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精选12篇)
1.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围绕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像雷锋那样,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转化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认同和追求;二是要像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那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三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迷失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围绕树立共同理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三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始终能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围绕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雷锋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像雷锋那样“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三是要像雷锋那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围绕着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是以雷锋为道德楷模,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雷锋精神更深刻地融入民族血脉;三是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自觉到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自觉到基层岗位上接受锻炼、成长成才;四是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五是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二
一、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 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是社会的深切呼唤。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很难确定其具体性质。医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过程, 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医疗又是一个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交际的过程。近些年来, 我国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例数不断上升, 几起恶劣的对医生的人身攻击的案件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的医务工作者往往都不缺乏专业知识, 但他们却常常忽略了医生与患者相互接触相互交际的过程, 导致医疗行业人文关怀匮乏, 无可否认这也就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我们整个医疗行业而言我们深切地需要雷锋的精神, 这是社会对当前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深切的呼唤。
(二) 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不仅成为了整个医疗行业最直接面对的问题, 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 更对当前刚刚一脚踏入医疗行业的医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的医学生, 承担着祖国将来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重任, 但同时接受了来自各方面的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广泛压力与各种引导, 他们虽然一只脚已经迈入医学的殿堂, 但是对于将来的发展却是一片迷茫,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 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情绪, 最终导致恶劣的后果:一是看到当前行业高收入, 高福利的前景, 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片面地追求高收入, 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最终可能连作为医生的基本准则都会丧失。二是看到当前我国医生的人格尊严难以得到尊重, 甚至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部分医学生从心灵深处改变对医学的憧憬和向往, 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这些不正确的引导可能给今后的医疗行业带来一种恶性的循环, 更将对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其恶劣的影响, 更可能对当下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传承雷锋精神对当代医学生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重点内容
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雷锋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的理性升华, 它已经超越了雷锋的个人行为和具体事迹, 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因此, 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将雷锋精神与自身从事职业相结合, 对于传承雷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 热爱群众, 深入群众。
雷锋无论做什么, 总是把火一样的激情倾注其中, 无论走到哪里, 总是能将春天般的温暖带给群众。这是因为雷锋与群众有着深入的接触, 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 行业对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导致了现在的医学生求学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断地补充专业知识, 最终医疗工作者学历高, 工资高, 待遇高, 处于象牙塔的尖端, 特别是由于专业知识丰富而产生的优越感使之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由于医疗工作者往往更倾向于对专业的追求, 而忽视了人文的关怀, 与患者产生严重的隔阂, 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的不理解, 进一步导致了矛盾的生成。因此, 医学生更应该关注群众, 深入群众, 融入群众, 这样才能缩小与群众的距离。
(二) 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
“工作上向最高水平看齐, 生活上向最低水平看齐。”在许多人眼里, 也许都认为雷锋就是一个傻子, 丝毫不为自身考虑, 不求回报无止境地付出。然而这也正深刻体现出他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医学生在追求高学历, 高技能的同时, 要正确地认识自身, 正确地认识当前社会的各种负面的消息。同时更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不致迷失。传承雷锋精神, 以服务群众为目标, 以劳动为光荣, 甘愿做一颗立足于普通岗位的螺丝钉, 干一行爱一行, 自强不息, 通过艰苦奋斗来实现自身价值。雷锋离开已经半个世纪了, 但他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永远也发掘不完,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传承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的医疗行业, 传承雷锋精神更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的一剂强心针, 而传承雷锋精神, 树立当代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源头上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途径。
摘要: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精神文明却相对缺乏的时代, 医疗行业面临来自于医患关系的极大挑战。面对高度的物质冲击, 当代医学生如何走出困惑?怎样实现自身价值?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吴潜涛.雷锋精神是对公民道德的高度自觉[N].新华月报, 2012, 5 (上)
3.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三
关键词:雷锋精神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在半个世纪的承续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关联,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雷锋一心向着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为了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境界,充分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当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我校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的途径
(一)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雷锋精神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我校具备理论研究优势,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二)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
沈阳建筑大学致力于营造以“与时代同步,与雷锋同行”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长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把雷锋庭院作为主要活动阵地,通过设立雷锋班历任班长基金,激励广大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雷锋班和雷锋团支部的创建活动也是我校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每年的“自立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就是结合雷锋精神的内涵,结合群体的特点评选出创先争优之星、笃志博学之星、科技创新之星、勤工助学之星和感恩奉献之星。
(三)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选择
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沈阳建筑大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如: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学子企业行等,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自觉塑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探索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树立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体现
(一)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不断深化学雷锋活动,突出学雷锋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线地位,每年3月5日和8月15日,沈阳建筑大学都会在学校的雷锋庭院组织召开纪念仪式,缅怀雷锋的先进事迹,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激励学生向雷锋同志看齐,争做新时代的雷锋,并结合学校实际,启动新一阶段的学习雷锋主题活动,形成了校园学习雷锋活动的鲜明特色,提升了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内涵,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二)以宣传典型事迹为先导,增强雷锋精神的时代感染力
为了提高雷锋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力,展示学生中的学雷锋先进事迹,沈阳建筑大学每年3月都在长廊举办学雷锋活动优秀成果展,回顾过去一年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如 “‘爱·从身边做起’学雷锋活动成果展”、 “永恒的雷锋”——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8周年专题收藏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三)以校内外交流平台,实现雷锋精神“走出去、请进来”
沈阳建筑大学在努力把学习雷锋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自律教育、岗位实践教育以及典型示范教育等相结合的同时,还不断拓宽学习雷锋精神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如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园网开设了校园雷锋班博客,设立了校园学雷锋论坛,形成了学生学习雷锋的校内互动交流平台。
(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实现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雷锋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明确的成才导向、鲜明的校园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已经形成了以学习雷锋活动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现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深入開展学习雷锋活动,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明德育人,推动学雷锋活动有形化、经常化、品牌化,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2(14)
[2] 李翔,朱丽霞.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02)
[3] 李诗夏,李祖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4)
4.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周密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正能量。5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整整50年过去了,雷锋,始终是亿万中国人民心灵深处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热爱祖国。雷锋精神的内核是平凡而又高尚的道德精神,具体而言,首先就是对社会、国家、人民、事业无限的热爱。只要心中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行动上必然是对祖国、对人民忘我的奉献。“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日记里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他对祖国、对集体的那份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真正建设好“美丽中国”。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就客观存在并为进步的人们坚持践行,但明确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这“三个倡导”,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反映了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爱岗敬业。雷锋很平凡,就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他所做的事,大多也很平凡,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难做到的。
正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业务上的“钉子精神”,凝聚成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在众声喧哗的今天,不少人总是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实,工作中斤斤计较,怨声载道,业务上飘忽浮躁,马虎大意。这样的工作心态,如何能把点滴事情做好,如何能聚沙成塔,成就伟业。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沉下心来,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毒奶粉”、“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经常挑战国人的忍耐极限。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学习雷锋精神,需要在全社会复兴“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理念,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人无信不立。如果每个人都把诚实守信纳入自觉行动,这些微小的个人选择,将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支撑起全民族的道德大厦。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与人友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人类文明社会的精神宝库中,雷锋精神代表着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但有时候,人情冷漠淹没了友好善良,“冷面孔”替代了“热心肠”,这些现象,与50年来
5.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五
树立现代中学生形象
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无限的敬意,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是文明之花,是和谐之本,是生活中的一缕阳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而作为一个公民,雷锋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标杆,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53年。正如总书记对“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所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度契合的,是当代中学生融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要正能量,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其目的不仅是以雷锋精神为镜,学习雷锋的优秀行为品质,摒弃个人不良习惯,更是希望我们能以雷锋精神为起点,不断在学习、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雷锋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淀与延续。雷锋精神,不仅在于坚持敬业尽责、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更在于传承至今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雷锋精神,不仅可以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树立良好的现代中学生形象,更是可以激发我们争做新时代中国的民族脊梁。
雷锋精神也是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品质。通过学习雷锋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随着如今社
相对地给我们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懒惰习气、骄横之气、攀比奢靡之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而雷锋精神所倡导的“勤俭节约、友爱互助”精神,正为现代中学生所缺乏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那么,做为雄中学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呢?有些同学可能认为学习雷锋精神太空洞。其实不然,践行雷锋精神,就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件小事。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中学生形象。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件小事这样做就是文明的,那样做就是不文明的,好坏分明,道理并不复杂,做起来也并不难,但难就难在长期的坚持,贵就贵在文明习惯的养成。
6.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六
校长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居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3月3日,再过两天就是3月5日,那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52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雷锋和雷锋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成为一支不灭的火把,永远烛照人间。
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崇高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标志,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奋身前行。
大家会记得去年的3月5日,我们也是在这个会场举行“寻雷锋足迹 传雷锋精神”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启动仪式。学校少先队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仪,市教育局、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教育局以及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活动。多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多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诸多成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和谐校园先进校、省优秀家长学校、市党建综合示范校„„成功举办了全市“学、颂、跟”庆祝建党90周年现场会和全市军警校共建现场会。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这里,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再次重温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雷锋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引领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雷锋精神已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七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在半个世纪的承续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关联,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雷锋一心向着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为了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境界,充分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当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我校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的途径
(一)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雷锋精神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我校具备理论研究优势,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二)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
沈阳建筑大学致力于营造以“与时代同步,雷锋同行”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长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把雷锋庭院作为主要活动阵地,通过设立雷锋班历任班长基金,激励广大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雷锋班和雷锋团支部的创建活动也是我校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每年的“自立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就是结合雷锋精神的内涵,结合群体的特点选出创先争优之星、笃志博学之星、科技创新之星、勤工助学之星和感恩奉献之星。
(三)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选择
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沈阳建筑大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如: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学子企业行等,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自觉塑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探索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树立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体现
(一)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不断深化学雷锋活动,突出学雷锋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线地位,每年3月5日和8月15日,沈阳建筑大学都会在学校的雷锋庭院组织召开纪念仪式,缅怀雷锋的先进事迹,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激励学生向雷锋同志看齐,争做新时代的雷锋,并结合学校实际,启动新一阶段的学习雷锋主题活动,形成了校园学习雷锋活动的鲜明特色,提升了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内涵,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二)以宣传典型事迹为先导,增强雷锋精神的时代感染力
为了提高雷锋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力,展示学生中的学雷锋先进事迹,沈阳建筑大学每年3月都在长廊举办学雷锋活动优秀成果展,回顾过去一年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如“‘爱·从身边做起’学雷锋活动成果展”、“永恒的雷锋”——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8周年专题收藏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三)以校内外交流平台,实现雷锋精神“走出去、请进来”
沈阳建筑大学在努力把学习雷锋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自律教育、岗位实践教育以及典型示范教育等相结合的同时,还不断拓宽学习雷锋精神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如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园网开设了校园雷锋班博客,设立了校园学雷锋论坛,形成了学生学习雷锋的校内互动交流平台。
(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实现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雷锋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明确的成才导向、鲜明的校园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已经形成了以学习雷锋活动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现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明德育人,推动学雷锋活动有形化、经常化、品牌化,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2(14)
[2]李翔,朱丽霞.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02)
[3]李诗夏,李祖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4)
8.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建精神教育有效途径
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福建作为一个具备强劲文化竞争力的沿海省份,其凝聚的“福建精神”正逐步成为这一区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实践载体。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落到实处,如何使之内化到学生自觉的实际行动中,就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福建精神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顺利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思想保障。它统领道德理想、精神境界、思想政治各方面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这就说明,福建精神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层面,是推动福建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福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不仅存在归属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关系。
1.1弘扬福建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与思想文化不断涌入,迫切需要有一种能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价值共识。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念。在全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福建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进行了概括与总结,提出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十六字福建精神。福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福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福建的生动体现;作为地方性的精神引领,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发挥其团结和引领全省人民满腔热血地投身海西建设的精神旗帜作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福建本土情境中的根本要求。
1.2福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福建区域本土化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福建精神是在福建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长期酝酿下产生的,是当代福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定信仰、是当代福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是当代福建人民对真善美这一基本荣辱观的认同[4]。福建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点,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它集中融汇了福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历史传统文化,融汇了福建人民的国家情怀、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及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具体化、形象化。
1.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福建精神相互促进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上的旗帜,是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是提炼和培育福建精神的根本指针。它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和强大的感召力促进了福建精神在八闽大地上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提升了福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境界与思想追求,为福建精神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机遇;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营造了和谐社会氛围,从而使福建人民更加有信心、更加放心去弘扬福建精神;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社会凝聚力和民众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从而使福建精神的弘扬得以持久。而弘扬福建精神为福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集区域性文化、思想与精神为一体的广阔历史价值背景和深厚的现实精神动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弘扬福建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进程。
2.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的教育应当也必须放在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成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民办高校的教育模式与学生特点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1民办高校学生思想与行为特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的反差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福建省高招录取率逐年提升,作为高等教育最为薄弱的一环的民办高校正遇着生源危机,其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其录取学生在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学习态度与心理意愿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与弘扬福建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存在较大反差。他们渴望成才,但信仰模糊、缺乏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他们价值观主流积极健康,但参杂着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他们社会道德认同感高,但纪律观念薄弱、基础文明有待提高;他们喜欢集体生活,但太过自我、缺乏包容意识;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但缺乏艰苦创业意识;他们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较弱;他们处理网络信息化技术水平较高,但容易受现代化社会思潮影响。
2.2当代社会思潮对民办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种社会文化的交流与激荡日益频繁。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掌握着较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使其成为了更易感染不良社会思潮的高危群体。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这一群体中已逐渐出现了政治意识弱于经济意识、集体意识弱于个人意识、荣誉意识弱于利益意识、吃苦意识弱于享受意识、奉献意识弱于自我意识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使得这一群体在学习、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动摇理想信念,不利于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民办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的掣肘
当前,多数年轻的民办高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思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缘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陷入了重灌输少互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使思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教育方面,很多民办高校过多拘泥于自上而下的灌输性和单向性说教,这一形式化、模式化及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也使受教者对宣教内容停留在“听之”-“厌之”-“忘之”的层面,未能内化到思想和行为之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在宣传教育中深入人心,必须要摆脱现有的单一说教的宣传教育模式,要能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扩展宣教渠道、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使教育受众自愿参与学习、自行在生活中践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的有效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的确立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如何让民办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教育不断深入,如何使之接受并将其内化到自觉的实际行动中,是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3.1找准切入点,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必须保障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热情不高、甚至对其感到厌倦,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融合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队伍的力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以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对福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接受点为切入点,经常性地采用事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及课堂游戏等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参加的形式,让福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指导学生通过其解决实际问题。
3.2找准结合点,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基于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具有较高文化活动创新水平等特点,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同校园文化活动的契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融入校园景观、校园精神和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如在“雷锋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植树节”开展植树环保活动、在“红五月”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等,重点突出一月一主题,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福建精神观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召来自身边的精神力量;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创建还应分群体、分阶段进行。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表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如对党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部分无坚定信念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等;要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成熟度和认知接受度进行区别对待:如对大一学生主要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二学生着重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对大三学生进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5],循序渐进,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内化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上高度认同的观念和行动上自觉践行的规范。
3.3挖掘兴趣点,发挥新兴媒体的教育功能
近年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十分迅猛,其舆论引导作用也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拥有玩控新兴媒体的基础配备和基本技能,是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等新兴媒体的最大使用群体。民办高校应充分挖掘学生易于接触网络、乐于接触网络和乐于接触新兴事物的特点,让他们通过网络通讯终端、数字广播、手机微信及微博等新兴媒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在新兴媒体上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福建精神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校属新兴媒体建设,如建立学院官方微博、学生工作微博、党建微博、共青团微博及微信群等,并在校属新兴媒体上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各种疑难问题解答、职业生涯发展等青年基本需求,适时适度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教育;二是新兴媒体的传播要集青春化、生活化等当代大学生较为敏感的语言和互动性于一体。可结合“凝聚青春正能力量,共筑美丽中国梦”的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的大道理变成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青春小道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的讨论中去,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三是尝试在新兴媒体上建立党团组织,并依托新兴媒体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组织大学生通过新兴媒体积极参与;四是要将对新兴媒体的监督与新兴媒体的广泛参与性互动性相结合,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3.4找准共振点,发挥党员的模范激励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民办高校校园里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觉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且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影响并带动一部分学生,善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激励作用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在校园内的传播。要及时树立一批党员学生的先进典型,尝试基于党员教育“四进工程”的基本做法,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和“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宣传和表彰他们在践行福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党员在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模范激励作用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進社会,使得广大学生在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实现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覆盖。
3.5找准实践点,发挥志愿服务的助推作用
民办高校学生不喜欢被拘泥于课堂,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实践活动尤其是志愿者活动的助推作用。志愿者活动以其被全社会所认同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旨的志愿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福建精神的内涵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也是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行之有效实践方式,民办高校要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契机,通过校内组建志愿者服务组织、校外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形式,让学生志愿服务有组织、有场所、有内容、有收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在发挥志愿服务的助推作用过程中,作为组织主体应注重开展志愿服务的持续性,注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让志愿者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弘扬福建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新华网[EB].《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8日.
[2] 姚茂军,彭家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原因与过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
[3] 转引自人民网[EB].《十八大报告首提12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13日.
[4] 大力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N] .人民网,2012年7月23日.
9.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九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对“红船精神”的解读及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近年红色旅游的兴起,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研究,其中以“红船精神”为源的红色文化最为惹人注目。红船是第一次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的召开会址,在危险时刻坚定的完成了党的创立,是一切的起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身处嘉兴地区,人们尤其以“红船”为骄傲。本着中华儿女的一腔热情,本人对在战火中传承下来的“红船精神”内涵作了研究,并且将之与当代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探讨其深刻的内在精髓,希望在周围人熟悉他的同时,影响更多的人,并将这种伟大的精神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沐浴在它的熏陶之下。
一、关于红船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领导下,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船日后即被称为“红船。”
二、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 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地位: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升华,是马克 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硕果,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红船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壮剧。红船精神,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懈奋斗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的精华和结晶。
红船精神即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具体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首创精神是灵魂,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政徳之基。
红船精神的意义: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动力;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三、红船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壮剧。红船精神,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懈奋斗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的精华和结晶。
(一)救亡图存是红船精神产生的时代特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呼唤着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政党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和封建军阀日益残暴和腐败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中国先进分子又一次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介绍和传播国外的各种新思潮,从中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各种新方案。他们在反复分析、实验、比较和推求后,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到只有用“阶级战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才是“改造现世界的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只有“急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这样,中国的先进分子终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武器,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并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组建起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
(二)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是红船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承担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领导任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产生。因此,近代中国无产阶级“伴随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各国无产阶级的基本特点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一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二是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所以他们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特别能战斗。三是中国无产阶级高度集中。四是中国无产阶级“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因而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劳动人民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在李大钊的宣传和帮助下,一大批先进青年如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周恩来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在中国传播,就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逐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四)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组织基础。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并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维经斯基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此后,共产党早期组织便在各地出现。为促进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领导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版工人刊物,举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建立自己的工会。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8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正式成立了。
四、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口袋满了,脑袋却空了,新功利主义、新实用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部分人丧失了理想信念,拜倒在金钱面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关系。少数人甚至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红船精神没有过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集中和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红船精神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我党在建党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以此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的一大召开之时,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大会通过的纲领还规定,申请入党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教育党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党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始终保持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使党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色,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精神总是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和突出社会矛盾中产生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生命力和战斗力,又总是体现和实现在与时代任务的紧密联系和和对有效社会课题的积极作用上。五四运动之后,各种思想流派纷繁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大胆接受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弘扬红船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新路,不断探索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深入到工人中去做群众工作,所以尽管人数很少,却立刻使一切腐朽势力深感恐慌,视之为洪水猛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不得不处于非法的秘密状态,长期遭到反动军警的严密搜捕和血腥镇压。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更趋复杂。从国际来说,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未放松。这就需要我们对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教育下一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合格。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各级组织和领导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由小到大不断地发展,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胜利来之不易,需要后继有人。培养教育好接班人,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当今部分年轻人,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出现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脱节。这些思想与现象,与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极不相称。面对青年人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用红色资源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他们,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忘本,不变质,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使红船精神代代相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革命年代,第一代领导者们白手起家,创立了一个如今兴旺发达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壮大的90年中,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这个政党在人们的创新建设下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人们也未曾停过前进的脚步,在恶劣的条件下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励着现代人们在社会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人们视创新为动力为源泉,希望通过创新革新手段和技术,提高效率。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这也是一个不被淘汰的良方。创新为人们注入了活力,改变了人们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流水线生产使得人们不必再在机械重复的岗位上消磨时间,机器人等先进工具也使人们不必再在危险的情况下顶压工作。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人们加快了前进的脚步。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水平还不高,为了在世界之林立足脚跟,我们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采取了若干具体政策:
1、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集成能力。
2、启动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工程。
3、切实落实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税收扶持政策。
4、完善自主创新成果发布机制。
5、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
6、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
7、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8、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9、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10、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11、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环境建设。
12、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服务体系。
13、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
14、加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引导和协调。
15、抓紧制定完善具体落实措施。
四、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意见
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6部分23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4字核心价值观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二、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五、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意见》的印发,对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意义重大。”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些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软实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软实力中最核心的就是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兴国之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这24个字内涵丰富、涵盖面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向承接。
谢春涛同时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做很多事情。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它融入国民教育,让每个人都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自愿践行。
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等。“青少年如果不能从课堂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辛鸣指出,一定要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大家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见》还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辛鸣对此指出,价值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针对《意见》提出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谢春涛说,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辛鸣说。
五、总结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无需再在战场上厮杀拼搏,但我们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生活安定的今天仍然保持奋斗精神,继续深化创新精神,发扬奉献精神。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应继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发扬 “红船精神”为己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更好地向人们宣传及普及。在新时代下,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紧抓时代赋予我们的内涵,将红船精神发大至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民感受一下这种经历了时间磨练的精神如何在当下继续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由此可见,不管是大是小,螺丝钉的作用都是无穷的,必要时,它可以救起整只船。所以让我们都来做红船上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党旗增光,为红 船添彩
10.雷锋精神 我们的普世价值观 篇十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他的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和螺丝钉精神是我们的学习楷模和成长坐标。建国后推出的英雄和学习榜样很多,唯独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影响了自60年代后出生的人们的成长轨迹。
在70年代中期的岁月里,在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现实中,雷锋精神象灯塔一样引领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炼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与人相处却越来越难,南京彭宇案和佛山小悦悦事件考问着我们的良知及价值取向,幸好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事迹书写了新时代的真善美。
不管是雷锋精神也好,最美人物也好,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人类价值观中最美好的一面。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管制度如何,普世价值观还是存在的,雷锋精神中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正是最朴素的普世价值观。
在崇尚个性的信息时代,当‘公而忘私’已变得苍白,‘螺丝钉精神’已退潮时,雷锋精神中助人为乐的思想光辉依旧是最后的纽带,能把我们的精神家园统一到共同的理念,在尔虞我诈的金钱世界中,保持好自己的底线。不管是烧香拜佛也好,慈善捐款也吧,本质上都是人心向善的具体表现,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做为一个普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有一份爱心和关注是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它应当成为我们的普世价值观。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一精神呢?
一、要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和单位对新时期学雷锋的认识还不很到位,行动还不很自觉。有的把学雷锋当成阶段性任务,有的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有的甚至认为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不合拍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我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口上,更不是一阵风,迫切需要深化认识,营造浓厚氛围,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二、要在各自岗位上学雷锋
雷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做了许多好事,而这又建立在他认认真真、高质量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只有把自己这份工作干好了,在此之外做的“好事”也才是真的“好事”。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不计名利得失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等等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像雷锋那样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要营造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和人之间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虽然令人感动的凡人善举不断涌现,但金钱和利禄仍然让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些角落变得冷冰冰的。良知的冷漠、良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官德的扭曲甚至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因此就出现了见死不救、挟尸要价、贪污受贿、辱人妻女等事件,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雷锋的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精神,用雷锋精神去拯救我们丢失的道德和诚信,要把在我们身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宣传好,让其继续实践雷锋精神,做好雷锋式的人物,并用他们的实例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如果不能冲上前线抢险救灾,能捐助一份爱心,你就是雷锋;如果不能做一火车的好事,那么旅途上保持微笑互相谦让,你也是雷锋......如此这般力所能及的行为,都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雷锋精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厂纪法规,做到上令及时下达,民情及时上报,清正廉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样也是学雷锋。
“雷锋传人”郭明义、“中国首善”陈光标、“草根慈善家”阿里木等等,他们都是我们新时期学雷锋活生生的好典型。“听漏工”朱惠海和“水管抢修工”叶雷更是我们身边的好“雷锋”。
修身齐家,做好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爱岗敬业,我们就是新时期的活雷锋。
周伟斌
11.用铁军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十一
【寻访对象】
他虽是一名退伍军人,但却30年如一日,用执着和热情干好本职,彰显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用信心与毅力抗争病魔,坚持“活着就要拼命干”;用责任和爱心回报社会,彰显舍己救人的英雄本色……在这块传承“铁军精神”的土地上,他用一曲曲生命的壮歌默默地践行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见解。特别是2012年7月,面对一辆失控轿车即将撞到4位村民的生死瞬间,他挺身而出、舍身救人而身负重伤。他就是全国见义勇为最美人物和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徐兆学。
【寻访纪实】
2014年7月31日,连日的燥热终于在一场阵雨中停息,我们“铁军小记者”团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徐兆学叔叔家中开始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今天的徐叔叔,一身军装,精神抖擞。我们用芬芳的鲜花和鲜艳的红领巾,深深地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当“全国见义勇为英雄”那鲜红的奖状、绶带和金色的奖章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激动万分,仿佛亲眼目睹了他舍己救人的场景。队员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徐叔叔,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您怕过吗?”徐兆学笑了笑,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军人,更是铁军的后代,虽说不在战争年代,但是铁军就要听党指挥,忠于人民,是铁军就要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用行动诠释这一精神,固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我更希望你们新一代能牢记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传承这份荣耀,传递这份精神。”
“徐叔叔,当您得知自己得白血病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给您看病的奖金,您为什么又捐给了别人?”又一位队员不解地问。
徐叔叔告诉我们,就在他历经坎坷与遭受病魔摧残之时,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太多的人给予他关怀和温暖,让他倍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总想抓住一切机会,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铁军后人的责任和义务,以一颗感恩的心,身体力行,乐于助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徐叔叔每说一句话都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听着徐叔叔铿锵有力的话语,看着他那张黝黑而又瘦削的脸,我们仿佛闻到了一名军人身上特有的气质,对铁军精神的理解也愈发的清晰、深刻。
采访接近尾声,我和队员们一起向徐兆学赠送了国画《梅花颂》。愿徐叔叔的精神像腊梅一样在我们所有少先队员的心中永开不败。最后,他还深切地寄语我们:“希望全体队员传承铁军精神,争做时代小先锋”。看着徐叔叔在留言簿上的字,看着徐叔叔那坚定的目光,我们感到了英雄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要把这份铁军精神传承下去,用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访后续】
回校后,我们“铁军小记者团”第一时间内整理好采访内容,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全校的队员一起分享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同时开展了“用铁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队会,并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当时代小先锋”。队员们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更表达了他们根植铁军精神的决心。
【寻访体会】
郑祥:采访完徐叔叔,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要以徐叔叔为榜样,学习铁军精神,传递铁军精神,坚持做个好人,为班级、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刻准备着回报祖国。
虞在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向徐叔叔一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小铁军!
徐云焘:徐叔叔面对巨大的荣誉却不骄傲,一直鞭挞自己为他人服务,他是当代铁军精神的践行者,我为自己是徐兆学中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孙家齐:原来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徐叔叔是那么平易近人,可他做的事情却那么伟大,我被徐叔叔的精神所折服。
【辅导员体会】
12.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篇十二
一、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起源
从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起源上来看, 二者都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都起源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互助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等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中,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又表现出了新的特质, 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长征精神, 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精神就是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就是不怕牺牲、一心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就是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精神, 就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献身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形成与内核, 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表现,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正如胡锦涛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近代革命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 又具备了新的时代特质。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方针。24字方针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每一个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环境, 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和合文化在新时代的体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就是古代法家所追求的“天公平而无私, 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 故小大莫不载;无弃之言, 公平而无私, 故贤不肖莫不用”的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源于中华民族精神, 又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价值诉求, 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浓郁的时代特色,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同的本质
从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上看, 二者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提高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凝聚与精华,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目标上,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需要我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 与当时的时代特点相结合, 又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红色文化就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 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的见证,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红色精神, 形成于革命过程中的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就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提炼和发展。同时, 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的长征中所开创、形成并锻造的优良革命传统, 与中国当前的客观现实相结合, 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艰苦奋斗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国家利益至上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 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支撑。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 我们不仅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更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3)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打赢这场仗,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凝聚全民族的奋斗力量。
三、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致的目标
从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追求来看, 二者同时倾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就是国家的“富强之梦”、社会的“文明之梦”和人民的“民主之梦”。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解放、奔向富强、创造辉煌的追梦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 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在特定时代的典型呈现和生动演绎,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国梦是长征精神的最高价值目标, 没有中国梦的引领, 也就没有长征精神的产生。具体来说, 长征时期广大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 在敌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中, 艰苦奋斗、精诚团结、依靠群众、独立自主的走向胜利, 所依靠的, 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就是这一时期红军战士的精神支柱, 是他们克服千难万险走向新生的信念基石。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 又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支撑, 这一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关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最直接的体现, 构成了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追求, 代表了中国梦国家富强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追求, 代表了中国梦社会和谐的梦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目标, 代表了中国梦在人民幸福上的愿景。因此, 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追求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总之, 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精神体系, 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弘扬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 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保证和重要途径。只有将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出将弘扬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途径,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落到实处。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保证, 是中国共产党绵延不绝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与精华。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有着相同的本质, 有着一致的目标。只有将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将弘扬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途径,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落到实处。
关键词:长征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究
参考文献
[1]梁白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传承.黑龙江史志, 2015, (13) .
[2]赵剑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精神指南.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 03.31.
[3]黄宏, 主编.长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梁会兰.“中国梦”视阈下的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 .
[5]张学昌, 谷照亮.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3, (6) .
[6]姜帆.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学理论, 2015, (3) .
【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推荐阅读: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06-30
中西方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警醒、影响与启示09-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影响程度的调查与分析11-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的中国梦11-30
核心价值观讲稿12-19
企业核心价值观感悟06-30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