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2024-06-11

企业工作改进建议(精选8篇)

1.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篇一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整体目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薄弱,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会导致企业监督执行不力。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企业自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停留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单位内控制度明显弱化。另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处于自我积累、自由放任的形成阶段。

(二)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未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违背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虽建立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缺少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好坏,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无法肩负起监督职责来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使得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可好可坏,难以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四)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采取经营政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这在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中经常可见,比如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结果举步维艰,负债累累,有的甚至导致破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与业务等内部资源的协同效率,同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与业务流转进行管控,使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达到设计目标。企业可按照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两个层次来构建:基本规范应是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参照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这两个层次缺一不可。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明晰的责任监督体系,达到管理制度健全、各岗位责任明确、监督考核完备、内部控制有效、运营生产规范、数据统计真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内部控制具体方法看,基本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地运用,而先进的、非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绩效考评则有待进一步推广运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控制环境不完善,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导致控制活动中相关政策与程序难以实施。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如果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要构建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一系列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力,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模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内控体系即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导向、激励以及协调上。通过各种途径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对于公司和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制度的控制之中,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实现权责分配,即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机构的权限和责任,使各机构明确清除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使每位员工不被忽略也不会滥用职权。

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应将企业内部控制最终责任落实到最高管理层,这样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管理层建立并传达正直品行及正确价值观,优化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正确理解相关政策,树立全体员工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并以管理层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级员工。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认识,其知识及执业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不足,造成了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加快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推进进程,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四)借助于财务工程体系,财务控制与业务控制有效结合1.内部控制需要和财务治理紧密结合。内部控制虽然是包括会计、财务、业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在内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但在最终操作上,离不开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以财权的配置为核心,其中授权控制及集权和分权管理等思想也是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2.科学设置财务组织结构,为“控制活动”奠定基础。建立并完善逐级财务工作核验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资产安全、预结算控制等各方面进行逐级考核、监控,从而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力度。采用信息化财务控制手段,将业务控

制要求嵌入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搭建信息沟通的快捷渠道。

3.建立有效的预算考评机制。一是考评时要运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市场化+内部化”、“结果+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使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均衡。二是确保被考评单位责任与权利对等,即在预算控制中要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加以规范,做到责任明确、以责定权、奖惩合理,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即考评引导执行主体的行为,实现整体利益一致,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使得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严格依赖于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质量的认识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格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整体全面地熟悉并了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已落实,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已达到。通过内部审计,增加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经济监督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而且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具备较高的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实现经营者风险管理目标。

总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其变化难以预测与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对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现代商业,2009

【2】勇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解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

2.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篇二

捐赠, 是指某个主体自愿无偿给予另一主体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行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接受的资产捐赠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处理, 对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是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时, 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 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 还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企业因接受捐赠而支付相关费用的, 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接受的非货币性资产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 则先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然后分期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明确了接受捐赠的本质是利得计入当期利润, 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会计处理, 实现了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统一, 却没有解决接受捐赠业务在实际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于:一是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环境。采用收益法将接受捐赠所得作为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利润总额, 为上市公司利用捐赠收入人为地调增利润提供了可能。例如,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避免股票被特别处理或被强制退市, 通过向上市公司捐赠资产实现扭亏为盈。如此, 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从而影响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二是未区分附条件捐赠和无条件捐赠, 难以正确反映捐赠业务的实质。将捐赠所得确认为收入而不区分捐赠性质, 将有可能导致对经济业务实质的理解错误, 在未实际取得收入时确认了收入, 从而虚增了利润。三是未对劳务捐赠进行确认, 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捐赠劳务有可能帮助企业形成资产, 而现行会计处理对劳务捐赠大多情况下却不予以确认, 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相应披露。

二、改进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 完善接受捐赠业务的处理, 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 采用特别收益法。

捐赠应区分非关联方和关联方捐赠, 对非关联方主体的捐赠所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对股东等关联方捐赠则根据捐赠数额处理, 若接受捐赠所得超过企业当年扣减接受捐赠收入后利润总额的50%的, 则先将捐赠收入计入“递延收益”, 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 平均转入营业外收入。

(二) 为营业外收入科目增设附条件捐赠利得明细科目。

对于附条件捐赠利得, 将附条件部分加以计量, 在确认捐赠资产的同时计入相应的负债, 待以后满足所附条件时再将相应的负债转入营业外收入。

(三) 对捐赠劳务确认收入, 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对于捐赠方无偿提供的劳务通过判断符合以下条件则确认为捐赠劳务:一是该项劳务为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的流入;二是该劳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 捐赠方本身又拥有这项特殊技能, 如果企业不能无偿获得该项劳务, 就不得不向外购买。

3.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篇三

摘 要:近几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总体呈现低迷状态,行业需求下降,平均利润率降低,在此基础上,为了抢夺市场,煤炭企业往往通过“赊销”的方式来吸引客户,造成应收账款规模提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煤炭企业的盈利质量遭到消极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管控来实现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文章结合XSM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20-03

1 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一般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向目标客户所收取的款项,该款项作为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商业信用,凭借双方的合作信誉实现。作为一种信用销售模式,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客户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金管控成本较高的状态下,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账期”较长的客户进行合作,应收账款也是企业所使用的重要促销手段。如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则能够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资金安全。

1.2 我国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混乱现状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保持企业的资金安全,并通过赊销这一促销手段来打开市场,而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客户,往往存在盲目扩大应收账款规模的情况。如山西煤炭行业,2015年延续了持续低迷的状态,2015年山西原煤产量为9.44亿吨,同比增长0.6%,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5%,增速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2015年山西煤炭行业累计亏损94.25亿元,同比减利增亏108.29亿元,从2014年7月起到2015年12月,山西煤炭全行业已连续18个月亏损。

在市场状态低迷的情况下,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只能够通过不断扩大赊销规模来吸引客户,而且煤炭行业的低迷带来了上下游企业经营水平的下降,无力支付到期货款,使坏账、超期账款的规模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剧了应收账款管理混乱的现状。

2 XSM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XSMD公司作为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在需求下降、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基础上,XSMD公司2015年报净利润1.41亿,同比下降48.39%,在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基础上,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却呈现明显的增长,制约了XSMD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1 应收账款管理环境不够完善

在过去煤炭行业发展迅速,各企业收益率较高,整个市场活跃的状态下,即使煤炭企业有坏账、超期账款,也能够通过高额的收益来填补空白,但是在行情低迷的状态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并没有良好的管理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整个行业对财务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由于整个产业链的低迷运作,XSMD公司的客户应收账款不断提高,相应的XSMD作为客户方也有大量的超期账款,这种行业的“赊销”模式加剧了应收账款管控的难度。

在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追求政绩,订单往往没有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就成交,基于老客户的“情面”,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也无法有效开展。

总体来看,行业低迷使应收账款规模提高,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又加剧了煤炭行业运营发展的低迷状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2.2 债权和债務风险评估工作缺失

XSMD公司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根据XSMD的年报显示,2013年,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为2,669,996,921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5.78%;2014年增长至4,544,355,825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9.43%;2015年应收账款规模为4,337,361,471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8.30%,根据数据显示不难看出,虽然2015年有小幅度回落,但是相较于2013年,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

在2015年,坏账准备已经达到58,187,123元,相较于2014年增长11%,而在2016年上半年,坏账准备仍呈现10%以上的增长状态,其中山焦国贸的坏账所占总坏账比重的60%,但2016年XSMD公司仍与山焦国贸签订了大型订单,在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缺失的情况下,XSMD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长,坏账、超期账款的总体余额也不断增长,公司的现金与资产管理都将遭到影响。在整体行业发展不景气的状态下,XSMD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式来实现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

2.3 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XSMD公司作为煤炭企业,煤炭开采、加工、装卸的各个场地距离较远,财务信息的传递时效性差,无形中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压力。我国煤炭企业在经营初期,管理模式普遍比较粗放,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XSMD公司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持续影响下,信息化投入规模不足,也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来协助应收账款规模的有效控制。鉴于煤炭行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往往在ERP平台中增加财务管理的专用模块,使账款的管理效率提高。

相比之下,在近几年煤炭行业发展低迷的状态下,XSMD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每年仅能够保持现有的信息平台稳定运行,没有保持信息平台的持续开发,部门管理者在查询应收账款时需要通过复杂环节才能够实现,同时员工、管理者关于应收账款的沟通交流也不够充分,使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难以实现。

2.4 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较低

XSMD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在完善的审计工作下进行,这样才能够根据交易方的历史信誉情况与应收账款质量审计来判断成交的合理性与应收账款风险,但是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XSMD公司急于成交订单,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以与包钢合作为例,2015年包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834,836,295元,占应收账款比重的18.9%,其中约有42%账款为3年以上,而且包钢近几年也呈现出明显的主营收入与利润下降的窘境,在此基础上,与包钢的订单应该通过合理的审计工作开展后再进行,但是2016年3月XSMD公司再次拟定与包钢签署1.33亿元的合同,其中预付款仅为合同金额的30%,XSMD所承担的应收账款风险再次提高。审计工作的缺失还体现在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订单成交,盲目扩大营销规模,甚至出现与客户相勾结的情况,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持续影响下,XSMD公司对审计结果重视不足,造成应收账款风险不断提高。

3 XSM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为了开展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XSMD公司应该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首先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提高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虽然煤炭行业低迷,但是为了参与市场竞争,“赊销”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XSMD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订单的成交仅仅是账面利润的增长,因应收账款规模提高,坏账、烂账而产生的损失使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不断提高,所以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转变应收账款管控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产生。XSMD公司应该在整个企业内强调应收账款风险的管控工作,在行业低迷的状态下,员工应该树立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意识,在日常销售、财务活动中,应时时关注应收账款规模的变动,订单的签订尽量让客户多付定金,使账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XSMD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等方式,使自身职业素质逐渐提高,能够根据应收账款信息的变动,及时的进行风险预警与相应的会计操作,控制账款规模,规避账款风险。管理环境的营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XSMD公司以发展、动态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3.2 完善风险评估工作

为了完善风险评估工作,XSMD公司首先应该设置应收账款风险指标,在风险指标中应该结合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账款超期率、某客户的应收账款坏账率等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当相关财务信息达到预警指标线时,通过预警系统进行报警。风险评估指标的设置应该结合煤炭企业的发展特点来实现,对于各个销售部门都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当应收账款风险产生以后,能够迅速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将权责归结到个人,使风险预警指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完善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工作,XSMD公司应该成立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在传统由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上,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繁冗复杂,对应收账款的专项管理力度不足,在专职管理部门的约束下,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同时管理小组也可以根据客户应收账款规模的变化,针对性的对应收账款的组成、期限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已存在大量坏账的客户,再签订合同时应该及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協助管理者科学决策。应收账款工作小组应对整个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在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降低时,也应该通过必要的奖励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XSMD公司作为大型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完成,只通过财务部门无法满足应收账款管理需求,所以XSMD公司应该加大信息投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使沟通效率得到提高,除传统的电话、邮件以外,也应该通过先进的沟通软件来提高沟通效率,及时传递应收账款的数据信息,避免煤炭企业开发现场过于分散而产生的账款信息不对称。XSMD公司也应该在ERP系统中单独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根据上文分析不难看出,2014年XSMD公司应收账款规模4,544,355,825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9.43%,应收账款管控工作对公司收益、盈利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XSMD公司应该在财务管理模块中单独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有权限的员工能够在系统中查阅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XSMD公司也应该使应收账款管理模块与风险预警体系相结合,当应收账款数据信息达到警戒线时,及时传递报警信息,并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应收账款管控数据与图表,使管理者能够更清晰的对应收账款管控工作进行分析与决策,通过科学、现代、高效的管理模式,最终提高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3.4 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XSMD公司为完善应收账款管控工作,应该使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首先XSMD公司应该扩大审计范围,现有的财务报表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应收账款管控的需求,例如与客户的应收账款规模逐渐提高,在账面上只能够反映出不良账款,而产生的原因、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程序都无法通过审计工作来发现,审计效果无法发挥,所以XSMD公司应该扩大审计范围,针对现有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增加相应措施,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从应收账款的产生阶段开始,对应收账款的产生、回款、追查内容实现全面的账款审计,使审计具有动态性与全面性,使审计的效果得以发挥。

在保证审计全面性的基础上,还应该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审计工作需要收集大量关于应收账款的信息,包括最初的合同审查、应收账款管控、催收、最后的坏账处理等环节,这需要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个环节,而当某个部门不配合审计工作,将造成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所以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并保持审计工作的地位,任何部门的工作不能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发挥审计工作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4 结 语

通过本文研究能够看出,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构成中,大客户的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提高,坏账率也逐渐上升,但是XSMD公司为了维持经营,仍与大型客户签订订单,造成应收账款管控工作陷入恶性循环,XSMD公司应该审时度势,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加强应收账款管控工作,使财务风险管控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小军.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探究[J].财会学习,2015,(11):68-69.

[2] 付应.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与管控[J].财经界,2015,(24):

78-79.

[3] 李永会.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效益探讨[J].财经 界,2015,(19):116-117.

[4] 杨晓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论,2015,

(25):33-35.

[5] 王蕾.商品流通企业管控应收账款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5,

4.学校工作改进建议 篇四

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本工作之一。通过自己多年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不断探索,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原始记录

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和客观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又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它包括学校的文件资料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教研实践活动、学生技能实操考核、学生学籍管理、招生入学工作、毕业就业工作、财务账目管理、总务固定资产和教学设备账目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年度考核管理、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特种作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办公自动化得到普及。在各项工作中,形成大量文字材料、声像资料、电子信息、电子文件等。这些档案资料需要经过档案人员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与检索、保管、统计、编研并利用于各环节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被归档的档案完整与安全,使全部案卷科学规范,能够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发展的历程,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学校档案工作是专门管理学校各部门档案资料的一项专业的业务管理工作,也是国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作用和性质来说,是有一项有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从其工作的特点说,档案工作与其文献及图书管理工作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都具有对信息的存贮、加工、输入和输出的传输过程和控制系统。但档案工作又有本身的特点:第一,档案资源形成与积累的缓慢性;第二,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第三,档案来源形成部门的依赖性;第四,档案机密性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在学校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档案形式的不同记录载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档案,在管理方面有其各自不同的具体方法。但其基本要求存在一定的共性,概括地说,主要是资料完整与安全、方法科学与规范以及管理的经济性与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

3.学校档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档案客观地记录着学校各项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各发展历史时期的教研成果和经验教训;又是今后学校制定各项工作发展计划不可缺少的借鉴、查询理论依据和工作总结。对档案进行综合性地分析研究,去粗取精,能够全面掌握学校在不同时期的组织沿革变化、机构演变过程和教育建设成果第一手宝贵资料,为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资源不足和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工作落后,利用率低

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档案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学校领导压缩档案基础建设经费,导致档案硬件设施不足,管理落后,工作封闭,利用率低;有些管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对《档案法》学习认识不深刻,不按照国家有关制度管理档案;有些学校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这些现象都是档案管理得不到重视的具体表现。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

基层学校一般不设专职岗位管理档案,有些学校让教师兼职管理或临时抽调闲置人员管理档案,这些人本身学历不高或者没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情况下,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另外,在档案形成前,各部门环节工作上,专业知识薄弱,经常出现丢失、缺页、损坏不全的文件材料,难以符合完整与安全的归档要求。诸多因素,严重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

3.档案基础设施落后,档案完整性不够

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必须具备标准的基础设施、设备。但当前基层学校:(1)档案室基础建设设施不达标,防虫蛀、防潮湿、防霉烂、防偷盗、防火灾等条件不够,容易造成损坏或丢失。(2)管理设施落后,规范不统一,不符合当前多样性档案的科学管理要求。(3)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做得不到位。

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1)各部门只注意本职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档案资料,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能认真对待。(2)档案在归档过程中出现任意归档、错归乱放、资料缺页、丢失不全的现象,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阻碍。

三、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当前,改进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变革中求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范化科学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此谈谈个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1.学校领导重视,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重视档案工作,组建以校领导挂帅,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档案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工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档案工作业绩考核机制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2.加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档案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有效手段。要建立综合档案室,购置添加管理设备,做好档案室各项防盗、防火、防霉、防虫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的安整和安全。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抽调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志,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要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档案专业知识。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手段,开展我们的工作。

3.强化档案意识,充分扩展档案资源

举办讲座,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专栏,举办知识竞赛,使全体师生重视和支持学校的档案工作;在各科室、教研组选派责任心强的同志兼职档案协管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要扩展档案资源开发建设,不断强化档案意识。档案的积累过程比较缓慢,在学校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有日后查考价值的文件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可能地扩大收集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档案。

4.完善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普及,加快学校档案现代化管理步伐,使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采用高科技方法管理档案。它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技术要求,以方便快捷的管理方法,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发挥档案信息价值,让人们真切地认识到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5.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建议 篇五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优化小微金融服务,有效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转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进。

一、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环境欠优增加银行顾虑。

一是信用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全市银行业不良率*%,从账面上看,风险总体可控,但长期以来的贷款款快速增长对不良率产生了一定的稀释效应,且关注类贷款*亿元,同比增长*%,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二是部分企业套利动动机较强。部分企业刻意隐瞒重要经营信息,致使银行无法掌握真实风险状况。部分企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挪作基建或滥用贷款投资,甚至在自有资金充裕、具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仍通过“续贷”等途径占用信贷资源。部分企业逃废债务,影响金融债权安全。

(二)融资渠道有限制约小微金融企业融资能力。

全市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直接融资占比低。

(三)配套机制不健全影响实际效果。

大多数小微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抵押等问题,而配套增信体系不够完善也进一步制约了小微企业增信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不足,商业担保机构为实力较弱的小微企业担保意愿不强;二是政府转贷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如为不符合帮扶条件的企业提供转贷、手续过于繁琐影响银行续贷效率、手续费较高偏离了为企业减负的初衷等。

二、对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信用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的高低,为此,建议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整合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形成广泛覆盖市场主体、可供查询的信用信息库,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切实发挥联合惩戒震慑作用,加大失信人信息公开曝光共享力度,对失信人严格实施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联合惩戒措施。追究失信企业法人代表责任的同时,更要追究实际控制人的责任。三是要协调提升金融案件执行效率,持续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实行金融案件清单管理,建立“法银”联系人制度,以任务督办和统一衔接驱动执行效率提升。

(二)发展多层次融资渠道,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

一是发展直接融资,构建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支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用好用活风投资金,推动企业上市、再融资。

二是规范民间融资,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合理合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同时,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谁生的孩子谁抱”的原则,切实履行民间融资机构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排查风险隐患,规范民间融资机构经营行为。

三是发挥好银行业主力军作用,要出台激励约束措施,实施小微金融财政奖补,鼓励银行业机构单列小微信贷计划,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风险水平,设计简捷、实用、高效的差异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

推广“银税贷”“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产品和业务,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强对信用记录良好企业的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强化政策督查考核,鼓励金融机构适度放宽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容忍度。

(三)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性。

一是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成立由各级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担保公司的担保和代偿能力。要切实推进政银企合作,不断壮大各类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提升风险分担能力。二是壮大“过桥资金”,用好、用活转(续)贷基金解决企业“周转难”问题,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融资桥梁。三是探索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成长型而又缺乏资产质押和担保资源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担保,实行信保基金和贷款银行风险共担,缓解信用增进难问题。

6.办公室工作改进建议 篇六

办公室,是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是沟通上下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打破成规陋习、卓有成效地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整体办事效率已成为办公室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办公室工作的这两个多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对改进办公室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室每周有大量的文件和通知都是采用纸质来传达的,这样就需要打印出来进行装订,再一一发放下去,这不免显得有些费时费力。现在的通讯和网络都很方便,因此我建议一些普通的文件和简单的通知可以借助网络来传达,采取发电子档或邮箱的方式,方便又快捷。

二、强化人员分工,提倡主动工作

办公室除了日常事务以外还有很多杂事、琐事,如果大家都按照日常分工进行工作,面对这些杂事、琐事时不能主动去做,那么办公室的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应提倡主动工作的精神,强化补台意识,把主动工作当成办公室的一种文化来建设。

三、开展学习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坚持深入工作一线,多听多看,了解基层工作实情,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篇七

企业利润分配是企业收益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2月4日修订后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明确了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和利润分配的顺序。应当肯定的是,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企业财务通则》)对利润分配的规范更为科学、更加清晰明了,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但笔者认为,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性在修订中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对此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认识。

二、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 关于企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的问题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亏损, 依照税法的规定弥补, 税法规定年限内的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的, 用以后年度的税后利润弥补, 或者经投资者审议后用盈余公积弥补。”

依据其规范,对于以前年度发生的经营性亏损,应当首先用税前利润弥补;不足部分由公司决策机构在用税后利润弥补和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之间抉择。

但200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却是这样规定的:“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依据其规范,企业如果存在以前年度发生的经营亏损,应当首先用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再用当年利润弥补。显然,,有关用什么资金弥补亏损的规范,《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是不一致的。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和《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中均采用的是“公积金”的表述。虽然公积金的表述涉及到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两个具体概念,但与利润分配与弥补亏损有关的公积金,显然指的是盈余公积金。

无可置疑,首先用利润、还是用盈余公积金来弥补以前年度的经营亏损,对利润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意味着可以将当年获取的利润更多地用于向投资者分配。所以如果不存在必须首先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的硬性规定,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将弥补亏损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结合在一起进行。

2. 关于用利润弥补亏损的问题

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是否需要在财务规章制度中明确应当用税前利润弥补、还是用税后利润弥补的规定?

笔者认为, 如何弥补经营亏损, 属于财务规范的范畴;而经营亏损能否从税前扣除, 则属于税法规范的范畴。自1994年初开始实行新的税制以及1994年6月财政部《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发布, 意味着财税分流的框架已基本建立。就本问题而言, 其关键点不是用什么利润弥补亏损, 而是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经营性亏损, 能否作为本年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项目?

关于经营性亏损扣税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137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家主席令第63号)对此都有相关规定。虽然不够具体,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发生的亏损,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007年12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条则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这意味着,税法中的亏损概念,并非是财务上的亏损概念。

由于分别依据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着暂时性差异和非暂时性差异,所以在弥补或扣除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前,有可能出现下列事项:

(1)由于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允许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列入当期损益,但税法却不允许将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则当企业本年度没有会计利润、甚至出现了会计亏损时,仍有可能具有需要依法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这意味着,企业虽然没有会计利润,但以前年度税法认定的部分或全部亏损仍可能在本年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得到了“弥补”。显然,这种状况下税务亏损的弥补和用会计利润弥补会计亏损并无联系。

(2)如果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在当期确认发生了资产减值损失,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其金额不能再计入当期损益,但依据税法规定却能将此金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则意味着企业本年度虽然有会计利润,但仍有可能没有需要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对此企业虽然有会计利润,也可以采取用当年会计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会计亏损的财务处理,但却不能用以前年度的会计亏损扣税。

可见,以前年度税务亏损发挥的扣税作用和用企业会计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会计亏损来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行为,不应当将此混淆。

所以,在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中,不应当规范本应在税法中规范的内容。《公司法》有关公司制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中,就没有涉及纳税问题;《企业财务通则》及其相关财务规章制度中的规范,也应当如此。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会计亏损的概念应当属于财务问题而不是税务问题;税法上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损失”,就不应当解释为“经营亏损”[1] (1) ,与会计亏损相混淆。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的税务亏损,应当属于税务问题,与企业利润分配无关。

3. 关于计提盈余公积金的问题

虽然进行了修订,但《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仍然都保留了“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的划分,这让笔者感到迷惑不解。笔者认为,正如法定资本的概念一样,财务制度规范中法定盈余公积金概念的建立是为了明确计提盈余公积金的最低限度。这意味着企业可以超出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但提取比例不得低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

所以,除非“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在提取和使用上具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没有必要将企业实际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人为地划分为“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两部分。《公司法》中也分别规定了一般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度,实际上也建立了“法定资本”的概念。那么是否有必要把企业筹措的资本也划分为“法定资本”和“任意资本”两部分?

三、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

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既然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适用于非金融类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已经属于公司制企业,其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也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步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因此完全有必要按照《公司法》的规范来修改和完善企业弥补亏损的规定。否则,按照“如果下位法的规定与上位法出现矛盾,应当执行上位法”的执法原则,公司制企业在弥补亏损时只能执行《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对此笔者建议,如果不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可以将《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九条修改为:“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亏损,应当首先用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弥补;企业的盈余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应当用当年净利润弥补亏损。”

但强制要求企业必须首先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也未必科学。所以对《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九条修改的另一个建议为:“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亏损,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可以首先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用当年净利润弥补亏损;也可以首先用当年净利润弥补,不足部分用盈余公积金弥补。”

这意味着可以由企业投资者决定经营亏损的弥补方式。

如果赞同以上修改意见,本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如果认为企业有权在用当年净利润或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中做出抉择,则有必要修改《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中的相关规定。

针对第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赞同笔者的观点,并且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障碍,则有必要对《企业财务通则》中的下列条款进行修改:

1. 可以将《企业财务通则》第十八条修改为:“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转增资本。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留存企业的部分,以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

2. 可以将《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第二款修改为:“提取盈余公积金。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企业净利润弥补经营亏损后余额的10%。盈余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50%以后,可以不再提取。”

取消第五十条第三款以及“国有企业可以将任意公积金与法定公积金合并提取”的表述。

由于《公司法》中也采取了划分“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的表述。所以,如果赞同笔者的观点,同样涉及到修改《公司法》相关条款内容的问题。

参考文献

8.企业工作改进建议 篇八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改进建议

当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的投资项目也在与日俱增,其投资金额也在不断的加大。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之外,还必须要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一、当前环境下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核算方法陈旧、落后

核算方法陈旧、落后是制约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未根据市场经济体系的变革而调整成本核算的核算方法,而是仍旧沿用陈旧、落后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表现为:将财务部门所提交决算报告作为成本核算的核算依据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而通过对财务决算报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决算报告大都是已经发生了的财务数据,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成为了一种事后评价工作,致使其不能够有效的发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考核等作用,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核算资料真实度较低

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建立起有效地监督和约束机制,这样的情况使得项目管理者为了维护局部利益,而将成本核算工作置于领导的意志之下。除此之外,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实现上级单位和部门制定的考核指标而对企业的利润与成本进行人为的调整,这样的情况使得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够如实的反映施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

3.参与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成本核算受多种原因(例如:传统的财务制度等)的制约和影响,同时相关业务体系关联较多(如:材料管理、预结算管理等),而大部分施工企业从事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建立起与现代经济管理体系相符的成本管理理念,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合作程度也不能够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出现了实际情况和账面不符以及账目混乱等情况。此外,成本核算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业务能力的强弱也会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业者素质较低是主要方面。

二、针对当前问题的改进措施

1.制定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正确的核算方法

要想制定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正确的核算方法,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继而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正确的划分。一般来说,施工的阶段可以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筹备期。在施工筹备阶段,施工企业一般是不会获得产值的,所以除了要计入固定资产以及管理费用之外,其它费用都应该划入长期的待摊费用之中。其次,施工期。对于施工期产生的费用来说,其大多数是未完成的工程性质,因而其应该按照“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进行直接费核算。而在这方面,地处北方的施工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停工来年继续施工的时候,如果有十分可靠的价款收入,那么当期的费用可以不进行结转,可以等到开工后在进行结转,反之则必须要计入当期的成本之中。第三,收尾期。对于收尾期的成本核算工作来说,核算人员必须要对该阶段的费用进行充分的估计,继而通过暂估预结各项费用来计入成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先盈利后亏损的情况,还能够保证施工企业在收尾阶段能够有足够的资金。

2.构建针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

要想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真实可靠,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专职于成本管理的机构,不断的完善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以及成本核算的程序,并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成本核算的现状建立起内部的审计制度和控制制度。此外,要确保各个部门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强化其执法力度,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3.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

从本质上来讲,成本核算工作是人的工作,其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全面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应该做好对核算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加强对其的培训,强化其专业的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解决成本核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通过讲座、征文比赛等形式来加强对核算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其职业道德,强化其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够使成本核算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推动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就必须要在创新成本核算的工作方法,确保核算资料真实可靠的同时,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成本核算工作的作用,才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立华:小议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7) .

[2]田大琼:探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1,(11).

[3]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上一篇: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下一篇: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