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容(13篇)
1.德育内容 篇一
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任务的具体化。
在确立德育内容时,要体现德育的现实性和德育的理想性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又要着眼未来社会新道德要求的进步性和超前性,因为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的一项工作。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的态度。这各态度虽然有自发的成分,是在长期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它又有很强的可塑性,班级管理中,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强化这种态度。
(1)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知之深方能爱之切,一个对祖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很难培养起爱国激情的,而且无知的人往往会轻信脱离实际的宣传和诱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首先表现为一种由衷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从热爱故乡、母校、亲人、师友,继而拓展到锦绣河山、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3)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祖国、国家政权和民族是密不可分的,祖国不是抽象的。要教育学生记住根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自觉为维护国家安定,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应有的贡献。
(4)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的深层表现是理性的。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是一个坚强而成熟民族的性格。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缺乏民族忧患意识,班级德育要特别注意实事求是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
(5)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有着广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性格,要善于向其他民族和国家学习,把建设祖国的事业融入世界和平、进步、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2.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
(1)激励学生要志存高远、有所追求。结合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理想教育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古今中外成大事者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敬慕伟人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有志气、有抱负,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氢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理想。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理想植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才会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坚持不懈地进行优秀传统教育。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无视传统、割断历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班级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激发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要充分突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①利用古代民族英雄的事迹和中国人民抗击外强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②用古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精神和举动影响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尊严感和民族气节。③用中国知识分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处世态度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投身社会、建功立业的使命感。④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⑤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礼貌谦让”“虚怀若古”“敬业克己”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点,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关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指导思想,班级集体主义教育要紧密联系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展开。
(1)帮助学生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不要强调集体主义”的思想认识问题,明确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2)让学生懂得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而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一个人去营建和维护。
(3)让学生认识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摒弃狭隘的小团体主义。
(4)让学生清楚坚持集体主义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在今天的中小学班级中,“小太阳”们作为“四二一综合症”的产物,孤芳自赏、个人中心的意识较为严重。这种问题特别需要学校教育加以纠正。
(5)集体主义教育要随着学生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要理解集体的含义,懂得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懂得在集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中学生则要侧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分清友谊和哥们义气,学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调节集体成员间的关系,明确服从集体利益,维护集体尊严是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天职。
4.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都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
5.国情教育
国情,是指一个国粗在历史发展过程上中所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的总和。国情教育是以传授国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自然国情教育,包括自然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环境气候状况、地理生态状况等;历史国情教育,包括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的历史及成果;现实国情教育,包括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民族、人口和思想信仰等;比较国情教育,主要指我国与别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横向比较情况。
通过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把所握现状,明确优势、认清不足,并确立起一个“公民”应有的强我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6.民主与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从小就得到民主的训练、民主意识的强化,得到守法的教育,懂得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既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明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做一个守法公民。
7.社会道德教育
(1)加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为了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制定的,通过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必将有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是人类共同道德的基础,中小字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心存爱心,关心他人,并培养其济困求危、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3)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道德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和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它需要每个公民去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从小处着手,逐步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
(4)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家庭也是由人组成的,人际关系是否健康和谐,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安定,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维护人际和谐。
(5)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效礼仪教育。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上。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中小学了教育要给孩子们进行文明生活指导。另外,交际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成功的交际,注重交际礼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而同样需要班主任对学生予以指导。
8.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怀,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1)树立劳动观念,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劳动改造世界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劳动就形式而言是很多的,但就其伟大意义而言却是一致的:劳动美化和优化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劳动延续和创造着人类的文化,劳动也挖掘着人类自身的创造潜能,优化着人的生命。没有劳动,人类将驻足不前,甚至退化灭种。中小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让劳动观念不断得到强化。
(2)培养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劳动要会出血汗和精力,创造是诱人的,但更是艰辛的,正因为这样,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为荣,这种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因此,班级德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初步的劳动能力。习惯的养成要以实践为媒介,能力的培养要靠实践来支持。班级德育实施过程中要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从而逐步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9.国防教育
国防意识是一个公民的重要思想意识。中小学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土不遭侵犯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利益的崇高思想。
10.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能自学地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维护者和改善者。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能自学地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维护者和改善者。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班主任老师要围绕以上德育内容,有效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意识和品德进行影响,从而使学生的道德面貌得到不断完善。
2.德育内容 篇二
一、美术课堂教学是融入德育内容重要途径
1. 在欣赏·评述课教学中, 融入德育内容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材选录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 是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有效途径。因此, 在美术欣赏课中, 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 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感受人类的伟大创造力, 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创造力的情怀, 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情感。
欣赏课包含太多的德育内容, 我们可以以某一画面为重点, 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艺术, 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欣赏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除了基本的技法分析之外, 还应引导学生感受先烈的英雄气概, 描述当时的艰苦环境, 让学生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出英烈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激励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
在欣赏风景、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吴昌硕的国画《牡丹》, 白雪石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等,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 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 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体验, 抒发出人对自然的脉脉情怀, 体会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
2. 在造型·表现课中, 融入德育内容
在造型·表现课上,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物象、全神贯注地进行描绘, 务求精益求精, 充分发挥自己的所能进行美术创作, 以培养锻炼学生兢兢业业, 踏实进取、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不时地搞一些小组绘画活动,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精神, 树立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造型·表现课中, 当我们教学生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时, 我们不能仅仅从技法上指导他们, 还应适时让学生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遭受严重的威胁。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 空气不再新鲜, 河水不再清澈。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 树立环保意识,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 在设计·应用课中, 融入德育内容
在设计·应用课中, 学生要完成一件设计作品, 在设计阶段, 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真、善、美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创作, 使学生的作品在构思阶段就应该是符合德育原则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 遇到难题, 教师应鼓励他积极思考, 想尽办法解决困难, 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前提下, 提倡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在《瓦楞纸动物造型》这一课中, 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比赛制作瓦楞纸动物造型, 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 让学生切实体验合作工作的高效和团结协作的乐趣。
在综合·探索课上, 可以视情况, 适时融入各项能够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相关内容。
二、美术教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示范
教师为人师表, 一定要严于律己, 给学生做好示范。初中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 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画完作业后收拾好画具, 倒掉涮笔的脏水, 收拾好桌面, 而自己却邋里邋遢, 不修边幅, 这样的老师无论如何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不起讲究卫生观念的, 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教师在这方面的德育内容就无法得到实现。
美术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引发学生的关注, 因此, 美术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 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美术教师不仅从专业上, 还要从各方面丰富自己的学识, 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切实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会专业技能的人, 还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的重大责任。
三、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要恰当
美术课堂教学有自己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不是思想品德课, 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种了这块田荒了那块地。美术课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 使学生得到启迪, 领悟道理, 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
总之,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多方面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同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播种下一颗颗德育的种子, 使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成为有文化、有道德素养的社会人。
(沛县崔寨中学)
摘要:德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十分必要, 也是切实可行的。在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德育内容融入, 而且可以穿插进行。同时美术教学有自己特定的内容, 德育教学的融入应在适当的原则下进行。
3.让德育内容鲜活起来 篇三
关键词:渗透延伸明辨行动提高
【中国分类号】G631
赫尔巴特曾在《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中强调:“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实际中的德育往往集中针对于班中的“双差生”,并常常处于被动:犯错——教育;另一方面,德育领域宽泛而弥散,使德育易流于空泛的说教、喊口号,或学生们“听一套、做一套”的形式。如何让德育化被动为主动,化空泛为实在,让其他学生也“平等”地接受德育呢?
杜威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德育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所以,我们不妨把德育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让德育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生动,并落实到行动上来。
让德育内容生动可感、深入人心
(一)课堂渗透、适当延伸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讲,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三个层面”。②而文以载道是语文科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海伦遭遇了哪些不幸?她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幼小的海伦那又聋又哑又盲的悲惨境遇与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的伟大成就形成的鲜明对比,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我趁势提问:“我们应在海伦身上学习些什么?”学生们就会自己得出:坚韧、刻苦、敢于面对不幸……海伦也就成为这些品质的鲜活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图片,强化文中所“载”之道。例如在教完《大雁归来》后,我在课堂上朗读了《每天吃掉的大雁》和《鹤魂》,前者中那惊人的数字与后者中被人类所伤的鹤的痛苦挣扎之状便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心里。从而他们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残忍的一面,更明白了保护动物的迫切性。于此同时我在课堂上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富含教育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一幅幅涉毒图片提醒学生只要惹上毒品,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摧毁我们的尊严,捻灭我们的信念;一起起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让每位观看的学生触目惊心,让他们明白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一场场雪灾、水灾、地震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谨记: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是何等渺小,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有好好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德育就会透过一行行生动的文字和一幅幅形象的图片在学生的心里鲜活起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净化,德育的种子也悄悄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一事一议,明辨是非
(二) 一事一议,明辨是非
文字毕竟是文字,是书中的东西,与现实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不妨在班会课上,有针对性地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辩一辩,在辩论中明确是非,达到德育的目的。
例如上学期,班中两位学生因小事发生争执,甚至动起手来,后被及时阻止,针对此事,我召开了“打出拳头就是英雄吗?”的辩论会。会上,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我引用了《史记》中的一句话:匹夫之勇,遇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是为勇也。让学生们明白同学应团结宽容,遇事应冷静、理智地处理,不能以武力解决。
于是,德育透過实例,入人心坎,具有现实意义。
(三)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本身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着无言的德育,有时甚至比说教来得更有效果。记得那是一个刚接不久的班级。学生们不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地面常常有纸屑等物,甚至连讲台周围也不能幸免。当我捧着课本来到教室,又看到这一幕时,气不打一处来,正想训话,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走进教室,放下课本,拿起扫帚,打扫起讲台周边的地面来。学生们先是一惊,面面相觑,继而开始环视自己周边的地面,自觉地拾起纸屑。当一切结束时,我说:“让自己的学习环境整洁些,不是更好吗?”此后,教室纸屑明显减少,学生亦建立了不乱扔纸屑、维护公共环境整洁的意识。
于是,德育内容透过行动,让人难忘。
但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后,德育任务未并完成。因为即使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却不付诸行动,便依然构不成一种美德。因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其言行一致,尤为重要,即:
让德育对象行动起来
(一)课余写作
这一活动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以八年级语文下册为例:教完第一单元后,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想向鲁迅、海伦、胡适、藤野先生……说些什么;教完第3单元以环保为主题的课文后,可让学生设计环保广告语等……这样,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得以以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二)在集体活动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比如在大扫除中,让学生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互相帮助、合作完成,改掉一些学生自私、拈轻怕重的缺点;在班与班的篮球赛中,学生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实践着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品德,并加强了团队意识……
(三)开展活动月
每月一个主题,每个学生都要行动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经常性地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为母亲做点事”的活动月中,学生们从洗衣、端水、盛饭等小事着手,不仅拉近了与母亲的距离,还养成了尊重长辈的行为习惯;在“给彼此一片洁净的土地”的活动月中,学生们逐步改掉随手丢弃垃圾的习惯;在“文明用语”活动月中,一些学生的口头粗话、脏话少了,同学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总之,只有让德育的内容生动、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易接受,心悦诚服地接受,才能达到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的目的。而只有让德育对象——学生,把认识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的德育任务才算是真正完成。这样,面对学生群体的“大众化”的德育就不会显得空泛、苍白无力而流于学生的“口号行动”了。而良好的班风自然会对“双差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双差生”的德育工作也就能更好地开展。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①转载于《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3页。
②《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2页。
4.中学德育教育具体内容 篇四
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
人生新起点、心态、学习方法。
珍惜时光、学会关爱、有尊严、负责任。
青春期问题
高尚情操,面对挫折、拒绝诱惑。
自信、自立、自强 学会交往、人与人相处关系、正确使用网络
法制教育、责任教育、理想与使命教育 新起点、新生活、新同学 团结协作,集体团队精神和奉献服务精
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善学、乐学、好学
生命教育
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生命的价值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惜个人品质和生命价值 善待他人 学会肯定、尊重和悦纳别人 青春期问题和烦恼困惑
青春误读:个性、与异性交往 走好青春第一步,自我期待,认识自我、做有心人。
通过集体、他人、自己认识自己 发挥潜能、追求未来、学习规划 情绪管理 调控情绪 应对不良情绪,控制喜怒哀乐 培养兴趣与情趣,做乐观幽默的人
学会拒绝各种诱惑,金钱、游戏、毒品、赌博、色情、邪教。对不良事物说不。安全教育 侵害防护和自护 男女生有别 自尊和自信 无价的自尊,知耻辱、懂羞愧。
善于尊重他人,维护人格,自尊者豁达
自信,我能行 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乐观、好奇、专注 优点与进步 自立自强 学会自立,告别依赖
自主、实践和锻炼,人生当自强,自强的精神,战胜自我,扬长避短。意志坚强,面对挫折,不懂态度不同结果 应对挫折 为坚强喝彩 坚强意志实现人生目标
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守法、知法、用法 规则意识,法不可违 认清犯罪,学会法律保护 爱 家 家长
处理与父母关系
家的温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严是一种爱 逆反心理 理解和沟通 交往讲艺术
同学 朋友 珍惜友谊 会择友 男女生交往规则
尊师、爱师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正确面对批评和表扬 理解老师、原谅老师 礼貌待师 礼貌是尊重,会说谢谢 因礼仪而优雅 竞争与合作
宽容待人
5.专业教学部德育工作内容 篇五
一、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1.学生的日常管理(常规教育、管理、纠纷排查、矛盾化解等);
2.学生的一日常规活动和规范(出勤、清洁卫生、纪律保障、文明礼仪、仪容仪表等);
3.学生的请、销假;
二、班主任管理方面
1.本部班主任的任命,选拔;
2.本部班主任的日常考查、考核;
3.本部班主任的出勤;
4.本部班主任的日常业务指导;
三、管理方面
1.组织本部班主任业务学习;
2.组织本部相关德育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活动;
4.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日常事务;
5.上报、配合德育处处理本部无法处理的有关德育事故;
6.及时完成本部的有关的数据、资料,存档或上交;
四、其它工作
1.根据实时突发情况处理上级部门交办的有关事宜;
6.2014年德育工作重点活动内容 篇六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
二、“三爱、三节”、“养成、诚信、爱心”主题教育。
三、“我们的节日”、祖国好〃家乡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明礼知耻”校园读书活动。
五、“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争创“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示范校。
六、“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七、道德讲堂进校园活动。
八、文明校园、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选活动。
九、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
十、普及蓝色知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了解雾霾成因和环境污染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强海洋知识和海洋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海洋权益、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意识。
十一、远离黄色信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转发不良信息,不点击黄色网页,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我们也呼吁有关部门继续净化网络空间,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营造有益环境。
请镇属各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按以上要求拟定本学年德育工作计划。
白岩镇中心学校
7.德育内容 篇七
一、成人教育德育现状与反思
从高校的成人教育现状来看, 成教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 对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认识倾向, 不易盲从与听信;自我意识、自主性、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对较强, 能够较好自我调控个人行为。因此, 成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如德育文化背景是复杂性、道德行为选择的价值的冲突性、道德认知呈现一定的摇摆性等。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 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在探索中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德育对培养和提高成人学员优良综合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 当前成人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德育始终是成人高校薄弱的环节。
由于急功近利的原因, 社会在大力举办成人教育事业的同时, 一方面, 忽视成人德育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本身对要不要实施德育, 如何实施德育, 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德育工作未摆上议事日程。德育工作经常在宏观上是首位, 微观上又给予否定, 言论上要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 行动上是没有位置。在成人高校的教育领域中, 往往只重视科技和职业培训, 而忽视了对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成人学员德育处于被轻视或无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 忽视成人德育的时代性。成人教育的在职、业余特性让成人教育的德育课堂更是有名无实, 缺乏实践性, 社会、交际圈、学校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 而学员受流行的与学校德育要求相悖的价值观念影响较大, 成人教育在德育过程中, 未能充分考虑学员的心理主体地位, 未能从学员生活实际出发, 既不尊重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 也不尊重学员的自主、自觉选择, 同时忽视情感教育, 德育缺失或师生之间德育过程中情感缺失, 造成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这种只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而忽视了成人德育的时代要求, 从而使成人德育失去针对性。终会使德育流于形式。
二、成人教育德育内容局限性
(一) 德育内容政治化
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仍然保持着伦理道德的泛政治化倾向, 即把德育完全或近似等同于政治教育, 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从整体上看, 德育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大德育的思想, 尚未从根本上打破把德育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体系, 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等内容不甚突出。
高校的培养对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接者, 其道德确实与政治有着于分密切的联系, 政治思想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 这种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性日见明显。首先, 它缩小了成人高校德育的内涵, 挤占了成人学员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的时间和空间, 限制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 政治过分地向道德渗透, 容易导致学员一味追求外在的政治思想表现而忽视内在道德品质的养成。如果把一些本属道德范围的问题政治化, 那么德育就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无法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的功能。
(二) 德育内容空乏化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 强调的是教育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 贴近实际生活。然而, 现实中的成人高校德育内容脱离生活, 人格教育不突出,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时代和成人现实生活相脱离的情况:一是对成人学员的思想特点把握不准, 抽象要求多, 具体个性的要求少, 可操作性差;二是注重理想型教育, 强调正面教育有余, 对负面现象分析不足, 结果形成了学生的课堂内外两套伦理原则;三是一些内容陈旧、单薄, 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同时, 德育即“育德”, 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完整的人格, 培养学员的基本素质, 使之成为一个完人,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 还是品德、心理教育等最终都要落到做人教育上。但现实生活中不少成人高校未能把做人教育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到各种教育中, 甚至将做人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
(三) 德育内容理想化
中国传统的德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方面超乎现实的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 这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高校德育, 呈现理想化、甚至空想化倾向, 这种过度的理想化德育, 不仅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 而且导致德育走向脱离社会实际的极端。
成人教育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着理想化倾向, 往往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作为成人学员的一般道德目标, 忽视了现实最低理想的目标教育。由于客观现实和社会经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员的思想状况是立体的、多层次, 这必然要求德育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针对性, 必然要求在德育目标上体现最高理想和最低理想的联结, 强调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结合, 过分地用理想来代替现实德育。这种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德育不仅是空洞的、低效率的, 而且极可能走向反面, 导致成人学员或是道德热情与道德行为相背;或是道德言行分离;道德人格异化;或对德育有抗拒心理, 不愿接受正统教育而沦为道德的“叛逆者”。
三、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优化
(一) 优化的基本理念
1.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虽然德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 但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因此, 德育内容构建的出发点理应转向“人的全面发展”, 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 以培养良好个性和品德为终极目标。这体现了新时期德育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所持有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追求, 赋予德育一种更本质、更深层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教育的经济价值高度扩张, 德育内容应“回归生活”, 引导学员“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成为主题, 强调德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关心人的价值, 突出“人的发展”。因此, 成人高校德育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 既实现其政治功能, 又促进人的德性发展, 完善人格, 改善道德生活, 实现道德对人生的引导和调节。
2.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德育的主体是人, 人之为人是因为有其精神层面的存在, 即具有现实存在, 还具有对未来的追求, 因而人除生存于现实世界之外, 还存在于一个理想世界之中, 人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因此, 理想性和现实性均是学校德育活动的根据, 二者不可偏废。
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就德育目的而言, 德育内容是指向未来的, 它关注个体的道德生活, 要求个体在道德实践中实现预期的道德目标。德育内容因其未来指向性而具有理想性, 它牵引着人类道德精神不断完善。但德育内容必须与现实性相统一, 现实生活是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 是道德的唯一基础。德育内容若不以现实为依托, 其理想性必然走向虚无。成人高校德育只有更多地体现现实性特征, 才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因此, 德育内容优化应回归现实, 实现德育的生活化、现实化, 这既是德育内容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又是道德这一实践精神的客观要求。
3.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我国高校德育内容整合在价值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本位目的观, 这种以社会为中心的德育价值观强调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其实, 对成人教育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功能一般可以理解为个体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方面, 即通过促进成人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或更多地说是职业的需要。实际上当成人教育逐渐突破学校教育范畴, 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道德发展成为成人个体一生发展的需求、成人自我发展的愿望时, 他们的潜能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特别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高科技发展影响着社会变迁, 职业生活所需要的适应性、个人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发展性, 更多强调了对人的道德潜能开发, 这都表现出社会发展对成人个体的发展性与个性完善的要求, 即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的结合。
(二) 德育内容结构体系的优化选择
优化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结构和体系, 主要是对现有内容做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保留现有德育内容中的基本部分, 剔除与社会进步相背离的内容和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尽可能地压缩超越学员接受能力的内容, 增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新事实、新内容。成人教育是一种拓展性教育, 成人教育德育内容显然应根据学员思想品德结构的发展规律来选择,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在德育内容的优化选择上, 一样也存在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1.以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基石的公民意识起源于古希腊, 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我国是一个公民意识缺乏的国家, 无论是“家天下”的传统, 还是在十年“文革”期间的泛政治化, 包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淡漠化, 都表现出公民意识的极端缺乏。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目的就是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重要转型, 在这一转型期, 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公民意识的培养, 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阶段的普通教育, 更重要的是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下实现全过程公民意识培养。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 在普通教育阶段, 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 应当也必须把公民意识的培养作为成人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2.强化职业道德, 加强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
在新旧道德历史嬗变的社会转型期, 道德评价失衡, 价值取向紊乱, 社会价值系统标准不一, 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使成人在社会行为、职业行为上的道德控制十分困难, 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
成人高校的德育内容, 必须以“职业伦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指导成人学员怎样才能认同职业角色, 增强对角色的向往感和归属感, 体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带来的愉悦感;在道德行为受挫时, 如何克服实施道德行为的困难, 把职业理想变为职业信念, 从而形成职业信仰, 在职业信仰指导下, 获得职业价值选择的立场, 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幸福感、职业良心, 等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每一个在校的成人大学生都是社会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们的工作共同构成社会工作, 他们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突出现代德育内容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加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
1994年国际教育大会第79号建议中提出“成人教育计划应该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生存条件与世界问题之间的联系”, 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也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要扩大德育信息量, 增加科技含量, 紧跟时代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 系统地调整、改革德育内容, 比如经济伦理、科技道德、合作精神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到来, 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也应实现现代化, 努力帮助成人学员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良好道德。因此, 必须把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素质等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就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成人教育担负的任务主要是知识和技能更新以更加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因此,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凸显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对于促进成人在岗位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4.强调道德实践, 重视生活意义教育
对于成人来说, 一般道德认知已经完成, 而道德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特别是对道德文化的判断、选择、批判的能力, 如在正确的道德规则指引下, 采取合理行为的能力, 平等正确地对待利益, 对行为的正确性做出判断, 把道德原则内化的能力等。成人教育的德育除了从理论上提供思考依据和方法途径外, 还应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 提供工具意义的给予, 对成人学员进行道德思想力和道德行动力的训练是成人德育的重要内容, 使学员在道德实践中自觉地在无法回避的道德冲突中考验和修炼自己, 获得道德思想力和行动力以及进行道德倾向和道德规范的合理判断和选择。
生活意义教育, 其关键的内容就是塑造和谐人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到个人就是和谐人生、和谐生活, 落实到组织就是和谐团队、和谐组织, 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社会发展导入了另外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上, 这对已经基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人来说, 尤其需要加强生活意义教育, 以促使他们更加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摘要: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载体。目前, 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时代适应性和系统构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包括内容的政治化、空乏化、理想化。德育内容的优化, 一是确立人的发展理念, 二是保证正确的方向, 三是调整内容体系结构。
关键词: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优化,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昌勋.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的依据及其原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 60-62.
[2]吕静波.试论当前成教德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 63-64.
[3]段茹宏.新时期德育内容的重新构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 55-57.
[4]方茁.论成人高校德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1, (2) 4-7.
8.德育内容 篇八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内容体系 构建
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德育概念的界定。目前,德育理论界对德育概念的认识不一致。通过对德育诸多概念的分析,我们认同的德育概念是: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地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这一概念明确指出德育内容包括五个要素,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思维、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
1.个人品德教育。个人品德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稳定的倾向。良好的个人品德主要有: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些品德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是个人对社会的适应和满足,也是个人生活的需要。
2.家庭美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参加家务劳动,勤俭节约;互相谦让,互相照顾。
3.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保证。主要内容是:文明生活习惯和礼仪教育,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助人为乐。4.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生应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准则等。
(二)法纪教育内容
法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主要有两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l.法制教育。法制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律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制度包括依法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制度,其中也包括法律制度。法制教育主要包括:让学生明确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要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明确法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对学生进行人权教育,明确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并依法保护自身权利,不能侵犯他人权利。
2.纪律教育。纪律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学校纪律是学校对学生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得以进行的保障。纪律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道德良心的形成;是稳定学生的情绪、控制学生的行为所必须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交往心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个体心理保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
2.学习心理。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健康情感。
3.个性心理。个性是非智力因素,良好的个性心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良好个性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去抑制情绪冲动,做情绪的主人等。
(四)思想教育的内容
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①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教育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对迷信,崇尚科学;②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和观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人生观具体表现在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等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态度;③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重点是集体主义。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五)政治教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现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准备参加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实行“一国两制”,维护世界和平。
2.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活动和实践,教育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个人主观意志的结果;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民主政治教育。了解我国的民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明确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树立科学的国家观。
9.德育内容 篇九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老师的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政治课教学不仅应该注重政治知识,爱国思想的传授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踏上社会作好准备。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好,同时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让学生活得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站在尊重人、珍爱生命、为学生的每一天、每一堂课的负责的高度,来重新定位课堂的功能,赋予课堂新的应有的内涵。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应有的知识与素质基础,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经历一个难忘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积极愉快地生活、成长。
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材中讲到“正当防卫”时,我先讲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我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家认为是正当防卫,我又问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
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每节课我都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我的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域。教师的主要责任还是给学生以关怀。“学会关心”和“全面帮助”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新目标和新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两方面学会关心:一是内容方面,要从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提升到关心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生命成长和生活幸福的全面关心;二是学会关心的方法。在全面关心的理念指导下和技术要求下进行教育和教学,做一名学生成长的关心者,并培养同样“学会关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人的健康态度、积极情感与积极的价值观,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积极的体验与锻炼。
在我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体现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人的发展也由单一型转为多样型,所以对中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度是比较大。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一定能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形势下中学政治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再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忙碌,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压抑感,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求教师是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其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施个性化教育。对调皮捣蛋、不重视政治课学习的学生,不能以伤害他们的自尊和人格来惩罚其过失,也不能以管理需要而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而是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倡导他
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使其不伤自尊,增强自信,弥补不足,走向成功。再次,要充分挖掘政治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材料,优秀的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比如,在教学中,通过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推翻清王朝,完成革命夙愿”的事例来完成对学生崇高理想的教育;通过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的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 最后,要求教师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压力大,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中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针对这些情况,需要教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不要动辄就训斥、挖苦他们,而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完善性格,学会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10.德育内容 篇十
1、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2、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3、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目前,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过滥的编排布局。过于注重标语口号,墙壁上到处是校训、名言警句。使人不禁回想起“文革”当年的“红海洋”。其二,缺乏整体协调。高档次建筑,低品位艺术,内容形式呆板,投入大,效果小。某些学校花数万元搞个雕塑作品,还要两个小朋友举着个原子结构模型,五十年来一个面孔。三是管理不善,周期性长,过时的板报随处可见。还有是严肃性不够,不使用规范字,一些人物塑像不注意保洁等等。?
11.德育内容 篇十一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困难之处
1.缺乏融入德育内容的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对德育氛围的创设。这样一来,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了德育内容,往往也难以将德育内容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讲解上,不重视对德育内容的传授,这就会使学生无法理解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内容,难以形成历史思维。
2.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不够完善。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班级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学生接受德育内容的程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制订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太多,历史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这就会降低融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总结德育内容融入方法。
首先,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恰当选择融人德育内容的方法。对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向学生传授德育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其次,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价值观念是随着初中生的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历史教学规律,通过双向交流,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最后,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知识背后的德育思想,这样就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中德育内容的理解。 2.创设德育内容融入环境。 为了提高融入德育内容的效率,教师要对影响德育内容融入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环境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德育融人环境。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开展德育内容研讨,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内容。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储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德育内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感受德育内容的内涵,逐渐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中德育内容的理解。
12.德育内容 篇十二
一、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体系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变化发展,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丰富的知识内涵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中对大学生的德育品质要求和现有大学生的德育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暴露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中存在一些不足, 科学系统的德育内容体系的优化建设刻不容缓。
1、德育内容缺乏层次性
德育内容的选取应是以不同阶段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 依据德育目标和任务的不同而制定有层次性的德育内容。然而, 因我国德育教育系统的衔接机制仍然不成熟, 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依旧机械重复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体系整体缺乏层次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 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 在德育内容上加大加宽知识面, 使得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政治思想路线及法纪伦理外, 还学习高深的德育观和价值观, 如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 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等, 这样过分在基础阶段强调对高层次的德育理论的学习, 导致了对基本生活道德修养的习得和培养的忽视。因此, 在高等教育阶段中, 高校不得不在德育教育内容中添加文明基础知识, 改变大学生基本德育知识缺失的局面, 弥补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不足, 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内容本末倒置, 层次性差。
2、规范性伦理与德行伦理的博弈
现阶段, 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多以规范性伦理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型德育思想的教授, 学习道德规范制度和规范, 并以此作为规范大学生行为的准则, 以使其自身的价值观念逐渐符合当今社会的规范性的伦理要求。虽然知识性的德育内容虽然能够夯实大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但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强制的标准性和统一性的道德灌输, 规范性伦理的过分强调反而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激发出现更多不良的道德行为的出现。
3、机械适应社会, 忽视学生德育发展需求
德育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 也要依据受教育对象自身德育发展需求。个体德育的全面发展是自我提高的的基本需求, 当个体德育得到了良好发展时, 必然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德育进程, 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 现阶段, 我国高校中的德育教育的发展往往以社会本位利益的实现为前提, 而漠视了学生自身的种种德育发展需求。在德育教育实践中, 将具有国家意志的德育理论, 及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授给广大学生群体, 使大学生无批判的接受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而束缚了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个性思维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德育内容体系的优化
1、发挥隐形德育课程作用
德育内容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 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推进。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但又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 因此, 在高等教育阶段, 要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思维, 以大学生道德修养发展的自身需求和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前提, 构建高层次有针对性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 改变过去简单重复德育内容的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的拓宽德育内容,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 道德情境的模拟等隐形课程作用, 利用隐形课程弥散性, 普遍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在巩固道德认知的基础上, 改变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以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 最终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人为本, 去知识中心化
高校中普遍实施的以规范性理论为指导, 以知识型内容为形式的德育内容体系违背了德育的内在本质。德育体系是一个以知为基础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理念, 以情意为动力指导道德行为的系统的过程, 这在一过程中, 高校需要统一结合的知情意行各个部分, 才能促进大学生德育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 高校在德育实践中应该以人为本, 去知识中心化, 倡导德行伦理的引领作用, 改变过去规范性伦理与受教育者的分裂对立的关系, 确定大学生的主体修养发展的核心地位, 解放大学生内在的德行发展的需求, 保持德育全面发展的张力与活力。
3、课程内容实践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中的德育内容多集中于社会本位利益的实现, 却忽视了大学生自身个性德育发展的需求。要改变高校德育中机械适应社会的现状, 就要对德育课程和德育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性和多样性的改革, 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建立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 满足大学生个体德育修养的发展和自我能力的完善需求。
在课程内容方面, 以学生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为主要的德育内容, 以实践化的课程内容解决大学生在德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健康茁壮成长的环境中, 进行珍惜生命的禁毒教育;在繁纷复杂的外交关系中, 进行理性爱国的国际道德教育;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进行良好信念的网络教育;在就业压力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进行正确职业道德教育等, 以此来补充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使德育课程走向实践化道路。在教学方法上, 改变过去理论性知识灌输的一贯做法, 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调动大学生德育积极性, 自主树立良好的德育成长信念。建立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加强大学生与社区间的联系, 多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的社区实践活动, 将大学生在德育课堂中习得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服务社会, 在实践中体验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的德育信念的鞭策作用。
三、总结
深层次剖析高校德育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是构建优化德育内容体系的基本前提。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调整, 不断改革的动态过程。高校在综合校内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德育发展的同时, 也要积极调研, 发掘大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 填补德育教育的空白盲区, 不断修整高校德育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保障高校德育内容层次化, 多样化的发展, 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以促进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进步。
摘要:高校德育内容决定了德育性质, 体现了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 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德育内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德育内容体系层次性不强, 规范性伦理强制主导, 忽视学生德育发展需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等。基于此, 优化改革德育内容体系, 确立高层次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 逐步去除德育内容知识中心化现象, 以人为本, 将德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才能及时修正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 从而发挥德育内容体系的最优育人效果, 为社会和人才的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德育内容,现状剖析,优化
参考文献
[1]孙瑞.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构价值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 2010, 2:65-68.
[2]杨威.论高校和谐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04:21-23.
[3]段新明.试论当前高校德育课程转型[J].山西师范大学报, 2010, 37 (1) :133-136.
13.德育内容 篇十三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我们的学校忽视了“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过于弱爱或忙于工作,对教育孩子不够重视,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经过新的一轮课程式改革后德育改变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经过多年的经验,我们发现,德育是每时每刻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学生接受德育不仅在课堂上,书本里,而且在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也会耳濡目染。因此,我校从整体全局出发,集中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符合实际的德育活动,不断优化德育过程,做到科学育人,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推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德育观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关于“渗透教育,有一个比喻,非常恰当,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的本身,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进入人体内。
我校领导从抓师资队伍建设入手,让每一个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使每一各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被关注着,我在健康成长着”。“全员育人”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课则重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和化学课则侧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英语课侧重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礼貌性。……..其他教学科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二、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彰显德育魅力
(1)关爱留守学生
我校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重视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人文关怀,落实关爱帮扶措施,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关心与支持。学校成立了以党员为首,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对留守学生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
每年圣诞节,政教处都会精心组织一次大型的“关爱留守学生·庆圣诞”活动,以此来关爱和激励全体留守学生,让他们学会自立、学会坚强、学会感恩。
(2)爱护问题学生
为加强学校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帮助问题学生改掉不良行为和习惯,12月13日由陈副校长担任班主任的德育培训班开班了。全校30 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学习,黄书记、柳校长、陈副校长、张副校长、杜主任和李主任分别授课,他们或讲道理、或举身边的实例;或帮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道德观;或教学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或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教育他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等等。陈副校长还组织他们观看了邹越教授的系列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同学们深受感动,很多人流下了忏悔的泪。
德育培训班的开办给予问题学生一个重新认识自我、改过自新、学习他人的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敲响了警钟。
(3)资助贫困生。
我校定期足额发放贫困生补助并争取到美国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女士的支持,设立并发放了助学金,教师夏福福、柳群芳资助贫困生霍蜂姑的事迹在〈武汉晚报〉报道,引起全国爱心人士的关注,为已就读新洲一中的霍蜂姑将来顺利完成学业,铺就了光明大道。
(4)帮助残疾
每年召开残疾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疾苦和生活中的困难,针对各人具体情况落实帮扶措施,每人发给200元助学金。
柳校长帮助残疾学生彭雪的故事在2009年12月9日〈武汉晚报〉上报道。
三、重视学生的习理健康,把德育做到学生习中
未成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受到挫折时更容易产生心理总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易形成不良的人生价值观,严重的甚至可误入歧途。虽然,学生产生心理总是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在学校,学校就很自然地被认为是学生心健康的主要引导者。为此,聘用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并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教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重点放在处理教师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上。此外,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采取跟踪调查等方式,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价值观。
四、开展形成多样的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举行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
全校七年级学生由团支部带领到仓埠街道各街道主要干道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体会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我校七(2)班张衡、刘剑同学在校门口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一张失主职业证、一千多元现金和三张银行卡,两位同学拾到后立即交给班主任,通过身份证学校迅速联系到了失主。
张衡、刘剑两位同学拾金不昧,体现了我校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清明节扫墓” 了解抗日历史 激发爱国热情
3月19日,我校德宣部、政教处、团支部同七年级组共同组织了一次以“了解抗日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团队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柳校长高度关注,陈副校长极为重视,杜主任合理安排,团支部细密组织,全体七年级班主任精心筹备,就连在外调研的张副校长也全程关注,让人倍感欣慰。整个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在林家大湾抗日纪念碑前,老书记30分钟的讲解声情并茂,同学们听得格外入神,毛立云、胡蕾同学的感言让同学们非常振奋,让我们同声呐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接着的倒水河踏青活动也收获不少:同学们烧、炒的出色能力让我们高兴;同学们无间的合作情感让我们感动;师生间的互动然我们欣慰;平常学生没有展现的亮点让我们格外惊喜。我们高兴之余同感叹: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更让孩子们学到了人生成长中最有用的东西。
让我们珍藏记忆,也让我们回味甜蜜。、到敬老院慰部孤寡老人,我校一直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良传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2009年12月23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校柳校长、陈副校长、杜主任和团支部学生会30名学生干部一同前往方杨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了400多元的慰问物品和600元的慰问金。
4、定期研制教育报告会,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学校综治维稳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学校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我校于6月1日举行了一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法制教育及关工委工作报告会。
此次报告会是我校建设“平安校园、法制校园、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会上关工委汪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他紧密结合中学生思想认识实际,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如何避免受到伤害两方面进行阐述;仓埠法厅周厅长和派出所的刘所长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他们认真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就在校学生如何防范擂肥、敲诈、远离网吧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讲解。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演,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博得师生们阵阵掌声。
最后柳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要求全体学生通过今天的报告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品行端正、知法守法的中学生。
五、打造多平台教育阵地,营造成人文德育氛围
我校从建校到现在,一直试图从多个角度,打造成德育教育的各个阵地,目前常用的阵地包括:(1)升旗仪式(2)晨训(3)寝室文化(4)宣传橱窗(5)广播(6)心理咨询室(7)黑板报(8)《德育直通车》(9)班主任会等,让处处都是教育地,德育无处不在。
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德育落实在实处
我校将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分为出勤,纪律、卫生、班会,黑板报评比,寝室文化,两操等等,将这些内容分别给政教处,团支部进行管理,量化与考核,每天检查评分,每月进行总评比,给出“优良差”的等级评定,评价结果与津贴挂钩。
学生每学期进行操行评定,素质评价过程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教师评定,家长发表意见参与评定,最后综合评价等级记入评价结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性专题系列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多彩的社会实多样的共建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等为主要方式,以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德育内容】推荐阅读: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内容09-28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01-08
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07-29
幼儿园德育教育内容09-21
中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11-02
初中学段具体德育内容11-29
讲诚信德育教育内容01-01
中小学德育工作督查的内容07-19
网络德育论文: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研究10-23
德育论文 德育为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