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2024-08-29

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共14篇)(共14篇)

1.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一

以机关效能建设年为契机

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遂川管理所文明窗口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文明办《关于在全省窗口行业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赣文明办[2008]8号)、省交通厅文明办《关于在全省交通系统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赣交精办字[2008]2号)精神,大力倡导行业文明新风,着力提升公路行业“窗口”单位的优质服务水平,全面塑造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按照省高管局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和《赣州管理处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服务人员,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为目标,以扎实推进 “窗口”单位的文明规范服务为重点,以开展“六比六看”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 “窗口”服务建设水平,努力争当高速公路所站管理的先锋,服务的模范。为推动我站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活动时间

2009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三、活动人员

遂川管理所收费人员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肖富泉

副组长:周定陈光辉桂忠忠

成员:许刚民苏海良方淑敏张昌宝

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遂川征费室、汤村征费室,成员如下:

主任:周定陈光辉

成员:张昌宝李伟杨招娣雷文斌周蒂华

陈桂英于通宝陈承祖胡菊莲汤尔毅

付博饶佳袁芳黄云

五、活动目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当高速公路行业管理的指挥员”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全所职工素质,牢固树立全所职工全心全意服务司乘的工作理念,提升高速公路征费服务窗口形象,充分引导征费人员爱岗敬业的理念,端正一心服务司乘的工作态度,并使之作为一种工作方式贯穿于整个费收工作过程,以全新的形象服务于过往司乘。

六、活动内容

以“六比六看”为主要内容,即:比品德素质,看宗旨意识是否提高;比言行举止,看服务工作是否规范;比服务质量,看工作流程是否便捷;比服务环境,看软硬件设施是

否到位;比公道诚信,看服务是否实现零投诉;比满意程度,开展模范评比。

(一)比品德素质,看宗旨意识是否提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着重培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重点,倡导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引导职工知礼仪、重礼节。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品德素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同时,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和“文明礼仪”竞赛活动,着重提高高管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服务品牌。

(二)比言行举止,看服务工作是否规范。

(1)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微笑服务,杜绝说“不”、“不知道”等词语,对司机提出的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对大雾或交通事故等情况进行封道,要组织人员对受阻司乘人员进行热情服务,如提供开水及路况信息等。

(2)服务设施规范及服务内容规范,其中的服务设施规范是这次活动的主题。遂川所两站将对岗亭区域内100米的绿化进行规整,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着装及配戴,统一岗亭内设施摆放来扮亮“窗口”,以一流的所站面貌、一流的服务形象服务于过往司乘。

(三)比服务质量,看工作流程是否便捷。举行业务技能大比拼,促进全站职工业务大提高。开展司机车主对计重

收费方式的信息反馈及收集在收费环境整治中服务质量的信息反馈活动。了解实施新的收费方式后司机车主的所思、所想、所虑,找准文明服务基准点,营造一个和谐的费收环境

(四)比服务环境,看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认真实施服务设施文明优质工程,努力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努力营造功能完备、整洁优美、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五)比公道诚信,看服务是否实现零投诉。

(六)比满意程度,开展模范评比。

推出模范班、模范个人,推动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感。

六、活动要求

1、全体职工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各征费站要发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活动当中来,集思广益,扎扎实实做好文明服务工作。

2、为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管理所将安排相关人员检查费收人员文明服务等情况。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对在费收工作中好的作法和好的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多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努力提高和规范收费人员文明服务水平。

二OO九年三月一日

2.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二

该县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公卫团队作保证

“百姓健康,民生之首”,这是万荣县卫生计生局贾晋玮局长的口头禅。贾晋玮十分重视公卫项目工作,是万荣县公卫项目的“大内总管”,大到开发领导层、争得各级领导支持,小到检查督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他都直接负责,亲力亲为,可以说他把八成的精力都用在了项目工作上。

项目实施伊始,万荣县卫生计生局就设立了公卫项目股,统一负责项目的决策筹划和协调管理工作。各乡镇聘用了专门负责公卫工作的副院长,主抓项目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同时,科学划分了县直单位项目管理职能,明确了分工、责任;在基层公卫人员队伍建设上,针对基层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通过合理设置公卫岗位,细化工作制度职责,建立绩效考核方案,落实工资待遇及奖励措施,激发了基层公卫人员的工作热情。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人员27名,其中临时人员就有21名,社区卫生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县项目工作的前列,机制用人、感情留人,是保证这支特殊队伍相对稳定、无人言退的原因,更是推动社区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独树一帜的不竭动力。

二、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起作用

做到事事有安排、时时有督导、件件有着落,这是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条件。职能部门从项目工作的安排部署到检查督导,从总结反馈到奖惩兑现,都以文件、便函或简报形式制订下发。每个项目年度都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年度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都有指导意见出台,对各项目单位提出具体要求,以强化指导,增强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强化检查督导。万荣县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规范督导。建立专门督导组织下沉基层,实施常态化督导。县卫生计生局公卫股人员每月要求下乡督导15天以上,保证全县16个乡镇、社区,281个行政村村村必到。督导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发现虚假等原则性问题,则对责任人进行约谈,视情节予以处理并通报全县。二是加强群众监管和投诉力度。县卫计局设立了监督箱和服务热线电话,制定了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举报有奖制度,激励群众参与,形成社会监督局面。三是开展满意度调查。要求督导组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不断加大调查的人次和频次,确保满意度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努力做到有督有导、有效果、有改变,规范项目管理实施单位行为。

(二)严格考核评估。为检验和促进项目工作,采取“月督导、季考核、年奖评”的形式,依据省市有关考核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细化、硬化、量化、数化”的“千分制”考核标准。考核对象涉及县、乡、村三级项目管理服务机构,考核标准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个大项43个小项,每个项目考核指标均由综合指标、分项指标、单项指标组成,整体项目考核指标高达900多项。

督导考核的特点是:1.时间长。坚持项目督导工作常态化;2.标准细。考核指标做到“四化”,即细化、量化、数化、硬化;3.分工明。局公卫股、妇幼、疾控、健教、卫生协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4.方法好。一支队伍,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确保考核过程公开,结果公正;5.监督严。考核组吸纳县财政局社保股、公卫专家组、局纪检人员及各乡镇公卫院长(分批)全程参加考核,确保考核公平、公开、透明、公正;6.力度大。在月总结汇报、季督导反馈的基础上,每年年底考核结束后都要召开项目总结大会,表彰奖励先进的同时,对落后单位及个人出示黄牌警告并予以经济处罚。2014年全县共有60个单位和个人接受处罚,其中乡镇最高处罚2万元,乡镇单项工作及村级最高处罚4000元;7效果好。会后对所有落后单位责任人进行局纪检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落后单位责任人纷纷表态,要迎头赶上。

三、有努力树立万荣公卫新标杆的目标在召唤

(一)突出服务项目内涵。以推进签约服务为抓手,以重点人群体检为龙头,整体推进项目工作,实现公卫与临床医疗有机结合。临床医生全部融入公卫服务队伍序列,明确职责,轮流下乡,使服务下沉、关口前移,形成了基层公卫医疗服务新模式。公卫与医疗的结合,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现,今年以来,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增加,据3月份报表统计,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三个分院住院病人高达875人次,是历史最高纪录,与前几年经常没有人住院、经营萧条、门可罗雀的卫现象形成巨大反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整合了卫生资源、促进了服务模式转变,提升了医疗救治能力,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赢”。

(二)注重慢病管理。2015年结合居民签约服务、住院病人信息、重点人群体检、门诊接诊等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共筛查出慢性疼痛类、传染类、心脑血管类、癌症类等33种慢性疾病共计19万人次,占18周岁以上人群的80%以上。2016年对以上慢病患者按疾病、年龄段、病情轻重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乡镇卫生院全部成立慢性病科,组建了慢性病管理医师团队。

(三)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八个一工程”:一是建立一支队伍,成立了健康教育中心和运城市健康教育协会万荣分会,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健康征联、征诗、电影巡回放映等项活动;二是设立健康大讲堂,组建健康教育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三是办好一个刊物,创办《健康万荣》月刊,目前已出版58期;四是在电视台开设“健康你我他”栏目,全年讲座6场次;五是在《万荣人》报上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刊载疾病预防知识40余期;六是搞好一个培训,以县公卫培训中心(县卫校)为基地,近年来共组织专题知识培训会60余场次;七是开通一个网络宣传平台,开辟“万荣公卫”博客,开办以来点击游览率达56万人次;八是建立一条健康咨询热线,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

(四)规范健康档案管理。积极探索、研究和解决“死档”问题,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提出“五统一”档案管理要求,形成以家庭为单元的档案管理存放模式;二是理顺档案转移渠道,实现健康信息合理流动;三强化健康信息采集,对全县所有县域内、外住院病人进行填报登记和电子录入;四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与临床医疗信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医疗信息互通、互用,为下一步实现电子信息共享和居民健康“一卡通”打下基础;五是开展项目资料展评活动,2015年以来,先后组织5次县、乡、村三级公卫项目资料大展评活动,通过比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

(五)认真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管理。探索和尝试建立重性精神病“社区、家庭及医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工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导组织、部门协作、社区参与、医生担责”的严重精神障碍管控格局。通过强化与上级精防机构协作,与公安、民政、残联多部门协作,与社区及社会有识之士协作的“三个协作”,充分发挥综治部门协调作用、卫生部门主干作用、公安部门保障作用、民政残联部门安抚救助作用等“四个作用”,努力构建了一支在上级精防机构支持、协作下,县上统筹管理、协调,乡、村具体管控服务的县、乡、村三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队伍,以及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富有合力的严重精神障碍管控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服务管控体系,开展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疑似病人登记、评估诊断、体检及随访以及对危险等级评估“1”级以上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有效减少了突发严重障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恶性案(事)件的发生。形成“发现—诊断—评估分级—随访指导—有效管控”的规范化、系列化管理服务模式。县精神疾病筛查检出率达到4.04‰,高于全国平均筛查率,有效破解了精神疾病患者“接触难、组织难、管理难”的“三难”困境,打开了规范、有序管理之门。

(六)规范项目经费使用。一是建立规范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局公卫股对考核结果负责,财务股则负责核实考核结果和依据考核结果分配兑现经费。二是建立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依据《规范》及相关医疗收费标准,核定经费构成比例及各项目服务成本、劳务支出,从而核定各项目服务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严格结果运用及考核兑现的原则使用项目经费。四是在明确划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在项目工作各自承担任务和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考核,将项目经费直接落实到村到人。五是给项目经费设置“高压线”,铺设“安全网”,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和内容,经费使用实行申报制度,局财务股设立专门审核人员,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实施滤过性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六是在经费的分配使用上通过工作下沉,做到经费下沉,向基层倾斜,以激发活力,调动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局限。仍然有个别单位领导对基层的公益性质、职能转变和服务定位认识不清、不深,时至今日依然存在重治轻防思想,没有真正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二是服务能力不足。由于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大多数卫生院只有几名执业医师,检验、影像等功能科人员更是短缺,不少单位由无证临时人员承担,大多数村卫生所只有一名乡村医生,且年龄老化占到近30%,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三是签约服务存在形式主义。主要问题是有些村民健康意识差,不愿签约;个别卫生院盲目追求签约率,致使签约服务走了过程,摆了形式;由于村医少,没有更多的精力承担签约服务工作;开展签约服务,一些单位由于顾此失彼,冲淡了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

四是体检方面欠扎实。体检工作必须扎实,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考核过程中,发现一例冒名顶替现象,此现象危害性极大,因为它能造成档案管理瘫痪,为将来实行“一卡通”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一定要杜绝冒名顶替行为,做实做好体检工作。

3.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三

一、按照把握趋势、寻求突破要求,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重,加上嵊州市原有“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容量小、业务难以拓展、安全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对该市劳动保障工作造成了直接影响,也存在严重的社会稳定隐患,成为进一步推进嵊州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嵊州市劳动保障部门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决不是一项可抓可不抓的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一项事关劳动保障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突破性的大事。局党委提出:要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整体推动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一号工程;作为牵一发动全身,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的总抓手、总载体;作为推进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一把手工程。

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嵊州劳动保障局按照国家“金保工程”要求,从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大局出发,分析原有系统存在问题,谋划一体化建设方案,把推动劳动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作为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二、紧扣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业务一体化

在建设过程中,嵊州劳动保障局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在统一部署规划下,对整个劳动保障系统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梳理。针对原来存在的系统独立、分工分家、相互分割、基础数据共享性、关联性差、业务协同不够的状况,从整体性、规范化出发,从全新的角度,科学地进行了调整,优化重组了各个业务流程。对全系统主要业务实施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结算、统一支付的业务一体化流程管理,简化了办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体化的业务流程设计,为搞好软件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该局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并从4月5日起正式上线运行,全面提升了劳动保障服务能力。一是促进了业务协同。通过整合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个人、单位基本信息库,真正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实现了社保、就业、培训、工伤等核心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实现了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办理全系统所有业务,形成了劳动保障各业务科室单位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如已在企业参保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职工,系统就自动拒付失业金,改变了原先社保和就业因系统独立而造成一边领取失业金一边在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状况。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就业、社保、培训等全部业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信息得到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实行了流水线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月度结算时间从原来的10多个小时,提速到1小时左右。医保卡读取信息的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提速到几秒钟,大大缓解了医院排长队的问题,改善了对医保病人的服务。三是加强了监督管理。为了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检查规范业务经办过程,对社会保险待遇享受相关业务受理后,增设后台审核、审批流程。

三、顺应扁平化管理、信息化规律,重组组织架构,实现管理一体化

实施信息化建设是劳动保障系统推动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的大好机遇。搞信息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原来管理层次、管理模式上,把现有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计算机化。二是在更高的管理层次、管理模式上,按信息化规律改革现有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使现代管理和信息化规律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交互提升。

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顺应了国家“大部委制”改革趋势,按照现代管理和全系统一盘棋思想,下大决心实施了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科学重组组织架构,形成了“大科室运作”机制。今年3月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嵊州市劳动保障局对全系统原有组织架构进行了打碎重组。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科室、下属单位加以合并或合署办公。并对局机关内设科室和所有下属单位实行“机构统一调整、职能统一界定、工作统一考核、财务统一管理”的全系统一盘棋、紧密型管理机制,有效地整合了人财物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实行业务办理和监督管理相分离,变“点式管理”为“线式管理”。为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和外部稽查,对社保局下属科室从原来按险种设置科室,改变为按业务流程设置科室。设立了业务受理科、待遇核算科和财务稽查科。业务受理科整合了各类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转移、增减等职能,实现了社保业务的统一受理;待遇核算科整合了各大社会保险费待遇审核、计算等职能;财务稽查科集中了“五大保险”的稽核职能,实现了社会保险费的统一稽核,加强了内外监督,为管好用好社保基金从机制上筑起了防线,增强了防患功能。

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按照“配精机关科室、配强办案力量、配优窗口服务、配好后勤保障”的原则,对干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中层干部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施双向选择,并根据信息化业务流程测算了每个科室、单位工作量,合理确定了岗位职数配置方案,实现了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在组织架构合理调整、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劳动保障管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坚持整合资源、效率优先原则,创新服务手段,实现服务一体化

嵊州市信息一体化建设,始终围绕“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惠泽一生”的劳动保障服务要求,拓宽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全系统人财物资源,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设立了近1200平米的劳动保障服务厅。把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劳动保障系统的主要服务和部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服务厅统一办理。设前台服务、后台支持、自助服务、档案管理等四个区域,并按照业务流程统一设置业务受理、待遇核算、财务稽查窗口,实行流水线作业。使业务办理更科学快速,初步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构建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开通了嵊州市劳动保障服务网。建设了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系统,为全市公民和参保人员提供网上职业介绍、网上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网上职业培训、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网上一条龙办事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劳动保障相关信息,办理劳动保障业务。同时,正在加快覆盖全市的市、乡镇(街道)、社区、重点村的四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平台办理劳动保障业务。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把业务素质好、服务态度好、自身形象好、计算机技能好的干部调整、充实到窗口岗位,使劳动保障服务厅窗口办事服务人员增加到40人,使服务厅窗口无论是在人员数量还是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充实加强。同时,在服务厅建立了值班厅长制度,每天有一名班子成员(或退职老领导)和一名科长值班,重点负责业务咨询、政策解答等。

五、抓住机制建设、责任落实根本,确保一体化信息系统真正发挥成效

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好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实际应用。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为搞好项目实施,嵊州市劳动保障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业务科室长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把原来社保局下属的信息中心升格为劳动保障局信息科。明确了信息化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信息科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建设方案、项目招投标、流程优化、软件设计等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做到了倾注精力,亲自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是综合改革,会遇到种种阻力,需要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局党委坚持依靠干部职工,充分发动干部职工,通过大会动员、小会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全体职工统一思想,为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定位,精心组织。组织人员赴江苏、上海、杭州、萧山等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和建成全省县市劳动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精品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嵊州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想方设法筹集了900万元建设资金。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要求,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按招投标规定程序,分期分批组织软件、硬件的招投标,选择了有实力、有经验的上海万达信息有限公司承担软件设计工作。在需求调研、流程优化、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等过程中,双方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提高,高标准质量管理,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开通了市劳动保障服务网,为全面提升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考核,强化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固然重要,但只重视开发,不重视应用,最好的信息系统也只是摆设。局党委在去年“基础建设年”和今年“能力建设年”中,把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信息化技能培训机制、应用考核机制、领导带头机制等。对全体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地进行业务培训,并专门设立考核奖,以真考推动真学,基本达到了人人通过打字考试、人人学会办公OA系统应用,已经真正实现了全系统无纸化办公。每个业务人员熟练掌握了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减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量,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率。

4.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四

为切实提高社区科学管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功能。我旗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着力改善管理、完善功能、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切实走出一条“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的新路子。

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使社区管理由松散型向区域型转变。综合考虑社区人、地、事、物、情等因素,进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细化到格、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干部“下沉”到网格中,确保社区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居民需求,第一时间直接解决。同时对社区内房屋租赁、售房、下岗待业、流动人口、家政服务、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情况深入了解,努力完善社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推行人性化服务,使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管理要求,切实把服务领域、创新形式放在首位,全旗社区积极探索党组织、居委会、辖区单位、小区物业 “四位一体”的便利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现代物流及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全面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扎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现代化、高质量的社区便民服务,推动社区整体工作迈出新步伐。

5.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五

“强管理、提素质、优服务、上水平”活动典型发言材料

(2011年12月28日)

XX市燃气总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强化管理、锻造队伍,全面提升燃气服务水平》。

按照局党委确定的“突出重点、提升品位、优质服务、高效廉洁”指导思想,燃气总公司党委围绕优质服务上水平、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等目标任务,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强管理、提素质、优服务、上水平”活动。

为将活动落到实处,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活动开展前,党委结合“作风、效能、优化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和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优质服务、安全生产及重点工程项目等工作的开展,对活动方案及活动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挂帅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活动目标任务,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开始后,按照活动步骤和有关要求,公司党委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完成了“学习发动”、“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提高”等四个阶段的所有规定动作。并按照勇山局长“开展活动要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与完善制度建设相结合,与表扬和追责相结合”的总

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在服务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

下面,根据局活动调度会有关要求,结合我公司活动特点,我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活动开展以来,燃气总公司在优质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经验。具体汇报如下:

一、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 一直以来燃气工程建设周期长,难控制;涉及部门多,难协调;占用资金大,难计划;材料领用分散,难管理;市民关注度高,难满意,解决以上问题是燃气总公司“强提优上”活动中的当务之急。总公司通过对标调研、学习讨论,决定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工程管理系统软件”解决此问题。目前“工程管理系统软件”已完成安装试运行工作,此系统从受理立项开始,贯穿了踏勘、签约、收款、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碰口、置换、入户点火、回访、售后维修等全过程,各部门间业务相互衔接,保证了各阶段信息的及时反馈。燃气用户可以在一个窗口实时了解在建工程的详细信息及施工进度,解决了以往依靠人工管理出现的部门协调能力差、推诿扯皮、基础资料不清及施工进度、质量不能有效控制、施工资料不全等问题,堵住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更重要的是每个环节限定工作完成时限,到限报警,被报警的责任部门、责任人纳入当月绩效考核予以惩戒,杜绝了内部管理环节的推诿扯皮现象。在以往管理过程中出现人

情、面子等难以处理的现象,在铁面无私的计算机面前得以遏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起到了监管作用。该软件的使用将使总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最终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

二、为政府分忧,今冬燃气供暖平稳度过

在“强提优上”活动中,“一切为了用户”始终是我们的服务宗旨。进入10月份冬季供暖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明确提出: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全力确保壁挂炉用户按期采暖,为政府的供热难题分忧。我们提前谋划、精心组织,调集人力、设备等资源,对已经供气的小区燃气设施彻底检修,确保安全运行、稳定用气。对在建的老城区采暖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排出详尽的施工进度表,发放到调度室、开发部等窗口单位统一回答,并每周更新进度及施工遇到的问题、原因。服务中心每天进工地了解工程进度:一方面听取用户意见,另一方面帮助工程部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两个多月以来,工程公司干部职工在施工中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23个采暖小区,2018户的燃气施工、供应,为部分老城区采暖困难的市民送去了“温暖”。使这一困扰各级政府的老难题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为公用事业局、燃气总公司在用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安全运行,稳定供气是优质服务的前提

优质服务,安全是前提,素质是基础。结合“强提优上”活动 的开展,总公司采取多项举措确保了管网安全无事故。

(一)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燃气管网是城市的命脉,管网安全是总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市管网现状完善了管网巡检部门――管网巡线所。将原巡线员巡线、检测于一身的职责分开,组建了巡线班和检测班,并制定和细化了管网巡线、管网检测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对职责区域进行细化,定人、定片、定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重点部位、井盖丢失、验收情况汇总、重点部位检测登记表”等八本台账。实行错时巡检制度,每天不间断地对天然气管网进行检测。检测人员每周三、周六,巡线人员每周四、周日分别用手提式检测仪(GPT-100型)对所辖区域的重点部位、凝水缸、阀门井和管线两侧五米内的各种井、槽等进行检测。做到巡线员休检测员上,检测不在巡线盯。并针对近几年路网改造施工及管线周围的顶管施工较多,及时对巡检旁站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教育,把施工队伍负责人请到单位,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共签订施工协议211份。

(二)提素质,制定“五勤”标准。过硬的专业素质是管网安全的有力保障,总公司高度重视巡检人员专业素质培训。从看图纸、填写记录、施工交底一步步抓起,重点加强巡线、检测人员的巡线意识,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脑勤”(即:眼勤---在巡检过程中,对一些在管线周边施工的要及时发现;嘴勤---对一些和咱们相干或不相干的事情都问清楚,对不落实的问

题要主动沟通,勤汇报;腿勤---对有现场施工作业的区域,要不怕辛苦,监管到位;手勤---巡检员每人随身携带记录本,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汇报;脑勤---即勤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工作中想到、看到的事情,要多动脑和实际工作联想起来,工作上要有创新巡视意识,不要生搬硬套。)组织巡检人员到调压站进行现场培训,讲解调压站的运行原理和注意事项,使巡检人员直观了解掌握运行管理知识,现在管网巡检人员个个都是“活地图”。

2011年管网巡线所共查出漏点3721处,其中引入管2610处,阀门井737处,路面136处,调压器161处,凝水缸50处,其它27处,都已及时修复。由于工作到位,全年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四、推陈出新,优质服务有了新突破

(一)开展“大客户”走访活动。总公司根据“强提优上”活动要求,制订了《燃气总公司大客户服务回访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与“大客户”的沟通了解,主动为其解决运营中燃气供应服务问题,建立和维护了良好持续的客户关系。目前,已开展走访了长城汽车股份公司、中画美凯印刷有限公司等30位大客户。回访中,工作人员就燃气服务措施、燃气设施安全检查等方面认真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建议,对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具体解答,客户代表对总公司供气保障和服务工作表示非常满意。通过走访,不仅增强了双方的沟通,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公司各个环节在服务过程中的问题,起到了监督作用,强化了廉政建设,促

进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确保了燃气大客户的安全稳定生产,为总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服务上水平,无责投诉也要追究。投诉事件的发生就意味着用户不满意,即使事件中接待人员没有明显责任,在细节上也存在态度生硬、解释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强提优上”活动的学习,燃气总公司制定了“无责投诉追究制”。投诉事件一经查实均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列入年度行风优服考核重点。无责追究制的实施是以学习教育为主,考核处罚为辅,季度考核体现相应处罚。被投诉单位必须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查找问题根源,拿出整改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此项制度的实施,给总公司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每一瓶气都是承诺,不安全不供气。总公司结合实际,在液化气分公司中开展了“每一瓶气都是承诺”的活动。让我们销售的每瓶液化气都带着燃气人对质量的承诺、对安全的承诺、对服务的承诺,让用户切实感觉到选购我们的液化气最安心、最放心、最满意。活动中,印制了2000份“告液化气用户书”在市区内发放,内容从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到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办事流程等方面一一进行了宣传,使广大市民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公司的便民服务举措;为进一步打击私人商贩假冒我公司工作人员送气,保障用户利益,总公司专门印制了一批不干胶提示贴,提醒用户:封口膜由送气人员当面撕开,并现场试漏,否则可拒交气款。“提示贴”的实施,能让用户清楚地鉴别出“黑钢瓶”。

为确保“强提优上”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从 11月份起,每周对签订的公福用户(饭店、商业企业学校食堂)和工业燃气用户全部安全普查一遍,重点排查商住一体的公福户。安全普查活动中,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安检,认真检查用户的厨房通风条件、报警系统、消防措施、燃具配件,并为上岗人员义务讲解安全用气常识,灶具的日常维护保养措施,以及排查安全隐患的方式方法。对发现的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一周内未完成就停止供气,宁可损失效益也要确保用户用气安全。活动中,整改安全隐患98户。由于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赢得了公福用户的认可和表扬,11月29日总公司收到保定市华业陶瓷有限公司特意送来了一面书写着“优质服务、廉明高效”的锦旗。

作为公用事业单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强提优上”活动开展以来,燃气总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查摆,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整改,统一思想,完善制度,提升服务标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坚持亮牌示岗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了科学规范、整体联动、运行有序、职责分明的运行机制。随着“工程管理软件”的系统运行必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落实“突出重点、提升品位、优质服务、高效廉洁”的指导思想,树立公用事业行业新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强管理、提素质、优服务、上水平”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优质服务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当然,在活动以来,我们也注意到工作中的一些不

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窗口服务岗位精细化程度不深、不细,特别是没有形成示范性标杆或精品等。在明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强管理、提素质、优服务、上水平”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坚持好的做法,切实改正不足,为实现局“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服务”的四高目标,狠抓服务管理工作,为局优质服务工作做出新贡献!

6.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投入使用越来越多,这不仅增加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污染了环境,也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严峻的考验。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市每年均开展无车日活动,向人们传递“公交优先”的理念,倡导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或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约资源。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密集地区而言,最关键的是人的流动。公交优先就是从城市交通有效性的理念出发,以公共交通为基础,解决人的流动问题。同时,公共交通也是使城乡进行有效衔接的主要手段,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近一年多来,我乘坐公交比较多,感到有些地方似可以改进。借外出机会,我有意识地考察了北京、杭州、昆明、济南的公交事业,感到XX公交应该多向外地先进经验学习,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一、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意识还不强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是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而逐步形成的社会共识,对加快城市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情况看,各级政府对发展城市公交特别是城乡客运一体 1

化的认识还有差距,没有真正将此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民生工程,投入少、支持不够。

2、线网布局不够科学合理,不方便市民出行

群众对公交反映较大的问题就是换乘不便,候车时间长。目前我市许多道路狭窄、路幅较小,断头路多,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给交通主干道造成巨大行车压力。由于市区路段缺乏公交始发站以及道路状况的制约,使得一些线路的公交车停靠不了,调头不了;有些线路的公交车则在道路上沿停靠站一排摆开,有些站台多达10多条线路,严重影响公交线网优化,致使一些公交线路重复,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3、公交运营成本逐年增加,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是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公交各项成本急剧攀升,而公交票价又不能上调,导致运营成本急剧增加。二是公交企业工资水平低,驾驶员队伍不稳定。驾驶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而且待遇低,造成队伍流失严重。为节约成本,企业不得不减少人员开支,实施无人售票。三是承担公益性支出,企业成本增加。我市70周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军烈属、残疾人、特困户、小学生都免费乘坐公交车,加重了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此外,财政补偿机制不到位,企业负担沉重。

4、公交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一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加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起点不高,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二是公交车没有建设配套的场站,多数公交场站是租用、借用或是占道运营。既影响交通秩序以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我市至今还没有一条公交专用道,更谈不上形成专用道网络,更没有路口通过信号的优先,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是比较落后的。

5、公交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

总的说来,我市的公交司机素质还较低。由于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并且要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公交车服务质量难下降,经常出现与乘客争吵、拒载老人、边开车边吸烟、打电话、不按规定站点停靠上落客等情况,服务质量欠佳。

6、公交信息的准确性差,影响城市形象。主要问题有几方面:一是站牌信息不准确、不真实。站牌显示的时间及公交路线与公交车的行驶时间、路线不符,二是公交车安装了报站器却没有报站。三是发车准点率低,车内较少有准确的线路图。以上问题令市民及外地客人对XX公交产生陌生感、信心不足,从而会导致部分乘客出现不敢搭公交的现象,有损XX城市形象。

二、全面提升我市公交服务水平的对策

公交事业要快速发展,必须“软硬”兼施,既要加强公交站场、公交车辆等硬件建设,又要注重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科学规划,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同时,要加大政策性投入,确保公交正常营运。公交既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又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窗口,为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XX,我认为:

(一)提高认识,科学编制我市公交专项发展规划

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意义,把“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中,树立“城市发展带动公交发展,公交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理念,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高度,以构建“四宜”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地科

学编制我市公交专项发展规划,将全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格局,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二)以人为本,落实公交路权分配优先

学习北京、杭州、昆明、济南等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做法,按“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先选择2-3条道路进行公交专用道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其它主要道路推广使用公交专用道。通过设臵公交优先通行信号,减少公交车通过路口停留时间。对目前实行单行的道路,只要道路条件允许及不影响交通安全,继续允许公交车辆双向行驶,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优先发展公交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发展要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一是加大投入。对枢纽中心、公交总站、站亭以及政府确定的公共交通建设项目、车辆更新等,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二是增加补贴。公交是公共服务产品,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群体实施免费和优惠乘车政策,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不能让这种责任成为企业的经济负担,对老年人持卡乘坐公交车补贴要及时到位。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和公共财政补偿机制,对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应给予补贴,对公交企业因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应给予经济补偿。对公交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

(四)强化公交行业管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公交行业服务管理规范。每月对公共汽车运营秩序、安全行车、服务质量、车容车貌、尾气排放等情况进行检查。在所有公共汽车上安装服务评价器,及时收集乘客意见与司乘人员、相关管理人员的收入挂钩,以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二是结合公交发展形势,组织一些临时性、专题性的驾驶员培训活动,提高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心系乘客、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增强搞好优质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减少服务中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树立良好形象。继续深化开展公交车驾驶员在岗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和文明服务意识,切实减少交通违章,做到“四个掌握”(即掌握营运安全规范、掌握文明服务规范、掌握“创建文明城市迎检”要求、掌握突发事件处臵流程)。三是建立违章违纪人员定期复训制度,对违章驾驶员组织针对性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四是加快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公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广使用包括GPS卫星定位、无线通信、客流检测、行车速度记录、自动报站等功能在内的智能车载终端机系统,实现公交智能化集中调度的公共汽车动态管理。引入3G技术实时监控。在所有新购臵的车辆上加装3G设备,通过车载监控设备将实时录像传送到公交公司监控室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现公交服务的全程跟踪,提高市民公交出行的安全感。

(五)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文明公交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市民素质,使乘客自觉爱护车内的公交设施,维护好乘车卫生环境,文明乘;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应加强宣传工作,车厢内减少张

贴商业广告,以张贴市民乘车守则、文明公约、公益标语和播放宣传性语音秋主,如“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共创良好文明乘车环境,请乘客按站上下车”等等,使小车厢成为宣传文明的大阵地,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城市“窗口”形象。最后,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服务。公交站点设臵必须方便乘客到离和换乘,在车厢、车体上,可以增加、完善一些设施,突出人文关怀的特点,力争为乘客创造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在人性化服务上除靠硬件的投入外,还可以加入一点巧思妙想。如增设吐痰袋、垃圾桶、雨具、雨伞套;可以实行下车按铃制,从而节约时间,在没有人下车的站可以不做停留,实现公交车提速等。

(六)增加夜间线路、延长夜间服务时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一轮城区建设的开展,晚间市民出行的频率和距离都会大大提高,满足夜间市民出行所需也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

(七)增加发车频次以缩短候车时间、减少拥挤。

候车时间长和车内拥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发车频次,尤其要增加高峰时段、雨天时间的发车频次,缩短候车时间,从而也可以缓解车厢内的拥挤度,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7.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七

一、强化扶持引导, 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实行政策倾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并且放开机具台套补贴限制。不少市县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累加补贴, 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能够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 优先予以安排。二是强化资金扶持。自今年起, 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技术服务手段。三是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 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绿色通道”, 优先提供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四是搞好指导服务。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 与乡村两级沟通协调, 帮助解决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房建设用地问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和技术服务车证;建立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制度, 积极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二、多种形式创办, 因地制宜发展

在创办类型上, 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机专业大户联合型。主要是由具有丰富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专业大户强强联合, 形成集团优势。或由农机专业大户发起, 联合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原则入社。二是村农机作业队改制型。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 将村农机作业队改制, 村集体机械折价入股, 联合农机大户带机或带资组建合作社, 主要为本村组服务, 也进行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三是乡镇农机站所属服务实体改制型。乡镇农机站所属服务实体把用于经营的农机装备折价入股, 吸收本单位职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者的资金入股, 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龙头企业创办型。主要是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他们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 吸收农机户、农户参加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发挥经营管理优势, 形成“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机服务产业化链条。

在运作模式上,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松散联合模式。由农机专业大户牵头, 农机大户带机入社, 入社机械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 大部分由社员自己存放。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 实行单机核算, 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一种是股份合作模式。这种合作社产权明晰, 运作规范, 利益联结比较紧密, 是我省重点引导的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 财产共同拥有, 自主经营, 自我约束,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 统一组织作业,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核算, 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 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在社会化服务模式上, 一是开展跨区作业。全省目前跨区作业的范围正由小麦机收向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拓展, 跨区作业模式不断扩大, 农机跨区作业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开展订单作业。订单作业是目前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方式。合作社通过提前考察作业市场, 与用机户签订作业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 按照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合作社通过签订协议承包农民土地的耕、播、收、运等各个生产环节, 对农田进行统一作业、统一供种、统一标准服务, 深受农民欢迎;四是开展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通过提前签订作业合同并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作业、统一管理服务, 把分散的地块集中起来, 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三、合作催生活力, 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合理配置了机械设备, 优化了存量机械装备结构, 而且通过联合增强了融资、团购能力, 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使集成配套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推动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生产规模大等优势, 通过推行“订单作业”、耕、种、收、运的“一条龙”、“土地托管”作业服务模式, 能够有效地实现土地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有机对接, 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五是增加了农民收益。

8.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八

一、整合执法资源。提升执法效能

(一)整合机构编制。一是科学合理整合工商所布局。根据监管执法实际需要,坚持以经济区域设所的原则,继续调整工商所的布局。实行“小局大所”,对全系统工商所机构建制进行调整、撤并和重组,工商所由738个减为534个。进一步整合重组工商所布局和监管区域,重点解决部分工商所事权划分不清,县城设所过多的问题。二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按照小局大所、精局强所和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强工商所的人员配备。在全省工商所全部升格为副科级后,整合人员,充实基层工商所,要求除偏远地区外每个工商所达到10人以上,确保一线有足够的执法力量,实现工商所职能分工、人员组合的最佳整合配置。三是统一明确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工商所岗位设置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设立登记注册员、案件主办员、巡查监管员即段(片)长、法制监督员等岗位,建立岗位评价、考核、聘任机制,根据工作岗位和人员专长,合理安排人员上岗,实行AB顶岗制。在内外勤人员力量的分配上,突出监管工作重点和主要方向,即巡查监管、执法办案工作应一岗多人重点保障,以切实保证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内勤工作可多岗合并,一岗多责。工商所工作岗位实行聘任制,工商所长、政治指导员、副所长由市县区工商局组织实施聘任,工商所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由工商所长组织实施聘任。明确聘任人员岗位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管理。

(二)整合执法职能。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印发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扎实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商所工作水平意见》,《意见》按照事权与职权一致的原则,一是界定了工商所基本职能。即:工商所应以建立经济户口为基础,以巡查为重点。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办案,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工商所基本职能概括为准入职能、监管职能、执法职能、保护职能四大部分,并明确工商所工作职责。二是明晰工商所执法权限。在省局制订的《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的规定》和《关于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商所执法权限的定位,扩大了工商所的执法办案范围和权限,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执法重心下移,统一规范向工商所授权行为。以最大限度发挥工商所的执法主动性和执法效能。

(三)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工商所日常监管执法机制,是实现工商所监管职能到位的有效形式。省局下发了整合执法力量。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工商系统执法办案主要依托检查大队和工商所,机关业务部门一般不再办理适用于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较好地防止了因职能交叉,发生多头执法和越权执法的现象,使工商所的综合监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2005年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办结案件27700件,入库罚没款7359万元;2006年工商所办结案件28853件,入库罚没款7473万元。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工商所监管执法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基层监管新方式,将基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向深层次推进。我局确定了全面推行“以实行片区段(片)长责任制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以工商所规范达标为主要载体,以长效监管为主要目标”的基层监管新方式。

(一)推行辖区段(片)长责任制。坚持“辖区管理、主动巡查、动态监管、综合执法”的原则。规范“监管区域制、监管片(段)长负责制、监管职能集中制、监管活动巡查制”的运作模式。一是建立“属地监管,科学划片,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岗位责任机制。工商所在工作人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在监管人员分工上以路(区)设段(片),以段(片)设岗、以岗定责,将大片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路段),每个片区(路段)指定一名片(段)长负责日常监管巡查,对片区(路段)实行“五定”管理,即定片区(路段)、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把路段(片区)的巡查、监管、执法、服务工作等细化、量化,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互动巡查,巡办分离,内外协作,运作规范”的巡查监管机制。工商所充分运用基层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段(片)长与内勤、窗口之间的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内勤、窗口人员及时提供市场主体变动情况,及时移交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段(片)长及时认领新增的市场主体,并拟定监管级别和定费标准,及时向内勤、窗口人员反馈市场主体的动态记录以及消费者申诉处理情况。在日常巡查中对人员较少,监管区域大,市场主体较分散的农村工商所,实行互动巡查,交叉协作办案制度,即由相邻的两至三个片长组成联动巡查小组,巡查监管责任由所在片长承担,巡查资料由所在片长录入和归档。查办一般程序的行政违法案件,由相邻的片长承担案件主办员,所在片的片长为案件协办人,负责案件的查处,案件终结后,由案件主办员负责录入案管系统和对受处罚当事人进行案后回访。对人员较多,市场主体较集中的农村工商所或城区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实行互动巡查。巡查办案分离。由相邻两个或三个片区片长组成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由工商所所长或副所长挂钩负责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本片区巡查时挂钩负责的副所长或相邻片区片长即承担案件主办员职责,共同实施巡查执法,段(片)长不直接参与本监管辖区案件的查处。在巡查中发现需依照一般程序进行立案处理的案件线索交由行政执法组(或办案组)的案件主办员立案调查:三是建立“综合整治,联动办案,统一执法。形成合力”的执法办案机制。在日常巡查监管中相邻片区的片长相互配合对片区简易程序案件进行查处,主要侧重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并针对监管难点、重点,在负责本片区的案件主办员组织下,联动相邻片长,实行跨片联合行动,主要侧重事后监管,同时,工商所也根据中心工作适时组织辖区范围内的统一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确保监管职能到位,主要侧重对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以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建立“目标量化,失职追究,综合考评,绩效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工商所具体划定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量化考评细则。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

人员,实行行政问责。同时,把工作责任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施奖优罚劣,实行绩效考评,即县级局对工商所、工商所对段长实行监管、执法、服务、内部管理等全方位的考评,层层签定责任书。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完善以企业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方式。实行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所面对量大面广的各类市场主体而采取的一项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过去,实行市场巡查制,工商所要么户户必查忙应付,流于形式:要么巡而不查、查而不纠,做表面文章:要么只查个体户,不查企业,巡查不到位;要么以收费代替巡查,走走过场。我们按照“教育引导为本,制度规范在先,巡查监管到位,违规查处从严,信用披露锁定”的要求,探索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开发运用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和“四级三星信用监管系统”,全面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完善的“经济户口”信用档案,分别采取“三种距离”实施四级三星分类监管,按照企业类别实行日巡查、月巡查、年巡查。同时,推广工商所办公平台和移动办公巡查系统,通过无线上网的形式,直接把巡查信息输入到日常工作系统,使监管手段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有效地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执法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监管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监管网络化,提高基层监管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们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第一位,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执法领域的运用,大力推进以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建设。积极构建综合监管信息化网络,运用科技拓展执法手段、增强执法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先后开发应用了工商综合业务管理、工商所经济户口管理、案件管理、办公自动化、法律法规库查询等软件。在完成了省一市一县一工商所四级联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又开发建设工商所办公平台,工商所能够综合运用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和案件管理系统,对辖区市场主体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日常工作电脑化、信息传递实时化、内部监督在线化、绩效管理公开化”,使工商所整体工作达到了“三个提升”的效果,即在管理对象上从对市场主体的单一监管提升为对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的双重监管,管理手段上从单机式管理提升为网络化管理,管理方式上从单项管理提升为综合性管理,实现了对经济户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使经济主体始终处于工商部门的长效监管之中。

(四)推行行政指导制度,促进和谐监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们坚持规范与和谐相统一,按照“立足职能、全面导人、因事制宜、和谐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日常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指导柔性管理方式,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执法环境。在具体行政指导工作中推行“工商所能、企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借助社团和中介机构等外部专业辅助力量,努力在实现职能到位和政府、企业、群众满意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增强人性化服务内涵,全面推进企业规范发展。基层工商所按照《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建立登记事务助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工作机制和台账。推行“一所一项目”的方法,把行政指导自觉地贯穿到工商行政管理全过程,做到行政指导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突出基础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一)扎实抓好工商所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前由于长期担负着市场建设的繁重任务,把大量资金投人市场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不足、简陋的情况,严重影响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工商事业的发展。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以全省急需建设和改造的136个无房、危旧房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为突破,积极向省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沟通,全省136个工商所办公用房问题由省政府全面解决。一是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省政府先后召开四次专题会议,针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问题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确定了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经费、建设用地和相关税费减免等具体事项。随后省工商局、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省领导始终关注、经常过问并亲自督查落实这项工作的进展,要求加快基层工商所建设步伐,用2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工商局,专门组成4个工商所建设调研督查组深入29个县、38个基层工商所开展调研督查,并主持召开全省基层工商所建设现场会,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加快工商所建设进度。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积极支持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发改委、财政厅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各级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部署工作、经费保障、审批建设项目、审批闲置资产盘活等各项工作上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经费保障上:根据《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工商所建设所需资金近1.2亿元,由工商所所在的设区市和省一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省里承担的资金总计8430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设区市政府承担。同时,采取按工商收入超收比例拨补,工商收入超额部分按比例拨补省工商局。在建设用地上,全部实行行政划拨,征地费用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解决。在建设项目审批上,相关审批部门按照政府要求,本着“特事特办、能快则快”的原则,尽量缩短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限,有力地保障了工商所建设进度。在税费减免上,对工商所建设中涉及属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关税费,采取免收或先征收后返还等不同形式给予减免:对用于弥补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闲置资产处置涉及到的有关税费,采取按比例返还土地出让金、减免营业税等形式予以返还,弥补了工商所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全系统上下齐心扎实推进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局党组将136个工商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会议解决工商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局领导按分工深入基层工商所调研督查,协助协调当地政府解决资金来源、建设用地、手续审批等各种问题。并实行工商所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各部门分工,落实选址、征地、报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各项责任到人。排出各建设项目倒计时时间表,适时跟踪通报建设进度,每月一督促、每月一检查、每月一落实。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住房建设资金26994万元。

(二)执法装备保障水平逐步适应监管服务需要。省局采取“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对基层建设的重点投入,有计划逐步地改善了工商所的执法装备和生活条件。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执法装备建设资金6021万元,不断提高执法装备保障水平,使工商所达到执法装备精良,办公设备齐全。基础设施配套,行政保障有力的要求。做到“四有”,即:所所有房子、所所有车辆、所所有简易检测设备、人人有电脑。目前,全省系统工商所共配备汽车556辆,电脑4135台,人机比例达到1:0.9。全省系统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的办公场所和执法办案设备均做到功能齐、装备齐、设施齐:有多功能演示系统、每段有一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每人有一台电脑,并设有约谈室、健身房、阅览室、休息室、食堂等配套设施。

四、推行规范达标,提升规范化水平

(一)推行分类达标考评制。全面提升工商所规范化水平。为增强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分级分类的工商所规范达标考核评价制度,全省工商系统规范达标工商所考核标准划分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和“规范达标工商所”两个类别。自2004年起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规范达标工商所”按照《关于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2005年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创建活动。“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创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工作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到2005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14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有70%的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到2006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全省工商系统全部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推动了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9.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篇九

湖北省已进入以城市型为主体的新时代,对城市和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9月27日至28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开创全省城市工作新局面。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鸿忠在讲话中说,城市工作是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课题,是抢抓扩内需机遇、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针对省情实际、全面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向,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战场,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主要载体。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金十年重大机遇,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大力推进。

李鸿忠指出,当前已进入科学发展时代,我省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不可能也不允许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老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为指导。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倡导后现代发展理念,注重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坚持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做到一步到位,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他强调,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领导者的眼光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要提高抓城市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做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创新思路、举措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水平;要勇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要求管理,特别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王国生在讲话中说,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1.83%,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变化,进入了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他指出,城市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源、转变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三化”协调发展的主阵地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承载体,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黄金十年历史机遇,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进一步更新理念,拓展思路,推动我省城市和城镇化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王国生强调,未来城市和城镇化发展必须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三化”协调、体制机制创新、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全省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宜居度、美誉度。他指出,现代城市工作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互动的综合性工作,要围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和精细管理。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勇于担当,着力提高抓城市工作的能力;统筹协调好城市发展中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中心城市带动与形成多元城镇形态、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等方面重大关系;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推动全省城市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齐骥在讲话中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保持城市的健康、有序、科学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巨大挑战。希望湖北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提高规划的执行力,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质量第一、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强化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意识,在城市交通、防洪排涝等问题上,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扎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切实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他说,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城市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举措,以促进转型为重点,注重规划引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突出特色,注重文化内涵,注重城乡统筹,注重绿色发展,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省城市工作新局面。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世茂,副省长张通,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等出席会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晓江在会上作了题为《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的专题报告。张通宣读了全省城市管理检查考核情况的通报。

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黄梅县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10.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十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监狱系统在司法部、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监狱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局属各单位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都在筹划本单位数字化建设。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做为局属单位,是福建省监狱系统教育和培训基地,为我省监狱系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培训了大量监狱、劳教民警。2006年10月,警官学院出台文件《数字警院规划纲要》,集中系统地描述了数字化警院的总体规划、特点及要求,并上报省局数字办。我们学院在筹划本单位的数字化警院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一、数字化监狱的内涵

所谓数字化监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和核心,以安防为重点,集监控监听、门禁、报警联动、巡更、对讲、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与指挥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工程。

数字化监狱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局域网基础平台(设计总容量最终应达到每个工作人员一个终端);视频监控系统;语音监听系统(含会见、亲情电话监听等);报警联动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广播、对讲系统;狱内消费一卡通系统;监狱管理一卡通系统;狱内无线通信系统;政务、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OA)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监狱门户网站等。上述相关联的子系统完成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实现网络化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全球信息化、监狱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监狱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可以看到,大力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监狱信息化建设,一是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是提高监狱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实施“科技兴监、科技强警”战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四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工作包括监狱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监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推进监狱信息化作为加强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监狱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监狱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了监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监狱系统的具体表现。

三、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管理工作的作用

2006年8月,警官学院信息中心一行5人到福建莆田监狱、厦门监狱就数字化警院和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深入的调研。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

狱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一)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实施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民警必须确立全新的监管工作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教业务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需要,迎接数字化监狱时代的到来。广大民警在思想观念、管理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根本转变,为监狱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福建莆田监狱、厦门监狱从监管改造到生产管理,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省局局域网开通以后,局属各单位和省局之间的文件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收发,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看看国外更为先进的例子: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将投入使用,届时电子标签将代替监狱警察监控服刑人员。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日本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可以看出,监狱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日常办公的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费用。随着各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监狱信息化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有利于保障监管安全

监管安全是监狱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监管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监狱物防、技防能力,建立监管安全防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监管秩序的持续稳定,而计算机技术应用更能实现“科技兴监、科技强警”的目标。福建厦门监狱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对监管安全防范工作的基础建设投入,完成了闭路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的建设。福建莆田监狱数字化监狱建设一期工程于2005年6月完工,已经完成了网络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办公局域网、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及机房建设。这些系统的投入使用在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维护监内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有利于提高改造质量

监狱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因此监狱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监狱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利用好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力量对服刑人员进行远程心理咨询和治疗。

(五)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监狱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向社会宣传监狱,让社会了解监狱,勇于接受社会监督,建设一个有利于监狱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设狱务公开系统,使服刑人员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监狱方针政策、狱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服刑人员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监狱产生的误解,从而树立起监狱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支持。

四、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所用产品和设备更新换代快,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条件要求高。我省监狱系统统一了数字化监狱工程核心设备的要求,以确

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全省视频监控的顺利联网,全省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和设备要求也将实现统一。现就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

严格按照《监狱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硬件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监狱局域网全面覆盖监区,办公OA系统逐步全面投入运行。各监所在监区、会场、仓库重地、交通要道口、有关办公区等重要部位分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电子监控,将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继续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重点把已经开发使用的公文处理系统、办公网络系统、成本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系统用足、用好、用活。在此基础上,组织攻关开发并启用管教信息系统、警务人事信息系统、工资人事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系统,为监狱工作发展提供更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三)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监所应迅速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及维护的部门,培养一支有责任心、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继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进一些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将信息技术骨干送出去培训,充实提升信息技术力量。进一步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其工作职责、要求、奖惩标准、考核兑现的办法。在启用新系统、新现代信息技术时,在配置一批新电脑、一批新手开始使用电脑时,及时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

(四)继续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各监所对信息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流程加以规范:包括从电脑配置计划提出、采购、领发到维护、耗材领发、电脑调配、报废,从信息收集、起草到信息报送、审核、校对、发布、归档,从专、兼职信息员得到确定、培训到调整,从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启用到充实、调整、培训,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到考核、奖惩、兑现等环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事,考核到位,不断提高监狱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水平。

五、监狱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

“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监狱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监狱管理信息库、罪犯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即监狱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系统、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划陆续增加一些新功能,并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我们回顾监狱信息化建设历程,深深体会到:

11.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十一

宣传教育到位。全年共计在主干路两旁制作了20多幅大型的宣传墙体,共计张贴宣传标语3000余份,悬挂横180多条次,赠送挂历2000余本,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000份,出刊“计生之声”10期,黑板报六期,在《人生杂志》、幸福人家网站、《娄底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稿件十多篇。在全镇巡回演出文艺节目14次。利用 “5·29”“7·11”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宣传活动,将当地文化与人口计生文化相结合,广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

生育关怀到位。该镇以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为抓手,继续探索建立“生育关怀行动”的长效机制,打品牌、创特色,以树立品牌工程。在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以“万乐村亮光鸡养殖大户”等计生协“三结合”项目为依托,重点培育、培养一批致富计生家庭示范户,以项目带动,“计生协骨干+计生困难户”的模式,带动28户困难计生家庭创业致富。

12.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十二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的具体体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 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的服务载体, 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上承政府下接百姓的特殊纽带位置, 为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保障, 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探讨文化馆的创新体制、机制, 示范导向职能, 找准定位等问题, 以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文化馆体制和服务机制, 加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度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 给文化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由于政府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供给模式, 以及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形成了政府、文化馆、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纵观当前多数文化馆的现状, 尚存在着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服务水平偏低, 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是文化馆现有构架中的机制建设和服务建设等诸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合理, 运行机制、服务机制缺失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文化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文化馆要建立符合文化馆发展规律的人才引进机制、奖励机制、服务机制、常态运行机制, 发挥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 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形式, 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启迪群众的心智, 陶冶群众的情操, 振奋群众的精神, 努力提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要树立以人为本, 社会需求为上的理念,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发挥文化馆示范导向职能, 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文化馆担负着组织、研究、示范、策划和辅导群众文化的工作任务, 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的享用者与创造者, 发挥着传播文明、歌颂进步、丰富生活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 广泛占领思想阵地, 大力弘扬正气, 普及社会审美教育, 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优势, 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馆要利用节庆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 参与面广的文化活动, 如广场文艺、大型歌会、重大庆祝活动、联欢晚会等, 增强群众的凝聚力, 培养人们团结协作精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组织、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各类文化活动, 营造蓬勃向上、身心愉快的艺术氛围。大力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 充分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 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 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瑰宝中, 去发掘、整理、完善、创作反映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实施精品工程,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优秀作品。

三、健全文化馆人才机制, 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人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石, 文化馆的人才建设有着它的独特性。由于文化馆业务工作的双重属性, 要求业务干部除了精通一门文化艺术门类, 还需要通晓群众文化理论等相关知识。文化馆业务干部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需求的群体,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 还需懂得一些管理学、心理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复合型人才标准, 才能胜任文化馆的工作。当前文化馆业务干部普遍存在技能上的局限性, 不重视群众文化理论及相关知识和研究, 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化馆应该建立本系统人才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每年定期对业务干部进行除了本专业外, 多学科特别是群众文化理论的培训, 建立长期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

四、构建广泛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拓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时间、空间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地实现。依靠各级政府力量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参与和帮助。通过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及各种社会团体, 构成相互联络、上下统一覆盖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优质服务团队和特色文化品牌, 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馆必须建立与基层单位的联系, 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培训辅导, 举办免费公益培训班, 培训文化志愿者、师资队伍和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开通群众文化网站,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真正的公益性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彰显,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人民服务。

五、拓展文化馆服务渠道, 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实效

文化馆根据基层群众的要求, 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百姓口味的的精神产品, 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服务空间, 来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根据基本服务项目以及群众的基本需求, 提供丰富多彩、覆盖各个艺术门类的课程选择, 让广大群众在网络上共享。增设远程辅导的功能在网站, 建立网上课堂, 对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培训。同时针对个体需求, 根据申请提交的先后顺序和辅导老师的时间安排进行人员调配, 提供面对面服务, 让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足不出户。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 将实体展馆的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呈现在互联网上, 供人们进行了解和欣赏。文化服务将突破接受群体、时间空间、场馆的限制, 老百姓可通过室外LED屏、PC、移动客户端尽情观看。

13.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十三

实战水平

2012年以来,xxx以科技强警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力引擎,队伍实战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以来,xxx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其中取保候审6人,起诉8人,逮捕6人,刑事拘留10人;抓获违法嫌疑人8人,其中治安拘留6人,强制戒毒2人。

一、树立新观念,确立公安信息化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xxx支委率先统一了思想,在全所民警中叫响“建设不落后,精神不落后,理念不落后,工作不落后”的口号,坚持强力推进、强行入轨、强制规范。支委领导和广大民警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化应用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从实际效果看,信息化应用拓宽了眼界,实现了科学用警、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增强了民警信息化应用的主动性和主创性,不断提高了实战效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由单兵作战到综合应用的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二、提炼新战法,切实发挥信息化在实战中的关键作用。xxx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下,转变传统侦查破案模式,围绕重点人员的吃、住、行、销、玩,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特情开展工作,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特勤布控,通过

有奖举报等方式,广辟破案线索,将侦查触角和阵地控制进一步延伸,梳理出一批犯罪线索,摸清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员的底数、去向、活动规律及特点,对摸出的线索采取落实责任、顺线追捕、架网布控、上网比对等多种措施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信息化应用,2月20日,抓获贩毒嫌疑人4名,缴获冰毒400余克,麻古1200粒;1月30日,抓获非法持有毒品人员1名,缴获冰毒约30克,大号砍刀4把,匕首2把;

14.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 篇十四

------三级联创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某某乡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打基础、强班子、建队伍、促发展”为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突出抓好“4211”工作机制、“三支队伍”建设、乡村干部素质工程、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等措施的落实,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有效的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使基层政权更加稳固,有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7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一是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乡党委一班人始终把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都能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学习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定方向,明思路,立举措,增强了总缆全局的能力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为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乡党委班子成员能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遇事班子成员多通气、多协商,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特别是对一些有异议的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进行决策,不搞一言堂,对会议形成的决议,班子成员都能够带头贯彻执行。通过发扬民主集中制,使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决策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二 是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为彻底改变机关干部“懒、散”,责任心不强的弊端,结合“4211”工作机制,对乡机关和下放站所干部按照农口、党建、政法、精神文明建设四个办公室定位、定岗、定指标进行了条块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到了奖罚分明,认真落实了干部的考核,“双语”学习,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了机关干部“选、培、育”机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共推荐科级后备干部15人,副科级后备干部45人,制定了后备干部远、中、近培养和使用计划,县委共提拔任用11人,充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建立健全了让村干部走出来挂职,让乡干部“沉下去”干事的长效机制,全乡共选拔了两批6名村干部到乡政府学习,第一批3名学习干部进入了村班子,分别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职务。同时下派了5名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以来,通过做好“传、帮、带”工作,村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作用的整体发挥;四是抓党团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今年共发展党员11名,团员86名。目前,党员总数382名,团员数量592名,入党积极分子147名,入团积极分子190名,村后备干部67人。五是抓好干部培训工作。积极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加强对村党员、干部、农民的培训,4名村干部到县党校参加了大、中专学历班的学习,乡党校每季度举办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民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党员电化教育网点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240人次;组织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2次,参观人员达38人次,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解放了村干部思想,开阔 了眼界,提高了村干部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抓集体经济发展,认真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一是认真落实“村财乡管县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了财务核算中心的作用。对各村的财务帐目、收支情况进行了统一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了“收支两条线”制度,实行“一支笔”和民主理财相结合的审批制度,严格审批权限,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二是坚持调优种植业,主攻畜牧业、优化林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乡管村帮、对口扶贫等措施,帮助带动农民致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三)抓监督机制,认真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及配套组织各项规章制度,解决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的问题,加强村民自治,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把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乡各村从党员、村民代表和“三老”人员中推荐产生了民主理财、村民代表议事小组、党员代表议事小组,专门对村干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四)落实措施,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大投入,实行部所合一,配齐配强村级治保主任,建立健全“十户联防”组织,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认真落实值班巡逻制度,做好重点人员的监控和劳改劳教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落实两项制度,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五)以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四个长效机制”为契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四个舱小长效机制活动以来,我乡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 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始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着重解决了党员干部作风、村级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和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长效机制。通过推行村干部值周、县乡干部驻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建立党员服务站(服务分站)等措施,乡村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得到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形成了以“学习、服务、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乡村两级共投入资金309.5万元,加强阵地建设。其中投入22万元为乡“五小”工程配备办公设备、新修食堂、澡堂,解决了乡机关干部工作娱乐活动有场所的问题。投入70万元修建文化中心,乡村两级投入资金217.5万元为村委会购买了办公桌椅、新建6个村级阵地、维修扩建3个村阵地,解决了村级有址议事和农牧民活动场所的问题。完成43公里村村通柏油路,改善了农牧民出行条件,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扶贫攻坚取得成效,落实扶贫资金616.55万元,完成吐曼巴西村86户居民的整体搬迁,实现四通工程(水、电、柏油路、小喇叭),彻底改善了全村农牧民的生活条件。自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共整改解决了涉及基层党组织和村级道路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问题36个,受到了群众拥护,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制约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部分村级办公条件简陋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不够平衡,示范点和单位包村点抓得较多,发展相对较好,其它点抓的力度还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参照其它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的做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扩大村级招商引资领域,使村级多引进项目,千方百计壮大村的集体经济和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力争在两年内使全乡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以先进带后进,重点抓后进,特别是加大后进村的扶持力度,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上一篇:游天门山的作文初一下一篇:四年级写妈妈我爱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