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永兴村2010年度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爱国卫生运动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现状的主要工作之一。一年来,我村始终坚持把爱国卫生工作摆在全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街道爱卫办的安排部署,积极制定我村爱卫工作的计划,切实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认真执行爱国卫生制度,不断优化我村人居、发展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我村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制定全年工作计划,认真安排、部署全年的爱国卫生工作。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大力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把村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村爱卫工作开展的决定上来,为本村开展好爱国卫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建立爱国卫生组织,制订落实卫生制度
一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必须抓好开头,而开好头关键又在搭建班子和落实责任。因此我村根据先前制订的爱国卫生工作计划,组建了村爱卫会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村爱卫会领导小组经常对村民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地卫生检查,对各位保洁员实行检查考核奖罚制度。
三、进行宣传发动卫生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大力宣传爱
国卫生月宣传,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健康教育知识,抓住时机,利用黑板报每月一次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并在第二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发放艾滋病防治小册页200份。宣传“除四害”的危害性和如何消灭方法等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广大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
四、常抓不懈,坚持长效突击相结合在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期间,村委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进行卫生突击清理,集中整顿各个自然村的卫生死角、堆积物及乱搭乱建情况,清理出卫生死角、村道两旁堆积物等30余处、清运垃圾及建筑物、杂物等90车,共计100余吨,改变了我村乱堆乱放现象,道路净化清洁。不定期的进行黑色广告清理,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使本村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至今,已清理露天粪缸30余只,尚有10余只正在清理当中,对300米的破损村道进行了路面硬化,并铺设了下水道,耗资4万余元。同时,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人员对三个自然村的绿化带清理杂草,美化全村环境。
五、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
除“四害”活动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全村卫生防
病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我村爱卫办认真组织开展“四害”的消杀工作,并在投放前充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张贴防范通知,召开保洁员会议。做到事后监督,使灭“四害”工作做不漏户、不漏家,覆盖率和饱和率达标。
六、做好爱国卫生组织台帐工作
及时做好日常爱国卫生工作记录,全面反映本村爱国卫生工作状
况,年底做好爱国卫生组织台帐的归档,便于今后查阅。
虽然在2010年中我村在卫生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与上
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与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要求还有距离。在2011年我村将继续努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早日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而努力。
东港街道永兴村2010年12月12日
2.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二
2009年是四川移动自然村村通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 工程量和建设难度均为历年之最。2009年村通工程总投资为17.29亿元, 共新建GSM基站2124个, 新增载频4248块, 新建光缆传输10931公里。整个工程较往年相比, 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 特别今年长达3个月的雨季, 导致四川整个农村地区道路受损严重。同时, 在三州及汶川地震灾区由于气候复杂, 地质条件不稳定, 村通工程设备运输、施工建站条件尤其恶劣。
四川移动表示, 2009年村通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省通管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多次亲临村通工程一线, 指导四川移动村通工程建设, 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积极协调建设征地、施工赔补等问题, 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四川移动将村通工程作为2009年全省三大“重点工程”之一全力推进, 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 采用省市联动、合署办公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调动分公司、工程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程实施中重点加大项目管理推进力度, 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实现2009年村通查勘、设计、设备到货等关键控制点整体提前一个月以上, 有力确保了2009年村通工程建设进度。
3.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 篇三
自去年以来,叶县卫生局枪抓机遇、克难攻坚、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全县581个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所于2008年11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村卫生所四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分离,美观整洁,并统一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瓷片板面,配备了被褥、诊断床、身高体重仪、工作服、出诊箱等必需品。基本实现了全县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有病及时治的目标。该项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周边市县专程来此学习者络绎不绝。
叶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8个乡镇,58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约74万人为农村人口。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医疗设施比较简陋,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比较差,还有10多个行政村没有卫生所,就医难、看病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
2008年6月,平顶山市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主动地把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叶县卫生局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在取得上级领导支持后,立即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实施方案,并报请上级批准。
加强领导宣传先行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在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初期,该县专门成立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技术指导组,并安装了专线电话。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日常服务和督促、指导工作。专门制定了《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还召开了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大会,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各乡镇长分别做了表态发言。此外还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重要意义,跟踪报道建设情况。县领导小组要求把项目建设匹配资金落实到位,进行专户管理。各乡镇、行政村根据要求,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主抓领导人员。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为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澄清底子合理规划
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套路可走,许多事情都是边摸索边进行。在建设初期,诸多问题相继而来,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村两所、一村多所问题,个别行政村没有因乡医而成了空白村的问题,村支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民不支持村所建设等问题。为此,该县卫生局局长柴宝鑫亲自率队,对全县各行政村卫生所现状、执业医生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重新登记造册。县卫生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照《建设方案》,结合乡、村实际,对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对执业医生资格重新进行了审核。对制定的村卫生所建设方案,在报请县领导小组研究后,进行逐一定点并确定了开工时间。县领导小组充分尊重乡镇政府意见,以乡(镇)政府加盖公章上报的资料数据为依据,在市里下发“标准化村卫生所(室)示意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拟定了面积分别为8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两种方案,还聘请城建部门规划设计人员为卫生所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平面示意图。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有能力新建的就按设计标准进行建设,没有能力新建的,可以利用集体现有房屋或者在村医自己原有卫生所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卫生局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到舞钢市、方城县实地参观考察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情况,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组织村医到比较好的村卫生所学经验、长见识。此外,还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认识,想方设法共同把卫生所建好,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干好。县领导小组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按照政策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积极帮助乡、村和村医解决有关问题,搞好职能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尖问题,确保本乡、本村标准化卫生所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因地制宜 多策并举
在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过程中,该县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了一刀切。如:常村乡将村卫生所建设纳入全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与村委会、党员宣教室、计划生育村室、乡村超市及文化娱乐广场建在一块,做到了标准高,进度快。旧县乡为落实国债村的建设用地问题,经与村支两委班子反复商定,最终将一块准备开发的临街土地划归村卫生所使用,老百姓对此非常满意。水寨乡在确定村卫生所及卫生人员时,进行逐村把关,逐人审查,很短时间内就确定了村医与场地问题。邓李乡在召开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会后,组织全乡村医到舞钢市学习考察,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规划,使得该乡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质量好、标准高、进度快。
同时,该县卫生局还根据政策要求,提出有国债项目的村卫生所必须建成示范化村卫生所,有省级补助项目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必须高标准达标。各乡镇以国债项目村卫生所、省定标准化村卫生所为重点,对卫生所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并以点带面,推动本乡镇各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部分乡镇还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标准,如邓李乡的新建村卫生所,其外部都建起了铸钢花眼栅栏墙和欧式大门,旧县乡同心寨村卫生所在达标基础上又进行了绿化硬化,做到了美观大方。龚店乡的楼马村卫生所、田庄乡的杨庄村卫生所、水寨乡的徐王村卫生所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
4.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四
根据新荣镇卫生院部署结合我村卫生室实际情况,为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我卫生室针对本村的实际状况,特制定了本村卫生室年度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农村基本卫生知识的传播工作,使广大农明群众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继续家庭医生签约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双签约,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80%,慢病随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健康体检工作。
3.我村卫生室每月及时上报合作医疗报销金额,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合作医疗服务政策并且能够积极配合新荣镇卫生院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
4.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
5.村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篇五
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中泾村位于虞山北麓,距市区12公里,现新204国道穿村而过,紧邻高新技术产业园,东沿柏家小塘与谢桥红星村相邻,南与小义村相毗邻,西与常隆连接,北与张家港市妙桥镇、港口镇相望,全村总面积5.54平方公里,共有53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为3634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以壮大村级财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村民收入、实现富民强村为工作目标,顺应形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2012年度,我村村级财力总收入783万元,村级可用财力472万元,总资产4884万元,各项经济指标相比上一年均有25%以上增幅。今年,我村将继续围绕富民强村的工作目标,确保村级可用财力达600万元,总收入超1000万元,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新形象
1、我村以发展生态循环、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聘请上海交大徐宝树教授做好农业规划,进行果蔬、稻米、林业等基地建设,开展立体养殖项目,探索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2012年度,我村的市级农业项目投入650多万元,对我村的道路、桥梁、沟渠、泵站、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改造和完善;另有380多万元的绿化项目,对范围内各区域进行绿化整治。省级资源开发项目也正在建设中。今年,我村将继续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对金星东路等道路进行改造建设,预计投资1000万元,为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预计投资3000多万元的中小河道治理、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目前正在省里进行审批,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设计、招投标,下半年完成施工,为建成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二、努力经营集体农场,追求集体经济高效益
1、我们的农产品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充分突出特色。我村农业园区内,现有无花果、猕猴桃、哈密瓜、樱桃番茄、小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种植;今年,我村还将引进江苏阿里巴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500亩,种植大樱桃等特色水果,此举将打破江南地区没有大樱桃规模化种植区域的局面,显著地提高农业园区的产出效益。
2、我们的农产品要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切实保证质量。我村一直致力于推动集体农场的各种农产品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有_____、_____、______等3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目前我村正在积极改善各项软硬件条件,争取有更多的农产品通过认证,进而开拓市场。
3、我们的农产品要提高经济效益,还要努力开拓市场。现已有中国移动常熟分公司、景秀园等几家大企业来我村,洽谈集体农场农产品铺货事宜;另外,今年预计新开3-4个销售网点,对于这些网点,我村都将给予一定的扶持,用以拓展销售渠道。
三、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确保城乡发展同步调
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于个体的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农产品生产费用高,使得大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纯收益率太低。我村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和万顷良田项目为出发点,深入贯彻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精神,稳步推进工矿企业复耕复垦和农户农宅置换工作,以实现全村土地的统筹开发利用。2012年度,我村2家工矿企业复耕复垦和155户农户农宅置换工作顺利完成,迈出了我村土地整合、集中利用的第一步。今年,张家、钱湾、新庄、范介等4块区域的农宅置换工作也即将启动,我村将以去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为参照,以积极的心态和稳妥的步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有序地进行、圆满地完成。
四、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正能量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动力,带动村委队伍建设。根据各人能力发展和擅长领域,调整人员分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经常性的碰头会形式,对重要事项进行集体讨论,促进村委工作人员之间沟通协调,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抓好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村民小组长会议,汇集热点问题、听取群众意见、讨论全村工作、宣传政策精神,为村委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我村将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民主开放的精神,通过创办村级简报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村委工作、文化建设等信息的公开和宣传力度,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发挥村委队伍模范带头作用。
6.村2010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在镇党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工作,富民强镇,富民强村,扎实有效的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加快促进我村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三年大提升,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今年我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党建工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充分认识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性。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思想作风建设。树立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做好了党员发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培训学习。
二、竭尽全力、为民办实事:
1.做好了开通伏漕中心河后期修复工作。解决了整个村的水路问题,并进行了清淤。
2.农路修建四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艰难的问题,对主干道安装路灯。
3.农田水溪改造1000多米,造节制闸7个,修建农桥两座,三个排涝站进行了维修改造,重新更换了机房配套设施。4.全力做好了船舶工业园路1号路、2号路的拆迁地保障和安置工作。船舶工业园道路拆迁200户,征地500亩,镍合金项目拆迁30户,征地300亩,迁坟700多穴。
三、社会稳定工作。
我村积极配合好政府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网路队伍,认真做好了普法教育和平安创建工作。同时做好民调、治安刑释解教和新区矫正等工作。今年我村无越级上访、无聚众闹事、无重大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今年我村通过省级民主法治、平安创建示范村和市级生态村和良好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的验收。
四、全民创业工作:
我村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确保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稳定的就业政策。2010年我村新增私营企业6户,注册资金1600万,新增个体工商户30户,完成创业培训(SYB)4人,扶持创业10人。
五、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我村通过企业赞助,村民自愿筹资,对全村主要干道进行硬化、绿化、优化、美化了环境。经多方积极筹资投入近80多万,新建一幢980平方米多功能的新区服务中心。内设有休闲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使村民健身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
六、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养保扩面工作完成任务100%。
并做好了五保老人的供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等工作。以上是我村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一点成绩。距离上级要求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立足本质,实践创新,做优做持,凝心聚力,为构建和谐伏漕,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注意科技人才,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领富帮富带动农村经济。
2.统一思想和行动,团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注重基础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把困难问题想在前面,把思想工作列宗,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抓党风促廉政,全面搞好我村的党建工作。明确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加强学习,创新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将借助船舶工业园路的项目推进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经济,全民创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查。为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打造一个新伏漕而努力奋斗。
7.粤北山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研究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粤北山区曲江区、乐昌市、乳源县以及仁化县的129所村卫生室。
1.2 调查方法
按经济水平较好、较差和地理位置分布,在粤北山区经济较好地区抽调1个县级市、1个区,在经济较差地区抽调2个县,每个县区按上述原则抽调4~5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调村卫生室。本次共调查了2个县、1个县级市、1个区,19个乡镇,130所村卫生室及130名乡村医生,收集处方729张。发放村卫生室、村医基本情况调查表共13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员与村医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村卫生室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收支情况、诊疗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基本概况
在接受调查的129所村卫生室中,以乡村医生个体举办为主的有91所,占70.5%,高于全国水平的44.8%;集体办医(包括镇卫生院办、村委办、乡镇卫生院与村医联办)35所,占27.1%,其他形式有3所,占2.4%。就行医方式来看,以西医为主的村卫生室有116所,占89.9%;中西医结合有12所,占9.3%;中医为主的仅1所,占0.8%。129所村卫生室的服务总人口为29.1万人,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 255人。其中服务人口最多者达6万人,最少者只有50人,服务半径平均3.2千米,最远15千米,最近0.3千米。
2.2 村卫生室基本条件
2.2.1 业务用房情况
70%以上的村卫生室房屋来源是村医利用自有房屋,余下近30%为租用他人或是村委会房屋。各村卫生室在业务用房面积、房间数、房屋年限及房屋价值的情况见表1。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的有9所,占7.0%;40~59m2之间的有70所,占54.3%;大于60m2的有50所,占38.7%。80.6%的村卫生室能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2006年至今,129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支出平均2.7万元,主要用于房屋装修的有77所,占60%;用于扩建业务用房的有35所,占26.4%;用于新建房屋的有28所,占21.7%;用于危房改造的有11所,占8.5%。
2.2.2 设备配置情况
从表1可见,各村卫生室在设备总值上相差悬殊。设备总值在2 000元以下的占50.0%, 2001~5000元占31.5%,5001元以上占18.5%。从村卫生室14种基本常用设备的配备情况来看,每所卫生室平均配置8.7种,配置率为67.02%。单个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现场调研发现,仅有9.3%的村卫生室配备电脑。
2.2.3 药品配备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药物种类平均142.5种,非基本药物12.8种,最多配备500种,最少12种(见表1)。药物配置基本以西药为主,只有19.4%的村卫生室配备有中药。药品由上级统一规定的厂商购买的有21所,占16.2%;由市医药公司统一购买的有30所,占23.3%;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的有36所,占27.9%;自行购买的有42所,占32.6%。
2.3 村卫生室服务队伍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共有177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服务人员1.37人。每千人口有乡村卫生服务人员0.61人,低于全国2009年平均值1.19人和广东省2009年平均值0.85人。其中男性99名,女性30名,男女比例为3.3∶1。执业医师2人,占1.5%,助理执业医师9人,占6.9%,乡村医生118人,占91.4%。有84.5%的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均在10年以上,从业年限最长的为45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18.7年。年龄最大者为71岁,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43.3岁。年纪越轻,村医的文化程度越高,35岁以下者以中专及大专文化为主,将是未来村医的人才队伍;而36~45岁的村医占43.4%,以初中及中专文化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反映当前村医主力军素质亟待提高(见表3)。
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前均接受过不同
时间和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训学习时间3年以上86人占66.7%;1~2年8人占6.2%;1年以内35人占27.1%,这部分大多是赤脚医生转变过来的村医,由于集体经济时期条件受限,没有接受过长期的培训。从过去一年接受乡镇卫生院业务培训的情况来看,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中,培训人次数为12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2~4的有5人,占3.9%;培训人次数为1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0的有92人,占71.3%。村医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多数是走过场或仅学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内容过于形式化、理论化。
2.4 村卫生室经费收支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有125所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补助总额约105万元,其中补助最高1万元,最低0.1万元,平均补助0.8万元。129所村卫生室2010年平均年收入2.8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3万元,相差32.3倍;平均支出2.2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4万元,相差23.1倍。其中有2所村卫生室收不抵支,30所村卫生室收支平衡。从收支的细分项目看,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为35%~36%,原因在于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开展,当前药品利润所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村卫生室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员支出主要是村医的家庭生活消费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为56.2%。
2.5 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总诊疗239 566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次1 857人次,其中年诊疗人次最多为18 000人次,最少仅176人次。通过抽取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的处方数,推算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总诊疗7 292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两周诊疗人次数为56.5,其中两周诊疗人次最多为840人次,最少仅4人次(见表4)。与广东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居民两周就诊67.9人次相较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卫生室仍然是村民就诊的首选。729张处方显示,次均就诊费用为43.4元,有超过50%的处方费用低于35元,仅2%的处方费用超过100元。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而慢性病的防治和教育、老年人保健等基本没有开展。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助,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难以下沉到村一级。村医大都不愿意或较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药品主要为抗感染、抗病毒类、治疗胃肠疾病、伤风感冒、镇热解毒类药品(见表5、6)。村卫生室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以常见病为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维持性和恢复性治疗也逐步放在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中未发现有使用激素的情况,但仍存在抗感染、抗病毒类药物的滥用。由于能开展中医诊疗的村卫生室很少,所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村卫生室应用非常少,而药物治疗特别是西药仍然是村卫生室最主要的诊疗手段。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每所村卫生室都有一定面积的业务用房,大多能三室分开,拥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但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3.1 房屋、设备、药品等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业务用房大都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这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差距较大,离2006年国家及广东省公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2]。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政府出资或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很少。另外,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缺乏,大部分村卫生室仍停留在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为病人看病,同时信息化程度很低,村医难以及时地获得或/及共享医疗卫生信息。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粤北山区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所缓和,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用药目录中未列出村民熟悉及习惯的药物。此外,药品货源比较混乱,仍有32.6%的村卫生室直接从药商手中购药,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进药途径。村医对药品管理及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常出现药品管理不规范,西药、中成药及其他物品的混放,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仍存放等现象。因此,村卫生室仅能够为村民提供最简单的医
疗服务,很难开展急诊急救、大病诊疗服务。
3.2 村医队伍不稳定、发展面临人才瓶颈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女村医很少,不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3];年龄结构现尚可,但存在老龄化的趋势;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很难引进和留住学历较高的人才。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仅为8.4%,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值14.2%和广东省平均值14.7%,与2002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似[1,3,4]。绝大多数的村医都反映以他们的能力基本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导致出现“无证行医”的窘境和以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当前村医的业务收入在当地仅处于中下水平,甚至一年的收入都不足外出打工者的一半。导致一定数量的村医放弃行医而外出打工,或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行医来维持生活。另外,由于村医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不能购买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给村医行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村医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民办教师退休后能每月拿到退休金相比,村医们退休后什么都没有,很多村医“老无所养”[5]。这种差距让村医们很失落,社会价值得不到肯定,不愿意继续从事村医的工作,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村医的工作。因此,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稳定村医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逐步缩小两极化
本次调查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对农民来说,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诊,都离不开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地理位置、价格优势以及人性化服务等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进城务工不断增加,村卫生室服务人口有所减少,同时“新农合”的报销政策致使病人趋高流动,村卫生室的业务量有所下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引导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下沉”,在财政上给予资助,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稳定村卫生室的资金来源,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使农民更多地利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从各村卫生室的基本条件、诊疗人次及收支情况等指标间的差距看,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极不均衡,呈两极化发展趋势。靠近乡镇中心、城郊街道、或是人口多的村,村卫生室的规模会大很多,接诊人数也较多,发展一般比较好,但是一些处于人口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村卫生室,正面临着患者越来越少、收不抵支的窘境,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6]。
3.4 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些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以收费、罚款代替监督和管理。有些地方甚至只管收费办证,对村卫生室的资格和药品质量把关不严,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加重了村卫生室的负担,引起了村医们强烈的不满,也成为农民“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在粤北山区真正意义上的村镇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发挥实际效果。由于村卫生室的性质还是私营诊所,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财务统一、药品购置统一都没有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也不够到位。另外,广东省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建立的村卫生站医生专项补助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但由于粤北山区普遍存在一村多站的情况,1万元被多个室瓜分后所剩无几,结果是既没有达到很好的补助效果,又引起了不公平的问题。同时根据补助的考核原则,未达标的卫生室所获得的补助就少,这就出现了越是困难的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越差,就越难获得补助,越难建设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5 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村卫生室的情况,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推进村卫生室的体制改革,逐步划分出两种职能的村卫生室。选择一部分村卫生室专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保障;另一部分村卫生室继续实现一般医疗服务职能,并逐步走向市场。目的是整合资源集中办好每村一所公立性的村卫生室。第二、切实改进对村卫生室的管理,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减少村卫生室的经济负担。第三、合理引导中医中药在村卫生室的应用,促使村卫生室服务的丰富化,降低医疗费用。四是引入扶持政策,促使上级医疗机构向村医提供免费培训、督促和支持、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7],提高村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调整财政补助,缩小村卫生室间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改造村卫生室,适当提高补助和安排村医退休金,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保证村医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彬,倪荣丽.农村卫生室基本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9):26-9.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0):5-8.
[3]李彬,李泉.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401-1402.
[4]王芝芳,郑全庆.中国乡村医生现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34-235.
[5]韩俊,罗丹,张云华,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68-469.
[6]陈律,肖水源.湖南省浏阳市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18-22.
8.2014年度卫生十大新闻 篇八
新闻回放:
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名单公布,国家级试点县从原来的311个增至1011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和5亿人口。各试点县级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等综合改革的全面启动,向着把90%的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迈进。
4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人社部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同日召开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重要批示:要继续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下足工夫,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篇大文章,用中国式办法着力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指出,要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持续不断地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健康保障上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6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的通知》,要求年内启动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标准研究等10项改革任务,完成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20项改革任务,确保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抓手、可监督、易考核。
10月下旬,国务院医改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国家试点县的29个省份开展专项督查评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缓慢、改革任务落实不扎实的省份,督查组督促进行整改。
点评: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服务9亿农村居民,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把90%的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医改目标的核心举措。
2分级诊疗制度寻路,完善推进需强力支持 期待分级诊疗更接地气
新闻回放:
2014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分级就诊、有序就医格局,成为今后医改的重要目标。
此后,各地先后印发有关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青海省力图通过强化转诊审批流程实现患者下沉,浙江省订出时间表分批在省内推行分级诊疗,湖北省则制定首批12个专科113种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在此过程中,医疗、医保、宣传等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建立医联体、医保报销杠杆撬动、强基层等诸多举措,瞄准的都是实现患者的有序流动,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格局。
点评:
分级诊疗并非2014年才进入公众视野。早在两三年前,北京、上海、镇江等地构建医联体的初衷,也是实现患者的有序流动。之后医保部门的加入,赋予分级诊疗改革更多实质的内涵。比如,基层人才的培养、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医保付费制度改革,是调整就医流向的重要杠杆;医联体的组建需要利益纽带,必须涉及运作机制、补偿机制及人事管理制度的调整等。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在多数地区还难以形成合力,分级诊疗的脚步也始终受制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改革举措,分级诊疗要真正实现突破,还要寄望于各项医改措施的整体配套推进。
3国家版低价药品清单,为药品保障机制探索新路径 破解低价药“一药难求”
新闻回放:
“鱼精蛋白、复方甘草片、麻醉药氯胺酮……这些价格低、效果好的经典老药都去哪儿了?”廉价老药短缺的消息,不时出现在媒体上,一直以来都引人关注。在原料价格、土地成本、人力费用、设备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加之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倾向,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不赚钱”的药品或缩小产能,导致低价药“一药难求”。
为解决低价药供应不足的问题,2014年4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家低价药品清单,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自主定价,各省(区、市)直接挂网采购。
5月8日,一份包含533个品种(1154个剂型)的国家低价药品清单浮出水面。国家发改委于当日发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设定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并明确因成本、价格或用法用量变化导致日均费用发生变动的品种,要及时进入或退出低价药品清单。截至9月,全国31个省(区、市)均按要求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并陆续启动常用低价药品直接挂网采购工作。
点评:
制定低价药品清单,是发挥市场“无形之手”调节作用的有益探索。在政策目标设想下,适度放开药品价格有望重振企业生产积极性,为公众用药可及性再添保障筹码。然而,在积极评价制度设计的同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地方招采机构在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破除“降价”为主的惯性思维,打破“一刀切”式的招标方式,针对不同药品实行分类采购。其次,应认识到放松价格管控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其中一环,在原料生产、注册审批、采购供应、临床使用、质量监管等多个环节,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再次,确保药物可及只是保障老百姓有药可用。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如何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如何提高我国医药的创新研发水平,让老百姓拥有更多战胜疾病的“武器”,如此种种,诸多挑战还需政府积极面对。
4医教协同,创新临床人才培养模式 “好医生”培养有了新路子
新闻回放:
卫生人才队伍总体质量不高、结构有待优化,合格临床医师不足等突出问题已成为深入推进医改的瓶颈。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在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制度进行综合改革。
nlc202309011853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首次提出,建立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强力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培养均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取消七年制,明确提出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主线由此明晰。
点评: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会看病、看好病、群众满意和信赖的医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更多让群众信赖的好医生充实到广大基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规范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的协同努力,更需要财政、人事等部门的配套支持。
5出台多项举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打防并举”遏制涉医犯罪
新闻回放: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暴力伤医案件频发问题,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署紧急提案,引发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继2013年年底11个部门打出“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重拳之后,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将被依法严处。
5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和司法部3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
7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司法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部门召开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大力推进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用制度帮助医院摆脱医疗纠纷困扰。
点评:
遏制涉医犯罪,创造安全执业环境,防范激化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多项“组合拳”的打出,让人们看到了化解这一沉重社会话题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部门加强了配合。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不是医疗卫生一家之事,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介入,有利于引导和营造通过合理渠道解决医疗纠纷的社会氛围,切实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破解医疗纠纷频发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赖于深化医改。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应,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消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性,使医患双方及医保有共同的利益指向,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医患和谐。
6控烟条例草案出台,国家层面首次有了控烟法规 控烟立法迈出一大步
新闻回放:
2006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此后的8年,政府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立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等方面均无突破性进展,也未能满足《公约》要求。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发布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舆论普遍认为,送审稿一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成为国家层面最严控烟条例,也是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贴近的法规。
点评:
送审稿的制定,无疑是将控烟纳入法治轨道的重要举措,值得点赞。但欢喜之余,也要看到,在我国的法律效力等级中,法律是最高级,其次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因此,控烟人士强烈呼吁,借送审稿之势,推动《广告法》中就烟草广告条款作出相应修改。
此外,从几易其稿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可以看出,控烟阻力不可小觑。此时认为控烟已迎来拐点,为时尚早。但正如控烟人士所言,作为控烟进程中的里程碑,送审稿毕竟迈出了一大步。
7三十载打磨,中医药立法走到前台 为传统医药谋更好未来
新闻回放:
在经历31年的打磨之后,2014年7月24日,国在经历31年的打磨之后,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医药立法首次走到前台。
1983年,中医药立法倡议首次提出。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条例》。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医药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的二类项目。2009年,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11月,原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于2012年1月向有关机构和专家发文,征求对草案送审稿的意见。
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传统医学的法律保护已经相当普遍,对我国形成倒逼机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54个国家制定了与传统医学相关的法案,有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社会各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单辟传统中医师类别并进行备案制监管,被认为挑战了《执业医师法》,如何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也让人疑虑;如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可以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被认为跳出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制,在用药规范上出现了空白地带。
点评: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各方广泛讨论,有争议,也有共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共识是: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保护公众健康方面的作用,需要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争论本身就是智慧碰撞的过程,有利于一部可操作、有价值、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法律诞生。
8卫生信息化步伐加快,移动互联或将改变医疗行业生态 信息平台为护佑健康助力
nlc202309011854
新闻回放:
作为医改“四梁八柱”之一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在2014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这一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了资源整合“46312工程”,即建立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等4级卫生信息平台,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6项业务应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等3个基础数据库,1个融合网络(人口健康统一网络)及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等2个体系。我国卫生信息化版图已见雏形。
据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上海等10个省(区、市)已建设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134个地市和397个县(区)已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蒙古、江苏等15个试点地区启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北京、上海、安徽、重庆等12个省(区、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此外,90%以上的县级、乡级人口计生部门依托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此外,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揽子利好政策的出台,加速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在线疾病咨询、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康复服务等新兴医疗服务,在医院院墙内外“多点开花”。移动健康产业获投资本屡创新高,对移动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极大的利好。
点评:
卫生信息化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卫生信息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疗行业,而是向人口健康全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以智能终端的移动健康服务,给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在线健康教育、健康相关App,让健康资讯唾手可得;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线疾病咨询、患者在线管理,更是颠覆了医患面对面沟通的传统模式,扩展了医疗服务半径,满足了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但产业链多环节“各自为政”,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养成,法律与行业规范红线不清等问题,仍是移动健康发展的掣肘。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更多思想火花和解决方案。
9多点执业持续引发关注,医生该不该成“社会人” 多点执业“尺度”渐宽
新闻回放:
业内对多点执业的关注,贯穿一年始终。
2014年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明确,医师多点执业必须经过所属单位(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
7月22日,北京市发布新修订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代表、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
10月30日,《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新政规定,医师多点执业不限定执业地点数量,其多点执业前已执业注册的地点为第一执业地点,符合条件的人员允许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任意医疗机构内执业,无需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登记手续。具有放射、超声、病理专业上岗证,从事相应专业的,并具备相应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含)以上的技术人员可参照医师自由执业进行管理。
11月26日,深圳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医疗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从法律上保障医师多点执业的权利,执业范围中不再有第一执业地点的限制。在深圳注册的医师,执业地点即为深圳市,可以在深圳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执业。
点评:
过去的一年,多点执业政策引发争议不断。有人认为这是进步,将盘活医疗资源,促进人才流动,扩大医生供给,激发医疗体系活力。也有人提出,在现行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多点执业不过是“一纸空谈”。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因此,医生的执业资质是要附着于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而现在的情形是,医生成为医院的无形资产,医生的执业资格被放进医院的“口袋”。因此,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支撑,多点执业政策将很难落地。
10锻造医学科研诚信规范,剑指科研不端行为 把诚信嵌入科研全过程
新闻回放:
年终岁末,本年度科学界最大丑闻、日本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研究涉嫌造假事件尘埃落定。被视为日本“国民学术女神”的小保方晴子因无法再现实验结果而宣布辞职。
科研不端行为,引发了公众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在学界呼吁加强科研诚信自律的同时,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科研诚信守则或行为规范,推动诚信建设。
2014年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下称《规范》),要求医学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建立受理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的专门渠道。《规范》还从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
点评:
求真、求实是科学研究的根基,医学研究涉及生命、健康、尊严、隐私等重大问题,所以诚信在医学科研领域更具有特殊意义。《规范》的出台,为医学科研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医疗科研违规行为零容忍,绝不能止于纸上谈兵,必须把科研诚信教育和监管贯穿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全过程。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科研和职称评价体系与标准,减轻科研人员压力,调整对科研产出的不恰当预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来源:健康报网
9.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九
201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我村立足实际,以村民共同发展、致富为目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可以说,村党支部建设得到了有力的加强,村工作得到了全面、有序、和谐、健康地开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完成。现将我村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党建工作,抓好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在年初,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党建工作目标,首先,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村两委班子与党员和村民之间团结和谐,形成连心桥。其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谁分管,谁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再次,转变工作作风,本着“抓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从解决村民关心的问题入手,为村民办实事,成为一支作风过硬的集体。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今年,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按照乡党委的安排,认真学习,查摆“四风”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党员方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一个,发展一个,为党员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村级经济,提高综合实力。
发展经济是全村的第一要务,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指导农民增收,实现全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任务和目标。
2014年,我村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认真做好烤烟工作,村“两委”经常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听取村民的意见,尽可能地为村民解决在烤烟种植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年我村较好地完成了烤烟工作。
三、加强道路硬化建设,建设美好乡村。
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推动像我村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万元的通村道路硬化工程正在有序施工中,预计2015年6月前完工。
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村委会,只有多关心农民,多与农民沟通,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取农民的信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得到保证。
1、狠抓计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是我村常抓不懈的一项主要工作,村两委全力配合计生人员入户调查,送宣传品,积极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惠民政策。
2、顺利完成了2014年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5%以上。
3、大力开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组织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坚持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原则,2014年我村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与上访事件,保障了全村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4、关心群众日常生活。在过去的一年,在我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党员、干部对特困户、伤残户等进行了帮扶慰问,以不同形式改善其生活状况。
我们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班子成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计划生育工作仍然不够扎实,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够;三是集体经济发展滞缓,经济发展单一,主要依靠烤烟。
2015年,我村将继续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积极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烤烟种植工作,力争让更多村民参与烤烟种植。
2、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注重在青年农民和能人中培养党员发展对象,争取发展党员1名,培养后备干部1名。
3、加强村组干部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按时通知育龄妇女进行“三查”。
4、实行坐班制度。排好值班表,并严格实行考勤制度,为方便村民办事提供保证。
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既有优势和机遇,又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美好乡村而努力奋斗。
XXX村委会
10.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十
一、20xx年要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土地流转,减少撂荒地,稳步推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
(二)抓好核桃产业发展,加大对华洋家庭农场的扶持,在管理好现有核桃的基础上计划在郭家村、将军、八庙村新栽核桃3000亩。
(三)壮大土鸡产业发展,在现有土鸡产业基础上,计划在郭家村发展土鸡养殖大户1户,发展土鸡2万只。
(四)在蚕桑产业园区继续实施林下种植,巩固提升园区效益,在、马家湾、等村栽植线椒500亩,养蚕1000张;
(五)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今年我乡计划在郭家村试种魔芋100亩,新建一个黄羊养殖小区,并在郭家村大力推广天麻零代种子培育,扩大种植规模。
(六)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今年计划新建沼气75口,改厕43户,改厨42户,改圈27户,新建集中供水12处解决安全饮水1600人;计划硬化到郭家村道、环形路、马家湾村道、等村村组道路硬化21公里,完成将军村三岔河桥梁建设,使全乡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
(七)电信、移动及有线电视将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争取新农通全部开通。
(八)公共服务将进一步完善。各村活动阵地办公设施和附属设施将进一步完善,争取在郭家、红梅新建便民小超市,争取在两个村安装金融POS刷卡机,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有条件的村安装健身器材,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九)对村活动阵地进行完善,乡党委政府今年计划拿出经费5万余元为板房、郭家、红梅、八庙、天池等村配置办公桌椅,硬化板房、郭家、红梅村委会院坝,对板房村支部班子进行整顿,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强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今年实施的、村落实主要领导挂村,负责对实施“强村行动”的综合协调、组织指导,落实骨干力量驻村,具体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乡党委政府将加强与帮扶单位区体育局、区畜牧食品局的联系,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帮扶责任。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强村行动”工作。财政支出重点要向、村倾斜,每个村预算的5万元“强村行动”保障经费,要用于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维护、产业发展奖励、环境整治、集中培训、村“两委”必要开支等,严格按照各村讨论的使用计划使用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使用规范合理。
11.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十一
1 对称信息静态激励相容约束博弈模型
1.1 模型基本假设
信息对称静态博弈是指每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 且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 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模型对应的解是纳什均衡[7]。在该购买卫生服务博弈中局中人为代表群众利益的购买方 (政府) 和服务提供方 (村卫生室) , 假设如下: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 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且双方处于信息对称状态, 即政府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卫生室履行合同的努力程度 (服务的适宜性和积极性等) 和相应的收益, 卫生室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对应于不同程度的努力能够得到的收益;卫生室的策略选择为“努力”和“偷懒”, 政府的策略选择为“激励”和“不激励”, 并且激励是有成本的;A为卫生室努力时政府的正常收益, B为卫生室偷懒造成的政府收益损失, C为激励成本, D和E分别为卫生室努力和偷懒时从政府获得的正常报酬, 且D>E。基于以上假设, 得到政府与卫生室博弈的支付矩阵, 如表1所示。
1.2 纳什均衡结果求解
假定政府的期望收益为Eu, 选择“激励”的概率为p;卫生室的期望收益为Ev, 选择“努力”的概率为q。给定q, 政府选择“激励” (P=1) 和“不激励” (P=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1) 和 (2) 。由Bq+A-B>Bq+A-B-C可知, 对于卫生室选择“努力”的任何概率q, 政府选择“不激励”的得益大于选择“激励”。
给定p, 卫生室选择“努力” (q=1) 和“偷懒” (q=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3) 和 (4) 。由Cp+D>Cp+E可知, 对于政府选择“激励”的任意概率p, 卫生室选择“努力”的得益大于选择“偷懒”。
由此可见, 在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合同购买服务中, 无论卫生室采取何种策略, 政府的最优对策是惟一的, 即“不激励”。无论政府采取何种策略, 卫生室选择“努力”的得益总是大于选择“偷懒”的得益, 所以卫生室的对策也是惟一的, 即“努力”。因此该博弈有惟一的纳什均衡解 (不激励, 努力) 。在该情况下政府可以观察到卫生室的努力水平, 因此, 卫生室不可能任意选择努力水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即激励相容约束不起作用, 卫生室的任何努力水平都可以通过满足参与约束的强制契约来实现。卫生室会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时不自觉地实现政府的利益最大化, 也即信息对称能促使政府和卫生室的利益一致。但在政府购买卫生服务现实中, 由于医疗卫生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 信息搜寻成本较大, 加上政府的信息搜寻能力有限, 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尤其是买方对服务供方信息的掌握非常有限, 而且买卖双方的博弈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委托代理当事人因拥有私人信息而获得不对称竞争优势, 并通过信息传递和信息甑别方式,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实现合约收益或风险分配的转移与调整[8]。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建立非对称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
2 非对称信息动态激励相容约束博弈模型
2.1 模型基本假设
信息非对称动态博弈是指每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缺乏准确的知识, 且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 后行动者能观测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模型对应的均衡称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7]。在政府以合同方式向卫生室购买服务中, 政府不可能观察到卫生室服务行为的努力程度, 也很难确定卫生室的行动是否符合自身利益, 卫生室可能会凭借信息优势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政府和群众的利益于不顾, 政府需要设计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诱导卫生室行为尽量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卫生室对政府的监督、评估、支付、奖惩等行为作出反应, 并采取应对策略或改变服务行为。这种反应行为又会影响政府对相关购买策略的修正, 如此反复博弈, 政府与供方之间逐渐形成均衡结果。在本博弈中, 约束机制可简单设为“监督”和“不监督”, 通过监督可发现卫生室行为是否符合政府利益的情况, 但监督要付出一定成本;激励机制设为根据监督的结果对卫生室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卫生室的努力程度设为“努力”和“偷懒”。图1和表2分别为该动态博弈模型的博弈树和双方的支付矩阵, 其中△为代表群众利益的政府, □为卫生服务提供方卫生室, ○为收益, G1-11是政府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 G2-12是卫生室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A1和A2分别是卫生室努力和偷懒情况下政府的正常收益, B1是卫生室正常努力所得, B2是卫生室偷懒或违规获得的额外收益, C1是政府的监督成本, C2是卫生室选择努力的成本, D1是卫生室因努力获得的额外经济和精神奖励, D2是卫生室因偷懒所承担的经济惩罚和道义谴责。
2.2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结果求解
设p为政府监督的概率, q为卫生室的努力概率, m为卫生室因努力而受奖的概率, n为卫生室因偷懒而受罚的概率, Eu和Ev分别为政府和卫生室的期望收益。
给定q, 政府选择监督 (P=1) 和不监督 (P=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5) 和 (6) , 令Eu (1, q) =Eu (0, q) , 得q*= (D2n-C1) / (D1m+D2n) 。即当卫生室努力的概率q大于q*时, Eu (1, q) ﹤Eu (0, q) , 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当卫生室努力的概率小于q*, Eu (1, q) ﹥Eu (0, q) , 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督;若卫生室努力的概率等于q*, Eu (1, q) =Eu (0, q) , 政府随机选择监督或不监督。
给定p, 卫生室选择努力 (q=1) 和偷懒 (q=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7) 和 (8) , 令Ev (p, 1) =Ev (p, 0) , 得p*= (B2+C2) / (D1m+D2n) 。即当政府监督的概率p大于p*时, Ev (p, 1) ﹥Ev (p, 0) , 卫生室的最优选择是努力;当政府监督的概率小于p*时, Ev (p, 1) ﹤Ev (p, 0) , 卫生室的最优选择是偷懒;若政府选择监督的概率等于p*, 卫生室随机选择努力或偷懒。
根据上述博弈, 政府和卫生室的反应函数分别为:
由以上反应函数得到政府和卫生室的反应曲线P=p (q) 和q=q (p) (见图2) 。
可见, 政府与卫生室之间不是一方获利就导致另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 而是共同参与、相互制约、互惠共赢的正和动态博弈。P=p (q) 和q=q (p) 的交叉点NE[p*= (B2+C2) / (D1m+D2n) , q*= (D2n-C1) / (D1m+D2n) ]就是此博弈的混合战略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点。该纳什均衡与政府的激励概率m、惩罚概率n和监督成本C1以及卫生室努力的成本C2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从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两方面分析合同购买卫生服务中政府与卫生室的博弈关系, 可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3.1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供方违约成本
如果给定其它条件不变, 供方偷懒或违规的成本D2n越大, 当D2n大于机会收益时, 理性的卫生室在没有利益的驱使下, 就会丧失谋取灰色收入的动机, 政府就越不需要监督, 即政府监督的概率p越小。同时, 增加的D2n转化为政府的监督收益, 抵消了部分监管成本C1, 供方努力的概率q也就越大。所以, 加大惩罚力度是降低卫生室偷懒或违规概率的有效途径。首先, 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法》、建立专门的《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法》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形成严格的违约处罚和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供方的偷懒或败德行为, 按照有关法规及合同规定给予严厉惩罚;提高购买工作的透明度, 防止政府采购中的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环境, 使之真正成为“阳光下的交易”;逐步减少政府购买服务流程中的漏洞和瑕疵, 提高政府购买合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以有效约束供方的服务行为。其次, 建立信用制度, 对偷懒或违规的医疗机构建立终身信用制度, 并将其作为政府资助、职称晋升和评优选先的首要标准, 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下次参与竞标的资格甚至吊销执业资格, 以此增大卫生室因偷懒或违规而承担的风险和信用损失成本。
3.2 提高监督效率, 降低监管成本
如果政府的监督成本C1越高, 供方偷懒和违规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 政府要做一个精明的购买者, 尽力采取成本低效率高的监督方式, 增强可信威慑力, 消除医疗机构的侥幸心理, 以提高供方诚信履约的自觉性。为公众做个好交易不只是取决于是否要签个合同、合同给谁, 而是取决于合同履行整个过程的有效监管[9]。这就要求:第一, 由于政府购买卫生服务具有法律性和政策性强、技术操作性和复杂性较高的特点, 有必要通过举办购买业务知识学习班、开辟各种媒体专栏等多种形式, 加强政府购买知识的系统培训, 提高购买人员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监督水平。第二, 政府监管的困境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监管机构对卫生室的信息知晓度越高, 其监管的成功率越高, 卫生室的投机行为也就“无处藏身”。因此, 应建立卫生室信息公开机制, 以弱化供方的信息优势。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卫生室的收费标准、药品类别及价格、医疗质量统计数据、医生信息等予以披露, 实现对卫生室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 提高监管效率[10]。第三, 整合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购买资金。目前农村公共卫生费和新农合基金是两个独立的管理和监测体系, 存在着重复劳动和互相推诿, 势必会增加信息和监管成本, 减弱购买方对供方的调控力。两个监管者存在的情况下监管者都倾向于从各自目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不合作”, 导致官僚体系组织失败引起的X-无效率, 从而使监管效果偏离社会最优状态, 无法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加强卫生服务提供中的融资, 减少资金流通中的条块分割可以提高效率[11]。但是, 由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与新农合筹资的割裂存在已久, 短期内尚难做到真正的整合, 因此, 在支付时可将两笔资金汇集, 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绩效为支付依据, 从而增强购买方对供方的谈判约束力, 提高购买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 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和新农合管理的密切合作, 以此减少信息搜寻成本。第四, 充分挖掘社会监督资源。目前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 其人力和物力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购买业务, 而且医疗监管专业性强, 信息获取与判定难度大。因此, 一是要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参与合同购买经办业务, 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科学的风险管理和专业监管技术,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对服务供方的监督效率;二是建立专家评委库制度, 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购买的服务进行不定期抽检。此外, 还需建立和完善合同购买中的投诉和救济途径, 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投入社会监督, 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团体、村民等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督机制, 这不仅能帮助政府有效提高监管效率, 还可争取到社会各界对政府购买卫生服务的支持, 降低监督成本。
3.3 加强激励举措, 减少供方努力成本
如果卫生室偷懒或违规获得的经济利润B1+B2远大于努力时的收益B1, 而选择努力所付出的成本C2过高, 且激励D1m较小时, 卫生室牟利的动机越大, 政府需监督的概率p也就越大。这就是典型的激励不相容, 即制度安排使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有效激励作用, 甚至代理人不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反而能获取更大的收益[12]。因此, 应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以保证供方努力的收益比偷懒或违约好, 供方因选择努力能获得可观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但是, 激励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因为激励是有成本的, 如果激励过度, 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论哪种激励模式, 如果医疗机构不能从医疗服务中得到相应报酬就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谋求最大收益 (如增加药品器械的使用) , 保证医技人员的收入水平源自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是解决医技人员激励行为扭曲的必要条件。因此, 首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医疗费用控制而忽略对农村卫生室激励的做法, 提高卫生室人员的福利待遇, 同时应采取鼓励社会捐赠、帮助卫生室培训技术人员、更新必要设施以及税率优惠等措施尽量减少供方努力的成本。其次, 加强对卫生室人员的医德规范教育, 并建立健全相关评先选优机制, 引导他们树立“医乃仁术”的服务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良之风, 克服拜金主义。
3.4 打破垄断, 营造多元化竞争氛围
【村卫生所年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报告07-01
村卫生室个人工作总结07-15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总结08-27
卫生局年度卫生工作总结09-18
文明卫生村标准07-18
村卫生室计划07-29
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06-19
冷水溪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方案07-20
村卫生室监督制度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