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2024-08-09

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6篇)

1.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篇一

兴趣分析与培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兴趣、职业兴趣的概念和内涵。

2、能够认识个人兴趣和所从事的职业的内在关联。

3、能够识别和判断个人的兴趣特征。

4、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1、分析本人发展条件,选择出一些符合自己的兴趣特征的职业或职业领域

2、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挖掘自己未知的职业兴趣,找到培养方法。

(3)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确定具体培养职业兴趣的策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2)教学难点: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有的同学每天花很多时间上网,玩游戏,有的同学愿意花很多钱在收集明星照片、海报、音乐专辑上,有的同学喜欢玩手机、看小说等等。如果我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回答“因为我喜欢”,“我开心”,“这是一种享受”,“因为我愿意”等。

活动一:按纵向座位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全部学生请同学们在纸上罗列出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做的事情,如“唱歌”、“跳舞”、“讲故事”,无论事情有多么琐碎,或者表面看起来没有意义。

教师总结:同学们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对这件事情本身感兴趣,从而引出兴趣的概念和特征。兴趣可以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灵感,增强自信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板书:

一、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特征: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 第二部分:详细讲解,活动为主

一、问题聚焦

在完成“活动一”后,师生共同对照“问题聚焦”,分析同学们喜欢做的事情与哪些职业及职业活动相关。并且,完成“问题聚焦”中提出的任务要求,哪一个小组在制定时间内,补充的多,理由说得充分。通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

举例:在学校里的学生的偏科的现象,感兴趣的学科学的较好,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科,往往学得要差一点。进一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

目的:进一步解释兴趣重要性及其兴趣和职业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投入更多的情感、时间和精力,可以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而现在感兴趣的事情,将来把它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板书:

3、兴趣与职业:做感兴趣的事发挥才能 80%-90%

二、职业兴趣

1、职业兴趣:职业活动中的个性倾向

2、十种职业兴趣类型

二、案例分析

由活动一营造出课堂气氛之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单元案例故事,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小丽从小的爱好是什么?

2、小丽如今的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3、痴迷于舞蹈的“舞蹈仙子”小丽,为什么转修美术?那她后来有没有迷上美术呢?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案例,主要解决以下学习目的:

1、人对职业的兴趣和感情也是可以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

2、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进一步了解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

3、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今后的求职路更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坚持、永不放弃。板书:

三、兴趣需要培养

1、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过程:了解-喜欢-热爱-沉醉-奉献(渗透教育)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宁波电力工人——江小金。

2、学好专业课:说说我们本专业的趣事。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学生逐渐的喜爱上自己的专业。

3、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

①积极、认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 ②确立中心兴趣

③变“做喜欢做的事”为“做不讨厌的事” 4.讨论: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三部分:学以致用,小结本课

如果你得到了一个自由选择生活的机会,可以去下面六个岛屿中的任何一个生活。请不要考虑其它因素,仅凭自己的感觉安顺序选择出最喜欢居住的前三个。

R岛:自然原始的岛屿。岛上保留有热带的原始植物林,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也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岛上居民以手工见长,自己种植瓜果蔬菜,修理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各种工具。

I岛:深思冥想的岛屿。岛上人迹较少,建筑物多偏处一隅,平川绿野,适合夜观星相。岛上有多处天文馆、科学博物馆以及科学图书馆等。岛上居民喜好沉思,追求真知,喜欢和来自各地的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交换心得。

A岛:美丽浪漫的岛屿。岛上充满了美术馆、音乐厅,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同时,当地等原住民还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艺术和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在这里寻找灵感。

C岛:现代井然的岛屿。岛上建筑十分现代感,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金融管理见长。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

S岛:温暖友善的岛屿。岛上居民个性温和,十分友善,乐于助人。社区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人们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充满人文气息。

E岛:显赫富足的岛屿。岛上居民热情豪爽,善于经营和贸易。岛上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来往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衣香鬓影,夜夜笙歌。思考并讨论

1、每个小组选派两名代表说说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

2、在全班范围内寻找第一选择样的同学,临时组成小组讨论,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你们共同的兴趣。

3、了解其它组同学的选择,进行讨论并分享。

通过测试,引出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测验,并且布置“学以致用”作为作业。作为中职学生,在过去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并因此感到自己对说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也不想从事今后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有些同学本来对专业学习并不感兴趣,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专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感情,因此更加坚定的要从事今后专业对口的工作。

因此深入拓展部分,还可以采用小型辩论赛的形式,全班同学按照座位自然分成两方。正方辩题:兴趣和职业的关系是“干一行爱一行”;反方辩题:兴趣和职业的关系是“爱一行干一行”,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使整个教学气氛始终保持活跃的一个安排。

板书

§

1、兴趣分析与培养

一、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1、兴趣的概念:积极探究 心理倾向

2、兴趣的特征: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

3、兴趣与职业:做感兴趣的事发挥才能 80%-90% 作为职业发展方向

二、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

1、职业兴趣:职业活动中的特殊个性倾向

2、十种职业兴趣类型

三、兴趣能培养

1、了解-喜欢-热爱-沉醉-奉献

2、第一步:学好专业课

3、拓展兴趣范围

①积极、认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 ②确立中心兴趣

③变“做喜欢做的事”为“做不讨厌的事”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生活实际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联系生活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当今,我们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能自主学习,自愿学习。自愿则来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贴近生活实际,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变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例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一星期七天的循环、一年四季的循环、一年十二个月的循环、日出日落的循环等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再迁移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如:0·666…1·3181818…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从而很自然的认识了数学中的循环现象,进而认识循环小数。再比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比多少”的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做媒体进行教学:教室里的男生和女生比,二年级各班人数之间的比较,老师和学生比,生物园里小鸟和小鸡比,小花园里月季花和玫瑰花比……教师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这些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中,形成“比多少”的概念,自觉感知“比多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如教学“10的组成”时,可创设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苹果,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生动活泼,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了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錢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而且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特别要注重的是:

1.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让学生学会测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

3.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篇三

---福兴乡复兴村党支部

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团结的光荣使命。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党员都成为了各条战线上,改革创新、服务奉献、冲锋陷阵的楷模。因此,拥有一支素质能力好、服务本领强、扎实肯干的党员队伍,是基层工作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关键。在发展党员这条漫长而严肃的征程上,福兴乡复兴村用自己的韧劲与探索,以发展党员为突破口,促进了各项事业飞速发展。

福兴乡复兴村有6个自然屯,584户,2,640口人,耕地面积10,518亩,现有党员32人,女党员2名,35岁以下3人,36岁到45岁之间8人,46岁以上21人,有入党积极分子22名。多年以来,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认真挖掘选树典型,培养积极分子,严把入口关,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强村富民的实际道路上,凝聚了党组织服务为民的战斗力,鲜活了党员的旗臶效应,为复兴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曾经的复兴村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各项工作处于

低迷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强,都过着单一的种植生活,思想解放不到位,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差;二是村集体经济滞后,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更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导致村集体软弱无能;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停滞不前,支部队伍力量薄弱,没有很好地调动党员积极性。四是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没有章法,工作局面一盘散沙。当时的周边村屯都在热火朝天的搞改革,一边改变种植结构,一边认真发展党员队伍,不断掀起农村工作的新高潮,有的搞养殖;有的搞特色种植;有的搞劳务。看着兄弟村屯盖起来砖房;购臵了新四轮等农机具;无业青年成了致富能人,复兴村的老百姓十分眼红,村支部成员更是无地自容,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一个又一个疑问,在支部成员脑海里深深烙下了印痕。一天一名老党员找到村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作为党员我们不能这样等下去了,再不行动,我们村就成了‘垃圾村’‛。于是,村支部及时召开全村党员大会,花了三天时间集体讨论、征求意见,然后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通过一番研究,他们决定要从发展党员、调动现有党员积极性做起,以身作则打一场翻身仗,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实际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最难的首先是思想认识,然后是突破难题。为此,村支部主动找到乡里,把想法说出来,征得了上级党委的支持。

一是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提高村支部班子和其他党员的认识。由于原支部班子工作力度小,在帮服务群众能力上不突出,乡里打算通过换届选举调整班子队伍。当时杨学明正好在村委中有一定的声望,而且工作能力很强,但由于不是主要领导,所以在组织管理、服务发展上,还局限于支部其他成员压力之下。2006年10月,在一些老党员的建议和大部分年轻人的积极响应下,复兴村老百姓一致选举杨学明作为复兴村支部书记,最终他以高票当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支部成员和全村党员,认真学xxx地方等部门的文件精神,还组织两委成员到辽宁、山东等地考察。在山东寿光,他们获得了发展党员、提升党员服务能力的经验。因为那里最初就是通过党员带动,才发展成全国蔬菜集散基地。所以,回来后,村支部召开会议,根据考察所获,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并自觉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村重要议事日程,每月进行一次党员培训学习,认真撰写工作生活反思。在支部成员开展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大家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仔细查找不足。就如何增强团队精神,他们反复进行自我剖析、互评互议,真正肃清了发展工作中的障碍。他们还利用农闲时间,对全村党员进行《党章》和县情、新农建设等相关文件的学习。在学习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时,党员们普遍认为这是复兴村发展党员的良好契机,决心要充分利用

好党好政策,发展有能力、服务本领强的农民党员,用自己身边的榜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前进。通过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村支部班子和其他党员的认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是围绕经济发展,重点培养积极分子。实现带头服务群众、创业致富,这才是农村发展党员的根本。然而,就当时村域经济发展情况,根本没有广阔的空间发挥党员作用。于是,村支部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找到了工作突破口。原来本村在2002年就已经有人在搞棚室经济,虽然只是自家小院小打小闹,但是经济效益却十分明显。这也恰恰符合辽宁、山东等地产业的特点。于是,支部成员在仅有12栋棚室的基础上,带头发展棚室,并动员所有积极分子都参与建设,一边发展经济,还要一边培养新的积极分子。对那些有热血、有发展意识、敢创业的年轻人,建立档案库,支部成员还分别帮助这些人成长。王殿君是复兴村多年的老积极分子,起初对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有意见。村支部得知后就主动到他家中谈心交流,了解他的心理变化。由于5年多的培养没有发展成正式党员,他一直想不通,经过交谈,给他讲解村支部当时发展党员的原则,他转变了思想,并在2006年主动承担10栋大棚,决心以新人的姿态、年轻人的干劲带头发展棚室。2007年7月他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一直辛勤耕耘在农村一线上。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复兴村党

支部发展党员的工作重心,还体现了党员率先模范的神圣使命。现在已经有7名年轻党员,在他的培养下发展成了年轻积极分子。近两年,复兴村已不能停留在棚室经济一项产业发展,围绕棚室经济还延伸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上。目前,全村有棚室800多栋,畜禽养殖大户22户。而且在复兴村的带动下,棚室经济成为了福兴乡主导产业,辐射7个行政村,实现了整乡推进发展棚室经济的目标。现在全乡已经拥有棚室1800栋,今年新建的1000栋棚室已经开工,2011年实现棚室经济收入7500多万,促进全乡人均增收2980元。几年来,复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培养能够带动群众创业致富这一原则,发展积极分子,到目前全村已有各类致富典型模范积极分子30多人。

三是严格把握党员入口关,保证发展质量。自新班子组建以来,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着力点放在党员质量上。全体党员都十分重视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特别注意增强对非党群众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他们经常组织积极分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传、帮、带、教,生产生活中教育他们树立党员意识,还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用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

支部在表决入党积极分子为预备党员之前,严格审查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表现,对其在生产、生活、作风等方面严格把关,在确实无任何问题的前提下,经过公示确定为预备党员。几年来共否定违反政策的积极分子18人。对于他人介绍,本人不主动提出入党申请的不发展;党的基本知识培训不合格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满一年的不发展;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发展;没有带头作用的不发展。为了保障发展党员的后备力量,复兴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努力挖掘各种行业有带头作用、能够服务奉献的优秀青年团员,并在发展中给予相应的支持。

四是严格抓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制度,规范管理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复兴村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重点明确支部成员、培养人的职责,把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作为村每年工作重点,号召支部成员和其他党员,围绕发展党员工作促进发展的原则,带头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带头做好培养、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带头联系发展党员对象。同时,在广泛宣传党的性质和入党条件的基础上,把党员后备人选推荐权交给群众,并建立民主推荐党员的制度。注重从外出优秀青年中推荐党员后备人选;从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发现党员后备人选;从村民代表队伍中选拔党员后备人选,党员单河就是在从村

民代表中选出的优秀后备骨干。2007年由于新农建设工作任务中,发展党员工作出现松软现象,为此,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监督制度。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上都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审查力度,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通过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召开知情人士座谈会和函调等多种办法,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

五是开展活动,增强服务为民本领。发展党员过程中,部分后备党员,总是觉得没有动力,没有激情,为此,复兴村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岗位大练兵、三争五比、三下三民三风‛等活动,积极组织后备力量,来到棚室内、养殖小区里、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我带头我创业、爱党爱国爱家乡‛等活动,把最新最尖端的农业技术、省市县农村发展政策、党史国情、搞笑精彩的文艺活化成了发展党员的核心动力。从2006年到现在共组织活动大约50多次,培养各类致富青年骨干23人,复兴村也因此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市先进农村党员示范基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发展党员工作,还为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尽管近年来复兴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上还存在不足;与党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建设中发

4.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篇四

摘要: 党校是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近年来,果洛牧区州县两级党校作为在州县两级唯一教育培训干部的学校,全州党校工作总体得到了提高,党校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要求相比,党校在全州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得到共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及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党校工作科学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本文结合果洛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果洛党校事业发展的举措:

1、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2、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协调机制;

3、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

4、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5、进一步完善党校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第1页

立足果洛牧区实际 奋力推进党校事业发展

党校是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果洛全州党校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各项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果洛的高度出发,立足州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干部培训“主阵地”、“主渠道”和“思想库”的作用,继续加大培训干部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对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促进党校工作科学发展,对推动果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全州党校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0年底,全州州县两级党校设臵基本完善,各乡(镇)党校均已挂牌。全州党校系统在编教职工75 名,州委党校36名、玛沁6名、甘德7名、玛多8名、达日5名、班玛8名、久治5名,其中专职教师37名,参照公务员管理24名,工勤人员14 名。州委党校本科以上学历24名,高级职称7 名,中级职称12 名,初级职称3名。州委党校女性教职工比例50 %,其它各县专职教师占单位教职工比例较小(玛沁为33.3 %,甘德为28.5%,玛多为62.5%,达日为40%、班玛为25%、久治为20%),且学历层次偏低,无职称者占绝对多数。乡镇党校无专职教师。

第2页

近年来,果洛牧区州县两级党校作为在州县两级唯一教育培训干部的学校,全州党校工作总体得到了提高,党校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要求相比,党校在全州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得到共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及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党校工作科学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目前州委党校校长由州委副书记担任。除玛沁、久治两县党校校长由县委副书记、县委专职常委兼任外,其它四县党校校长均由县委组织部长兼任,县级党校的领导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另外,党校地位不突出,主管部门不主动,调训和培训部门不积极,随意性强,多数县级党校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及中长期规划,主管部门宏观指导少,业务部门协调服务少,开展工作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大多数县级党校不能很好地按照《条例》指导开展党校工作。在一些县委和部分领导中没有把党校工作放在加强党员思想队伍建设、夯实牧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党校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考核目标的规定流于形式,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和发展的具体目标,抓与不抓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缺乏有效的督促检查。

(三)投入不足、发展滞后。

目前州县两级党校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只有人头公用经费,培训经费落实难,更没有专项科研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征订费、教材(藏文)购臵费等。各县党校均无公务用车,给正常办学送学带来不便。多年来,州县党校始终未走出越培训经费越困难,不培训还稍有缓解的怪圈。州委党校近20年无大的投资建设,县级党校办学条件差的让人难以

第3页

臵信,现代化教学设施少之又少,有的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远远比不上普通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根本不能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现实需要。

(四)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州县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党校教学的要求,党校内部教师主体地位不突出,现有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县级党校真正讲课的骨干教师十分缺乏,远不能满足各类培训班次学员对各专业知识热点难点讲授的渴求。教师知识难以更新,教师队伍挂职培训难以实现,稀缺学科专业人才难以得到补充;六县党校教师“双语”教学要求高,但教师队伍没有稳定性,人才难留的问题突出;部分县委党校教师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无教学科研能力;有关部门对党校选调专业教师门槛较低、把关不严,有较好教学能力的教师进不来,而无教研能力的却硬挤进来占党校编制,存在赋闲、养老的现象;县级党校师资力量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校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统战民族宗教专业教师极度匮乏,不能完全满足主体班次学员的知识渴求。州县党校都极缺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品牌教师。由于缺乏“双语”专职教员,州县党校“双语”教学基本没有开展。

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州委党校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为主,内容多以阐释基本原理和中央的方针政策为主,联系实际少,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难以推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深化州情认识教学亟待延伸,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性、吸引力亟待提高,缺乏深层次研究果洛问题的精品课。在教育培训上,州县党校干部培训定位不是十分准确,处于被动状态,沟通协调欠缺,主动办班意识不强;在培训内容上与全州中心工作和干部工作需求、知识所需以及基层党的建设需要联系不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广大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运用得不够广泛。乡镇的党校仅仅挂了牌子,基本没有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多为宣讲政策法规之用。

第4页

三是教研水平不高。在科研工作上,理论研究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促进教学、服务决策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教研工作滞后,未能有力支撑党校教学,特别是缺乏对重大现实问题、学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困惑问题准确讲授,对果洛州州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同时联系本地区突出问题、围绕工作大局的课题调研费用相对较高,受部门工作职能单一的制约,与其它部门沟通协调少,完成难度大。紧密联系地方特色的学科建设滞后,牧区党校“牧区特色”不突出、不明显。甚至个别党校长期以来从未开展过教研工作。

四是管理制度创新不够,激励机制亟待完善。少数党校办学理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守摊子”现象。缺乏科学民主管用的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环节要求不严格,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科分类模糊,“万金油”现象突出,看似放哪都行,其实什么都不通。党校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创造性不强,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奖惩机制针对性不强,形同虚设。

五是学风不浓。由于培训对象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州县党校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拥有国民教育学历者较少,在职函授学历者较多,未能较好地接受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县级党校培训的对象多为基层“两委”班子成员、牧民党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较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多数受训学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员认为学习培训是搞形式主义,对提高工作水平影响不大。另外,教师岗位平凡,甘于清贫、潜心治学、专题研究的教员相对较少。

六是后勤保障不到位。州委党校在全州干部培训工作中虽然承担主力军角色,但在学员食宿保障上与其他地区兄弟党校比较却相差甚远,后勤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主动性不强,服务质量差,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根本不能满足学员学习生活的正常需要。各县党校由于不具备后勤服务条件,严重影响基层“两委”班子等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5页

全州党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客观条件造成的、又有我们主观努力不够的因素。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和不足,坚持把党校工作摆在全州工作大局中来认识、来把握、来部署。

二、推进果洛党校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关键在党委,党委重视是提高党校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主动领导,严格按照《条例》指导党校工作,结合地区实际,适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防止和避免对党校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的问题,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列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党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党校工作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党课、作报告、与学员座谈制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党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关注党校发展;分管负责同志要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党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支持,统筹安排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二)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协调机制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协调制度是搞好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是解决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系制度,增强培训工作的合力。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第6页

培训机构、学员单位共同形成规范化、保障性制度。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抓协调”的职能,明确培训目标,落实培训规划,要把干部进党校培训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基本条件,加以落实;各单位按照培训计划,把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渠道,认真选派培训对象,坚持以组织调训为主,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杜绝个别干部经常参加党校培训的现象,解决调训难的问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州直部门各类培训也应在党校进行;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干部参训的真实情况,为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三)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

1、完善党校工作领导体制。

州县党校实行同级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各级党委要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忠诚于党校事业的要求,配好配强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县级党校副校长必须具备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大党校干部双向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同时把党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教员)选派到改革发展一线任职或挂职锻炼;上级党校负有对下级党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的职责。主要包括: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州委党校协调

第7页

指导县委党校的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评估表彰、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工作,州委党校可以派教师驻力量薄弱县级党校开展工作。

2、整合培训资源,抓好主体班次。

着眼于培养眼界宽、思路宽的高素质领导干部,着力解决党校教育开放度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着力解决我州党校体系建设不完备,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牧区党校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构建以州委党校为骨干,县乡党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譬如成立州县党政“培训中心”),形成功能互补的干部培训机构新格局。州委党校主要轮训全州副县处级,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州直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及副县级后备干部,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县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两委”班子成员、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州县党校举办的各类主体培训班,培训时间至少要保证一周。州县党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强省内外党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同州内培训机构的联系协作,扩大教学成果的交流力度,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党校教育培训优势。首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教师理论水平;其次主体班次采取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本校培训与外地培训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强培训效果。再次针对县级党校师资力量较弱的现状,走联合办班、集中办班的路子,从而优势互补、提高水平,进一步增强党校办学的竞争力;第四参照国民教育系列课程和纲要设臵,结合实际编排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主体班次教学大纲。

第8页

3、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增强领导干部能力为重点,以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州情实际和干部思想实际为前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力争学员在党校获得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从而全面提高能力素质。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夯实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基础。二是着力抓好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切实增强培训干部的党性修养。三是立足果洛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将州委重大决策部署进课堂,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推行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针对基层党员、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培训班的特点,编制藏区短班培训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征求学员的意见,通过测评衡量培训的效果,认真组织实施《青海省州(地、市)县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办法》,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在干部培训方面,既要突出党性原则,又要突出理论武装,更要突出教育特色。

4、完善科研机制,加强理论研究。

第9页

要立足现有水平,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州县党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优势,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着力解决科研工作不规范和质量水平低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调研成果,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是加强与本州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的协作。二是党委政府主动给党校科研工作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促使研究出成果。三是创办校刊,及时反映党校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四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评估办法,激发科研动力,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在具体教研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重点,加强对果洛扶贫开发、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生态保护、民族宗教、社会稳定、区域经济、生态经济和基层党的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和学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州情县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的实证研究,使科研更加贴近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贴近改革发展稳定实践、贴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5、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条例》的规定,围绕党校工作实际,建立完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按照职能,在培训、调研、办公室、学员管理、后勤管理方面制定量化考核的具体工作制度,制定相应奖惩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遵循党校教学规律,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确立教学在党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一是党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来开展,真正把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

第10页

事来抓。二是工作理念、制度建设、精力投入、经费投入等方面,要进一步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一切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工不断增强科研促进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教学的观念,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常务副校长作为主要责任人,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抓教学上,经常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当中,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党校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争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

6、坚持从严治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按照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员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校规校纪,切实解决纪律不严,管理松散的问题。党校要把组织管理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同志选配到学员管理工作岗位,州级党校配备科级组织员或班主任,县级党校配备副科级组织员或班主任。各级党校要对教师和学员的学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重视和解决学员在校学习风气不浓、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要把学风建设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员将学习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相结合,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党校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回答学员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各级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主体班学员学习期间表现、考核成绩、党性锻炼情况,整理归档,第11页

作为干部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各级党委要把支持“人才强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校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紧迫任务来抓。按照“稳定现有人才、用好关键人才、引进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教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拔尖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是统筹解决党校编制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党校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新核定党校编制,合理调剂党校编制,切实解决党校工作因缺编或少编正常工作开展难的问题。二是充实教师力量。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点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选调一些热爱党校教育事业,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党校教学队伍中;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注重“双语”教师的选派,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州县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州县党校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应当授课),建立党校“大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党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保证各级党校每年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教师接受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党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全州干部培训规划当中,优先选派党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通过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为

第12页

党校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三是落实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待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承认党校教师资格,有关部门颁发资格证书,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在党校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并担任授课任务的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待遇。四是留住人才。各级党校要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要畅通党校人才流动渠道,确保人才能进能出,实现双向良性流动,从根本上优化党校人才资源配臵,激发党校工作活力。五是县级党校可参照义务教育学校享有暑假假期。

(五)进一步完善党校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政府要把党校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1、党校办公经费其标准按同级党政一般部门核拨。

2、解决经费,按干部调训部门计划,核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党校校刊、书籍出版、教材购臵、图书资料征订等专项费用。

3、切实解决州县党校办公、“送学下乡”、调研等公务用车。

4、加快党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党校教学资源,发挥远程教育B、C级站功能。各级政府对党校信息化建设要给予资金投入,加快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建立公务员技能培训的计算机教室,核拨电教设备维护费用,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5、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党校基础设施建

第13页

设,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契机,把党校基本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党校教学科研的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州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同时逐步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各级党校要通过省委党校,积极争取我省每年对党校系统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解决信息化建设落后和办公条件差的问题。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州委党校等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争取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县级党校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有条件的改善乡(镇)党校办学条件。

5.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篇五

——沙湾县良种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沙湾县良种场于1960年建场,前身为“沙湾县试验农场”,196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更名为“沙湾县良种繁育场”(简称良种场),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良种场自建场以来就以繁育小麦提纯复壮为主,繁育玉米单交、双交种,曾远销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进入八十年代繁育棉花新陆早原种、“三圃田”等,每年为县种子站提供原种30-40吨,到了九十年代达到50-60吨棉种,沙湾县基本形成以种子加工、种子公司经营的良种繁育供应体系,良种场种子繁育保证全县种子供应,对沙湾县二十多年来的棉花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998年,为改变良种场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县人民政府以沙政发(1998)193号文件《关于良种场、县宾馆划属企业的通知》自1999年元月1日起,改制为企业单位。

良种场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国营农场开展党的建设有效实现形式,提升了全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基本情况

良种场位于沙柳公路距沙湾县城18公里处,东临尚户地乡、南傍金沟河镇、西依大泉乡、北接农八师144团,南有312国道、乌奎高速公路及北疆铁路,北有呼榆公路,沙柳公路贯穿全场,交通十分便利。场总人口为1270人。常住人口1046人,由汉、哈、维、蒙、藏、土家族等六个民族组成。全场308户,汉族964人,284户,少数民族82人,24户。场辖二个分场、一个试验站、一个卫生所。面积5.3万亩,其中播种面积2.7万亩。全场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8人。全场参加社会养老统筹429人,其中:退休职工153人,在职职工127人。

2009年全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25万元,较2008年增长10.4%,其中,一产达到1683万元,增长10.6%;二产达到3632万元,增长10.2%;三产达到110万元,增长10%。职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8691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302万元。

2010年,良种场党委、管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县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压棉、稳粮、兴畜、强林”的方针,紧紧围绕场情实际,积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场完成总播面积26100亩,其中:棉花8500亩、小麦5500亩、油葵3000亩、红花2900 亩、玉米2700亩、新栽改良枸杞2500亩、饲草料800亩、甜菜500亩、蔬菜300亩、黄豆200亩、小杂粮200亩。推行高新节水滴灌8800余亩。

二、总结三十年来的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三十年来,场党委、管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多种突发性灾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植特色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稳粮、压棉、强畜、扩林”方针,努力打造三个万亩基地建设(1万亩高新节水滴灌建设工程、1万亩枸杞种植规模和品种更换、1万亩优质小麦繁育基地)。突出发展优质高产棉、特禽养殖、特色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实施“科技兴场”战略,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场集体经济得以壮大,职工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全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三十年来确定的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期间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小康社会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三十年来期间,全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9年达到542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60.8:36.3:2.9调整为45:45:10;企业收入达90余万元;到2009年末,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691元,年均增长5%。全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二)场经济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1)按照“压棉、稳粮、兴畜、强林”方针,突出发展优质高产棉、畜牧养殖、特色林果三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大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配套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番茄、红花等经济作物。推进万亩枸杞基地建设,加快品种更新改造步伐,引进投资实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枸杞鸡、肉羊、生猪养殖为重点,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配套相关优惠政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突出发展畜牧业。

(2)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为职工群众减负增收。近几年来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良种场管水办法》、《义务工管理办法》、《场务民主管理议事卡》、《良种场土地台账》、《良种场场规民约》、《新建高标准抗震安居工程优惠补助》等各项规章制度,使良种场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正规化、秩序化、档案化。近三年来共补助人畜饮水费用30余万元;减免职工土地管理4万余元;高标准住房补助10万余元;畜牧棚圈补助8万余元。合计52万余元,人均减负510元。(3)畜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2009年末,全场牲畜存栏达到15000头,其中:牛500头,羊5000只,猪9500头,家禽:枸杞鸡5000只,肉鸡20000只。2010年成立良种场康利源枸杞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运行模式,与一方天投资公司合作,目前已投入资金60余万元建成占地5000余平米,年出栏10万只枸杞鸡养殖场一所。

(4)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三位一体”战略。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近年来,良种场党委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依托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突出发展经济林。结合农业用水紧缺,耕地盐碱度高,低产田多的现状,实施以枸杞为主的万亩生态林建设,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2004年 “红良园”牌枸杞,精包装枸杞鸡荣获了上海国际林业博览会“绿色环保奖”,精包装枸杞鸡2006年通过国家肉类食品质量检疫。2010年全场枸杞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并向国家农业部绿色办申报“红良园”绿色枸杞食品认证。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场容场貌发生新变化。为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环境。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三年来共投资180余万元,建成一二分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新建高标准文化广场一座,配齐配套各类健身器材。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了7.5公里道路砂石硬化和5.6公里道路沥青硬 化工程。累计完成职工抗震安居房 80余户,旧房改造19户。投入150余万元完成全场安全饮水工程。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新层次。坚持科教先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场科技贡献率达47%;累计完成教育投入20余万元,全场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4.9%,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改善场卫生所的设施,新建卫生院,全面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职工看病难问题,全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87‰、9.49‰;电脑普及率由2002年每百人0台提高到2010年的每百人部6台;全场广播电视实施“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98%。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近年来良种场机关、良种场二分场、一分场创建县级文明分场均已通过验收;层层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各项防范措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顺利通过“四五、五五普法”验收;开展创建安全电力设施保护模范场工作,荣获县级保护电力设施模范场。

实施文明场创建行动,塑造社会新风。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场规民约,开展五好家庭、文明职工、文明分场争创活动,提高职工群众道德素质。以 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题,倡导文明新风来端正民风。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农场文化事业,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

(五)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气象。全面开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2003年7月1日彻底解决了123名退休职工和135名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2004年7月1日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共16户;2004年7月1日 解决了原五七队非国有身份38人的养老保险问题;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实施对口帮扶,干部职工三十年累计捐款近5万元,看病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民族团结,严历打击“三股势力”、“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及各类刑事犯罪,社会保持长期稳定。

(六)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三十年来,树立大招商、大引进、大开放、大发展的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取得的成果有完成棉花原种加工厂技改工作100万元,争取自治区国土资源厅《3000亩渔池复垦项目》12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茂林渠20万元,引进个体老板开发土地10000亩,共计50000余万元的投入资金。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良种场党委下属五个支部:机关支部、一分场支部、二分场支部、老年党支部、沙龙棉业分公司党支部,共有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9名,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党员占54%。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二个,一、二分场党支部“三室一场”配套完善,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全场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找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使党建工作渗透、融合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把“三级”联创作为我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凝聚人心、提升人气,促进良种场发展的牵头揽总工程和建立基层政治工作新机制等,全场上下形成了“场、分场联创”、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目前,全场分场党支部全部达到“五好党支部”标准,一、二分场先后被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积极相应配套出台了《良种场筹工筹劳管理制度》等到民主管理制度。二分场充分发挥“场务民主管理议事卡”制度的作用,60余户职工群众自筹资金完成了1300亩滴灌工程,选出了七位群众代表,通过议事卡充分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一是实施场党政领导联点包分场制度。为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场抽调10名干部分包分场,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强大人力支援。首先,班子领导分包联系2个单位,帮助分场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困难,检查 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包单位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求分包领导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所包分场工作给予全方位支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与分场两委班子共同制定工作规划,理清工作思路,选好工作重点,找准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积极帮助所在分场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大合力。落实督促、检查和指导,严格考评奖惩,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培养、锻炼、考察干部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分包单位、下派分场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社会维稳工作扎实有效。“7·5”事件发生以来,我们始终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制定严密的维稳工作措施。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开展爱国歌曲大合唱、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双语”学习大比武等宣传教育活动,坚决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对新疆社会稳定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区地县三级党委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二是严格管控措施。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实行党委、管委领导成员包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包组包户,开展访居民家庭、访流动人口、访重点人员、访弱势群体的走访活动。三是加强值班巡逻和群众信访工作。实行机关干部、分场“两委”成员集中办公、轮流坐班制度;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在重点路 段区域设置了治安卡口,加强过往车辆、流动人员的盘查,24小时不间断对交通要道、电力设施、饮水源、油气管线等重要目标进行重点保护;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包案领导亲自落实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的“五包”措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信访问题,努力做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

三、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科学发展,造福于民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场立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立足对场情及存在问题的深入把握,场党委对进一步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2010年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万亩枸杞基地建设,加快品种更新改造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枸杞油、枸杞茶、枸杞酒系列产品的开发;以承包、租凭、转让等多种方式,盘活集体枸杞林地,延长产业链。以枸杞鸡、奶牛、生猪养殖为重点,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配套相关优惠政策,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枸杞种植协会,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是在新技术推广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以高新节水滴灌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定膜下滴灌实施方案,协调信用社贷款,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 专家、技术人员担任本场技术指导员,大力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种养殖技术。

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村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区、居民区、商业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配套村庄道路,搞好村庄和农田植树造林,强力推进抗震安居、沼气入户工程,进一步推动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富民工程,通过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配套扶持政策等各种途径,帮助职工群众致富增收。加大科技培训普及工作力度,提高职工群众致富增收本领。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新型职工群众。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让各族群众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强化机关、分场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工作效能,管好用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坚持推行“一线工作法”。基层党员干部能真正扑下身子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广泛宣传引导职工农户掌握市场信息、学习高新节水滴灌等现代农业新技术。

多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推动下,在县 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良种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场容场貌发生巨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开不团结稳定的社会大局。2010年我们又引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在这新的历史机遇的引领下,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我们坚信,良种场的明天会更好!

6.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篇六

1. 听专家专题讲座。听专家专题讲座就是聘请州内外专家学者听取有关新课程专题讲座,解决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观念问题和认识问题。例如,我校聘请州教育学院的李主任听取《校本培训》为题的专题报告,李主任从二十二个方面,分析、理顺、归纳了校本培训的定义、新理念、方案的制定、评价与改进等;接着我们又请来州教科所张主任到我校进行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专题讲座。除此之外,我们还多次邀请市教科所金所长到我校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等培训和讲座。通过聆听专家们的精彩专题讲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2. 教学现场“诊断”指导。教学现场“诊断”指导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培训者就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进行严谨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后,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内省认识,为教师开展反思实践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机会,对教师启发很大。这种培训者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多人听评(观察)、群评群议(研讨)、引领总结(升华)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近两年期间,我校邀请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市进修学校教研员到我校进行了为数不下几十次的新课程教学指导工作。每位教研员深入到每个办公室,从具体的课堂观察、教案设计、作业布置、活动反馈、试卷分析入手,做了耐心、细致地指导。同时又进入到常态课听课并及时反馈,详细指出每节课成功和失误之处,仔细剖析了形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如何解决。并针对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与教师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探讨,以案例促反思,以案例释理念,使教研从原来自上而下的单一指导走向上下互动的格局。

二、同伴互助,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1. 构建学习网络,创建学习氛围。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我校注重提高了教师的学习能力,使教师树立了“四个”学习理念。即树立学习者生存发展的理念;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为了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每学期都制定了详细的课改培训计划,对培训时间、对象、内容、组织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构建起了“学校一教研组一教师”三级学习网络。在这个学习型组织中,教研组长是中间力量。我们制定了教研组工作责任制,教研组长要根据教师实际帮助教师解决学习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教研组长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汇报各组学习、工作情况。

2. 搭建课改擂台,促进广泛交流。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为此,我校多次以“集体备课—出课—评课—反思”的形式组织开展了校本教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共享和专题研讨。这一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要开展合作式备课。合作式备课就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通过合作共同备同一个内容,同一个课时,但进行教学竞赛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用不同班级。其次,开展大型评课活动。课后互评是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活动。授课结束后,我们将听课教师以学科组、学年组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组织教师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为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搭建了平台。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学习中,我们强调教师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锋、比较和鉴别,尊重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和经验,注意不同意见的对接、兼容。我校每学期都让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梳理,然后写出心得体会、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并积极参加研讨。

三、引导教师自修反思,注重培养反思能力

1. 制约与激励相结合,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需。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们必须经常学习和反思。但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往往是一闪即逝,没能为以后的教育行为提供有效的借鉴。我们认为人是具有惰性的,更多的人是得过且过,教师也是如此。为此,我校在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活动时,明确提出了数量与质量要求,并制定了《关于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相关规定》,对书写态度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数量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我们在校内积极开展了各种评比活动:每学期评选十名学习型教师、各类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教学成果优秀奖等。评选自下而上,层层推荐,但在评选中读书笔记、反思日记是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榜样带给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奖励先进典型,收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使教师体验到了成就感。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导主任收集、翻印各种自修反思的学习资料,为教师课改实验提供了比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

2. 引导教师撰写反思日记,强化反思意识。撰写反思日记有利于教师养成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判的专业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反思水平,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我校把撰写反思日记摆到与备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每周撰写两篇反思日记。同时还要求个人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深思、课中多思、课后撰写反思,并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教学反思展示活动,即每月月末,每一位教师提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教学反思,开展展评和交流活动。通过展览、相互交流,引导教师在不断地反思交流中领悟教法、学法,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加快教学方式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推进,撰写反思日记已逐渐成为了我校教师的专业行为,至今我校汇编成册的反思日记已达到7本。坚持写反思日记,教师们的发现多了,感悟深了,体验丰富了,问题意识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智慧的不断提升。

四、坚持科研引领新课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1.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初见成效:建立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彻底改革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变学科本位研究为跨学科整体研究,变应试研究为素质研究,变单纯的教的研究为学的研究,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带来了学校新的变化。

2. 潜心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多年来我校进行了《突出民族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素质教师培训与研究》等10多个国家、省、州级课题的研究,都已结题。现在,我校的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正在研究实施阶段。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班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们学校的校级课题。课题组则根据教师们申报的研究课题进行针对性的支持和管理,形成了我校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群”,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目标的研究局面。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朝鲜族学校双语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从实施研究的情况看,我校把课题研究当作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学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搭建了平台。以科研为引领,以学校为基地,狠抓教育科研,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

五、骨干带动,确保新课程培训有序有效推进

1. 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首先,领导带头参加培训。两年来,校级干部分别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达70多人次,做到了领导干部带头学,实验教师跟着学,非实验教师赶着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以校长为首,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入手,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轮流开设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通过《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的校本培训,将理论与我校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有力地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提高了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2. 骨干教师积极投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首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其次,实行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捆绑机制。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以这种形式进行的教学有“新课改骨干教师示范课”“一帮一”教学活动。

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几年来,我校先后荣获“中国朝鲜族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优秀实验学校”、“中国朝鲜族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先进集体”等荣誉。

同时,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以教师学历合格率为例,已经达到了合格率100%,其中高学历(大专及本科)68名,占80.3%;学校77位专任教师中,现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科研型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骨干教师5人,州、市骨干教师41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76名,占88.7%。除此之外,两年来我校百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州、市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教师撰写的各种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有127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25篇,州级17篇,市级58篇。他们将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篇:你必须了解的“互联网+”政策下一篇:大冈初中校安工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