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024-07-22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精选13篇)

1.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一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教学模式探究 (网友来稿)

张开英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u 训练模式:语文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u 模式的理论根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因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语感作为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是以主体对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理法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是以过去丰富的生活与言语经验为依托的。叶老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的,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而非教师的讲授灌输中接受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

u 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u 诵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 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 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 连续(⌒ )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实例分析:《一面》中鲁迅外貌描写的学习

u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表达对鲁迅由衷的敬佩和悼念之情,学习鲁迅的崇高思想品质;

2、知能目标:⑴熟练诵读感悟语言⑵外貌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迁移应用

[教法及理论根据]

u 语感领悟法: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本文文词优美、准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3段、19段、32段,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写作特色。

u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以写代读,以写促思。在感受和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要积累和应用语言,“我手写我心”写是用文字把自己的语感固定下来、积累起来的重要步骤,听说读写思在语文的学习中并重,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写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得到创造性的展示,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个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显示教学的成效,达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试着提供一个条件让学生学写人物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展开想象,穷形描摩。

[教学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制作课件辅助教学,音乐暗示教学。声色图画可以让学生五官开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导入新课:用多媒技术投影一张图片,学生进行外貌描写。只要说就行,不论优劣、快慢,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胆识、口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敢开口就是英雄”。以后再迈向会说、说好。(3分钟)

找出鲁迅的外貌描写语段,并诵读感悟语言。可让一学生明确3段、19段、32段这三段,由远及近,由粗及细,由整体及局部的写作顺序,主要组织学生诵读。(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在读中揣摩写作手法,“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法”用各种各样的生动有趣读法代替教师支离破碎的对优美文章的剖析,还学生以语言的本来面目,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人物声容笑貌的刻画,以及喜、怒、爱、憎、褒、贬的情感色彩。)(15分钟)

小组讨论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总结经验、规律,为写作提供借鉴。用投影仪显示提问: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人物形象丰满的原因?如何使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生四人为一组,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习惯。(感受、领悟语感的基础上,积累、应用,感受是在已经具有一定语言悟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领悟必然依赖以往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积累肯定会受语言运用能力的制约;运用是感受、领悟、积累目的,又直接受前三者的影响。语文教学就是运用这种良性循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主要靠实践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习得语感、积淀语感,体现语文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老师在投影仪上明确: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总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往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性格特征: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外貌特征:瘦→写作手法:比喻修辞、细节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看法。(10分钟)

投影仪上显示一组具有鲜明个性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先口诉,后写作,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上交流。学以致用,反馈教学的成效,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15分钟)

总结:学生自己七嘴八舌说这节课所学知识。(2分钟)

[整堂课构思的设想]本节课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琅琅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作者邮箱: zky_701215@163.com

2.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二

一、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 为其他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现代化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达到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协同精神, 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素质的目的, 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采用团队式学习模式

团队式学习模式是指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 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入手, 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 [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团队式学习模式的核心部分是组建高效的学习团队。[4]学习团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小组, 与一般的学习小组相比, 学习团队要具备团队意识, 强调队员之间的协调和整体配合。学习团队的主要特征是团队成员承诺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方法, 并互相承担责任, 学生团队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通过组建学习团队, 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 不仅有机会接触思考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新观点, 通过有效合作也能够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找到合理地解决方案。

团队式学习模式能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以及与教师的单一对应性, 能够提高学生形成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 采用多维教学方法

1. 团队讨论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以及兴趣等进行分组, 由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团队, 即学习小组成员选出队长, 拟定体现竞争精神的团队队名以及口号等。在教学中, 对于既有学术争议又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团队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提前把讨论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习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 并在课堂上认真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自由发言和讨论, 得出结论;然后由学习团队选出一位代表来向全班同学阐述其团队的观点, 使各学习团队都能够得到启发。

2. 角色扮演法。

该方法能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他们的管理技能, 积累管理经验,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情景模拟法。

模拟教学是指在课题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 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 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通过学生角色扮演, 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现场观摩。

现场观摩是让学生亲自到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现场去感受工作环境, 了解工作情况, 接触工作人员, 学习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

(一)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5]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通过团队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团队实践活动, 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理论知识的使用价值, 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为了完成讨论任务, 需要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 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任务感, 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正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83%的学生能积极主动收集资料, 完成团队讨论的问题, 只有17%的学生不主动收集资料。正如调查问卷中, 某位同学所写的, “这种深化课程改革, 我认为对我们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同时获得知识的效果比只专看书本和老师单纯的讲解好很多, 并且激起同学的兴趣, 各展其长, 融入一个团队中来。”

(二)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每次的团队练习与活动中, 都要求队长合理分配每个队员的工作, 使之通过各人的协作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协调能力。通过调查问卷显示, 92%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团队学习, 培养了自己很强的合作意识, 8%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能与其他队员进行合作。

(三) 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团队练习与活动中, 对学生的责任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份内的任务不再只关自己的事, 而且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最终成绩, 因此不负责任的学生会受到队员的批评, 使之改进。

(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项团队练习与活动的设计, 已不只限于课本的内容, 而是要求学生从课本的理论内容出发, 通过收集并整理资料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受者, 更多时候他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创造者。对于学生而言, 最大的收获将是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34%的学生认为通过角色扮演法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58%的学生认为通过角色扮演法能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45%的学生认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能加深自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48%的学生认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基本能加深自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51%的学生认为团队的学习模式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的学生认为团队的学习模式基本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调查问卷中, 某位同学所写的,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 真的很新颖, 也很适合当代的教育, 培养自己动脑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互动也能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 以继承知识为主要任务, 以灌输式为主要方式向学生机械地传授知识。基于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本文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构建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点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以期能培养更多实用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宋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3 (4) :143-146.

[2]贺庆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007, 10 (2) :39-41.

[3]冯张美.团队式案例教学模式在优化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 (9) :103-105.

[4]段华洽, 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4) :35-40.

3.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三

在多年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普遍规律:数学优秀生和数学后进生在数学成绩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数学元认知水平上的差异。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成为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所谓元认知提示语,是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探究既是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又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过程。探究总是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下展开的。离开问题的引导,探究就会迷失方向,而且也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元认知的引导和发动,目标导向的过程是运用元认知确定探究目标和选择认知策略的过程,探究展开的过程是运用元认知调节、监控探究方向并促进探究前进的过程,反思总结过程则是运用元认知检验探究成功得失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提示语来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持续深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元认知来促进探究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如“探究沿什么方向前进?”“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猜想问题的正确程度如何?”等。

三、学案教学与元认知提示语的有机结合

“数学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数学学习方案。利用“数学学案”来进行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数学教学形式,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实施“学案教学”的学校在国内还不是很多,但凡实施了“学案教学”的学校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浙江省金华一中、江苏沭阳高级中学、平邑县第一中学、河北省乐亭一中等。有些学校虽然没有“学案教学”这一说法,但在实际操作上其形式与“学案教学”类似,如高州市第一中学,他们把类似于“学案”的操作材料称为“预习提纲”。“学案教学”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其教学理念已与现代学习论接轨,是一种从中国教学实际出发的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值得学习与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元认知理论。现阶段,综观各个学校已经开展起来的学案教学,基本上都是围绕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呈现手段而进行的研究,缺少策略层面的研究,尤其缺少解决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被动问题的策略研究。

解决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被动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行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导者、管理者。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提高青年数学教师把握教材、整合教材能力,提高数学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意识与能力,解决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我校数学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普通高中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进行数学学案教学的教改新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因材施教之法。我校数学教师在以学案教学为特色的方针指导下,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把编写打印成册的“学案”预先分发给学生,一般一个章节装订成册为一套“学案”。基本环节为:自学目标、自学重点、知识梳理、典例探究(部分例题配详解供学生阅读,其余例题供学生课内研讨完成)、巩固练习、自我小结。在上课前由教师布置指导学生完成某一个“学案”,要求学生先把“学案”设计成某一个小单元内容,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完成上述几个环节。一般教师在选题时不找难题、偏题和怪题,力求重视基础、链接高考,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引路灯。再者,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尤其对于较难处理的地方,编者在“学案”上提出有自己特色的元认知“提示语”对帮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一线数学教师学习和掌握数学元认知理论,并用其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有助于实现科学合理的“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高效低耗”。因此,数学教师要学会在原有传统教学中注入“数学元认知训练”,充分利用元认知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徐光考.教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学通报,2005(10).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罗淑卿

我校《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于2000年秋批准立项,是《小学区域性创新教育》的一个子课题。本课题历经五年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进入课题结题阶段。现将有关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我们的理论假设与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在于通过思品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人才,并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健全的人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小学思品教学的特点,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陶行知在《民族的儿童节》一书中强调,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儿童。只有充分地解放儿童,冲破一切传统束缚,让他们大胆去想,大胆去讲,大胆去干,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专家们认为:要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规范教学。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一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模式指导教学,避免品德课执教过程杂乱不实,突破思品教学的三背离,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概述

(一)模式孕育阶段

2000年秋,我们实验教师在县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根据思品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制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现行教材并制定了方案,孕育出了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三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明理课——以“理”为主线的模式。

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创新能力决不是凭空产生的,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思品课中的“理”是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明理课是侧重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塑造学生心灵的课型。理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悟出道理,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是一个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教程,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悟出道理。明理课分为“感知——深化——运用”三个阶段。感知,是让学生初晓观点;深化,是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工夫;运用,是用本节课所学的道理去分析、解答具体事例或联系实际解决某一问题。.动情课——以“情”为主线的模式

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动情课是侧重于激发学生情感的课型。动情课以激情为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激行。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拨动学生的情感。动情课分为“引情——达理——激行” 三个阶段。引情,运用新颖的形式引发情感;达理,通情达理,运用生动的事例及教学手段感染和打动学生心灵,产生情感共鸣,再入情入理,从而从情中悟理;激 2 行,激发行为动机。.导行课——以“行”为主线的模式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道德教育有三个要素——自然(天性)、习惯和理智,其中习惯最为重要。导行课是以指导良好行为养成为主的课型。导行课分为“晓理——导行——实践” 三个阶段。晓理通过课文内容明白道理;导行,教师向学生提出行为方式和要求;实践,行为练习。

这三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相互渗透,形成一体。同时,明理、动情、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各节课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存在。

(二)实验探索模式阶段 1 .研读教材,划分课型

每学期开学初拿到教本后,各实验教师研读教材内容,初步确立相应的课型: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并根据孕育构建的基本模式备课。.课堂教学,践行模式

课堂教学中,各实验教师根据课型选择恰当的模式执教,老师门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又总结出了具体、可行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模式,如:

讨论式模式: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辩论式模式:学习新教材——出示辩论题目——分组作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质疑式模式:学生质疑——带疑学教材——尝试讨论——全班交流——解疑存疑。

茶馆式模式: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

小组式模式: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

实践式模式:教师公布实践要求——各人(分组)进行实践——汇报实践情况——得出实践结论。

主题式模式: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收集材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主持会模式:生充当节目主持人,师退二线导演。3 .教学评价,指导教学

在学习创新理论,进行大量听课评课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小学思品课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表”,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促使了我们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破模式,开放课堂

教学要突破模式,不搞模式化,模式应是变中有常,常中有变。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六大开放”: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课型、开放教学评价。我校思品课题组把握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辐射性、主体性、创新性、时代性特点,在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开放教学内容指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删出过时内容,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来充实学生的信息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开放教学过程指的是课堂向课前开放、向课后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其他课程开放。比如我课题组与语文组联合开展“我心中的土家名人”采风活动,利用长假开展的“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开放思维空间指的是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权威观念,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辩。设置语言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活用教材,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讨论、辨析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教学评价从这些方面考虑:会不会收集整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敢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4 能不能用所学道德观点指导平时的言行等,各实验教师平时教学时作好记载,并联系测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课题研究的开展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语言和行为的背离、社会实际与课堂条文的背离、所学道德观点与学生实际行动背离的被动局面,老师的束缚解除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新型的思品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老师爱教,学生乐学。.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为促进学生德性发展搭建了平台。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开展的活动,如〈〈歌颂祖国伟大成就〉〉板报比赛、〈〈环保卫士在行动〉〉的广告语展示、〈〈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等,使孩子们在和大量的信息交流中,在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中,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心灵净化了,德性发展了。.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践性品德的行为方式增多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观念的更新,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各位实验教师迅速成长,实验教师陈支益的品德课堂教学曾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她参加全县优质课堂赛获一等奖,实验教师的一批论文如:〈〈引进时代鲜活信息,构建开放的思品课堂〉〉《让学生在思品课堂经历探究过程》等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课题组的经验曾在宜昌市品德教学研讨会上作公开交流,教师们的教科研成果达二十项以上。

执笔者:陈支益

5.推进课堂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篇五

创新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由过去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活生生的人。提倡学生学会向陌生领域求知的本领。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教学一切的至高无上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组织者,学习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近现代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基本上都是先让他的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确实是学生学习必须进行自学和实践的至理名言。它还强调在教学时,教师要“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就是先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悟和思考。特别注重启发诱导,“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荀 1 子《劝学篇》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学生应该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反对别人进行硬性的灌输。我国近代的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自主学习。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也可以不教,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时,才去帮助他们。”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大力提倡让学生自己学。“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但其中时刻贯穿着一根主线,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向自学方面发展。他较早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叶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到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来认识。他说,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个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这样的人不断增加,社会和国家就会达到繁荣昌盛的境界。他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叶老还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看作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为推进课堂改革,学校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督导小组,指导督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教学新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因此,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和农村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就其具体的实施步骤简介如下:

一、自主预习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科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及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 4 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探究、解决疑难困惑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要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担任,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 5 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科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如主动回答问题得3分,回答对问题得2分等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

学生在充分的探究、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

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在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或以投影的形式出现,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则在课后进行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 反馈给学生。

6.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篇六

樟木坝学校 彭文胜

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课堂教育,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结构也随之变化。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不仅带来的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它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样的“辅助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中学数学在CAI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

一、 CAI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招致批评,然而,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其中,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

然而这些要求对传统的CAI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CAI软件设计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软件制作者必须自觉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作为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内容进行设计。例如传统数学学科教学对一些图形的教学很难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具来使用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的数学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形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类课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利用CAI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CAI的整合,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2)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3)教育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4)CAI的介入点的选取、教育内容的覆盖及教育内容的媒体实现;(5)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二、 以CAI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教育大纲》首次明

确提出: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因此,从目标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本身,这些教学目标可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结构。

CAI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电脑应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对象划分,又有主动型(辅助学习型)和被动型(辅教型)两类。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这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一系列教学素材,工具,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素材的组织以及二次开发可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首先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有支配权。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学习步骤,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而计算机平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来帮助自己的研究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次,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开发者。系统也从原来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和学习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成果可以在平台上反映出来。综上所述,“平台式”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把整个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在“平台”之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程度上发挥CAI的作用。由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多样的,灵活的。

7.对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七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和体验,所以,我们要以此理念为指导,积极对传统让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如重视学生的主体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自主创造、自主发现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时,在教授“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而是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探究活动:(1)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以后,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从中可以发现什么?直径呢?(3)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然后进行表达交流。这样,我通过设计让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将学习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经历和探索,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这一知识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于本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二、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的确,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忽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这些差异而采取一锅煮的教学方法,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吃太饱,部分学生吃不了。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授课时,应该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我就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然后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C层次学生(学困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B层次学生(中等生),要在达到C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A层次学生(优秀生),要在B层次目标的基础上,经历测量过程,从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如此将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全班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无时无刻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进有趣好玩的游戏,可以使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比如,在学习《负数》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和玩一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们立刻说出这句话的相反意思,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要接受惩罚哦。”一听要玩游戏,学生立刻来了兴致,个个都全神贯注,跃跃欲试。“班里转来了6名学生”,“班里转走了6名学生”,“张阿姨这个月做生意盈利1500元”,“张阿姨这个月做生意亏损1500元”,“今天的温度是零上15度”,“今天的温度是零下15度”……学生和老师你一句、我一句,配合得十分默契,学生个个都显得精神振奋。我继续说道:“如果转来6名学生记作+6,那么转走6名学生可以记作-6;做生意盈利1500元记作+1500,那么亏损1500元就可以记作-1500;温度是零上15度记作+15℃,那么零下15度就记作-15℃……同学们,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数字前面的‘-’叫什么呢?它的意义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我通过将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传统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乐于上数学,以此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思维能力受到限制,数学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因此,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目前应重点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体探究,分层教学,游戏

参考文献

[1]孟祥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究.延边大学,2010-04-01.

8.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型 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源泉,社会需要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以谋求长远发展。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使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教育学生。笔者探究了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几点经验,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富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促进人类发展、研究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现在,大多数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只重视解题方法,机械重复地进行解题训练。这样的数学教学只会把学生变成做题的机器,学生不停地做试卷和习题、背诵概念和公式,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而阻碍数学教学的发展。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有:

1.对创新型数学教学探索不够

部分小学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要求教师完成教学课时,甚至有时还会要求教师为学校带来经济收入,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科研。

2.数学教师观念陈旧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教师只想按部就班地把书本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敢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害怕“误人子弟”。还有的教师有好的教学方式,但怕被其他教师窃取,从而缩手缩脚,无法为数学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3.教师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教师的考核机制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虽然我国数学教育事业还存在种种缺陷,但还是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1.采取教学游戏模式

小学生接受能力强,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接受和热爱数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游戏模式。

教学游戏是指通过做游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或者利用游戏模拟现实生活,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游戏的设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黑板、书本和粉笔,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色彩的影像教学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师仅凭口述是无法使学生对抽象事物展开联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采取角色扮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当小教师,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课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同时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4.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入手,把思考问题的过程教给学生,而不只是把答案告诉学生。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素材,引导学生把素材和教学内容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小学数学创新型 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立足于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民.小学数学创新型课堂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2]孙淑霞.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创新型课堂[J].学周刊,2014,(2).

9.谈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论文 篇九

高校钢琴课是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教师通过钢琴弹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确保景观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必要的弹奏技能、音乐表达能力和相应的视奏水平,并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程度的乐曲。因此在当前的新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要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来推动创新,有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恒心,有效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真正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一、引入创新活动,激发学生思维

对于钢琴教学创新活动的引入,可以从创设教学氛围开始,只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信心,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立足在高校钢琴教学内容和要求之上,积极引入创新活动,突破原本单一、枯燥的讲授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掌握情况,积极开展课堂即兴表演活动,在满足学生表演欲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特色风格。

二、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和启发,这同样也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钢琴教学过程中,普遍都是采用传统集体式的教学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还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专业基础都是不同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于乐谱、技法和表现能力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存在差异的,那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中的矛盾,甚至还会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注主动探索

探索式教学作为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探索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基础,去自主研究钢琴学习和练习中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减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利于学生自主感悟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并有效掌握各个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建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独特认知,利于形成学生独特的演奏风格。

四、重视音乐设计

高校钢琴教学本身就有八个级别,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定级和音乐设计。比如在三级练习过程中,就可以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训练和较灵活的跑动,学习和掌握装饰音、颤音和节奏较复杂的技术,并学用踏板,进一步加强音色和力度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有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减七、属七和弦等。学生可以练习叶露生编曲的《兰花花的故事》、贝多芬编曲的《献给爱丽丝》、储望华编曲的《闪闪红星放光彩》等。而一些学生在四级练习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各种弹奏技术,加强学生的速度训练,提升学生对于声部、音色、音量、力度控制的能力,其在曲目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储望华编曲的《南海小哨兵》、陈培勋编曲的《旱天雷》、巴赫《二部创意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及时反思自身的问题,纠正自身的错误,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技巧,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非非.钢琴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融通-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J].大学教育科学,(05).

10.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手、眼等多种感官协同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更深刻的阐述了“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记住了;只有我做过的,我才能理解。”教育理念。教育大家叶圣陶也说过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希望我们的“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能达到教育大师说的效果。

在使用 “二三六”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学习成绩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等进行同桌搭配、小组搭配,表达型和做题型做同桌,自学能力强的与需要帮助性同桌搭配。一般一个学习小组有四种学习能力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他们就会和睦相处。

要想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还要从教师本身找原因,应加强把握教材能力、驾驭课堂能力、以及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引导能力的提高。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在备课及教学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到这几个问题:①哪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②大约多长时间?③问题怎么设计?④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⑤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⑥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通过做细致的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加强合作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这方面 学生有待加强。一部分学生只想表现自己,不肯倾听他人回答;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11.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初探 篇十一

一、引情入境,阅读中识字,训练中发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情趣导入很重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不是唯一。阅读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基本途径。以阅读为中心组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适应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可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有关情节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课文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关键是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己潜在的智力,切入课文创造的已知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未知情景。

首先,可借助课文中已有的想象内容,引导学生综合想象。例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者应根据全文内容安排一个综合想象:这篇课文学完了,这个时候你面前的小女孩是什么形象呢?由于老师的指导,学生浮想联翩。

其次,教师可借助课文中的句子或片段,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写群众等总理灵车的情景。教师启发学生把这段话想象成一个生动的场面,通过想象,学生仿佛也置身长安街,一同等着为人民的好总理送行。

三、借助词句变动,进行语言训练

实验教材中,对保留的传统课文,在语言文字上做了很多认真推敲和精心修改,使语言表述更加准确、生动、流畅,这样更便于学生学习语言,接受规范性的语言训练。

四、优化教学过程,强化“三动”训练

1.让学生“动脑”想一想

当教师给大家讲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引导学生问:她都做了哪些梦?再启发学生想想:你曾经做过什么样的梦?说着放上悦耳的小夜曲让大家“动脑”想一想。

2.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

3.让学生“动口”说一说

学生画完“我的梦”后,以小声说、大声说、指名说,小组互说,给身边的教师说等形式,引导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打破先举手方可发言的规矩,提倡“想说就说”,不必举手。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

12.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十二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 新课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精心设计导言, 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其思考, 运用有趣的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 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还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导言的方法有多种。如问答式。在学习《植物的花》这一节课时, 教师手拿月季花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答:“花。”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学生回答:“月季花。”再接着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答:“看花的形状。”在这一问一答中, 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引入新课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会感受到植物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花的形状不尽相同, 并根据这个原理, 让学生分析花的结构。这样,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植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二、小组合作探究, 注重学习细节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有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过程, 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开始组织实施时, 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成小组, 并确定小组长, 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让他们知道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合作、探究等。刚开始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 有时难免会出现乱说乱讲, 为一道题大吵大闹, 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制定规则, 如教师点名回答问题记1分;自觉回答记2分;抢答记3分;对问题描述准确无误记4分, 并由每小组指定学生相互统计分数, 此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坚持下去, 教学效率会有显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提出问题, 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组成员在讲解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逐步提高。

三、重视课外实践, 提高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把课本上的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种植专业问题开发成实验, 或观察, 或探究, 或实践, 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职专学生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与课外实践分不开的, 以课外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 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充分开展课外实践, 使课内理论性知识和解题思路通过实践探索得到巩固。

四、利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 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 不断改变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13.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三

龙村镇塘湖小学林茂成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还应该是创造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就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已成为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为此,我们应倡导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的能力。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型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型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又应该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我就语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永远的歌声》一文,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五大步骤: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和爱好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各种适合教学课堂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渗 1

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激发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经典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欣赏动听的歌声同时,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并同时播放一些有关于教师节学生送花给老师的图片。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生进一步阅读新课文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这首歌是唱给谁的?你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看看课文中又是唱给谁的呢?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现代教学理念提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个人认为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该说的时候,想说就说,各抒已见,从而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阅读为本”的原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要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质疑是创新行为的举措。质疑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阅读教学中,教者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来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这样,学生

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汇报,别的小组可以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交流的目的,小组筛选后,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重要的、难点的地方,经过学习认真筛选,提出重点,让全班同学讨论。

由于《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比较通俗易懂的阅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讨论,很快就能理解。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句子的意思理解还不够到位,就应该由老师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则起到点拨导思的作用。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如:文章为什么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哭了?这些问题,都要老师起到一个点拨和导思的作用。

四、归纳释疑,提出见解。

作为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谈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学习方法,以便下一课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在教学《永远的歌声》一课时,我就通过让学生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和体会等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谈自己不同的见解、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得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学习目的不仅仅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创新就是最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在教学《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1)摘抄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和好词好句。(2)根据课文的学习,写一篇文章来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4.11移动电商购物节倡议书下一篇:情人节贺卡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