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画

2024-07-08

母亲节的画(精选10篇)

1.母亲节的画 篇一

童年的画 风是画面的主角让它轻轻地拂过树梢强一点弱一点落叶是欢乐的符号

雨是画面的主角让它的温柔拍打着大地

大一点小一点小草被它们召唤了出来

海水是画表的主角让蔚蓝包围它的无限高一浪低一浪这是船只的天堂

泥土是画表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了笑容的芳香

《爱国颂》

风是先驱者的化身

它能把在中国的三座大山吹走

水是革命者的化身

它能使沙漠变成绿洲

雷是共产党的化身

它能打破中国的落后

光是爱国者的化身

它能照亮迷失在黑暗中的中国

让她走向繁荣富强

2.我的画教案 篇二

初步掌握静态人物写生的要求和方法,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同学,训练学生敏锐观察、大胆概括的写生态度,增强线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人物写生的要领和方法。

教学难点:

克服因为怕画不像而产生的拘谨的心态和细碎的线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交代本课将要分组以及写生的纪律要求。

二、欣赏导入

1、出示人物写生作业

2、分析作业的有关方面

(1)都是用硬笔画的;

(2)都是熟悉的同学,获立或坐,各有神态;

(3)都是在仔细观察理解所画对象后,用流畅而概括的线条画出来的,非常传神;

(4)并不一定要很像某个同学。

3、板书课题

三、将授新课

1、设问:怎样画出同学的个性特征和神态呢?

2、请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上台进行观察分析

3、教师示范,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要求:

(1)首先确定画面的构图位置。头部一般靠画面的上部顶边,根据“站七坐五蹲三”的规律确定头的大小比例;

(2)抓住同学的某个特征(五官、胖瘦、习惯动作等)进行快捷而又肯定的描画,充满自信,边看边画。

(3)不要凭平时画人的印象,而是要画出写生时的感觉,用线应流畅自如,哪怕不满意也不能修改,画出来再说。

(4)等整个人的大体样子画出来以后再去刻画那些想细致画的地方,如头发、衣服花纹、鞋带、纽扣等。

(5)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气,象是画记忆想象似的,那就不是写生了。

四、学生试画

1、请三至四名同学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写生画。规定时间:5分钟左右。教师作模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写生练习。

2、针对试画情况,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强调,提醒大家作业时应注意的地方。

五、安排学生的写生场位后让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六、课堂,布置学生课余多写生。

板书设计:

3.《玲玲的画》教案 篇三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讲述故事;懂得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她的名字叫玲玲,她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可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板书:5玲玲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音

注意“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

注意读准后鼻音“玲、评、另、并”。

②识记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玲、详、幅、评、叭、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叭”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关。“脏”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各部分有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玲玲、详细、端详、催促、催人、弄脏、脏了、懒惰、偷懒、糟糕、糟了、肯定、肯去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催、脏、糟”,前鼻音“懒、肯”后鼻音“玲、详”等。)

(2)学习多音字:兴(xīng xì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家走失的狗又回来了,我很高兴。

在这里,“兴”读“xìng”,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还有一个读音是“xīng”,意思是“兴致”,组词如下:

兴xīng(兴奋)(时兴)(兴旺)

xìng(高兴)(扫兴)(兴冲冲)

②读一读:

明天去春游,我兴(xīng)奋得睡不着。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满意①仔细地看。②端庄安详。

端详①指思考、记忆等能力。②指意识。

脑筋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习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四、学习“会写字”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幅评奖”。

形近字比较:候—侯奖—将另—别及—级报—服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奖、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幅评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候、画、拿”,学生练写。

重点指导“候、画、拿”的书写。

“候”;左右结构,短竖起笔与“亻”的撇、竖相接处持平。

“画”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先写完“田”再写“凵”,“田”写的稍小一些,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拿”字注意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尊重学生的认知,先观察、讨论再补充,范写,接着描红、临帖,最后评价指正。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得意伤心满意

2、练习运用:练习用“得意伤心满意”说话。

玲玲的画画好了,她很(得意),可是不小心,弄脏了画,她又非常(伤心),在爸爸的引导下,她把弄脏的部分添上几笔,画变得比原来更好了,玲玲很(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玲玲,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朋友,并且很快认识它们,会写好这些生字宝宝。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板书:弄脏)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板书:脏地方画小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学习打下基础。】

2、自读课文,想一想: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代表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用“——”划出来。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

3、玲玲开始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你从“得意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意地”写出玲玲对自己的画非常喜爱,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4、当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

出示: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一词说明了什么?(“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被修改后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更好)

你能写出ABB式词语(如:懒洋洋)吗?

乐呵呵笑哈哈金灿灿

5、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6、爸爸看到玲玲把画改好了,是怎么说的?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怎样理解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板书:坏事能变成好事动脑筋弥补)

(2)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学画画》

听读《学画画》,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把儿歌读下来,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画一画,感受画画的乐趣。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

举一例:老师走进教室,宣布获奖名单:李博、黄强……我一听,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竟然获奖了,回家后我一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夸奖我的,我真高兴啊!”

练一练: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话。

示例:看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站在那儿,心理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一定会狠狠批评我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妈妈送给我的小猪猪储蓄罐打碎了,我很伤心。看着这些彩色的碎片,我突发奇想,把这些瓷片拼成漂亮的茶花图案,不是很好吗?于是,我找来一张厚卡纸,按自己的设想开始拼起来,很快,插花图案拼好了,爸爸妈妈都夸我心灵手巧,我高兴极了。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2)

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脏地方画小花狗动脑筋弥补肯动脑筋

更好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伤心、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4.红色的画教案 篇四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以及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 的感情。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准备:

课件、色相卡、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2、导入新课:

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课件)提出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导入本课内容。3、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颜色。(2)讲解什么是“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和不出来的,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原色”也叫“三原色”。这节课我们注重研究一下红色的画。课件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3)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课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A、这些图片的色彩与前面的图片色彩有什么不同?(以红色为主)你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受?(热烈、喜庆、奔放)

B、这些图片中哪些物体是红色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红色的或者含有红色成分的?(出示色相卡)

C、这幅作品全部用的都是红色的吗?(师生共同分析)

师小结:以红色为主的画,并不不是全部都是红色的(如果都是红色的,整个画面就不美观了。),也要有其他的颜色,但是主要的是红色的。(4)小组讨论:

你认为都用哪些内容可以用红色的画面去表现?应当如何去表现?、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指导要点:

A、选材方面: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

B、用色方面:画面的颜色一定要以红色或偏红色的为主来表现,其它颜色也要有。

六、小结:

5.玲玲的画课件 篇五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的画》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玲玲的画》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玲玲的画》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玲玲的画》

课文写

晚上,玲玲不心把()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了,另画一张()来不及了;正当她()的时候,她接受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玲玲()地笑了。第二天,她的画还得了一等奖。通过这件

事,使

我懂

得()。《玲玲的画》

晚上,玲玲不心把(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正当她(着急)的时候,她接受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狗)。玲玲又(满意)地笑了。第二天,她的画还得了一等奖。通过这件

事,使

我懂

得()。◆ 学科资源建设的初级目标和反思: ※ 初级目标和反思 我很喜欢部落宣言中,“在这里,理想、爱心、执着、平等、民主、开放最重要。一切偏见烟消云散,一切相轻风光不再,一切封闭茧破丝涌”。确实如此,我们也朝这个目标努力。而且我们始终认为学科资源建设对全区的教学起到这些作用:

1、凝聚教师们教学的经验,汇总教学需要的资源,给教师提供实践指导的参考条件和空间;

2、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节约备课时间;

3、资源共享,缩小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让基础差的学校的教师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并且给全区教师提供交流、沟通教学体会、经验的空间; 能尽快帮助教师成长,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交互合作的团队建设; ◆ 学科资源建设的初级目标和反思: 以上概括的都是有关教师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到了后来,我们反思,学科资源还不但是给教师发展和工作的提供平台,还应该是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发展中心,比如,优秀作品展示区,发展性评价和家庭教育资源等,所以,我们又把学科资源进行重新分类: 专题分类 首页(224)

一、充电站(3)1―1理论指导(5)1―2名家荟萃(4)1―3美文共享(7)

二、设计坊(1)2―1资料袋(71)2―2教学设计(88)2―3综合实践(7)2―4教学课件(2)

三、展示台(1)3―2学生作品(18)3―1教学反思(3)3―3课后评价(13)

四、百家争鸣(2)

五、课题工作管理(2)◆ 学科资源建设的初级目标和反思: 从这些分类来看,很容易发现,上面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有的类别有上百篇,可是有的才几篇。为了了解老师和学生家长对我们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和三年级一样,设计了这个教师篇的调查表,发现有的和我们预期的一样,可是有的就不同了。老师们浏览学科资源的目的是查找教学资源(资料袋),而刚好我们教学资源提供的比较多,所以点击率比较高,半月内,就有十篇资源冲进热门日志。老师们最渴望的就是教学课件,可是由于很多的原因,我们的很好的课件没有办法挂上去,只能提供最简

单的PPT,这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干脆就给老师提供一些课件网站,可是要收费,老师们就不上了。再者,老师们还很喜欢阅读教学反思。所以,这个寒假,我们打算向更多更好的老师征集各个层面的学校,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的教学反思,让老师们能协同发展。

※ 反思: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着手

从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着手,如果这两个方面做好了,我们学科资源也就成功了。我们的资源点击率还比较高的一个板块就是,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这个栏目,既是老师们关注的,也是家长和学生需要的。所以,我们打算在寒假,还有调整我们的分类,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学生学法,优秀作品展示等,还将加入“书香进校园”一栏,向老师,学生,家长推介二年级阅读书籍,古诗词的背诵,《新三字经》《弟子规》的朗诵,校园童谣的创作,手抄报,剪贴画编故事等,把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吸引过来,让我们的学科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中心。把我们的BLOG定位于“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当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也符合部落宣言中“一个基于BLOG技术的区域教学研究平台,一条联结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教师、学生、同行、家庭、社会的绿色通道”的表述。* *。附: 致二年级语文教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 新年好!时光飞逝,弹指间,“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已经陪伴你们一起度过了6个月的美好时光。从我们的BLOG在“天河部落”呱呱坠地至今,发表日志近300篇,点击率将近20万万„„在你们的支持与鼓励中,我们快速地成长着,快乐着你们的快乐,幸福着你们的幸福,也痛苦着你们的痛苦。

??? 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进行阶段总结与反思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下一个阶段,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你们对我们的资源是否满意,你们最需要什么?你们还需要什么?为了更好地为老师们服务,我们发出以下调查问卷,请您停下匆忙的鼠标,静静地看一看,填一填。耽误您十分钟,换来的可能是下个学期的惊喜!调查问卷提交方式:注册用户可以将答案序号直接粘贴在回复栏,非注册用户请将完成的问卷Email至zhcf1027@163.com。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 祝

新的一年工作顺利!

“新课程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课题组全体老师

2006-1-3 ?? ?? “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使用情况调查表(教师篇)尊敬的同行:

??? 请停下您匆匆的脚步,完成以下调查问卷。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您的年龄大约是:

?? A、30岁以下(?)? B、30~40岁之间(?)?C、40岁以上(?)

2、您通过何种途径知道我们的BLOG?

?? A、网站链接(??)? B、同事、朋友介绍(??)? ? C、教研活动(??)? D、行政要求(??)

? E、其他途径?

3、您浏览“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的频率是:

A、每天(?)? B、每周4次以上(??)C、每周2~3次(?)D、每周1次(?)E、每月1~2次(???)F、几乎不浏览(??)

4、您浏览“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的目的是:

? A、了解教改动态(???)?? B、学习教学理论(???)? C、查找教学资源(???)?? D、看看学生的优秀作品(???)E、交流教学中的困惑(???)F、其他:??

5、您在“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查找资料方便吗? A、方便(??)? B、一般(??)? C、不方便(???)

6、如果您认为不方便,原因是什么?

A、专题分类不清晰(???)? B、资源太多(???)?? C、太费时间(???)??? D、精品资源太少(???)??

7、您对专题分类有何建议?

? ???

8、你使用哪些栏目的资源比较多?

A、理论指导(??)??? B、名家荟萃(??)??? C、美文共赏(??)D、教学资源(??)??? E、教学设计(??)??? F、学生作品(??)G、综合实践(??)? H、教学课件(??)??? I、教学反思(??)J、课后评价(??)??? K、课堂争鸣(??)??

9、您认为“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对您有帮助吗?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C、没有什么帮助(??)

10、如果有帮助,您觉得哪些栏目的资源对您最有帮助? A、理论指导(??)??? B、名家荟萃(??)??? C、美文共赏(??)D、教学资源(??)??? E、教学设计(??)??? F、学生作品(??)G、综合实践(??)? H、教学课件(??)??? I、教学反思(??)J、课后评价(??)??? K、课堂争鸣(??)??

11、下学期,您希望“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为您呈现哪些资源? ?? ??

12、您是否愿意向“二年级语文学科资源”投稿(教学设计、课件、反思、学生作品等)A、愿意(???)B、不愿意()

13、您不愿意投稿的原因是:

A、太麻烦(??)? B、没时间(??)?? C、不知道有稿费(??)D、稿费太少()E、保护自己的版权()F、不够自信()

14、您是否向学生推荐过“天河部落”?

A、经常(?)B、有时(?)?C、没有(?)D、以后会有(?)

15、您的学生是否上过“天河部落”或使用过我们的资源?

A、经常(?)B、有时(?)?C、没有(?)D、以后会有(?)

6.红色的画教案 篇六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突破重难点方法: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感受;通过对比借鉴的方法,以唤起学生强烈的色彩感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摆放好学具。

调节学生情绪,维持纪律,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师: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

2、听音乐“过新年”。听后师问:听了这段音乐你的心情如何? 师:对,开心,快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开心、快乐的心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

三、自主探新

(一)认识三原色

课件出示三原色:世界上有三种奇妙的颜色:之所以说它们奇妙是因为它们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红黄蓝称作三原色。同学们:这三种颜色,能否选择一种来代替你此刻的心情?

(二)教师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吗?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总结。)

(三)今天我们就要以红色为主来表现一幅作品,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场景和物体是红色的,你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说——回忆生活中的红色。

1、红色的物体

2、红色的服装

3、节日里的红色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认识生活中的红色 课件出示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

(五)欣赏课本中的绘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涂色工具中的红色,进一步明确红色的画中是以各种红色为主,允许其他颜色出现。

(六)利用课件欣赏画家的画进行提问、判断对错活动,进一步明确。(红色的画是以红颜色为主画的画。)

(七)欣赏课件中的童话故事插图和学生作品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四、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实践。

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创作。

五、展评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通过展示、交流,互相介绍,拓展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难点。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拓展 欣赏大师作品

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红色的画

7.《橙色的画》教案设计 篇七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1、师:这节课我将和大家讨论有关色彩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里有无数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地分外美丽,在这么多的色彩中,你比较喜欢什么颜色?并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知道最特别的三种颜色是什么吗?

师:三原色的特别之处在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产生其他色彩。

2、老师示范调色:红和黄→橙色

(把两种同等量的原色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请孩子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间色:像这样由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4、孩子们尝试调配橙色

师:请学生也尝试调配橙色,调好后,画到师准备的卡纸上。还可以尝试调配绿色、紫色。讨论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有什么不同?讨论这是因为什么原因?

反馈:红色多和黄→橙色(偏红)红色和黄多→橙色(偏黄)

师:像这些颜色,它们的“相貌”虽然和橙色有所不同,有的偏红,有的偏黄,但和橙色是有联系的,因此,他们也是“橙色”家庭中的成员。今天我们就请这些橙色朋友帮忙绘画作品。揭题《橙色的画》

三、欣赏感受:

1、师: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花、橙汁、衣服、晚霞、汽车、枫树叶等同时媒体出示相关的图)。

2、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

3、欣赏名家作品:

(1)、出示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

A、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

(2)、出示凡高《向日葵》

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说感受 填空:(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

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进行创作,再点缀其他的颜色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4、欣赏同龄人小结: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用橙色表现了什么内容?

四、艺术实践 国王:“画一幅以橙色主的画,优秀作品奖励国王勋章,并装饰到色彩城堡里。”你准备送给国王一幅什么内容的作品呢?赶快画出来吧!(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请孩子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其他孩子对作品进行评价。

8.《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篇八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9.心里的画散文 篇九

那年的秋天很冷,那年的他很疲惫,一个人背着行囊,努力寻找生活的支点,那年他遇见了她。

没有戏剧的开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平常的就像复印机大面积制造的纸张,让你无法分辨出哪张是你的,哪张是他的。然而还是有记忆差别的,复印得再多,本源的就只一张,就像她,是他在原本陌生的城市里刻下第一张清晰的图像。

图像是刻在脑子里的,也会像挂在墙壁上的山水画,会蒙上岁月的风尘,然而轻轻的擦拭,又会靓丽如初,清新如旧。

也许画太美了,他总是远远的欣赏,担心靠近了,不小心手指的轻拂,让画面受到损坏;也许画过于雅致,让他不敢去想挂在自己房间的情景,就这样远远的观赏,就是件很快乐的事。只是天真的没有想过,美丽的画,总会有人收藏,或典雅或粗鄙,或真心喜欢或附属风雅,结果都是一样。

画不见了,他也离开了那间画室,他只当那幅画还在,他不在那了,画在与不在都一样,他都看不见。那个时候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唯心主义者。

多年了,他没再去过那间画室,那幅画他一直印在心里,偶尔的想想,让心一片温暖一片惆怅。再见到那幅画时,岁月的风尘已积淀了厚厚的一层,他还是一眼认出来了,瞬间在心里进行了比照,还那样亲近那样暖心。

因为有了风尘,他想看的更清,不由自主,很自然地靠近了,而且张开嘴轻轻的吹拂,想看到最初的`摸样。

画依然很美,靠近了观赏更是美的让人窒息,他安静地看着,心思有些乱,也许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经过不同的生活历练对美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对美的态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拂去风尘,画在眼前,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也许没有年少的激越,却多了份厚重与持久,就像一首怀旧的老歌,在心里缠缠绵绵,每一个乐点,都让心无来由的温润、柔和。

那天他有些醉了,醉在美丽的画里,醉在回忆的温暖里。那天应该是有些风的,因为他似乎看到画里裙裾吹起,浅浅的一角,红红的,如多年前一样娇艳夺目。

画在怀里,他睡了,没有睡着,他担心画在风里起舞,担心一个不注意的瞬间,画随风去,然而他确实醉了,心确实醉了,醉了的心只能假寐在画里。

那天应该是有些雨的,因为打湿了他的睫毛,他没有擦拭,因为他感觉温热的,很暖,似乎能感觉到雨在脸上行走,好像漫过了鼻翼,伸出舌尖,有些咸咸的味道。

那天又好像是有阳光的,丝绸的窗帘是关闭的,屋子里是金黄的暖色调,虽然墙壁是白的,没有修饰的石灰的白。

那天他又不记得了,也许他忘记的和记住的东西,很多时候会相互交错,相互排斥,不可调和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忘记。

10.《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篇十

新都小心 陈峰联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上一篇:办公室文件收发记录下一篇:生产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