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10篇)
1.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 篇一
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第二轮整改复查
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矿进行第二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我谨代表西河煤业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14]20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和试点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14]96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地方煤矿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晋市政办[2014]77号)和市局《关于开展第二轮整改复查工作的通知》(晋市煤局便字[2015]161号)文件精神要求,我矿结合实际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现将矿井基本情况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阳城西河陕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山西阳城西河孔坪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西河郭河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北任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山西阳城西河庄头煤业有限公司五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井田面积为10.4637km²,批准开采3#、15#煤层,现开采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4.23m。保有资源储量5585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552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18.49年。矿井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属瓦斯矿井。矿井实际涌水量13m³/h,最大涌水量17m³/h,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3#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井下现布置3106下分层综采工作面和3102进、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
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为两进一回,其中主斜井、副斜井为进风井,回风立井为回风井,主斜井担负矿井皮带运输任务,副斜井担负矿井材料物资运输和行人任务,回风立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8-No22(B)型通风机,电机功率为2×160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供风量为3300—7380m/min。现矿井主通风机运行频率为37Hz。在副井工业场地建有10kv变电所一座,双回路供电,一回运行、一回带电备用,任何一回均能满足本矿全部负荷用电;在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建有等候硐室、无极绳硐室、中央变电所及主水泵房;在轨道运输大巷900米处建有永久避难硐室,一采区南运输巷建有临时避难硐室;一采区东运输巷建有采区变电所和采区水仓。
2015年1月16日,我矿通过市联合转产验收组基建转生产验收,1月21日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以晋市煤局便字[2015]40号文同意我矿转入生产。现六证齐全有效,六长配备齐全,成立了矿安委会,设有科室17个。全矿在籍职工476人,A类管理人员8人,B类管理人员25人,特殊工种90人。
3二、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落实情况
(一)晋城市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第十六小组在我矿首轮检查存在问题治理情况
晋城市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第十六小组于2014年12月22日-2014年12月23日在我矿进行首轮隐患排查,共发现隐患47条,其中采煤7条,掘进1条,通风9条,机电运输19条,地测防治水5条,其他6条。12月24日上午,矿长亲自组织召开隐患排查整改落实专题会议,对所查隐患逐条落实到各分管负责人,分别制定了整改措施、资金、时限,截止2015年1月23日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本矿在第二轮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晋城市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第十六小组首轮隐患排查结束后,我矿继续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纠工作。3月2日,矿长组织传达 “3.1”岩后隧道特别重大交通事故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后,我矿深刻吸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安全意识,严格加强重要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值班和带班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3月8日接到市局第二轮整改复查工作的通知后,矿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此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科室立即开展自查自纠,3月12日集中开展了一次全矿井上下隐患排查,并对市局第一轮隐患排查治理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回头看”,截止目前,共排查隐患78条,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逐条逐项进行落实整改。
三、2015年“两节两会”及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两节两会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我矿制定了《关于确保2015年“两节、两会”期间安全保障措施》,成立了领导组,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明确职责,在此期间坚持矿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重要场所的巡视工作,确保了矿区的安全稳定。
根据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2015年度地方煤矿春节停工停产放假及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市政办[2015]2号)文件要求,我矿于2015年2月10日停产放假。2015年2月21日,我矿制定了复产验收整顿方案并逐级上报集团公司、县局、市局,市局于2月22日批复了我矿复产验收整顿方案,我矿严格按照批复要求,开展了复产验收整顿工作。2月24日,整顿工作结束后,对照复产验收标准,我矿组织相关人员严格进行了自检,确认完全符合复产验收标准后,逐级上报集团公司、县局、市局到我矿进行复产验收工作。
2015年2月26日,县局对我矿复产工作进行验收,经初验合格后将验收结果上报到市局。3月3日,晋城市地方煤矿春节复工复产联合验收组对我矿进行复产验收,通过井上、下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资料,共排查出8条问题,我矿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落实整改。3月5日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以晋市煤局便字[2015]171号文件同意我矿恢复生产。
各位领导,我的汇报到此结束,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 篇二
甘谷县教育体育局:
我学区根据县委、县政府、教育体育局“两基”迎国检会议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为法律依据,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学区“两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学区各学校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查漏补缺和自我完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礼辛地处甘谷西北边远山区,距县城40公里。周边与武山、通渭接壤,正处于两地区三县交界之处,而礼辛由清溪河自然分为川区、北山区、南山区三大块,全学区共有17所学校(其中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根据自然地理位臵分为川区5所(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北山区6所小学(1个教学点),南山区6所小学(4个教学点),各教学点归隶属小学管理。现有教职工204人(男144人、女63人),其中公办教师158人(男119人、女39人),85、86县聘教师6人,校聘教师40人(男18人、女22人)。公办教师学历本科48人,大专56人,中专45人,高中9人,公办教师中有3人借调,有2人体残无法上班,正常上班的有153人,其中50—59周岁的
初中共有专任教师49人,学历合格人数为48人,学历合格率为98%。
(三)办学条件:
全学区各类学校总占地面积7635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1.6平方米,其中校舍总面积17330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639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0平方米,小学校舍面积1133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4.3平方米。近年来通过排危项目改造,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全学区共有D级危房2042平方米,经加固维修还能正常使用。所有中小学校都装备了卫星电视教学接收系统,建起了电教室,均能接收中国教育电视1、2台等多个教育频道的节目,初中和中心小学安装了宽带网,并安装了两间多媒体教室,四室建设已正常开课。图书:初中达到人均20册,礼辛中心小学人均15册,其它小学人均10册的标准,并能正常开展借阅。
(四)教育经费:
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育的使用,上级拔付的公杂费每学期如数下拔各校,确保教育经费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补助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拔付到位,无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
(五)教学质量:
我学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教学成绩稳
(七)扫盲工作:
我乡总人口为21548人,15-50周岁人员共有13319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13319人,非文盲率100%,其中2010年脱盲80人(男14人,女66人),在校学习1285人(男652人,女633人),小学文化程度5088人(男2586人,女2502人),中学文化程度6260人(男3152人,女3108人),大专文化程度686人(男385人,女301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办学面100%,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5所,办学面100%。2008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04期,1065人次;2009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74期,800人次;2010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70期,765人次;近三年脱盲人数为240人(男46人,女194人),巩固率100%。
(八)领导管理: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区制定了学校各项工作管理细则,教学常规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开学初对全乡各校进行一次开学工作大检查,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定期落实,并对教师的到岗随时抽检,如有违规违纪等行为,严格按不良积分制进行处罚、兑现。让制度来约束人、制度来管理人,做到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两基”迎国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我学区将“两基”国检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重要议事日
方米,2010年3月至今共拆除D级危房955平方米,其中近期拆除严重D级危房276平方米,目前仍有2042平方米D级危房经加固维修后继续使用。对三所小学的厕所进行拆除重建,常湾小学无围墙,高湾小学无校门已在修建中,力争于9月底交工使用。
2、抓校园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① 绿化、硬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各校每年都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校园绿化,2010年——2011年春,硬化校园面积13500平方米,绿化校园600平方米,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高度重视校园整脏治乱工作,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②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各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支部、工会作用,丰富师生的课外活动。
③ 大力推进宣传力度,各校通过在校园周边书写永久性 “两基”迎国检墙头标语3—5条,校园永久性标语、展板、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途径、全方位大力营造“两基”迎国检氛围。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各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加强作风建设,学校教师
开展农技培训。
各农民文化术村学校和村委会配合,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开展农技培训,三年累计培训农技人员2630人次。通过培训,让许多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四、存在问题:
1、教师缺编,尤其缺少英语、音、体、美专业教师。
2、各学校音体美器材短缺,各种教学实验仪器不完善。
3、学校各种配套硬件不够完善,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礼辛小学、李门小学、丰堆教学点的危改项目至今未落实,学生还在板房中上课,四室建设无条件开设。
礼辛小学现有的校舍面积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已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还设想将礼辛小学建成寄宿制小学,将全学区五、六年级学生都集中在礼辛小学办学,学生将达到1200名,才能使学生均能享受到同等教育资源。
3.医改汇报材料 篇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自从2010年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以来,西张庄镇卫生院高度重视,按照上级部署上下一心、积极行动、稳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医改各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群众满意、职工支持、政府肯定的良好效果,现将我院实施医改以来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张庄镇卫生院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院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其中在职人员38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退休人员7名,其中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5人,内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公共卫生科、妇产科、放射科、心电图室、B超室、生化室等16个科室,病区设床位20张,为辖区28个行政村4万余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卫生院医改工作推进情况:
(一)严格执行药物零差价政策,让利于人民群众
自2010年3月15日起,我院按上级部署正式实施了药物零差价政策,全部使用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物,并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零差价销售后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让广大农民群众减轻了就医经济负担、得到了真切的实惠,医改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农合与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按照上级要求,紧紧围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我院于2011
年6月份正式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新模式,进一步简化就诊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医疗收费管理,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病管理与新农合补偿协同的新机制,扩大了慢性病的补偿范围,其门诊医药费用纳入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偿范围。开展新农合住院医药费用单病种限价付费管理,对单病种进行最高限价,并公示。
(三)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我院除确保正常的基本医疗服务外,花大气力,抽足人力,合理安排,做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目前,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走上正轨化。今年,准备建设泰安市级标准化 “孕产妇学校”,对孕产妇进行指导培训,集中进行孕产妇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四)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认真制定了《西张庄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及《内部考核实施细则》。于2011年8月顺利完成了全院职工的竞聘上岗工作,其中2人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离岗退休,定编定岗后及时实施绩效工资的考核及发放。
(五)、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按照全市要求于2012年3月份对全镇村卫生室中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网上统一招标采购、配送、零差价销售,并按照相关乡医配备比例,择优录用78名乡医,并采取绩效考评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补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不辜负各级领导的重托,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按照确立的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继续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争取卫生院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轨道!
4.医改汇报材料 篇四
关于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局长及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将深化医改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医改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院在各级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卫生及相关部门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新医改的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区的北部,距离城区xx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xxxxx人。卫生院1所,一体化标准村卫生室x所,现有医护人员xx名,在职乡村医生x名。
二、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我乡在改革初期即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乡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及卫生院为成员。设立办公室在卫生院,负责日常事务,为我乡顺利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我们通过定期对全院职工、各村乡村医生进行医改政策的学习和制作关于医改的横幅,宣传画及电子滚动屏等加强新医改工作的广泛宣传,使医改工作深入人心。
三、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我院(包括x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且进行零加成销售。我们一直做到了“四个百分之百”(即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百分之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百分之百执行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百分之百实行省网集中招标采购配送,百分之百实施基本药物集中支付)工作。同时通过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其正确引导人民群众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经统计,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费用大幅下降,其所占比例下降约30%左右,医院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但老百姓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新医改带来的实惠,基层医改初现惠民性。
四、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
新农合参合组织动员及补偿救助工作全面落实。历年来我乡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9%以上。我院通过对对所有病人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零首付服务模式,为新农合住院患者做到当日出院,当日结算直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今年3月我院开始实行一般诊疗费的减免,现共减免xxxxx人次,村卫生站的一般诊疗费的减免也正在前期培训和准备中。实施基药来我院门诊药品次均费用为xx元,同比下降xx%;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为xxx元,同比下降xx%,从2011年1月至今,群众通过药品零加成政策性受益达xx余万元,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上半年我院新农合补偿总人数xxxx人,补偿金额xx万元;其中门诊补偿xxxx人,补偿xx万元;住院补偿 xxx人,补偿xx万元,实
际补偿比达到了75%。通过严格按照农合目录用药及诊疗行为的规范,努力提高补偿比例,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
“新医改“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们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对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对公共卫生科及乡村医生开展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比与当月工资挂钩。截止目前,共录入建立了xxxx份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项目内容完整、真实,建档率达90%,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了95 %,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居民进行了干预。今年来至今,共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6次。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2次,受益群众 600多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80份。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12版,各村出版墙报3期6版。刻录了公民健康素养、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健康讲座、中医保健孕妇饮食与营养等健康知识内容的光碟,每天在输液室、候诊区轮流播放,每次播放在一个小时以上。截止目前,我乡无公害厕所改造376口。卫生院举办了健康教育业务学习培训每月两次,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每月两次的有关新农合、计免、妇幼等健教督导检查,并现场将督导结果反馈
给村医务人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其进行认真整改。
六、全员聘用,绩效考核
我们严格按照卫生局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在科学设岗,合理定岗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用,人员竞聘上岗,实行合同管理。我院现有全科医生两名,全科护士1名,每年我们还安排有3-5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现在我院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初具竞争性。我们每年还通过科学核定本院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同时把核定的任务数纳入每月及年度绩效考核,根据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工作量等,制定相应的岗位系数,适当向临床等重点岗位倾斜,增加了职称、中层干部、兼职人员等加分因素,通过计算个人考核得分系数,直接把绩效考核结果与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人事及分配制度初展激励性。
七、加强乡村一体化建设,健全农村卫生体系
我乡现有四个标准化卫生站,均为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
构。2011年1月11日开始率先在全区的村卫生站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加成销售,我院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行的“六统一”,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管理,为省市区后来出台的关于一体化管理规范的“五统一,两独立”的模式提高了有力参考。我们通过对乡村医生的集中调配和平时的培训学习,充
实了村级卫生的网底的建设,也使广大农民更加便捷的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下步医改推进过程中,我院将结合实际,及时进行“回头看”,认真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找出不足,逐步完善,加快医改进程,适时开展评估模拟验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上级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医改任务。
5.卫生局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篇五
扎实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及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30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全力保障。4月20日和4月25日分别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会上明确了领导责任和部门职责,认真研究了我县基层综合医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各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启动并实施了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从政策宣传、药品零差率销售、竞聘上岗、社会稳定等工作,一包到底直至医改结束,为全县医改工作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从发改、卫生、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机构运行状况、现有人员总数、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三年来收支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摸底,彻底摸清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底数。在充分调研,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实践证明,我县基层医改实施方案既符合上级政策,又符合我县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创新机制,明确重点
在稳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的同时,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列为今年医改工作重点。
(一)从2010年12月30日零时起,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成立了采购办,由采购办对全县药品实行网上统一采购,配备使用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河北省增补的174种非基本药物。今年1—5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加XX%,住院人次下降XX%;门诊次均费用下降XX%,住院次均费用下降XX%;药价平均降幅XX%。
(二)扎实做好院长选拔竞聘工作。根据自愿报名情况,竞聘人员由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张榜公示。竞聘者通过公开演讲和答辩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华,并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整体测评。经过几轮筛选,最终从XX名参加竞选的人员中,为XX所乡镇卫生院选拔聘用了XX名院长和XX名副院长。竞聘上岗的XX名院长、副院长都具有执业资质,其中本科XX人、大专XX人,主治医师XX人,平均年龄XX岁。
(三)全力做好人员竞聘工作。结合乡镇卫生院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出台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一是根据已经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结合各卫生院实际工作量和现有人员状况,动态调整了各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二是按照岗位设置的标准,结合各卫生院的工作需求,合理设定了专业技术岗位、公共卫生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三是按照核编定岗情况,由个
人自愿选择岗位实行全员竞聘,其中专业技术岗位采取理论技能测试和组织考核的形式进行量化打分;工勤岗位采取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的形式进行量化打分,将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执业资质和在岗情况列入考核内容,最后由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聘用,并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调剂。
(四)合理安排人员分流工作。制定出台《乡镇卫生院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全县所有卫生院共有职工XX人,超编XX人。经过充分酝酿,决定采取提前退休、自谋职业、乡村医生回村执业、无资质人员待聘,鼓励参加资格考试或上学深造等四种途径,分三年进行逐步分流。其中劝退XX人,劝离XX人,回村执业XX人,待聘XX人。经过妥善安置,既解决了超编问题,又优化了队伍结构,还确保了基层稳定。
(五)积极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一村一室”的建设要求,按每XXX人一名乡村医生的编制设置,对全县XXX名乡村医生采取村民代表推荐、理论测试、技能考核等程序,进行了公开竞聘,最终聘用上岗XXX人,裁减XX人。同时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由村委会提供和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XX万元资金,每月对每名乡村医生补助XX元,卫生局制定出台了“三制、四有、五统一”的管理办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村办乡管县统的管理模式,将村卫生室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六)由人社、财政牵头,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充分测算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县财政已预拨补助资金XX万元,分发到各乡镇卫生院。
6.市医改办调研基层卫生汇报材料 篇六
——在市医改办基层卫生服务座谈会上
2010年11月2日
一、基本情况
(一)区情
房山区辖区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2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462个行政村、107个社区。常驻人口91.2万;户籍人口76.7万,其中农业人口36.4万。
(二)区域卫生资源
2009年,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中央市属厂矿医院12个、民营7个、区属35个。病床5583张,卫生人员82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61人。千人口(按常住人口91.2万计算)拥有医生2.6人、护士2.1人、病床数6.1张,分别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49倍、1.51倍、1.84倍(2009年全国千人口拥有医生1.75人、护士1.39人、病床3.31张)。
其中:区属卫生机构35个,包括二级医院4所、一级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一级街道医院1所、公共卫生机构6所、其它3所。病床3765张。卫生人员49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7人。卫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4.8%,中、高级职称占46.55%。固定资产9.74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824台件,房屋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三)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卫生投入,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继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之后,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牙防工作先进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并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全国防盲先进区创建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10月实施以来,实现了“三个提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缓解。通过制定“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筹资增长机制等惠民政策,农民参合积极性迅速提高,2004年参合率65.6%,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100%。筹资标准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人均筹资由58元增加到520元,增长796.6%;筹资总额由1671.22万元增加到21450.5万元,增长1183.5%;政府补助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由71.21%增加到91.5%,增长20.29个百分点。保障水平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受益家庭由2%增加到100%,门诊报付率由0增加到42%、住院报付率由11.8%增加到55%,住院最高封顶由2万元增加到25万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主要举措,慢病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一)农民四种慢病基本治疗药物免费提供
1、启动四种慢病管理体系。2003年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然而,仍有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力支付新农合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特别是慢病患者尤为突出。2007年,通过对6乡镇1914名慢病患者调查显示:慢病防治费用对于农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人每年药费500元以下的有599人、500-1000元的724人,1000元-5000元的516人,5000元-10000元的75人,平均每人每年慢病药费 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且慢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老年人多数没有经济来源,长期的药费负担往往导致因病致贫。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区政府牵头、区卫生局具体实施《房山区健康新农民促进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进行总体设计与干预管理。干预人群为年满40周岁且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经过常规体检、区级医院专家确诊定制治疗方案,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免费用药与定期跟踪。干预周期为5-10年,旨在通过规范化药物和非药物综合干预,达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
2、确定临床用药。以北京市村级用药范围为参考,征求区级医院专家意见,以“保证基本医疗”和“提供基础治疗”为原则,确定18种药品作为村级基本用药。这些药品由区新农合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价格仅为市场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双鹤药业生产的降压0号为例,市场零售价每片1元,新农合采购价仅为0.4元。
3、实施情况。2008年先行试点覆盖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98万人,发放药品106万元。2009年又覆盖9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49万人,发放药品累计243万元。2010年实现全覆盖,免费供药5.64万人,发放药品637.5万元。
4、定期监测、科学评价干预效果。区卫生局聘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全程参与并指导,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由院长胡永华教授为组长的项目组,全国知名专家李立明、吴明等多名教授和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参与,连续数年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评估慢病干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跟踪回访,我们发现:一是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对慢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认识不断强化;二是慢病二级预防进一步加强,通过体检、干预等手段,实现了慢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用药人群个人负担大大减轻,按每月检查一次计算,累计减少2360万元,包括:诊疗挂号费150万元、交通费200万元、住院自负费用1260万元、药品低价采购节省750万元;四是新农合资金累计减少支出1500万元,包括:药品采购节约500万元、因长期服药减少住院费用1000万元。
(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加大慢病管理力度
1、实行四种慢病规范化管理。免费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目前,我区高血压患者5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1.7%,有效控制率35.4%;糖尿病患者16735人,规范化管理率68.6%,有效控制率38.7%;冠心病患者管理人数23455人,脑卒中患者管理人数8352人。2010年,区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启动韩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 试点,共12个小组183名高血压患者参与到小组课程中,涉及11个村居委会和1个功能单位参与组织,覆盖1.8万人口。
2、加大区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力度。区级医院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支援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蒲洼、霞云岭、史家营三所深山区乡镇卫生院。组建以区级医院为核心单位、以乡镇卫生院为基本单位的两大医疗集团,开通流动医院、爱心服务车,组织专家每周定期下基层查房、会诊和进村入户义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农民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区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服务前移,实行基层公共卫生归口管理,培训、指导、组织社区防保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3、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制管理。组建321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配备268台笔记本电脑,绘制社区居民居住分布图,村(居)委会覆盖率100%。《健康知识手册》、《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南》、《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温馨联系卡》每户一册。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免费配发移动电话,辖区居民可随时进行就诊预约、热线咨询。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进家庭。2010年1-9月份,组织健康讲座788场次,参加人数17934人;制作宣传栏808期,发放宣传材料140201份。区卫生局与北京移动公司房山分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平台,定期给慢病患者免费发送各种健康温馨提示信息,自2008年7月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共发送健康信息11.6万条。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慢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培养5000名家庭保健员。
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主体、运行模式
(一)举办主体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由政府举办,村卫生室由村委会举办、区乡两级管理。
(二)运行模式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保证,彻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行为挂钩的联系,杜绝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以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行为。2009年与2007年相比:区财政投入由1.15亿元增加到2.73亿元,增 长137.4%。
2、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包括公共卫生、医药卫生、财务管理、满意度调查四部分内容。实行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作为人员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
四、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员结构
1、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现有1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2人,占76.5%;行政管理、工勤人员246人,占16.1%。卫生技术人员中包括:医生608人(含全科医师141人)、护士228人(含社区护士113人)、防保医师87人。现有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60人,占4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67人,占10.9%。中级职称以上275人,占18.0%,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0.5%。
2、乡村医生。2008年,出台《房山区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待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全区1431名乡村医生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其中807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待遇(基本医疗400元/月、公共卫生400元/月)。目前,全区乡村医生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73.1%,有34名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教育培训
截止到2010年6月,全区有346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完成560学时社区岗位培训的学习;362人参加康复、口腔、中医等七个社区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25学分达标率98%以上。2010年,参加“健康管理社区行北 京市全科医师公益性培训”360人次,参加市社区管理干部培训94人,社区医生骨干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培训124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10人,参加北京惠民医药平台业务培训46人。乡村医生中医适用技术培训率100%。
(三)人员收入
2009年与2007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人均工资由3.9万元增加到4.2万元、公用经费由1.1万元增加到1.3万元,分别增长7.7%、18.2%。
2010年4月份,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正式工年人均工资5.78万元下拨(含单位负担五险一金部分)。
(四)人员招聘
实行“优秀人才进得来、不合格人员出得去”的人员聘用制度。区卫生局每年统一组织系统各单位到外省市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本科以上毕业生,招聘本地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有派遣证的毕业生,2007年以来,招聘外地及本地生源220人,其中外地生源125人。清退聘用工251人。
五、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覆盖半径,以及分布情况;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2005年以来,投资3.5亿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10个,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站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2倍;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六室分开,平均每站建筑面积214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78倍;标准化村卫生室四室分开,平均每室建筑面积 86.57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92倍。
2、社区卫生服务人人可及。2007年,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之后,我区仍有120个行政村、2.7万户、7.2万人未能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标准(即山区居民步行30分钟、平原居民步行2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保证全区居民均等享受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区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房山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三项措施:一是无乡村医生的34个村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室、每村配备1名社区卫生员,有乡村医生的86个村按1村1名配备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员、乡村医生经区卫生局、药监分局联合培训合格后,为本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零差率药品销售等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按照乡村医生每人每月1500元,社区卫生员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为山区9个乡镇配备巡诊医疗车,每周下乡巡诊两次,为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方案后,平原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实际覆盖半径平均1-1.5公里,山区平均2-5公里。
(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1、服务量。2010年1-9月份与2009年1-9月份相比: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及出诊181.8万人次(其中门诊177.9万人次,急诊2.9万人次,出诊6440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院2166人次,下降11.7%;上转病人7395人,增长11.9%;下转病人1406人,增长119.3%。
2、就诊疾病情况。经调查韩村河、阎村、周口店、河北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疾病情况,显示近期就诊前五类疾病依次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分别 占就诊总量的30.75%、22.75%、18.3%、17.5%、14.9%。
六、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率先在全市启动门诊和住院专网直报系统
2007年3月,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与23个乡镇合管办、区内2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封闭联网作业,参合农民从以往的“看病—付费—村—乡镇汇总—区管中心审核复验—报销资金拨付乡镇—村—返还个人”8道程序、3-6月时间,简化为门诊随诊随报、住院出院即报,报销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2009年,网络直报终端进一步延伸,平原参合1500人以上、山区参合1000人以上的90个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通。
(二)社区专网建设稳步推进
卫生局科教信息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网将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便于卫生综合业务数据的实时报送、卫生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搭建区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辐射型服务网络,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业务链、服务链形成机制链,区域平台引入高清晰的远程医疗视频系统,按照“多专多社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全科培养可持续性机制,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运转有序
2004年以来,区卫生局先后投入50万元,开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电子病历、健康体检三部份内容,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等,进行智能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图形分析及数据统计,同时出具健康处方。目前,我区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 率已达到70%。
(四)医院管理系统试点先行
窦店、十渡、张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建设医院HIS管理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整体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编制增量不足
目前,我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是乡镇卫生院,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功能不削弱,维持一级医院的规模,这就要求按照20%的比例配备行政工勤人员予以后勤保障,但又不符合包括医技、专科医生、药剂、工勤管理人员在内不得突破编制总数25%的社区人员配备比例。二是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派人员进入社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进驻144个,农村卫生面临房屋建好了、设备配齐了、而无人可派的严峻现实。
按照京编办【1990】34号《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中心卫生院按农业人口1.5-2.0‰,一般卫生院按1.3-1.5‰配备。房山区14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服务农业人口40万(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10万),应核定编制800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每站5人配备,即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及检验、药剂各1人,应核定编制940人。以上两项合计1740人,而实际核定1396人,缺编344人。目前,实有在职人员1532人,其中正式职工978人,聘用工554人,超编136人。
目前,乡镇卫生院只能保证门急诊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住院医疗只能退居次要位臵。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 农民医疗消费门诊量激增,再加之门诊住院费用直报及处方限量制度的全面实行,致使医院管理人力成本成倍增加,这一点在城区是不存在的。由于编制短缺,设在村里的卫生服务站的值班人员不仅负责医疗、护理、取药、收费、建档、发药、健康咨询等基本工作,还要自己做饭,取暖,打扫卫生,甚至一些条件差的站点还要外出打水。社区卫生人员每人每月工作竟达到360小时,相当于45个工作日,进修、培训也无法安排。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地区服务人口、地域面积、医院功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数量(按照5人/站的标准进行核编),适当增加社区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
基层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乡镇卫生院通过落实市政府“四个一批”人才政策,引进一批外埠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很难留住人才。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待遇较低,引不来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后,卫生院人员工资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对本科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例如:2007年,我区以解决进京户口的优惠政策,计划招聘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41人,实际只招聘到20人。二是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据统计,五年来,卫生院累计调出142人,其中98人调往市区医院;2005年为卫生院招聘淮北医大大专毕业生30人,目前在岗仅有6人。三是保障机制不到位,稳不住人心。目前对卫生院实行的倾斜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卫生院职工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包括社区工作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免考英语和计算机、允许晋升副高级职称等,但这些倾斜政策并 未解决医务人员最关心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照顾家庭不便、个人业务发展受限制是涉及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
建议:出台统一政策。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采取填平补齐的方法达到同地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二是探索区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重点对近几年引进的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实行区域内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定期流动,变单位人为行业人。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房山区财力有限,财政对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软件开发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各自为战,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报销网络均要求专网专用,资源不能整合,政策又不一致,导致人力浪费,工作量加大,窗口运行速度减慢。三是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将信息化专业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7.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 篇七
**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2日)
市考核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政府欢迎考核组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区质量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2011年质量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区始终把质量工作放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落实《**市基本现代化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的各项要求,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我区加快转型发展,争创全市质量强市工作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全年工作,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强化”:
㈠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1、完善工作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列入考核体系,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后,我区立即召开**区质量工作会议,下发质量工作目标任务书及考核量化指标,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由区、镇(开发区、街道)、企业三级组成、区各部门协调联动的立体式工作体系。
2、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下发《关于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向全区广大企业发 1
出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倡议,引导企业自觉形成“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强烈意识,为确保质量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督查监管。通过组织现场检查、现场办公、互相交流等活动,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强督促,强力推进质量工作各项重点落到实处。严格许可证及认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加强不合格企业整改,完善监督抽查后续处理,做好全区生产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都稳定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
㈡强化政府引导,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1、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拓展品牌建设范围,建设重点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530”企业侧重,创建重点向新兴产业和高新园区转移。对东方环境、太湖云计算等21家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530”企业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就品牌培育、品牌运作、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品牌创建中遇到的难题。全年共申报**省名牌产品7家,其中现代服务业2家,新兴产业3家。
2、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切实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更多企业组织学习和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帮助企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实践卓越经营的模式。今年百余家规模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10
家企业试推“首席质量官”制度,2家企业参与“市长质量奖”争创,4家企业申报省质量管理奖。
3、标准化战略亮点频现。**弹簧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热卷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国际标准顺利通过投票评审,成为**首个企业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赛孚电力环境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智能电网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我区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并通过国家验收。
㈢强化计量惠民,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1、“四免检”范围扩大。在集贸市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的基础上,将计划生育指导站、福利机构纳入免费检定范围。共惠及集贸市场21家,村级卫生室37家,计划生育指导站4家,福利机构1家。
2、惠民工程广受好评。开展“健康计量进万家”、“计量服务进校区”等系列活动,免费为居民检定家用血压计230台件,免费清洗、检测眼镜200余副,发放镜片清洗液和视力表700余份,宣传资料1500余份。
3、专项检查维护群众利益。完成38家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汽车维修企业在用机动车检测及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受检率达100%,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改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㈣强化转型转轨,各项质量进一步提升。
1、发展质量态势良好。坚持都市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
业并进”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3亿元、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9亿元、增长18%;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20%。
2、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开展各类检查3000余次,消除各类隐患1800余处,完成施工图审查项目95只,审图面积248万㎡,出具审图意见书88份,办理施工许可证115份,准予竣工备案单体工程486只、面积337万㎡,共创市优质结构工程29只、太湖杯工程24只,申报国优工程1只、扬子杯工程5只,创建市级文明工地31只、省级文明工地15只。
3、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着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并持续好转,其中:小康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3.33%,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7.7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良好率为93%,昼间噪声为53.1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2类标准)。
今年质量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发展中的差距,主要是: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名牌产品的规模优势还不明显;中小企业的质量意识还不够,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的问题较为突出;全社会质量振兴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质量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为此,我们要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由“质量立区”
向“质量强区”的跨越。
二、2012年质量工作初步打算
2012年,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突出产品、服务、工程、环境等四大重点,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活动,全面打造**品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全区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质量综合水平。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在完善组织,落实责任上下真功、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质量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等“三大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实行“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制度保障、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强化主办单位责任制,谁主办,谁负责,严密制定计划,严格进度要求,定期检查考核,限期完成任务,提升工作效能。
2、在打造品牌,提升质量上下真功、求突破。丰富名牌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突出胡埭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打造标准化信息平台,及时反映企业所需国际国内最新标准和产品信息动态;帮助外贸出口企业了解贸易壁垒动态,减少因贸易壁垒引起的不必要损失;提醒企业及时办理和更新行政许可类的生产许可证,以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频次;实现质
量动态信息发布,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红黑榜的功能,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在转型提升,优化服务上下真功、求突破。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以设计研发、金融投资、科研院所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度假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夜间文艺演出、公共旅游配套设施、商贸物流等项目的研究、策划和精准定位;以“老字号”及本地服务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集聚辐射能力;积极建立和完善商贸、餐饮、旅游、物流、金融等窗口服务系统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4、在规范管理,落实监管上下真功、求突破。突出对安置房和全区重大项目的服务监管,进一步提高检查频次,强化服务指导,实施主动协调,专项治理质量通病,保障工程有序推进。加大创优考核力度,重点开展对劣质建筑材料专项治理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活动,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投诉。加大观摩会召开频次,挑选优质工程和标化工地召开观摩会,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水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多层次、多内容的专项检查,全力规范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加大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的专职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的工程联系人员的培训力度。
5、在治理生态,美化环境上下真功、求突破。围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的生态建设目标,推进生态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环境质量。突出抓好直湖港、梁溪河等流域截污,全面完成排水达标区扩面任务,加快马山无害化污泥处置项目调试。抓紧实施蠡湖周边河道水系调整续建、梁溪河东部地区防洪排涝、入湖河网河道清淤等工程,切实加强蓝藻打捞和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太湖湖滨公园、沙渚公园等五大公园和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加快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等五个景区改造提升,完成216个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绿色、“两型社会”等创建任务。
8.汇报材料修改后 篇八
一、前阶段施工完成情况
1、临时设施
①、办公及生活用房完成2600m2。
②、临时道路填筑30000m3。
③、深井及井点降水。
深井28套,井点11套。目前基坑内井点已开始布设。
④、三轴搅拌桩已完成600延米。
⑤、临时用电线路已完成项目部及基坑2条线路,布设均采用埋地电缆。
2、基坑开挖
本工程泵站区域基坑土方开挖,于2014年2月4日正式开始,截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开挖外运50000 m3。
二、下阶段施工打算
下阶段施工安排主要围绕“7月25日通水”这一长期目标和“3月25日主体砼底板浇筑”这一近期目标开展,确定2月18日管桩设备下基坑,开始实施基础管桩施工。近期具体施工计划如下:
1、2月20日前完成左半幅基坑土方开挖,累计完成土方开挖约70000 m3。
2、2月19日前左半幅下基坑道路填筑完毕,具备机械、材料下基坑。3、2月20日前三轴搅拌桩全部施工完毕。
4、基坑内井点降水按设计要求随挖随布,计划在2月20日前完成左半幅基坑井点布设,数量约20套。
9.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 篇九
***人民政府(2012年3月13日)
我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从2009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医改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攻克难关,统筹推进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确定了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医改实施办法,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职能。医改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1、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53839人,参保率91%,其中,城镇职工参保47378人,城镇居民参保106461人。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参保1500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769人,农民工参保1067人。新农合参合801634人,参合率99.14%。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救助水平,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患
特大疾病致困的人员住院产生的合理费用,提高了救助标准。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提高了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二是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新农合已经将一般诊疗费纳入实施范围。三是提高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2%,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5万元。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最高限额提高到23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为64%,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四是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政府承担五保户全部参合费用,对低保对象参合,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3.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和就医“一卡通”,实现了参保居民在林***人民医院、二院、中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地区医院就医出院及时结报。实行了医保、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风险预警,确保了基金有效运行。
(二)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1、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我市16个乡镇卫生院、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成立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和药事委员会,专人负责管理基
本药物采购、招标和网上点击和出入库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药采购5200万元,让利群众1100多万元。我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12]3号),全市543个村卫生所从2011年12月1日起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2、规范了基本药物的采购流通环节。为方便结算,提高基药配送积极性,**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货款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林财社[2011]18号),从11月25日起,以市为单位统一支付基本药物货款。集中支付的单位为市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药物采购资金专户”(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集中账户),对采购资金进行统一归集和统一支付,实行专账核算。药监局加强了监督管理。加强基本业务流通和生产环节抽样检查,结合日常监管和跟踪检查,确保了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4、落实一般诊疗费。市卫生局印发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合农民一般诊疗费补偿实施办法》([2011]66号),针对实施基药的新农合单位建立了补偿标准、补偿办法、补偿程序和监督考核办法,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执行。
3、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一是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落实。抓好选聘医疗机构负责人、科学设臵岗位、组织竞聘上岗、人员分流安臵、清理清退人员5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定编
定岗和绩效考核工作,在核定编制1045人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合理设臵岗位,全员竞聘上岗,建立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我市在卫生院实行院长聘任制、目标考核制,16个卫生院院长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活力,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卫生院内部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人员收入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有效调动了人员积极性,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了18%。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得到改善,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医改以来,各级政府投资支持了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372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三级网络建设更加完善。二是培养适宜人才,医疗卫生队伍不断优化。三年来,共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36名,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207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60人,培训村卫生所卫生人员1694人,为乡镇卫生院招收了14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3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
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市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的帮扶协作关系。三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实行院长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从严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指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开展“千万助贫助医”工程。2011年卫生系统开展义诊活动62次,参与义诊医护人员1845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02万元,义诊费用合计245万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44.3%提高到了50.3%。
(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1、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公卫人员培训、强化督导、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建立示范点等措施,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点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全年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06688人份,建档率98%,其中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599220人份,电子建档率66%;接受健康教育918313人次。健康教育知晓率96.6%;规范人数115816人次,接种接种率99.15%;0-3岁儿童保健55880人,管理率97.7%;孕产妇保健11169人管理率80%;65岁以上人口健康体检72479人;老年人保健72479人,管理率90%;高血压管理
118043人,管理率99.6%;糖尿病管理42100人,管理率99.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8259人,管理率94%。2011年艾滋病规范管理43人,管理率100%,结核病规范管理798人,管理率100%。二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市卫生局去年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两次绩效考核,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村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两次考核。卫生局根据考核结果已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到位。各乡镇在绩效考核后已对乡村医生进行了支付。三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局成立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科),确定村级公卫管理员,推行片医负责制。
2、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5岁以下补种乙肝疫苗87352 人。(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两年共补服叶酸30572人。2009至2011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共补助18752人。2008年至2011年,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225721人。(2)2009年到2011年免费为1929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3)完成了2009年、2011年建设无害化厕所1334所,约覆盖5203名农村居民。(4)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2011年未检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人员。
3.整合资源,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以有效整合卫生资源为手段,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臵。整合**市120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市血站、新农合和市卫生局,投资4000万元建设卫生行政服务综合大楼工程,4月1日将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五)探索推公立医院改革
1.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提高了医疗体系整体运转效率。市卫生局按照双向转诊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并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医。一是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医疗机构“大处方”、合理用药、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二级医疗机构实行“双十制度”、“百元处方限制”制度。二是在市级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三是在全市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市人民医院实行34种,肿瘤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实行5种。目前共有2000余例患者通过临床路径,得到积极、有效、标准、经济的诊疗。四是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市卫生局要求在二级医院实行电子病历,以肿瘤医院为试点,现已在全市二级医院全部推开。五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督力度。聘请纪委、检察院、人大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评议,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务人员行为。2011年11月18日,在**宾馆召开了**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会,出
台了《**市卫生局关于治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私收费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医改任务,我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一)责任目标到位
市政府出台文件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并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各项目实施单位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制定进度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医改任务如期完成。
(二)宣传引导到位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市政府加强政策宣传,加强职工的全员培训,增强医改政策的透明度,调动各方参与和推进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公布医改工作进展,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解答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为医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财力保障到位
为了确保完成医改目标任务,各级财政下拨资金全部按期拨付到位,重点落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保障了医改工作顺利开展。
(四)督导检查到位
推进工作重在抓落实。市医改办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加强对医改开展情况进行督导,通过督导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五)绩效考核到位
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林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单调,不能满足专科医院用药需求;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临床供应不足,影响了群众看病就医。
2、基本药物采购到位率低。由于省里确定的配送办法造成采购单零散,配送成本加大,部分中标药品价格偏低、利润低,医药公司不愿配送,造成乡镇卫生院临床用药供应不上,缺档断货。
3、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缺乏有效手段。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依然存在,导致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过快增长,靠突击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不到位。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
售后,由于财政补助不足,影响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按照23%的差率计算,我市乡镇卫生院2010年、2012年药品补偿资金缺口达到150.3万元、471.5万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重医疗轻公卫观念依然存在。实施改革过程中,部分乡镇院卫生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足,依然存在侧重医疗,轻视公卫工作的观念,公卫工作人员安排不够,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工作开展。
2、重外延建设,轻内涵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在基础建设上,通过利用国债资金进行建设,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内涵建设薄弱,一是内部管理跟进不及时,不能有效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医护质量、服务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人事管理改革不到位,卫生院目前仍按身份管理,没有实现向岗位管理转变。有用的人才引不进,没用的人才清不走,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绩效管理不到位。少数单位绩效考核管理粗放,流于形式,或者分配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复合型人才、全科医生少,不利于工作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才缺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全科医生较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三)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卫生人员超编严重,整体补助水平低,村医缺乏积极性。
按照服务人口1-1.2‰的比例配臵乡村医生,大约需要村医
**00人左右,我市现有村医**48人,人员超编严重。如果按照补偿标准,卫生所人员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低于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村医缺乏实施基药的积极性。
2、标准化建设建设资金缺口大、遗留债务多,影响卫生所运转。从2006年至2011年,全市筹建543所集体卫生所,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遗留债务3025.22万元,成为卫生所发展的沉重负担;个别行政村一村多所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3、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普遍价高于卫生所原用药价位,影响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卫生所原来采购药品耗材,不常要发票,采购中低价位的产地品种,价格普遍偏低,部分中标价格高于卫生所加价以后销售价格,挫伤卫生所使用基药的积极性。卫生所原来使用的一些常用品规中中标目录中没有,影响了日常诊疗。
四、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医改需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度。医改任重道远,如果仅由卫生系统唱独角戏,道路会越走越窄,力度会越来越弱,改革就会搁浅。
(二)完善药物目录、协调配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一是要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尽快增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特别是精神病专科、肿瘤专科、慢性病康复专科的临床用药需求。二是建议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协调药品配送企
业,保障基本药物按时、按需配送,在配送办法上以集中统一配送为好。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医疗设备配臵、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尽快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基药使用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补偿力度,落实基药使用补偿资金,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短缺的局面。
(四)加快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加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10.7.20医改汇报材料 篇十
狠抓落实
全力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隆德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20日)
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狠抓五项医改重点任务落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有力的促进全县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隆德县下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119个行政村,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回族人口1.8万,占10%,人口密度为183人/平方公里。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1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乡镇卫生院12所,民营医院1所。现有卫生服务人员420人,其中技术人员402人,占95.7%。全县有村卫生室189所,有乡村医生269名。全县年均门诊病人30多万人次,床位使用率100%。
二、工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建投入机制,切实提高医改工作水平。按照国家和区、市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制定了《隆德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卫生、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我县医改任务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县医改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新农合配套资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配套资金,并补贴农民“一元钱”的药事费,实现免费服务。自200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为医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农合筹资补助办法、资金使用监管管理办法、住院报销管理等各项管理机制,不断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医改工作顺利进行,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抓宣传教育,建保障机制,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印发宣传折页、播放广播电视专题宣传栏目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活动期间,共悬挂横幅5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12块,发放宣传折页5万多份,播放广播电视宣传1500多分钟。2010年,筹措合作医疗基金1946万元,为1.4万人(次)报销住院费1708.3万元,为20.6万人(次)报销门诊费240万元,参合率提高到97.3%。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移交,积极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严格按照规定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县、乡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医疗保险筹资补助,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实际困难。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制度,简化工 作流程,方便群众报销。积极推行10大类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和监管,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对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实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医疗保障措施,有效减轻参保群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三)抓制度落实,建管理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严格落实区、市药招“三统一”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开展以《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重点内容的培训。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覆盖率、合同签订率、计划申购率、规定目录药品使用、履约期内回款率均为100%。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目录收载品种数的90%,乡村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全面落实基层药差补偿制度,2010年,为乡村兑付药差补助资金24.66万元,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认真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以“打包”形式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两个基本服务包,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宁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内容)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包括门诊一般疾病统筹和门诊大病统筹),达到全覆盖。建立健全筹资、支付、药物供应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及救助的衔接机制,严格落实监督管理、绩效考核、劳 动分配、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自2009年以来,共为城乡居民核销药品40.5万人次,核销金额476.7万元。建立和完善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与财政补助工作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综合考核,建立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卫生部门独自评价向卫生部门和群众共同评价转变,补偿方式由注重源头向注重结果转变,提高服务效率。2010年,共筹资291.1万元,其中中央206万元,自治区67万元,县财政18.1万元,兑付乡镇卫生院136万元,村卫生室137万元,用于健康教育18.1万元,资金到位率达到100%,支出率达到100%。建立和完善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有了明显增加。
(四)抓基础建设,建服务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全部投入试运营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2010年,全面实施杨河乡卫生院新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预计10底投入使用。新建村卫生室11所,使全县村卫生室达到了189个,覆盖率达到159%,解决了农民群众寻医卖药的困难。2011年,编制完成完成“十二五”期间乡镇卫生院 卫生技术人员周转房建设项目和卫生监督所项目规划,并申报了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步伐。2009年以来,积极争取62名“三支一扶、特岗见习医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5名执业医师和35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在全社会公开招考县城医疗卫生单位副职5名,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单位班子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医疗装备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更新医疗设备,为县医院配置了化学发光、尿沉渣、C形臂、电子胃镜、CT、CR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投资50万元,加快县中医院药房标准化建设。争取项目,为沙塘、联财等乡镇卫生院配置了7台彩超,为村卫生室配齐“十小件”医疗设备,不断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内部传、帮、带的有效措施,对县、乡、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09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3000多人次,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和转岗培训13名,先后配出20多名骨干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全面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严格落实培训考核制度和临床见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认真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为基层医疗单位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抓卫生项目,建预防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继续完善县、乡(社区)、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是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去年实施9类33项的基础上,最近重新启动10类43项服务项目,坚持把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根本,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惠及民生。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进一步加强重大疫情、疾病监测、预警、报告等疾病防控工作,免疫规划以乡为单位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脊灰、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均达99.5%以上。2009年以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166512,建档率92.5%;共为全县12748名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体检10478人,体检率达到82.19%,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82.19%;累计管理高血压病人5232例,规范管理5127例,管理率98%;管理糖尿病人330例,规范管理314例,管理率95%;筛查重性精神病人435例,确诊235例,管理率达到100%;管理癫痫病人209例,规范管理率100%;开展包虫病筛查5000例,完成任务的100%;实施食管癌/胃癌/贲门癌“三癌”内镜检查2008例,完成下达2000例任务的100.4%。二是狠抓卫生民生计划项目落实。全面落实 “四免一救助”政策,积极开展“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认真实施改水改厕。自2009年以来,全县共救助孕产妇4430例,救助资金达到177万元,住院分娩率99.5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4.67%;开展免费婚检3110人;免费筛查新生儿三种疾病2059人;免费发放叶酸2037人次;宫颈癌筛查14496例;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10例;完成“双瓮漏斗式”厕所3093座。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完成下达 任务,2011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展板、设置宣传栏、刷写墙体标语、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形式,继续开展“十个一”宣传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干预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广大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使卫生工作的重点真正转到预防措施的落实上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预防疾病的能力,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抓规范管理,建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公开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按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2011年,县医院药占比达到6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个百分点,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5%。严格医院内部准入制度,健全诊疗规范标准和常见疾病检查路径,确定了10个专业18个病种,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医务人员认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全面推行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100%。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医德 医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完善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推行医院规范化管理运行体系,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医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乡村两级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难以按照规范要求提供群众满意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可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三是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四是妇幼卫生和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区、市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打基础,建机制,抓服务,求创新,保质量,提水平”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突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题,狠抓任务落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继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消除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二元”差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医改健康顺利进行。二是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落实区、市药招“三统一”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管理机制和财政综合补偿机制,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和基本药物覆盖率,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抢抓“十二五”发展机遇期,积极争取和实施卫生民生项目,不断加大卫生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卫生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四是继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四免一救助”工作,强化项目规范管理和资金运行。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儿童保健队伍的服务能力,提高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
【医改汇报材料 区政府姜建修改版】推荐阅读:
医改工作汇报(物价局)11-16
开展“医改”有关文件执行情况汇报06-15
樊城区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汇报07-12
关于落实宁津镇卫生院新医改工作汇报06-16
论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07-31
医改工作交流材料会讲话稿08-29
2011墨玉县医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9-19
质量工作考核汇报(区修改版)11-0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与2010年工作安排07-30
政府教育汇报材料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