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22

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1.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单位代码密级公 开学号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拆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系部:

年级:作者:指导教师:学科专业:

中 国  重 庆

年月

关于„„社区拆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重庆人民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两江新区呼之欲出正式挂牌,从此重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江新区的发展更是一日更比一日快,旧城换新颜已不再是传说;俨然成为重庆人民以及全国人民效仿的榜样,在重庆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区人民的携手团结下,重庆拆迁正如火如荼演绎成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全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城市扩张和项目建设的速度也将随之越来越快,各种征地拆迁矛盾同时也会逐渐增多,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挥下,拆迁办相关人员日夜奔波,给老百姓交流拆迁的意义,讲述拆迁后给老百姓带来的优势,因此,正确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一些利益关系,化解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人民相关矛盾,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拆迁后给我们老百姓所带来的福音,让老百姓放心:拆迁后的生活条件会更加美好,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不但要生存好还要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为祖国的共同富裕梦想早日成为现实,促进和谐社会的春风春拂大地。

当然在拆迁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老年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拆他们的老巢,不思进取的年轻人想一锄挖个金娃娃,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很多工作,要让被拆迁的老百姓了解国家拆迁给老百姓带来的现实意义。

拆迁工作既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又是加快经济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拆迁规模呈递增趋势,河嘉村社区也开始了拆迁。因此,研究探讨征地拆迁迁给居民带来的生活、生存、发展等民生问题,既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我对河嘉村社区拆迁相关居民的生活情况和当时产生矛盾,以及居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简介

二、…社区被征地居民的现状

1、居民地拆迁概况

拆迁地涉及人口占全社区人口50%,拆迁面积占全社区总面积的45%,一共有三个拆迁片区,拆迁房屋面积是17500平方米,拆迁户有700多户。一号拆迁片区从九院到粮食路,二号拆迁片区是滨江路,三号拆迁片区原川仪十八厂,现在一号拆迁片区基本完工。

(附:拆迁前照片)

(附:拆迁后照片)

2、拆迁居民现居住情况

在拆迁过程中由开发商出费用,让拆迁居民在外面租房住,有45.45%的拆迁居民表示最大的不便之处在解决住房上。一次性拆迁了700多户,对租房需求也大了,造成当时的不好租房和租房贵的情况。过渡费为10元/平方米/月,如每户每月低于600元,按600元发放,以实际过渡时间来计算。

3、社区居民年龄结构相对两极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通过入户走访,我了解到拆迁居民年老的、年幼的占总人口60%;从登记的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绝大部分无专业技能特长。小学以下文化占30%,初中文化占40%,高中中专文化占24%,大专以上学历占6%,由于没有高文化和特长,所以很多人都在家里待业或无业,所以收入为不稳定。这也体现出知识对居民生活状况的影响。

三、居民的意见

对于城市拆迁改造,很大一部分拆迁居民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少部分拆迁居民支对拆迁工作产生了较多的顾忌。具体情况:

调查中有50%的拆迁商户对城市拆迁表示支持,访谈中当问到“你对城市拆迁有什么看法?”时,有的居民讲道:“拆墙透绿是好事,把我们的城市建得更美丽,可以让城市发展的快!”“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以拆迁促进重庆提升品位,改善形象,是创宜居重庆的必然选择。

而45%的拆迁商户对城市拆迁尽管表示支持,但同时也认为拆迁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拆迁居民在访谈中谈到,“我们老都老啦,搬在哪里住都不方便,为我们考虑的太少了,拆咱不反对。你们只管拆,拆完了我们住哪里去哪儿呀?”“社会要发展,城市要进步,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阻挡城市发展,也就没有力量阻挡,但我们需要开发商考虑我们这部分老百姓的利益。”

另外5%的拆迁商户对城市拆迁表示反对,“这是我们家上面传下来的房子,拆迁了,就是对我们老人不敬”。还有个原因在于补偿的标准过低,认为给予的货币补偿不合理。

通过调查中发现,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拆迁使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因此拆迁也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社会因素。

四、采取的措施

1、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经济与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开发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一是保底安置,分段结算。对于私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低于45平方米,他处无住房,并持有低保证的被拆迁人,按不低于45平方米产权建筑面积的标准户型进行安置。45平方米以内的差价款,被拆迁人不再支付;超过4

5平方米不足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迂人按实际成本价结算;超过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结算。二是帮贫助弱,残疾人享“优惠”。被拆迁人为残疾人,在安置房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持有低保证的残疾人,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家费时,比照规定标准增加20%的奖励。三是廉租补贴,优先申请。

2、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产权调换享面积补差优惠。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产权调换按套内建筑面积结算差价。二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于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一次性发放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由1.5个月增至6个月,对50平方米以下的被拆迁房屋面积均按50平方米来计算;对一次性发放的停产停业经济损失补助费由

1.5个月增至3个月,搬家补助费由原有的每户300元增至1200元。

拆迁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会引发动迁居民的对立情绪,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造成社会情况的不稳定。由于政策制定的不完善,对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或给困难群体造成新的不便,这也是造成不稳定的因素。舆论的多元化也会成为不善者的工具,造成信息的混乱,给动迁工作带来更多的负面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一一区别,妥善处理。

在与走访调查中与群众的交谈得知,绝大多数居民是比较信任开发商的,他们认为在征地拆迁的补偿费用分配问题还是很好的,分配问题解决好,各种矛盾就会大大减少,社区的日常工作就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五、调研结论建议

1、完善拆迁立法和拆迁补偿政策

第一,遵照被拆迁人的意愿,按市场价格补偿。许多人认为,应该“按照当初拆迁时,其居住房屋的市场价格补偿”;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同类地段、同类商品房的价格补偿。自我认为应该召开听证会,或者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百姓的心声,满足百姓的要求,根据百姓的意愿制定政策。第二,对现行的最低补偿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保证被拆迁房屋现有市场价格补偿的基础上,兼顾被拆迁居民的利益。鉴于土地升值空间较大,升值较快,开发商在制定补偿标准的时候应当考虑到被拆迁土地未来的升值潜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上建筑物的溢价。

第三,对于因拆迁改造造成的各类损失应该给予补偿。调查访问中,许多居民反映其家里仅仅装修完才两个月也要面临拆迁,但是只给了住房面积的补偿,房屋装修花费却没有补偿。还有的居民认为,其现居住地距离工作单位非常近,但是拆迁后被安置到非常远的地方,交通费用以及乘车花费时间的损失,也应该给予补偿。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对被拆迁人而言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关键,只有各项设施都非常完善,才会减小拆迁改造带来的影响。教育、医疗、购物及出行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协同合作,对于已建成的小区,政府应当尽快完善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对于尚未动工的项目,则应当做好规划,保证小区软件和硬件设施。

总之,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应该在保证被拆迁人原有生活质量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力争有所提高。这才是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结论

(1)城市房屋拆迁改造使城市景观得到很大改善。(2)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安全性、生活便利性、出行便利性等对居民的影响因居住区域、居民社会属性的不同而显著差异。总体来说,中青年、高学历、高职位、职业稳定的人群受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影响不明显。相反,年龄大、学历低、职位低、职业不稳定或者下岗失业人员,拆迁改造后受到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影响程度更大。(3)居民最为关心的是拆迁补偿问题,居民普遍认为拆迁补偿过低,拆迁补偿机制不尽合理。

2.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沙企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共82件,壆岗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涉及到的案件(以下同)共100件,总计182件。在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中,城市建设类占的比例最大,占34%;其次是社会保障类,占21%;环境卫生与经济发展类比例持平,占14%~15%;文体教育和社会治安类,占7%~8%;基层党建类占的比例最少,只占1%。由此可见,城建、社保问题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点,其次是环卫、经济发展方面。这四个方面问题办理起来,往往涉及部门多、费时长,短期内办结存在一定困难。

1成效与优势

1.1畅通了基层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从“党代表进社区”收集的社情民意来看,基层社区存在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党代表进社区”渠道都能得到反映。收集到的这些意见建议,涵盖了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社区建设、经济发展到文教体卫、社会治安都有体现,集中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反映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加快推进街道各项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

1.2切实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由于“党代表进社区”活动畅通了基层反映渠道,沙井街道在接到意见建议时,根据自身权责范围,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力保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如沙井街道大王山社区旧村二巷7号101赖学南的非法“黑诊所”。自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根据相关部门报送信息共有6次,经沙井卫生监督所现场排查12次,核实取缔6次,函告沙井街道清无办1次,行政处罚1次,现场报警1次。但是,该黑诊所经过多种方法打击,仍然在对外营业,街道积极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大王山社区与业主取得沟通。业主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同意不再将此房租给该住户。日前,业主通过电话已联系上该住户,该住户答应从老家回来后将房间内物品搬离。这类意见建议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具备可以解决的主客观条件,办理落实快,切实解决一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

1.3为街道重点工作提供参考指南

由于党员群众的积极反映,有部分意见建议最终被列为沙井街道重点工作之中。如关于建议尽快扩宽新桥高速出口至北环路入口道路的问题,党员群众反映沙井街道新桥高速出口转进北环路的入口处路面过窄,车流量很大,塞车现象十分严重,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扩宽该入口处路面,解决这一交通瓶颈问题。今年,广深高速新桥出入口接驳沙井北环路段改造升级,被列为我街道“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同时,辛养社区居民反映明珠市场乱摆卖问题时,接待党代表除了在接待现场为社区作解释外,还把街道一级的城管部门邀请到社区,共同研究具体解决方案。

2存在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1)办理时间较长,容易引发同一问题反复提出。从沙井街道党代表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办理情况的统计情况来看,党员、群众对城市建设方面反映的意见建议比较多。城市建设从立项、动工到建成,每一步的办理都需要很长时间,非短期内可以马上办结。有些建议在提出之初,因政策或科学设计等原因,存在难以实施的问题。因不可实施而未被采纳后,往往会引发同一问题的反复提出。如上寮立交问题。由于南北走向的107国道横贯沙井街道上寮社区,将上寮社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每天往返于东、西两边的人员较多。社区曾要求建上寮立交,由于南、北已有新桥、南环立交,不符合立交建设的间隙原理,建设上寮立交的建议被否决。之后,社区再次提出在107国道沙井上寮段修建匝道式立交。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过实地勘探回复,尽快实现沙井南环、新沙立交的全互通通行或在107国道沙井上寮段加建掉头匝道桥,确有必要。目前已开展论证工作。

2)以答复代办结,引发群众对党代表作用的质疑。从统计数字来看,存在着办结率偏低的问题,办结率不到总收集数的一半。其中当场答复数占总办结数的一半以上,存在着以答复代办结的倾向。在所有回复的案件中,个别案件虽有回复但反映的问题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如关于大润发项目落地沙头社区的问题。区城改办回复内容为: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更新改造项目的改造目标必须与上层次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的功能定位相符合。沙头股份公司拟改造用地的改造目标与相关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功能不符合,建议社区或相关单位按程序向规划部门申请调整相关规划;待该片区规划功能调整后,可由社区或相关单位向城改办提出更新改造申请,城改办将积极推动其更新改造工作。

3)相关部门回复率偏低,影响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中,未办结率达52%,占一半以上。而73%的转报案件中,又有近72%的案件(即在182件社情民意中有95件),到目前为此,未收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复。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着党员、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积极性,有些社区对党代表进社区活动产生消极情绪,把反映社情民意仅仅作为一项必须配合的工作来应对。个别社区甚至对党代表进社区活动产生抵触心理,持不欢迎态度,从而使一项便民政策不恰当地延伸出一种“扰民”后果。

2.2原因分析

1)微观操作层面,督办和重视力度不够。一是党代表督办能力有限。从29个社区情况来看,牵头党代表如果是市、区相关部门的重要领导人,可调动相应的行政资源,党代表督办有效性相对较高,事情能较快地有效解决,群众也相对比较满意。二是职能部门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转报案件中高达72%的案件未收到回复的情况来看,职能部门对社情民意办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从以回复代办结和同一问题多次提出的情况来看,职能部门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往往有时停留在直观认识层面,有些建议有可能不符合专业操作要求。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相关职能部门大多只做简单的解释和说明,而不能从其职能或专业角度,积极设想其他解决办法,从而使事情解决不断延误。

2)中观执行层面,解决问题周期过长,与群众期待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从立项、申报、审批到项目完成费时太长。有些问题,政府层面已有考虑,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政府“十二五”规定中,已计划建立健康卡节省排队时间,增强医院的硬件设备等措施解决就医难问题。二是资金量大,财力须分期投入才可根本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在这方面体现得更明显。如沙三社区反映:沙井街道松福大道与沙三帝堂路交界处工程施工已经接近一年,路口被割开很长时间也不见完工,给附近的企业和居民造成较大不便。但工程建设方面的财力投入比例已编入财政预算范围内,不可能随意增加或减少某项目的投入,从而使工程进度有所延缓,致使问题难以马上解决。三是问题本身处理需常抓不懈。针对摩托车、电动车非法营运,无序行驶和逆向行驶,造成交通混乱,引发大量交通事故等问题,沙井交警中队、交通管理所,各辖区派出所、沙井执法队很快给予回复,并采取了相关行动。但由于沙井人口众多,电动车保有量大,且一部分人以“拉客”谋生,短期内无法全部禁止,从而使突击整顿不得不转入长期规范。沙井因此成立专门整治小组,警务室警长长期跟进,以加强整治力度。

3)宏观调整层面,宏观性问题街道或某一部门难以单独解决。在收集的意见建议中,有几个方面问题非短期可以马上解决,从而影响到社情民意的办结情况。主要有:一是政策共性问题。有些全市或全区的共同性问题。如沙四社区提出,社区有9.8万m2的非农用地指标现在无法落实,希望上级积极为社区争取。区规划国土局当场表示,非农用地指标问题是个共性问题,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争取尽快出台。有些是不符合现行政策法规或不具备办理条件。二是多部门协作问题。有些意见建议因上级政策有规定或职权不在区级政府,需要同上级部门协调解决。三是因发展过快引发的相关配套公共实施不足问题。如衙边社区提出,沙井出行交通不便,坐车难,特别是节假日,希望能增加公交车班次。而事实情况是,政府已增加了很多公交线路,也不断投放更多公交车辆。但由于发展过快,外来人口集中,目前情况来看,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只有进一步加大投入。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督办,力争回复率100%

1)提高思想认识,把社情民意办理放到重中之重。敞开大门,畅通渠道,让社区党员群众畅所欲言固然重要,而为社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才更是重中之重。俗话说,民生无小事,民意不可欺。如果只有表达途径,没有后续措施有力跟进,会使民众逐渐失去按正常途径,合理合法反映、解决问题的耐心和信心。因此,提高各方面,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办理社情民意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建议召集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开会,强调党代表进社区工作的意义和落实办理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加强职能部门对社情民意案件办理的重视。

2)加强督办力度,把办结评议情况纳入部门考核。除了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外,制度性的倾向和指导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党代表(或党代办)的督办力度;“党代表联络工作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各种操作。党代办可以通过系统,即时了解案件签收、办理和回复的情况。党代表(或党代办)根据情况,对未签收、办理时间过长或未回复的相关部门实时督办。另一方面把职能部门的办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充分利用现有考核机制,在职能部门的考核中,专门增加党代表工作室社情民意办理情况一项。以社情民意案件办理中党代表、反映人、工作室三方评议等级为依据,以记分形式纳入对职能部门工作的绩效考核中。

3)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解释,力争回复率100%。解决的主客观条件具备,应最快办理落实;解决的主客观条件不充分,应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因客观因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面解决的,应主动沟通,定时回复进程情况;对不具备办理条件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解释;能办理的办理,不能办理的沟通。使所有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案件,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力争社情民意回复率达到100%。

3.2细化管理,即时跟进,畅通沟通渠道

反映的社情民意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办理单位涉及到交通、城建、环卫等各不不同职能部门;而问题解决涉及到市、区、街道、社区等各个不同行政层级。因此,进一步细化管理很有必要。一是办理结果细化。为进一步使事情解决落到实处,避免以简单回复代替问题办结,应对案件办理结果进一步细化分类,建议细化为:当场答复解释、当场答复办结、回复解释、回复办结中、回复已办结等。二是办理进程细化。现有文件中只规定了办理的回复期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全面办结往往费时比较长。因此,在回复期限的基础上,对全面办结费时较长的案件,应进一步规定其定时定期回复、通报办理进程。三是信息系统细化。“党代表联络工作系统”已开始运行,但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如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社情民意案件一旦转出后,一直要等到回复才能看到案件转办的情况。使得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对案件转办的进程情况一无所知。一旦出现迟迟未见回复的情况,更是感觉石沉大海。不便于工作室向反映人即时反馈办理的进程情况。系统还存在三方评议必须同时提交等操作要求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都需进一步细化完善。四是人员培训细化。随着“党代表进社区”活动的全面铺开和“党代表联络工作系统”的运行,面对不断增添的工作人员和工作量,应根据市、区、街道、社区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情况分类培训,出台各级人员定期培训计划。目前来看,对社区组织委员和社区工作室联络员等基层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因为基层工作的规范到位与否,直接决定着后续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应优先考虑,更多倾斜向基层。

3.3灵活安排,双向选择,固化与机动相结合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党代表团队资源,调动社区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建议在党代表团队与社区固定对应的基础上,建立党代表团队与服务社区的双向选择灵活机制。一方面重心下移有利于满足社区群众对不同党代表团队多样服务的需求,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督促党代表团队履行职责,牢固树立服务社区理念,密切党和群众联系。

3.4简化程序,改进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有些问题的解决,按照我们现有的操作程序,解决周期可能比较长,因此有必要对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简化办理程序,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使各项政策的执行更加便民、益民。

群众反映-个别解决-政策调整-整体改进,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方式的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社情民意反映与职能部门办理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摘要:根据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宝安区党代办的要求,在各位党代表的积极配合下,以“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为出发点,市、区党代表切实履行职责,开展了多次接待走访党员群众的活动。按照管理权限,这些意见建议除当场答复外,分别上报市、区党代办或转发街道所属职能部门办理。为了进一步改善工作,把社情民意办理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区党代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针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党代表工作室收集的社情民意办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3.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中圖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75-02

一、引言

概念的界定:社区与公益性文化事业

关于社区的界定。“社区”一词最先发端于西欧国家,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腾尼斯所著的《Gemeinschaft und Gesdlschaft》。根据主流社会学的定义,社区主要是由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所组成,并且其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我国,社区一般是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为单位,集生活、娱乐、休闲、活动、学习于一体的功能区域或生活共同体。以居委会为单位社区称为城市社区,而以村委会为单位的社区则称为农村社区。

公益文化事业是指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文化活动。

调研的方式与方法:3—8月,农工党苏工院支部全体成员深入10余个社区和单位,分别是石路街道佳菱社区、友新街道友联第一社区、北园社区、红庄社区、枫津社区、福新社区、大观名园社区、教育院社区(石湖之韵)、彩香街道运河社区、彩香一村三区社区、双桥社区、国际教育园南区、润达社区、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名人馆、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市博物馆等。调研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开展,共实地察看调研点10余个,分市直、乡村两个层次,较全面地了解市区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听取了社区党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和居民的意见建议。

二、社区公益性文化设施及开展现状

(一)文化设施方面:各个社区或多或少都有文化活动场地,走访调研的10余个社区共有文化活动场地8 795余平方米。主要有文化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体育健身房、书画室、媒体播放室、市民广场等,其中市民广场占地约7 080平方米。各个社区都很重视健身器材的添置,社区室内健身器材都比较健全;除少数社区外,有阅览室的社区有9个,每个社区平均能够提供10种左右的书刊、报纸,有的有图书馆的社区能够提供几十种报刊供阅览。彩香一村四区社区、润达社区还提供上网,红庄社区开辟了媒体播放室用于播放地方戏曲、传播吴地文化。社区宣传栏:一般有阅报栏、科普栏和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红庄社区有40多米,其他社区也有,多少不等。

(二)文化活动队伍方面:各个社区都有业余活动团队,10余个社区共有各类活动团队43个,平均每个社区近4个团队;团队多的达10个,少的也有2个团队。这些团队是社区里业余爱好相同的人在社区引导下自发组建的,它们能够获得社区有限的资助,参与社区重大活动,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是社区文化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一般社区有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象棋队、乒乓球队、拳操队等,有的形成了特色如友联第一社区的曲艺队,大观名园社区的凡人工作室。

(三)文艺团队活动形式:一般参与社区重大活动和节庆活动。各个团队还有固定时间组织活动,都比较有规律。社区一般开展居民喜闻乐见、便于组织开展的广场舞,有的还开展趣味运动会,一日游等活动。特色比较鲜明的有大观名园社区的凡人工作室,这是社区内的书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雕刻爱好者、风筝爱好者、宫灯制作爱好者组成的凡人工作室,有着不同的爱好的人们,在这区提供服务的这个平台上,平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制作作品,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还有彩香一村四区社区的收藏协会(邮政、酒文化、红色收藏),每一季度有一个主题收藏展。

(四)社区公益性文化的资金来源: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组织建设、设施建设资金,一般以自筹为主,捐助和上级拨款为辅。设施经费由上级部门拨款建设,如小区健身设施。其余主要由联建单位和居民自愿捐助相结合。社区在公益文化建设上无固定支出预算,财政也不提供固定经费,经费来源一般以项目申报资金。牵涉到图书馆建设等大型公益设施建设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作保障。有实体经济作支撑的农村社区资金相对充裕,城区社区资金相对紧张。一般社区年活动经费城区在2 000—4 000左右,农村社区如吴中区的红庄社区年投入在70 000元左右。

三、优势与成绩

调研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切实完善服务体系,注重培育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我市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苏州图书馆是文化部命名的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43个分馆,覆盖了苏州市区7个区的40余个社区,如以每个社区6 000人计算,覆盖人群25万8千;43个分馆和总馆之间纸质书刊实施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全市共享,做到了免费借阅书籍、免费共享数字资源、免费阅览报刊,体现了公益事业的公益性、公平性。苏州市共有博物馆40余家。公立博物馆都做到了免费开放。2011年苏州市整合“苏州市文化馆”、“苏州美术馆(颜文樑纪念馆)”、“苏州艺术馆(吴作人纪念馆)”、“苏州版画院(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4家事业单位,成立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挂“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名人馆”牌子,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公共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公益文化中心体系。

四、苏州市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期间,大家普遍感到,虽然我市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一)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条件建设很不平衡,基层管理和服务队伍都很薄弱。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和新老住宅区,尤其是老城区社区空间紧张。以北园社区为例,北园社区有居民9 996人,活动场所面积150平米左右,人均仅0.015平米,只够20~30人活动,而且还要被分隔在不同的空间内。本来老城区社区办公场所就小,活动场所更局促,但有限的空间还被各行政部门下放的事务所占。老城区空巢老人多,幼儿多,他们更需要有一个公共活动平台,一个交流的平台。吴中区的红庄社区,单市民广场就有4 000平方米。其次,社区公益性文化设施偏重于中老年人,青年人和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市区多数社区缺少市民广场、文化舞台、篮球场等群众文体活动场所。阅览室普遍挤在社区办公区,缺少专用房间、书架、桌凳等设施,且书籍种类不全、数量不多、更新不及时。我们调研的社区中有3个社区没有阅览室。

(二) 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经费缺乏。首先,政府投入少,虽然比过去有所增加,但缺口很大,有的社区反映办公经费都紧张,哪有经费投入到文化建设上,有的靠向共建单位筹款和居民捐款。有的社区几乎没有自訂报刊可供阅读,靠上面摊派的报刊维持阅览室的阅读,有的社区甚至没有阅览室。其次,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的条件建设欠账太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直没有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分布不均衡;基础设施总量不够,已经建成的许多设施存在着使用面积或配套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学校等社会文化设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相反,社区文化活动普遍苦于没有场地。

(三)公益性社区文化设施在教育机构建设中出现盲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财经学校、苏州建设交通学校三所学校没有图书馆。 市政府要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财经学校、苏州建设交通学校共享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图书馆。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实际面积只有33 443平方米,现有阅览座位3 550个;加上其他三所院校的设施,国际教育园南区四所院校图书馆现有面积30 833平米,阅览座位约5 000个左右。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每4人配备一个阅览座位,建筑面积要求每生2平米。目前四校师生数38 140人,实际需要建筑面积76 280平米,阅览座位9 535个。由此推算,国际教育园南区四所院校图书馆实现共享还缺面积45 447平米的建筑和4 535个阅览座位。

五、对策建议

(一)科学决策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服务体系

针对目前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普遍存在的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不达标问题,尽快制定《我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增加“文化事业主管部门必须参加小区建设工程达标验收”条款,进一步明确其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解决市区基层文化活动无场所或场地小的问题。应编制《我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我市文化馆和图书馆的达标建设,并把街道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二)优化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志愿者群体共同推进的作用

充分利用我市高校院校多、专家学者多、名人多的资源优势,鼓励专家学者名人走进社区,面向居民,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法律、科技、文化、艺术、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讲座活动。

(三)加强对公益性文化工作的领导,制定评价办法,完善考核指标,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奖惩制度

加强领导,成立全市公益性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统筹部署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在公益性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实措施,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公益性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完善以社区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社区文化活动评价体系。把公益性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

(四)加快建设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把现有文化资源(特别是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并通过互联网络等现代交流方式向居民开放。

参考文献:

[1] 河源市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河源论坛,2009,(6).

[2] 北京市政协专委会.关于加强首都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的提案[EB/OL].北京广播网,2011-01-07.

4.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至2011年11月,全镇社区服刑人员56名,其中4名户籍是外地流动社区服刑人员,占全镇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7%;本地在外流动社区服刑人员8名,占全镇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14%。我们的具体作法:

一、设定三个条件,确保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根据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现行司法所的体制,对接收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设定了三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同时符合有固定住所地(1年以上)、稳定的经济生活来源打工和明确的监护(担保)人三种条件的非大雁镇常住户籍的五种罪犯(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才能列入社区矫正范围,缺一不可。三个条件的设定旨在便于落实社区矫正教育监管措施,保证接收的流动人口罪犯能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规定,有效防止因流动性大而造成脱管现象。

二、把好三个环节,有效落实社区矫正各项制度和措施。我镇在市、旗社区矫正部门的指导下,经过3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已基本建立了从衔接、报到、改造、教育、帮扶、解矫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全方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条件。我们在接收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中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落实相应措施。

一是把好衔接、报到的“进人”环节。旗人民法院在对判后宜列入我区社区矫正组织监管的非常住户籍罪犯,应在判决前后将有关情况通报住所地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事先未将相关情况通报和经核实不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的流动人口罪犯,并将有关材料退回旗社区矫正办公室。在报到登记时,流动人口罪犯须由协助监管(或担保)人陪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是把好教育、改造的“育人”环节。流动人口由于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水平底,就业层次不高,且来源广泛,成份复杂,人员构成层次化明显,居住以出租房、企业宿舍和建筑工地为主,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他们一旦因犯罪而列入社区矫正对象,往往缺乏对法律约束力的认识,有的甚至会加重对社会的仇视程度,造成心理失衡。这就要求我镇社区矫正管理部门除按规定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和组织参加公益劳动外,还要化更多的精力去了解他们,化更多的财力去救助他们,用更多的方法去教育感化他们。

三是把好解矫后列入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的 “送人”环节。对矫正期满解矫后应列入帮教人员,其帮教期限为社区矫正期满后3年。这样,既可作为流动人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偿试,又可巩固和检验社区矫正的工作效果。

三、加强对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

在镇、社区对每一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由司法所

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和所在社区(居)委员会或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监管小组,始终将他们控制在视线内,以防脱管。在各社区居委会和有关企业对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成立由帮教志愿者、亲属、担保人和房东(或宿舍负责人)组成的帮教小组,开展日常的教育帮助工作,并用更人性化的改造教育理念搭起“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无户籍地域之分的和谐环境中,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效能。

四、加强本地户籍外出就学务工矫正对象的准假审批。本镇有一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因种种原因外出就学、务工、就医、探亲,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旗采取了请假审批制度。对于确实需要长期外出的的服刑人员,应提出请假申请,由辖区派出所同意后提交旗社区矫正办公室,经旗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外出。初次请假期限不超过半个月,续假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回来后及时到司法所报到销假。请假期间周电话报到不变,月汇报经由网络(QQ、电子邮件)发回。

虽然我们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对流动人员采取了管理,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异地无法托管社区服刑人员。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尚没有社区服刑人员异地托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外地流动人员只能以电话、网络(QQ、电子邮件)形式由接收服刑人员的司法所监管,无法委托异地司法所监督管理。

二、技术手段不够完善。对于在外流动社区服刑人员,只能通过电话、网络形式管理,没有高科技手段定位其所在位置,增加了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的风险。

三、各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进展不统一。我所监管一服刑人员王某某,父母离异,母亲改嫁至黑河,现其想至黑河投奔其母亲,但因黑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尚未普遍开展,无法委托黑河地区司法所管理。

四、与公检法联系不够紧密。司法所和公检法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对于服刑人员在外流动情况做不到及时沟通。

针对以上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异地托管相关法律法规。有了规范化的法律法规,服刑人员流动在外可由接收他的司法所委托异地司法所对其监督管理。

二、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的科技手段投入。建议采取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对在外服刑人员进行监管,可随时报告其外出流动情况。

三、对于流动至未开展社区矫正地区的服刑人员,和当地公安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与其共同监管。

四、加强与公检法之间的联系。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流动,建议建立一个平台,公检法司都能够在平台上及时沟通,对于异地流动服刑人员的监管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刑法中明

确了社区矫正对象,但是在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司法所的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地位。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5.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与我党历次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对比,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实践性,中央指出,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创先争优,最终需要体现在实践上,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很多社区目前存在着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员多、社情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为把党的领导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进一步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我们拟在社区全面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行的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建立社区管理网格情况

所谓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法,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和长效化。

首先,划分社区网格。我们根据乡镇办事处实际,以利西居委和长北居委为带头引领,按照巷道及居民分布情况,将社区划分网格即工作片区,在网格中建立居民小组,建立起组织网格。

其次,服务人员进网格。针对目前推行的“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在组织网格中分别设立片长、小组长和联络员。片长由分配到每个片区的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小组长由居民代表担任,联络员由党员或社区积极分子义务担任,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承担本联络点的干部监督、民情收集、计生联系、政策宣 传、治安信息、市容协管、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各项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片片长----巷道小组长-----联络员的工作网络,实行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创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现代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网格信息平台

(一)建立基础性台帐,掌握服务对象和工作资源。

我们科学设计基本信息登记表,在调查摸底登记中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项,对社区所有常住和流动居民进行拉网式登记。同时,将调查的居民基本信息,分别按网格工作片区建好书面台帐和电子台帐,方便查阅,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

(二)建立社区事务管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网格化管理,将网格融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之中,进行常态管理和维护。社区事务管理网络平台(四知四清四掌握信息库)设置社区概况、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文体、社区卫生与环境、社区综治、社区其它政务工作等业务板块,内容基本涵盖了社区的常规工作。我们将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和网格片区的相关信息资料,输入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应的业务板块,同时布置了局域网,社区事务管理网络平台内联社区各业务口电脑,外联互联网,社区内部相互之间可进行文件和资料的传输和使用,构筑和整合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社区信息共享。

三、实施网格管理机制

目前,社区工作任务不平衡,遇到阶段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管辖范围大,存在工作不到边、不到位等问题,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将会做到“以块为主、线块结合、分工协作”。只要街道下达 的工作任务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社区配合落实的工作,就运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实行网格片区党支部----片长----小组长----联络员层层落实,分片包干。每位社区干部除了分管的工作,还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社区干部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走访居民,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居民情况动态信息,并对自己所管辖工作片的档案定期和即时完善。如此一来,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本职工作的业务,而且还要熟习社区其他岗位的业务知识,成为一个“全能”的社区工作者。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为使“线块结合”紧密,只要有居民诉求,我们就按照“首问责任受理、内部协调解决”的原则落实。根据居民反映的问题,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个性问题,马上交给分管的社区干部和网格工作片长处理,由社区书记、主任敦促和检查限期解决落实;如反映的问题涉及居民共同利益或事件重大,社区将起动“党员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程序召集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共同专题协商解决;如果属于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则上报到街道或职能部门办理,或由社区牵头邀请有关部门协商解决,这样进一步理顺了社区管理运行体制,整合了社区内部的人力资源,形成人人是多面手的工作局面,社区管理服务更加到位,避免了工作“盲区”和“真空”,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将会使社区干部工作职责和任务更明确,社区基本信息资料更祥实,社区居民的诉求渠道更畅通,居民办事更方便,社区“两委”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社区网络化管理带来的成效

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的运行,将进一步提升社区“两委”协调能力,深化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工作取到了显著成效。——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合理的社区“网格”划分,完善的工作网络和高效的运行模式,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帖近了居民群众,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社区治安明显好转。社区义务巡逻队的建立和不间断巡逻,与社区民警和片区协警的互动和时间上的互补,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的治安网络,社区可预防性案件发案率降低,居民出行放心,工作和生活安全感增强。

——社区环境得到改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整治辖区卫生死角。垃圾不入箱,杂物乱扔、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改善,社区环境明显改观。

——服务机制更加完善。通过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走家串户,向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给居民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延伸了服务空间,扩大了服务范围。

——信息渠道更加顺畅。我们及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

乡镇(乡镇)办事处

6.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 篇六

篇一

我村现有党员88人,下设三个支部。近年来,我村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社区这一工作目标,村委一班人严格按照建设文明社区的要求开展工作,落实“三项制度”,督促村干部不定期下乡走访,扎实开展“联帮带”活动。现将相关情况向组织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我村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各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社区创建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达到了良好的循环效果。为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村建立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活动,为村民做好事、做实事,使党组织活动积极向社区建设延伸,有效地发挥了党组织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搞好全村居民的教育引导工作

为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我们广泛开展了以“创建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制作宣传标牌,广泛宣传党的建设、科学技术、法制宣传知识、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营造了辖区内文明、健康向上、单位共驻共建、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了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文明市民、五好家庭、文明楼栋、优秀共产党员等评比活动并进行表彰。三是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作用。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素质,紧密围绕当前形势和居民思想生活的实际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组织不同层次的居民群众学习“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内容,起到了教育居民、凝聚人心、提高素质的作用。

三、落实上级指示,坚决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见到实效

(一)“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成效显著

我村党组织根据区党委下发的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的通知,及时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村委一班人齐心协力,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一是注重宣传。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出版报等方式,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村民充分了解了此项活动。二是注重公开。村党组织对各党员干部的承诺书进行了严格把关,把党员承诺书张贴在专题公开栏内。三是注重监督。活动开展以来,村党组织一直严抓党员完成承诺的监督,通过组织考察和群众反映,发现不能如期完成者,责令其在村党员大会上做出解释,并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者,责令其在村民大会上做出解释,并如实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活动开展见成效。

(二)严格开展“百日安全大整顿”活动

根据街道下发的关于《开展“百日安全大整顿”活动》的通知,我村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查“潲水猪”窝点。在活动开展期间,村干部通过明察暗访,并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查处“潲水猪”窝点一处,现已勒令其关闭整改。二是严查三无企业。通过对村内大小企业进行的拉网式排查,我们查处了三无企业10余家,现已交由相关部门处理。三是严查违章建筑。村委一班人通过整体排查、群众举报等方式,查封村内违章建筑6余处,现大部分已经予以拆除。

篇二

通过对办党委作风转变年文件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结合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我全面总结了自己近几年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深入剖析,努力做到自我检查,找准问题,对症分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反省、修正缺点的目的。结合自身实际,先将自查自纠结果汇报如下:

当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平时由于工作较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浅尝辄止,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挖掘理论,把握精神实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其次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2、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工作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够,没有很好的从实际出发,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与适应新形势工作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3、是对社区干部党员的学习教育抓得不力,学习制度坚持不好,抓落实少,没有检查、考核措施,抓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也缺乏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学习中理解不深,联系实际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理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实事求是的说,我还是比较爱学习的,但近几年来,由于工作中要忙于日常事务应酬,考虑事情又太多,静不下心来,加上有时把学习理论当软任务,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便出现了不愿意挤出时间来学习,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同时始终认为自己事业心比较强,只要不犯错误,思想是不会变到哪里去,尽心尽职地做好工作就行了,因此,也就放松了学习,造成了小成即满的思想状况。同时也就放松了干部党员的学习,形成了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倾向。

今后的努力方向

经过分析,找到了问题,查明了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改变作风,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事实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作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处理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事务。因此,在以后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将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克服和纠正轻视理论学习倾向,纠正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更加自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深入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好工作实践。用树新风、强作风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约束自己。

2、树立开拓新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对工作敢想敢干。在工作中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闯出新路子,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要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将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深入了解当前形势,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办党委下达的工作和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7.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及社区管理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材料来源于新生儿访视记录,新生儿管理报表及高危新生儿管理登记等资料中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什刹海社区预防保健科访视的所有新生儿,包括(1)居住在辖区内的本区、外区及外埠户籍的所有新生儿;(2)居住在外区要求本保健科进行追访的本辖区户籍产妇的新生儿。访视的775例新生儿中男405例,女370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753例,过期产儿1例,出生体重:<2 500克16例,(2 500~4 000)克717例,≥4 000克42例,满月增重:<600克12例,(600~1 000)克375例,≥1 000克388例,顺产340例,剖宫产429例,产钳产6例。

1.2 方法

1.2.1 黄疸分度

(1)仅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2)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3)四肢和手足心出现黄染为重度黄染。

1.2.2 喂养方式及黄疸鉴别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妇幼处、北京市儿童保健所2002年下发的《北京市散居儿童工作保健常规》执行。

1.2.3 黄疸儿的处置及指导

仔细询问病史,查看母子健康档案及出院小结;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有无低体温低血糖等症状;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并详细记录黄疸情况,判断黄疸性质及轻重程度;对可疑母乳性黄疸小儿,给予停乳三天并教会挤奶,恢复喂乳后给茵栀黄口服液每日一支分次服;适宜技术指导,重点指导新生儿洗澡及抚触:教会母亲挤奶及乳汁的保存方法,指导黄疸的观查并记录,有变化及时与保健医联系;对依从性较差的家长要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并督促或协助完成必要的护理;重度黄疸及可疑病理性黄疸及时转诊,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发生的中度黄疸亦建议及早转诊治疗。对病理性黄疸按高危新生儿管理,进行登记和智力监测。

1.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喂养方式黄疸发生.情况(见表1)

经χ2检验,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

2.3 黄疸程度构成及核黄疸发生情况(见表2)

2.4 205例黄疸原因构成情况(见表3)

2.5 不同性别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见表4)

经χ2检验,男女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不同喂养方式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最高,分析认为与母乳性黄疸有关。我辖区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为7.48%,北京有报道[1]其发生率为8.02%;占黄疸儿的28.29%;占母乳喂养的18.89%,资料显示,母乳性黄疸可占母乳喂养30%[2]。继续母乳喂养可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及免疫获得,减轻母亲的心理障碍,确保患儿身心健康。今后将进一步对母乳性黄疸进行观察探讨。在205例黄疸儿中以男儿为多,对造成男女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之差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新生儿黄疸较其他年龄组黄疸原因复杂,它既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因多种疾病引起,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绝大多数在出院后;另外,中重度黄疸儿时有发生在我社区占12.60%;因此,社区医生对黄疸儿的正确护理与指导对预防核黄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医生利用入户这一优势,指导社区内家庭参与,将相关的护理及适宜技术教给家长,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及勤洗澡,有条件的可以游泳[3,4]等。由于采取了综合措施,辖区内无一例核黄疸发生,说明目前采取的各项措施对预防核黄疸行之有效。

在非胆红素脑病状态下,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已具有一定的早期毒性作用[5,6]。各地关于核黄疸的报道在5~10%。因此,如遇血脑屏障尚未完善的早产儿或血脑屏障遭破坏的黄疸儿伴有其他高危因素,如低出生体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呼吸窘迫时,虽有时黄疸并不太严重,亦应提高警惕。另外有些所谓“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1],故不可大意。社区保健医生凡遇上述病史小儿出现精神欠佳、嗜睡、感觉迟钝及肌张力低下等症状时应及时转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将黄疸儿列为高危儿进行管理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社区医生的访视工作,为黄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依据,对黄疸儿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

综上所述,做好黄疸儿的社区管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核黄疸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社区医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加强社区医生与医院及家长的联系,使社区内所有发生黄疸的新生儿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及指导。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新生儿黄疸发生及处置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什刹海社区预防保健科访视的新生儿就其黄疸发生情况及黄疸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①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31.33%,混合喂养为20.70%,人工喂养为1 5.94%: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②轻度黄疸占87.32%,中重度黄疸占12,68%,无核黄疸发生;③生理性黄疸占54.23%,母乳性黄疸占28.29%;④黄疸发生率为26.45%,其中男33.09%,女19,19%男女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母乳喂养黄疸儿发生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男高于女有待进一步探讨。205例黄疸儿无一例核黄疸发生,社区访视指导非常重要,社区目前黄疸儿的处置方法行之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社区管理

参考文献

[1]金春华,李梅,陈金玲,等.母乳性黄疸11例分析[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5;3(1):6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7-444

[3]周训平,汤勇,蒋红梅,等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04-106

[4]李孜.新生儿黄疸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58-1359

[5]周于新,刘仲熊,张丙宏,等.无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啼哭声谱变化[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4(1):24-26

8.社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近年来,城北社区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各项就业工作指标完成高于南宁市平均水平,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2010年被认定为自治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主要做法有:

一、搭建就业平台,强化社区服务

城北社区在开展创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不断加强社区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发挥社区“贴近百姓、了解实情、工作直接”的作用,有效推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社区于2007年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并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工作站的建设,逐步规范管理和完善服务功能。目前,工作站承载着开展求职登记、收集和发布招工信息、接受劳动保障咨询、组织技能培训等工作职能,成为面向社区基层、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重要服务窗口。

以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依托,积极开展“六送一创”活动(送信心、送信息、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援助进社区,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为社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一是送信心。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走访,开展面对面、零距离服务,了解他们的各种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鼓励他们不断增强实现再就业的信心。二是送信息。社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宣传栏、家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就业创业信息。近三年来,共制作政策宣传栏和信息发布栏18期,及时发布最新就业政策和求职用工信息1600多条。三是送政策。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性服务,工作站人员认真学习就业创业有关文件,研究政策,把就业创业有关优惠政策及时传达给下岗失业人员。四是送技能。社区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2010年社区共组织社区失业人员、社会青年、务工人员等参加各种就业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一大批无业、失业人员开创了就业创业的新天地。五是送岗位。社区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方收集信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劳动力供需洽谈会和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将服务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使他们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再就业。2010年,城北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家政服务岗位、社会后勤保障服务岗位和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4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人,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人。六是送援助。近年来,社区加大了对“4050”人员帮扶力度,开设再就业绿色通道,将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作为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开展“一对一”、“二对一”或“多帮一”的量身定做服务。近三年来,社区“4050”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发展花茶特色产业,建立就业创业基地

横县是著名的“中国茉莉之乡”。目前,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有花农33万人,年产鲜花8万多吨,拥有花茶加工厂180多家,年加工花茶量100多万担,茉莉花产量和花茶加工总量均占全国80%以上,每年茉莉花及花茶销售收入10多亿元。

城北社区处在县城繁华商业地段,内有全国最大的茉莉花交易市场和我国西南最大的西南茶城,还有7家花茶加工厂。社区内每天从事茶业或在花市做其他买卖的人员达1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花市的热闹繁荣,带动了附近农贸市场和街道的繁荣,促进了饮食业、运输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城北社区依托这一区位优势,做强做大花茶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就业链条,建立社区再就业安置基地,同时,培育了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社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拣茶、拣花等各类就业基地,积极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三、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社区众多劳动者在政府和社区的鼓励扶持下,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了更多劳动者就业。2009年至今,社区创业人数达680多人,带动就业6000多人。一是充分发挥社区桥梁纽带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开展创业促就业全民行动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同时,大力培育群众的创业意识,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社区帮创业,努力形成“政府创新主导、部门联动帮扶、社区提供服务、百姓积极创业”的工作新格局。二是对创业人员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了推动妇女创业,社区向本社区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大力宣传妇女创业小额无息贷款政策,并先后为13人办理了妇女创业小额无息贷款手续,为7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三是建立“创业直通车”服务制度。社区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创业项目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创业项目实行跟踪服务。目前,已培育了1个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了创业项目库,采集开发32 个创业项目;组织开展创业培训60人,培训了一批创业“小老板”;扶持了横县清心茶阁林京旭等6 个创业典型。

上一篇:火电基建程序下一篇:七年级必读名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