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伊旗第五小学 刘岩璇
3月9日、1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伊旗第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于情境。
改变课堂上牵强附会的情境设置,影响教学的进程。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十几减8”,已经有了“十几减8”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2.改变“走形式”的算法多样化变。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
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3.改变不重视口算的速度的现象。
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总之,这次听课的感受是:还原真实。计算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于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速度及口算能力等基础,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整体教学策略,知识结构
一般教学基本上是课堂上完成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 其余部分以教师编的习题为指导学生自学。虽然想使各部分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但往往不能达到目标, 甚至顾此失彼, 难以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习中发现, 学生分析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很差。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教学必须改革, 应用整体教学策略不仅能克服上述弊病, 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整体教学策略简介
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支柱, 从学科知识的整体和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上把握教材, 构思教学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节课有机联系形成网络, 达到整体优化教学全过程的目的。整体教学策略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培养创造力。
二、实施整体教学策略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
只有建立起学科知识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 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知识, 分析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 了解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而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因为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和具有广泛强有力适用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教学重点、关键;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发展史、数学发现发明的故事等是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整体教学策略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结构。教学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将课前归纳整理好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进行补充, 初步构建出本门课程主要知识的结构表, 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支柱。接着,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自学等方式, 让学生深入钻研、认真领会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纲领———课程标准第一、二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总体目标等内容。而后学习分析教材的方法, 为深入分析教材做好准备。初步构建的学科知识结构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这就要在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分层次逐步完成。例如分数单元的教学突出下列两点:
1、理解数域扩充的原则, 完善本单元知识结构
通过回忆数的发展历程, 充分理解数域扩充的原则, 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探索新的数域。新数域研究内容和结构应与旧数域相似, 新数域除保持旧数域的性质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数域的内容, 完善并初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2、根据单元的知识结构, 明确学习目标, 总结学习方法
不是每个单元课的设计都是千篇一律,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 应有各自特点, 但总是以完善单元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为主导方向进行设计。让学生从整体——局部——整体把握教材, 逐步、逐层次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知识结构, 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 分层次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关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步构建的知识结构, 学生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的, 要真正理解, 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那些“具有广泛而强有力的适用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核心地位, 只要学生牢牢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原理的普遍意义,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扩充和联结, 从而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印象较深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中主要抓住自然数概念、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量与计量等基本概念和整数四则运算法则等基本原理的教学。例如, 教学自然数概念时, 从自然数的产生和形成揭示自然数的内涵, 对自然数性质及基数和序数意义的理解来深刻认识自然数的本质属性, 为学习分数和小数打好基础。又如, 整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是:单位相同方可相加减。这一法则对小数、分数加减法依然适用, 在教学中要充分揭示这一法则的普遍意义, 同时也应突出整数、分数和小数加减法法则各自的特点。
为准确把握各知识点、各学段的教学要求, 准确把握教材难点, 把知识讲正确、讲清楚、讲透, 使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必须认真分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有在牢固掌握知识结构、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从整体分析教材的结构、编排顺序、编排方式, 从局部分析每个课题、每个例题、每个算式、每个图形、图画等的编写意图。从而才能有效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教学中, 通过反复的复习和巩固, 学生逐步、逐层次建立起牢固的知识结构, 并将之归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结构。同时还应让学生将已知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如可安排学生定期到小学参加教学实践, 真正了解小学生。
三、实践效果及反思
以整体教学策略为主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主线、学生自学探究为辅助的方法教学, 效果是好的, 学生普遍反映不仅学到了教学理论知识, 还提高了数学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了分析教材的能力, 锻炼了教学技能, 一举多得。实习中, 学生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实践表明整体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思维灵活性和严谨性的训练、提高分析把握教材的能力等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 整体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其他数学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可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 从而能更深入地领会这一教学策略、全面提高素质。实施整体教学策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所以基础差的同学会觉得学习难度大、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差生的反映, 及时辅导, 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应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 在教学中创造、总结更多的新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整体教学策略或其他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田洪英:《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观》, 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0) 。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组合作;必要性;弊端;具体实施
小学数学是一门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性比起其他学科较强,使得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困惑,感到乏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学习效率能否提高,兴趣是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是现在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1.在教育的理念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被动强迫地接受知识是教育的一大失策,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现如今好多学生都缺乏应有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做到让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还更应该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学生以后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2.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缺失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有效性,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情绪
不但如此,还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加强对新问题的理解和领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能更清楚地思考和领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深刻的记忆。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耽搁很多的时间也弄不清楚
这样一来,不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反而会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就可以高效省时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速度。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存在的弊端
1.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单个的检查和督促。这样,有少部分学生不会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探讨中来,知道老师不提问,即使提问到也会有组员回答。这是小组合作应注意到的一个问题。为避免小学生依赖思想的产生,可进行小组内部随机抽查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回答。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所下降,不能有效地对独立思考进行训练,这也是小组合作中会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们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应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给每个同学2~3分钟自己进行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达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同步进行,不但能对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訓练,还能在合作中有更好的信息交流来源,使学生在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独立能力上有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具体实施
1.教师对教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
教师应认真对教材进行研究和规化,制定出课堂的教学流程,有明确的教育规划策略,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化。老师在学生互动合作中应提出开放性较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学习,不具有开放性的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比如,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和精心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路线指南,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案有创新的设计和准备。
2.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
一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取胜,在于人员上的优化配置。人员的配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最佳应为4~6人,人数太少不具有更好的意见探讨和思想交流,为学习的探知提供不了完整的信息来源,使学习效率不能更大的发挥。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人数太多显得相对嘈杂,为探讨和思索带来负面性的影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集中精力高度投入到探究中来。4~6人为一个小组是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的合理区间,人员的合理分配能保证高效快速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要常常对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
不调换角色的转变,那么也就失去了团结合作的意义。互换角色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能让同一个问题得到不同的认识。与此同时,这样的互换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达到对学习质量的保证。
4.小组合作学习应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通过合作交流后,采取比赛的方式对每个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做评比。可以每个组员都作出回答,也可从小组中派选代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会到经过思考又复述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组与组的评比不但能加深学习的印象,还可以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的途径增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理科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固牢实的基础。不仅如此,也可以对小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养成有个好的开始,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合作的思想意识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合作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不管在学习、工作、社会,都需要合作的精神。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来自杭州文海实验小学的刘松老师做的关于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使我认识到:在备课时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
一、教什么;
刘松老师说:一个成功的人首先知道自己一生该干什么;其次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干。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也应该知道怎么教;这之前备课时总是看看教参、教案,留心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怎样设计的,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通过学习才觉得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最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根据学生制定目标:教学中做到三讲和三不讲;
三讲:①学生想不到的要讲;②学生易出错的要讲;③学生容易混淆的要讲。
三不讲:①学生自己会的.不讲;②你讲了也不会的不讲;③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3、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基本的练习题、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容易混淆的题、提高的题型都要涉及到。.
二、怎么教;
刘松老师说:所有的好课都是当堂生成的!课堂一定关注生成,关注学生。他借用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一节课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一样的话,绝不是一堂好课,因为这说明他没有关注学生,没有当堂生成。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上面的这些去备课、去教学。力求让课堂教学更优效,教学的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北京市洋桥学校:李学清
周日,有幸参加了北京“精彩课堂,名家评析”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总共听了三节优秀的数学课,分别是由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冬冬老师的长正方体认识一课的教学。吴老师的教学精彩纷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惑、有收获、有喜悦、有感悟,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教学“构建图形,建立直观的抽象”这一理念,是一堂精致的好课!
一、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活动中。吴老师在课始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切土豆”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过渡。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炼出长方体的结构特征:面、棱和顶点。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建立了直观形象的参照物。接着引导学生先发现棱的特征,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层层深入,这样有助于学生建构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认知。
二、学生发展:立足想象,拓展思维。
相对于几何知识的习得而言,空间观念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吴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适的小棒去搭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做中观察、做中探索、做中发现。由直观走向抽象,由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吴老师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利用想象来发展空间观念。想象活动是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来发展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着力点。比如,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根据所给长方体长、宽、高的数据想想是什么物体。
三、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注重探究。
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这节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就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学生有着内在的感知、知识的获得及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将众多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另外刘万元老师的分数乘分数一课的教学感受也比较深,刘老师的课朴实无华,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特别是刘万元老师执教的课:整数乘分数“四分之一乘二”的意义是表示四分之一的二倍是多少,学生表达的非常准确清晰;接下来分数乘分数“四分之一乘二分之一”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是这样表达的“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倍是多少”。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倍”字,什么时候不用。三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非常抽象,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都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还有就是老师都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索、验证、归纳规律。他们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先引导学生猜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练习加以验证。比最终一起总结出计算方法和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心得体会
谷硐小学教师:顾 娟
5月12日、13日我和姜老师到贵阳师大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5月12日上午我们首先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夏青峰的《小数的意义》及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在夏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中,他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下午我们听了来自天津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上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丰富,常有经典之语爆出,令人捧腹不已,全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他的课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堂课中,徐老师用“一张纸的秘密”这个魔术,把学生们吸引住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在徐老师有很强的感染力下,整堂课学生开心极了,学生在愉快中学得了知识。如果课都能这样上,那么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啦,哪里还用老师家长逼着学呀。
徐长青老师的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他请现场的两位听课老师做助演,为我们演示他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的。两位学生来到老师家做客,老师欢迎学生们,和学生们握手,并请大家注意观察握手的次序(老师分别和两位学生握手),老师握了两次手,学生各握了一次手,让学生体会(a+b)×c=a×c+b×c,这样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就不会轻易出错了。为了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老师又让两位学生演出另一剧情:来到老师家后,老师只跟其中一位学生握了手,把另一人冷落在一旁,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指出老师这么做不好,不符合礼仪。从而让孩子们体会(a+b)×c不能写成a×c+b。徐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剧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并且把经常出现的错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种数学课有哪个孩子不爱上呢?
徐老师认为,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答案的唯一性,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应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可见他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都是被我们的老师于无意中扼杀。
5月13日上午我们听了来自杭州文海教育集团、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率》及听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松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时引来孩子们和台下老师阵阵的笑声。刘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最后我们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错的地方要教,学生想不到的地主要教;三不教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要教。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十二年励精图治, 十二年筚路蓝缕。千课万人以阵容庞大、专家顶尖、课堂精彩、服务卓越, 赢得一线老师广泛认同与热烈欢迎。2013年秋, “千课万人”将全面总结十二年办会经验, 转型走“内涵发展”之路, 对活动主题、模块、形式进行全新变革。秋季活动将围绕语文教师课程力、数学教师教学力五项修炼进行主题设计, 开设52节示范课, 安排多场报告、互动、说课、评课、辩课, 聚焦前沿, 演绎深度, 成长学生, 成长自我。数学:2013年11月8-11日, 7日报到;语文:2013年11月15-18日, 14日报到。中国杭州 (报名后告知确切会议地点) “五力修炼”下的成长课堂教学探究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邀请吴永军、周一贯、金文伟、梅子涵、曹文轩、巢宗祺就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视野, 语文课程出路等问题作前瞻的理念引领。邀请电视剧《甄嬛传》作者流潋紫, 台湾李玉贵、范姜翠玉, 北京钱锋, 上海丁慈矿, 江苏魏星, 浙江蒋军晶, 山东韩兴娥, 安徽薛瑞萍, 广东张阿曼、李祖文分别对儿童阅读课程、电影课程、民国老课文课程、华德福课程等作课堂展示与讲座。邀请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就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语文、智慧语文西湖论剑, 演绎课堂盛宴;邀请张祖庆、林莘、周益民、虞大明、管建刚用最新创意点亮成长课堂心灯。邀请著名特级教师王红、徐淑梅、盛新凤展示多年来对语文课程持续探索的最新成果。邀请历届全国赛课特等奖代表人物:何捷、罗才军、赵昭同课异构, 由《小学语文教师》陈金铭担纲三人辩课;邀请吕映、高子阳、诸向阳、潘新和、潘庆玉进行专题辩论, 邀请周一贯、陈建先、黄国才、崔峦作课堂评点;邀请王中敏、陈宝铝、陈朝蔚、林志芳、谈永康、夏家发、郭爱香、章师亚、赖正清、薛丽芬等作课堂书面评点, 深化课堂洞察力。数学邀请孔企平、孔凡哲、孙晓天、吴正宪、张梅玲、郑毓信、钟静、曹培英、蔡天新就数学课程发展前沿, 数学课程出路等作前瞻的理念引领。邀请朱乐平、华应龙、张齐华、贲友林、俞正强、徐长青、黄爱华、潘小明基于教材的深度解读, 以示范课方式演绎成长课堂创新教改方向。邀请朱国荣、朱德江、刘德武、钱金铎、雷子东用示范课对“概念教学”“解决问题”“复习课”课程设计作深度研究;邀请2013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小数课堂大赛最优秀的三位获奖者作现场课堂展示。邀请刘加霞、刘松、刘伟男、江萍、杨青、高丛林、夏青峰、唐彩斌阐述如何在研究学生基础上展开教学, 演绎“先学后教, 学案导学”等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充分体现“学为中心,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核心理念。邀请历届全国赛课一等奖代表人物刘延革、罗鸣亮、强震球同课异构, 课后进行三人辩课;邀请省级教研员刘莉、刘忠阳、高枝国、斯苗儿、彭晓玫、管尤跃进行现场课堂评点;邀请叶柱、吕英、陈力、陈亚明、李加汉、张良朋、张新春、邵虹、赵国防、费岭峰、潘红娟作现场书面评点, 提升课堂的反思力。将富有原创精神的一线草根教师请进现场, 用他们鲜活的原创微课程, 燃亮一线教师的课程梦想。邀请历届全国大赛获奖代表人物同课异构, 现场深度辩课。语文活动对管建刚老师“我的阅读教学革命”, 组织一场专题辩论, 深度对话;数学活动将选择课堂教学“数学味”这一话题展开一次深度讨论。每节示范课后安排5分钟示范课专家自我课评, 为听课者点睛明目。每位代表仅限一篇, 一式两份, 与会时提交组委会 (需缴纳评审费) 。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订购。培训费530元/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住宿标准:每人每天80-150元。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 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 (0571) 86971080 8697108486971040 86971789邮箱报名:qkwr@163.com网站报名:www.qk原wr.net短信报名:1595819881515958188212 15958198116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 QQ群:136559570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 请改用电话报名) 备注:1.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2.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3.示范课在同一会场举行, 部分报告将以分会场形式进行;4.“千课万人”组委会还将举办小学英语、班主任、作文教学、名校考察及音体美等系列秋季活动, 详情请点击“千课万人”官网查阅。“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暨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电影课程, 民国课程, “华德福”课程, 52节优课同涉课堂深水区文学作家, 数学诗人, 《甄嬛传》作者, 105位名师齐放教研正能量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策略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建随意且单一、固定
小学课堂中,合作教学的方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忽视了各个合作小组的组建过程,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前后桌同学组合,或者是邻近学生组建成为一个小组。这样的组建过程比较随意,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也没有考虑最终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小组组建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合作小组成员单一且固定。小组组建后贯穿整个学年,成员都一成不变,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使得数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更好开展。众所周知,一个小组的组建需要组织能力很好的学生作为领导者,领导大家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同样也需要见解独到、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做最后总结,同时小组各个成员也需要耐心。随意组建的小组必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数学合作教学的效果。
2.数学问题的选择随意
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什么问题适合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需要契机,太简单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太复杂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择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式且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分歧的数学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刺激学生的讨论意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为了迎合合作教育而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缺乏实际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合作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的合作计划和步骤,小组各个成员之间也应该分工明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立即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由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所以常会出现学生各抒己见、不倾听别人意见的现象,讨论结果也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最终的代表发言也只是一两个人的想法,这样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二、小数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
1.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的内容,选择适合合作教学的内容供大家合作学习。例如,一个服装厂用一批布做一些服装,原计划是每套用布2.2米,可以做660套。现在技术改进后,实际每套用布2米,这样比计划可以多做多少套?读完题后,让每个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列2.2×660/2-660;有的列(2.2-2)×660/2;有的列660×(2.2/2)-660;还有的列660×(2.2/2-1)。然后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列出算式的,使每一个人了解这样列的理由,然后教师再告诉大家哪一种方式最简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对合作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
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要对各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整个合作小组的重要性。同时,在划分各个小组的时候,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性格,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使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优势,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3.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适时评价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比如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主导者,要充分展开合作学习,课前制订相关计划,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8).
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洋澜小学 吴春霞
此次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课研讨会暨第八届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虽然时间短暂,来去匆匆,但我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彩演绎,分享着或大气、或激情、或幽默的名师盛宴,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如品春茶,回味无穷;如润春雨,心花绽放。携一身尘土去,拮一份智慧回,带一丝反思来,应不枉此行。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慢教育,它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改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要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
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完美,这次大师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宠辱不惊。那么首先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下教师的威严,“蹲”下来看学生,是师生之间起码的尊重,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其中,夏井川老师的诙谐幽默以及对生本的关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的是学生,例如,一开课他就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希望这是节什么样的数学课,希望是什么样的老师执教„„带着新奇,我们随着孩子们一起步入夏老师的课堂,情境的创设,明确的目的,风趣的语言,枯燥的《小数加减法运算》被他上的是精彩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让人意犹未尽。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2014年10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8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54
语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基础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能够促进其以后的发展。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小学语文由于受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健全,对情感的领会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角色中来。比如,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创设计教学情境,将诗化的语言转化成白话文,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悟教师的教学,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具体感受来领悟文章的意思。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具体的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相比于让学生看教材,学生更加喜欢看动态的图片或者是有声音的图像,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人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部分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教学的开始环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导,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大体的了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教师的教学。此外,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将具体知识的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屏幕展示给学生,并且添加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都处于爱玩的年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并且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且喜欢与小伙伴交流,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同时,通过讨论学生彼此之间能够更加了解,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的更快,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學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的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四、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教学,通过问题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两者之间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只是负责接收教师讲解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问题教学、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勉强作答,不但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如果问题太简单就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学习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问题选择时教师要选择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正确运用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正确运用教学评价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同时能够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多重原则的教学评价准则,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不同的标准,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并且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小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自主学习 篇十二
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你今天在学校听不听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故意捣乱,不听话。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随便动手,古用戒尺,今用教鞭。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数学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想出来的东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孩子的能力。我们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便可发现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地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的学生在探索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高兴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如我在上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一课时,放手让学生去计算25×12,不少学生很快就做出来了,这时我告诉他们还有其他方法,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继续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竟然做出了四种方法,分别是25×12 = 25×4×3; 25×12 = 25×2×6; 25×12 = 25× ( 2 + 10 ) = 25×2 + 25×10; 25×12= 25× ( 4 + 8) = 25×4 + 25×8。
二、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他们自主发挥
我现在教六年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还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例如,六年级数学中有关圆面积的计算,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公式,但由于圆周率一般取两位小数3. 14,有些数据也是小数,还要计算平方数,因此课堂上接受慢一点的孩子或计算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算错,做一道题要两三遍,第一遍错了没什么,第二遍就失去了信心,我告诉他在老师讲之前做出来就是好样的! 也许是我的话起了作用,接下来的这一遍,他特别认真,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让我们的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过分地谦虚,也就会让他们过分地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要给班级里每一个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最后结局当然是每一个学生都尊敬崇拜他们,对学习也更加有信心了。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创新的动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机会。
例如,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树的问题。我首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让学生试做,大多数学生得出错误结果: 100÷5 = 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这时我没有急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 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很快发现了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不仅得出了正确答案,而且概括出了两端都栽树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学生自主的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 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5 厘米的圆的周长。
3. 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有怎样的关系? 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 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2011年10月21日,在明珠小学听了两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两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都交给学生,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堂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学有所得。更能体现数学是生活中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处处皆数学。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实验小学的袁树芳老师上《异分母加减法》时,袁老师提到了防止沙漠化,就要植树造林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晓坤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心得体会
工 程 学 校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篇十四
2011年5月24—25日教研室组织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教研室郑老师和周老师的专题讲座,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两天来,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七节数学课,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校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和魅力。
郑老师,周老师的讲座,更是给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灵上的鸡汤”。尤其是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更是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同时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的理解了:何为有效教学?何等效率才称得上“高效”?效率与比值如影随形,教学效率的比值怎样计算才更为合理?基本的道理是,高效教学肯定是节约投入量和增加学习收获量的教学。如果比值可以计算,那节约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或增加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高效教学是我们有效教学研究的目标,但当我们为“高效教学”作概念界定的同时,我们遭遇了认定的尴尬。正因如此,教育学家们往往回避对“高效教学”进行界定而采用“有效教学”的概念。教学必须有效,教师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当一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时,往往无法说清它的准确含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我们赞同郑老师的主张,从宽广浩瀚的“有效教学”领域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探索其要义,努力寻求达成的路径与措施。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工夫,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与辅导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兴趣度,生活度,开放度,生成度,掌握度,整合度,亲和度。
那么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哪些? 1.情境诱人度。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2.活动刺激度。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一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含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应该在50%以上。从活动的效度上考察,每一个活动展开后,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吸引到活动之中,使之保持兴趣与注意力,使学习达成度最高,这就是教师设计活动、展开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活动刺激度。所谓刺激度是指情境展开、活动推进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保持,各种感官的调动,思维的激发,情绪的煽动等所构成的综合强度,这样的综合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就越高,学习的效度就越高。反之,这种综合强度越低,则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度就越低。3.自主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参与的有效性,主要是:全员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达到100%;全程参与——学生全程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参与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真实参与——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能力的操练。4.训练扎实度。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5.知识与能力生成度。
目标达成从表层上看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全面实现。从深层次上看:就是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这其中旧有经验被激活,新知(包括含新知的技能)被浸养情感态度,渗入心智,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总的体现为自主探究性(即使是接受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融入了个体情感意志,所以也是体验式的学习,由于知识技能已被活化,所以学习主体感受到所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更要予以充分肯定。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让自己不断进步。
12月11、12日两天,我在合肥参加了“安徽省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改观摩课暨名师报告会”,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贲友林、全国课赛一等奖教师陈罡和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教材编委会主任沈重予四位教师的示范课与报告会,感觉收益匪浅。徐斌老师的沉稳、陈罡老师的幽默、贲友林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的轻松、没有压力,而且习题的设计也不是
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课,真是剔除了豪华的包装,把握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他的报告,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师的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教师所追求的“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沈重予老师对计算教学编排的特点、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等方面作了非常深入的阐述。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和报告会,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听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有感2011年4月23日,在银川市一中阶梯教室,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专业成长研讨报告会”。
参加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如浴春风,如淋春雨,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广东深圳特技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总复习》以及北京市昌平区盛园小学赵霞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等示范课,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还听取了黄爱华老师作的《好课,从倾听开始》和钱守旺老师的《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两个专题讲座。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从名师的课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
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
4月16日,我在郑州女子高中学习了有一天,很荣幸地听了刘松老师和徐长青老师两位专家的精彩讲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刘松老师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进行现场执教,来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如同我们的两条腿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刘松老师认为“教什么”是第一位的,因为课堂能映射人生,所以说我们要教学生困惑的、学生最需要的。他说“教师的知道并非学生真正的需要”,他通过在老师未讲解新知的情况下,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做学生完全陌生的题目(也就是我们说的前测)去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我们应给予学生生什么。这个例子让我认识到前测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明白学生的薄弱之处在哪里,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疑惑在哪里,那些知识我根本无需说明、无需讲解。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生,师生才会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演绎更精彩的故事。
在谈及“怎样教”时,他说“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有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的最高境界是生成性教学。紧接着刘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学流程的生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个方面不仅有理论为依据,也有生动、切实可行的案例来支撑。
如果说用“和风细雨”来形容刘松老师授课的精彩,那么我更愿意用“耳目一新”来诠释徐长青老师对教学的那份别致。徐长青老师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简约教学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的教,学思想。他的教学,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让学生都能简单学习数学。报告会伊始,他就用一段《生命列车》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他如诗如画的教学风采。人生如一次旅行,我们就是一节节列车上孩子们的列车员。人生不能复制,所以尽量让孩子愉快、幸福吧。他说“不搞教学,不了日子(昨天),不搞教研,过不了好日子(今天),不搞科研,好日子过不长(明天)来说明教育的持续性。
15.构建高效小学数学学习课堂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科技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只要学到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 还要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来掌握和理解新的知识和事物, 在小学数学方法、思想和技能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讲,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 在整个人生发展阶段有着重要作用, 其综合素质应得以全面提高。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不再只是教与学, 更应当建立友好的师生、朋友关系。课堂上, 有问题就问, 有想法就说, 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 不害怕老师、其他同学, 把课堂变成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的一个平台, 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作为教师只有改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 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才能得以构建。
二、构建高效课堂
真正的课堂, 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课堂, 是把老师教变成和学生一起学的教学课堂。有资料报道, 美国很多小学, 上课时间不再全部由老师讲解, 老师花在讲解上的时间有可能只有十几分钟, 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发挥, 可以提问、交流和消化上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在一旁辅导, 这种教学形式确实取得不错的效果。而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内个别地方也初具规模了。一些学校也要求老师花在讲解上的时间由原来的整节课变成了一二十分钟, 其余时间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配。有问题问, 有疑惑可以请教。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起辅导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模式, 对学生的思想转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课堂上当然能实现“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识水平选择相适应的交流方式, 一旦学生的认识提高了,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 那么离高效课堂的实现就近了。
三、着重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一个人的学习意志强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它可以在克服困难中得以体现, 也可以在经受磨难时得到锻炼, 可以说克服困难是一个人意志得到锻炼的台阶:抗住了, 意志可以上一个台阶:没抗住, 就趴下了。而对于学生学习小学生数学来说, 困难就是作业。太多的作业会让学生喘不过气, 太少的话, 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灵活来安排, 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又不能打击学生信心,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不可没有计划, 要持之以恒;在学生中找出一些优秀学生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适当的时候给予合适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科学设计学生作业
前面已经提到了作业是重要的, 但不能因此盲目安排大量的作业, 而要让作业发挥该发挥的作用。作业的量不能少, 也不能太多, 要适量, 也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安排。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 一方面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设计要有层次, 能巩固刚学的新知识, 引发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学习目标探索, 得到旧知识的深化记忆。练习不可杂乱无章, 事先对整个教学流程做个有计划的安排。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减缓梯度。作业不能脱离学习的内容, 不给学生安排难度太大的作业, 应在保障掌握基本解题方式的基础上延伸。
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任何事情, 没有兴趣就不能完全认识和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 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在构建学生学习高效学习课堂上, 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其一, 我们可以学生熟悉的儿歌游戏等来开展教学。例如, 在教导学生学习月份大小的时候, 可以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 八起双月大。”这种方式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教师要传授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记忆, 同时在其他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也可以利用这些小小的技巧达到教学目的。
六、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1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0—01
所谓学习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依据功能特点,学习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够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因素,而后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但是,“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但体现在教师对外在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与充分运用,不但体现在通过自身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宽厚的为人等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也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与米”一课时,由于是外出借班上课,与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猜老师身高”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利用自身身高的资源既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二、开发与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课程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服务于这个目的,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即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整合的基点。而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如学习“时、分、秒”时,让学生感受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等;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学习重量单位“千克”说说自己的体重等。同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现象无时无刻不在进入他们的认知视野和认知领域,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资源。我们常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其中就包含了这层含义。
三、开发与利用生活的资源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把“生活”看作教学的资源,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将现实有用的素材直接运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如面巾纸、日记本、自动铅盒、数学书等印有长度标记的实物,不但成为学生练习长度测量的“天然”工具,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等;其次要有“联系”的眼光,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到现实的背景,寻找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如认识20以内的数,通过钟面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刻度、直尺上的刻度、运动员背上的号码、倒计时器上的数字等来增强学生的数感和体验;第三,还要有“应用”的眼光,善于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可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从而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帮父母测算一下家庭装修粉刷的面积与铺木地板的面积等;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计算一下各种存款的利息,从而为自己的压岁钱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存款方式;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可以利用地图测算一下自己假期准备出去旅行的路线及距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开发与利用教材的资源
17.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篇十七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1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罗明亮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2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的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几位老师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价值。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讲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复杂到简单,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三、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
顾志能老师的《九宫的秘密》一课导入可谓引人入胜,他首先放了一段电视剧的片段,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整堂课通过学生探究,在顾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的思维亦向听课的学生一样在思考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快乐体验中,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究其原因应该就在于顾老师抓住了数学课堂的内涵,一个有活力,思维活跃的课堂自然不会觉得让人厌烦。反观一些课堂,老师上的累,学生听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师说的太多,整节课变成了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孩子,那么累就是必然的。课后顾老师从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阐述了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他讲到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刻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若能创新途径让学生自己“悟得”,学生一定是难忘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3
12月3日和4日我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杨秀清、钱守旺和王彦伟五位数学名师的示范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五位名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幽默教学,活跃课堂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松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张冬梅老师授课的最大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纵观整个课堂,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杨秀清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钱守旺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五、亲切教学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王彦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五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现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4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松老师现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刘松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刘松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5
20xx年12月3、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培训活动,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感受到了专家授课的热情,听课老师们的投入,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专家就是专家,名师就是名师,他们的课没有丝毫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作秀,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顺畅,很自然,回味无穷,就像学生所说的:“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您的课很幽默,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专家的课优点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我想谈谈在听课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带来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前测:对于这个词只是听说过,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本从来都没有实施过,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做,再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做,今天通过张老师,钱守望老师还有张老师的报告,让我有了思考,课堂前测,多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前测能使自己的课更优效,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多样,能找到课堂中的难点,能直接的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哪些内容可以少讲,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还不能掌握。只有对学生对症下药,才不会是庸师。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不仅要做课堂前测,还要做好课堂后测,两者齐抓,效果高效。
二、课堂中不能只朝前看,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头看路:比如在张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了分配律的规律后,没有继续进行练习,而是回顾以前的知识,在以前的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个8加5个8等于8个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时,用10×3+2×3=36,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a×2+b×2中都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当刘老师点拨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茅塞顿开呀!更让自己惭愧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教过但是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想想知识的前后联系。这里借用钱守望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开车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学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三、倍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教师,不多读书,不多学习是不行的,不及时修补漏洞就会缓慢,不及时升级就会效率低,不及时充电就会死机,不及时的跟进就会掉队,真的希望能常有机会听到专家上课,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再教育的大道上能让我们欣赏到更美的景色!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6
20xx年4月24-26 日,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大学举行的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目睹了余颖、华应龙、张齐华等国家名师的讲学活动,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课堂设计和有关教学理论的精彩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刘德武老师的《有用的搭配》,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课堂的互动性,他对于孩子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把握十分到位,善于让他们主动的去思考,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和创造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收集、交换信息的过程中评价自身方式、方法的优劣,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我时时都能感受到他细腻地设计和独具匠心的安排,感受到如何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我们的教学。我也注意了华老师的授课的自然、大方、轻松诙谐,听他的讲座就像是在听故事。我切实理解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余颖老师的课也很生动,她那能够激发孩子思维的简洁精炼且有深度的语言和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受益颇深。余老师是我的前辈,她的课堂有很多的亮点需要我领会和学习,回来之后我细细的体味了一下:首先余老师的语言精炼简洁,具有深度,能够激起学生的思考;其次余老师关注孩子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注意从思维模式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再次是她注意延伸课堂学习,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产生探索的兴趣。这些对于我的教学有着极大的诱导和启发意义。
张齐华老师讲的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他引导学生从摸球、放球、猜球三个方面体会事物发生的随机性。摸球环节帮助学生认清一定、可能、不可能;放球环节放手学生,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猜球环节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提升,理解独立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由此,通过确定现象过渡到不确定现象的安排,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使学生从具体的模型体会不确定现象。张齐华老师课堂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尤其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张老师能够从哲理的深度进行讲解和分析,能站在很高的高度透析数学本质的东西,这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和数学功底。这些对于我,触动相当大,我深深地认同了那句俗语“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做好一名老师,首先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向我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很这些特级教师的差距,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聆听这几位老师的讲座就可以知道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劳作。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到领悟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心理学抓住学生心理,使自己的工作表现更进一步。
希望以后学校能给我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够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小学教学,更深刻的理解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7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12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于是,开始慢慢的学着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活动与思维碰撞的场所;于是,开始期待孩子们新奇的想法,多元的思维方式,甚至美丽的错误……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下图作为情境图引入。
图1
当做好一切铺垫,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后,我选择了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填写的表格:
盒子
一个盒子一个盒子
娃娃
一个娃娃一个娃娃
汽车
一个汽车
魔方
一个魔方一个魔方
当我在投影仪上投出这个孩子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教师:请问你为什么笑呢?
学生:他没统计完。
教师:哦,还真是,不错!那你统计完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学生:我统计完了,我用的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上面的一个玩具。
教师:真棒!那你能说说这个同学的问题在哪吗?是时间不够吗?
学生:是他这种方法太麻烦了,用圆圈表示比较简单。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仅仅到此为止,就有点浅尝辄止。这两个学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数学的语文这两门学科的不同以及数学这门学科中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与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不是培养与强化孩子的符号意识的大好时机吗?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这位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点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接着,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欢的几分之一。到了课的最后,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亮点。
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和多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依照课改精神,还要具有教育机智和学科智慧,能极时地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引导,来借“机”施教,使朴实的数学课堂因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而彰显无穷的教学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8
此次有幸参加在美丽xx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感触颇深,尤其是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刘延革老师一次又一次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只有立足“教学永远是服务于孩子”这一出发点,我们才能达到理想的落脚点。在整场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刘老师的每一次点评、追问、思考、明晰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最后还能现场观摩她对《周长》一课精彩的演绎与别具的思考,倍感不虚此行。
正如刘老师所说,她展示《周长》一课并不是想告诉大家这一课如何上,而是想通过此课来引发老师对数学概念这一类课的思考。《周长》是老师们上公开课的热门课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老师让孩子指一指黑板的面、桌面、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描一描图形一周的长度等操作活动,而后就开始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结果在做练习或测试时发现学生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束手无策,只会计算有公式的标准图形的周长,或者出现周长概念与面积概念混淆的情况。试想,对于周长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呢?教学周长的计算时教不教公式?以前教材有公式,现在教材为什么没公式了?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我想这是我们课前都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只有把握好数学概念本质的内涵是什么,才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周长”在小学教材中解释为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词典中解释为: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可见周长有两层含义:①封闭图形的一周; ②长度。它与长度同属于一维空间的测量,但它又用于描述二维图形的边界大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封闭图形的一周,而对于长度常常忽略了。因为面积和周长同处于一个平面内,平时在观察图形时首先关注的一定是面积(图形的大小),所以学生对周长的感知会差一些,它对于孩子来说特别的抽象。课堂上让学生指一指、描一描,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了,但他们在指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形状的大小,头脑里并没有“它是一条线”的认知,而学生所指、所描的也只是图形的一周,对于周长概念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对于周长的度量可分为直边图形(用直尺测量——边长累加)和曲边图形(以直代曲、化曲为直)两种情况,但在教学时老师往往太过于注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殊性也就是简便性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测量周长一般性方法的认识,这也就是很多版本教材为什么不直接给公式,怕的就是老师直接教给结论,而导致学生一碰到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就束手无策,认为没有学过这个图形的周长,头脑里只有长方形、正方形这种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思考,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周长》一课主要从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动手操作感悟周长本质、观察辨析深入理解周长来展开教学,她认为低年级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因此她让孩子通过三次动态的“看”感知图形的一周,为孩子建立周长的第一层含义提供了清晰的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刘老师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想象一下把你的图形的一周从一点断开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再估一估”,把“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落实得淋漓尽致,接着通过用不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完善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识,掌握测量周长的一般性方法,同时渗透以直代曲、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对周长的观察辨析,有效避免了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更是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习惯。
活动虽已结束,但思考仍在延续……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9
20xx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德州举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教学执着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从他们的课堂上还是报告中,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在第一天上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杭州特级教师刘松的课,让我们一饱眼福。刘老师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在座的各位老师,当课堂结束,孩子们坐着还不想走的时候,我就被感动了,刘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创造”,让他们“感觉”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杨秀清老师的鸡兔同笼以巧妙创新的设计让学生沉浸在探索研究的氛围中,真正达到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效果。张冬梅老师是一个爱数学的老师,是一个爱钻研教材的老师,也正是如此,她可以用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在互相地配合与协作中,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活动气氛。钱守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大量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还有他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都让我大开眼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是最高境界。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最后王彦伟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将数学的这种美呈现的淋漓尽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对数学美的一个反映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习各位名师的方法、经验,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地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10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名师授课和专家点评、讲座组成。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习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实践活动课,教材以配菜为素材,提供了3天菜谱供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配菜活动,作为主例题,而将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裤子及一件裙子)作为巩固练习,试图让学生体会搭配中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两位老师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反客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为主例题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回顾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凭借有效学习支持学生的学习,有探索和练习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真实和扎实。下面具体回放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再次品味两们老师的良苦用心。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两位老师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以学生最常接触的搭配衣服为情境,营造氛围,用“猜一猜”活动,将现实和课堂、生活与数学有机联系起来。
“猜一猜”:此环节两位老师都通过简单的情境将学生带到本课的主例题,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裤子有一件裙子,上装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够进行猜测和判断,但此时更多学生的搭配是零散的、无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摆一摆”这一环节,教者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摆一摆”:之前的猜测和想象,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佐证和扩充。两位老师在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以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全体学生进行动手搭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后两位老师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课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师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三个典型的学生上台演示,一个是以上衣为主线,一个是以下装为主线,另一个而出现了遗漏,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得出不遗漏、不重复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搭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而另一老师在学生上台搭配后,在反馈时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为主线)或一件下装(以下装为主线)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生动、鲜明、直观地体现了按一定规律进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环节两位老师以不同的作课方式达到了相同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许小美
最近我又在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契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1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12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重庆版)08-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学习体会07-23
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09-13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10-10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07-05
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10-13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心得09-30
小学数学研讨课主持词10-14
小学语文数学总复习研讨会活动小结讲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