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2024-11-2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10篇)

1.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一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门前进中的`学科,它的动态性发展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只有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地利用教学辅助手段,适当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地主体地位,才可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 者:杨荣 YANG Rong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玉林,537000刊 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30(4)分类号:G642.4关键词:当代文学教学 问题 思考

2.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二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 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 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 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 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 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罔顾历史史料,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 没有尊重史实, 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 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 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 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 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 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 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 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 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 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 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 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 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 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 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 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 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 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 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 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 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 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 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 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 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 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 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 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 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 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 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 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 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 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 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 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 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 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 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 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2]石兴泽, 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0 (6) .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6) .

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欣赏 人格塑造

商品经济的社会,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学生是在不得已或很茫然的情况下选择了就读中文系,因不是出自个人兴趣的选择,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教学的首位。教师要颖悟性地指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引领学生充分领略文学的魅力:飘逸洒脱的自由境界,深刻丰富的人生体验,爱的等待与守候,离奇芜杂的人性展示……尤其是在淡化“文学史”教学的大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不言而喻地成为文学欣赏的过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在许多文科类院校作为平台课,在中文系不同专业开设,在学生对文学史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独立面对一篇篇(部)文学作品,不是要学生领略其经典意义和文学史的价值,而是要培养和熏陶他们文学审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作品阅读问题。阅读原著,这是文学作品鉴赏的第一个基本环节。然而,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因难得的自由忽视了阅读,他们或在中学的课外阅读中曾接触过,或太多的社团活动,或各种考级,种种原因导致阅读原著的人寥寥无几。此外,因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环境与当代较远,或一些作品思想较沉重,与他们生活较隔膜,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比如他们不能理解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爱而不能又反反复复的行为;他们简单的人生阅历也不足以承受生活的沉重,也就无法感受片刻优游的轻松自在,如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在平和冲淡中蕴蓄的是对现代生活的抗拒、对充满人情味的已逝岁月的怀旧情绪的流露,有浓厚的古典理想主义情感,而在他们读来周的散文实在寡淡无味。因此,如何诱导学生阅读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这门课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首先采用了课堂复述作品内容的办法。逼着学生阅读作品。再就是“现身说法”,从文化、地域、自身等角度解读作品,领悟作品的魅力。

其次,针对学生作品阅读少的现状,尤其是对现代文学的经典不感兴趣的事实。改进教学方法,想办法调动学生读作品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我的体会是课前布置一些可以引发讨论的思考题,力求在作品分析中形成问题,来带动和组织教学讨论,事实证明以问题带动讨论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比如,在讲《骆驼祥子》时布置作业:你如何看待虎妞这个人?一方面避免了文学史中对祥子分析的再复述,同时,这又是分析祥子这个人物的最好途径之一,从而做到回答一个问题,关涉两个方面。同学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其中有大胆的女生说“我觉得虎妞做得很好,我赞同她的勇敢”,虽然招来哄堂大笑,然而,在笑声中,他们已开始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经典,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

如果说,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是隔膜的,对当代十七年的作品则是拒斥。十七年的文学作品中,太强的政治意识形态 、反物质、人的被动性、一路高呼的理性主义情节,都使当下学生拒绝阅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跨越这一鸿沟,达到对文本的客观接受与评价,都成为这段教学的难点。以最易被接受的《青春之歌》为例,目前学生也予以排斥,面对拒绝,我一般以一些近几年来放过的电视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等其中的部分内容为前导来让他们了解时代环境,而后进入分析,这也不失为缓解学生排斥心理的一种手段。站在个性解放的立场作为分析林道静思想历程的出发点,并将此与早已形成的“政治阐释”相比较,我们会看到原本极个人化的人生创伤性经验:父亲的堕落、继母的冷酷,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包涵着十分悲剧性内涵,可指向多重人性悲剧层面的表达。而在“政治阐释”的指涉下,家庭不幸等同于阶级压迫;林道静为争取个性自由,反抗包办婚姻,向社会求发展,进一步演变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化过程。林道静的爱情生活也充分政治化了,余永泽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遭遗弃,卢嘉川、江华成了林革命路上的领路人。极个人化的经验经过一系列革命化概念的包装,最终成为旨在图解知识分子革命化过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批判性地欣赏,反而能带来较好地教学效果。同样,如果以女性主义的立场态度来衡量小说中的部分章节则会有同性恋之嫌疑,如林道静与刘大姐,林道静与王晓燕之间的关系。这也不失为解读作品的一个角度。

回到文本,注重赏析是文学的真精神,文学的奥秘不在教科书中,不在历史知识里,只能在文学作品之中。回到文本且对文本作有价值的分析,将文本读解与审美鉴赏结合起来,在大学文学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偏废的。

在后现代的今天,学生普遍表现出对诗歌的冷淡,所以教师在讲解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诗中朦胧、神秘的情绪,进而感受生活,体味生与死、哀与喜、痛苦与欢乐的人生滋味,唤醒沉睡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如果教师能够朗诵好一首诗,通过自己的朗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或灵动或飘逸或激昂的情感世界中,让他们的情感跃动起来,当情感、意绪被激发起来后,特别有助于唤醒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我们不必一定要做诗,但我们心中不可没有诗意。当教师引导学生徜徉在诗的世界时,黄昏的远想,月下的凝思,听宇宙静寂的和声,感受迷离、惆怅、幽远的情绪,一种怜悯、一种慈爱从胸中升腾,个人与人类与自然与远古仿佛连成一片,这该是何等的美妙!有了愉快难忘的阅读体验,学生恐怕再难拒斥诗歌了。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有必要经常作回顾与展望式联系。回顾就是回顾旧知识,但它不是单纯地复习旧知识,而是联系中的立体把握,即在分析当代作品的一些人物时,回顾以前所讲,历时的联系,形成一个人物系列,如:由《金锁记》中曹七巧(恶母)到《玫瑰门》中的司绮纹(恶母)的演变,由蘩漪(追求真爱)到司绮纹的追求爱情的艰难历程,蘩漪和曹七巧之间又有怎样的精神关联,三个歇斯底里的女人由此联系到一起,在这一联系中获得的不仅是女性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艰难背负、情感苦难,更有对女性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有对政治的思考。人是社会动物,文学也不可能完全切断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不可能是绽开在文化真空中的花朵。从林震(《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一个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年青人到李向阳(《三千万》)全心全意投身到工厂改革的火热实践中再到小林(《一地鸡毛》)完全陷入到家庭琐事的年青人,这其中年青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如此,才有可能对作家作品乃至时代在人物性格形成中留下的痕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关照。展望即指当代创作比较活跃的一些作家,他们的创作总是走在教学的前面,教师不可能有充分的沉淀,但客观的介绍、适度的点评是必须的。教师应该熟悉一些文学热点问题,以及大致的创作动向和文化精神的走向,并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耙梳和整理,比如在“80后”的写作现象和网络写作中,我们既要看到文学的商业运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从这一创作潮流中看到这些小作家从被书写的地位转换到书写的地位,为中国当下的文学所注入的新生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既达到向学生传授新知的目的,也使这一目的转变为一种激发他们参与的手段。这样,他们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不仅是文学欣赏的过程,还应是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塑造他们人格的过程,也是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领地。

文学作品以其可读性和感染性浸润着读者心灵,面对当今道德滑坡,独生子女责任心较差的这一社会现状,冰心歌颂、弘扬母爱的系列诗歌、散文、小说,朱自清那充满感激、温情的《背影》,柔石的母爱被割裂的撕心裂肺的母亲的呐喊(《为奴隶的母亲》),都成为最生动、形象的感恩教材,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亲情的无私,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在对作品的往复感悟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这应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在教学欣赏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最好阵地。

文学的独特性、优越性对塑造大学生人格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作家人格魅力的感悟、对作品的领悟,重返这些作家当年呐喊的生命场,注目于一串串黎明前、阳光下的脚印,在心灵的撞击中感应时代步伐,加强德育教育。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全面了解作者,既可帮助理解作品,又可领略作者的人格魅力,他们在人格上可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深刻反映了中国知识分感应时代的变迁、不懈追求、奋斗和反思的精神历程。整个文学史的演变过程,除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以外,也是一部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思想史、奋斗史和苦难史,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无疑,作家自身的仍魅力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最好榜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如何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失时机的投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与时俱进,也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出发点。立国必先立人,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国家要想在21世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就必须在人的素质培养上下功夫,不但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目前教育和未来教育的紧要之处。

参考文献:

[1]祝亚峰.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胡亭亭.当代文学教学琐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四

一、说明:

本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严格执行中央电大所规定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引、导、查、核四个具体环节。

引:引导学生制定自学、上网、阅读作品、完成平时作业、复习迎考的具体学习计划。

导:就本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难点、重点及引申知识点进行讲授与答疑、解难。

查:反复检查学生阅读教材、上网学习、阅读作品、完成作业的情况,落实具体的实践性环节。

核: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教材的进度、水平、阅读作品的量、上网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平时作业完成的状况,并及时给予成绩评定。二、一体化实施方案:

第一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上)

(一)第一个单元:第一周至第四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和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鲁迅、郭沫若的所有作品。c.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有关鲁迅、郭沫若的具体章节。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平台阅读和了解中央电大规定的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施方案。b.上中央电大平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专栏,阅读并记忆中央电大主讲老师及主持教师的关于鲁迅与郭沫若专题辅导及有关鲁迅、郭沫若的直播课堂,IP课件。

c.上中央电大与安徽电大的影音在线,观看有关鲁迅、郭沫若作品 的资料片。

3、面授辅导:本单元安排两次面授辅导

a.第一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由责任教师或授课教师来完成。)①规范本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范围。要求学生自己制定自学计划,含:阅读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完成作业的时间、学习进度及学习量。

②规定本学期交作业时间为第四周、第七周、第十一周、第十五周,与面授辅导课同步。

③规范本学期学习内容为:第一讲至第九讲(含第九讲),本学期学习的重点为:鲁迅、沈从文、张爱玲。b.第四周安排第二次面授辅导:

①检查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并收取学生上网学习、阅读教材、作品记录本及第一次平时作业。②补充讲解鲁迅生平语录及鲁迅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评价,讲解鲁迅生平经历与创作的关系。

③组织学生就“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和“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两个论题开展讨论。

(二)第二个单元:第五周至第八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茅盾、老舍、曹禺的作品。c.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有关茅盾、老舍、曹禺的章节。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学习关于茅盾、老舍、曹禺的专题辅导。b.上安徽电大影音在线,观看《子夜》、《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影片。

c.上安徽电大教学平台,关注本课程的教学补充方案和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调整与规范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内容。d.上安徽电大平台教学辅导直播课堂:曹禺话剧赏析。

3.面授辅导:本单元第七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讲评第一次平时作业情况,公布第一次检查学生自学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平时作业完成情况。②重点阅读沈从文、张爱玲的作品。

③讲授“茅盾的文学主张”,“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曹禺话剧创作中的蛮性原始力量”。④收取第二次平时作业。

(三)第三个单元:第九周至第十二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六讲、第八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有关沈从文、穆旦及其他九叶诗人的作品。

c.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有关沈从文,京、海派作家,九叶诗派的具体章节。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学习有关沈从文、穆旦及九叶诗人的专题辅导。

b.上安徽电大在线,学习有关沈从文的专题教学辅导。c.中央电大影像在线或安徽电大影音在线,观看电影《边城》。

3.面授辅导:本月第十一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讲评第二次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公布检查学生自学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②讲授“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对照的两个文学世界”的关系 ③布置第十五周面授辅导课期间的穆旦、九叶诗人,现代散文五家作品及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讨论会的讨论题。④收取第三次平时作业。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记录为准。)

第十二周安排一次小组活动,讨论阅读沈从文、老舍、茅盾、鲁迅作品的读后感。

(四)第四个单元: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七讲、第九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张爱玲、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何其芳的作品。

c.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有关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的具体章节。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学习有关张爱玲、现代散文五家的专题辅导。b.上安徽电大教学平台,学习有关张爱玲的教学辅导。c.收看安徽电大在线直播课堂: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袭旧与创新。

3.面授辅导:本单元第十五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收取第四次平时作业。

②师生共同朗诵、讨论穆旦、何其芳、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的作品,加深对各位作家艺术风格的印象。

(五)第五个单元:第十七周至第二十周 1.学习进度:

a.复习教材第一讲至第九讲。

b.重点阅读复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的作品。

c.反复思考本学期四次作业所涉及的知识点及作家、作品分析。

2.上网学习:

a.中央电大教学平台上所有专题辅导并收看期末复习。

b.安徽电大教学平台上有关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的专题辅导。

3.面授辅导:本单元安排二次面授辅导 a.第十七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讲评第三次、第四次平时作业。

②公布检查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完成情况,四次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b.第十九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重点学习。②订正四次平时作业的答案。③对学习重点及难点进行答疑、解难。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均以小组活动记录为准。)第十八周安排一次小组活动,交流本学期作品阅读情况,交流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况。

第二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下)

(一)第一个单元:第一周至第四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十讲、第十一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赵树理作品。

c.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有关赵树理及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具体章节。

d.复习《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背景。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收看有关赵树理、“革命样板戏”的专题辅导。

b.上中央电大的影像在线与安徽电大的影音在线,观看革命样板戏

“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等。c.上安徽电大教学辅导观看直播课堂:革命样板戏赏析。

3.面授辅导:本单元安排两次面授辅导 a.第一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布置本学期学习的范围、重点、难点。

②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制定自学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平时作业的计划。

③公布本学期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革命样板戏”、王安忆、余华。要求学生重点观看“革命样板戏”、王安忆、余华的作品。

④规定本学期交作业时间为第一周、第四周、第七周、第十一周、第十五周。⑤讲解第十讲中的难点“何为赵树理方向?”,以及第十一讲难点“如何辨证评价样板戏?”

b.第四周安排第二次面授辅导:

①收取第一次平时作业及阅读教材、作品、上网学习的记录本,进行检查。

②师生共同讨论:“赵树理方向的沉与浮”,“革命样板戏的美学内涵”。

(二)第二个单元:第五周至第八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十二讲、第十三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舒婷、北岛、顾城、海子的作品,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c.复习《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关朦胧诗人及汪曾祺的具体介绍。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平台,观看有关朦胧诗人及汪曾祺创作的专题辅导。b.上中央电大网上图书馆和安徽电大网上图书馆阅读舒婷、北岛、顾城、汪曾祺的其他作品。

3.面授辅导:本月第七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a.讲评第一次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订正第一次平时作业中的错误。公布检查学生自学计划制定,阅读教材、作品、上网学习的结果。b.讲解“朦胧诗的发展和变异”,“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c.收取第二次平时作业。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记录为准。)

第八周安排一次学习小组活动,请学员分别谈谈读赵树理、汪曾祺小说的感受,自定并朗诵一首朦胧诗人的诗。

(三)第三个单元:第九周至第十二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十四讲、第十五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有关王安忆、王朔的作品。c.复习《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关王安忆、王朔的具体章节。d.重点阅读王安忆的《长恨歌》、《纪实与虚构》。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观看有关王安忆、王朔的专题辅导。b.上安徽电大教学平台,观看直播课堂:“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与王安忆的《长恨歌》。

3.面授辅导:本月第十一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a.讲评第二次平时作业,公布第二次检查学生自学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b.讲解“转型期文学发展的特点和王朔现象” c.收取第三次平时作业。

4.期中考试:第十二周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开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论述

(四)第四个单元: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 1.学习进度: a.自学教材第十六讲。

b.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余华的作品。c.重点阅读余华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d.复习《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关先锋小说及余华的具体章节。

2.上网学习:

a.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观看有关先锋小说及余华的专题辅导。b.上中央电大图书馆网站,阅读余华的小说。c.上安徽电大在线,观看有关余华的专题辅导。

3.面授辅导:本月第十五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a.收取第四次平时作业。

b.师生共同讨论:先锋小说的发展与嬗变;

《活着》的思想内涵与叙述方式; 《现实一种》的叙述方式。

(五)第五个单元:第十七周至第二十周 1.学习进度:

a.复习教材第十讲至第十六讲的全部内容。

b.复习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王安忆、余华的作品。c.思考第十讲至第十六讲课后思考题。

2.上网学习:

a.反复观看中央电大教学平台上第十讲至第十六讲的所有专题辅导 b.及时收看中央电大期末复习专题辅导。

3.面授辅导:本单元安排二次面授辅导 a.第十七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讲评第三次、第四次平时作业完成情况。②讲评期中考试情况。

③公布本学期检查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作品、上网学习完成情况的结果(没有上网学习、阅读教材的学生,平时成绩为零分)。b.第十九周安排一次面授辅导: ①总复习。

②重点作家王安忆、余华的重点分析。③和学员谈谈如何回答论述题。

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五

一.名词解释 每个5分

以禅喻诗 原型 《倪焕之》 哥德巴赫猜想 二.简答 每个10分

1.指出下面一段话的出处,分析其内涵:“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司空图《24诗品》的“典雅”)

2.指出下面一段话的出处,分析其内涵:“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模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模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模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3.郭沫若诗歌《炉中煤》的创作特色 4.王蒙《蝴蝶》的思想艺术特色

2010年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立象见意 文学性 叶绍钧 闻捷 二.简答题

1.写出出处以及文学理论内涵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2.写出出处以及文学理论内涵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与必然率可能发生的事……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3.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4.韩少功《爸爸爸》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而18世纪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试比较二者异同

2.骆驼祥子的性格特点 3.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色

四.文学评论写作,不少于800字。犹大的面孔 ——达?芬奇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的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经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耶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玩耍,其中有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

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这位作家仍然找不到犹大的模特,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生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的物色。

这幅杰作没有完成的情形,传遍遐迩。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老画家心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照常到酒店喝酒,正当自斟自酌的时候,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蓝缕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讨叫嚷。老画家把他搀扶了起来,一眼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副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

老画家兴至极,就把这个放浪的人扶了起来,并对他说:“你跟我来,我会给你酒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

现在犹大的模特终于找到了,于是老画家如醉如狂地一连画了好几天,有时候连晚上也都在画,一心要完成他的杰作。

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那个模特儿竟起了变化。他以前总是神志不清,没精打采的,现在却神色紧张,样子十分古怪。充血的眼睛惊惶地注视着自己的画像。有一天,老画家觉察到他这样激动的神情,就停了下来,对他说:老第,你有什么事这样难过?我可以帮你的忙?”

那个模特儿低下头,手捧住脸,哽咽起来了。过了很久,他才抬起头望着画家说:”您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多年以前,我就是你画圣婴的模特儿。”

武大09年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 隐含的读者 沉钟社 诗无达诂 二.简答

1.试论阿Q的革命观。

2.给出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论秦观诗的那首,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3.王蒙《春之声》的思想艺术成就。

4.“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三.论述

1.用刘勰的六观说评析一部作品。2.试论韩少功的长篇小说创作。3.艾青诗歌的意象特征

四.文学理论写作.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送一轮明月(林清玄)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看见有个小偷光顾他的茅屋,找不到任何东西的小偷,在离开时看到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了小偷,一直在门外等候,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拿在手上.小偷遇见禅师,正感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了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夜凉了,你带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下头溜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慨的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离去,回到茅屋赤身打坐,进入了定境.第二天,他在温暖的阳光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中睁开双眼,看到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的叠好,放在门口.他高兴的喃喃自语:“我终于送给了他一轮明月.”

武大08年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以意逆志2.文学消费3.爱美剧4.中间人物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出处,并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竹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2.写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并简述它的文学理论内涵。

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它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他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3.论述郁达夫《沉沦》的思想艺术特色。4.论述铁凝《哦,香雪》的思想艺术特色。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怎样论述“第三种悲剧”的.2.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有何意义? 3.‘中国新诗派’的思想艺术特征。

4.试论新时期文学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意义和局限。四.文学评论写作(30分)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七情六欲 莫小米

邻家女孩儿美丽异常,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优秀生,所以她后来变成精神病,让左邻右舍都感到无比惋惜。

据说她是因恋爱受挫而发病的。原本文静内敛的姑娘一旦发病就会让所有异性害怕。她 3 将所有**都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让人惊愕与惊悸。

当她与她的**被关进一间小小的病室后,她只得不停地来回快速走动,直走到精疲力竭才猛然栽倒在床上。如此治了发,发了又治,治了发„„一次比一次严重,其痛苦状让家人都伤心流泪。

后来医生向她的家人出示一个治疗方案。医生说,是否为她做一个大脑皮层切除手术,把她的七情六欲全部切除了吧,既然她自己已无法管住它们。切除之后,她不再痛苦,当然,也不再快乐,重要的是,她将获得她已久违了的宁静。

这真是一个既残忍又人道的主意!对七情六欲的处理将人截然区分———有人把七情六欲燃成点亮心灵的火炬,他成了艺术家;有人把七情六欲铸成杀人刀斧,他成了罪犯;有人把七情六欲封冻成冰,他成了僧侣;而这个可怜的姑娘,她只是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 家人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终于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姑娘切除了七情六欲之后,风暴平息,眉眼依旧,美丽却荡然无存。

07初试文学理论回忆版

有的地方记不大清楚了,每一题是多少分也不记得了,呵呵 文学理论 一 名解

艺术真实 艺术生产 “回归自然” 才胆识力 二十四诗品 二 简答

1、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2、文艺复兴中的古今之争,叙述其内容并说明你的看法

3、一段话,记不清了,什么气 虚 心斋等等,问是谁说的,什么含义,你的看法 三 论述

1、从《文心雕龙 原道》看儒、道文化对刘勰的影响

2、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语言是最富于创造性的

3、“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这句话的含义?你的评价?

四、写作

就一篇小小说《洗澡》写评论 800字 40分

06理论

一.名解 每题5分

移情说 象征 艺术生产 大音希声 诗无达沽 熏浸刺提 二 简答 每题15分

1.简述泰纳决定文学的三要素 2.简述刘勰的“体性说” 三 理解题 每题15分 看材料理解 1.(太长乐,大致意思是 灵感是神灵附体 诗人只有这种状态下才能作诗 等等)这段话作者是谁,言说的是什么文学理论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持什么看法.2.“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诗作者是谁,言说的是什么文学理论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持什么看法 三 论述 每题30分

1.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的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2.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看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的民族特色

06现当代

一 名解 每个6分

湖畔诗社 《原野》 《红旗歌谣》 新写实小说 《尘埃落定》 二 简答 每题15分

1.李金发诗歌的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2.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 3.话剧《关汉卿》的创作特点

4.上个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倾向 三 论述 每题30分

1.试论鲁迅与周作人的文艺观的异同和变化

2.试论上个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05 文学理论

一 名解 每个5分

文学本体论 陌生化 共鸣 兴观群怨 不平则鸣 童心说 二 简答 每题15分

1.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 3.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4.简述王国维德境界说 三 论述 每题30分

1.接受美学姚斯的一个观点:一个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它更多得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对这段话的意思进行说明,并评价其在批评史上的意义.2.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中一段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则神有遁心.” 结合文学创作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05现当代 一 名解 每个5分

语丝体 京派 《布谷鸟又叫了》 《心灵史》 二 简答 每题10分

1.简评胡适在新诗史 上的功过 2.简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

3.简评《三家巷》.《苦斗》中的周炳形象 4.简评《马桥词典》的创作特色

5.简评郭沫若上个世纪从40年代到 6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 三 论述 每题20分

1.结合理论与创作论述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关系 2.结合作品辨析鲁迅与老舍幽默讽刺风格的异同.3.结合作品评价马原的“叙述圈套” 4.结合作品论述张炜长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04年初试

一 现当代部分

(一)填空 每空0.5分

1、孙犁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和长篇小说《》。

2、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有()()和()等。

3、闻捷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和长篇叙事诗《》等。

4、老舍的主要话剧作品有《》《》等。

5、徐迟描写知识分子命运的报告文学名篇有《》《》等。

6、在朦胧诗的作者中,()被称为“童话诗人”,他的代表作有《》《》和《》等。

7、蒋子龙反映改革风云的代表作有《》《》和《》等。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

伤痕小说 探索戏剧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刘世吾

(三)简答 每题5分

1、什么是新写实小说

2、寻根文学有哪些重要作家(至少四个)

3、郭小川的抒情诗创作有哪些主要特色

4、十七年文学中,反映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二 文艺理论部分

(一)填空 每空0。5

1、《文心雕龙》是()时期的批评家()写的

2、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的六义是指()、()、()、赋、()、()六个方面。

3、中西传统文学各自有自身的美学评价标准,分别各自推崇()和()。

4、德国美学家()在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美学上的四个()。

5、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和()。

6、文学史上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有()和()。

7、文学体裁的“四分法”把文学分为()()()和()四种基本类型。

(二)名解 每题5分 悲剧 题材 文本 史诗

(三)简答 每题10分

1、简述你对艺术灵感特性的理解

2、简述文学批评方法的一些主要类型及其特性

04年复试文艺理论

一 填空 每空1分

(一)写出下列文论著作的作者姓名

《拉奥孔》 《论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 《文赋》 《沧浪诗话》 《美的历程》

(二)写出下面作者的文论代表作 曹丕 欧阳修 亚里士多得 康德 钱钟书

(三)写出下列文论观点的提出者

迷狂 风格即人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俄狄浦斯情结 陌生化 大音希声 知人论世 神与物游 不平则鸣 熏浸刺提 二 名解 每个5分

得意忘言 诗缘情 游戏说 象征 召唤结构 戏剧冲突 三 简答 每个10分

1、简述抒情文学的主要特征

2、简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 四 理解 每题10分

写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思想及意义。

1、《童心说》中一段材料,“夫童心者,真心也„„(略)”

2、恩格斯《致玛 哈克奈斯》一段材料,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的作用,原文略 五 论述 每题20分

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2、想象活动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3、以盛唐诗歌创作为例,谈谈文学流派的基本特点

04复试现当代

一 名解 每个5分

浅草社 新感觉派小说 《春风吹到诺敏河》 白嘉轩 二 简答 每题10分

1、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色

2、解放区长叙事诗的成就

3、分析《小巷深处》的情节和人物

4、话剧《茶馆》的象征意味

5、《子夜》与《上海的早晨》比较分析 三 论述 每题20分

1、结合作品论述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影响

2、结合作品论述戴望舒和卞之琳诗歌风格的异同

3、结合作品论述伤痕文学的思想艺术局限

4、结合作品论述余华长篇近作的特点

武大0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共10分)1.新历史小说2.中国新诗派 二.简答题(共30分)

1.分析“五四”时散文发达的原因。

2.结合分析《创业史》梁三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3.结合作品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题(共60分)

1.为什么说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2.概述抗战时期大后方与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三股潮流。3.试论新时期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主题

武汉大学2001年文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填空.1.5X10=15 1.在方法论体系中,元方法是居于最高层次的方法,即哲学方法.不同的元方法之间具有--的性质.2.建构文艺学体系最科学的元方法是--.3.关于原始文艺发生的动因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说法主要有--,--,--.4.物质生产与精神活动的分工,不仅产生了--,也使文艺成为--.5.人类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的掌握,是人类由--走向--的根本手段.6.在对象世界里,凡美的东西都体现着人的--.7.艺术家的反思能力是艺术家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和--的能力.8.艺术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和--.9.艺术激情大致可分为崇高性激情,讽刺性激情和--,--.10.文艺研究的基本目的一是--,一是--.二.名词.3X5=15 1.艺术直觉2.艺术家的构思能力3.高级艺象4.典型环境5.民族的艺术传统 三.简答10X4=40(要点须齐备,条理应清晰并略加说明)

1.简述劳动说对传统艺术起源理论的超越及其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之处.2.抒发情感作为文艺创作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艺术思维在掌握世界及确证人自身本质力量时起着何种作用? 4.简述民间文艺对文艺创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四.论述.15X2=30 1.为甚么说艺术体现了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可与宗教精神或理性精神中的一种加以比较,说明)

2.请举例说明艺术辩证法总的法则.武大01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汉园集》(新诗集)2.《人啊.人!》(长篇小说)3.太阳社 4.西部文学 二.简答题(共20分)1.30年代京派小说的总体特征 2.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三.论述题(共60分.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鲁迅《野草》的艺术特色。2.90年代“大散文”的艺术特色。B 1.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成就。C 1.为什么所郭沫若的历史剧比后时期的历史剧更有艺术魅力? 2.为什么说《龙须沟》是老舍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

武大2000年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文明戏 2.《中国新诗》 3.肖也牧的创作倾向 4.轰动效应 二.简答题(20)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

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比较分析李准,王汶石的短篇小说创作。

B1.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艺术特征。2.马原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C 1.曹禺《北京人》的思想艺术特征。2.高行健的话剧所受外来影响。

武大1999年现当代考题

一名词解释(20)

1新诗戏剧化 2于质夫 3大连会议 4第四种剧本 二简答题(20)

1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2结合《哦,香雪》,《白色鸟》分析80年代小说诗化特征.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的思想艺术特征。2.80年代“归来”诗人的几种主要类型。

B 1.老舍创作的“北京味儿”

2.80年代知青文学的发展演变

C 1曹禺《雷雨》所受外国戏剧的影响。2比较分析王蒙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的创作

武大1998年现当代文学考题

一,名词解释(20)

1,语丝文体2,革命浪漫蒂克3,政治抒情诗 4,新写实小说 二,简答题(20)

1,夏衍抗战时期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2,陈奂生形象的社会意义。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分析《伤逝》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2试论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特色。

B 1以《沉沦》为例,谈谈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2试论张炜的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6.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篇六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

较之上个世纪80 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时也动了些脑筋,作了些尝试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 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作家作品。

在教学中凡能联系上升到理论的地方我们尽量突出理论色彩,讲出理论高度,力求以文学艺术规律来贯穿史的脉络,按规律来整合文学史的建构。

如讲朦胧诗,不重于详尽解析某几位诗人及其诗作,而重在对朦胧诗整体性的理论阐释上,重心放在讲授朦胧诗的产生原因、概念界定, 特别是审美艺术特征上。

诗人诗作只在讲审美艺术特征时作为例子举出,与理论观点相印证。

最后再讲朦胧诗何以为美-模糊认知、模糊美、美与模糊的“血缘”关系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新崛起的诗群有个宏观上的理论的认知。

再如讲新时期探索戏剧时,先讲探索戏剧的概念、类型、审美艺术特征、价值评估,然后再讲代表作《屋外有热流》、《野人》、《狗儿爷涅梁》、《桑树坪纪事》,学生就可以对戏剧探索潮流态势、成就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

再如讲王蒙小说,如果用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绍他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既有传统手法,又有现代手法的文体革新实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与多向性”,如此论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点到为止,理论穿透力不够,王蒙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没能揭示出来。

我讲此专题时把王蒙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突出他“第一个吃螃蟹”借鉴外国现代派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之功,着重介绍其意识流小说三种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觉印象、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基本手段、梦幻描写、时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结构形态。

讲这些观点时把王蒙的诸多作品作为例子穿插结合进去,这样既评介了王蒙作品,也显示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不独了解一位作家、几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识流小说的精义,以后再读此类作品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再譬如讲一部作品的主题,倘若就题论题,单讲该作品主题必显单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学史母题,从主题学的视点审视该作品的主题,就深刻丰赡得多。

如讲《红高粱》以“童年视角”为本体,从父母——当时13 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中来写抗日斗争,从孙子“我”的追忆中回叙爷爷、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长的人性。

由此引申出文学史上的父亲主题。

从最早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流年后回乡与妻儿团聚的父亲讲起,讲到近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寻找父亲——斯丁小说的恭维父亲——司汤达小说的敌视父亲——巴尔扎克小说的嘲笑父亲——卡夫卡小说的顺从父亲——乔伊斯小说的呼唤父亲,

联系到中国文学的孝父主题,最后串连起当代文学王愿坚小说《亲人》的将错就错假认父亲、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渴望父亲、主人公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关爱父亲、洪峰小说《奔丧》的冷漠父亲,这样便把作为父权文化产物的父亲主题的发展线索梳理出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学主题自身的演变进化规律。

二、把握学科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论被介绍进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诱发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方法。

事实上,如今许多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学、叙述学、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

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正用多向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视点的研究,这众多的研究实绩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充分被描述和运用。

课堂上我们充分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根据课程情况为学生讲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

因为一种批评方法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学观念、一种批评视界。

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厚意蕴,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不同的批评方法后有不一样的名着名篇,文学史中的名家常常会受到质疑,而未进入文学史的可能随着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转换能使人们重新发现它的价值。

比如通俗文学过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史几乎不涉及它,但现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又譬如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倾心于原始风情的作家,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将之排斥于文学史之外,然现今换一个角度,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则可以发掘出其作品隐含的民间原型意象,并从中体味到为何《边城》及“边城”类作品会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魅力。

张爱玲同样如此,她的一篇篇带着苍凉意味的人生传奇小说,在主张写人生飞扬一面的时代里常被认为是市井小说而被漠视,但现依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便可发现其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她虽然写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写重大政治主题,但绝不是所谓市井小说。

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众的才华对处于男权文化压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写,揭示了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既可怜又可厌的性格层面。

而余华、残雪、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则更是需要依据存在主义理论才能彰显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

先锋派作家们在文本中大多沉迷于写暴力和死亡,但他们书写的暴力和死亡与过去的文学描写不同,在先锋文学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存景观,死亡也是一件轻易发生的、日常的事件。

先锋作家们这样描写暴力和死亡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生存的荒诞与虚无。

这样的讲述学生觉得新鲜,课堂效果很好。

当然在讲述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中,应非常谨慎,不盲目拿来大肆“推销”,而是尽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讲,不切合我国国情的不讲,与中国现当代作品分析本身关系不密切的不讲。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早在 年,我们便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

如小说《围城》的情节是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展开的,由于其经历复杂,所以叙述起来颇费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经历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

这不仅对于一般比较复杂的叙事作品行之有效, 而且对于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尤为实用。

第二,能将相关背景材料文字图像化。

在介绍作家、引证材料、相关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书,运用课件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须辅之以简单叙述,这很能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

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家。

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执着地体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头生生死死的中下层人群。

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说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市民世界”,并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

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生长于南方小城,如果仅凭对小说文字的解读,确实很难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丰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剪辑了电影《骆驼祥子》以及《离婚》的一些片断,借助于这些多媒体背景材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加大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能将婉曲的诗歌意象直观化。

在诗歌教学中,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

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情态的康桥的画面,并配音朗读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藉的“不忍离别”的感情,之后又推出《是否》这一首具有伤离别情味的歌曲,这样既把诗人那种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意蕴揭示了出来,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突出鉴赏能力培养

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深化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仅靠课堂内有限时间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要使课堂授课的效能最大化,必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写课外阅读书目和教学指导书,对课外阅读内容作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

其次,在具体授课组织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完结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超越课堂教学的问题。

专题性的教学课节之后,一般会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查阅资料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评论、小论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课节讲授之后,我们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

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其教学能力,合适的章节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案讲课。

一般是“教师给定章节、分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备课——学生写出教案——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上台讲课——学生反馈教学感受——师生共同分析得失”。

这样的教学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听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深化、指导、解疑、答难,课外阅读是拓展、补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对萧红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论析【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法兴起的一种批评流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流播。

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父权压抑和性别歧视使女性长久承受着自我意识匾乏的焦虑,我国在五四时期之后,就有丁玲、谢冰莹、萧红等大量的女性作家崛起了,她们试图借助文学的功能和虚构的神话,去解构女性的匾乏与压抑。

7.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篇七

一、女性意识

1.1女性意识概述

作为女性文学作品的关键因素,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是随着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的进行而产生的,并在不断转化的批判范式和持续进行的知识更新中,始终具有很强的文学生命力。对本质上来讲,女性意识的思想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女性意识是对女性意识经验性内涵的一种强调;第二,女性意识是一种追求社会地位平等、自由的政治诉求。

一方面女性意识的自然层面指的是与男性不同的女性特有经验,是从生理学的视角内解析女性社会地位的独特性。从生理学来说,女性的生理经验与男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是具有特殊性的女性生理经验,这决定了女性身体身份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女性意识的社会层面主要是从社会阶级的角度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进行分析。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使得男性具有主导和影响女性社会生活的“特权”,致使男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极度不平等,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半边天”的作用了,可以自由的选择工作和生活,但女性家庭——事业的双重社会职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女性们又陷入了进一步的思考,并逐渐觉醒。此外,女性意识的文化层面主要阐释的是女性的思想及由此而创造的社会文化。其在任何男性社会主导地位现实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对社会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展现女性的价值观念、文化思维和文学形式。

1.2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特征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部分:第一,自审意识;第二,性别意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自审意识主要是指对女性心理和生理层面的弱点进行批判性的剖析。其是对女性社会地位追求和存在方式的关怀。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性别意识是女性意识的核心,它主要从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视角反抗男权社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构成。在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是性别意识形成和复苏的基础,这种意识产生于女性作家脑海中,反映在女性文学的作品创作中,是对现行女性社会意识的颠覆。

二、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影响

2.1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精准定位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性别意识的确立并不明确,这使得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里当代女性文学的定位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均不准确。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反抗意识、逃离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的出现让女性叛逆的形象逐渐涌现出,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并在社会迁移的浪潮中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中,女性意识的独立和思维观念的觉醒是社会生活中良性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对女性生活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凸显,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精神束缚的破除,在审视男权社会文化和女性生命弱点的基础上,提升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2对文学作品中的两性矛盾具有平衡作用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尽管存在着对男人主导的反抗和对女性自身弱点的批判,但女性文学中两性矛盾的平衡仍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文体现,阐述这女性对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和渴望。在文学创作中,我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些作品会或多或少的脱离女性思维的固有模式,通过男女结合的角度进一步解读社会生活中女性生活的实际状况,进而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更为客观的塑造。批判并不是当代女性文化的基本社会诉求,追求平等、和谐的社会生活才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真实目的。

2.3突破了两性生理的区别

如上所述,追求超性别的平等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诉求。女性文学作品尽管是在“女性特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绝不是对性别意识和独特女性经验的简单描述,而是对女性生活空间的反思和女性社会生活状况的阐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男女两性的性别问题倡导以超性别的意识予以看待,对社会群体的情感以平等、自由的视角予以描述,这是对两性生理差别的突破,意在消除生理差别形成的对女性的压迫,实现和谐、自由的文学状态。

参考文献

[1]蒋海霞.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赵林云.论女性意识视域下的当代女性诗歌[D].山东大学,2013.

[3]张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8.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八

随着交通、通讯工具以及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地球村现象使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文学作品,一经发布就能在瞬间被全球人接收。自2001年《中国文学》杂志停刊,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市场化的趋势。

对于《兄弟》在国外的传播,学界已有所关注,但重点多放在媒体评价,对其他方面少有涉及。本文尝试对《兄弟》英译本在英语语境中的译介和传播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更多的中文图书走出国门提供参考。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现状

《中国文学》英文版自1951年创刊以来,主要译介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名家的主流作品,如《白毛女》《阿Q正传》《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伤痕》《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作品的译介与传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主持出版的“熊猫丛书”取得了良好的海外销量和经济效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一——文学的对外交流显得前所未有的活跃,中国当代文学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2001年《中国文学》杂志停刊,在失去这杆鲜明的大旗之后,一批具有鲜明个人烙印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反而得以在海外出版传播,如莫言的《生死疲劳》、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王安忆的《长恨歌》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多样性的转型阶段,一大批女性文学、先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涌现,尤其是新世纪以拷问人性这一人类共通主题为基点的一批不同题材的作品出现,使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传播有了较为广泛的选择空间。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无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可以起到正面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兄弟》英文版在英语语境中的译介

在英语语境中,余华是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有四部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和两部短篇故事集(《往事与惩罚》《黄昏里的男孩》)被译成英文并正式出版。最新作品《第七天》也在翻译之中,预计将于2015年初发行。

在这些作品中,《兄弟》的接受情况最值得关注。之前国内评论界普遍认为,《兄弟》语言粗糙,内容粗俗,是一部品质低劣的作品。但在国外语境中,《兄弟》大受欢迎,不仅被译成英、法、德等主要语种,而且备受好评。2008年,法国《信使》周刊将首届国际小说奖授予《兄弟》的法文译本。2009年,瑞士《时报》评出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版的最重要的15部作品,《兄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

《兄弟》英文版有三个版本,分别由Pantheon、Picador和Anchor出版社发行。前两个版本为精装本,后一个版本为平装本,文字内容完全一致,区别只是发行地区、装帧和价格,这也是国外出版业常见的营销策略。

2009年初,兰登书屋出版集团下属的Pantheon出版社率先推出《兄弟》的精装本,定价29.9美元。2009年下半年,麦克米兰出版集团下属的Picador出版社在英国推出了另一个版本的精装本,定价17.9英镑。2010年,兰登书屋下属的另一家书局Anchor出版社推出了《兄弟》的平装本。该社创立于1953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平装本出版社,读者群体以学生和普通民众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除《往事与惩罚》(1996)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发行之外,余华的其他作品都由Anchor出版社推出平装本,双方已经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兄弟》已经是双方的第四次合作,可以说,《兄弟》的成功离不开出版社的宣传运作。

《兄弟》由周成荫(Eileen Cheng-Yin Chow)和卡洛斯·罗杰斯(Carlos Rojas)共同翻译。周成荫出生于台湾,在美国读完高中和大学,现任职于哈佛大学。卡洛斯·罗杰斯任职于杜克大学亚洲及中东地区研究中心,他对当代中国文学颇有研究,之前曾出版专著《赤裸凝视:思考中国的现代性》,并和王德威一起编辑了《书写台湾:新文学史》。

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二人合作多年,配合默契。《兄弟》英文版附有一篇简短的译者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两位译者特别提到,自2003年以来,中国举办了包括世界小姐大赛在内的多场选美比赛。在他们看来,或许正是奥运会之前的选美热潮激发了余华的创作灵感,用夸张的笔调记录下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转变。

说到译文内容,两位译者语言流畅,用词地道,成功传递了原文的整体面貌和神韵。从媒体和读者的反馈来看,译者的文笔获得了一致肯定,这也是《兄弟》英译本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余华的写作风格也帮了译者的忙。受卡夫卡等作家的影响,余华喜欢用简洁、传神的对话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很少使用意识流之类的技法,也很少让人物情绪直接外露。幸运的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会破坏这种风格,因此英译本基本保留了余华原作的风貌。

《兄弟》的另一个特色也减轻了译者的负担。虽然整部作品长达600多页,并且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但余华没有牵涉太多历史细节,这大大减轻了翻译的难度。同时,作品中的次要角色大都是类型化的人物,比如刘作家、赵诗人、关剪刀,光听名字就知道大致特点。用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扁平人物,从头至尾没有变化。这种创作手法虽然不够精致,却有利于翻译。将中国文学译成外语,最困难的就是高度依赖汉语文化语境的内容。《兄弟》粗放式、类型化的创作手法,反而减少了英译之后的信息缺失。

nlc202309051228

此外,在某些细节处理上,两位译者采取了“归化”策略,也就是尽量使译文的用词和语言风格贴近英语语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刘镇的美人林红发现和她相亲的男人早有了女朋友,于是找到那个女孩并告诉她:“你的男朋友是个刘镇陈世美”。包公怒铡陈世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但外国读者对此一无所知。如果非要按字面翻译的话,就需要很长的脚注才能把来龙去脉说清楚,这样无疑会让译文变得累赘不堪。译者将这句话翻译如下: Your boyfriend fancies himself Liu Town’s resident Don Juan.字面意思是:“你的男朋友妄想他自己是刘镇的唐璜”。唐璜是欧洲文学里有名的浪荡子,许多作家都以他为主角写过作品。这一典故虽然和原文中的陈世美并非完全对等,却能让欧美读者一下子抓住关键所在。

整体而言,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完成了一个质量上佳的译本,在保留余华独特风格的同时,做到译文语言自然顺畅。《兄弟》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兄弟》英文版的传播

《兄弟》英文版出版后,英美两国的主要媒体大多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2009年2月9日,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的书评人莫琳·科里根(Maureen Corrigan)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她不仅将2009年称为“余华年”,而且称赞《兄弟》“在创作基调、历史视野和叙述技巧等方面均非同凡响”。

同样给予积极评价的还有《华盛顿邮报》。该报书评称,这部作品“并非冷血无情,在荒诞现实中自有人性的温暖和同情”。评论同时指出,余华的风格虽然与哥伦比亚文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荒诞现实主义颇为类似,但他所运用的语言是纯正的中国语言。幸运的是,两位译者在译文中没有过度使用西方话语,因此英语读者还是能透过译文看到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洛杉矶时报》也强调了《兄弟》的现实批判意义,该报书评认为这部小说通篇读来都很好笑,但它“并非轻松的娱乐读物,而是辛辣、痛苦的讽刺作品”。

著名图书销售机构巴恩斯·诺贝尔(Barnes & Noble)也发表书评,对《兄弟》给予高度评价。作者声称,“即使你不说中文,即使你对过去40年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只有模糊的印象,你也可以阅读这部内容丰富、滑稽可笑、既有色情暴力描写、又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是一部悲剧,同时却让人发笑;这是一部喜剧,同时又让人震惊。不管怎样,故事叙述充满活力,翻译也很出色,它对所有人都具有吸引力。”

当然,也不乏批评的声音。比如,英国《独立报》书评人贾斯丁·希尔认为,《兄弟》“像是一部未经剪辑的纪录片素材:故事主线不错,但是塞进去太多旁枝末节的内容”。《卫报》书评人朱莉娅·洛弗尔(Julia Lovell)同样认为,小说“有些片段会吸引你停下来细读,但大部分内容都是或浮夸或滑稽的描写。由于故事基调和情节过于夸张,小说整体反而显得平淡,缺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不过整体而言,媒体给出的评价还是相当积极,这对于《兄弟》的销售和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大致了解《兄弟》英译本的收藏情况,笔者于2014年5月27日检索了世界主要图书馆联合检索系统WorldCat。结果显示,收藏此书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有617家图书馆,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等知名大学。

其次是英国,共有64家图书馆收藏此书,包括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知名大学。另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有26家和23家图书馆收藏这部作品。

上述数据究竟说明了什么,我们不妨和莫言作品的收藏情况做个比较。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在英语国家名声大噪,不仅新作迅速翻译出版,早期作品也纷纷重印。然而查询WorldCat却发现,莫言作品的收藏量和余华相差无几。以《大蒜之歌》英译本为例,该书于1995年出版发行,在美英两国的收藏记录分别为697条和69条,与《兄弟》大致相当。而莫言的近作《变》英译本出版于2010年,在美国的收藏记录只有224条,在英国只有8条,远不如同期出版的《兄弟》。

另一项数据也能大致反映出《兄弟》英译本的传播度,那就是亚马逊网站的图书销售排名。根据练小川教授统计,截至2009年9月,共有12本中文图书被译成英文出版,包括毕飞宇的《青衣》和残雪的《五香街》。就当时的亚马逊销售排名而言,《兄弟》(排名31799),远高于其他作品(《青衣》排名100014,《五香街》排名96178)。即便和前一年出版的12本中文图书译本相比,《兄弟》的销售情况也遥遥领先,最接近的是姜戎的《狼图腾》(排名51275)。其余作品,如莫言的《生死疲劳》(排名94060)、苏童的《碧奴》(排名184704)、王安忆的《长恨歌》(排名464423)均有明显差距。

《兄弟》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的战略研究的启示

余华的《兄弟》在英语语境中的译介和传播取得了一定成功,分析和总结其相关经验将有助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的战略实施,有助于中国当代文学图书更好地走向国外市场。

在目前国内翻译人才匮乏的状况下,依靠国内的翻译力量来承担快速发展的中国文学翻译工作似乎不大现实,《兄弟》由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共同翻译取得的成功证明:中外合作是中国文学翻译目前比较理想的工作模式。有论者称《兄弟》存在四大缺陷:文字粗俗、情节虚假、叙述杂乱、思想阴暗。按照这样的观点,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应该在文字上避免低俗,在细节上追求真实,在结构上避免杂乱,在思想上追求光明。这也是大部分批评者持有的看法。然而在国外语境中,这些根本就不是大问题。现实主义原则在国外早已不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信条,经历了荒诞派、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风格的洗礼,国外读者已经习惯了各种荒诞不经的故事,也见识过各种匪夷所思的叙述技巧。而经过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共同翻译,《兄弟》对于国外读者而言,根本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新世纪,从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市场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实质就是国际图书贸易,那就必须遵从国际图书贸易市场的基本规律。这要求中国文学翻译出版机构必须提高在海外的市场运作水平,创新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形式。有实力的中国出版机构要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实现图书出版和发行的本土化;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出版人才,熟悉国际出版产业运作规律的经营管理、具有国际市场意识的创新策划创意;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中外合作同样是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出版良方,如采取版权合作方式、借助国外出版机构的销售渠道走向世界。

此外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国外出版机构在译介中国图书时,兴趣已发生了多样化的变化,从原先的“红高粱”“红灯笼”“红色中国”转向描写当代社会的作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实力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欧美各国不得不放下大国心态,潜心研究当代中国。2008年5月4日,《纽约时报书评》首次以专题形式,介绍了四部中国小说:莫言的《生死疲劳》、王安忆的《长恨歌》、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和姜戎的《狼图腾》。2009年3月8日,该报再度推出中国专题,介绍包括《兄弟》在内的三部小说。2012年1月,英国老牌杂志《经济学人》设立中国专栏,这是70年来的头一遭。种种信息表明,欧美各国迫切想要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好时机。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9.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篇九

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 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 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 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 :《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 诗歌集《死水》、《红烛》)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 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 :《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 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 盾:《蚀》、《子夜》、《春蚕》

老 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 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 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 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 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 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 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叶 紫《丰收》

殷 夫:《我们》 臧克家:《难民》、《春鸟》 蒲 风:《咆哮》 陈梦家:《再看见你》

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乐园鸟》、《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何其芳:《预言》、《花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独语》、《画梦录》 卞之林:《距离的组织》、《断章》、《圆宝盒》、《归》 林 庚:《春天的心》 洪 深 《五奎桥》

萧 红:《过夜》、《回忆鲁迅先生》、《生死场》 吴伯箫:《夜读》 曹 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方巾气研究》 梁实秋:《雅舍》 李广田:《山之子》、《回声》 丽 尼:《鹰之歌》 陆 蠡:《囚绿记》

丰子恺: 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夏 衍:报告文学《包身工》,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宋之的:《1936 年春在太原》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传奇》(短篇集)、《倾城之恋》、《金锁记》、《公寓生活记趣》、《爱》

艾 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黎明的通知》、《旷野》、《北方》 陈白尘《升官图》

田 间:《给战斗者》 绿 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

冯 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准备深深地领受》、《一个消失了的山村》

郑 敏:《金黄的稻束》、《音乐》 辛 笛:《风景》 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 阿 垅:《纤夫》

鲁 藜:《泥土》 陈敬容:《划分》 穆 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 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贺敬之等:《白毛女》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周立波《暴风骤雨》 孙 犁:《荷花淀》 理论类: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从牯岭到东京》(茅盾)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 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朱光潜:《谈美·开场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 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当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梁 斌:《红旗谱》

吴 强:《红日》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

曲 波:《林海雪原》 赵树理: 《三里湾》、《“锻炼锻炼”》 柳 青:《创业史》 杨 沫:《青春之歌》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王 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活动变人形》 茹志鹃: 《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 郭小川 :《致青年公民》、《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

贺敬之:《回延安》 闻 捷:《天山牧歌》 老 舍:《茶馆》 田 汉:《关汉卿》 杨 朔:《荔枝蜜》、《茶花赋》、《樱花雨》 秦 牧:《古战场春晓》、《土地》、《社稷坛抒情》 浩 然:《金光大道》

刘心武:《班主任、《如意》、《钟鼓楼》 陆文夫:《小巷深处》、《美食家》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 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 谌 容:《人到中年》

汪曾淇:《受戒》、《大淖记事》

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 邓友梅:《在悬崖上》、《那五》、《烟壶》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贾平凹 :《腊月·正月》、《浮躁》、《废都》

王安忆: 《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绣谷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 阿 城:《棋王》 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马桥词典》 徐怀中:《西线轶事》 莫 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马 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洪 峰: 《瀚海》

苏 童:《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 余 华: 《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艾 青:《在浪尖上》、《鱼化石》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舒 婷:《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北 岛:《回答》 顾 城:《一代人》 杨 炼:《大雁塔》、《诺日朗》

沙叶新:《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 高行健: 《绝对信号》、《车站》 巴 金:《随想录》

徐 迟:《哥德巴赫猜想》 池 莉:《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 方 方:《桃花灿烂》 刘震云:《一地鸡毛》 谈 歌:《大厂》 陈 染:《私人生活》 林 白:《一个人的战争》、《小城之恋》《锦 《荒山之恋》陈忠实: 《白鹿原》

张 炜:《古船》、《九月寓言》

理论类: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徐迟

《现代化与现代派》 谢冕

《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

《崛起的诗群》 韩少功

10.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论文 篇十

说明:本讲义既不准确,又不全面。凭借的底本是号称“当代文学之父”洪子诚爷爷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立场偏右。若是左派老师出题,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就成,具体评价再议。所有没有出现其中的知识点,其所以被忽略,很大的原因就是:考试基本不考。

当代文学是1949年以后直到现在的文学,是越学越长的文学,是老不死的文学。7月2号到19号开了个第一次文代会,全国文学中老年济济一堂,大会把7年前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定为文艺总方向,这下子全国都延安了。此外还成立了文联和作协,作家们都是有人管的人了,都是有归属感的人了!也就都是快倒霉的人了。

全中国都延安,原来不延安的一时不大适应,不大习惯,于是就要由组织上出面说服教育,要改造,当然也有人叫批评或批判。先倒霉的是《武训传》,这部电影讲了个乞丐讨钱办学校的故事,由于其中心思想是一个人如何不劳而获结果发家致富奔了小康还宣传反动思想,毛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成了新中国第一部禁片,不黄不暴力,就是反动。当事人纷纷写检查,包括郭沫若,可见当时文艺界的思想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没过多久,萧也牧发表了《我们夫妇之间》和《海河边上》,前者讲述了一个工农出身的干部如何被一个小资知识分子以城市为后盾成功改造了的故事,后者讲述了一个男青年如何为了谈恋爱才追求进步的故事,群众很不满,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伪装成读者李定中,说这是玩弄劳动人民的态度,是低级趣味!丁玲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还有一大批陪绑的一起遭到批评。萧也牧写检查,表示“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当不了作家,当了编辑,后来帮助出版了《红旗谱》。

又没过多久,李希凡和蓝翎发表文章,批评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分析不够现实主义,冯雪峰没拿两个大学生当回事。毛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冯雪峰就当不了编辑了,只好搞搞理论。其实俞平伯没怎么样,真正倒霉的有两个:一个是胡适,赔了个儿子;一个是胡风,以为自己发飙的时候到了,结果座谈会开到后来就不批俞平伯和胡适了,改批胡风了。两个姓胡的,叫风的给叫适的当了接班人。

说到胡风,他和周扬一直就不对付。后者说前者是汉奸,前者说后者是混蛋,两个人骂来骂去,最后打到了毛主席那里。胡风一口气写了三十万字,到处都是谁谁谁是个混混,哪哪哪有把刀子,毛主席看得很郁闷。后来胡风有个叫舒芜的战友叛变了,把私人信件公开了,这要是在BBS是会被杀档的,不过那时候技术没那么先进,结果舒芜成了模范。毛主席一看气坏了,一帮人搞在一起,还骂我是“老头子”,早晚要出事,干脆还是关起来好了。其实按胡风的意思,要是他掌了权,一样要把周扬关起来,反正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周扬搞掉了胡风,又开始搞丁玲。丁玲这个人也是飞扬跋扈,当初她的《太阳照着三个和尚》——哦不对,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周扬压着不让出版。后来书出版了,还获了奖,她就到周扬跟前显白。正好周扬刚死了儿子,丁玲就说:哎呀你看你看,我的书也出了,你的儿子也死了。就算是安慰,这嘴也够欠的。结果她也倒了霉,成了反党小集团,跟她一块儿倒霉的还有陈企霞和冯雪峰,冯雪峰这回连理论都搞不了了。

这样搞来搞去,搞得大家都很紧张。毛主席一看这样不好,就说我们来双百吧,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大家有话还是说出来嘛,不要怕。这下子好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什么都敢说,连工农能打江山不能坐江山都说出来了,结果毛主席很郁闷,写了篇文章,叫作《事情正在起变化》,后来又写了一篇,叫作《这是为什么?》。胆小的哆哆嗦嗦不敢说话,胆大的热情地鼓励说:说吧,说吧,天下是我们的!胆小的刚说一两句,结果“反右”开始了,大家都成了右派。所以不是毛主席搞阳谋,分明是胆大的搞阴谋,死了也有垫背的。当然,也有没说话就倒霉的,那是因为他上厕所没挑好时候。

反右完了又消停了。毛主席一看,文学中老年不说话了,那就让劳动人民说话吧,他们胆子大,说的话也不反动,于是就大跃进了。农村出了个王老九,知识分子这边郭沫若不甘示弱,写了个《百花齐放》,一百首诗,每首写一种花。郭老就因为写了这本集子,简历上又多了一条:园艺学家。当然,郭老懂的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叫他博物学家,就跟现在的百度差不多,啥都知道,啥都不准确。结果劳动人民一部分进城当了工人,一部分写诗成了王老九,还有一部分要干三部分人的活还得干得大跃进,后来中国就自然灾害了。这时候政策放松了点,知识分子开始出来写散文了,那些王老九们也就不再写诗,又回去种地了。情况就好了点。再然后就文革了。

文革的时候倒霉了很多文学中老年,很多知识分子,连周扬这种连战连捷的PK王都不行了。林彪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搞了十年,搞出了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平均起来一年还不到一个。一帮文学青年不会在地上演戏,只好在地下写诗,像食指、芒克、多多什么的,写“太阳像一个淫荡的新娘”,很黄很暴力,到了八十年代,就变成很文学了。还有三部中篇小说:《公开的情书》、《晚霞消失的时候》、《波动》,由于比起诗来不能引人联想,所以就不够黄不够暴力,以后当然也就不够文学。写《波动》的赵振开后来改名北岛,写诗去了。现在他好像又写小说,因为现在的小说比诗更黄更暴力,也就更文学。

文革以前那段时间文学史上叫十七年,有那么几部作品比较重要。长篇小说方面: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就是《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重要的里面还有更重要的:《红旗谱》说一帮农民想跟地主对着干而不得,这个时候来了个共产党,说:要暴力!农民们恍然大悟,于是开始打砸抢;《创业史》讲一帮农民不想跟地主对着干,这个时候出了个进步青年,说:要对着干!农民们没大明白,于是被说服教育;《林海雪原》讲一帮解放军想跟土匪对着干,因为解放军里啥人都有,土匪里面啥人都没有,于是就干成了;《青春之歌》讲一个女大学生想跟男朋友想怎么干怎么干,父母找的她觉得不靠谱,别人找上门来的她后来觉得不靠谱,她找的靠谱的结果牺牲了,最后她和一个共产党互相找,然后就成了。短篇小说出了个赵树理,把小说当曲艺写,写得农民很爱看,还能解决问题,后来解决不了问题了,小说写得再像曲艺也没用了。散文方面有杨朔秦牧刘白羽,刘白羽是个政论家,秦牧是个科普家,杨朔是个联想家。戏剧方面老舍写了个茶馆,现在还在演,就是把本子改了,一直没演全。诗歌方面有写个人的郭小川和写集体的贺敬之。郭小川在即将平反的前夜在蚊帐里抽烟,把自己给烧死了,贺敬之原来跟胡风混,一直不被赏识,后来找到了归属感,就比胡风混得好了。胡风那拨人叫“七月派”,诗不如“九叶派”好看,“九叶派”打头的是穆旦,这个人死于心脏病,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骨折,很像他写的诗的风格,真现代主义呀。

文革以后的文学叫新时期文学,严格地说到1989就完了,1989以后叫“后新时期”文学,“新”用完了,只能用“后”,这个“后新时期”是一帮教授吃饱喝足以后苦思冥想琢磨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就是打倒了四人帮,又请走了华主席之后,邓小平上台以后没怎么搞搞出来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有这么一条线:伤痕—反思—寻根—先锋/新写实,概括起来说,就是反思文革—反思十七年+文革—反思中国传统+十七年+文革—纯文学不反思;到了“后新时期”,就成了市场经济不文学更不反思。跟这条负线相对的还有条正线,就是改革—知青。

先说负线。伤痕文学重点是两篇:卢新华的《伤痕》和刘心武的《班主任》。前者是伤痕文学命名的直接来源,但凡这种命名,都是一上来当贬义用,后来就成正经名字了,后来的“朦胧诗”,外国的“印象派”,都是这样,这说明想要出头就得脸皮厚,得把骂街当绰号才行。刘心武还有一篇作品叫《醒来吧,弟弟!》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还是哥哥,现在只能算爷爷,研究比他还爷爷的《红楼梦》。

反思文学就是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李顺大就是新社会的祥子,后者想买车,前者想盖房,到最后都没能搞成。高晓声创作的更重要的形象是陈奂生,这个漏斗户主后来出了国,还坐了飞机。还有个张贤亮,就爱探讨灵肉冲突,写了篇《绿化树》,主人公看着《资本论》就像看见粮食一样。他后来与时俱进,搞了文化公司,还搞了铁凝,一下跃进到“后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文学更不反思的阶段。其实他之前写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就这样,里面净是“今夜陪你干个痛快”,“一晚上干了五次”,和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遥相呼应。

韩少功写了《爸爸爸》《女女女》,在两个辈分之间显得游刃有余。阿城写了《棋王》《树王》《孩子王》,除这三王以外还写了《遍地风流》,《遍地风流》每段都很短,不是阿城决定的,是阿城的写作工具决定的,他是把烟盒拆开以后写的,想写长也没有地方。还有个李杭育写葛川江,就爱写“最后一个”,像《最后一个渔佬》,后来一文多发,被封杀了,等到解禁以后,由于不能像张贤亮一样与时俱进,发了也没人看,于是也成了“最后一个”。最近他因为打人被罚款判刑,某种意义上成了“第一个”,算是翻了身,扬眉吐气。

先锋文学前头还有个现代派文学,说来说去也只有两篇: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告诉我们大学生都是疯子;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告诉我们不仅大学生,连拾破烂的都是疯子。关于现代派的讨论分三个阶段: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现代派—中国的现代派是学习西方的现代派—中国的现代派是假的现代派。先锋文学要提这么七个人:马原的《虚构》,讲一个汉人跑到藏区跟麻风病人乱搞,写到写不下去的时候突然跳出来说:其实我这都是编的,我把材料给你们看,你们都被我骗了吧,哈哈哈哈哈。这就是所谓的不关心“写什么”,而关心“怎么写”;洪峰的《奔丧》写一个没心没肺的儿子,和加缪《局外人》有点像,先锋文学老爱拿父子关系说事,老爱拿自己当儿子,跟爸爸撒娇;残雪有点像卡夫卡,把一些恶心的意象拼到一起,代表作《山上的小屋》;苏童的风格作品就像他的作品《罂粟之家》,弥散着一股颓败、浮糜的抒情气氛;格非学博尔赫斯,特别喜欢棋和镜子,他的《褐色鸟群》号称是中国最难的小说,当然我们也可以粗劣地解释成一个记性不好的人和几个长得像的人的故事,他喜欢在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跳过不写,留个空缺,以《迷舟》为代表,现在格非当了清华中文系教授,不学西方了,改学中国传统了,写出来的东西就连习作都不如;余华的特征是冷酷到底,看着一家人自相残杀他可开心了,后来他变温情了,写的东西就越来越一般,卖得也越来越好;孙甘露写的小说都不像小说,人称“反小说”,像什么《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不但读信的人读不懂,女人猜不出,不读信的男人也搞不懂他要说什么。

先锋屁股后头有个新写实,是《钟山》杂志一手搞出来的,其实无非就是一些庸常的生活流。“新”字用完了,不知道再出花活,是不是又该有什么“后新写实”,还请我们的教授赶紧再去吃饱喝足然后冥思苦想吧。池莉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喊快感的,她的代表作用一句话说,就是《烦恼人生》因为《太阳出世》所以《不谈爱情》。方方有篇《风景》,除此以外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她不是“一本书作家”,她是“一篇文章作家”。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题目跟新写实完全相符,写来写去也都是《官场》《单位》那点破事,后来他写了《手机》,和崔永元的关系很不好,前两天又改名了,《我叫刘跃进》。

再说正线。改革文学张扬的是现代化,知青文学张扬的是上山下乡真伟大。前者有个蒋子龙,虽然姓很反动,作品不反动,描写了一个重返工作岗位的老厂长如何既抓生产又抓爱情的故事。后者有个梁晓声,跟高晓声不是一回事,那个高晓声跟高晓松也不是一回事,大家千万不要弄混。梁晓声的代表作就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讲一群知青如何征服一片大沼泽,征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管不顾地死人,《今夜有暴风雪》也是,热爱进步的好青年被活活冻死了,看到这里,我们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豪情油然而生。知青文学还有个张承志,他是“红卫兵”一词的首创者,一方面感念蒙古人民的博爱与伟大,写了《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一方面感念大河涛涛,写了《北方的河》,比梁晓声还理想主义。现在梁晓声跑到北京语言大学当教授去了,张承志还在追逐理想跑啊跑。

还有几个作家很难归类。王安忆的特点就是每次文学思潮都赶不上引领风气之先,可总能搭上末班车,像《小鲍庄》之于寻根文学就是这样。她更有名的是写性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还有《长恨歌》,电影拍得比小说还糟糕。莫言学马尔克斯,语词像恐怖主义自杀性袭击的炸弹一样随处爆炸,有时像是胡说八道,比如《生死疲劳》里驴啊猪啊不停转世什么的,也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可以算是知青文学,不过他的腿有残疾,不大好出门体验生活,于是就在屋里冥想,写的东西也越来越玄。像《命若琴弦》,写一个老瞎子弹断1000根琴弦,发现还没有复明,就跟小瞎子说:要弹断1200根!要是后来还有个小小瞎子,大概要弹断1400根……所以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复习等差数列。不过……要是瞎子日后无穷多,那他岂不光顾着弹琴,没工夫吃饭睡觉和讨饭吃了么?当然,不管怎么说,援引张颐武老师的说法,史铁生在残疾文学领域还是头把交椅,和张海迪合称双璧。还有个贾平凹,乡下文人自恋气息很浓,据说当时他把退的稿都贴在墙上,发誓一定要写出个人样来,后来就写出了《废都》这样的不朽名著,然后很快被禁掉,全便宜了盗版书商。比起贾平凹来,路遥就要老实得多,他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比《废都》还要不朽,就是没有人看,结果穷死了。最后说说王蒙,新时期以前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让秦兆阳改成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他很不满意,然后就被批判了。新时期以后他成了“重放的鲜花”,写了《XX的季节》这样索然无味的东西,《当代》最后都不发了,怕读者提抗议。他的“发明”是把西方的意识流加上逻辑,变成所谓“东方意识流”,像什么《蝴蝶》啊、《夜的眼》啊、《春之声》啊,都是。后来王蒙改玩幽默,开出了像《球星奇遇记》这样的奇葩,王氏幽默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大好笑。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活动变人形》,大家要记住有个主人公叫倪吾诚。稍带脚提一句陈忠实的《白鹿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扔硬币,扔来扔去,还是村里的刘备和诸葛亮说了算。

小说之外谈谈诗,主要是新诗潮和后新诗潮。“新”指的是舒婷、顾城和北岛,一个写老水车与老橡树,一个写童话写得杀妻自杀,一个写墓志铭和我不相信。起先别人看不懂,只有三个人说好:谢冕、孙绍振和徐敬亚。谢冕是洪子诚的师兄,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之伯”,他在转书摊的时候发现了《今天》,特别激动,大力推荐。说好的三个人分别写了文章,都有“崛起”二字,史称“三个崛起”。中央很生气,后果很不严重,孙绍振和徐敬亚好歹还写了篇检查,谢冕坚持不认错。伯伯就是不一样,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现在多牛啊,到处吃饭检验饭菜性价比。北岛他们出名没多久,就有一帮文学小青年叫嚣着“PASS 朦胧诗,打倒北岛”,像什么于坚、韩东之流,就冒出头来了。于坚、韩东是口语化写作,像韩东写大雁塔,有的人上去有的人下来,跟赵丽华阿姨烤馅饼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网民,不会调侃“我也会写诗/因为/我会/用/回车/键”。根据崔永元的回忆,那个时候遍地都是诗人,他也不例外,只要看到他走在路上,眉头紧锁,一脸忧郁,那准是在构思一首新诗。

散文和戏剧没什么好说的。散文基本大家都会写,写了也没人看,除了余秋雨大师夹杂着常识错误的大文化散文以外,好像没有什么所谓的名家。戏剧有个孟京辉,只是看戏需要花钱买票,成本较高,《先锋戏剧档案》收录的东西又太少,远不能解渴,所以更像是种文化消费,谈不到研究层面上。

既不准确、又不全面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大致如此。20分钟的时间,足够看看我们这帮当代文学的研究生面对着一堆什么样的东西。可悲的是,正在发生的比起已经发生过的,更加惨不忍睹。幸好,我们还在坚忍地活着;面对我们,没有人可以随意言及轻生。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汇报材料下一篇:中职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