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学塑料(共9篇)
1.食品包装学塑料 篇一
聚乙烯薄膜不宜作含植物油食品包装
PE (聚乙烯) 塑料薄膜在实际流延或吹拉制作中, 为了增强或互补薄膜的性能, 常按比例将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和线形聚乙烯等混合使用。哪种物质占比例大, 薄膜就用该物质命名。例如, 牛奶包装薄膜含高压聚乙烯的成分多, 就称为高压聚乙烯薄膜。酸奶、方便袋包装薄膜含低压聚乙烯的成分多, 则称为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
虽然PE保鲜薄膜的透气性能好 (包装水果、蔬菜有保持水分和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效果) , 但是, PE薄膜接触植物油后, 会迅速渗透、溶胀、变色, 如包装含植物油的食品, 不但会大大缩短食品的保质期, 而且长期接触植物油, PE薄膜内的“萘”会析出溶入植物油中, 有害人体健康, 所以PE薄膜不宜用来包装油炸食品和含植物油的食品, 也不宜包装含有油脂的瓜籽、干果籽、坚果籽等食品。
五层以下共挤PE塑料薄膜不宜作奶类包装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牛奶及奶制品包装或酱油、醋的包装等均为典型的共挤塑料薄膜包装。透明的无印刷的真空或蒸煮包装袋, 也是共挤塑料薄膜包装。牛奶包装虽然采用了外白内黑的黑白共挤塑料薄膜, 有效延长了保质期, 但如果使用三层共挤塑料薄膜, 会因为缺少阻隔层, 而使包装内容物无法达到包装上所标注的保质期限。
加有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阻隔层的五层共挤和涂敷PVA (聚乙烯醇) 阻隔层的塑料薄膜, 能延长保质期限, 但成本较高。因此, 一些企业选择用两层或三层共挤的黑白塑料薄膜和象征性涂有阻隔材料的PE薄膜作牛奶、奶制品或酱油、醋等产品的包装。掺有黑颜色母料的PE薄膜直接接触食品, 会有惰性炭黑颜料渗入包装食品的现象发生, 造成食品污染, 而象征性的涂沫一层具有阻隔材料的塑料薄膜, 不能真正起到包装的阻隔作用, 会影响食品的保质期。
DAL真空镀铝薄膜不能替代AL金属铝箔
AL金属铝箔具有闪亮的金属光泽, 无毒、无味、无嗅, 遮光性极好, 反光率可达95%, 高温和低温状态稳定, 在73-371℃范围不涨缩变形;阻隔性好, 阻气、阻氧、阻湿、保香, 是高档包装极佳的中层基材薄膜;多用于巧克力的高档包装、方便面碗的封口盖膜、啤酒和香槟酒的封口商标、奶和奶制品、果汁的纸/铝/塑复合包装、食品和调味品的高档保香包装、熟肉制品的蒸煮包装等。
DAL真空镀铝薄膜是在真空状态下, 用蒸镀的方法将99.99%以上的高纯铝镀附在BPET (双向拉伸聚酯) 、BOPP (双向拉伸聚丙烯) 、PVC (聚氯乙烯) 、CPP (流延聚丙烯) 、CPE (氯化聚乙烯) 的塑料薄膜上的产品。镀铝薄膜的阻气、阻氧主要依靠镀铝薄膜基材膜的本身, 而不是镀铝层, 镀铝层只起装饰作用。虽然, 真空镀铝塑料薄膜机械性能好、镀铝面平整光亮、不易产生针孔、装饰性强, 有一定的阻气、避光、屏蔽的作用, 可以互补压延铝箔强度低、易撕破、折叠时易断裂、容易产生针孔、不耐酸碱的缺点;但是真空镀铝塑料薄膜的铝层抗水性能差, 遇湿会脱落, 脱铝会造成复合包装袋的开层。此外, 铝层太薄 (镀铝层只有400Å) , 也就是说镀50000m2的塑料薄膜只需要1kg左右的高纯铝, 其遮光和屏蔽性能远低于压延铝箔 (金属纯铝箔) , 而作为基材的BOPP、PVC、CPP、CPE等薄膜的阻隔性也不好, 所以用上述基材制成的镀铝薄膜不能做真空包装。
PET (聚酯) 薄膜不能代替PA (尼龙) 薄膜
蒸煮包装食品, 一般是通过蒸煮将内装食品中的菌类杀死, 而延长内装食品的保质期, 这要求包装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和导热性。PA薄膜水蒸汽透过率很高, 金属铝箔是良好的导热体。而有着优异绝缘性能和良好阻气性能的PET薄膜导热性并不佳, 其水蒸汽透过率很低, 可阻止部分或减少蒸煮温度的导入;此外, PET薄膜本身硬度、挺度高, 空气不易抽尽, 虽然有优良的阻隔性, 但是却减弱了蒸煮杀菌的效果, 故PET只宜做真空包装, 不能制作蒸煮包装。
用PET薄膜替代PA薄膜制作蒸煮包装或增加复合PET薄膜的四层蒸煮包装, 只能降低成本, 但却没有PA/AL/CPP三层复合蒸煮包装的杀菌效果好、保质期长。
纸塑复合薄膜包装不一定环保
纸塑复合薄膜的包装是纸与塑料的复合包装, 通常采用纸流延PE和PP (聚丙烯) 的复合加工工艺复合而成 (用干式复合方式加工成本较高) 。纸塑包装比塑料包装的透气性好, 但防水性和阻隔性差, 因而常用于需要释放和吸湿物品的包装, 如樟脑片的内包装、防潮剂 (干燥剂) 等的包装。纸只有复合了塑料后才可热封制袋, 但复合后不利于回收或自然分解, 此外, 纸的制作原料是木材, 大量使用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 一些人认为的纸塑复合包装较塑料包装环保并不合理。
食品塑料软包装消费使用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消费者对塑料软包装应用知识了解甚少, 往往不能正确使用, 这对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危害。
PE薄膜不宜直接包装食品
PE薄膜和方便袋不宜盛放或长时间盛放含植物油的食物, 尤其是不能盛放热的食品或加热食品。用其包装含植物油的食品、热豆浆或盛放剩菜, 是非常不科学的, 包装和覆盖后进微波炉里加热更是有害。此外, 彩色PE塑料薄膜袋, 如彩色背心包装袋、彩色手提袋、黑色垃圾袋等均不能包装食品, 因其在制作中加放了大量的颜色母料和再生塑料, 会污染食品。
PE塑料容器不宜盛放植物油或热饮
PE属于惰性聚合物, 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 在常温下可耐酸、碱、盐类溶液的腐蚀。长时间接触脂肪、芳香族溶剂会溶胀或龟裂。温度超过60℃, 会有少量的内在物溶出, 接触植物油后也会溶胀、渗透、变色, 长时间接触还会使其内在物“萘”析出溶于植物油中, 导致容器内的植物油产生异味, 危害人体健康。所以PE塑料容器不宜用来盛放植物油和60℃以上的热水、热饮料、热茶、热奶或热豆浆。
PVC薄膜不宜包装食品加热
PVC的热收缩薄膜可做矿泉水、饮料的瓶标, 也可以制成很薄的保鲜膜。P VC保鲜膜不但能保持鲜肉的水分, 还能很好的保持鲜肉红润的色泽;但不可以包装食物加热, 因为PVC保鲜薄膜遇热后薄膜内的柔化 (增塑) 剂会析出而污染食品。除PET、PA等极性薄膜外, 其他的塑料薄膜包装加热后都会污染食品, 危害人体健康。
将PVC增塑后制成的薄膜, 抗拉性能、柔软性能、耐老化性能都会大大加强, 通常用于制作人造皮革、台桌布、毛毯和棉被及五金电器工具等的包装, 但绝对不可用于盛装食品。
2.再生的沙拉塑料包装 篇二
以纸代木的液晶显示屏缓冲包装
液晶显示屏是价值高且易损坏的商品,为了给液晶显示屏设计一款以纸代木的瓦楞纸板缓冲包装,AU Optronics公司可谓煞费苦心。
AU Optronics公司将瓦楞纸板设计成如图所示的折叠结构,如此复杂的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的缓冲性能来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实现保护作用。整个包装依据液晶显示屏的外型开模制作,完全紧贴产品的外壳曲线,弥补了单一纸板设计无法密合产品特殊造型的缺陷。整个缓冲结构分为四个部分:上底、下底、左侧及右侧折叠结构,左右侧的折叠结构通过插舌卡合的形式嵌入到上下底的卡槽中,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将液晶显示屏稳稳地固定起来。这款折叠瓦楞纸板缓冲包装没有使用任何胶黏剂,方便拆卸,100%可回收再利用,徒手即可将缓冲材料组合转换为展示柜及储物柜。选用的瓦楞纸板采用了85%的回收料,因而也极大地降低了包装成本。经测试,这款缓冲包装可以承受约800公斤的抗压强度,仓储时可以将8个这样的结构(约5米高)进行纵向堆码,进而极大地降低了仓储空间。
用量自取的可降解塑料袋
“限塑”是全球的热门话题,用质量相当甚至更好的可降解塑料袋代替传统的石油基塑料袋,是业界共同研发的重点课题。目前,在欧美地区,可降解塑料袋已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但是这类产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缺陷问题:透明性差。在超市或零售摊贩,透明性差的塑料袋为收银员进行货物识别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Excellent Packaging & Supply公司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对生物基塑料进行了改性处理,利用非转基因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材料研发了一款新型的可降解塑料袋,大大提高了成品的透明度,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内部产品。此外,这种“升级”后的可降解塑料袋所用原材料比原来降低了50%,大大节省了成本和资源消耗。除在材料改性方面取得成绩外,为进一步减少包装浪费,Excellent Packaging & Supply公司还研发了一款名为Pull-N-Pak的自助取袋机。消费者通过手拉、割断即可得到一个封底、预开口的塑料袋,塑料袋长度根据需要决定,可减少20%的浪费量。
由鱼皮虾壳制成的可食性包装膜
传统的保鲜膜原材料是从石油中提取合成的,这种材料很难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近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明了可以吃的保鲜包装膜,这种包装膜采用从鱼皮、鱼鳞、鱼骨里提取的胶原蛋白等物质作为原材料,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保鲜时间长,效果好,而且价格也不贵。这一项目也因此荣获山东省青年创业大赛创意组亚军。
据介绍,这种可食性包装膜的主要原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鱼皮、鱼鳞、鱼骨里富含的胶原蛋白,另一种是从虾壳、蟹壳里提取的壳聚糖。胶原蛋白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壳聚糖能抑菌,在一定温度下,这两种物质可以合成一种保鲜溶液。在该项目团队的测试实验里,将鲜虾在保鲜溶液里浸一下,其表面就出现一层保鲜膜。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虾,保鲜效果非常好,保鲜时间比用普通方法延长了一星期。
我国鱼皮、鱼鳞、鱼骨等原材料十分丰富,其一般被当成加工废弃物,目前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生产鱼粉,每吨售价在800元左右。而制成胶原蛋白和可食性包装膜后,能增值上百倍。
3.日本对食品接触性塑料的安全要求 篇三
日本对于食品接触性材料的管理由劳动厚生省健康,劳动和福利部(MHLW)负责,这个部是在2001年1月6日由健康和福利部及劳动部合并而成,其下属的食品药物局下的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际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依据是日本的“日本法”。日本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与食品添加剂分开管理。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可能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日本劳动厚生省可以根据需要制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标准与卫生要求,一旦颁布了相应标准,则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材料生产和销售。日本劳动厚生省颁布的标准分为3类。
一般标准:规定了所以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重金属,特别是铅的含量要求。该类标准:建立了金属罐,玻璃,陶瓷,橡胶等物质的类别标准:此外还制定了13类聚合物的标准。包括PVC、PE、PP、PS、PVDC、PET、PMMA、PC、PVOH等。
专门用途标准:对于具有特定用途的材料制定的标准。日本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除遵照上述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外,更多的是通过相关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由政府委托日本PVC卫生协会(JHPA)、日本烯烃和苯乙烯塑料卫生协会(JHOSPA)、日本偏二氯乙烯卫生协会(JHAVC)三大行业协会来定制相应的食品包装材料用助剂的标准。另外,协会还负责根据行业的发展,对规定进行不断修订。例如,日本烯烃与苯乙烯塑料卫生协会(JHOSPA)制定了各类适合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各类物质的规定要求;日本PVC卫生协会(JHPA)制定了适合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肯定列表;日本印刷油墨行业协会则制定了不适合印刷食品包装材料物质的否定列表。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推荐性标准被业内广泛采纳,已经成为整个食品包装行业生产销售链的合格评定依据。从1970年日本制定第一版的允许使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的名单到现在,已经是第13版了,其中添加了832种新物质,剔除了87种原来名单上的物质。
作者:金振黑色母提供!
4.食品包装学塑料 篇四
消费警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有:
1、小吸管存大问题,色艳有味要小心
2、瓶盖瓶身隐患大,质量安全没人抓
3、易拉罐、袋奶细菌油墨隐患大,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应双管齐下
4、过度包装现象泛滥,无法可依是问题关键
5、铝箔锡箔区别大,使用不当很可怕
6、纸制餐饮具印刷不规范,浓妆艳抹好看存隐患
7、打破钢锅问到底,不锈钢区别到底在哪里?
8、定量包装不定量,消费者权益无保障
9、白酒塑化剂来源不明,标准缺失监管难执行
10、果蔬胶带标签存隐忧,乱贴乱用有毒让人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11、超薄塑料袋有新规定,厚度低于0.015mm不能用
12、包装标签新规不断,选购不当或存隐患
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食品安全离不开包装安全,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之一,因此,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食品包装事件或问题却频频发生,食品用纸包装用废纸生产、易拉罐壁薄爆炸、奶袋牙咬后印刷油墨成饮品“调料”等问题,均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食品包装不符合国家政策标准要求、或企业为牟利而违反标准的现象,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严重者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12月20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在“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食品包装相关产品隐忧问题”,包括过度包装、含苯油墨大量应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添加剂检测难、原辅材料应科学选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性等等。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些隐忧问题有些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改善,有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经销商等高度重视,将消费者健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康放在首位,用良心生产良品,用良心经营良品。
国家标准和政策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食品包装材料、印刷油墨、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的问题也在不断的被发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作为行业协会,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对这一年来食品包装行业存在的隐忧产品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希望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标准,做到自律、自检、自查,从生产源头保证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安全。
1、小吸管存大问题,色艳有味要小心
随着天气转冷,热奶茶、现磨咖啡……这些美味而又便捷的饮品大都离不开吸管的“陪伴”。但是用塑料吸管喝热饮时,总能让人喝出不太舒服的怪味,而且,吸管包装上多数没有任何标识,属于“三无”产品,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吸管会产生健康隐患。
按照国家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GB/T 24693-2009)要求,生产吸管的原材料选用食品包装级聚丙烯,而且吸管在出厂前还要做无异味、无污点、无色斑、无气泡、无毛刺、无杂质、无穿孔及包装数量、包装压痕等项目的检验,且在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对结构、材料、工艺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接触含酸性、油性等饮品是否安全的卫生性能检验。国家质检总局从2006年开始,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实施市场准入(QS),吸管属于发证范畴。因此,在最小销售包装单元上必须有生产企业的准确信息,特别是生产许可证QS标识及编号。如果没有这些信息,质量可能有问题,往往会使用劣质的工业原料或者是废塑料等等。食品级塑料是没有味道的,我们闻到塑料味这句话本身是错误的,如果有味道可能就是废塑料的味道,而且颜色越鲜艳,安全隐患越大,黑心企业可能会使用颜料来遮盖废旧等不合格材料。这些颜料里面通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和苯胺类的有机染料,对肝脏、肾脏都可能造成伤害。一旦使用,尤其是喝热饮的时候,有害物质会随之溶解,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对于热衷饮料的少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年儿童来说,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建议,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吸管的使用,别用吸管喝热饮,因为饮料温度过高被烫伤,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另外很多化学物质在温度高时更容易析出,董金狮教授建议广大消费者不要去市场买那些没有QS标识、五颜六色的吸管,应该去正规超市或商场购买,买时尽量挑选透明的、独立包装的吸管。除此之外,还要认清外包装袋上的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材质、使用温度范围、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许可证标识和编号等,避免出现问题时 “无处可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关注细节,必要时可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2、瓶盖瓶身隐患大,质量安全没人抓
对于饮料瓶塑料螺纹瓶盖而言,它所带给消费者的未必只有方便。美之源饮料中毒门事件中,多个环节可能出现污染,其中,包装瓶盖的密封性不好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在瓶装饮料中,真正起到密闭作用的是螺纹瓶盖上一块突出的胶垫,正是因为这块胶垫的密封,保证了瓶内饮料与外界隔离。但目前在我国,饮料都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封口时难免出现压力不够、密封不严的问题,而瓶口的螺纹部分又不能起到密封作用。也就是说,螺纹状的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而不具备密封效果。但是,这个在食品包装行业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并不为消费者所知晓。一旦有灰尘或细菌,极有可能进入平时对嘴喝水的位置对瓶口造成污染。此外,瓶口的螺纹部分在从饮料出厂到消费者饮用这段时间内,都是暴露在空气中,不受任何保护,而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一年。这样的情况无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人为投毒的危险。如此严重的问题却得不到饮料厂商的重视,主要是消费者不知情、瓶口螺纹处卫生标准空白、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不愿更改瓶体模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除了需要唤醒企业的良知外,国家推出饮料瓶口与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瓶盖螺纹处的卫生标准要求,也可以解决不密封的安全隐患。
塑料瓶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几乎不会出现回收后再使用的情况,但是对于玻璃瓶装的啤酒,回收后清洗消毒再使用,已经再正常不过了。消费者在购买啤酒的时候会发现,位于瓶身靠近瓶底的位置,以英文字母B为开头,后有生产年份与月份,这便是啤酒瓶的生产日期,一般使用期为两年。
但是多次出现啤酒瓶爆炸事件,需要我们思考,啤酒瓶被重复使用了几次,都是从哪里回收来的,中间又经过了多少颠簸才被运回工厂清洗、消毒?我国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说,造成啤酒瓶损伤、引起爆炸可能有如下四个原因。一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磕碰,二是灌装啤酒液体时压力过大,三是暴晒、冷冻等不当储存,四是非法厂家生产的非“B字瓶”或超期服役的酒瓶。此外,董金狮特别提示消费者,不当的开瓶方式也是造成啤酒瓶爆炸的原因之一。在开瓶时最好用起瓶器,用牙起、两瓶啤酒互起或用桌角起等起瓶盖方式都是不安全的。且在开起前应注意不过分摇晃酒瓶。
3、易拉罐、袋奶细菌油墨隐患大,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应双管齐下
易拉罐装可乐冷冻后爆炸,导致上海一名6岁儿童脸部严重受伤的新闻引起了无数家长以及消费者对易拉罐安全性的关注和思考。
目前,易拉罐现有的国家标准包括《包装容器 铝易开盖铝两片罐》(GB/T 9106.1-2009)和《铝易开盖三片罐》(GB/T 17590-2008),以及2012 年10月份才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GB 11677-2012)。但翻阅以上国标,都没有对易拉罐的厚度做出要求。
由于目前易拉罐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饮料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将包装的成本也压至最低,造成很多易拉罐越做越薄,内壁树脂涂层越做越厚,很多厂家甚至致力于生产薄壁化的新型易拉罐,以低成本、新品种来赢得市场,导致消费者手中的易拉罐越来越薄。易拉罐越做越薄,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整个罐体看起来依然挺括,但却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像个充气炸弹。
罐装可乐放到冷冻室后发生爆炸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冰,体积增大。因此可乐结冰之后,体积会不断膨胀,把易拉罐撑变形,最终会撑爆。二是液体结冰(或者部分结冰)时,气体溶解度会发生变化,碳酸饮料如可乐,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出来,增加易拉罐内的压力,再加上可乐液体本身体积的增加,罐体内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时候如果从0℃以下的冷冻室内取出并马上开启,很容易发生爆炸。
易拉罐除了存在爆炸隐患外,罐口卫生以及内扣式拉环可能滋生细菌也是消费者应该关注的内容。内扣式留片易拉罐的扣片被直接扣进饮品中,有害物质进入饮品被消费者直接喝掉后果严重。经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调查发现,多数消费者不会留意易拉罐的开启方式。有个别消费者表示怀疑内扣拉环的开启方式影响饮料安全,但因所购买饮料使用的包装,消费者无法选择而作罢。在我国目前易拉罐相关的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了内扣留片式开盖设计,然而这种设计存在的卫生隐患却没有引起重视。
实验表明,不论是存放在何种地方,绝大多数易拉罐都是整体暴露在外面的,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易被灰尘和微生物等污染,拉环处更是容易藏匿脏物,不易清理,这就可能因沾染了致病菌和病毒而感染人体。另外,暴露过程中,难免有苍蝇等昆虫落在上面,也很难避免老鼠等与罐体接触,而老鼠本身就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多种疾病,其排泄物中也存在致病菌,如果真的污染了罐口,不加清洁就直接用嘴对着罐口喝饮料,则可能引发疾病。
不论是用什么进行擦拭再饮用,内扣留片式工艺的易拉罐都或多或少的将细菌直接送入到饮料中,尤其是有些饮料企业为了销售的推广,在内环中用油墨印刷“再来一罐”等促销字样,更是可能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
与易拉罐的便利同样受到老百姓喜爱的还有袋装奶,出门时顺手拿一包,路上用牙咬开直接喝也成了很多市民的习惯,甚至很多幼儿园以及大中小学生,选择袋装奶的原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因除了价格实惠外,主要是图方便,用牙咬开就可以喝了。然而,因外包装上印有很多图案及文字,这些染料中多数含有铅,长期牙咬袋装奶饮用,容易重金属中毒,会影响血液和肠胃系统。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原则上油墨等染料是不可以直接入口的,现在不少纯牛奶、酸奶、果味牛奶的包装袋颜色很鲜艳,这也意味着包装袋要使用更多的油墨,这有可能会加大油墨中重金属和溶剂向包装袋内迁移的机会。用嘴咬开包装袋直接对着包装袋喝牛奶,容易将油墨中的重金属成分吸食入内,久而久之会造成安全隐患。建议企业在袋口印刷和开口设计以及开口后如何放置方面加大创新。
目前,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淘汰,环保水性油墨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却没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仍然有大量企业使用含苯油墨进行印刷,包括报纸印刷、食品包装产品印刷等,这种实际应用与技术条件严重相悖的现象也是食品包装行业相关产品的隐忧问题之一,食品包装印刷呼唤环保油墨。
4、过度包装现象泛滥,无法可依是问题关键
过度包装可以理解为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广告词过于溢美等。过度包装如何定量界定,商家和消费者持明显相反的态度。
过度包装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有一半以上都属于过度包装。过度包装除了严重浪费资源、产生过量垃圾之外,其产品的高价要由购买者来承担,侵害了消费者利益,还助长了社会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
2012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并定于2013年2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是我国首个有关过度包装政策要求的地方性文件,其中对违反规定的销售者最高罚款5万元。但是,地方规定管不住其他地区,问题根本是全国要一盘棋。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我国目前还有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2006年6月1日实施的《月饼》(GB 19855-2005)和2010年4月1日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09)。由于在标准执行中缺乏处罚依据,因此,过度包装现象时有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今药品逐渐成了过度包装重灾区,过度问题仍面临无标可依、无法可依的问题。部分药企将药品包装盒做大做精,以包装成本高为由提高药品价格。同时,将包装盒做得较大,还可以增大在药店柜台的陈列面积,或利用精美包装吸引消费者,但是打开后往往只有少量药品,与包装体积严重不符,让人大失所望,却又无可奈何。
5、铝箔锡箔区别大,使用不当很可怕
许多消费者喜欢吃烧烤,又有多少人知道用来烧烤的锡箔纸是否会影响健康呢?同样用于烧烤的铝箔和锡箔又有什么区别?我国国家标准对于铝箔和锡箔的卫生指标又是如何规定的?
锡箔的成分主要是铅锡合金,锡箔中含铅量高达50%左右,表层还能生成有毒的铅白和氢氧化铅,焚烧时生成黄色的黄丹(一氧化铅)也是有毒的化合物。这些有毒的微粒随着热气流飘浮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群吸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铅的慢性中毒会使人出现忧郁、贫血、肾病、不育、流产等症状。
锡箔纸或铝箔纸多用于包裹食材烧烤,以防止肉类烤焦。铝箔与锡箔很易分辨,锡箔比铝箔显得光亮很多,但锡箔的延展性很差,一拉就断。超市有卖纯锡箔纸的,它们通常是一张张叠放,每张之间有棉纸,本身较难切割,价格也较贵,购买者较少。而铝箔材质比较硬挺,好切割,多采用卷筒式包装,价格较便宜,现在逐渐成市场主流。
在使用锡箔纸或铝箔纸的过程中,如果食材上添加了调味酱或柠檬,由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把锡箔纸或铝箔纸的锡、铝析出,混入食物中被人体吸收,则会造成食用者锡、铝中毒。锡会刺激肠胃,铝会导致老年痴呆。如果肾脏病人摄入过多的铝,会出现贫血。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国家标准《精制铝箔》(GB 10570-1989)中规定:用于食品包装的精制用铝箔(在合同中应注明“食用”字样),其铝箔中的有毒元素应符合如下规定:铅:不大于0.01%,镉:不大于0.01%,砷:不大于0.01%。因此,用于烧烤最好的选择是铝箔纸,且其铅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建议人们在做烤制食品时,若要用锡箔纸或铝箔纸包裹食材,就不要加调味酱或柠檬。另外,可用包心菜叶、玉米叶代替锡箔纸或铝箔纸,或以笋壳、茭白壳、菜叶当垫底,这样不仅无污染,食用健康,且味道鲜美。
6、纸制餐饮具印刷不规范,浓妆艳抹好看存隐患
一次性纸质餐饮具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消费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如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饮水杯、一次性纸碗等制品。银行、商店、飞机、火车、轮船、办公室、快餐店、咖啡厅等几乎所有需要喝水、吃饭的地方都有纸质餐饮具的存在。
2012年6月1日,国家标准《纸杯》(GB/T 27590-2011)开始实施,然而,由于是推荐性标准,加上标准宣贯不到位,很多企业并不知道此国家标准,因此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纸杯》国家标准实施至今已逾半年,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超市内销售的奶茶杯和一次性纸杯大部分已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更改了杯身印刷,所用纸也全部为食品用原纸,油墨也基本改为环保型油墨。然而,批发市场内销售的纸杯却仍穿“花衣”需加强监管。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醒,纸杯印刷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的大问题,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经销商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更换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纸杯。
《纸碗》(GB/T 27591-2011)中有“本标准适用于淋(覆)膜纸碗”,从标准的范围看,完全符合方便面碗产品的情况,然而,同样属于纸质餐饮具,消费者在用方便面碗喝汤的时候也会直接接触到碗外部的油墨和光油,而《纸碗》国家标准并未对印刷位置以及光油进行要求,为消费者喝汤埋下了隐患。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7、打破钢锅问到底,不锈钢区别到底在哪里? 许多消费者对不锈钢厨具、餐具非常青睐,由于其金属性能良好,比其他金属耐锈蚀,且制成的器皿美观耐用,因此,越来越多被用来制造厨房用具。然而,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制成的,若使用不当,其微量金属元素会在人体中慢慢累积,当达到某一限度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且不锈钢餐具容易与酸、碱、酱油、盐等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溶出有害金属元素,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我国对不锈钢产品中铅、镉、镍、铬、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规定,但对锰的含量并没有要求,锰价格便宜,因此不少厂家在不锈钢餐饮具中加入过量的锰来替代其他金属,用锰等廉价材料代替镍,会影响不锈钢产品的防锈防腐性能,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摄入过多的锰,会导致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肠道紊乱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使用不锈铁充当不锈钢制作餐饮具,这种“不锈铁”不能防腐蚀,长期使用会威胁人体健康。
另外,网上销售的不锈钢产品往往较正规商场超市的便宜很多,但质量和重量却存在巨大差异,消费者应小心消费,提高警惕。
8、定量包装不定量,消费者权益无保障
许多消费者喜欢去价格相对便宜的批发市场购买整箱的产品,这样既省钱又方便,然而,却鲜有消费者注意过,这些批发来的整箱产品包装箱上标示的数量与实际装箱数量是否一致;在批发市场或超市购买的保鲜膜,标注长度是否与实际长度相符;买回家的饮料是否与实际标注容量相同……
2005年10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 1070-2005),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各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做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允许的误差值要求,包括质量或体积定量包装商品、长度定量包装商品、面积定量包装商品和计数定量包装商品。以计数定量包装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商品为例,当净含量小于等于50时,不允许出现短缺量,当净含量大于50时,允许短缺量应在1%内。即如果一箱产品标注的净含量为300个/箱,那么根据JJF 1070-2005的要求,此产品每箱允许的短缺量即为不超过3个。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肥皂》(JJF 1070.1-2011)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小麦粉》(JJF 1070.2-2011)。
可见,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但是生产企业或经销商为赢取蝇头小利而人为减少包装数量或恶意篡改包装箱数量的现象仍然存在,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此现象进行规范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9、白酒塑化剂来源不明,国家标准缺失监管难执行
白酒是中国人餐桌上比较常见的饮品,然而,2012年底,大量媒体报道某白酒中含有塑化剂事件,使得塑化剂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就工艺而言,白酒中的塑化剂可能来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也可能来自于酒瓶的瓶盖、瓶垫、瓶塞等。
其实,塑化剂是一种塑料助剂,即增塑剂,起到增加塑料弹性的作用,由于增塑剂不溶于水溶于油,因此在与油脂类食品接触时,只要接触就会渗出,渗出或迁移的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会随着食品进入人体。塑化剂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肝脏和泌尿系统也会连带“受伤”,而且受损后,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中规定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有8种物质,且对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都有明确要求,并规定“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材料”。尽管如此,“塑化剂”仍然被大量应用于食品包装,包括PVC食品保鲜膜、月饼托、糕点托等。聚氯乙烯(PVC)是硬质塑料,要想制成保鲜膜就必须加入大量塑化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PVC保鲜膜中,极少标注保鲜膜的适用范围,也很少有人知道PVC保鲜膜不能包装含油脂的食品。
保鲜膜国家标准迟迟未能实施:《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GB 10457-2009)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9年4月1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标准定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给予一定缓冲期,2009年11月27日,国家标准委同意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延期的申请,并发布延期实施通知,将实施日期延期至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在新的实施日期到来之际,国家标准委再次将新标准进行延期,且延期至何时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到目前为止,PVC保鲜膜无国标可依的现状。
2011年9月,央视《消费主张》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共同调查并曝光了对月饼托中塑化剂的检测结果:在11个月饼托样品中,有10个被检出含有增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这10个月饼托样品中,包括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三种材质。月饼含有大量油脂,长期与这些含有增塑剂的月饼托接触,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虽然国家标准中对塑化剂的最大使用量和特定迁移量均有规定,但其检测方法仍然不够完善,且即便有检测方法,也有多数检测机构表示因缺乏设备、技术、标品等因素而无法检测。由于检测困难,生产企业具体用了什么添加剂几乎无从查据,质监部门的监管也因此出现漏洞。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首先完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
10、果蔬胶带标签存隐忧,乱贴乱用有毒让人愁
超市和市场内销售的蔬菜一般都被胶带捆扎成一把一把出售。虽然有些蔬菜是用保鲜膜包好然后再缠上胶带,但是多数超市中,娃娃菜、豆角、蒜苔等蔬菜都是直接被胶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带捆扎着的。这些胶带有各种颜色,有些上面写着一些标签信息。除了蔬菜,水果表面也贴有标签,这些标签有些是塑料材质,有些是纸质的。
胶带中黏合剂里面一般含有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直接接触蔬菜和水果,从理论上讲,胶带中的化学物质会渗透到水果和蔬菜内部,虽然皮厚的水果可能避免受到污染,但是诸如苹果、梨等皮薄的水果很难保证不被渗入,就算是把标签贴于保鲜膜,苯也可以穿过保鲜膜的膜隙渗透到食物中。苯还可渗过纸类、塑料等外包装,污染食物。
苯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后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甚至死亡。
尽管食品包装标签的安全性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但针对标签黏合剂的使用,各国均没有相关的法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买缠胶带或者贴不干胶的菜和水果。此外,政府要加强对裸装食品直接使用胶带捆绑的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
11、超薄塑料袋有新规定,厚度低于0.015mm不能用
常用的塑料购物袋和连卷袋都属于塑料袋。塑料袋在给人类快节奏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无限的打击,多数使用者将其一次性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使用量大、回收处理难的局面。通过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塑料袋的销售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已普遍提高,然而,仍有部分小商贩、批发市场使用超薄塑料袋、滥用塑料袋,以及不法企业生产超薄塑料袋的现象存在,更有企业和经销商对国家标准不了解,不清楚“超薄塑料袋”的定义及厚度要求。那么,我国有关塑料袋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呢?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9号令),其中“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属于限制类,“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属于淘汰类。根据“9号令”,塑料袋的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度要求不低于0.01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厚度要求不低于0.025毫米。
关于塑料袋的厚度,虽然国家标准《塑料购物袋》(GB/T 24454-2009)中要求塑料垃圾袋的厚度不得低于0.01毫米,但是,由于此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而塑料垃圾袋也属于塑料袋,因此,应以“9号令”中的要求为准,即厚度低于0.015毫米的均为超薄塑料袋。塑料袋生产企业应理解国家政策,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生产,即使是塑料垃圾袋,厚度也要高于0.015毫米。
12、包装标签新规不断,选购不当或存隐患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消费者对产品标签上标注的信息不理解、不明白的现象对消费者选购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2年4月20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正式实施。近期,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北京地区销售的部分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市面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整体情况良好,但仍有个别企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注不够重视,没有按照GB 7718-2011的要求进行标注,有的甚至人为多标(没用的也标上)、少标(用了不标)、重标(不同名称)、小标(故意把重要信息印得很小看不清),更为严重的是用了不合法的添加剂却不标等。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醒生产企业,《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应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执法部门更应进行严格地监督和管理。
此外,《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食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此强制性标准,按照标准要求标注食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标准规定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应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保质期计算,生产日期为最早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010-88466551 生产的单件食品生产日期。
国家标准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但是质监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之事落在实处。
结语
5.食品安全学(完整) 篇五
1、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一般是只食品本身对食品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安全食品的定义
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使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后三种是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3、常规食品的定义
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监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4、无公害食品的定义
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5、绿色食品的定义、A级AA级
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A级: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AA级:原料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
6、有机食品的定义
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7、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 1)标准上的差异
无公害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行业标准;
有机食品执行的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具有国际性。2)运作方式的区别
无公害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农业部和各省厅;
绿色食品的认证组织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有机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其委托的国内有机食品综合认证的权威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3)标识使用不同
无公害食品是一种政府强制性行为,有许多强制性标准,标志无偿使用;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工商注册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围,实行有偿使用。4)技术要求不同
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接纳基因产品; 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不接纳基因产品。5)质量目标不同 无公害食品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的安全食品;
绿色食品的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有机食品的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品。6)认证收费不同
无公害食品只收检测费;绿色食品要收取检测费、标识管理费、标识使用费;有机食品要收取申请费、检测费、检查员差旅费、颁证费、标识管理费。
8、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的概念和种类(小标题,不要求展开)、八大类致敏性食品 食品加工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包括:
一、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按生物种类分为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
二、化学性危害
包括食品原料本身含有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添加以及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分为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药残留、药物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的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的危害、其他化学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包括各种可以称之为外来物质的、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可能使人致病或致伤的任何非正常的杂志。如玻璃、金属、石头、塑料等。
八大致敏性食品:谷类、贝类、蛋类、鱼类、奶类、豆类、树籽类及其制品、含亚硝酸盐类的食品。
9、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小标题)、食品质量控制值技术:HACCP、GMP
一、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技术、质量、认证全程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体系
二、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大幅上升;
2、出口食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份额逐年增大;
3、注重学习国外食品质量控制技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
4、中国食物中毒总体发生数量和中毒人数呈下降次数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与“QS”标识开始实施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
10、疯牛病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经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俗称疯牛病。疯牛病在人类中的表现为新型克雅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原因:
1、使用动物肉骨粉作为饲料;
2、高度集约化生产,忽视动物的自然环境因素;
3、缺乏完善防疫体系。
11、瘦肉精的定义
学名盐酸克伦特罗,俗称β-兴奋剂,加一定剂量到饲料中可以使猪等畜禽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长期食用这种猪肉和内脏会引起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12、工业盐、吊白块的危害
工业盐喊亚硝酸钠、硝酸钠;吊白块含甲配醛次硫酸氢钠
13、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小标题)1)微生物污染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
2)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3)违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严重
4)食品工业中食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5)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6)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中国的国际贸易 7)关键监测技术不够完善 8)危害性分析技术应用不广 9)关键控制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
10)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国际不接轨 11)监管部门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12)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14、食品安全展望
1)建立食品安全专门机构 2)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3)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 4)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5)自我完善,积极认证
6)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
1、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小标题)
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酶、温度、湿度、氧、光、时间 第四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SO2的性质、SO2的污染特点
性质:空气中稳定,极易氧化成SO3,形成硫酸烟雾和酸雨等。污染特点:分布广,危害大,作为大气污染指标。
2、氟化物的危害原因、氟化物的特点 原因:干扰酶的作用,阻碍代谢机能 特点: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工业废水:未处理废水中石油排放量最大、酚类其次、氰化物重金属再其次
4、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大气污染的定义、种类、途径、危害
定义: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种类:100多种,主要有SO2,氮氧化物(NO2,NO),氟化物等。
途径:1.天然污染源 2.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危害:
1、造成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
2、通过食物链引起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产生疾病,甚至死亡------间接经济损失。
5、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1)为食品生产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 2)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为改善产地环境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
6、环境质量评价依据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渔业水质量标准
4、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5、土壤质量标准。
7.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大气、水、土壤等体系 8.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1)布点的原则和方法(2)采样的方法(3)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4)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5)分析测定结果 9.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水体种类:地面水,地下水,降水
(2)水体污染的定义:水体受到了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的影响,是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等产生了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成为水体污染。
(3)对农作物的影响:1.叶片受害,产量降低2.某些化学物质在化产品内积累,并通过食物影响人类健康3.土壤性质变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
(4)对渔业的影响:1.水生生物缺氧死亡(过多生长,水中营养物丰富)2.水中氮磷物质丰富,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生态平衡破坏,由于富营养化而引起水生生物死亡(5)水体污染物质:悬浮物,有机污染物,营养物
(6)工业废水:未处理废水中,石油——排放量最大,酚——其次,氯化物,重金属——再次之;企业废水种类:1.食品加工企业废水2.纺织印染企业废水3.电镀企业废水4.化工企业废水5.造纸企业废水6.皮革企业废水 第五章 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
1.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除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及其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则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2.农药的分类
(1)按来源分: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
(2)按用途分: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螺剂,熏蒸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按毒性分:高,中,低毒性(4)按杀虫效率分:高,中,低效
(5)按农药在植物体内残留时间分:高,中,低残留 3.农药残留的定义:
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成为残留量。4.农药污染视频的途径:
(1)施药后的直接污染(2)间接污染,从环境中吸收(3)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污染(4)意外污染
5.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1)加强农药管理(2)合理安全使用农药(3)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食品农药残留的消除
6.ADI定义: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
指人体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农药对健康不起可视觉有害作用的剂量。7:产用农药:(1)有机氯:是一类应用最早的高效广谱杀虫剂,主要品种有DDT和六六六,其次是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氯丹,七氯,开蓬等
(2)有机磷:广泛作用于对农作物的杀虫,杀菌,除草,为中国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农药。高毒类主要有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甲胺磷等,中等毒类有敌敌畏,乐果,甲基内吸磷,倍硫磷,杀螟硫磷,二嗪磷等,低毒类有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等。
(3)氨基甲酸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西维因,涕灭威,速灭威,克百威,抗蚜,灭草蜢等。(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聚酯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等。8.有机氯农药: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DDT特点:(1)对害虫毒性很高(2)对温白动物和植物相对无害(3)无刺激性,气味很小(4)能广泛使用(5)化学性质稳定且残留期长(6)价廉且容易大量生产 9.有机磷农药常用种类:见7题(2)
10、氨基甲酸酯:见7题(3)
11、兽药的定义: 只用于预防,治疗,诊断高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利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12、兽药残留的定义: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是不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既包含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有的杂质。
13、休药期的定义:
可食动物以停药到允许被屠宰或者其产品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4、最大残留总量MRL的定义:
对科室动物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与食物表面或者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mg/kg, µg/kg)
15、兽药残留的来源和原因:
来源:a 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b 饲料中添加化学控制物质 c 食品保鲜中引入药剂 d 无意中药物污染
原因:a 使用违禁和淘汰药物
b 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
c 随意加大药物用量或把治疗药物当做添加剂使用
d 滥用新的或者高效的抗生素,还大量使用医用药物
e 饲料加工过程中受到兽药污染
f 用药方法错误,或未做用药记录
g 屠宰前使用兽药
h 圈舍粪池中含有兽药
16、抗生素的定义:
指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过培养而得到的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者类似的物质,在低浓度下,对细菌,真菌,克兰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有抑制或者杀虫作用。
17、抗微生物药的定义:
某些完全由化学合成的药物,由于有抗菌作用,统称为抗微生物药。17.5、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6)激素作用
18、对新报兽药的要求:1)对动物有效2)对所治疗动物安全3)动物性食品残留对人安全4)对环境安全5)遵守生产规范
19、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措施: 1)严格执行《兽药管理办法》,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未经批准的兽药;2)严格规定休药期;3)制定动物性食品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工作。20、食品中化学元素的来源:
1)自然环境2)食品生产加工3)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
21、有害金属的毒作用特点,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大 1)阻断了生物分子表现活性所必需的功能基;2)置换了生物分子中必须的金属离子; 3)改变生物分子构象或高级结构。
23、防止化学元素污染食品的措施:
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2)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过程中器具等的管理;4)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5)制定各类食品金属毒物容许限量标准,以便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测工作;6)定期进行食品金属毒物监测及人体摄入量调查。
24、二噁英的定义、种类: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特性的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芳烃类化合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25、多氯联苯的性质:
高度稳定、耐酸、耐碱、耐腐蚀、抗氧化、对金属没有腐蚀、耐热、绝缘性能好、阻燃性好。第六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寄主宿主:寄生关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使后者受到危害,受到危害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
2、寄生物寄生体:寄生的生物。
3、寄生虫:动物寄生物。
4、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水污染物:1)无机毒物:各类金属(汞、镉、铅等)和氰化物、氟化物等;2)有机毒物:苯酚、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的有机化合物;3)病原体:病毒、病菌、寄生虫等。
5、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1)选用抗菌品种2)作物收获时及时晒干、脱粒3)注重粮食的贮存管理4)食品加工前应测定毒素含量5)不吃霉变食品。
6、真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1)新型隐球酵母病2)荚膜组织胞浆菌病3)曲霉菌病4)假丝酵母病
8、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1)沙门氏菌属2)致病性大肠杆菌3)肉毒梭菌4)副溶血性弧菌5)金黄色葡萄球菌6)假单胞菌属
9、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炭疽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2)结核病
10、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1)猪水疱病毒2)狂犬病病毒3)口蹄疫病毒4)慢病毒 第七章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1、食物中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1.生物碱 2.苷类:氰苷、皂苷 3.有毒蛋白质和肽
2、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原因:1.遗传原因 2.过敏反应 3.食用量过大 4.生物成分不正常
3、有毒植物的定义,引起人和畜禽等生物有害作用的植物,毒性取决于所含化学成分。植物种类:有30多万,作为食品只有数百种。
4、食物中毒的定义:
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发生的疾病;特点:潜伏期短;
5、解毒处理:
1.消除毒物 2.应用有效解毒剂,中和法、吸附法、沉淀法 3.促使体内毒物排泄 4.对症治疗
6、有毒食用植物中毒特点
1)非食用部位有毒:一些水果的仁、叶、花芽等含氰苷
2)在某个特定发育期有毒:幼苗期的玉米、麦类等,未成熟的蚕豆、发芽的马铃薯 3)其有毒成分经加工可去除
4)含有微量有毒成分,食用量过大时引起中毒。第八章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
1、包装的定义:
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料的总称。
2、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
保护食品质量和卫生,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货架期和商品价值。
3、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1.造纸原料中的污染物 2.造纸过程中添加的助剂残留 3.彩色颜料污染 4.纸表面杂质及微生物的污染 5.纸在加工处理时使其含有较多的化学污染物
4、塑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1.树脂本身有一定的毒性 2.树脂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 3.塑料包装容器表面的微尘杂质及微生物污染
4、塑料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带来俺的危害 5.塑料回收再利用时附着一些污染物和添加的色素可造成食物污染
5、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方向:
1.开发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 2.开发绿色包装辅助材料与复合材料 3.提高绿色包装与容器的清洁生产技术 4.完善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法令法规 5.制定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规划 第九章 费热力杀菌食品的安全性
1、食品非热力杀菌的定义:
指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不引起食品本身温度有较大增加的杀菌方法。
2、辐照加工技术的定义:
指以原子能射线作为能量对食品原料或食品进行辐照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使其在一定的储藏条件下能保持食品品质的一种物理性的加工方法
3、辐照食品:
是只用钴60、铯137产生的γ涉嫌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照射加工保藏的食品。
4、食品辐照加工技术的优点:
1)杀死微生物的效果明显,计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2)放射性辐照的穿透力强、均匀、瞬间即逝,与加热相比,可以对辐照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3)产生的热量极少,可保持原料食品的特性,在冷冻状态下也能进行处理 4)没有非食品成分的残留,可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 5)可对包装好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 6)节省能源 第十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基因的定义
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最根本原因,又称遗传物质
2、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大豆最多,首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
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将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食品分为三类: 1)转基因食品于现在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2)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
4、转基因食品功能
优点:高产、优质、抗逆。(1)提高产量,增强抗性(2)改善营养品质(3)具有保健功能(4)增加生物多样性(5)改善植物性食品的加工、贮藏、性能(6)有利于保护环境
5、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1.转基因食品中潜在的过敏原问题 2,对食品营养品质的改变,3,抗生素抗性问题,4,转基因食品的潜在毒性 附加的:
1、杂环胺的定义:
在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由蛋白质、氨基酸热解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2、食品中杂环胺的来源及减少杂环胺危险性的措施: 来源:1.通过经过高温烹调的肉类都有致突变性 2.不含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视频致突变性很低
3、.烹调的鱼和肉类是膳食中杂环胺的主要来源
措施:1.避免杂环胺的摄入 2.不经过高温度烹调禽、蓄、肉和鱼等 3.少用油炸和明火烧烤方式 4.对于烧焦的食物尽量去除烧焦部分 5.尽量使用微波炉加工食品
3、N-亚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前体物、分类、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来源、减少人体摄入N-亚硝基化合物的措施:
定义:是一类具有亚硝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前体物:1.硝酸盐 2.亚硝酸盐 3.胺类 分类:N-亚硝胺、N-亚硝酰胺
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来源:1.环境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2.膳食摄入 3.作为肉类保存剂 4.在体内合成
4、减少人体摄入N-亚硝基化合物的措施:
6.食品包装学塑料 篇六
1 直接影响
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达成的基本共识是,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性的概念, 涉及到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以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等很多个方面, 而塑料包装的使用会使得食品在卫生、质量以及营养方面大打折扣。
1.1 不利于食品卫生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2]:“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并且该法还对包括包装材料在内的与食品卫生有关的种种内容做了要求, 要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
塑料包装因其材料的属性, 在与食品的触过程中内含的如增塑剂、添加剂等化合物会自主地向食品迁移, 进而对食品进行污染, 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在这里, 我们不是强调所有塑料包装食品都是不卫生的。但是卫生是相对的, 须知有些食品可能部分人群是无害的, 至少短期内是看不出危害的, 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是不能食用的禁忌了, 这源于个体身体状况的差异性。
因此, 食品卫生是个相对概念, 并没有百分百卫生的食品。而塑料包装食品领域因塑料包装材料的特殊性, 更使得食品卫生这个参考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损坏食品质量
我国的《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GB15091-95) 规定[3,4], 食品质量指的是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综合, 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由此我们能够看出, 食品质量, 指的是食品的优劣程度, 既包括优等食品, 也包括劣等食品。
近些年来, 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领域内的丑闻曝光, 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度, 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力度, 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这种大力整治并未把广大农村地区纳入范围之内。因此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了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食品的乐土, 此前曝出的“史上最牛零食”现如今正是在农村地区热销的袋装食品之一。
抛开公认的垃圾食品辣条不谈, 很多其他的袋装食品由于监管力度与深度的局限性, 在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有些城市偏远地区还在保质期之外的时间里销售。我们都是知道塑料包装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内含的化学物质向包装内食品的迁移而造成的污染就越大, 这对本就不具备高质量的食品造成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1.3 降低食品营养
塑料包装食品的营养是通过包装袋上的食品营养标签体现的。食品营养标签对所包装食品的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进行说明, 包括营养成分、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可通过营养标签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特性进行直观的了解, 引导消费者的购买。
塑料包装食品, 其所包装的食品都是经过加工的, 我们暂且不论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只因其包装材料—塑料的特性, 可以预见的的是, 势必会有一部分塑料包装食品的营养降低。
近年来, 世界各国都在对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 我国近些年也展开了对食品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其结论显示, 化学物在食品内存在不稳定现象, 而不稳定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新物质的产生则意味着食品原本的构成物质发生改变, 这势必会对食品营养造成一定的影响[5]。
2 深远影响
塑料包装食品因塑料包装的寿命较短, 绝大部分的包装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废弃,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包装的广泛使用, 这对本就难以回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增加了不少难度。调查显示,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成为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主要流向和污染源。
我们都知道, 塑料包装的主要成分是化学物质, 在其成为废弃物后, 通过填埋或燃烧手段处理后, 内含的有害化学物质则渗入土壤或飘向空中, 加剧了我国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并且由于土壤污染进而造成水污染, 而上述污染又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与影响, 在有效的处理措施未产生之前, 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结束语
本文从直接影响与深远影响两方面入手, 分析了当前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在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了, 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直接的参与者, 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一直以来,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近些年来, 由塑料包装引发的食品污染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食品用塑料包装致使内含化学物质污染包装内食品, 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从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塑料包装,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汪江连, 彭飞荣.食品安全法教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勇, 王志伟.食品包装用PVC膜增塑剂迁移的研究[J].包装工程, 2006, 27 (1) :40-41.
[3]《中国包装工业》编辑部.我国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包装工业, 2009, (4) :14-15.
[4]黄桂英.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提高措施[J].山东食品科技, 2003, (5) :31-32.
7.日本塑料包装产值回升 篇七
在日本各种包装制品中,塑料包装制品是重要的一大类,而且是发展最快的部分(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日本塑料包装制品在产值和产量上,现仅少于纸包装制品,多于金属包装制品、玻璃包装制品、木材包装制品和布帛制品等。
薄膜与板片是日本塑料包装制品中最大宗的产品,2005年的产值为6720亿日元,2008年增至8510亿日元,但2010年后减到7000亿日元以下,2012年为6488亿日元,2013年稍增为6677亿日元,占塑料包装合计产值的40.1%。从生产原料(树脂)种类看,PE为2200亿日元,PP为1286亿日元,PS为1055亿日元,PET为1337亿日元。薄膜与板片的产量2013年为171万吨,占合计产量的48.8%,其中PE为64万吨,PP为30万吨,PS为26万吨,PET为34万吨。
中空成形容器的产值和产量也较大。2001年以来的年均在3000亿日元以上,2005年产值为3510亿日元,2007年超过4000亿日元,2010年为4001亿日元,2011年后降到4000亿日元以下,2013年为3928亿日元,占塑料包装制品合计产值的23.6%。其中PET为2785亿日元,PE为1044亿日元,PP为88亿日元。中空成形容器的产量2013年为82万吨,其中PET为65万吨,PE为15万吨,PP为1万吨。
注塑成形容器产值2010年为3061亿日元,2011年后降到3000亿日元以下,2013年为2683亿日元,占塑料包装制品合计产值的16.1%。其中PP为1491亿日元,PE为752亿日元,PS为270亿日元。注塑成形容器产量2013年为34万吨,其中PP为18万吨,PE为10万吨,PS为4万吨。
8.食品学院学生会值班制度 篇八
食品学院学生会值班制度
为加强学生会内部管理,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确保学生会工作高效、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值班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值班制度:
1.值班时间:周一-周五 上午8:00--下午5:30。
2.值班时需注意仪表,不准穿拖鞋,背心等有损于学生干部形象的服装进入办公室。
3.值班实行签到制,值班人员必须按照值班表的顺序按时上岗,不得无故换班、迟到、早退,否则以缺席处理。有事离岗不
得超过10分钟,否则以早退处理。值班人员签到时应注明来
去时间,以便记录。
4.值班期间不得在办公室内出现吸烟、大声喧哗、随意打闹、坐桌子、吃零食等不雅行为,不得进行打牌、下棋等娱乐活
动,要自觉维护好学生会的形象。
5.值班人员待人应有礼貌,有外来人员办理工作,应主动热情
提供服务,注意工作态度、说话语气。
6.值班人员应完成本职工作,并且向值班负责人汇报。如有问
题,及时向值班负责人反映。
7.值班人员必须保护好办公室所有用品,不得私自外借任何东
西,包括办公用品,办公场地,办公室钥匙等。
8.每天的值班人员应保管好办公室物品,搞好办公室卫生,包
括地面的扫、拖,桌椅、门窗和柜子的抹洗、摆放整齐,保
持干净清洁的工作环境。
食品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办公室 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9.禁止带非学生会的人员随便出入。
10.值班负责人必须填写值班日志。
11.值班完毕后应整理办公室桌椅,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离
开办公室应检查电源是否关好,门窗是否锁好。
二、值班请假制度
1.值班人员因故不能按时值班应提前一天向值班负责人请假,并在签到本上注明,否则以缺席处理。凡因事、因病不能值班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
2.当事人由于请假不能值班,应事先通知值班负责人,并委托
其他成员代为值班。
食品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9.食品包装学塑料 篇九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目的与要求:
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物、LD50等概念;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学习重点: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目的.前言
应用食品毒理学的方法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开发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为我们正确评价和控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辐照食品、食品及食品工具与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操作方法。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毒理学数据主要从动物毒理学实验中获得.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原理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1.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毒理学定义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的科学。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它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包括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按照其研究目的及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特性和用途可分为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和放射毒理学等。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2.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
3.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近来,确切的概念应称为“外来生物活性物质”。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4.毒性:
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5.急性毒性:
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合物可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经吸入途径和急性接触,通常连续接触4小时,最多连续接触不得超过24小时。在短期内发生的毒效应。
6.蓄积毒性:指低于一次中毒剂量的外源化学物,反复与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致使机体出现的中毒作用。一种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两个方面。
7.亚慢性、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慢性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8.“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二、毒性物质的分类:
(1)按其来源:分天然、合成和半合成三类;
(2)按其用途及分布范围:分工业、环境、食品有毒成分、农用、医用、军事、放射性、生物性和化妆品中分布的有害化学物;
(3)按其毒性强弱又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
三、剂量与作用关系 剂量与作用关系示意图
三、剂量与作用关系
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如果横坐标用剂量表示,将“浓度”改为“剂量”即可,下同。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 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
如果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 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剂量(LD50)表示。
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时,这在量反应中称为最大效能(maximum efficacy),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在质反应中阳性反应率达100%,再增加药量也不过如此。
如果反应指标是死亡则此时的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2.安全限值
(1)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标准人为60kg)。
(2)可耐受摄入量(TI)是由IPCS(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提出的,是指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性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
(3)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是指一种日平均剂量和估计值。
(4)最高容许浓度(MAC): 系指某一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3.主要毒性安全性指标:国际上常用ADI、LD50 ,其中,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也就是每天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
ADI值是根据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长期毒性试验中所求得的最大无作用量(MNL),取其1/100-1/500作为ADI值。各国依据ADI值制定出允许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就食品安全性方面来看,应该说是有保证的。
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一般是依据JECFA推荐的“丹麦预算法(DBM)”来推算的,这种方法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公认和采用,即:
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40×ADI 4.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SF):
是根据所得的最大无有害作用剂量(NOEL)提出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实验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00,据认为安全系数100是为物种间差异(10)和个体间差异(10)两个安全系数的乘积。5.毒性级别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适用范围
1、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保藏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2、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保藏等过程中产生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包装材料溶出物、放射性物质和洗涤消毒剂(用于食品容器和食品用工具)等。
3、新食物资源及其成份。
4、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质。*毒理学评价程序
*本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包括繁殖、致畸)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
凡属我国创制的新化学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或致癌作用可能者,产量大、使用面积广、摄入机会多者,必需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试验。同时,在进行急性毒性、90天喂养试验和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时,要求用两种动物。
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允许使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则可根据第一、二、三阶段试验的结果,由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四阶段试验。
凡属我国仿制的而又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如多数国家已允许使用于食品,并有安全性证据,或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ADI者,同时生产单位又能证明我国产品的理化性质、纯度和杂质成份及含量均与国外产品一致,则可以先进行第一、二阶段试验。如试验结果与国外相同产品一致,一般不再继续进行试验,可进行评价。如评价结果允许用于食品,则制定日许量。凡在产品质量或试验结果方面与国外资料或产品不一致,则应进行第三阶段试验。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评价之前准备工作: 1.代表性:对可能进入食品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受试物必须能代表人体进食的样品。2.摄入量:需要估计人体的可能摄入量.(量小无影响者,无作用水平高,允许使用)然后评价受试物对人体的可能危害.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一、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它是一次性投较大剂量后观察动物的变化,观察期大约为1周,从而判定动物的致死量(LD)和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量是指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投药量。如果投药量大于5000mg/kg,无死亡,可认为该品毒性较低,无需做致死量精确测定。
只做下阶段实验的参考,不能做安全评价的最终依据。第一阶段
一、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
(一)目的:
1、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和性质;
2、为蓄积性和亚慢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
(二)试验项目:
1.用霍恩氏机率单位法或寇氏法,测定经口的两种性别的小鼠或大鼠的LD50。第一阶段
一、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三)结果判定:
1.如LD50或七天喂养试验的最小有作用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则放弃,不再继续试验。
2.如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试验。为慎重起见,凡LD50在10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30 天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应该考虑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从Ames 试验或V79/HGPRT 基因突变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TK 基因突变试验或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分别各选一项。[TK基因突变试验的检测终点是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的突变。] 第二阶段:
(一)蓄积毒性试验(凡急性毒性试验LD50大于10 g/Kg体重者,则可不进行蓄积毒性试验): 1.目的: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蓄积情况。2.试验项目:
1)蓄积系数法。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各20只。
2)二十天试验法。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每个剂量组雌雄各10只。以上两种方法任选一种。第二阶段: 3.结果判定:
1)蓄积系数(K)小于3,为强蓄积性;蓄积系数大于或等于3,为弱蓄积性。
2)如1/20 LD50组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强蓄积性;如1/20LD50组无死亡,则为弱蓄积性。强蓄积性者放弃。第二阶段:
(二)致突变试验:
1.目的: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可能性进行筛选。
试验项目分为以下四类:
1)细菌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或大肠杆菌试验。
2)微核试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任选一项。
3)显性致死试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中任选一项。4)DNA修复合成试验。
根据受试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对遗传物质作用终点的不同,并兼顾体外的体内试验以及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原则,在以上四类中选择三项试验。
第二阶段:
2.结果判定:
1)如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一般应予以放弃。
2)如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而又有强蓄积性,则一般应予以放弃;如为弱蓄积性,则由有关专家进行评议,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利弊再作出决定。第二阶段:
3)如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二项其他致突变试验(包括枯草杆菌试验、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果蝇隐性致死试验、DNA合成抑制试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等)。如此两项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应予以放弃;如有一项为阳性,而为弱蓄积性,则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
4)如三项试验均为阴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三、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实验:
实验期在3个月左右,检验该品的毒性对机体的重要器官或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繁殖和致畸实验
第三阶段包括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
第三阶段:
(一)亚慢性毒性试验 1.目的:
1)观察受试物以下同剂量水平较长期喂养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3)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4)为评价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第三阶段: 2.试验项目:
1)90天喂养试验。
2)喂养繁殖试验。
3)喂养致畸试验。
4)传统致畸试验。
前三项试验可用同一批动物(一般用两种性别的大鼠。传统致畸试验用两种性别的大鼠和/或小鼠)进行。关于喂养致畸和传统致畸试验的选择,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而定。任何一种致畸试验的结果已能作出明确评价时,不要求作另一种致畸试验。但在结果不足以作出评价时,或有关专家共同评议后认为需要时,再进行另一种致畸试验。第三阶段: 3.结果判定:
如以上试验中任何一项的最敏感指标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 1)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2)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可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3)大于或等于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试验,可进行评价。
(二)代谢试验 1.目的:
1)了解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2)寻找可能的靶器官。
3)为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4)了解有无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2.试验项目:
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已认可或两个及两个以上经济发达国家已允许使用的以及代谢试验资料比较齐全的物质,暂不要求进行代谢试验。对于属于人体正常成份的物质可不进行代谢试验。第三阶段:
2.试验项目:对于我国创制的化学物质或是与已知物质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至少应进行以下几项试验: 1)胃肠道吸收。
2)测定血浓度,计算生物半减期和其他动力学指标。3)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
4)排泄(尿、粪、胆汁)。有条件时可进一步进行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四、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包括致癌)实验:
考查少量该品长期对机体的影响,确定最大无作用量(MNL),一般以寿命较短敏感的动物的一生为一个试验阶段,如用大白鼠试验2年小白鼠试验1.5年。
第四阶段: 1.目的:
1)发现只有长期接触受试物后才出现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进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
2)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对最终评价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2.试验项目:可将两年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结合在一个动物试验中进行。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第四阶段:
3.结果判定:如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
1)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放弃。
2)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需由有关专家共同评议。
【食品包装学塑料】推荐阅读:
食品物流学论文11-27
食品安全学题库答案07-16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09-12
食品安全食品专项整治11-02
食品企业防范食品安全风险08-30
某食品公司食品经营管理制度09-19
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的重头戏07-19
大班健康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教案09-21
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24
食品安全征文:与食品安全同行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