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2024-08-16

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共19篇)

1.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一

12年新教师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2012年12月12日来源:网络综合培训课程发布课程加入收藏

-【网络综合-12年新教师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编辑寄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12年新教师考核个人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转眼三年的考核期已到,学校要求把个人三年的情况做一总结,我很是惭愧,觉得自己的工作热情远不如过去,看结果只能算是勉强符合考核的各项指标。其实从学校要求我们签考核任务书起,我就产生抵触情绪,并且是消极怠工。我总觉得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不能采取明确的量化标准进行考核,一年一定要发几篇文章,申请多少科研经费、几个国家或地方级别的课题等等,否则就要如何这般。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一是它的神圣——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它的自由与民主,这样才可以使教师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性地工作。高校教师的工作一旦有了功利的目的和要求,则必然会使一些人只为应付考核做事,不求有更多的努力。而我这类人,没有考核要求时还干劲十足,自从考核开始我就觉得不舒服,好像被人牵着鼻子走,有一个无形的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总是尽力逃避这种约束,以至于工作提不起劲,懒懒散散,一晃三年就过去了。

为了考核,我简单地对自己三年的工作做了一个小结,上交组织。

一、在政治思想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和各项纪律。团结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工作上首先在教学中认真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很好地履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好评。

其次科研方面,结合社会学实际的教学和科研情况,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克服困难,积极争取科研资金,三年的科研经费超额完成,总体上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任务。最后在工作中,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关注自己专业的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

总结三年来的思想、教学和科研情况,有成绩也更有不足,我愿意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二

当今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 若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就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学习指导和更为前沿的社会需求信息,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 更要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培养出一批能够为学生保驾护航的先进的教师队伍。

所以, 高职院校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可是,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导致这块工作更多的是处于“软肋”地位。对此, 我校为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了一个方案, 下面是对该方案从不同方面做出的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和理解

高职院校, 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 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 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 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目标是, 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 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特征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 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 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主干技术, 侧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对教学能力分析和评价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国家发展上, 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队伍作为高职院校的中流砥柱, 教学能力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一般来说, 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一是认识能力, 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 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二是设计能力, 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 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三是传播能力,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四是组织能力, 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 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这五种教学能力构成了教师的基本能力, 一个教师是否具备这五种能力, 能否运用好这五种能力都对学生能否全面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因此对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势在必行。

三、对培训方案的解读和研究

对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研究主要分为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特色四个方面。

1. 研究目的

作为新教师, 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自身还不具备一个高校教师应有的状态, 心态、能力等, 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师的身份。而且在思想上, 新教师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 对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不同教育体系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让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为新教师参加工作, 能够实现快速由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 由所接受的普通高等教育向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不同教育体系转变, 提供了培训方案, 使之尽早的完成转变。

2. 研究意义

在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下, 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随着办学合作不断涌入国内冲击国内土著高职院校;在高校扩招后学生生源数量明显逐渐下滑的新时期, 国内高职院校进入了生源战“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生存与发展问题即将面对;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个平行教育体系初具萌芽的今天,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综上所述, 国内高职院校现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对于一个学校来说,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加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 研究内容

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 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二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的区别。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形成新教师教育教学参考性标准, 包括教案设计、板书书写、教科研工作、授课课件制作、学生论文指导、学生班级管理、教务与考务工作、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教育, 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等。四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4. 研究特色

(1) 定位

本课题以汽车类职业教育为例, 广泛调研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区别, 在对比中研究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的区别, 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差异化的职业特征, 研究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差异化教师标准。

(2) 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管理标准, 综合我院汽车工程系教学改革经验和新、青年教师培训经验, 研究适合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教师培训方案。

3.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师:观念转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课程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新课标要求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则要求教师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单纯的教师教向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的多元教学组织形式转变。下面是我个人通过新课程培训后对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观念转变的几点想法: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成功的教育就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才观是制约教育行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彻底改变那种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狭隘意识,树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新的人才观。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成绩观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一味地侧重分数。往往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结果是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一定要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成绩观。教师要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尽快实现思想上的几个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能力发展方向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旧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就是课程,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两点:一是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构建的由教育内容、教育策略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课程不等于教材。二是课程改革不是单纯的更换教材。而是从理论构建到实际操作的系统过程。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进行教材研究和教法研究。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实施角色的转变,即从单纯的课程的执行者和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现行有多种版本,而每种版本教材编写却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多研究几套教材,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对知识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学科,它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自然科学。新的化学课程突出特点是关注社会,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生活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将不同的化学知识尽可能地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如学硅及其化合物时。要结合当前高科技和单晶硅产业探讨,对新课程涉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合成材料、化肥鉴别、微量元素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工厂,以开阔其视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例如,教材中有关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问题都是很好的材料。通过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逐步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向开放式教学模式。

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探究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活动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惰性。抛弃等、靠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要始终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并努力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反思,使学生逐步形成学习的“志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石。在化学课堂上。要及时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问、愿问。化学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仅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化学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生动活泼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把活生生的化学知识说成是冷冰冰的。其结果是老师埋怨学生不努力,学生责怪教师效率低,这样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此学科毫无兴趣,成绩逐步下滑。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调控,做到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对内容的重新组合,语言的准确表述,实验的规范操作。开展启发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4.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教师“超越自我”的热情,逐步树立“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成为一种时尚”的意识,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读书、研究的文化氛围。从而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改革、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活动目标:

1、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活动时间

2011年3月——2011年12月

二、参加人员

各级骨干教师和45岁以下年轻教师

三、评选领导小组

组长:徐维玲

组员:王殿芳、苏荣秋、郝玉萍、鲁凡

四、评选方法

2011年12月将按照参加人数三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并进行表彰奖励。

五、活动要求

1.教师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出教师个人读书计划。2.读书笔记书写要认真,字迹清楚规范。3.读书笔记必须由本人书写。

4.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摘抄原文原著的主要观点、精彩段落与阐发自己的观点、收获相结合。

5.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五

一、承办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益阳市学前教育中心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基本情况、办园理念、师资情况、主要成绩)一直以来,我园坚持将保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保育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从我园走出的孩子不仅身体棒棒,而且智商、情商俱佳。这些离不开我园保育员的倾心付出。我园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方案,在全省每年的保育员技能大赛中,我园选手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

二、前期调研与实际需求分析

通过电话访问、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课程将聚焦以下几个问题:

1.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主动性不强,有时口无遮拦。

2.对一日工作流程及要求不熟悉。卫生工作不能坚持,特别是物品归放、包干区、玻璃、死角等卫生做得不到位。

3.幼儿保健知识欠缺,保育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4.参与辅助教学、辅助活动的能力差。

5.家园沟通能力弱。

三、培训目标

1.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明确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

范》,乐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保育观。

2.专业知识方面: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任务、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初步掌握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保育基本规范与流程;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内容。

3.专业技能与能力方面:熟练掌握幼儿常见疾病、传染病和一般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初步的护理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技能;具备一定的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组织与指导技能。

四、组建工作团队,明确岗位职责

长:

(项目总负责)副组长:

(项目总调度)

员:

(协调管理、项目执行、摄像照相、专家接送、物品采购、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等)班主任:

(制作学员手册、组织班级建设、日常跟班管

理、联系专家、组织结业典礼、提交总结资料)副班主任:

(审核学员名单、联系学员、培训需求调研、生活服务等)

五、乡村幼儿园骨干保育员培训实施方案课程安排(见excel)

六、培训模式及措施

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采用专题讲座、案例研讨、观摩实践、情境演练、团队拓展等方式,做到“三突出一重视”:突出参与互动、突出案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重视专业技能训练。集中研修做到有需求、有计划、有管理、有指导、有考核、有评估,强化实践研究的交流与指导,通过qq、微信实现培训对象的在线交流,以及研修资源的服务与共享。

七、培训时间及工作安排

(一)培训时间:2016年12月4日-2016年12月10日

(二)工作安排 培训前期:

1.问卷调查、电话调研培训需求 2.审核学员名单、联系学员 3.制作学员手册、学员证 4.课程制定、专家联系 5.食宿安排 6.采购文具 7.接送车辆安排 8.设施设备准备

9.专家邀请函、聘书的准备

10.各类文档的打印(花名册、问卷调查表、考勤表等)

培训中期 1.迎接学员 2.组建班级建设 3.日常跟班管理 4.课程实施、园所参观 5.学员课余活动安排 6.学员各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7.制作简报 8.学员代表座谈会 9.组织结业典礼 培训后期 1.做好总结

2.收集和整理活动照片、视频等各项资料 3.上交各项资料 4.学员回岗后续跟进

八、培训过程管理

1.强化班级管理,提升培训实效。(团队建设、拓展活动、小组活动),课前有主持,课间有游戏,课后有反刍。

2.考勤与考评。对听课、研讨、作业认真督促检查及评定。3.反思与交流。及时上传ppt。

4.优化培训环境,做好后勤服务。(住宿、餐饮、出行等)5.注重资料的整理与素材的搜集,做好培训宣传。6.严格经费管理,做好组织协调。

九、培训考核与结业

1.总结成果。(文本资料:培训方案、学员手册、学员调研问卷、培训简报、培训管理档案。电子成果:培训光盘、专家授课课件、培训照片、学员总结课件、学员游戏音乐......)2.办理结业。(结业审核、评选优秀学员、打印结业证书、举行毕业典礼)

十、培训延伸

学员回访,追踪效果。

十一、培训资源建设

1.著作《保育员手册》 王普华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网络链接:摇篮网

十二、培训后勤保障工作

1.提前购买学员学习用品。(如笔、笔记本等)

2.联系宾馆定好房间,从细节上为学员提供舒适、安静的住宿环境。

3.提前布置学习场所。

4.确保每一位学员吃好,做好餐饮服务。

5.联系好出行车辆,计划好出行路线。

提前联系参观园所。

十三、特色与创新

1.观摩实践学习。

2.分组讨论平时工作中的疑难点,大家一起研讨合适的解决方案,然后每组综合起来挑选几个典型的案例由专家进行分析解决。

6.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六

课前反思 :

一、要充分备好教材的重难点

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总之,要充分了解这节课要讲解的重难点。

二,要充分备好学生的各种情况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课堂反思: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都从差生入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优生的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口语训练

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接受知识,也就是说要准备好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表达,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自己编对话或短剧,学以至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到知识。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学习兴趣。

三,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进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课后反思:

一、关注学生情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1、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二、存在的问题

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1、对本单元的难点知识掌握不扎实,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很象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记忆就不牢固。需要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与本单元内容关联的写作能力不理想,课文、句型虽然会背诵会默写,但实际运用能力差,需要平时注意训练写作能力的培养。

7.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方案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 年9 月至2013 年8 月, 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 名, 其中女性12 名, 男5 名, 年龄20~26 岁。本科3 名, 大专14 名。

1.2 方法

1.2.1 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 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 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 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 建立科室带教小组, 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 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 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 熟悉其巡回配合, 能够独立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 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 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 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 周, 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 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 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政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 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 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 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 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 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 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 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 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 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 “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 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 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 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 学生满意度不高, 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 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 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 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 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 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 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 实战少, 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 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 每周进行2 次的晚自习至20:30 结束, 在晚自习期间跟班, 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 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 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 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 年每个专科轮转1~2 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 掌握各专科1~2 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 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 第2 年每个专科轮转2 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各专科2~3 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 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 同样进行出科考核, 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 级护士准出考核。

(5) 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 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 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 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 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 采用品管圈活动, 及时解决问题, 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 如家长制管理方式, 接受度低、逆反心理, 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 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 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 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 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 有奖有罚, 取得信任, 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 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 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 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 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 《“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 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 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 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 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 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 符合要求进入第2 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 独立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 本人申请, 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 效果

2.1 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 年医院重组至2011 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 人, 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 个月。2012年至2013 年新入科护士17 人, 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 个月, 明显缩短了独立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 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 年到2013 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 医师的满意度从95% 上升到98%, 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 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 2~3 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 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 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 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 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 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 例如PPT的制作, 授课模具等。

3 讨论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手术室护理的发展随之而来带来更多的挑战, 器官移植、各种微创技术、日益更新的医疗仪器设备, 需要我们手术室护士更高的专业素质和默契的术中配合技术。而每年入科的新护士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对于他们的培训尤为重要, 开个好头、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成为手术室将来的栋梁, 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科现采用的对新护士的培训方案, 首先整个管理和教学有了明确的组织体系和分工, 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考核的要求和标准。摒弃原有的总带教一人负责制, 其他高能级护士不参与或即使参与也不承担责任、无考核的状况, 全员调动工作积极性, 选拔专科导师, 有责任也有待遇, 真正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其次在培训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突出重点、主次、先后, 不是对手术室内容宽泛的学习, 使新护士学习的更有针对性和条理性。而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 通过专科轮转、每日晨课、情境模拟、竞技比赛、辩论交流、晚自习以及品管圈活动等全面的开展培训, 使新护士的接受度更高。另外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有考核内容而且有多种考核方式和严格的准出标准, 培训过后不只是对新护士进行一次考核就结束, 必须让他们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如何能达成目标, 提高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

8.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评价的机制再造 篇八

教师综合评价体现多元性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根据新课改相关精神,全面修订并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如《平遥中学教师师德要求》《平遥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平遥中学教学常规》等制度条例。其共同特点表现为: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根据新课程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改以往对教师的单一性的终结性评价、纯教学成绩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从教行为实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客观评价。从师德建设抓起,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并将相关文件精神体现到班级日常管理、学科日常教学的评价评估当中。从师资素质抓起,举办平遥中学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师命题大赛和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参加的解题大赛,举办全员参与的读书活动,创设校园文化评价氛围,对优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从教学常规抓起,规范备课、讲课、批阅、辅导等教学行为,建立学校职能处室部门和年级工作部交叉管理的检查评价体系,各项常规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评价、有反馈,定期评价和不定期突查双管齐下。从课堂教学抓起,本着“不备不讲,讲课必备,备则研讨,讲则谋改”的原则,学校领导和职能处室部门领导、工作部领导采用“推门式”听课,对教师的备课、讲课、课改等进行突查式督导评估:看课改理念的领会,看课改行动落实,看课改效果展示,看课改中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从教学质量抓起,多方位考核、考查,阶段考试在原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进步情况、学科有效数情况、班级学科提升情况等指标;在原来教学质量单一的横向比较的基础上,新增了教学质量的纵向比较、可持续发展比较等评估。

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相结合 在实施制度条例等显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采用文化导向等隐性评价因素,对教师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方向引导、舆论监督。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推行了以“资源共享”“专长引领”为出发点,以“名师讲坛”为有效载体的“菜单式”讲座。“菜单”中有30多项可供选择的项目,内容从新课程理念到实践中的困惑,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到各门学科具体的操作等,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实施个体对号评价,并有针对性地从菜单中选择“专长”进行讲座。讲文化、讲学术在平遥中学蔚然成风。

平遥中学校报、平遥中学校园电视台、平遥中学校园网等各种媒体定期报道表彰先进教师和教师的先进事迹,经常刊发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工作札记和管理叙事,新改版的校园网为学校各个处室部门和年级工作部提供了宣传展示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空间,开设了教师个人博客平台,健全了学校、部门、年级、班级、学科、教师个人多层面全方位的交流学习与舆论导向评价的机制。隐性评价机制的引入和加强,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的结合,将会更为全面高效地加强校园正确舆论的导向和评价,更加长远地影响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入民主评价机制 在教师评价机制中,我校采用民主集中的办法,既有学校层面的相关制度条例的考核评价,也有来自广大教师的民主评价。如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表彰评模、青年教师育人楷模等工作,我们在考核的基础上,加入了教师的民主评价权重,德勤能绩综合考虑,人人参与评价,评出了先进,评出了团结,评出了干劲。我校还实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主要针对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征求学生对学校、对班主任、对任课教师意见和建议,以期纠正教师从教行为,改进教师工作方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对于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们除依据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外,也采用“群言堂”的民主评价方式,在评价中,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层面、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评价中学会宽容,学会接受,学会反思,学会真诚。

课堂教学评价,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性”

新课程实验的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师资队伍。我校立足全面、全体、全程、全方位促进教师成长,出台并实施了《平遥中学新课程实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案》,确保新课程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全校上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行动研究,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新模式,努力打造生态课堂、阳光课堂、人文课堂,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平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是我校在新课改过程中制订的体现新课程意志的主流评价体系,它一改过去“以教论学”的方法,大破以教师为主要评价对象的框框,贯穿教师教的教学思想及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两条主线,并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反映教师的教学境界以及教学技能、能力、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情况;需要评价者善于观察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发的变化进行客观分析和价值判断。《平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提出了评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维度均为5个,内含若干个评价因素,两个维度权重分别为40分和60分。

评析教师教学行为的5个维度包括:

①组织能力,指组织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组织语言;

②注意中心,指关注学生、及时反馈;

③教学态度,指尊重信任、激励评价;

④教学机智,指灵活调整、恰当处理;

⑤教学境界,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评析学生学习活动的5个维度包括:

①参与状态,指参与形式、投入、展开、深入、拓展;endprint

②情绪状态,指气氛活跃、及时反馈;

③交往状态,指交流充分、有效合作;

④思维状态,指主动积极参与思考、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⑤生产状态,指成就感、严谨感。

无论是评价维度,还是评价维度内含的各个评价因素,都充分发挥评课在课程改革中的导向、管理、调控、鉴定、激励等作用,真正做到有效体现新课程理念,深化内隐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设计思想和外显的课堂教学艺术,从而促使教师将以学生为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和把握的目标。

教师专业成长评价体现发展性

对教师的评价,以发展性教学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目的,关注教师的态度、行为及实际收获,重视过程,及时反馈,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和改进。《平遥中学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平遥中学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产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为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我校一如既往地坚持已开展二十多年之久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新增“青年教师育人楷模”评比活动,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工作。“跟进式培训”“伙伴式培养”是最大亮点。

跟进式培训:我校坚持“先训后教,不训不教,边训边教,训教研讨,训评结合”的原则,将课程培训、实验教学、研究讨论、评价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研究型的培训模式,评价机制。由省、市组织的培训只是培训的第一步,是教师观念上转变的最初过程,而“校本培训”“学校联动”的“跟进式培训”是对教师接受培训的有效帮助和有效评价的良好途径。师徒结对后,师徒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教学相长。

伙伴式培养:我校坚持实行中层领导周会,教研组长月会制,把评价的重心下放到级部、下放到学科、下放到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校长、级部部长、教研组长成了教师成长的伙伴,他们每周都要进入课堂上课、听课、评课,和教师们一起研讨,相互评价,他们把“家常课”调研活动更多地看成是与教师的一种专业研讨活动,与教师的一种学术对话,与教师的一种平等交流,与教师的一种积极互动。

青年教师育人楷模评选,激发了青年教师争当名师的热情。青年教师大奖赛,是青年教师崭露头角、一展才华的舞台,一批批青年教师在平遥中学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甚至成名成家。

良好的评价机制,铸就了一所超强的学校,全校教师正在努力围绕着学校的教育目标,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努力奋斗。

9.新课程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篇九

新课程师资培训尤其是新课程起始年级教师培训是当前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遵照教育部和省、市 “各年级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前都必须接受培训,各地在培训时,务必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和区教育局“凡是尚未参加新课程上岗培训的教师,2005年必须参加新课程上岗培训和考试”的规定,结合我校2002至2004年开展此项培训的实际情况,特拟订《侯营中学2005年新课程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力求培训实效;开发和整合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资源,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侯营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培训目标

依照市、区课改要求,通过培训,促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为学科性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课程标准解读(包括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教材培训(包括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以及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教材具体内容解析(包括结合章、节的具体内容分册逐步进行分析);组织教学的原则、策略与方法;课堂观摩、案例分析、讨论和相关专题研讨等。培训重点是学科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分析、教学的设计、教学案例的分析。

四、培训形式

教师学科培训坚持“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集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集合”,主要有专题讲座、自学反思、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四种形式。在具体培训中有机地把新课程理念、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结合起来,采取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观摩评议课堂教学与参与式讨论、质疑、对话与问题解答等方式来达到培训目的。

五、培训安排

新课程教师培训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培训1、2002年7月,区职教科根据各学校上报的学科培训名单,规划、布置上岗培训相关事宜。

2、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区职教科和教研室按教学计划分期分学科对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和考试。

第二阶段:实践培训

1、教研员深入各校收集情况并对起始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视导、学科指导。

2、学校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提高培训

1、教研员进一步深入各校开展教学视导、学科指导。

2、组织起始年级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学法研讨培训,针对存在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活动。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1、侯营中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由区职教科统一组织实施。

2、严格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加强对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考核和管理。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应参加8月份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区教育局统一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上岗培训证书》,持证上岗

3、凡未参加新课程上岗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允许报名参加新课程上岗考试;没有接受系统的新课程培训以及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承担新课程教育教学任务。

10.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篇十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10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新思考网)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学科网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情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1.本次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及管理等费用由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3.各市(州)承担本次活动中各县(市区)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集中培训费用,市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工作等费用;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九、其他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联 系 人:俞雪山 张会曼

联系电话:0931-8960881 8960918

11.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一

第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了解进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争论的话题。可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定义有许多人并不是很明确。有关领导早已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三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具体就是:素质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质达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在新课改实施中更应该迅速转轨到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了解和认清当前素质教育中所出现的误区和矛盾

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则之一。但是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却难度不小,在很多地方,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为一种口号,特别是我们这种身处在农村的一级达标中学,学生家长谈得最多还是我的子女高考如何,能录取在什么档次的大学,因此高三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出现的误区

说实在的,只要我们放眼一看,许多地方的学校还片面地追求各种的优秀率、升学率等,上级领导也存在用此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由此循环,使得素质教育还难以真正地实施,其实我们应该明白,素质教育实施与否决不是单纯看高考成绩怎么样,可实际上许多学校领导还在以此作为拟定奖教的依据。当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决不是对立关系,学生高考分数高,善于考试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索质教育反对的是学生有没完没了的功课、考试等陈旧模式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是意味着削弱文化知识教育,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怎么能到大学进一步地深造。如果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削弱文化知识的教育,那么,我们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这一定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素质教育与升学分数的矛盾

影响素质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育体制问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难以实施,问题出在高等教育的规模上,以前就出现了高考里挤“独木桥”的现象,学校比高考分数、比升学率的恶性状况,当然近来这一现象改善了很多,这与国家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相信在新课改实施里素质教育会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从而真正解决我国素质教育与升学分数的矛盾。

在化学教学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教师教学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得会不会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而能否灵活应用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克服教学中偏重于教师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做实验,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下面几道题目:[例1]:已知CO在通入NaOH溶液中时极易因过量而生成NaHCO且无明显现象,如何用CO2与NaOH溶液来配制NaCO2溶液?(引导学生分析:先把NaOH溶液分成两等分,其中一份通人过量CO2后稍微热,再将两份溶液混合即可,并讲明反应原理。)在复习中通过这样例题的引导讲解,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2)克服“只相信自己的教,不相信学生的学”的现象。在复习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接受层次,不能一味开快车复习,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序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复习自燃现象,可补充介绍用滤纸浸在溶有白磷的CS溶液里,取出后挂在通风的铁架台上,观察滤纸的自燃现象。先让学生思考,最后,由教师归纳解释滤纸的自燃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奥妙,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3.化学教师要研究教学方法,克服满堂灌与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12.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二

带着这样的困惑, 我从4所不同的学校选择了4名数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分别称为教师A、B、C和D。

一、4位老师的基本情况

教师A具有17年教龄, 国家级骨干教师,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多次在省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上作研讨课;教师B具有8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数学备课组长,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在2007年玉溪市青年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教师C具有12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年级组长;教师D具有5年教龄,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4位老师都从2006年就开始新课程研究。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我分别对4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观察和访谈。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主要有课前和课后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表、数学任务编码表、录像带分析技术。其中课堂观察表和数学任务编码表, 是由教育部基教处开发的,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论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工作相当繁重

在4位教师中, 有3位是班主任, 班主任始终有做不完的工作, 除了上课, 还要处理班里的事情, 处理学校指派的事务性工作, 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如果要好好备课, 就得挑灯夜战, 怎能不神经衰弱?

2. 学生能力水平

教师A所在学校采取分层教学, 他所负责的2个教学班中, 一个是Ⅰ层, 另一个是Ⅱ层。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不得不在高二就结束课程。为此高一数学课就上得太快, Ⅰ层班能勉强接受, Ⅱ层班就如同坐飞机, 我们老师感到好困惑!教师B认为:善于学习的学生日子还好过些;不善于学习的学生真的如同做苦役。

当谈到师生互动否会给教学带来帮助时, 教师A说:如果师生能认真对待的话, 是有用的。但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 不集中精力, 学生认为所谓互动, 就是相互说话, 我们很难控制。此时我们又想到: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不是我能解决的, 是初中, 甚至是小学带上来的, 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3. 各级各类的评价制度

在访谈过程中, 4位教师都多次提到, 各级各类考试制约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C谈到:放手让学生做可能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好处, 但 (知识) 掌握不到位, 考试怎么办?因此, 教师抱着多讲比少讲强的心态处理教材和把握教学要求。教师B说:学生特别喜欢使用计算器, 计算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的学生。

4位教师都谈到教师的考评对教学的影响。如今对教师的各种考评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 部分领导、家长就看你的分数:“管你怎么教, 只要考出高分, 就是好老师”。分数高可以一好遮百丑, 所以老师们就得抓分数。

4. 大班化

在谈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时, 4位教师都谈到了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 不宜组织小组活动。教师A说:学生太多, 新教材中有许多活动, 不敢放手让学生做, 一旦让他们做很难控制局面, 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B认为:学生水平差别较大, 大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C说:如果老师讲学生都听不懂, 让学生自己探究就更悬了;教师D谈到:学生活动不好把握, 会影响教学进度, 还是老师讲更容易把握教学节奏。

5. 以往的教学经验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相比过去的教学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而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 教师多半会按照教材设计的过程展开;而对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因担心学生探究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多半又会回到传统的讲授方法。

13.新教师汇报课实施方案 篇十三

2013年下期新教师“汇报课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经学校校长室研究决定,在全校新教师中开展人人上好一堂汇报课的教学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成立新教师汇报课教学竞赛领导小组

组 长:唐小舟

副组长:雷柳青 黄国顺

成 员: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参赛对象

今年进入我校工作的教师。

四、理论汇报课教学竞赛内容

参赛者依据本人本学期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大纲及教学进程表的安排,任选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作为参赛内容。参赛者可运用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技能教育特色。

五、新教师汇报课教学竞赛时间、奖励办法

1、竞赛时间:12月9日—12月14日。各教研组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本次参赛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参赛教师务必在12月7日之前将上课时间、课题、班级等信息报教务处。

2、奖励办法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名。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胜奖。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60元,三等奖120元,优胜奖100元。

六、评委构成:

唐小舟、黄权喜、雷德权、眭佳旭、雷柳青、汤拥军、黄国顺、张少军、黄金、祝君义、欧良茂、刘继富、柏春旺、王江洪、李艳峰、彭德胜、唐荣胜、王小平。

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

2013年12月

附件:新教师汇报课教学竞赛评分标准

14.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四

--------2010新员工拓展培训方案

一、培训背景

经过前期培训需求调查发现,新员工目前需求主要集中在:心态解压、沟通表达能力、逆商培养、时间管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提升。故华东培训部-杭州分公司特别策划组织了这本的户外创业赢家活动。旨通过寓教予乐的形式,在户外轻松的团队拓展中有效提升员工个人能力、释放压力、重建信心!

二、培训目的 通过户外轻松的氛围,释放压力,提升员工逆商与个体抗压能力,重建信心;  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同时,考查新员工销售技巧的掌握情况;

 提升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增加销售敏感度;

 提升团队创造与协作力,增加跨行业交流。增强员工团队荣誉感;

 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三、培训效果预期

 参训人员压力得到缓解,有一个较好心态投入冲刺;

 建立参训人员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意识;

 认清自我,寻找到自身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树立信心;

四、项目安排

参训对象与背景:2010年入职新员工

参训人数:27人(人员及分组状况见附件一)

拓展时间:12月11日(暂定)8:30-17:00

拓展地点:西湖

拓展主题:创智赢家 舍我其谁!

拓展内容:抽签分组,以9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创业金100元。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将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高的一组获胜。

拓展补充事项:小组成员车费、餐费等一切开销均含括在团队创业金100元中。获胜条件为必须赢利。返回公司时间16:00前,迟到5分钟以内扣除PK赢利10元,5-10分种以内扣除PK赢利20元(以此递增)。

四、项目流程

拓展项目流程:前期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后期工作

a)前期准备:

成果展示:参训分组名单;通知推进邮件

阶段注意点:1.各负责人对自己的职责要及时落实完善,并相互进行进程沟通;

2.对参训人员不断进行推进,提高其参训积极性;

3.与行政部的合作要提前1天沟通好,确保在10号奖品落实;培训基金确保

在项目沟通会前落实到位;

(项目推进时间及具体职责,参看项目推进表)

b)项目实施:

成果展示:活动照片;培训报道

阶段注意点:1.拓展过程安全第一;

2.参训人员的上缴财物职能人员必须保管好

3.参训人员和职能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点按时返回:职能人员需在15:00前返

回,做好后续准备;参训人员需在16:00前返回,违规相应惩罚;

4.拓展过程中,参训人员必须有照片回交,其中一定要包含与成功销售的客

人的照片;

(项目推进时间及具体职责,参看项目推进表)

c)项目后期工作:

成果展示:分享PPT;培训总结报告

阶段注意点:相关总结报告,PPT要在时间结点前完成(项目推进时间及具体职责,参看项目推进表)

五、费用预算

注:每个团队创业基金100元,共3个团队,总计100×3=300元;

冠军奖品规格*元/人,共9人,总计*元;

其他项目费用包括监督人员监督过程车费等费用;

六、风险控制

风险预测:1.参训人员参加拓展的积极性不高和态度问题会导致参训率不高;

2.拓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如城管管制等问题;

风险解决:1.前期准备过程中,要不断对项目进行推进,使参训人员形成参加拓展的意识。

培训态度较好的学员提出表扬,态度较差者全员通报并抄送行总;最终参训率要

达到70%

2.前期和项目实行中,时刻强调安全问题,使参训人员形成注意安全的意识。

每个团队允许携带两个手机,以便突发事件的联系(若涉及到团队执行方案需要

更多手机,可适当向培训部提出申请)。出发前,每位参训人员发放一份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

培训注意点

参训人员:

 参训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无故缺席培训。如有事情,必须提前请假;无故不参加者,行业通报并抄送行业总;

 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不得携带违规物件(包括:私人财物,银行卡,公交卡,自备的干粮和饮水等)。培训当天,团队所有吃饭,交通等费用全部从100元团队基金或盈利中提取,如发现携带自己财物行为的,团队受罚,扣除团队基金50元;

 拓展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参训人员自己负责;

职能人员:

 项目要不断推进,确保人员的出勤率;

 项目推进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沟通,确保无纰漏;

15.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五

一、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因素

1. 初中数学教师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另外,教师还应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与学生构建起完备的交流体制,及时给与教学反馈,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很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压力都非常大,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自我调节,很难快速地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导致教师很难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他们消极的心理不利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这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3].

2. 初中学生

由于学生的观察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倘若学生可以较快地认识数学抽象内容中简单与复杂的相互统一,比如,数量关系与几何空间二者所存在的对称关系,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由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强,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学习对数学的爱好,多用形象化教学.最后,学习兴趣也可以深刻地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学内容在预设及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认真备课,课堂上做到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课堂上教学内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应性与实效性[4].

二、研究过程

1. 调查对象

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某省参与“国培计划”中小学优秀教师培训的169个初中数学教师;第二,某省内两个城市中学及两个农村中学共475各初中在校生.

2. 调查材料及方法

调查工具主要包括:自制的师生调查问卷、随访提纲.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师生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观点、对数学教学活动的了解、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对数学新课程评定的意见等.教师问卷调查总共有23项问题,其中,包含16项单选题、7项多项选择题;学生问卷调查共有20项问题,主要包括15项单选题、5项多项选择题[5].为了使调查具备时间维度方面的可比性,此次制作的问卷保存了2010年师生在调查问卷中出现的诸多试题,并按照《课程标准》适当地增添了一些试题,各维度题目数量不等,随维度的差异化而进行随机地设置.对师生的调查问卷都采取团体测试的方法进行发放,现场发放、现场填答、现场收回.最后统计总共发放教师问卷169份,回收有效的问卷共有169份;学生问卷47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有475份,回收率均为10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相关问题,并且按照访谈提纲、交流会议等方法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深入掌握初中教育阶段的问题,为未来数学新课程开展与改革提供依据[6].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当中,大约有65%的教师在数学新课程方面的任课经验高达10年之久,他们不仅经历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初始阶段及普及范围,而且又在体验《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师们对于《标准(实验稿)》与《标准(2011年版)》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次研究结果.通过表1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关于《课程标准(实验稿)》,大概有88.2%的教师愿意偏向于“十分熟悉”或者“基本熟悉”.而针对最近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之对应的比重只有37.9%.以上结果意味着教师对以前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掌握程度更高,而对近期实行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了解还不够透彻,仍然需要一段适应时期[4].

综上所述,数学已经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成分,对教育的稳定、向前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调查统计的结果,对其进入深层次的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结构仍然不够完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仍需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学难度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发展[1].本文主要研究影响初中数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助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建辉.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需求分析——乐山市顶岗数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02-104,108.

[2]周宏伟.影响初中数学新课标实施的三个因素[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3):66.

[3]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56-61,67.

[4]刘徽.改进数学课堂[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11):113-114.

[5]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9(26):114-117.

16.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六

【关 键 词】新课程;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1-0013-03

随着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教育改革首先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实际上每一次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及课程计划的改变,而是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特点,教育要重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识观、评价观等。这些价值观念的树立和落实,需要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变入手,并通过课程实施来完成。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尽管影响课程实施因素很多,但一般要通过教师这个核心因素发挥作用。所以,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教师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课程改革首先是人(特别是教师)的改革,正如著名的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变革。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决定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应该关注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内涵及意义。

一、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特点

什么是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指出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第一,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第二,经验主义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说了什么”;第三,分析的途径——“理性的指示是什么”。英格尔斯提出的三条途径,为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认识提供了思路。笔者认为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应以教师及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的已有成果为基础,并把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置于科学新课程实施中,才是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如果离开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有的研究理论,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离开科学新课程实施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就与实践相矛盾,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无法实现,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将没有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所以,以教师专业化研究理论为起点,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找准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切入点,不仅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而且也使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1.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个性化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中都基本上用“成长”来解释说明“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本意是专业成长。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科学教师的关注点也会不断变化,为适应这种要求和教师随着体验的不同(或教学经验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说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性,也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作了区别指出:二者是同义词,只是前者强调发展过程,后者主要是指发展结果,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笔者认为仅从字面意思上很难说哪一个是过程,哪一个是结果。因为“成长”的含义是“1. 生长而成熟。2. 向成熟的阶段发展。”而“发展”是指:“1.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2. 扩大”。对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师来说,“成长”更容易被接受,“成长”代表着一种努力,代表着上进之意。为避免二者的冲突笔者用“专业化成长”代替“专业成长(发展),原因在于专业化能够反映一个过程:即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再如教师专业化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人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而且,科学新课程中也提出“教师与课程同成长”,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提出“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既能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本意及其在动态过程中成长,又能反映新的时代(科学新课程)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同时,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使科学教师在面对“教师的复杂性”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需要科学教师在这种复杂性的科学教学环境中调控和决策,并采取适宜特定情景的行为,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这些经验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许多方面个人特征非常明显(如教学风格、缄默性知识等)。所以,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个性化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是科学教学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研究,而且无论从什么角度研究,教学专业化是研究的核心。霍姆斯小组提出的通过教学专业化保证教师是专门职业的做法比较流行。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佩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和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所以,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的核心是科学教学专业化。

3.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在于适应科学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科学课程改革)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际上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科学教师学会科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论指出“就一般而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为了生存和适应,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对科学教师来说,专业化成长就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科学教学环境,科学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于构成科学教学环境要素的不断变化,包括社会发展对科学教育的要求、科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科学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科学教师作出相应的改变。

4.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概念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界定的多种概念,实际上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其关注点的不同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多元能力。也即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素的有机融合。仅就专业结构的研究来说,叶澜教授认为包括:1. 专业理念。2. 知识结构。3. 能力结构。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从本质的内容结构看,应包含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伦理)和专业精神,这三个方面在教师专业构成中是缺一不可的。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样是多元化的,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改变,应当从科学教育理念、学科知识、课程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与同事的合作能力及自我专业化成长意识等多角度入手。如佩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5. 学校是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场所

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学校,也即“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地方”。我国学者王邦佐把教师专业能力分为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机智、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能力主要是在职后形成的(具体见表一)。而教师专业的实践及主要的表现在于学校具体的科学教学中,所以学校是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场所,研究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该立足于学校。如威迪恩(Wideen, M)在界定教师专业化成长时指出的:“学校改革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教师)最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6. 科学教育共同体是决定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专业化就是“人们选择性地获得他们所属集团或加入这种集团的流行价值观、观点、兴趣、技巧和知识的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在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得到同事的认可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如富勒和鲍恩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指出的“在早期求生阶段,教师关注如何‘幸存’下来,关注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卡茨的教师阶段发展论指出,在求生阶段(任教一、二年)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等。实际上,这些“集团流行的价值观、观点、兴趣、技巧和知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陌生环境”等是在科学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科学教育共同体”。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共同体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独特体制,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共同体所“共有”的,就是共有同一个“范式”作为共同的信仰,并靠着范式展开专业活动。所以,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学校科学教育共同体的科学形成和引领极为重要。

二、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科学新课程实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一切科学的理论认识,如果离开了为实践服务这个根本的目的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对科学新课程产生重要作用时,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才有重要意义,实际上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科学新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科学新课程的科学实施

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但应该引起关注的是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也就是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必须符合实施的要求,在实施时要求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中,课程方案(理想课程)经历教师理解的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学生理解内化的课程。这一过程中影响实施的因素是复杂的。一项研究估计:学习结果35%的差异可归因于过程的差异,也就是说,即使运用了同一方案的不同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其成绩的差异也有可能达到35%。这种差异来自实施过程的差异。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差异是允许的,但差异的科学性必须由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保证。同时另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项变革方案被采用后,研究者将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分解为12种具体行为,用测量工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发现,方案实施的量非常之低,只有16%,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所以,在当前对科学教师提出适应科学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化成长要求会使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科学新课程实施。而且在我国,科学新课程实施面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够科学地、创造性地调适和开发科学新课程和新的科学课程资源使科学新课程得到科学地实施。

2.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科学新课程的不断发展

《纲要》指出:“建立促进科学新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科学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是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新课程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许多方面的不完善、不成熟是在情理之中的,需要所有科学教师的呵护和完善。并且科学新课程正处在实验阶段,许多不足需要科学教师对其调整及完善以使其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科学新课程注入了活力。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够使科学教师能专业化地看待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借助其扎实的科学教育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专业化的评价和改进等策略。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科学教师应该由认识理解科学新课程逐渐地转变为驾驭改造科学新课程,同样使自己的专业自主更能得到广泛的发挥和提高,即马克思指出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要正确地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改造世界,使物质世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今天科学教师与科学新课程来说就是“同成长”。科学教师随着对科学新课程的专业化认识和理解,科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科学教师对科学新课程的忠实执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调适和创生开发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些提高将保证科学教师专业化地、科学地对科学新课调适或创生开发。从内容上来说,专业化的科学教师用其扎实的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对其调整,或者寻找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改造原有科学知识的表述;在科学知识展开方式方面,专业化的科学教师将会根据科学知识的特点,寻找最优表达(或反映方式,即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教师会在研究和分析各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和相应题材的基础上,专业地选择学习方式,并对对应的题材“加工”等等。科学教师在许多方面的创造性工作为科学新课程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新课程需要不断更新,但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教师将会保证科学新课程的健康成长。

3. 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完善和创立科学新课程与教学论

由于课程理论对课程实施的不重视,使得科学课程理论缺乏对科学课程实施的关注,造成科学课程理论的不完善,对科学课程的调适及创生开发缺乏科学地判断。同样,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关注目标(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及科学合理地关注理论都比较缺乏。科学教师当前专业化成长任务将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这些经验上升为专业理论,能够使科学课程理论得以完善和创新,进而为整个课程与教学论的完善服务。可以说,在科学新课程中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科学)教学新文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125.

[2]英格尔斯.社会学是什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3.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8.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

17.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实施方案 篇十七

一、活动目标

通过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发现问题,督导改进,要达成以下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提高;二是每个学科都有高效课堂的典型教师和典型经验;三是每个级部都形成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四是每个班级学习常规都有明显进步。

二、活动时间9月10日——9月15日

三、具体安排

1.调研程序:听课、交流、反思、整改、总结。

2.调研要求:

(1)推出先进典型,推广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实事求是反馈,及时总结。

(2)学校领导及同组的老师深入课堂听课,提前3分钟等候,查看课前常规。

(3)关注“生本动态课堂”模式的建构,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课堂研究落到实处。

(4)调研学科涉及英语、美术、体育,加大对综合学科的督导力度

(5)客观公正,成绩纳入教师课堂考核。

附:连云港市港东小学新调入教师“课堂教学专题调研”计划安排

年级 科目 课题 上课人 备注(时间)

三(1) 美术 粉印纸版画 z 周四 上午第2节

三(3) 英语 Unit2 z 周五 上午第2节

18.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八

《新员工职业成长的六大关键要素》课程大纲

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目的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是进行企业战略设计时使用的观念。这一理论模型认为,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行动方向。

本课程从关键成功要素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将其应用在职场新人上,通过对职场新人面对崭新环境的分析,以及大量关于职场新人的从业调查、访谈,抽丝剥茧,去粗取精,最终筛选、过滤出了职场新人顺利开局、走向成熟成功的六个一般关键成功要素,这就是:方向、态度、能力、情商、团队、第一,这六个关键词。目的是帮助新人开好局,起好步,走得稳,站得住。

一定程度上,本课程也是一门新人“菜鸟学院”的毕业综合课、总结课,职场新人如果能够将这六个一般关键成功要素与自己的特殊要素情况相结合,进行统筹思考,整体谋划,并付诸实施和行动,将会有力地促进自我转型,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产出期、成就期。课程收获

牵牛要牵牛鼻子,做任何事情都有主次、先后之分。新人刚刚入职可谓是千头万绪,需要学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课程以新员工职业生涯“六个一般关键成功要素”为主线,为新员工梳理出来了职业生涯初期应该关注的六个着重点,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操策略与方法技巧。本课程将运用案例解析、方法点拨、视频教学、互动练习、测试思考等授课方法,让学员实现以下收获:

(1)清晰职业努力方向,激发实现目标的牵引力;(2)树立积极职业态度,孕育自动自发的内驱力;(3)修炼必备职业能力,提升工作过程的执行力;(4)强化情商管理意识,增强职业关系的和谐力;(5)融入企业团队文化,提高团队结合的凝聚力;(6)持续不断自我超越,打造职业品牌的竞争力。课程对象

入职三年以内的新员工。课程时间

6~12课时(1~2天)主讲老师

宋振杰,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教授会成员,人社部CETTI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基本能力专项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时代光华高级讲师,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具有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14年领导经历,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丰富。

宋振杰老师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金牌作者获得者,百度百家等新锐媒体专栏作者。著有职业素质培训专著《做管理就是管员工带队伍》《马化腾跑赢互联网的26个竞争策略》《黄金心态》《赢在起点:新员工职业化六大关键》《从工人到工匠》等16部。

宋振杰老师的新员工入职训练课程《赢在起点》2015年成为北京市总工会首都职工素质工程新员工培训标准课程,《赢在起点》一书被指定为首都职工素质工程专版教材。

10余年来,宋振杰老师专注于职业素质方面的研究与培训,曾服务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保局、北京金隅集团、北京一轻控股集团、北京公交集团、北汽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长虹集团、海信集团、蒙牛集团、美国应用材料(中国)公司、海立股份、黄金搭档、光明乳业、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新中源陶瓷集团、宝信软件、上海通用汽车、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基金、太平洋保险、中华保险、永诚保险部、信泰人寿、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湖南出版集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等700余家企业和单位,并在各地举办公开课600余场次,受到欢迎和好评。

课程大纲

第一讲 方向比努力重要

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反省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三、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与兴趣

四、清楚自己的擅长与短板

五、分析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六、做出职业目标选择与决定

七、制定行动计划 第二讲 态度比能力重要

一、心态决定成败

二、拼不了能力只能拼态度

三、把无聊的工作做出精彩

四、总是超越上司(公司)的期望

五、培养职业钝感力 第三讲 能力比薪酬重要

一、职业人生三十年

二、外酬与内酬

三、构建动态“T”知识结构

四、构建动态“工”型能力结构

五、专业化生存

六、能力提升一靠思考二靠总结三靠改变 第四讲 情商比智商重要

一、觉察自我情绪

二、控制自我情绪

三、洞察他人情绪

四、不被他人情绪所控制

五、提升人际影响力

六、经营人脉资源 第五讲 团队比个人重要

一、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

二、用好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成为团队的贡献者

三、用好约哈里窗口,增强信任关系

四、团队执行的三条基本法

五、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第六讲 第一比第二重要

一、职业成功的一盎司定律

二、第一的优势富集效应

三、单点突破,快速迭代

四、“多快好省新”工作法

19.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2新 篇十九

一、新旧教育理念的撞击

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社会本位、教师本位和精英主义, 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强调回归人的生命与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强调课程的均衡化设计与民主化的课程政策等。这些转变自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教师形成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一系列的新观念。要使教师从传统教育观念转变成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心理上必须适应新课程, 在态度上必须认同新课程。对于许多教师而言, 尤其是农村教师,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根深蒂固, 在教学操作中他们仍然以旧课程理念为指导。正是由于新旧课程理念相撞击, 而造成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 容易产生矛盾与抵触的心理。

二、新旧教师角色的冲突

传统的教师角色, 即教师台上, 学生台下。从“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谚语中来看, 表面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而实质上, 强调的是学生绝对服从教师, 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家长权威。从古至今, “传道、授业、解惑”即是教师的职责和作用, 教师拥有知识权威, 使教师有一种占有知识的优越感;在学生面前, 教师拥有绝对的管理权与评价权, 而学生却未有这些权力。正是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意识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 使他们在学生面前有一种权威感、威严感、优越感, 因此, 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

然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 课堂的组织者、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共同发展的协作者,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教材开发的研究者, 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者等。这些新旧教师角色冲突, 无疑给教师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对教师的心灵无疑是一种震撼。因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所以教师新的角色一时难以重塑。因此, 这样使教师自尊心受到伤害, 造成心理失落与沮丧。

三、新旧评价制度的矛盾

传统的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 过于注重量化和书面测试, 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2]然而, 新课程评价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学习方法、态度、世界观的评价。但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 “应试”教育的倾向仍然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因此, 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 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这就导致发展性评价制度很难奏效。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密切联系的, 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由于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 教师仍然把考试作为指挥棒, 而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又承受着自上而下的压力。因此, 新旧评价制度的矛盾使农村教师感到茫然与恐慌。

四、教师素质的缺乏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已有的知识、能力与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正如“教育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为它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许多原因。我们通常把一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的做法不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 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今天, 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 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3]同样,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调整知识结构等来适应新的教育变革。“新课程的实施, 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谨性、过分重视学科经典知识学习的特点, 突出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需要之间的联系, 在改革现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 设置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样, 长期以来, 教师画地为牢, 把自己禁锢于学科的壁垒中, 不必涉猎其他学科知识的局面将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宽厚的学科知识, 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4]

然而, 现实中, 农村教学条件设施落后, 信息闭塞, 再加上升学压力, 超负荷的工作, 教师很难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很难拥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尽管, 不少学校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机会、定期开展新课程培训, 但由于时间、精力、资金等问题, 课程培训只能流于形式,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 农村教师素质缺失将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最终, 使大多数农村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感到焦虑、无奈。

五、“应然”与“实然”的落差

在新课程改革中, “应然”与“实然”存在一定的落差。对教师而言, 改革的成功是他们心目中的“应然”, 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 “实然”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由于农村教师的特殊背景, 以及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本身也存在“应然”与“实然”两种状态。进而, “实然状态的我”与“应然状态的我”之间存在的落差, 可能给农村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师带来的挑战迫使他们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又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制度、保守的教学观念, 迫使农村教师逃避现实, 仍然运用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出现了“应然”与“实然”的巨大落差。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仍然是他们的困惑之一。

综上可见,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多种心理不适应问题。教师心理不适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 关注农村教师心理不适问题, 极为迫切和重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使他们以健康、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淑伟.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及对策[J].河南教育.2004 (2) .

[2]张金福, 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3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9.

上一篇:小学学校管理理念下一篇: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二年级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