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论文

2024-09-19

作文指导论文(17篇)

1.作文指导论文 篇一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平凡的生活里会遇到多少不平凡的事啊,父母对自己疼爱,关心的事让自己内心感到无比温暖;老师,集体,同学的关怀与友爱的事,让你感受到师生情,同窗谊,集体的力量;偶尔碰到的好事,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新风尚……这么多的事,都是我们写作的极好素材,把它们写下来,不但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通过这一件件事例,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经历过的,看到的,所从事的事写出来,就是叙事的文章。如何写好叙事的文章呢?

 

2.作文指导论文 篇二

那么,如何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轻松完成习作,让实践活动和作文指导并肩而行呢?现结合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游玩将军山的实践活动来谈一谈。

一、充分准备,让学生有备而游

要想学生写出优秀的习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些知识积累可以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生活的经验。活动之前学生对活动地点的知识储备,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战”。“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说明作文离不开生活,唯有在生活里的作文才是活水中的鱼儿,才有鲜活的生命。那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游玩、去参观、去体验,要让学生游记的作文中有这样的生命,就要让学生对所要有的“生活”有个大概的了解,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陌生景点有个资料的积累,做到知彼。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有法而游

学生活动的过程要按照一定游览顺序,学生习作也要有序、有重点。在游览的过程中教师科学的指导尤为重要。

1.“钻空子”,“聊”中引导

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处于活动状态中的。教者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把握时机“钻空子”,用谈话聊天的方式集体指导学生习作。

例如:出发前,教师进班之后看到学生们的小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这时教师问:“同学们,我们的活动就要开始了,能和老师说说你们此刻的心情吗?看谁表达得最形象。”有的说:“老师我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早上我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到学校!”有的说:“老师,我觉得今天的阳光真好,天也显得格外的蓝!”教师小结:“是啊!期盼已久的秋游终于来了。大家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到学校,来时的脚步是多么轻松啊!”这样的引导巧妙地让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出发前的心情以及希望赶快到达的迫切,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关注许多和中心没有关系的“刷牙洗脸、吃东西”等事情。

2.“锦囊妙计”,游中观察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要想让学生的游记能够写得条理清楚、自然明白,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效观察很重要。由于学生分组活动较多,集中指导效果不佳,而且痕迹过于明显的指导会让学生感到游玩没有趣味,时刻想着要完成作文,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笔者将活动中观察的要点写在锦囊中,到达目的地之后,通知组长打开。这样的寓方法于游戏中的指导让学生觉得有趣,充满好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观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观察的有效性。

3.“导游”介绍,突出重点

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不能让学生记“流水账”。那么,在活动的过程中,在重要的景点,教师要有意识地重点“游览”,指导学生认真看、仔细听,把美景留在心间,记在脑中。有些地方,可以带领学生一览而过。我们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

三、轻松回忆,让学生有获而游

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之后的感想,让学生不仅在“游中学”,还要让他们学会“游后思”。同样,教师的指导也要渗透其中。思考可以让作文的思想性提高,可以深化学生在活动后所产生的感想。例如:在回去的车上,笔者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回忆了一天活动的路线,同时让学生畅谈了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地方。最后,还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有学生说:“科技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也有学生说:“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知识,呼吸到快乐的空气。我盼望下次的活动!”……学生徜徉在回忆和感想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和学生活动快乐同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让作文指导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的大课堂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并肩而行”学生喜闻乐见,教学轻松见效,作文精彩纷呈。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了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中轻松完成习作,让实践活动和作文指导并肩而行呢?充分准备,让学生有备而游;科学指导,让学生有法而游;轻松回忆,让学生有获而游。

关键词:实践活动,观察,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芳.成长的绿洲——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探索[J].小学教师培训,2007(2).

3.网上作文指导 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网上指导写作,就是“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

写作是学生个性的表现,既受个人思想、情感、认识水平和思维技巧的制约,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所以同样一个作文题目,只要是用心去写、倾情去写,几百几千个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各具风格。既然学生的作文风格各异,那么他们在写作上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指导学生写作既应该着眼于面上,更应该着眼于点上,即个别指导。课堂上的作文指导是面上指导,只能就写作的共同点指点学生,而不能有效进行个别指导;学生课后到办公室来问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个别化指导的不足,但是教师工作任务重,学生的课余时间也非常有限,这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利用晚上和周末在网上指导写作就可以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同时,网上指导写作能给学生以较充裕的时间思考、探究问题,而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既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排除学生的写作障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网上指导写作是可行的

现在,电脑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里,在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绝大多数人家有电脑,而有电脑的人家大多数入了网,这为网上指导写作准备了物质条件。每周五天的学习日,住宿生晚上固然没有条件上网,但走读生晚上抽出半个小时或更多些时间上网请教教师是完全可以的;周末两天师生都有较充裕的时间上网,这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时间,我在这两天里每天上、下午上QQ网各两个小时,晚上则是三个小时(当然是在有学生问的情况下)。所以,网上指导写作的时间也是有的。学生都有上网的爱好,在网上与老师对话感到新奇有趣;再者,由于空间的阻隔,即使是胆小的学生,也会淡化或感觉不到教师的威严,谈话也会畅所欲言,没有拘束。这空间的阻隔反而更有利于师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教师指导写作的效果更佳。所以,网上指导写作的学生心理条件也是具备的。

三、案例展示(用文字表达、口头说话兼用的方式对话)

生:老师,今晚又来打扰您了。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禁止染发,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染了发。我决定写篇文章劝劝他们,标题定为《学生染发要不得》,在校刊上发表。但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思路总是理不顺。您能指点我吗?

师:你有这个责任心,很好!我先向你提几个问题,请你先依次序思考,然后总体思考:(1)你看到染了发的同学,染成什么样的形状和颜色?(2)染发有什么危害?(物质、思想两方面)(3)他们为什么会染发?我把这三个问题打成文字发送给你。(发送文字过去)

生:好!(思考约10分钟)这三个问题可以依次概括为:染发的表现、染发的危害、染发的原因。我感觉到它们有内在联系,但又不能明确地说出来。

师:已经很不错了。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同学不要去染发,是吧?那么,不列出染发的各种表现,你就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劝说……

生:(兴奋地)我明白了,老师!没有危害就没必要劝止,不知道染发的思想根源就没办法劝止。是这样吧?

师:你的悟性很高!请你再想想,这是按什么逻辑顺序构思的?

生:这好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师:对!你真了不起!这是一种纵向思维,是对一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层剖析。怎么样?现在该知道怎么写了吧?

生:知道了,我现在有信心写好这篇文章!

师:再提醒一句:对染发的危害要说透一点,学生染发的根源要挖深一点。

生:好!谢谢老师!

4.作文指导论文 篇四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作出种种猜想,令人对其念念不忘。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比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开篇点明“我”现在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了“我”现在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淘气鬼”能够成为植物学家呢?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澜起伏,不仅使读者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高考作文旧书作文指导 篇五

看到作文题目是旧书,我甚是欣慰,我联想起宝玉的那一话,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哦~~~偶想起来了……

读小学那会子,平素爱书却囊中羞涩,时常流连旧书摊,天下再大,横竖不是我的,由着他们闹去!独守着一份安静,倒教人没的开心。未曾想,还因此结下一份友谊。难为那好老板,明知这世人都往功名利禄上用心,我三日五日地去,他知我是穷学生,却每每与书相赠,断不因此薄情寡意。此番情谊,于今数年,这会子已不怎么再去,但旧书带来的如此意趣,真教人怀念。

从那天起,你,“旧书”就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因为你我会记住那一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属于彼此的一辈子的记忆,这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年不会再来,我所有的就是一本“旧书”

其实“这旧书没什么了不起,它从前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后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左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右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上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下面看还是一本旧书……”

你翻或不翻,旧书就在那里,不偏不移。你忆或不忆,旧书就在那里,不思不恋。你恋或不恋,旧书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卖或不卖,旧书就在那里,不降不长。

爱阅读,爱沉积,爱隐藏于书柜一角的静谧,也爱翻阅泛黄纸张时勾起的回忆。不是浮躁媚世的流行品,读完即丢。我也是是旧书。一直被忘记,从未被丢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旧书怎么写》。

旧书就是街边卖的破烂有木有!!!旧书就是书柜里放着几百年没有翻过的有木有!!!旧书就是宁可去看电子书都懒得翻一翻的有木有!!!旧书就是上了好几年学最后死都不想看它的课本有木有!!!

泛黄的纸张爬满虫子的尸体有木有!!!几十年没被翻开过的书的寂寞伤不起!!!都是过期的记忆现在想起模糊得跟糊汤粉样的有木有!!!送我书还夹着情诗有木有!!!

其实旧书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真的旧书,可以无视脱落的黄页,可以无视生锈的骑马钉。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泛黄了册页,仅使留下浮动的灰尘和凌乱的笔迹。在这浮动的灰尘和凌乱的笔迹中,维持着这高考前最后的一点儿生机。

这时,我多想为龚玲娜在写一曲《旧书》:

啊,我懂了!!!,读书,其第一层境讲求人书合一,书就是人,人就是书,手中片纸也是利器,其第二层境界,讲究手中无书,书在心中,虽手无旧书,却能以仁义杀敌于百步之外,而读书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书,心中也无书,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读,便是和平,旧书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旧书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见“当”的一声响,回过头一看,原来是一本书重书柜里掉在了地上,我伸了个懒腰,去捡那本书,当我捡起那本书时,我顿时愣住了。

这是我小时候的曰记本呀!现在的日记本已经旧得不像样子了,外壳几乎已经掉光了但里面我用拼音和简单的字字仍清晰可见。这里面有许多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我开始翻着这本厚厚的旧书,认真地读着,看着,以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是怎样向爸爸和妈妈撒娇的,在我生病时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不小心摔跤时爸爸是怎样把我扶起来的,还有我的好朋友,我们是怎样

相识的,在炎热的夏季里捧着刨冰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咧开了嘴,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着;在哈气成烟的大冬天里捧着奶茶,神采飞扬的挥霍我们冰冻的青春,我们一口一口一个冰糖葫芦,满脸沾着冰糖相视而笑。我们无话不谈、惺惺相惜……

想一个好的开头,想想旧书的样子,类容就好写了。

6.作文指导论文 篇六

(一)把个性的材料写下来

用个性的材料来写作文,这样文章才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各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如,我发现房间里的灯还亮着。我望着窗外被寒风吹着的树枝心想:这么晚了妈妈怎么还不睡呢?我披上大衣来到妈妈的床前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还不睡呢?”妈妈听见了慢慢地抬起头望着我说:“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降到两三度了,我担心你的手冻着了,给你做一双手套。”我摇了摇头说:“妈妈,我不冷的。您劳累地工作了一天,也该早点休息了。”妈妈用温柔的手摸了摸我的小脑袋,摇了摇手说:“明天你的小手冻僵了,又怎么能把字写好呢?作业做不好会影响成绩的。你还是

别管我,快去睡觉!”我无可奈何地只好再次躺在温暖的床上,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总是浮现起妈妈又红又肿满布血丝的眼睛。妈妈您多好啊!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

(二)把现实的材料写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才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新鲜事例有很多,要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如关于家庭教育,一位考生就联系了这样的材料

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家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三)把独特的材料写出来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如:林肯从来没有被失败所打倒

此时此刻我坐在高考考场中,心里也一个劲地打鼓。要是考砸了怎么办?要是榜上无名又怎么办?但是我不禁想起一个人的履历表,他35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竞选再次失败,39岁竞选国会议员还是失败,43岁才当选国会议员,45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54岁时却当选美国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林肯从来没有被失败所打倒,他总是看到希望,跌倒了再爬起来,一往无前地向目标挺进,最后终于获得成功。那么我又有什么可紧张的呢?高考失利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宣告结束,条条大路通罗马,失败不会总属于我。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将挫折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每天都保持乐观;总之,笑对人生,这样就终能获得成功。

(四)把熟悉的材料写下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如:李白仰天大笑,易安小令发髻

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像荆棘鸟,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

(五)把细小的材料写下来

把细小的材料写下来,就是把细微的、有意义的材料充实到文章中去。

如:丘吉尔的弱点

丘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丘吉尔每天的广播讲话。可是有谁知道,丘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当他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和抱

负后,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了。

(六)把理性的材料写下来

理性的深度,是议论文得高分的关键,是使文章提高层次的捷径。

如:苏格拉底宁愿咽下毒药也不肯放弃他的信

实例解析

仰和真理

哲人苏格拉底,不惜失欢于众,获罪于邦,宁愿咽下毒药也不肯放弃他的信仰和真理。他只说一句:“只要我一息尚存,不论你们是否释放我,你知道我是不会停止向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的。”没有冗长辩白,没有任何遗著,一句话就穿越时空,亘古长存。历史的砝码称量的不是长短,而是分量。

7.作文指导“四部曲” 篇七

第一部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解决学生“愿意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入情入境,激发兴趣

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古人说“情动而辞发”。而“情动辞发”的基础是要有合适的境地,所以情由境生,情境相连。那如何设计恰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活动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每年的端午节,我们班一定要举行“斗蛋大赛”。事前每位学生带三只熟蛋(蛋的种类不限),然后抽签分组,进行淘汰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产生各蛋种的蛋王和总蛋王。比赛的环境布置、规程、裁判都由学生解决,老师的任务是摄象和拍照。第一节课比赛,第二节作文。作文的内容可以是比赛的过程,可以是赛前准备,可以是商讨比赛规程的过程等,只要是写与斗蛋活动有关的就行。每到此时,笔者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而愁眉不展的学生一定不是担心无话可说,而是材料太多难以取舍,这时笔者只要当参谋就行了。由此可见活动效果之好。

2. 实物类情境

作文来源于生活,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是观察。只有通过对身边人、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但如今的学生与成人一样都属“忙人”,哪里有时间去观察呢?就是有时间,还有相当多的人不会观察。所以,用具体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如在学习写一种植物时,笔者事先将一盆文竹放在教室里,平时只请学生轮流给它浇浇水,照照阳光。等到作文的那天,笔者先让学生凭印象说说文竹的样子以及自己在侍弄文竹时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它的茎、叶、花,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再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天天见,为何没太多的发现,而今天在作文课上能有这么多的惊奇呢?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作文,多数学生的习作都是有血有肉和充满个性特质的。

在经过这样的三五次训练后,学生对于家里、校园和城市中一些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就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在此过程中还耳濡目染地习得了一些技法,而这些技法还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于写景的文章中。

作文内容,走进生活

如果说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习作冲动的话,那么习作内容的生活化才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根本策略。

作文内容生活化。习作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习作范围宽泛化。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导致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降低门槛,鼓励赏识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动笔作文的学生,如果没有鼓励和支持,学生是不会有很大的兴趣的。因为他写出来的句子,很多和老师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锋利的扼杀兴趣的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这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至于写得好,那是以后的事情。要牢记:只有写,才会写!所以,只有“降低门槛”,才有可能“登堂入室”。

第二部曲:走进生活,积累素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惧怕作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下锅的米在哪里?在生活中。怎么获得?要靠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三个层面: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

语言积累

读书是学生摄取知识、丰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阅读的工作。

指导学生背诵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教材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载体。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学透,内化于心。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并积极做好优秀课外书目推荐、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跟踪指导等工作,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吸取精华,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对书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门别类地摘抄,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可以随手记在摘抄本上,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提倡学生写读后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锻炼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素材积累

习作离不开素材,素材就是学生“下锅的米”,所以说积累素材是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1. 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现在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套话假话、内容千篇一律、材料雷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丰富的作文材料。学生的生活那样丰富多彩而作文材料为什么如此贫乏呢?因为他们没有注意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身心去体验感受生活,扩大视野,丰富见闻,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空、大海小河、田野庄稼等,应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动态和静态;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工作表现和活动情景,应留心他们的衣着、外貌、动作、语言,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观察家乡建设、各种设施、人情风俗、家庭生活的状况,应注意同以前比较,发现异同,感受社会的进步。但无论观察什么,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重点,兼顾枝节,多动脑筋,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其次,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的结果。可利用每天早读课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观察收获,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来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以便丰富自己的见闻。

最后,总结提高。从学生交流中,教师发现学生获取的材料新鲜有价值,感受深刻,在给予表扬的同时,要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观察的,并启发其他同学。对于观察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选取的观察对象不新鲜的学生,应给予指导,要帮助其形成“观察思想”,给观察到的景物以“神气”。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又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积累丰富的素材。

2. 组织活动,拓展生活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重,生活相对单调,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如:老人节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孝心展示,节假日去参加公益活动,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参加班级旅游活动,参加爱心献给校园活动,参加“我当一日家”活动,参加游泳训练,参加文艺表演,参加街头调查,参加给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等等,以此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增加其写作素材。

动员家长,让家长支持这样的活动。如:让孩子尝试着买菜、洗衣、烧饭、拖地,做各种家务,带孩子进城、下乡、爬山、过河,带孩子去看田野、看山村、看工地、看高楼,让孩子负责接待和照顾小客人等,让孩子真正地接触原汁原味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作文指导课。

勤写日记,积累素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写素材日记。学生将自己一天中所经历的主要事情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将会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下丰富的习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读后感、观后感等,让学生在看了一些好书或好的电影、电视后将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写下来,养成这一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练笔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铺垫。

思想积累

思想的积累往往被忽视,原因是它好像没有素材积累那样显而易见。其实不然,很多学生作文立意不高,或者是没有什么素材可写,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思想上的积累与提炼。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橘子很不起眼吧,可是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写出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父爱。比橘子更不值钱的是什么?是橘子皮。可是冰心的《小橘灯》却把橘子皮演绎得非常完美。生活中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是由这些平常的小事组成的,关键是如何观察、提炼。在笔者看来,从小事中提炼、感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笔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对此进行训练。一是口头议论法:每天晨会,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件事发表看法;二是写感悟日记:让学生对原始事件做一些描述,结尾处一定要对这件事情进行提炼。长期的训练,能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可以说,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是学生“有米下锅”的重要保证。作文指导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顺利地把“米”从“袋子”里倒出来。

教师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与积累,笔者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作文指导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学生想写、会写、写得好,而在于唤醒学生的个人记忆、激活学生的个人经验、丰富学生的自我心灵、调动学生的语词积累等。要让学生感受到本次习作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有很多内容可写。要达到如此境界,前期的铺垫与积累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第三部曲:教给方法,落实指导——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笔者极力反对在作文指导课上大谈作文技巧,那么是否是说作文就没有技巧、方法可言?作文难道不需要指导吗?实际上,并不是不要指导,而是应如何指导得更巧,指导得了无痕迹。其实,笔者认为作文指导应渗透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在教学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叙述顺序,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实际上每单元的习作教学应在教学课文时就要开始了。笔者认为,教学一篇习作要花上一两周的时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

1. 读中悟法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读,自由地想,无拘无束地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写,重点写,对不能表现课文中心关系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后,要让学生重点体会到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颐和园》一课,要和学生一起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及过渡语的巧妙运用……

这些写作方法,都要通过具体的课文来引导学生发现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唯有如此,学生在习作时这些方法才能信手拈来。

2. 读写结合

读中悟法并不是目的,读写结合才是学以致用。课本无论从编排的体系还是内容,都体现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步懂得写什么、怎样写。特别中高年级的课文,每一篇都称的上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更应该重视。

读写结合,以仿写为主,因为儿童天生会模仿。小学生习作有一个仿写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小学生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范文。阅读文章可以仿片断,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如:学习《匆匆》一文,可仿“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来写一句话;《穷人》一文最突出的表达特色就是心理活动描写,可设计一个心理活动变化明显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据此,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训练……

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读中悟法、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指导课上运用写作方法

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课上,不要大谈作文技法,而应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结合具体材料,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习作方法。笔者觉得列写作提纲就是一个好方法。

作文提纲,相当于房屋的设计图,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中心写作,因而不会造成“开无轨电车”的情况。而编写作文提纲的过程,就是运用习作方法的过程,老师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提纲的内容包括什么呢?一般的作文提纲以确定什么为中心,决定用哪些材料,用什么结构,哪儿详写哪儿略写为主体,同时应该写明题目,确立顺序。有这样的提纲,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

如以《我爱我的书包》为例,可以这样编写提纲:

题目:我爱我的书包

中心:记叙妈妈对我的关心,抒发我对妈妈热爱的感情。

材料安排:(1)看包。(略)倒叙开头,写书包的外形。

(2)要包。(详) (1) 我没有书包,同学讥笑我。 (2) 我缠着妈妈要书包。 (3) 妈妈给我做了一个新书包。

(3)用包。(详) (1) 书包和我形影不离。 (2) 书包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3) 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4)爱包。(略)结尾点题,表示决心。

列提纲就是把写作内容的要点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当然,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列法,可以随内容而定。但无论怎么列,都是对作文布局谋篇的思考,都是对习作方法的自觉运用。建议老师要让学生养成作文前编写提纲的好习惯,因为认真列写提纲就好比准备了一条串联题材内容的细绳,惟有如此,写作才能提纲挈领,内容充足,条理清晰,过程具体。

第四部曲:自主修改,改中指导———解决学生“写得好”的问题

好文章都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小学生的作文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使它更完美。

教给方法,自评自改

学生会不会写作的问题,实际上是会不会自我修改的问题。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改的过程,怎么改的问题实质上是怎么写的问题,可以将写的基本方法渗透到指导改的过程中。

叶老极力主张,修改的第一权利应属于作者本人。这也比较好理解:教师改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是从自己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改的只是个别语句,不可能是基本内容,更不可能是构思;教师的修改无法影响学生的构思、行文过程,无法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再者说,学生认真对待的是评语和分数,别的不会认真对待。

让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写作能动性的源泉,这种意识是自觉写作的根本,也是培养自我修改能力的根本。写作教学的根本问题,是使学生的写作始终处于这种意识支配的机制。

那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对照写作提纲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培养自我修改能力的有效办法。学生自己检查每段文字是否围绕表达焦点展开,具体方法:让学生反思这节文字到底想表达什么,焦点是什么?让学生反思:要想表达这个意思,该写些什么,不该写什么?比较:现在所写的表达了什么,和想表达的有没有距离,有多大距离?让学生将每段中与焦点无关的语句划去,看事情或问题是否说清楚了,还少哪些东西,该怎么补充。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习作能力。

小组互评,修改矫正

作文中有的毛病往往不易觉察,而别人却能一眼看出,互相修改,既能发现不易察觉的毛病,又能促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全班讲评,欣赏修改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笔者以为这时候最该对学生进行作文激发的指导。因为指导课上学生还没有写出作品,这时候谈方法无疑是纸上谈兵;而作文讲评课上学生的作品已经出炉了,此时的方法点拨才是有的放矢,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讲评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切实把文章写好。

面评面改,提炼升华

8.想象作文指导点滴 篇八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观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52-01

小学习作教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打好学生作文基础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则是难中之难。很多小学生都有“恐作症”,看到作文题,就愁眉苦脸,啃咬笔头,无从下手,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淡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阅读,奠基想象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尤其要突出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引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想象作文、或有关科幻的各种书籍,并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大量读书,大量背诵相关的想象作文,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潜移默化,奠基学生的想象力。

二、引导观察,激活想象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毕竟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总是显得空洞、言之无物。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方面,我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想象力的作用下的动物有了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思维。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如想象作文《未来的×××》,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下笔。我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现在的房子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如果让学生大胆想象,让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还可以维修,那该多好啊。又如,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空间过于狭小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地下或空中操场,用电梯或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如果激起了学生想象的火花,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就很广阔,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言中有物,妙笔生花了。

三、填补空白,再造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当小女巫将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后,小木偶的生活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画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和扩写。如《秦兵马俑》一文,读到“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伯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对兵马俑的神态、动作进行大胆展开想象,再到黑板前摆一摆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最后仿照课文中的语句,用上“有的……好像……”说话,激活学生的再造想象。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抒写真情,美好想象

想象要美好,感情要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把语言好好提炼,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我们真实的感情。同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这样才引人入胜。

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积累指导 篇九

如何把一篇作文写好,这似乎一直都是同学们的“心头病”,古人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等真正要上战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像孙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这就显示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平时一定要多加积累。

虽然说平时要积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只积累就够了,我们要思考我们该积累什么,该怎样积累,要能把自己平常积累的随便拿来用,首先我们就要建立一个“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语汇库的积累

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素材库的积累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思想库的积累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

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10.高考作文指导:作文高分技巧 篇十

1、命一个小俏的题目。

命题要做到新、小、俏这三点。新,顾名思义就是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就是说题目的范围要命得小一点,便于写得具体完整、短小精悍。俏,就是要命得像花季少女一样,亭亭玉立、花枝招展,让人一看就喜欢,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2、写一个迷人的题记。

题记不宜过长,百字以内为最佳。可引用名人名言,可组成排比、对偶句,也可化用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这样不仅可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丰富内容,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3、来一个崭新的形式。

作文,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写到了高中,总不能还是分三大段来写吧?!要勇于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书信法、小标题法、日记法、报告法、启事法、倡议书法、说明书法、影视戏剧法、传奇演义法、故事新编法等等。只有如此,形式独特、写出新意,才能让人拍案叫绝!

中高考——高分作文的.六个制胜法宝

4、置一个严谨的结构。

写作文,一定要注意使之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读起来意思明了,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5、做一次大胆的创新。

“做人,重在求真;作文,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精彩纷呈;只有创新,才能回味无穷;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关注;只有创新,才能得到青睐;只有创新,才能赢得高分!大胆创新吧!成功一定属于会创造的人。

6、有一个漂亮的书写

11.作文指导“三字经” 篇十一

一、抓住一个“引”字

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不必讲解太多,应当引而不发,留有余地,仅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路。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围绕中心精心选材。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你家的日常用具、工艺品或你自己的玩具、文具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带到作文课上来。先认真观察它的外形、结构、颜色,能够操作的,可以操作一下。然后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写,可以分几段写,想好后写下来,给自己的作文加个题目。”接着,老师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一支自动铅笔)。现在请你们先仔细观察它,再作具体的介绍。”此时,学生们的兴趣被引发了,老师趁热打铁地说:“应当介绍这位‘朋友’的什么内容?”学生:“名称,这是一支普普通通的自动铅笔。”老师:“这副模样给你们总的印象怎样?”学生:“细高的个儿,与钢笔差不多长短,小拇指般粗细。”老师:“这支自动铅笔由几部分组成?该怎样介绍?”学生:“圆形的按钮闪着银光,好像是自动铅笔的脑袋;桔红色的笔杆,仿佛披着一件美丽的外衣。”老师:“如果按一下按钮将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老师以此引导学生讲出多种不同的介绍顺序与方法。

二、注重一个“新”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分析、理解题目,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作文思路,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有这么一道作文训练题:“从你喜欢的水果中选择一种,想想它的样子、颜色、味道,然后写下来。要求写出这种水果的特点,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老师指导作文时,拿起一个苹果亲切地说:“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苹果的外形。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学生:“红通通而又圆溜溜的。”老师:“对,圆溜溜的像什么呢?”学生:“皮球。”老师:“这圆溜溜的苹果,使我们立即想到体育课常用的皮球,真是形象生动。”然后,教师又拿一个苹果,问:“这一个苹果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学生:“椭圆的,扁圆的……而又红绿相间。”老师:“扁圆的像什么呢?国庆节,大家在街上常看到什么?”学生:“大红灯。”老师又拿一个苹果说:“请同学生说说这个。”学生:“像个梨子,黄橙橙的。”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关联词把三种不同颜色、形状的苹果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苹果有的红通通,有的黄橙橙,还有的红黄相间。”学生:“苹果有的像皮球,有的像灯笼子,还有的像梨子。”老师:“可见苹果的颜色、形状很多,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学生:“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这样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发展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产生新意。然后,让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水果,自己选定角度观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练笔,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作文内容就会有自己特点。

三、突出一个“创”字

作文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自由创造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练习。作文前,老师播放一段录音,请学生边听边说这些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连起来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嘀嘀,突突突……”“嘎!”(由远及近的摩托车行驶和刹车的声音)“杨大伯,您的挂号信。”“哎!来了。”学生听完后围绕思考题议论。老师:“不错,这是乡村邮递员给杨大伯送来了挂号信。请想想。他们见面后讲了什么话?怎么做?这是一封什么信?读信时,杨大伯的表情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通过一连串音响,激发学生想象出地点、人物和事件;由挂号信想象信件的内容和重要性;由急促的脚步声想象杨大伯期盼佳音的心情;由人物身份想象读信前人物对话和读信时人物感情变化。这样,学生不仅思路清晰,有话可说,而且想象内容各异,描述具体,体现了创作性。

总之,教师进行作文指导,就是要注意引导,放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作文有新意,体现创造性。

12.浅谈起步作文指导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一) 上好第一次习作课

三年级的孩子还比较喜欢玩, 所以我让他们玩中写作文。例:三年级第一次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是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所以第一次习作, 我让他们玩游戏。我准备好一个盒子, 让孩子们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学生都特别好奇。此时请一个同学上来看, 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这个同学的表情, 并说说此时此刻的想法。当请的这个同学看完以后, 我请同学根据他的表情说说你看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上成语更好。学生说:“开怀大笑”、“笑得前俯后仰”等等。最后, 他们一个一个来看, 并说说你的心情。有的同学说:“很着急, 真想马上去看看。”也可以看看其他同学此时此刻的表情。“有的急得站起来了, 有的东张西望打听看到的是什么……”看完的同学也要把还没轮到的同学的表情写下来。并把自己看到的写出来。这时我让他们说说这次习作的过程并板书。最后请几个同学来把它说完整。最后你觉得这次习作你觉得怎么样?有的说:“这次习作很开心, 希望以后每次习作都能玩游戏。”相机我说:“是呀, 你们看习作多简单呀, 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习作了。你们喜欢习作么?”同学们都说喜欢。所以第一次习作是学生喜欢作文的关键。

(二) 鼓励中写作文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的要求就是在写好一个段落, 把这个段落写完整, 培养学生的兴趣时, 除了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很简单之外, 还要有鼓励, 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了一块:佳作展示。每次优秀的习作, 在班级里朗读, 然后誊写后贴在学习园地上展示, 每次3篇, 每次能得到展示的同学都欢天喜地, 无比光荣。我抓住他们乐于表扬的特点, 在习作课前我总会把上一次的优秀作文拿出来展示。在批改作文时, 我也比较注重旁批, 只要作文中有一些亮点, 我都会用红笔圈出, 并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 例如:你的成语运用得恰到好处;你的比喻句生动形象。等等来鼓励他们写作文。渐渐地很多同学还会在家里写好了作文让我来念, 让我来展示, 我想这就他们爱上写作文的表现了。

(三) 实践中写作文

学生从来都是喜欢动, 而不喜欢坐在那里听老师讲, 所以多搞活动, 多搞实践, 让他们在活动中写作文, 在实践中写作文, 他们会比较乐于接受, 例如要写《秋天来了》可以带孩子们去校园里观察秋天在哪里?看看树木的变化, 花草的变化, 看看草丛里小动物的变化。这样的习作课孩子们不仅喜欢, 而且能写得好。

二、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一) 阅读是积累的基础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积累有:积累字词句, 积累生活中的故事。阅读是为了吸收, 写文是为了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利于学生从读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我们班专门设立图书角, 每天看书一小时, 在看书时, 摘抄好词好句并灵活应用。所以提供他们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 仿写是习作的开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 也是习作的例子, 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 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 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在教学中, 很多课文是很好的例子。例如:《石榴》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一篇好例文, 抓住石榴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成熟、味道等来写, 所以我让孩子们知道写水果植物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来写并写例文, 你可以写任何一种水果, 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仿写, 重点是写果子成熟的过程和水果的味道。学生从中知道写水果的方法, 都是抓住这些特点来写, 你写任何一种水果:苹果、西瓜、梨子等等, 在写作文时弄清楚它们的生长过程, 开花时间, 果子成熟的样子等。让他们觉得原来写作文是这么简单。

(三) 善于观察是习作的重点

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善于倾听的耳朵。不管是写人还是写景还是写事的记叙文都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生活中, 善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 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到习作时, 就可将自己平常记录的东西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写作时, 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在观察水果时, 要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在写人物时要观察:外貌, 眼睛、耳朵、发型等抓住特点来写, 在写语言时, 要抓住动作、神态、表情, 这些既可以作为提示语, 又可以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在外出时, 把你听到的语言, 听到的声音, 记录下来。

三、修改作文

起步阶段的作文肯定在完成前需要很多修改, 修改的地方包括:语句的通顺、病句修改、错别字的修改、标点符号的修改等等, 要让孩子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很多孩子在自己修改时看了好几遍都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觉得自己完成的作文就是一片佳作。老师在指导修改时, 可以先指导修改, 拿出班级中典型的案例, 在投影上投出来, 让孩子们一起来修改, 大家读一读, 你觉得哪里需要修改?哪里读不通顺?哪个词语有问题可以改掉?哪个是病句等等。大家的意见一下来, 修改好后, 再让大家读一读。是不是这篇文字更好了?在此基础上老师也可以参与一起修改, 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让他们觉得修改后的作文才是更好得作文。当然起步时可以让同桌相互修改, 然后自己再加工修改, 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比如:对话中的标点符号, 一定要注意双引号的使用。等等修改作文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 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13.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构思 篇十三

提纲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随各人的习惯,你可以“左-右”排列,也可以“上-下”排列,看清楚层次、框架即可。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更不要拘泥于形式。或简或繁,甚至是腹稿,依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定。

就议论文来说,一般有五个步骤,依次如下:

第一、定点:确立中心;

第二、发散:想好说理层次——准备从哪几个角度、侧面、层次、阶段展开(总分、层进、对照等);

第三、建构:“左-右”或“上-下”排列,用文字表述或借用大括号等数学符号均可;

第四、添加:为各层次充实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

第四、完善:行文前如有时间最好先拟好总领全文的开头和收束点旨的结尾。

规范完整的.提纲可能需要花上一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文案例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华裔耶鲁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美元。

张磊出生于中国中部,曾是高考状元。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至在耶鲁读MBA,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张磊在解释向耶鲁捐款的行为时说,因为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感德之心何需解释

不久前,华裔耶鲁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巨额的消息在社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或赞誉、或声讨,面对舆论,张磊为自己感恩的行为作出解释。不知看到这则消息时,你做何感想?而我的注意力却被“解释”二字所吸引。我想,这“解释”的背后,必定隐藏着太多的值得解读。(阐释材料引发思考)

我认为,感德之心无需解释!(提出论点)

感恩不应牵扯任何地域、文化、政治的局限。(理由一)出生在中国西部的张磊,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而在耶鲁攻读的经历,却是改变张磊一生的重要原因。这理应感恩而事实就是,激起了国人的“崇洋说”、“不爱国说”的声讨和批评。试想,若是“耶鲁大学”换作了国内任何一所大学,那鹊起的绝对不是声讨,而是如潮的赞美。这其间的差距隔了千山万水!我想,这样的重压之下而生成的解释背后,背负了国人对其崇洋声讨的强大负担,这负担同样揭示了一个严肃的关于地域、文化,甚至掺杂政治的话题。(反面议论)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日本战后遗孤来中国感恩的事情。当一张张洗净铅华的脸,口中说着极为标准的普通话而身体里却流淌着日本的血的遗孤向领养自己的中国家庭表示感谢时,这感德之心无地域的局限。因此,感德之心无地域、文化的局限,而是如流水,绵延流向一切江河湖泊。(正面议论)(在证明分论点一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做对比时,作者举了例子,这些句子是不是很类似,是不是都指向理由一即本段分论点?)

感德之心是人类最纯粹的感情,是一股正气之下最直接的温情表达。(理由二)本没有理由,哪来解释?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古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又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那句“来生愿当牛作马在所不辞”的侠气誓约浸润了国人充满道义的内心,感恩的品质不知不觉之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根深蒂固。回眸今朝,有著名企业家捐巨资在农村建得希望小学只为感恩当年农村教师的启蒙之恩,也有一批又一批的海外留学生为了报答国家的培养,在学成之后选择归国,为国家建设贡献火热的青春和力量。张磊同样是这样,在接受了一所名校对其困苦交加的情况下给与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在收获了珍贵的知识后,选择捐款报恩的行为是如此简单而纯粹。这样简单而美好的情感不容诋毁和怀疑所玷污,看似有种“忍辱负重”的解释对他如此不公,更是对感恩品质的玷污。(分论点二的论证作者采用多角度归纳的方法,古代如何今天又如何。可以看出作者解读所举事例时是如何进入论点的。)

14.中考作文指导技巧:作文有法 篇十四

1.三段式横式结构。总括段(扣题)、叙事段+点题扣事件段(三次)、总括段(点题),这里的叙事是跟主题相关的三件事,三件事可并列关系,也可递进关系。比如《奔跑》三事件:黄山之巅、题海之中、跑道之上。

2.三段式纵式结构。总括段(扣题)、叙事段+点题扣事件段(三次)、总括段(点题),这里的叙事是跟主题相关的一件事,这一件事可富有变化。比如《触动心灵的力量》一件事的变化:自卑(迷惘)、触动、改变。

15.作文指导论文 篇十五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 这种“新变”“怪奇”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 而这种创新思维更多体现出的是反前人之见、不因循守旧的逆向思维。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也叫“反向思维”, 又可以称作“逆向发明法”“反向求索发明法”“反弹琵琶法”, 它是克服思维定式, 将思维引导朝着与认识事物的通常的固定的方式相反的方向去思考生活, 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

二、运用逆向思维的意义

一方面, 它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框框, 培养多思、善思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思考生活、处理问题往往容易沿着一种固定的、习惯性的思路, 逐渐束缚了我们的思想, 我们就陷入了“经验有多丰富, 思维有多僵化”的怪圈。而逆向思维打破常规, 在美中寻找丑, 在丑中发现美;在大家赞同时提出否定意见, 而众人反对时又力排众议。在对生活的否定中拓宽了生活的理解, 使平凡的生活中总能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同时也使文学在“新变”中变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在我国传统诗文之中, 提到秋, 总是令人伤感的。“悲哉, 秋之为气也”“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可是在一片悲秋、叹秋之中,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精神为之一振。

同是咏梅, 南宋诗人陆游以梅喻人, 在“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咏叹中显出孤芳自赏、清高自许的孤独寂寞;而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 以梅言志, 在“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的形象中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 逆向思维还可以对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些观点加以修正和补充, 从而使这些观点更加完善, 更加具有辩证的思维特点。

对于逆向思维, 常有一种误解:以为只有完全推翻原命题才算得上逆向求异创新。殊不知, 有的观点确实可以推翻后求异, 构成完全互逆的命题;有的观点既无法推翻, 也无须推翻, 但照样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创新。使用辩证法进行逆向思维, 让文章更具思辨色彩。我们常说“知足常乐”“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冷静地想一下, 这些通常说法却有着不够严谨、不够完善的地方:“知足常乐”, 如果在学习上、工作上“知足常乐”了, 那不就失去进取的动力了吗?生活上我们应该“知足常乐”, 学习上、工作上我们应该“知不足常乐”;“走自己的路, 也要听别人说”, 一个听不得别人意见的人, 一个一意孤行的人注定是要走向失败的。

三、怎样运用逆向思维写作

1. 逆向思维的运用从文章的立意开始

文章以意为先, “意者, 一身之主也”。立意新颖、深刻、独创的捷径就是“反其意而用之”的逆向思维。

一方面, 尝试对“既成事实”进行再思考、再否定, 以期“陈”中出“新”。例如成语 (格言、俗语) , 它的含义基本固定, 使用沿着一定的惯性思维。真理固然不怕重复, 但总是老调重弹、人云亦云, 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创新和发现的快乐。以逆向思维来思考成语 (格言、俗语) , 挽住它们在使用时的惯性车轮, 或使原意激发出新的意旨, 或对它们作观念上的反拨, 使之更好地与我们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往往能使作文以立意取胜。

还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名言告诫人们要采纳逆耳之忠言。但我们可以这样想:苦口之良药固然好, 不苦口之良药不更好吗?由此我们联想到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个板着面孔讲道理令学生畏惧的“良师”固然令人尊敬, 而一个将关心、爱心、尊重融入微笑教育的令学生喜欢、亲近的“良师”不更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我们也是“义行于色”。可是冷静地想一想, “人人”所做的只是“喊打”, 谁去“打”了?联系社会现实, 坏人当众行凶, 围观者甚众, 无人出手;小孩落水, 人人惊呼救人, 无人援手;公益事业无人做, 人人却大发感慨, “义形于色”……看来, 我们需要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人人喊打”, 更需要的是挺身而出, “人人去打”!

另一方面, 逆向思维立意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 从新的目的出发, 从新的角度着眼去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其社会哲理的体悟过程, 它能使作文的材料“平”中见“奇”, “奇”中见“深”。正如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所谓异新者, 非于寻常闻见之外, 别有所闻所见, 而后谓之新也。”

作家晓苏曾举过这样一个题材:秋雨连绵, 秋风萧瑟, 人们都穿上了毛衣, 而一美丽少女却穿着一条红色的连衣裙在秋风秋雨中瑟瑟发抖。这样的题材, 我们顺着习惯的思维自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是要适应环境的 (美的相对性) 。可是却有学生经过逆向思考说出了另外的道理:女孩子太喜爱夏天了, 是对逝去的夏天的留恋。这样的思考宛然使这则题材具有了“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的感喟, 其立意也就得到了深化, 从而具有了人生哲理的意味。

2. 逆向思维体现在文章的构思中

北宋徽宗时, 宫廷以绘画考试来选拔优秀画家, 考题是“深山藏古寺”。如何作画才能脱颖而出呢?画家们大都着眼于“深山”“古寺”, 所作之画, 不是尽力渲染山之深的, 就是着力表现寺之古的。唯独一位画家以隐约的远山、一檐寺庙、半截旗杆为背景, 以曲折的石道、汲水的小和尚为画面主要内容, 却一举夺魁。究其原因, 以逆向思维展开构思, 不落俗套, 而又能以小和尚的活泼与深山中的古寺作一很好的对比或联想。

当代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构思就很独特。一般写牡丹的文章, 大多是赞美牡丹的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 而本文却从游人云集洛阳来赏牡丹, 可春寒料峭, 牡丹未到花期中看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 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它有权力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 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 花儿也是有灵性的, 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 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 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是漠视的美。”逆向的构思使文章产生了独特的美。

当然, 进行逆向思维作文要有科学的精神, 应该注意“反弹琵琶走调”的问题。逆向思维的结果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过程, 其最终结果必须是合乎生活情理的, 在尊重事实前提下的有健康、合理的价值取向的辩证的观念, 而不能为求新颖和独创而陷入偏激、孤执、脱离实际的境地甚至误入歧途。例如, 有同学写文章谈岳飞抗金的历史问题, 竟然说岳飞不应该抗金, 而应该和秦桧一道努力维持金、宋的“和平”, 因为“同是一个民族”“和平总比战争好”。这样的文章无视历史的实际, 当然只能是奇谈怪论, 而非逆向思维的佳作。

16.作文指导之素材来源 篇十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认真研究了指导学生写作的理论知识,发现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而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不说二十将近的青年,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他们的积蓄。”这说明,作文除了要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善于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倾吐心中的积蓄。或者说,应在学生的记忆仓库和作文之间搭起一座桥,使写作材料能被灵活的调用。为了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让其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那么,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素材?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思路畅通

从问题情境开始的智力训练,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论要发。教师只要熟悉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便可想象出学生身边可能出现的情境,设计出能使学生思路畅通的作文情境。

如教完《丑小鸭》后,我向学生说明这个故事其实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而“丑小鸭”已成为文学典型,常常被用来形容在逆境中努力追求的人。我说:“其实,我就是一只丑小鸭。”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了我的经历。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我知道我的经历已经感动了他们。我继续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在挫折中我们就是一只只丑小鸭,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这些经历以《丑小鸭》的题目写下来。”学生们的记忆被唤醒了,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文字。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我真的很为我的情境教学感到高兴。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它是创造学、思维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所以,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夏衍曾说:“所谓灵感只不过是作家从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材料,从量变到质变那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而已。”又有人说,灵感的发生,不能坐等现成,要主动去寻找获取。激发灵感的关键是触发信息。信息的触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界的信息,二是自己头脑中的内部信息。二者交融,往往就成了触发灵感的信息。由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将学生脑中的内部信息触发出来,使这一外部信息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上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用高亢激昂的语言总结全文,学生为此深深地感动。这是教师给予学生的外部信息。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一定也像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我们的祖国,对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我说:“那么请同学们记叙一件事,以此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布置了这个作业后,我没有听到学生平时因害怕写作而发出的声音。他们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写想象中的东西?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我是一名运动员,为祖国打拼,争冠军。”“老师,可不可以写我们的五星红旗?”我问他们是如何构思的,一个学生胸有成竹地说:“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爱五星红旗,这可以表现我的爱国情怀。”我很高兴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写作灵感,打开自己的写作空间,不再拘泥于课本中的例子。我一一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扬了构思新颖的学生,并教给他们谋篇布局的方法。由于有教材作例子,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选材,立意新颖。

再如,鲁迅的《风筝》:鲁迅童年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并且弄坏了小兄弟亲手做的风筝。成年后,他在偶然中看了一本外国书,从中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觉得自己童年时对小兄弟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想弥补自己的过失,可小兄弟已全然忘记了,“我”的沉重之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我适时指导学生练笔:“学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作者说,请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出来,让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内心。”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了自己的一些真实看法与感受,所以笔下有言,文中有意。有的学生写道:“鲁迅先生,您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诚实。”有的学生写道:“鲁迅爷爷,您不必那么内疚,这样对您的身体不好。”还有的学生写道:“出现这样的结果,也不完全是您的错,因为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人。”……读着学生的文章,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原来我的学生也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只是我发现得有些迟了。我想如果不是学生学习了此文,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也不会写出如此动情的文章来。当然,关键是教师要利用文中的素材充分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17.小学生作文指导:记事作文 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上一篇:会计主管制度实施细则下一篇:高中生孝心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