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2024-07-10

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10篇)

1.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一

水产养殖水质底质的调控技术

1、水质调控

早期在春季进水后要施基肥,有机肥用量每亩150~300千克,透明度30cm左右; 中后期为了提高商品虾规格,要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可在40cm以上; 定期泼洒生石灰,施放微生物制剂;

养殖水质管理掌握以下原则:

①掌握“春浅、夏满、秋稳”的原则;

②掌握“先肥、后瘦”的原则;

③适时调节pH值,促进虾蟹蜕壳生长。

2、底质调控

养殖全过程改良底质

前期2月~5月,水温低,15天左右改一次底;

中间6月~8月,气温高,10天左右改一次底; 此时的改底宜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同时进行双效改底;

后期9月~10月,20天左右改一次底。

3、底栖动物培养

引种水丝蚓

当水草移栽结束后,可从较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城郊边的河沟)捕捞水丝蚓,每亩0.5-1.0㎏

放养螺蛳

清明前后,每亩放养小螺蛳150-250㎏

沙蚕吃尸体和有机碎屑,刚毛滑动形成水循环。

2.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二

象山港属海洋生态和陆域生态的有机结合体[1],常年风平浪静,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达,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港湾。港内良好的水产养殖条件使其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区域有象山西沪港、宁海黄墩港、奉化南沙岛、双山港和铁港等,养殖方式主要以网箱、浮筏和滩涂养殖为主。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迅速发展,象山港的海洋生态平衡受到很大威胁,养殖废水的排放和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超标排污,使象山港的海洋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也将直接影响象山港养殖功能区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做好水质综合评价工作,对水质指标值、水体水质等级进行正确判断和及时跟踪,为水体的科学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这对象山港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功能区调整和功能发挥以及沿岸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可以由众多变量构造出少数几个主成分来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从而更为有效地分析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形成一种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对各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来计算综合得分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中。与目前常用的几种水质评价方法如分级加权评分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等相比较,主成分分析法将多维因子纳入同一系统中进行定量,从而分析出关键影响因子,属于较为完善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2,3]。

2 监测概况

选取的水质监测区域分别位于西沪港、南沙岛、黄墩港和铁港等4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养殖区域(图1)。

监测时间为2014年4月、6月、8月和10月。常规水质监测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亚硝酸盐、硝酸盐、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氨-氮、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等共10个指标。

3 分析评价

通过统计软件SPSS对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且求取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值,确定评价主成分数,以主成分贡献率作为权重,对各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求和从而计算综合得分,完成对各监测区域水质的综合评价。

3.1 数据处理

以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等10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各项指标差别较大,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表1),其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各项指标标准化后,相关矩阵显示亚硝酸盐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为0.978,亚硝酸盐与活性磷酸盐的相关系数为0.975,化学需氧量与石油类的相关系数为0.970,硝酸盐与粪大肠菌群的相关系数为0.965,均为显著正相关。

3.2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分别计算监测数据特征值和主成分贡献率(表3)。其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同时这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3.555%,说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已经包含以上10个指标的所有信息,因此可以提取这两个主成分进行下一步的分析[4]。

然后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进行载荷值计算,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在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上的载荷值如表4所示。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4)显示的是各指标与主成分之间的关系,指标与某一主成分的联系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该主成分与指标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说明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系数越大。其中,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荷载较高,说明第一主成分反映这些指标的信息;而化学需氧量、硝酸盐、石油类、叶绿素a和溶解氧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荷载较高,则说明第二主成分反映这些指标的信息。因此,两个主成分充分反映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5]。

3.3 数据评价

计算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于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的特征向量(表5)。

碎石图主要用于主成分分析法,提供成分数和特征值大小的图形表示,用来确定主成分个数。碎石图中,X轴表示可能的成分数,Y轴表示该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数共两个,其中成分一对应的特征值大于5、成分二对应的特征值大于4、其他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均小于1,从而将成分一和成分二作为主成分。根据水质指标主要成分空间投影(图3),指标离中心越远,说明指标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越大,指标聚集表示联系紧密。

根据主要成分分析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线性关系,并按照主要成分得分与客观权重(即方差贡献率)之积,计算出各个养殖区域的水质污染综合评价得分;得分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严重,由此可对各个监测区域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5](表6)。结果表明,西沪港的水质情况最好,南沙岛和黄墩港次之,而铁港的水质状况最差;影响南沙岛水质的主要因子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等,影响黄墩港水质的主要因子为氨-氮、亚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可以从大样本多指标中发现主要指标并用少数几个指标代替,在不损失太多信息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影响象山港增养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等,可以通过这些主要指标找出影响海水水质等级的原因。

通过对象山港4个监测区域和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沪港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好,铁港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黄墩港各项水质指标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粪大肠菌群的特征值较大,说明该海域受农业灌溉、氮磷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应通过生态修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摘要: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象山港内增养殖区的水环境状况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评价。以西沪港等具代表性的4个养殖区域为监测对象,对10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象山港增养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等,其中西沪港的水质状况相对良好,铁港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

关键词:海水质量,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水质评价

参考文献

[1]叶林安,江志法,廖友根,等.象山港海域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浙江水利科技,2015(2):15-19.

[2]张义宇.关于茂名鉴江水质主成分分析的评价[J].科技与创新,2014(5):19-20.

[3]方红卫,孙世群,朱雨龙,等.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52-154.

[4]吴浩东,胡衡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明江河水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07-2409.

3.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南通市;增养殖区;水质评价;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67.2;X8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356-04

收稿日期:2015-08-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C07B03)。

作者简介:黄强(1982—),男,江苏丹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与渔业生态环境研究。Tel:(0513)83549590;E-mail:q_huang1982@sina.com。江苏省南通市浅海滩涂可利用开发面积达 12.3万 hm2[1],养殖品种涵盖条斑紫菜、文蛤、泥螺等,已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2-3]。近年来,随着海岸带经济和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使水体中营养盐体积分数快速提升,进而导致养殖海区富营养化[4-5]。同时,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积累,附生性藻类大量孳生,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6]。研究南通市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的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特征,确定污染因子,进而改善养殖海域环境,调整养殖产业布局,已成为保持南通市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南通市启东市贝类增养殖区、如东县紫菜增养殖区进行连续3年共计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调查。针对环境调查结果,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2个养殖区不同时期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水质与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时期各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水质评价及因子分析结果对该养殖区的养殖产业规划及水质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测定

于2012—2014年对南通市重点海水增养殖区(121°35′~121°42′E,32°08′~32°32′N)水质进行监测,分别在如东县紫菜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启东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各设置7个采样站位(图1)。根据养殖期,分别于8、9、10月在启东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进行监测,并于3、4、5月在如东县紫菜养殖区进行监测。采样工作于每月小潮平潮期进行,采集水面下15~20 cm的表层水,每站位平行采集3瓶水样,每瓶 500 mL,并使用HANNA型快速分析仪测定表层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水样于4 ℃下运至实验室,按照《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中的分析方法进行水质监测[7],测定指标为活性磷、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

1.2水质评价

1.2.1水质综合评价采用海水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分别评价贝类、紫菜增养殖区的海水环境状况,该评价方法利用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无机氮(DIN)、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氧(DO)4项水质指标。该方法综合考虑水体中有机、无机污染指标,比单因子评价方法更全面地对水质进行评价,计算方法为:

A=COD/COD0+DIN/DIN0+DIP/DIP0-DO/DO0。

式中:COD、DIN、DIP、DO分别为4项水质指标的实测浓度,mg/L;COD0、DIN0、DIP0、DO0分别为该评价指标的标准体积分数, 对应值分别为3.000、0.100、0.015、5.000 mg/L。根据计算结果,参照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中规定的评价分级表对海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8]。

1.2.2因子分析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计算各因子的贡献率、载荷矩阵、因子得分,确定各因子的相关性,最终确定不同时期各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9]。

2 结果与分析

2.1水质监测结果

将各站位现场测定指标温度、pH值、盐度与室内测定指标活性磷含量、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含量、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含量分别求平均值,作为该养殖区当月指标值,以各月平均值代表本年度指标值,从而得到各指标在不同年份的平均值及波动范围(表1)。

2.2水质评价结果

由养殖区海水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图2)可知,贝类增养殖区各月份均受到污染。其中,2012年8—9月A值为3.42~4.32,均值为3.98,呈升高趋势,参照水质分级表可知,2012年8月水质为中度污染,2012年9—10月为重度污染;2013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A值均在4.00以上,表明2013年养殖区水质为严重污染;2014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A值分别为2.16、3.13、1.85,均值为2.38,表明2014年8—10月贝类养殖区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

nlc202309030835

由水质评价结果(图3)可知,紫菜养殖区水质均受到污染。其中,2012年3月A值达到10.03,大幅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月份紫菜养殖区严重污染;2013年4月A值达到 4.35,水质严重污染;其他月份水质基本为轻度以下污染。

2.3水质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采用SPSS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分别从贝类养殖区、紫菜养殖区监测数据中提取4、3个主因子,并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表3)和不同因子在主因子上的得分情况(表4、表5)。

2.3.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2可知,贝类养殖区4个主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2.01%,可有效反映养殖区的水质状况[10]。第1主因子正方向载荷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载荷系数分别达到0.848、0.957、0.911、0.916,均接近于1,表明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而负方向不载荷指标。第2主因子正方向载荷亚硝态氮、活性磷,载荷系数分别达到 0.949、0.830,表明亚硝态氮与活性磷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负方向载荷叶绿素a,载荷系数为-0.767,接近于-1,由于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分别位于第1主因子的正负轴,因此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第3主因子正方向载荷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第4主因子仅正方向载荷温度。

各主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依次为33.74%、27.03%、20.01%、11.24%,由此可得引起贝类养殖区水质变化的指标主次程度。第1组为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第2组为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第3组为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第4组为温度。今后对贝类增养殖区水质监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4个变化较大的水质指标上。

由紫菜养殖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3)可知,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载荷系数分别为0.936、0.869、0.843;负向载荷温度、叶绿素a,载荷系数分别为-0.753、-0.727,表明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呈正相关,温度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而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与温度、叶绿素a呈负相关。第2主因子正向载荷硝态氮,载荷系数为0.648;负向载荷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载荷系数分别为-0.878、-0.948,表明化学需氧量与亚硝态氮呈正相关,而硝态氮与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呈负相关。第3主因子正向载荷pH值、盐度、溶解氧,载荷系数分别为 0.927、0.908、0.834,表明pH值、盐度、溶解氧呈正相关。

由各主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可得各水质指标的主次梯度。第1组为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温度、叶绿素a;第2组为硝态氮、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第3组为pH值、盐度、溶解氧。今后对紫菜养殖区水质监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温度、叶绿素a 5个变化较大的水质指标上。

2.3.2因子得分由表4可知,对于第1主因子的得分,2013年8、9、10月为较高的正值,分别为0.546、1.538、1.426分,而2014年因子得分均低于-0.500分。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因子为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因此这4个水质因子在2013年具有较高值,而在2014年具有较低值。由第2主因子的得分可知,亚硝态氮、活性磷在2012年9、10月及2013年8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9、10月具有较低值;叶绿素a在2012年9、10月及2013年8月具有较低值,在2014年9、10月具有较高值。由第3主因子的得分可知,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在2012年8、9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8月具有较低值。由第4主因子的得分可知,温度在2014年8月具有较高值,在2012年10月具有较低值。

贝类养殖区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8月水质受到中度污染,结合因子得分可知,此时海水污染主要由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引起;2012年9月水质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引起;2012年10月水质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8月水質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9、10月水质重度污染由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引起。

由表5可知,对于第1主因子的得分,2012年3月具有较高的正值2.500,而2014年5月具有较低的负值 -0.817分。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因此这3个水质因子在2012年3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5月具有较低值。由第2主因子的得分可知,硝态氮在2013年4、5月具有较高值,而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在2013年3月具有较高值。由第3主因子的得分可知,pH值、盐度、溶解氧在2013年3、4、5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3、4、5月具有较低值。

紫菜养殖区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3月水质受到重度污染,结合因子得分可知,此时海水污染主要由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4、5月水质污染由硝态氮引起。

3结论与讨论

养殖区污染已成为海水养殖普遍存在的问题。天津市汉沽贝类增养殖区有机污染程度较高、营养盐超标严重;厦门市同安湾内的养殖区出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11-12]。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各养殖区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污染呈现出一定时空差别。2012年9—10月及2013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水质严重污染;2012年3—4月,紫菜增养殖区水质严重污染,水质状况已无法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养殖区水质年度变化趋势表明,2012—2014年贝类、紫菜增养殖区的水质整体呈好转趋势。

不同养殖区因养殖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其污染因子也不同。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浙江省舟山市丁嘴门海水养殖区则表现为氮、磷为主的水体污染[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的污染因子为亚硝态氮、活性磷、化学需氧量、氨态氮、硝态氮;紫菜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而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可见,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主要受氮、磷污染,这与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结果一致[15]。

nlc202309030835

养殖区污染来源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根据南通市海水重点增养殖区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方式,该海域不存在投饵导致的内源污染,因此该海域主要为外源污染[16-17]。已有研究表明,该海域外源污染的输入途径包括沿海污水的直排入海、长江北上流、降水等[18-19]。实现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降低海区氮、磷营养水平作为首要目标。可控制和削减直排入海污染,通过栽培大型海藻等生物修复手段降低水体中已有营养物质,从而优化水体,确保健康养殖[20-22]。

参考文献:

[1]李绪元,周永平. 百里滩涂展新容-南通市滩涂开发利用见闻[J]. 海洋开发,1986(2):71-72.

[2]范可章,孙国铭,陈爱华,等. 江苏南部海域文蛤增养殖区底质中硫化物及其与COD的关系[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90-94.

[3]周国平. 如东年鉴[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1-308.

[4]黄通谋,李春强,于晓玲,等. 麒麟菜与贝类混养体系净化富营养化海水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19-424.

[5]Wilfart A,Prudhomme J,Blancheton J P,et al. LCA and emergy accounting of aquaculture systems:towards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121:96-109.

[6]詹文毅,王南平,叶辉,等. 江苏如东文蛤大面积死亡原因探究[J]. 海洋水产研究,2003,24(4):62-65.

[7]国家海洋局.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S].2002.

[8]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S].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9]李占东,林钦,黄洪辉,等.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水质评价及因子分析[J]. 海洋水产研究,2005,26(3):35-40.

[10]Vidal M,Lopez A,Santoalla M C,et al. 2000.Factor analysis for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ontamination due to the use of live stock slurries as fertilizer[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45(1):1-15.

[11]何荣,张秋丰,牛福新,等. 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 水产科学,2014,33(7):455-458.

[12]林涛. 厦门市近岸海域主要水产养殖区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J]. 福建水产,2013,35(3):218-225.

[13]柯常亮,王增焕,李刘冬,等. 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336-338.

[14]何东海,王晓波,朱志清,等. 赤潮多发期岱山丁嘴门增养殖区海水水质分析与评价[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61-64.

[15]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 2013.

[16]国家统计局.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 2010.

[17]罗锋,李瑞杰,朱宇新. 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水文特征与COD潮扩散计算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2007(增刊1):23-30.

[18]简慧兰,秦洁. 苏北浅滩“怪潮”灾害预警报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49-50.

[19]Ferreira J G,Saurel C,Lencart E,Silva J D,et al. Modelling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shore and offshore aquaculture[J]. Aquaculture,2014,426-427(1):154-164.

[20]Huo Y Z,Wu H L,Chai Z Y,et al. Bi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Gracilaria verrucosa for a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Pseudosciaena crocea in Xiangshan harbor,China[J]. Aquaculture,2012,326-329(1):99-105.

[21]Kinne P N,Samocha T M,Jones E R.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nsive shrimp pond effluent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on biofiltration[J]. Aquaculture,2001,63(1):25-33.

[22]Yang Y F,Fei X G,Song J M,et al. Growth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and its effects on nutrient removal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J]. Aquaculture,2006,254(1/2/3/4):248-255.楊炜迪,高婷,朱建宁,等. 几种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360-364.

4.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四

2016-08-12 15:11:08

水产养殖网——中国养殖网 浏览量:335次

1.中后期,常规水质、底质养护

定期(每7~10天)使用底质改良剂,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并定期根据藻相、加换水情况(每10~15天)解毒。(调水、护水、肥水培藻前,先用解毒剂消除水、底中的毒素和有害微生物代谢的毒素以及药物残毒和重金属残毒等)“有机酸”“EDTA-2Na”“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络合物”“阿托品化”等的选择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活化菌种,增强活菌效能

将活菌制剂浸泡2~3小时后使用,可使活菌迅速激活和繁殖,同时也是促进藻类生长的营养素,具有培菌培藻、均衡菌相藻相,促进稳定水色的多重功效。

3.养殖池水pH值偏低(低于7.5时)

(1)提升pH值:换新水,少量多次使用熟石灰(6公斤/亩。米),连用2~3次,每天1次,期间每24小时检测1次pH值,直至调到理想值(8.2~8.6),也可以适当肥水逐步提高并稳定pH值;

(2)稳定pH值: 将活菌浸泡全池泼洒,稳定pH值。

4.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

将活菌浸泡全池泼洒,调节稳定pH值,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小苏打)。

5.pH值高于9.0并伴有持续上升趋势

先用降碱类成品全池泼洒,再用活菌和红糖1公斤/亩混合溶化后全池泼洒。

6.溶氧偏低

(1)加新鲜水。

(2)合理配置增氧机并开足增氧机。

(3)关注藻相变化,视情况适量追肥促进藻类光合作用;

(4)定期改底减少底部耗氧:改底,可预防和控制底质腐败耗氧造成溶氧偏低;

(5)低气压、闷热、连绵阴雨,应适时解毒并抗应激,高温天气则可选择在夜间10点前泼洒。

7.水浓、泡沫堆积,透明度小

把菌类稀释后全池泼洒,两天后泼洒表面活性剂,也可以选择用分解型底质改良剂。

8.底泥发黑、发臭,虾上浮不下沉,摄食骤减或拒食

第一天全池解毒抗应激,第二天改善池底,第三天用菌类调护水色;同时内服加强体质。

9.藻相突变(“倒藻”或“转水”)

养殖前期出现“倒藻”,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适当追肥保藻,保持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养殖后期出现“倒藻”,表明水质老化,应先排水20公分,改良底质,第二天追肥再加水至原位。

10.水体悬浮物明显增多,水色暗淡无光,底质腐败

先用消毒剂消毒,第二天上午解毒,将菌制剂混合浸泡3小时后于当天中午前泼洒,以修复水色。(过度消毒会造成养殖品种的伤害,可选用刺激性小道聚维酮碘或者是有不同含量的过硫酸氢钾,可以把握尺度)

11.中毒的种类和处理

对虾中毒包括重金属中毒,藻类中毒,亚硝酸中毒,硫化氢中毒以及工业污水中毒、饲料变质中毒等多种情况。中毒的症状各不相同,但都表现出全身肌肉发白,游塘,跳跃。对策: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正确选择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2.降解滥用抗生素、消毒药、杀虫剂、茶麸造成的虾中毒

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3.重金属超标、以及因地质原因造成的水锈、硫、铁、氨含量超标

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4.紧急救治缺氧、浮头、泛塘

立即开动所有增氧机;有条件的向池内加新鲜水源;将表面活性剂加适量水撒在对虾浮头集中处。

15.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

(1)适当减料或停料1~2餐;

(2)全池泼洒熟石灰将pH值调整至8.2~9.2之间;

(3)开足增氧机;

(4)全池泼洒菌类(以硝化细菌为主),2~3天可降至安全值,随后追肥稳定水质。如水源亚硝酸盐超标,致使亚硝酸盐居高不下,可定期(7天1次)用解毒剂控制亚硝酸盐的毒性,也能使虾健康生长。

(5)适当换水,最具效果的措施。

(6)如果亚盐很高就需应急措施:马上停食,在池塘中泼洒葡萄糖、食盐、氯化钙或者维生素C制剂,缓解亚硝酸盐的毒性。(此处是同人体亚盐中毒处理措施)

(7)硝化细菌,专一降解亚硝酸盐与氨氮的菌株,自养型微生物,以环境中亚硝酸盐等无机物质为营养,在体内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物质。当然硝化细菌繁殖比较慢,在养殖投料大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培养,以备不时之需。

(8)当水体中亚硝酸盐过高时,使用强氧化底改来降解亚硝酸盐

16.亚硝酸盐超标引起中毒和偷死

采取解毒排毒→补钙、补能量→培藻肥水→保肝健肠胃、恢复损伤的步骤进行救治:

(1)解毒排毒,缓解毒性,降低死亡率:当对虾亚硝酸盐中毒时,最直接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将对虾血液中的毒性排出或降解。目前实用有效的方法是:上午将用粗盐或海水晶全池泼洒解毒(每亩。米用5公斤),下午解毒;并在饲料中拌喂食盐和肝脏调理剂以排毒。

(2)补钙、补能量,防应激,维持正常体能:亚硝酸盐中毒后,对虾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但此时对虾应激所消耗的能量却是平常的5~10倍,一方面是对虾摄取的能量减少(出现软壳、空胃、肝肿等),另一方面是消耗的能量倍增,因此造成对虾在短时间内因能量耗尽力竭而死亡。因此及时补钙硬壳,补充能量和防、抗应激。

(3)培藻肥水是解决亚硝酸盐的根本方法:藻类生长旺盛不仅可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而且能够促进水体中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可为亚硝酸盐的转换提供有利的条件,这时候的肥水培藻要求快速和持效相结合,可得到的理想水色和降解亚硝酸盐。

(4)保肝健肠、恢复损伤:对虾亚硝酸盐中毒出现出软壳、空胃、肝肿等,如不采取补救措施,会留下后遗症,如影响摄食、抑制生长,重则停止生长甚至慢性死亡。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拌喂免疫促生长类产品,连喂3天,每天2餐。

17.养殖水体氨氮、硫化氢超标

适当换水,全池泼洒熟石灰,将pH值调整至8.2~8.5之间,开足增氧机,先用分解型底改与沸石粉混合后泼洒,第二天肥水。

如水源氨氮、硫化氢超标,使用前应曝气,进水时呈抛物线入塘;如氨氮、硫化氢居高不下,可定期(7天1次)采用解毒剂控制氨氮、硫化氢的毒性,也能使虾健康生长。

18.虾池水体发光

造成水体发光的原因是发光细菌,发光甲藻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所致。处理:加淡水20公分然后消毒于夜间使用,视情况轻重用1~2次。随后及时培肥水质,夜光即可消失。

19.对纤毛虫的处理

(1)肥水:迅速肥水培藻。

(2)促进蜕壳:使用茶籽饼,或者加水促进对虾脱壳。解毒,然后将多糖和钙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喂3天,可促进蜕壳。(尤其是在脱壳的前2~3天拌料投喂,早晚各一餐,连用三天,对消除纤毛虫更为有效)

20.养殖过程中发现有杂鱼、杂虾、杂蟹

(1)认真检查进水网罩是否有破洞,及时补救;

(2)杂鱼: 把茶麸浸泡三天左右,取其滤液(每亩水深1米用3~5公斤),全塘泼洒能杀灭各种野杂鱼和寄生虫卵;2天后进行解毒。杂虾、杂蟹:不宜使用杀虫药,应在增氧机附近放置几个网笼,定时收笼,逐步清除。

21.防、抗应激----风向转变、冷空气南下、温差变化大、季节交替、气候突变前后

环境突变,容易引起倒藻和水变继而引起对虾强应激,食量减退,体质减弱,引发病害。因此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关注1周内的天气情况;

(1)防止应激“倒藻”:在预知天气变化前3~4天进行追肥和培菌。

(2)防止对虾应激:天气变化前2~3天,用多糖泼水,消除或缓解应激;如恶劣天气持续5天以上,应重复泼洒1次。

(3)增强抵抗力:拌料投喂,保肝健肠,增加对虾的体力和免疫力。

(4)天气变化期间,停止进水和换水,开足增氧机,并减少投喂。

环境突变,充分做好防、抗应激工作,可避免暴发性红体白斑病的发生,化解养殖危机。

22.防、抗应激--台风、暴雨、连绵阴雨天,虾塘怎样处理

台风、暴雨容易造成温度、盐度、溶解氧水体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对对虾极为不利。

大量实践表明,浓水色和低透明度更易抵御灾害性天气。浓水色和低透明度的最大特点,是池中浮游植物比浅水色和高透明度更丰富。更丰富的浮游植物可以放出更多氧气。更多氧气对促进对虾正常生长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更有利。

(1)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关注1周内的天气情况;

(2)将肥水产品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可维持风雨期间菌相和藻相平衡;

(3)在下雨期间必须开足增氧机,并减少投喂(可适当停餐);

(4)同时解毒和防抗应激;雨后追肥、培菌和补钙;这样既可保证阴雨天、暴雨天、台风天水色良好不变,同时可预防缺氧、浮头和冒底、偷死现象,使对虾稳渡风雨天。

23.防应激--冬季养虾,盖(冬)棚前后的管理

盖冬棚前后的水体环境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环境封闭、空气不对流、温差增大、光照减弱、藻相不稳定、水质容易泥浊、溶氧不稳定、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容易超标,对虾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一般盖棚后7~10天和盖棚后30多天时易爆发疾病。

管理措施:

(1)盖棚前将水色调浓爽,避免盖棚后转水。

(2)盖棚前后用多糖或VC泼水,解除环境的应激。

(3)盖棚前后加强对虾的营养,可用免疫催生长类产品拌料投喂。

(4)保持水体特别是底部的溶解氧,定期预防亚硝酸盐的积累。

(5)定期使用解毒剂。

5.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五

熵权物元分析模型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根据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环境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灰色聚类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熵权物元分析模型进行海水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评价结果分辨率更高.同时本研究为海水水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 者:余立斌 张江山 王菲凤 YU Li-bin ZHANG Jiang-shan WANG Fei-fe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7刊 名:黑龙江水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年,卷(期):35(2)分类号:X824关键词:物元分析 熵权 关联函数 海水水质 评价

6.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篇六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产品的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急剧扩张。但是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化,近些年来水产养殖受到病害影响日益严重,发病率越来越高,病害的危害越来越大,对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抓好水产病害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产养殖的收益率,对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较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现状入手,在分析其发病原因的基础之上,找到防治的有效策略,为提高水产养殖的防病效果提出新的思路[1]。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82-2 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经营者过分的追逐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一味的增加养殖的密度再加上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养殖业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遏制上升趋势,滥用药物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对环境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又加剧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病害的严重影响。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所有水产养殖业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在监测到的126种病害中,几乎所有的病种发病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连续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现,水产养殖的病害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病源向综合病源演化,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秋两季逐渐发展成全年发病,在目前的防治手段中,化学药物的防治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方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较为明显,但是,药物残留难以克服,由此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会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次生危害,水环境的恶化又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同时,化学药物容易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使化学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是病原体的耐药性通过生物富集的形式传递给人类,因此,在目前缺少药物评价体系以及药物理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科学用药[2]。

水产养殖中病害发生的原因

2.1 水产养殖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水产养殖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水资源的环境状况对水产养殖的安全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随之加剧,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3]。

2.2 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为病菌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条件

在过度追求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一味地增加单位面积内养殖的密度并且养殖基地的条件设施较差,相关的清淤消毒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极易诱发病菌的产生以及流行。再加上在水产种苗以及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以及发现致病后的隔离,在流通过程中加速了疾病的广泛传播。

2.3 种苗抗病性不高,针对水产养殖的科研投入不够

7.青蟹养殖的水质管理技术 篇七

为防止池内残饵及排泄物等败坏水质, 要及时将其清理排出。办法是在退潮时, 把池水充分搅混, 让腐败物悬浮于水面, 开启闸板, 使之随水流夹带排出池外, 然后待涨潮水位高、海水较清时注入清新海水。

2、深制水位

池内水量不足, 则含氧量低, 水温变化大, 对蟹的生长是不利的, 故必须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 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环境来满足青蟹生活和生长的需要。不同季节, 青蟹对水深的要求也不同, 冬季一般在退潮时水位保持30~50cm, 涨潮时水位应在1m左右;寒潮来临时要再提高水位;夏天炎热时水深应增至1.5m左右。若放养密度较大时, 水位要相应增加。

3、调节海水盐度

青蟹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在6.5%~33%之间均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进行交配, 最适盐度为13%~27%。但青蟹对海水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较差, 应特别注意。当久旱无雨, 池内海水盐度太高时, 可开启底层的闸板, 让盐度较高的底层水排出池外, 然后引进附近淡水源或纳入涨潮时盐度较低的潮头水;而在雨季淡水期, 池水盐度太低时, 则采取关闭下闸板、开启上闸板的方法, 使池内盐度较低的表层水先排出, 然后纳入涨潮咸水。如遇大暴雨、堤外海水盐度又很低时, 应采取加低值盐的办法进行调节, 使池水盐度达到10%以上。

4、调节池内水温

青蟹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 最适宜为18~25℃之间, 此时青蟹活动频繁, 摄食量大, 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迅速。每天早上6时、下午2时各测水温一次, 使蟹池水温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当气温偏高或偏低时, 要尽量保持池塘较高水位, 以维持池内深水区温度较恒定。在酷暑季节, 池外滩涂在干潮时间受太阳曝晒之后, 涂面温度可高达40℃左右, 这时初涨的潮头水漫溢涂面, 水温迅速升高, 且含氧量也迅速降低, 这种水对养殖青蟹是有害的, 应及时关闭水闸板, 防止潮头水注入蟹池。待海潮涨满、海水清鲜时再开闸纳潮。一般还是采取夜间涨潮时纳潮进水较好。

5、换水

换水是改善水质环境最经济而有效的办法。通过换水, 可带走蟹池中部分残饵和排泄物, 有利改善底质;可以刺激青蟹蜕壳, 加速其生长;还可起着调节池水盐度、水温和增加水中气氧气的作用。因此, 在青蟹养成期间要做到勤换水, 一般每隔3~4d换水一次 (小池要天天换水) , 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40%。若天气不好时可适当延长时间, 但最多不超过7d, 以免水质变坏。换水时间最好在早、晚, 避开阳光猛烈的中午, 以防换水温差太大。大潮汛时应彻底换水1~2次, 小潮汛以添加水为主, 以保持水质新鲜, 池水对流, 促进青蟹蜕壳生长。换水时不要排完池水, 应保持水深20~30cm以上, 否则进水时会将泥浆冲起, 而淹没青蟹, 时间稍长就会使蟹窒息。进水时要控制水流, 不宜太猛, 免得增加水的混浊度。从闸底排水既能多换底层水, 又可扩大水体交换能力, 对青蟹有好处。

6、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管理

透明度是指光线透入水体的深度。蟹池中的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沙和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池水透明度在20~30cm为宜。透明度太小, 表明池水混浊, 不利青蟹生活;透明度太大, 会增加青蟹互相残食的机会。测定透明度通常使用透明度板 (沙氏盘) , 是由木板制成的圆盘, 直径30cm, 上面漆成黑白相间的4块, 圆盘中央设一个小孔, 用直径约0.5cm的马尼拉麻或剑麻制作的绳索穿孔, 板下吊以重锤或石块, 以便使板下沉。也可用圆形铁板或锌板代替木板, 板下无需沉锤, 板中央焊以铁柄。圆盘沉入水中, 至肉眼看不见此盘时的垂直深度即为池水的透明度。

p H值即酸碱度, 是一个反映池水理化性质的综合指标。p H值的下降, 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 酸性变大, 溶氧含量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腐生细菌的大量繁殖;反之, p H值过高, 将全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剧, 给青蟹生长带来不利和威胁。青蟹池的p H值保持在7.8~8.4之间较适宜。

8.水产健康养殖水质调节新技术 篇八

1 池塘水质老化的原因

池塘由于高密度养殖, 化肥、饲料过度使用, 未利用完的残剩饵料和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 加上池塘老化, 有机物长期积累产生有毒物质, 引起水质老化, 导致池塘水体微生态失去平衡, 有害菌占有优势, 鱼类很容易发生疾病。

2 池塘水质老化的物质种类

池塘水质变坏是因为池水中的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多。鱼类在投喂饲料的过程中, 未利用完的残剩饵料和鱼类排出的粪便, 在厌氧的条件下分解速度慢,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产生氨氮、硫化氢、低级脂肪酸、醇类、甲烷、亚硝酸盐等中间产物, 当氨氮的浓度超过0.2mg/L, 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超过0.1mg/L时, 能引起鱼类厌食、焦躁不安、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 同时, 造成养殖水体环境孳生成大量有害菌群, 引起养殖鱼类各种病害甚至中毒死亡。

3 利用芽孢杆菌改善水质

芽孢杆菌主要分布在土壤、水体的自然环境中, 大多数以芽孢的形式存在。芽孢杆菌繁殖过程中利用养殖水体中的鱼类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 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生长, 同时自身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群, 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长。

3.1 芽孢杆菌的作用

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以合成多种有机酸、酶和活性因子, 抑制真菌繁殖, 改善池塘水体环境;分解有机氮、有机硫化物等有机物质;除臭, 净化水质;抑制病毒及有害细菌的生长, 维护水体微生态平衡。

3.2 芽孢杆菌的用法与用量

调节池塘水质, 池塘水温在25℃以上, p H在7.0~8.0之间, 10天左右施用一次, 每亩用量200g, 化水全池泼洒, 注意晴天使用, 使用时需要开启增氧机, 预防水体缺氧。添加500g/t饲料, 拌匀后投喂。

4 利用EM活性菌调节水质

EM活性菌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等80多个自然菌[1], 它能降解池塘有机物、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 净化水质, 减少真菌和细菌的危害;改善鱼类肠道环境、增强鱼虾的免疫力,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 促进鱼类生长;调控池塘水体微生物结构, 使有益菌占水体优势, 降低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EM菌池塘消毒的使用方法鱼苗下塘前15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下塘前3天亩用2.5kg EM原液全池泼洒, 菌数要求在1×109以上;鱼苗下塘后根据水质好坏每月使用1~2次, 亩用量为1kg, 菌数在5×108以上, 使用最佳时间为阴雨天;发现病鱼, 用1%EM菌液浸泡消毒, 或者用原液涂抹, 每次5~10分钟;在鱼病季节到来之前, 用EM菌拌饵, 能够有效地预防鱼类肠炎病的发生。

5 利用光合细菌修复池塘生态环境

光合细菌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 利用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氮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2]。这类细菌能利用池塘中的残余饲料、鱼类粪便、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有机物质, 把池塘水体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进行快速而彻底地分解, 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避免有机物质在池底的沉积, 达到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保持水质清洁的目的。

5.1 光合细菌的使用方法

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转化, 避免有害物质积累, 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饲料, 保证水体溶氧。光合细菌使用前应进行10小时以上的光照, 养殖水体中的水温在20℃以上时进行, 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池塘水瘦时要先施肥, 增加池水中的藻类, 再使用光合细菌, 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的使用效果。投放光合细菌前3天、后5天内禁止全池泼洒杀菌药品及抗生素药物。

5.2 光合细菌用法与用量

首次光合细菌用量为100~150g/ (亩·m) , 为了增加光合细菌的使用效果, 三天后再施用光合细菌100g/ (亩·m) 。使用时, 用养殖池水加入光合细菌搅匀全池泼洒, 高温季节或水质恶化时可适当增加。

6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水体的方法

6.1酱油色水体

池塘中裸藻类较多, 投饵量过剩, 水质老化, 有机质较多, 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水质出现老化。先用光合细菌调好水质, 次日晴天施用芽孢杆菌, 防止池塘缺氧。

6.2 灰褐色水体

池塘老化藻类较多, 有机物含量较高, 池塘中可见泡沫和油膜。用EM菌降解有机质, 增加池水浮游植物, 改善水质。

6.3 暗绿色水

夏季水温过高, 池塘中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 造成蓝藻和绿藻较多, 在水体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 气味难闻, 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p H波动较大。换水后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

6.4 白浊水

池水中细菌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 造成水质的p H值和溶解氧偏低, 亚硝酸盐溶度较高。可以用敌百虫和菊酯类杀虫剂杀虫, 48h后用复合芽孢杆菌或EM菌调水。

6.5 黄色水

池水中双鞭毛金藻或三毛金藻较多, 该藻类鱼类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可以先用有机酸、氨基酸、硫酸锂钾类解毒, 后用EM菌调水。

参考文献

[1]徐辰, 韩立军.EM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现状[J].农业与技术, 1997, (2) :20-21.

9.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 篇九

1 溶解氧

1.1 来源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 缺氧可使其浮头, 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 mg/L, 至少要保持在4 mg/L以上。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 但出现烦躁、呼吸快, 且生长速度会变慢;水中的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水中的溶解氧约90%是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加的。

1.2 变化规律

凌晨池水各个水层的溶解氧差距不大。阳光出现后, 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大, 15∶00—16∶00差距最大。日落后, 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小, 2∶00—5∶00差距最小。造成水上、下层溶解氧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水的密度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引起池水上下对流。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的缘故, 水上层温度不断升高, 上层水密度不断减少, 造成上下水对流困难, 上层高溶解氧难以到达下层或底层;而当太阳落山后, 水上层温度不断降低, 上层水密度不断增大, 使得上下水对流加剧, 上层高溶氧量很快到达下层或底层。

1.3 增氧机的合理使用

一般增氧机开机原则:一是在晴天中午开, 傍晚不开;二是阴天清晨开;三是连绵阴雨昼夜开;四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五是半夜开机时间长, 中午开机时间短;六是施肥、天气炎热、增氧机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 不施肥、天气凉爽、增氧机负荷面积小开机时间短[1]。

2 p H值

p 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水的p H值 (酸碱度) 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海水养殖p H值一般控制在7.5~8.5, 淡水养殖p H值一般控制在6.5~9.0[2]。p H值过高或过低, 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 甚至会造成死亡。p 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 H值下降, 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 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 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p 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 使鱼虾等大批死亡。

3 氨氮

3.1 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0.01~0.02 mg/L的低浓度下, 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 抑制其生长;在0.02~0.05 mg/L的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 而加速其死亡;在0.05~0.20 mg/L的高浓度下, 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黏膜, 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0.2~0.5 mg/L的致死浓度下, 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

3.2 变化规律

分子态氨 (NH3) 对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 可抑制其生长, 损害鳃组织, 加重鱼病。氨氮的含量, 随水温与p H值而改变。水温升高时, 氨增加, p H值愈大, 氨愈多。大多数养殖鱼类对NH3耐受水平, 在短时间内为0.6~2.0mg/L, 但达到0.1~0.3 mg/L, 已经可使鱼产生应激反应。

3.3 防止措施

防止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的措施有:一是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二是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三是选择合适的饵料, 合理投饵, 避免饵料浪费和残饵积累、腐败变质, 引起水质恶化;四是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经常开动增氧机, 促进饵料的自然转化, 减少积累;五是养殖中后期, 使用适量的沸石粉改善底质, 吸附氨氮, 降解有机物;六是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 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 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3]。

4 亚硝酸盐

4.1 来源及危害

亚硝酸盐同样是引发鱼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是氨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在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到阻碍, 中间产物的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 作用机理主要是使鱼类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 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失去和氧结合的能力, 一般称为“褐血病”。此外, 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 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当亚硝酸盐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 虾类往往出现厌食的现象。一般应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 mg/L以下。

4.2 防止措施

防止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措施有:一是排换水, 最好是排底水、污水, 主要是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和排出部分垃圾;二是定期清除池底的淤泥, 减少池中的有机物, 从而也减少了有机物分解产生氨后而形成的亚硝酸盐, 特别对在黑土、草炭土上修建的鱼池, 更要注重清淤改造;三是合理使用增氧机, 不能单纯把它当成“救鱼机”, 通过增氧机的搅动, 可以使水体中的游离氨态氮释放出来, 减少产生亚硝酸盐的因素;四是选择利用率较高的环保型饲料, 降低饲料系数, 减少废物的排放, 有利于改善水质;五是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 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4]。

摘要:从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方面介绍了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 以期为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池,水质调控,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

参考文献

[1]文乐元, 肖光明, 王锡荣.淡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湖南农业, 2008 (7) :16, 17.

[2]刘庆营, 李之江.养殖池水质调控小技巧[J].渔业致富指南, 2007 (11) :34.

[3]梁瑞青.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2006 (9) :13-14.

10.青虾高效养殖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篇十

青虾养殖周期短, 市场售价高, 需求量大, 只要饲养的科学, 效益较高。青虾对养殖池的要求不高, 只要排管方便、没有污染的水域环境, 水深1~1.5m的水泥池或池底有泥沙的池塘均可作为青虾养殖池。低溶解氧的池塘可以增设增氧机或微孔增氧设备而成为适宜的养虾池。提高青虾的养殖效益, 首先要从满足青虾的生物学需求入手, 青虾喜欢生活在沿岸软泥底质、水草丛生的水域。生存水温为1~37℃, 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8~30℃。气温转冷时, 青虾会向水体较深处移动, 栖息于草丛、腐殖质、石砾间越冬。青虾为杂食性, 喜食水生蠕虫、昆虫、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 在生长旺季, 其对食物的需求旺盛, 饵料不足时, 会相互残食, 因而, 其亩产量较难提高。青虾蜕皮频繁, 有变态蜕皮、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 期间防御能力很差, 易受各种水生动物的攻击, 须为其提供隐蔽场所, 并为其提供适当比例的动物性饵料或在饵料中加入甲壳素, 以促进其蜕壳和加快硬壳的形成。

总之, 只有依据青虾的生物学特性, 极力为其营造适宜的水域生态环境, 提供适口饵料和栖息、隐蔽场所, 控制病害生物, 使青虾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能最大限度地摄食和生长, 增强体质, 抵抗病害, 才能获得青虾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1 种植水生植物, 营造青虾养殖池的生态平衡

(1) 向青虾养殖池中移植多种生活于不同生态空间的物种, 通过食物链关系, 使之成为一个稳定的有机整体, 与虾建立起一种新的物质循环关系, 达到生态平衡。植物和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吸收水中的氨、氮等营养盐类, 并释放氧气, 建立起适宜青虾生长的虾池人工生态体系, 这是一种高效、安全、清洁的生态养殖集成技术。 (2) 水生植物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对虾类生存有害的物质, 并且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人工养殖时, 应该充分利用好青虾与水生植物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 培植好水草, 建立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 使青虾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水草间隙中觅食、蜕壳和栖息, 维护好合理的水草种类和密度是高效养殖青虾的重要环节。 (3) 适宜青虾的优质水草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眼子菜和金鱼藻等。这类水草繁殖迅速, 又是青虾的饵料或水质指示生物, 当这些植物不能很好地生长时, 说明水体环境正在趋于恶化, 应该及时排除老水, 加注新水, 并维持适宜的光照;光太强时注意遮荫, 光太弱时注意人工补光。

1.1 轮叶黑藻的特点及其种植技术

(1)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俗称温丝草、灯笼薇, 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 分布广泛, 其有直立细长的茎, 无柄的叶呈带状披针形, 通常以4~6片轮生, 叶缘具小齿。喜光耐寒, 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折断后再生能力较强。 (2) 轮叶黑藻的种植方法很多, 一是种植芽苞法, 3月下旬将消毒灭菌后的轮叶黑藻芽苞插入泥中, 或拌泥沙撒播, 当水温升至15℃时, 5~10d便开始发芽。二是尖插种植法, 因轮叶黑藻只有须状不定根, 所以, 将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的轮叶黑藻消毒灭菌后的枝尖插入泥中, 3天后就能生根, 形成新植株。三是营养体移栽法, 将消毒灭菌后的轮叶黑藻的茎节部分浸入泥中, 约20d后即可见新生的轮叶黑藻。四是整株种植, 将天然水域中的有须根的轮叶黑藻消毒灭菌后移植到池塘, 很快就会长出新叶。

1.2 伊乐藻的特点及其种植技术

伊乐藻原产美洲, 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多年生水鳖科沉水草本植物。既可为青虾提供丰富的营养, 又可净化水质,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

1.3 伊乐藻耐低温, 适应力极强

气温5℃以上即可很好地生长, 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 当苦草、轮叶黑藻尚未发芽时, 该草已大量生长。伊乐藻的种植方法与轮叶黑藻的种植大体相似。

1.4 苦草的特点及其种植技术

(1) 苦草俗称蓼萍草、面条草、龙须草、扁草, 也是多年生水鳖科无茎沉水草本植物, 是青虾喜食和栖息的植物。有匍匐茎, 叶基生, 叶片狭长如带状, 叶片碧绿半透明状, 其长度随水位深浅而有变。苦草的适应性较强, 喜弱碱性水质, 喜光、不喜高温、耐寒。具有药用、观赏和经济价值。 (2) 苦草的种植:首先要在天然水域中收集优质种子, 每年的11月以后, 将天然水域中漂在水面的苦草收集起来, 使其漂浮于水面进一步发育至成熟, 至12月中下旬捞出晒干备用。来年春季播种前, 要将苦草的种子先晒一天, 再浸泡一夜, 然后通过揉搓取出果实内的种籽, 漂洗干净, 伴以半干半湿的细土进行洒播。

1.5 菹草及其种植技术

(1) 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 俗称虾藻、虾草、麦黄、眼子菜, 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 根茎发达, 多分枝, 其顶端有纺锤状休眠芽, 并在节处有须根。茎圆柱形, 通常不分枝。浮水叶革质;托叶膜质, 呈鞘状抱茎。穗状花序顶生, 开花时伸出水面, 花后沉没水中。叶缘呈浅波状, 具疏或稍密的细锯齿;叶脉3~5条, 平行, 顶端连接, 中脉近基部两侧伴有通气组织形成的细纹。生于池塘、湖泊、溪流中, 静水池塘或沟渠较多, 生长于微酸至中性水体中。秋季发芽, 冬春生长, 花期3~7月, 果期4~9月。但在6月以后便开始逐渐死亡、腐烂, 并形成鳞枝 (冬芽) 休眠。冬芽坚硬, 边缘具齿, 略似松果。 (2) 菹草的生命力较强, 常常危害水稻生长。可通过根茎和种子繁殖。多进行石芽栽培, 石芽可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 存活率高。或者代根扦插培于底泥中, 小苗时怕强光暴晒。菹草的种子、根状茎及芽苞均可繁殖;根茎在正常情况下, 繁殖迅速;芽苞系由侧枝形成的短枝。芽苞脱落后沉于水底, 环境适宜时又自然萌发。 (3) 研究发现, 菹草对锌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对砷的净化能力则更强。菹草的自然含砷量约6mg/kg左右, 其在含砷酸氢二钾、硫酸锌、氯化汞、重铬酸钾各2mg/kg的混合废水栽培下, 体内的含砷量可超过原来含砷量的16倍。

1.6 金鱼藻

(1)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 别名松藻、细草、软草等, 为金鱼藻科、金鱼藻属悬浮于水中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无根, 茎平滑细长, 疏生短枝, 叶无柄。叶轮生, 丝状, 稍脆硬, 叶的边缘有散生的刺状细齿。花苞片9~12个, 浅绿色, 透明, 先端有3齿, 紫色毛;坚果宽椭圆形, 黑色, 平滑, 边缘无翅, 顶生刺。花期6~7月, 果期8~10月, 生长于静水池塘、水沟等处, 是一种优质饲料, 具有药用价值。 (2) 金鱼藻喜光, 喜氮, 耐碱, 适温性较广, 生命力较强, 可耐0.7mg/kg的硫酸铜, 但不耐冰冻。在适宜的光照下生长迅速, 但不耐强光和太弱的光。适宜生长的光强是5%~10%;最适p H值范围为7.6~8.8。生命力很强, 以多种方式繁殖。种子有坚硬的外壳, 休眠期很长, 通过冬季低温解除休眠, 早春萌发, 可伸出水面。种子萌发时胚根不伸长, 故植株无根, 但以土中的叶状枝固定株体, 基部侧枝也发育出很细的全裂叶, 用于固定植株和吸收营养。冬季以休眠顶芽越冬, 休眠顶芽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繁殖体, 易脱落, 沉于泥中, 翌年春萌发为新植株。生长期折断的植株可随时发育成新株。雄花成熟后, 雄蕊脱离母体, 浮升到水面, 开裂散出花粉, 花粉在静水中下沉到水下雌花柱头进行授粉受精。果实成熟后也下沉至泥底休眠越冬。将金鱼藻切断的枝叶 (营养体) 投入水中或埋入底沙中3~5cm, 会很快生长分枝。

总之, 水草占池塘水面的面积不宜过多, 当池塘内水草过多时, 可用人工方法捞除稀疏, 使塘内水草呈星点分布最好。一般情况下, 水草的生长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20%~30%, 视水面大小而定。

2 电气石净化水质技术

(1) 电气石是一种含硼及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矿物晶体, 可辐射远红外线、产生生物电流、释放负离子, 并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其红外线能与水分子的氢键形成共振, 将分子间长链切断, 使大分子团变小, 提高活性, 使之更易进出细胞膜, 运送养料和促进代谢。负离子会促进细胞膜的K+、Na+离子交换。在进行水质净化时, 将其作为活性生物填料, 其效果比普通生物填料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的效果更加明显。 (2) 研究表明, 电气石能够将初始p H值为3至10的海水的p H值调节为趋向中性, 而对水体的电导率却基本无影响。盐度影响电气石调控海水p H的速率, 但对最终p H基本无影响。 (3) 以Cr3+为重金属模型污染物, 研究电气石对水体中Cr3+的去除及其重复利用性的结果表明:电气石对Cr3+的去除率达99%以上, p H值对去除率没有影响。处理后Cr3+浓度以及p H值均符合水产养殖水体的要求, 并且, 电气石可重复使用。 (4) 在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电气石, 结果均促进了细菌的生长, 增加了细胞的生物量, 提高了沼泽红假单胞菌脱氢酶的活性 (可用来反映体系内活性微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活性) , 并使脱氢酶对p H稳定性大大增强。 (5) 电气石用于硝化细菌培养, 结果表明, 培养21d后, 添加电气石的实验组, 硝化细菌的数量是对照组的12.5倍, 培养15d后电气石组对氨氮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为了进一步探讨电气石处理养殖水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研究者以培养人结直肠腺癌Ca Co-2细胞为模型, 探讨了电气石处理水对细胞生长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电气石处理的DMEM培养液培养人结直肠腺癌Ca Co-2细胞, 促进了细胞生长, 提高了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6) 实验证明, 日本沼虾的最适p H为7.6。电气石对青虾的促生长作用表现在:电气石能够影响水的团簇, 净化水质;电气石能够保持养殖水体恒定的弱碱性p H环境。

3 通过微生态制剂建立菌相平衡

(1) 让青虾“肥水下塘”是高效节粮养殖的有效途径之一。使用微生态制剂, 可以提供有益菌和低聚糖等对青虾生长有益的物质。有益菌可参与水体中菌群的竞争, 抑制有害微生物, 克服抗生素使用中产生的耐药性和药残等危害;同时, 益生菌还能分泌消化酶, 促进青虾的消化吸收, 提高饲料转化率, 加快生长。即使是通过排泄出来的有益菌, 也能明显地提高池塘水体中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 有效降解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危害青虾健康的有害物质, 保持水质始终稳定在对青虾生长有利的状况中。 (2) 随着微生态制剂一起进入的低聚糖, 不仅能识别、粘附、清除肠道内的有害菌, 优化肠道微生态系统, 增强青虾的免疫力, 而且能被有益菌作为生长的碳源, 促进其生长, 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因此,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可有效地替代抗生素, 提高青虾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微生态制剂在不同养殖时期的使用和作用如下:

3.1 养殖前期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先在养殖池塘施生物肥作为基肥, 隔2~3d后再施用微生态制剂, 进行有益藻相的优化培养。最宜在晴天的上午施用, 先将待施用的生物肥浸泡1~2h, 然后正午全池泼洒, 泼洒完后开增氧机。2~3d后, 待池塘藻类数量开始增多时, 再施用益生菌对藻类进行优化培养。这样做既避免了盲目施肥, 又能更科学合理的发挥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3.2 养殖中期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随着青虾的生长、投饵量和排泄物的增加, 养殖水体开始有恶化的趋势, 此时,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建议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控水质, 一般是每10d左右投放一次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不但能改善青虾胃肠道的菌群结构、提高饵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降低饵料系数;而且, 可使青虾的代谢产物能够改良水体环境、提高有益活菌数, 尤其是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 而这些细菌能代谢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H2S等有害物质。所以,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不仅能调控水质, 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少病害的发生。

3.3 养殖后期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在养殖的中后期, 青虾易患病, 此时, 使用微生态制剂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在水质调控和促进青虾生长和抵抗疾病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应坚持持续使用, 一般间隔10~15d使用一次。对于水质恶化、底质污染较严重的池塘要加量使用。由于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群的活化和繁殖需要耗氧, 建议微生态制剂在晴天的上午使用, 以避免使用时间不当造成养殖池水缺氧。

养殖是一个综合过程, 微生态制剂在青虾养殖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 认可程度逐渐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时使用, 若必须使用药物, 则应相隔至少5d以上。

4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技术措施, 可以有效而及时地清除青虾养殖池的污染物, 大大减少换水量和换水次数, 使养殖池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或稳定, 保持青虾养殖池的清新和水质的肥、活、嫩爽, 保持池水水色呈黄绿或褐绿色;透明度维持在30~40cm, 溶解氧浓度高于5mg/L以上, 低层的溶解氧浓度高于3mg/L以上。尤其是在养殖前期, 不易换水, 即使需要换水的话, 换水量不易超过10cm水深, 否则, 剧烈的水环境变化会使青虾不适。中、后期的换水量不易超过15cm水深。发现青虾靠岸爬行或浮头, 必须立刻开启增氧机。

上一篇:因为有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