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选4篇)
1.《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篇一
仍记得自己刚当教师那会,面对着二年级的孩子,对着他说汉语都听不懂,还要让我去用英语讲课,很是头疼。每天串课去听师傅的课,听完后心满意足的走了,回到自己班里再去讲。但是偶尔也会发生串不开课就先讲的情况,自己的心里很没底。草草了事后又去听师傅的课,发现两样东西没讲,这也没讲,那也没讲。然后加课再去讲,真是事倍功半。后来,渐渐的自己学会了讲课,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备课。本学期提出的公开课要求是高效课堂,我也试图去充分利用这短短的40分钟,让他变得高效起来。看到《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不知不觉也就被它吸引了。
书中主要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分组合作、各种奖励办法,等等,有许多是我一直在做,有许多是我平时还没考虑到的。
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正是我在沈师学师范专业时要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
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像魏书生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不是热情而短促的,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不必有过高的神圣感或使命感,但幸福感一定要有。身边的人一直说我是个工作狂,只要工作,不要生活。但我不这样认为,我的幸福快乐80%以上建立在我的成就感上,我的孩子们明白了我所讲的,成绩上有了提高,我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2.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篇二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醉心钻研教学半辈子的“狂人”的关于课堂教学理论探索的精华。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觉得,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高效课堂的三道高压线的第一条就是严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抢风头。作为教师,我总觉得只有“讲”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想想以前,是太陶醉于自己的“讲”了。那些近乎忘我的表演,使课堂几乎变成了教师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而高效课堂中这种化“讲”为“点拨”的智慧与技巧则是我以前从未企及的。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震撼——“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反问他一个问题?”是呀,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效果将多么的不同啊!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课堂之所以变为制约学生身心发展的桎俈,原因就在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是错误的。高效课堂的优秀之处就是它能够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现”,使教师由知识的“施与者”变为知识的“开发者”。教师的作用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地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使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了解“杜郎口”的人都知道她在每时每刻的反思着,成长着。我们的学生是走上社会之后才开始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正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注重的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两项能力。杜郎口是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初现雏形的时候给予牵引和释放的。
杜郎口是个容易叫人产生感慨“母亲”,不仅仅是因为他孕育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孕育了“母亲”,全国三十家共同体学校就是她生生不息的传承者。她们从“临帖”到“破帖”,一步步走向成熟,她们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她们是一粒粒火种势必燎原华夏影响世界。她们是新人类灵魂的梦工厂„„她们共同的起点就是杜郎口!我站在杜郎口,我吟颂杜郎口。
杜郎口是一个乡镇,一个地处鲁西的一个偏僻小镇。
杜郎口是一所学校,一所连续十年全县倒数第一的乡镇中学。
杜郎口是一种执着,一种十年磨一剑的执着。
杜郎口是一种精神,一种过程胜于结果的精神,教育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取法自然,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应
积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遵循一个“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二益”: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展;具有“三心”::爱心、耐心、恒心。我们一定要在“三心”之道上促高效,在“二益”之下求发展,在“一个理念”中求生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杜郎口的精神,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抓住每一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让课堂真正高效。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精彩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能否获得高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到启发引导,精讲精练,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合作交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做到精讲与交流相互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教师要精选问题,做到问题低起点、分步走,及时反馈与调控,避免机械重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消除学生怕说错,问错和答错的恐惧心理,以爱心去包容,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
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3.读《高效课堂22条》心得体会 篇三
白西文
趁着暑假闲暇时间,我有幸学习了李炳亭老师撰写的《高效课堂22条》和《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两本书,使我才真正明白高效课堂的含义,明白了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并非简单地说说就成为高效课堂了,还需要教师思想的转化、课前的精心准备等做基础才行。
在这两本书中首先让我感触颇深的:那就是师生关系。文中指出:“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叫好教师,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过去的课堂多数是教师的阵地,在一节课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是无目的听,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考察一下学生的情况,教师是怒不可揭,“我费那么大劲给你们讲,到头来你们怎么还不会呀!”殊不知,这样做,真是出力不讨好。
说实话,通过上一学期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传统课堂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合理,作为老师,真是太累了,且效果不明显,学生成绩并没有提高多少,作为学生,真叫一个苦,坐在教室里就像蹲大狱一样。自从我校实行课改以后,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多了,除课前备导学案浪费了许多时间外,课堂上老师再也不用多嘴说话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此时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们变了许多,课堂表面看上去就像赶庙会,殊不知,他们都在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讨教,互相较量,每位学生都成了彼此的老师。真可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学习的结果来看,并不亚于以往,甚至比以往有所进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我们要学习文中的哑巴精神,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只有他们本身感受到的才是印象最深的。所以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高课堂效率的捷径呀。
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应牢固树立实施创新教育思想,用自身的创新精神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求知。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教学实践的“普通一员”,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人,使他们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评估权。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和呆板,让学生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与高效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是“被我接受”,还是“主动发现”,传统教师和“高效教师”的区别在于是“施教者”,还是“开发者”“激励者”。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老思想老路子上,不更新观念,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难道我们还想让我们的后代继续“炼狱”吗?我们不就是一个罪人了吗?老师们,让我们大胆的迈向新课改,更新观念,放手,再放手,唯有放手才是真正的爱学生。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颗小太阳,关键是你得能点燃了,五十个小太阳相当于一个核反应堆,威力无穷!就让我们成为这个火炬手,点燃我们身边的每一颗小太阳,使他们各显其能,集思广益,那么,我们的课堂肯定是自由的、民主的、舒服的,老师、学生都不累,歌声、笑声充满教室,冲破云霄,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
回想我们的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第三,高效课堂的评价形式,它是多样的,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还有是否有效的促进了学习的迁移。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所学知识才能够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从而广泛的、有效的调节个体的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且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有效的迁移可提高学习效率,并更好的实现实践的学习应用,或更科学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看评价,我们的高效课堂在追求高效的同时要遵循新课标要求,注重学习方法,是有原则的追求高效。
4.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篇四
读完整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听课的。以前,我听课仅仅就是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对于个中缘由,是好是坏思考的不是很多,以前听课,我还特别佩服那些能现场分析解说的老师,但大多在听课后,我才会消化,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吸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听课就像读书,听的目的不同、态度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读书不必太认真,也不用记笔记,浏览式的看一遍就行,看后也不必深思。如果看后还要写出书评或读书笔记,那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要认真阅读,字斟句酌;还要不断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特点;甚至还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意图等。
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是关注三方面的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这三个方面也对应了授课教师在备课时的三备: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那听课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一堂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22条读书心得09-05
读《高效课堂22条》有感07-30
英语高效课堂下的高效练习07-26
高效课堂模式07-12
高效教学课堂07-15
高效课堂步骤09-27
高效学习课堂10-29
聚焦高效课堂12-04
建立音乐高效课堂06-10
打造高效课堂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