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精选8篇)
1.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一
1、“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2、“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3、“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2.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二
Before-reading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着根据文章提供的标题、插图等,对阅读材料进行大胆地预测,为下一步阅读文章了解文意做准备。
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6A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出示大屏幕上的图画,让学生猜测学习新单词,学生很快就掌握了clever, laugh,shout, point at的语义,因为图画展现得很清楚。只有单词“foolish”有的说是“内衣”,有的说是“走路”,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查找课文,看看能否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它的含义,学生很快就能找到:“My King, please try on these magic clothes.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 这句话当中的“foolish”,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clever”,知道其意思是“聪明的”,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国王,请试试这些神奇的衣服,聪明的人能看见他们,……的人看不见他们。”学生们恍然大悟。接着教师给每个小组下发一张纸条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把不明白的或想问的问题都写在纸条上,看看哪组找得又快又好。哗!学生们立刻投入到“战斗”中……
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充分做好读前准备。
二、During-reading,实现能力提升
During-reading是知识的形成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并为寻找特定信息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6A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 首先是Fast reading快读回答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学生能很容易根据插图找出答案; 接着intensive reading,教师可采用分段教学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每一幅图的内容:
图1可设计问题: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Who visited the king? And why?
图2可问:What kind of clothes did the two men show the king? Why did they call them magic clothes?
图3:What did the king do after wearing the new clothes? Di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like the new clothes? What did they say?
图4:What did the boy say?
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找出答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一样的,只要有道理,教师应给予肯定,总结出最贴近故事的回答,同时把第一环节中布置的小纸条收上来,看看各组还有哪些不会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合作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三、After-reading,拓展迁移创新
After-reading是知识输出阶段,是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内化、吸收新知识, 运用所学语言,提升阅读能力。
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6A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全文进行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an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Why?”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魔法是虚幻的,为人要诚实,待人要真诚的道理。接下来进行听音模仿和做课后习题(1)True or false (2)Read and write,对照大屏幕核对答案,自我查漏补缺, 做完习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Read and write提示进行retell the story。下一环节是故事表演: 一个演皇帝,两个表演骗子,一个演小男孩,其余的学生全部表演群众,把教室里中间的过道拉宽些充当大街,尽量模仿故事里人物的语音语调。这一活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表演欲,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最后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自编新故事。“Long long ago …”
拓展迁移活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篇阅读材料,应利用各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为以后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前活动是基础,有效的读前准备能够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读中活动是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读后活动能检查阅读教学的效果。三者环环相扣,方能奏好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摘要: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把握的准确性,能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三
一、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
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孩子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从而大大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善于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选好适当的阅读材料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历来被视作精读的主要材料。然而仅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因此精选阅读材料便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阅读材料,直接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怎样才算是好的阅读材料呢?首先,应力求材料难度适中,材料的难度与生词量的多少、句型结构的复杂程度、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惯用法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材料。对于材料中体现难度的个别词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以及语境,在反复阅读后做出合理的推断。让学生体会“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心理过程。这种宝贵的心理体验的不断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应做到:一是确保材料在用词、表达习惯诸方面“原汁原味”,坚决避免使用“英语字,中国味”的材料。二是尽量选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素材,以材料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培养猜测重要新词的能力
①根据有关的定义或解释。在一些文章中,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难词之后,会对该词作一解释和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解释来理解这一生词的词义。②根据构词的词法规律。英语单词很活跃,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定的构词知识,就容易多理解一些生词。③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往往通过某种对比转折等关系,可以确定一个词的意思。如:Her voice was usually soft and sweet, but now it is hoarse.从soft 和sweet可确定hoarse是“嘶哑的”意思。④根据表述的同义关系。If you are fond of stories, you will, if you are like me, read them quickly, you will “swallow” them. swallow含有read quickly的含义。
四、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需要具备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在获取信息事实后才能将已知细节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判断。要求学生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明确细节支撑点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意图,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理解词汇和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中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推断可能作出的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对话,推断对话双方的语气和对问题不同的看法。
五、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略读(skimming),又称掠读或浏览。略读就是通过快速的浏览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不重细节,而做出取舍决定的阅读方式。比如为了写论文查找资料的阅读方式。②查读(scanning)。所谓查读,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在于在阅读材料中查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阅读方式。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等。查读时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地点、时间、数据。有目的、有选择的查读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③分析语篇的技巧,善于识别信号词。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分析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其主题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象。常见的有如表示顺序的有:first, secondly,third, then, before, next, last, finally;表示列举的有:and, also, in addition, for example;表示比较对比的有:although, however, but, on the other hand;表示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 as, because, therefore, etc。④熟悉阅读理解多选题的问题及类型。A、事实型题,又称客观题。一般涉及细节内容,词义解释。如:具体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和是非辨析等。解事实型题时,首先快速浏览问题找出关键词或词组。B、推断型题。又称主观题。比如询问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标题、各种推论,作者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这类问题属于整体性问题,最好留在最后作答。因为那时已对全文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或者可从其它问题得到一些线索。
4.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总结 篇四
21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阅读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开展审美活动,给人以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育人以情”为中心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二、理论思考
(一)当代语感学的语言发展理论。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抓住语言文学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辩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了作者的旨趣的希望”。他明确的提出来要培养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从理解语言文字的“语义”进而体味内涵的“情味”,最终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上述关于语感的论述告诉我们,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内涵的最敏锐、最丰富的把握和感悟。抓住语感训练,便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核心。
情境阅读教学法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联想,激发美感、情感,展开理性感悟,进入品味语言表现的音色美、情感美、形态美等审美活动中去。以此发展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二)情感驱动原理
情境教学突出情感的要素,是一种既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的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以“育人以情”为中介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情境教学特别重视在创设及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美感、道德感、理智感,通过美的形象感化儿童,诱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移情于境。这种移情作用的过程,使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角色转换原理
小学情境阅读教学把教育的影响定位于情境,承认情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又把活动视作儿童的主体活动,实现了儿童情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小学的情境阅读教学在优化的特定情境中进行,既有教师的意图,又有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角色使儿童投入,再现教
学内容的角色,体验角色和评价角色的心理活动中,产生进入情境角色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既有担当角色的知觉,产生体验角色的情感,又有发展角色的体验合乎情理地感悟出相应的行为和语言。学生从过去只是静静听老师施教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进入教学活动情境,强化了主体性投入的意识。在情境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乐趣,学生乐于接受。
三、实施措施
我采用行动实验法,运用情境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来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利用情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这样进行:
(一)基本模式
导入情境――角色体验――入境朗读
(二)下面分别阐述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中三个主要环节的运用。
1、导入情境
教师要用语言把学生带入模拟的情境中,那么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言描述情境的形象性要具有感染作用和导向作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感染性是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特定课文的具体情境做绘声、绘色、绘形的描摹,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睹其形,产生人在情境中的感受,加强儿童对情境的具体感受。
教师语言描绘的导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审美活动、情感活动、道德评价活动和语言描述活动。
当教师的语言描述的形象性有感染作用、导向作用时,学生才能有意识的把课文语言和想像结合起来,获取对特定情境的整体感受,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句、段、篇,学习课文语言。如在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我这样导入教学如下:我们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顺罗甸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油桐树,紧接着看到是不知从何处流出的一股溪水。好,同学们,我们先观察一下溪水有什么特点?那好,我们就把溪水做为上山的向导吧!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既然来了,我们就先看看外洞的样子,用你们的眼睛观察,抓住什么特点,用什么样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呢?(突兀森郁)那外洞还有什么特点呢?边读课文边看画。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其实外洞并不是溪水的发源地,那溪水到底由哪流出的呢?噢,溪水是从一个孔隙流出的,孔隙到底有多大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说,用心感受一下。我们坐船过去吧。啊!我终于通过来了,咱们这么不容易从孔隙中通过,里面会不会是柳暗花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那么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描绘一下你们脑中的画面,看看你的画面美还是我的画面美。
这篇课文用语言描绘来设置情境,想像情境,在情境中逐词逐句逐段 的学习推理想像,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再现内容,产生进入情境的感觉,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位置,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
2、角色体验
(1)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中,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表演,会使枯燥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投影出示原句: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师:这段话中写了几种昆虫?
生:写了三种:没有翅膀的,翅膀特别大的和翅膀不大的。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就有不同的遭遇,请你做其中的一种昆虫,说一说自己的遭遇好吗?
(学生准备后,边说边表演)
生:我的翅膀特别大,当大风吹来的时候,我毫不畏惧,用力地扑闪这我有力的翅膀,飞到安全的地方。
生:我的翅膀特别小,大风一吹,我弱小的生命就挡不住大风了,一下子被吹到海里(作死状),完蛋了。
生:我是没有翅膀的昆虫,所以我经常躲在岩石下、草丛里,大风吹来的时候,我照样可以慢慢的爬行。
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感觉、情感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投影出示后的这段话看似简单,但对低年级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投其所好”,让学生演一演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主动地理解文字,并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化为自己的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设置模拟情境中的角色转换。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情趣的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应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情感、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努力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熟读理解课文之后,虚拟采访情境。我问学生喜不喜欢翠鸟,愿不愿意做一次翠鸟,然后我即兴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采访中,我分别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是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②你们嗓子那么好,唱一首歌曲好吗?
③听说你们的名字又叫“叼鱼郎”,你们又是怎样捕鱼呢?
④你们的家在哪里?
实践证明,这种采访情境的设置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理解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了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3、入境朗读
课文中美好的景象或形象,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需要凭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美读”,使读者的角色转化为语言角色。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在和谐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身心深入愉悦,心灵倍感震撼,智力得以开发,脑海充盈想像,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学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洒满银光,这时,音乐是舒缓的,而朗读的语调是轻柔抒情的;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有了曲折,朗读该是加速,音调稍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音乐高昂激越,朗读时该是语调激昂,震颤心弦。学生在想像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了
四、结论
(一)情境阅读教学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情感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创造。创造是人类成长与发展本质特征的最高层次,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每一次创造都把人类的成长与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入情境后,不会满足于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同样以创造为第一需要。所以语文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学”,学生的每次即兴表演,每一席话都是创造。而情境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条件和机会,充分满足了儿童创造性活动的需要。
(二)情境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凭借情境,理解了句子,训练了语言,陶冶了情操。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最大限度地充分
满足学生的求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学生语言;阅读伴随着认知理解、记忆、注意、联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最有效的无形的思维发展训练活动……
5.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五
一、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关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正在展开。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课堂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加以总结。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对4、5年级的部分学生做了一项学情调查。同时,针对这一学情调查,进行总结分析。此次调查主题:影响学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调查。对象:4年级、5年级的部分学生。
调查内容:围绕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围绕问卷调查设计如下: 1.你喜欢英语学科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吗? 1)经常感受到 2)偶尔感受到 3)从未感受到
3.你喜欢阅读英语文章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4.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丢分多吗? 1)很多 2)较多 3)一般
5.你了解一些阅读技巧吗? 1)不了解 2)了解很少 3)了解一些 结果统计: 课堂开展前:
1)选项的人数占23%,为A类。
2)选择2)选项的人数占53%,为B类。3)选择3)选项的人数占24%,为C类。
从直观数字上看,课题开展前B类学生的存在之多,说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是一般,越往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低。
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费时、费力,成绩不能很快有大的提高。在学习中缺乏高效率,需要改善有效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一分析为此次课题研究找到好的切入点。2.课题展开研究:
结合课堂英语教学实际,充分研讨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提出并实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具体策略,并有效指导于学生。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困惑或不足,然后利用英语阅读课逐步指导学生,有效地改善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
3.在本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更好充实课题研究的内容,我利用资料室、网络信息以及阅读理论书籍等方式加强了理论学习。
四、研究结果概述:
本阶段研究意在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加以指导。为此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即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速度,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鼓励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五、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阅读速度。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1 篇,名称《以“读”为突破口 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读书笔记几篇。
第一阶段结束后,继续开展调查,问卷不变。调查结果如下: 1)选项1)的人数占15%,为A类。
2)选择2)选项的人数占47%,为B类。3)选择3)选项的人数占38%,为C类。
调查结果显示:A、B类学生有一定比例的减少,说明课题在开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受益匪浅,达到了课题预期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在第二阶段过程中需要跟踪处理。
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论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学理念与课题的结合体现落实不够。
七、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本课题实际多做借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6.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篇六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悦读”,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样的力量
7.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七
(一) 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很显然, 这里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片面地理解成对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还应该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如“能联系上下文, 阅读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思考文中关键词句在描写事物与场景中所描写的意境。”“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够领悟文中所用的表达与描述方法。” (第二学段) “学习说明文, 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重点, 学习课文中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独自研读文学作品时, 能有一定的感情体验, 对文学著作中感人的意境和树立的形象, 能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学习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文字” (第三学段) 等等。
(二) 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方法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有许多文学作品, 体裁、题材多样, 文中人物形象, 语言及文中思想, 需要教会学生去揣摩, 去体会和理解, 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文字的欣赏水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部分,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则必须先提高其审美能力。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 应注重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 注重情操的渲染, 不宜采取流水型的文字分析与思想概括, 为小学生提高语言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好基础性的培养。
(三)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 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写作内容和如何写的问题, 写作内容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进行累积; 如何写属于方法的范畴, 涉及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必要的写作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词汇的积累, 了解词语应用和写作形式,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 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文的表现形式和写作知识。将揣摩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学习应用其中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一)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普通教学模式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 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 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的特色, 一个流程下来, 生硬地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 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 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在课堂上, 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传授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点拨、启发学生,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学习、感悟。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 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静心阅读, 切勿三心二意; 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达到理解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的目的。当然, 还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 可以在读后练习写作读后感。学生形成良好阅读笔记习惯之后, 会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起来,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 教师要通过文章背景解说,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当学生带着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情进行课文阅读, 其阅读效果必然是最好的。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中心思想, 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 使学生不断产生求知渴望。当学生怀着渴望的心情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思索和求知欲望, 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 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进行拓展。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渴望。这对于拓展知识面, 提高阅读能力,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进行阅读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是一种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作品情感理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并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对教师而言, 阅读教学要求树立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观念, 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8.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8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学生与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独特的阅读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蕴含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
“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的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是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得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体验”是一个过程,他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版画诗意的方法,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了美的教学:
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稀一些?要说出理由。
生:要花的稀一些,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枝头花落未成阴”。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学生们争论得更有趣了。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体现儿童疾走追黄碟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让诗的意境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我提示了一句:“注意是追黄碟,而不是追蝴蝶。”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碟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菜花,哪是黄碟,所以还要画黄蝴蝶的,不过是要画在菜花丛中。”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也才能把飞入菜花的‘入表现出来。”…
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情体验,让想象展翅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状态是自由的,宽松的,因而也最容易激发创新意识。
二、尊重个性理解
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及时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教学参考书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题定性,往往成为师生们一致的“标准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越俎代庖似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无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我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独特感受。在大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甲声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指因为被箭射伤过 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慌失措的掉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个学生由落地的惊弓之鸟谈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参书上并未涉及到的内容。我带头为他的独抒己见鼓掌。
乙生说,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缺少人道主义。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高明,有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掉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的恶作剧有点残酷无情了。——这位女学生独辟蹊径,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同学认为此说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有次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学生们独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常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争辩的内容既有对对课文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对词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不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却由衷地高兴——因为这是我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当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撒手不管。对于某些错误的看法,我在表扬其大胆发言之后,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纠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启发学生自我纠错。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总结07-11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08-2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08-13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10-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11-17
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2-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08-09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08-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题要11-27