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4-09-25

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共10篇)(共10篇)

1.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一

浅谈书法入门教学的几点认识

414014 岳阳市云溪区永济中学 0730—8420023

王新强 小学高级教师

摘 要: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的文化结晶,是东方艺术精神的浓缩与象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这一传统艺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观察力和模仿力,还能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在对他们进行书法教育,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过程中,使他们继承了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结合近几年来书法教学的实践,浅谈一下我对中小学书法入门教学的几点认识。关键词:重抓基础 准确示范 激励情趣 持之以恒

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的文化结晶,是东方艺术精神的浓缩与象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这一传统艺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要想指导学生练好书法,不但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理论和技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根据书法的这一特征,结合我近几年来书法教学的实践,浅谈一下我对中小学书法入门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重抓基础,因才施教。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基础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书法入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毛笔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运用毛笔的基本能力也就相比而言很差。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基础教学。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毛笔,我对他们主要进行执笔法、腕法及身法等的训练,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的基础上,我则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笔法的教学上。理解并掌握用笔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到是否进入书法艺术大门,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书法水平高低,所以在教学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牵就,而应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在毛笔书写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他们对字体的不同喜好,让他们有目的地临摹一些历代名家的字帖,在临摹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认真理会名家在笔法、结构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达到使自己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准确示范,适时点评。

书写示范是学生正确书写的依据,加强书写示范,是指导书写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教师的准确范写,能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最切实的指导。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到汉字的笔态美、用笔的轻重、快慢之分,体会到要使整个字结构美观,应在关键部位的书写上摆好位置。而在学生进行仿影和临摹等练习过程中适时加以点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整个书写过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如在教学“岭”字时,我先用毛笔范写,而后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并讨论各笔划的位置,再让学生临摹,我则逐一进行指点,并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集中讨论分析得出:不少同学“山”字加在“令”字左边,使字显得呆板,结构松散,“山”部应加在“令”部首笔“/”上面是比较美观的。通过比较,学生有所理解,再写效果就好多了。

三、更新教法,激励情趣。

传统的书法传授方法是抄贴式,通过这种训练后,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就会相对缺乏活力,成了机械的被传授对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失去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且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依据这些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于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挂图、简笔画等教学工具。如运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和范字并列打在屏幕上,在教学“盖”字时,我把学生写的“盖”字和范字“盖”字用实物投影仪打映在屏幕上,学生分析比较后,找出自己所写字的毛病:①上面写得大,“皿”部写得小,显得头重脚轻;②横划间距不均匀,字体不匀称。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距。又如“条”字,学生往往把下面部首写成“木”,于是我就用不同的笔分别在两张投影片上写上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条”字,把两张片子重叠打映在屏幕上,学生观察后就很容易掌握“条”字的正确写法。在书法教学中运用直观地教学手段,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我还经常在班级,在学校组织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展,鼓励学生参加区、市级乃至更高级别的书法比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道理很清楚,老师只能作引导,个人的勤奋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我始终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告诫他们:老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引导,让他们少走弯路,而真正要学好书法,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苦练”。勤练才是学好书法的唯一途径,这就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一边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习,一边还讲一些历代名家勤练苦练的故事来熏陶他们、激励他们。我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和节假日,都必须抽一定的时间认真练习,老师则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并认真讲评,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时间一长,就听到不少学生在私下嘀咕:“每天到了练字的时间我就好像手痒似的。”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书法的技巧在不断提高,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观察力和模仿力,还能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在对他们进行书法教育,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过程中,使他们继承了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蔡祖泉.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书法[J].小学语文教师,1993,3:61-63.

2.毛笔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毛笔书法课。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本期的书法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有收获的喜悦,但在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有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参考了一些学校的做法,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

2、按照学校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书法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视频,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书法兴趣班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出了一批热爱毛笔书法的精英学生。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书画比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我激发学生学好书法的欲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加强自身的书法功底外,还大量阅览有关书法理论的书籍。

5、出现的问题。(1)每节课总是有学生没带工具回来上课;(2)上完课后课间洗笔不够时间,并且搞得厕所到处是墨汁;(3)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不够自觉,书法是靠练出来,不是听一节课就会的。等等如上情况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反思和解决的。

3.小学学校毛笔书法教学计划 篇三

2017小学学校毛笔书法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工作原则

1、书法工作与学校常规相结合;

2、书法工作与全体师生相结合;

3、书法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4、书法工作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5、书法工作与师生成长相结合。

三、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2、上好写字指导训练课。

3、加强检查、督促,开展竞赛活动。

4、加强教学研究。

5、学校每周推介一名“校园小书法家”作为“每周一星”,全面介绍小书法家的学习和书法作品、个人小照。

四、教学基本内容

1、执笔方法及书写姿势

2、笔画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3、部首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4、字的结构特征及规律

5、读帖方法

6、临摹字帖方法

7、创作要点

8、欣赏书法中的.美

五、具体做法

1、每周安排一定量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辅以适量的临帖练习。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吸收情况加强或调整某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业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

2、定期展示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和班级中展示

3、举办全校性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书法热情。

4.少儿毛笔书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练好书法的核心是用笔,控笔,前期会重点训练孩子们控笔技能,可以通过以毛笔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锻炼控笔能力。

教学大致分三个部分

1基础笔画,结合运笔笔法教学 2 字的框架结构教学,作品创作教学,章法,落款,书法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个人学习和教学经验,一只好的兼豪毛笔尤为关键,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才会更有兴趣更有恒心坚持下去。

教学用书;

学生推荐用书

教学用字例图

第一讲

1、横平竖直

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

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 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第二讲

4、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5、上放下收

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

第三讲

6、伸左让右

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

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第四讲

8、左短右长

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

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第五讲

10、左小上提

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

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第六讲

12、左窄右宽

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

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第七讲

14、左顾右盼

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

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

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第八讲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

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

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

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第九讲

20、钩对中心

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

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第十讲

22、内满偏左

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

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右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第十一讲

24、有画包横

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

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

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27、笔断意连

虽然笔笔独立,但务使上笔与下笔之间,运动轨迹自然,有一内在联系。-

第十二讲

28、撇尖进框

由上撇下框组成时,一般撇尖插入框内。-

29、内收外放

中间聚拢,字外围疏散放开,与颜体字相反。-30、撇起竖右

5.《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五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04级英语教育2班曾伟念

内容摘要:所谓的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有必然有学者。而这两者的主体是学生。因而,了解和分析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能否成功更重要。其次,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备课时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最后,教师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备课的关系,教学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这学期是我走上教坛的第一学期,也是我任教的第一学期。我担任了初一级五班和六班的英语教学。由于刚刚迈出校门,平时也很少深入锻炼到,所以我的教学经验显得非常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学校中的老前辈们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和一些体会。

所谓的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而这两者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在不断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我最初接触教学时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自认为这样就足够了。由于单方面的看问题和不会抓住重点,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若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应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由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情况不相同,六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五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

1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在教学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有时还备课到夜深人静。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 9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查找教参书,从中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有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授。同时为了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在学生面前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 “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这样学起来又轻松,记得也牢固。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将从商场买回来的玩具钟展示给同学们看,他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兴趣,听课的时候聚精会神。当我讲完了后,让学生用实物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因为他们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这样看来,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否则课备得再好也没效果。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把有些要涉及的知识点忘记了讲,甚至索性不讲了,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

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也无法再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来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创设多位一体格式,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偶尔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 key words或者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下面在搞什么也不知道。为此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之间操练句型、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说到的单词让他们边读边写等等。其次,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最后,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教案,感受多方位的教案,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我认为平时也可多放点英文歌给学生听听,这样既增添他们的乐趣,也可提高听力。还有,平时应多跟他们说点外国的风俗等等,我发觉学生们对这些特感兴趣。

面对着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以致影响总体的英语成绩。这点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我对班上学生的实情都比较清楚了。例如在五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让他们也互相监督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安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

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好之外,平时还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下班了解学生的早晚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好多时候还带读之前所学过的单词或课文。课后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找到个别的同学及时讲清楚;如果发现是普遍的错误则在课堂上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多抄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中和期末考试目的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效果,其实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验。因此,我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认真的学科总结。从这个学期的中段考试中我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当,六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所以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六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特别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末考试的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经过一个学期的辛勤的努力,无论最后的考绩是高还是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但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自我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因此,无论以后工作怎样辛苦,压力多么大,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总结,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M].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

6.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六

摘 要:数学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与很多学科相联系。近年中职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中职数学课堂却仍面临非常尴尬的现状。对此,对中职数学课堂所处的现状展开分析,并对改变中职数学课堂的消极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整理

一、中职数学课堂所处的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薄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知识技能欠缺的学生,因无法进入普高,从而选择了中职。在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学校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教学上,在数学教学上大多都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方式。教学难度低,管理不严,使学生在数学上同样地产生了消极的态度,作业和考试大多都是应付了事。加上数学被普遍的认为是难度高、枯燥的学科,学生们大多都在排斥数学,学习兴趣愈加淡薄,更有个别的学生,遇到数学课就睡觉,作业不做,考试的时候就靠抄袭。基础薄弱,没有兴趣,在学习上自然也就提不起劲来。

2.学生无兴趣,教师无动力,教法的不足造成教育的欠缺

学生对数学课程的不重视,使教师经常遭遇学生“不买账”的尴尬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卖力地讲课,而学生却在下面各做各的,长期以来,教师的信心、积极性,以及在教育上的成就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渐渐地也就变得消极起来。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枢纽。中职的教师,基本都是师范学院毕业的,所掌握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大都是针对普通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对侧重专业教育的中职教学有太多的了解,很难将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技能与中职教学所需的专业化结合起来,不仅使教师自己丧失信心,也在教育上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和缺失。

3.教材缺少针对性

中职数学教材虽与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有所区别,但只是极小部分的区别,其内容与高中教材大都基本一致。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于专业性和应用性,缺少实例和生活应用的教材与中职数学教育所需的专业化很难结合起来,对各专业的针对性很弱,这种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数学教材,很难以被学生所接受,也难以产生教材应该具备的应用职能。

二、对如何改变中职数学教育消极现状的思考

1.要想使学生想学,激发兴趣是关键

本来在学习基础上就比较薄弱不占优势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总是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兴趣低弱。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中职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今后的上岗就业,向学生传授数学的实际应用,揭示数学的内涵,延伸至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知道,数学不仅存在于乏味的课本和试卷之中,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中职数学课堂取得成效的关键。

2.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有所改变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但在教学设计上也应当进行相应有效的更改。在内容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针对各个专业的需求不同,侧重不同来充实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的专业所需。中职学生大多年龄都是十几岁,正是身心智力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充分迎合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更改教学设计,消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拾信心。

3.整理好教材使其与学生的能力与专业实际相符合

中职数学教材应进行整理,使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容易被中职学生所接受的呢?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第一,就是要浅显易懂。中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欠缺使他们很难去接受过于复杂的数学内容,因此,教材的浅显易懂很重要。第二,就是要充实教材中的实例。中职教学是以实用性和专业性为主的,因此,中职数学教材里的实例与应用教育不可少。不仅如此,教材中的趣味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多数中职学生对数学兴趣淡薄,教材也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第三,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数学有些理论过于抽象,这样抽象的理论,让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很难理解,因此,中职数学教材中,以线条、图形等将抽象理论直观化的内容不可缺少,这样直观的内容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改教学设计,整理教材,与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寻找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一定能给现在消极的中职数学课堂带来改变。

7.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七

高万勇

(吉林省通榆县第二中学校)

摘 要:历史课堂面对众多学生,过多地分析讲解,教学效果不一定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采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先学后教

现今历史教学模式是:课前教师充分准备(备课),课堂上面对众多学生,依次完成对历史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讲解,再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因果发展进行小结,但教学效果不一定十分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易于学生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供大家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在讨论中启发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在讨论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讨论法的运用一般分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具体做法:先将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为讨论活动的开展创造充分条件。例如,在讲新教材“洋务运动”这一节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洋务运动?该知识在教材中没有定论,但这一问题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问题,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踊跃发言,相互辩论,最终突破难点,从中学会了研究问题是一些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是将课堂内的教学教程分为“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是学生先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再在教师的目标要求下进行第二次解决问题的预习;“后教”即在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当堂训练”即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习目标,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以展示,并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磨砺发展他们自己的主体性品质,但我们必须明确看到,这一方法实行得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先学”,而且这一过程不同于后两个过程,即这一过程是教学所无法直接控制的,必须建立在学生高度自学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一点,下面两个步骤就无法继续进行。

8.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习的动力。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因素,使之产生学习学习激情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作文教学如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中,形成强烈的情绪冲动,则能避免学生在没有积极情感参与下的“任务式作文”的弊病。教学四年级作文时,我教学生写人物外貌是这样自编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我说今年春游时,我带全班同学到棋盘山游玩,回来途中却发现王晨同学走失了。大家万分焦仇。正在这时,来了一位警察叔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说出王晨的外貌,请警察叔叔查找!”于是,我请王晨到讲台前,我扮演警察,请学生向警察叔叔讲述王晨的外貌特点。开始时,学生讲述的条理不清晰,后来我便要求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渐渐地,学生们说得有条理了,还从中知道了写人物外貌一般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的体态,衣着、面貌和神情等等。然后,我就让学生运用写王晨外貌的方法,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学生完成后,分别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能让同学们猜中的就鼓掌欢迎,并说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大家都猜来出来的,就请同学们帮助他,说说怎样写 才能抓住同学的外貌特点。这一写作动机激活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把写作任务转化为有情感参与的表达需要,于是在兴味盎然中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

二、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材料天天有,处处有,取不尽,用不完。但因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不动脑筋思考,所以作文

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作文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常常会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想把自己的这些新“发现”说给大家听,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作文内容就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会真实、丰富、感人。例如,为了教学生写小动物,我依据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饲养鸟、兔子、乌龟、小鸡„„上课时,让学生来夸一夸小动物,看谁饲养的小动物最惹人喜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写作欲望。有的同学说:“我的‘墨龙睛’金鱼吞食真有趣,它吃食时竖起身子,张大嘴巴,先把食物吞下,又吐出来,这样好几次,才将食物吃下。”一个学生说到:他家养的母狗与爸爸形影不离,一次外出遇到歹徒,多亏母狗的帮助化险为夷,母亲把小狗给别人,狗妈妈却神奇地把小狗又带回了家。狗错咬了舅舅,面对母亲的打骂,低着头缩在墙角,‘吱吱’地叫看仿佛做了错事的孩子。事实证明,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作文时才能感到有话可写,也只有把生活实践中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才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既有意义也很有乐趣的事,学生才能乐于写作文,写好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三、授之以法,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时,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好作文,增强作文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道德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中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自己的,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作文中所说的话是自己的,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腔调。因此,在作文时,要如实地反映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和优秀论文,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如怎样写看图作文,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景,写物等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法以及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当然,作文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学到了作文的方法,作文兴趣就会大大增强,作文水平也就会逐步提高。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巩固并增强写作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并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并增强作文兴趣。在进行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时,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在批改和作文讲评时,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成功的体验,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好作文的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对于兴趣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作过精僻的论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对其所人事的专业都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有了兴趣,学生就跨上了成才的第一台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教学的几点体会

文章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二、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三、授之以法,增强写作兴趣。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巩固并

9.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九

东陈小学胡盈

六孔竖笛与我国传统的竹笛相似,相对于八孔竖笛简单易学,一吹就响,一学就会。它的音乐优美动听,低音浑厚结实,高音清脆明亮。学校自从开展文体“2+1”活动后,它就自然成为我校的艺术项目首选,活动的开展也很好地推动了器乐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作为音乐教师,自然就担任起这个教学任务。但是对于低段二年级的竖笛教学,由于学生乐理知识的薄弱,刚开始还是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教学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引发我去慢慢思考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在低段六孔竖笛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试奏,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我在刚开始教授竖笛时为二年级学生吹奏了一曲《龙的传人》,音乐伴奏加上竖笛轻扬的音色,学生们立刻被折服,他们在惊叹之余脸上写满了羡慕和崇拜,原来这么一根小小的竖笛也能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大有势必要好好学的势头。我就此顺势利导,然后随手翻开音乐书吹奏了他们熟悉的音乐,看,等你学会了你也能吹奏出所有我们学过的歌曲了。为了持续他们学习的热情,以后的每堂课我都会吹奏一曲美妙的乐曲,这样课堂的主体被激活,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手势引导,规范课堂

对于竖笛,刚开始学生很是新鲜,但又没有学会如何吹奏,在老师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个别学生会尝试吹一吹,但吹出来的声音很尖,很刺耳,严重影响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各种手势引导学生规范吹笛,这一点很重要。教师一边要示范,一边要兼顾学生,这时候手势的引导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这样做的:食指扫过全场,就是表示要静下来;只动动手指,表示指法练习,不出声;指指嘴巴,手口协调练习,发出声音;一、二、三、四组的轮流吹奏就用手势一二三四表示,结束时收回手势。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其他学生也会充当起监督的工作。这样,竖笛教学就能有序的开展了。其次演奏时要整齐统一,音量要一样起伏,如果教师在学生的演奏过程中,用语言会打扰到音乐的整体性,也不能很准确的描述抽象的旋律走向,用指挥手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才能很专心的演奏。

三、循序渐进,增强信心

学习演奏音乐,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一些基本乐理知识,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掌握的知识不多。比如说识谱这一块,学生还是刚刚起步,只认识字母谱,如do、re、mi、sol、la,对于基本的节奏型,学生掌握的也只有 × ×、××、×-等。我就将这些分散到演奏音乐的学习中,等学生对竖笛指法基本掌握后,再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曲,如《打鼓》只有re、mi两音,用G大调吹

奏只需按最上面一个孔便可吹出;然后再到自编练习曲如:1 2 3 | 11 | 3 32 3 | 21||,最后加上sol、la,两个音如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化整为零,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而是只要用简单的几个音就能吹出曲子,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竖笛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

四、强化训练,奠定基础

竖笛演奏的基础如F调(全按做5)各音的指法、吹奏竖笛的气息、演奏的姿势等,在竖笛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指法练习中,我先从单音练习开始,再到乐句,最后到乐段。我经常采用的是慢唱乐谱,学生按指孔,老师边唱边示范边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有时难的指法如“单音4”“乐句中出现连续的3432、5654”等音就要反复多遍,或者是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纠正,才能慢慢熟练。等指法练熟了,再加上竖笛的吹奏,如单音的“T”双音的“TK”通过气息的调整,学生的吹奏效果也就提高了。就演奏音乐而言,仅仅知道怎样演奏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娴熟的演奏技能,这样就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多次的重复,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当然仅仅是课堂这点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做好功课,组长和班长做好监督,在下一堂音乐课中回课检查,给学生一些压力还是必要的。

五、及时评价,适时肯定

对于刚接触竖笛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演奏时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二年级有个别学生的手很小,要他完全按住指孔,那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有时手按得比较紧,吹出来漏气、音不准那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评价矫正,不仅不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更是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演奏。我在每一次教完一句简单的乐句,都会按小组进行轮流试吹,关注小组的集体音色,然后从中找出不协调的声音,再进行单独指导。这样在每一次的教学评价后,班级的个别“掉队生”也不会掉离的太远,然后在他们有所进步的情况下,及时肯定,以增加他们的信心,不至于完全脱离队伍。也能使整个班级的吹奏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对于班级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也总是尽可能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试奏,在班级里得到及时的肯定,让其他学生感受只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大家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这样使学生及时的具有成就感从而对演奏音乐的学习乐此不疲。

10.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十

摘要: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诗歌教学中,要通过以读带讲、以点带面和以练带学等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学好诗歌,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 诗歌教学 体会

分析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从诗歌开始的。因为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感悟、去思索,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了。在语文课的诗歌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美读法——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美读不同于朗诵,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如果一字一板的朗诵,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借助疾徐亢坠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更别说体味诗歌的“三美”了。

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偏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两个“祖国啊”,前一个可略为迂缓凝重,后一个则要提高声调,读出呼唤中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跃感来读。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节的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2 专题法——以点带面

学小说分析人物时,要抓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同样,学诗歌有没有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可言?当然是有的,比如意象,比如象征,比如意境,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用来自学了,教师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更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开一些这样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目的都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

3 活动法——以练带学

且不说楚辞乐府的辉煌灿烂,也不说唐诗宋词的登峰造极,单说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极富创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甚至在那专制黑暗的**年代,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黎明曙光来临的时候,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上一篇:t梁预制技术交底解析下一篇:小学学校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