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15篇)
1.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 篇一
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2)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7)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5)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17)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18)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9)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20)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21)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22)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23)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4)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2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 篇二
实小特色养成教育“独特”在哪里?先解决动机和情绪。更为精准的描述是:边解决“我愿意”,边解决“有点难,但我快乐地坚持做着”。教育的秘诀在于激活和唤醒。人是很难被改变的,除非他愿意。小学德育只有真正作用到心底,触动到心灵,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力量,涵养、内化出良好的习惯。接近理想的德育境界是,顺应天性,涵养人性,张扬个性。
一、让校园环境触动心灵
环境造人。校园环境艺术化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无需赘述。问题是, 我们以为“好的”环境建设, 是否遵循了儿童生长的规律而因此发生了有益的影响了呢?“最漂亮”并不意味着最科学。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很多好看甚至奢华的学校里, 实际上彰显的是科学性的缺失、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对教育主体的漠视。实小坚持, 真正温暖、美好的教育场所, 一定是师生亲自创造、可触摸、能互动的空间, 更应该是一个美好故事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的收藏所……
1.拿出行动, 去倾听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心声。
实小在环境设计方面, 倾注了很多心力。我们放弃采用专业设计师, 而选择孩子和教师, 用二到三年的时间, 创设属于我们自己的, 孩子和老师能够看懂、读懂的校园环境, 让校园每一个小角落都留有孩子和老师的痕迹, 让一个个富有创意令人欣喜的细节, 不断地激活唤醒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让环境在熟悉和温暖的氛围中, 有效而又持久地发挥育人功能。师生共同参与环境建设的过程, 体现的不仅仅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 更是对人的尊重。
实小各个教室的环境设计, 经历了老师、家长、孩子们共同参与的过程。亲自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环境, 让大家慢慢懂得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参与设计的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 得到的是真正的平等和充分的信任。当你走进我们的教室, 请你用心去感受老师、孩子、家长倾尽全力, 用智慧打造的个性化的环境。在个性中你能真切地体悟到蕴含其中的共性, 那就是对环境中的主体——人的充分尊重。
在办公室的设计过程中, 老师们精诚合作, 让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地展现。科学组和美术组自愿组合在一起, 艺术和科学在碰撞中产生了智慧的创造。“科学和美术在山下分手, 在山顶汇合”作为科美办永远保留的文化短语, 启迪我们不断思考合作与融合为我们的发展带来的广阔。
2.让校园环境与主题活动, 达成有温度的互动。
校园文化的培植和经营有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参与和认同, 给学校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对于新建的一所学校, 一方面要以科学而全新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对团队主流的价值加以引导, 以形成共同的职业追求。这份引领, 一定是基于全体老师的共同愿景, 用贴合心灵的主题活动激发内在的无限美好和期待, 才一切皆有可能。我校党支部结合新建学校实际, 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
“团队文化短语征集”活动。学校从征集的众多团队文化短语中, 选取了“实小好, 是因为你好”。亲切朴实的话语, 给了每一个教师、家长, 包括门卫师傅、清洁工人、食堂临时工……团队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对教育的理解”征集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并写在红灯上, 挂在学校醒目的地方, 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的真谛,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当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寻找自己老师灯笼的时候, 也完成了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的初步理解。在卸灯仪式上, 老师们那份真情和不舍, 让我们体会到:校园文化的内涵真正触动了大家。
建党90周年前夕, 学校面向学生开展了“我期待的好老师标准”征集活动, 诞生了第二批红灯笼。当老师们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期待时, 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份来自内心的感怀。两次悬起的红灯笼, 诠释着实小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每一盏红灯笼, 都在解读着教育的秘诀和真谛, 彰显着实小孩子的美好期待, 教师的职业梦想和价值追求。
“我最期待的颁奖词”活动中, 教师为自己写颁奖词, 表达自己期待能得到学生、家长、同事怎样的评价, 以此树立的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 让“我最期待的颁奖词”成为一种激励, 一份承诺。
实小通过这些主题活动, 聚合着学校教师们认同的思想、信念、理念、礼仪、荣辱, 引导着教师的价值观念, 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 规范着教师的语言行为。
3.让每面墙壁能讲得出故事。
以文化引领, 认同养成教育理念, 形成团队合力, 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实小的校园“温暖文化”, 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源头活水。养成教育的持久, 需要一种能量不断助推。用心灵温暖心灵, 用温暖来实现彼此激励, 才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实小做温暖校园, “温度”哪里来?每天校长站在门口, 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门卫师傅帮孩子开车门, 拿书包。家长义工为校园的建设不停地忙碌。要让学生懂得用言行给别人带来温暖, 教师和家长要以身示范。
让环境也能如人一样, 彼此取暖, 相互感染, 如实小的红灯笼、行政区悬挂的绘本故事《亲爱的小鱼》, 这个故事作为文化被保留下来, 不断温暖更多人的心。行政区的走廊里粘贴的两个“实小宝宝”的照片, 上面写着“孩子, 你慢慢来”, 启示老师们要敬畏每一个孩子, 顺应孩子的天性, 好好地爱他们, 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实小力争使每一个上墙的文字, 都能让孩子看得懂、读得懂。图书馆旁边, 校长送给全体实小孩子的一句话, 诠释的是老师和孩子共同的价值追求——读书的孩子最可爱, 读书的老师最美丽, 读书的家长最可敬。
实小的校徽和班牌, 是学校美术教师用心设计的, 上面留有王晓瑜老师名字的拼音缩写。学校荣誉大厅里, 为孩子们创办了“学生个人画展”, 学生个人画展已经成为孩子和家长最期待的校园风景。李可一同学是第一期个人画展的创办者, 孩子的爸爸妈妈说:“女儿就因为这次画展, 有了他们意想不到的变化。”学校的图书馆、科技长廊、梦想舞台等, 让有兴趣爱好的孩子, 能够在校园里找到展示的空间。校园的每一处细节, 都烙下了实小老师和孩子们深深地印记。环境用了心, 不仅育人, 还能养人。
二、让班级德育触动心灵
养成教育最终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出于个人责任感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而不是出自外在的奖惩。为此, 实小取消了传统的值周评比制度, 代之以班级学生自主评价、班主任引导、学校提供客观指导的评价办法。我们的认识是:习惯的养成单靠监督、量化考核是走不远的。我们践行班主任团队对班级养成教育的独特思考和坚守, 挖掘有效动机, 唤醒学生的内在无限可能。
雷夫56号教室的教育传奇, 让我们坚信, 有效德育的成功应该是基于班级德育的成功。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实施有效德育的“灵魂”。现实中教育上的“倦怠”情结、常常无视或漠视学生的问题, 唯有唤醒和激活教师团队的热情、激情, 才能给班级德育带来生机与活力。
1.让边反思、边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达成自主的关键是有思考, 有行动。实验小学班主任结合班级的特点, 确定一个思想和行为习惯为班级的培养目标, 制定了特色的班级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班级的有效评价、班集体活动, 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养成教育。去年6月, 实小承办了甘井子区养成教育现场会, 六所基地校校长“非常6+1论坛”, 就“何以自主”做了深度地交流和探索。在此之前, 实验小学的全体班主任花了大量的时间, 完成了对班级养成教育的定位与思考。每一位班主任撰写了一份贴近班级实际的班级养成教育报告单, 确定班级重点习惯的培养, 详细思考学生习惯培养的实施方法。在思考的同时, 老师们也在积极地行动, 把习惯的培养有效地作用于孩子身上。2011年6月, 实验小学成功加入《学校主导下的学校、家庭、社会合育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 学校把子课题锁定在班级学生习惯的培养。通过课题的牵动, 强化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德育的能力, 鼓励班主任智慧地开展班级工作。
有了目标和方向, 便有了行动和思考。石鑫老师的“有效的家校沟通”, 让孩子们的物放有序习惯基本养成。她本人力争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 与家长沟通近段时间内班级学生习惯的养成情况。新年的时候, 他给每一位家长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还夹着平日里他为孩子照的照片, 用以激励、温暖家长和孩子。在老师默默实践的过程中, 家长们也被老师的投入和热情深深地感染。家校的合力, 促成了孩子习惯的自主养成。张华老师把自主班会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随时捕捉班级德育素材。某班自主为校园里两只突来的喜鹊, 策划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安家仪式。通过班会, 让孩子们为鸟巢起名字, 策划仪式。这其中, 孩子们收获了太多的教育和影响。思考状态下, 保持着激情、投入、用心, 让自主坚持成为可能。
2. 让评价有温度。
评价体系的建立最难,也最必要。很多看似科学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忽略主观意愿,就像套上了枷锁一样。科学、人性的评价机制,更多应关注人的主观意愿,让评价也能够触动心灵,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影响更多人。班级养成教育需要科学、艺术、多元的评价,才能够激励孩子形成自主。
军队的纪律,是铁;学校纪律,是铁,也是水。实验小学建校初期,制定了学生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立规范只是一个开始,科学而又人性化地使用好规范,我们经历了学习、反思、总结的过程。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接受,使其成为主观行为需要。开展校园“广树小榜样”活动,创新实小特色的“小榜样”激励、评价体系。学校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都要体现一项学生重点习惯的培养。物放有序、真诚微笑、安静阅读的习惯,已经日趋在孩子们中间看到效果。通过班级、校园小榜样的评选,发挥校园小榜样的奖励机制。增强每一个愿意坚持孩子的信心,不断激励,让习惯养成持久、内化。科学、艺术化激励的同时,也需不断提醒。为此,学校建立“惩戒台”,科学、人性地使用,确保遵循育人规律,不让后发性的惩罚代替了事先的纪律约束。
没有标准的确立,很难达成有效的评价。对好孩子的标准,实验小学老师不断地重新认识,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做了新的尝试。散学会上,学校为孩子颁发了两份荣誉:“快乐坚持奖”和“更受欢迎奖”,让更多孩子能够养成自主坚持的习惯,做群体中更受欢迎的人。未来发展,坚持的品质和受欢迎的程度至关重要。前期有效地跟踪评价,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不忽略落选孩子的感受。让这个过程,绝不是个人喜悦,而是能够触动、激励更多孩子为之努力,积极行动。
3. 让良好的师生关系触及班级德育的本质。
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一个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正,一定源于班主任和学生有着融洽的关系。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师生关系的融洽在心理上总会让人处于愉悦、松弛的状态,促成积极主动,甚至达成自我教育。让学生信服、认同,就要尊重他们,尊重规律。老师的话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深处最软的那根弦。
良好关系的达成基于信任和尊重。实小老师们习惯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对待孩子问题理性、智慧。关丽萍老师是我校一位四年级的班主任。一次听班级学生说,班级一个男孩总爱往女卫生间观望。得知此事后,关老师没有当即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把他叫了过来,了解了孩子的真实动机是出于好奇。关老师利用间操的时间,领着这个男孩参观了女卫生间,随后也请这个男孩带领她参观了男卫生间。孩子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我一直觉得男女卫生间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就是男卫生间的门是蓝的,女卫生间的门是粉的。”好奇心强是孩子的特点,如果把这个特点当成缺点,拿“道德”说事,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后患无穷。张健老师组织新接班的学生给原班主任过生日,还记得他那句非常经典的感言:含泪告别美好,转身遭遇幸福。曲瑞峰老师为每一个过生日的孩子,送上一个热乎乎的鸡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只需用心、真心。班级德育的有效落实,靠的是班主任团队的聪明和智慧,靠的是老师能否适时放下师道威严,走进孩子,亲近他们,以心灵触动心灵,以心灵温暖心灵。
4.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班级德育的有效落实,需要班主任团队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很幸运,实小的老师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走捷径,师生一直用读书彼此涵养一颗不浮躁的心。实小有一句大家都喜欢的话:读书的孩子最可爱,读书的老师最美丽,读书的家长最可敬,这也成为师生、家长共同的价值追求。
学校成立初期,家长、老师共同阅读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系列丛书,达成对养成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2010年6月,孙云晓走进实小与家长、老师面对面,结合养成教育相互交流探讨。用读书引领专业团队不断思考、进取,提升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有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建校两年多来,实小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老师们不用担心孩子们闲着没事干。实小孩子看书、痴迷书的状态,是我们最大的快慰。图书馆和各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也促成了学生文明借阅、时借时还、物放有序、安静阅读等一系列好习惯的养成。实小第一任图书管理员佟老师,一位临时聘任人员,把图书馆当家的感觉,让老师和孩子们那么尊重舍不得她,那种感觉只有实小的老师和孩子们最懂。抚顺读书人张立辉老师,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成了实小老师和孩子们最敬畏的专家。张老师将绘本引进实小,掀起了学生读书的热潮,很多孩子还萌生了创作绘本的想法。学生图书义卖会和置换大集在促成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用身体力行的方式释放了爱心。学校坚持进行每周三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短短十几分钟的读书交流,老师精心撰稿,制作幻灯片,在自我提升的同时,用心准备的状态对更多老师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读书,促成了师生良好习惯的不断涵养、内化。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弥漫浓郁书香的实小校园,坚持读书、乐于读书正在成为实小人的良好习惯。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静心读书的身影,是校园中最美的风景。读书,让善良、儒雅的种子,在实小孩子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读书,让实小的老师拥有了一颗从容、平和、有教育激情和梦想的心灵。在实小,读书已成为生命的一种需要。有家长评价:“这个团队仿佛静开的鲜花,美得宁静,暖得感人。”
三、让校园活动触动心灵
实验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被形象地阐述为“敬畏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位老师。”养成教育,只有回归到学生、教师本位的状态,遵循规律,才能持久发展。教育的急功近利和对主体的漠视,让原本生机活力的校园活动,成为老师、孩子们共同的负担。实小的学生活动遵循“眼里有人”的原则。活动做给学生看,做足过程,不迎合检查,真正意义上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
养成教育的达成,要在活动中浸染、渗透。校园活动要搞,而且还要用心搞。没有什么比活动来得直接,作用效果更深,实小一直努力坚持做“触动学生心灵”的活动。实践证明,校园活动活动的投入,不仅仅是时间、金钱、经历。最智慧、最低成本的投入,应该是关乎学生感受的。活动最终目的是教育人、影响人。活动的组织、策划、完成,只有走进、亲近、尊重孩子,才可以触动、温暖他们的心灵。
1.赋予活动设计特别的意义,在乎活动的解读。
所有的校园活动没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在于我们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一旦赋予了意义,活动本身就具有了神圣感,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作用在学生和老师的心底。
实验小学为每年的校庆活动赋予特别意义。把校庆典礼和学校的重大仪式相结合,丰富其内涵。实小两届校庆典礼,见证了市少儿图书馆分馆的落成和第一届科技节的闭幕。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要做程序的解读,让每一位与会者带着思考去欣赏、品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赋予活动各环节一定的意义。一周年的校庆典礼上,孩子亲手捧上了实小的生日蛋糕。李校长在动人的生日快乐歌中,亲口品尝了蛋糕,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为这一幕所动容。“雁南飞”主题毕业典礼,“传递金钥匙”、“校长给毕业生读绘本故事”,已经作为保留环节,沉淀在学生活动之中。“亲爱的小鱼”是实小孩子都熟悉的绘本故事,将永久激励和感动着每一个孩子珍惜美好,心存感恩。寒暑假学生的活动作业设计,已成为实小的特色。科技小制作以“被校长和老师们征用”为激励,督促孩子们用心完成。活动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孩子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还有成长的幸福。
2.全员参与整个过程,在乎过程中体验。
实小大型仪式庆典、学生活动,各中层轮流负责,让每个人都体验到一次策划学生活动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同时考验实小人是否将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渗透于活动之中,作用在孩子身上。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落实,关注每一个细节,实施的过程遵循“眼里有孩子”的教育规律,发挥全员效力,走进基层,群策群力,让被需要成为一种幸福,大家各就各位,保证每一次大型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完成。整个活动关注准备的过程,为每一个有梦想、有激情的孩子,搭建成长和锻炼的舞台。
学生活动鼓励孩子积极策划,注重体验的过程。一方面,考虑活动的设计要亲近孩子,能够让活动的每一个内容作用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对他们有实在意义。另一方面,鼓励更多孩子参与活动,让他们尝试着自己策划,独立承办。“让爱传出去”系列主题活动,与甘井子区特教中心手拉手。2011年冬天,由五年一班邹雨涵同学牵头策划的“实现一个苦孩子的新年愿望”特教的孩子们走进实小,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新年联欢仪式。2011年5月,著名儿童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走进实小,和孩子们交流读书,孩子们独立策划了迎接仪式,让“辫子姐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一届“新年新诗会暨学期的散学会”,在忙碌的期末复习期间,实小成功、高效地完成了这次活动。全校每一个年级和班级都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创作、编排,很多家长也加入到了整个排练过程当中。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心里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天天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明白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自主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实验小学的特色德育活动。这样一项孩子期待、老师愿意的常规活动,大家那份积极的心态,已经给这项活动注入了最可贵的生命力。班级用一周的时间自主策划,力争全员参与。一周的准备过程,让孩子得到了不同的锻炼。挖掘学生和老师准备过程中的美好和感动,每一次升旗仪式结束后,分享背后的故事,把活动的整个过程做足做细,让学生在过程中得体验、锻炼。
3.关注活动背后的故事,在乎结果的分享。
考验养成教育、班级德育不仅仅在活动的过程中,活动后的收尾工作,不可小视。挖掘活动背后的温暖故事,通过活动后的交流反思,促成团队不断思考和提升,把活动做圆、做满。
分享每一份感动,反思每一个不足,成了实小老师们组织、策划学生活动的一个好习惯。实小的每一次大型活动后,学校会用不同的方式,走到各班级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温暖和感动,鼓励孩子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大型活动后,老师和孩子们也都自觉留下,协助做好活动的收尾工作。第二届学生毕业典礼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摘下孩子们伞画,集体的温暖、家的感觉,在这一瞬间融进了每一位老师和孩子的心里。在“我期待的好老师”征集活动中,当征集的结果公示在QQ群里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深情地留下了感言。这份感动和承诺,再次燃起了老师们的教育激情,他们由此深深懂得享受教育是体面而有尊严的生命状态。上个学期末,实小做了以“传递温暖,相信爱”的主题教师表彰活动。在评选2011感动实小人物的征集中,每个人都表达了对评选结果的真实想法,高度的默契和认同,源于老师们那份纯真、美好的心态。
四、让家长学校触动心灵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能否享受幸福人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实小很用心地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决心把家长学校坚持做下去,这是源于实小团队对家庭教育在孩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认识。养成教育的成功不只是在学校,更重要的是家庭。做好学生德育,应从做好家庭德育开始。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真诚而又理性地合作,才能形成推动孩子成长的合力。
学校和家长的默契,来源于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学校不能大门紧闭、孤军奋战,应当拿出时间走进家长,去倾听,去了解,伸出真诚的双手去一同行动。深度挖掘家长资源,将其点燃、释放。学校应该用尊重、坦诚的态度与家长牵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给家长时间和机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的盲目衍生了诸多问题。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呼声已经警醒我们:在过多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家长的学习。
实小家长对养成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和践行,得力于一直以来的家长培训工作。学校把每一位走进来的专家作为家长培训的资源,创造机会,让家长走进校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以儿童教育研究学会孙云晓为代表的一批专家走进实小,引领学校、老师的同时,也引领着家长。抚顺读书人张立辉老师多次做客实小,与家长深度探讨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除了专家引领,每周三的家长座谈会成了学校常规家长培训活动。学期初,针对各年级设计不同的专题,定期和家长进行研讨和交流。本学期,学校成立的家长合唱团,定期排练,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方方面面的同时,形成教师、学校、家长融洽和谐的氛围。
甘井子区图书馆的落成,为家长、孩子、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实小家长和孩子的高频利用,促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为实践活动基地,家长和孩子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各类公益讲座。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让实小家长对养成教育越来越远视,家庭教育也越来越理性、智慧。
2.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感受体面、有尊严的服务。
实小家长的可敬之处,在于他们热情和温度不仅仅作用于班级,还有学校。家长不是学校的“临时工”,参与学校活动、建设的同时,应该体验体面、有尊严的服务状态。很欣慰,实小的家长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心态和感觉。
实小有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来源于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站,以刘懿莹妈妈为代表,作为义工站站长。家长义工进出校园,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成了又一道感人的风景线。同时,学校促成大连市少儿图书馆分管落在实小,家长义工参与管理服务。在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受着教育和影响。
建校初期,学校成立了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成员成了校园中强大的后卫军团,协助班级、学校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由家委会牵头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促成了各班级教室的专修。过此程中,家长们也受着触动和感染。原来很多家长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慢慢地家长了解了学校的实际工作,体会到学校的艰辛与不易,更促成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真情与友善。慢慢地,家长们觉得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成了理所当然的小事。抱怨声渐渐少了,积极想事、做事的家长渐渐多了。家委会改变的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观念。
上个学期,实小圆满完成两次家庭接待活动。两次活动由家长和孩子负责接待客人(银州八小和日本少年使节团),赢得良好的省内口碑和国际口碑;千余名实小家长积极投入到大连的“大讨论”活动中去,上交各种建设性提案2000余份,热情空前高涨;促成家长网络投票提名,两位教师最终获得殊荣:区十大杰出青年和大连市首届我最喜欢的十佳教师称号;促成以社区论坛为主要平台的对教育的良好美誉度……家长们需要走进校园,他们在感受校园师生活动的同时,体验的不仅仅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还有被尊重的幸福感。
3.拓展和家长沟通的渠道,达成家长、师生、学校三赢。
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促成的不仅仅是孩子习惯的养成, 也在慢慢影响着家庭。据统计, 很多家长和孩子一道, 养成了读书、运动的好习惯。长期而有效的沟通, 让家长们越来越懂实小, 用行动诠释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和理解。老师们也不断思考, 如何发挥家校沟通、促成班级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
致家长一封信, 已经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结合具体工作, 学校定期以书信的方式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从校长到年级组长, 每个学期从不同的角度写信给家长。老师们在写信的过程中, 不断思考、提升。这样的沟通方式, 也触动、感动着家长。每一次书信, 都会收到家长们的反馈, 部分家长还会给老师和学校回信。书信的沟通方式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 还有尊重和温暖。除此之外, 以班级QQ群为平台促成了老师和家长直接而有效的沟通。每天把班级学生的情况在班级群里反馈, 成了老师们的工作习惯。
实验小学对家长会尝试了大胆地改革,把每学期末的家长会改在学期初进行。而期末班主任老师会以书面的形式把期末和假期的安排一并通过这封信,和家长交代清楚。家长会前,学校做足对班主任的培训。各年级的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在不同时段召开。在年级家长会上,通过高一年级的家长现身说法,校长和主任的讲话针对不同年段,使其更有针对性。鼓励中层和科任老师走进班级,从不同角度围绕学校理念与家长做深度交流。拓宽班级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实现家长、师生、学校三赢。
3.心灵的触动 篇三
——题 记
又是一年盛夏,知了的聒噪在晚风中悄然散尽。晚饭后的散步成了我暑假生活最悠闲的部分,我再次漫步在村子后面的水泥公路上。
乡村公路很静,少有车辆驶过。公路前方有个岔道口,右边的路很平坦,左拐是一条正在修建的路,路上铺满石块和沙砾。
穿着拖鞋,我慢悠悠地走在水泥路上,微风吹过,清凉之感油然而生,令人神清气爽。突然,一股臭味飘来,我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赶忙捏住鼻尖。
我寻找臭味的来源,经过侦查,我的眼睛锁定在右前方一个中年人身上。他皮肤黝黑,身穿一件沾满泥点的衬衫,袖管高高挽起,右肩上一根扁担,扁担两头是两个大粪桶。
我不由心生厌恶,难得的好心情被他破坏了。为了躲避这股臭味,我立即加快了脚步,向左拐弯,走上了那段铺满石块和沙砾的路面。
路很难走,穿着拖鞋更是难走。
“哎哟!”我左脚扭了,摔倒在地,手臂被磨破,血丝冒了出来……
“小姑娘,没事吧?”浑厚温柔的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是那个中年人。我愣了,瞪大眼睛盯着他布满皱纹的古铜色的脸庞和那双伸到我面前的沾满泥巴的手。
我迟疑着。
中年人忽然收回了手,转过身飞奔而去。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中一阵鄙夷:果然不是什么好人。
不久,中年人飞快地朝我走来。我再次皱起眉头:他到底想干什么?
我心里还在纳闷,但那双手又一次伸到了我的面前,与刚才不同的是,那双手干净了不少,还湿湿的。原来,刚才他是洗手去了。
他将我轻轻拉起。但是我的脚很痛,走不了路。他转过身蹲下,说:“上来吧,我送你回家。”
我木讷地站着,他转头见我一动不动,憨厚地对我笑笑说:“放心吧,我不是坏人。”
虽然带着踌躇和顾虑,我还是爬上了他的背,双手顺势勾上了他的脖子。
“大叔,谢谢你!”我轻声说道。
“谢什么,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暮色渐浓,凉风再次吹来,带着泥土的芳香,我的心中阵阵暖流在荡漾……
【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波澜,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文中设计了两重起伏,一重是我的好心情被臭气破坏了,我对中年人产生厌恶之情;另一重是中年人伸手要扶我起来,却又转身离去,让我认为他不是个好人,到后来得知中年人为了扶我特意去洗手,我对他的误解才消失,文章也由“抑”转到“扬”。全文语意丰赡,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精当,人物形象丰满鲜明。
指导老师:王纪金
4.触动心灵唯美说说句子 篇四
1、不管是你给我五毛,还是我给你五毛,反正我要跟你凑一块;不管是你带我走,还是我带你走,反正这辈子我俩要一起走。今生就想牵了你的手,一生一世到白头。
2、你为了另一个人活了太久太久,现在你要好好做自己了。
3、我想念我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没有责任,没有心碎,没有疼痛。如果你爱他,就抓住他,如果你不爱他,请你放手,让他去爱别人。生活太匆忙,不妨慢下来,看几页书,发一会呆,早睡一会早起一点,你会发现另一种美好。
4、一段不曾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5、最美的风景在树上,和你的眼睛里。
6、生活中有很多好的选择,但你不必做出那些看起来最好的选择。选择让你开心的事情,那么它便会成为你最好的选择。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后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一生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你自己走,自己扛。不要感觉害怕,不要感觉孤单,这只不过是成长的代价。
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们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8、总会有一朵鲜花,在最寒冷的时候绽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刚。只有那些以不争为争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
9、我不傻,一些事情你没讲,可是我都明白。有些人,明明知道爱上就会受伤,偏偏要爱;我们一直如此,一边深爱,一边伤害。
10、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只能改变你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11、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
12、人生真的很寂寞,我虽不能一直在你身边,但阳光永伴。
13、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14、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也一定要喝杯水。
15、生活就像是剥洋葱一样,总有一片会让你泪流满面。
16、愁也一天,喜也一天,谁的人生也不过三万天,何必每天都愁眉不展!穷也一生,富也一生,谁的一辈子也不过百年,何必为钱丢了笑容满面!一辈子太短,要看轻看淡!
17、机会留给有心之人,守株待兔会饿死,感情也是一样。
18、窗外,浓云散去,只留几片流云装点着清丽的天空。一幅悠然的水墨在鸟鸣中舒展。心也随着这份悠扬轻轻一笑,没了纷扰。或许,瞬间是短暂的,但记忆却是永远的。红尘一路,我自多情。不要纷乱,只愿如水。如水般轻灵地、幽静地穿越红尘,让这一世的走过,没有痕迹。
19、你说我是你的命,我一下就笑了,怎么我离开了,你还活得好好的。
20、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21、总有一个地方永远留下了我们的痕迹,总有一群人曾一起快乐度过,总有一场梦终成现实,总有一个物品使你想起某个对你露出美丽的人,总有一朵花开在每个人温暖的心田。
22、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是你的,就是你的。
23、生活实在艰苦。如果你长得不好看,男人不会待你好,而若你长得好看,女人又不会待你好。
24、不好太在乎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有时候放开一些反而会让你得到更多。不拘小节的人容易得到愉悦,和不拘小节的人一齐生活是一个简单自由人生的开始,牵住我的手,让我带你走。
25、记忆是相识的一种形式,忘记是分手的一种形式。
26、最极致的宠溺,便是你伤了我,我还一如既往的宠着你。
27、这个世界上最不开心的,是那些分明太多和想得太多的人。
28、为了本身想过的糊口,勇敢放弃一些对象。这个世界没有合理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兼顾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详。若要闲散,就不能得到别人评价中的成绩。若要愉悦,就无需谋略身边人给以的立场。若要前行,就得分开你此刻逗留的处所。
29、没有人不本身离本身最近,没有人本身会离本身最远,没有人比本身对本身更熟悉。
5.关于触动心灵放松心灵的励志名言 篇五
2、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需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3、在人生清醒的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离真实的自我最接近。——海明威
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5、爱意味着折磨,为了不受折磨你就不要去爱,但你又会受到无爱的折磨,所以爱是折磨,不爱又是折磨,折磨就是折磨。为了快乐还是去爱,于是快乐也成了折磨,但是折磨使人不快乐,所以为了不快乐,你就要去爱,用爱带来折磨或者因为太多的快乐而感到受折磨,但愿你能理解我都说了些什么。——伍迪·艾伦
6、如果风雨逃不掉,躲不了,那就直面交锋,用坚强和意志与困境抗衡。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未来会逐渐地明朗。道路上终究不会只有泥泞,走过去,就会迎来阳光。所有的成长与经历都是一种幸福的疼痛,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挑战吧,让它成为生命当中最值得骄傲的 篇章。
7、人需要困扰,困扰是心理健康的必需之物。——荣格
8、相信时间,相信时间有能力指引每个人走向崭新的黎明,每一个新的日子都会抹去昨日的忧伤,在同一个黎明再造一个完整无缺的新世界。往事的死亡是必要的,就是通过它整个故事才得以展开:通过这一撕心裂肺的悲痛才能倾覆日子运行的轨迹,同时用纯美填满它。——菲利浦·福雷《然而》
9、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
10、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欲望、言行的毫无道理与荒.唐可笑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
11、无知,未必是无学识,未必是无学养,有时候,只是揣着明白往糊涂的绝路上走。——马德
12、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叔本华
13、调情可成恋爱,模仿引进创造,附庸风雅会养成内行的鉴赏,世上不少真货色都是从冒牌货起家的。——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14、人心总有压抑的时候,爱情也是很沉重的一回事。但是,可以想想父母兄弟,夜里抬头看看星月。上帝造这世界,并非叫每个人只为爱情活着。为太阳月亮又有何不可,吸两口空气,低潮就过去了。三十年后,想起为爱情萌生死念,会觉得可笑。——亦舒
15、人类在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着返回童年。他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他们焦虑的憧憬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的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
16、流转的时光,照一脸沧桑。来不及遗忘,来不及细数。眉毛这样短,思念那么长。——明前雨后《忽而今夏》
17、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欢喜,就可以像我此刻这样,停止受累。 ——严歌苓《无出路咖啡馆》
18、那么多当时你觉得快要要了你的命的事情,那么多你觉得快要撑不过去的境地,都会慢慢的好起来。就算再慢,只要你愿意等,它也愿意成为过去。而那些你暂时不能战胜的,不能克服的,不能容忍的,不能宽容的,就告诉自己,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19、要修炼平淡的心境,拿得起,又放得下,如此便能举重若轻,超然物外;要追求平和的心态,得之不大喜,失之不狂悲,世界还是世界,你还是你;要培养平静的心情,挫前不慌,败后不馁,所有的错,都是你登高的梯。人生的风景,其实都是心灵的风景,什么都可以错过,就是不能错失自己的心。
20、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
21、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弗。培根
22、要想了解自己,就要观察别人的行为,要想理解别人,就请体察你自己的心吧。 ——席勒
23、伟大的心象海洋一样,永远不会封冻。——白尔尼
24、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司汤达
25、人生在世界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爱迪生
26、我赞美人类的真心,赞美人类的本心。我觉得人类的希望就在这上面。一触到人类的本心,谁都会忍不住爱它的。 ——武者小路实笃
27、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美国
28、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的心灵的人,都像块污泥。——罗曼。罗兰
29、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受过痛苦,才能得到报酬。—— 赫尔岑
30、在个性、举止、风度和一切一切上,最好是朴实。——朗费罗
31、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佚名
32、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
33、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佚名
34、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35、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培根
36、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邓中夏
37、良好的心是花园,良好的思想是根茎,良好的说话是花朵,良好的事业就是果子。——英国谚语
38、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席勒
39、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佚名
40、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库柏
41、宁死也不接受我以整个的心灵所反对的东西。——杜伽尔
42、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
43、人生之晨是工作,人生之午是评议,人生之夜是祈祷。 ——赫西奥德
44、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 ——布兰登
45、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莫尔
46、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索
47、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48、心灵的痛苦更甚于肉体的痛楚。——西拉斯
49、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6.触动心灵的背影 篇六
矮小的身材,高大的背影。
———题记
无意间看到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一张图片,被拍下的是这对父子俩的背影:下雨天父亲撑着雨伞却将倾斜到儿子那边,自己已全身湿透。无数的网友都被这张图感动到了。其实父爱母爱自古以来都是个长谈的话题,但是为什么人们在面对这样的话题总是怀着敬畏之心,又能在任何一个小瞬间触及到内心最温暖的部分,我想可能爱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吧!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崇拜英雄,他们强壮、勇敢、坚强,很有安全感。从小就喜欢让父亲背我,父亲的背宽阔厚实,以及父亲身上的味道让我很安心。所以自然而然父亲实至名归的成为了现实生活的英雄。在我摔倒时站在我身边是我的英雄,在我失败时给我鼓励的是我的英雄,在我成功时和我庆祝的还是我们的英雄……
可是当我慢慢地长大,我发现我的英雄没有小时候那么的无所不能,甚至有一点令我讨厌。因为当他看到我的朋友并没有在生活或者学习有好的习惯时会去干扰我交朋友;当他看见我在学习上分心时会严厉的批评我;当我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会惩罚甚至打我。渐渐的我发现我想远离我的英雄,因为靠在我的英雄的背上我的安全感再也找不到了,那身上熟悉的味道也没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离开了我的小窝,同样也离开了我的英雄。但有时候我却发现我的英雄也很想念我,每次都会找着各种理由来和我聊天,虽然在聊天的时候我总会表露出一丝丝不耐烦,但是他总是乐此不彼。这次十一回家,我并没有提前和家里打声招呼,当我悄悄的回家,我发现他在沙发上打瞌睡,我本想慢慢的走过去给他个惊喜,没想到他却睁开了眼睛。当他看见我后,揉了揉眼睛,很快嘴角偷偷的咧开,然后颤颤的起身说为我去泡茶,我坐在沙发上看着我的英雄慢慢的走向厨房,我突然发现英雄的身高好像变矮了,小时候我常常靠着的背也驼了起来……
7.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 篇七
对于“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这句话, 教师们一定特别熟悉, 听课时一次次地听到, 或者自己在课堂上也反复用过。
《小珊迪》一课, 听过多位教师这样执教:
(1) 整体感知课文后, 请学生自学: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画一画, 也可以写写批注。
(2) 学生提出“触动心灵”的句子, 师生逐句交流, 读读议议, 并说说从词句中看出珊迪的什么品质。
(3) 读全文, 概括出珊迪是个怎样的人。
但凡课文的内容有些令人感动的, 如《掌声》《再见了, 亲人》《地震中的父与子》《卖火柴的小女孩》《普罗米修斯》《最后一头战象》等等, 不少教师都会这样教。还有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运用进行了拓展, 因此也就有了几种变式: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爱?哪些词句让你觉得了不起?……“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这句话, 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追踪思考】
1. 词句
“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这个问题着眼于课文中的“词句”。教师在教学时, 往往让学生从单独的一个句子或词语中去感悟和体会, 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关注文本内部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 就词论词、就句论句。这样, 存在于语言文字联系中的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气脉等都荡然无存, 一篇篇课文被肢解成了无数无血无肉的句子和词语。
2. 触动
“触动”的意思是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孩子们真的受“触动”了吗?这样的课堂往往让人看到学生无动于衷的场景。为什么?因为教师将文中的句子或词语直接而简单地与人物品质挂钩。例如《父亲的菜园》一课, 在交流每句话时, 教师都问学生:从这句话中, 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1) 父亲坚毅 地说“:我们去开 一块新的 菜地 !” ( 勤劳 )
(2)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 坚忍不拔 )
(3)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 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 对土地的信赖 )
(4) 每天天还没亮, ……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 勤劳、吃苦耐劳 )
(5) 父亲说“:……这一季 豌豆就用 来肥土吧。” ( 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有远见 )
……
句子交流后, 再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 你知道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只要将句子中的结论简单相加就行:父亲是个“勤劳 + 坚忍不拔 + 热爱、信赖土地 + 吃苦耐劳 + 有远见”的人。
这种对文章肤浅化的阅读, 对人物形象扁平化的分析, 只能是概念灌输, 达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3. 心灵
心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当学生总结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后, 教师就认为学生已经受到“心灵”的教育, 课文也就上完了“。心灵”, 是指向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文感悟的, 如果教师将其作为唯一的目标, 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正如崔峦老师所说, 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 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策略跟进】
1. 反馈策略
细节决定精彩, 整体决定成败“。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教师往往将词句从“文章”的整体中剥离出来, 如何发挥整体优势, 在反馈中让词句回归整体呢?我们可以从虞大明老师的教学中获得一些策略。
分线反馈
《珍珠鸟》一文的中心句是“: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围绕中心句, 教师会让学生研读:哪些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反馈交流时, 往往着眼于相关词句进行零碎的分析。
虞大明老师则抓住了“两条线”进行处理:为什么这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的?快速浏览全文, 用横线画出冯骥才做了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鸟儿的表现。虞老师抓住“冯骥才做了什么”和“鸟儿的表现”这两条线引导学生自学。反馈时, 虞老师更没有逐词逐句分析, 而是着眼于这两条线进行整体感受。
(1) 你从这8处描写作者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句子中得出了什么信息?
(2) 描写珍珠鸟有什么反应的句子也有8处, 你能从中读出珍珠鸟的变化吗?
(3) 在课文中, 这些句子可不像虞老师这样集中描写, 而是穿插进行的, 也就是先写冯骥才, 再写珍珠鸟, 再写冯骥才, 接着写珍珠鸟。他为什么要这么描写呢?想让我们明白什么?
分块反馈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 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文中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于是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呢?
同样是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孩子们的快乐生活, 虞大明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写了孩子们快乐生活的哪些活动:1割草;2摔跤;3采集茅茅针;4吹麦哨;5竖蜻蜓;6翻跟头。然后聚焦“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个重点内容板块, 在板块的整体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快乐”。
“线”和“块”是流转贯注于言语作品之中的文气文脉与教师教学思路的融合, 是基于课文整体和教学整体的, 这样也就避免了细碎的分析,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学习。
2. 走个“来回”
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的观点, 即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内容, 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应该是“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内容”的过程, 教学还应该继续前行, 要“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
虞大明老师教学《麦哨》, 让学生充分感受“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的快乐生活后, 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
(1) 课文把孩子们的活动写得有的具体、有的简略, 这就叫有详有略。作者把吹麦哨、采集茅茅针写得详细具体, 究竟值不值得?
(2) 割草不快乐吗?翻跟头、竖蜻蜓不快乐吗?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呢? (这些活动哪里都可以进行的, 而吹麦哨、采集茅茅针是特定时间段、特定环境中所特有的, 最能表现出农村孩子独特的生活, 独有的快乐)
(3) 链接阅读《可爱的草塘》, 再次感受选材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要精挑细选典型的最能反映主题的事例进行细致描写。
3. 目标定位
“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教师把感受文本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固然要理解文本内容, 但理解内容并不是主要目标,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
《小珊迪》一课的教学目标, 不少教师只定位在“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把读懂课文当作学习的唯一目标。于是出现了“现状点击”中提到的现象。像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课文中出现人物, 教师就把课文教成简单的人物分析。
《小珊迪》是中段的一篇课文, 如果我们想很好地把握中段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和本文的文本语言特点——对话, 不妨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 学会根据地点变化给文章分段, 能读懂人物对话、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 从而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2) 品读对话, 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初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 通过创设课文情境, 加强和提高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对话的写段能力。
根据这样的目标, 教学的过程也随之改变, 大致可以这样设计:
1读懂对话, 概括内容。根据地点的变换给课文分段。读懂每段对话, 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段落大意。在这一板块中, 概括段落大意要扎实训练, 因为文章的三个段落都是用对话的形式写的, 要从对话中提炼出主要意思, 还要将直接对话转换成间接的语言, 有一定难度, 但这一训练对中段的学生来说又是很有必要的。
2聚焦对话, 感受品质。文中的“我”是贯穿在三次对话中的, 即贯穿在整个故事中, 以“我”对珊迪态度的变化为线, 将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感受和体会。还可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第二、三段的对话最能体现珊迪的诚信和善良的品质, 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中把“珊迪的可怜”写得那么具体呢?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写小珊迪的贫穷呢?这样教学, 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在人物间的对话中清晰, 在“我”对珊迪态度变化的衬托中饱满, 在贫穷的具体背景中凸显, 因此小珊迪的形象丰满而立体。
3创设情境, 练习对话。珊迪的诚实, 珊迪的善良, 都体现在一次次的对话中, 课文里其实还有很多感人的对话都省略了, 例如珊迪回到家时就有一段与弟弟的对话,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满身鲜血的珊迪终于回到了家。
小利比尖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珊迪艰难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那些触动我心灵的花 篇八
烈日下,是她
酷热的天气嚣张地“为非作歹”起来,像是给犯人用刑一样肆无忌惮地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浪,那热浪一下一下拍在我身上,让我倍感焦燥难耐。
突然,鼻尖飘过阵阵花香,循着花香望去,是一片茶花园。一朵朵白色的茶花正在怒放,那一片纯白在烈日底下是那么地耀眼。走进白色的花海,洁白的花朵散发着股股清香,如一支支无形的小箭射中了我的心。多么骄傲的花呀!我心中掠过一阵阵悸动。
她,傲!但她并不与其他的花争艳。她要挑战的,是那盛夏的酷热,是那炎炎的烈日。太阳越大,她就开得越盛,越香,越灿烂!哦,命运越是想把她压垮,她就越是昂首挺胸,扬起笑脸,傲对苍穹!
清晨里,是她
清晨的乡村静谧无比。推开窗,这雾真是如梦似幻啊。空气清凉,一切仿佛仍在安睡之中。这时,一抹倔强的紫色突然冲破晨雾,闯入我的眼帘。
她,正攀在粗糙的树干上,小小的细藤紧紧地勾住树皮与树皮之间的细缝,倔强,又坚韧。任凭风吹、雨打,也绝不放手。看着看着,我似乎能看出她那想奋力爬上树冠,甚至爬向更高处的炽热之情。
但,有多少人会看到她的热情,看到她的美呢?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到这平凡却又倔强的小花——牵牛花。你看,它就连名字都那么普通。想到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她,谦!一心努力往上攀爬,却只在清晨盛开。她并不乐于炫耀自己的美,她只会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继续努力。她想要的,从来不是夸赞。人的一生,就该如她般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就该谦卑却不停向上,笑对风雨,勇往直前!
在人生的花季,我不爱那耐苦寒的红梅,不喜那隐逸的秋菊,我最爱的是那烈日下怒放的白茶花,是那清晨里倔强向上的牵牛花。她们所给予我的那份触动,我将一生受用!人生的旅途,当如这两种花般绚烂。
天空中飘浮着乳白色的流云,云间澄透的蓝是世上最美的颜色。路边的花儿馨香扑鼻,我最爱的她和她,现在又在哪儿开放……
(指导老师:覃 晋)
点评:
9.触动心灵的背影 篇九
背影,《背影》,不同的背影,同样饱含深情。
——题记
初次翻开语文书,一幅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个笨拙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攀爬着高高的铁道月台。于是我开始品读文章,那是朱自清的《背影》。
正当我想要温习功课时,“吱呀”一声门开了,爸爸轻轻地走过来,手中捧着杯子,热腾腾地冒着气。“爸,怎么不敲门就进来了,真是的!”我不满地向他埋怨道。“我,我给你倒杯水,怕你渴了。”说完,他放下杯子转身离开,那背影在灯光的包围下,有些似曾相识。《背影》读过一遍,却不太理解“背影”背后的含义,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些:朱自清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受苦,宁愿自己艰难地爬上铁道对面的月台买橘子,那是爱子情深。我总觉得朱自清太矫揉造作,为一个父亲的背影流了两次泪。可我却不知道,有一天我也会为了那个背影流下泪来。
一个冬夜,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路上行人稀少,寂寞而冷清。枯叶从树上飘落,打了个旋儿,还未回到树根就被寒风吹得无影无踪。我坐在公交车上,颠簸着到了站。只看见路灯下有个背影,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缩着,呵出的白气如一缕青烟,又化作一只蝴蝶,飞走了。旁边还有我再熟悉不过的“小毛驴”。不知为何,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下,流进嘴里,咸咸的却暖暖的。我站在暗处,他却发现我了。我用手一抹,向他奔去。“爸!”坐在电动车上,我搂着爸爸的腰,却发现他早已被寒风冻得冰凉了。“爸,你怎么穿这么少?”“哦,走得急,怕错过你的车。没关系,我不冷。”一句话让我心头一热。车在街道的路灯下穿行,昔日顶天立地的背影何时变得不再挺拔?泪又来了,溢满眼眶,再也抑制不住,湿了爸爸的衣衫。流吧,让我温热的泪给爸爸带来些许温暖。
语文书中,那幅画依然吸引着我。再读《背影》,我终于读懂了那种爱,藏匿在深情的背影中。图片上父亲艰难的背影,爸爸灯光下的背影,不同的背影,却同样饱含深情。再读《背影》,我也终于理解了朱自清情不自禁的泪流。读懂《背影》,我在成长。“吱呀”一声,门又开了,我轻轻走进爸爸房间,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热气氤氲,温暖着爸爸和我……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
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解读】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有形、有味。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10.触动心灵的书籍 篇十
1、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作者:高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评语:接近真理应该从破除谎言开始,既不像某某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样带有小说色彩,又不像某某私人医生回忆录一样带有过多主观因素,也不像某某最后的革命一样隔阂太深。作者高华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体制内的身份让他有“近水楼台”之便,再加上其严谨的文风、详实的考据、冷静的分析,使得此书质量极高。印象中他只有一次使用贬义词来形容某领袖的行为,想必实在是忍不住了。很遗憾本书的时间线到中共七大就结束了,不过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到老”.
2、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作者:任东来/陈伟/白雪峰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评语:很明显,不用知识多丰富,很多中国人凭直觉就知道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不正常”.然而,到底“正常”是个什么样,就不能凭空瞎想了。值得庆幸的是,有些人在大洋彼岸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如果你是一个听到“自由民主”就两眼放光的人,就不能错过这本书,以免被某些“爱国人士”讥讽为“无脑粉丝”.如果你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可以从中知道“自由民主”并不是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工具”,他们确实言行合一,并因此强大。与同类书相比,本书胜在故事性和典型性较强,前人的探索和挫折都一目了然,而且,你一定会叹服于那精美如艺术品般的政治制度。
3、自由选择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评语:一直以来,经济中的“自由”与“福利”两派互相扯皮,争执得不可开交,在他们之间做选择似乎已经变成了纯粹的“个人喜好”问题。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坚定地扞卫着自由市场理念,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证明,“自由”不仅在审美上优于“福利”,而且在效用上也明显胜出——与此相对的是,“福利”只是虚伪和低效的代名词。那个大胡子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大多数情况下政治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而私有财产就相当于自由最后的堡垒。书中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起码在看完后,你不会再“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了。
4、西方哲学史
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1.夜精灵触动我的心灵 篇十一
老师突然说明天要检查作业,这对我来说无疑具有爆炸性。坐在课桌上,借着夕阳的余辉,默默地在课桌上与作业抗争着。最后的结果是我被彻底打败了。我感觉着教室里的气息是如此的令人窒息。下课铃终于响了,我飞快地奔出教室……
我独自静坐在教室前面的台阶上,眼前的铜像渐渐地隐藏在黑暗之中,呆呆地望向前方,此时的我是如此的迷茫。想着自己以前的梦想,不由得笑出声来。“拿高分!考重本!”这一句话说得简单,做起来真的好难好难。望着周围乌黑的一片,不觉眼泪已溢出眼眶……
忽然,眼前闪过一抹绿光,这微弱的光芒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啊!是一只萤火虫,它闪着它那淡淡的绿,如黑暗中的精灵,围绕着毛主席铜像翩跹起舞,闪出点点亮光,向着远方,径直飞去……
看着那抹绿光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内,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想着这是不是上帝派来的给我指引方向的绿色精灵呢?它好像在跟我说:“不论你多么的渺小,你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吧,相信没有人会瞧不起你,因为你已经做了最好的自己。”
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眼前浮现出少年毛泽东在1910年秋改写的《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1925年,青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挥毫写下《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激荡着我的心灵。我不禁轻轻吟诵着“恰同学青春,活力奔放;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入楼即静,落座皆学,一路铿锵一路歌。拼三年,数明日栋梁,一中学子!”顿时,我的眼睛闪烁着亮光,浑身流淌着一股劲流,微笑着迈进教室。
我发现教室里并不再令人窒息,我身旁有着我最要好的搭档,我的人生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问题终究会有解决的时候,绝不因为一时的迷茫,而舍弃自己最初的梦想……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黑暗中的精灵,用它那微弱的光芒触动了我的心灵——只要胸怀壮志,爱拼就会赢!
学校:湖南郴州市第一中学
12.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 篇十二
职务:《旅游纵览》杂志社总监;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荣誉: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好新闻奖;
2009年荣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关注生态、保护鸟类”爱心使者;
2010年被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评为特殊贡献奖;
2012年度获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入围奖;
多次在国内各级影赛中获奖,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幅。
在生态摄影的圈子里,活跃着许多男性摄影家,女性虽为数不多,但因其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十足的耐心,并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使得她们成为了生态摄影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态摄影家赓熙伟女士就是其中一位业绩不俗的姣姣者,在她的镜头下,不仅展现出了花卉艺术之美,而且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同时她对生态保护的那份责任感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摄影技巧和内心感受。
旅游纵览:我们知道摄影的分类很广泛,而生态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分支,相对其他分类来说,关注度并不是很高,您是如何走上生态摄影之路的呢?
赓熙伟:现在摄影的题材很多,风光、民俗等等,每一个类别都有着庞大的摄影群体。生态摄影刚刚兴起,很有发展潜力,它既能表现生态之美,又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前些年我刚刚开始接触生态摄影,参加了《旅游纵览》杂志社组织的一些拍摄活动,包括拍摄花卉、野生动物等,特别是拍摄花卉,使我逐渐产生了兴趣。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想捕捉到大自然的美,别人眼中看不见的美。同时在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影响下,我对生态摄影的感觉从原本的喜欢、感兴趣上升到了热爱,甚至是责任感。随着拍摄经历的增多,特别是近几年,看到的一些生态环境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内心那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也就越来越强烈。于是想通过拍摄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植物,将这些通过影像记录下来并向社会传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呼吁人们对自然环境多一份关注。
旅游纵览:我们知道,您不仅担任《旅游纵览》杂志社的总监,还是一名生态摄影家,尤其擅长拍摄花卉,曾在各级影赛中获奖,并在报刊杂志发表过许多生态摄影作品。您在拍摄花卉时都用到了哪些摄影技巧?能否将您的摄影心得与大家分享?
赓熙伟:通过我多年拍摄花卉的经历,我发现拍摄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这就像足球运动员踢球射门,要掌握好距离和角度,找到最佳射门位置,才有机会射进门洞。有的时候,我会采用仰视的角度,也就是低角度拍摄,这样才能打破常规的视觉习惯,使之产生新鲜感。总之拍摄角度是要因地制宜,因花而定,因光而选,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新视觉。
旅游纵览:除了需要注意拍摄角度的选择,在光线和背景上又要如何把握呢?
赓熙伟:背景是花卉摄影的重要构成因素,对拍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背景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即基本影调或色调,对突出主体形象和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处理主体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所以,我采用了许多不同的背景,例如虚化背景、高调背景、暗调背景等等。这些背景的使用都能使拍摄画面突出主体,让画面简约、干净,主次分明,使画面更具美感。
在光线的运用上我经常选用逆光拍摄。逆光拍摄可以使花朵显得更加玲珑剔透,使其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质感,在逆光下勾勒出花朵优美的轮廓和层次,花瓣的纹理得到很好的呈现。但是必须掌握好曝光量,否则就会使花朵的明度和饱和度造成缺陷,影响画面的效果。
旅游纵览:据我了解,您即将出版《花之语》花卉摄影作品集,独具个人风格,不仅表现出花卉美丽的姿态,而且将花卉表现得诗情画意,您出版《花之语》有什么想法呢?
赓熙伟:出《花之语》这本书,是对自己多年摄影工作的一个交代,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愿望,想把我多年拍摄的花卉作品和对花的感悟整理成册。构思《花之语》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想法是根据对花不同角度的理解分成八个专题,其中包括形之特、色之魅、蕊之香、枝之俏、静之幽、意之浓、品之高、瓣之秀,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两次曝光、魔幻镜等特效,同时加入了文学的成分,尽量使其如诗如画,希望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后期进行了稍许修饰,当然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拍摄当中主要是将自己对生态美的理解、花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加入进去。《花之语》摄影集还处在编辑阶段,今年上半年即将出版,希望朋友们看后会有点感触。我还会继续整理其他的摄影专题,集结成册,特别是以生态方面的为主。编写画册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望在生态保护方面对朋友们有所启迪。
旅游纵览:是什么原因让您在生态摄影的路上始终保持热情和专注呢?生态摄影对您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13.触动心灵的文章 篇十三
五一长假七天,每一天晚上我都会看中央三台播出的第六届CCTV小品大赛。在这些小品中,有许多都感人肺腑,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面有棵树》。
这个小品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女孩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她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反应。每一次她们都会并肩奔跑,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劝说:“别哭!没有人值得你为他流泪,真正值得你流泪的人不期望看到你哭!看到前面那棵树了么?我们跑过去,明天太阳必须会出来的!”小品结束了,我哭了。不是正因我的脆弱,而是正因这个小品感动了我,那棵树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放下笔,望着窗外一棵棵参天大树和通往远方的道路,陷入了沉思。
前方的道路永远是平坦的,只是我们想得太复杂。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只但是是这条路上的小石子罢了,再大再多的挫折也抵挡不住前方明亮而宽广的道路,抵挡不住那耸立在两旁等待阳光的树。不论那棵树是绿色、黄色还是白色,不论它枝繁叶茂还是疏条交映,我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地向它跑去,终会看到太阳的出现。
时而,我会经不住风雨的摧残,流下委屈的眼泪,但那泪水只会悄无声息地被埋葬于土壤之中,随波逐流。这时的我,不能一味的沉浸在痛苦中,而要尽快找到前方那棵直插云霄的树,向它奔去,总会有一刻,刺眼的光亮会映入我的眼帘,太阳终究还是会出现。
没有人值得你为他流泪,真正值得你流泪的人不期望看到你哭。我们何不放下心头的委屈与不满,找到那棵期望之树,发奋寻找光明呢?
14.触动心灵的瞬间 篇十四
炎炎夏日,虽然夜幕已经降临,还是没有一丝凉意。我躺在外婆家的凉席上,烦躁的不停翻着身,炎热的天气和窗外的蝉鸣让我没有丝毫睡意。直到外婆蹒跚着走了进来,坐到了床边,轻轻挥起了扇子。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外婆给我一块糕。伴着外婆的歌声,我感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她那双粗糙却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脸颊。记得幼时的我最爱听的便是她吟的歌谣,一哼一唱,便把我哄手舞足蹈。她慢慢念,慢慢颂,我很快便能进入梦乡。我仿佛是在外婆的轻声吟诵中初识这个世界的,幼时妈妈被我闹得吵得没有一个安宁觉,只有外婆耐着性子哄我,把爱哭爱闹的我搂在怀里,轻轻摇,轻轻拍才把我这个折磨人的小鬼怪送入梦乡。
伴着外婆的歌声,我感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她那双粗糙却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脸颊。
突然,扇子挥出的凉风有些颤抖,歌声也戛然而止,外婆弯下腰不住的咳嗽。外婆老了,疾病已经开始围绕着她。她早已不能像幼时那样抱起比她高了一头的孩子了,我也早已不能整天在她身边撒娇了。我的眼角莫名地有些湿润。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抱外婆抱,外婆叫我好宝宝。外婆的咳嗽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沙哑的歌声再次响起,震动了我心灵深处久未探求过的回忆。
记忆深处的轻柔呢喃,正是外婆念着的,外婆吟着的。
我躺在惬意的凉风中,脑中勾勒出外婆不再红润的脸颊和散着微光的褐色眼睛,从外婆的歌声中,感受着那段充满着浓浓爱意,夹杂着酸甜苦辣的时光。
15.触动心灵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 作文 兴趣 培养
作文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多数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只有小部分的 学生喜欢写作文,这导致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学生收获小、使用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让很多教师感觉作文教学很难。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是能够检验学生是否能够使用语言的标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设和谐的环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把作文的题目抄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做指导,但是这种方式的效果不佳。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多个方面来深入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好地感受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来深入生活当中,认识生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的写作文的心情变得愉快,要能够创设情境,这对于作文的学习很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景生情,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要使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把生活实际运用到作文当中,让学生挖掘生活当中的作文素材,写出满意的作文。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公园,或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让学生通过参观来了解历史,然后写下生活当中的场景。对于在城市里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农村,到田野上,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并且可以到农家做客,了解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广阔的大自然是学生写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一篇篇作文就在愉快的参观和体会的过程中写完了。
二、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多多阅读,让学生从阅读的资料中找到写作的材料和灵感,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积累各种词汇;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增强自己的表达技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统一了教材的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很多经典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语言素材,要通过精读和泛读来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总结能力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缩减版的名著,还可以举办讲故事的活动,可以让学生阅读杂志。课文中所反映的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内容,学生在阅读之后印象就会比较深刻,这就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三、积累生活的素材
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素材,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生活就是作文,反过来说,作文也就是生活,学生要能够懂得用自己的笔把生活当中的实际,把所见到的,所想到的用语言来表达。学生要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自己总结的经验让别人知道,并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等产生兴趣,从而表达出来。作文是学生考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學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愉快的心情。一旦把作文当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之后,就会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情来产生愉快的心情,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素材可以是教师所教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经验,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不断积累生活当中的素材,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和强制状态。过去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作文时被请入瓮中,任师长、升学等“指挥棒”的指使,作文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作文成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在作文中的被动地位使得他们厌恶作文、惧怕作文, 根本谈不上作文的主动性。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创设主动写作的氛围和空间,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帮助他们产生作文时的高峰体验和作文后的愉悦与满足,从而启发并激起他们写作的主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象的。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生由最初的怕写作文、到今天爱写作文,这一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结果。我们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变换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
【参考文献】
[1]胡腾华. 积累·思维·表达——构建初中学段作文教学基本框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 (09) .
[2]原爱英. 浅议初中作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J]. 成功(教育), 2009 (05) .
[3]韦瑞凌.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 (09).
【触动心灵的短语说说】推荐阅读:
触动我心灵的07-19
触动心灵的友情11-19
触动心灵的记忆作文07-09
心灵的触动句子摘抄07-14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12-21
关于触动心灵的作文01-09
触动心灵的故事400字07-20
心灵的触动800字作文07-25
触动心灵深处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