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2024-10-09

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精选8篇)

1.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一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的感觉综合失调现象,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展开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感觉

统合训练自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下,小学体育教学逐渐进入到崭新的层面上来,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极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推进。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当前儿童的健康问题也随之提升到日程上来,在这一宏观环境之下,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项有效的举措,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同时也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1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认识

1.1感觉统合训练的概括

当前,国际上所实行的感觉统合训练是以体育游戏为主,使得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在轻松的情景中玩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儿童触觉、平衡觉,还能够进一步调节其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使孩子们的感官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使得儿童身心潜能与智力得到开发,增强身体素质,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

1.2对小学生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

从现有数据上来看,我国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并不是很乐观,并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上来看,实行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与当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相契合,当然,这也与我国的教育体系完善相符合。研究表明,结合一定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对前庭刺激性的输入,不仅改善儿童大脑感觉的组织协调,也能够优化动作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从感觉统合训练中,儿童本体感觉与掌管这些功能的神经将会进行多次统合协调,而在身体各方面的多次的协调作用下儿童身体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稳定性和阅读困难等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感觉统合训练,并不单纯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中,还能够对儿童的大脑、心理及身体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在儿童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全身心都能够得到锻炼,深刻影响到其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从时间阶段来看,小学时期是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最好时期,因为在心理学上来看,人一生中,第1个是非常重要的神经发展与完善的时期。所以,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在大脑的发展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性与可塑性。因此,对学龄前的儿童,尤其是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意义必然是显著的。

2.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二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 现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均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更多的儿童由于感觉神经系统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进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当今城市中, 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至30%, 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时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更加常见和普遍。从医学的角度来看, 6岁至13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症治疗的最佳时期,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时期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而言是尤为重要的。研究表明, 借助于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极大的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加以改善。所以, 以身体活动为治疗手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除了应当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外, 还必须发挥出自身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的价值, 从根本上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加以充分挖掘, 切实的服务于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

2 感觉统合的理性认识

2.1 感觉统合的概念与机制

英国知名生理学者C.S.谢林顿提出了感觉统合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 临床心理学家Jean A ryes系统性的提出了感觉统合的理论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根据感觉统合的相关研究及经典理论, 感觉统合是大脑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信息所做出的一系列正确的应答。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对于感觉统合的发生机理,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其中, Jean A ryes从信息传递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情感、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及状态实际上并不是由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独立完成的, 而是一种信号传递过程, 是一类信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以某种信号的形式存储在大脑皮层, 再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功能区域进行联系和统一解释的结果。后来, 这种观点被称为信息理论学说, 得到了学界很多学者的认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 人类所具有的推理、注意、思维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以及相应的心理行为、情感、认知过程, 其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大脑对感觉信息通过联系、比较、控制、选择和增强, 对自身不同区域的信息加以整合的过程。对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发现, 感觉信息起源于外界刺激, 当来自外界的气味、声音、光、温度、重力、触压等刺激达到人体感知的强度时, 大脑就会对感知到的刺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反复分析, 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 这里所说感觉统合是大脑对外界环境信息的一系列正确应答, 其重要前提是心理行为必须是正常的。否则, 身体、大脑与环境三者之间便无法得以协调, 这就是缺少感觉统合导致的, 也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事实证明, 感觉统合能力是身体、情感、社会性以及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感觉统合, 身体与大脑就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儿童就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针对这个问题, 感觉统合理论明确指出了儿童的大脑有着非常高的可塑性与可发展性, 通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逐渐形成于3岁以内, 并且在儿童日后的生活和成长中不断的得以发展、重构以及加强, 并进一步提出了人脑的功能发展不足以及学习障碍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进行矫正的, 这些训练方法被称为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促使人体不同部分的神经系统更好地与整体作用相互协调, 充分地进行感觉统合, 实现环境与个体的顺利接触。

2.2 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及危害

所谓感觉统合失调具体指的是受环境、心理与生物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于3岁的儿童对外界的信息无法正确的加以整合, 进而正确的应答方式形成的一个过程。如果儿童患有感觉统合失调, 那么他们的行为能力和高级认知, 比如判断、感知、协调、控制和注意等能力便均会受到直接的影响。通常统合失调可以划分为本体觉统合失调、平衡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以及听觉统合失调等五大类。绝大部分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基本上都并非是类型单一的感觉统合失调, 而是多种多样感觉的统合失调, 所以,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症状相对比较复杂。感觉统合失调自动痊愈与否, 不同的学者所持有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研究学者认为到一定年龄后,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的症状便会逐渐的自动痊愈;而有些研究学者认为, 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不会日益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及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尽管感觉统合失调并不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而自动消失, 但是却会随着刺激练习的逐步加强和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而得到改善, 儿童年龄逐渐增长, 肌肉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神经系统日趋成熟, 儿童的感觉统合便会逐步协调, 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得以缓解。

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的危害很大。一是行为性学习困难。相对较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安静, 是学习好的前提条件。然而, 通常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则极易表现出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扰乱课堂秩序、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拖拉, 不听从老师的教导, 经常忘记完成作业。这些不良行为不但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且还会对学生自身的学习造成影响, 因此学习成绩十分差。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往往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加的容易发生逃学和厌学的不当行为, 并且在学习困难上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是心理障碍。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无法协调的配合内外信息, 进而造成认知的不正确, 所以表现出不正常的意志行为以及情感行为。事实表明, 感觉统合正常的人, 其认知、情志表现是认知正确、情感积极和意志坚强。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心理学上将这种表现称为正常的心理应答或正常的个体心理反映。社会学上认为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行为表现。然而, 一旦统合失调, 个体就会经常性的出现不正常应答模式, 表现出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和不正常的社会行为。由此可见, 这种因感觉神经系统无法正常加以协调统合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对个体和社会都有危害性。

3感觉统合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及运用方法

3.1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从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第一、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主要任务,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教育部门明确的提出, 学校教育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然而, 由于对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认识不足,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中并未单独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事实上,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主要在于其系列的连锁式的危害,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 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身体健康的层面, 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任。

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要合理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方式及感觉统合理论目前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到了感觉统合相对较差的儿童群体当中,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人体的基本能力加以改善, 比如人际互动、动作、认知等诸多方面。感觉统合训练也就是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主要包括触觉刺激、本体刺激以及前庭刺激等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包括羊角球、平衡台、滑板车、溜滑梯、吊揽摇篮、平衡吊缆、圆木马吊缆、吊床、单杠以及跳床等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通常感觉统合训练基本上都是以Ayres所创导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为前提, 将训练有效的方式与体育游戏相互融合, 使孩子们能够在自然、轻松快乐以及积极主动的教学情境当中尽情的学习和玩耍, 加强手眼协调、本体感觉、平衡觉以及触觉等能力的训练, 从而使得多种感知信息能够输入到学生的大脑当中, 不断的促进学生大脑综合的分析信息, 同时加强身体和大脑二者间的协调反应, 帮助学生的感觉运动可以始终朝着正常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良好行为、增强学生身体体质以及促进智力发展的目的。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生理学理论。随着各类学科研究成果的迅速涌现,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人员必须及时的对研究成果加以充分的吸收, 将学科研究成果真正的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上。体育训练过程当中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当中, 这些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大挑战, 要求学生对感觉的输入及时的做出适当的反应, 也就是有组织的、成功的进行反应。最新设计的体育活动能够对儿童的要求逐渐的加强, 使得他们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反应, 更为成熟的进行反应。在活动目标的指导过程当中, 其中心应当放置于自动感觉过程方面, 而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做出反应。在体育学习活动当中, 往往所涉及到的感觉系统越多样, 那么越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当以活动性内容为主

感觉刺激训练不足, 被认为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胎儿在母体子宫时期, 人体感觉统合训练便开始了, 并且在儿童出生前一直到儿童时期加以贯穿。现代人分娩更多的是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使得胎儿无法切身的感受自然分娩当中压力变化、产道滑落等诸多刺激, 使得这些儿童极易产生感觉统合失调。所以, 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高度的重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尤其通过加强对儿童的观察,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感觉统合失调,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措施。然而, 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 教师担心出现教学安全事故, 唯恐孩子摔跤, 对于在室外涉水、玩泥沙、跳跃、翻滚、奔跑、攀爬进行严格限制, 这种看似对孩子的呵护, 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就是强制性的“剥夺”了孩子应当得到的感觉刺激, 造成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而统合失调。

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时期是儿童神经系统与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 这便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活动性的教学内容为主, 尤其是随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的加大, 活动性教学内容所具备的价值便更加的突出。并且,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不应将技术教学摒弃, 而是应当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提升, 在学生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完善发育后, 及时的将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转变为以活动性教学和技术教学并重, 切实的做到兼顾未来发展和现时健康, 这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体育特点兴趣是一致的。

3.4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要关注和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特征造成感觉刺激减少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的性格、气质等诸多个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的表明, 在易养型的儿童群体当中, 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 而在难养型以及启动缓慢型的儿童群体当中, 所占比例较大的则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 并且二者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同时, 个性特征中的气质, 对感觉统合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 不同气质特征的儿童, 其活跃程度, 好动程度,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而所受到的统合练习以及刺激的机会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 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 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认识, 要注重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为此, 以身体刺激为重要手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对体育教学的优势和功能加以充分的发挥, 并且根据教育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的创新, 及时的做出有效的调整。

现代化的体育课程改革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通常认为个体差异仅仅体现于运动成绩和身体条件等外部特征上, 而内隐特征如运动智力差异、感觉统合能力往往被人们大大的忽视。所以, 必须对以往传统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加以改变, 不仅要重视内隐性特征和外显性特征, 还应当按照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 比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教学等,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个体差异, 才可以从根本上贯彻健康新课程和体育新课程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全面的落实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要将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当作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归宿和出发点。体育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开放性使得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多彩多姿, 教师与学生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的权限也变得越来越宽泛。所以,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及娱乐性同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应当得到同等的重视。

4结束语

新课标并未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规定出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倡导各个学校可以切实的按照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 并且与当地课程资源、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的特点有机结合, 自主的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因此,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过程当中, 体育课堂内容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便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提供的有利条件。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将感觉统合训练真正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雁, 吴卫红.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2) .

[2]张俊蕾, 张会敏, 李荣.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8) .

[3]涂湘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13) .

3.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育

多年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体能训练与开发上,对儿童感觉神经的训练有所忽视,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小学生群体中表现的日渐突出,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力量,通过一定的训练,帮助学生回复感觉神经系统技能,提升小学生综合体能。

一、感觉统合的有关概念

1.感觉统合

所谓的感觉统合,即由个体感觉刺激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对所感觉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促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对于这一概念,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刺激信息有很多种,比如,光、声音等。一般情况下,儿童在三岁前就基本拥有了感觉统合能力,而且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感觉统合的能力会逐渐增加。

人類只要进行正常的行为,就一定会进行感觉统合。对儿童来说,感觉统合是通过大脑对来自于外界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答,是其适应社会环境的基础。感觉统合神经系统中每一个小部分都会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让整个系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正常发展。感觉统合促使着人类身体与情感的发展。

2.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神经系统受损或紊乱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孩子身体中的多个中枢神经同时工作,进而组合成感觉统合系统。所以,如果在工作时有一个或多个中枢神经或感觉神经损害,就会造成工作紊乱,从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若工作的方式错误或工作的时间较长,也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

(2)缺少大量的感觉刺激与训练。如今,有很多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不敢让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害怕磕着、碰着,导致孩子在外活动的时间大量减少,孩子本身应有的感觉刺激无法实现,感觉统合能力也就无法锻炼,从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进而导致身体的协调能力降低。

二、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学生的体质与体能是体育课上所要训练和开发的目标。在体育课上,利用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乐趣。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量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心理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多元化教育活动。本文现以听海游戏作为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引领学生将人类和海洋关系的情感与大海中所具有的特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

1.“听海”的体育游戏

伴随着阵阵涛声,万物生灵犹如这波动的水流在不停地涌动着。利用“听海”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的说教工作,方便学生的记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教师的精心组织,学生尽情地进行才艺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对老师教授的课程逐一掌握,从而完成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锻炼与成长,进而积极拓展知识层面,保证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更多的知识,获取全新的感悟。

2.海洋般的成长体育游戏

年龄段的不同注定体育课程教授的困难。下面就主要几点方式进行讲解:

(1)建立我能行机制。刚上小学的孩子,对家长都会过度地依赖,而为了让学生拥有如大海一样广阔的知识,同时保持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就需要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乱,从而积极解决所有的困难。学生具有优点需要表扬,然而挫折更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备良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掌握需要的技巧,从而达到日后的目标。

(2)建立成长活动。学生学习体育活动,需要掌握大海的活动情况。大海具有宽广的气势,假如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大海的特点,将大海的博爱精神运用到日常交往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要热爱集体,为团队的荣誉而奋斗,从而发挥自己的力量。

(3)设定“我飞扬”活动。大海具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学生需要时刻学习这种要有敢于冒险、敢于失败的精神。大海看似不动,实际上是无时不刻在运动着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需要学习大海的变动性,利用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进行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大海的广阔开拓人们的事业,开拓人们美好的心灵。通过设立“我飞扬”的主题活动,同时举办一场有意义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锻炼比赛中学会坚强,学会合作,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成熟。

总之,通过对感觉统合的相关研究,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训练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慧明,魏亚芳,俞兴华,等.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2(6).

[2]卜志强,孔令斌,朱晓杰,等.不同分娩方式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

[3]张冬梅.论儿童感觉统合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4.感觉统合训练简介 篇四

感觉统合训练,是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形式,使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

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促使儿童坚持活动,协调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与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有的存在着前庭失衡问题,有的表现为触觉功能不良,有的以学习能力不足为主,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就不能像做早操一样,大家一个模式,一样操练,那么对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儿童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所以感觉统合训练要针对各个儿童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特定环境项目,让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交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

1、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

3、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因人而异

4、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材,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以前没有或缺少的感受,即进行“补课”。例如玩沙游戏、海洋球游戏、大龙球压滚游戏等可促进触觉功能的发育;平衡台、滚筒、吊缆等可促进前庭功能的发育;跳床、滑板、拍球等对于身体协调能力有促进作用等。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后,动作较前协调,手的操作能力提高,情绪较稳定,暴怒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改善,在低年级中,学习能力有长进,成绩提高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视觉不平顺

①、在做数字排列时经常弄错数字顺序,写字出格; ②、对物体形状不明确、位置、方向、辨别能力差;

③、在阅读时常会出面读书跳字、跳行、翻书页码不对,另外,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④、做功课眼睛容易疲倦,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2、听觉识别不足

①、听力不佳,容易忘记,不懂和别人沟通。

②、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听到声音无法及时理解,声音大小不分。③、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听写时特别困难,常常漏字、漏段

3、前庭平衡失常

①经常都会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撞到墙、碰到桌椅。②喜欢爬高、兜着圈子跑、旋转不会晕眩、怕爬楼梯、走平衡台等等。

③这样的孩子在成长期,会由于感觉完全失常,而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作弄人、浮躁又坏脾气.笨手笨脚,做事没信心、协调能力差,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鞋反穿;

④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

4、本体感不足

①、不合群、孤僻、到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等;

②、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喜欢玩积木,很难学会系鞋带、扣扣子等精细动作。

③、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上过分用劲。

④、因在完成简单的动作上也常常遭遇失败,所以自信心不足,遇困难沮丧,依赖性强,易因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

5、触觉敏感敏感过度或迟钝

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甲、换衣服,怕别人触摸,因此神经质,容易惊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

这种孩子一般都较孤僻,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并且会粘固定的人(妈妈、保姆或老师),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作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更严重的是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执着特定口味,变得挑食、厌食。由于喜欢吸吮手指头、奶嘴,甚至喜欢咬人,①、躲避能产生特别触觉感的事物,如嫌弃某些质地的衣服,不爱玩接触身体的游戏,偏爱某种物品。

②、讨厌被触摸,在人多的地方感觉紧张,被搂抱时感到不快,对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如刷牙、洗澡、理发等感到厌烦,不爱手工操作的游戏,如绘画、泥工、玩沙等。

③、对非恶意的触觉刺激具有过激的反应,如被轻轻触到手臂、腿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反应,当他人显示出要亲密、友好地接触时感到紧张、反抗或退缩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① 先天不足

有的职业母亲在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微血管萎缩,直接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

② 后天不足

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都市化生活使人们住在越来越高的房子里,很少有带孩子出去,通常只好呆在家里玩,然而居住面积过小、活动空间不足、导致俯卧爬行少,平衡不佳、身体控制能力差;加子现在邻里关系淡薄,很少往来,导致人际关系发展不佳。

另外,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没机会玩了,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手、眼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地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原故。

③ 教育态度及方式方法不当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管理上不一致,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身材操作能力欠缺,不会使用筷子,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跳绳不会,根本不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采取封闭的养育方式。

而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意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子参与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子日后的厌学心理,以前的小孩玩耍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子就连做个游戏、玩个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够培养某方面的能力,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自然而可贵的意趣。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或采用打骂的方法等,另外,父母与祖父母间也常在育儿方法上发生矛盾,造成不良家庭氛围。

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 ,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一般的知识只是学习的工具,学习能力的本质不好,再多再好的工具都没有用,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已。

感统训练是当今孩子们的必上课程!

感觉统合不成熟有什么反应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脾气暴躁 阅读困难,计算出错 用词组句能力差

吐字不清,口吃 做事或写作业磨蹭

写字笔划颠倒、出格,大小不一 认知语言能力差 生活自理能力差

肌肉张力不足,手脚笨拙 粘人,好哭闹

常和同伴打架,喜欢惹人,不时出现恶作剧 常看不懂,记不住,复述

动作不协调 能力差

胆小退缩,社交能力差

易受挫

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偏食、厌食、饮食习惯差 吮手指、咬指甲、咬人 屡有自慰(刺激生殖器)怕人触碰,攻击性强 恐高、晕车

因感统失调引发的弱视、自信心不足等

斜视

如何观察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1,行为观察

* 对感觉刺激的反应 * 观察肌肉反应的状态 * 观察运动行为的状态 * 观察情绪反应的状态

2、从日常生活中观察

* 穿脱上衣的困难

* 不会穿脱鞋子、系鞋带 * 穿裤子困难 * 用餐时的问题

* 游戏时的异常现象

* 阅读、写字的困难

3、运用教具进行观察

感觉统合训练是目前儿童潜能开发中最高水平!奇卡儿童感统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感统训练体系,借助专业的训练教具,结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参与训练的儿童量身定制训练科目,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快乐训练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表现不足的现象,使每个孩子通过训练后都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感统失调的危害性

感统失调的危害性(会造成学习、生活上的哪些障碍)

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教育:

1、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2、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3、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4、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自信心不足等

当心,儿童感统失调症就在身边

杨先生向本栏目来信称他的孩子 3 周岁,平常不喜欢洗澡,每次要洗澡的时候就哭个不停,表现得异常烦躁。家里人只好把孩子按在浴缸里强行为她洗澡。杨先生想询问他孩子的这种症状是否是不健康的表现。

对 于杨 先生孩子的症状,儿童医院妇幼保健科 郭贞美 医师认为,这应该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有关部门的调查指出,目前全国感觉统合严重失调孩子占 10.3 %,轻度失调的占 35.9 %。郭 医师介绍说,每个人都是透过感觉系统来搜集外界信息,而这些信息经过脑部组织整合后,再形成有意义且适当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个人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地发挥功能,就出现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郭 医师告诉记者,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剔,很难与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 常忘记 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 4 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生气,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郭贞美 医师介绍,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有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

郭 医师告诉记者,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胎儿胎动时,妈妈可以抚摸自己的肚子,传导对腹中胎儿的爱意,这对宝宝出生后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出生后经常拥抱安抚有助感觉统合。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与关心。

对于已经出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郭医生建议最好是让孩子参加感统班培训,首先由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定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宝宝早期语言的健康评价单 月.哭声分化,有应答性微笑,能发 “ 咿 ”、“ 哑 ”、“ 呜 ” 等单个元音。月.自发 “ 咕咕 ” 声。4 月.应答性发声。月.发 “ah—ge”、“ah—goo”、“ 咂 ” 音。6—7 月.唇辅音加 a 或双元音,如 “ma ba ai。” 月.能发 “ma ma”、“ba ba” 音,并能单间别问句与叙述句的语调。10 月.会学成人的发音。12 月.叫 “ 妈妈、爸爸,” 会说一个字的音,如 “ 拿 ”、“ 好 ”、“ 坏 ” 等。能听懂伴有手势的吩咐,如挥手再见。月.用手势表达需要,开始说没有语法,别人听不懂的话。月.能指出自己及亲人的眼、鼻、口、头、发、手、脚等。最少能指出碗、匙三件中的一件。月.说出碗、鞋、袜三件中的一件。岁.说 “ 我的 ”、“ 我 ”,会说有主语及谓语的字句(电报式)。至少说出碗、鞋、袜、帽、剪刀、车六件中的三件。

2.5 岁.懂 “ 大 ” 和 “ 小 ” 的含义,说出自己的姓名。岁.懂得 “ 里面 ”、“ 上边 ”、“ 旁边 ” 等介词的意义,复读三位数。4 岁.指出三种颜色,说出年龄。能用较多的代词、形容词、副词。会唱歌,能简单地 5 叙述不久前发生的事,说话 100% 能听懂。岁.会用一切词类,说出生日,咬音 90% 正确。会从 1~10 清点实物。6 岁.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七种智力与大脑相应的位置

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能在大脑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如若损伤大脑的某一部位,就会有失却某种特定智力的可能。

1.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智力。表现为能顺利而高效地运用语言来描述事件和表达个人的思维。

2.逻辑 — 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运算的智力。它包括在对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如因果、类比、对比等逻辑关系的敏感性。

3.空间或视觉智力。即绘画、摄影和雕塑能力。表现为能够敏感地觉察、辨别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及空间关系并把它们立体地表现出来。

4.音乐智力。即作曲、唱歌和演奏器乐的能力,表现为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和音色的敏感性。5.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即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善于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用手灵巧地生产和建构产品

6.内省智力。即洞察和认识自身的智力。表现为有精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身的情绪、动机、个性、意志和愿望,能够自律、自制和自尊。

7.人际智力。即与他人交往和智力。表现为能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情绪、意志、动机和体验,除此以外,还存在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移动能力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 “ 太聪明了 ”,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 “ 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 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 ”“ 数学考得怎么样? ”“ 都和谁一起玩儿了? ”„„ 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 “ 讨厌鬼 ” 的名声。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 写作业去!”“ 把电视关了!”„„ 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 “ 充耳不闻 ”,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 “ 妈妈,我怕,打针很疼 ” 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 “ 宝贝,没关系,不疼的。” 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 “ 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 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 笨蛋!木脑瓜!” 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 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 ”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 中国父母十个错误教育观念、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另外最要命的事,保姆、爷爷奶奶与孩子没有切身厉害关系,他们只会把他照顾好,满足他的衣食需求,也不会去管到底自己有没有做对(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叫做对,甚至许多年轻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于是把爱就变成了伤害,并且是最严重的伤害!

譬如说个例子:当孩子摔倒后,奶奶会赶紧抱起孩子,爷爷会骂地,还会用拐杖去敲,“ 都怪你,摔了我宝贝!” 看到了没,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小孩的一种推卸意识:什么都是别人的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别的一切:别人、地方、气候.....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

父母日常教育最易陷入十大误区

误区之 1 : 夸奖太多或太少

“ 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到提篮里了?嘿,你干的太好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受表扬成瘾的人。靠表扬鼓劲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追求实现各种目标。他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之辞,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内的义务。

过份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指出孩子是如何失败的,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理阴影。称赞和批评的比重应该是三比一。如果批评的比例太高了,你的夸奖就可能是不真诚的或过度夸张的;如果夸奖的比例太低了,那么,你可能是太苛刻了。

要检查一下表扬的真实性。通常一句简单的 “ 谢谢 ” 就已足够了。还要考虑考虑孩子的年龄。一个 6 岁的孩子学着擦窗子,即使擦得还有污点,也应当受到表扬。而对于一个干活邋遢的 10 岁的孩子,则不应该这样,因为他可以干得更好。

误区之 2 : 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看待

你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从录像带商店带回《终结者 II 》,“ 太充满暴力了 ”,你反对说。

“ 别的小孩都看过了 ”,他们争辨说,“ 我们举手表决,好,二对一,我们赢了 ”。

小孩子缺少像你那样的判断力和经验。孩子处于儿童时期你的家庭越民主,孩子就会变得越霸道和越骄惯。

不要觉得每一条规矩都需要讨论。刚刚学步的小孩子更注重行动而不是说教,“ 因为我说要这么做 ” 就是足够的解释了。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对规矩产生疑问时,这时就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是要让他们清楚最后还是你说了算。

误区之 3 : 发脾气

大孩子在打架,小孩子在吵闹,突然你比谁声音都大地喝一声,你的孩子们马上被吓住了,但你已经失去了控制。可以稍停一下。到别的屋里,让你的爱人来解决问题,或者请一个朋友来。一旦你已冷静下来后,放下架子,看着你的孩子的眼睛,然后严厉地对他们说话。要把喝斥留待紧急情况下再用,如警告一个小孩子不要靠近火炉。

通常你可以避免火气大发。如果孩子们在傍晚变得烦躁不安,可以事先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准备一些有益健康的零食。

误区之 4 : 对什么都保持一致

你的孩子因受到罚站的惩罚而变得老老实实,你不敢变换你的策略,因为专家们说过要保持一致。不要把保持一致同一成不变混淆起来。在一个时期很成功的方法在将来就可能失败。下面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l)让孩子走开,可以让孩子到一个指定的椅子或房间里待着,以制止他的捣蛋行为。时间要随年龄而变化,——2 岁的孩子 2 分钟,4 岁的孩子 4 分钟。)取消他的特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责任,而禁止他看电视、打电话或不让他出去玩。)不理睬他的捣蛋行为。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孩子的哭闹、呕气、吵闹行为就会 自动停止。

要善于尝试一些灵活的规定,但要明确一些基本的规矩。一个 11 岁的孩子上学穿什么衣服是可以讨论的,但要旷课则是不行的。当孩子知道一些规矩是可以灵活的,对那些不能灵活的规矩他就会很合作。

不要忘记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对不起并不代表做事不一贯,它是一种相互尊敬。这能教育孩子学会在做了错事之后主动道歉。

误区之 5 : 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样看待

你不能让一个小孩子罚站,也不能让一个 13 岁的孩子走开一个人待着。孩子的个性,也对你的管教方法产生影响,对脾气温顺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对脾气倔强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异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制以保证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对于学龄前儿童,则还要教育他们爱护公物,友好对人。可以问 “ 别人把你的蜡笔弄得一团糟,你感觉如何?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妆盒弄得乱糟糟时她的感觉 ”。上学的孩子已经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误区之 6 : 不做任何惩罚

如果一个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的后果,他就不会接受教训。惩罚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惩罚要同他的违反家规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女儿因误了公共汽车必须让你送她上学,那天晚上就可以让她做一些额外的家务以补偿你失去的时间。

要让惩罚同他的错误大小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儿子星期五晚上回来晚了,那么让他星期六晚上待在家里老老实实是合适的,但 “ 六个星期不许找朋友玩 ” 则太过份了。

打孩子也许能暂时中止他的错误行为,但长期的肉体惩罚则适得其反。一个常挨巴掌的孩子不会学会自我控制,他只能学会害怕,以为一个大一点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当的。

误区之 7 : 扮演心理治疗专家

你的小姑娘狠踢她哥哥的玩具,大声叫喊她恨他。不要甜甜地问: “ 宝贝,怎么了?告诉我你怎么了 ”。这种过份心理式的问话是有害的。父母不愿因唠叨而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所以他们让孩子哭闹着走开。即使在一些特殊的在外的场合,防止孩子扯头发、毁坏玩具、扔食物的规矩也应该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说话坚决,孩子就会听话。在解释之前要制止他们的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如果你的上幼儿园的孩子在打你,你要抓住他的手腕说: “ 你不能打妈妈,现在就住手。” 然后再问: “ 你为什么不高兴 ” ?

误区之 8 : 错误地使用奖励

“ 别再把浴缸里的水往地板上泼,晚餐后我就让你吃一个冰淇淋 ”,你对你正干坏事的孩子说。问题是,如果你不给他东西,他就不会停止。一个用来制止他错误行为的奖励无异于贿赂。更表明你的规矩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能在孩子干完事之后再予奖励,以表彰其好行为。当你发现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当成是贿赂而是当成一种赞赏的表示。

还要帮助孩子明白一种自身的奖励:一种满足的感受。可以说: “ 你努力干,把你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一定会很自豪地让朋友们看到它。”

误区之 9 : 公开地反对爱人

当父母在孩子能听到时争论关于管教孩子的规矩时,孩子就会感到茫然和不安。孩子就会学会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父母双方管教孩子一定要态度一致。要在私下里解决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在一些基本的规定上,如做家庭作业、干家务、上床时间等问题上一定要观点一致,还要加上禁止孩子打人、偷东西和撒谎的规定。

父母可以分工管教孩子,爸爸管孩子做家务,妈妈管孩子上床睡觉。不要把管教孩子的事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一旦他或她不在时,孩子就会变得无法无天。

误区之 10 : 假设孩子干了坏事

你的上六年级的孩子抱怨同学欺侮了他,不要这样说: “ 那你肯定做了什么事惹他了吧。” 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你的孩子是错的,这就是告诉他: “ 他本来就很坏。” 相反,要对事不对人。要避免 “ 总 ” 这个词(“ 你总是乱扔废物 ”)和 “ 从来不 ” 这个词(“ 你从来不听我的话 ”)。要针对某件事而指正他,如 “ 你忘了把大衣挂起来了 ”。要让他知道他是能按你的要求做的,即使他这次没有做。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了麻烦,首先要听听他的观点,你的支持会使孩子平静下来,理智地看待问题,当孩子知道你站在他一边,他就会感觉得更好,做的更好。

七种智力与大脑相应的位置

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能在大脑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如若损伤大脑的某一部位,就会有失却某种特定智力的可能。

1.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智力。表现为能顺利而高效地运用语言来描述事件和表达个人的思维。

2.逻辑 — 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运算的智力。它包括在对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如因果、类比、对比等逻辑关系的敏感性。

3.空间或视觉智力。即绘画、摄影和雕塑能力。表现为能够敏感地觉察、辨别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及空间关系并把它们立体地表现出来。

4.音乐智力。即作曲、唱歌和演奏器乐的能力,表现为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和音色的敏感性。

5.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即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善于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用手灵巧地生产和建构产品

6.内省智力。即洞察和认识自身的智力。表现为有精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身的情绪、动机、个性、意志和愿望,能够自律、自制和自尊。

7.人际智力。即与他人交往和智力。表现为能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情绪、意志、动机和体验,10 除此以外,还存在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影响孩子前程的五大类型父母

移动能力

我们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同样是爱,结果却是大不相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因为从出生到学前这段人生的启蒙教育大多是由父母来完成的,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1、保护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先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

虽然这类父母一切都为孩子着想,但是孩子却不见得领情,因为他们会感到压抑、受拘束、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

如果你是这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请注意将你看管孩子的尺度再放宽一些,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他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是切记,这是顺利的起点,如果不让他自己动手,就永远也没有自立的一天。2、娇纵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厉批评。

这类父母大多是年纪大以后才生育,也可能是生育过程异常艰苦,盼望孩子出世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当真正拥有时,就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对孩子百般放纵。

这类父母培养的孩子看似幸福,实则相反,他们缺乏容忍力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他会变得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种父母应该注意严厉管教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个转变过程要把握好度,循序渐进地改变。3、支配型:

这类父母奉行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的准则,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家长制定的规矩,不能有丝毫的反抗。

这种高压教育方法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从心底里厌恶。他们特别希望能与父母进行沟通。

父母应该适当考虑孩子的要求,并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且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4、放任型:

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而且内心也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自己的事情一般让孩子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

但是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等,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疏于照料,而且不受重视。

父母在宽容孩子的同时,是否也应给予他适当的指导及约束,因为孩子毕竟很小,他没有能力分辨善恶美丑,也需要父母做积极正确的指引。5、理想型: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是集中以上几种类型优点的好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认可他的情绪与行为,并能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十分协调,孩子也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且与小朋友们交往时,往往表现出有主见、有组织能力等优点。

家长必须牢记的10个不要 .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孩子什么事情每完成 好,父母或许会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 或者 “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一个 “ 要害区 ”,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 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 “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 或者说 “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Holly 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Holly 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

3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别再把浴缸里的水往地板上泼,晚餐后我就让你吃一个冰淇淋 ”,你对你正干坏事的孩子说。问题是,如果你不给他东西,他就不会停止。一个用来制止他错误行为的奖励无异于贿赂。更表明你的规矩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能在孩子干完事之后再予奖励,以表彰其好行为。当你发现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当成是贿赂而是当成一种赞赏的表示。

还要帮助孩子明白一种自身的奖励:一种满足的感受。可以说: “ 你努力干,把你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一定会很自豪地让朋友们看到它。”„„ 4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 “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 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 “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

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 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中国的民主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在皇帝的一人专制下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 “ 都是为了你好 ” 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 “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 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情景再现:

小洁的妈妈对女儿做什么事都不放心,上学临出门说: “ 别忘了带家门钥匙!” 晚上吃完饭说: “ 赶紧学习,别再磨蹭了!” 这些话父母每天都要说,小洁听着真成了耳旁风。◎ 同学发言:

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过于唠叨就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是对我们能力的低估,时间长了,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力不自信,感到自己永远都长不大 „„ 6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

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认为: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他能改吗?若有这份觉悟,他还叫什么孩子!

其实相反,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

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 么,比如说: “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

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 “ 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 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处理不同意见的经历

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切忌强行说服他,这只会令他抗拒,即使服从,也只会流于表面化 „„ 8 .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 节的人。

如果孩子已经买了不少玩具,还不断让你买新的玩具,不然,就大声哭闹。这时父母应清楚地明白,孩子的哭是因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此时不需要过分地安慰他,否则会使孩子将此理解为你的同情和你认输,并且以此作为 “ 要挟 ” 的方法。有时让孩子在生活中有些 “ 不满足 ”,对他成长是有益处的。

提示:父母不必自责心肠太硬,恰恰相反,这种做法对培养一个有规矩的孩子是很有好处的。别担心,孩子对不愉快的事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忘掉的 „„ 9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 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继续上学,而父亲却坚持孩子辍学经商,为此经常吵闹不休,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 10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年轻父母中,约七成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锻炼,为的是让孩子能有个健壮的身体。但儿童保健专家指出,过早地让孩子从事某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的锻炼,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5.感觉统合训练课方案 篇五

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羊角球上的运动可以强化孩子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以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

企划。

二、羊角球的运用

1.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这项活动与大笼球上的运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羊角球有把手,孩子可以更多地依靠自己来保持平衡,而不需要依赖指

导者进行活动。

2.指导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

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延伸的活动:

(l)规定路线,让孩子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孩子跳过去;

(3)可让两个孩子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孩子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孩子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孩子的眼球控制能

力:

感觉统合训练课之《羊角球》(和平睿智)

获和平区2006学一等优秀课

课题:羊角球课型:感觉统合训练课 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孟桂红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羊角球,学会运用它游戏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再认打击乐器“双响桶”“沙锤”。技能目标:将羊角球的跳跃活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训练学生的体力、耐力、听力、平衡力和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肌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分层目标:

1、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知道羊角球运动的实用价值,简单示范,独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谢志阳)

2、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争取完成跳跃障碍练习,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梁晨、懂高松、赵阳、周明谦)

3、认识羊角球学会使用方法,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或不能完成跳跃障碍练习。(邓瑞、王敬淳)IEP:王敬淳同学大多数时间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羊角球跳跃练习。教学重点:学会简单使用羊角球,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通过障碍跳跃并保持平衡。

教具准备:羊角球、平衡线、双响筒、、糖果、小羊图片。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律动:《上上下下》——引出青蛙跳。师生共同表演

2、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乐器吗?(出示双响桶)

1)、听听、想想:敲击双响筒,这象是什么声音?(小马或马蹄声)

2)、听听、学学:老师慢动作敲、快敲乐器,小马在做什么?你会模仿吗?

3、游戏:小羊走钢丝。取头饰,学生听双响筒节奏的快慢,沿地上的平衡直线,做出“走”“跑”的动作。

二、授新部分:

1、导入

出示课件:小青蛙、小兔活动的场景

影片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都会做什么动作?你想不想跳的又高又快?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新朋友(出示羊角球)谁能告诉大家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一共有几个?

2、玩球:教师讲解边示范羊角球的基本玩法。双手拇指朝上握住球的犄角,然后轻轻的坐到小球的身上,双脚前脚掌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

3、示范练习: 哪位同学愿意出来试一试?指名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综合能力的训练:游戏《小青蛙过河》学生进行平地跳跃—平地独木桥—跳过皮筋障碍练习。

2、放松训练:音乐伴奏和小青蛙一起休息,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仰卧、闭目休息、调整呼吸。

3、观看跑马场的《赛马》比赛:赛马场上真热闹,让我们也来一场赛马比赛吧好吗?

4、游戏赛马: ①拍手接力

②障碍接力:跨越障碍取粮食(糖果)、(音乐伴奏《赛马》)

四、结束部分:

1、放松:《高人、矮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羊角球向前向上跳和骑羊角球跨越障碍的玩法,你还能想出更多的玩法吗?让我们下次比一比谁会的方法多。

2、解散。一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来的不同的感觉在脑干部份做适当的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 感统训练的概念

6.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六

1、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

2、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

3、强化上肢,颈部力量。

教学重点: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提高幼儿注意力。

教学难点:能够长时间坚持标准动作。

教学准备:铃鼓、皮球、大龙球、独脚椅、平衡台、桶、*环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入场,去器械。

2、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问候活动

蹲拍铃鼓报数

(三)、器械训练

1、教师出示皮球: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的游戏:爬地推球。

2、现在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动作。

3、教师示范:俯卧于墙前50厘米左右,双腿并拢,双手抱球于胸前,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将球向墙推出,注意肘部离地,双脚绷脚面。

4、现在请某某小朋友为大家示范,教师边讲解边强调动作要领。

5、幼儿练习推球100下,教师逐个指导。

6、“小朋友们做得真棒,现在大龙球也要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取独脚椅坐成一圈,小朋友们要坐稳,双手放在膝盖上。”教师取大龙球“大龙球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坐得稳,大龙球撞到也不会倒!”

7、“下面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教师示范俯卧椅上,双手支地,双腿向后伸直,保持平衡,双脚脚尖支地,请一个小朋友做示范,教师同时介绍五脚椅、四脚椅动作。

8、幼儿听口令做五脚椅、四脚椅,教师逐个指导。

9、“现在老师可以变成三脚椅,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先做示范,然后幼儿做,教师指导。

10、“现在我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接力传球》”

(四)、整理游戏

听音乐取*环*

(五)、结束活动

7.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七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及处理的过程。眼、鼻、口、耳、 皮肤等各个感觉通道作为人体的感受器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传递至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中,然后这些特定的感觉区域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指示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各个感觉通道所传入的信息是单一且互不干扰的,但事实上人体对于同时传入却又类别相异的信息,进行了联合的完整反馈。 这说明传入的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了整理和组织,大脑中可能存在某一机制对于各种感觉信息进行了比较、选择、联系、增强或者抑制,然后做出综合的判断,形成反馈指令,这种能力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由此可见,感觉统合能力作为一种较任何单一感觉能力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能力,影响着个体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研究表明,在特殊儿童中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较高,87.5% 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而3-6岁的正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为29.4%,正常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5.9%。解决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刻不容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已有研究证实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苯丙酮尿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对象

欢欢(化名),女,四岁半,主要障碍为发育迟缓,存在明显的感觉统合失调。家庭条件优越,母亲生产时为高龄产妇,顺产,足月分娩,出生时体重偏重。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健康状况良好。个案一岁时因发高烧未及时送医, 导致抽搐,影响脑部发育,造成发育迟缓。

二、感觉统合训练实施过程

本次的干预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前期评估:在训练之前完成评估工作,以评估的结果作为制定训练目标及训练方案的依据。2. 实施训练:以一个半月为训练周期,其中每周训练一次,每次训练2个小时。在训练项目安排上,每单次训练中会依次增加1-2项新的训练项目,改进1-2项原有的训练项目,既保持训练总的时长不变,同时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递进性。训练中以前庭觉及本体觉的训练为主,兼有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3. 训练后评估:在训练计划实施完成后,再次进行评估工作,检测训练成果并进行反馈。

经过近两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个案在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如下:

(一)运动技能方面

各个项目的整体训练情况较好,配合度较高。在接球训练中,可以接到短距离,力量较轻的球,但是对于接高远球仍然有难度,对于球的方向变化不是特别敏感,这会是以后的训练重点。在抛球训练中,仍然只能抛出距离较短,高度较低的球,在对于抛球力量的掌握上需要加强训练。在跪爬步档认读卡片训练中,可以顺利爬过步档、跪立直走也基本没有问题。花式蹦跳训练中,最大的进步是撤销了训练人员助举,可以独立完成蹦跳活动。平衡木训练中,可以独立走过平衡木,但步调仍然紊乱,有左右摇晃的现象。

由上述各项训练项目的结果来看,个体的本体觉和前庭觉表现提高,在动作的使用和计划上有所进步。

(二)在语言沟通方面

在训练初期,个案只和母亲、个训老师等极少数已建立依恋关系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进行初次评估时,个案与训练人员不仅没有眼神交流,甚至呼喊名字时,存在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延迟的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训练,个案在语言沟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 对话时开始有眼神接触,虽然可能是无功能性的眼神接触。2. 会主动发起对话,可以理解部分反语与玩笑语。3. 性格更加开朗活泼。4. 在语言方面,发音更加清晰,韵母和声母的正确发音数量增多;可以说出简单的完整句,减少电报句的出现频率。同时词汇量增多,对话内容更加丰富。

三、讨论

(一)强化物的运用应当加以重视

由于训练对象的特殊性,选择适合儿童的强化物在训练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强化物使用得当,训练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强化物使用的频率和时机,避免让儿童将获得强化物作为训练目标, 同时强化物过于频繁的使用容易造成儿童的惰性,助长了逃避训练的行为。所以树立正确的强化理念,把握强化的时机是关键。

在本次的训练中需要改正的一点是强化物的使用过于单一。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训练中,强化物仅仅局限于卡片和几种零食。毋庸置疑,长久的使用同一类物质强化,不仅强化效果会持续下降,而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儿童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发展,延缓了心理成熟过程中的“断奶”进程。

(二)训练人员的语言应当清晰简明

在实际的训练活动中,训练人员首次引入新项目时最常用的介绍方法是口语,在发布指令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口语, 在进行精神强化时最常用的也是口头表扬,所以训练人员的语言更应当迎合特殊儿童的需求,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句式简洁,为训练目标的快速达成而服务。从本次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1. 训练人员在发布指令时应当有意识的进行简化,同时在确保个案理解指令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反应和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辅以示范、手势等视觉通道加深个案对于指令的理解程度,以减少复杂且无意义的词汇对于个案获取有效信息的干扰;2. 在进行语言的辅助时, 则应尽量避免过多过杂的提示语,可以酌情要求个案进行复述或者语言反馈,以保证信息交换的通畅性。

(三)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应当及时调整

人机能的成熟、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发展过程,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安排也应由符合儿童生理发展的水平,逐渐从单一领域的专项训练发展到多个领域的整合训练,逐步提高受训儿童各感觉通道之间信息交流和统整,以及感觉与动作间的协调与反馈。

(四)机构训练和家庭干预应当紧密结合

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学龄前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共度的,仅凭每周2-3小时的感统训练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父母参与训练并在家庭中实施训练是本次个案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首先,父母与儿童之间已建立信赖关系,父母的训练方式更易为儿童接受,训练效率更高。其次,父母参与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将学到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情景中,真正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专业器具,既降低了儿童对于训练的抵触心理,拉长了训练时长, 也让儿童和家长看到了训练的效果,增强了训练的信心。

摘要:近十年来,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广泛传播,成为干预特殊儿童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位发育迟缓儿童为个案,在感觉统合理念指导下,制定以感觉统合训练为核心,融入语言治疗和行为疗法的训练方案,旨在改善个案认知、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个案在动作的运用与计划、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意识方面等均有进步。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发育迟缓,感统失调

参考文献

[1]石晓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12(4):5-8.

[2]温俊红.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3]卢莉颖,梁旗,陈卫宏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3):125.

[4]宗尽炎.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情绪问题的个案报告[J].内江科技,2012(12).

8.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感觉统合 体育素质 游戏运动 思维能力

所谓的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工作,从而促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如果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发生了问题,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技能便不能有效和谐的运转。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使得小学生各种不良表现和失调状态得以矫正,同时,也为小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充分挖掘大脑潜力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形式。

一、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

调查显示,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差等现象,在体育老师反复纠正后这种现象仍旧普遍存在,这从本质上讲是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衡的表现,而感觉统合训练是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良策。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中,通过科学的运动设定、特定的运动器材、规范的游戏运动等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感觉统合训练。

这种通过游戏形式、体育常规训练、日常生活各环节的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矫正失调的感觉统合系统,同时也为小学生活泼、开朗、机动、灵活的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训练途径。此外,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通过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来开展的体育锻炼形式。它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运动技能的提高,同时,也为小学生大脑功能的改善、神经系统的发育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

意大利教育家、医生蒙台梭利曾说:“当儿童专心于某种活动时,心灵满足,情绪稳定,自发性增强,智力、社会性等也活跃起来,这是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启迪孩子心智的钥匙。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強、喜欢游戏、模仿能力高等特点。当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看见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器械时,脑海中会立马浮现出想摸一摸、玩一玩的想法。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增强体育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寓教于乐的体育氛围中促进小学生体育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此外,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当堂课的体育训练项目结合感觉训练器械编造出更多生动有趣、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玩法,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平衡台、滑梯、独角凳、秋千、吊床、大笼球,滑板车等感觉统合器械为学生们设计个体玩法、集体玩法、竞赛玩法等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器官,进而让小学生在参加游戏、设计游戏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肢体协调性、合作竞争意识、团队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二)循序渐进,开展科学有效锻炼

科学、规范、合理的感觉统合训练环境是激发小学生锻炼热情,提升体育锻炼成效的前提和基础。正如赞科夫曾经说过的:“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将帮助学生树立锻炼自信心为宗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灵活、层次鲜明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步骤、有顺序、有节奏的开展体育教学,从而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感觉统合训练中,促进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和大脑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由于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心智上都无法对自己的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的感觉统合训练并强调运动的安全性和时间性,从而避免在训练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在感觉训练前,带领学生进行从分的热身活动再开始锻炼;定期对所使用的器械进行常规的安全性检查;训练中通过动作示范来教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训练方式进行锻炼,如脚的位置、身体弯曲幅度等。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严格控制学生运用机械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学生因锻炼过度、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三)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无容置疑,不同的感觉统合体育训练会使得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不同的感觉系统得到相应的锻炼。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在立足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感觉统合体育锻炼或者游戏活动,使得学生在体育技能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用青蛙跳、抱球走平衡木、踮起脚尖走直线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平衡力和协调性。

此外,教师应从班级学生的体质、耐力、活动经验等方面入手,在保持体育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灵活性大的感觉统合训练。从而使得不同身体素质的小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如:让耐力强的学生进行诸如长跑、游泳、足球等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于耐力差、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拍皮球、踢毽子、跳木马等感觉统合训练。

三、结束语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有效增强体育课堂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同时,也为学生运用体育锻炼器材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此外,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在加强平衡感、触觉、本体感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基础上,达到开发小学生思维潜能、促进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和培养良好行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泉 .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薛彩华唐东辉王岩磊.小学低年级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现状及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 . 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2007 .

[3] 王岩磊 .体育游戏对6-7岁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干预的实验研究[D] . 北京师范学,2007.

[4] 杨强.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研究[D] . 杭州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转正述职申请表下一篇:教育工作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