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2024-06-30

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精选9篇)

1.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篇一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日益红火的网络博客也成为侵权灾区,公民在博客上发表的文字、照片应受到法律保护,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站,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照片、文字,属于侵权行为。同时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如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等。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发展新媒体,我们要积极正确运用新媒体,尽最大努力发展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限制约束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2.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篇二

1新媒体的特点

1) 互动性。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互动性, 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限制, 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甚至二者的身份可以互换。在经济发展领域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根据物质需求的不同, 在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可以实现身份的互换, 这就赋予了人民大众多样化的权利, 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动态式发展。

2) 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 人们对于物质、娱乐、时间等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 并且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3)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往往是单向的, 如果受众需要进行信息反馈, 只能通过写信、打电话等途径来实现, 信息的传播存在滞后性。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的反馈, 而且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 开放性。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每一个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信息都是隐匿的, 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信息和言论,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这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使得信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 同时也给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2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给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便利。在信息时代, 新媒体开放性、交互性、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征给经济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处于经济市场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包围之中。这就使得经济体通过新媒体途径实现了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息通畅, 帮助其更快速、 更准确地获取消费者市场信息, 进而帮助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 制定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同时, 为了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形象,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很多经济体都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品牌宣传、网络推广等经济活动, 通过新媒体直接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直接获取经济效益。

2)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在网上开展,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购。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微信、淘宝等客户端成为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最佳选择,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网络购物时人们只需轻点鼠标而不是现金支付就可以完成账务支付, 也免去了上街购物时的辛苦, 方式更加便捷, 大大激发了人们的购物欲望, 可以说网购是消费者的福音。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 人们只需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网络购物。由此可见, 新媒体的出现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带动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如前文所述, 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网络购物带来了契机, 这就给网络购物相关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扩张与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 网络服务、物流服务、经营推广等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 网络购物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电子商务行业, 其涉及的领域和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催生了新媒体经济。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催生了新媒体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发展形式的产生。它主要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以新媒体经济终端为媒介进行经济信息的传播, 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互动性。同时, 新媒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设备成本, 人们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被大幅降低, 而且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就给新媒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推动新媒体经济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

新媒体的出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基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 它不仅给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便利, 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新媒体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探讨了新媒体的特点, 进而对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3.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篇三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社会化;影响效果;发展路径

一、新媒体、青少年社会化概念的哲学界定

我们之所以首先要从哲学角度界定上述概念,是基于当前学术界在使用上的涵义差异及哲学方法的严谨科学。关于新媒体、青少年社会化,当前学界在掌握和使用上各自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知识域出发给予了界定,由此产生了后来研究上的诸多分歧,概念是研究和争论的原点,如果原点错误其研究结果可想而知。

关于新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明显是从计算机技术层面所做界定并且不足以明确区分新旧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指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对新媒体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也并不明确。从哲学层面看,概念往往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尽管新媒体的具体种类或现实形態、方式多种多样,但一定有其共同本质特征,这便是构成定义的根本所在。我认为,新媒体的具体种类或现实形态、方式是基于技术发展水平和状况的,所以多种多样且推陈出新,但其本质无非是一种通信工具或传播沟通媒介。基于此可定义如下:新媒体又称新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机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IPTV、MP3、MP4、MP5等实现个性化、互动化、趣味化和情感化的传播方式。从技术水平看,部分新媒体已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基于互联网的有博客、微博、播客、电子书、电子杂志、RSS等;基于数字广播的有数字电视、车载电视等;基于无线网络的有微博、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电视等;基于网络社区的有QQ群、BBS等;基于跨网络媒体的有IPTV等。事实上上述媒体青少年都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使用,所以我们便以此为根据展开研究。

至于青少年的社会化,所谓青少年是指“从结束‘依赖性’的儿童期迈向‘独立性’的成年期之间的一段过渡时期”。从生存年龄而言,是指8周岁到25周岁之前,一般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及社会青年。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青少年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8.38%,青少年时期的特点是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适应问题,处于明显的社会化状态,活动空间开始超越家庭而进入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基于获得新的社会地位和扮演新的社会角色的能力与愿望,他们更急于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与融合,迫切希望实现自己与社会和他人的相互沟通与认知。这也正是他们热衷、痴迷新媒体的个性原因之所在,而新媒体客观上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成为连接他们与社会和他人的便捷、高效、经济、自主的桥梁!青少年已成为我国新媒体的主力军。

何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青少年社会化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环境中走向独立生存的黄金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二、坚持辩证法,一分为二看待和评价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以对任何事物都应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一分为二就是要看到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既要看到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首先,新媒体所提供和展示的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可丰富充实青少年的生活内容。这主要表现在青少年通过网络社区,可使其学习需求、交往需求、娱乐需求等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这种满足在时间上具有及时性,在空间上具有广阔性,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在对象上具有适宜性,这是其吸引和陶冶青少年的优势之所在。

其次,新媒体所提供和奉献的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可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实现对世界的认识。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形式上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听觉之妙,在内容上天文地理人文、国际国内无所不包。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查询和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方式,一是采用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如百度、Google等,二是采用网络信息浏览,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多姿多彩的页面,在浏览网页时一些相关链接的自动生成,令人往往应接不暇,收获多多。三是信息检索方式,它是一种基于查询和提问的查询方式,它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和公共话语空间,既可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又可实现与他人的信息共享。四是通过网络新闻,将影响巨大的“天下大事”一览无余,在空间范围上涵盖国际国内,天上人间,在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使青少年真正达到了“一机在手,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极大的促进了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网络新闻是青少年现今最主要也是最喜爱的认识世界的路径。

再次,新媒体所具有和展示的时尚灵活的交往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广交朋友,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化程度与水平。通过新媒体,青少年广交朋友、融入社会的愿望与追求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和经济的束缚,从而使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与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热闹、逃避孤独、结朋交友的生活愿望与追求。特别是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所诞生的独生子女,因“同辈”或“伙伴”人数较少而缺乏合适惬意的交往对象,大多数青少年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而不是“学校——家庭——伙伴”多维广阔的活动空间中,这对他们交朋结友、融入社会构成了严重的阻碍。而新媒体正好破解了这一困境,网络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多维立体交往互动平台。时下比较流行的社交类网络社区是青少年喜欢光顾的场所,诸如即时通讯、个人空间、博客、微博、电子邮件、论坛、BBS及社交网站等交往方式,其经济、自主、自由、快捷的人际沟通交流功能是青少年对其青睐有加的主要根源。

最后,新媒体所具有和展示的自由快活的网络娱乐功能,可满足和扩展青少年的奇思异想,促进和帮助青少年不断超越自我。当前,新媒体所具有和提供的娱乐功能是青少年痴迷热衷之所在,以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为载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娱乐内容,最大限度的迎合和满足了青少年令人匪夷所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可构筑并置身于纯粹的自我世界,更充分地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三、分清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摆正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其中必有一个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处于从属地位,就是矛盾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它们作为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彼此不同,不能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就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效果而言,不可否认客观上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但从总体看,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所以对新媒体应给予肯定和保护,千万不能因噎废食,禁绝青少年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最明显的有下列两个表现:

首先,新媒体所具有的机械的信息搜索与计算功能等人工智能,会降低青少年对问题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兴趣和努力,从而降低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如在没有新媒体的传统时代,許多青少年遇到难题时,第一行为选择是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一同探讨,在这种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人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各抒己见,彼此争论,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力的提高、知识的增加及其人格的升华等。但在新媒体时代,情况就不一样了,许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网上搜索。这种行为方式虽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找到答案,但毕竟是一个缺少情趣与互动的机械的解题过程,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自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没有提高,而且所得知识很难在头脑中内化扎根,许多人关掉网页就可能将相关知识忘得一干二净。长此以往,许多人就会成为借助新媒体什么事都知道宛如一部活字典的“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人认为会查字典就是“知识分子”。至于品德的砥砺与完美、心灵的碰撞与净化、人格的洗礼与升华及其思辨力、灵感的培养与发展等,这些只有在人与人的传播沟通与交往互动中才能实现的人的发展,在新媒体那里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其次,新媒体中所充斥的网络色情信息的诱惑增加了青少年超越和践踏道德与法律的危险,可能使一些青少年成为“坏孩子”。网络色情如今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上网,它就像胶水一样的会黏住你。随便打开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各种充满挑逗意味的标题就会映入眼帘,各种令人心旌摇荡情乱意迷的画面就会频频闪现。成人尚难抵制诱惑,更何况是涉世未深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但不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直接画等号。这也正是网吧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些青少年的性幻想及其自慰、对异性的不道德的性挑逗或者违反法律的强奸行为,与其所访问和接触的不良色情网站与信息密切相关,事实上他们就是网络色情信息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而任其自由泛滥,尤其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如政府监管、媒体自律、提高青少年传媒素养等,防止消极影响的扩大与蔓延,确保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正面影响的生成与扩展,最终使其成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王刘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教育探

索,2013.01

[2] 姬文芳.《网络虚拟社区对青少年社会化

的影响研究》.中北大学,2013.06(08)

[3] 周含.《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

响》.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11

[4] 肖良生等.《新媒体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

影响与对策》.少年儿童研究(理论版),

4.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篇四

姓 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年9月24日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姓名: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公安机关的责任日益重要,由此而产生的涉警舆论报道也日益增多。无论是案件的追逐报道、还是对公安队伍的舆论监督报道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公安机关也日益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到及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从新闻媒体舆论报道、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分析新闻媒体和公安执法在互动过程中既相辅又抵触的关系现状,提出公安执法应充分尊重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又应在不妨碍公安执法公正前提下实现合理自由的理念,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相辅共融。

关键词:新闻媒体;公安执法;和谐共融

考试准考证号联系地址邮编论文编号联系电话

目录

引言................................................................1

一、积极影响........................................................2

(一)通过新闻媒体树立警察典型,有利于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增进警民关系................................................................2

(二)媒体监督有利于实行警务公开..................................3

1、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案过程实现公开化...........................3

2、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3

(三)新闻媒体是规范民警行为的有效手段............................3

1、新闻媒体对反面典型的剖析,从思想上给公安民警以警示...........3

2、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舆论监督,从行为上督促公安民警正确行使行政权利............................................................4

(四)新闻媒体是扩大警力的重要渠道................................4

二、消极作用........................................................5(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知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5(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 5(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 5(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6

三、对策............................................................6

(一)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6

1、正面报道公安工作为主.........................................6

2、合法.........................................................6

3、客观公正.....................................................7

4、遵守司法特性.................................................7

5、善意和建设性.................................................7

(二)充分发挥二者的配合作用,欢迎监督............................8

(三)提高业内人员的素质,加强行业自律............................8

考试准考证号联系地址邮编论文编号联系电话

1、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8

2、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9

3、加强行业自律.................................................9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考试准考证号联系地址邮编论文编号联系电话 引言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加强监督。对此,十五大、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公安机关作为我国的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同样需要监督,而监督的方式除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法律监督之外,另外拥有强大监督力量的监督方式就是舆论监督,而舆论监督就离不开新闻媒体报道。

公安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强制力机关,它维护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在管理国家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执法的优与劣、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认知程度,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作为一个国家,不管哪朝哪代都对行政执法十分重视,尤其是监督机制也都下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健全和完善。公安行政执法机关是行政执法单位最大的一个队伍,人员多,工作量大,它的职责只是公安执法当中的一部分,但它所涉及的方面已经非常广,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它的行政执法职责主要包括: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户口管理、治安信息管理、治安案件的查处治安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查处。而这些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之一,广大群众也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的相关报道来了解公安机关的。这就更加凸现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更显现出新闻媒体与公安执法的互动性。

现代社会发展之快,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均无法比拟的。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日益兴盛,电脑网络的普及程度呈汹涌澎湃之势,以计算机、手机为信息接受终端的网络新闻媒体业已突破了传统的报刊、杂志等平面新闻媒体方式的局限,成为信息新闻媒体中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并正以传统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方式和手段,对公安执法领域进行着无孔不入式的渗透,并在社会和民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舆论监督公安执法的职能定位为我国官方所肯定,曾经写入了十五大报告,这又给公安执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逐步深入,新闻媒体与公安执法作为相对独立的两大社会秩序控制主体,二者的社会功能本质,都指向了社会秩序,而要实现两者的和谐共融,就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要做到公安执法应充分尊重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又应以不妨碍公安执法公正为前提,实现社会主义和谐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被称为无冕之王,是独立于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力。在现在看来,新闻媒体与公安机关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公器,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公安工作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内容以及公安工作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公安工作实践所衍生的事实与问题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新闻媒体的广泛影响以及它所体现的公众意识,亦是公安机关无法漠视的。不仅如此,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公安机关相互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关系,新闻媒体与公安机关相互关系的恰当构造也是现代国家社会统治内部谐调的一个重要保证。[1]媒体监督由于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新闻媒体监督,(指“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对各种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对促进公安机关执法公正、遏制暗箱操作、维护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本身特有性质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二者之间缺乏合理的结合机制,相互之间存在着许多阻隔契合的矛盾与弊端,要实现相互之间共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时新闻媒体甚至还会对公安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通过新闻媒体树立警察典型,有利于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增进警民关系

我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刑事犯罪、处置突发事件和同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等各项工作中,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树立典型,宏扬正气,对公众深入了解警察工作,消除对警察的误解甚至对抗情绪,赢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肯定改善警民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江西省的邱娥国,广东的麦杰俊他们爱岗敬业,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维护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除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警察的良好形象。树立他们为典型,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基层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作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新闻媒体不失时机地通过记者采访、制作电视专题新闻、撰写通讯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使邱娥国、麦杰俊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其优秀事迹也得到广泛流传。公众通过新闻媒体更加了解警察队伍,更加关心支持警察工作,真正认识到警察队伍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大大拉近了警察和群众的距离。

(二)媒体监督有利于实行警务公开

1、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案过程实现公开化

新闻媒体的介入能改变以往“关门办案”的状况,凡不涉及到党和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在国家、法规的允许条件下都可以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进行。由此对警察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尤其是民事纠纷案件)的态度如何,是否公正合法,认定双方承担责任是否合理都一目了然,对于妥善调解双方的矛盾,协调双方损害赔偿也更公正。同时也教育了关注案件发展的群众。

2、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近年来,新闻媒体的监督促进了各地公安机关将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公开化,户口的迁移、居民身份证的办理、出入境签证的办理、机动车年审等工作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将办事条件、收费标准、服务时限和违法投诉方式全盘端到群众面前,有效的减少了钱权交易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腐败的产生。另外,新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发生。

(三)新闻媒体是规范民警行为的有效手段

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在从严治警方面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也可以对民警的执法与服务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督。

1、新闻媒体对反面典型的剖析,从思想上给公安民警以警示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对待权力过度膨胀和腐败,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甚至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干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仍在蔓延。通过剖析这类反面典型,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具体实在、生动形象的教育,比泛泛地讲道理更能够打动人心,发挥的警示作用也要好得多。尤其是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和办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类人员,接触大额钱款,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诱惑,如果民警没有坚定的意志、不能廉洁自律,很可能因受诱惑而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发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曝光,使广大公安民警从中受到深刻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民警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民警的拒腐防变能力,可以有效地遏制民警中丑恶现象的滋生和漫延。

2、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舆论监督,从行为上督促公安民警正确行使行政权利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工具,它对公安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大量担负着表达社会舆论,帮助实现社会调整,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具备人大、行政监督的刚性特征,即实质上的裁定和执行机能,但这种信息型的“软监督”同样可以产生强大的无形力量。从公安工作方面看,新闻媒体不仅可以有效地发现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背离法律的现象,而且既可将自己调查了解到的这些违法现象在新闻媒介上曝光,促使偏差行为主体强化自律,也可将此类信息迅速有效地传递给有关机关,呼吁和督促有关权力部门予以解决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推动社会的“硬性”手段,进行他律。可以看出,舆论监督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是其它模式的监督所不能替代的,他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引发民心的向背,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新闻媒体运作的及时性、广泛性和舆论监督的公开性,决定了舆论监督在我国整个监督体系结构中的不可缺少性和重要性,也决定了舆论监督对公安工作的不可缺少性和重要性。新闻媒体在公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的建设作用,只有有效利用传媒的特殊功能,来监督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权利的运用,才能保证公安行政权利切实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从而进一步保障公安行政权利得到有效行使。

(四)新闻媒体是扩大警力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公安工作量和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公安机关普遍面临着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人员编制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增加警察数量。面对这种现状,各地公安机关想尽办法弥补警力不足,却仍然捉襟见肘。而新闻媒体因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就成为了公安机关向群众要警力、向社会要警力的必要渠道,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专群结合工作路线。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及成果的宣传报道,使群众学习到法律知识,增强了群众的守法意识,提高了群众的警觉性,提升了群众的预防犯罪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警力作用。

如2007年厦门“6.16”强奸幼女案,案发后,公安机关在厦门各大媒体上及时通报了案件的侦查进展情况,通过媒体发出悬赏通告,动员发动群众提供破案信息,获得了100多条有价值的线索。最终,犯罪嫌疑人彭登的落网,正是福建省福州市群众发现有人很像媒体报道的、警方正在追捕的通缉犯彭登而向警方举报,才使福州警方将其一举擒获。类似这种群众协助警方破案、抓逃的事例不胜枚举。通过新闻媒体对案件侦破工作的直接参与而使案件成功告破,不但让群众了解了公安工作,密切了警民关系,也使媒体和群众成为公安机关破案的助力。

二、消极作用

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但由于我国现行新闻媒体自身的性质、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加上新闻媒体与公安机关缺乏合理的结合机制,导致新闻媒体在对公安工作进行监督、报道时会造成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知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腐朽思想腐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思想上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执法不学法、执法不懂法、执法不守法、执法违法、执法犯法、执法犯罪,其至把执法活动置于社会上不正常的关系网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害人民群众。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既破坏了警民关系,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也成为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世界上唯有中国的警察前而冠以“人民”二字,说明了公安机关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主题教育,始终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但目前,有的民警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忘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行为粗暴,刁难欺压群众,引起群众反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先后进行了执法规范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素质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全体民警中加强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强化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完善执法办案和监督制约的具体制度,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有机统一起来。但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指导思想上仍然出现了偏差和错位,在执法办案中,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重领导轻群众、重关系轻法制、重人治轻法治等行为屡禁不止;不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搞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随意侵犯人权。

(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

由于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在为“扯眼球”的新闻而忙碌,很多新闻媒体都采取提供线索有奖的方式来收集“新闻”和“报料”。但极个别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所谓的群众提供线索不加甄别,不深入走访调查,偏听偏信,为“新闻”而“新闻”,把一面之词当成热点,把夸大事实作为卖点,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大肆渲染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提高所谓“影响力”。原本是客观、如实地报道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此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公安工作和形象,没想却被个别新闻媒体杜撰、编造以及刊登出与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人为地造成了公安机关形象危机。

三、对策

仔细分析新闻媒体监督对公安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后。本文认为,新闻媒体监督公安工作应确立如下一些规则:

(一)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

1、正面报道公安工作为主

传媒对于公安工作的监督主要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和司法人员非职务违法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对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上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监督;二是对司法机关、司法人员职务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对司法腐败现象进行揭露;三是对干预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外部势力实施监督,为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合法

韦尔伯·施拉姆指出:“如同国家发展的其他方面一样,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只有在适当的法律和制度范围内才会最合理、最有秩序地进行。”[4]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媒体自身也要依法行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一部新闻传播法,但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三大诉讼法等诸多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以及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1995年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制定的《关于当前在法制宣传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要求传媒机构“不得越司法程序予以报道,更不能利用新闻媒介制造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的舆论”。《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中也规定:“维护司法尊严,对于司法部门审理案件的报道,应与司法程序一致”。传媒在报道和监督中享有的自由是相对的,其行为底线依然是人人都得遵守法律,不能违背法律法规而我行我素。

3、客观公正

媒体要做到客观公正就要坚持“四性原则”。一是真实性。传媒所报道或监督的事实必须绝对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把握正确监督,防止不正当干预的基本原则。二是严肃性。传媒介入司法所使用的资料必须严肃。不能“捡到篮中就是菜”,要进行认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写作中不能只追求“惊心动魄”或“趣味盎然”而忽略了它的严肃性。三是准确性。新闻报道不仅强调选用事实的客观真实,同时也强调报道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和法律用语准确无误。四是公正性。要学会让诉讼双方说话,让第三者说话,以免造成当事人话语权的不平等。

4、遵守司法特性

要明确监督的目的,从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的目的出发,监督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当服从于这个出发点;要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界限,对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具体案件,不搞夹叙夹议,不做不切合实际和煽情性的评论,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展现司法工作的客观、真实。

5、善意和建设性

刘祖禹先生认为:“我们在新闻传媒上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恪守以下一些原则:与人为善,要批评、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上下都认为要解决而且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事实准确,出以公心,不感情用事等等。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内参反映,不是所以问题都得通过传媒公开的舆论监督不可。这些,都是保证舆论监督正常、正确开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对舆论监督进行控制的底线所在。”⑤

媒体介入司法还应当是建设性的。所谓建设性,是说不是为揭露而揭露、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就司法实际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盲点、普遍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剖,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充分发挥二者的配合作用,欢迎监督

作为被监督者的司法机关和审判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新闻传媒监督,不应将司法审判人为的神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7条第7项就明确规定法官有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义务。所谓人民群众监督当然就包括了新闻监督。司法机关要充分认识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主动寻求与媒体的配合与相互支持。并对媒介非故意失实给予宽容,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1960年,《纽约时报》曾刊登整版报道,揭露阿拉巴马州警察虐待黑人,煽动“恐怖浪潮”,所举例证有若干失实之处。警察当局负责人以诽谤罪起诉《纽约时报》,州地方法院和州最高法院均判决该报败诉并须赔偿50万美元。时报不服,再次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推翻原判,并宣布了涉及诽谤公职人员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当公职人员受到不实际批评并遭受伤害时,不得提起诽谤罪诉讼,也不得要求赔偿,除非原告能够举出确凿证据证明批评是出于“真实的恶意”。这一判决几乎封死了公职人员在诽谤罪方面的起诉之路,因为要找出报纸有意诽谤的确凿证据真是难上加难。⑥

(三)提高业内人员的素质,加强行业自律

1、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肩负舆论引导重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光有政治素质还是不够的,新闻舆论引导是一门科学,新闻工作者还应具有过硬业务素质。包括新闻职业技能,新闻采访与写作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对客观受众的了解、熟悉等。新闻职业技能,顾名思义也就是采、写、编、评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基本功。再好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记者去采写,没有好的编辑去加工,那它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新闻采访与写作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不仅仅是熟悉相关方面工作的书本知识,还要多跑腿,多认识人,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对本领域内各方面事物的熟悉程度。

随着近年来新闻舆论引导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新闻采访与写作过程中对客观受众的了解、熟悉也成为新闻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之一。这种熟悉并不是单纯地顺从、迎合,而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熟悉本领域内受众的喜好,了解他们的需求,懂得如何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他们接受自己的新闻产品。而在受众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接受新闻能力不断增长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职业更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随时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

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执行者,除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外,还要有在权力面前、在诱惑面前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为党和人民的正义事业鼓与呼的使命感、责任感,换言之,就是要有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道德素质。

2、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之一是要敢于坚持客观新闻事实,不为权力和金钱所动摇。作为新闻事实的发布者,新闻工作者为了对受众负责,在客观事实和采访对象面前就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既不能掺入个人感情,也不能丧失良知,更不能因权势或金钱而动摇,改变自己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才能真正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某些记者为了一己私利,丧失道德良知,如记者在采访山西某矿难的过程中,某些新闻单位的记者,不顾大批普通劳动者无辜惨死或致残的血淋淋的事实,竟然收取黑心矿主的金钱贿赂,为罪行开脱,不仅严重影响了事件的调查、歪曲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道德素质之二是要具备最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道德与良知,既要与党和人民的宣传事业休戚与共,也要与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息息相通。某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穿插的短信互动活动,竟然将别斯兰人质事件中死亡人数作为观众有奖竞猜的内容,如此的做法不仅导致了我国外交上的被动,其结果也引起了中国电视观众普遍的反感,播出当天就接到了大批观众的抗议电话。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事实证明,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样也需要具备敏感的社会道德触觉,新闻产品既要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也要具备为社会道德所认可、所接受的起码标准,不能超出受众承受力之外,也不能置受众的感受于不顾。

3、加强行业自律

大众传媒是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力量,在社会结构中,由于司法在社会结构和社会体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因而传媒论说和评价司法行为及司法过程的能力,则更进一步衬托出传媒的特殊地位。[5]但是,谁来监督“监督者”,使其不致于偏离正常的运作轨道,不正当地干扰司法独立审判,立法均未加以规定。众所周知,没有监督和约束,任何权力都可能滋生腐败,传媒也不例外。

我国目前司法常常排斥或不配合传媒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应从传媒自身寻找。例如:先行定罪形成“传媒审判”,进行情绪化、非理性的倾向性评论和“猎奇”、“揭秘”、“炒作”等。传媒若欲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司法机关的冲突,并与之达成一种和谐有序的关系,就必须加强自律,知法守法。对此,英国上诉法院法官丹宁勋爵早有警示:“报纸有——应该有——对公众感兴趣的问题发表公正意见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必须受诽谤法和蔑视法的限制。报纸绝不可发表损害公平审判的意见,如果发表了就会自找麻烦。”[6]换言之,传媒监督是一种不带有也不能和不该带有强制性的软监督。它只是法律性、权力性硬监督和刚性监督的一种辅助品。因此,它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能和不该代替法律的力量,不能走入代法、代政的误区。它应该是比较公平地、客观地提供全面的情况,公平地为争议各方提供相应的发表意见的平台。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不能越位,也不可缺位。传媒必须通过自律当好信源与受众之间的“守门人”。[7]从辩证的角度看,传媒的自律并不是对传媒监督的限制,而是为传媒监督提供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发展余地。“传媒的行业自律是传媒谋求自身政治空间、争取社会广泛认同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传媒自身独立品性的保证。在对司法监督问题上,传媒不仅需要从一般性的职业标准出发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基于司法在政治框架和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传媒更需要审慎地处理同司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需要在公众社会要求与司法立场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点。”[8]总结中外传媒监督司法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难发现,传媒如果失去必要的自律,往往走向混乱无序,走向极端,导致灾难,从而亦就失去了其成为监督主体的基本品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律的媒介最自由。”[9]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行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审判对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开放,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新闻媒体增强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是一种可喜的趋向,体现了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对司法的监督,并进而体现了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可以起到促进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新闻报道、偏颇的公众舆论,可能对司法机关的工作产生负面的不良影响。舆论的导向和社会的压力可能影响办案人员独立地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决定,社会舆论的过于关注可能引起党政部门对司法机关对社会热点案件的处理加以干涉,从而妨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动摇司法独立的宪法原则。

在新形势下,如何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又要避免大众传媒对司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既要保护公民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和媒体享有的新闻自由,又要维护司法独立的原则和司法的权威,这是法学界和新闻界需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法治方兴未艾,中国司法与传媒之间的协调共处仍然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二者在协和的前提下凸显出的矛盾关系只是近几年的新现象,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一方面要谦虚地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努力研究我国的实际,站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上,理性而务实的构建我国新型的司法与传媒的关系,促进其良性协调发展,以完善此两大社会机制,维护社会正义。

注释:

①贺卫方:《传媒如何监督司法》,1998年2月20日中国改革报; ②贺卫方:《传媒与司法三题》,《法学研究》,1998年(6),第7页; ③孙国华:《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73页; ④车英等:《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武汉大学学报第 55卷第6期,第753页; ⑤郭志媛:《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⑥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法学研究》,1999(6),第31页; 致谢

本课题是在老师悉心教导、严格要求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论证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过程中,都倾注了老师的大量心血。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许多让我分享他们宝贵经验和知识的同学们。通过一同的研究和探讨,他们为我论文的完成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我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我还要衷心感谢父母多年来的抚养和教诲,正是他们的资助、鼓励和支持,我才能得以完成大学学业和本论文。

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精神,诚恳和平易近人的品格让我受益匪浅,为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值此论文完稿之际,谨向辛勤培养和无私帮助自己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2014年第5期

[2](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2012.177 [3](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14.246 [4]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华夏出版社.2014年版 [5]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2013年第7期

5.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篇五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体育社团建设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其影响进行简要介绍,进而阐述了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社团;影响;对策体育

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青年学生身体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的体育社团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运动组织,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体育社团管理和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了,那么如何才能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是社会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的。下面就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6.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5则范文 篇六

调查问卷

新媒体正在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我们小组为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特设计此问卷,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您的性别:()●年龄:()●专业:()●所在学校:

1.您最喜欢的沟通交流方式是:[单选]

A电话、短信

B QQ、E-MAIL

C面对面交流

D信件往来

E其他

2.您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单选]

A 基本不上网

B 1小时以下

C 1~3小时

D 4~6小时

E 6小时以上

3.您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是:[单选]

A 了解

B 知道,但不是很多

C 不清楚

D 完全不了解

4.您关注学校路旁的宣传栏、海报吗?[单选]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很少关注

D不关注

5.您认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有那些:[单选]

A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B使人们过分依赖新媒体,忽略了其他

C一定程度上对你的学习有影响

D眼花缭乱,不知应该在哪里找到正确信息

6.根据您的了解,您认为新校园媒体具有的特点是:[多选题])(A便利性高、互动性强

B相对传统媒体更节约成本

C信息更新更加及时

D更为大学生接受

E容易使学生沉迷于网络

F由于缺乏反复检查后公布的特征,容易出现纰漏

7.您认为校园媒体里涉及较多的内容是: [多选题] A学校工作动态方向

B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表彰学生获得的荣誉 C学生活动的情况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摘录

D存在商业广告

8.您是如何了解校园信息的:[可多选]

A 老师通知

B 校园宣传栏,海报等

C 同学之间

D 校园网,各组织主页等

9.如果学校,学院等下属组织开通主页,您会关注吗:[单选]

A 会

B 不会

10.您一般上网都参与哪些活动:[可多选]

A 浏览新闻,搜集资料

B 网上聊天

C 上人人,微博

D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新媒体有取代传统媒体的可能性吗?[单选]

A.新媒体发展迅速,一定会取代传统媒体

B.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将共同发展,取长补短

C.传统媒体永远胜过新媒体,永远不会被取代

D.不确定

7.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 篇七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1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你看,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大鸭梨、金灿灿的橘子……但我最喜欢的是橘子。

橘子的形状是圆圆的,它穿着一身儿金色的外套,多像一个漂亮的小灯笼啊!剥开金色的外套,里面露出一个个橘子瓣儿,它们就像互相帮助的兄弟姐妹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掰开一片橘子瓣儿放在口中,酸酸的,甜甜的,清凉爽口,味道真是美极了!不一会儿,我就吃掉了一个橘子。

橘子不但好吃,而且还能治咳嗽,帮助身体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当然,橘子皮可不要扔噢,它可以泡橘子水喝呢。看,橘子的作用多大啊!

橘子不但好吃,样子也很好看,所以,在众多的水果中,我最喜欢吃的橘子了。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2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西瓜。西瓜象一个大皮球。它的皮上有一道道的条纹,有的条纹是浅绿色的,有的是深绿色的。西瓜的瓤是大红色的,一闻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咬一口凉凉甜甜的,非常好吃哦。通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西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约于公元十世纪,由西域移植我国,先在现新疆境内栽培,后传入内地。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3

商店里的水果可多了,有红彤彤的苹果、有黄澄澄的芒果、就还有黄绿相交的杨桃……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芒果。

芒果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海南岛和南宁等地区有大量种植。芒果有绿色的,有黄色的,有椭圆形的,有长得像大摇大摆的企鹅形状的大芒果,还有长得小巧玲珑的小芒果,反正是品种繁多,形状多样。绿色的芒果咬上一口有点酸,黄色的咬上一口甜甜地,是我最喜欢吃的。

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4

我最喜欢吃芒果。它有一副诱人的外表:金黄色的皮、胖月牙型的形状。你只要剥开它那金黄而光滑的皮,就会看到黄色的果肉。轻轻咬一口,细滑的果肉特有的香味立刻充满整个口腔,使你有一种想一口吞下的愿望。芒果不像别的水果一样有扑鼻的香味,但把它搁到鼻子下面仔细闻一闻,就会闻到淡淡的清香。有一次,我把皮当作果肉送进嘴里,突然我觉得又酸又涩,于是我赶忙喝了口水,这才好些,我又急着去吃别的东西,刚把食物送到嘴里,就觉得舌头好像脱了一层皮似的难受,好像一把刷子在舌头上磨擦,这时我才知道芒果的皮又酸又涩,原来皮和肉有天壤之别,就像看人一样,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人的内心。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5

水果店里的.水果可真多呀!有水灵灵的葡萄,有淡黄色的梨子,还有青黄色的杨桃……其中我最喜欢的水果是香蕉,它全身黄澄澄的像穿着一件黄色的外衣,样子弯弯地,就像一轮月亮。剥开皮,就会看到里面的果肉是乳白色的。轻轻的咬上一口,哇!软软地,甜甜地,一直甜到我的心窝里。

水果的日记抄写5则6

今天早上我7:00起床,吃好早饭。妈妈说:“你跟奶奶去卖点苹果,香蕉。”我说好的。我和奶奶到了光头水果超市。超市里的水果正多啊!里面有:紫紫的葡萄,山竹;黄黄的香蕉,哈密瓜,桂圆;红红的苹果,樱桃;火龙果;绿绿的西瓜和桔子;金灿灿的梨和柠檬。还有带刺的榴莲和菠萝;等等好多好多的水果。我们买了3斤苹果和2斤香蕉一共付了25元钱,拿了水果回家了。

8.酒店营销策略5则 篇八

传统的酒店营销策略主要是依靠宣传媒介来实现,最近又兴起了一些更为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

酒店营销策略五则之一:利用各种形式的菜单向就餐食客推销

餐饮企业选用此种方式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其一,菜单的种类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可以设计固定式菜单、循环式菜单、特选菜单、今曰特选、厨师特选、每周特选,本月新菜、儿童菜单、中老年人菜单、情侣菜单、双休曰菜单、美食节菜单等来进行宣传和营销。其二,格式、大小灵活变化。各种菜单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不同质地,设计出意境不同、情趣各异的封面,格式、大小,可灵活变化,并可以分别制作成纸垫式、台卡式、招贴式、悬挂式、帐篷式等等。其三,考虑色彩。菜单的色彩或艳丽、或淡雅,式样或豪华气派,或玲珑秀气。

酒店营销策略五则之二:餐厅形象营销——对餐厅形象设计和策划

酒店可以在店徽的设计、餐厅主题的选择、餐厅的装饰格调、家具、布局、色彩灯饰等方面下功夫,使之起到促销的功用。如可营造出三十年代旧上海情调的上海餐小越南风情的芭蕉别墅;傣族风格的竹楼餐厅;富有浪漫、高雅艺术气息的西餐扒房:以红木(或仿红木)家具出现的太师椅、清宫服饰等面貌出现的高档中餐厅;以蒙古包、小方桌、花地毯作为主题形象,散发着粗旷、野味气息的蒙古餐厅;在餐厅门口的小黑板上以手写菜单以示古韵的方式招徕顾客,餐厅内到处可见的红、白、绿三种鲜艳国旗色的意式餐厅;手提小红灯笼,身着红花绿叶小袄的迎宾员,操着清亮的川腔迎候食客,着中式大褂的后生,则手提一把有着长长壶嘴的大铜壶,犹如飞瀑一般隔人;中茶的川味餐厅,部属于餐厅形象营销成功的例子。

酒店营销策略五则之三:新服服务营销——向老客户推出专门服务

目前餐饮业又有针对性推出了服务营销,即专门针对老客户推出的酒店营销策略。臣鑫外婆桥大酒店的厨房部经理白建华告诉记者,酒店专门为老客户准备了顾客会员制服务。只要顾客出示有效身份证,并到酒店会员办公室存入一定的消费金额(两万元为最低起点),便可以获得会员账户,成为酒店的训P会员。在会员区,服务员配有类似于对讲机的服务器,就餐客人如果有事情的话随时可以按桌子上的按钮“呼喊”服务员,享受“无声服务”。此外,酒店还为会员设置了专门定餐电话,并且有专人负责接听。此电话和存有会员档案的电脑相连,会员定餐电话响起时,电脑屏幕便直接显示该会员的档案内容,姓名、性别、爱好、喜欢的菜品等等一览无余,方便酒店为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

酒店营销策略五则之四:媒休营销对餐厅加以宣传

餐饮业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利用媒体进行营销。第一种直接邀请媒休人员参加酒店活动、活动时,营销人员都应该邀请媒休代表参加。可以事先提供餐厅活动的有关信息,也可以书书面通报的形式、或自拟新闻稿件的方式告知媒体,争取利用媒体对酒店加以宣传。第二种,和媒体合作。酒店营销策略可以与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介联合举办“美容食谱”、“节曰美食”、“七彩生活”、“饮食与健康”等小栏目,既可以扩大酒店在社会上的正面影响,提高部门或餐厅的声誉,又可以为自己的经营特色、各种销售活动进行宣传。

酒店营销策略五则之五:合理利用餐内部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一般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专人推销和全员推销。一般餐饮业可设专门的推销人员来进行餐饮产品的营销工作,也可以利用酒店里所有员工的力量为酒店营销。对于专人营销员,则要求他们必须精通餐饮业务,了解市场行情,熟悉酒店各餐饮设施设备的运转情况。全员营销员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专职人员如营销总监、餐饮销售代理、销售部经理、销售人员等组成的;第二层次由兼职的推销人员构成,如餐饮总监(或餐饮部经理)、宴会部经理、餐厅经理、预订员、迎宾员以及各服务人员等等。经理们可在每餐前至餐厅门口迎候食客;餐中巡视,现场解决各种投诉疑难问题;餐毕向食客们诚恳道谢,并征询食客对菜点、酒水以及服务的看法不口意见;服务人员则通过他们热情礼貌的态度、娴熟高超的服务技巧、恰当得体的语言艺术,向食客进行有声或无声的推销。

延伸阅读:

9.5、古诗词的教学反思5则 篇九

优点:

学习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习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习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上一篇:美食传单文案下一篇:交通安全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