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能力

2024-09-23

论文创新能力(共13篇)

1.论文创新能力 篇一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门人才,其能力的构成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二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前者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上,这方面也往往是学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而后者主要体现在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上,对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显得更为重要。

一.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理解创新性学习过程的本质特点、构建科学的学习模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措施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将来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性学习,也称为自主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正因为创新性学习如此重要,所以,历来就为人们所重视。创新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是:一般来说.是以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为基础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与个性品格统一发展的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要帮助学生树立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

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才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不少大学生缺乏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2、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学习模式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出发.一般应选择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探究式。这种结构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程序为:创设情境— — 定向自学— — 师生研讨一质疑点拨— — 反馈练习。

(2)讨论式。这种结构是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讨论能使学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里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思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其程序为:指导学习— —提出问题一开展讨论一点拨小结— — 反馈练习。

(3)尝试式。这种结构突出了让学生通过大胆的尝试实践去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和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 — 自习教材— — 尝试练习— — 教师点拨— — 再次练习。

3、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取的步骤、程序、途径、手段等等。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作用表现在:一是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能提高学习质人才培养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就能够省时、高效地进行学习。学习质量表现为对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理解的深刻程度和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后的熟练运用程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对

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特点。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合目的性。即学习方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的目的。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能否选择适合目的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二是合规律性。就是学习方法必须符合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合主体性。学习方法是受应用方法的学生自身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智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同一学习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结果。只有符合学生的特性、因素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四是合对象性。学习对象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学习对象不同.必然要求学习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学习方法是否合对象性。也是学习最终能否具有有效性和最佳性的重要和基本条件之一

(3)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各门学科(课程)具体的学习方法。第二个层次是许多学科或所有学科普遍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质疑学习法、重复学习法、探索学习法、整体学习法、结构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联想学习法、回忆学习法、模仿学习法等等。第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它和学习方法相比,是更高一层的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哲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用哲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一方面要从哲学的角度去深刻理解前人和他人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用哲学方法去分析、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形成新的具有学科特色或个人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4、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体会、摸索、探讨、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能力。学生要善于把学习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方法的知识向学习能力转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应用”。同时,学习方法不仅因学习对象而异.也因学生不同而异。因此,要求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实践中把一般的方法与自己的特点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内在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也不一定是只有上了书本的或杰出人物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生既要参考和借鉴书本及他人的学习方法.也要在自身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新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教师要注意传授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打鱼的本领,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鱼。同样,学生有了获取知识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更多的知识。另外,可以开设“学习学”课程或举办此类讲座:还可以经常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方法研讨会等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并能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观念的创新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出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在考虑培养目标时,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应在各类学生中开设创造学相关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和宣传,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生科协、社团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制作、调研及相应的竞赛、展示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

与意识,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出人人想创新,比学竞争、奋发向上的舆论氛围。

2.教育内容的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内容的创新,高职教育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理论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根据用人单位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进而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合理配置,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3.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教师来说,方法的传授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这也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推断,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前学科的前沿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中应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它既能摆脱课堂教学标准化、同一化的弊端,又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职业教学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和要素之中,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本着理论教学 “必须,够用”的原则,以促使职业技能的形成为前提。例如,在电子技术应用及工业电器自动化等专业,开展自己动手组装黑白电视机,自己动手组装单片机等一系列实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奠定基础,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2.论文创新能力 篇二

一、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时代要求, 积极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为此, 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有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与期待, 有教学创新的热情, 有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冲动。

2、教师角色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

21世纪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从传统的教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 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 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扩大了的、更新了的教育新概念应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老师”转变为一名“学习指导者”和“启示者”。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 它集中体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他们成为认识的主体, 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创新灵感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古今中外, 真正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 除了勤奋与具备天赋外, 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和研究, 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如果对研究性学习毫无兴趣, 只是为了拿高分而被动地进行学习, 那将不会激发出创新灵感,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研究的兴趣。

2、营造和谐氛围。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 而是合作性教育,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 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 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 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 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人的思维的受阻很大程度上是“不自由”造成的, 在当前提倡开放式课堂,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 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 积极投入地思考、质疑, 引导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 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系统性、开放性和逆向性的思维方式, 支持学生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研究新对策。这样, 才能迸发出新观点、理出新思路, 才能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4、鼓励学生质疑。

疑源于思, 思解于问, 问是学问的重要内容。提出一个疑问, 就是创造的开始。由于学生的思维、知识不同于成人, 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 可能是一些与教材内容不沾边的问题, 教师不应责备他们, 应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引导他们敢于各抒己见。这样, 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 学生个性才能得以实现, 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5、改革评价方法, 加强创新测试。

要相应地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加大创新教育内容的考试分值, 以此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激发创新意识, 调动创新思维, 鼓励创造发明。在日常的学习和测试中, 提倡解题思路有创新, 学习方法有创新, 参加实践活动有创新。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 在总结活动或劳动时, 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篇三

一、语言激励,激发创新激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之类的话,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教师的及时称赞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好孩子”、“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等等,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学生的耳际,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

二、鼓励质疑,制造创新机会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做到敢想、敢说。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最后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在班上交流。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当读到乌鸦把石子一粒一粒放在杯子里时,可以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反思者。所以在每节课上,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但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自己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作创新活动的楷模,引领学生进行创新。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计算机具有感官性强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小学生,它能用生动的画面、具体的形象、优美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参与教学;如:我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天都峰高而陡的特征,体会作者爬天都峰的艰难以及爬上天都峰的喜悦心情。我用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多媒体易控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出现与要求有关的内容,这样节省了课教教书板书的时间,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科学评价,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课上,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带感情色彩的评语,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和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这样,可以起到与学生交流的作用,学生也能更好地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欣赏,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面以作文评价来分析说明。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由教师一人独揽大权,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要圈划纠正,对病句要指出,甚至修改,对某些用词造句也要加工润色,每篇学生作文都有眉批、夹批、总批,作文批改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负。因此新课标建议“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了落实新课标,我在作文批改中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能够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从这点出发,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生完成初稿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互评互改,然后班级交流。在学生读作文时,师生共同点评作文的优缺点。作者再根据同学们和老师的建议再次修改。作文修改后誊抄在作文本上,不是由老师自己评价,而是由学生小组认真评价,把批语写在作文本上,教师最后对作文进行评价,学生面对面的评价胜过教师自己评价的百倍千倍。因为教师评价后学生根本不认真仔细地去修改,有时候还不能理解。而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评价,面对面地交流就很有实用价值。如学生们在一篇作文的评价中这样写道:“你的作文写得真棒!如果你把‘谷穗弯弯’改成谷子笑弯了腰,它在向大地妈妈致谢,感谢她为自己输送了丰富的营养,使它长得那么健壮。就更具体形象生动了。”多么巧妙的评价,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面对面评价时,作者马上在作文本上改了过来。对于那些不爱写作的同学,他们的评价是更生动有趣。在一个同学的作文中有一段這样的评价:“你的作文是应付官差吧!你本是一块玉,你知道吗?玉不琢不成器。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努力吧,胜利属于你!”看了学生们的评语,我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学生们的语言多么有感染力啊!我又在下面写道:“同学们的评语写得多好啊,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请你在评语下面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看到老师和同学的评语,那个学生有了信心和决心,此后每次作文完成得都很出色,从不应付。

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小组内实施,更重要的也要在作文讲评课上。过去是老师一言堂,而现在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法,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在这样的习作讲评课上,不再是老师独霸“天下”,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4.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篇四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

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

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1)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5.论文创新能力 篇五

-----模块一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实验稿比较,新修订的明确三个维度、一个目标。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语文而言,如何尊重儿童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对当代教师的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我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让学生观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一个一个”理解更加形象化,看着水渐渐升高。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见淡淡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逐步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6.论文创新能力 篇六

从203月至今,我校开展了《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主要致力于以下三方面的摸索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小结如下:

一、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依据现代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和和信息能力。而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点,本课题组尝试了以下几种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

1、聆听音乐,营造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

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的松弛变为上课的紧张,学习很难进入状态,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正常发挥。

2、动手操作,形成自主的学习环境

电脑室里,三年级的上朋友们正在各自的电脑上用老师编制的测试课件测试前几天学过的生字,测试的形式有听音选字、部件搭配等等,教师在讲台的监控机上浏览每一个学生的自测过程,五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有的同学得到了计算机奖励的大红花,并伴有一首优美的乐曲,有的同学得到了“还不错,要更加努力!”的评语,有三个同学计算机给提出了“前面的内容没学好,请复习!”的要求,于是这三个同学回到了课程主界面,选择了“复习”窗口,自觉进行复习,其他同学则从“往下学”窗口开始新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可以按桌面的“HELP”键(电子举手)得到教师的指导……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自主地决定了学习的进程,甚至自由地选择了学习的策略,并都因得到计算机的表扬与鼓励而心满意足。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有趣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运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借助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改变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

1、实物演示

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一文,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7.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篇七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创造力,而开发民族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各国竞争得焦点,而培养创造型人才又源自于教育。我们要教育孩子多动老筋,勇于创新,如果把孩子都教育成规规矩矩,俯首贴耳的小傻瓜,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如果只强调知识不注重创造就很难有突破性发展,也无法持久进步。要发展就要创新,要进步就要创新,要推动生产力就要创新,一切奇思妙想就源于创新之中。

二、创造发明与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创造发明:利用创造性思维创制新的事物, 首创新的制作方称为创造发明,通俗地说就是创制以前没有的物品和制作方法。具原创性或首创性

创新:利用创造性思维改进原有事物或原有制作方法,使之成为新的方法、新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新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或者是指一切能导致创造性成果(如新的思维、理论、方法、策略、作品、艺术形式、艺术形象等)的思维形式。

三者的关系是:创造发明与创新是创造性思维运用的结果,而创造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又在于创造发明具有原创性,而创新不具原创性。

创造思维形式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第二要素,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常见的创造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立体思维。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应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新的成果。使之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

三、创造思维形式的运用

联想思维的运用

联想思维:由一事物而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称联想。从联想的过程分析,这个“由一事物”指的是已经感知的事物(原型),“另一事物”就是正在需要解决的事物(新事物),因此联想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把已经感知的事物与正在需要解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联想的结果分析通过联想,产生了新的事物(成果),其模式为:

从而引导学生从生物学专用术语与汉语词语产生联想。

如在讲授高中物理“电势能”一课时,首先分析电场力作功产生势能,则这个电场力是原形,作功是联系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共同点,作工产生势能,将这个作功转移到其它物质或物体上,故而有:

这样,既培养了联想思维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在“作文立意”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立意是作文写作最具创新、最具活力的核心的部分,此时,若施以联想教学法,则学生创作思维活跃,立意深刻新颖,文笔流畅生动。如以“雪”做作文时,以雪为原型,与之相关联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滋润万物,故而有:

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联想。

侧向思维的运用

侧向思维:是指利用其他领域的概念、知识、方法、思路和现象去解决本领域的问题,即从局外信息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换一个角度、绕道走、另辟蹊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变换角度所得到的杰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旁敲侧击、敲山震虎,这是另辟蹊径的结果;这是侧向思维运用的经典之作。

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指的是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往往从反面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从反面想想、唱唱反调。它的优点在于主动打破常规思维的单向性、单一性、习惯性,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 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指一件事情常常具有两面性,有时看起来是坏事也许是好事。又如数学上的正定理、逆定理。

琵琶既可以手指,又可以拨片,可横抱又可竖抱。而"反弹琶琶"是作者经过了多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 (或相对) 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精湛的艺术表现,立意新颖、旋律优美,是逆向思维巧妙运用的结晶。"反其意而用之"也是逆向思维的表现,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

立体思维的运用

立体思维:是对一切固定的、一切框框的突破的全方位创新思考。运用全方位的立体思考是与人们脑海中的禁固思路相对立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本质地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如一个完整方案、一个实验,你就得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周密思考,科学设计,这样你的方案才能完整,你的实验才能成功!数学的立体几何就是要运用立体思维去学习、去解决。

形象思维及运用

形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表象进行取舍时所形成的,以反映客观事物形象特征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紧扣事务的形与像,依靠场景、画面、图表、言语和符号等一切可以感知的表象,通过对这些形象信息材料的领会和理解,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构思新假设、新理论、和新设想的必不可少的创造思维形式之一,不仅适用于文学、艺术等创作活动而且也适用于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等活动。

猜谜、编迷是训练形象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1)年级并不大,胡子一大把

不论看见谁,总爱喊妈妈。(打一动物)

(2)有根部入土,有芽不开花

虽是家常菜,园里不种它(打一植物)

编迷有多种方法

(1)象形法:即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把它和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花生——小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小胖子。形象有趣

(2)直述法:抓住事物的某一个特点,通过比喻、状物等手法进行描述,越直接越好。

如公鸡——一朵红花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清晨縔子特别亮,唱得千门万户开。

(3)反比法:即按照事物的形态、特征,从反面去构思造象。如棉花:不是棉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子熟,只摘白毛不摘桃。

发散思维及运用

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通常是指以某一已知事物为出发点,通过联想、类比、分析或想象等活动,诱发新的事物的思维方式。这里“诱发”是关键,“发散”是特点,特征是新、异、奇。多才会有新、多才会有异、多才会有奇。其模式为:

其设问方式为“知多少”、“有哪些”。如以细胞为题:

利用“这个知多少”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就会去寻找“多”,从多中去寻找新、异、奇,从而列举了许多细胞名称。

集中思维及其运用

又称收敛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通常以需要探求解决的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模式为: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课堂教学常用的基本思维形式,收敛思维是由"多到一",而发散思维则是由“一到多”,二者兼用效果更佳,

灵感思维及运用

是人们在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场合大脑中所爆发出来的一种非预期性创造思维。灵感有三个特征:非预期的突发性,不受意识控制的非自觉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灵感的非预期的突发性,是说它有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而来,你千招万呼它偏不来:你无意寻觅,它却仓促而至。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发明活动中只占极短暂时刻。灵感的不受意识控制的非自觉性,即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灵感在认识过程中的跳跃性,是指这种思维是在跳跃性认识突变方式中实现的。正是灵感的突发性和非自觉性。因此,大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旦灵感来临,便立即捕获,舍生忘死,在所不惜。灵感是一宝贵的创造力,也是创造思维、创造想象能力和创造记忆能力的巧妙融合。

想象思维及运用

是指在头脑中创造过去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是一种极其自由灵活的思维活动方式,发明者可以凭借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自由翱翔,出神入化,无羁无绊,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思维基础。通过想象,作家才会有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精彩片段。“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诗人毛泽东的想象

8.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篇八

一、以趣导学,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等是学生喜爱的。我常常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A good idea”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带领学生到足球场上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模仿有趣的动作,说着有节奏的英语:“Fishing, fishing, I like fishing.Fishing, fishing, let’s go fishing、jogging、 runing、 skating、 skiing.”心情轻松极了,快乐极了。在教“An English friend”时,我考虑到教学内容涉及E-mail,决定带领学生去电脑室上英语课。学生一听到“Let’s go to the computer room”,不禁异口同声地狂呼“Yeah”。教学中,我因势利导,补充了有关收发E?鄄mail的知识,并鼓励学生writean E?鄄mail to me。学生对新奇的E?鄄mail非常感兴趣,课后都迫不及待发送E?鄄mail给我,有的学生甚至写了两封E?鄄mail。大部分学生写的邮件质量很高,充分运用了课文里新学的语言知识。又如,教到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白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

二、提供自主、探究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为小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学生寻找物品的游戏活动中,如果只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能藏物品的地方就有限了,所能练习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如果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能练习到更多的方位介词和名词。又如学了sports: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等后,我自制了一个调查表“what sport do you like?”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哪一种运动最受人们的喜欢。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到社会上进行,并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比如看图说话、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资源丰富,创新思维无处不在。特别是课本剧,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又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时间和地点,灵活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加。例如,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我组织8个学生表演了“Children’s Day”。他们非常投入,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的干扰,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三、创设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语言是同学们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跨度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能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subjects(学科)内容时,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对英语非常感兴趣,都很想用英语来表达。于是,我满足了学生需要,带领学生分步学习了sub?鄄jects,并一起制作了一张subjects table。通过学习、制作和运用,学生在轻轻松松、不知不觉中学会了English、 Chinese、 Maths、 Sciense、 Music、 Art等单词。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然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交流。又如,当学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一切就绪的时候,呵,还真像是个热闹的百货商场,有玩具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物品,“营业员”的服务也很细致周到。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被感动了,也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交流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9.创新能力 篇九

一、基本内容

创新能力是指领导干部通过更新观念,采取新的对策,对工作中不合适的地方进行革新,创造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新局面的能力。

它包括: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1、洞察力: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合格领导不可缺少的能力。他能洞若观火,把事物现象、人的行为背后的内容或意义看得一清二楚,并及时发现问题,决策正确,处理得当。

2、记忆力:记经历过的事物和情况的能力。任何创新活动都必须以所记得的经历和事物为基础。

3、想象力:在过去经验和知识的通过思维加工产生的形象或新的设想能力。想象力可以使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在可依据的展开丰富想象,制定全新方案,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4、判断力:是指对事物和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辨别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对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挖掘出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引发创新。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中,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认真分析研究,运用正确的科学分辨力,去判断过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思维力: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是找出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打破思维和僵化,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 1

进行思考。

6、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创新的民族将日益发达。领导干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这几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思维力是针线,创造力是粘合剂。

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1、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需要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组织建设和神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挥将促进领导干部转变观念,不断释放自身能量,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带动群众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组织的竞争实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方式和途径为核心,转变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群众功能、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

聚力和影响力。

三、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干部主观上缺乏应变思维,缺乏创新动力,照搬陈规旧俗,凭经验做事,完全照搬上级指示不走样,缺乏竞争意识。

2、畏首畏尾,逃避创新。一些干部顾虑重重,在不利的客观情势下就“唯条件论”,过分强调客观问题,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丧失组织的活力,失去发展的机会。

3、浮躁蛮干,扭曲创新。一些干部对本地区的优势和不足缺乏了解,立功心切,情绪浮躁,脱离实际,把蛮干当作创新,照搬他人模式,头脑发热,独断专行,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

4、骄傲自满,不思创新。一些干部在取得成绩后,处处居功自傲,没有继续创造新的动力,导致裹足不前。

5、心胸狭窄,不容创新。一些干部不但缺乏创新能力,而且也不容他人有创新的表现。对创新过程百般刁难,对创新成果冷言冷语。

四、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想僵化,观念保守。一些干部思想保守,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工作目标定位低,起点不高,缺乏二一流事业、创一流业绩的赶超意识。

2、自身能力缺乏。面对困难和问题,发展信心不足,缺乏敢为天下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奋发进取的志气。不善于深入研究新的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对发展中的问题不敢破解,缺乏改革创新的动

力,不注重学习,尤其是科技知识和市场管理知识,对待市场经济,缺乏新思路、新办法。

10.论文创新能力 篇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促使他们在认识和探索中有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称“创造力”)那么学生在这个创新教育中又当如何进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本文将从高中数学学习的角度对学生自身在培养、锻炼创新能力上给一些建议。创新学习是在意识,思维,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创新。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分别进行。

一、意识创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学生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过去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事实上,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街道后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但是,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讨老师喜欢,听老师话,学习上“门门高分”,纪律上循规蹈矩的学生是好学生。而那些有好奇心,喜欢思考。有创见的学生则是“捣乱者”。这使学生不敢多问,不敢怀疑,不敢提出异议。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意识。这对于培养创造能力首先要有去创造的意识,勇于探索,这对于一些学生是需要勇气的。这也要求同学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并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新的意志品质。因为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科。而高中数学知识又有一定的宽度和难度。这正是我们锻炼创新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达到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思维创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

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式教学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与学都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习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

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正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它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达到思维创新的培养呢。思维的创新是在原有的思维方式上进行思维创新,也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发散思维能力的创新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选择一些题例,锻炼探索求异,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事实证明,也只是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有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变通在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锻炼自己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可以作出转换、假设、划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通过一些询问,能使我们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词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意的。

(三)独立创作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如在解答“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 a25=25,求a25。”一题时,照常

规解法,已知等差数列中的两项,可求出a1和d,然后可得出该数列的通项

公式,变可得出 a25。

但是若注意到已知项为 a5与 a15,所求项为a25,则可直接利用能够关系式

an =am +(n-m)d,这样可简化运算。即a15 =a5+10d将数代入有25=10+10 d,得到10d=15。又因为a25 =a15+10d,所以解得 a25 =25+15=40。

另外,若再能注意到在等差数列{an}中,a5,a15,a25也成等差数列,则

可以利用等差中项关系式,便可直接求出 a25的值。即2 a15 =a5 +a25,或a2

5=2a15 -a5,a25=2×25-10=40。从而求出 a25。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如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情节作各种扩顺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通过这种训练题可以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再如一图多问。当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议。在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多方面的知技能或经验,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究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中和沟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不可或缺的地位。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即极力自身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二)加强学习修养,即形成和掌握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作为学习主动者,将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同学或教师分享,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分析改进自己的过失或错误。积极地思考,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与他人讨论,参考其他同学的想法和疑问。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组

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多种学科,需要多数学生同时参与。

(四)有机结合的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对一些新知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过去,我们过分依赖教科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中可支配的元素增多了。数学内容的综合弹性加大,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知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得到满足。

(五)培养自律能力,注意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

上面,我们简要介绍了学生自身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途径。在平时学习中,要善于进行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各种解题思路,设计最佳的解题方案,使我们的创造力得到尽情的发挥,体会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11.创新教育与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具有人才培养周期短、教育实施灵活的特点。研究掌握其办学规律和特点,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面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高职教育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中。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与稀缺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同时,电子商务与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微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面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之间必然会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产品设计的日新月异、产品生产周期的变短、以价格和营销为基础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都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因此,应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从零开始,创办微型企业的意识与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到急需创新型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微型企业就业的理念。高职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以各种形式鼓励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靠高职教师的教学及其言传身教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和约束,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所以,只有高职教师富于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时,教师独特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体现。不仅会给教育和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而且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教师在强烈的创造意识驱使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并提出创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独立思考性与坚韧性等方面。

创造性建构知识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新学科大量出现,新知识迅速增长,创造成果多是跨学科的、综合的。在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应积极适应市场,不再单一地以学科体系来划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学习、捕获学科前沿理论信息,并能创造性地概括加工、处理信息,建构渊博、宽广、综合、新颖的知识体系。

科研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及创造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这是教师夯实理论根基进而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教学、不重科研。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针对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教学的开展。

创新教学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觀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的创造能力无从谈起。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同时应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中心。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在培训目标上,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介绍新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思维方法,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特别是跨学科讲座。还可以结合学术假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与科研实践。

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功能,科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教师不从事科研或者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同样,教师不从事教学,研究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的创新研究与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教学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把教学作为科研的实践场所,引导教师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建设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宽松的环境、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是产生创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宽松的环境是创造性产生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的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与研究,才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果缺乏宽松的环境,教师就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教学与科研,更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宽松的环境是激发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宽松的环境加上科学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是培养提高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内自由论争,通过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之间的切磋,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学习,按常规处理问题,很难适应竞争的环境。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多角度回答问题能力与积累创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将培养创造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红.试论高校教师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4).

[2]任宝旗.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3]赵薇.现代高职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4]何培芬.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04,(2).

作者簡介:

朱双华(1973—),男,硕士,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12.论文创新能力 篇十二

一、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靠教师给予的, 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的结果。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尊重、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 学生的求知欲强, 思想活跃, 心情舒畅, 乐于发表意见, 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证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允许并保护学生的理解自由, 决不能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其次要大力倡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勇于创新。常提出自己的见解, 敢于奇思妙想, 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 甚至钻“牛角尖”的学生, 先充分肯定其思辩的勇气和可取之处, 再以诚挚的态度去疏导, 使其心悦诚服, 并能继续保持主动参与教学, 积极提问的热情。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 既不能不闻不问、置之不理, 也不能不懂装懂、掉以轻心, 而应实事求是地正确面对。对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一一反弹给全班学生讨论, 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教师始终充当引导者, 启发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分析, 并告诉他们每个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 给学生留下一个又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练习机会。

二、精心设疑,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表现在对某一历史现象作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它不囿于一种固定的结论。它对于训练同学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对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除张学良、杨虎诚的思想发生转变, 逼蒋抗日外, 运用发散思维, 还可以得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1)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 日本的侵略步步逼近, 亡国灭族的大祸迫在眉睫。 (2)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3) 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4) 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由此更可以得出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字式的判断, 简单的填空或肤浅的提问”等方式, 必将使学生的思维变成单向的, 一一对应的, 这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提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让他们展开思维辐射, 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这样, 在学生的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下, 进行信息的多向交流, 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加强历史知识的古今联系, 推动思维发展

历史史实的联系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就历史发展过程看, 它表现为某一历史阶段的各个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 是密切关联的, 称为横向联系;就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方面看, 自然呈现前后继承性, 这属于纵向联系.历史知识是相处在联系状态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把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历程中, 尤其是板书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通过联系, 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立体知识体系, 大大增强了“再认, 再现历史知识”的效果。

如讲到新中国的外交史, 就可以与现在中国的外交作一个比较;讲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律都可以与现在西方的民主法制相连或者与现今中国提倡的政治民主、依法治国联系起来。甚至于一些时政性的内容如200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也可以与之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相联系, 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 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 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 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 同时也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摘要:要使历史课堂教学有效, 教室必须实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历史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须选择。未来需要创新性人才, 教育领域是教师发挥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领域。中学时期是人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培瑞.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2) .

[2]林毓奇.2001年初给《教学研究》的贺词[J].教学研究, 2001 (1) .

[3]汤正康.由传授型向“四合一”型教师跃升[J].教书育人, 2001 (4) .

[4]许燕装.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历史教学, 2001 (4) .

[5]王培华.学法指导与学习素质[J].教学研究, 2001 (3) .

[6]《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6月, 第24页,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13.创新能力学论文 篇十三

——舒肯连锁超市创意行销新法

摘要:爱尔兰企业家菲哥﹒肯恩以巧智与“大胆关爱”建立了与顾客之间的长久友好关系。最不寻常的发明之一,就是“找碴儿计划”。“找碴儿有奖”这个新方法在思维上利用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创新技法上运用的是缺点逆用法。此方法的利用为舒肯超市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关键词:找碴儿;创新;行销;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缺点逆用

一、舒肯连锁超市行销新法介绍

爱尔兰企业家菲哥﹒肯恩以巧智与“大胆关爱”建立了与顾客之间的长久友好关系。最不寻常的发明之一,就是“找碴儿计划”。实施初期,顾客一进门,就会拿到一张列有15条违反“舒肯超市品质标准天条”的卡片,让顾客来找碴儿,比如:超市购物车的车轮摇摆不定;打包不当的购物袋,如软的东西放到了底下;温度计显示出肉品冰箱的温度不够冷等等。顾客每次发现其中一项失误,就会得到舒肯会员俱乐部奖励积分200点。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领取奖品。对于兑奖程序,会员们一年有两次会收到64页的兑奖型录,含有礼品,玩具,家庭及运动用品还有机票与旅馆住宿券等可供选择。兑奖地点也是可以再任何一家舒肯超市兑换奖品或以电话兑奖,或者去特设的兑奖中心对换,目前,每周被领走的奖品超过5000个。舒肯超市设有24小时全天候的语音电话系统,答复会员积分兑奖信息。

现在,舒肯已经不用这张卡了,取代的是更严格的政策:消费者在店内发现任何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可得到奖励积分,即使像肉嫩不嫩这种个人化倾向化很强的意见也算数。

“我们已经让顾客变成品质监察员了。”舒肯俱乐部主任如是说。

二、“找碴儿有奖”创新点分析

此新法与其他超市的最大不同就是大力以物质的形式鼓励消费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般的超市或者其他行业顶多就是设置一个意见箱或者投诉部门等等,都是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客户投诉,没有以物质的形式去鼓励消费者去提意见,更没有设置这么完备的兑奖系统。但是,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他们销售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服务,舒肯超市的“产品”,事实上是他们与顾客间关系的品质,而不仅是卖出的食物。让消费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提供自己的服务,改善超市经营和管理;另一方面这个措施还让顾客切实地感受到了“顾客是上帝”,满足了顾客被重视的心理。另外,由于这些优惠措施大部分是针对会员的,因此会吸引更多人加入会员行列,同时也算是做了一定的宣传。

三、创新思路分析

1、思维方法分析

1.1、所用思维方法概述

这个行销手段的创新思路主要是先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广泛收集,多方搜索,再运用收敛思维进行认真整理和精心加工,从而完成一个创新过程,得出有意义的创新结果。

1.1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这种思维具有核心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发散思维可以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

1.12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是收敛思维也叫做“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发散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发散思维起的是一种筛选作用,被选择出来的设想或方案是按照实用的标准来决定的,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收敛思维就表现了很强的求实性。

1.2、思维方法在本案例中的应用

对于本案例来说,因为超市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增进收益。而如何才能增加收益呢?作为超市,特别是连锁超市,一般都是薄利多销,因此,客户的数量是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要吸引客户,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让顾客满意,才能吸引顾客回头。

在以上发散思维的结果下,有三条可以增加收益的途径,分别是首先对内促进经营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其次对外给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顾客有“上帝”的感觉,留住老顾客;其次,加大宣传,吸引新顾客流。在这些途径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一个措施,能够最好是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即是收敛思维的过程。“找碴儿有奖”这个方案基本可以比较好的同时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最终可以提高超市的收益。首先通过顾客“找碴儿”,发现了超市经营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管理者本身很难发现的,由顾客提出,一方面可以促进超市更好的经营,减小质量监管的成本;另一方面,顾客的意见被采纳,会让顾客有心理上的满意,即被尊重的感觉,这样有助于留住老客源;最后,由于找碴儿有奖是针对会员的奖励,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成为超市的会员。同时,由于这个方案的施行,高调的让顾客“找碴儿”,也显现出了超市对自己经营管理的自信,顾客

在这种乐意让消费者发现问题的超市买东西会觉得更加放心,这样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固定的会员。

另外,“找碴儿有奖”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被消费者公开指出错误本来是一种很有风险的事情,因为这样企业很有可能失去顾客,但是舒肯连锁超市“反其道而思之”,从相反的方面进行探索,发现了找碴儿能够带来的潜在的利益。

2、创新技法分析

由于这个技法不是本人创造的,因此,只能理论上推断这个方法的创新技法,通过理论学习,知道创新技法有很多种,包括设问检查型技法,组合型技法,逆向转换型技法等。这个创意行销方法运用了逆向转换型技法中的缺点逆用法。

2.1、缺点逆用法概述

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在技术创新中,利用事物的缺点,“以毒攻毒”化弊为利的方法。缺点逆用巧妙的利用事物的缺点,化腐朽为神奇,寻找新的技术创造。

实施的时候要:1.探寻事物可以利用的缺点,此乃缺点逆用法的前提; 2.透过现象认清缺点的本质,抽象出被视为缺点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可以利用的基本原理或表现为缺点的现象本身的特性、行为、作用过程等。这一步是判断缺点是否具有可利用性,为下一步寻找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环节;

3.根据所揭示的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或对现象本身特性等的认识,研究利用或驾驭缺点的方法。在此要综合运用各种提出设想和形成发明构思的创造技法,以尽可能多地获取锦囊妙计。

2.2、缺点逆用法应用

第一步:对于超市特别是连锁超市来说,由于客户量大,必定会有顾客投诉,一般的超市会有投诉部或者意见箱,但是这些做法都是消极的,潜在的是为了避免大家投诉。由于它有可能会损害企业名声,减少顾客,因此客户投诉成为了一个缺点。

第二步:客户投诉有利于监管超市的经营和管理,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利于超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个缺点进行构思,充分发挥它的潜在作用。

第三步:提出“找碴儿有奖”这个新方法,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顾客投诉”这个缺点,更好的利用了它的优点,同时,由于是积极的主动要求顾客“找碴儿”,它的性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投诉这么简单了,说出不满已经不是以前令超市感到头疼的事情,并且还有物质来鼓励大家说,这个方法让顾客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感受到了被人尊重,就更会积极的提出问题,促进改善。同时,由于这个特殊的方法,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会员。

四、由行销新法看创新

从蒸汽机火车到现在的高铁,从莱特兄弟的飞机到人类登月,创新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人类进步的动力就是创新,那创新的动力呢?——是人类需求。

需要是发明之母,是一切发明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创新的最终归宿。

从“找碴儿有奖”这个行销新法来看,也是充分的体现出了创新的需要——可能原理。人的需要分很多层次,而这个新法主要就是满足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尊重需要,是其中受人尊重的满足感。创新出了要有需求之外,还要有方法与技巧及我们人类大胆突破和质疑的精神,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

人人能创新,时时能创新,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被现有的书本及所谓权威禁锢住了思想,应该敢于质疑,多思考,扩展自己的视角,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比一争范文下一篇:社区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