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地膜回收工作总结

2024-12-16

乡地膜回收工作总结(3篇)

1.乡地膜回收工作总结 篇一

第三铺乡“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全力推进

废旧地膜回收

今年第三铺乡认真总结历年来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政府主导主抓、农户积极参与”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使废旧地膜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紧盯一个目标。根据县上下达我乡232吨废旧地膜回收任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推广推进废旧地膜回收生产再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第三铺乡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和《第三铺乡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全力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超额完成废旧地膜回收310.8吨,做到两项统筹。一是统筹解决废旧地膜污染与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列为全乡农村环境保护和全域无垃圾治理的重要内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专项整治。二是统筹推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废膜回收再利用,实现“覆膜—回收—加工—覆膜”的循环和资源化、再生化的互促互进良性发展路子。

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意识,将废旧地膜回收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引导群众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废旧地膜。二是树立责任意识,严守环保红线思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保措施到位、监管到位、责任到位。三是树立增收意识,按照5公斤旧膜兑换1公斤新膜的政策,将废旧农膜回收作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有效举措,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入户宣传等形式采取对比算生态帐、经济账、效益帐,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农闲地头拾捡一车旧膜,即可兑换一卷新膜,发展一亩增收产业田”和“一车旧膜,增收百元”的思想。

靠实四级责任。即靠实乡、村、组、社四级责任。乡上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各驻村领导为成员的废旧地膜回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驻村领导为村组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具体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行五大机制。一是推行目标考核机制,对全乡废旧地膜回收任务根据上覆膜面积进行分解细化,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列入各村政府目标考核;二是推行负面清单问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随意弃置废旧地膜、掩埋焚烧废旧地膜现象列入环保问题负面清单,实行跟踪问责。三是推行巡回督查机制,乡上结合干部作风专项整治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督查。四是推行服务保障机制,按照“方便群众,就地收购”的原则,选择全乡地理位置居中的乡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一角空闲地作为废旧地膜回收点进行集中收购,并配备一名乡干部具体负责,现场把关,方便群众交付,同时为消除群众对补贴政策的疑惑。乡政府采取垫付的形式现场及时兑现奖补地膜,以进一步调动农户收交废旧地膜的积极性。五是推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各村民小组与辖区农户采取村民自治的方式,将废旧地膜拾捡、环境卫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列入村规民约,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效推动了废旧地膜回收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2.乡地膜回收工作总结 篇二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农用地膜技术的广泛使用提高了我国农作物的产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农膜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不解决好废旧地膜回收问题,则会给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1 农田“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目前,我国各种棚膜年使用量约150万t,年更新需求量约70万t。常使用的薄膜为普通聚氯乙烯薄膜、聚氯乙烯无滴膜、普通聚乙烯薄膜、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多功能复合膜以及EVA多功能复合膜等。近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平均每年增长66.67万ha左右,目前地膜覆盖面积已达1 300万ha以上,每年地膜的实际消费量约45万t,居世界首位。我国适宜推广地膜覆盖的农田面积约3 700万ha。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膜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

青海省自实施双垄栽培技术以来截至2012年,地膜覆盖面积6.7万ha,地膜覆盖达700万千克,为全省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残膜不易回收且难降解,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被人们由原来的“白色革命”改称为“白色污染”。

1.1 污染生活环境

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回收的残膜处理不彻底,部分清理出的残膜被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中,大风刮过后,漫天飞扬。残膜被吹至树梢、电线杆上或者吹回田间,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以及沟渠堵塞。

1.2 污染农田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薄膜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残膜至少占到总量的10%。据测定,连续铺膜3年的地块,地表有残膜碎片47.3块/m2,耕层30 cm内有残膜56.6块/m2,农田残膜折合重量为57.9 kg/ha。而农用薄膜是一种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目前主要是聚乙烯膜和聚氯乙烯膜,都属于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分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年以上。残膜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污染”。

残膜还会降低土壤的渗透性能,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减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同时,残膜可造成灌水不均匀和养分分配不均,土壤通气性能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残膜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寄留在土壤中的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形成的不均匀阻隔带(层),影响肥效和作物长势,致使作物产量下降。

1.3 危害牲畜

由于残膜与秸秆、青草混杂在一起,特别是秋收时地面露头的残膜很容易与秸秆、牧草收在一起,致使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此外,残膜还会对农机具作业时产生影响。播种时,残膜容易缠绕开沟器导致播种质量下降,如种子播在残膜上,则影响发芽生长。

2 残膜治理措施

根据国家“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和“农业生态保护办法”等政策法规,残膜污染的治理必须采取行政、科技、经济3种手段来综合治理,必须走“残膜收集—公司收购—企业加工、生产—农民利用”的残膜回收道路。

作为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扶持有利于环保的事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等前提下,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3R1D原则,即减量(Rcduce)、回收利用(Recycle)、再生使用(Reuse)和降解(Degradablcplastics)的治理措施,贯彻国家环保部提出的“减少产生,重复使用,加强回收,开发可降解塑料”的综合治理办法。

首先,地膜生产厂家要提供质量可靠、使用方便、易于回收的地膜。根据资料介绍,如果将地膜厚度增加到0.012 mm,就能在地膜中加入耐老化添加剂。这种耐老化膜不仅寿命长,而且增温、保墒,最重要的是容易回收。

其次要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生物降解膜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分解的一种薄膜,目前有淀粉和草纤维地膜2种。光降解膜是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裂解成碎片,但压在土壤下面的地膜不能降解。而双降解膜同时具有上述特点,先经过光降解裂解成碎片,然后再由微生物进一步降解。

残膜回收有人工捡拾回收和机械回收2种方法,目前以人工捡拾为主。

3 残膜的再生利用

可用于生产木塑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由PVC、PP、PE等各种废旧塑料和各种植物纤维充分混合制成,适用于钻、刨、钉、锯、贴合、印刷等木材施工方式。其产品绿色环保、防水、防潮、防腐、防霉变、不变形、阻燃性好,并可回收再利用。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几年来在双环保、集合木材塑胶之优势、符合国家政策等方面极具优势的新材质,原材料均由废弃的低价值自然资源,经过筛选、粉碎、清洗、造粒等工艺处理后,即成为木塑复合的木质原料。

青海荣浩新型木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通过回收农田残膜加工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的农用木塑大棚骨架,是一种利用废旧塑料和植物纤维,以高分子合成技术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产品可100%回收循环使用。木塑大棚骨架与钢材骨架相比可节省资金30%,减少造价并延长使用寿命;与水泥和凌镁大棚骨架相比,价格相差无几,但水泥笨重,凌镁有毒且易损坏薄膜,不能回收。而木塑大棚骨架同时具备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防腐蚀、有韧性等特点,可与农膜牢固连接,且是双层膜覆盖,省去草帘,延长了光照时间,夜间温度可提高5℃以上。早春蔬菜种植、定植期和上市期可提前20天,提高了蔬菜产值。按照性价比,木塑大棚骨架是目前俢建温室大棚的最佳选择。

由于木塑大棚骨架原料用的全部是废弃塑料和废弃植物纤维,可消除白色污染,可循环利用。属于环保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并可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青海省每年废弃的PE、PVC、PP等废旧塑料在3万t以上,仅2012年全省农业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马铃薯、蔬菜面积达4.7万ha以上,年可回收地膜5 000 t。原料来源广泛、且资源丰富,可满足生产需要。

该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符合LY/T1613-2004挤压木塑复合板材标准。其拉抻强度≥9.6 MPa;断裂伸长率≥350%。

生产过程采用较为先进的全自动、数控化木塑大骨架线材生产线,其工艺该程为:

原材料(废旧塑料)→清洗→烘干→粉碎→造粒(加入助剂)→挤出→定径→成型冷却→牵引→切割→打包→计量→入库。

4建议

残膜的回收治理需要注重3个环节。一是地膜生产厂家生产可降解塑料地膜,同时生产质量可靠、便于回收的地膜,使地膜覆盖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地膜使用量增大的同时促进地膜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推广适期揭膜技术和膜侧栽培技术,以利于残膜回收,减少污染,保证地膜覆盖的持续发展。三是做好残膜的再生利用,给残膜回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残膜回收技术的发展及回收率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促进地膜生产。这3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

3.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群众的自觉性,在某些方面应有强制措施,而

广而告之

法规的约束力对于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是最强有力的制约。建议由环保部门牵头,化工、涉农行业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办法或法规,为治理残膜污染创造先决条件。

3.2 配套相关的经济政策

制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残膜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各级政府、财政、信贷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残膜回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残膜回收项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保障。青海省农牧厅《关于下发2013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和2012年全省农田残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农粮[2012]508号),将每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补助资金以回收残膜每千克1.5元补助,下达给全省各实施单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3 合理使用农膜

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种植马铃薯、小麦、玉米苗期揭膜技术及玉米膜侧播种技术可提高残膜回收的完整性和清洁性,对残膜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降解膜对土壤污染小,加强科技攻关提高降解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降解膜的推广使用。

农用废旧地膜并非垃圾,经过废旧塑料再生造粒设备处理就是重要的资源。农用废旧地膜再生利用符合基本国策,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摘要:分析了残膜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从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残膜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和建议,提出了用行政、经济、技术3个手段并用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指出了残膜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防治残膜污染的关健所在。

关键词:地膜,残膜收集,残膜的再生利用,木塑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3.乡地膜回收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地膜,使用,回收利用,意义,经济效益,黑龙江鹤岗

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00~400年时间才能完全被降解。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 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残留的农用地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 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 降低耕地质量。残膜在土壤中积累, 阻碍了水分及养分运输, 并缠绕作物根部, 导致作物营养不良, 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生长, 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大量残留地膜还直接影响机械作业, 降低整地质量和效率。农户就地燃烧残膜, 释放出氯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 造成大气污染。因此, 随着地膜的使用和普及, 地膜回收和再生产尤为重要。现就鹤岗市地膜使用、回收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等问题介绍如下。

1 鹤岗市基本情况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属煤炭资源型城市。市区南部以阿凌达河与汤原县为界, 西部与伊春市接壤, 北部与俄罗斯的比罗比詹州毗邻, 东部以梧桐河与所属的萝北县为界。市区面积4 551 km2, 由6个行政区组成, 其中农业区为东山区和兴安区。市区人口7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

鹤岗市处于中高纬度地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3.6℃, 年内以7—8月最热, 最高气温37.7℃;1—2月最冷, 最低气温-38.8℃;年日照时间为2 300~2 700h, 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5 d;结冻天数为190d左右, 冻层深度在1.4~2.0 m;活动积温为1 900~2 500℃;多年平均降水量599 mm;年蒸发量 (E601) 为600~730 mm;全年盛行西风或西北风。

鹤岗市区域辽阔,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耕地平坦, 集中连片, 土质肥沃, 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以及马铃薯、蔬菜、烟草等粮食、经济作物。市区现有耕地3.6万hm2, 粮食总产20万t, 蔬菜年产16万t。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蔬菜、西甜瓜等作物, 其中玉米2万hm2, 水稻7 333 hm2, 大豆3 667 hm2, 蔬菜西甜瓜5 000 hm[1,2]。

2 鹤岗市地膜使用概况

鹤岗市从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由于其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低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 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盖面积已达到7 000 hm2, 按现有地膜生产应用面积计算, 每年使用地膜达300余t。目前, 鹤岗市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西甜瓜类、玉米等作物, 目前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

3 地膜回收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地膜生产农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及残留地膜的增加, 今后由于地膜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逐年增大, 因而有必要开展废旧地膜的回收和清理工作, 逐步减少废旧地膜污染。目前, 地膜田间残留量较大, 没有回收残膜机械和残膜回收加工企业, 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回收, 回收难度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还没有达到要求, 废旧地膜回收后主要是烧毁或者送到垃圾收购站。收购后的的残膜含土量大, 一般非专业收购点没有清洗设备, 不收购农用残膜, 影响了地膜残膜的回收再利用[3,4]。因此, 建设具有专业清洗设备的收购点, 可以有效提高地膜回收率。建设残膜回收点, 引进残膜回收机械, 推广应用0.008 mm地膜, 建立示范区, 制订地膜残膜回收补贴政策, 鼓励农户自觉进行残膜回收再利用。同时, 随着农用残留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 悬挂在枝头, 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残膜将被送到回收加工网点回收再利用, 残膜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

4 地膜回收再生产的意义

一是通过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实施, 清除了土壤中残留地膜, 提高了土壤畜水保墒能力, 增强了耕层的通透性, 消除了烂种烂芽现象的发生, 作物根系生长健壮,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提升了肥料利用率, 机械化作业标准大幅提升, 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二是净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从源头上降低了农业污染, 对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示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 从地膜的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 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牵动, 企业为依托, 农户积极参与, 市场化推进, 财政补助扶持, 市、区、乡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总结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 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三是由于机器收膜的生产率是人工收膜的10倍以上, 可极大地缓解残膜回收期劳动力紧张局面,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解放劳动力使其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建设围绕推广地膜科学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清除土壤中残留地膜, 并回收加工再利用, 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鹤岗市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推动市区残膜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该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5 地膜回收再生产的效益

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建设实施后, 清除了残膜, 避免了由残膜污染引起的的作物减产, 使作物增产750 kg/hm2, 增产10%以上, 增收1 500元/hm2, 总增收1 000万元。残膜回收后, 企业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残膜300 t, 产值6 000元/t, 企业增收30万元。

参考文献

[1]贾守运.五种延长地膜使用寿命的收藏法[J].中国花卉盆景, 2006 (3) :33.

[2]郑叶辉.除草地膜使用技术[J].河北农业, 2004 (2) :16.

[3]刘伟峰, 赵满全, 田海清, 等.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3 (5) :34-36.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求职自荐信下一篇:空调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