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古诗教学(13篇)
1.关于小学古诗教学 篇一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武汉硚口区井冈山小学 王隽
古诗词是国学经典中的精粹之一,它以短小精悍著称。虽语言精练,却意境深远,饱含深刻的内涵,其语言之音律美,意境之画面美,刻画之形象美,无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古诗词内容,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初读,感受诗意。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
精读,加深理解。初读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
品读,深化理解。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欣赏意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⑴通过语言描绘情境,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
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
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一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2.关于小学古诗教学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意义,方法
诗是最美的语言,我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因此,下到小学上到大学,古诗词一直是学校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并剖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化作用。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有意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古诗词,就像醇香的米酒,散发着浓浓香气,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容易陷入的误区
1. 忽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古诗词教学容易陷入的一大误区之一,就是忽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都会从古诗词的字、词出发,先带领学生掌握字词的解释,再对每句话予以翻译,最后把全篇翻译出来。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教师过多地强调字词的解释,很容易忽略了对古诗词整体的把握。其实,在笔者看来,古诗词的意义并不单纯地拘泥于单个字、词、句上面,多数时候,将视线定格在全篇古诗词的意义会比单个词意义更加丰富。
2. 缺少对古诗词的多层次阐释
缺少对古诗词多层次的阐释,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是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比较容易陷入的另一误区。这与升学考试的要求有关。在升学考试中,会考察学生会字、词、句的把握,很少考察学生对整篇诗词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很难在试卷中看到类似“请你发挥想象,描述这句古诗词描绘的意境”的句子。因此,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单板、单一,只是靠主观背诵去掌握古诗词。语文教师也不会刻意地引导学生去想象,更不用说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了。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实在是本末倒置。所以,如果教师想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避免陷入教学误区,充分理解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二、强调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 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骚客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了对社会现实的刻画: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反应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讽刺了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揭露了贫富差距。又包括了对劳动人民的称赞,对粮食得来不易的珍惜: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然,除了这两点,我们还能透过古诗词看到诗人真挚的感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参悟。教师通过讲解古诗词,向学生渗透古诗词中悠久的中华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自己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植根于小学生的思想当中。因此,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强调古诗词教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领略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从中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审美水平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景、建筑的名句,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借多变的春日天气造成双关,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和自然;《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枫林晚景。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就能从这些古诗词中提炼出精彩的语句,建立审美标准,从诗句中获得审美感受。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首先了解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并在行动上落实,这样才能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措施
1. 诗词教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教师应该以新改革的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现阶段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古诗词课程设置的工作。
以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为例。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差,但是想象力极高,他们对未知事物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需要降低对字、词、句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大体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放在发挥学生想象力上。例如,《静夜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一些生字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诗中营造的画面,并在课上发言。而较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则需要提高要求。以四年级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为例,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教师在让学生熟知古诗的年代以及作者的背景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深入诗词内容,领会古诗词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五六年级阶段,教师就更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诗词分析能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只有教师的诗词教学工作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的背诵工作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同时,还会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拓展视野,将视野延伸到课外古诗词中,组织学生大量地背诵优秀古诗词。这种做法固然重要,但是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教学误区:学生单纯背诵古诗词,忽视了理解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绝不能单纯走文字训练、诠释词语之路,而是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为例,如果教师不讲解“绿”字的用法,那么学生很可能产生疑惑又隐藏在心中,这样学生即使将诗句背诵下来,也不会理解该字的用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
3. 将古诗词与客观实际融为一体
有的学生反映自己之所以不懂古诗词,是因为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意义何在。学生在不理解学习古诗词意义的前提下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但是教师的工作就要难很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诗词教学,还要启发学生在联系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其实,诗人创作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会以某一事件为原型。所以,在众多的诗词中我们都能看到生活的影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诗词中与现代生活的重叠成分,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古诗词教学的成功之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古诗词教学的责任,及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进行古诗词的讲授,最大限度的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作用,推动古诗词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芳英.诵读古诗词是抚慰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J].科学大众,2012,(11).
[2]张泽宏,于楠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3,(01).
[2]刘小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新课程,2014,(05).
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 篇三
一、引导学生吟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为了调动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实施各种各样的诵读教学模式,如,有效地统一配乐吟唱、朗读、音乐等,进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教师在教授《咏柳》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吟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加深学习的印象,实现迅速背诵的目标。并且,小学生也善于表现自己,教师需要打造一种开放与宽松的平台,以使学生完全地表现自己和释放自己,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感悟古诗的情感。
二、注重拓展延伸,突破古诗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仅仅限制于教材或课堂上,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为此,教师在教授一首古诗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并且积极地探究拓展与生成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教授《草》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针对难点“枯”与“荣”的理解,教师能够立足于一年的四个季节,要求学生通过简笔画将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的小草的样子画出来,以及通过自身的语言讲解各个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和秋冬这两部分,让学生通过一个字对这两个部分的小草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连起来说。这样,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古诗的意义,并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以情感作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
针对古诗而言,要么阐明哲理、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借景抒情,而在使人称赞的语言文字之后,常常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和故事。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应当充满激情,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把握住激情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赠汪伦》这一首古诗的时候,由于该诗赞颂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因此教师需要以情激情,且把握住情感的基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之下学习古诗语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完全地想、说、听,从而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张建平.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攻略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4.小学生关于端午的古诗(20首) 篇四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关于端午的古诗(精选2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5.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7.《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0.《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1.《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3.《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4.《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6.《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7.《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8.《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0.《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5.关于古诗教学随笔 篇五
我尝试用了许多方法,但还有些还需要再考量:
一、画诗教学。
绘画对早期儿童智力开发,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我用简笔画形式把抽象地、不易理解的古诗在教学活动中随即地来画,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感觉和认识。或者是幼儿在学过一首古诗,对它完全理解的时候,幼儿根据诗的内容来画。在学习王维的《鸟鸣漳涧》这首诗时,我先以简笔画的形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春山的空旷,无声飘落的桂花,悄然升起的月亮以及鸣叫的小鸟。幼儿通过看图对此诗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再把诗中的每一句和图画对应来学习,这样孩子易理解,且记忆深刻。尽管一节活动课结束,幼儿背得不是很熟,但我相信它带给孩子们的“智力含量”与机械地背诵是绝对不一样的。
二、识字教学。
我先教幼儿认读古诗中的单个字,再把字组合起来连读,然后再背诵。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幼儿学会背诵,提高口语能力。仅凭老师一句句地教,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而“识字教学法”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教法,一个个的字在孩子看来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大班幼儿正处在识字的关键年龄段。识字方法如果得当,讲究一定的技巧,幼儿很容易记住。如: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先把这首诗写在了黑板上,里面有好多字幼儿都不认识,如“游、不、值、扣”等,我先告诉幼儿单个字的发音,然后再组一个好词,说一句有趣的话来加深印象,如“游”,组词“旅游”,造句“妈妈带芳芳乘飞机去海南旅游”,“值”组词“值日生”,造句“今天王妍是值日生”等。所组的词以及句子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且记忆深刻。或者是把识字与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古诗中的文字做成单个的字卡,通过“玩”汉字来增加与汉字的见面次数,从而来认读更多的汉字。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幼儿学起古诗来会更轻松容易。实践表明,此种方法效果非常好,背诗速度非常快。
三、故事教学。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背诵,效果要好许多。如:在学习《蚕妇》这首诗时,我先讲了“蚕妇”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非常入迷,我乘机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听完故事,对《蚕妇》有了全新的理解,学得更起劲了。
6.小学古诗教学初探 篇六
一、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进行的学习是他们作为一个个体进行的行为。在古诗教学中, 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也属于个体行为, 是个体的情感和认识自主体验的过程。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的古诗内容进行自我加工, 从已有知识中提取有利于理解古诗的经验, 对新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最终对新知识获得掌握的过程。所以, 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进行小学古诗鉴赏和理解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古诗进行自主理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其实, 我们在阅读中, 也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倾诉出来, 只有通过倾诉、交流, 才能使自己的理解水平得到提高。小学生在进行古诗学习时, 教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他们在理解古诗过程中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在对学习的学科感兴趣时, 他们就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去探索知识, 吸取知识中的能量。在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状态, 激发他们的积极因素, 让他们在激情中去学习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只有对知识进行主动研究、探索, 才能在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和进步。
二、课题操作策略
1.在古诗学习中, 只有通过反复阅读, 对诗句中的字词有了透彻的理解, 才能在读中把握古诗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进行古诗讲解时, 不用每个词、每一句都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 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进行对古诗的体会和学习。
2.自主理解, 画诗意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示范阅读来感受到古诗中描写的意境, 让学生在脑海中把古诗想象成一幅画, 通过感受画中的美来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
3.画演古诗, 探究诗意。古诗中用的文字很少, 但是包含的意境却很宽广,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 通过对古诗意境的体会, 感受到作者在进行古诗创作时的情感, 从而更好地进行古诗学习。在不断地朗读和体会中,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水平会大大提高。
同时, 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 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对古诗有初步了解, 然后组织学生对古诗中描写的意境和情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 学生吸取了他人良好的建议, 对古诗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实践, 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 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 理解古诗的内容, 并!!!!!!!!!!!!!能通过赏析, 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 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 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而且, 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古诗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把握, 培养学生宽广的思维模式, 同时在进行学习古诗时, 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课题反思
7.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7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奠基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更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自信心积累、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这些都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执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一定要加强思想认识,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放在整个的教育教学发展中来看,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看,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化历史底蕴,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同时,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还是只停留在背诵上,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很好的运用,甚至时间长了就会忘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古诗词的魅力,发挥出语文学习的影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也是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尊重学习规律,从朗读、背诵、理解、运用等各个环节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在加强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中央电视台曾经开办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档节目,节目收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关注。但好多经典的题目也暴露出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有些较难的比较运用的题目,反映出的是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但是也有好多是简单的记忆类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台上选手中不乏精英人士,也有部分学生,但会出现共同的错误,比如有些小学阶段的诗词错误率就很高。从原因来分析,既有一部分人是完全不会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诗词之间混淆,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知道说法但写不出或者写不对字的等等,状况百出。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课本内容选人的大多为经典之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多是浅显易懂又能朗朗上口的佳作。比较正规的练习、比较好的课外读物也都是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会过难或过于超越,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会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合适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就要更加的严格,确保学生学习的准确性。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对生字、生词、知识点的教学是比较注重的,但在效率和效果上还需要提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单一的讲解,过分的注重、强调,片面的重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经典诵读,让学生更自主、更完整的去学习古诗词,既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旋律、韵律之美,也让学生在熟练中掌握基础知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古诗词教学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把工具性和人文实践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又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在这一方面,古诗词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既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又有生动的意向和高远的意境,充满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是语文学科的典型示范,杰出代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积极联想,注重古诗词的理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味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比如宋代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首诗,但因为是带着感情、带着情趣去描写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故事场景,这些数字就有了意义,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延伸,让学生去想象、联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比如,对古诗词的呈现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师声情并茂的演绎、多媒体的运用、诗画结合等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并加以运用。同样,教师可以多一些设问,让学生去描述古诗词字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场景、意境,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背景了解,深层的情感体悟等,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三、在古诗词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灵活的去运用古诗词知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可以回馈生活,古诗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正如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学习巩固方法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对新的知识和资源进行重组、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既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所以,加强古诗词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注重古诗词的生活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同样还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在宗旨中就将古诗词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诗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样,它力求引发全民关注,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古诗词,是一种很积极的尝试,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借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诗词与绘画的联系,通过“诗画同源”的体现,让学生更全面的去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和运用所学到的古诗词,增强古诗词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古诗词学习的实用性。
8.关于古诗词教学经验总结精选 篇八
一、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在学生初步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深秋的江边,从日落时到夜晚的景色该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想象出诗中所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状来:火红的残阳,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弯弓似的月亮。这样,在学生的脑际便出现了一幅夕阳斜照江水,月光映衬露珠,令人心旷神怡的秋色江景图。然后让同学中的画画爱好者根据字面意思画出一幅图,接着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画的画,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每句诗意认真揣摩,议一议谁画得最准确,最能体现古诗的已经,课堂气氛活跃。在同学的评议中,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深秋上暮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大多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示范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停顿、抑扬变化,可以配合着音乐、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读
出古诗的味道,感受古诗特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三、明诗意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赏意境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
9.小学古诗教学心得 篇九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11月9日杨老师的讲座和课例学习,结合我的古诗教学,简单谈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趣导入。
我在设计《小儿垂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你是怎样钓鱼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钓鱼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胡令能看见一个天真的孩子在钓鱼,你想知道这个孩子是怎样钓鱼的吗?”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次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就和开始的感兴趣分不开。所以,我认为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我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在教学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基本掌握诗歌的作者和诗中内容后,重点讲解“耘田”、“绩麻”、“未解”等难以理解的词句,使学生充
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
三、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让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诵读古诗,或模仿诗歌当中的人物的动作,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我让学生配上小儿垂钓的动作、表情等来诵读,使学生融入诗境,诗歌所表现出的孩子的天真可爱跃然其中。
四、展开想象,训练说话。
在古诗教学时,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抓好说话训练。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如在教学完《四时田园杂兴》进行小结后,我又这样引导学生:“诗人看到夏天农村大人小孩共同劳动的繁忙场景,便写下了这么一首描绘农村劳动的佳句,同学们也根据这繁忙热闹的劳动场景说上几句话吧。”边说边给学生出示一幅幅农村劳动的场景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学生们的争相发挥,达到了训练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的字可以集中学习,为朗读感悟打好基础。也可以通读诗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出生字再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在朗读感悟之前,可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教师介绍,了解诗人的情况,再听教师范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美。
2、学生先自己模仿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节奏,再小组合作:朗读诗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点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3、学生不断模仿教师读,教师针对学生不足指导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文大意。
4、启发想象,感情朗读,感受意境,感情朗读,引导背诵,品味朗读,初步体会诗情。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活动。
1、可把自己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词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可古诗词朗诵会,每组一两个节目。
3、可为古诗文配画,也可演一演,唱一唱
第二学段(3、4年级)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为学习古诗词做好准备。教师还可准备相关课件。2、导入新课时刻引导回忆,利用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3、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程序进行教学。知诗人,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读诗文,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划出不了解的地方。解诗意,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或全班交流。教师对诗意不做过多的讲解,鼓励学生多提问,同学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入诗境,让学生反复吟诵,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和画面,画一画,演一演,也可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悟诗情,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诗人的心情 4、引导学生揣摩表达方法,品味诗眼,让学生进行欣赏,评价。5、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自然地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6、实践活动
(1)、可引导学生读,背各自了解的其他同类诗词。
(2)、有的诗词可以改写为情景剧,还可扩写
(3)、创设语境,巧用诗句。如:午餐时我看到有同学撒下饭粒,我们可以用“---------,--------”来提醒他;我们抚弄着迎风飘拂的柳枝,不禁轻吟“----------,---------”;我们冥思苦想,终于豁然开朗,可真是“-----------,---------”等等
(4)引导在习作中引用诗句,增添文采。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1、善于利用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诗词,理解内容之后,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侯,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教师则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4、要重视诗词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5、要切实提高古诗词的背诵积累质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生默写。
6、实践活动与中段相似。
10.关于小学古诗教学 篇十
小学语文古诗词意义方法诗是最美的语言,我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因此,下到小学上到大学,古诗词一直是学校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并剖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化作用。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有意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古诗词,就像醇香的米酒,散发着浓浓香气,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容易陷入的误区
1.忽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古诗词教学容易陷入的一大误区之一,就是忽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都会从古诗词的字、词出发,先带领学生掌握字词的解释,再对每句话予以翻译,最后把全篇翻译出来。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教师过多地强调字词的解释,很容易忽略了对古诗词整体的把握。其实,在笔者看来,古诗词的意义并不单纯地拘泥于单个字、词、句上面,多数时候,将视线定格在全篇古诗词的意义会比单个词意义更加丰富。
2.缺少对古诗词的多层次阐释
缺少对古诗词多层次的阐释,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是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比较容易陷入的另一误区。这与升学考试的要求有关。在升学考试中,会考察学生会字、词、句的把握,很少考察学生对整篇诗词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很难在试卷中看到类似“请你发挥想象,描述这句古诗词描绘的意境”的句子。因此,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单板、单一,只是靠主观背诵去掌握古诗词。语文教师也不会刻意地引导学生去想象,更不用说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了。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实在是本末倒置。所以,如果教师想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避免陷入教学误区,充分理解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二、强调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骚客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了对社会现实的刻画: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反应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讽刺了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揭露了贫富差距。又包括了对劳动人民的称赞,对粮食得来不易的珍惜: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然,除了这两点,我们还能透过古诗词看到诗人真挚的感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参悟。教师通过讲解古诗词,向学生渗透古诗词中悠久的中华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自己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植根于小学生的思想当中。因此,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强调古诗词教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领略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从中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2.提高审美水平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景、建筑的名句,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借多变的春日天气造成双关,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和自然;《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枫林晚景。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就能从这些古诗词中提炼出精彩的语句,建立审美标准,从诗句中获得审美感受。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首先了解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并在行动上落实,这样才能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措施
1.诗词教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教师应该以新改革的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现阶段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古诗词课程设置的工作。
以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为例。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差,但是想象力极高,他们对未知事物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需要降低对字、词、句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大体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放在发挥学生想象力上。例如,《静夜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一些生字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诗中营造的画面,并在课上发言。而较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则需要提高要求。以四年级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为例,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教师在让学生熟知古诗的年代以及作者的背景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深入诗词内容,领会古诗词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五六年级阶段,教师就更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诗词分析能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只有教师的诗词教学工作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的背诵工作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同时,还会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拓展视野,将视野延伸到课外古诗词中,组织学生大量地背诵优秀古诗词。这种做法固然重要,但是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教学误区:学生单纯背诵古诗词,忽视了理解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绝不能单纯走文字训练、诠释词语之路,而是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为例,如果教师不讲解“绿”字的用法,那么学生很可能产生疑惑又隐藏在心中,这样学生即使将诗句背诵下来,也不会理解该字的用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将背诵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
3.将古诗词与客观实际融为一体
有的学生反映自己之所以不懂古诗词,是因为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意义何在。学生在不理解学习古诗词意义的前提下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但是教师的工作就要难很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诗词教学,还要启发学生在联系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其实,诗人创作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会以某一事件为原型。所以,在众多的诗词中我们都能看到生活的影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诗词中与现代生活的重叠成分,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古诗词教学的成功之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古诗词教学的责任,及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进行古诗词的讲授,最大限度的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作用,推动古诗词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芳英.诵读古诗词是抚慰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J].科学大众,2012,(11).
[2]张泽宏,于楠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3,(01).
[2]刘小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新课程,2014,(05).
11.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古诗,教学方法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诗的王国”, 韵律优美、铿锵有力的古诗词一直都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古诗的语言凝练含蓄, 意境深邃, 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 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 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 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 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因此, 语文学习中, 古诗学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诗词讲求平仄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识记, 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诗词背后还蕴含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一、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 平仄有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以独有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古诗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 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 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 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 仔细品味, 而不以背诵为满足,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 我们还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 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首古诗在本单元的作用, 与古诗前后课文的联系。二是对诗进行归类。如爱国诗、友情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三是适当安排改写、仿写训练。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进行表演、绘画、演唱, 真正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使学生学中有趣, 趣中有美, 美中有物。
根据以上古诗教学要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探求, 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把古诗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和享受, 从而真正使古诗教学发挥特有的魅力, 让古典文学的精华渗透于他们的血液中, 在他们的生命中散发芳香, 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灵秀。
二、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 课堂学习不是几分钟而是四十分钟, 怎样在这四十分钟内保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考验。
为了坚持不懈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就要在诗歌的内容或者诗歌营造的情境上做文章。
比如在学习孟郊的《慈母吟》时,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一遍,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诗歌的大意, 当然这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由题目入手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有了总体把握, 即对于母亲慈爱的一种歌颂。然后根据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歌内涵, 我提问学生在自己的诗歌积累中还有没有类似歌颂亲情的作品。学生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歌。
针对这个诗歌中心, 我提到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然后让学生对这 首诗和《慈母吟》进行背诵记忆。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 多条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如下。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 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 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 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 我对《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补充,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 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 因此,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 言简意赅, 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 拉近距离, 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 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 明白如话, 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 昆虫时的体验, 使他们的脑海中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感受到诗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限制, 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 这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 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 、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 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 感受了古诗意境之美。
四、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性
目标性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 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完成, 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有的老师虽然也为学生制定背诵任务, 但是缺乏监督性, 背过的篇目不检查, 也不复查, 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诗词, 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佳, 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比如, 上面说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 但是, 并不是说今天背过的就再也不检查, 而是要定期对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行评估。这个评估即对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 也是加强重复记忆, 让背过的诗词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 每周的周一总结上一周的背诵情况, 以督促学生复习背诵为目的, 并进行相关测试, 不仅涉及默写, 还要设计关于诗词含义和中心思想题目。然后以两个或者三个星期为另一个阶段, 深化复习内容, 这样不停地向前“倒带”, 就能很好地督促学生对已学诗词进行总结和复习, 最终将诗歌记牢。
12.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篇十二
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执教人员放开旧有的教育模式,关注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情感、意境的渗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美学特色有所领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支持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这将会为我国古诗词教学成果的深化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优美的韵律、真挚的情感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千古流传,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应达到的标准。但是古诗词的产生时代久远,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着理解障碍,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与认知水平的局限,要让学生深入领悟其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非常不易的。另外,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不够重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时候只让学生背名句,因此,影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的教师很具体地讲解了古诗词,只注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结果学生片面地理解了大意,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这些因素使得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1.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体会。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推行之下,素质教育虽然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以及思想上的根深蒂固,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为目标,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却不知在该种教学观念下,只会将教育的本质扭曲,令学生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一方面,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往往会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被不断重复的诗词背诵与诗词默写所充斥,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学方式不仅完全忽视了诗词内涵,破坏了诗词本身的意境,同时也极易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在教学中采取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往往被教师置于被动地位,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授课,极少出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深层含义的画面,更多的则是教师在台上将课程重点直白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在台下不加思考地抄写记忆。在该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化,对所学古诗词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上,既无法掌握作者创作诗词时的思想感情,也无法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使诗词失去原有的魅力。
2.未发掘出古诗词朗诵的深层意义。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朗诵意义常常为教师所忽略,而学生也由于不了解朗诵的必要性,在进行诗词朗诵时不是缺乏感情,就是?Z调呆板,更有甚者为尽快结束朗诵,一味加快朗诵速度,结束后却连诗词讲了何种内容都无法说清。殊不知,朗诵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面,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可无意识地在脑海中形成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并在潜意识里体会古诗词中包含的深意与意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诵往往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朗诵质量好坏与否皆可对诗词学习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审美是与诗词创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故而要提高审美能力,就必须增加朗诵次数,通过多次朗诵,逐渐体会作者情感,并从中领悟到隐藏在诗词当中的深层含义。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1.重视阅读积累,进行反复诵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无条件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作诗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作诗,第一次可以让教师为同学进行示范,使得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诗歌学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中的古诗词。这样,当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之后,就会拥有不少的古诗词知识。为了更好地进行诗歌的背诵,每天的晨读时间应该让学生进行相互背诵以巩固知识。教师也可以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抽查全体学生的背诵情况,让学生在学习新诗歌的同时巩固旧诗歌,以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提升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2.加强知识理解,进行日常积累。
理解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步骤,是学生进行古诗词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如果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背诵,一方面不容易记忆,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在默写的时候容易产生错别字。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进行默写。诗文阅读和词义识记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学生掌握的古汉语的词汇较少,必然会难以完成古诗词的顺利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词汇出现的次数不够,往往在大脑中产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除了课文之外,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古诗词来供学生阅读和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词义的识记。
3.详细介绍作者情况,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者介绍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空洞地介绍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更应该关注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一些创作风格、作者的个人经历。教师可以将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作者,融入到作者通过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中,最终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学习古诗词。
4.对知识进行梳理,注重学习的系统性。
文言字词积累掌握,是从分散到集中,是从不自觉到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归纳和梳理的过程。只有学生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水平才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也”这个字,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字的用法进行集中的理解与归纳,如“余闻之也久”和“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但具体在应用中表示何种语气,在句子中该怎样进行翻译以及如何翻译好,则应该根据句子的形式和“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确定。同样,对于一些实词,也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以及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品味中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深入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在诗词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小学是一个人奠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打好人生底本的重要阶段。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有效载体。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也已经被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总体而言,小学古诗词选文尊重了儿童的性格特点、自然天性。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深化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古诗词教学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经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洗礼,至今,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古诗词的意境深邃,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形象,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正是让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诵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对小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的特点在于意境优美,平仄押韵,寓意深刻,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首首的佳篇词句,诗中意境的描写仿佛画一般,情理在书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古诗词中往往寓含着诗人的意志和感情,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评,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古诗文篇幅短小、简洁,却意蕴丰富,学生要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弦外之音,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古诗文教学给了学生想象和思维创造的空间,学生将诗词中的意境描绘在大脑中储存再造,可以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所在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载体。然而古诗歌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的情况也还不容乐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诗歌教学的一些弊端:
(一)重知识,轻人文
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实用知识的学习,以考试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注重文字防疫,段落划分,语法讲解,文体介绍,名句名篇背诵等。古诗文教学变成单纯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工具课,而忽视了古诗文所具有的文学因素、整体的美感教育和文学欣赏。结果,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除了记住几个实际写作无多大用处的字、词以外,根本产生不了愉悦的审美体验,更不能切实体会古诗词的妙处。这样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没有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果造成大批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经典常识文化严重不足。
(二)重应试,轻积累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往往靠单纯的讲解、背诵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策略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且由于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古诗词没有用,而且学起来既枯燥无趣又难学,认为只要学一些考试要用的文章就行了。而当今语文试题中,一方面默写所占的分数比例偏低,默写的内容也往往局限在考察名言警句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平时的读背状况;另一方面,一般语文考试总是笔试,对学生的诵读水平难以评估,即使有所反映也只能对停顿、重音等问题进行机械的书面解答,不能反映实际水平和综合水平。这就使得学生读得少,背的少,积累得少,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丰富博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词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三)重理论,轻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古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开拓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不注重古诗词的实践活动,对小学生赏读古诗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背诵,学生边读边忘或只会背,不会运用。还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教材上的古诗从诗句意思到诗人所表现的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分析,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却舍不得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鲜活的、灵动的时间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典文化。这只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窒息学生的创造力,弱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解决小学古诗词教学问题的策略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诵读,如何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素养。所以,我们教学的重点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在教学时,我们要开发创设各种情境,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古今联系,使古诗文的教学呈现一方新天地。
策略一: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策略二:灵活运用多媒体。
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策略三: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策略四:注重学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渗透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一位教师采取“读(初读)、查(查不理解字词)、调(根据情况调换字词)、补(想象补充)、说(说诗意)、演(感情读演)”六字自学法让学生自学古诗,教师扶放结合,可先带领学生学第一句话,传授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合作、可探究,并逐渐掌握一套古诗词学习的方法。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关于情境教学09-09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1-01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07-05
大成小学关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总结10-11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06-10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09-06
中心小学关于报送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情况工作汇报10-30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讨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