监控人员监测一次。

使用中的灯管强度不得低度于70Um/cm2。

1.3 化学监测有化学指示胶带, 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 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 B-D实验指示图, 消毒液浓度试纸等。

使用灭菌包时, 应先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 领取无菌包时应先查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化学指示卡作为日常监测, 每个包都必须使用, 121℃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32℃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3]。化学指示卡必须放于灭菌包中心, 避免与人、金属和玻璃直接接触, 以免被凝水浸湿, 影响变色[4]。化学指示胶带用于包外监测, 每包监测。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 (可用于封口) ,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观察其颜色的改变, 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5], 以区分已灭菌和未灭菌物品[6]。化学指示胶带及化学指示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操作简单, 敏感度高, 经济实用, 每天每包每锅进行监测, 能直观高压蒸汽灭菌效果, 可作为灭菌可靠指标, 现已为医疗机构进行灭菌质量控制的最主要手段[7]。B-D试纸的监测是判断灭菌器内冷空气是否彻底排尽的一种方法, 用于新灭菌柜安装调试之后, 灭菌器维修之后及每日灭菌器使用之前。操作方法:备好标准实验包, 用脱脂棉布叠成25cm×25cm×30cm, 重量为4~5kg[8]的敷料包, 将B-D试纸放在包的中层, 包好后放于灭菌器底部前端。灭菌后, B-D纸色条变化均匀一致, 说明排气功能良好。

1.4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判断灭菌效果的直接指示[9]。

操作方法:将菌片装于牛皮纸袋内, 放于标准实验包中心处, 灭菌后将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培养液中, 经56℃培养72h (24h查看初步结果) , 挤破玻璃管让培养液浸透菌片, 置于56℃培养48h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溴甲酚紫培养液仍紫色为阴性, 表示无菌生长, 如颜色变黄色则为阳性, 表示有细菌生长。

2 影响灭菌质量的因素

影响灭菌质量的因素包括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 有保证的清洁过程, 正确的包装方法, 灭菌锅的正确装载和操作, 有效的灭菌监测等[10]。

2.1 生物监测对日常灭菌效果的指示性差, 缺乏实用性, 只能作为阶段性监测。

《消毒技术规范》[11]要求: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包应布放在灭菌柜的上层、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 每一个点平行置两个生物指示菌管, 任何一个生物指示菌管呈阳性结果 (有细菌生长) 时, 均为灭菌失败。我国新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2]要求:对日常使用的灭菌柜应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新购进的灭菌柜, 使用前必须进行3次以上生物监测, 均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对于新启用的包装容器、材料、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 均应连续进行3次生物监测, 合格后才能启用。

2.2 虽然B-D测试纸对灭菌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比较敏感, 但其

结果只说明预真空灭菌柜排除冷空气的程度而不能表达灭菌是否合格, 只适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柜, 不适用于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锅 (柜)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柜做B-D测试前必须先预热, 按规定应在134℃条件下, 作用3.5min (最长不应>4min) , 若任意延长时间, 会使原来出现的变色不均匀变为均匀, 掩盖了存在冷空气团的可能, 因此判断灭菌效果时, 应参考多方面的监测结果。

2.3 化学指示卡主要反映灭菌的某些关键参数, 用于检查每个包内的

灭菌情况, 但只能代表其所在包的灭菌状态, 而不能通过灭菌柜内布点来反映其他包裹的灭菌效果。化学指示卡虽然经济方便、快捷直观, 但对温度、压力变化不敏感, 误差有时>25%, 在达不到所规定的温度、压力时仍能变色合格, 同时, 包内化学指示卡颜色变化受蒸汽饱和度和放置位置的影响, 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造成误判, 缺乏一定的准确性[13]。

3 建立管理制度

3.1 建立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3.1.1 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 保存备查, 实现可追踪。

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1.2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包内化学监测不合

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1.3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 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3.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

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 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3.2 建立灭菌质量的监测制度

3.2.1 物理检测和包外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包内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直至检测合格。

3.2.2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 并尽快召回上次

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 并分析原因, 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2.3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3.2.4 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3.3 建立环境卫生监测制度

3.3.1 每月对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库存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3.3.2 每月对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3.3.3 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3.3.4 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一次, 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一次。

13.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三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按各区的着装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手卫生工作。

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的物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设备、物品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做到,做到洁污分明,不交叉污染。

三、专人或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在回程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穿防护围裙,在固定专用的房间里拆包、分类。

四、清洁去污一律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防护围裙,手套应使用橡胶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应有效包扎并带双层手套,做好职业防护。

五、工作人员按规定执行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上油保养,干燥过程及步骤,以确保证达到去污、洁净的效果。

六、进入包装室的物品,每件器械应采用目测或光源放大镜检测,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关节,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七、包装材料选择灭菌气体能完全穿透的,对细菌有隔离性的,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必须使用双层包装,包布大小适宜,能将器械物品紧密完整的包裹于内。每一消毒物品必须粘贴灭菌指示带,无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八、严格执行灭菌器装载及卸载操作规程,确保灭菌质量,认真做好灭菌泄漏、B-D、工艺、化学、生物等检测工作,所有灭菌过程监测均合格,记录并存档。

九、灭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干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匀,标签项目清晰完整,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间内,无菌物品的贮存、周转,取、用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

十、无菌物品贮存架或柜必须离地面20厘米,离墙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存放间应保持正压,每天湿式清洁二次。贮放架、运送车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清洁消毒处理,限制人员进出。

十一、认真落实科室无菌物品送检培养,工作区空气质量、环境、物品表面及手卫生检测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质量。

14.消毒供应室制度 篇十四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四、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五、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六、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七、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八、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九、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十、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5.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我院消毒供应室。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以及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经过对清洗流程质量管理改进后的清洗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1.2 改进方法

1.2.1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供应室相关规定, 包括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使供应室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供应室工作区域的着装要求, 器械分类、清洗流程, 各项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保养知识, 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保证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应该定期定向培养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的专职人员。

1.2.2 及时更新清洗设备

增加供应室必要的设备和器械, 以节省人力提高其自动化程度, 如对供应室配置干燥箱、高压气枪、超声清洗机、水枪、全自动清洗器等设备, 可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 吸取其优点, 有效的改善供应室工作环境, 提高清洗质量。同时应配置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急用备用设备。

1.2.3 合理分配资源

工作室应该注意技术强弱搭配, 新老搭配等, 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使工作人员能够劳逸结合, 在工作高峰时要安排足够的人力, 以提高工作效率。

1.2.4 完善管理系统

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 建立医疗器械在供应室清洗流程的详细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对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过程详细记录的质量管理系统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对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查, 对工作中存在的有清洗流程质量问题等进行记录、讨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2]。使供应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

1.2.5 改善流程, 加强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 供应室的清洗流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优劣;对于供应室的清洗流程的每个环节, 每个细节都应该确保准确无误。首先应该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 如对手术器械应根据不同手术以及常用器械等分成, 胸科包、妇产科包、小儿器械包、骨科基本包、阑尾包、脑科包等。对于不常用器械和特殊器械和用小包包装, 可临时性满足各种医生的治疗要求和习惯;另外应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特点进行清洗, 如管腔类器械应该选择超声清洗, 复杂精密器械应该派专人清洗, 并采用水溶性润滑剂对器械进行保养[3]。启用了腔镜工作站, 对各类精密仪器进行了系统的手工清洗, 另外对于器械功能不灵活, 有损害的应该及时的向供应室管理人员反应, 以及时更换或者维修;最后对清洗好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并将其分类包装, 做好标识, 注明器械的名称、包装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 并定期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1.3 清洗质量评价

对我院清洗流程通过随机抽查以及定期质检的方式,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采用目测法、隐血试验法、放大镜检测法等对医疗器械器械洁净度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对医疗器械清洁度检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结果显示改进后各类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清洗消毒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和医疗护理质量[4]。我院通过完善管理制定,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制定质量标准以及监督定期检查等一系列措施, 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进行了改进, 避免了清洗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优化了清洗流程。结果显示, 在各类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

摘要: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 改进管理方法, 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 对比改进前后实施效果。结果 改进后各类医疗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 可以提高清洗质量,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改进

参考文献

[1]陆敏.加强供应室管理严格控制院内感染[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 :45-46.

[2]陈艳.外来手术器械纳入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156, 158.

[3]唐翠霞, 魏秋霞.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8) :1017.

16.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十六

【关键词】 供应室管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0-02

医院供应室又称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医院感染与供应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有一定关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现将我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予以总结,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自院感科,主要包括:对供应室进行的卫生监测结果,污染物品的灭菌记录,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进货、配发、使用及处置的记录。

1.2 方法

1.2.1 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规章制度 院部领导重视对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供应室成立以来就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领导人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供应室,专门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定期对供应室空气和无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

我院制定了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奖惩实施办法”等,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工作中认真负责,各司其职,以保证高质量的消毒和可靠的无菌物品的质量,从而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1.2.2 加强供应室的管理

1.2.2.1 加强供应室区域的管理 供应室位于医院临近临床科室的东北部,房屋独立。各个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地面、墙壁及天花板清洁光滑,地面排水良好,并有排气系统,排水排气系统密闭,防鼠、蟑螂。内部规划齐全,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划定人流线和物流线,二线不交叉,不逆行。房间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根据用途设立回收、洗涤、包装、敷料、消毒区域或者房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等。各区域内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专职专人,责任明确。

1.2.2.2 供应室消毒

1.2.2.2.1 空气消毒 空气是疾病传播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要进行空气消毒,我院常规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30-60分钟,消毒前管好门窗,室内禁止人员逗留,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室内。紫外线等要定期清洁和检测,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否則要及时更换。

1.2.2.2.2 灭菌方法 ①高压蒸汽灭菌具有高效、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是首选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温度、时间及饱和蒸汽,达到最好的灭菌效果。每日对灭菌器进行检查和清洁,待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十分钟后进行灭菌处理。②三效热原灭活剂消毒有去污、消毒和除热原作用,适合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方法是按照四步洗涤法进行洗涤消毒,达到玻璃壁无挂水珠,pH值中性,胶管无发粘等的要求。

1.2.2.3 灭菌物品的贮存 合格的灭菌物品需标明合格标志、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按照日期或者流水号登记造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日期等。无菌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物品种类、灭菌期或者有效日期的顺序固定位置放置,便于发放。一旦发出去的无菌品一律视为污染物品,不能再进入无菌间存储。

1.2.2.4 进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强自我保护 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消毒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微生物知识及其消毒方法。掌握灭菌器具的性能及操作。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订阅并学习相关资料杂志,根据情况举办知识讲座,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每天正确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时间持续10-15S。工作时间带好帽子口罩,接触或处理易挥发化学制剂时,要求戴好特定的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

1.2.3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和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 对于购进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关,把好质量关、保管关、监测关、处理关。提供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单位须获得必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证件齐全,确保质量;保管要专柜放置,装封闭严实,字迹清楚,否则不得发放;批批抽样检测,确保每批合格;发放和回收的物品都要进行登记,回收的废物数量要与发放数量一致。回收的垃圾要分类包装,分别处理。

1.2.4 医院其他科室的管理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一项综合性管理,供应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临床医生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免疫制剂,病房保持卫生,病人根据疾病种类及病情分房管理等等。需要健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控制度,做好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2 检测结果

检测要求:对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无菌区空气菌落≤200cfu/m3,物体表面菌落≤5cfu/m3;对无菌物品抽样培养。每月对上述进行培养检测一次,合格率100%。

3 结 论

综上所述,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和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是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要加强医院其他科室的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才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六年级毕业季作文400字下一篇:当下新奇创业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