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2024-10-11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12篇)

1.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一

信息检索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现状及改革建议的论文

在当前竞争日常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着手来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也正是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要而存在的。文献检索能力可以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资源也就更加多载体化,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 文献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献检索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科学方法课程,其重点就在于传播文献检索的技巧技能,以及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方面的知识。伴随着当前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文献检索课程迫切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级检测人员的需求。

1. 1 加强学生的信息概念

信息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信息需求所产生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人们要从信息的角度来观察、感受所有的行为状况,进而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从各个方面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的内涵。

1. 2 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前的高校中,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学生已经可以在图书馆中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不同的信息载体来制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学生需要积极地把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以便可以高效率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取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多线程同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1].

2 当前的信息检索教学现状

2. 1 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当前使用的信息检索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的主要内容仍旧处于数据库理论方面的旧知识,很少涉及目前迫切需要的信息安全意识、网络道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现状也就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信息意识不高、信息观念较为淡薄,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达不到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所以上海高校的教材并不一定就适用于新疆地区,每个地方的情况我们也都需要区别对待。

2. 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环境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在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来自于各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而且对于相应的资格认证确实要求很严格。我国高校信息检索教学的师资水平较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大多数的文献检索教学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兼任,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论深度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让他们来教导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要想获得成果,希望比较渺茫。而且信息检索教师的任教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最后的岗位薪资却与能力倒挂。具体而言,第一,任教要求: 图书馆学科知识、情报学知识、计算机水平再加上专业知识; 第二,工作内容,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要求之外,还要积极地完成图书馆馆内的其他工作,再有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教学工作。这些实际情况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

2. 3 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信息检索教学所采取的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对于实际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本身的教学特点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文献检索在大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存在,但是其教学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却是实际动手来进行操作,这一块内容也是需要注意到的。

3 对于文献检索教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3. 1 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认识到文献教学课程中理论教学的弱化趋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际的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新兴的媒介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也需要注意受众的不同,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不同。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主要是建立信息检索的相关概念,比如一些资源和数据库的使用;对于大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案例的学习; 对于那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可以充分获取并且整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科研之中,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就在于研究学科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3].

3. 2 适当变革教材内容

信息检索课程主要培养的是文献的检索以及情报的使用能力,但是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且范围非常广。要想编写出适合实际需要的信息检索教材,就需要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考虑到实际情况,编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献检验教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同类学科不同高校之间的联系,进而来共同明确最终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编写合适的教材主要应考虑到以下两点内容: 一是要精简用于检索的工具性内容,加强网络的概念理解、网络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是要考虑到本专业的情况,重点把文献检索办法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

3. 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文献检索课程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技能,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发生互动。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然后再一起来解决问题。当然,现在主流的教学方式有好几种,各有利弊,对比如下:实际问题的解决导向。教师在课堂中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再通过对于问题的解决来明确检索理论和数据库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该方法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强,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4].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型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主要是以具体的教学大纲作为重点内容,比如在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方面,就需要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的碰撞中来领会需要学习的检索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后讨论的结果以及深入程度不容易控制。

基于项目训练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达到文检课与学生的专业学术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紧密结合。为增加问题的深度与宽度,由教师引入项目替代问题,拟使学生通过项目的检索研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方法扩展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并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兴趣,使学生与实际应用深度结合,在应用中去锻炼、摸索、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文献利用能力,达到真正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3. 4. 变革新的教学方法

时代在发生着各种变革,教师不仅仅需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实下来。比如说,运用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依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程度,进而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要把传统的考核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来适应这种变化。文献检索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培养出具备检索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学生。

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以往的学生毕业论文作为检索实习的训练内容,让他们参与到检索的实际情况中来,这样来培养他们的检索能力。

3.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效的师资队伍可以对信息检索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要想使信息检索教学能够达到期望,就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地予以重视,建设整个信息检索教学系统,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本校的师资肯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定期组织业内专家来讲座,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出进修的机会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各种技能,以便可以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要想在这信息的海洋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就需要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期可以保持终身学习的求知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杨振冰。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 图书情报工作,( 3) .

[2] 李桂贞。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0) .

[3] 余月。 浅谈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 图书情报工作,2011( 11) .

[4] 钟伟金。 以项目探索为主线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12) .

2.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二

随着计算技术的长足进步、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波谱学领域实例数据的海量积累, 波谱学领域的解谱方式和手段已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随着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积累了海量化合物, 并形成了化合物集成性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主要包括美国化学学会 (ACS) 旗下的化学文摘CA数据库 (其网络版为SciFinder Scholar, 整合了Medline医学数据库、欧洲和美国等近50家专利机构的全文专利资料、以及化学文摘1907年至今的所有期刊文献和专利摘要, 包括四千多万化学物质的记录) 、Elsevier旗下的Reaxys数据库 (包括贝尔斯坦Beilstein、专利化学数据库Patent和盖墨林Gmelin数据资源, 包含了2800多万个反应、1800多万种物质、400多万条文献) 等数据库。天然发现或合成来源的化合物几乎都能在SciFinder数据库和Reaxy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包括检索化合物物化性质、植物或合成来源、合成工艺路线、药物药性等信息、分子结构信息、由相关链接文献所涉及到的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信息。国外的波谱解析工作已经发展到与网络资源库 (前人文献) 检索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程度0。我们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醉心于纯波谱手段解谱教学, 仅仅停留在强调传统的经典解析手段 (波谱学基本理论和传统解谱方式的掌握是必须的) , 不开展人与网络资源对话融入波谱解析的教学, 导致波谱学习者在实践解谱领域, 仅仅懂得用传统的经典解谱方式、方法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解谱的方式忽略与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和对照, 不参照前人类似化合物的波谱经验数据, 成本比较高, 常需要做全谱, 有时甚至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改变这种坐井观天的波谱学教学模式是培养新时代网络数据库时代的波谱学人才必然要求。

随着大量化合物波谱数据的积累和现代计算技术的长足进步, 目前国际上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直接预测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理论预测型、数据库经验值预测型) 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解谱者的脑力劳动和对解谱者经验的依赖, 预测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且操作简单。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是仅停留在经典的波谱学知识上, 很少或根本不给学生涉及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化合物的波谱解析的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国外甚至已经在发展直接通过输入波谱数据直接预测化合物结构的软件, 目前这种软件还未达到完全成熟应用的阶段) , 可能将来的波谱解析者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波谱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则, 通过应用这些先进的波谱学软件工具, 就可以轻松容易的从事复杂化合物的解析鉴定工作。目前许多高校的波谱学教学, 因为教师对缺乏对前沿技术的了解, 没有意识到解谱方式的革命性进步已经到来, 依然停留在单纯的传统经典解析手段, 忽略引入预测软件辅助解谱的教学。个人经验的积累远远无法与预测软件海量经验数据平台相比, 人脑的运算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器的预测速度, 缺乏人机对话解谱的反馈模式, 导致解谱者冥思苦想, 解谱进程缓慢, 收效甚微。另外从波谱学习者后续的知识体系发展来看, 解谱者仅仅局限于从书本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和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知识体系, 对个人的解谱能力提高的速度和程度有限;而与网络数据资源进行对话交流, 与波谱预测软件进行人机对话交流, 交流平台的数据储备是海量甚至无限的, 交流的知识点是按意图进行特定检索或预测出来的 (针对性强) , 交流信息的获得是极为迅速的, 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反馈模式, 在这种开放的信息体系中, 学习者容易建立一种自我提升的自学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国际上目前先进和成熟的解谱技术于我国的药学领域科研和生产实践中, 以及培养面向未来的、开放型的、复合型的、素质型的、有自我扩展能力的新型药学领域波谱学人才, 我们目前的波谱学教学需要引入软件预测技术进行教学, 建立一种解谱过程与预测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 网络检索及软件预测技术融入波谱学教学研究

从天然药物 (产物) 化学中的各论章节各类别化合物 (脂肪烃类、糖类、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三萜类、甾类、生物碱类等) 中, 收集、整理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波谱图, 建立备选的实例库。从备选库中, 通过对比, 考察各实例的经典性、代表性、简洁性等, 遴选较为精简 (教学课时限制) 、代表性强的波谱解析实例开展下列两方面的波谱学教学。

2.1 网络数据资源检索辅助解谱教学

2.1.1 输入化合物分子式或相关结构信息辅助解谱

目前化学类引文数据库中的SciFinder、Reaxys及所链接的文献, 提供了目前最全的、几乎无遗漏的各个类别的海量化合物结构及相关的波谱数据库。解谱过程中融入网络数据库检索, 使一些停留在猜测阶段的预想结构, 可以及时在网络数据库检索中得到应答, 可以大幅度加快解谱进程。

例如由高分辨质谱 (HR-ESI) 得到化合物的分子式, 在上述数据库中输入化合物的分子式, 立即可以查询到几个至几十个相近的结构;由核磁等其它波谱图推导出化合物的大致结构特点, 经过与上述查询到的各个化合物结构进行对比, 能很快确定所研究的化合物为网络资源中哪个化合物或者与文献网络资源中的哪个化合物结构最相似, 判断所研究化合物是否为新化合物, 判断化合物的结构或结构解析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波谱解析出化合物的大致结构或相关结构官能团, 在上述数据库中输入化合物的这些相关结构信息, 立即可以查询到几个至几十个相近的结构, 通过这些检索出来的相似结构化合物不断修正原来的解谱推测, 不断趋向正确的结果。

2.1.2 通过化合物植物来源的网络检索辅助解谱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化合物的种类和数目都是极为庞大的, 但是在天然药物领域,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一般都有一个共同规律:由于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同科属的植物, 所具备的生理生化途径相似或相同, 故而同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母核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或相同性。

上述规律在化合物的解谱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要解析从某植物中分离到的化合物的结构, 如果化合物的结构较为复杂, 有时通过常规的波谱图 (出于经济考虑, 一般没有做全谱) 进行结构解析, 往往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可以在SciFinder、SCI引文库等数据库中, 检索该植物或与该植物同属 (如果同属植物没有成分研究, 可以上延到同科植物) 的植物中已经分离到的化合物, 由引文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在全文数据库中寻找具有波谱数据的文献全文, 过参考这些已经分离到的化合物类别和结构母核信息, 往往能对解谱工作产生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大部分的波谱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解决。这种结合植物来源的网络检索解谱方式, 可以用最少类型的波谱图和数据, 通过前人文献对比, 以经济的手段解析化合物, 无需盲目做大量的各类型图谱, 让学生领会到解谱中文献对比和经济原则的精髓。

总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对遴选的波谱实例进行解析的过程中,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在线网络数据资源检索辅助解谱, 通过抓图软件截取此网络检索辅助解谱的整个过程, 制作解谱过程与网络数据库检索结合的离线课件进行教学, 建立网络资源检索式辅助解谱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融入到人与网络对话的互动解谱过程,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当前的实际解谱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谱过程中与网络资源的对话能力, 培养了学生在波谱教学后续学习中如何通过与网络资源交流不断自行扩展和提高的能力0。

2.2 波谱学预测软件引入教学

以高斯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计算型预测软件CambridgeSoft ChemBioDraw Ultra v11.0.1 (Cambridgesoft, UK) 是完全基于理论计算所得, 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大偏差;化合物经验平均值型预测软件ACD Labs v10.0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Inc., Canada) 是以全面而强大的化合物波谱数据库为依托的, 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极高, 甚至构象的细微差异也能反应在波谱预测数据和实体波谱图上, 是目前波谱学领域得到广泛认同、最权威的预测软件, 因而要着重加强ACD Labs v10.0的引入教学。

适应解谱工作日益自动化的趋势, 改变传统的单一完全人工解谱的教学模式, 教学课件中融入现代先进的波谱预测软件 (着重于ACD Labs v10.0) 的教学, 将国外先进、成熟的波谱学预测软件应用引入到传统的波谱教学中。一方面讲授这些波谱预测软件的类型和特点、安装调试、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另一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与这些软件通过人机对话的反馈模式进行实践解谱的能力:选择经典波谱实例进行解谱教学, 用波谱预测软件 (ACD Labs v10.0) 对各种可能的假设预想 (可能分子结构) 进行快速校验 (由分子结构式预测波谱数据和实体波谱图) , 由校验结果与假设预想的差异, 不断纠正假设预想, 证实和排除解谱过程中的许多猜测, 直到得出正确结果。依托这些强大的软件辅助, 通过多次“猜测-校验”人机对话的不断反馈模式进行解谱, 能够达到快速响应, 改变以往单一靠人工花费大量脑力解谱的现状, 改变以往解谱要靠解谱者多年的波谱数据经验积累的问题, 弥补学生经验数据的缺乏和解析技巧的不足, 使初学者通过人机对话的反馈模式也能达到相当高的解谱水平, 并少走弯路和节省大量脑力劳动。最后, 通过不断与“ACD Labs v10.0预测库 (从简单到复杂的化合物都能精确预测核磁数据及实体图谱) ”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在在将来的从业中 (波谱学学习后延过程) 一种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能力。

总之, 解谱工作的日益自动化已经不可避免, 将这些先进的软件预测技术引入波谱教学, 培养出与国际前沿技术接轨的、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软件进行辅助解谱的新型波谱学人才。

3 讨论分析与总结

陈佩东等0用理论计算型预测软件Chemoffice 2005模拟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给学生演示, 软件充当的作用是补充教师的图谱储备量的不足, 并未涉及到利用预测软件进行辅助解谱的教学研究。目前波谱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强波谱学仪器教学0、多媒体电教化教学研究0, 0, 0, 0, 0、计算机软件模拟仪器实体直观教学0、波谱练习题教学研究0, 0, 0、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研究0, 0, 0, 0、结合科研实例教学0, 0、加强实验教学0, 0、以问题为学习基础 (PBL) 的教学模式研究0、互动式教学0等几个方面。

3.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泛在网络;信息检索课;移动教学

在泛在计算提出以后,日韩等国先后提出了泛在网络。顾名思义,泛在网络即是指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1]。随着网络泛化的发展,3G 网络的成功运用,以及移动手机的普及,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网络泛化的紧迫形势,移动教学或许将成为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的主要教学模式。所谓移动教学,指的是基于网络环境、借助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的随时随地的教学活动[2]。

1.信息检索课开展移动教学的必要性

1.1 信息人群的现实需求

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用户,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信息需求频率很高,更热衷于使用网络,并且多数人上网的时间长、频率相对较高,对网上信息资源也是持肯定的态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且最大的网民群体是学生,特别是手机网民年龄呈现偏态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10-29 岁的人群。与整体网民相比,年轻人更多热衷于手机网,尤其是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已开始普及[3]。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网络生活。

1.2 更新知识的需求

美国学者托布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为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一出校门,所学知识的50%就已经老化。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知识,那么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上的新鲜度,谁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在泛在网络时代,基于3G 网络的信息检索课移动教学正好符合人们的这种需求,通过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不断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来抗拒日益严重的知识老化现象的出现。

2.泛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检索课移动教学的思考

移动教学是基于互联网、3G 移动网以及移动终端实现的交互式的教学活动,所以信息检索课移动教学系统主要由互联网、3G 网络、移动终端、教学交流平台构成[4]。

2.1 已具备开展移动教学所需的网络环境

随着三网合一步伐的加快,3G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11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完成3G专用设施投资941亿元。3G基站规模达到79.2万个,3G网络已覆盖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部分乡镇。11月末,3G用户达到11873万户,比年初新增7168万户[4]。因为高传输速率是3G 的最大优势,它拥有足够的带宽,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 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53Mbps,这个速度比一般家庭固网1-2Mbps的速度都要快,足够在线观看视频讲座(流畅观看视频信息所需要的速度约为100Kbps)。所以只要3G 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者都能够利用个人信息终端,接收教师发送的所有教学资源,实现真正的移动教学。泛在网络正是开展信息检索课移动教学的基础。

2.2 已具备开展移动教学所需的移动终端

能够处理更多的数字化信息的移动终端,主要包括3G手机、PDA、上网本等,通过数据库商、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可以建立起与读者之间的即时交流的信息网络。特别是3G手机终端用户的普及,利用手机学习、娱乐已逐渐成为共识,且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宽广。在教育领域中,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音通话、短信互动、家校通、及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一些手机推送服务等,利用手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前沿[5]。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 年底,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9.97 亿户。这些数据表明,手机终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开展手机移动教学这种方式更容易推广。

2.3 足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检索课应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博,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科学编排,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借助移动公司的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发送上课及培训信息,使学习者了解授课信息,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同步微播教学内容,使不能参加现场上课的学习者,同步了解授课内容及教学进程。增加手机短信互动平台,随时随地地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整合网络教材、电子图书、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商培训课件、信息检索课教学网站、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设计信息模板,建立课程在线管理学习平台。现在的一些数据库商已提供手机阅读查找文献链接,如IEL增设移动访问功能(http://m.ieeexplore.ieee.org)。可见,移动教学将成为未来信息检索课发展的一种模式。

总之,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教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信息检索课教师理应与时俱进,借助泛在网络新技术平台,勇于探索,以期推进信息检索课教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朋.泛在网络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作用[EB/OL].(2010-10-09)[2012.3.20]http://blog.njmuseum.com/article.asp?id=116.

[2]魏丹丹,胡小强.高校运用手机开展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广场,2007(6):177-179.

[3]杨琳.90后大学生信息行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0,(02):64-66,80. 

[4]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4405125.html[EB/OL].[2011-12-26][2012.3.23].

[5]程超,李玉香,韩庆山.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移动教学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174-176.

作者简介:

贺文爱(1975—),女,馆员,现供职于广西大学图书馆咨询部,发表多篇论文。

古珊(1964—),女,大学本科,馆员,发表论文多篇。

4.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四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内容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4、设计思路: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检索方法——关键词查询法,掌握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然后通过抢答比赛让学生去体会和总结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全面了解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3’

播放不到一分钟的中秋送月饼的flash动画片,然后引出话题: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

课程实施

37’

5’

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试一试如何利用因特网查询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老师巡回

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1、目录检索

2、关键词查询

、学生小组探索。

2、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探索了解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

7’

以上两类信息搜索方法中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是哪一类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两种信息检索法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两种信息检索方法的特点:

查询方式

比较项目

分类检索服务网站

关键词查询服务网站

实现方式

分类目录

搜索引擎

操作方式

层层点击

输入关键词

优点

得到比较系统的信息

得到具体的信息

缺点

难以准确找到具体信息

不适合找到系统的信息

、学生回答。

2、学生归纳比较两种信息检索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学生检索问题答案进行抢答。、结合活动开展,巩固信息检索方法的使用,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7’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

(1)提炼关键词

(2)组合关键词

用布尔运算符组合关键词:

AND或“+”、空格

oR或“|”

NoT或“-”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3、强制检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如查询谚语“raincatsanddogs”的汉语意思。加英文双引号可大大提高搜索的速度和准确率。

、小组交流。

2、推举代表总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背景:

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却于XX年被韩国抢先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在各种洋节日益盛行的今天,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式微。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请结合小组抽到的信息检索题目,查查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诗词并与同学交流。

请推举小组代表介绍:

小组查询的是关于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内容?

具体查询方法是:

查询结果如何?

学生根据抽到的题目进行信息检索。

通过该环节对中国各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搜索,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继承,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珍惜与爱护之情。

拓展

1’

不管是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还是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必须保证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是合法的,严禁不合法的信息获取行为——偷窃国家或单位机密信息;运用偷拍、窃听等手段侵犯他人隐私;使用威胁或黑客入侵手段等。

使学生知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该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的参与信息实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习惯。

总结

4’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补充。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课,对所学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5.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 篇五

《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

请对照课程页面中的“网络信息检索”各讲次的幻灯片和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实习要求。第一部分:网络融入生活

实习目的:培养利用网络的兴趣,熟悉网络信息环境,提升信息素养,了解网络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认识网络与生活密不可分。

1. 宿舍的某位同学打算配一台5000元左右的电脑,主要做图形设计。请大家帮他做一个电脑配置

清单。然后,他还有好多问题不懂,如奔腾4处理器和奔腾D处理器有什么不同等?你能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吗?(学会使用问答搜索引擎,并学会如何提问、如何解答别人的问题)

2. 假若你要买一个MP3请用比价购物搜索引擎看看如何能买到合适的产品。

3. 请你通过P2P下载工具(如电骡、BT、Maze)下载一本有声图书(或电子杂志)和一部记录片。

4. 请用搜索引擎请检索“网络融入生活”有关的话题,你知道如何将网络融入生活吗?

5. 请找到人民日报的网络版本(图形版或文字版都是网络版),看看它都有些什么内容。

6. 请你学会致少用一种网络交流模式(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论坛、博客)进行网络交

流。若用QQ,学会如何传一个文件、如何截屏、如何远程协助等。

7. 请尝试使用教学幻灯片中的垂直搜索引擎,并了解他们的特点。

8. 通过网络(如搜索引擎)了解和学习社会网络(SNS)方面的知识和工具。

9. 请在老师的个人博客()中的“欢迎提问,欢迎交流!”主题下将你

在“网络融入生活”实践课中的心得、新的应用、体会、问题等回复到其中去。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尝试网络购物(如买书)、建个人博客、创建个人网站;了解印客、闪客、晒客、播客,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等等,上课时间有限,请你真正将“网络融入生活”吧!

第二部分:网络融入学习

实习目的: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基本方法,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种开放资源,能用网络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并善于识别、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说明:下面所说的“相关”,指的是与自己专业、你选择的课题或感兴趣的主题相关。

1. 注册并学会使用网络收藏夹(如央库)、网摘工具(如天天网摘)和网络硬盘(如G宝盘)。

2. 请检索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方面的试题。

3. 请通过网络找到一个相关的字典、词典或辞典。

4. 请通过电子邮件订阅英国著名杂志《Nature》(镜像站或中文站的电子杂志中)的内容提示服务。

5. 熟悉信息定制(关键词订阅),利用搜索引擎、网站或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定制(订阅/推送)服

务,订阅相关的内容。比较RSS定制和电子邮件定制的优缺点。

6. 从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中找到相关的期刊,记录下期刊网络地址,并下载一篇论文全文。

7. 从香港科技大学OA仓储(或者其它开放获取仓储)中分别找到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

告和PPT演示稿全文,并下载。

8. 从电子预印本(e_print)信息资源中找到相关的一篇论文,并下载、查阅有关评论信息,了解

提交论文过程。(以后你写的文章可以同时向它们提交的)

9. 通过FTP搜索引擎或P2P下载工具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如:PPT课件、多媒体课件、讲义、大纲等),或学习资料(如英语学习、软件、计算机方面的教程等)。

10. 分别从中国精品课程、国外开放课程中找到相关的课程网站,并了解如何利用。

11. 从学科信息门户列表中找到相关的学科信息门户,并进行浏览检索。

12. 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栏目中的随书光盘,并预习“考试学习”中的内容。

13. 利用图书搜索引擎搜索检索相关的图书,了解有限预览、全书浏览、国学图书的结果限定。

6.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六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发布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7.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七

“泛在”一词出现在信息领域是在1988年[1], 当时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未来生活将会出现这样一个时期, 计算机已经全面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无所不在的为人们提供服务。从“泛在”的定义可知, 泛在网络是指无处不在的网络。对于网络系统而言, 无处不在意味着网络、设备的多样化以及无线通信手段的广泛运用, 即允许用户自由地在任意时间, 任意地点, 使用任意工具, 通过宽带及无线网络接入并交换信息[2]。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当初的预言成为现实, 网络已经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广泛应用更是大大拓宽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 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网络跨越时间和地点来到我们身边, 使生活的便捷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 泛在网络也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习惯, 网络信息、电子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人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信息都在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传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我们的教育却依旧保持着传统面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对于信息检索这样一门具有时代感, 并且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传统教学方式下《信息检索》课存在问题

二十世纪80年代末依据原国家教委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要求, 西安科技 (以下简称“我校”) 大学开设了《文献检索》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对创新型、素质型大学生培养的需求, 我们将课程名称由《文献检索》课程改为《网络信息检索》 (简称《信息检索》) 课程, 且以互联网为平台,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对学生汲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经30多年的建设, 目前我校70%以上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 年均上课学生近4000人, 年均总课时1000余学时, 受众面达全校学生的80%, 必修和限选的比例近80%。面对这样一门面向专业广, 覆盖年级多, 学生水平需求差异大的课程,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1 学生考勤、作业管理难

我校《信息检索》课年均上课学生近4000人, 可是实际带课教师只有三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务处通常会安排4-6个班级一起进行理论课学习,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 对两三百名学生进行考勤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下, 没有时间对这些学生的考勤情况进行一一检查, 最多采用抽查方式进行, 但是这样会使不少学生产生惰性心里, 认为上课有“空”可钻。我校《信息检索》课采用理论和上机1:1的模式进行授课, 理论课讲授操作方法和技巧, 上机课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上机课时, 教师将PPT或WORD格式作业文档上传至计算机房服务器上, 由学生自己下载。但是服务器通常有并发数限制, 学生下载作业非常困难, 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成功;此外, 每节课所留作业很少有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课下不少学生图省事会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抄袭他人作业, 教师很难对作业质量进行监督;由于是电子版作业, 教师需要挨个点开作业的PPT或WORD文档进行阅读批改, 工作量很大, 并且学生也不能实时了解到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难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作业指导。

2.2 教师、学生交流少

我校本科生集中在地处郊区的新校区教学、生活, 而老师多居住在城内, 通过学校班车往返在两个校区之间, 因为班车有固定发车时间, 老师通常在下课后“形色匆匆”的赶班车,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和困惑也没有时间详细解答。在课后也没有一个能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 老师不能通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来调整课程内容和节奏,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考试过程难把控

自20世纪80年代各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以来,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开卷、撰写综述三种。闭卷考试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更为扎实。但是开设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并不是图书情报类专业, 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其学习的主要目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能够切实掌握检索方法和技巧才更为重要, 闭卷考试的形式限制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考核, 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效果。开卷考试比起闭卷而言, 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工作量, 但是仍然不能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反映学生对检索技能的掌握情况。相比较前两种, 撰写综述是一种更为灵活和综合的方式, 不仅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检索途径检索大量相关文献, 还需要对文献进行阅读、总结和归纳, 能够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这种方式不能通过组织学生在固定时间、地点考试的方式进行, 只能让学生课下完成, 缺少了老师的监督, 学生容易形成懒惰心理, 会有抄袭等不规范行为出现, 同时这种形式也给教师进行成绩评定造成困难。

3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在我校的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 我校《信息检索》课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借助新型的网络工具改进教学形式, 不仅使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 还能实现教学效果更优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采用移动端教学管理工具———“课堂派”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 利用PC端在线考试系统———“考试酷”实现无纸化考试。

3.1 利用移动端工具进行教学管理

现在手机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 几乎是机不离手, 甚至在上课时也有一些学生“低”着头。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颇伤脑筋,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只能是“禁”而不止, 继续纵容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 我们考虑能否从学生的角度对其课上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引导, 使手机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上网了解, 目前支持移动端教学管理的软件有不少, 有的需要单独安装APP才能使用, 有的则可以嵌入“微信”等常用社交软件使用。在功能方面, 基本都包括考勤、作业、公告等常用功能, 但是在具体模块设置上略有差异, 经过多方选择比较, 我们最终选择“课堂派”软件作为我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管理的工具。

3.1.1 关于“课堂派”

课堂派是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 为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3]它支持PC端和手机微信端两种使用方式, 便于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手机与学生进行互动, 解决了高校普遍存在的作业收集困难、批改登记成绩不方便、教学资源分享不畅、师生沟通不足等问题, 并且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在线作业发布、提交、批改系统, 能够支持40多种格式的文档转码, 方便教师在线管理班级。

3.1.2“课堂派”应用实践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目前主要应用到课堂派软件的以下几个模块:账户管理模块: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两种身份注册和登录账户, 教师可以在自己账号内组建课程班级, 学生则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六位邀请码加入对应班级。教师通过班级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包括对学生进行数字考勤、作业发布与批改、私信学生、发布课堂公告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提交作业、查看个人作业批改情况、与老师私信交流、参与考勤。数字考勤模块:数字考勤是课堂派的一项特色功能, 教师在新建考勤之后选择数字考勤, 此时系统会自动生成4位数字编码。学生在通过手机微信端进入班级之后, 就会收到正在进行考勤的通知, 此时教师告知学生4位数字, 学生输入即完成考勤。教师可以自由控制考勤时间, 随时结束考勤。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 数字考勤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考勤工作量, 并且可以在考勤的同时要求学生开启手机定位, 系统通过获取教师手机中的定位信息, 并以此为坐标对学生进行定位, 使学生无空可钻。作业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作业发布和作业批改两个部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发布作业内容同时设置作业提交截止时间, 在截止日期内, 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课堂派账号在线提交作业, 逾期作业将不能提交。作业提交之后, 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在线批阅, 课堂派支持40多种格式文档的在线批改, 包括PPT、DOC、TXT等常用格式。教师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在线给分及批注, 批改完成后,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注情况, 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对于没有按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 教师可以将作业打回, 要求学生重新完成后提交。除此之外, 课堂派还能对学生作业中的文字性内容进行系统自动查重, 杜绝学生间作业互相抄袭的情况发生。公告及私信模块:公告模块由教师进行统一管理, 教师可以在公告区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信息公示。除公告区外, 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私信进行交流, 学生在课下的问题可以通过私信实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所有公告和私信内容都可以在微信端直接浏览回复, 方便快捷。

3.2 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考试管理

根据《信息检索》课传统考试方式所反应出来的各种问题, 我们决定采用网络在线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鉴于课堂派系统中的考试模块目前还不能实现自建题库、自主组卷等功能, 我们采用专门的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考试酷对学生进行无纸化考试。在考试酷应用过程中,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模块:账号管理模块:与课堂派类似, 考试酷也提供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教师账号注册成功后可以组织建立班级, 学生账号注册完成后通过邀请码加入班级, 之后便可以参加在班级内组织的在线考试。试卷录入模块:为了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我们采用建立不同题型题库, 然后由系统自动组卷的考试方式。每个学生试卷的题型和分值一致, 但是具体题目却各有差异, 最大程度保证了考试的开放性和公平性。考试管理模块:教师通过组织统一的班级考试, 集中监考。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检索相关资料, 但是系统不支持复制粘贴功能, 学生只能手工录入答案。老师设置开始考试后, 学生即可答卷, 从每个学生答卷起系统自动倒计时90分钟,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主动交卷, 一旦计时结束试卷将自动提交。阅卷管理模块:对于试卷中的客观题型, 如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 我们采用系统自动阅卷的方式, 极大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对于问答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题型, 采用人工阅卷的方式进行评分, 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3.3 实践效果

我校《信息检索》课从2011年起便依托“考试酷”系统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 经过5年来近万名学生的使用测试, 这种考试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2013年12月针对我校大二、大三、大四等3个年级10个专业的本科生所进行的《西安科技大学信息检索考试调查问卷》显示, 63%和71%的学生认为无纸化考试能够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并能激发对信息检索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对这种考试方式表示肯定态度, 认为不仅环保而且公正、客观, 应该加以推广[4]。我们在2016年3月份首次将“课堂派”应用于网络信息检索课课堂教学, 首批应用于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四个专业的10个本科教学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332名学生进行的《信息检索课'课堂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显示, 有86%的学生认为采用数字考勤的方式比传统考勤更公平、更高效, 值得推广;有89%的学生认为作业在线提交和批改系统比传统作业提交更便捷、更能起到自我督促作用;同时, 有93%的学生表示期待在课堂上通过手机互动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 这也为我们后续在课堂上利用该软件开展互动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论

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理应随之变化, 特别对于《信息检索》这样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更应该与时俱进。我校现有课程教学实践表明, 将泛在网络环境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是可行的, 不仅能够改善原有授课和考核方式的缺陷与不足,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更好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摘要:泛在网络环境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对西安科技大学《信息检索》课使用移动端教学、无纸化考试等方式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并就实际使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表明这种新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互动、改善教学效果, 对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移动端教学,无纸化考试,信息检索,泛在网络

参考文献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信息技术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刘军, 阎芳, 杨玺.物联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50.

[3]百度知道.课堂派[EB/OL][2016-04-2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Z-pqpk87YZf CQn FBXbs-KDDzex Io L1DOOCq2Qv Zh PIFep Ozz4RT89o FYMUcs I2u RMQVRTM41Pt LZze WLVX52i RUMGV7d LTF6M1vve3fb_y.

8.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Prefuse 社会网络 知识图谱 信息检索 合作网络

中图分类号: G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79-06

近年来,随着多种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的出现,一些研究者利用知识图谱软件(主要是CiteSpaceⅡ)对信息检索学科进行了分析,如Rorissa A和Yuan X(2011)在2000~2009年数据的基础上用CiteSpaceⅡ对信息检索学科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和学科分析[1];国内同样有学者利用该软件对信息检索的子领域进行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数据源时间跨度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图谱软件的功能,而且未对信息检索学科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上述考虑,本文尝试一种新的知识图谱框架,基于该框架通过社会网络算法构建信息检索合作网络并进行解读,以便为国内外从事信息检索研究的有关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1 基于Prefuse的知识图谱系统设计

2005年,Heer J、Card SK、Landay JA三人共同撰文提出了Prefuse的信息可视化框架[2]。Prefuse为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以及用户交互提供了丰富的软件库,可以支持表格、图和树显示,还具有支持动态显示、动态查询等功能。Prefuse基于传统的MVC架构进行开发,其可视化时需要经过如下处理过程[3]:

(1)抽象数据(Abstract Data)。Prefuse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的首要步骤是获取数据,并为数据提供了指定的接口和程序,可以显示表、图和多种树形结构。本文主要使用XML格式的数据,通过把数据转化成XML格式,如DOITrees、GraphML、TreeML格式,完成抽象数据的处理过程。

(2)数据过滤(Filtering)。主要是将抽象数据进行提取、转化,使其适用于显示。首先选取要进行可视化的一系列元素,如一个图形或显示在散点图上的重点区域。然后形成一些可视化的属性(称为VisualItems),如源数据中显示的文字、数字,显示时的坐标点、颜色、大小等等。然后通过Action提供为上层组件。

(3)数据渲染(Rendering)。即图形绘制的过程,可视化元素(VisualItems)通过渲染器(Renderers)绘制到屏幕上,其中用到上面形成的组件如颜色、位置、大小等等。Prefuse实现了一些基本渲染器,通过渲染器工厂RenderFactory进行管理。

(4)交互显示(Interactive Display)。功能由Display组件完成,用于显示ItemRegistry中注册的组件。可视化交互功能通过ControlListener接口实现,主要是提供对鼠标、键盘的监听功能。

本文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数据抽取、矩阵形成,进行聚类或社会网络以后,把生成结果转化成Prefuse可支持的TreeML、GraphML格式,借助Prefuse可视化框架,完成聚类显示、社会网络显示的功能。

2 信息检索学科分析的知识图谱构建

2.1 数据源获取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的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数据库,用“Information Retriev*”作主题检索,检索时间选择20世纪50年代至今(截止至2011年11月25日),词形还原打开,得到的检索结果共计46561条记录。以此作为构建信息检索学科知识图谱的数据集,以下简称为“数据集”。

2.2 数据处理

(1)提取作者数据。在原数据库中,通过数据表paper的“authors”字段,可以获得每篇文献的作者数据,在作者字段中,为方便去重和区别不同作者,每个作者姓名以数据集中提供的全名进行表示,当文献是合作文献时,作者之间以分号进行分隔。选择paper的“authors”字段的所有数据,通过编程对获取的每个作者条目进行切分,从而得到所有作者数据。

(2)构建合作者对应关系。建立表author_author,其中包括两个字段“firstauthor”和“secondauthor”。通过处理,共得到548,182条作者与作者对应数据。在构建“作者——作者”对应表时,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及其他作者不分权重,即所有作者的重要程度相同。构建作者与作者对应关系表时,通过对步骤一获得的每一条合作者数据进行遍历,得到作者与作者对应关系。

(3)生成合作者数据。对表author_author中的数据,根据“firstauthor”字段进行分组合并,对“secondauthor”进行合并,合并过程中剔除重复元素,“secondauthor”对应数据以分号进行连接,同时统计出每个作者的合作次数,然后将合作者数据插入表coauthor中。

处理完成后,共得到96,778个作者的合作者信息,其中与其他作者合作频次最高的为Bryant, Stephen H.,合作频次为245。与其他作者合作频次达到200次以上的作者共22人(见表1)。

2.3 合作者网络构建

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确定合作者中的团体和其研究内容,所以文中采用无向无权网络,构建过程如下:

(1)定义社会网络数据结构。合作者网络的定义包括节点、边和社会网络三个部分。节点包括aid和aname两个字段,为网络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由类Node表示;边由节点和与该节点关联度为1的节点的集合构成,其中与该节点关联的节点数即为该节点的度,由类Edges表示;社会网络由节点的集合和边的集合两部分构成,其中社会网络还可以获取子网络,由类SocialNetwork表示(见图1)。

nlc202309032218

[图1 社会网络UML图]

(2)构建合作者网络。合作者网络的构建根据数据库中的合作者表coauthor和作者文献产量表author_paper进行构建,合作者网络的节点基于合作者的合作频次和每一位作者的文献产量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其合作情况提取边信息。在coauthor表格中有96,778条合作者信息,表author_paper中存储有数据集中所有作者的文献产量信息,共100,985条。

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取代表性的合作者社团及其研究方向,所以在合作者数据中作者提取了合作频次超过53的前300条合作数据;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网络复杂度高从而导致信息表征的不足的影响,仅提取文献产量在10以上的作者,共407位高产作者。

以上步骤具体由类SocialNetworking完成(UML结构见图2)。通过合作者网络构建,共得到142个节点和71条边。

(3)获取合作者群体。在得到的合作者网络中,每个子网络代表一个合作群体,通过获取子网络,可以得到合作者网络中最大合作群体以及其他合作群体。通过对各群体中的节点数、各节点的度、以及作者、作者发表的文献特征进行提取,可以获得各个合作群体的研究重点、研究特征等特性。

[图2 类SocialNetworking的UML图]

本文对合作群体的获取,通过社团结构搜索算法进行,算法具体在SocialNetworking类的getSubNetWorkNodes方法完成,经过对合作者网络的合作群体进行搜索,共得到21个合作群体,节点数最多的合作群体包括45个节点,节点数为22的群体有1个,节点数为11的群体有2个,节点数为5的群体有2个(见表2)。

[子网节点数\&45\&22\&11\&5\&4\&3\&2\&\&子网数\&1\&1\&2\&2\&2\&9\&4\&共计21个\&][表2 合作群体数及相应节点数]

2.4 知识图谱生成

对社会网络的可视化基于GraphML文件和Prefuse可视化框架进行。首先需要把上一步生成的合作者网络转化为进行可视化的GraphML文件,然后通过Prefuse框架提供的可视化接口,对GraphML进行读取、渲染以及最后的展示。详细流程为:

(1)生成可视化表征文件。采用GraphML进行图形描述。GraphML格式最初由GML转化而来,符合XML语言规范。通过编程将得到的合作者网络数据进行转化,转化为GraphML格式的文档(结构见图3)。

(2)知识图谱显示。生成代表类别的GraphML文件以后,就可以通过Prefuse所提供的可视化组件进行图谱显示了,完成信息检索合作者网络的知识图谱绘制。

从整个合作者网络图(见图4)可以看出整个网络图可以分为不同的子图,对其中各个子图的节点分布并不均衡,最大的子图有45个节点(见图5),位于图中央,依次是有22个节点的子图(见图6),最小的子图仅仅2个节点,位于整个图的边缘。

3 信息检索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的解读

3.1 整体合作网络特性分析

其中,fj表示合著者人数为j的论文数;N表示论文总数,k表示合著者人数的最大值。

经过统计,在得到的46,561条数据中合著文献数达到38,506条,占文献总数的82.70%,所以合著率为82.70%。其中合著人数最多的文献有54个作者,合作者人数分别为2人、3人和4人的文献数及所占合著文献比例如表3所示,这三种情况共占合著文献的79.13%。通过计算得到其合作指数CI为2.99,说明篇均作者2.99人。

[图4 整个合作者网络图(缩小显示)]

[图6 节点数为22的合作者群体][2人合著\&所占比例\&3人合著\&所占比例\&4人合著\&所占比例\&12,592篇\&32.70%\&10,998篇\&28.56%\&6,878篇\&17.86%\&][表3 合著文献数及所占合著文献比例]

3.2 最大子网络分析

针对合著网络中的节点最多的两个子网络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节点的度分析和子网络中的合著子群分析。

通过编程统计,得到两个子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度,表4显示了节点数为45和22的子网络中度数较高的前10为作者。

图7中以径向图形式显示了节点数为45和22的合著网络子图,结合表4,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到以Zhang, L、Sprink, A和Schacter, DL为中心,组成了网络中规模较大的科研群体。节点数为22的子图中形成了整个网络中节点数最多、边最为密集的凝聚子群,在这个凝聚子群中,节点度数最少的是Kohler, S和Markowitsch, HJ,度值为3,Tulving, E和Cabeza, R节点度值最大为9,共有10个节点,平均节点数为6.2,该凝聚子群是信息检索领域凝聚力最强的合作群体,是信息检索研究的重要科研群体。

[节点数为45的子网络\&节点数为22的子网络\&节点姓名\&节点度\&节点姓名\&节点度\&Zhang, L\&8\&Cabeza, R\&9\&Spink, A\&8\&Tulving, E\&9\&Zhang, Y\&6\&Houle, S\&9\&Huang, HL\&6\&McIntosh, AR\&8\&Li, J\&5\&Schacter, DL\&7\&Ma, WY\&5\&Craik, FIM\&6\&Zhang, J\&4\&MOSCOVITCH, M\&5\&Liu, Y\&4\&Nyberg, L\&5\&Chen, J\&4\&Nilsson, LG\&5\&Zhang, HJ\&3\&Rugg, MD\&4\&][表4 节点数为45和22的子网络

nlc202309032218

中度数较高的前10为作者]

3.3 合作网络研究者分析

评价科学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通常有:发表文献数、文献被引次数、度值、中间中介数等指标。本文选用发表论文数、作者被引次数和节点度值三个指标。表5显示了发表论文数、作者被引次数和作者节点度值较高的研究人员,通过表格可以看出,Sprink A发表论文数和网络中的节点度值都位于前列,Tulving E的作者被引次数和节点度位于前列,其他的28位研究人员并不存在同时在高产、高被引和高合作群体同时出现的情况,所以通过表格可以反映出信息检索研究人员在高产、高被引和高合作群体中不存在很强的一致性。

[作者\&产出\&作者\&被引次数\&作者\&节点度数\&Chen, HC\&60\&Salton G\&4145\&Cabeza, R\&9\&Spink, A\&54\&Tulving E\&1494\&Tulving, E\&9\&Zhang, J\&42\&Baezayates R\&1084\&Houle, S\&9\&Crestani, F\&39\&Belkin NJ\&1054\&Zhang, L\&8\&Schacter, DL\&38\&Vanrijsbergen CJ\&965\&Spink, A\&8\&Del Bimbo, A\&36\&Deerwester S\&767\&McIntosh, AR\&8\&Jarvelin, K\&35\&Robertson SE\&717\&Schacter, DL\&7\&Snasel, Vaclav\&35\&Squire LR\&633\&Zhang, Y\&6\&Zhang, HJ\&33\&Porter MF\&569\&Huang, HL\&6\&Rugg, MD\&32\&Anderson JR\&558\&Craik, FIM\&6\&][表5 发表论文数、作者被引次数和节点度值统计表]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信息检索领域的合作网络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和解析。通过数据预处理提取构建合作者网络的合著数据,然后通过社会网络算法构建合作网络,再通过编程将网络转化为GraphML格式的文件,提供给Prefuse可视化接口进行知识图谱显示,完成合作网络的知识图谱构建。在此过程中自行实现社会网络算法,实现合作者网络的提取。借助构建知识图谱和数据统计,对信息检索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分析了合作网络的整体特性、最大的两个合作者网络、凝聚性最强的合作网络,然后对信息检索的合作网络研究者与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进行了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Rorissa A, Yuan X. Visualizing and Mapp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11,(48):120-135.

[2]Heer J,Card SK, Landay JA. Prefuse: A Tookit for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C].CHI,Portland, 2005:

421-430.

[3]Chu H. Research in Image Indexing and Retrieval as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J]. JASIST, 2001, 52(12):1011-1018.

[4]刘鹏.科研合作复杂网络模型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 2011.

[5]Suyeon Kim, Euiho Suh, Hyunseok Hwang. Building the knowledge map:an industrial case stud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3,7(2):34-45.

[6]Ding Y, Yan E, Frazho A etc. PageRank for Ranking Authors in Co-citation Network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60(11):2229-2243.

[7]林莉. 科研论文合著网络结构与合作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010.

[8]李亮,朱庆华.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 情报科学,2008,26(4): 549-554.

[9]张英杰,冷伏海. Twitter类网站微信息组织及用户关系网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116-119.

[10]Hsinchun Chen[EB/OL].[2012-03-20].http://en.wikip

edia.org/ wiki/Hsinchun_Chen.

[11]王知津等. 十五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检索研究述评[J]. 情报科学,2004,22(4):385-389.

[12]王智红等.近十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检索研究主题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7):1-6.

作者简介:唐蓓(1979-),女,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可视化;夏秋菊(1985-),女,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9.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1(最终版) 篇九

二、课题分析:在此课题中,“知识产权”是主体,但是同时强调知识产权

是“自主创新”的,所以“自主创新”也为检索词,按照检索词的重要程度顺序为:

中文关键词:

1、知识产权

2、自主创新

英文关键词:

1、intellectual property2、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三、选择检索工具:本课题检索目标为中文各类相关文献。根据本图书馆的资源

情况选择如下数据库:

1、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

3、超星数字图书馆(图书检索)

四、构建检索策略:因“知识产权”为课题的主体,应优先检索,“自主创新”

应在检索结果中存在。故制定如下检索策略。“()”表示优先、“*”表示并且。

检索算法:(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时间范围:2005-201

2文献范围: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著

为了保证查全率可考虑使用全文检索途径和高级检索方式。

五、简述检索策略的调整过程

1、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为保证查全率,使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检索运算式,检索范围选择:所有主题中检索,检索出记录4180条。

b、上述检索策略得到的检索结果4180条过多,考虑缩小检索范围。改全文检索项为篇名检索。使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检索运算式,检索范围选择:所有主题与专题中检索,并是在核心期刊中检索,检索出记录252条。

c、检索结果的满意度,可根据检索者的需要不断调整。检索字段的选择,可单一,也可以混编,直至满意。

2、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

a、由于“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收录的文献比较单一,为保证查全率,使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检索运算式,检索范围选择:全字段中检索,不限定年代,检索出记录170条。

b、上述检索策略得到的检索结果170条。考虑检索算式简单,可复杂一些。由于本课题的主体是“知识产权”,改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运算方式检索,限定年代为2005-至今,检索出记录72条。

c、对于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少、品种单一的情况,目标文献的相关度可适当放宽,以便获得更多的参考文献;如果检索到的文献比较多,则可以缩小检索范围,以获得检索的精度。

3、超星数字图书馆(图书检索)

a、图书类文献属于成熟类知识,出版的数量少且与课题的相关度低,检索时应尽量扩大检索范围。图书类数据库的著录比较简单,可供检索的字段少且不规范,检索时尽量选用默认字段。使用高级检索中的书名检索,不限定年代。检索式(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检索出记录0条。

b、调整检索策略,改为课题主体检索。用“知识产权”单一算式在书名中检

索,检索出记录77条。

c、再调整检索策略,运用检索式(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使用全部字段检索,共检索出记录3条。

六、整理检索结果:

经过上述各个数据库的检索,获 得了许多相关文献的信息,对 于是否阅读全文还要进一步斟酌。因此,我们要进行整理检索结果。根据检索过程,应该获得如下基本文献信息:篇名、著者、著者机构、刊名、年、卷、期、摘要;扩展信息:英文篇名、英文姓名、英文机构译名、英文关键词、英文刊名等

1、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入手进行分析

英文篇名: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Ability of Self-innovation and the Perfection of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作者】 董炳和;

【英文作者】 DONG Bing-he

【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苏州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2006年03期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制度功能; 合理使用;

【英文关键字】 self-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ional functions; fair use;

【分类号】D923.4【摘要】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私权,体现了特定的公共政策目标。在现代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既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也有消极阻碍的影响。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目标,优化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我国知识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同时,应采取适当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及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等必要措施,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知识积累提供制度保障。

2、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

主题: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

作者: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080

母体文献: 2006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名称: 2006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时间: 2006年09月16日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

关键词: 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联动战略

摘要:从1985年我国实行科技体制改革并提出技术创新战略至今已经整整20

年了,其改革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初步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本上体现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上述体系框架内提高了配置科技资源的效率;比较成功地推出了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工程和以支持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为主的技术创新工程,以及对科研院所分类分批进行的体制改革.从2006年到2020年这15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其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会给我们展示一个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本文仅从怀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两大战略之间的联动”这个视角,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初步分析。本文所说的“联动”是指对系统持续变革的联系和互动。基于此.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两大系统之间的“联动”会使对方产生持续变革。

3、超星数字图书馆(图书检索)

主题: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许伯桐

出版年:2007

页数:266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毕凌燕祁明许伯桐

简介:本书从理论和实操方面就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打击盗版方面指出了一些

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七、标示原文线索:

根据检索结果中的信息,应使相关目标文献准确定位,定位的基本条件是:篇名、著者、刊名、年、卷、期。原文线索序号必须与检索结果序号一致,便于回查。

1、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入手进行分析

【作者】 董炳和;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苏州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2006年03期

2、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

主题: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

作者: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080

母体文献: 2006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名称: 2006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时间: 2006年09月16日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

3、超星数字图书馆(图书检索)(选一条)

主题: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许伯桐

10.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十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到从科研、教育、商业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即使一些小的超市、发廊、理疗中心、物流配货站等小型企业都已经使用了各自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的数据记录积累的相当多。如何在诸多的数据记录中找到所需的数据, 是应用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简单的数据检索查询, 我们可以使用SQL中的SELECT语句来完成检索, 而且SQL语句能完成相当复杂度的数据检索问题。但对于用户要求一些特殊的数据, 但凭借SQL语句是无法实现的。

2问题

有一个十三个列, 一个月就产生几万条的数据表, 该表结构为:用户表 (……业务员姓名….店铺名称……)

该表设计数据是某行业涉及吉林省各个市区县的数据, 是市场业务员每天走市场的调查信息, 涉及产品数十种, 每个市场业务员对自己所关系的商铺进行调查统计, 每个商铺的走访信息会在数据库中生产一条记录, 一个月就要生成上万条记录。

相关部门想看各个市场业务员一个月中所到过的店铺记录, 无论一个月中到过几次, 只要到过就进行统计, 每个业务员所到店铺一个月中统计一次。

3解决方法

该表开始是Excel格式表, 为了方便进行统计, 把Excel表导入到Visual Fox Pro6.0中, 生成一张dbf的二维表。为了便于问题的解决, 在业务员姓名和店铺名称两个字段上建立了复合索引。在进行统计前, 先对原数据表进行备份处理。首先建立一个程序名称为TG的过程。通过循环语句DO…WHILE语句来控制表中指针的移动, 先建立两个内存变量YWY和DP分别用来存放业务员姓名和店铺名称, 先对首记录中业务员姓名和店铺名称字段变量的两个值分别付给YWY和DP两个内存变量, 然后通过SKIP命令, 使记录指针往下移动到下一个记录位置, 然后判断当前记录中业务员姓名和店铺名称字段的值是否和两个内存变量YWY和DP所存放的值相等, 通过IF…ELSE…ENDIF语句进行判断, 如果相等, 通过DELECT命令进行逻辑删除, 如果不相等, 就意味着当前记录为另外一条记录, 再把当前记录的业务员姓名和店铺名称字段变量的值付给内存变量YWY和DP, 再跳到循环语句开始, 进行相同的循环处理, 通过该循环处理后, 表中相同的记录被标记了逻辑删除标记, 然后通过PACK命令, 该命令是对逻辑删除标记的记录进行物理删除, 最后在表中就保留不重复的唯一的所有唯一值得记录。具体过程代码如下:

该数据表还涉及到对每个业务员每个店铺走访量进行统计, 把结果存放到指定的表中, 在此就不做讨论了。

结束语

数据库应用系统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训项目开发训练中会碰到各种问题,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 在实训项目开发训练中如何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如何内解决课堂上没有碰到的问题, 成为一名合格程序员, 必须要多思考、多训练、多总结。

摘要: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核心问题就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处理, 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实训中, 就实际应用数据, 如何在上万条记录中, 检索出用户所要求数据而去掉冗余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表,检索,记录

参考文献

[1]王利.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教教程Viwual FoxPro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彭相华.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1.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十一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等教育既要传授已有人类文明和科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情报信息资料的检索技能,是具有创新和自学能力的必备技能。广义的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狭义的信息检索是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3]。

我国高等学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源于1984年,经过近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文献检索》课已经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发展成为一门工具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实践课和方法课。但是,目前我国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仍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性质定位为选修课,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不高,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不适应实际需求[4];文献检索课教学大多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他们缺少教学方法的规范培训,欠缺计算机、外语、专业课知识[5];CNKI、万方数据等主要的专业数据库提供了傻瓜式的一框式检索和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的快速检索界面、高级检索界面,使得多数检索者和文献检索课教师忽略了检索表达式。

上述原因导致现有教材对“检索表达式”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就没有“检索表达式”的内容,当然更没有关于“检索表达式”的章节内容安排。而检索表达式是整个检索流程,即分析检索问题、选择检索工具(数据库和检索界面)、抽取检索词、构造检索表达式、筛选检索结果和调整检索策略等六步骤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本文后续内容包含检索表达的内涵、作用、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检索表达式的教育实践等。

1 检索表达式的内涵与作用

最早由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于十九世纪中叶提出逻辑检索表达式,通过逻辑运算符“与”、“或”、“非”来表达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6]。后来提出了表示两个检索词之间的位置邻近关系的位置检索表达式,以及用专门符号(截词符号)表示检索词的某一部分,允许检索词有部分变化的截词检索表达式,但是最常用的还是逻辑检索表达式。

因此,检索表达式是用检索系统规定的各种运算符将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位置关系等连接起来,构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检索命令式。检索式构造的优劣关系到检索策略的成败。

检索表达式是检索策略的具体体现之一,检索表达式是实现检索问题与各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人机界面之间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将自然语言描述的现实问题空间转化为符合某检索工具与计算机能够识别的问题空间的能力,是思维方式上的培养和检索过程的实施,如图1所示。

2 检索表达式的组成要素

检索表达式由检索词、检索项、连接符、逻辑运算、关系、优先级、匹配、词频、排序等要素组成,常见的主要的组成要素有检索词、检索项、逻辑运算、匹配、优先级等。

2.1 检索词

检索词是从拟查找问题描述中提取的词汇,例如查找“关于广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论文,但要求作者不是吴继周”,可提取的检索词有:广西、肝癌、流行病、吴继周等。

2.2 检索项

检索项是各类型专业文献的基本属性,如期刊论文的基本属性或可能的检索项有文章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类型、正文或全文、参考文献、期刊名称、期卷、发表时间等;学位论文的基本属性或可能的检索项有论文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日期、授予学位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导师、硕士或博士学位等。

2.3 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有与、或、非三种,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检索项,表明各检索项直接的逻辑关系,逻辑运算的适用范围是所有检索项。例如在查找“关于广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论文,但要求作者不是吴继周”时,“广西、肝癌、流行病”这三个检索词所对应的检索项之间是逻辑“与”,但“吴继周”这个检索词所对应的检索项与前三个检索项之间是逻辑“非”的关系。在中国知网的专业检索界面,使用“AND”、“OR”、“NOT”等逻辑运算符,所有符号和英文字母,都必须使用英文半角字符。

2.4 匹配

匹配方式有精确、模糊两种。在中国知网中精确匹配的适用范围是作者、第一责任人、机构、中文刊名和英文刊名等检索项;模糊匹配的适用范围是全文、主题、题名、关键词、摘要、中图分类号等检索项。

2.5 优先级

优先级是检索表达式中各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置运算符)的先后计算次序。在中国知网中“AND”、“OR”、“NOT”三种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相同,如要改变组合的顺序,请使用英文半角圆括号“()”将条件括起,“()”最里层的优先级最高、最先计算。

2.6 连接符

连接符是将检索词和检索项连接起来的符号,在中国知网中使用“=”或“%”连接检索词和检索项;在万方数据中使用“:()”连接检索词和检索项。

2.7 词频

词频是规定某检索词在某文献中的出现次数。

2.8 排序

排序是对查找到的文献按照某一指标进行排序,把用户最关注的排在前面,呈现给用户。在中国知网中可按照主题、发表时间、被引、下载等指标排序;在万方医学网中可按照时间、相关度、被引次数等指标排序。

3 检索表达式要素之间的联系

3.1 每个检索词都有对应的检索项

应该如何让检索词与其相应的检索项正确对应?比如,关于广西、肝癌、传染病等检索词,如何确定谁是关键词还是主题词。

检索项依据文献类型和拟检索的数据库给定,但常用的检索项有: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参考文献、中图分类号、文献来源、支持基金、作者、作者单位等;当确定检索词之后,属于“参考文献、中图分类号、文献来源、支持基金、作者、作者单位”的检索词是容易辨识的;一般地,按照检索到结果由少到多,检索词所对应检索项是关键词、篇名、主题词、摘要、全文。

以“广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作者不是吴继周”为实例,在CNKI高级检索界面中检索表达式的构造实例,如图2所示。

3.2可用的检索项与文献类型、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某检索界面有关

第一,同一类型的文献,不同数据库、甚至同一个数据库的不同检索界面能提供的检索项可能不同。例如,对于期刊论文,中国知网的检索界面和高级检索界面提供了主题、篇名、关键词、作者、单位、刊名、ISSN、CN、期、基金、摘要、全文、参考文献、中图分类号、DOI和栏目信息、发表时间等检索项;万方数据的高级检索界面提供了全部、主题、题名或关键词、题名、创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日期、DOI、期刊-刊名、期刊-期。

针对检索实例:关于广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论文,但要求作者不是吴继周。“广西”这个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主题、篇名、摘要、全文等检索项;在万方数据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主题、题名或关键词、题名、摘要等检索项。“肝癌”这个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等检索项;在万方数据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主题、题名或关键词、题名、关键词、摘要等检索项。“吴继周”这个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作者、全文检索项;在万方数据的高级检索界面可放置在创作者检索项。

以“广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作者不是吴继周”为实例,CNKI专业检索界面中检索表达式的构造实例如图3所示。

第二,同一个检索项,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所采用的名称词汇可能不同,例如中国知网的篇名检索项与万方数据的题名检索项;中国知网的作者检索项与万方数据的创作者检索项。

3.3 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辨析

主题词与关键词最大的区别就是主题词经过了规范化处理。主题词是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它对文献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以及同一概念的不同书写形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使每个主题词都含义明确,以便准确检索,防止误检、漏检。主题词表是对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的依据,也是文献处理者和检索者共同参照的依据。而关键词是源于《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权威性主题词表,一部规范化的可扩充的动态性叙词表。

关键词通常对应重点、难度内容,以及问题的中心概念。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还必须区别关键词与检索词,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刊物等都是检索词中的具体的类别。

3.4 怎么确定CNKI高级检索中“模糊”、“精确”选项

精确检索:检索结果中含有与检索词完全匹配的词语。模糊检索:检索结果中包含检索词或检索词中的词素。程序可以对检索词进行拆分,检索项中按顺序包含检索词所包含的全部单字即可作为检索结果显示。比如输入“计算机信息检索”,利用模糊检索,则会出现: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科学领域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信息检索理论架构研究;信息检索教学计算机化考试研究。

首先,如果查找“回医药”治疗某疾病的专利,为了提高查全率,可采用模糊,这样就可以有“回医/回药/回医药”,当然也会出现“回/医/药”等影响查准率的问题,需要在结果中筛选。

其次,如果查找“宁夏医科大学”师生发表的论文,需要将该检索词放在“作者单位”检索项中,并且匹配为“模糊”,原因是期刊/会议论文中作者单位一般会包含更具体的学院、系、教研室等。

再次,如果查找“宁夏医科大学”的硕士论文,需要将该检索词放在“学位授予单位”检索项中,并且匹配为“精确”。

总之,要明白所用“检索词”的含义,与题目的要求,以及“检索项”的含义。一般,对确定性的/提高查准率,用“精确”,其余为“模糊”。

3.5 检索结果太多或太少时怎么处理

如果检索结果太多、不满意,可增加检索词/采用含义更小的检索词/限定时间/选择引用次数多的/选择科研实力强的单位/选择核心期刊/精确匹配等/更换检索词所属的检索项;如果是结果太少、或没有,可减少检索词/采用含义更广的检索词/模糊匹配/更换检索词所属的检索项/选择别的中文数据库/选择外文数据库等。

4 结语

检索表达式是用检索系统规定的各种算符将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位置关系等连接起来,构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检索命令式。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的工具性和目的性方面,检索表达式能帮助理解现实问题空间到网络检索(搜索引擎、数据库)问题空间的转换,可提高查全率、查准率;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的创新性和安全性方面,检索表达式是两个问题空间之间转换的思维训练拟查找对象的自然语言描述空间转换到网络数据库可理解的计算机语言描述空间,还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查新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车艳.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9):483.

[2]魏星,常雪莲,朱文婕,等.大数据与分析论驱动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5(5):823-827.

[3]李震霞.关于文献检索教学的探析研究[J].赤子(中旬),2014(3):374-375.

[4]王莲,李金芳,钟宇,等.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现状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72-78.

[5]李欣.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585-586.

12.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篇十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对信息的占有程度及信息处理水平的先进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丰富、发展最为迅速的信息网络,基于Internet的网络信息检索的研究,无论对研究人员还是一般用户来说,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1.1 信息检索概念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和技术。人们获取信息源的方式主要有:①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通过人工查询在图书馆等提供文献的机构进行文献的查询和获取活动;②联机信息检索相对于前者来说具有实时性、完整性、共享性、广泛性等优点;③网络信息检索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存在于Internet信息空间中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

1.2 网络信息检索的原理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是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的实物体现。目前,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模型有布尔逻辑模型、模糊逻辑模型和概率模型等几种方式。

① 布尔逻辑模型 这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严格匹配模型。用户可以根据检索项在文档中的布尔逻辑关系提交查询,搜索工具根据事先建立的倒排文档结构确定查询结果。标准的布尔逻辑模型为二元逻辑,所搜索的文档要么与查询相关,要么与查询无关。利用这种模型进行查询,其查询结果一般没有按照内容的相关特性排序。

② 模糊逻辑模型 它在查询结果处理中引进了模糊逻辑比较,并且按照相关的优先次序排列查询结果,这样就可以克服布尔逻辑模型信息查询结果的无序性。

③ 概率模型 它是基于贝叶斯概率原理而提出的,根据词条、文档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词条间和词条与文档间的概率相依性来进行信息检索。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目前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与其他工具相比,它的检全率和检准率都比较高,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1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作为一种www站点资源和其它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的检索机制一般包括数据采集和标引机制、数据组织机制和用户检索机制,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① 数据采集标引机制按照一定规律和方式对网络上www站点进行搜索,并将搜索到的www页面信息存入搜索引擎的临时数据库中。

② 数据组织据组织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对www页面信息进行整理以形成规范的页面索引,并建立相应的索引数据库。

③ 索引数据库是用户进行检索的基础,它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检索效果,而搜索引擎的数据采集标和标引机制又是决定数据库质量的关键技术。

④ 用户检索机制帮助用户以一定方式检索引擎的索引数据库,以获得符合用户需要的www站点或页面。

2.2 搜索引擎的分类

按照用户查找的途径划分,可将搜索引擎分为如下几种: ① 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 主要通过使用自动采集软件来对网络上的数据进行采集标引,建立成索引数据库。它主要采用自动搜索和标引方式来建立和维护其索引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使用。

② 基于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 一般依赖于按照某种分类标准进行人工编排的分类体系。

③ 联合式搜索引擎 是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后者与基于类目的搜索引擎的一种结合。2.3 搜索引擎的功能

目前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种类繁多,虽然各种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不同信息采集标引机制,在其他一些方面各具特色,但其基本功能却是相似的。

① 布尔逻辑检索 这一功能使得用户能使用AND、OR和NOT来进行关键词的搭配检索。

② 模糊检索 在用户进行检索的过程中,系统会对跟用户提供的关键词相似的词语进行检索,并返回包含关键词或是这些相似词的检索结果。

③ 截词检索 这种检索形式利用检索词的某一部分来进行检索。在搜索引擎中,用户提供包含“?”或是“*”通配符的检索项来进行检索。

④ 限定词检索 这种检索加减号检索,它用来规定检索项中必须出现或是必须不出现某些关键词。网络信息检索的局限 用户在查找网络信息资源时,不可避免的用到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的优劣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用户的检索效率。虽然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在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现在网络信息检索仍然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局限。

3.1 文本信息检索的局限

① 网络信息标引的准确度不够 检索工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引一般都存在着栅引准确度不够的问题,检索工具经常会在返回大量垃圾信息的同时丢失有用信息。当用户要进行特定的文献检索时,有时还会发现现存的检索工具无济于事,检索出来的数据完全被无用信息所覆盖。如想要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清朝雍正年间李卫任浙江巡抚的资料,你只能够查到大量《李卫当官》之类无用信息。

② 搜索引擎的查全率不高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以爆炸性的速度不断增长,搜索引擎采集数据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单个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所收集的Web页面大大不足,就是所有的搜索引擎所储存的数据也只占全球Web页面的50%强。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搜索引擎的检全率会无可避免的被降低。

③ 搜索引擎的查准率不高 一是返回的信息过多,这是现有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普遍现象;二是返回重复的信息,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中还经常重复出现同一信息源的不同部分,甚至出现不同信息源的相同内容信息。

④ 查询方式有限 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的查询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只提供分类查询方式和关键词查询方式。这样,一方面检索时不能从文献的多个方面对检索提问进行限制,只能就某一关键词或概念进行笼统的检索;另一方面,由于查询结果完全依赖于用户所给出的关键词,而大多数用户对他们检索的领域或索引数据库的关键词不太了解,因此使最后的查询结果相关性很差,往往是输入一个检索式,得到一大堆网址,但其中大部分是冗余信息。

⑤ 检索对象的数据结构单一 由于现在大多数网站使用的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存储,因此其使用的搜索引擎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这种传统的关系数据库非常擅长处理结构化的数据,但其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处理能力则很弱。

⑥ 交互性不够 当前的搜索引擎与用户的交互性不够,与用户间缺乏足够的协作,不了解用户的情况,不记录用户提交的查询任务,不能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因而不能与用户进行足够好的交互以提高检索效率。3.2 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局限

到现在为止,虽然单独针对图像、视频、声音等媒体的检索技术已经出现,但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能够充分解决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检索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几乎所有的多媒体搜索引擎在多媒体信息的查准率方面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用户将在返回的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图像中筛选需要的那一幅。这是很费时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而且有时你所用的搜索引擎根本检不出你想要的东西。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于查询方式的单一,另一方面在于对图像的标引深度不够,这就要求完善图像检索和索引机制。

② 用户查询接口单一 理想的多媒体检索系统中,人是主动的,用户的查询接口能提供丰富的交互能力,且直观易用,使用户能够在主动交互过程中通过调整检索参数,表达对图像的语义感知,最终获取满意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如何把用户的提问转换为可以执行检索的特征矢量、交互方式的设计,如何获取用户的内容感知等问题。目前的多媒体搜索引擎用户查询接口比较单一,大多只提供描述查询接口,即关键词提问框。

③ 图像特征信息的表示与检索不够完善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实质上就是进行图像特征相似度的比较,但目前这一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

④ 信息的自动加工与人工标引不够 目前文本搜索引擎在这方面的发展正日趋完善,而多媒体搜索引擎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图像信息的加工,图像不同于文本,文本自身就能说明要讲的内容,而图像内容却需要加入人的理解和描述,人工干预虽能提高查准率,但一方面能被人工标引的是极其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标引劳动强度大而限制了检索的范围,如何对图像信息进行快速标引和准确分类是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另外,目前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多应用于对静态图像的检索,对动态图像的检索还没有多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宽带网络的逐步实现,动态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将会越来越多。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关行政人事转正申请书下一篇:初一读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