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精选8篇)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 篇一
4.1准确定位,激发专业学位人才的创造能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作为将体育科学知识与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人才,所以,培养激发专业学位人员的创造能力极为重要。
首先,培养专业学位人员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能力,以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以体育实践为导向的体育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转化能力,将体育科学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4.2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我们必须按照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相关课程,建立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3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强调问题定位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均为在职工作人员,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应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同时,要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主性,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专业学位研究生自己提供的信息解决他们实践中的困惑问题,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
4.4拓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渠道随着北京奥运会进程的加快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社会上许多人对该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还不太了解。
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宣传,尽早发布招生消息,让社会对该专业学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大力促进学校与体育实际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多方面开拓生源渠道。
参考文献:
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 篇二
每年的应届高校学生毕业季到来时,作为即将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将直接面对考研还是就业的重大人生抉择。现阶段,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同时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学生本人也亟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因此考研已成为绝大多数应届本科临床医学生的首选。如何选择考研的专业和类型,许多考生和家长了解得并不充分,对学位的区别、学位的授予存在疑惑。
学位改革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生获得的学位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对这两种学位如何区分,如何引导应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科学合理地对这两种学位做出选择,关系到临床医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文章将对这两种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所采取的方式或方法,培养模式包括培养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培养过程考核和导师指导等。培养模式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部分。现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
目的在于不仅要培养高科技水平的科研人才,而且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自2009年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式进入全日制培养轨道,形成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行的格局[1]。
2 医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异同
医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同。
2.1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学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目标,以理论研究为导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等科学研究素养的训练,培养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院校教学工作和医疗科研机构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侧重体现学术价值,主要岗位为教师和科研人员[2]。
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在专业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充分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高级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医学工作,主要岗位为高层次临床医师[2]。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对理论和实践的体现各有偏重,学术型培养科研能力,专业型突出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很多应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是对学术学位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充。
2.2 学习方式和授予学位不同
学术学位培养模式采取全日制学习,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方式为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基础研究和科研课题的研究,临床实践时间短,毕业时的考核指标为毕业论文。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毕业时发放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术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采取集中在入学前半年进行理论学习,其余时间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周末,经历不少于33个月的临床轮转,学制一般也为3年。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授予专业型学位。
2013年年底,国家颁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关系,将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结合起来。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出现了“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即5年临床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将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培养相结合,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取得四个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专业学位证书[3]。
2.3 招生报考条件基本相同
我国医学学位针对应届医学毕业生来说分为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两类研究生的招生,既可以参加每年年初的国家统考,优秀应届毕业生也可通过资格审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考试的时间、试题内容一致。针对参加学术型硕士统考以外的考生,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对参加专业型硕士统考的考生,在复试时考核内容上将对实际应用能力有所侧重。
2.4 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学习费用平均为8000元/年,专业型学习费用平均为10000元/年。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均可享受申请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资助。
3 两种类型研究生的对比
学术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学术学位研究生要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耐性、韧性,完成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导的学历课程,培养周期较长。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决定了临床医学人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5+3”培养模式下,由于学历和学位因素的参与,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添了动力,毕业时四证融合,既缩短了医学生培养年限,为家庭减轻了上学负担;又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行业培训的充分结合,为各方节约了大量资源。住院医师规范化和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参与培养的医院和导师对学生的能力比较认可,就业前景好。
4 两种类型研究生的内在联系
医学学术型和专业型是同一层次、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二者不能截然分离。在临床实践中呈现出的问题为科研指明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临床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临床的应用。无论是专业型还是学术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都应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意识到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医生必备的品质。学术型和专业型必须兼顾临床和科研的平衡发展,专业学位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短,学生在临床轮转时每个医院的教学能力、带教医生的水平、导师个体的学术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应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时间短,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摘要:针对目前医学本科毕业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出现的困惑,分析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异同,并对两种类型研究生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两种类型研究生的内在联系。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在报考医学硕士研究生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硕士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胡光丽.“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45-248.
[2]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4(6):81-83.
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浅析 篇三
【关键词】翻译硕士 教学 市场实践 类别专业化
翻译硕士专业通常被称为MTI专业,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适应日渐融合的“地球村”而专门设立的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学科。2007年首次在15所大学设立此学科,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超过200所大学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试点。而学习这一专业的人员则被称为“实践型翻译硕士”。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对翻译实践来说是把双刃剑,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试点的增多对热爱翻译的人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目前在各个学校,翻译硕士接受到的教育并不统一,学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各有千秋,但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上翻译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若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选择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实践型翻译硕士这一专业,则更是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利。
一、翻译硕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相对较新,其实践型的性质与以往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以及中外文学对比等学术型研究有着根本上的差异,导致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此专业得不到实践型人才该有的培养方式。
在以往语言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中,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最为相近的是翻译学硕士。在很多MTI教学试点则存在着这种问题:翻译学硕士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两种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操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清晰和完善。一些高校在MTI教学中仍然沿袭传统的学术型翻译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造成MTI人才培养和翻译市场需求脱节,MTI教育远未达到职业翻译教育的目标。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实践问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以后直接进入市场工作的实践型人才,而翻译学硕士则以研究为主要任务,也可以为以后培养这方面的博士研究生人才打下基础。
二、翻译硕士的实践教学
对于实践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让他们走到实践中去,执行“双课堂”、“双导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接触走向职场后将要接触的工作和模式。
1.翻译硕士教学与职业相结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翻译人才会成为不同语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项目的衔接者,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翻译技能。新时期,需要翻译教育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契合点,使翻译理论研究走出象牙塔,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更多地为社会,为翻译事业的发展服务。翻译硕士教学不仅要与翻译产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更加优秀的市场上所需要的实践型翻译人才,还要在教学方法中与市场的发展同步。比如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要求翻译人才要熟练市场上常用的翻译软件;再如随着翻译公司的蓬勃发展,项目合作也逐渐成为翻译实践的大趋势,一份翻译由多位译员合作完成,这就需要翻译人才需要有的合作精神,因为在翻译中会出现我们下文将会提到的“术语统一”的问题。
2.翻译硕士教学与术语统一问题。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对学生强调术语的统一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术语上的误解会导致合同的作废,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难看出,术语标准化是科技社会化和网络技术普及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高科技贸易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虽然翻译界不能单独完成术语的统一,而是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但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为翻译人才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准备。
3.翻译教学“专业化”。目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教学方面仍然是综合型,很多学校在教学中所用资料是文学方面的材料,而翻译硕士参与工作后所接触的翻译文本大多属于科技类文本,课堂上没有参与过科技文本的实践翻译,面对工作时会非常棘手。因此,应发挥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科合作等进一步丰富MTI方向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向经贸金融、法律法规、医疗卫生、对外宣传、信息传播、工程技术、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翻译纵深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翻译硕士教学与翻译人才的未来连接起来。
三、结语
对于实践型翻译硕士的教学应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中的联系,保持与市场的发展共同进步,避免模糊翻译学硕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之间的差别,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 14.
[2]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翻译, 2010,(1):50.
[3]吴启金.翻译教育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7.
4.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语 篇四
2.以xxx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xxx-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3.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4.全文以xxx为题。重点探讨分析xxx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xxx-,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5. 本文以xxx为题,首先对xxx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xxx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6.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7. 本文以xxx为题,重点探讨xxx。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xxx,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8.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9.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0.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1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1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14.本篇议论文乍一看从结构上不甚明了,但是纵读全篇,小作者内心中的这一份安排却是自有丘壑。文章中充斥着丰富的古语引用,大量的道理论证手法亦为增彩。本文内容非常有深度,语言极富哲理性,全篇隐约蕴含着东方的古老禅意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充分显示了小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丰富。
5.专业学位硕士不断扩招 应届生 篇五
2011年09月19日 11:35来源:大河报
记者9月10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的研究生招生咨询会上发现,现实情况是:虽然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不断扩招,但不少应届生对专业学位硕士“冷眼相看”。
A咨询会上专硕“遇冷”
“虽然政策上说专硕和学硕同样是‘双证’,但我总觉得专硕档次太低,将来竞争力不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的侯国帅,今年大四,几个月后她便要走上“2012年研究生考试”的赛场。她今年打算报考北京某重点高校的学硕,对于专硕,她“打死也不报”。
侯国帅说,自己学院目前有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学位,从2009年便开始招生,今年这俩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虽然专硕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挺不错,但总感觉学历不够‘硬’。”
与侯国帅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教育学专业的李秋涛。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学院的专硕仅面向工作两年以上的社会人士招生;如今,大门又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敞开。“毕业找工作时,自己说是专硕毕业,人家老以为你是‘社会青年’到大学‘混’的学历、学位证,在企业老总的眼中,含金量大打折扣。”
记者在招生咨询会现场发现,不少考生均有小侯和小李这样的“偏见”,对专硕的热情度不是很高。而学硕却“酒香不怕巷子深”,“遭到”考生的“围观”。
B专业硕士不断“升温”
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比例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在咨询会上记者发现,不少学校的专业硕士仍呈现扩招趋势。浙江财经学院一位姓盛的老师说,他们学校今年增加了很多专业硕士,预计今年报考情况要好于去年。
中国教育网教育在线媒体总监吴保华说,这几年国家对专业硕士更加倾斜。“专业硕士学位其实已经达到了30%,未来几年可能超过50%。”
吴保华说,随着各行业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而硕士在就业时往往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优厚的待遇,因此吸引了更多人报考。“未来将会有更多人不是为了搞科研而读研,而是为了就业而考研。”
C“过来人”称专硕更注重技能和实践
然而,对于专硕有不少“过来人”也投出“支持票”。
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龚烨便是其中一位。“我可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料,让我写论文,搞研究,我干不来!”她称自己讨厌“学究”,而选择了专硕。“研究生教育学硕和专硕分开,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将来的发展方向。”
龚烨,今年考入郑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戏称自己的专业就像“培训班”。“我们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上课模式完全不一样,老师教给我们的主要是技能和方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怎样讲课才能吸引外国人。”
专硕到底教什么?和学硕有哪些区别?很多考生对此也有不少疑问和顾虑。其实,专硕更侧重于实践、应用和技能,适用于找工作;而学硕则被称为“传统的研究生”,侧重于理论研究、学术进修。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上半年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专硕课程主
要以新闻写作、新闻策划、新闻摄影等实用类型,而学硕则开设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报道与新闻文体研究等,侧重于理论研究。
龚烨表示支持专硕、学硕分开。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专业如果将来搞研究,很不好就业。“同样的学硕学生上课,老师一般不会教讲课技巧等实用性的东西,所以,他们毕业后,若不从事理论、学术研究,或继续深造,将来的出路也不容乐观。”
面对“培训班”的速成教学,龚烨觉得很受用。她说,自己的专业学制只有2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后,学校会选拔一批学生到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实习,通过这种实战,他们能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
D“名校”专硕成香饽饽
记者发现,面对“专硕”的非议,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专硕整体不被考生看好,但一些名校的专硕专业仍是香饽饽。不少考生为了“傍名校”,宁愿放弃学硕的奖学金,而选择专硕。
大多数高校招生简章中规定,专硕在校期间不享受奖学金、助研金等,并需交纳高额的学费。而学硕却相反,不仅有奖学金、助研金,还有各种补助。但为了上名校,不少学生选择“曲线救国”,宁愿上“名校”的专硕,也不上普通学校的学硕。
“名校的毕业证比普通高校值钱多了,专硕分数也不高。”冲着这,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丁世杰,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丁世杰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喜爱学术研究,但对于自己的实践业务能力,他一点也不“感冒”。但为了圆自己的“名校梦”,他依然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专硕。“‘名校’毕业,专业方面不太好,也有单位要。”丁世杰说。
据了解,除了“傍名校”,专硕题简单、被调剂的几率大、英语水平要求低、学制短其实也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专硕的原因。
新闻链接
到2015年 我国每年招收博士后1.7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博士后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到2015年,每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达到1.7万人,比2010年增加60%左右。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革完善制度,着力提高质量,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多元投入,健全服务体系,造就创新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
规划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坚持流动站和工作站发展相协调,坚持完善制度和强化服务相促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到2015年,每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占当年全国毕业博士总数的20%以上;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引进教师和科研人员时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人员的比例达到30%。
6.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 篇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还将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据公开的资料,我国专业硕士与学术性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力争2015年达到1:1.上述消息显示,教育部正按这一目标努力推进。
而与此同时,据《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报道,记者在北京、河南、湖北、安徽等多个省市采访时发现,一边是考研报名持续火爆,一边则是政策大力扶持的专业学位硕士遭遇“冷表情”。不少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靠调剂才勉强完成计划。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认可度方面,只有27.4%的`网友认为专业硕士学位有明显优势,超过五成的网友认为没有明显优势。
问题随之出现:教育部在发展专业硕士时,是否进行过调查、论证,是否知道其在现实中遇冷?再就是,教育部门究竟以何角色,推进调整研究生教育定位?
以笔者之见,教育部不知道专业硕士遇冷,这几乎不可能。各研究生招生机构的招生、报名以及录取情况,都有统一的数据库,只要调阅,便可得知。那么,为何专业硕士研究生明显遇冷,却依旧要大幅度扩招呢?分析起来,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这次就业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提到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已经表露出通过研究生扩招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图。此前,这一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的招数就在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频频使用。这当然遭到社会的质疑。但相对而言,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扩大学术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质疑小。而且,教育部门还有理由,即借此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
其二,实现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发展目标”。降低学术性研究生培养规模,调整研究生结构,这被认为是大势所趋,也被列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计划。本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采取的调整路径是,根据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培养模式,以吸引学生选择报考,从而实现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的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良性发展。但眼下,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只是简单地减少学术性研究生规模,调整为专业硕士,而对专业硕士的课程、培养模式和师资并未进行任何调整,甚至出现由于调整为专业硕士,因此导师所带学生更多、课程要求更低、上课规模更大的情况。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和学校,关注的不是调整之后的专业硕士教育质量,而是为了实现当初制定的目标。这与10年前的高等教育大扩招,和中职规模实现与普通中学1:1的发展是一个道理。
其三,具体经济利益的诱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收费(甚至是高收费),而与学术性研究生不同,大多学校没有划拨给专业硕士学位学生奖助学金,即便有,也比例极低。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看来,大学之所以热衷扩大专业学位比例,是因为可以借机提高学费,增加收入,而专业学位也被认为是可以花钱买的学位。而在我国社会的学历情结之下,学校不担心学生和家长不来“买”这个学位。这是典型的“学店思维”。
“学术不及学术性研究生,专业也无优势”,“读的就是大五”,这是专业硕士学位学生对这一快速发展项目的总体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还以超快的速度推进,只能使问题更加严重―――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或能缓解一时的就业,但这也是权宜之计。适宜的办法是“刹车检查”,看每个学校是否能在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方面,做真正的调整,是否能保证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落空。
7.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 篇七
1 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状况
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综合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基于可拓理论的综合评价法等[1,2,3]。早在1994年, 安徽师大就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 提出了量化考核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4]。近些年, 一些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新的层次分析模型, 即建立了由4个评价要素, 12个评价指标及4级评价标准为体系的多层次分析方法 (AHP) , 并对具体的对象进行了评价, 发现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很吻合[5]。AHP方法能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具有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简洁性突出等特点, 尤其对定性判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判。
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要素
考虑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的特殊性, 同时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众多, 且部分因素相互关联, 为了科学准确地反映其创新水平, 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课教师对考核客体等级考核评价; (2) 校内指导教师对考核客体等级考核评价; (3) 企业导师对考核客体的等级考核评价, 通过校外实践实现对所指导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的等级考核评价; (4) 成果评价, 依据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的创新成果实现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创新能力的等级考核评价; (5) 综合等级考核评价, 综合上述4方面的评价结果, 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创新能力进行最后的综合等级考核评价。
2.2 创新能力等级评价方法
本评价方案的评判集分为优、良、中、及、差5个等级, 若能很好的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成功发表论文或专利, 则评为优;若能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理论及专业知识, 很好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则评为良;若基本掌握了理论与实践方法, 能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则评为中;若实际动手能力及研究能力较弱, 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基本完成, 则评为及;若理论、实践和论文的发表等均没达到考核水平, 则评为差。
作为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 创新成果更能定量的说明一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际应用情况, 所以我们把创新成果的二级指标根据权重分配的不同, 细化出三级指标, 使评判内容更加清楚明了, 如表2所示。其中, 把参与的科研课题分为纵向与横向课题, 纵向则为省部级和厅局级, 横向为受公司或单位部门委托承接的课题, 学生只要参与纵向或横向其中一项科研课题并结题, 则评为优, 参与项目未结题的, 评为良, 未参与对应项目的, 评为及。在发表论文情况中, 学生发表了SCI、EI检索论文, 则评为优, 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则评为良, 若在一般期刊发表3篇及以上文章, 也可评为优, 若未对应文章发表, 则评为及。在申报专利情况中, 发明专利授权与实用新型授权均可评为优, 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受理未授权则评为良, 若无专利申请, 则对应项评为及。在科研获奖情况中, 获得国际级、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别的奖项, 均可评为优, 获得校级奖项评为良, 获得3个及以上校级奖项, 也可评为优, 若无获奖情况, 则对应项评为及。在三级指标中评价等级只有优、良与及, 但为了便于分析计算, 将其分为5个等级, 即优、良、中、及、差, 从而可建立模糊关系综合评价矩阵。而创新成果的评价标准只要设定好, 学生所得这一项的成绩就是真实确定的, 故不需要教师对此项打分。
2.3 评价的数学模型
总的来说, 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指标分成了3个层次, 第一层是根据第二层的评价的一个加权和, 而第二层的评价来源于第三层的加权和, 这里第二层表示为U1, …, U4而第三层表示为Ui={ui1, ui2, …, uim}, 令U={U1, U2, U3, U4}, 则U为第二层因素集, 而u={u11, u12, K, u1m, K, u41, u42, …, u4m}为第三层因素集, 以此类推, 可以组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 而对此进行综合评价, 便得到多层综合评价模型。
首先, 对第三层的诸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 评价应该多人参与, 即形成多组模糊映射fi:Ui→V, V={优 (v1) , 良 (v2) , 中 (v3) , 及 (v4) , 差 (v5) }, 其中fi (uik) = (r1ik, r2ik, r3ik, r4ik, r5ik) , i=1, 2, 3, 4, k=1, 2, …, mi, 将每一个i, k对应的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 从而对每一个二级因素Ui, 形成一个评价矩阵Ri, 考虑到三级因素集的权重分配Ai= (ai1, ai2, …, aimi, ) , 求得二级因素综合评价Bi=Ai·Ri, i=1, 2, 3, 4。
第二级因素集U={U1, U2, U3, U4}, 以Bi作为因素U的单因素评价, 于是得到第二级的模糊关系综合评价矩阵
接着以 (U, V, R) 为原始模型, 在U中给出诸因素的权重分配A= (a1, a2, a3, a4) , 求得综合评价B=A·R。
从评价过程能够看出, 性能指标分为三级, 进行了两级评价, 这称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据此能够推广到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3 评价过程
3.1 填写评价量表
理论课教师, 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对照评价项目的二级指标分项评定等级, 在表格的相应空格画圈。
3.2 建立并计算评价矩阵
评价矩阵元素等于频数除以参加评课的总人数。例如有10名任课老师对第一项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进行评价, 其中有8名老师评为优级 (即优级的频数为8) , 则优对应的元素为0.8。我们假设某个学生在创新成果一栏中, 参与厅局级科研项目并结题, 发表论文为EI检索期刊一篇, 一般期刊两篇, 发明专利受理未授权, 获得两项省市级、一个校级创新成果奖项, 则根据表2中的评价等级, 可建立第三级模糊关系综合评价矩阵
U41由u411, u412, u413, u4144个因素组成, 其权重为A41= (0.4, 0.3, 0.2, 0.1) , 根据模型Bi=Ai·Ri, i=1, 2, 3, 4, 则参与科研课题情况的综合评判解为
同理可得
计算好创新成果评价等级分数后, 建立二级模糊关系矩阵。
任课教师评价矩阵为
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矩阵为
企业导师评价矩阵为
创新成果评价矩阵为
U1由u11, u12, …, u155个因素组成, 其权重为A1= (0.2, 0.2, 0.2, 0.3, 0.1) 根据模型Bi=Ai·Ri, i=1, 2, 3, 4, 则任课教师评价的综合评判解为为
用同样的方法可得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判解为
企业导师综合评判解为
创新成果综合评判解为
根据B1, B2, B3, B4的计算效果及综合评价模型来计算整体评判效果。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综合评判结果为优级。
4 结语
本文运用模糊矩阵综合评判模型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决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不同测评指标权重分配, 其测评指标因素也可根据不同的科目或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 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将模糊数学引进评价系统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创建多级指标体系, 构建评价模型, 并通过实例说明评价的过程及可行性。该模型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设定, 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导师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模糊数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肖永红, 张新伟, 王其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 2012 (1) :31-34.
[2]程宇红, 卢炎生, 喻运斌.一种基于可拓理论的教师素质综合评价方法[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 2007, 20 (4) :37-40.
[3]王文海.模糊评价在学生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10 (6) :98-99.
[4]徐建平, 袁曾怀.量化考核的数学模型及其实用[J].安徽师大学报, 1994, 17 (4) :29-32.
8.专业学位硕士实习期管理模式探讨 篇八
【关键词】实习 管理 实习生 企业
所谓学生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需要很长时间摸索,但是如果去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耳濡目染之下,能快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实习是学生在即将工作前的一段培训阶段。如果学校在这方面能有好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取得很大的优势。
目前在招聘企业的职位要求中都会出现需要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在这个时候,应聘者才发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这时已经迟了。对于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来说,需要审时度势,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替学生考虑他们考虑不到的事情,为学生的就业、社会的和谐发挥自己的力量。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通过实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然后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让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专业学位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类学生的理论能力强,面向企业,知识更新快,更贴合技术前沿发展,对于他们的实习期管理要做到因人而异。
在实习之前,每位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行业的发展也要有相对的了解,对自己的实习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应该以学为主,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衔接与应用。学校应大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给学生参考,安排有实力的实习单位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双向选择,达成实习意向。在实习开始之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政教育,让学生放下包袱,提升信心,对自己的实习目标有个合理的规划,实习应该时间不会太长,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环境。
实习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去企业实习之前必须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保自身的利益。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的纽带,务必处理协调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公正、公平。要求企业确保每位去实习的学生都有一名企业指导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不仅对学生在业务上有指导,还要在生活上对学生有相应的帮助,企业指导教师是实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实习生去了企业实习务必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各项考核指标也要同正式员工一样,把自身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来对待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学校对于实习生的管理需要从学生、辅导员、企业三方着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习档案,包括住宿地、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企业导师联系方式等。学生去企业实习,已经跨入了社会,但是他们依然还是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基础,首先要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每位学生的住宿地点必须上报学校,如果有同学能结伴一起生活的,相互有个照顾,能更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在同一个城市实习的学生,建议组建一个同城小组,由党员学生带头,相互之间经常沟通,将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此类座谈会不仅能增加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感情,还能增长所有同学的见识,了解其他同学所在企业的情况。
学生在刚开始实习阶段会有一定的失落感,需要辅导员及时通过各种联络方式向所有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有可能,相关老师可以去企业走访一下学生及他们的企业导师,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会让学生在内心感到归属感,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每个班也要让有亲和力的同学担任实习委员,经常和其他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向辅导员上报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对于学生的实习成果,也是实习的目的,需要从学生和企业方面了解,及时跟进实习进度,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写一篇实习心得,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同时也要从企业方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希望出现学生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实习中间出现各种状况,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对于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要及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实习是为了能更好的就业,当校园招聘高峰时,要让学生协调好实习与找工作的冲突,不能因为找工作而严重影响实习。近几年,不少公司都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样的招募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并成为其挖掘“早期人才”的战略之一。IBM、惠普等跨国公司每年都会从实习生中招募大部分的学生成为正式员工。实习生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想法,因为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录用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虽然仅仅是几个月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命运”,毕竟这是一条与就业相连的“绿色通道”。实习生工作中的表现成为OFFER能否顺利到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繁重、复杂的任务,必须由专人负责,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尤其是学生在外实习期间,思想波动起伏比较大,受到社会的影响,需要校方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如果有一个实习管理系统来统筹管理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所有资料都能在系统中第一时间找到,对于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有效信息是处理方方面面事情的重要前提。
实习生的管理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摸索改进中,学校方要改变工作方式,把为学生服务体现到日常管理中,更好地构建实习平台,为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浙江大学2012届毕业生 升学就业情况白皮书.2012-12.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推荐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09-26
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10-07
重庆新增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11
新疆新增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名单09-20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方案08-28
南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翻译实践实施细则07-07
英语教育硕士专业教育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