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精选7篇)
1.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一
重庆市南川区参加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
评选活动的申请报告
中国名茶之乡评选办公室:
南川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其产茶历史悠久,宜茶条件优越,茶树资源丰富。境内金佛山生长有树龄达1400多年的金佛山野生大茶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规划建设的全国红碎茶基地县,2005年国家农业部将南川再次规划为118个优势区域县之一,是农业部首批标准茶园创建区县,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试验区县,是重庆规划的“中高山名优绿茶区”,2012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区现有茶园6.97万亩,其中优质高产茶园5.5万亩,茶叶企业1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茶叶专业村3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3个,区级龙头企业5个。2007年全区茶叶通过了无公害整体认证,现有有机茶认证企业2个,绿色食品茶叶认证企业3个,茶叶地理标志认证2个(2011年第五批公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待发证)。2011年全区茶叶产量2978.5吨,茶叶工业产值13015.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01.5吨,产值6503万元,名茶52吨,产值2915万元,南川茶叶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进一步助推南川茶叶产业上档升级,现特申请参加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评比,其茶产业发展综述如下:
㈠产茶历史悠久
南川自唐代以来就产饼茶,其制作技术精细,饮用方法讲究,被列为贡茶,为涪州名茶之首。据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记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今南川)最上,其次白马„„”。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引种云南大叶种,七十年代批量生产红碎茶一举成功,畅销国内外,生产的“峨眉牌”红碎茶在二十五届日内瓦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品质可同印度阿萨姆种媲美,具有“浓、强、鲜、爽”的品质特征,被上海口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而名扬天下,南川炒青茶被四川省定为收购标准样。近年研制的“金佛玉翠”在重庆市1—4届“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中获优质名茶奖,在2005年首届“华茗杯”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同年在中、日、韩、美等国组织的第五届“联合会杯”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获银奖,在2008年第七届“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中获优质名茶第一名,获重庆市首届“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在第八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三峡杯”名优茶金奖,同时蝉联重庆市第二届“十大名茶”,2011年再获第九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2年5月获中国西部茶叶博览会及重庆市第九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金奖,在此次名优茶评比中,我区5家企业10只茶样均有获奖。
㈡宜茶条件优越
南川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境内金佛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47%,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降雨量1181mm,平均月降雨量95.8mm,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温度39℃,最低气温-5.3℃;无霜期达249天。土壤ph值4.5—6.5之间,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特别是丘陵地区早春气候明显,比同纬度地区春梢提早萌发10天以上。全市茶园主产区海拔高度为750—1200米,有1万亩茶园处于富硒区,据原西南农大提供的测试结果表明,其硒含量超过1ppm,高于全国著名的“巴山富硒茶”。
㈢茶叶资源丰富
全区现有茶园面积6.97万亩,是重庆市最大的茶区,主栽茶树品种有云南大叶种、四川中小叶种、福建中小叶群体品种以及近年引进的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名山白毫131等无性系茶树良种,金佛山还生长有大量野生大树茶,据茶叶专家测定,最大的一株已有1400多年的树龄,被誉为“茶树王”,金佛山野生大树茶按发芽分早、中、晚三大类十八个品系,是茶树资源的宝贵原始材料。
㈣产业扶持政策更实效
《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意见》(南川委发〔2010〕19号)、《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意见》(南川委发〔2010〕45号)、《区
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南川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川府发〔2011〕50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投入力度,按照“规模更大、龙头更强、品牌更优、农民更富”的要求发展产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向生态农业示范区倾斜,打捆用活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规划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亮点,做出特色,做大做强“金佛玉翠”公共品牌。
㈤茶叶产业化建设日趋完善
全区现有茶园面积6.97万亩,其中云南大叶种5万亩,中小叶群体种面积1.2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0.72万亩。我区茶叶产业坚持红、绿茶并重,多茶类共同发展,2011年在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的技术指导下,成功研制出高香工夫红茶,其品质优于其他兄弟省市同类茶叶品质,2009-2011年利用市级优势特色产业茶叶项目资金在天绿园名优茶厂、香炉园茶叶专业合作社、乾丰茶业有限刺任公司建了三条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极大地助推了我区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推进,茶叶质量可追溯指日可,2011年12月香炉园茶叶标准园(创建)通过了重庆市级验收,今后我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将以茶叶标准园建设为重点,强力打造千亩园万亩片,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2011年区委、政府将我区茶叶产业再次确定为优势特色产业,并规划了重庆生态农业示范区1万亩茶叶产业带、野
生大树茶产业园建设方案,计划到2015年将全区茶叶基地面积发展到10万亩,包括新发展茶园3.03万亩,其中新发展中高山绿色食品(含有机)茶叶基地2.53万亩,新发展金佛山大树茶有机茶园0.5万亩。
㈥茶农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茶叶产业是我区优势特色传统产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区出口创汇作出杰出贡献,现为茶农增收致富立下汗马功劳,近三年来,茶农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2011年我区茶叶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8146.5万元、10590.45万元、13015.6万元,茶叶产业农业产值分别为8574.56万元、11146.93万元、14506.5万元,茶农茶叶人均收入分别为3429.8元、4458.77元、5479.8元,其金佛山大树茶鲜叶从2010年的50元/斤涨到2011年、2012年的300元/斤(单芽),一芽二叶亦达80元/斤,种植大户、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茶农种茶积极性日渐高涨。
特此报告
重庆市南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2.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二
一是按照“不变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思路, 将国有林地经营权统一收归国有林场经营管理, 成功收回山王坪林区等近万亩林地, 全力保障资产完整性,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国有林场发展转型。
二是开展要素流转, 促进南川区景观资源与森林资源分离, 健全景观资源流转和森林资源抵押管理办法, 实行景观资源有偿使用, 搭建森林资源融资平台, 以市场的办法先后筹集资金近11亿元, 促进国有林场建设转型。
三是改革经营体制, 成立绿化苗木公司, 组建林场营林单位, 鼓励参与区内外勘查设计、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等建设项目;大力推行林场控股及职工参股、职工承包经营、职工自主经营等3种模式, 提速国有林场经营转型。
3.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三
关键词 蔬菜产业;上档升级;鸣玉镇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92
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总体定局,以设施农业为基础,以效益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鸣玉镇优势,全力打造蔬菜特色产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鸣玉镇蔬菜产业打造,主要围绕“上档升级”,将鸣玉镇蔬菜基地打造成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主要配套。
1 现状分析
鸣玉镇现有7个村(居)委45个农业社,有农业人口17 618多人,耕地面积917.47 hm2。常年蔬菜种植面积533.33 hm2,其中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33.33 hm2。年产量30万t,年产值3 200万元。成功创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甘蓝白菜、海椒、茄子和番茄4个蔬菜品种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香菇种植基地不断做大,以圣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尖岩香菇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全镇建成香菇种植基地20 hm2,年产值达到3 750万元,香菇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为打造南川区“香菇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2.1 蔬菜产业是全区的主导产业
南川区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后,南川区农业的发展定位:一是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的展示区;二是将蔬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建设。
2.2 鸣玉镇是全区蔬菜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蔬菜基地初具规模,已占全区商品蔬菜基地的20%以上,是全区城郊型蔬菜主产区之一,耕地条件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区位交通优势不断改善。
2.3 蔬菜生产条件优越
鸣玉镇属浅丘陵地区,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优越,特别是雨热充沛,温光同步,丘陵地带立体农业明显,蔬菜种植得天独厚。
3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
3.1 蔬菜基地面积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进度较慢,基地规模不大
近几年,由于市场行情变化等原因,蔬菜种植面积徘徊不前,一直保持在533.33 hm2左右。
3.2 种植水平和技术含量较低
基本上是传统的种植技术占主导地位,蔬菜品种以常规品种为主,育苗采用了简易大棚技术,本田多数是地膜覆盖栽培,先进的温控大棚等设施农业技术没有应用。
3.3 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覆盖面小
全镇只有133.33 hm2基地通过重庆市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占全区认证面积的15%;绿色基地及产品没有申请认证。
3.4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
特别是抗旱涝等水利设施不完善,抗災能力弱。
3.5 蔬菜加工没有形成,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
目前,鸣玉镇蔬菜一直是以出售原料的方式,没有形成加工升值,更没有形成有独特优势的名牌效应。
4 发展目标
鸣玉镇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扩面积、攻单产、突科技、强效益”。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33.33 hm2,2016年达到666.67 hm2。蔬菜产业总产值3 200万元,该产业为农民增加人均纯收入1万元,总体比重占25%以上[1]。
5 发展措施
5.1 抓能力提升
一是保持耕地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文化、石龙以及中心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中小流域河流治理,抓农田水利建设,达到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
二是配套路系建设[2]。2015年加快村道建设步伐,实现通村公路油化,硬化,在文化蔬菜基地核心区实施村道建设工程10 km。
三是配套水系建设。基地争取在2020年前实施抗旱水源建设项目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项目。
四是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建设高标准的蔬菜大棚,2015年前示范建设了80个,提高了科技含量。把大棚育苗向大棚栽培转化,这是蔬菜集约化的发展方向。
五是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快沼气池建设,促进农村资源高效利用,形成养殖-沼气-蔬菜循环生态农业。
5.2 抓科技突破
一是抓良种配套技术,在2016年新引进品种5个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要求,逐步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
二是抓良法配套技术,实现低中山三熟制栽培模式,大棚多熟制栽培模式。
三是抓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加快人才培养,促进菜农素质提升。
四是强化认证打造品牌,2020年绿色蔬菜基地认证133.33 hm2,逐步示范有机蔬菜栽培,打造“石牛河”蔬菜品牌,逐步开展蔬菜精细化加工包装。
5.3 政策保障
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对蔬菜基地耕地实行严格保护;鼓励对“四荒”(荒山、荒丘、荒沟、荒滩)进行租赁、承包或拍卖;鼓励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耕地适度向蔬菜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扶持蔬菜大户对撂荒地的利用;对种植大户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和加工地按照职权范围放宽。
二是加强对“菜篮子”工程的领导力度。推行蔬菜市场无公害准确度;保障蔬菜运销“绿色通道”畅通;规范整顿蔬菜市场经营秩序,无菜霸。
三是落实投入保障。1)加大蔬菜基地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必要时向蔬菜基地倾斜。采取涉农项目资金打捆的方式,建设蔬菜基地,如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资金。2)继续实施蔬菜种植大户补贴制度。区财政在对蔬菜种植大户实行奖励补贴制度,要在较长时间,如3~5 a,持续实施。3)财政对基地和产品认证、中介组织建设等予以补贴。区财政在农业产业化专项奖金时,对以上补贴奖金要做专项安排。
四是落实科技保障。1)大力推行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国际和地方制定的各项蔬菜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大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引导按标准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2)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向科技利益,以科技促进蔬菜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广网上交易,获取信息来源,把信息网作为产业服务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期间,鸣玉镇将以“增强服务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创蔬菜产业为特色、创石牛河蔬菜品牌、上规模、上档次为重点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把鸣玉镇蔬菜产业建设成优质、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朝阳产业,成为鸣玉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6 结语
蔬菜产业是鸣玉镇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鸣玉镇未来全力打造的特色产业。在蔬菜发展上,鸣玉镇将狠抓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石牛河”绿色蔬菜品牌,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实现品牌销售,提高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农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EB/OL].(2015-11-06)[2016-06-30]http://www.yanjiang.com.cn/qiye/zaideng/2015/1106/15708.html
[2]2015年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2016-06-30]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
4.重庆南川国税 篇四
今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国税局从税务工作的实际出发,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团结进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实施,作为税务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为目标,通过抓制度建设、抓教育熏陶、抓工作成效的“三抓”工作格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有目标、有措施,切实提高了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锻造出了一支业务素质精良、职业道德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从而创造了连续十一年无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提起的喜人成绩。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运行机制
该局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了以一把手负总责的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南川区国家税务局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南川区国家税务局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制定了《文明职工评选标准》、《税收管理员制度》以及《办税服务厅工作标准》等制度规范。同时,该局还把职业道德考核纳入综合积分考评范畴,做到区局考核科室税务所,科室税务所考核职工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的考核体系,使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以此促进全局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落实到职工实际工作和日常行为中,推动全局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是抓教育熏陶,搭建一个务实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平台
该局通过抓好教育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提高职工爱岗敬业意识,深刻认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自觉投身于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中。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标语、办公网每日一题等形式,加强职工对岗位职业道德建的熏陶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行专题宣传教育,使职工明确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丑陋、什么是低劣;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摈弃什么,做到入脑入心,使高尚的道德精神变成职工内在品质和自觉行为;以红色教育、演讲比赛、季度业务培训考试、职工运动会、国庆文艺联欢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使职工树立维护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注重个人品德的新风尚;大力宣传时代英模和国税系统的先进人物,广泛开展“学先进、比奉献”活动,注意挖掘国税干部职工身边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教育带动广大职工群众。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模范成为职工职业道德学习的榜样,追随的目标,引导职工从英模的身上看到社会的主流,看到人格的力量,树立“立足岗位、争做贡献”的良好职业道德风范。
三是抓工作成效,营造一个优质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氛围
该局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中,坚持“抓落实、促成效”的工作方针,把活动推进到科室税务所、落实到职工人头,形成以点带面、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首先选取基础好、职工素质高、具有代表性的科室税务所作为职业道德建设试点单位,带头修改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带头开展的职业道德创建活动,为其它单位开展创建活动提供经验和管理方法,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其次是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职工队伍建设主题融汇于职业道德标准的实践工作中,落实于干部职工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开展具有税务特色的职业道德主题创建活动,做到虚功实做,软件硬抓,推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最后是不断总结职业道德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将职工职业道
德建设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方法及时向全区国税系统推广交流,达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目的。
5.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五
重庆武隆-南川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主要令矿屋位为下二I统梁山组,通过对重庆地区已有铝土矿地质资料的`分析,笔者总结了该地区铝土矿产出的地质特征,为今后铝土矿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 者:赵晓东 王涛 ZHAO Xiao-dong WANG Tao 作者单位:赵晓东,ZHAO Xiao-dong(成都地质砬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王涛,WANG Tao(武警黄金部队三总队,四川,成都,610036)
6.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六
关键词:烤烟,病害,防治措施,重庆市南川区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 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势呈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川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立体差异明显,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7.3℃, 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053.7 mm,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273 h;四季分明, 光、热、水同步, 适宜生产优质烤烟。南川区境内最高点金佛山风吹岭海拔2251 m, 最低点骑龙乡鱼跳岩海拔340 m, 烤烟集中布局在海拔700~1400m的旱地, 宜烟面积0.4 5万h m2。土壤以黄壤土为主, 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 富含磷、钾, 土壤p H值5.0~7.5, 烟地肥力较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化验, 抽样土壤有机质1.7%, 速效氮45.40 mg/kg, 速效磷18.77 mg/kg, 速效钾150.00 mg/kg。
通过2008—2012年的调查发现, 南川烟区近年来烤烟病害主要有烟草立枯病、茎腐病、青枯病、黑胫病、普通花叶病、白粉病和赤星病, 本文将其病症特征、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烟草苗期病害及药剂防治措施
普通中、小育苗棚病害较少, 病害主要发生在育苗工场, 主要有烟草立枯病和茎腐病。
1.1 烟草立枯病
烟草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引起的一种烟草苗期病害。
1.1.1 症状特征
幼苗茎基部发病时, 初期病部表面形成褐色斑点, 逐渐扩大成暗褐色椭圆形病斑, 并逐渐下陷, 病斑边缘明显, 扩大后绕茎1周, 最后茎基部干枯收缩、萎蔫、发黄而死, 但一般不倒伏。在潮湿条件下, 病部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蛛网状霉状物, 并有灰色或淡褐色菌核, 菌核形状不规则。
1.1.2 发病规律
菌丝体可在烟株残体中长期存活, 菌核还可在土壤中长期生活。病菌可直接或间接侵入烟苗。苗期阴雨、多湿、低温时发病重。由于漂浮育苗盘漂浮在营养液中, 且育苗工场育苗棚通风较差, 再加之近几年育苗期雨水较多, 棚内外湿度较大, 因此苗期易感此病。
1.1.3 药剂防治
可用1∶1∶160波尔多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雾, 每10 d进行1次;或用20%移栽灵1000~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1次。
1.2 烟草茎腐病
烟草茎腐病是由真菌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引起的一种烟草苗期病害, 这种病害是2011年来发生在漂浮育苗过程中的一种新病害。
1.2.1 症状特征
烟苗从3叶期开始发病, 初期在茎基部出现1 mm左右水渍状小点, 随后病斑扩展成长圆形, 严重时病斑可达13 mm。随着烟苗的生长, 病斑中央颜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 稍凹陷, 当病斑环绕茎基部1周时, 茎部腐烂, 植株凋萎枯死;叶片发病后, 病斑常沿叶脉扩展到叶柄, 然后蔓延至茎基部, 引起基部发病。带有病斑的烟苗移栽到大田后, 病害症状会逐渐消失。
1.2.2 发病规律
病菌极易从剪叶造成的伤口处侵染叶片, 感病的叶片再通过叶柄侵染茎基部。高温高湿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利于发病, 烟苗生长到3~4片真叶时, 一旦棚内气温超过25℃, 湿度超过90%, 病害极容易发生。营养液中N、P、K肥料的浓度过高, 烟苗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会下降, 烟苗容易感病。
1.2.3 药剂防治
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或50%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 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按育苗池中每1 m3营养液取100 g药剂后, 对水10 kg稀释, 然后将育苗池中的部分苗盘取出, 每隔1 m距离倒入500 g左右配好的药液, 边倒边搅拌, 使池中药液分布均匀。
2 烟草大田期病害及药剂防治措施
由于近年来烟草生长中期天气普遍高温干旱, 后期长时间多雨, 导致以往少见的烟草病害泛滥, 给南川区烟叶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病害主要有青枯病、黑胫病、普通花叶病和赤星病。
2.1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是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 引起的一种烟草根茎病害。
2.1.1 症状特征
烟草青枯病属于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受害, 以根、茎危害为主。感染该病烟株的典型症状是叶片枯萎时仍呈绿色。茎部侵染后, 外表出现黑色条斑, 在病株发病的一侧叶片枯萎, 无病的一侧叶片生长正常, 烟农常说的“半边瘫”, 这也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2.1.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 通过流水、肥料、病土以及人为因素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为害, 反复多次传播, 造成病害流行。多在连作地块发生, 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病, 若遇大雨或暴风雨, 病害会迅速传播蔓延。
2.1.3 药剂防治
可用3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菌粉剂, 每667 m2用512.5~662.5 g, 对水稀释后灌根, 每15 d进行1次, 连续2~3次;或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灌根或喷淋茎基部, 每15 d进行1次, 连续2~3次;也可用农用链霉素200单位/m L, 移栽后开始用药, 每10~15 d进行1次, 连续2~3次, 每株30~50 m L, 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2 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是由卵菌纲真菌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型[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Tucker.]引起的一种烟草根茎病害, 主要为害大田期烟株。
2.2.1 症状特征
(1) 黒胫。烟株茎基部受害后在发病部位出现黑斑, 并环绕全茎向上不延伸。 (2) 穿大褂。烟株茎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 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 大雨后若遇高温, 则全株叶片突然凋萎, 常称“穿大褂”。 (3) 碟片状。茎部发病后期, 剖开病株, 髓部干缩呈“碟片状”, 期间生有棉絮状物, 在天气潮湿时, 病部产生白色绒毛状物。 (4) 烂腰。烟株中部叶片发病后, 病斑可通过主脉、叶基蔓延到茎部, 造成茎中部出现黑褐色坏死, 常称“烂腰”。 (5) 黑膏药。在多雨潮湿条件下, 中下部叶片常发生4~5cm圆形病斑, 发病初期无明显边缘, 水渍状, 暗绿色, 然后迅速扩大, 中央呈褐色, 形如膏药状, 故称“黑膏药”。
2.2.2 发病规律
以团棵至旺长前后发病普遍, 盛发期在现蕾阶段。病菌在病株残体和土壤肥料中越冬, 可在土壤、堆肥和病残体上存活2~3年, 通过流水、人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多集中在距地面5 cm以上土层中, 主要为害土表及以下5 cm深的根基部。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因此遇降雨量大, 地势低洼连作烟田、土壤粘重的地块较易发病。
2.2.3 药剂防治
大田发病初期, 可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甲霜·霜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淋茎基部, 10 d进行1次, 连续施用2次;也可用722 g/L霜霉威水剂、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900倍液喷淋茎基部, 5 d进行1次, 连续施用2次;或用48%霜霉·络氨铜水剂1200~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10~15 d进行1次, 连续施用2~3次;还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50~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7~10 d进行1次, 连续施用2~3次。
2.3 烟草普通花叶病
烟草普通花叶病是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简称TMV) 引起的一种常见烟草叶部病害。
2.3.1 症状特征
烟草普通花叶病属于系统侵染病害, 烟株只要某个部位感染, 便会引起整株带毒。幼苗发病时, 新叶的叶脉变成浅绿色, 呈半透明的“明脉”症状, 几天后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大田期烟株受侵染后, 叶色浓淡不均, 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 有的病叶厚薄不均, 叶面隆起多个泡斑, 形成“泡斑”症状, 有的病叶沿小叶脉两侧叶色深绿, 形成“小叶脉绿”症状。早期发病, 如果后期烟株营养好, 可见症状有所缓解, 但烤后质量不如正常烟叶好。
2.3.2 发病规律
病肥、病残体、农事操作及带病的其他寄主是主要初侵染源。幼苗发病后, 通过剪叶、间苗和人工苗床操作等, 从叶片产生的微伤口侵入, 引起苗床再侵染;大田发病, 主要是由于烟株长势不良, 抗病性差, 经农事活动通过病株汁液传染。
2.3.3 药剂防治
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药剂很多,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药剂, 对病毒只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均不能杀灭病毒, 因此病毒病防治的关键是必须在发病前或初期进行预防。发病之前可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25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500~1000倍液叶面喷雾, 每7~10 d进行1次, 共喷施3~4次;发病初期可及时喷施0.1%硫酸锌溶液, 能钝化病毒活性, 也可用1.5%植病灵乳油600~800倍液, 有一定的效果。
2.4 烟草白粉病
烟草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属真菌烟草白粉病菌 (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引起的一种烟草叶部病害。
2.4.1 症状特征
烟草白粉病以叶片发病为主, 初期为白色绒状霉斑, 扩大后覆盖局部或整个叶面, 在叶片的正反两面着生1层白色粉状物。通常在下部老熟的叶片先发病, 逐渐向中上部叶片扩展, 严重时也危害嫩茎, 后期病部组织逐渐变褐枯死。
2.4.2 发病规律
病菌在烟株残体、茄科寄主或再生烟上越冬, 次年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 借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6~26℃、相对湿度为60%~75%。烟株生长茂密、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时, 易发病。因此, 在光照不足、高海拔的烟区, 长势好的烟叶易感此病。
2.4.3 药剂防治
可用2%~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稀释成100mg/kg液, 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液400~500倍液, 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 7~10 d进行1次, 共施2~3次, 防治效果较好。
2.5 烟草赤星病
烟草赤星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类链格孢属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r.) Keissler]引起的一种烟草叶部病害。
2.5.1 症状特征
烟草赤星病主要发生在大田中后期, 首先在烟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病斑, 初期为黄褐色圆形小点, 以后扩大到2 cm左右, 周围有黄色晕圈, 上面产生明显的以病斑中央为圆心的轮纹, 质脆、易破碎。空气潮湿时, 病斑上产生深褐色或黑褐色霉状物天气干旱时, 病斑中央常破裂, 易产生穿孔, 严重时, 病斑可相互遇合形成大的病斑, 并破裂脱落。主脉、花梗和茎被病菌侵染时, 可产生较小的深褐色或黑色斑点, 接近采收时, 茎部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深褐色凹陷病斑。
2.5.2 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 次年条件适宜时, 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施氮量偏多、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烟田, 在成熟期 (7—8月) 遇阴雨天气, 容易发生和流行。
2.5.3 药剂防治
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9%恶霉·络氨铜水剂1500~2000倍液喷雾, 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60 g/667 m2、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47 g/667 m2对水喷雾, 15 d进行1次, 连续2~3次。
3 烟草病害农业防治措施
3.1 合理轮作
烟草轮作是我国烟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传统经验。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特性, 在一定地段上和一定年限内对烟草和其他作物进行周期性配置, 合理换茬, 同时根据前后作物的关系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 按不同的茬口组成比较完善的轮作周期。烟草轮作首先以烟叶为基础, 在作物配置和肥料安排上, 务必优先考虑保证烟叶的良好品质和烟叶产量的相对稳定;轮作作物以不感病为原则, 以禾本科作物为主, 轮作年限以2~3年为宜, 禁止与茄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3.2 种植抗病品种
应避免在同一地区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应进行品种轮换种植。在发病区可种植相应的抗病品种, 武陵山区烤烟品种以云烟系列为主, 如云烟87、云烟97等。
3.3 搞好田间卫生
全面清除田间烟株残体和田间杂草, 消灭病虫侵染源。秋收结束后, 进行1次卫生大清理, 铲除田间杂草, 彻底清除田间烟株残体, 把烟株残体挑离田间, 集中到远离烟田的地方晒干并烧毁, 所烧的灰土不得用作烟田肥料。
3.4 及时翻耕
烟田要在秋收结束后, 及早进行残留物清理, 并及时翻耕炕土, 耕层深度在30 cm左右, 造成不利于病菌、虫卵越冬生存的土壤环境条件, 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和抑制繁殖蔓延, 达到直接或间接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3.5 土壤改良
对土壤酸性较大的土壤, 可撤施白云石粉和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酸性土壤每667 m2撒施白云石石灰50~100 kg或白云石粉100 kg;土壤较沙的潮沙泥田、麻沙泥田、黄沙泥田每667 m2施石灰50~75 kg;土壤较粘的紫沙泥田、紫泥田每667 m2施石灰75~100 kg, 注意过去2~3年连续施用的田块要适当少施或不施。大力推广秸秆回田, 或种植绿肥, 改善土壤理化结构, 提高烟株抗病力。
3.6 适时移栽
适时移栽, 既可保证移栽成活率, 做到早生快发, 增强烟株抗逆性, 又使烟株能避免生长后期高温高湿而引发的根茎病的爆发流行。武陵山区烤烟移栽时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
3.7 肥水管理
平衡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合理施用追肥, 并根据田间营养状况合理喷施微量元素肥, 协调烟株营养, 提高烟株抗病性。旺长期如发现病毒病, 用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禁止施用含烟株或其他茄科作物残体的农家肥或垃圾土杂肥。要合理规划排灌系统。干旱时及时灌水, 雨后及时排水, 做到干旱垄体不发白, 雨后田间不积水。烟田间要防止串灌。
3.8 规范农事操作
7.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 篇七
1 实施成效
1.1 实施地点及规模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 总人口66万人, 幅员面积2603 km2, 常用耕地面积3.87万hm2, 耕地确权面积6.40万hm2。常年种植水稻2.53万hm2、总产量20万t, 为国家级优质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庆市绿色精品稻米基地。南川区处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 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 受金佛山小气候影响, 日平均气温相对较低, 昼夜温差大, 雨量和日照充足, 作物生长期长, 有利于优质粮油生产。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在南川区34个乡镇 (街道) 实施, 示范面积2.53万hm2, 建立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5个, 建立千亩核心示范片34个, 百亩高产攻关片40个。同时结合优质稻基地建设, 按照南部金佛山区、中部槽坝区、北部农业园区3个产业带进行布局, 打造绿色精品稻米基地2.13万hm2。
1.2 效果
1.2.1 单产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水稻精确定量等高产栽培技术等集成应用, 克服了播种期干旱少雨和分蘖期阴雨寡照等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2011年, 2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656.5 kg, 比2010年南川区水稻每667 m2平均增产稻谷138.6 kg, 增26.75%, 大旱之年示范效果显著。2012年, 25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每667 m2产量658.3 kg, 千亩示范片平均每667 m2产量729.6 kg, 百亩攻关片平均每667 m2产量763.3 kg。
1.2.2 农民增收效果突出
据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成本效益调查表明:按市场价2.70元/kg计算, 2012年每667 m2产值为1777元, 扣除生产成本880元 (其中种子50元, 农药80元, 肥料180元, 机械作业及人工费550元, 其它20元) , 每667 m2纯收益达到897元, 比2011年每667 m2增收350元。南川区水稻每667 m2增收达157元, 通过实施整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可实现增收6000多万元。
1.2.3 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和水稻精确定量等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实现了最广泛的科技入户, 达到了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管理标准, 全面提升了南川区的水稻生产水平, 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在示范片培育种粮大户, 开展专业化服务, 探索了集约化生产新模式, 提高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无公害物化技术的推广,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 主要做法及经验
2.1 强化行政推动, 组织管理责任化
项目建设实行市、区、乡、村四级联创机制, 明确工作责任, 强化检查督导和考核验收。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文件, 明确了整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目标任务、推进措施, 重点落实好“五个一”的措施。 (1) 组建一套班子,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整区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各乡镇 (街道) 相应成立领导小组。 (2) 建立一项制度, 建立“行政领导负责、专家组长驻乡、业务骨干包村、农技人员入户”的责任制度。 (3) 建好一批万亩示范片, 在南川区建立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5个、千亩核心示范片34个、百亩高产攻关片40个。 (4) 办好一个现场, 南川区及各乡镇 (街道) 分别开好春播现场会, 营造整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大抓粮食生产的氛围。 (5) 培育一个大户, 各乡镇 (街道) 培育1个3.33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或组建1个粮油专业合作社。
2.2 科学规划布局, 项目资源集约化
根据南川区自然生态特点, 按照北部农业园区、中部槽坝区和南部金佛山区3个优质稻产业带进行合理布局, 打造优质稻基地2.13万hm2。同时整合超级稻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化示范和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资源, 集中开展整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
2.3 高标准建设, 基础设施田园化
整合农综、水利、国土等项目, 充分利用好种粮直补、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 统筹规划, 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 实现沟、渠、路、道、晒坝等基础设施配套, 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实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 提升粮食基础生产能力。
2.4 强化科技支撑, 生产技术标准化
通过推广主导品种‘Q优8号’、‘丰优香占’等, 加强“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等主体耕制配套的高产高效技术集成, 大力推广旱育壮秧早栽、精确定量基本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精确水浆管理、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配套高产高效技术, 实现水稻生产标准化。
2.5 规范生产管理, 提高水稻机械化
通过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强化生产管理“六统一” (即统一优质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栽培密度、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收及烘干) , 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和农民劳动强度, 实现水稻生产规范化、傻瓜化。
2.6 转变生产方式, 科技服务社会化
通过培育种植大户, 组建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及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转变水稻生产方式, 提高农户水稻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南川区已组建了优质粮油专业合作社15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5个, 2012年培育3.33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2户。
2.7 强化科技入户, 宣传培训常态化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 采用院坝培训、现场观摩、发放资料、专家面对面等各种形式宣传培训农业高产高效技术, 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提升农户水稻生产技能。2年来, 结合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阳光工程等项目, 开展了优质粮油生产技术培训共78期近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各乡镇 (街道) 也通过以会代训、赶场咨询、专栏板报等形式, 向农民积极传授先进实用的粮油生产技术。
2.8 打造品牌, 经营管理产业化
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 努力打造绿色精品稻米基地2.13万hm2, 依托粮油加工企业重粮集团南川公司、金禾米业等对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的优质稻米实行优价订单收购加工和品牌销售, 着力开发“金佛山贡米”、“大观米”等优质米品牌, 实现农户、企业双赢。目前, 南川区已认证有机大米品牌3个、绿色大米品牌6个、无公害大米品牌10多个。
3 技术集成和创新
3.1 开展综试基地建设
在南川区大观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粮油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具备品种区域展示、病虫测报、地力苗情观测、技术示范等多项功能。主要开展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11个;建立了病虫测报站, 示范应用了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探索水稻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在示范片培育了种粮大户, 建立了优质粮油专业合作社, 组建了优质稻耕种收专业服务队。
3.2 集成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示范片集成应用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通过试验探索, 形成了南川区“稻/油”轮作及“冬水田中稻”标准化生产模式。
3.2.1 主推高产良种
示范片主要选择‘Q优8号’等作为主导品种, 推广率达到80%以上。
3.2.2 适时早播定量
在3月中旬抢晴播种, 采用机插秧育苗和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根据不同育秧方式确定播种量, 旱育秧4.5叶移栽每kg种子播13~15 m2, 机插秧每kg种子播16盘, 4叶内移栽。4月下旬进行提早耙田沉实浅移栽, 秧龄40 d左右。
3.2.3 栽插密度定量
按照每667 m2产量700 kg设计, 采用宽窄行人工栽插, 密度为1万窝/667 m2, 每窝2~3苗;机插育秧栽插密度为1.1万窝/667 m2。示范片95%以上田块栽植密度和有效穗达到目标产量设计基本要求。
3.2.4 精确定量施肥
示范片采用“前促中稳后保”的施肥方法,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氮总量14 kg, 氮、磷、钾配比为1.0︰0.5︰0.8。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7︰3, 即底肥每667 m2用40%BB肥 (其中N、P2O5、K2O含量之比为24︰8︰8) 23.3 kg, 过磷酸钙42.8 kg, 氯化钾4.4kg, 硫酸锌1.5 kg;栽后7 d (机插秧12 d) 每667 m2用尿素9 kg施分蘖肥;穗肥按照叶龄分2次施用, 促花肥每667 m2施尿素6 kg、氯化钾4.7 kg, 保花肥每667 m2施尿素3 kg、氯化钾6.5 kg。稻油两熟田采取秸秆还田, 施氮总量13.5 kg, 氮、磷、钾配比为1.0︰0.5︰0.8, 基蘖肥与穗肥 (施氮量) 之比为6︰4。示范片精确定量施肥面积达到95%以上。
3.2.5 科学定量管水
浅水移栽, 返青分蘖阶段薄水灌溉促分蘖, 全田总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脱水轻晒2~3次, 晒田时间持续在2个叶龄, 达到叶色落黄后复水。控制无效分蘖。有水抽穗、灌浆, 乳熟期后保持浅水层, 防止后期脱水。
3.2.6 病虫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95%以上。采用低毒高效农药, 在5月下旬加强对水稻螟虫的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主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和纹枯病, 挑治叶瘟等其他病虫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主治穗颈瘟、褐飞虱等。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
4 体会与建议
4.1 体会
高产创建是发展粮油生产的重要抓手, 也是发展粮油生产的主要亮点。 (1) 提高了单产水平, 有力地促进了粮油产量的稳步增长; (2) 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水稻栽培密度增加, 肥水管理更加科学, 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 (3) 统一了品种, 促进了优质稻生产合理的区域布局; (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推进了农业功能的拓展; (5) 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
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的顺利实施, 是上下齐心、通力协作的结果。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是关键,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扶持是动力, 集成技术、强化机制创新是重点, 广泛宣传、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是根本, 完善服务、强化技术指导是支撑, 奖惩结合、强化项目管理是保障。
4.2 建议
(1) 加强抗灾技术集成。近年来, 异常气候对粮油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 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不断加强抗灾减灾技术的集成应用, 为稳粮增产提供保障。 (2) 进一步加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增产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 形成标准化技术模式用于生产指导。 (3) 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 全面提升科技种粮水平。
【重庆市南川区新城规划】推荐阅读:
重庆南川大观最新规划11-22
重庆江津区数学中考07-15
重庆市环境规划07-05
让学生每天问自己九个问题-校长荐文-校长辞典-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08-23
重庆市水利局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目标10-09
重庆高级人民法院数字法庭系统建设规划08-03
重庆市高校联盟08-09
重庆市红色教育基地10-07
重庆市对口高职考试11-14
重庆市养老保险政策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