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训练系统

2024-08-22

管建刚训练系统(6篇)

1.管建刚训练系统 篇一

管建刚作文教学讲座之《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这实际上也是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一个内容。人家问我,你进行作文教学革命,革了哪些命呢?我后来仔细想了想,的确革了不少的命。其中有一条,我革了观察的命。我认为观察对于作文来讲,不是最重要的。我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在看夏中义的《大师们是怎样写作的》。他里面反复强调的也是这个观点,大师们的写作不是通过观察来写的,不是的。这是我们引进前苏联的教学,一直以来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严重的误区。我新了写的一本书《我的作文训练系统》,这本书我写了六年,这本书是我所写的书当中,写得最为艰难的一本书。

我刚才上了讲评课,讲评重于指导。是我的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以往的教学是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我称之为“前作文教学时代”。而我倡导以作后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以作后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我把它称之为“后作文教学时代”。

为什么我要重视讲评?为什么我要革作前指导的命?

第一,我认为作文教学是双文本教学,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老师们知道吗,阅读教学时一个文本,就是课文,对吧?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个是教材上的,布置什么作文;一个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作文教学是双文本教学,那么这两个文本如果说一定有一个轻一个重的话,我个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以教学对象的一个命题为教学的“本”的话,那叫以本为本。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为本,那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第二,我之所以认为讲评作文指导很重要,因为这是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他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学生写的怎么样,我再根据学生写得怎么样来教。这样老师的教就能切进,切入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作前指导下的学生是空的,是虚无的学生,这个学生是他想当然的学生,这个学生我认为是一个空对空的学生。而作后讲评学生的作文已经写出来了,你看了学生的作文,这个时候你就面对着一群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学生。他是面对面的,实打实的。

第三,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作文是写出来的,写作文的能力是改出来的。作文能力不是靠写出来的。如果作文能力只要靠多写就能解决作文的话,这太简单了。我们一声令下,每人每天写500字,可是你却发现,你每天让学生写500字,还是有不计其数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他没有进步。学生为了凑字数他会写“太太太太太麻烦了”,写了很多的太。他把字数凑满了500字。写文章在于数量的多,多写不等于能提高作文水平,甚至在我们这里学生已经多写了,我们现在的孩子,要写大作文,要写小作文,要写考试作文,要写考试训练作文。稍微负责一点的老师会让他写周记,稍微变态一点的老师会让他写日记。当然这话有点开玩笑的成分,为什么?写日记,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果你这个老师能坚持做到每天写日记的,你让学生写,可以理解。自己都做不到,让学生写,那就有点变态了。所以凭心而言,让学生写周记的这样一个稍负责的老师教学时,学生每星期至少写两篇作文,一个人,一个星期能写两篇作文,我认识已经是多写了。他多写了为什么写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多改,只有多改,他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提高写作的水平。这个很简单。打个比方,我们训练运动员,我们绕着大会堂,跑三圈,休息一会,再吊儿郎当跑三圈,再休息一会,再吊儿郎当跑三圈,休息一会,你说,他跑了九圈,有进步吗?没有。那怎样才有进步呢?我像赶集一样跑8圈,拼命地跑,跑到最后的时候跑不动了,不行,再给我跑,往死里跑,跑死你。这个时候潜能就会激发出来。因为他这种跑就是进入他的体能最近发展区域。作文要进入他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一个道理。如何进入他的作文最近发展区域,唯一的方法就是改。不是写。如果是写的话,他每个字都写得吊儿郎当,他的写就是在原地踏步,是低水平重复。

怎样进入他的潜能发展区域?几乎除了修改,没有第二条路了。怎么改呢?我们说四个同学讨论改一改,那是骗人,那是自欺欺人,那是掩耳盗铃。我们说“三个臭皮匠顶一诸葛亮”,如果真的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一个诸葛亮的话,全中国发展臭皮匠行业。我们的伟大复兴就很容易的事情了。不可能的,对吧?几个小孩子坐在一起,相互说说,说不出来的,说不到点子上的。这个是需要教的。让他们学会改,怎么改“高帽子”病,“长尾巴”病,他们知道改了,这个什么时候教?讲评课的时候教。你根据学生的作文出现的一类病,把它总结出来,那么学生以后就不会犯这一类病。这就是讲评的要义。这种江平就是真真切切,切中学生实际状况的,是教一次有一次进步的。实际上我自己在家里教师的时候,我不会教这么多内容的,最多一节课,一个星期上一个病,第二个星期休息,复习这个病。我一个学期一般情况下,我上六到七个病。一年上十四五个病,我现在总结出的,二十五种语言的病,我要分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教给学生。不断地把前面的消化,把前面的消化。使知识成为他的用语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讲评课的)第三个环节,有一个指导或者说训练。其中指导和训练今天讲到的“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内容在《我的作文训练系统》里面。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我为什么要革观察的命。

我们苏州有一个办作文培训班的,办得很好。他的校长跟朱永新是好朋友。他在苏州办了十年了,声望很高结果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每年都会评选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初中段、高中段作文竞赛的冠军。他发现,几十个冠军,几乎都是女生。于是,今年年初,他组织了一场讨论。话题叫做女生更具有作文优势吗?叫我去当嘉宾主持。那么女生真的有很多优势吗,真的有很多优势。

我们先看高考。2011年高考文科状元:河北省高媛,女;重庆罗诗语,女;贵州黎玥,女;湖南何一帆,女;安徽丁洁,女;陕西范梦辰,女;广东赖绮玫,女;浙江两位并列王子君、朱娴静,都是女,北京三位并列梁倩、伊思昭、朱竹,三位都是女生;福建两位杨帆、谢若嫣,女;江苏孙曦,女;河南王盼,女。还有一些省份没有公布状元,因为教育部下令不能炒作状元。在我能搜素到的文科状元中男女比例非常不协调,17名女生,7名男生。而且很有意思的,凡是有连个三个并列的都是女生,男生全部靠边。这就很有意思了。

有意思的还不在这里,我们再看“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最高奖,从创办至今一共有33部作品获奖。我们来看看比例:男作家:29个,女作家:5个其中有一本书是夫妻合著的。其实不能讲五个,只能将4个。因为有一个人获得了两次茅盾文学奖——张洁。男性作家没有重复,女性作家张洁重复了。所以要是不厉害,女生要是厉害起来就无法无天。

再来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长篇小说,鲁迅文学奖就是诗歌,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这些归鲁迅管。鲁迅没写过长篇小说,所以长篇小说,他管不了。我们以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为例,短篇小说3男2女,中篇小说3男2女。比例基本接近。那就很奇怪了。从这个中间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道道。

是什么呢?写作文,男性作家他的优势在哪里,女性作家的优势在哪里,男生写作优势在哪里,女生写作优势在哪里?基本可以分析出来了。男人的写作优势在与宏观把握,所以长篇小说你看,男性作家见长。女人的写作,往往是空间不大,细腻见长。所以才发现高考中为什么女生作文比男生好,因为高考作文只要800个字。多了来不及的。而男性的长处在于8万80万个字。所以,男生不由感叹一声:英雄无用武之地啊,高考!更有一些男生到了高三拼命地写书,出版书,他的长处不在这里。那么女生的800字正好,女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也不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女生仿佛出了娘胎就是那么敏感的。女人的敏感是天生的,真的,男的在外面稍微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你回到家里,你会发现女人的鼻子,比警犬还灵敏。

男孩子还有一个优势是什么呢?逻辑的思辨,这个逻辑的思辨他不是一开始就有逻辑思辨的。这个逻辑思辩需要到一定年龄,它才会爆发出来。所以你看小学里班干部,女生居多,到社会上做局长的,做校长的,男生居多。那么我讲这些东西,跟我讲这个观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他会写情书了,他的情书往往比他的作文写得好。原因在于,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敏感。他谈恋爱的时候开始变得敏感。他谈恋爱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想着那个人,一个人当他一直想着心里的那个事情的时候,他一直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他就变敏感了。

再来看一个心理学家的测试: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测试。我们这开大会,开大会的时候进来一个白人,白人在跑。后面又冲进来一个黑人,白人跑。黑人拿着枪。忽然之间枪声响了,整个会场乱成一团糟。白人跑到后门又出去了。黑人又开了一枪,又冲出去了。这样一个情况,主持人讲,各位先生不要惊慌,刚才只是一场测试,我们安排的。测试的时候,就让人说当时的情况,结果,只有一个人的错误率在10%以内,10个人的错误率在50%以上,18个人简直一派胡言。就是他说的几乎都不是刚才的真相。这些人都是什么?这些人都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最善于什么,最善于观察。他观察你的表面,猜测你的内心。但是在这个实验里发现:在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即便是心理学家,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他的观察也是不可靠的。

于是托尔斯泰讲过一句话。“描写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们经常做一件事情,一件愚蠢的事情:来一个同学,请下面的学生,写这个人的外貌。托尔斯泰讲,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是不可能的,这是托尔斯泰正儿八经写出来的。托尔斯泰讲“你只能写这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不可能描写这个人,你只可能描写这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写,这个人眼睛大如铜铃,你说真的眼睛大如铜铃吗?只是一种印象。有的人写,说他的嘴巴大得像河马,这就是写的印象。什么是印象,印象就是内心的反应的东西。换个意思就是说,人最重要的写内心的反应。

原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现在在上海交大,夏中义老师说:“即素材的美学价值主要不取决于印象所含的表现性,而取决于它的统觉性;不取决于素材所含的事实可能有的重大社会意义,而主要取决于作家对此事实的感受强度。”

比如说7月23日发生重大事情,温州高铁动车事故。这件事情,我们大都来讲,可能觉得是一个大事件。旁边那个玩溜溜球的小男孩,你问他,7.23是什么事情?你告诉他,7.23死了很多人。“嗯!”然后他专心致志地玩他的溜溜球。写作这个东西,不在于这个事情本身,宏大不宏大,而在于这件事情,在你内心的反应,情感刺激度是怎样的。换句话说就是刚才那个小男孩,你要他写玩溜溜球,和让他写7.23大事件,哪一个事情更能写好?肯定是玩溜溜球。这就是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搞了一个很重大的活动,班级里搞了一个活动,可是你回家让学生写日记的话,是不是很多学生没有记这件事情。关键是这件事情没有在他内心产生情感的冲突。

前苏联的作家爱伦堡说过,“如果作家的艺术在于善于观察人,那么医生和侦查员、教员和列车员、党委会的书记和统帅就是最优秀的作家了。但是并非如此。因为作家的艺术自傲在于善于观察自己,才正确地否定了‘观察力’的陈腐概念。”观察自己什么,不是自己在不在,是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福建孙绍振教授很清说:“自我观察应该成为作家的职业性习惯(正如外部观察应该成为科学家的职业性习惯一样)。”写作的人应该进行自我观察,搞科学的人应该进行外部观察。

孙绍振教授还这样说,“没有一定的内部自我观察,任何外部观察都不可能深入,只有内部自我观察才能把外部观察效应向人物心灵深处推进。”这就是我说,为什么我讲人的内心世界,重于你外在的观察世界。

刚才我讲到的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张洁,她就讲了一句话,“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所给予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我们学校有一句话,是在太好了太棒了,这句话标语是“学问是心灵的眼睛”为什么要长学问啊?为什么读课外书能提高他的水平啊?因为让他有了心灵的眼睛。

我们来区分一下,外部观察和内在印象写出来的文字的不同。这是台湾的名模,林志玲。我们男老师可以多看一眼,(众笑)。身高1.75米;体重50公斤;肩宽41cm;胸围86cm;腰围61cm;臀围91cm。这是科学观察。是去量的,可是你的作文用这样的语言写,是写不好的。我们老祖宗写一个人,写着个人美,早就有语言,他的语言是这样子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是可以量出来的吗?这是用一张试纸到她脸上去对比,是白的还是红的吗?不可能的。这是什么,是内在的印象,一种感觉。写内在印象和感觉的语言,才是那么的美。

一、“敏感力”训练

那么内在内部人的心灵的敏感,它就是先天的,同时我认为也是可以训练的。我是这样训练的:

1.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心理活动,人的内部语言,就是有很多很多的,要他明白。比如说走钢丝,走20厘米的一条道,我现在就走,肯定能走。但是把它移高,叫我在上面走,我能走吗?我肯定走不了。我怎么会走不了的?因为我内心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内部语言,我走之前会想:我会掉下去,这么高,一会死,不死残废了更难过。还不止这点,你再走的话,你会产生无穷多的内部语言,是这些内部语言吓得你不敢走上去。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讲的是有一个人判了死刑了,征得死者的同意给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他关在一个黑屋子里,让他把手伸出来。给他放血,跟他说你这个死法是最不痛苦的。于是他伸出来,那么就给他割了一下,割了一下之后,就听见“滴答滴答”的血流出来了,其实是水龙头的声音。第二天,他死了。而且所有死的面相是失血过多而死。这是一个科学实验。是一个很残酷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死刑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把自己吓死的过程当中,它内部有多少话,产生了多少语言。不计其数的语言。它内部产生不计其数的语言,这些不计其数的语言产生的能量把他给杀死了。人是有很多很多的内部语言的。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外部的花花绿绿的世界,而忘记了去看自己内部的波涛汹涌的内部语言。

2.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

怎样去体察内部语言?我经常用的一个方法,猜谜。比如说,我让学生猜一字:十八口。

学生说杏,还有说呆。我说要的不是你的答案,我要的是你的内部产生的一系列的想法。

有的同学说,那管老师很简单,十八就是个木,木下面放个口就是杏。

我说你这个说法,人人都说得出来的,你内心的想法,肯定比你刚才想的更细致,可是你没有捕捉到你内在的细致。

他不明白。不明白我就给他写。

我说你刚才说一个十一个八就等于一个木,那么我说,一个十一个八这个等于木吗?

他说,不是,不是的管老师,八一撇是放在十的左下方,那是放在十字的右下方。

我说,那你刚才你没说这一点。

他说,一个十,我把八一分为二,撇在十的左下方,捺放在右下方。这样就成了一个木字。

我说你刚才心里是不是这样想的。

他说管老师是这样想的。

那么你一开始说的时候没有这么说呢?

疏忽了。

这就对了。

发觉自己内部的语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两个字:疏忽。你脑子明明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你就疏忽掉。而这个本领是可以训练的。训练到他想的时候不疏忽掉。

比如说谜语:一条小狗四张嘴。

有的说管老师这是个“器”。

怎么是个“器”啊?

一条小狗就是个“犬”,四个口,那不就是个“器”吗?

我写给他看,我说这是个“器”吗?(板书:将四个口放于犬字下方。)这是个什么字啊?

哦,不对不对,管老师。一条小狗就是一个犬字,四张嘴就是四个口,一个放在左上角,一个放在右上角,还有一个左下角,第四个是右下角。这样就成了一个“器”字。

我说刚才你内心一刹那想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是的。

这样子你想一想,你内心一刹那是这样想的,为什么你刚才想我姐说的时候你没有抓住这一个细节呢?

我们经常讲写作文要细节,其实外在的一个动作的细节是很容易捕捉的,而内在的念头的细节,这才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第三个谜语:九十九。

学生有的是猜的出来的,有的是猜不出来的。都没关系,才出来的写猜出来的过程,猜不出来的写猜不出来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同样精彩。

学生例文1:

九十九,什么东西啊?九加九?九乘九?上面一个九?中间一个九?那还有一个十呢?当风景啊?九十九,九十九,一百,一百;一百一百,九十九,九十九„„九十九,一百减一。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百”减了“一”,哈哈,想出来了,拿掉“百”字上的“一”横,一个“白”字!慢着,别得意,再验算一遍,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百,拿掉上面的“一”,剩下一个“白”字,对了,肯定对了!

这就是内心细致的捕捉,这个是猜出来的,猜不出来的也同样啊:

学生例文2:

九十九打一个字?我怎么感觉自己“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呀。像“十月十日”那样拼搭,上面“九”,中间“十”,下面“九”,那不成怪胎了吗?要不,横着拼,“九”加“十”加“九”,没见过这字呀。可惜没带《康熙字典》,或许上面有这个怪字。九、十、九,加在一起,二十八,“十”和‘八’,刚说过,一个“木”。“二”、“木”,两根木头,“林”?太棒了,可是,谁能替我证明,“九十九”等于“二十八”呢?

他猜不出来,猜不出来把你的内心也写出来,同样精彩。

这是我经常进行的一个训练。

我们有的时候写文章,他写不好原因是他只知道写外在的看到的听到的,他不知道原来人的内在还有比看到听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人的心灵世界。比方这个同学:

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啊!终于想出来了,原来如此,这题目也不是那么难嘛!我写完了作业是那么高兴,仿佛天变亮了一些,那一片乌云也消失了,彩虹也回来了。

这里想了什么呢?一个字都不讲。还有个同学:

到了考试,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这都是我做得来的题目,我认真地做考试卷,终于写完了,然后,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试卷。

为什么写这么一点?他说管老师,我就是做啊做啊做啊,又不能讲话,又不能钻来钻去看,我只能写自己做啊做啊做啊,检查啊检查啊,好了,交上去了。于是他只能写这么一点字。

3.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

还有一个同学写溜冰:

我看着,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换上溜冰鞋,高兴地走入场内。还没站稳,我两脚不由自主地向前连续滑了几下,身子一仰,手向后甩了一圈,摔倒了,我又站了起来,又摔倒了。我又站起来,就这样我就学会了溜冰。

他就写这么一点结束了,他说管老师,我学溜冰我身子一仰,我划几下,摔跤了,摔跤了我就站起来,站起来又摔跤了,摔倒了我又站起来,然后就是这么学会了。我就是这么学会的,你叫我怎么写呢?我就是这么写的。他们不知道人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内部世界。

你看有个同学,他写的:

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查他。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抽到我。

100个字结束了。你看如果写了内心,把自己内心感觉捕捉出来,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

糟了,糟了,我以为明天老师才会检查,昨天做完作业,还上了一个小时的网呢。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背不出来,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不骂死我才怪呢。

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做了,一直在背书。

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同学跟前挣了一把脸,多光彩。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抱”得熟一点。

你看当你进入了内心的感觉,把内部语言捕捉出来之后,他的语言就不是干巴巴的,它就是湿润润的,所以当我们写,学生的语言,说他干巴巴,所有的干巴巴,只有一个原因他没有注意自己的内部的语言。只有外在的看到的那点东西,听到的那点东西。

我经常做的一个训练,“吹气球”

我就买了一个气球,然后到班级里面吹,我吹得很大很大,跟学生约法三章,不能叫,不准有任何声音,我吹到这个同学那里,我故意在他面前停顿一下,他吓得要死,在吹到哪里,有吹得很大很大,我会把全班走一遍。气球还没有破。到最后还是下了一点狠心,“嘭”把它吹破了。学生不能够说话,眼睁睁的看着气球在他面前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我要他干嘛?体验自己的内心,然后把它写出来。

气球越吹越大,管老师越吹越起劲,你看他,脸逼得通红,跟眼前的红气球一个色了。管老师一边吹,一边走,哈哈,走到王剑鑫那儿了。王剑鑫吓得身子直往后缩。不好,管老师朝我走过来了,我同桌那儿站住了,炫耀似的,将气球停在同桌的鼻子前。气球越吹越大,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同桌恨不得大喊大叫,可管老师有言在先,不能出声。我估计,此刻她心里15个吊桶打水,哦,不,30个吊桶打水,14上,16下。拜托,管老师,你快走开,快走开,千万别在我们这里爆炸,气球爆炸的威力据说也是不小的,我这个邻居也会遭殃的。

为什么我读前面这段话,大家没有会心的一笑,后面会发出会心的一笑?后面部分是他内部的语言。精彩的往往是他内部的语言的捕捉啊!

4.有一种内心叫推理

我还进行一个训练,叫推理。人是活在推理中的,认识推理的动物。而人的推理我们都习惯的把他忘记,比如说,外面下雨,我们很自然地跑过去把衣服收进来了。这里是有推理的,我好不容易洗好的衣服,把他淋湿掉了,我等会还要重新洗过,多麻烦那,正是在这一刹那之间做出了推理,并进行了判断,你的衣服挂在里面,太阳出来了,你就挂出去,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但是事实上你一定在推理。

如果,人能将内部的推理捕捉出来这对他写作的推动是非常有益的。

这是我在我们学校老师们上拍到的话,我们办公室里有空调。

“轻轻的带上我我给你贴心的温暖”

“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这是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门上写的留言。我就用这张留言,让学生去推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个?经过推理将它写成作文。我们同学的片段:

教导处的门上,贴着一张淡绿的纸,上面写着“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嘻嘻,有意思。

这办公室有三位老师:杨老师、浦老师和李老师。会是杨老师冻成冰棍吗?不可能,杨老师三位中最胖的,胖人不怕冻嘛!

会是李老师吗?不可能。办公室有一架空调,李老师的座位正好在那台吐着热气的空调的出风口,再凉,也不会冻到她。

会是浦老师吗?有可能。浦老师的办公桌最靠近门,如果门打开,浦老师就是第一个受寒风招待的人!再说,冬季长跑,浦老师总是跑得最带劲的,她一定怕冷。“某人”,一定是浦老师。

那这张纸又会是谁写的呢?

杨老师,不,他可没有这时间来搞这种小玩意儿。

李老师?不可能。这纸条是最近出现的,这阶段,忙着英语节,李老师是英语节的领军人物,她的空余时间,绝对不会比杨老师多。

是浦老师写的吗?大有可能!浦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空闲的,从时间上来讲,她最有可能写;从性格上来讲,浦老师非常幽默,她还会对学生做出开枪的手势呢!纸条上的文字,令人开怀大笑,很符合她的性格。办公室的空调开着,开门的话,会很浪费电,浦老师是环保主义者,这纸条百分之百是浦老师写的!

我猜的,肯定没错。

这是训练他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将内部的语言条理化,并且写出来。

5.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

第五个训练,训练我们的矛盾的心理。人普遍地有矛盾的心理。为什么说人普遍地有矛盾的心理,因为人生充满着选择。比如说早上你出门的时候,有时候你都忘了你自己作出了选择,比如说出门时穿哪件外套呢?这时候你就在进行一场选择,你穿哪双鞋子呢?这就是一场选择,中午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有三个菜,你这个筷子伸过去时,夹哪一个菜呢?看起来我就很随意地吃,夹了这一个菜,其实你一定是经过选择之后,你才是夹这一个菜。这个世界只要是丰富的,那么你一定是选择的。除非你只有一双鞋,你没办法选择,如果你有三双鞋,你就有选择。除非你只有一碗饭一个菜,只能这么吃,如果你有两个菜你就会有选择,你这一次先夹这个菜,还是先夹那个菜。

有选择就有矛盾,但是我刚才所讲的这个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内部的这种选择,都是被我们忽略掉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忽略掉的捕捉出来,那就是细致,那就是细腻,那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忽略掉的东西,被你重新挖掘出来,那就是你挖掘、捕捉到了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的东西。你想到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是这样想的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错就是这样的。

我考了90分,90分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考试的时候觉得很难,担心考不过90分,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试卷发下来,有一道题和同桌的答案不一样,老师都批了对,一验算,我错了。这个时候你是讲还是不讲呢?

或者是:

我得了一百分,但有一道题批错了,讲还是不讲呢?这就是训练他将体验模拟内心的矛盾,并将它写出来。

6.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

人的内心有很多时候是不可重复的。它是一刹那的反应,要善于将一刹那反应的内心的东西召唤捕捉出来。我经常做一个很损人的事情。比如说,我进教室,突然之间我把作业本往讲台上“嘭”一扔,然后说:“你们气死我了!”然后什么话都不说,整个教室里安静地不得了,过了两三年分钟,我自己忍不住笑了。我说,把刚才内心的话,都给我写出来。刚才的那个事情是假的。我经常干这种缺德事,真的。在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对我的警惕放松了,我又来一个,我说,最近布置作业很糟糕,放学布置作业,老是闹哄哄的,害得有些同学没听到,现在先布置作业。

第一项作业,把16、17课的背诵内容抄一遍。(这是最长的两篇背诵课文。)

第二项作业,按老规矩,预习新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三项,挑一本最近读过的课外书,写一篇读后感。

第四项,(听好了,第四项,我没马上说,我等了三五秒钟才说出来。)刚才的作业,假的。

然后要学生写,就是这么点点事情,我要求学生写500字以上。看看学生的片段。

“第一项作业,把16、17课的背诵内容抄一遍。”

不,不是吧?抄课文,这两篇的背诵内容挺长的,可怜我的手啊,恐怕,我的手要断了,真希望我的手腕骨扭伤,让我别抄,oh,天哪,抄死人啦,我想去申请,我发高烧,受严重抽筋。管老师你开恩吧,放宽一点,让我们双休日抄,抄五遍都行,别在今天啊,今晚我得熬一夜,您就饶了我们吧,我给您拜年啦!

中间省略第二三项。

“第四项,”管老师,你太过分了,那么多作业,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了呀,郁闷,郁闷。估计,下面的话,我是听不见了。

“以上作业全是假的!”

什么?没听错吧?怪不得呢,哪来那么多作业。管老师的“恐吓作业”,演得还真惟妙惟肖,把我们全给蒙了。慢着,让我想想,管老师这么“演”的目的何在?肯定是练习写作文!

你看,我就是说了四句话,布置四道作业题,他竟能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而且这篇文章大家看了,还觉得蛮好玩,功夫在哪里,他捕捉了内心啊!一个人当他善于捕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芝麻大的事情,都能洋洋洒洒。

7.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要写自己真的内心是这么想的,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内心反应是不一样的。要写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内心的反映,我每带一届学生,多会做一个叫“一次特殊的听写”(的活动),听写什么呢?听写班上10个同学的名字,听写完了写成一篇作文。我就报10个名字,你就要写成一篇作文。

学生习作片段1:

“陆梓晗,陆梓晗。”

这痴呆女耳聋了,人家叫她,她都不知道。耳朵真有毛病了,还是装的?装得挺像的,管大一连叫了她几遍,都没反应。惹了管大,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正要回头去叫她,一看大家都在写,我才明白过来,原来,管大让我们默写同学的名字,真是的,就算要默写,也跟我说一声呀,害得我冤枉陆梓涵。不过,那些不全怪管大,要怪就怪我,谁让我理解能力那么差。

这是这个同学听到陆梓晗,他内心的反应,它是忠于自己的反应。

学生习作片段:2:

“第一个,陆梓晗。”

什么,陆梓涵?哦,明白了,肯定是叫陆梓涵上去拿什么东西,或是讲什么事吧。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陆梓涵没上去,连管大也没再叫她,到处看看,发现每个人都低着头在写什么东东。我顿时明白了,管大在叫我们默写同学的名字。

这是第二个同学的内心反应。

学生习作片段:3:

“第一个,陆梓晗。”

啊,怎么还没让我抱冤完,就默写了。告诉你,说不定将来我出了名,这些抱怨都可能会变成名言的。“陆梓晗”,这有什么难的,只要记住每个字的意思不就好了:“陆”就是一个人在揪着别人的耳朵,在不停的敲击;“梓”就是一个工人在大树底下辛苦地工作;“晗”就是传说中的泰坦独眼巨人,把太阳含在了他的大嘴巴里。看吧,一点也不难,难的就是你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是这个同学的内心。写内心,无比重要的原则就是:忠于自己的想法,不管无所谓对和错,只有是你的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习作片段:4:

“孙小湉——”

孙悟空他二叔的女儿的儿子的表叔的姨妈的侄子的女儿啊。管大,孙悟空会被气死的,你怎么可以直接叫她的“官印”呢?来,教教你,叫“小湉湉”„„

他一边在默,有谁知道,他的内心琢磨的是这个玩意儿。可是你们想想看,一个小孩子,他默写的时候会不会琢磨这些玩意儿,会的!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啊!

学生习作片段:5:

“孙小湉”

啊,同学都在埋头苦写,原来是默写名字啊。管大这个小兔子,竟来默写这个,我,我早知道就让老妈取个超级难写的名字,让全班同学都默不出来,看某些人还敢不敢笑话我!

对啊,他的名字太简单,全都不难写的。老师挑一个难一点的,他心里会不会怨他老妈,名字起得太简单了呢?要让学生写出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的话,同样是一个名字孙小湉,内心感受的不一样,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写人的内心,捕捉自己的内心最核心的元素。

8.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

这一点老师回去就可以用的,而且坚持一个学期,就会大有成效的。这一条很简单跟一个不是人的东西对话。什么意思呢?每个星期选一天,我当时选择的是星期二,每个星期二让学生跟一个不是人的东西对话。看见一个茶杯,你就跟茶杯说话。

你怎么长这个样子的呢?人家都是长的方的圆的,你这个家伙,又方又圆,长得像个怪物,管老师怎么喜欢这个怪物的呢?

见到什么就和他说话,每天布置,和这个怪物说话,说5分钟,不要停。今天跟茶杯说完了,明天跟鼠标说,跟鼠标说完了,跟镜子说,跟镜子说完了跟音箱说。我们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东西,每天找一个跟它说。实际上,他说的东西就是看到这个物体后内心一刹那的反应。说了一段时间之后,让他产生对话,你跟杯子说,杯子要跟你说,杯子不会说话,杯子说的话,都是你这个人内心的反应。这个学期,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就会极大的丰富他的内部语言。敏感他的内部语言。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你到了我的学校,偶尔看到一个小男孩,看到树叶掉下来了,神经兮兮地弯下腰,把树叶拿起来,对着树叶喃喃自语,那你估计就可以说这肯定是管建刚教出来的学生。

老师们,有一个人说过,谁说的我忘了。他说,这个世界上,看到一张树叶能拿起来对着它看了说话的人有两种:一个叫儿童,一个叫作家。不是疯子,你们猜错了。然而我非常遗憾地发现,今天已经很少看得到儿童看到一片落叶拿起来看他的人了。这招人人可以用。随时随地可以做,做到一个学期,发现你们学生真准啊,我这样做了十来年了,我没有培养出疯子。但是培养出了好几个小小的才子,才子都是多愁善感的,不多愁善感就成不了才子,这没办法的事情。

播放《草房子》中大雨片段。

你有没发现,导演他运用了这场雨,用得非常好。前部分,这场风雨,我们看到的,表达的是他内在的内心的愤怒、委屈、伤心。这场雨当中,正是在这场雨当中,在路口又发生了一个故事,是桑桑去叫纸月回来住在他们家里,纸月不愿意,后来桑校长把纸月领回来了,领回来了之后,还是在这场雨当中,是一个无比欢快的场景。同样一场雨,在不同人的内心世界当中,他产生的外部的效果,在电影艺术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语言的表达如果他的灵感来了,那么一定会让心和外在世界的物,形成一个沟通。

9.“以心转物”和“以物转心”

我做的一个训练是让学生写短信。下雨天你的短信:

每一滴雨都寄托了我对你的思念,每一滴雨都凝聚了我对你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伸出手,接一滴雨吧,那是我一路风尘而来的心。

下雪天你的短信:

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祝冬至团圆,温暖溢满整个冬天!

乌云密布的时候,能不能通过乌云写短信:

每一朵云里都挂满了沉重的想念和祝福,今晚也可能明早,我再也挂不住的满腔的祝福和想念,会随着雨点降落在你的房顶。请你一定要注意查收。形状:雨;内容:想念和祝福。

当一个人能很敏感的借助外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感觉的时候,他一定是非常敏感的。

我出示的一个作文训练题是:

张明语文考试只得了66分。回家后,一向严格的妈妈会怎么教训他?还有,和同学约好星期天去钓鱼,不知道还去不去得成?揣着那份沉重的试卷,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

他经过工地、垃圾场时会是怎样子的?

张明语文考试得了99分,全班第一!一向重视学习的爸爸妈妈知道后,会怎样褒奖他呢?买玩具,还是肯德基?还有上次爸妈答应给她买溜冰鞋,何不趁热打铁?揣着那份写满希望的试卷,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

他经过工地、垃圾场时又会是怎样子的?肯定不一样,其中的不一样是什么,是人的内在的心情。人的内在的心情会改变你对环境的感觉。

再比如说:

妈妈得阑尾炎住院一个多星期了,今天终于出院了。一早,我跟着爸爸去医院接妈妈。已经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我真恨不得飞到医院。一路上„„

一路上看到的秋天的花草树木,好心情的情况下看到会是怎样的呢?

爸爸病了。我不知道爸爸得了什么病,只是总看见妈妈偷偷掉眼泪,我非常担心。今天是星期天,我缠着妈妈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爸爸,妈妈默默地点了点头。一路上„„

一路上经过花草树木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这是敏化一个人的心灵。当他看到花草树木的时候,他会有自己的情思附在上面,那这个人就开始敏感了,就开始具备,一个作家的气质和情怀。

讲到这里,我把主题小结一下:我认为训练一个人内心的敏感,比训练一个人去观察外部的世界更重要。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很伟大的作家,她耳朵听不见,她眼睛看不见,她甚至不会说话,后来是经过特殊训练,学会了说话。她叫海伦凯勒。一个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那基本上可以断定他的观察力是非常弱的。因为观察的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然而,她成立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非常有意思,如果你上网去搜索四个字叫“盲人作家”,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作家都是盲人。他们的眼睛看不见,可是他们的文字写得比眼睛睁得大大的人好的多的多,我以为之所以如此,因为他外部的眼睛关闭了之后,很有可能他心上的眼睛就睁开了。他的心灵开始敏感,他具备了作为一个很好的写手作家的条件。

2.管建刚作文主张 篇二

人物名片:管建刚,男,1973年生。经过商,没赚到什么钱。没读什么书,却成了语文老师。1998年起用心当老师,“十年磨一剑”,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十大”推动读书人物。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4月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州等地,上课、讲座近百次.教学特色

以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比“兴趣”更重要的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 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

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 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 “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

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

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以上内容摘自綦江教研网)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比“文字”更重要的

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语文老师大都说“有”,鲁迅说“没有”,老舍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有”还是“没有”?

我以为,有,又没有。这不是跟你“捣糨糊”。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悬念”,属“文字技巧”。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请看: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哪个更高妙、更贴近写作的本质?——文心技巧。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文字技巧”,从不想“文心技巧”。也难怪,文字技巧,一个个字摆在纸上,多少还有点着落;文心技巧,看不见、摸不着,咋办呢?

二 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

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

“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 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二者的分水岭。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几千年来,古人的词不是想家,就是想朋友。有点意思的,来个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为什么要托物?不敢明打明地说。现在,文字狱没有了,说话的潜规则依然存在,严重地存在。再加上文件多、通知多、意见多、原则多,三天两头的出,用不着去思考,只要去执行就行了。一个长期不思考的人,能有什么思想?

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3.读管建刚《一线带班》有感 篇三

广德县震龙小学 魏丽

今年的名师工作室又如以往每学期一样,发了两本书,其中管建刚的《一线带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理由很简单,我们都是在一线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带好一个班是件大事。书中一共有七章,我首先就被第二章“抓家长”抓住了我的眼球。要知道,现在老师和家长沟通多么困难,但和家长沟通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尤其是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有很多特殊性,其中家长就是特殊性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老师和家长存在着一些无法沟通的因素。首先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中,甚至初中,有时沟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大部分家长都是常年在外,孩子有了问题,老师向其反应后,家长因为人在外地导致无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再次,家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只关心孩子在校的生活,对学习不懂也不关心;最后一点,也是现在所有家长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当今社会上出现了所谓教育专家,太多,经常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个人的教育理念,还有国外一些属于他们国情的教育方法也通过网络传到了中国,家长看后就自认为也是半个专家,对教育很懂了,于是就觉得老师应该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去上课去教育我的孩子。几十个家长的背后有几十个教育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教育要从小学抓起,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被作业和考试绑架。生活中的虎爸和猫爸很难分出对错高下。如何跟家长搞还关系?如何让家长信任你?迫在眉睫。

读了之后感觉有了很多收获,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新的认识,也同时让我看到了管建刚老师在学生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睿智和能力,令我钦佩。

看完之后第二章“抓家长”,我觉得管老师怎么这么可爱,如此的幽默接地气,和一些专家说的听起来高深莫测,玄玄乎乎,但是操作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读完了的“抓家长”的六小招,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首先都能看懂,而且能立马上手,简单易操作!

每位当老师的都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拍一些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因为老师很自然的都会把自己班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最起码也是当成自己人。可有时候好心善举地分享照片给家长,结果家长一看没自己的孩子,或者没其他孩子那么多,引起家长对自己的不满,觉得自己孩子不够被老师重视。其实只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改变,就是照片一对一的发,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而且照片的类型可以各种各样,所以我们每个月可以从不同的点去发发孩子的照片,让家长和孩子都被重视。

管老师说他会在一开学时,就在手机上存座位表和好友表。这点我还真没想过也没做过,但看到管老师一分析,原来存着班级座位表牢记孩子的好友表,用处挺大,还让我们知道教师不单可以和家长聊孩子的成绩,更可以和家长聊点别的,就是这点别的反而可以让我们得到家长充分的信任,可以让家长刮目相看。

后进学生,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产物,做老师的首先要欣然接受,其次要明白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原因很多,家庭因素是其中一条,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学校作业完成都很好,一到周末,回家作业就一塌糊涂很是头疼,我也想过很多办法,甚至把家长喊到学校陪着孩子写作业,家长对你一肚子意见,下一次仍然如此,于是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管老师支的一些小妙招低成本高回收。比如给所有孩子找亮点夸给家长听,比如在办公室常备糖果和衣服,给孩子一个甜头和温暖,收获孩子的喜爱家长的支持,何乐不为。

给家长建群,真是个高风险的事情,喜忧参半。以前我们班也有微信群,结果两个家长在群里吵架以及我和家长的小小争执,导致解散的结果,几年了,我都没有再建一个群,有时发全体学生信息、图片以及消息时,诸多不便。看了管老师使用家长QQ群的注意事项,我决定要鼓起勇气重新建群试一试,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在群里吵架,不要在群里发批评,在群里表扬也要有讲究,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在家长QQ群发些活动的照片。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从书中所悟的,不仅仅是他书中的“奇招异式”,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心感悟其内在的“神”!

4.管建刚教学读后感 篇四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建刚教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建刚教学读后感1

拜读管建刚大师的作文教学系统,我脑洞大开。

畅游在大师的思想中,淋漓酣畅。

拥有商人的精明与能干,兼并学识的探索和思考;拥有“丰富的安静”,却也“闹中取静”;在迷茫中不矫揉造作,在反思中轰动世界。那一刻,我触碰到了一个大男人内心的细腻与柔软,深邃与沉淀。

任时光穿梭回眸,能量无限释放。

我不得不佩服这样的能量与绽放,那是多少个思想抗争换来的曙光;我不得不向往这样的老师和学生,那是多少个梦中有意的幻想;我不得不努力的向前出发,极力想挤进作文教学的大门,却总感到莫名的有心无力。是经验不足?是深度不够?是思考不深?更是执着不坚吧!

“班级小作家”、“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积分活动”、“等级评奖”、“稿费活动”那一个个让人应接不暇、措手不及的称号,无不激起我内心的沸腾,由衷地呼喊,“怎一个厉害了得!”

教育实验是一场教育智慧的挑战和煎熬,教育者只有经历挑战与煎熬,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者。在炙热的煎熬中走向胜利和喜悦,管大师,你值得拥有唯美的心灵天堂。

吴江这片圣土,孕育了太多教育的精华。教育,要想绽放精彩与永恒,就得一如既往的付出坚持与努力,反思与探索。路上的孤独与煎熬,终将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激情绽放。致自己,致路上独行的同行们。

管建刚教学读后感2

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管建刚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联想到班里的学生写每日一记的事,颇有同感。这学期,自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写每日一记,坚持下来,觉得有进步。细想一下,除了认真批阅之外,还有激励措施:只要积满十个优加星就在光荣榜上盖一个章,满十个章就可以收获一份礼物。由于有了写的动力,学生的每日一记就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兴趣,写日记也就没那么怕了。

收获二:作后指导比作前指导更重要。

在管老师的主张四里,这样一些话语,时时敲打着我的心灵。“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赏。让孩子互相欣赏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感到荣耀,整个欣赏的过程也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

由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想到我们平时重指导,对讲评重视不够,讲评重于指导。我们的讲评课往往不受重视,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讲评,学生的习作基本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较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更难以体会习作的快乐。

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系列给我们带来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拿到教作文的驾照,明明白白教作文。

管建刚教学读后感3

基本不读专业书籍的我,最近几天第一次认真的看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改革》这本书。以前一直以为专业书籍都是大理论,晦涩难懂,所以望而却步。当我真正的走进书中才发现,专业书籍一样可以让人看得有滋有味。少有晦涩难懂的大理论。大多是教学经验的介绍,加之教学实例的列举。让我捧读之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真的,教育专业书籍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惊讶于管建刚老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惊人的毅力。管建刚老师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系统。十年啊,一个教师能坚守十年周周办《班级作文周报》那需何等的毅力。

惊讶于管老师的真知灼见。现摘录如下:

1、健全周密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热情长久不衰。这是学生写作的坚实依靠。他采取的是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方式。从“等级评奖”到“积分活动’再到”稿费活动“花样在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初衷不变。为学生的写作不时注入新的动力。

2、作文技术可以渗透于阅读教学。“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叶圣陶老先生的话。

3、课堂不是作文的主阵地。

4、听读作文课。学生听老师读作文。老师读一组文章,一般三至四篇,每组文章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共性的写作技能,一组文章听下来,学生对某一写作技能有了较为具体,明晰的感受和认识。听读作文训练的材料选编,侧重于写作技能的渗透以及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领悟与求证。主题主要有:A。题目与眼睛B开头与结尾C外貌与心理,D过渡与呼应,E拟人与动物F比喻与写景,G断句与分段,H环境与渲染,I排比与气势,J细节与简略,K对偶与对仗,L悬念与设置,M人称与角度,N映衬与铺垫,O反复与强调,P虚构与真实,Q文体与创意,R布局与谋篇,S幽默与夸张,T曲意与通感、5、新读写结合A以阅读教学为主,讲某个比较有嚼头的作文“巧”“妙”渗透于阅读教学中。B以阅读教材为基点,以写作教学为主体的“新读写结合”后者包括一。学文(选取具有典型写法特点的例文读给大家。可以是学过的课文)二。换境,(创设新的作文情境,用上范文的写法来写)三。剖析(短片训练,快速接受这种写作方法)。

也许管老师的做法,我做不来,但起码理论上指出了教学作文的方向,我也可以学一学其中的小技巧。

管建刚教学读后感4

“号的准。治得妙。作文讲评课还可以这样上!不虚此行!”

“淋漓尽致地展示,开膛剖腹的诊断,四十分钟,管老师呆孩子们经历了异常非比寻常的头脑风暴!作为老师的我受益匪浅!”

凡是听过管建刚的课的老师,都对他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天,再一次翻开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迫不及待地研读他的课例,纵观几篇课例,发现管老师作文教学的都有四个部分构成,简单概括为“聊、赏、挑、训”,这四部分内容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了他的作文教学系统。

聊:

课前,管老师与学生聊天,聊天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是为下面的作文教学做准备。比如《一趟别开生面的作文讲评课》,管老师与学生聊天气,聊心情,从而学生明白了当做一件非常乐意的事,心情似乎银河会改变环境、气温。

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管老师通过赏识孩子的句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细细品读管老师赏识学生的话,都不是空洞的“你很棒”“你写得很好”,也不是老师只读一读学生的句子,让学生评一评哪里写得好,而是比我们平时的评赏更进一步,他的评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感,更是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引领作用。“看看是哪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享受”,“告诉你,不一样,读到一句,能够使人发笑,这就叫精彩”,“精彩来自于真实,来自于你内心深处,有你的笑,有你的泪”,“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有没有这样美妙的句子。没有,要念,要修改,要打磨”,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了写作能够给人带来享受,要写心灵中深处的东西,写完后要修改,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等等,润物无声。我想,这应该就是体现的管老师的教学主张之一——“文心”重于“文字”。

挑:

这里的“挑”指挑刺。在学生写完之后,肯定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而这些共性的问题就像病人的病一样,只有了解了“病”,才能够下药。管老师总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细到一个表现手法,甚至一个字,一个词。管老师总结出了学生作文的一系列病例:“关联词”病、“我”病、“然后”病、“小尾巴”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读有语病的句子,找出毛病,之后老师再出例子,学生指出毛病,最后再进行此类的句子练习。这样先指出,再反复练习,最后达到掌握一类的目的,从此以后此类毛病不会再犯。可谓找得准,砸得实。

训:

很多注重讲评的老师,也会赏识孩子的作品,指出学生的不足,就认为已经完成任务。但是,管老师在他的指导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训练”。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学生的毛病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写事的文章后,管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提示语”的训练;在写人的文章后,管老师指导学生明白写景是为写人服务的,写景即写人,之后对“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进行训练;还有对学生语言的训练等等,这些片断练习,训练扎实,有效,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视作文讲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重,训练扎实,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方法,而且调动学生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

管建刚教学读后感5

管建刚老师说,在这个世界上会捡起一片树叶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作家,一种人是儿童。老师不仅具备了作家的写作基础,还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只要你愿意成为一个好老师,就要做那一个悄悄地捡起树叶的人。——管老师说得太好了!其实儿童都爱故事,所以抓住故事这个牛鼻子,让孩子们听、说、写,孩子们自然会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踏进享受写作的背新天地!

会讲故事的孩子一定会写作文

“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恐怕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写作课深感困惑,大多学生也经常为写作文而发愁。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改进学生作文的策略,让他们爱写、乐写、会写,就成了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当下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学校下发的学习材料,其中管建刚老师的《“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一文给我的印象最深,感触最多,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下面我就以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座《“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其中习得的粗浅方法。

让孩子学会讲自己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拥有丰富的故事,让孩子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孩子想过“平静的日子”。他们憧憬故事,迷恋故事,渴望故事。没有故事,孩子就失去了“活泼的气息”。孩子本身就是制造故事的高手。在伙伴中有较高威信的孩子,往往都有制造故事的“领袖”能力,他们还把握不住“故事”和“事故”的差别,一不小心“故事”成了“事故”,对于作文而言,“事故性”故事更迷人、更有吸引力。“后进生”、“头疼生”,往往拥有丰富的故事,他们往往没有想到,他们经历的“事故”到了作文里,居然会是“宝藏”。

然而,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很少真正让儿童写自己的故事。有老师说,我也让孩子写自己的故事,他们没故事呀。———不是孩子没故事,而是他们没有老师要的那种故事。

让孩子学会写自己的故事

孩子作文,一旦指向自己的故事,便有了写不完的事儿。孩子生活的本身就是由故事组成的,他们天生是制造故事的高手。只要他们写起自己的故事,很容易忘记了作文这回事。只有简单到你不以为自己是在“写作”,那才是真正的写作。“最简单的写作就是最好的写作”。

儿童天然具备讲故事的冲动。但不等于说,不用老师教,就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小学生最怕作文,最怕作文的什么?怕作文“字数”不够。大凡写不长故事的,都是故事里的人物不会说话。所以,只有让故事里人物“开口说话”,让故事里的人物“能说会道”,孩子们才会摆脱“字数”的困扰。“故事力”的训练,从“对话”入手最直间,最便捷。因为听觉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基本是听到什么,写下来就是了。绝大多故事里,都伴随着许多对话,写好了对话,故事也就有声有色了。但有的故事,极少有对话。比如,考试,没有人说话,要写“考试故事”,怎么办?与“外部语言”相对的是“内部语言”,一个人会闭上说话的“嘴巴”,但内部的心理语言,则永远也断不了。有了心理语言的注入,看似无声无息的故事也会写得有声有色。

小学三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就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就能打好写故事的功底。六年级,再学写信、写新闻、写读后感,一点也不迟。盯住故事,写上两三年,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个会写故事的孩子,不用担心他不会描写、抒情、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孩子,不用担心他不知道写外在的景,内在的情;一个会写故事的孩子,更不用担心他不会其他文体的写作。

5.听管建刚老师课有感(自拟)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几周前,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用课程引领课堂”教学研讨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管建刚老师执教的《春联》一课,以及他的讲座《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春联》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常令人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时也没什么好的思路。观摩了管建刚老师的这节课后,我对说明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似乎有了“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通透之感。

这节课,管老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后,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物品的说明文,会介绍物品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找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对信息的整体或局部的梳理后,学生能够对说明对象以及本文的说明顺序、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他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并带着孩子们反复齐读。读完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读书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先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四幅春联,接着师生对读,男女生读,然后又出示了几幅课外春联,让学生把课外的四幅春联替换到课文中去读,让学生体会例子是可以换的,接着带领学生领会春联除了分好类,还要排好序。又让学生把老师课外收集的对仗工整的春联替换课文中的内容反复读,继续让学生体会感受什么是对仗工整。

令我佩服的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书,走进了春联,走进了说明文,整节课没有任何花架子,学生们真的是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每学到一个环节,管老师带领着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学到后来,老师擦去板书,每个孩子没有板书提示都能准确说出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要点。然后老师顺势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写商场里的包。怎么分类,就把举例子的三个注意点——“分好类,排好序,不重复”学以致用。从这节课的很多处设计中,我都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们上过说明文,可从没像管老师那样,把如何在说明文中举例子指导得这么透彻。

管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吴忠豪教授说的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本体性语文知识,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教会学生说明文特点,写作方法的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丝毫华丽的包装,没有任何夸大的表演,但却让人感觉简洁而扎实、高效又富有活力。有人说,走进管建刚老师的课堂,你能听得见笋儿拔节声音,也能闻到花儿散发的芬芳。的确如此,管老师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是直接,武断地指向,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润物细无声的启迪,孩子们乐于接受!在教学中,老师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而这种方法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依据和蓝本的,而最好的蓝本就是课文。原来,说明文应该这么教学:一是多阅读,掌握课文内容,;二是深挖掘,把握写作要点。

管建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讲座也让人耳目一新。都说会写的人不会讲,会讲的人不会写。管老师却是一个例外。他会写,也会讲。讲座中,他结合了自己成长的经历,把一个个故事讲得有道理,把一个个道理讲得有趣味。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就像“立波秀”似的令人轻松愉悦。一次次笑声,一阵阵掌声,让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他说:“阅读是为写作服务”,他的观念近似于“读写结合”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写”不是写读后感,不是去写文章的留白处,而是学会文中的写作方法来写作。在讲座中,我们能体会到,管老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就是“兴趣”重于“技能”,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文心重于文学,生活重于生成,真实重于虚伪。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得鱼又得渔,事半功倍。

管建刚老师那先进的课堂理念,丰厚的的文化积淀,课堂和讲座中流露出的精彩,深深地震撼着我。我期待自己能把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阅读教学能为写作服务,让我的学生善于写作,更乐于写作。

6.读管建刚老师一线教师手记有感 篇六

忙忙碌碌地过完了寒假,零零碎碎地读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一线教师》书中那一件件小事仿佛那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小事,打心里佩服管老师的那种执着精神,能把一件件小事做细、做透、做到位。

在此书中180页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姆巴族人非常的有智慧,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本书手记八一线激励学———我的“每日表扬”中写到,一个小优点,一表扬,可能催化为一个大优点,管建刚老师要求自己尽可能的做到,每天找到一位同学的一个优点,真诚的赞美一位学生,从管老师与学生的点滴生活当中去寻找值得他去表扬的事情,例如,周一表扬了许悦改掉了向同学要饭的习惯,周二表扬了诸怡君忘了“擦黑板”勇于承担责任。周三表扬了钮琳波很认真的看书。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太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用“赞美”来代替愤怒的“批评”呢。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但如何赞美学生的优点,要有一个尺度。如果老师的赞美太随意,没有原则,就会显得很虚伪,如何使赞美真正夸在点子上,使激励取得理想的效果一. 赞美要因人而异,切合学生的差异性对后进生多采用直言赞美;比如管健刚老师在班级中大大的表扬了阿涛和阿明在学习当中取的进步,以前这两个同学从来没有取得过优秀,但是这次他们挺了过来,去了很大的成绩。对优秀的学生多采用含蓄的赞美;对性格多疑的多疑的学生多采用间接的赞美;对用特殊潜质的学生多采用目标赞美,比如管老师多次在书中提到的小仪这个人物,这位学生在管理能力上非常有一手。是老师的语文小助手,经常帮老师查作业。管老师就对她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大力表扬。对外向型的学生可多用热情且具有鼓励性的赞美。对内向型的学生,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或送一个友好的微笑,比如管老师轻轻得靠近内向型的小英身上,对她说;恩,读得不错。正是老师这一种赞美,使小英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二. 赞美的方法要多样化,切合学生的个性化。一个老师总是以你很好,你很棒,等激励语来赞美学生,刚开始,学生可能刚开始觉得美滋滋,可时间长了,如果对每一个人的评价,都用“你最棒”等老套词语大而化之的肯定,使学生们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渐渐在老师的赞美中麻木了。所以要求我们赞美的方式要讲究多样化,不要老套的说“你很棒”,就像我们英语老师老是说“good,good “一样。我们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管老师特意设置了管老师专项奖,对学生的各个学习各个层面进行了评价,比如说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包括学生与同学的合作能力的赞美。在手记一中管老师想出了一条对付不做作业学生的绝招,把同学们的作业分组,分为a,b,c,三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学生的作业做的最快,最好,最准时。然后对好的一组进行表扬,发奖。很多差生受不了组员的压力。非常认真的做作业。组员与组员之间起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使差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更加努力。新课标下要求我们多采用合作互动性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的赞美评价方式与终结性的赞美方式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评,小组评价相互利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并在教学灵活应用。多样化的赞美方式使的教学魅力大大增加。三:赞美要详细具体,切合学生的实际老师的赞美用语越详细具体,说明老师对学生越了解,对她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比如“某某同学的表现最近很不错。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赞美,很难有鼓励性和影响力,不妨改成“某某同学在写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挚,亲切和可信。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具体分析,动辄就用你很棒之类的表扬。好在什么地方,根本不知道。久而久之,学生会变的麻木,模糊。其他学生根本不知道被表扬的学生哪些值得学习。教师的赞美应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应是一段精彩的教育篇章,不要吝啬我们激励性的赞美,我们应该多用赞美,多用激励,那么,我们的教学生活会更加快乐。

管老师在书中说到,人是需要温暖和温度。一个问候,一个抚摸,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滋润师生彼此的心灵。在教育日益变异的时代,教育“痛”而后“快”,“痛”使人怨恨它,“快”使人留恋它。教育的温情,几乎是教师内心深处留恋教育的最伟大的挽留力量。

在我们年年的自我鉴定中从没有漏了给自己加上“关爱学生”这一点。而往往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否真正的做到了“爱”,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以严肃的一面对待学生,也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自我的思想,觉得“厉声、距离”等才是一个老师的尊严。可殊不知这样的我们失去了多少学生对我们的爱。从这一章节中的几个小标题“情在幽默里”“情在游戏里”“情在沟通里”“情在抢夺中”“情在板蓝根里”“情在新学期寄语里”“情在元旦贺卡里”“情在生日里”“情在发现里”,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情”在哪里!

上一篇:机房环境监控报警系统下一篇:百货部经理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