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5)(7篇)
1.1.11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5) 篇一
关键词:火灾调查,灾害原因,火场勘查
1火灾基本情况
2010年2月25日凌晨4时25分左右,龙岩市连城县中山小区D幢一层21号店面的某咖啡餐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4m2,造成4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约1万元。该餐厅面积157m2,设包厢、卡座、厨房、卫生间。其中,厨房上部设木质阁楼,为杂物间、卧室。该场所所在主体建筑占地面积794m2,建筑面积4 338m2,地上5层,建筑高度20.2m,一层为店面,二至五层为居民住宅,属多层民用建筑。
2火灾现场勘查情况
2.1火灾现场图
火灾现场平面见图1所示。
2.2环境勘查
火灾现场位于连城县中山小区D幢一层某咖啡餐厅(由西至东轴编号(7)-○11),该店面积157m2,(10)-○11轴北段一层为包厢,二楼为包厢闷顶及员工卧室,南端一层为厨房,二层为杂物间,(7)-○11轴为餐厅主体营业部分;其主体建筑占地面积794m2,建筑面积4 338m2,地上5层,建筑高度20.2 m,建筑坐北朝南,南毗邻小区花园,北毗邻小区道路。一层为店面,二至五层为住宅。咖啡餐厅北侧向东与粥店共墙,向西与一洗头城共墙,进入火灾现场共有3个出入口,北边出入口位于北边⑨-⑩轴间的正门,宽3.6 m,高4.2 m,设双层门,外侧为卷帘门,无烟熏痕迹,里侧为双开玻璃门,保持完好无破坏、烟熏痕迹,其东西两侧为玻璃展示窗,保持完好,无烟熏痕迹;⑩-○11轴北边东端上方挑檐有轻微烟熏痕迹,二至五层无烟熏痕迹。咖啡餐厅南边东墙与住宅楼梯入口毗邻,⑩-○11轴南端为餐厅厨房,其门为卷帘门,里侧有烟熏痕迹,上部较重,下部较轻,未熔化,上方挑檐有烟熏痕迹,其东西两侧挑檐无烟熏痕迹,厨房西墙与卫生间的厨房门为铝合金门,未过火,门栓完好,呈上锁状态。餐厅南墙与1.7 m的砖围墙形成南北宽1.5 m的洗碗房,无烟熏过火痕迹,无可疑物质,其进入餐厅的门保持完好,无破损、烟熏痕迹,围墙西侧铁门无烟熏过火痕迹,内侧上锁。⑦-⑩轴外墙及二至五层住宅无烟熏痕迹。
2.3 初步勘查
火灾现场该咖啡餐厅⑩轴以西主营业区未见烟熏过火痕迹;⑩轴以东⑩-○11轴之间的一层包厢未见过火烟熏痕迹,其上闷顶木质骨架无烟熏过火痕迹,仍保持木质原色,闷顶内放置的塑料袋无高温熔化变形痕迹,其顶及四周墙壁有烟熏痕迹,轻擦可将烟痕擦去,露出墙壁颜色;向南,员工卧室四周及屋顶有明显的烟熏痕迹,轻擦可将烟痕擦去,露出墙壁颜色,其卧室床铺有烟尘掉落物,靠该屋北墙的床铺上放置的方便面表面受高温熏烤变焦黄,但未过火炭化;再往南,与杂物间分隔的木隔墙北侧高温炭化呈细小炭块状,南侧明显过火,部分烧穿露出北侧材料,呈较大的炭化块状,形成南重北轻的过火状态;杂物间下方的厨房,下部无明显烟熏过火痕迹,下方的液化气罐及塑料管无变色变形痕迹,仅在掉落物处有不连续的变黑变黄火烤烟熏痕迹,厨房上部及顶部有烟熏痕迹,上部货架放置的玻璃瓶未受火破裂,但其塑料瓶盖呈明显的受热变形痕迹。厨房整体呈上部过火重于下部的烟熏痕迹。
2.4 细项勘查
(1)着火现场厨房西墙南侧冰箱下部无烟熏痕迹,仅轻微火烤变淡黄,无脱色变形,上部有明显火烤受热变形变色痕迹,本体油漆脱落,露铁壳,冰箱内一层物品有炭化痕迹,地面有炭化掉落物,二层往上物品过火炭化逐渐变重,顶层受火烤变形脱色。
(2)厨房铝板吊顶西南侧全部过火熔化掉落,形成一个不平整的弧线,北侧有一未掉落与整体相连的铝吊顶,朝上一侧明显烟熏变黑,朝地一侧无烟熏过火熔化痕迹,仍能清晰看出其原色,铝板其余部分均有明显的烟熏痕迹,看不出原色,但未熔化掉落。
(3)杂物间西南侧卫生间塑料吊顶朝上一面受烟熏火烤膨胀起泡,朝地面一侧无烟熏变黑,仅表面受热变黄,其上木板烧穿,可通过烧洞见上方物品,移去该物,对应的门无烟熏痕迹,能清晰看出门的原色。
(4)地面掉落的铝吊顶,其上部有烟熏痕迹,无法看出其原色,朝地一面无烟熏痕迹,仍旧可以看见原色;掉落的楼板朝上一侧能清晰看出其原色,朝下一侧呈大块炭化痕迹,已看不出原色。
(5)餐厅卫生间门完好,门上沿及里外面烟熏较浅,卫生间墙壁烟熏痕迹较轻,上方顶棚为烧空。通往二层的铁楼梯扶手保持原色,楼梯踏面无燃烧痕迹,厨房西墙门上方横梁呈明显炭化,横梁东端炭化深度较重,横梁厚度明显减少,向西炭化深度逐渐减小,形成东低西高的斜面燃烧痕迹。
(6)卧室木隔墙南面木隔板上部过火炭化,呈较大的块状,底部呈轻微受热炭化现象,地面无明显过火痕迹,可看出木板原色;二层阁楼杂物间西南侧楼板烧塌掉落,其他方向物品仅表面过火炭化,并形成以烧塌处为低点向上的燃烧斜面。
(7)二层南边铝合金窗玻璃全部与窗框本体脱离,东边可见铝合金窗框,其受烟熏火烤,框架变黑变形,部分熔化,西部框架全部熔化烧毁脱落。卷闸门轴受热火烤变形,东西两边向西墙1/3处下弯。
(8)阁楼横梁南侧过火炭化,西边炭化严重,横梁厚度明显向轴心方向减少,炭化呈深度大块波纹状,东横梁炭化程度较轻,厚度没有明显减少,呈细小浅层炭化状。二层杂物间烧洞下方的厨房货架过火变形变色,南侧变色严重,表面灰质层全部脱落,受热呈焦黄色,北货架变色不明显,仍可见货架本色。
2.5 专项勘查
厨房与楼板形成的吊顶层,其结构从上至下为楼板→穿越其中的电线→宝丽板→铝板,其西南处已烧穿,对穿越其中的线路进行勘查,其烧穿处共有5条线路,一条为餐厅空气开关,通过⑩-○11轴的闷顶层沿员工卧室北墙穿至包厢及走廊吊顶向南在厨房门上吊顶内分出两路,一路通过闷顶至卫生间南墙外侧开关,该线路区间无任何开关及断点,空气开关总闸跳闸及对应的子开关跳闸;线路在卫生间北墙以至空气开关一侧未过火,线路完好,未穿管保护,从厨房门处往南约30 cm处,线路绝缘烧毁脱落,露出线芯,往南已看不见线芯,形成了断点。另一路从分叉点引至卫生间北墙形成开关,再从开关引至穿过卫生间吊顶层引向卫生间的照明及排风扇,该线路无穿管,其绝缘层烧毁脱落,露出铝质线芯;从卫生间南墙外侧引出两条铝线穿过厨房吊顶层一路为厨房照明灯,一路为厨房排风扇,该线路绝缘烧毁脱落,在烧穿处烧毁熔断,其控制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另两路从楼梯间处配电间引至厨房东墙,穿过厨房闷顶一条向西北引至厨房西墙南端插座处,为电炉及微波炉供电之用,其线路区间无任何开关及断点,线路未穿管保护,绝缘烧毁脱落,在楼板烧穿处烧毁熔断;厨房东墙另一条穿越闷顶向西南在卫生间东墙南端向下设置插座,其线路区间无任何开关及断点,线路未穿管保护,绝缘烧毁脱落,在楼板烧穿处烧毁熔断,这两条线路在厨房东墙至配电箱一侧正常,无过火熔化痕迹,对应的空气开关处于跳闸位置。
3 火灾原因的认定
3.1 排除原因
(1)排除自燃物质引起的火灾。经勘查、询问,起火点处未存放自燃物质,火灾现场勘查无自燃燃烧痕迹。
(2)排除吸烟引起的火灾。着火前一日张某在晚上9时多喝醉上床睡觉,凌晨2时30分左右,林某上楼睡觉,4人中唯有张某吸烟,现场勘查无阴燃迹象。
(3)排除厨房生活用火引起的火灾。经勘查,起火点不在厨房里面,且厨房3个液化气瓶瓶体保持原色,塑料导气管完好。
(4)排除人为放火引起的火灾。根据龙岩市公安局的刑侦意见:排除外来人员放火可能;排除内部人员意外失火可能;排除两名幸存者作案可能;排除四名死者放火可能。
3.2 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1)经现场勘查,厨房与楼板形成的吊顶层,其结构从上至下为楼板→穿越其中的电线→宝丽板→铝板,其西南处已烧穿。
(2)勘查起火点处,穿越闷顶经过起火点的电气线路共有5条,其中有2条其相应的控制开关原始状态为切断状态。另外3条从起火点至空气开关一侧无任何控制开关及异常断点,其对应的空气开关处于跳闸的位置。
(3)根据现场工作人员及电工的笔录,穿越闷顶经起火点处的三条电气线路,均未断电,其中一条为厨房照明及排风扇的总线,另外两条一部分为冰箱用电。
(4)起火点处线路均未穿管保护,其线为铝芯线。起火点处无自燃及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物质存在。
综上所述,认定厨房吊顶内电气线路故障引燃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
4 灾害原因分析
该起火灾之所以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如下:
(1)电气线路未按照相关规定敷设,未穿管直接敷设在可燃闷顶内,导致了场所内火灾的发生并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
(2)场所使用可燃材料作楼板及房间隔墙,阁楼内存放可燃易燃材料造成了火灾的迅速蔓延,场所内未设置灭火器材,使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严重后果。
(3)经营者违法违规扩建,在营业场所设置员工宿舍且未设置足够的疏散逃生和排烟设施,导致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无法排出,被困人员在发现火情后无法逃生,致使二层阁楼的4人中毒死亡。
(4)该场所没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缺乏消防安全管理,违反公安部关于人员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告,在营业场所设置员工宿舍,以致火灾发生时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
(5)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源头把关不严,致使业主能擅自扩大咖啡餐厅,且在营业性场所内设置员工宿舍。
参考文献
[1]王刚.中国消防手册.火灾调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耿惠民.火灾原因调查案例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GA839-2009,火灾现场勘验规则[S].
[5]连长华.长乐市拉丁酒吧火灾事故认定及灾害成因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9):705-707.
[6]董文俊.一起地下劝业商城火灾事故原因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2):959-961.
2.1.11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5) 篇二
关键词:火灾事故;事故证据;收集;事故调查
引言
火灾事故调查是消防安全事业中的关键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为了做好火灾事故调查,收集证据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提高消防火灾事故调查水平,应当充分重视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工作,认真分析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的难点、把握取证原则、提高取证水平、并以证据为依据,查明火灾原因、确定火灾性质、划分和处理火灾责任者、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火灾的发生都比较突然,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且火灾证据包括很多种类,会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依据。以证明效力为区分,可以将火灾事故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两种,其中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运用的,如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则需要同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证明火灾事故的部分情节。证据问题是火灾事故调查的核心内容,火灾事故调查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而展开的。通过火灾事故取证,事故调查人员才能深入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防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问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现场经过火灾之后,由于严重破坏,混乱不堪,难以搜寻;其次,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使得火灾事故证据的类型也相对丰富,如事故相关人的证言、现场的燃烧痕迹和残留物,等等;最后,因为火灾事故中大部分的物证都经过火灾燃烧,事故调查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借助相对先进的取证、保存设备,才能更好地将所需要的证据提取并保存起来。上述因素都在客观上增加了证据收集、提取的难度。要重视并克服这些困难,切实提高取证工作效率,维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消防火灾证据收集的措施分析
2.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火灾证据的收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火灾事故证据的准确性,为火灾事故的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引发争论。证据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专业性很强。为了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与主观相对,是指人们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本来属性。证据是在火灾事故发生过程而出现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有效的基本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调查人员要坚持客观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公平、公正、科学地开展此项工作,使证据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切实提高证据的有效性。(2)关联性原则。关联是对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状态的描述。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证据就是证明这种逻辑关系的客观实际。通过对相关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能够找到事故原因、明确火灾性质、界定事故损失。(3)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即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为了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调查人员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法律标准和相关程序来收集、提取、保存和认定证据。唯有如此,证据才能成为火灾事故案件的定案依据。
2.2查明所需要证据的类型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证据收集过程中会面临着多种选择,为了提高火灾证据收集工作的效率,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尽快地处理好火灾事故,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要的证据的类型。根据我国现有消防法律法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灾人陈述、火灾责任人的供述和辩解、技术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八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火灾发生的原因越发复杂,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更加细致。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调查、提取和认证证据,使之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充分的佐证。
2.3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收集
火灾事故发生很突然,灭灭火灾和抢救人员、物资行动经常会破坏火灾现场,导致现场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护,这给证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包括询问相关人员、环境勘查两大关键部分。其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时,调查人员要帮助被讯问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维护证词法律效力的重要责任,并根据被询问对象的陈述制作《询问笔录》;现场勘查主要按照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四个步骤进行,应认真收集、发掘确定起火点痕迹物证、起火源物证、起火物证及其他有关证据,并在这一过程中核对与火场环境有关的证人陈述,提纯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火灾证据收集的一般步骤
(1)明确调查任务:火灾发生后,立即成立火灾现场勘查小组,展开火灾调查。(2)分析已知证据:对火灾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详细的研究。(3)提出调查假设:在室外及在毗邻建筑相关位置勘查,看有没有室外纵火的可能。(4)收集保全证据:对现场进行反复勘查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5)审查运用证据:综合物证人证。
3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1采取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
现场勘查与访问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要么只做现场勘查、要么只做调查访问,降低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工作效率。通过调查访问,为现场勘查提供一定线索,缩小勘查范围,利于发现证物或痕迹,为分析案情提供参考;而现场勘查则是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在火灾现场对相关人证、物证进行鉴别、查找,这也是一个发现、提取、研究证据的过程。
3.2加强火灾调查的装备配置
装备作为火灾调查的必备工具,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关系。以现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火灾现场画图及勘查笔录等方式相比,可让人对火灾现场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便于确认火灾发生原因。尤其在鉴定疑难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加入,比如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3.3完善火灾损失统计工作
以当前火灾事故收集与调查工作中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不能发挥统计数据的真实意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火灾损失统计的规范性,加快修订有关价格签证的法规,规范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4提高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火灾事故调查作为一项专业性、技術性较强的工作,而当前在消防部队中,基本有95%的火灾调查人员为兼职,责任大、事情多,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火灾调查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素质低、职业素质低等问题凸显,给火灾事故调查的权威性、严肃性带来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构负有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的重要责任。收集证据是摆在消防火灾事故调查中最基本、最细致、最复杂的基础环节。通过收集、提取、分析火灾事故证据,才能查明火灾发生的真实原因,为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和弥补事故损失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取证方面存在人员业务技能、技术装备、调查手段相对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制约了火灾事故调查事业发展。公安消防部门应当正视这一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解决问题,改变在当今社会普遍反映的火灾案件调查证据单薄、法律效力不强,事故定论简单草率的现状,推动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疆.浅谈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1-01
[2]汪清波,黄泉生,黄友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200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01
3.一起仓库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 篇三
2012年2月27日10时37分许, 某汽配城维修二区发生火灾, 火灾造成维修二区建筑西部屋顶及墙面过火, 过火面积750平方米, 西南角屋顶、墙面坍塌, 维修二区内的某汽车装具商行仓库座套、地胶、脚垫等物品烧毁, 其它四家修理部、经销处、修理厂、建筑工程分公司的部分机修设备、配件烧损, 无人员伤亡。
2 调查访问情况
据汽配城维修二区某汽车装具商行的员工齐某证实, 2012年2月27日10点30分左右, 在汽车装具商行的员工齐某做饭的听到商行的电表附近有“咔咔”的响声, 出来查看, 发现有黑烟冒出, 并有火苗, 就立即招呼别人救火, 同时有人报警。
3 对火灾事故的现场勘验情况
3.1 环境勘验
此汽配城东面和北面各临一条公路, 西接一个公司家属院, 南面是某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汽配城维修二区在此汽配城的南端, 建筑主体地上1层, 由挤塑板搭建,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2008年11月份投入使用。此汽配城维修二区有6户商户租用, 东西相邻, 此次火灾过火面积750平方米, 其中最西侧的汽车装具商行仓库90%被烧毁, 钢梁变形坍塌, 四家修理部、经销处、修理厂部分被烧损, 建筑工程分公司轻微受损。
3.2 初步勘验
烧毁程度最重的某汽车装具商行仓库坐北朝南, 设有三个门口, 东西两侧为平开门, 中间为卷帘门, 已全部烧毁, 只剩部分残余框架。仓库内设有自建部分二层, 现已坍塌。一层西侧为厨房, 东侧为汽车装具摆放区;二层西侧为汽车装具摆放区, 西侧钢梁上方挂有电表箱, 东南侧为员工宿舍区, 火灾受损最为严重, 是主要坍塌部分, 东北侧为汽车装具摆放区。
3.3 细项勘验
一层西侧厨房内摆放有:煤气罐和灶具, 完好未受损;电饭锅和电磁炉, 完好未受损, 电饭锅连接电源但没有短路痕迹, 电磁炉未使用;一层东侧汽车装具摆放区, 发现部分汽车装具残余;和部分电气线路残余, 西南侧钢梁上方电表箱被烧毁, 发现部分残余部件;东南侧员工宿舍区发现部分大功率用电器残余和电气线路残余;东北侧汽车装具摆放区被全部烧毁, 未发现残余。
3.4 专项勘验
对二层西南侧钢梁上方电表箱进行专项勘验, 在电表箱内部残余部件中未找到由线路短路引起的熔珠和有熔痕的电气线路残余。对东南侧员工宿舍西数第一间区域进行专项勘验, 发现有一个“热得快”加热器的残余部件和部分有熔痕迹象的电气线路。顶部金属穿线管内的电气线路残余有熔痕。对东南侧员工宿舍西数第二间地面进行专项勘验, 发现“小太阳”、“电褥子”取暖器的残余部件和部分有熔痕迹象的电气线路。
现场拍照录像并提取了二层员工宿舍西数第一间顶部金属穿线管内的有熔痕迹象的电气线路残余和二层员工宿舍区地面的有熔痕迹象的电气线路残余和大功率用电物品的残余。
4 火灾原因分析认定
综合现场勘验及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 结合证人证言分析, 认定火灾原因为汽配城维修二区内的某汽车装具商行仓库二层最先起火引起火灾, 起火部位位于该汽车装具商行仓库二层东南侧宿舍区, 排除遗留火种、人为纵火、自燃引起火灾得可能;不排除该汽车装具商行仓库二层宿舍区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
5 调查体会
1) 仓储物流类场所具有钢构件耐火性能差, 易变形;该类场所体量大, 火灾荷载高, 蔓延速度快;报警时间长, 排烟困难, 结构易坍塌;灭火难度大, 疏散困难等特点。所以对于此类火灾, 在勘查火灾现场时准确认定起火点是火灾事故调查过程的关键。此起火灾认定过程中, 勘验人员围绕起火点位置全面排除了其他可能因素, 认定起火原因为该汽车装具商行仓库二层最先起火引起火灾, 成为准确认定火灾原因的基础;
4.浅谈火灾事故调查中的询问技巧 篇四
关键词:火灾事故 调查 询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83-01
火灾事故调查是指火灾调查员对火灾发生地附近人员或者报警人员进行事故详细过程的询问。因为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是天灾还是人祸,需要做详细的火灾调查后才可得知,因此,火灾事故发生后,详细的火灾调查工作尤为的重要。因为火灾调查询问不仅可以得知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造成具体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帮助查明具体的火灾事故责任人。科学的询问技巧又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下就对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的询问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前的准备工作
1.1 了解火灾事故现场情况
要做好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工作,首先要对发生事故现场做详细全面的了解。通过现场燃烧痕迹,物品损坏及人员受伤情况的仔细观察,初步推断出诱发火灾的原因,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找到关键人物,做到有针对性的询问,以及在询问过程中能够占主导地位,增加调查工作的有效性。
1.2 确定火灾调查询问对象
在对火灾事故现场情况做详细了解之后,应确定调查询问的对象。被调查询问的对象可以是火灾发生地周围人员,或者是发现火灾发生后及时报警的人员,又或者是在火灾事故中受伤的人员,如果火灾发生地是单位或者居民楼,可以将单位的值班人员或者居民区的保安人员列为调查询问对象。
1.3 明确火灾调查询问问题
当对火灾事故现场有了基本的了解,并确定了调查询问对象后,就是对被调查询问的对象做详细的询问。为了提高询问工作的效率,可以事先明确要询问的问题,比如可以对火灾中受伤人员询问受伤的原因;对报警人员询问时何时发现火灾的,发现火灾时,火势如何;对火灾周围人员询问火灾起火地点和原因等。
2 提高火灾事故调查询问技巧的对策和措施
2.1 找对关键人物做好第一次询问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找对关键人物做好第一次询问在火灾调查工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关键人物对火灾发生的起因及全过程都很了解,这样使得调查人员可以获得火灾发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其次做好第一次询问也很重要,是因为人们在第一次被询问时,因没做好心理准备,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可以很客观的对火灾发生情况做评述,方便火灾调查人员获得火灾发生情况的真实材料。找对关键人物做好第一次询问是做好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工作的基础,打好询问工作的基础,可以直接避免对不相干人员进行无效询问的重复工作,间接提高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工作的效率。
2.2 挑选合适的询问时间和地点
做好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工作另一个关键的技巧就是挑选合适的询问时间和地点。因为火灾事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有差异,被询问的对象也就各不相同,每个人对被询问的态度和火灾事故的客观评价就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调查询问工作时,应选择环境相对安静舒适的地点,这样可以有利于被询问者很好的对火灾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回忆,从而给出客观的答案;询问的时间也应按照不同的被询问者进行改变,比如对在火灾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询问,选择合适的时间就尤其的重要,调查工作者应该选择受伤人员检查后,意识达到状态,再进行调查。
2.3 合理运用不同的调查询问方法
火灾事故调查方法有很多种,面对不同的被调查者,要选择不一样的方法。调查询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比如自由陈述法,这种方法就是被询问者按照调查人员的要求,对自己所见的火灾事故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叙述,自由陈述法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它的劣势,因为被调查人员容易对所见所闻进行隐瞒,调查人员不能够获得真实的材料;另一种方法是一问一答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自由陈述法之上,是在被调查人员进行自由陈述后,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被调查者对问题进行回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调查人员获得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答案,缺点还是获得答案的真假性不确定;还有一种是联想刺激法,因为人们在受到刺 况,那么也是很好的一种询问技巧。调查者可以将被调查人员带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点,让被调查者慢慢回忆记得的部分,然后再根据记得的部分进行联想,这种联想刺激法可以帮助被询问者回忆,询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一样的人群,询问方法也要有所选择,针对在火灾中受伤的人群,以上几种方法都不能使用,因为受伤人群不但行动不方便,而且有些甚至神志不清,或者无法说话,那么调查人员只能采用是非提问法,由询问者询问,被询问者通过点头或者摇头的方式来答题。
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询问还可以运用其他技巧,比如针对儿童,特别是十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有时会答非所问,那么只有采用是非颠倒法,这种方法可以引导被询问者回答出真实的火灾情况,从而找到引起火灾的真正的责任人。
2.4 仔细观察辨别答案真实性
当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作用后,会用一定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比如,当人们出于兴奋状态或者说谎时,说话语调就会提升,嗓门就会增大;当心神不宁或者拿不定主意时,就会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的状态;又或是做错了事被询问时,由于心虚,心理防线崩溃,就会眼角下垂,不敢直视或者偷看询问者等。因此,一个专业的火灾事故调查员就必须具备以上专业的辨别技巧。
3 结语
因火灾事故发生地点和环境的不同,对火灾事故调查询问方式也应多样化,所采取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该对应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询问方式,对以上阐述的方法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火灾调查询问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问答方式的对话工作,而是一项严谨的时效性强的工作,它需要调查人员具备专业的调查知识和心理素质,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不仅能够对火灾现场做仔细的观察而且能够对被调查者做客观、细致的调查询问,从而顺利的高效地完成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学.新时期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实务与创新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社,2007.
[2]陈育才.浅谈如何提高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笔录质量[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5.一起民房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 篇五
关键词:火灾调查,起火原因,电气故障
1火灾基本情况
2011年2月3日2时30分许,嘉兴市嘉善县某民房发生火灾,辖区公安消防中队出动3车15人赶赴现场展开灭火救援,2时55分,火灾被扑灭。火灾过火面积约60m2,烧毁民房内家具、电器、日用品等,造成3人死亡,起火建筑一层平面示意图见图1所示。
火灾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封闭了火灾现场,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迅速启动消防、刑侦协同调查火灾机制,与刑侦人员共同参与火灾现场勘验、原因分析等工作,并对火灾现场发现的尸体依法进行法医学检验。
2 调查访问情况
由于火灾当事人一家3口全部遇难,无法了解起火前、起火时民房内人员活动状态,主要对火灾发现人、报警人和周围群众、亲属等进行走访询问,获得相应信息。
(1)起火前晚当事人的活动情况。2月2日为农历年三十,当事人一家3口在亲属家吃年夜饭、打牌,回家后在2月3日0时30分许与亲属通电话、互发短信,无异常。来回途中骑电瓶车。
(2)目击者发现的火灾情况。路人和周围邻居听到二楼夫妻两人喊救命,但不久就没声音了;发现起火时,一层、二层都有烟冒出,一楼火势最大;将一层大门踢开后,火焰迅速窜出,猛烈燃烧。
(3)民房内物品布置情况和邻里关系。当事人与周围邻居、亲属不常走动,对内部物品摆设只知道大概,不很清楚;平时与邻里间无纠纷。
3 火灾现场勘验情况
3.1 环境勘验
(1)起火建筑为2层砖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约40 m2。承重构件如柱、梁、楼板、屋顶均为木质构件。住宅进户门朝东。南北两侧与民房相连,东面为市政道路,西面为空地。建筑一层从西至东依次为厨房、卧室、客厅,二层为卧室。
(2)建筑东外立面上,一层窗户上方外墙烟熏浓重,进户门上方外墙有烟熏被二次烧白的痕迹,且抹灰层有剥落,二层窗户上方外墙有烟熏但较轻,见图2所示。
3.2 初步勘验
(1)建筑主体结构完全过火,烧毁面积约60 m2。屋顶烧穿,屋面板、楼板烧穿塌落。
(2)从东至西用于支撑楼板的木梁共6根,第一根已塌落,其余5根尚在原位。将第一根梁进行复原,下部烧损重于上部,北端烧损重于南端,南端底部尚有木龙骨残存;第二根梁靠北端有明显烧缺;对未烧缺的梁相同部位进行炭化深度测量发现,第一至第三根梁炭化较重。
(3)一层和二层墙面烧损程度。二层:墙面抹灰层基本未剥落,南墙面装修木龙骨残留多于北墙面,且木龙骨烧残指向东侧;一层:墙面未见木龙骨,南墙面抹灰层部分剥落,北墙面抹灰层完全剥落;墙体内承重木柱,同一根木柱炭化烧缺程度一层重于二层,一层木柱炭化烧缺程度北墙重于南墙,从东至西逐渐减轻。
(4)一层东墙上的进户门和窗户烧损程度。进户门向内倒塌,门框炭化严重,且下侧炭化烧缺重于上侧,在门槛处找到门锁和插销,位于两扇门中间位置。门槛由两根木条组成,内门槛北侧炭化烧残重于南侧。门内侧上方有两根钢条,北侧一根弯曲程度重于南侧。窗户宽0.8 m、高1.0 m,由两扇玻璃窗构成,已烧毁,玻璃熔化碎裂成小块跌落在窗台上,北扇窗完全烧毁,南扇窗木构件尚残留,从木构件残留角度分析,窗户处于关闭状态。
(5)进户线从北至南走向,沿一层东外墙上方从进户门与窗户间穿墙引入,为单股铜导线,室内部分已烧毁。电表和保险盒安装在进户门与窗户间的外墙上。经查,瓷质保险盒内保险丝为直径1.75 mm的铝丝,未熔断。沿外墙敷设的进户线在进户门上方靠北侧烧断。
从环境勘验和初步勘验痕迹综合认定,火灾起火部位位于建筑一层靠东部区域。
3.3 细项勘验
(1)一层距东墙3.6 m处二次分隔成南北两间,北间为卧室,南间为餐厅。从隔断底部残存的木龙骨斜茬看,隔断东侧烧残重于西侧;隔断东侧贴邻的木柜(距北墙0.9 m)烧残情况东低西高,柜内贴地放置易拉罐过火程度指向东侧偏北方向;热水瓶塑料底座熔融程度指向东侧偏北方向;此处地面堆积物中石膏板隔断烧毁物塌落在上方,未在最底层。
(2)南墙上有两个门洞,北侧门洞通向洗衣间,门洞上木质门框烧残指向东侧;南侧门洞下方的木柜抽屉炭化,其中东半个抽屉已烧毁,西半个抽屉尚在;两个门洞中间靠墙放置一台冰箱(距东墙1.5 m),向东侧倾倒,已烧毁,冰箱上、下两扇门过火程度东侧重于西侧,东侧有变色痕迹,且上半扇门东下角烧缺。
(3)靠东墙窗下有一鞋柜(距北墙1.7 m)已烧毁,从底部近地面尚残留少许,其北侧烧损重于南侧,内放的鞋子鞋面炭化,鞋底完好;此处墙面有浓黑烟熏。
(4)靠北墙近进户门处停放两辆电瓶车。电瓶车对应的墙面红砖变色发白,底部有烟熏痕迹;在距东墙2.0 m靠北墙贴地面有4组电瓶,过火炭化程度东侧重于西侧;两辆电瓶车车身处未发现电瓶;地面堆积物最底层有熔融物,上层过火,贴地面尚好,经查看,熔融物贴地面有玻璃碎片、个别小鞭炮、未炭化的木夹、已炭化的三夹板碎片、融熔的尚未过火的塑料等物质。
3.4 专项勘验
对两辆电瓶车处地面堆积物进行收集筛选,发现带熔珠的铜导线若干,带导线的变压器2个,其中一个变压器上带有多股铜导线和插头的铜插片;另一个变压器上带有多股铜导线和鳄鱼夹,附近发现带导线的插头铜插片和排插的铜片。
从细项勘验和专项勘验的痕迹综合认定,起火点位于建筑一层东北角电瓶车附近。
4 视频资料
门前道路的丁字路口处设置了路面监控,朝向起火建筑所在路面,但仅能从侧面监控到起火建筑。监控录像显示,2时24分许,起火建筑内部有异常闪光,通过缝隙照射到路面和对面建筑上,几秒后,又有一次闪光,20余秒后,又有数次连续闪光,之后约30 s,有烟从建筑内飘出。从闪光照射到对面建筑的高度判断,位置相对较低,与起火部位的认定相一致。这段时间内无人员经过。
5 火灾原因认定
5.1 放火引发火灾的可能
经现场勘验,门锁、插销的位置反映门、窗皆处于关闭状态,未发现有外来侵入迹象;对起火点和进户门下方地面木质门槛处进行清理,皆为火烧炭化痕,未发现有易燃液体燃烧留下的痕迹。监控视频显示,起火前无可疑人员经过;通过走访得知,邻里关系良好,未有放火动机;火灾中的死亡人员经法医检查均系生前烧死。
5.2 自然灾害引发火灾的可能
2月3日为大年初一,天气寒冷,晴天,没有雷击、闪电等自然现象,路面监控显示,未出现异常天气。
5.3 外来火源引发火灾的可能
门窗皆处于关闭状态,起火时已处于后半夜,燃放烟花的可能性小,且周围群众反映未听到附近有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结合路面监控显示,起火时间前后起火建筑附近未有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
5.4 遗留火种、物质自燃引发火灾的可能
烟蒂等遗留火种、物质自燃引发火灾大多需要阴燃的过程,且初起阶段燃烧速度慢,阴燃时间较长,易被人发现,通过现场勘验,在起火点处未发现具有自燃性能的物质,未发现阴燃起火特征;据路面监控显示,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伴有闪光,火灾前3 min有路人经过起火建筑,后经询问,未发现异常情况,未闻到异常味道。
5.5 认定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
(1)在起火点处停放两辆电瓶车,地面发现4组电瓶,清理出变压器、带导线的插片、排插铜片、铜导线和鳄鱼夹若干。分析起火前受害人通过排插对电瓶进行充电,并且是将4组电瓶从车中取出后贴墙角放置,用鳄鱼夹连接后,通过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2)其亲属和朋友反映,起火前夜当事人使用过电瓶车;对起火住宅内部物品放置情况不清楚,对起火点处的物品和电气线路走向不清楚。
(3)对起火点范围内地面进行清理,地面堆积物最底层有塑料熔融物,上层过火,贴地面尚好。经查看,熔融物贴地面有玻璃碎片、几个小鞭炮、未炭化的木夹、已炭化的三夹板碎片、融熔的尚未过火的塑料等物质。说明此处上方可能悬挂有衣架和衣服,顶部有三夹板吊顶,周围有电瓶车塑料等可燃物。
(4)对变压器、导线、插片等进行检查,排插上一个铜片有缺失,一个铜插片上有熔融痕,其他完好;经鉴定,有缺失的插片和熔融痕的排插铜片上检测出电热痕迹;其他铜导线、电器部件上未检出一次短路熔痕。
(5)路面监控显示,起火前建筑内部有多次异常闪光,这符合接触不良打火引发的视觉现象。
(6)房间电源总线上虽安装保护装置,但是使用铝线作保险丝,导致发生电气故障后未能动作。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排除放火、自然灾害、外来火源、遗留火种、自燃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认定火灾原因系充电器插头与排插接触不良引发火灾。
6 灾害成因分析
(1)起火建筑建造年代早,为砖木结构,承重构件梁、柱、楼板都为木质材料,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易老化;内部吊顶、隔断多使用可燃材料,消防安全条件差,以致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快,楼板和屋面塌落快。
(2)起火点位于进门处,是人员逃生的必经通道,以致发生火灾后,虽然居住人员发现火灾,但火势已经封堵了逃生通道,无法逃生。
(3)居住人员缺乏安全逃生和自救的能力。火灾发生后,周围邻居曾听到呼救声,也曾看到二楼人影走动,可以通过二楼窗户实施逃生,但是住宅内人员仍未能成功自救逃生。
7 预防对策
(1)加强集中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工作。要依靠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安全监管站等基层组织,加强居住出租房屋尤其是老城区建筑年代较早、建筑耐火等级低的居民住宅区的监督管理。要重点对住宅建筑内部电气线路敷设、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使用、用火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确保安全。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要在村、社区设立防火宣传教育栏,要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出租房屋较为集中、老城区等区域,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要逐步配备火场防护“四要件”(灭火器、手电筒、逃生绳、简易防毒面具)等必要的应急逃生设施。
(3)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作为公安消防队伍的辅助力量,是扑救乡镇初起火灾的重要依靠,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建立正规的执勤秩序。要确保人员配备到位,加大对营房装备的更新和投入,平时要切实加强对执勤车辆和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储备充足的灭火药剂和救援物资,要强化对辖区单位“六熟悉”,制订重点企业灭火作战预案,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尽可能将灾害事故控制在初期阶段,切实做到小火不蔓延、损失不扩大、伤亡不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德利,黄志强.一起出租房亡人火灾的原因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8):739-741.
6.浅谈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策 篇六
1 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1.1 火灾事故调查目的就是调查、认定
火灾原因, 核定火灾损失, 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依法处理责任者;并总结消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提出预防对策, 减少或避免同类火灾事故重复发生。
1.2 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火灾经过和火灾原因;
发现、搜集和保全火灾有关的痕迹和物证;查明火灾事故的性质;查清火灾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总结防火和灭火方面的经验教训。
2 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火调人员少。
根据调查, 全省专职火调人员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虽然目前全省各个基层大队都配有一名防火参谋, 但是火调人员都是兼职的, 平时还从事着建审、执法、通讯报道等多个消防监督岗位。支队机关虽然配有一名专职火调人员, 但事实上从事其它工作的时间比从事火调工作的时间多的多。
2.2 火调从业人员素质低。
大多数火调人员未经过正规院校火调专业学习, 没有系统学习火灾事故调查专业知识, 只是自己通过书本和实践中学习了一些火调知识, 边学习边运用, 磕磕绊绊的从事火调工作, 加上目前干部交流快, 岗位调整频繁, 一些未取得岗位资格的监督人员也调整到火调队伍中来, 导致目前这只火调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2.3 火调装备落后。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 致使部分基层大队火调仪器设备不是很好, 虽然目前全省大多数基层大队都配备了火灾事故勘查箱, 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率都很低, 连最基本特斯拉计都很少使用, 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多数火灾的现场勘查还是靠火调人员的眼看和手摸来完成。
2.4 火灾原因认定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火灾原因的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员, 可基层消防监督工作任务重、人员少, 从客观上不可能完全做到, 因此在认定火灾原因时, 随意性很大, 致使有的火灾原因认定缺乏有力的人证和物证, 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 由于受灾户没有参加保险, 不要求火灾调查, 对发生的火灾自认倒霉, 也导致了这部分火灾原因的客观认定。
2.5 火灾事故查处率低。
火灾事故调查中, 火调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原因的认定, 一旦原因认定准确, 就不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致使一些火灾的责任人未能及时受到法律的制裁。
2.6 火灾损失核定困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产品的不断上市, 给火灾损失的核定带来了巨大困难, 特别是对较复杂的火灾, 烧损的物品种类多、数量大, 消防部门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很难进行价格核实。
2.7 火灾损失统计数据不实。
实际工作中, 一些火调人员往往根据受灾单位 (户主) 填报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申报表, 主观核定损失, 并未按照火灾统计的方法正确统计。另外, 火灾统计还受到来自上级领导的干扰, 隐瞒真实损失, 造成统计数字严重不实, 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 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火灾调查工作。
火灾事故调查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重要的任务, 调查、认定火灾原因, 核定火灾损失, 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是为消防工作做好决策的重要依据, 也是执法为民的一种体现。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应高度重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认真分析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加强和改进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新措施。
3.2 健全机构, 加强火灾调查队伍建设。
公安消防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火灾职能部门, 自上而下的建立火调部门和人员编制, 配备必要的火调器材和设备。目前省级消防总队已成立火调处, 负责全省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组织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并成立了火灾鉴定中心, 负责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提取物证的分析处理工作;市级消防支队也应成立火调科, 负责辖区火调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组织重特大火灾的调查工作;基层消防大队应确定1名兼职火调员, 负责辖区内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并参加支队组织的全市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3 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火调人员素质。
应建立火调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为火调人员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 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 传授火调知识和技能, 使其能熟练掌握各类火灾特点、燃烧规律、现场勘查、火灾痕迹的提取、技术鉴定等, 不断提高火调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3.4 召开经验交流研讨会。
公安消防机构可通过召开经验交流研讨会, 积极探索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疑点和难点, 也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火调专家举办讲座, 分析国内外重特大典型火灾案例, 从中积累工作经验。
3.5 加大火灾事故查处力度。
在查清火灾原因的基础上, 应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秉公执法, 不徇私情, 对火灾事故责任者依法进行处理, 对达到"两罪"立案标准的火灾事故, 应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合, 依法查处有关违法人员, 做到警钟长鸣, 维护法律尊严。
3.6 借助中介机构核定火灾损失。
当地的物价部门, 具体负责商品的价格, 对一些特殊的火灾可以委托当地的价格鉴定中心, 对烧毁的物品进行价格核实, 在实际工作中, 也是行之有效的。
3.7 认真统计火灾损失。
消防部门应严格按照《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规定, 克服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 准确、客观、真实的统计火灾损失, 提供准确的火灾统计数据, 为分析研究火灾发展规律, 提出针对性的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制定消防工作对策, 为全社会提高预防火灾能力提供指导作用。
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 核定火灾损失, 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公安消防机构认真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相互探讨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集思广益, 不仅是查明火灾原因, 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维护消防法制的必要前提, 还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研究火灾发生规律和特点, 有效防止火灾危害的基础性工作。
摘要:开展火灾事故的调查, 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 也是经济社会和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做好火灾调查工作的对策。
7.一起电池室火灾事故的调查与认定 篇七
2011年8月21日1时21分,莱芜市119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经贸楼一楼东侧电池室发生火灾。该起火灾过火面积31 m2,烧损铅蓄电池、空调室内机等物品一宗,直接财产损失243 560元,无人员伤亡。
2 调查访问情况
火灾发生后,莱芜市消防支队迅速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调查走访相关知情人共7人,制作询问笔录7份。经调查访问了解到:被烧电池为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该电池室于2008年5月投入使用。2011年8月21日1时10分许,保卫处夜间值班人员徐某在经贸楼南大厅听到异常声响,他先向西到西南角大厅察看,后又到经贸楼外面,发现东侧电池室冒烟。他迅速打开南墙上的窗户进行通风,后组织梁某、刘某两人拿灭火器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因室内浓烟大人员进不去,所以未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最终火势蔓延扩大发生火灾。
3 火灾现场勘验情况
3.1 环境勘验
该火灾现场位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芜市新甫路1号)经贸楼一楼最东侧电池室,南侧为经贸楼的院子,西侧是经贸楼东大厅,北侧为经贸楼室内走道(南北宽为2.15 m),东侧为经贸楼的消防车道。
3.2 初步勘查
该电池室为框架结构,位于经贸楼(南北两面楼)的最东端的南侧房间。南墙上的2个窗户(各宽1.58 m、高2.7 m,中间有宽22 cm的隔墙)已全部烧损,二、三层的窗户也被烧损,四层窗户被烟熏黑;与电池室紧邻的经贸楼东大厅上方二层窗户烧损,三、四层窗户被烟熏黑;五层窗户(小玻璃幕墙)未受影响。东大厅顶棚、墙面及走廊的顶棚和墙面被烟熏黑,电池室门宽96 cm,高2.4 m,位于北墙上,上半部分被烧损。门口外有2具二氧化碳灭火器,上侧走廊顶棚部分烧损,在走廊的东墙上有一个窗户(宽2.15 m、高2.7 m)已被烧损,外墙烟熏痕迹较轻。南外墙上的烟熏痕迹均匀,由下至上逐渐减轻,一层窗户顶部的外墙抹灰轻度脱落。空调的室外机挂于东墙外侧底部,受损较轻。
3.3 细项勘查
(1)对电池室内侧进行了重点勘验,其东西宽4.04 m、南北长7.68 m。室内有4排电池架,将4排电池架由南向北依次编号为1、2、3、4号(见图1所示),每个电池架有4层,每层29节蓄电池为一组,共计16组464节电池。电池为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型号规格为 12 V、100 mA,厦门某公司生产。每排电池架东西长2.95 m、南北宽0.9 m,架高164 cm,底层距离地面13 cm,每层高度37 cm,最顶层高30 cm。电池架距西墙25 cm,距东墙84 cm。1号距南墙115 cm,1号与2号之间距离71.5 cm,2号与3号之间距离68 cm,3号与4号之间距离71 cm,4号距北墙82.5 cm。每块电池长32 cm、宽16.2 cm、高21.3 cm。
(2)在电池室的东南角有一室内空调机,已被全部烧损,顶部与底部变色变形重于其他部位;距离空调机西侧50 cm有一排气扇,已被烧严重变形;在西北角有2盘通信电缆,直径60 cm,共计100圈,基本保持完好,未过火。在门口西侧有2具二氧化碳灭火器,胶管与喷嘴已被烧损。距门口西侧90 cm为电缆桥架,内有4根铜芯电缆,外层绝缘已被全部烧损,并有短路熔珠;电缆沿桥架经北墙底部地面向西,再向南敷设至电池组。
(3)在1、2、3、4号电池架之间各有3个信号采集盒(长30 cm、宽20 cm、厚10 cm),已全部烧损,均散置在西墙底部。屋顶硅钙板吊顶已全部烧损掉落于电池架和地面上,轻钢龙骨骨架被烧严重变形变色(呈西重东轻),自
动喷水系统水平支管被烧变色(已与主管道脱离,防止误喷);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已被烧损变色变形,1片风口掉落于地面(3、4号之间);2、3号之间的顶棚混凝土部分被烧脱落,西墙面顶部南侧有部分呈蜂窝状。
(4)对室内电器产品的电源进行了勘查,东南角空调的电源来自东墙面的5孔插座(在空调北1.2 m处),电源线经一个空气开关到达空调;电池信号采集盒的电源来自西墙上的5孔插座。
3.4 专项勘查
(1)对电池室内电池组、电池架进行了专项勘查。1、2、3号的电池全部过火烧损;4号的南排电池(每个电池架上每层有南北两排电池)过火烧损,北排电池的上面两层已过火烧损、下面两层基本未过火。
此痕迹证明,火势由南向北蔓延,此起火灾起火点位于电池室南侧。
(2)1、2号电池组为一组,3、4号电池组为一组,每组共8层,每层电池之间为串联,层与层之间电池为并联。电池充电火线从四层机房经一闸刀开关分别进入2号、4号电池组,放电线路由1号、3号电池组回到经贸楼四层机房。
(3)1、2、3、4号电池组烧损情况均呈现西重东轻,1、2、3号有的地方横架变形严重,且均在西侧。电池架被烧变色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弱(西侧呈青色,东侧呈现黄色),且同一根立架的西侧油漆层被烧脱落,东侧被烧油漆残存。1号的最西侧上层立架(共3根)烧损变色呈北重南轻,2号的最西侧上层立架(共3根)烧损变色呈南重北轻。
此痕迹证明,火势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蔓延,此起火灾起火部位位于1、2号电池架西侧之间上面区域。
(4)1号最上一层横架朝上朝北两面油漆层完全脱落,朝下朝南两面油漆层被烧留存较多;2号最上一层横架朝上朝南两面油漆层完全脱落,朝下朝北两面油漆层被烧留存较多;3号与2号的现象较为相似。2号顶层从闸刀开关引出电线与顶层铁横架接触产生熔珠,并紧密相连,其周围也发现大量熔珠。1号顶层电池烧损情况呈北重南轻,2号顶层电池烧损情况呈南重北轻。
此痕迹证明,此起火灾起火点位于2号电池架最上层的西南角。
4 火灾事故认定
4.1 起火原因
经调取泰钢监控室录像,在起火前未发现可疑人员出现,排除人为放火。
经对夜间值班人员徐某、梁某、刘某询问得知,在火灾事故发生前未听到爆炸声,排除蓄电池内部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爆炸起火;也未听到“滋、滋、滋”的液体流动响声,排除蓄电池电解液渗漏引发火灾。
将电线熔珠送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得知,在2号西南角周围的熔珠金相显微组织呈细小的胞状晶(一次短路);而在电池室北墙电缆桥架内的熔珠金相显微组织呈粗大的柱状晶(二次短路)。
经对泰钢经贸楼四楼的电池室控制柜调查,在2011年8月21日1时25分,故障告警记录显示整流器异常、逆变器异常,与火灾报警时间基本吻合。
2、3号电池架之间顶棚混凝土部分脱落,经分析认为系徐某打开电池室南墙窗户,致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并使起火点的燃烧火焰倾斜向北蔓延(也可能是在砼施工中存在振捣不实等原因)所致。且与砼脱落点位置对应的室内喷淋支管颜色变黄,而南侧的喷淋支管颜色为铁青色。所以,排除起火部位在2、3号电池架之间。
综上所述,起火原因系电池间室内环境温度长期过高,致使电缆绝缘破损后与电池架接触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火灾。发现起火时间为2011年8月21日1时21分,起火部位在电池间西南侧,起火点在南数第二组电池架(2号)西侧顶部(距南墙2.44 m,距西墙0.30 m,距地面1.24 m空间范围内)。
4.2 灾害成因分析
经对泰钢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翟某、陈某和厦门某电池生产公司技术员王某询问得知,在火灾事故发生前均已发现蓄电池有鼓包现象,且平时室内温度较高。在2011年8月15日,陈某与王某有手机短信联系,从短信内容可以看出电池已鼓包。
泰钢公司管理人员虽然不间断地对电池室进行了检查,并且已发现了存在问题,但未及时进行整改,且通风降温措施不利(立式空调、中央空调均未使用),所以在行政管理上存在较大过失。
经实地检查泰钢经贸楼一层的消防控制室,发现烟感报警系统存在故障且已停用,未保持完好有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条款规定,若应能及时发现烟感报警,可免于全室蓄电池被烧损。
最终认定灾害成因系保卫处值班人员徐某在听到异常声响后,最终发现经贸楼一楼电池室起火并报警。因电池室内浓烟较大,未能有效组织初期火灾扑救。待消防队赶到后,火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最终火势由南第二组电池架向南北两侧蔓延,致使电池(约占总数3/4已鼓包)几乎全部过火。
5 火灾调查几点体会
(1)铅蓄电池是用两组铅锑合金格板(相互间隔)作为电极导电材料,其中一组格板的孔穴中填充二氧化铅,在另一组格板的孔穴中填充海绵状金属铅,并以稀硫酸(密度为1.2~1.3 g/cm3)作为电解质溶液而组成的。其
放电、充电反应式见式(1)。
undefined (1)
在正常情况下,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1 V。电池放电时,随着PbSO4沉淀的析出和H2O的生成,H2SO4溶液的浓度降低,溶液密度减小,因而用比重计测量硫酸溶液的密度,可方便地检查蓄电池的情况。若硫酸密度低于1.2 g/cm3,则表示电池已部分放电。在设计使用年限(6 a)内,充放电循环寿命≥500次。因此,技术人员应定期对铅蓄电池进行检查、检测,严禁超期服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电导率不仅与温度(几乎成正比关系)有关,而且与其中电解质的浓度有关,18 ℃时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见图2所示。
因为铅蓄电池是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温度升高,电导率n增大,一般温度升高1 ℃时n约增加2%~2.5%。由于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是离子移动,温度升高,溶液的粘度降低,水化作用也减弱移动阻力减小,离子电迁移率增加,故n增大。
溶液的导电主要是依靠离子的移动来进行的,当溶液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增加,因而n增大。当溶液中浓度继续增大时,对强弱电解质有不同解释,弱电解质因其电离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离子数目亦将减少,因而n下降;而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随着浓度增大其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增加,离子运动不自由也使n下降。因H+之间相互碰撞易生成H2,伴随H2的增多导致铅蓄电池鼓包。所以硫酸的浓度不宜过高,若浓度过高腐蚀性也同时增强。
(3)铅蓄电池组在安装时,电池与电池之间应留有1 cm以上的间隙,利于电池散热,电池与电池不可紧靠在一起。安装电池组时,要按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连接,接线一定要锁紧,禁止电池的正、负极短路。若电池柜配有空气开关时,应注意在开机前闭合电池柜的空气开关,防止市电异常时,UPS没有输出;在维护UPS时应断开电池柜的空气开关,防止电池组的正、负极短路。电池室的工作环境温度应为-15~+45 ℃,而火灾现场起火前室内温度达45 ℃以上。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充电情况见表1所示(环境温度为25 ℃)。
(4)铅蓄电池作为一种备用应急电源,充放电可逆性好,电压较平稳,温度及电流密度适应性强,价格低,因此在许多场所被广泛应用,主要的用途是防止计算机内的重要信息、数据等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丢失。目前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也被大量使用。蓄电池外壳破损和长时间充电引起热失控,均可导致蓄电池电解液渗漏,腐蚀蓄电池极柱及电气线路外绝缘材料,从而导致蓄电池极柱接触不良等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参考文献
[1]崔永合,陈克,张加伍.浅析电动自行车火灾现场勘验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2):177-179.
[2]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普通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石国乐,张凤英.给水排水物理化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11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5)】推荐阅读: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报告07-18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报告08-20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模板10-22
学校火灾事故案例06-26
矿井火灾事故专项预案08-11
物流仓库火灾事故分析08-23
火灾爆炸事故防范措施09-18
工厂火灾事故心得体会11-03
火灾事故单位检讨书11-29
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5.15 火灾事故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